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
時間:2023-09-05 16:31: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習壓力;心理健康;語文教材
在小學的時期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進行課程改革之后,也明確指出教學需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宗旨,使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1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原因
1.1小學生學習壓力過大: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優秀人才,因此許多學生家長對孩子有著過高的期望,使得許多小學生在假期和周末均需要上許多的補習班,使得學生擁有過多的壓力,很快就需要面對選擇何所初中的問題。
1.2過于看重語文學習成績:受到應試教育的過多影響,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當中常常將關注度放在如何提高語文成績上,而沒有意識到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一些小學語文老師多將注意力用于提高學生對詩詞文章的掌握程度,教學模式比較單調,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老師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加重視語文學習,會使用一些比較強硬的方法,這樣不僅不會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3學生逆反心理較強: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的心理開始逐漸成熟,是成長的重要時期。而且小學生在這個時期當中開始逐漸形成自我意識,學生對外界的壓力也比較敏感。當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出現交往問題的時候,可能會由于逆反心理,做出一些比較反常的舉動,甚至沉迷于打游戲等活動當中,不僅影響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也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2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滲透心理教學的策略
2.1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課堂心理氣氛的營造對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當中,老師需要為學生營造比較歡樂的課堂氣氛,并且使用比較平和的態度對待學生。另外需要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可以在和老師的交談當中獲得更多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比如在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需要按照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理解課文,如當主人公寫了一首詩,其母親說這詩精彩級了,而父親卻說這首詩糟糕透了。老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這種情景不知在生活中是否發生過。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個疑問深入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其中蘊含的親情,從而使學生聯系生活中父母表現的愛,最終養成健全的人格。
2.2挖掘語文教材的內容,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在小學語文課文當中有許多文字優美的篇章,不僅有涉及自然、社會等方面的內容,也有許多有關人物形象的文章,其中包含為國奉獻的英雄,可愛活潑的紅領巾,辛勤勞作的農民等,這些人物的描寫,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例如學習《魚游到了紙上》這一章的時候,老師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了解文中聾啞青年所具有的勤奮、努力的美好品質,并且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把青年人看魚和畫魚的畫面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青年對繪畫的熱愛和不服輸的精神,從而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敬佩之情。另外這種身殘志堅的精神也非常值得學生進行學習。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對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2.3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越來越多,更加關注生活和學習當中的細節,使得學生心中的困惑逐漸增多,從而引發心理上的困惑。同時在小學高年級當中需要面對升學的選擇,使得許多小學生出現煩躁等情緒,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在這種時候,老師可以通過語文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性格,使學生得到健康成長。例如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語文課文當中的內容,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最好將課文的情節進行重現。比如在學習《月光曲》一文的時候,可以安排學生根據文中情節的發展,選擇不同的角色進行扮演,使學生了解到貝多芬對音樂的喜愛,并且了解到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的品格。通過這種可以親身經歷的主人公生活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消除對生活或者學習的消極心理,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最終使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得以完成。
3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老師需要充分挖掘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語文內容,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行實踐活動、挖掘教材內容等方法,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作者:王萍 單位:山東省臨沂勝利小學
參考文獻:
[1]許文珍.滲透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劑良方———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5(17):75-76.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新模式;探究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是知識的傳遞者,是學生在學習上的引導者,對教師進行培訓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是教學發展的重要保障。語文作為小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學好語文知識,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做好小學語文教師的培訓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新課程實施背景下的教師培訓模式
1.參與式培訓模式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并不是針對某一個人開展的,它所針對的是整個語文教師群體。因此,在進行教學培訓的時候,必須注重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到教學培訓中。在進行培訓的時候,根據教師的發展需要,設置培訓目標,激發教師的主體參與意識,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在教學培訓的過程中,不少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通過樹立教師參與的意識,使得在培訓過程中,不同的語文教師得以交流彼此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困惑,解決他們在教學中所遇到的難題,這樣語文教師可以從被動的學習逐漸變為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有助于教學培訓的長遠發展。
2.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模式
開展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促進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教師培訓的時候,不能只注重理論方面的知識講解,而應學會從實際出發,以解決教學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主,這樣才能體現出培訓的意義和價值。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會遇到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無法得到提升、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學生不理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存在障礙等教學實際問題。教學培訓時,可以對這樣一些較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索解決的辦法,教師要學會通過培訓,不斷地反思自己在教學時遇到的一些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爭取在培訓時有所收獲。
3.校本培訓模式
校本是近幾年來在教學中極為常見的一個詞匯,它是從學校的角度出發,以促進學校發展為目的的一種發展方式。在進行語文教師培訓的時候,采用校本培訓的模式,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更好地促進學校的發展。
一般來說,校本培訓是以“自修―交流―反思―實踐―評價”為主的模式。它站在學校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將工作的重心放在學校上,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培訓的策略和方法,可行性高。以學校為本的校本培訓模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校的教師組織起來,交流一段時間內,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這樣針對性也比較強。而且,這種培訓活動一般是在本校開展的,語文教師交流起來方便了,還能夠在其他教師教學時,聽課、評課,汲取教學經驗。
4.現代遠程教育模式
未來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教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也是教學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
基于這樣的原因,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師培訓的時候,要注意對教師做好信息技術培訓,讓他們對現代遠程教育模式有所了解,并且能夠正確運用這種教學模式?,F在的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年齡偏大,尤其是一些偏h地區的語文教師,教學觀念傳統,不會或者是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時,不是十分熟練,這對于教學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要做好這方面的教育培訓,讓教師學會使用新型的技術進行教學,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二、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新模式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做好教師培訓內容的整體把握
語文教師的培訓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步步深入推進發展才能夠有效完成培訓工作。在培訓的過程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專業知識技能。
筆者認為,在進行教學培訓的時候,首先應當從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對教師的教學有較大的影響,如果不能把握好培訓的大方向,那么其他細節方面的培訓,必然也不太好把握,培訓的操作性也會變差。
2.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層次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時間比較長,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層層推進的過程,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比如說,在教學低年級的語文知識時,教師應當盡可能地使用淺顯的語言進行教學,想辦法激發小學生的注意力,而針對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部分知識積累,教師可以適當向學生講解一些有難度的知識,引導他們思考。所以說,在進行語文教師培訓的時候,應當有針對性,有的教師擅長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有的教師擅長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段,教師培訓的內容也應當有所不同。
此外,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內容雖然大致相同,但是他們的學歷層次、專業知識結構、理解能力等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具體的培訓過程中應當因人而異,有層次性。
3.確保教師培訓的時間和經費投入
時間和經費是語文教師教學培訓開展的保障。小學語文是教學中的重點科目,平時在學校里,教師的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即使想要學習知識也有心無力。此外,培訓經費也是制約教學發展的關鍵,部分地區的經費有限,語文教師的教學培訓往往只能走過場,培訓的實質性作用不大。
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師培訓的時候,必須要確保教師有充裕的培訓學習時間,不能與課堂教學相沖突,同時,也要確保教師在職培訓的經費來源充足,以免影響教師的專業學習,使得培訓工作進行得不順利。
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教師的培訓方法必然會得到更好的創新,教師在參加培訓的時候,要端正好自己的態度,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培訓,認識到教育培訓發展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培訓中。同時,在進行教師培訓的時候不能盲目,要學會根據教學發展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培訓方式,開展教學培訓,真正提升教師的能力。
參考文獻:
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能力“小表達”無論是在小學低年級還是高年級,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擾老師和學生的難題。尤其是低年級的作文教學,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低年級的作文基礎沒打好,到高年級的時候學生的困惑就會更多。所以說,培養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非常重要。那么,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呢?
一、關注課文后的小練筆,隨時隨地指導
在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關注了學生的說話寫話訓練。幾乎每篇文章的后面都有一個根據課文內容延伸的表達內容,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于這樣的課后“小表達”,我們絕不能忽視,一帶而過。我們要重視起來,要根據課文內容進行預設,或者放在學文的過程中進行處理,或者單獨利用課時進行處理。
1.可以放在理解課文當中進行的“小表達”
這類“小表達”能穿插在閱讀教學中完成的,教學時就不必在單獨利用課時,而是直接在閱讀教學中完成,這樣更利于學生的順向思維,學到哪就說到哪兒。
比如說,二年級上冊《大熊貓出國》一課,課后小表達的內容是“發揮你的想象編故事”,表達的要求和提示是“大熊貓去哪些地方旅游了,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針對這個表達提示,結合課文內容,我們就可以放在文章當中“再過幾天,我就要出國旅游啦!”這句話后面,及時引導學生想象,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2.不能放在理解課文當中進行的“小表達”
有些課后小表達不適合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完成的,我們也可以在第二課時利用一些時間來完成。比如說,二年級下冊《溫柔的手》一課,小表達的內容是“說一說,媽媽、爸爸喜歡的東西是什么?經常用的東西是什么?”提示語是“還可以說說別人”。《溫柔的手》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描述一個孩子和媽媽走失了,路人幫她尋找媽媽時讓她描繪她媽媽的樣子時,她用了所有贊美媽媽的語言,都是所有媽媽的共性――這是為了突出孩子眼里的媽媽是美麗善良溫柔的。課文中也沒有提到“爸爸”和其他人。這樣,課后的小表達很難融入到課文里去進行。如果融入到課文里去進行的話,會顯得非常牽強和突兀,所以我們不妨單獨利用時間來完成對學生的說話寫話訓練。
二、單元后的表達
單元后的表達,是每一個板塊后面的表達內容,應該說是比較正規的表達,它具體提出了表達的要求與內容提示,我們可以根據參考書的建議利用一課時或者兩課時完成。
把一二年級的各冊教材中的表達進行一下梳理,我們不難發現,一年級上冊的表達全部以說為主,這是根據一年級上學期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因為他們的識字量和寫字量比較小,還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完全用文字書寫下來。一年級下冊的表達就有說有寫,寫只局限于一兩句話。一共7個表達,有兩個表達是要求動筆寫的,其余的都是說話訓練。二年級上冊的表達也是有說有寫,8個表達里有6個是說話訓練,2個寫話訓練。寫話也是由一句話向一段話過渡。二年級下冊一共6個表達,3個寫話訓練,3個說話訓練。說話寫話的難度都有所增加。
從教材這樣的呈現內容來看,我們得到了這樣的結論:
(1)教材的編排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的。低年級以說話為主,逐步過渡到寫話。
(2)除了“說寫”的分類以外,縱觀這兩個年級的表達內容,我發現了每個學期都有“復述故事”這個表達,但每個學期的要求有所不同?!拔襾韺懱崾九啤薄拔医o照片起個名”“小小創意廣告牌”這三個表達,都是鍛煉學生詞語的積累和運用能力。兩個看圖說話:“小熊過橋”是根據圖意展開想象,最基本的要求是說清楚圖上都有什么,連起來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誰是美食家”不是單純的看圖說話,而是要求學生根據鼠老大和鼠老二的食譜,經過自己認真的思考,說出自己的結論。
掌握了每個年級和每冊書的教學重點,接下來的教學就容易的多了。
一、春風又綠江南岸—我們眼中的新課程
新課程改革如春風,吹進了我們的心田,也吹綠了我們的視野。新課程的核心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這是一切教育教學行為的出發點與歸宿點。我個人認為,新課程就是要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環境。在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應該是語文教師的首要追求,在我看來,它比其它的理念更重要,因為有了它,新的教學和思想、教學行為才會得以產生和生存,它是實踐教學的一個平臺。正所謂“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我們都知道,沒有一蹴而就的教育,更沒有一蹴而就的語文教育。對語文教師而言,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營造一種適合于學生學習的學習環境。環境同教師、學生、教材一樣,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打造樂學課堂,就是創建課堂新環境:努力做到
1、有情趣的導課2、有未解的內容3、有互動的交流
4、有感悟的環節5、有起伏的流程6、有余味的結課。
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不能否認,語文課堂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迷惑帶來的,有的則是一些根深蒂固的陳舊觀念帶來的,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二、剪不斷,理還亂——語文教學中的困惑
盡管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但在實踐中,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我們也面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 新課程教學中的幾個處理不好的關系:
1.“生本”與“文本”“生本”與“文本”的關系,即學生與教材的關系。
按照新的課程理念,就要從學生的知識建構和發展需要出發來處理文本。比如說教材,它是教學的憑借,是師生合作交流的平臺。從教師的角度講,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是與書本中心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者的需要和可能,對教材進行二度加工。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透徹地了解、研究教材,具備一定的材料重組的能力,但我們的教師還沒有完全或全部由教學型轉向科研型。
2.“設置”與“生成”:教學,因預設而有效,因生成而精彩。
“設置”是指根據文本和學生狀況而預設的教學方案,“生成”是從學生那里發現新問題,或由學生提出新問題而改變預設方案。任何一節課,從設想到實現,一般包含四個環節:設想、設計、實施、實現。單從“教”的角度而言,有時心想事成,有時會事與愿違。這是因為從實施到實現,要面對學生的不同情況?!W生的反饋和追問,常常能夠發掘出隱藏的文本資源,“生成”始料不及的新課程,如果教師能夠及時對學生生發的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在認為必要的時候臨時改變教學預設,從而更好地實現課程目的,那才真正是把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學行為中去了。這樣的教學行為一旦形成常規,我們的課堂面貌就會發生深刻變化,積久成習,有助于新的課堂文化的形成。
3.“內容”和“形式”
作為人文科學的語文課,它的教育普遍性價值隱含在千差萬別的選文中。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必定多種多樣;而形式的選擇完全決定于內容的性質意義、教育價值及其實現的可能。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選擇什么樣的策略,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辦法,必須視內容的需要而定。當前所提倡的合作、自主、探究性學習或選擇性學習適合于怎樣的內容,怎樣最優化地實施,也需要我們的教師具有更高超的教學藝術。
三、 “課內”與“課外”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要面向校園、學生、家庭、社會開放。同時,開放的課堂需要教師對課程、教材、教法的意義重建,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創設促進學生學習、成長發展的氛圍與環境,讓語文成為他們生命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其他如英語、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多元課程的增加,語文周課時越來越少,從歷史上幾次課程改革來看,現在的語文課時是最少的,但要學習的內容并沒有減少多少,低年級識字量大已是不爭的事實,高年級閱讀量,積累古詩詞等的要求都需要我們在課內教學時學會對教材的取舍,教師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課外學習,學生興趣極高的是電腦、電視,閱讀興趣的培養有困難。
【關鍵詞】新形勢;語文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時代的今天,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必須徹底摒棄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擺脫一言談的教學法。新課改理念強調語文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能占據主導性地位,學生必須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須創設溫馨和諧的情境,注重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與愛好,以培養能力為主導,實施以新課改理念一脈相承的教學法,構筑與時俱進的教學體系,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學要達此目的,教師務必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實施具有時效性的舉措。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徹底走出傳統的瓶頸,必須注重提問教學,以新穎獨特的提問去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F筆者將以提問教學為突破口,探究小學語文的教學法。
一、從開放角度設置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最新頒布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認為語文教學務必走出填鴨式的陳舊模式,以新穎獨特的提問教學為主導,以培養學生興趣為目標,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朝著縱深方向發展??梢姡诖罅ν菩行抡n改理念的今天,小教語文必須注重提問教學,在提問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充分融入創新因素,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學的重難點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種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新穎問題。所提的問題最好是不要有明確的答案,問題設計的條件不能過多。如此設計提問就能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能從多角度、多層面去考慮問題,最終促進其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譬如在教授《小猴子下山》這一課時,教師完全可以在分析課文之后提出以下問題:第一、小猴子看到這么多的好東西,是不是相當高興地回家了?大家想想,這是為什么呢?第二、大家想想,小猴子為什么空著手回到家中呢?倘若你是小猴子,你會怎樣做這件事情呢?第三、你從這個故事中究竟能感悟到什么嗎?上述問題具有以下三大特點:首先,這些問題都與教學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其次,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開放性的,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能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最后,上述問題都與學生的品德教育有關,不僅能促進其思維朝著創新的方向發展,更能培養其良好的品質,從而在語文教學中徹底落實素質教育。
二、從全局出發,設置難易適中的疑問
小教語文新課改理念強調:“語文教學必須堅持公平公正的整體性原則,尤其是在提問教學中應堅持這一原則。設置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必須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可見,小學語文中的提問教學必須注重公平性的原則,千萬不能總是讓好生回答問題,那樣會嚴重影響其他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也不要總讓差生回答問題,因為此類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很多問題都無法回答出來,倘若過于頻繁地被點名回答問題,不但不會激發其學習興趣,反而會進一步挫傷其學習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務必在備課環節事先設計好問題,而且還應認真思考提問的對象,哪些問題是好生回答,哪些問題是基礎薄弱的同學回答,哪些問題是中等生回答。這些問題都必須在備課環節考慮好,絕對不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性而發,那樣只會進一步鉗制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進而嚴重影響語文教學的質量。此外,所設計的問題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能超出學生的語文水平,又不能低于學生的語文水平,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感興趣,才能令學生在問題回答中找到成就感。但是據目前小學階段的提問教學而言,一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總是拘泥于教學大綱的要求,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導致所設計的問題不是過難,就是過于簡單,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教學現象是與新課改理念相違背的,務必根據上述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整改,方能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譬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結合教學目標針精心設計富有引發性的問題:第一、大家在學習的過程遇到過什么誘惑嗎?第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什么誘惑嗎?第三、你是如何對待這些困惑的?引導學生從考試、購物、讓座、搞衛生、過馬路等方面思考,但教師絕對不能越俎代庖,必須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回答出問題。以上提問就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整體情況,難易適中,并且與教學內容完全聯系在一起。如此設計問題就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能促使學生思維朝著縱深方向發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師應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全面審視傳統語文教學方式的不足,在新課改理念的基礎上,針對傳統教學中的弊端實施與時俱進的語文教學策略。然而,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提問教學的重要性,這是與新課改理念相違背的,必須根據以上策略進行改進,方能令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語文課;農村;課堂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8-0106-02
案例一
教師甲從介紹魯迅、周作人、周健人及作者周曄的關系導入,通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師生共同完成“全文寫了哪幾件事?”這一問題結束第一課時??傮w給我的印象是:教師課堂教學語言隨意、生硬,缺少親合力,普通話水平低;對學生課堂常規要求不嚴;教師板書筆誤多,多次出現口誤(如作者“周曄”多次讀成“周嘩”,“放爆竹”讀成“放炮竹”,將第三件事“伯父和爸爸放爆竹和花筒”說成“伯父和我放爆竹和花筒”等);雖重視學生的朗讀,但朗讀形式單一,學生參與度均勻,對學生的朗讀缺乏必要的指導;教師對文本生疏,教材鉆研不夠;教法傳統,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重視不夠;課堂教學不能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限定在個別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而且對學生的回答出現諸如“可以這樣說”的模棱兩可的評價……而在上課鈴響后一兩分鐘還有個別學生沒有進教室;從課堂回答問題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精力不集中,學生與教師配合不默契……圍繞“全文寫了哪幾件事?”這一問題,通過學習、講解,最后得出的結論是:1、伯父和我談《水滸傳》;2、伯父和我談碰壁;3、伯父和爸爸放爆竹和花筒;4、救黃包車車夫;5、關心女仆阿三。第二課時,教師又將其中三件事分別板書為“碰鼻”、“幫助車夫”、“關心阿三”。
案例二
教師乙從檢查預習情況(聽寫生詞)入手,通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像低年級識字教學一樣從筆畫到間架結構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然后提出“全文寫了哪幾件事?”、“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等問題,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本,用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教師重視學生的書寫;在板書時故意將書名號和引號用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態度;注重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并且總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揮;既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又不忽略語文的人文性……學生注意力集中,主動性強;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度較高……就“全文寫了哪幾件事?”這一問題的結論是:1、談《水滸傳》;2、笑談“碰壁”;3、除夕放爆竹;4、救助車夫;5、關心女傭。
效果
教師甲由于對教材沒有進行認真鉆研,加上自身業務水平差,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思路不清晰,目標不明確,教師課堂語言隨意,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且多次出現錯誤,對問題的解答語言也不精練,對學生的常規要求不嚴格,這樣不但降低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容易使學生形成學習的隨意性和不嚴謹的學習態度,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教師在要求學生閱讀文本時,由于沒有事先出示問題,學生不能帶著問題去閱讀,因此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效益低下。對學生評價的模棱兩可,既反映出教師對教材不熟悉,又體現出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差,對學生也形成了文本解讀上的模糊理解和認識。
教師乙雖然個人業務素質較強,教學中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課堂語言精練、準確,教學態度嚴謹,課堂上能做到師生互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得到較充分的發揮和體現,但結合學生實際,在生字生詞上花去大量時間的課堂教學,是不是有些舍本逐末?
總而言之,兩節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學效益低下的問題和不足,有些細節問題還是原則性的問題,而且整節課基本上都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被淡化,個性化閱讀缺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教學效益如此低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呢?
原因
課后我分別與學校校長和授課教師進行了交流,從校長的言談中可以發現,他對兩位教師的業務素質十分信任,并且對他們在校期間的表現大加贊賞,稱這兩位教師是目前他們學校語文教學上的佼佼者。試想,兩位“把關”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益如此低下,可想而知,其他教師的教學又是一種什么現狀。之后我又查看了授課教師的課時計劃及設計方案,同時查閱了學校和語文教研組的教研活動記錄。通過交流談話、查閱資料,我認為形成當前農村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1、學校領導沒有深入教學第一線,對課堂教學的了解和關注不夠,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特別是課堂教學現狀沒有完全掌握,只看到了表象,沒有發現實質。
2、學校教導處、教研組的活動流于形式,有量無質。通過查閱記錄,教研組每周一次的活動主要是應付性的聽課、說課、評課,而且最關鍵的評課環節從記錄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老好人思想嚴重,不說真話,你好我好大家好,失去了評課最本質的意義;其他的活動項目沒有針對性,與學校實際脫節,對目前學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沒有任何幫助。
3、學校教師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這一點從甲、乙兩位教師對問題“全文講了哪幾件事?”的歸納總結上可見一斑。部分教師不能勝任高年級課程的教學,因此學校對學科任課教師調整頻繁,致使部分教師責任意識不強,業務較強的教師年年添補漏洞,結果是越補越漏,形成了惡性循環。比如教師乙為什么在高年級要像一二年級識字教學一樣從筆畫到間架結構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這不是教師乙對這一階段的目標任務不明確,而是由于低年級教師沒有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造成的。
4、部分教師業務素質不高,學習氣氛不濃,敬業精神不強。如教師甲歸納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所寫的五件事,語言不精練,歸納欠準確。如“碰壁”和“碰鼻”是不能劃等號的。再如,文本中的女傭阿三是下層勞動人民的又一個代表,所以第五件事總結為“關心下人”比“關心阿三”更能表現魯迅先生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關愛之情。教師在課堂上多次出現的口誤、筆誤,都是因為治學態度不嚴謹造成的,試想,如果教師在課前能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做到既備教材(下轉108頁)(上接106頁)又備教法,既備學生又備學法,課堂上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嗎?
對策
針對這樣的教師和教學的現狀,學校應如何正視現實,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策略,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呢?筆者的看法是:
首先,強化校長的課程領導力。要促進教師改變,校長首先要改變,校長要帶領教師團隊作戰,準確理解課程標準,整合與開發課程資源,給予教師有效的課程指導。因此要從學校校長入手,清醒認識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校長除了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外,還可采取推門聽課等方式,深入教學第一線,真正掌握教學工作的第一手材料,以目標達成為重心,有針對性地制定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其次,由于教師專業水平的差異,許多教師并沒有完成一個學段的教學任務,而是分年級組教學,也就是說,教低年級的永遠教低年級,教高年級的永遠教高年級,這種做法,使大部分教師不能完整地理解整個學段的課程標準要求,不能完整地把握整個學段的教材,以致在教學時只能跟著感覺走,完整的知識體系被人為地割裂,學生學到的只能是一些知識的碎片。因此,建議學校在安排課程時采用大循環制,為了不讓專業水平較低的教師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學校要出臺配套的教研、學習、指導、結對幫扶等制度,確保不因教師的劣教使學生劣學。
最后,加強教研教改,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要轉變聽評課的觀念。教師一定要站在提高自己,幫助同事的角度來聽評課,要把聽評課作為一種教師同伴合作研究課堂的專業活動,要站在關注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而不是教師的才藝表演,更不是專家“想當然”的自我推銷的高度上,通過聽評課,使每個教師從中受益,徹底改變以往看表象、說皮毛的聽評課方式。
2.要開展好課題研究,達到“以科研促課改,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教學”的目的,從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校本教材開發、教學設計及典型課例等方面做好研究。
3.要結合學校實際,精心設計專題教研活動。比如針對目前學生的現狀,應如何盡可能地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如何設計、怎樣解決高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問題、如何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如何抓、學生作業如何設計、如何正確處理課程與教材的關系等。
學生的自主學習浮于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師方面找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教師擔心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影響了教學進度,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
其次,教師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教師沒有對其進行引導。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為學服務。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沒有足夠的個體學習自由,沒有潛心領會語言文字的時間,被老師的問題所牽引,被動地圍繞老師團團轉。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發揚全體學生主動精神,自主意識。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授課前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就能減少,針對性,實效性增強。這樣,問題由學生提出,在老師的調控下進行的教學,就可以使教學動機和學習動機得以統一,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為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