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
時間:2023-09-05 16:31: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電影簡介
《刮痧》無疑是中國史上反映中西方文化差異最成功的電影之一,此電影主要圍繞是否對兒童有虐待行為這一中心思想展開,本文講述了的是由梁家輝和蔣雯麗主演的北京夫婦許大同和簡寧及兒子丹尼斯在美國追夢的生活狀況,他們一家很幸福,過得也很體面,許大同開發了一款游戲同時也獲得了獎項,在頒獎時,許大同說道:“我的美國夢終于實現了,來到美國經過八年的努力,拼搏,終于實現了美國夢”。
但是幸福隨之被打破了,丹尼斯鬧肚子,爺爺因為看不懂英文說明書,就采用中國傳統的中醫治療刮痧,在一次事故中丹尼斯受傷了,隨之送到醫院,醫生看見丹尼斯背后的傷痕,認為丹尼斯長期受到家人的虐待,隨之告知兒童福利局對丹尼斯進行監護,最后在深刻的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刮痧,中西方文化得到融合。本片圍繞是否對兒童虐待而展開一系列的分析,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二.本文從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法律,親情,友情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1. 家庭教育觀念
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中國人尊崇傳統的儒家思想,“三綱五?!笔侵袊糯鐣牡赖聵藴剩袊撕V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的觀點,直到現在還有一直被熱議的棍棒底下的北大生,清華生,我們中國人認為嚴厲是成功的途徑。其中“父為子綱”就是兒子必須聽取父親的話,同時父親也為孩子起到榜樣作用。記得電影中的一個片段,當丹尼斯打了約翰的兒子,許大同讓丹尼斯道歉,丹尼斯不肯,他就打了丹尼斯一巴掌。當時約翰,作為一個美國人根本不能理解為什么許大同要打孩子,這在美國是一種虐待兒童的行為,而許大同的解釋到是為了給約翰面子,中國人認為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是尊重別人的一種方式,而美國人則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因此約翰當時說道什么亂七八糟的中國邏輯。
西方教育子女時注重他們個人能力的培養,思維方式的培養,美國小孩子如果在畫板上胡亂涂鴉家長肯定不會訓斥小孩子,因為那是他們培養思維方式,發散思維的一種表現,而如果放在中國,中國家長肯定會手把手教,讓孩子畫一些已經有的成型的,具體的東西。美國文化崇尚自由和獨立,認為孩子是社會的財富,人人是平等的,西方人認為孩子有自己的隱私,有他們自己的圈子,而這種隱私神圣不可侵犯。
2.法律觀念
法律是保障社會穩定的有力武器,任何國家都有自己明確的法律,中西方文化在法律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中國人往往面對法律時摻雜了許多了個人情感,而與東方法律觀念不同,美國以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為基礎,柏拉圖,西方文化一直堅持理性的正義,堅持對權力的保證和對自由的追求,西方古希臘文化的理性對西方法律產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理性,公平,正義是西方法律的代名詞,充分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力,而且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明顯的。西方人重視客觀事實,喜歡用理性的思維來分析事情。電影中許大同的父親因為在美國的中國好友老霍的死亡而停留在警察局,許大同著急去接父親而沒有在晚上陪丹尼斯,這種現象在中國是很普遍的一個現象,而在美國則認為這種現象違返法律,沒有盡到家長的責任;還有就是許大同為了他的父親能順利拿到美國綠卡,而撒謊說是他給丹尼斯刮痧的,在西方國家,如果一個人不誠實,說明他失去了誠信,他在社會上是不被認可的,當約翰發現許大同為其父親“頂罪時”,他不能理解的看著簡寧,簡寧說道“因為他是中國人”,當然在我們中國頂罪也是一種不理智,違法的行為,但是我們會說這是一種親情,而且說許大同是孝順的。
3.親情觀念
中西方文化在親情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西方人重視個人,個人的發展,老人一般與年輕人分開住,而且老年人也不太愿意打擾年輕人,而中國“百善孝為先”不孝順的罵名一般人是承擔不起的。在電影中許大同為了不讓父親單獨一個人留在北京,而將父親接到美國和他們住在一起,而父親在中國住慣了,在美國不適應,文化,語言,禮儀,習俗各方面的不同導致父親最后的歸國。在西方人看來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為什么一定要融到一塊,住在一起不一定就意味著孝順。在西方,主流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個人主義,在美國人看來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
4.友情觀念
中西方文化中,友情呈現的含義是不同的,中國人重視友情,而將友情與其他許多感情,人情混在一起,與工作之類的相聯系;而在美國,他們的友情建立在一種順其自然的基礎上,同時他們也將友情和其他事情分開,特別理性。在電影中,約翰指正許大同打過兒子,許大同認為約翰背叛了他,他們那么好的關系,約翰怎么能那么說,而約翰認為事實就是事實,而不能因為朋友而去作偽證,友情的破裂最終導致許大同的辭職,他們一般將“人”“事”分開,而我們中國則是人事永遠在一起,傾向于把友情和權益合二為一。
中西方文化存在許多不同的差異,因為這些差異,我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會產生碰撞,甚至會產生沖突,但是只要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斷了解目的語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禮儀風俗,這樣才能很好的融入到對方的文化中,這樣才會減少兩種文化之間的沖突,才能避免因風俗差異而造成的交際障礙,兼容并蓄、尊重、理解接納,海納百川才能更好的進行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文化;風俗習慣;座次差異
聚餐成功的關鍵不僅取決于飯菜質量的好壞,而且取決于聚餐的氣氛,在聚餐中客人們可以互相交談,相互理解,因此就要安排合適的座次。不管是正式宴會還是家庭聚餐,安排恰當的座次都非常重要。合理安排座次要考慮性別、年齡、職業、客人的地位以及客人與主人的關系。由于文化及風俗習慣的不同,中西方餐桌禮儀的座次也存在差異。
一、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產生的原因
餐桌的座次反映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體現出人們的社會地位及背景。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其影響因素有自然環境、、科學和經濟發展狀況、政治體系以及地域風俗習慣。這些因素也是中西方座次差異的主要原因。
中國自古就非常注重禮儀。各種禮儀也反映出社會成員的地位。在中國封建社會,婦女地位較低,在一些大的家庭聚餐中婦女不允許在餐桌就坐。然而在西方法律維護國家和社會的穩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男女社會地位也是平等的,體現在座次上也亦如此。中國的社會以家庭為基礎,崇尚孝順感恩父母,因此在中國家庭中父母擁有絕對核心地位,因此年長者或家庭地位高的人居首席。與中國家庭不同,西方推崇獨立自主的家庭觀念。在這種家庭觀念的影響下,孩子和父母可以平等的討論問題、交換意見。在西方餐桌座次中,位居首席的不是年長者而是主要客人,即使有時主要客人為年輕人。西方的餐桌座次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宮廷禮儀。那時,座次反映了人們的階層和地位以及在宮廷從事的職務。
二、國際慣行的餐桌座次
盡管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存在餐桌座次差異,國際上也有慣行的餐桌座次禮儀。男士不能先于女士入座,要等女士和老人落座后方可入座。入座時男士應照顧女士和老人入座。離主人坐得越近的客人社會地位越高,客人的座次高于親友的座次,年長者高于年輕者,國際友人高于本國客人。
三、中西方不同場合餐桌座次的差異
年長者或主要客人不一定總是坐主位,在特定場合中,誰是核心誰位居主位。因此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座次安排。由于文化背景及風俗習慣的差異,在不同的場合中中西方的餐桌座次也存在差異。
(一)大型家庭聚會或正式宴會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
在正式宴會中,最好在邀請卡或座位席上清楚的標明姓名及座次,入席時由邀請方中的一人引領,這樣客人才能順利的找到位置落座,避免尷尬,同時也會為這次宴會留下美好的印象。
西方古典的餐桌座次要求極其嚴格。男女客人應該一男一女交叉而坐,夫婦包括主人夫婦不能坐在一起,兄弟姐妹、母子、父女也不能鄰座。已經相互認識的客人不能安排在一起。外國客人應該被安排在能用其語言溝通的客人旁邊。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使客人們更好的交流溝通,結識更多新的朋友。在西方餐桌座次中藝術家擁有較高的特權,許多邀請者會給他們安排比傳統的等級座次更高的席位??傊诎才抛螘r要考慮客人們之間更好的相互融合,要將那些對彼此很感興趣并且有共同話題的客人安排在一起,使宴會的氣氛更加愉悅。具體的西方傳統餐桌座次為:地位最高的男客人通常坐在女主人左邊,地位最高的女士坐在男主人的右邊,地位次之的男士居于女主人的右邊,而男主人的左邊坐地位次之的女士。以此按照客人的身份來安排座次,男女叉開而坐,女士的位置地位通常高于男士。
現在中國正式宴會的餐桌座次也有一些發展演變,一方面繼承了一些傳統禮節,另一方面也借鑒了國際的禮儀文化。中國餐桌座次主要遵從四個原則:居中為上、以右為上、面門為主、各桌同向?!熬又袨樯稀笔侵冈S多桌子擺放在一起時,位于中心的桌子居主位,主要客人應坐主位桌。“以右為上”意思是一張桌子上右邊的位置地位高于左邊。“面門為主”即面朝門的座位是主位,首要客人應坐于此位?!案髯劳颉笔侵该繌堊雷拥闹魑怀蛳嗤>唧w的餐桌座次為:首要客人居于主位面朝門,女主人坐其左邊,男主人坐其右邊。當邀請方有人地位高于首要客人,地位高者居首位,主人坐其左邊,首要客人坐其右邊。
(二)小型家庭聚會或非正式聚餐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
西方在小型家庭聚會或非正式聚餐中座次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主要原則是便于客人相互更好的交流,認識新朋友。男士和女士通?;ú遄?。長方形桌子主人夫婦一般坐在朝門的桌子末端,年輕人位于桌子尾部。如果有新認識的情侶不愿分開坐,可以向主人提出。小孩子最好在有老人的監護下另外安排一桌。
中國在小型家庭聚會或非正式聚餐中座次是,年長者居于面朝門首位,其他人以家庭為單位分別坐在年長者兩側,地位越高的人離首位越近,年輕者一般位于桌子末端背對門而坐。也有一些家庭聚餐中,男士喝酒,因此男士坐一側,女士坐一側,分別位于首位兩側。
四、中西方餐桌座次比較
通過對不同場合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點:
(一)西方餐桌座次中女士地位較高,男士會先等女士落座后方可入座
座次以左為上,首要客人應坐在女主人左邊,并照顧她落座。而在中國餐桌座次中,男士的座次地位較高于女士。
(二)首要客人在西方餐桌座次中居首位,即使有其他客人比首要客人年長
然而中國餐桌座次崇尚尊老,年齡最長者或地位最高者通常坐在首位,遵從“貴賤有等,長幼有序,貧富輕重皆有稱”。
(三)中國的餐桌座次中,夫婦雙方挨著坐在一起
而西方正式宴會中,夫婦不能鄰座,男士和女士交叉而坐,地位高的男士位于女士左邊。
五、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崇尚簡單自然。一些復雜的餐桌座次也隨著時間慢慢消失,而在一些場合也會有新的座次產生。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推進,在跨文化交際中,為了避免尷尬和誤解,人們通常會遵從國際慣例上的餐桌座次。我們應該了解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掌握國際通行的餐桌座次,才能在宴會中合理安排客人,使宴會氣氛更加愉悅,客人也可以更好的相互交流,才能最終達到交際目的。
參考文獻
[1] 鐘敬文主編.中國禮儀全書[M].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
[2] 刑世杰主編.中華禮儀全書[M].長春出版社,1992.
[3] 薛明揚主編.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冊)[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4] 陸世澄著.德國文化與現代化[M].遼海出版社,1999.
【關鍵詞】文化;思維差異;跨文化交際;全球化;個人主義
一、前言
差異無出不在,它們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看待世界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異從民族誕生起就已經出現了。二十世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將所有的民族變成了“全球村”。全球化是一個融合的過程,不但但是金錢和商品--而是世界人民的不斷融合。跨文化交際不可避免,也是必不可少的,當摩擦和障礙出現的時候,問題也就呈現了,等待我們去解決。文化會影響人們看對和理解世界的眼光,毋庸置疑,不同的民族在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不同的中西方思維。西方文化的意識形態注重邏輯和分析,而東方文化的意識形態更加注重直覺感官——這同樣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思維特征。作為中國傳統發文化影響的結果,中國人常??粗刂庇X,倚重學習過程、經驗和感覺,以及在交流中通過直覺“以己度人”。為了減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礙,毋庸置疑,這需要我們深入的探討中西方思維的差異,從而研究跨文化交際中的技巧,減少跨文化交流中的摩擦。
二、思維差異的根源及表現
1.差異的根源。美國學者David Brown認為,“文化是特定地理區域的人們共同的信念、習慣、生活模式和行為的集合體”。文化差異是思維差異的原因,東西方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文化系統是兩種獨立的系統。東方文化的根源主要來自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文化均發源于河流。在中國,母親河是黃河,而在印度母親河是印度河。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在中國的唐朝,中國文化逐漸傳播到日本,融入到日本社會,甚至重塑了日本文化。雖然和中國文化屬于不同的國度,卻仍然屬于同一系統。兩條母親河誕生了東方的文化,而另外一種文化卻誕生于波希米亞平原,這一文化發展成古希臘文化和古羅馬文化,這兩種文化是歐洲文化的基礎。就像東方文化,歐洲文化穿越了河流。由于地域等原因,中西方文化在最近的幾個世紀很少交流,所以它們仍然屬于不同的體系,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2.思維差異的表現。西方文化基于個人主義而不是集體主義。例如,在美國,你同樣可以談論個人的權利,而非將社會凌駕于自己。在中國有明顯的不同,社會和家庭凌駕于自己之上。西方文化是以冒險和探索精神為基礎的。西方人喜歡發現新事物,發明和拓展。例如,蹦極在西方文化被認為是普遍的行為,但是在中國你將很可能發想沒有人做這樣一件事。西方文化以科學為基礎,這種文化嘗試著解決人民和自然的關系。西方世界使用法律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在中國的近代卻很難發現中國適合的法律,兩千年來,中國是一個以人情為基礎的國度而非法律。西方用上帝和宗教來解決人類和思想領域的問題。一旦問題發生,首先做的可能是向上帝禱告。
中國文化以集體主義為基礎。中國人將國家和家庭置于自己之上,中國文化以人文主義為基礎,為了解決人和自然的關系,中國人一直努力做到天人合一,為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人主張中庸之道,為了解決人和思想的問題,中國人強調修身養性。中國人擅長平衡和中庸,即人們通常不主張走極端,平和的心態總是被強調,中國人對天地有一種敬畏之情,即敬仰天地,思鄉懷土。
價值是關于什么是對錯,什么是正常與非正常的,什么是正確與錯誤的。價值通常被一系列的因素所影響,例如家庭,媒體,學校,宗教,民族等。中西方文化之間世俗的差異導致了價值觀的差異。中國人注重集體主義而西方人則側重個人主義長達數世紀。西方人給出的個人主義的定義與中國人思想中的個人主義完全不同。換言之,中西方用截然相反的觀點來看待個人主義。
三、跨文化交際中沖突解決方法
交流是相互的,所以影響也是相互的。他們能理解我們所表達的思想和文化嗎?它們的回答能表達他們的思想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會給我們交流一些提示。挑戰在于全球化的浪潮下,誤解常常發生,尤其是當不同的文化差異出現在跨文化交際中,誤解導致沖突,而沖突嚴重影響跨文化交際的進行。中西方在是一個地理差異,同樣也是一個文化概念的差異,所謂的思維模式意味著人們自覺不自覺的運用特定的方式來思維,并解決問題。思維模式與民族文化密切相關,思維差異在某種程度來說起源于國家的思維差異。
1.深刻了解中西方思維差異的方式。我們不能否認差異,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征,也只有先通過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及特征才能逐步了解這個國家。所以我們不能說這種文化是好的或者壞的。平等與互相尊重對于每種文化都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學會協調對于同一種事情的不同思維甚至是同一人,同一個世界。我們說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每天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來往往。當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城市,同一片臨近地區,思維差異都越來越明顯,我們應該盡力避免沖突的發生我們需要掌握更多的關于其他文化的基礎知識,從而不至于誤解他人的行為和習慣,雖然在文化領域中不存在正確與錯誤之分,但卻有更先進或者更適合的區分。當然我們不能完全拋棄自己的文化接受另一種文化。甚至文化對于地球的歷史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應該去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來完善自己。也就是說當我們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我們能夠更了解雙方的文化,從而讓交流順利進行。
2.跨文化交際意識。在溝通的過程中,由于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背景的差異,通常我們為了減少交流的誤解首要做的事情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雖然文化和交流模式之間的差異,文化的共同點不應該被忽略,因為能用共同點來融化差異,消除摩擦??缥幕浑H意識對于加入到跨文化交際異常重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跨文化交際中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利用現行教材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例如通過中外文化交流史,西方文化概論,外國文學史等書籍,通讀這些教材可以掌握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習俗,這為我們了解中外文化知識提供了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料。
四、結語
通過對比中西方思維的差異,可以看出中國文化是一種人性文化,注重人本身和正義,重感性輕理性,喜歡附和他人,強調處事做人中庸;而西方文化注重科學,重物質輕精神,重分析輕感性,強調個人的重要性。學習一門外語并不單指學習語言本身,還包括文化、思想、習慣和價值觀等。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應該具備跨文化交際意識,充分了解兩國的文化及思維差異,掃清障礙,讓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孫曉凌,汪北華.從思維方式差異看中西文化差異[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2).
[2]袁春梅.論中英思維方式的差異對跨文化交流的影響[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3).
[3]杜云輝.東西方思維差異與跨文化交流[J].中國科技翻譯,2000(04).
關鍵詞:法治;自由主義;自由價值
中圖分類號:D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7-0115-02
在制度技術層面上,中國的法治發展有很多是借鑒西方法律制度。肇始于經濟領域的全球化形勢,促使其他的社會領域需要統一的社會規則來加以規范,故此法治層面之全球化漸顯端倪。西方法治崇尚個體自由,而中國文化傳統,缺乏獨立的個體意識和個體自由。鑒于此,闡明東西方自由主義法傳統的差異,對我國轉型期法治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從我國當前法治自由價值的研究現狀上看,主要集中在法學理論領域,自由作為法治的核心價值已被確認,但卻缺乏對其深入、系統的闡述、論證。本文采用比較研究方法,揭示中西方自由主義法思想發展的概況,并就中西方自由主義法思想差異產生的根源進行探討,對中國法治自由價值進行深切關注。
一、西方自由主義之概況
自由主義法學是當代西方一個重要的法學流派,而自由作為西方法治的核心價值,其理論上的自覺發展從古希臘開始走過了漫長的演化過程,人們對法治自由價值的理解與認識也一步步深化。
1.啟蒙思想家突顯政治自由的法律
啟蒙思想家認為政治自由是法律下的自由,堅持自由應該從公民自由、社會政治與法律這幾方面來加以討論。洛克在其《政府論》一書中,先是從人類原始自然狀態加以論述,論證了自然狀態、自然權利以及自然法,并提出自然狀態是必然要過渡到社會狀態,而人的自然自由終將轉變為社會自由,也就是前文所述的法律之下的自由。在此之后,孟德斯鳩則從自然法與人為法的關系著手,將討論法律與自由關系的核心轉移到政治領域中的自由問題上。洛克和孟德斯鳩突出政治自由的思想為英國自由主義法傳統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樣,另外一名極具影響力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則豐富了社會契約論的內容,他把“公意”視為法或權利的基礎,他注重社會群體及共同體的利益和要求,賦予了自由主義新的內容。
2.康德與黑格爾張揚自由的理念之法
康德的社會理論受其在哲學史上哥白尼式革命的直接影響,他認為“認識對象圍繞認識主體來旋轉”,打破之前認為“認識主體圍繞認識對象旋轉”的認知,從而提升了認識主體的地位。同時,他張揚自由的社會之法,認為社會應是“普遍法治的公民社會”、“與別人的自由共存共處的社會”,這才是真正自由之體現。而黑格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對盧梭的觀點有所繼承和發展,他注重對于個人主義的個人概念的質疑,同時,也注重找尋共同體和個人之間的聯系,以將兩者緊密連接起來。由此可知,黑格爾所認為的自由并非單純個人自由,真正的自由應該是在普遍自由及共同體的自由與個體自由相結合的情況下才可能存在??梢姡档屡c黑格爾都將自由與法融為一體,并認為法的本質屬性為自由[1]。
3.馬克思回歸生活世界的自由與法律
黑格爾對馬克思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就是在黑格爾唯心主義思想基礎上的揚棄。對于黑格爾將國家與市民社會加以明確區分的觀點,馬克思予以繼承,但是將黑格爾的認識加以修正,并得出“不是國家和法決定市民社會,而是市民社會決定國家和法”的結論。且馬克思認識到,國家和法是存在于一定社會物質生活關系之中,要將國家和法與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情況相聯系;而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由于市民社會中物質利益的沖突和矛盾使得國家喪失了其應有的權威,法律也淪為維護單方利益的工具。由此可見,馬克思以更加復雜和辨證的方式來看待自由與法律之間的關系,這又是一大進步。
二、中國自由主義法傳統
“自由”代表了人類的最高理想,可以將其劃分為政治自由和精神自由兩種,而政治自由是外在的,精神自由是內在的??偟膩碚f,中國文化側重于精神自由,而西方文化則側重政治自由。政治自由在西方得到了全面而系統的發展,并形成自由主義,而反觀中國,自由的發展卻遠不如西方那樣的順利,縱觀整個中國法律思想史對于“自由”、“自由主義”的描述非常之少,筆者將其中較具代表性的觀點及流派作如下梳理。
1.道家之自由觀
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中,道家、禪宗可謂是典型的注重精神自由的代表,他們為追求精神自由所設計的理想人格就是最好的體現。道家、禪宗所追求的是對于世俗、欲望、外物的一種超脫,從而達到心靈上的純凈與自由,而這是需要從修養中才能獲得的自由。除此之外,這種自由也可以從認識上予以實現,也就是改變對外物的看法從而從外物的羈絆中超脫出來,從而獲得精神自由。而道家、禪宗所設計的自由人格對政治自由卻很少涉及。由此可見,道家、禪宗所設計的理想人格早已無法適應當代人的人格要求,這一人格顯然帶有很大的片面性。
莊子所追求的自由也是一種精神的自由,他更側重于追求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心理狀態。莊子認為,要想得到這種精神自由需要做到“無心無情”才有可能。這種“無心”的狀態并非是要求要毫無心思,而是指不要過分執著于某些人事物,不要有執著之心;而所謂的“無情”亦非要求要無任何感情,而是指不要刻意追求某種情感,不要有執著之情。莊子崇尚一種無拘無束,不過分執著追求的心境和隨遇而安的境界。但是,需注意的是,雖然追求無拘無束,無心無情,但是他對與外物打交道或從事俗務卻并不反對,個中的關鍵在于要做到不過分沉迷和執著。
2.儒家之自由觀
儒家式的“自由”是指一種道德意志的自由。先秦儒家發現道德意志自由,這一偉大的發現和進步,但是卻一直處于消極悲觀的狀況之中,并未在現實生活中讓人感到自由和幸福,反而讓人感到處處受限、不自由。例如,儒家一直強調“人的尊嚴”,但是實際情況是,這種人的尊嚴僅限于原則性的,并沒有任何實際可操作的內容,結果可以想見,人的尊嚴也就成了一個抽象、虛幻的理念,而并不能使人民獲得真正的尊嚴。同時,人的尊嚴的形成需要在人際交往中相互的尊重,彼此的承認,而非僅僅停留在人們內心的自覺上。因此要想實現人的尊嚴需要有人人權利平等的思想為基礎,要有個人自由思想為鋪墊,但是這在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中是極其缺乏的、不被重視的,那么人的尊嚴成為一紙空談就成為理所當然了。
三、中西方自由主義法思想產生根源之比較
從以上對于中西方自由主義法思想的概括可知,中國文化重精神自由,西方文化重政治自由。兩者的自由主義法思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這樣差異是有一定原因可循的,這與兩者各自的法律觀念、法律傳統有著密切的關系,以下筆者就中西方自由主義法思想差異之背景加以梳理,以期對此問題可以有深入理解,以助于我國法自由主義之發展。
1.法治與禮俗之對抗
在西方社會,啟蒙思想家們對自由價值的高揚并使之得到社會的認同,現代社會烙上自由的印跡。自由是發展的前提,沒有自由,就沒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就沒有社會的全面進步。只有個體的人有了自由意志,有了主體性,才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價值與行為選擇,也就是哈貝馬斯所說的自我決定、自我實現的自由,而不依附于他人的意志與權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倫理綱常為核心內容的治理方式與西方的法治主義形成鮮明的對照。中國古代法體現在制度上行政和司法不分家,成一體化之形態;而在法律之淵源上,則體現倫理高于法理,禮法重于法律規則;在司法制度中,作為中國特色的情理是一種審判的普遍標準,情理較之法理有更大的普遍適用性,人情成為一切評判標準之首。并且在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之中,倫理與法理并未得到區分,兩者處于結合之狀態。
2.個體自由主義之發達與缺失
亞里士多德認為,西方民族,特別是希臘民族“既有熱忱,也有理智;精神健旺,所以能永保自由,對于政治也得到了高度的發展”。相比之下,東方民族則缺乏自由,“亞細亞人民多擅長機巧,深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熱忱不足;因此,他們常常屈從于人而為臣民,甚至淪為奴隸?!盵2]東西方本質差異的表現在于,“東方文化強調一種普遍性品格,是以群體為本位的,它否認個體存在的價值和自由,而西方則發展了個體本位,注重個體的獨立自主與自由?!盵3]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征中很難尋找到個體自由的印跡。在行政權力至上、司法過程重刑輕民、司法審判重禮法之治以及追求無訟等思想觀念的驅使下,人的主體性無處尋覓。所以一談及自由問題,中國人常常諱莫如深。
3.法律觀念之差異
作為一國文化傳統的重要構成,法律觀念與該國文化傳統的特征具有很大關聯性。一般觀點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最突出或最核心特征為群體本位,因而在文化精神之中極其缺乏獨立的個體意識;中國作為一個在過去注重經驗積累以及有保守思想的國家,在其傳統文化中反映為具有保守性以及“以過去為定向”的特征,并由此形成一種經驗主義文化的形態;而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較重的禮法倫理思想,具有倫理中心主義之特征,是一種自然主義的文化。在中西文化比較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在類型上是屬于“宗法—倫理”型的文化模式,宗法倫理在司法過程中起著極大地作用,其地位甚至高于法律規則,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個人—契約”類型的法律文化模式。中國傳統文化模式對法治存在天然的拒斥,這使得中國文化的總體特征與法治對自由的價值追求缺少必要的融通,不利于現代法治的生成。
四、結語
西方法治是以個體自由為中心的,具有理性的契約文化的精神。相較而言,中國傳統文化則是以群體的宗法倫理本位精神為核心。個體自由程度的不同,這直接決定東西方對待法治的不同態度?,F代法治與禮俗社會的對抗成為中國法治現代性批判的核心問題。在中國法治建設中,如何將人的個體自由、人的主體地位從傳統文化中解放出來,如何處理傳統的、經驗的、超穩定的文化結構對理性的、個體化的、契約化的法治文化模式的拒斥,將成為一個最根本、最迫切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260.
商務英語是實現對外交流十分重要的渠道,商務英語不僅是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還是實現跨文化語言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徑。我國實現對外交流的過程,同樣是雙方文化傳播和交流過程。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的差異,直接對商務英語翻譯活動產生了影響。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要對東西方文化差異進行了解,對翻譯技巧進行掌握,不管是在用詞方面還是在用語方面,均要與東西方文化差異相符,并且善于對東西方文化契合點進行掌握,實現準確翻譯。本文就分析中西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并且提出翻譯的對策。
【關鍵詞】
商務英語;翻譯;中西文化差異;影響;對策
文化對語言產生直接影響,而語言是文化的直接反映,因此,想要熟練運用商務英語這門語言,就必須要對對之對應的文化進行了解。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貿易雙方存在很大差異,如思想行為、生活習慣、民族傳統等。近些年來,我國和西方國家貿易交流越來越頻繁,正因如此,對西方文化進行了解,明確中西文化差異對于商務英語翻譯所產生的影響,提升翻譯精準度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就對中西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翻譯策略。
一、商務英語及翻譯的特征
商務英語的興起將國際商業貿易作為前提和根本,商務英語翻譯主要用于國際商務貿易的溝通和交流之中。因此,要求商務英語的用詞必須精煉,語言必須準確,用語必須禮貌,要求商務英語翻譯從業人員,必須要具備豐富的商務知識,此外,還要具備很強的語言文化素養。
1、商務英語的特征
商務英語具有明顯的特征,商務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英語的重要分支,不僅依托于文化,還能夠有效反映文化。首先,在商務英語中,很多詞匯均與西方傳統文化緊密聯系。這便是商務英語的重要特征:能夠體現豐富文化底蘊。同樣,正是因為商務英語的這一重要特征,要求從業人員必須要對西方文化進行了解,掌握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不同文化進行尊重,熟練運用商務英語。其次,商務英語具有直接實用的特征。商人的時間便是其財富,正因如此,在運用商務英語的過程中,要求語言必須要直接和精煉,不能夠講廢話,也不能多做鋪墊,必須要運用最為實用和最為直接的翻譯英語,只有這樣,才能夠對貿易雙方訴求進行更加有效和直接的反映,為各自權益提供保障。與此同時,商務英語還要注意表達禮貌,在雙方的溝通和交流過程中,必須要運用禮貌的語言,目的在于促進雙方合作以及溝通。最后,商務英語還具有專業準確的特征,在通過商務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多數詞匯均是專業性的詞匯,要求商務英語人員必須要準確用詞,并且保證用詞沒有任何歧義。不管在什么樣的文化背景之下運用什么語言,都必須要保證人們能夠理解。尤其是在國際商業活動過程中,國家不同,其風俗習慣和文化均不同。所以,對于同一個詞匯會產生不同的意思解讀,所以,必須要運用專業性強的商務英語詞匯,保證詞匯沒有歧義。此外,本著方便和簡潔的目的,在商務英語中,所使用的大量詞匯均為縮略形式,如拼綴詞、首字母縮略詞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商務文書符合標準并且簡潔。
2、商務英語翻譯的特征
商務英語翻譯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修辭手法以及句式結構復雜。首先,在商業廣告以及商標里,商家會使用溫馨和簡單的語言,運用很多修辭手法。比如同音異義、押韻、雙關、擬人、類比以及反諷等,在商務英語翻譯中運用這些修辭手法,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韻律,增加了美感,更提升了語言表現力。其次,在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的過程中,本著客觀、準確表達這一個目的,往往會運用復雜的句式結構以及長句,尤其是在法律文件以及合同翻譯之中。在商務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本著主題突出和邏輯嚴密的目的,通常會運用從句、長句、被動語態,為了對“頭重腳輕”的情況進行避免,商務文書里面也會頻繁運用倒裝等句式。為了使責任明確,對權利進行解釋,同時,避免產生邏輯漏洞,對從業者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很高。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影響
中西方均有各自的發展歷史,并且發展歷史十分悠久,在歷史長河中,中西方均形成了十分璀璨和光輝的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政治、社會、地理等諸多因素均不同,中西方之間存在十分顯著的文化差異。很多翻譯工作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會由于不了解文化差異而導致語言意義扭曲和誤解。所以,翻譯工作者必須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差異。首先,思維表達最為根本的途徑就是語言,通過語言可以進行思維活動,通過語言也可以表達思維成果。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人們不難發現,螺旋式是漢語思維表達固有的模式,在交流的時候,中方更傾向于循序漸進,喜歡在最后闡述最為重要的內容。而西方思維恰恰相反,他們最典型的模式為直線式,在表達事情的過程中,往往喜歡將事情重要性根據從大到小的順序來排序。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如果無法明確這一點,則會將商務活動效益降低。其次,中西文化差異還體現在方面,西方國家社會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還是人們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國家中,已經融入到人們的風俗習慣、處事方式以及行為模式之中。英語中很多短語和詞匯均來自于宗教書籍中,比如,很多俗語和格言均出自于《圣經》之中。同樣,漢語文化中很多格言和諺語均來自于佛教。此外,中西文化差異還體現在顏色象征認知差異、數字象征認知差異以及動物象征認知差異等方面?;诖耍g人員要對雙方文化背景進行了解,保證翻譯具有準確性。
三、基于中西文化差異的商務英語翻譯對策
1、通過對成語的翻譯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在我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時代背景之下,國內外商事經貿往來日趨頻繁,現實中的經濟貿易活動實踐對涉外商務英語翻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涉外經濟貿易活動中,語言溝通的順暢與否往往對經貿合作產生重大的影響,有時甚至直接決定著經貿活動的成敗。這就要求翻譯人員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把涉外商貿英語翻譯工作做好。在涉外經貿英語翻譯活動中,應當注意到商務英語不僅要求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和一定的經貿領域的相關知識,同時還需要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對文化之間的差異加深認識,力求避免文化沖突產生的不必要的誤解與分歧,發揮翻譯工作的優勢,通過文化交流來促進文化融合。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文化現象,在語言方面最具特色的即是各種成語的使用。在商務英語領域,成語這一語言文化現象也成為了介紹和推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在促成商務合作的時候可以用到“投桃報李(giveapluminreturnforapeach)”;在原材料成本增加造成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可能用到“水漲船高(arisingtideliftsallboats)”等。商務英語翻譯工作者應當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深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并將自己的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從而更出色地完成商務英語翻譯工作。
2、發揮音譯法的優勢
商務英語翻譯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商務英語翻譯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將一種語言逐字逐句地轉化為另一種語言,而且還應當對不同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加以分析,并力求通過語言文字的轉化來促使不同的文化背景相互滲透與融合,以實現不同文化在思維方式與表達方式上的平衡。音譯法是英語翻譯中的常用技巧之一,運用音譯法可以將英語的發音加以保留,避免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之下的人們因發音不同而形成理解分歧。特別是在對產品商標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如果對音譯法加以靈活運用,則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Bens(奔馳),汽車商標,漢語譯做奔馳,寓意高性能的汽車奔馳在道路上;Crest(佳潔士),牙膏產品,使人形成“干凈整潔”的意象;Lego(樂高),拼插積木品牌,讓人聯想到小朋友快樂地拼插積木,越搭越高的場景,這些都是靈活運用音譯法的典型范例。
3、合理使用商務格式語句
在涉外商務貿易往來過程中,經過長期的商務活動實踐,往往形成了一些常用的格式化語句,這些語句使用固定的形式,在一些情況下可以使特定事項得到更為得體且明確的表達。尤其是在商貿往來信函之中,如果加以靈活運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Wouldyoupleasereplytothise-mailifyouplantoattend?(若您有意加盟,請賜回信。)”;“UnfortunatelyWehavetosaythat,sincereceivingyouenquiriesonthesubject,ourviewhasnotchanged.(非常遺憾,但我們必須告知您,自收悉您的詢問以來,我們的看法都不能轉變。)”;“WewouldappreciateitverymuchifyouwouldsendmeyourreplybynextMonday.(若可以在下周一之前收到您的回復,我們將感激不盡。)等等。
4、適當添加注釋
有些語言現象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理解,在翻譯過程中,如果遇到此種情況,則僅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直譯往往難以令人充分理解,這就需要適當添加注釋來使語意更為明確和清晰。例如:“costanarmandaleg(花費了一條胳膊和一條腿——極為昂貴)”;“toomanyironsinthefire(火爐上放了太多的熨斗——要辦的事情太多,忙不過來)”等。通過添加注釋的方式,既可以充分保留原文的意思,又可以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理解困難。
四、結語
綜上,商務英語翻譯并非單純交換各種語言,更是對內容、信息、詞義等的交換。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必須要忠實語義,實現功能上可被接受和對等,文化對等等諸多目標。由于西方與東方的文化傳統不同,所以,出現了很多文化差異。也正是因為這些文化差異,對商務活動翻譯準確性產生了限制。但是,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具有契合點,要求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必須要找到該契合點,并且對其進行準確了解和運用,從本質上提升商務英語翻譯的準確性。
作者:王彥悅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志華.跨文化視角下英語文學作品中隱喻翻譯的策略研究——從跨文化的視角切入[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08:60-62.
[2]程曉云.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大學英語漢譯英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12:43-44,46.
[3]許小祥,邵亞奇.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對翻譯時詞序及句子結構的影響[J].海外英語,2014,21:246-247.
[4]王曉冬,羅黎.文化差異影響下的中美商務談判策略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48-51.
[5]盧曉春.從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談文化差異對跨文化溝通的影響[J].學周刊,2015,08:20-21.
(一)語內遷移
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語內遷移,是指母語與第二語言之間語言規則的相互轉換。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容易將第二語言的結構系統進行簡化處理,對其規則進行錯誤運用或過度概括,將第二語言習得的使用規則或使用環境向母語靠近,甚至超出第二語言的語言結構范疇,創造出其他的語言結構,這都是第二語言內部轉移的表現形式。
(二)文化遷移
文化遷移是指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文化、風俗、生活習慣等因素的不同,使得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所帶來的影響與干擾。在大學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商務英語學習的方法和基本原則,學會熟練的應用商務英語,就需要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識。通過英美文化知識的灌輸,讓學生清楚東西方文化差異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如果不了解不同的文化、風俗和生活習慣等因素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學生就很容易將母語學習中的一些規則、習慣套用在第二語言學習中,這將給第二語言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在大學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第二語言的文化遷移。
(三)語際遷移
母語對第二語言學習的負遷移稱為語際遷移。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點會產生這種遷移。
1.口音遷移
漢語作為母語,其區分語句含義的依據是詞語聲調;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英語,其區分語句含義的依據是語氣和語調。漢語與英語在詞語結構與表達方式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英語教學者更好地區分漢語與英語之間的語氣、語調、詞語結構以及表達方式。
2.句法遷移
由于中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在語言學習和使用過程中,也形成了中西方完全不同的語言形式。中國人對連接詞語的運用沒有過分依賴,而西方人對連接或過渡詞語則過度依賴。中國人學習語言注重語法的運用、結構的整合,可以根據不同的表達需要,通過不同的詞語組合形成特定的句法;西方人學習語言注重詞語的結合,通過語法、關聯詞等的不同結合,使語言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英語學習、教學過程中,對于過渡詞的應用,就存在著易于忽略的現象,導致語法不準確、語句的不通順的問題。在漢語語言結構中,通常有多個動詞出現在一個語言句式中;在英語語言結構中,則只能出現一個或多個并列關系的動詞。在漢語語言結構中,沒有主語的句式較為常見,通常都可以通過上下文語境以及語義來判斷出主語;而英語語言結構中,此類情況出現較少,一般情況下,每個句子都有固定的主語,且被動句式的出現頻率則遠高于漢語語言結構中出現的頻率。在英語語言學習和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這種漢語負遷移現象,以免給英語語言學習和教學帶來困擾。
3.詞語遷移
受到文化、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漢語和英語語言在詞語使用、表達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作為語句的基本元素,詞語的學習和掌握對語言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語語言中,英語詞語的最大特點是一詞多義,正是由于一詞多義也帶來了各種詞語的負遷移問題,主要表現在詞語搭配與語意表達上。受此負遷移影響,學生在掌握詞語含義方面將產生較大困難,簡單的套用或處理使得學生很難學好英語。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詞語的含義,就需要從英語文化、風俗等方面全面了解和掌握英語詞語。漢英詞語文化不同的背景可以導致詞語認知的不同,如:紅色,在漢語語境中代表吉利、喜慶;而在英語語境中則代表著暴力、災難。因此,對于詞語的學習和掌握,還要注意文化、風俗等背景,這樣才能更好地克服英語遷移帶來的影響。
二、商務英語教學策略
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文化知識,又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文化背景。英語教學者應該明確商務英語教學的任務,自身要熟悉商務英語教學所涉及到的母語文化和第二語言文化,在教學環節中增加文化差異方面的介紹和講解。商務英語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把第二語言文化意識培養作為教學、學習的目標,強調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務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具體采取的商務英語教學策略如下:
1.培養學生商務文化意識在商務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該將商務文化知識滲透到語言知識的學習中,加強學生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將語言遷移理論引入課堂教學,注重語言遷移方面的教學及其商務專業知識的講授,使學生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商務英語使用中所需注意的問題,并逐步培養學生的商務交際能力。通過語言遷移理論方面的傳授,并穿插真實的語料,使學生真正了解和掌握西方的稱呼語、訪問接待、告別、宴請以及介紹方式等商務交往的文化,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能力。利用一些商務文化方面的經典案例,使學生熟悉和掌握語言遷移方面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全面提升學生跨文化意識。利用情景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使學生參與到商務英語的交際中來,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全面理解商務英語應用中的英語文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強調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務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時,也要提升教師自身文化素質。一方面教師需要加強語言遷移理論的深入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使自己具有較強的目的語商務文化意識。通過不斷地更新商務知識,了解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等制度以及管理、商業等理念,才能更好地傳授學生西方國家的商務文化知識及其中西方差異等。
3.克服語言遷移問題在商務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漢語習慣遷移到英語學習中的行為,這些行為在教學環節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克服漢語負遷移現象,充分認識到漢語與英語在詞語、句式、語法等方面的不同,加強英語文化學習、注重語感培養、強化英語溝通與交流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克服漢語遷移的能力。作為教師,應該及時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習慣。在教師指導和糾正這類錯誤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另一方面還要避免因指導不當引起學生厭煩。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強烈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三、結語
關鍵詞:英語教學 文化 意義
中西方文化背景
“文化”這一名詞最早由英國人類文化學家提出。然而,直到現在對文化的定義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從廣義上來講,文化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等等。從狹義上講,文化指的是非物質性的本質,主要包括世界觀、思維模式、社會主旨和方向。
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源于黃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區。主要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為主流,儒家思想主張中庸,認為人性本善,道家思想則主張無為和無欲無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來源,因此,中國的思維模式傾向于集體主義,間接性和內向性。
然而,希臘文化、羅馬文化和希伯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三個主要源流。希臘文化宣揚個人自由,強調科學研究。羅馬文化強調的是民主和法制,鼓吹向外擴張,美國文化中的好勝的,積極的一面正是這一點的體現。希伯萊文化是宗教哲學文化,強調互助博愛的精神,讓人做善事。西方的傳統認為要想保持本國的興盛和強大就必須向外侵略和擴張。在日常生活中,西方人喜歡用明確直接的詞語來表達他們的觀點,他們大膽而坦率的表達他們的情感。因此,美國的思維模式傾向于個人主義,直線性和外向性。
二、思維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思維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當今社會,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一個企業若想讓自己的產品暢銷國際市場,不僅需要高超的經濟和技術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對象國的文化,使該產品在包裝設計和實用性方面符合對象國民眾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國,“龍(dragon)”是我們的精神圖騰,是吉祥和權力的象征,中國人也以作為龍的傳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對“龍”就沒有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將“龍”理解為一種張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業家對此不甚了解,將印有“龍”圖案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試想這種產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購買欲?能否給企業創造高效益?
發展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通過對中西思維模式差異的分析,可以看出影響跨文化交際的障礙不是語言本身,而是思維模式造成的。當中國人學英語時,往往只是強調詞匯和語法的學習,而忽視對英語所屬文化的學習。學習者只是在辭典中找到某個詞匯的意思,而對這個詞匯所體現的思維模式一無所知,那么他們所掌握的英語只能說是中國式的英語。
要克服思維模式的不同所帶來的障礙,首先,學習者要想克服交際中的文化障礙,他必須培養出對目標語所處的文化的興趣。如果學習者跨越了文化的藩籬,那么在語言學習中他就會取得顯著的進步。其次,培養出興趣之后,學習者還要大量的閱讀。要想掌握一門語言,必須對這門語言所處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經濟、政治、社會生活、歷史、地理、風俗和藝術等有所了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閱讀,尤其是文學作品的閱讀。此外還可以通過讀報,看電視片等方法獲得相關的知識。最后,學習者必須善于觀察。通過觀察找出不同文化間的社會態度,社會行為和思維模式的差異。這樣學習者才能真正掌握一門語言。
2、英語教學的現狀與思維文化改革
中國開展英語教學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涌現出一大批著名的英語教育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能夠運用英語的高等人才。當時教學目的主要還是讓中國人能夠盡量熟練地把英語當成第二語言來使用,方便與世界的交往??梢哉f在整個社會英語水平較低的環境下,這種教學模式是可行的,也達到了提高中國英語使用水平的目的。
但是幾十年過去了,中國人英語水平和學習英語的目的正在悄悄改變,中國現有英語教學在內容上依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一提到英語教學改革,人們考慮的范圍依然是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等基礎應用能力的培養,都過于專注基礎技能的訓練。傳統教學理念產生慣性,并且英語教學模式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雖然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斷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也逐步意識到文化對它的推動和變革的作用,但是主流的思想依然把它視作一種語言工具教學,英語教學改革還是沒有跳出語言工具教學的模式。將英語教學從單一的語言工具式教學提升為綜合英語素養教學,這不是修補和改進式的改革,而是一種垂直換代的改革。在新的英語環境和社會需求下,改變思維、了解中西方文化顯然是英語教學成功轉型和拓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3、思維文化對中國英語發展的影響
中國式思維文化的改變影響著英語在中國的發展,主要包括使標準英語本土化、中國化:一是物質文化方面,包括自然環境、生產方式、居住方式、生活器皿等;一是精神文化方面,如政治制度、法律形式、思維方式、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宗教、文學、藝術等。
由于中西方文化在以上兩方面的顯著差異,使得英語國家的英語不能完全適用于中國國情。中國人在接待外賓、外貿洽談、對外宣傳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國特有的社會和文化;使用英語的中國人是在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中成長生活的,難免在有意無意之間將這種文化滲透到英語中去,進而使英語在中國“本土化”,并得以再生。
因此中國英語變體是中國人在中國本土使用的英語。這種語言雖然沒有書本化,但已經廣泛被大眾甚至英語母語國家的人接受,在日常生活、交流、翻譯教學中都可以看見這種承載著中國文化、具有漢語特點的中國英語變體的痕跡。雖然某些英語表達方式并不符合英語語法,而是以漢語為基礎,但這種表達方式已經在英美等國家開始登上大雅之堂,在交流中沒有任何理解障礙。隨著我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對世界影響的不斷擴大,必然會有更多的中國特有的“說法”譯成英語,從而使標準英語受漢語的影響不斷豐富。
結語:文化是獨立的,通過交流方可融通,而即便是融通,因為文化修養和理解的不同,文化還是有差異的。在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中,,改變思維才是英語教學向又好又快發展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楊柳,唐德根.試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2]顧曰國.變化中的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