首頁 > 精品范文 > 核心素養下的概念教學
時間:2023-09-05 16:31: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核心素養下的概念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核心素養這個概念的熱絡,源自于國家教育部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顯然,這是一個宏觀指導性意見,但其所帶來的關于核心素養的討論卻方興未艾,不少綜合性的或專業性的雜志展開關于核心素養的討論即是有力的證明。從一個普通一線教師的視角來看,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具體知識作為鋪墊,而這與課程改革當中的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辨析極為類似。筆者在教八年級物理第一章“聲現象”的時候,即帶著強烈的核心素養培養的意識實施教學,取得了一些認識。本文對此作一說明。
一、核心素養的經驗理解
從一線教學的視角來理解核心素養,顯然與專家所理解的核心素養有所區別。檢閱相關研究文獻可以發現,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物理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科學責任等。但是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承認,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的,那就是學生在具體的物理知識建構過程中生成的相關認識,這些認識有的與核心素養相近,有的則距離較遠。教師努力在此過程中縮短距離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物理核心素養提升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一般要依賴于具體的物理知識來進行,脫離了知識的構建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可能是沒有太大的價值的。
以“聲現象”一章的教學為例,在蘇教版及其它版本的教材中,聲現象常常都出現在第一章,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其簡單,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且相關概念的構建并沒有太大的難度。面對這種簡單的知識,筆者以為更是物理核心素養教育的良機。比如說“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在這個理解的過程中,常常有“振動”與“震動”的理解差異,而通常情況下,教師也只是強調應當是“振動”而不是“震動”,至于原因是不太愿意解釋,或者說是感覺沒有解釋的價值的。但在筆者看來,這是不符合經驗理解的,因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恰恰應當是以這種簡單的概念辨析為基礎的,如果遇到復雜的概念,概念本身的構建就有很大的困難,怎么談得上核心素養呢。即使談核心素養,恐怕也只是不同級別的公開課上的一點點綴,沒有太多的實質性意義。
因此,核心素養可以視作一株樹苗,而其成長的土壤,正是教師與學生在物理課堂上圍繞某個概念展開的討論,及其產生的各種各樣的認識。一句話,經驗是核心素養賴以生成的關鍵因素。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
通過上述理解,去實施核心素養的教學,是很有收獲的?,F以“聲現象”中的幾個教學片段來說明。
首先要說的就是“振動”與“震動”的辨析。這個概念辨析與物理核心素養有關嗎?如果有關,那豈不是每一個概念的學習都與物理核心素養有關,那核心素養的概念也太濫了吧?即使不濫,也沒有特別拿出來強調的必要吧。筆者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實施教學的,結果發現還真的能夠影響學生對物理的認識――這應當是核心素養的樸素理解!
在學生的思維中,“振動”與“震動”是可以通用的,但從物理的角度來看,顯然不是如此。但初中物理又不宜將簡諧振動的說法拿出來給學生,怎么辦?筆者嘗試讓學生自己去比^、辨析,什么時候進行這個事呢?知道了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之后,由于經過數個例子的分析,學生對振動已經產生了基本的認識,這個時候重提此前的話題,學生還是有興趣的。在比較的過程中,有學生提出:振動應當是一種“左右”的運動――學生用手比劃出一種振動,意思是對的,可惜“左右”用詞太狹隘;還有學生說“震動”是一種心理現象,聽到不好的信息,心理有震動,但也有學生表示反對,說地震的時候地面就在震動……基于這樣的經驗,筆者告訴學生“振動是一種在某個固定位置附近循環往復的運動,是具有規律性的;而震動通常是自然導致的具有明顯效應的運動”。其實,辨析概念并得出概念概念的精確理解并不是目的,而將生活認識與物理認識進行比較,才是本教學環節的目的,才是物理核心素養的一種體現。
事實上,在“聲現象”的教學中,還有很多可以挖掘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相關的內容,限于篇幅,這里不贅述了。
三、核心素養與經驗契合
在探究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的過程中,筆者有一個強烈的認識,那就是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具體的經驗,當兩者有效契合的時候,就是核心素養生成的時候。
也因此筆者以為,物理核心素養不能視作一個高大上的概念,認為其在普通物理課堂上就是不存在的。事實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還就得在物理課堂上生成,而日常的物理課堂既是基于學生經驗的,也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物理經驗的,離開了經驗談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沒有意義的。筆者以為,如果學生能夠在走出物理課堂之后,用更睿智的目光看身邊的事物,用更邏輯的推理判斷身邊的事物,這就是物理核心素養的一種體現,當然也是經驗的一種體現。因此,核心素養意味著經驗的豐富與準確。初中物理課堂上的核心素養培養,必須從這個基點出發!
【參考文獻】
摘 要:新課改提出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概念,它對我國的教育事業有指導意義。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穿插核心素養的教育,能夠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全面的思維角度,從而健康向上地成長。重點討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教育的方法,為初中學生更好地成長助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信息時代對學生成長的要求,在教育領域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教師在當下的教學中要注意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于學科教育之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較高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意義
核心素養又稱21世紀素養,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心理素養,其能夠有力地幫助人們解決所面臨的復雜問題,因此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生通過核心素養的教育,能夠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更全面地認識自我,發掘自身的潛力,更好地融入社會,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最終成為有較高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旨在培養其具有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思維方式,使其能夠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較高的個人能力,能夠為我國的快速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初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當下初中歷史教學中有關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還存在一些問題。
1.教學內容單一化
目前,我國大多初中歷史教師仍抱有傳統的教學觀念,依據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只關注教學任務的完成度以及學生對歷史概念、知識的掌握程度,一切從應試角度出發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使歷史課堂枯燥乏味,無法幫助學生對歷史產生真切感,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優秀人格。
2.教學空間狹小化
課堂教學是初中歷史教學最基本的形式,此外還有參觀博物館、開展知識競賽等其他教學形式,但當下的歷史教學仍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且存在課時少、內容多的問題,使歷史教學的空間狹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歷史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策略
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構建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科學設計教學目標
想要通過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從最開始的教學設計環節著手。教師應對歷史學科中蘊含的核心素養有較全面的把握,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充分考慮有關核心素養的內容以及學生當下的認知水平,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有關教學素養的歷史教學。
如教師在講述“秦漢統一”這一部分時,可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使學生把握秦漢兩國各自的疆域范圍,使學生對秦漢兩國的各方面治國政策有所把握,能夠充分認識秦漢兩國大一統國家的重要作用。這一教學目標不僅能使學生對時空概念有一定的把握,還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合理創設問題情境
設置問題情境能夠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啟發性,通過設置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興趣以及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這對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如在講解清朝末年的一系列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答案可以來自于課本內容,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的觀點、想法。問題可以是“改變發展走向的事件是什么”,也可以是“你從運動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這些問題既可以提高學生研究歷史的興趣,又能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思考歷史事件的同時形成一定的歷史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
3.積極展開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是近年來流行的教學方法之一,其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歷史教學中也提倡使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就歷史問題進行分工合作、交流討論,在互相溝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及自主鉆研能力,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如教師在講述宋朝歷史時,可以就宋朝的文化為主題開展學生交流會,將班級學生分為四組或五組,每組依據主題選擇不同的交流內容,組內學生明確分工,搜集、處理資料,最后在交流會上依次匯報,并就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教師再做綜合的評價。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交流溝通的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快速發展。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興起的概念,在當今形勢下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在教育領域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歷史教學能夠通過歷史事件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價值觀念,這些對學生形成優質的核心素養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故而教師應將核心素養教育緊密地融入歷史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其最終成為具有過硬核心素養的全面人才。
參考文獻:
[1]辛濤,姜宇.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3(1).
探討與研究學科素養的相關內容,首先要對學科素養的概念界定清楚,包括宏觀層面上要對素質、PISA、教學實踐以及學科基礎等進行界定,還要從具體學科素養的內涵與構成要素上加深理解[2]。
1.宏觀層面學科素養的概念界定
宏觀層面學科素養的概念界定可以通過以下四種途徑來進一步明晰:首先,要明確“素質”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學科基本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點,其中學科素養指的是“關于各個不同學科相對應的‘四基’、‘四能’與基本思維形式和方法”。其次,學科素養所體現出的教育思想可以通過分析PISA2006、PISA2015對科學素養的定義重新進行歸納總結和升華。進一步可以得出,他們所側重和關注的是如何應用知識,關注學生對于各個學科的投入狀態和感興趣程度。再次,要學會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并結合教師的實際教學,總結出學科素養指的是作為一名學習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并表現出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素質。最后,分析探討學科本身的發展,歸納出學科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習得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以及培養出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學科基礎知識、學科思維方法、學科素質等。以上四種研究盡管從不同的視角分析,但仍屬于理論上的判斷,不免帶有主觀性,最終都沒有正式總結出學科素養的定義,其中須強調的是學科素養中的學科能力更加注重運用本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2.具體學科的學科素養概念界定與解釋
其一,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各個不同學科的特點,分門別類進行探討。探討不同學科的學科素養內涵主要包括能力說、素質說以及心理品格說。能力說即是指PISA對某些學科素養的定義;素質說即是指它主張素養是通過后天習得和培養出的;心理品格說即是指提出某個學科素養是學生經過長時間學習之后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格。其二,研究不同學科素養的構成要素。不同學科素養的構成要素大致包括學科知識、技能、方法、情感這四個維度。有學者提出每個學科素養都包括相對應的基本素養和核心素養?;舅仞B是對某個學科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的綜合體現,核心素養則是對這個學科的認識、理解與運用,兩者是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
二、學科素養與課程設計的內在關聯
要深入研究學科素養,首先需要對學科素養這一概念進行系統性的基本理解,其中包括學科素養的基本性質、邏輯起點、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以及針對學科素養而構建的課程設計等方面,只有厘清本問題才能夠順利進入下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中。
1.學科素養的基本性質
首先,學科素養通常是學科目標之一。最近幾年進行了關于學科素養的教育改革,強調學科素養的重要性并把學科素養作為學科目標。其次,學科素養具有綜合性和廣泛性。某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相較于學科素養顯得相對零碎,但學科素養覆蓋面相對較廣,不僅僅包括相對應學科的知識、技能,還包括其方法、思維、情感等。學科素養的綜合性還體現在解決問題方面,它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綜合能力,這也成為在進行教學評估時的側重考查方面。最后,學科素養具有可教性和可學性。具體來講就是教師通過不同學科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傳授學生知識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不同學科的學科素養。這些素養也會為之后其他學科的素養打下學習基礎,因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過程。
2.學科素養的邏輯起點
學科素養在傳統學科的課程設計中通常被局限于學科立場,其一般性操作包括以下幾點:探討和總結不同學科的特點、相關學科的專家和學者聚集起來討論并發表意見、專門組織一次關于學科素養的研討會、對研究結論進行下一步驗證并在不足之處加以調整和改善等。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NAEP)針對學科素養重新制定,這反映出的問題是單純站在單個學科的立場上來探討學科素養是遠遠不夠的,研究學科素養應該具有大局觀,這種大局觀指的是把教育的培養目標作為一個整體來認真對待,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習者通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需要不同學科之間相互整合、相互聯系。近年來各個國家和地區通常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來制定確立教育標準,核心素養成為學科素養的邏輯起點[4]。
3.學科素養的表現形式
在界定學科素養概念及明晰學科素養的邏輯起點之后,還須了解學科素養的模型。通過文獻查閱及研讀發現,學科素養模型在當下分為五大類型。第一種學科素養模型由學科主題和學科素養構成。比如數學素養包括數學推理、數學論證、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等等。第二種學科素養模型由學科主題、學科素養及認知要求三方面構成。譬如語文素養就通過語文主題、語文素養及解決語文方面問題的認知要求來綜合描述語文素養模型。第三種學科素養模型由學科主題、學科素養及表現水平共同構成。第三種類型與第二種類型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共同包括學科主題和學科素養,且表現水平和認知要求都是關于解決問題的,區別則在于認知要求是內在的,而表現水平是外在的。第四種學科素養模型由學科主題、學科素養及問題情境構成。此類模型中的科學素養包含轉化、推理和探究。第五種學科素養模型由學科主題、學科素養、認知要求及問題情境共同構成。以上五種學科素養模型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些許區別,通過綜合認識并分析各種模型的特點能夠加深對其的理解,以便進行下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4.轉向學科素養的課程設計
課程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包含著很多方面,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不同的學科課程。在不同的階段人們關于學科課程的理解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目標,第一是學科知識與技能。在工業程度不高的時期,工作崗位需要的工人僅具備簡單的知識與技能即可,這一要求反映在學校便是學校要以各個不同的學科課程為主,學生要能夠掌握專業知識并提高專業技能。第二是學科素養。隨著時代的發展,眾多職業也相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不僅是簡單的單科知識與技能,而是需要職員對所學的學科進行綜合整理以便面對日益復雜的問題。這一要求使得學校對學科課程目標作出一定程度上的調整。學科素養成為確立學科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學科課程目標也在回應著社會的需要。這種轉變不僅具有學術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三、基于學科素養的課程改革
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通過具體不同學科的教學來展開,因為學科教學是提升學生能力、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最基本途徑。由此看出,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兩者是不可分割、相互緊密聯系的。
1.明晰核心素養與學科素養的關系,發揮現有課程標準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須通過培養不同學科素養來實現,而上文指出不同學科素養的邏輯起點又是核心素養,因此需要將兩者的關系進一步明晰,其中包括各自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兩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構建不同學科素養也同樣須考慮多方面因素,諸如國際教育背景、國內教育背景和趨勢、課程實施過程以及課程標準等方面的因素。由此產生的一個重要問題便是如何發揮課程標準的作用或者說如何使課程標準的作用最大化。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將不同學科的課程標準存在的隱性的學科素養顯性化,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在教學實踐之前明晰須培養的學科素養有哪些具體內容,而不是僅僅依靠意會來領悟。第二種方式是整合所有學科的課程標準,并總結歸納出相同的學科素養,有些課程標準能夠明確對應到學科素養,但有些相對模糊,相同的課程標準可能指的不是單一的學科素養,因此需要重整使得其能夠一一對應。
2.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構架必須以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思想
目前我國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自主發展、社會參與、文化修養三大類素養,其中每一類素養又包含其他相關指標,比如自主發展素養包含自我學習、自我審視、自我提升和自我創造這幾方面的指標。盡管每一項具體指標不同,但在本質上不外乎知識、技能、情感這三個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養并不是簡單各項指標的疊加,而是所有指標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形成的綜合素養,最終實現“1+12”的效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再需要單一素養和能力的人,需要的是能夠將各種素養與能力綜合起來發揮作用的人。各個不同的學科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為不同學科的構成要素不同,但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或者說是極為相似的。由此可以得出,核心素養是包括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各個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復雜的、多元化的系統。
3.建構本土化的學科素養模型
在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要在目前教育現狀和教育發展基礎上建構出本土化的學科素養模型,以便適合我國學生的發展。在此過程中須考慮眾多因素,諸如如何描述學科素養、能否用具體的問題情境來描述學科素養、目前我國的教學忽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如何在學科素養中改善等等相關問題。要使學科素養本土化須考慮現有的課程標準、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些都是本土化學科素養模型必不可少的影響因素[6]。在有了學科素養模型之后便能夠在今后的實際教學中提供范式,使教師和學生都不至于茫然無措,教師能夠明白在教學過程中側重講授什么、著重培養學生什么素養和能力。上文中提到學科素養目前存在五種類型,我國可以通過對這不同視角的五種類型進行深入的研討,總結出共性和個性,分析出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再依據現有教師水平、學生發展水平制定出我國的學科素養模型。
一、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地理素養是學習者在學習地理知識后所形成的以地理觀念看待、解決問題的心理意識,而地理核心素養是地理素養的核心構成部分,其也是高中學生必須具體的、推動學生終身發展與社會適應力進步的重要能力素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復合性理論,其與高中地理教學目標相結合,生成了三大核心素養。即地理核心觀念,地理核心能力與地理核心知識。換言之學習地理學科,就是獲取地理知識,建立地理觀念與培養地理能力,進而構成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二、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分析
1.構建地理課程知識體系,啟發學生能力成長
地理學科的課程教育要為學生提供適合其能力成長,與終身進步的地理知識技能,讓學生由對知識概念的學習,轉化為對能力運用的學習,做到學以致用,令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求知意識與能力上的成長。高中地理學科教育不僅應教授學生基本的地理知識概念,還需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意識,學會運用地理觀念看待、分析與解決事物問題,由地理知識的學習構建學生的地理觀念與地理能力,并進一步建立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構建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生,在看待霧霾問題時,就不會僅從霧霾的危害方面做分析,還會從霧霾的產生區域與空間分布、霧霾的地理特性、霧霾的成因與具體整治應對措施等角度予以研究,以整體性的地理思維意識對待、解決實際問題。
對此,教師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就應構建地理課程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從概括性的地理概念,擴展到學習具體的學科思想與運用方法,以地理學科的本質特性出發,在為學生構建地理學科知識聯系與內在結構進程中,指引學生運用自身思維探究、解決知識問題,進而為其培養地理學科獨有的空間觀念、人地聯系意識等,進而從地理知識學習角度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比如教師可從教材目錄中提煉出主體學識,再將各章節單元知識與主題學識相銜接,同時繪制知識聯系圖或思維導圖,將地理原理、概念與具體事實性知識技能向結合,在知識體系構建中促進學生地理思維與能力的成長,以有效建立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2.與教材知識內容相結合,樹立學生正確地理核心觀念
教師在課堂教育進程中,應注意引領學生運用地理核心觀念認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地理相關問題,通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實踐運用與自主探索求知,由此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的地理價值與思維觀念,帶動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提升。
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從課本教材中挖掘地理核心觀念,以課本知識為載體,在對學生的講解傳授中帶出地理核心觀念,令?W生不斷吸收理解地理核心知識,同時也建立起正確的地理核心觀念。為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使用對不同地理思考觀念的比對與評判、自我反思認識等方式,推動學生建立起對人地關系、資源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的認識提升,由此培養出學生科學合理的人口、資源與人地關系等觀念,進而形成地理核心觀念,為學生掌握地理核心能力打下思維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口的變化”一節時,為有效培養學生人口觀的地理核心觀念,教師在課堂可首先闡述當前我國已步入人口發展日趨復雜的局面,其明顯特征有:人口總體素質水平較低,勞動年齡人口數量較大,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出生人口中性別比較高并難以降低,國內流動遷移人口數量持續提升,貧困人口逐步下降但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等。之后由學生將自己在課前準備的,有關我國人口的資料數據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交流,由學生對我國人口所存在的問題做探討發言,形成初步的人口觀意識與結論。之后由教師對學生總結出的人口觀念做點撥與修正,為學生指引出正確、科學的人口觀,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觀念,促進其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核心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15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動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新型的體育課堂教學,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華附中舉辦的基礎教育高峰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介紹,即將出臺新的高中課標中將強調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將新增核心素養以及基于核心素養制定出來的質量評價標準。申繼亮還談到,基于這樣的改革,我們就要要求所有的課程老師對學科價值、學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時,新時期的課程改革,也要求每個學科的教育教學除了發揮本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視跨學科之間的綜合育人功能。
1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及特征
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國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是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養,是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
運動認知能力是指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伴隨著思維、理解和感悟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先決條件。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采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伴隨著動機、態度及價值觀取向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實現載體。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學生在多變的健身環境中,表現出身體、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調試能力,他伴隨著調節、適應和控制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呈現結果。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確定體育學科課程標準、體育學科知識體系、體育學科質量評價標準的依據和導向。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體系為重要基礎和載體。
2 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和途經
2.1 體育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為人師表,此外,體育教師需要定期參加各類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效的體育教師,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可直接表現為體育教師高水平的文化素養。我認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應包括文化素養、心理素養、道德素養等,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币虼梭w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要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樣和楷模的作用。
2.2 體育課堂教學重視德育滲透
在教學中,立德樹人,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強調體育教學與各類文化知識的整合性,是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小學體育教育滲透德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體育教學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體育教師在游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團結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他人的優秀品質;要培養學生遇到困難要敢于面對、要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可貴精神;培養學生自信、果斷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好德育功能,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于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主健身的習慣
體育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都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他們喜歡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重新樹立體育的目標是身體素質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和端正體育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使學生了解體育的價值。使學生了解人體身心健康和身體運動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鍛煉的正確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2.4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能否適應當今與未來的發展,適應社會、終身學習、成功生活、個人發展的學科關鍵素養。體育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和各個學段落實的階段性,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運動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教學如何調整學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和諧統一,使學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長,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
3 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意義
3.1 打好身體基礎
回歸體育的本質功能,增強體質,順應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發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體育核心素養高的人群,固然可以終身體育,可以自主鍛煉和健身,使自身的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
3.2 提升全民的體育意識,增強體質健康水平
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可以使學生自主健身,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運動技能,掌握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鍛煉的良好習慣,能夠提高自主鍛煉的能力,使學生的身體終身受益。提高他們的體育意識,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可以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自我評價的能力,有助于培養終身體育,具有長遠的意義。
3.3 塑造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培養體育核心素養,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調節能力,現代的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很大,若不具備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會產生各種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每一個個體都要具備健康的心理調節能力,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4 總結與建議
綜上所述,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并不“新”,在體育課程改革中加強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是我們體育教育一直以來的目標和追求。新課標提出,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終身體育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內容,這些都是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直接體現。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質教育從來都不只是學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备嬖V我們教育要生活化,要從實踐中去教育。其實實施素質教育,每一個學校、每一個課堂、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在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下,幫助學生培養其核心素養,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能夠放松身心,勞逸結合,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基于體育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 張彥忠.淺議小學體育課與學生素質培養[J]. 新課程,2015.04.
[2] 周濟.學校體育是青少年體育的基礎和重點[J]. 中國學校體育,2007. 6.
[3] 劉軍.芻議小學體育課與學生素質的培養[J].讀與寫雜志,2010.10.
[4] 孫有平,張磊.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困境與思考[J].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11.
[5] 汪曉贊.學生――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J].體育教學, 2009.
[6] 鄒德敏.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體育教學, 2009.
[7] 曲偉東.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 2015.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標志著新一輪課改序幕的拉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了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和實施的難點,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重點科目,尤其被新課改所重視。因此,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和精髓,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是生物教學的基礎。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倡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實踐相結合,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以促使生物課堂教學回歸本源,進而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適應未來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核心能力。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內涵概述
素養是每個人能夠適應社會和生存下去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素養不是單純地指學生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指知識與技能與人的情感和價值觀融于一體的生存本能,是適應個人未來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核心素養是素養的高端表現形式,是素養中的核心能力,對每個人的未來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就高中生物學科來看,核心素養以生命為起點和基礎,是從生物的總體特征和眾多的概念中總結和篩選出來的,不但包括了學生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理性方面的素養,而且還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際交往能等感性方面的素養。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1.學習生物基礎知識,獲得學習能力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養,需要高中生認真理解和學習高中的生物知識和理論,因此生物課堂教學是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平臺和有效途徑,那么對生物核心素養包含的內涵進行總結和提煉就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導方向,充分體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必須與現行的教學體系和實踐相互影響和促進,進而促使生物傳統教學方式得到轉變,使老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理解知識和學習知識的能力,學生具備了學習知識的能力,再學習其他科目或以后的學習中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就會由讓我學變為我要學,學生學習意識和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表現。因此,在高中的生物課堂中,強化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加強學生對生物生命的起源和發展,及所得出的結論的探索是高中生物教學中所必須體現出來的。
2.關注生命起源,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理念
人是有生命的,人的延續是生命的持續表現,如果沒了生命人的延續也就結束了。因此,要借助生物學科中的生命的起源及發展的知識和理論,讓學生學會尊重和珍愛生命,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之后永無找回。因此,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時,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要使教學計劃和方案與培養核心素養有直接的聯系關系,要能讓學生明白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和理念,進而使學生明白怎樣學習教材中的生物知識才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例如,教授“細胞的基本結構”的時候,通過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使學生明白細胞中生命的延續中所起的實質作用,進而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時獲得理性思維,認識到生命的重要與珍貴。
3.讓學生操作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教學活動。因此,生物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主要方式是,按照學生的水平和所掌握生物知識的程度,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每個小組根據教材中對實驗的描述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實驗的開展可以是小組間的合作實驗,也可以是小組內的成員獨立完成。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獲得了培養動手能力的機會,同時也使學生有了獨立探索知識和思考知識的空間和時間,無論學生能否成功操作實驗,學生都會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如果學生成功了就會增強他們繼續學習的信心,就會使他們認真總結成功的經驗與教訓;如果他們失敗了,他們也會認真分析和思考失敗的原因,并在下一次的實驗中做的更好,進而培養他們的耐力和意志力。通過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堅忍不拔的學習精神與毅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4.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多元化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就必須建立多元化的生物教學體系。高中生物教學中,要關注高中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要培養學生利用生物知識發現、研究、解決問題與得出結論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及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要培養學生學會交際的能力等。要實現這些能力,就必須開展生物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就應與實驗教學、知識傳授、德育教育等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獲得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思考和理解能力,進而使學生在整個的生物學習體系中提升綜合素質,培養核心素養。例如,讓學生做RNA和D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時,就需要學生根據實驗的要求認真觀察實驗的過程,從而發現RNA和DNA在細胞中的分布情況,進而使學生觀察到RNA主要在細胞質中分布著,而DNA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分布較少,但在細胞核中分布較多。整個實驗的過程需要學生認真觀察和記錄,這在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辨別能力和思考能力。5.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否能夠得到培養和提升,首要的條件是生物老師是否具有過硬的生物素養和業務素質。生物老師是學生獲得生物知識,提升學生生物核心素養,順利有效完成生物教學任務的主要實施者。生物老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師德,才能一心撲在教學上,才能以教學為己任,才愿意投入精力和時間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和高效開展。生物老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生物教學素質,才能在教學中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所學知識,才能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相反如果生物老師沒有堅實的生物知識,教學過程中就會漏洞百出,就得不到學生的尊重,那么教學就無法正常開展下去,教學質量就無從談起。因此,生物老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可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可促使老師深入地挖掘教學的重難點,提高老師對生物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的認識能力,拓展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和方式。
>> 走進核心素養: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系統的發展 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新探 培養信息素養,走進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 職業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核心” 對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再認識 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實現的途徑與方法 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探析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研究 對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若干問題的認識 走進VAIO的核心 發中旬教育研究緒論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與實施 對知識經濟時代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思考 核心競爭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培養體系研究 各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基本特征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淺探 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技校語文教學中實現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目標的探析 依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現狀提高對高職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徐朔. 論關鍵能力和行動導向教學――概念發展、理論基礎與教學原則[J]. 職業技術教育,2006(28):11-14.
[5]劉新陽,裴新寧. 教育變革期的政策機遇與挑戰――歐盟“核心素養”的實施與評價[J]. 全球教育展望,2014(4):75-85.
[6]褚宏啟. 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1-3.
[7]蔡清田.“核心素養”:新課改的目標來源[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10-10(B01).
[8]張元. 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獲得及其培養[J]. 高等教育研究,2008(7):68-71.
[9]蔣乃平. 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8-83.
[10]成濤. 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新探[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89-96.
[11]許亞瓊. 職業素養概念界定與特征分析[J]. 職教論壇,2010(25):15-18.
[12]黃濟,王策三. 現代教育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22.
[13]劉宇文. 論社會本位思潮對教育的影響[J]. 高等教育研究,2005(9):40-45.
[14]扈中平. 教育目的中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的對立與歷史統一[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87-94.
[15]盧潔瑩. 德國職業教育價值觀的演進與啟示[J]. 職業技術教育,2010(13):88-93.
[16]唐林偉. 試論職業教育的價值體系[J]. 教育與職業,2008(11):12-13.
[17]陳斌.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目標與培養目標的比較[J]. 職業技術教育,2007(29):5-7.
[18]柳夕浪. 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 教育科學研究,2014(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