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3 12:58: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班導師工作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創新學習載體,豐富學習內容。上半年,團委針對當代青年的特點開設了輪司青年博客,通過網絡登載評論形式,切實提高了青年學習政治的熱情,有效提高了青年的政治素質。
2、根據公司青年的特點,通過團員大會,工作例會以及座談會、青年論壇形式,引導青年立足企業尋求發展,立足崗位成才奉獻。
3、上半年以“讀書修身•踐行成才”為主題,積極開展“讀好書 薦好書”學習交流活動。
二、貼近生產,創新工作方式,提升青工業務技能素質。
1、3月份公司團委會同安全監督部、技術設備部以及人事部、拖輪隊結合“導師帶徒”活動,開展了 “抓安全、強管理”青年成長發展課堂。
2、春節過后,針對2.5事故,會同公司安監部組織約30名近年當班的青年駕駛、輪機人員到后所船廠開展現場安全警示教育專題團課,切實提高青工工作責任心。
3、針對一些安全意識淡薄、工作責任心不強的青年進行安全重點家訪活動。
4、進一步深化海港青年攜手平安行活動。上半年協同引航站、以及公司業務部對寧波港引航員與拖輪駕駛員操作聯絡辦法和口令進行規范。
5、在青工中開展“節能環?!敝黝}短信征集評選活動,切實提高團員青年節能環保意識。
另外,各團支部還開展了青安崗“六個一”以及“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應急演練”等活動,努力營造“人人講安全”的氛圍。
三、服務青年,不斷提升公司青年的精神風貌。
1、建立多元化用工聯系人制度,定期深入多元化用工中了解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情況,和他們做朋友,引導他們愛崗敬業,共創和諧企業。
2、積極創建文明寢室, 在集體寢室舉辦了“溫暖2010迎新春茶話會”以及“親情寄千里,情暖異鄉客”寄一份家書活動。開設了寢室宣傳窗,建立了團委信箱。
3、會同工會于4月份成立了職工文學藝術協會,開設了“海星星”博客和海星星qq群以及海星星郵箱。
4、拖輪隊成立船舶電器興趣小組,機關團支部成立電腦興趣小組,并進行了授課培訓、活動交流及技術比武。
5、五四青年節前夕,和引航公司、婦兒醫院,組織80余名男女青年赴東錢湖陶公島,開展“攜手迎奧運青春添光彩” 共建聯誼活動活動。此外,還舉辦了“慶五四迎奧運”青年羽毛球賽,與鎮海號角隊進行了一場迎奧運足球友誼賽, “迎奧運青年乒乓球比賽 ”。
四、立足企業,服務社會,積極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
1、繼續深入開展“學雷鋒上街為民服務”、“敬老助殘”以及“為奉獻者奉獻”志愿服務活動。
2、在電工班設立的“青年志愿服務崗”為職工修理電器30余臺次,修理自行車50余輛次。
3、帶領突擊隊員,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一月份組織青年突擊隊員對碼頭積雪進行清掃以及鋪設防滑麻袋。在臺風來臨時。組織突擊隊員進行了三次應急演練,確保遭受臺風時,防抗臺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大膽創新,加強團組織建設。
以拖輪隊團支部獲得“寧波市團建示范點”為契機,積極創新思路、強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團工作機制。先后建立健全團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團支部量化考核制度、團支部民主議事制度和多元化用工聯系人制度。
上半年,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還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如:個別團員憂患意識不強;團委對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創新還需進一步提高等。下半年將繼續努力,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做好工作,現將下半年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推薦同主題文章相關于:2011年上半年團委工作總結
| | | | | | | |
查看更多>>
1、以“國際航海日”為契機,與海事局、引航公司開展技術比武,穩步推進寧波海港青年攜手平安行活動。
2、做好與寧大外語學院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3、在團員青年中積極開展開展技術比武,進一步提高技能業務技能素質。
4、進一步加大青年突擊隊的訓練,完善應急方案,做好防臺抗臺等應急工作的準備。
5、協助集團團委、公司安全部門做好新進港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
6、對導師帶徒活動進一步完善提升。
7、下半年組織青年開展大風浪作業學習交流會。
8、 繼續協同工會辦好文學藝術協會,打造“海星星”品牌。
【2】
推薦同主題文章相關于:2011年上半年團委工作總結
關鍵詞:技工院校;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7-0021-06
一、研究背景
(一)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國經濟新常態和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引發對高技能人才旺盛需要。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15號)提出,要“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加快培養一大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人社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人社部發[2014]96號)提出,要“突出高端引領,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妒锥贾虚L期高技能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圍繞首都產業發展需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明確指出2015年末全市高技能人才達到80萬、2020年達到120萬。“十二五”期間,實現年培養技師、高級技師1萬人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達到年培養技師、高級技師1.5萬人的規模。此外,《北京行動綱要》提出聚焦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行業,形成高技術制造業占比例超過30%。
(二)企業對現代技師的需求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提升與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對技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保障部于2006年對技師提出了新的概念。傳統技師,主要負責特定崗位具體工件加工、研發;通過在工作過程中,長期地探究、積累經驗成為擁有絕招絕技的“行業大師”。現代技師,負責完成整個生產線的技術維護與工藝整合等任務;不僅僅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術,還具備整個生產線的現場管理能力、組織與指導員工技能培訓的能力,運用已有工作經驗和規律解決問題的創造力、不同工作領域的遷移能力以及復雜性溝通能力等非專業性技能。
(三)技工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
通過院校走訪調研以及“全國技工院校校長培訓會”、“全國技工院校師資培訓班”等途徑,以發放紙質版或電子版調研問卷形式,對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以及珠三角地區的10余所重點技工院校(預備)技師培養情況進行調研。
調研中,在被問及“用人單位對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技師培養的滿意度”時,用人單位對技工院校學生理論基礎和技能水平滿意度較高,分別占60%和80%。相比較下,學生在職業素養和解決問題、創新能力方面,用人單位滿意度較低,分別占10%和20%(如圖1所示)。
調研“用人單位對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技師培養滿意度”后,接著問及到“教學效果影響因素”時,師資隊伍薄弱和缺乏行業企業支持是兩大影響因素,占65%。其中,師資力量薄弱是很多技工院校培養技師效果不佳的主要影響因素。進一步數據分析得出,師資隊伍薄弱主要體現在教師專業技能不足,缺乏企業經驗,教師數量不足等方面。(如圖2所示)
通過對全國重點技工院校學制技師培養模式調查研究得出,目前技工院校在培養學制技師過程中,主要面臨著四個方面的困難:其一,師資隊伍薄弱,教師主要來源于學校,盡管參加過多種培訓,具備一定的企業工作經歷,但是對行業、企業的技術發展、要求以及規范,與行業專家相比依舊存在著一定差距,對企業工作任務的關鍵技術、關鍵能力等核心點的把握不到位,影響技師培養質量。其二,教師教學觀念亟需更新,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地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缺乏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而職業素養是企業對員工整個職業生涯、工作始終的基本要求,員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解決問題能力是企業關注的核心指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更需要關注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其三,學校以模擬真實生產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技師階段學生的發展,例如,某學院在培養中級工、高級工學生的過程中,堅持開展以代表性工作任務為載體的項目教學,以行動導向過程為主導的教學組織,既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更關注學生非專業能力的培養。但是,對于學制技師階段的學生,僅限于校內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高技能、多元化、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其四,學校學習環境、文化、組織形式、管理模式與企業差別大,雖然學校實訓室、廠房等一體化教室具備高端設備,雖然技師培養過程基于一體化教學理念,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以培養技師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但是,校內技師培養缺乏企業真實工作情境(如:企業文化、企業環境、企業管理模式以及企業工作組織形式等)對技師學生能力的歷練。情境學習理論強調,行動是基于情境的。人不是根據內心符號表征行動的,而是通過與環境直接接觸,與互動來決定自身的行動。基于真實情境,默會知識在人與情境的互動中發揮作用。因此,模擬的學習環境以及仿真的工作任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非專業能力,在這種情境中培養出來的技師在解決實際生產技術問題的能力、改革創新的能力以及工作經驗等方面是會受到企業質疑的。那么如何來提高企業對技工院校學制技師培養的認可度呢?
二、研究問題及方法
基于國家、社會、市場對新型技師的需求,筆者對學制技師人才培養模式做了大量實證探究。以北京市某技師學院為個案,探究“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本研究主要研究問題:“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內涵是什么?如何培養學制技師(主要從培養路徑和管理過程兩個維度進行探究)?“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實施效果如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實物收集法,以企業深入調研為主,理論研究為輔,結合學生學習過程材料從多個角度對校企合作“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深入探究。
三、研究現狀
(一)傳統技師培養研究現狀
傳統技師培養主要采取自學成才或師傅帶徒弟培養模式,雖然培養出技能過硬、有絕活、實踐經驗豐富的技師,但培養時間長、工作崗位受限,不能滿足科技和工藝日新月異的需要。傳統技師主要定位在具體的崗位上,負責單一工件的加工。他們技術和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依靠持續地積累經驗。
(二)“校企雙制”技師培養研究現狀[1]
2012年,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廣東省學?!靶F箅p制”辦學指導性意見》(粵人社發[2012]178號)提出:“在全省學校開展‘校企雙制’辦學改革,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具有廣東特色的‘校企雙制’辦學制度?!?013年3月,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廣東省30家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作為示范學校試點探索開展“校企雙制”辦學。
“校企雙制”辦學是指依據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規律,依托院校和企業雙方優勢資源,通過政府出政策、企業出崗位、院校出學位,校企聯合招工招生、送崗送學、雙制培養,充分發揮院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業共同培養技能人才的新的辦學制度。“校企雙制”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招生即招工的全日制雙制班,主要面向初、高中畢業生開展綜合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的技工教育,學員身份主要是全日制學生;二是招工即招生的在職雙制班,主要面向企業在崗職工開展彈性學制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培養技能型人才,學員身份主要是企業員工。
“校企雙制”技師培養是通過“企業主導、校企共管”、“十個共同”等形式,開發課程,組織教學與管理,培養師資,運用技師的企業考評方式開展的一種技師培養模式?!靶F箅p制”的技師培養模式倡導“企業主導、校企共管”、“十個共同”,即“校企共同制訂招工招生計劃、人才培養方案、開展專業建設、開發課程體系、搭建管理隊伍、組建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實施教育教學、開展考核評價和產學研服務”等。
(三)“雙導師制”技師培養模式研究現狀
國內“雙導師制”的研究起步較晚,有關“雙導師制”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醫學專業、職業院校學生、本科生以及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上。2009年以來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后才開始受到較多關注,研究成果的形式以期刊文章和新聞報道居多,論著暫時沒有,學位論文也比較少。
“雙導師制”更多以對策的形式出現在諸如“師資隊伍建設”、“培養質量”、“研究生培養”、“專業學位教育”等研究主領域。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教育層面,對“雙導師制”概念界定有著不同的標準,呈現出不同的做法。近年來,“雙導師制”在職業教育中,運用較為廣泛,主要是為企業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生產、管理、服務的一線技術工人。對于職業教育來說,“雙導師制”是校企合作的直通車,是以就業為導向“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是培養企業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2]。
國外并沒有嚴格的“雙導師制”說法,但是在很多發達國家實施“導師制”培養本科生、碩士生。美國,以“實習教師”、“合作教師”、“學校指導員”三方組成。根據三方各自的角色具體而嚴格的規定各自的責任,合作教師和學校指導員根據實習導師的情況,彼此溝通,共同協商確定學生在單位的實習進度。英國,學生的指導教師分為兩類指導老師,一類是學科教學教師,一類是教育與專業學習教師,這兩類老師彼此協作,共同對學生負責。在職業教育層面,德國“雙元制”是本土首推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由校、企共同實施[3]。
四、研究發現
(一)學制技師“雙導師”培養模式內涵
教授童華強曾提出,“雙導師”指為學制技師班學生配備2名導師,其中1名來自企業在職技術專家,1名為校內專職教師,組成的雙導師團隊,共同指導技師學生的項目學習和企業實踐[4]。這種培養模式確保師資質量,既滿足培養學制技師對教學、管理方面的需要,又滿足對企業核心技術、技能方面的需求。
“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基于一體化教學理念,由純粹的學校培養轉變成學校、企業共同培養,培養過程中實現了“學校內代表性工作任務”到“企業內真實生產課題”為載體的學習過渡,實現了專業知識、技能與學習工作過程知識的銜接,體現了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雙重培養,由學校單方評價轉變為真實的校企雙方評價,做到了學校、企業學制技師培養的融通[5]。通過將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引入到學制技師的培養,學制技師在學習中直面研發生產中的難題,通過參加技術攻關、生產校驗等,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專業能力、學習和研究能力。
“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是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學生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并不是簡單地把技師學生與企業員工組合起來為完成同一項任務而工作。學制技師與企業生產任務直接接觸,作為實踐共同體的參與者,在企業中扮演一個合法的角色,在工作中具有真實意義的身份和真實的工作任務,從知識體系、技能結構、生產規范、人際溝通、責任意識等多方面進行訓練,不但實現了對技師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組織整理、優化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社會能力上實現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養成和培育,切實達到了專業技能和核心能力皆優的新時代技師要求[6]。學制技師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的知識不僅僅是專業技能知識,還有完整的工作情境知識,包括組織、管理知識和人際交往、合作知識等等。技師學生通過行動與具體工作實踐的反映,領悟、學習企業的社會情境知識,實現技師學生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升[7]。此外,在技師培養過程中,遵循行動導向原則,將學習者個體活動和學習過程與適合外界要求的“行動空間”結合起來,擴展學習者的行動空間,提高個體行動的“角色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該培養模式注重以人為本,培養技師主觀能動性、不斷自我優化和自我負責的意識,使技師學生能夠在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進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饋,在學習、工作過程中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獲得職業行動能力[8]。這才是技工院校技師培養的終極目標,也是學制技師“雙導師”培養模式的深刻內涵。使純粹的院校培養模式轉變成校企合作技師培養模式,使校內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二)“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
為規范和推進知識技能型學制技師的培養質量,提升用人單位對技師畢業生的滿意度水平,更好地為企業提供后備高技能人才,諸多技工院校研究學制技師培養方法。下面以某技師學院為個案探究校企合作“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的路徑和管理過程。
1.培養路徑。通過對該技師學院技師培養深入研究,總結出一條“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路徑(如表1所示)。
2.“雙導師”學制技師管理過程。在實施“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過程中,遵循校企協作、工學交替、課題引領、雙師培養、全程監控、多方考核的原則。前期準備階段,“選企業”、“選導師”、“選課題”。實施階段,為了能夠實現對學生企業學習的過程監控,學生需要按時提交工作日志、周記以及工作總結;企業導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周評價;學校導師需要按時到企業回訪,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考核階段,學院遵循“校企雙評,多元考核”模式,考核內容包含學生工作態度、工作素養的考核,占總成績的40%,企業課題學習和完成情況的考核,占總成績的60%。(如圖3所示)
(三)“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實施效果
1.技師培養規模增大。該技師學院“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開始于2013年,最早試行于數控加工專業,以數控加工專業為例,從已畢業技師人數上看,“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如圖4所示)。
課題組成員在分析數據背后的原因時,通過對學生家長滿意度調查發現,學生家長對學院技師培養質量以及孩子就業去向滿意度高達95.8%。該學院技師培養規模不斷增大,培養質量高,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與認可。
2.技師優質就業。以數控系為例,目前為止“雙導師”學制技師畢業生共計136人,技師考評通過率100%,就業于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五院、北京機床研究所、CAXA、清華大學等單位,實現優質就業。(如圖5所示)。
數據表明,該技師學院數控系“雙導師”學制技師畢業生就業去向非常樂觀。70%技師學生優質就業,就業于航天三院-159廠、航天二院25所、航天二院-283廠等航空航天企業,北京機床研究所、北車集團、精雕科技等高端設備制造企業,清華大學工程訓練中心、鋼鐵研究總院等科研院所,留校從教。技師們進入企業和院校后,主要從事導彈、衛星零件加工,導彈裝配與調整,機床零件生產、數控加工、精密檢測、擔任學校一體化教學等核心工作。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進入了民營企業、私有企業和部分合資企業,主要從事設備維修、零件裝配、機床裝配與調試以及機床維修與售后等工作。
3.企業對技師認可度增高。在課題組對北京市49家企業所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在被問及到雙導師技師學生在工作中的優勢時,企業對“雙導師”培養模式下技師的“專業技能、吃苦耐勞精神和良好的職業素養”滿意度高達80%-85%,對“與人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以及專業理論基礎”滿意度高達60%-65%(如圖6所示)。
綜合數據表明,“雙導師”培養模式下,該學院學制技師培養質量得到提升,技師“吃苦耐勞、良好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強”等特質得到就業單位認可。
4.技師離職率降低。通過對該技師學院近幾年技師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發現(以數控系為例),學生離職率不斷下降,企業對學生滿意度不斷提升。尤其實施“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后,學生的離職率降低至14.29%,42名學生中僅有6名學生出現離職離崗現象(如表2所示)。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職業成長,也有助于企業后備人才的儲備。
“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是一種可借鑒、可傳播、可推廣的新型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有效地解決目前學校教學資源局限性的困境,如:實訓設備、場地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等,提升技工院校教學效果。能夠解決校企合作存在的諸如:頂崗實習學生學習質量無法保障,學生學習權利被剝奪成為流水線工人等問題,提高了學生培養質量。同時,在相關行業、企業內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成為首都裝備制造業和汽車修理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孵化器。“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有利于學校自身發展,不斷擴大技師培養規模;有利于技師職業能力的發展,提高企業認可度、滿意度;有利于企業人才儲備,實現校、企、生共贏。
參考文獻:
[1]何士林,辜東蓮,李宗圓,等.廣州市技師學院“校企雙制”技師培養研究[M].中國廣州科技和信息化發展報告(2015),2015.8.
[2]鄧明陽.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體”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3(20):57-59.
[3]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童華強.院校學制技師“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4(Z1).
[5]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5.
[6]萊夫(Lave, J.),溫格(Wenger, E.).情景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5.
今年上半年,我科室在區人力社保局、區就業服務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局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實就業相關各項優惠政策,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積極為全區流動人才提供優質服務,著力提升我區流動人才黨委黨建工作質量,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為下半年工作落實打下了堅實基礎。現將相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概況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
一是繼續實施“一攬子”服務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攬子”服務的實施方案已提報區人力社保局黨委會上討論通過,目前正在逐項落實。二是全區共有就業見習基地xx個,其中:今年新申報成立xx家區屬就業見習備案企業,新增xx人參加就業見習,留用xx人,留用率為66%。三是完成今年市人才中心下達我區大學生暑期實習崗位收集任務,收集到轄區xx家單位提供的就業社保服務、醫療臨床服務、農技服務、水務綜合服務等xx基層一線實習崗位。
(二)流動人才服務管理
一是流動人才黨委黨建工作。黨委現有黨員xx名,通過“互聯網+”開展“兩學一做”專題學習xx次,專題研討xx次,專題黨課學習xx次,“組織生活日”xx次,報送黨務宣傳信息xx篇;6月12日,區委組織部組織全區流動支部書記培訓班的xx名參訓學員到流動人才黨委參觀學習,黨委組織委員兼二支部書記xx在培訓課堂上進行了“現身說法”。二是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我區現存xx萬余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數字化加工工作正式啟動,市人才中心委托的專業機構已于6月1日進場開展檔案整理、掃描工作,目前已整理完成xx余卷。
二、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畢業生目標任務下達滯后。每年市對各區縣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實績目標考核任務(市教委提供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名單)一般在10月底才能全部下發,而考核截止時間為當年12月底,區縣就業服務經辦機構還要采取逐一聯系、實名登記、定制服務等一系列就業幫扶服務措施,工作周期較短,完成工作任務略顯緊迫。
(二)購買就業創業服務成果有待細化。按照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關于轉發<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精神,“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可按政府購買服務相關規定,用于向社會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具體范圍由省級財政、人社部門確定?!钡捎谑屑夁€未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各區縣在就業補助資金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
三、意見建議
(一)適當提前下達目標考核任務。建議市局協調市教委,盡量于8月份前提供并下發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名單,為區縣開展就業幫扶服務提供更充裕的時間,以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質量和效果。
(二)出臺購買服務成果實施細則。建議市局協調市財政局,盡早出臺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用于向社會購買服務成果的實施細則,以方便區縣執行,有利于提升就業補助資金使用效率。
四、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深入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攬子”服務。
1.開展實名制登記和定制服務計劃。做好xx屆高校畢業生回區報到工作,依托鎮(街)、村(居)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利用電話問詢、入戶走訪等方式,通過開展實地摸排、窗口辦理、網上在線登記等渠道,全面掌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信息和就業創業需求。將有就業創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定制服務計劃,并為其提供“一對一”精準就業幫扶。為緩解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移動通訊、車旅等費用壓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參與實名制登記和定制服務計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專門針對市下發我區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微信紅包、手機話費派送活動”。通過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完成今年市下達我區實名制登記和定制服務計劃實績目標考核任務,確保全區有就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年底登記就業率保持在xx%以上。
2.舉辦就業見習對接活動。優化轄區就業見習備案企業(單位)質量,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加優質的見習崗位,提升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活動的積極性。組織備案企業(單位)深入xx大學、xx學院等轄區高校開展就業見習對接活動2場以上,為高校畢業生、畢業學年在校生參與社會實踐搭建通道和平臺。
3.實施職業指導素質測評。引進專業的職業指導素質測評系統,針對轄區高校畢業生開展職業指導素質測評,幫助高校畢業生全方位了解自身素質,為其就業、擇業提供參考和指導。今年計劃針對轄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學年在校生實施免費測評服務xx人。
4.開展就業創業宣講行動。進一步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宣講隊成員,充分挖掘典型資源,從轄區高校增選部分高校畢業生創業成功典型、扎根基層的就業典型充實宣講隊成員。今年下半年,將深入轄區高校和鎮街開展至少x場“就業創業宣講會”,宣講隊員用自己的創業就業親身經歷和高校畢業生談經驗、擺感情,激勵其調整好心態,轉變就業觀念,積極面對就業問題。
5.舉辦創新創業活動。為提升高校畢業生創業能力,營造更加積極的創業氛圍,充分調動全局資源,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今年下半年,將舉辦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班、創業沙龍、創業導師進高?!皩<覇栐\”等活動,為有創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搭建交流、學習平臺,針對性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創業難題。
1.實踐教學項目不足。
雖然高職高專的教育要求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課時不少于50%,但高職院校由于師資和教學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并沒有真正得到落實。實踐教學項目僅僅是在多媒體課室進行仿真模擬,簡單的鋪床和中西餐的擺臺等簡單項目操作培訓,完全滿足不了職業能力的培養,缺乏真實的場景和客戶服務實訓項目訓練,缺少提高服務素質的技能項目訓練,如咖啡烹制、調酒技能和茶藝等技能,缺失酒店管理督導技能的培養。
2.實踐指導師資薄弱。
高校引進教師,往往把學歷權重放得很高,相反降低對行業實踐工作經驗的要求。教師缺乏行業的實踐感悟,無法很好地結合行業的人才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訓模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酒店的能工巧匠雖然擁有豐富的基層服務和管理經驗,卻由于缺乏高等教育的系統學習和教學經驗不足等諸多限制,尚不能充分被高校的實踐教學所用。
3.校內實訓條件不足。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由于經費、場地等條件限制,校內實訓基地僅僅擁有一間模擬客房和一個模擬餐廳,內有幾張簡單的床和餐桌,這樣的實訓條件,其規模、系統性和軟硬件條件和真實環境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行業標準的熟悉。
4.校外頂崗實訓效果差。
頂崗實訓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大多數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卻在實習后對行業產生了厭倦,不愿繼續從事酒店行業,因為酒店為了降低培訓成本,多安排學生在客房與餐飲等部門實習,學生的轉崗要求,常常得不到滿足;而酒店的前廳部、營銷部、人力資源部等崗位,則很少安排實習學生。讓學生產生了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只能是做勞力的事情,無法從事勞心的體面工作,因此對行業產生懷疑。
二、南華工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訂單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1.校企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
合作企業根據崗位操作能力要求,分別為學校提供校內實訓室的相關設施設備和消耗品,并印上相應企業的標注,共同制定實訓項目,提升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熟悉合作企業的設施設備的使用,縮短后期的校外頂崗實訓的適應期,減少企業的培訓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同時也增加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加強學生對企業的歸屬感。
2.科學配置實踐教學內容。
通過調查與酒店管理專業相關企業的崗位(崗位群)的特點,結合不同“訂單班”的培養要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合作企業的需要,實踐教學總課時達到67%。其中如《前廳業務技能》、《客房業務技能》、《餐飲業務技能》等15門主干課程的課內實踐課時全部達到60%或以上;每個學期安排一周綜合實訓,第四和第五學期安排一個月的階段頂崗實訓,第三和第六學期安排專業頂崗實訓,合計800學時。通過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頂崗實踐教學有效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專業訓練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3.分段式實施實踐教學。
積極推行分段式等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組織形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第一階段:適應階段,學生在簽訂“三方協議”后,由相應的企業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觀摩學習,安排企業的兼職導師給學生介紹崗位技能的要求和演示操作規范。同時邀請企業兼職教師到校授課,將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實踐育人,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認知專業,培養良好的專業心態,增加對企業的歸屬感。第二階段:學習階段,理論聯系實踐,專任教師根據校企雙方商定的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及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與企業專家共同設計課程標準,開發虛擬流程、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分解工作任務,以項目或模塊形式安排教學內容,于學期末的一周綜合實訓綜合檢驗課內實踐教學的效果。第三階段:思考分析階段,第三學期安排到各合作企業實施頂崗實訓,企業指定安排實踐教師,每位實踐教師負責5~10名學生,負責與學校專業老師共同指導學生熟練完成一線崗位的技能操作,訓練學生對客服務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升銷售技能,指引學生學會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實訓期間思考分析工作案例和疑難問題,在第四和第五學期的校內學習期間,與專任教師一同結合實踐經驗討論、分析、解疑,真正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有效結合,縮短學生與行業人才規格需求的距離。第四階段:研究階段,這是綜合實踐階段,旨在培養學生的管理性技能,此階段安排在第三學年寒假及第六學期,持續6-7個月時間。籍“訂單班”的優勢,合作企業在此階段安排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頂崗實訓,除了輪換不同的崗位實訓以外,每月安排學生參加管理培訓課和管理案例討論課,組織學生參加企業的技能比賽,分批安排學生參加主管領班每天的工作例會,了解中基層管理人員工作內容及訓練行動性管理能力;通過工作問題方案、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的擬寫訓練策略性管理能力。通過此階段的實訓,讓學生深入了解酒店行業的發展前景,增加對行業認同感,真正成為酒店行業未來的管理人才。
4.完善校企合作“訂單班”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內容的配置和實訓指導書。
根據企業的實踐能力要求,校企共同探討完成《餐飲業務技能》、《客房業務技能》、《前廳業務技能》、《會議接待實務》、《西餐烹飪》等課程實訓指導書,并完成《酒店管理專業校內實踐指導書》、《酒店管理專業頂崗實訓教學大綱》、《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指導書》等的編寫工作,專兼職教師嚴格執行相關指引開展教學。
5.完善校企合作“訂單班”的校外實踐教學學習管理制度。
完善實訓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定《酒店管理專業頂崗實訓管理制度》、《實訓指導老師職責及權利》、《頂崗實訓作業制度》、《企業對頂崗實訓生的管理制度》及《校企雙方會議制度》,保障頂崗實訓期間學生能有效理論聯系實踐學習,提升職業能力。保證實訓期間指導老師、企業能夠有效進行信息反饋及收集,及時解決實訓期間的問題。
6.加強過程管理,完善實訓考核體系。
實訓考核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專業指導教師、崗位指導老師、部門管理者的實訓鑒定占40%,學生每月作業及實習報告、畢業設計占50%,實訓總結會匯報占10%,以此強化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每次階段的頂崗實訓考核由校企雙方教師共同擔任答辯評委,共同檢驗學生的實訓效果,為完善校外實踐教學模式提供依據。
7.加強校企專兼職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
針對企業實踐指導教師和學校專任教師的各種優勢和不足,有效地進行互補,校企共同培養。邀請企業的兼職教師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高職教師教育能力的培訓和高職教師教學方法改革探討交流會及講座,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定期安排專任教師到企業從事服務和管理工作,把握行業脈搏,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將最新的知識和理念傳授給學生?!半p管齊下”,加強校企專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升“訂單班”的實踐教學質量。
三、結語
摘 要:面向全校各專業的學生,科學設計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前3年分散在各二級學院實施普及型創業教育,通過創新思維激發,創業素養培養,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有機融合,打造專業特色。最后1年選擇創業方向的學生進入項目孵化階段,注冊創業學院進行專業型創業教育。通過“3+1”培養模式將創業教育貫穿于本科學習整個過程,從而全面提升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創業教育;“3+1”培養模式;地方本科院校
一、背景
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38次提到“創新”,13次提到“創業”,尤其2次專門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總體目標和九大任務。2015年8月,浙江省教育d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高校建設創業學院的意見》,并在工作目標中指出,在具有較好條件的本科院校推行“3+1”(3年分散在各學院,1年集中到創業學院)進行新型創新創業骨干人才培養。到2017年,全省建設30所左右示范性創業學院,形成10萬人左右在校生規模。由此可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
因此,本文緊緊圍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總體目標和九大任務,堅持立足地方、服務地方,按照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業人才的需求,以“3+1”創業教育模式為導向,積極整合多方優勢資源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二、目前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創業教育的發展不夠重視。首先,高校創業教育大多局限在創業意識引導上,創業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建設上沒有考慮到與地方經濟發展所需有效對接,缺乏系統的教育內容體系,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其次,沒有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目前創業教育隊伍主要來源于商學院的專業教師,大部分授課教師缺乏創業實踐經驗,不能解決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后,創業教育存在較長的周期性和不確定性,資金和資源缺乏也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一大難題。
2.創業教育的范圍不夠普及。地方院校創業教育的開展僅局限于部分院校的少數學生,有些高校試圖簡單地通過思政輔導員隊伍來講授《就業指導課》來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動機,不但很難激發起創業意愿,甚至還會弱化他們對創業的沖動。在一些創業教育較為成功的地方院校中,有價值的創業教育也只限于少數學生獲得學習機會,多數學生因條件的限制而未能參與其中,導致創業教育普及面不夠。
3.創業教育的協同不夠明顯。創新創業型人才需要高校、政府、企業協同培養,但三者未形成有機整體,相互之間的聯動效應不明顯,難以形成合力。作為高校,缺乏實施創業教育及實踐的資源和機會,與地方經濟發展聯系不夠緊密。作為政府,對創業教育重視度不足,導致政策零散、沒有前瞻性、缺乏實際效益。作為企業,參與創業教育的力度不夠大,沒有提供項目孵化承擔的職責。
三、具體對策與方法
1.明確定位,打造頂層設計。組建獨立工作機構。學校經過調研和論證,在原創業教育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獨立建制的創業學院,配備10位專職人員負責創業教育工作。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和企業導師參加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委員會,明確了由教務處牽頭,創業學院、學生處、團委、科技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目前,在創業教育全覆蓋的基礎上,學校層面有重點的強化班,學院層面有結合學科特點的實驗班,研究所層面設置了學生創新創業小組,顯示了具有明顯特點的創業教育層次性,全校創業氛圍日漸濃厚。
推行注冊制。所有具有創業意愿,且以后以創業作為職業選擇的在校學生,或經過創新教育、創新實踐、學科競賽、創新研究等,擁有具有創業價值的創新項目的在校學生,均可通過注冊成為創業學院的學生,獲得創業學院提供的創業課程、創業指導、創業訓練、創業孵化等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學生也可在第四學年(最后1年)選擇創業方向,注冊成為創業學院學生,接受一年的創業教育或創業實戰訓練。
2.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3+1”創業教育模式運行方案。
(1)培養目標明確:前“3”年作為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業基礎教育,其培養目標是啟發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精神,提高創業素養。最后“1”年的目標旨在成就具有創業潛質的學生,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創業能力、創業心理品質以及視市場變化為商機的能力,幫助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指導學生成為真正的創業者,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
(2)課程體系改革:前“3”年。普及“面”,一是開設了《形勢與政策2:創新創業教育專題》《創業基礎》MOOC課程和《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共計2.5學分的全校必選課,普及創業基礎知識;二是增設《創業與法律》《互聯網+設計思維》《創業案例與企業家精神》《中小企業創業管理》等15門創業類選修課程,緩解學生個性化需求,彌補學生創業知識不足;三是把關于創新創業的“育成講堂”、“育成微課堂”等納入第二課堂。立足“點”,不限年級、專業招收“激情”、“興趣”、“企二代”學生開設“育成實驗班”,其中包含互聯網+、文化創意、大數據與服務外包、新材料與先進制造、環保與大健康等方向。學員需完成1學年96學時理論課程和96學時實訓課程(均課余時間完成),其中理論部分注重創新思維的發掘,實施拼盤式、案例式教學為主;實訓部分包含模擬創業、企業項目定制等,最終以項目路演結業,學員可憑證書替代其專業任意選修課3個學分和跨學院選修課3個學分。學校用“學分引導”喚醒學生的創業意識,掌握創業知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最后“1”年。對少數創業意愿強烈、創業潛力大的學生開設“3+1育成精英班”。“育成實驗班”結業、擁有可轉化創業項目的創新項目、注冊公司等學生團隊均可注冊進入“3+1育成精英班”。通過創業前沿(熱點)、創業點撥等理論課程替換最后1學年本專業相應理論課程,同時,以“項目研究(診斷)――項目參賽――項目運營――項目路演”的實踐教學課程替換其專業實習,最終學生可憑與原專業相近創業項目作為選題,編制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并通過答辯。
(3)實踐教育強化:前“3”年。推進創新創業“一院一策”建設,依托實驗室、工作室、活動室等場所融入創新創業元素,改造成為兼具社區與孵化功能的“育成創客空間”。多形式舉辦創業大咖分享、“頭腦風暴”大碰撞、項目問診答疑支招等活動,多渠道鼓勵專業教師提供科研成果帶動學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多方面支持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主題活動。逐步建立創新、競賽、創業一體化的支持模式,創設“實驗設計、創業培訓、項目模擬、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路徑,鼓勵學生組成團隊,通過選題、制定計劃、收集處理信息、活動探索、制作作品、交流成果等系列活動,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實踐創新、團隊協作、領導決策、解決問題等系列能力和素質,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業實訓有機結合。
最后“1”年。注浴3+1育成精英班”的學生則圍繞選定的創業項目進行以營利為目的的實操運營(必須按照國家工商、稅務管理有關規定進行注冊登記),并推出“初創企業實習、插卡式任務定制、項目診斷路演”等實踐環節,學校則采取分項目指導、分項目管理,根據企業不同階段提供針對性指導,通過整合政府、社會等資源,為學生創辦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助力學生成就項目。每年6-7月組織公開路演活動,推出項目吸引風投,同時作為畢業答辯環節。
(4)孵化模式創新:加強信息溝通,促進校內外資源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課堂、實驗室、創業園、科技園等地方,覆蓋到與企業產學研無縫對接的結合處,創建“雙會扶持、雙園對接、雙師指導”的“三雙”幫扶指導模式。
前“3”年。匯聚行業協會、異地商會等力量,以同行同業、鄉情鄉俗為紐帶,促進專業與行業、同籍學生項目與行業協會、異地商會“雙會”的對接,并引入校內外“雙師”協同指導,使學術型博士與企業工程師、創意學生三方的優勢互補,共同參與項目研究與開發,幫扶在校創業學生解決企業創建和發展期的戰略規劃設計及實際經營問題,促進項目落地。最后“1”年。建立政府引導、企業支撐、市場化運作的培育模式,構建階梯型孵化體系,打通校內創業實踐苗圃(實踐園)――產業集聚――校外產業園(孵化器)的培育路徑,將校內實踐園的項目與校外產業園“雙園”對接孵化,形成硅谷效應,實際參與相似企業的產品研發、管理創新、市場拓展等,為創業者降低創業成本、鋪平創新道路。
(5)師資隊伍建設:增強校內教師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開展“博士下企業”、“創新團隊進行業”等活動,明確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方面的責任,鼓勵教師基于科研項目帶動學生創新創業,鼓勵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有關的理論、環境、需求和政策等的研究,編寫教材和等,豐富創新創業教育理論成果。吸引校外師資參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選聘一支由知名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金融投資專家等組成的校外師資來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和培訓,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廣度和深度,為學生創辦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投融資、市場開發、財稅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通過實施“全過程雙導師制”,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系統育人、協同育人的新機制,使學生深入了解市場與資本,引導學生將技術和市場緊密結合,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積極探索和推行創業教育工作考評機制。建立創業教育工作年終評價考核機制。學校主要圍繞三個層面進行,即對二級學院、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應力求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對各二級學院的創業教育工作目標考核納入教學單位學生管理與學風建設考核指標的模塊中,用工作保障、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工作成效、學院特色工作總結六個二級指標加以衡量。對教師的考核主要包括是理論課程教學和實踐環節指導,以學生滿意度調查為依據,針對聘任“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計劃”的導師按照項目負責制考核辦法,以個性化方案設計的可行性、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獎項、項目運營管理成熟度等方面給予考評。對學生的考核既要關注學生創業項目是否獲得獎項、是否注冊公司、規模大小、營業利潤等,又要關注創業計劃書(論文)質量、導師的評價、學生創業素養等情況。同時建立在校生和離校學生創業數據庫,把未來創業成功率和創業質量作為評價創業教育的重要指標。對于在創業教育活動中有突出表現者,頒發創業獎、創業貢獻獎等獎勵,并給予資金、場地、國內外大學交流等后續支持服務。
四、結論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本文通過與國內外對比研究,以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為著眼點,深入分析和探討制約地方本科院校創業教育發展的諸多因素,并根據教育廳推進建設創業學院的意見,提出適合本科院?!?+1”創業教育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合理統籌各方創業教育資源,保證3年普及型創業教育與1年專業型創業教育之間的有效銜接,保持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構建的“3+1”創業教育模式,有效的整合傳統系科間的資源,淡化學科間可能存在的隔閡,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美國百森商學院[EB/OL].http://www3.babson.edu/
[2]伍廉松.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地方高校創業教育體系構建[J].湖南社會科學,2014(1):257-258.
作者簡介:
為切實加強學校安全工作,保障全區師生安全,促進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區教育局制訂20*年學校安全工作意見,請各校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工作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以解決事關師生安全等突出問題為重點,強化安全教育,完善長效機制,立足防范引導,加強專項整治,進一步深化平安校園建設,積極實施和諧校園建設行動計劃,為我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
全面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校園安全的各項制度進一步健全,校園安全設施進一步完善,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進一步加強,安全工作責任制進一步落實,“平安校園”創建面進一步擴大,事故預防預警應對機制進一步細化;努力減少一般事故、遏制重大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力爭各項指標控制在市教育局和區政府對我局的考核范圍內;全區100%的平安學校通過“平安校園”復查評估,90%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和70%的等級幼兒園通過“平安校園”評估認定。
三、重點工作
1.強化安全責任體系。各校要進一步充入安全管理力量,制訂目標管理細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把學校安全責任落實到班級與基層各個職能處室,務必做到100%與下屬(部門、班級、處室)簽訂安全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建立覆蓋校園安全、制度保障、內保安全、校舍安全、消防安全、梯道安全、校車安全、飲食安全、活動安全、設施安全、網絡安全、安全教育等十二個領域的安全責任體系,并將學校每個崗位的安全責任明確細化,張貼公布,分解落實到人,落實到每項工作、每個環節。同時,積極宣傳和推廣部分街道的典型經驗,促進街道、鄉鎮共同重視對轄區內各類學校(含幼兒園)的安全檢查和考核工作。
2.完善安全管理機制。建立全區學校安全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安全工作每月一次例會制度”、“學校安全每月一次隱患排查制度”、“安全工作情況月報制度”和“安全責任事故通報制度”建設,深化督學安全責任區工作,不斷完善“安全預警機制”和“學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凡可能涉及安全事件的必有預警,凡學校各項集體活動必有預案,凡學生外出集體活動必有申請,凡學校應急預案必有具體的操作流程和一次以上的演練。
3.加大關鍵環節配備。在各校安防監控設施全部安裝的基礎上,通過區財政、街道(鄉鎮)、學校共同承擔的方式,20*年9月1日前,所有完小以上的中小學(含外來工子女學校)和三星級以上的各類幼兒園均配備專職保安;在加強對學生接送車管理的同時,對全區學校的自備接送車輛實行統一顏色、統一標識,成立教育系統駕駛員協會;在改善學校衛生室條件的基礎上,建立專業醫生兼任學校衛生輔導員制度,并由政府補助必要的經費支出;在公辦學校全面建立購買校方責任險的基礎上,實行政府購買外來工子女學校校方責任險。要積極推廣小港實驗學校建設“應急處置辦公室”的經驗,開展全區學校規范值班室的建設活動。
4.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認真貫徹落實省八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浙食安委辦〔20*〕6號)精神,繼續加大實施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的力度,大力推行餐飲“五常法”管理,努力在20*年基本達到學校食堂均在C級以上標準,其中A、B級分別達到20%和40%以上。要嚴把食品統一配送或定點采購關,嚴把食品安全監管關,嚴把食堂經營和財務管理關,全面實行食品采購索證、進貨驗收制度,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逐步推行學校食堂糧、油、豆制品、肉、蔬菜、水產品等大宗物品實施統一配送或定點采購;鼓勵學校食堂通過責任制等方式自主經營,原則上不得由個人承包學校食堂,但可探索面向社會公開選擇衛生量化分級考核達到A級的餐飲服務公司進行托管經營;要加強對食堂托管經營企業和自主經營的監督,制定嚴格的食堂經營利潤控制指標和分成比例,定期公布學校食堂財務狀況,確保學校食堂“優質、安全、價廉”,并自覺接受學校膳管委和學生、家長的隨機監督。要重視食堂從業人員上崗培訓和操作規范,養成良好的衛生意識和個人衛生習慣。
不斷總結放心店進學校運作模式,進一步理順校方與企業方的關系,促使食品店經營企業“按制度經營、按要求進貨、按規范管理”,同時配合工商部門關閉外來工子女學校所有不符合要求的學校食品店。健全學生飲用水管理制度,凡進入校園的桶裝飲用水必須有“QS”質量安全標識,并由量化分級管理評審達“B”級以上的企業提供,禁止區外證照、標識不全的桶裝飲用水進入校園。
5.重視學校安全教育。切實增強安全教育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安全教材(地方課程、安全知識讀本、安全事故處理應急手冊)、課時和活動的落實,全面開展“放學前一分鐘安全教育”制度,高度重視學校體育活動中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推進“健康上網”行動,組織一次全區學生“安全知識”競賽;繼續開展學校校長、具體分管人員的安全業務培訓,加強教師全員安全培訓,注重開展師生四項“自救護救”活動;健全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實訓實習期間的安全管理制度,履行指導教師的安全責任;重新聘請法制副校長,發揮好法制校長的作用;組織“規范化心理咨詢室”評比,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疏導和干預,并與區心理健康中心合作開展我區初高中學生心理健康課題跟蹤研究。
6.凈化學校安全環境。聯合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學校周邊環境、網吧和游戲廳、“黑車”等專項整治行動。積極推進學校資源開放、德育導師制等工作,加強留守兒童、單親孩子和外來工子女的關愛行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生。
自治區地礦局有著53年的發展歷程,是目前全區最大的事業單位之一,現有下屬地質勘查單位13個,職工5500多人,承擔著國家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和自治區礦產資源、技術支撐、服務社會等職能。涉及地質勘探、地質調查、地質遙感、水工環地質等20余個專業領域,施工點多、線長、面廣,由于項目施工點分布于區內、區外與國外,為安全生產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自治區地礦局按照自治區總工會、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要求,在地礦局系統中認真扎實開展了2010年“安康杯”競賽活動,不斷推進安全生產管理、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增強廣大干部職工人人重視安全、人人關心安全、人人遵章守紀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最終達到減少和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在“安康杯”競賽活動中,我局有38個地質項目部參加了競賽,班組參賽率達到100%。通過競賽活動,安全總體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取得了新的進展,安全防范措施進一步得到加強和完善,安全生產狀況明顯提高,截止目前已完成10個億地質項目工作量,未發生重大人身傷亡事故、重大消防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和職業危害事故。未突破自治區安監局下達的安全生產指標,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達到了安全發展的目的。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顒禹樌麑嵤?/p>
在“安康杯”競賽活動中,自治區地礦局高度重視,為確保競賽活動的順利進行,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總體目標,成立了以地礦局黨政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安康杯”競賽領導小組,形成了行政領導與工會通力合作,黨、政、工、青、婦齊抓共管的格局。并召開動員大會,要求全局各地勘單位與部門將“安康杯”競賽活動,當做“生命工程”來抓,納入年終考核,嚴格標準,嚴格程序,不走過場,不走形式,確?!鞍部当备傎惢顒釉鷮嵱行七M。各地勘單位以及相關部門結合實際,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有組織、有計劃、有部署展開“安康杯”競賽活動,為推行“安康杯”競賽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制度建設,落實安全責任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為了進一步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深入貫徹落實了《***地礦局安全生產責任制》,使局領導、各職能處室及各單位第一責任人、安全管理人員至一線工作人員等各級干部職工安全生產責任得到進一步明確。局安委會辦公室就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各地勘單位進行了專項督查。層層簽定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在全局地勘工作會議上,局長代表局安委會與13個地勘單位簽訂了安全質量責任書,13個地勘單位分別與二級單位簽定了安全生產責任書,明確了安全生產責任與目標,提出了工作要求與措施。同時強化了安全生產的6項硬性指標,增強了操作性與執行力。繼續在全局實施了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將安全管理、安全衛生等工作納入到經濟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使第一責任人與安全責任、經營主體與安全責任、一般工作人員與安全責任有效結合,體現了安全發展的理念,抓住了安全生產主體、第一責任人、主管領導及專職管理人員以及全員參與安全這個主要環節,調動了基層狠抓安全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深入開展安全督查,排除隱患,治理隱患
實踐證明,安全生產督查,是排查隱患,治理隱患的有效途徑?!鞍部当备傎惢顒娱_展以來,以領導帶頭查、主管部門重點查、職工群眾參與查為主要方式,大規模的開展了安全生產督查工作,做到了檢查有記錄、隱患治理有通知、有落實。今年局安全生產委員會檢查施工點77個,其中,由書記、局長、主管副局長分別帶隊,檢查了37個施工點。局安委會辦公室、安全與質量監督處檢查了40個施工點。對每一個施工點都進行了系統檢查,并提出意見。排查安全隱患98個,整改率達到98%,重點對礦調院人字型鉆塔高空作業環境進行了治理,投入6萬余元,購置安裝防墜器50余個。在檢查的過程中,局安委會辦公室對各單位安全生產質量整體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4次督查,并按季度進行了考核。同時,13個地勘單位立足實際也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近300次,排查安全隱患509個,整改率達到96%,推進了全局安全生產工作穩步發展。
四、狠抓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局安委會辦公室注重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制定了年度培訓教育計劃。全年培訓安全生產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130人次,舉辦1期安全管理知識講座。為了切實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精神,局安委會辦公室還印制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及其解讀和《***回族自治區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宣傳冊各800本,下發到各個地勘單位,以便全局職工學習和掌握國家、自治區安全生產規定和精神。同時就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培訓教育工作專門下發了通知,各地勘單位根據文件精神均制定了外來務工人員培訓教育工作計劃,并深入到各項目部落實培訓教育工作。截止目前共培訓農民工500人,并辦理了“平安卡”,外來務工人員的安全管理和培訓教育工作進一步得到了提升。另外積極組織參加了安全督導師資格培訓,有兩人取得督導師資格。
五、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發展觀,保障職工生命健康
在抓好日常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上,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發展觀,定期不定期召開安全生產會議,研究解決安全生產重大問題,使安全生產工作有部署、有檢查、有投入、有指標、有考核。全年召開了4次***地礦局安委會擴大會議,1次安全生產工作例會,及時傳達了上級文件精神,總結階段性工作,部署下一階段安全生產質量工作,并對各單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與督查,做到了有安排、有檢查、有落實。首次召開了全局安全質量工作總結表彰大會,表彰了2009年安全質量工作中涌現的3個先進單位和10名先進個人。這些活動的開展,加強了安全生產質量管理工作,提高了我局整體預防各類事故和突發事件的能力。認真貫徹落實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進一步保障職工的生命與健康,健全與規范了職工勞保用品制度、職工體檢制度,基本做到了勞保用品符合標準、配備齊全,一般職工體檢每兩年一次,特殊崗位每半年到一年體檢一次。建立勞動集體協商制度,簽定集體合同,維護職工,特別是女職工的合法權益。為預防設備安全,制定了設備管理制度,并有職能部門和專人負責,每一年對設備檢修一次,特殊情況下隨即檢修,防護設施安全到位,設備完好率基本達到100%,全年沒有發生因設備問題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六、開展了“安全生產年”、“三同時”、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加強區外施工單位安全生產管理等活動,加強日常管理工作
圍繞我局經濟工作這個中心和“安全生產年”活動,系統安排部署了全年工作,印發了《***地礦局2009年安全生產質量及綜合治理工作總結及201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寧地安發〔2010〕01號),先后安排了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專項檢查行動,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專項行動,加強區外施工單位安全生產管理,重大節假日安全生產大檢查等活動。認真部署了鉆探鉆井、基礎施工、爆破作業、煤礦生產、礦井建設、道路交通具體工作措施,安排布置的工作基本得到全面落實,有力推進了全局的安全生產工作的健康發展。同時加強了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工作,建立了全局安全生產管理信息網絡,將安全工作下移到基層。2010年,我局有各類施工點100多個,針對點多、線長、面廣等特點,繼續建立了全局安全生產管理信息網絡,納入信息網絡人員達140多人。全年發安全短信10條,就各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和競賽活動進行了部署,督促全局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做好各類安全生產事故防范工作,確保安全發展。繼續建立各單位生產施工進度、施工點分布及安全檢查情況每月匯總上報制度,將全局每個月施工情況、安全檢查情況和部署的重點工作納入統一信息網絡管理之中,及時了解工作進展,掌握重點防范部位和薄弱環節,做到對全局安全生產工作心中有數,以便有針對性、有選擇性、有重點地隨時開展安全督查活動。為細化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安全質量工作臺帳。將安全與質量監督處和各單位所做的一些重要工作,均以臺帳形式記錄在案,做到各項工作安排落實有據可查。避免了日常工作職責不清,無據可查的弊病。
七、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進一步加強安全文化建設
2010年是全國第九個安全生產月,圍繞“安全發展,預防為主”這個主題,結合實際,在全局范圍中大張旗鼓地開展了安全生產月活動。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在野外生產一線舉辦了全局性的“安全生產月”活動啟動儀式,下發了近3000余元的宣傳資料。同時,13個地勘單位也開展了此項活動,發放了5萬元的宣傳品,并在各個地質項目部完善了警示牌與警示標語,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
八、深入開展了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
安全標準化建設是安全生產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前瞻性、戰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的一項基礎建設工程,是建立安全長效機制,落實安全許可制度的有效途徑。為了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使安全生產工作步入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更好地履行資源保障、技術支撐、服務社會職能,實現地勘經濟安全發展,在2009年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8個地勘單位達到自治區安監局3級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局建設標準化項目部工作,重點抓了野外現場管理工作,進一步深化了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做到了鞏固成果,完善工作,深化發展。同時,組織部分地勘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和安全管理人員深入到野外一線礦調院甜水河項目部參觀學習,推進了項目部安全生產與質量管理標準化建設。
九、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
在2010年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局安委會辦公室善于總結和推廣一些地勘單位好的經驗和做法。一是推廣了核勘院在安全文化建設中好的做法。核勘院立足于自己的實際,投入約6萬元,選取過去發生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案例下發職工,開展寫體會文章安全征文活動,將篩選出50篇文章,編輯成《安全規章血染成,無需生命來驗證》一書,印發500冊,下發給全院職工,讓全體職工以身邊所發生的事故為警戒,杜絕“三違”現象,保障自身及全院安全。二是推廣了礦調院加強安全基礎工作的做法。礦調院為了規范全院安全生產檢查、安全會議、三級安全教育記錄等工作,統一印制了四本安全管理臺帳,下發各項目部執行,起到了一定的師范作用。三是推廣了物勘院、礦業院發動一線職工查找各自工作崗位的安全風險點好的做法,推進了“十個一”活動的深入開展。
十、進一步加強了消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