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1: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德育實施途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2―0027―01
振興中華民族需將道德修養的教育從小學生做起。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必須承擔起塑造孩子人格的偉大使命。因此,如何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教學中的德育契機,適時滲透德育,使學生們在小學時代就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是小學德育亟待解決的研究課題。
一、確定集體奮斗目標,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
低年級學生一般很喜歡集體活動,教師要從小在他們心目中確立“集體”這一概念,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引導學生共同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爭創“文明班級”。讓學生知道個人要為班級爭光,而班級獲得的榮譽也是個人自我榮譽的體現,讓他們努力為班級的榮譽而規范自己的行為。實踐證明,將德育的要求化為一條條具體的目標,可以激勵學生向著目標奮進,通過集體的力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通過少先隊組織對學生進行德育
低年級學生都向往能成為少先隊員,因此,可以通過這一組織對他們進行德育。通過少先隊的具體規章制度使每一位學生對照自身行為執行。在少先隊活動中設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體的范例,幫助隊員理解道德要求?;蛘唛_展一些有意義又切實可行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慢慢把德育內化為自身的東西。通過獲得獎章等榮譽,激發學生的道德自律。
三、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教學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最好途徑。對課文內容進行引申,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思考、討論、歸納,學生可以很容易掌握應有的德育道理。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具體的。因此,有些時候還要將課文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行為指導,引導學生實踐。既使其明理,又導其行,使學生知道該怎樣做。構建課堂多維交往結構,采用小組討論等方式,滿足低年級小學生交流的欲望,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產生德育效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四、利用網絡進行道德教育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學校德育工作更加生動、具體,教育內容更豐富,教育效果更顯著。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能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縮短時空距離,記錄學生日常行為。網絡是一個巨大的資料庫,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網絡資源中獲取信息,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采取討論、演講、競賽等多種形式,力求讓德育充滿活力,讓學生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
五、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方式、道德品質甚至言談舉止都會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認識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言行舉動,往往被學生看到并模仿。而且,教師的人格不僅當時對學生有影響,在以后步入社會,還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教師需要處處從我做起,率先垂范。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材,對學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遠的。教師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學習,加強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師德的人,才能實現對學生的德育熏陶。
六、堅持正面教育
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健康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理解并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更加鮮明的辨別力。因此,要循循善誘地啟發他們,讓他們慢慢理解道理。以美好、進步的人和事為主要教育內容 ,從正面講清道理 ,堅持以表揚為主 ,啟發誘導。從關心和愛護出發 ,撫慰他們的心靈 ,在師生的交往過程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課堂中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形成良好的班風。
七、開展校內外德育規范活動
對學生在校內外生活學習的各種場景和情境進行規范引導。如,在上、放學的路上不能隨便買小攤上的零食,讓他們知道小攤上的零食不衛生,對身體健康有害處。遇到年齡大的老人或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需要幫助時要及時幫助他們,通過幫助,與他們交流,讓學生體會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最起碼的行為標準??傊?,使學生在學習生活的每一環節、各種活動中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努力規范自己的行為。
1.“大思政”視域下高校音樂德育模式的構建
2.論音樂欣賞課在大學生德育培養中的功能及實施途徑
3.高校音樂德育功能的實現與研究
4.高校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初探
5.音樂教育中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
6.發掘音樂教育的德育價值——論一種可能的德育方法與途徑
7.論音樂的德育功能
8.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9.論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
10.談如何在小學音樂中實施德育教學
11.論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
12.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教學德育方式研究
13.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14.小學音樂教學與德育的滲透研究
15.高校音樂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點和作用
16.論我國古代音樂教育的德育內涵及功能
17.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18.試論音樂的德育存在
19.依托流行音樂的美育功能 實現高校德育教育的創新
20.高校音樂課程的德育滲透研究
21.音樂教育德育功能實現的課程論審視
22.在音樂課堂中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德育滲透
23.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德育功能的開發及多樣性
24.論音樂的德育屬性
25.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問題研究
26.小學音樂學科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27.高校音樂教育德育功能實現的途徑
28.淺談中學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
29.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30.讓無痕化的德育滲透于音樂教育中
31.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實施途徑
32.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以音樂教學為例
33.論高?!八枷氲赖滦摒B”課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德育課內容為主體,將音樂融入課堂教學
34.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德育的魅力——淺談德育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35.淺談中學音樂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36.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37.音樂對改善高校德育課堂之現狀的作用研究
38.論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德育功能的開發
39.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因素
40.寓德于樂 以樂養德──談音樂的德育功能和方法
41.試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42.音樂與德育教育關系解析
43.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內容的體現
44.小學音樂學科中德育滲透的措施分析
45.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路徑
46.學校德育與音樂教育整合的意義探析
47.音樂小天地唱出大道理——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德育
48.強化音樂教育在德育中的助劑作用,增強道德教育實效
49.試論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
50.試論高等院校音樂課程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
51.以美育德——論音樂教學的德育功能及其實效性研究
52.音樂的德育功能
53.研究生德育中的音樂素養培育途徑及作用探析——以上海大學和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為媒雙育人”活動為例
54.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55.淺談音樂學科的德育功能
56.學校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方略分析
57.淺論音樂的德育功能
58.高職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
59.論述高教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
60.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61.寓德育于音樂教學之中
62.增強音樂學專業課程德育功能的對策
63.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
64.讓無痕化的德育滲透于音樂教學之中
65.給德育插上音樂的翅膀——讓音樂成為德育的有力輔助手段初探
66.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討
67.流行音樂教育應用于德育教學的實踐研究
68.淺議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69.美育與德育的結合是音樂教學的基本原則
70.將音樂引入高校德育課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71.德育在音樂藝術教育中的滲透思路探索
72.試論中職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73.新課標視角下德育思想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74.淺談音樂教育在大學德育中的應用
75.德育在音樂藝術教育中的滲透研究
76.談音樂欣賞課的德育功能
77.淺論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
78.高雅音樂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滲透作用思考
79.高校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途徑
80.論中專院校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81.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82.德育功能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83.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84.音樂院校體育教育中實現隱性德育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85.“以和為美”——論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
86.音樂,化腐朽為神奇——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樂的德育功能
87.寓教于“樂”——淺談高校音樂教育的德育滲透
88.隱性教育在音樂藝術院校德育中的應用研究——以中國音樂學院為例
89.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90.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滲透
91.音樂藝術院校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92.音樂教育中的德育作用論
93.音樂教育的德育作用探析
94.音樂的德育功能
95.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96.讓德育走進音樂課堂
97.讓音樂成為小學德育課堂的營養劑
98.淺談音樂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滲透
99.試論音樂在德育中的功能
100.淺談音樂教育在德育中的藝術魅力
101.論生態德育在音樂課程中內涵與策略
102.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與思考
103.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與作用
104.論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價值和審美價值
105.淺談音樂教師的德育意識
106.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107.例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種方式
108.試析高校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
109.完善高校音樂教育對德育作用的對策建議
110.淺談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加強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1.吳地傳統音樂的當代德育價值
112.音樂教育中德育功能探析
113.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114.淺談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115.讓“生成事件”成為音樂課堂德育的鮮活教材
116.加強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在德育中的潛移默化作用
117.高校音樂教學德育樹人的內涵研究
118.如何加強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119.論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
120.德育教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施
121.從救亡音樂談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
122.淺議在音樂教育中開展德育工作
123.淺析德育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124.論德育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落實
125.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德育滲透研究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激勵策略
小學班主任的職責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文化知識,還包括學生的德育。而德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意識。在小學德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主要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主動性,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
一、在德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應堅持的原則
1.適度原則
在小學班主任德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要堅持適度原則,進而使激勵策略發揮更大的作用。適度原則主要是指對學生的激勵策略既不能過度也不能過少,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采取對應的激勵策略進行獎懲,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激勵策略的作用。例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處于貪玩的階段,在上課鈴聲響過之后仍然在教室樓道里嬉戲打鬧,這時教師進行德育就要堅持適度原則,既不能不分對錯對學生的各種行為進行激勵,也不能懲罰過度,而是既要指出學生的錯誤,又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2.及時原則
在德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堅持及時原則主要是強調激勵策略的時機性,要根據學生身邊發生的小事或者是網絡上的熱點話題及時進行激勵,這樣能更好地發揮激勵策略在德育中的作用。例如,在我們的德育課上,學生上課能夠認真思考,積極參與到德育教學中來,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及時的表揚,或進行適當的獎勵,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3.全面原則
由于每位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差異性,所以在德育中要堅持全面原則,激勵策略要顧及每一位學生,不能一概而論,對于平時表現就很好的學生,要給他們設定一個通過激勵策略可以完成的更高目標,這樣有利于他們更加積極進取,而對于平時表現較差,自律能力低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通過激勵策略就可以完成的目標,這樣也不會因為目標太高而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德育中實施激勵策略要因人而異,堅持全面的原則,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德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正確的道德標準。
二、德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的途徑
1.轉變德育觀念,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小學班主任在德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首先需要教師轉變德育觀念,要由教師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轉變為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適時進行引導。所以德育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適合的德育激勵策略。同時班主任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師生之間多進行交流與溝通,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在班級里也能營造一種良好、積極的德育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認識到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2.以學生為中心,豐富并靈活運用激勵策略
在小學的德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激勵策略。在德育中老師可以對不亂扔垃圾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對其行為進行肯定;或者是對主動幫助同學,尊老愛幼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獎勵,這樣通過多種激勵策略來進行德育。
3.注重實際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
小學德育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所以小學班主任要根據實際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有效實施激勵策略。只有將學校生活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進行德育,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例如,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幫助家長做家務,或者將路邊的垃圾主動撿起扔進垃圾桶,老師都要對其進行表揚,或者是在綜合素質的考評中進行加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德育,自覺主動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班主任的德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是素質教育的要求,需要師生共同努力。首先,教師要轉變德育觀念,以學生為中心,不斷豐富激勵策略;其次,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道德素質的提高,小學生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培養優秀品質和道德素養,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中華.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才智,2015.
關健詞:中國;美國;德育模式
1美國學校德育模式的特點及對我國學校德育模式的審視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國家普遍經歷了無疑是幾千年來教育發展史上1次最重要的教育變革。那場被稱為“新教育”、“進步教育”的教育變革,推動、促進了美國學校德育的根本變革、在德育模式的選擇上,由于不斷進行發展、完善,使美國學校德育在實踐中呈現混合德育模式的特征。
美國是1個年輕的、經濟發達,號稱“自由樂土”和“民族熔爐”的多民族國家。[1](217)美國的現代學校德育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以前的美國學校德育從內容、方法、途徑到管理措施仍然是德目主義模式占主導地位。至20世紀前50年,學校傳統德育模式的功能明顯下降,杜威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和實用主義哲學對學校德育產生了巨大影響,傳統的“教師中心論”的德目主義受到了極大沖擊,全面主義德育模式倍受青睞。第2次世界大戰以后至70年代,學校更加放松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控制和管理,學校德育處于1種放任自流的狀態,這就成為導致60-70年代以來的學校德育危機的1個重要原因。之后,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呼吁加強學校道德教育。通過采取1系列的改革措施,美國學校德育實施體系就具有了既包含德目主義模式的特征,又包含有全面主義的特征,即在德育實踐中呈現混合德育模式的特點。
所謂混合德育模式,是指學校德育既開設相對獨立的德育課程,向學生傳授既定的德目系列,又充分利用各學科和全部教育活動的途徑和方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2](145)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1.德育體制結構的多元性。美國作為實行混合德育模式的主要代表國家,在德育體制方面,因州而易,全國沒有統1的德育內容和管理措施,有些州制定大綱,按大綱進行道德教育,有些州編制系統的德育教材,并有嚴格的考核標準;有些州既沒有大綱也沒有教材,不采取任何道德教育措施。但是美國最高法院利用司法體系直接裁決有關教育的事務,司法裁決的目的主要是要確立1種全國性的政策作為各州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據,以及各個學校實施德育的依據。
相比之下,我國的德育模式表現出綜合性的特點。在德育實施體系方面,有全國統1的德育教學大綱,學校開設獨立而又系統的德育課程,將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編制德育教材,通過課堂教學傳授德育知識和組織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注重養成教育。所以,我國的德育模式為綜合性德育模式。
第2.德育目標和內容具有多樣性和統1性。德育目標和內容的多樣性與1致性的結合,是混合德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其復雜的德育目標結構中追求兩個基本目標的結合:1個是培養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公民品質,另1個是培養學生以個人主義為核心是價值觀;而在德育內容方面,范圍也是廣泛而復雜的,包括倫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教育、政治教育、國家憲法、社區服務教育以及協調人際關系教育、自由、平等、人權、人的尊嚴等人文主義教育等。在所有這些復雜的內容結構中,都是圍繞著兩個基本內容即公民教育和價值觀教育而進行的,體現出1致性。所以說,在美國盡管賦予人們信仰和價值選擇的自由,但從以上的現實狀況中說明了美國不僅有比較明確的德育目標,而且這些目標所反映的美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是非常明確和強烈的。
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學校德育有統1的德育目標,就是要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國家教委于1988年和1992年,先后制定和頒發了《中小學德育大綱》和《高等學校德育大綱》,分別對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德育目標和任務做出了具體的規定,提出了統1的德育要求規定了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及法律教育等要素為基本內容,構成了我國德育內容結構體系。我國德育是以為指導,與我國實際相結合,內容非常豐富,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方向性。但是,由于我國綜合德育模式是適應和項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而建立的,因而,德育教育的目標取向帶有濃厚的政治功利性。學校德育呈現出“重大德”(政治立場、政治方向、世界觀),“輕小德”(道德品質、人生修養)。過分強調德育目標的同1性、整體性和先進性,忽視德育目標的層次性、多樣性和廣泛性,這就使得豐富多彩的道德教育走上形而上學的軌道。
第3.德育實施途徑和方法的綜合性?;旌系掠J皆诘掠繕送緩胶头椒ǚ矫嫖樟说履恐髁x和全面主義的積極因素,采用直接性德育途徑和間接性德育途徑、潛隱性德育模式相結合。其中,課堂正面教育是混合德育模式的主要途徑。在德育實施的方法維度上,1方面給學生充分的選擇自由,給學生充分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1方面又有教師的正面指導。同時,混合德育模式把注重傳授道德知識與培養道德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決策能力。他們更多地注重通過對學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務、活動、交往和環境影響等途徑實施德育,突出德育工作的滲透性、活動性和實效性,這是美國德育途徑的基本特點。此外,美國德育途徑還具有明顯的層次性,例如,美國紐約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等地區的中、小學校紛紛開設法制課和公民教育課,供中、小學生選修,學習美國行政管理和民主社會的準則。美國高等院校既開設專門的倫理道德課和公民學課程,也通過大學的核心課程—人文學科、專業課程—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以及全部教育活動來進行道德教育,這樣就較好地解決了德育的層次性和各級學校德育內容的銜接性問題。
我國的綜合德育模式以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作為德育實施體系的基本途徑。講究多渠道、全方位和綜合性德育機制的有效運作,注重德育的課堂途徑和課外途徑并舉。在德育課程的設置上,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即“2課”教學已經成為我國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與“第1課堂”—理論課教育相配合的是我國學校德育的課外途徑,即“第2課堂”主要有:⑴少先隊、黨團組織活動;⑵營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⑶心理咨詢;⑷自愿者活動、軍訓、社會調查、“3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我國學校德育的成績是顯著的。但是也仍然存在著1些令人擔擾的問題,特別表現在:⑴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指導;⑵德育內容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忽視與學生現有道德水平相聯系;⑶普遍存在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脫節,學科教育滲透不足;⑷過分強調德育的育人功能,忽視對學生適應并推動社會發展,認識、解決社會問題能力的培養。[4](89)。
第四.德育方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旌系掠J降牟僮鞣椒ň哂袃热菹盗谢?、教育策略成體系、教學手段較先進的特征,它比較符合社會需要和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的特點,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適應性。例如,美國品德教育學院編制的品德教育教程及其實施方案在美國學校道德教育中頗有影響。它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和接受水平,向教師提供了完整的理論、說明、具體教學安排、教學建議、實施辦法以及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的策略和手段。具體有:1.教師的態度;2.課堂討論;3.不使用真實姓名4.利用各種角色扮演;5.小組活動制。
相比之下,我國在德育目標內容及具體德育方案的實施上,可操作性不強。我國許多地區,學校創造出許多有開發前景的德育方法,但有些研究成果由于缺乏具體的操作指導而無法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而難以被普遍接受并得以推廣。
2、美國學校德育模式對我國德育改革的啟示.
從對美國學校德育模式——混合德育模式主要特點的介紹中,明顯地看出其學校德育發展趨勢:即德育基本目標和基本內容趨于1致,而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和具體內容隨著社會變化而變化,根據學生品德的發展特點呈現多樣化。在德育途徑和方法方面,注重發揮德育綜合目標因素、德育場的作用,注重教師指導與學生自我教育相桔合。因此,對于美國混合德育模式,我們必須運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借鑒他們1些成功的經驗,以促進我國德育實踐和改革。
㈠確立層次分明的德育目標
由于我國德育目標、內容的確立在過去曾經追求“高、大、全”,對于大、中、小學生的德育目標和內容的特殊性缺乏明確的界定,可操作性不強,導致德育效果下降。因此,在我國德育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從我國國情、民族文化傳統、本地區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來制定總目標和階段發展目標,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特點來充實德育的具體目標和階段性內容,并相互銜接,建立較完備的操作系統,這是我國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㈡重視德育模式的研究,豐富德育模式,拓展德育途徑和方法
美國學校混合德育模式的實踐表明,多元豐富的、博采眾長的德育模式是德育取得實效、獲得生機的有效保證。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價值取向也必然會趨向于多元化和個性化,德育模式的實施如果仍然沿著簡單、生硬的方式來進行,勢必會出現學生價值觀的混亂而無法控制的局面,導致嚴重的社會后果,給社會帶來危害。所以,豐富我國現有的德育模式,改革單1的知情意行等德育模式1統天下的局面勢在必行[5](93)。
同時,在德育實施的具體方法上,我國學校德育既要重視正面傳授知識,重視行為規范的教育,也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個體能動性,重視道德能力的培養。另外,注重將德育內容滲透到各科教學、各種活動、各類情境中去,滲透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道德陶冶[3](90),春風化雨中得到道德升華。
㈢.促使德育與社會現實接軌,培養為社會實際服務意識
我國學校德育歷來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1育人目標十分重視,相對來說,德育對如何適應社會變化與發展,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實際則重視不夠。因而面對市場經濟,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到來,德育有時卻表現得蒼白無力。實際上,德育立足于為社會實踐服務與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目標是1致的,育人是德育的根本目的,服務社會也是德育的重要任務。所以我國學校德育應借鑒美國德育模式的成功經驗,注重學生自主意識、道德選擇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以便有效地應付和面對多元多變的世界和社會形勢。
參考文獻:
⑴馮增俊.當代西方學校道德教育[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
⑵王玄武等著.比較德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⑶李冬梅.中外道德教育的比較及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2003,(3):90
[主題詞]小學 數學課堂 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學科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德育的指導意見》的建議中指出數學是人們日常生活和終身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是學校德育的重要載體。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目標在于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教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一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正確理解在數學學科教學中實施德育的意義。
(一)在數學課堂中實施德育教育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決定的。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的第一個目標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二)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是踐行學校教育以“教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
學校教育要以教學為中心,實際上應該理解為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實施五育的載體,德智體美等幾育的實施都要通過課堂來完成,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忽視德育的實施,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偏頗的。
(三)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是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數學學科本身的說理性、生活性、思想性對實施德育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正是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原因。
二、恰當把握在數學課堂中實施德育的時機和方法。
(一)把德育教育融合在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個性品質的培養中。
1.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
2.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體驗。
3.適時適度的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性格。
(二)把德育教育貫穿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
1.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2.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3.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三)德育教育落實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
1.學會合作
2.學會尊重
3.學會學習
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潤物無聲,不要穿靴戴帽。
在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應是自然的、樸實的、真切的,應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優雅,隨著教師的語言、教師的眼神、教師的欣賞沁入學生的心田,隨著教師情景的創設、例題的出示、練習的設計使學生受到熏陶,我們追求德育滲透的悄無聲息以及潤物無聲的細膩與持久。
(二)要恰到好處,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課的主要目的是傳承數學知識,使學生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在數學課堂中數學的學習是課堂的主流是主體,當我們強調數學課的德育滲透的時候,切記數學課不是思品課,不要喧賓奪主,使數學課迷失了方向。
(三)要講究實效,不要華而不實。
課堂教學要講究教學的有效性,不要讓形式掩蓋了內容,不要讓德育的痕跡過重,在實施德育的時候我們仍然要提倡簡單、簡約、高效。
(四)要持之以恒,不要一蹴而就。
實施德育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為實施德育而實施德育,不要讓德育的實施作為裝飾課堂的點綴,不要讓德育的實施成為聽課人賞心悅目的招牌,德育的實施在于持之以恒、在于樸實無華、在于水到渠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德育工作 實施策略
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主要指的是班主任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帶領班級里所有學生開展德育工作,以此來將德育目標順利實現的活動過程。近幾年,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不僅是因為其決定了學生未來的綜合發展,而且還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因此,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施是不容忽視的。
一、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
班主任要在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的基礎上去關愛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所謂“以人為本”,主要指的是小學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要盡可能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要用愛心去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以此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由于小學生尚處在不成熟的時期,對周圍的事物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需要班主任特別的關心和照顧。溝通是走進孩子心靈的唯一途徑,也是了解孩子的試金石。班主任是各項工作任務的組織者和具體的執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對班主任從心底里接受,師生關系才會和諧。
二、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針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問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對教師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并不僅僅知識人類文化的傳遞者,而且還要擔負起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教師是否能夠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把握學生心理,從而因勢利導的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德育工作的開展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就應該多花些心思在對學生的了解上,要對學生日常的個性表現、內心世界和心理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并要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盡可能詳細的掌握學生的德育情況,并且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及時采取個性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對每一期的主題班會都要精心策劃
主題班會是小學德育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其不僅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和知識,而且還包含了較強的思想和參與性。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班主任在對每一期主題班會進行策劃的時候,都要盡可能使班會出題系列化,確保內容豐富,符合學生實際,從而在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藝術審美能力。
四、為學生建立良好的班風
就我國目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評價標準來看,其中一項重要的標準就是班級風氣,良好的班級風氣不僅能夠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而且對學生全面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為學生建立良好的班風也是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能夠更好的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小學班主任必須要綜合分析班級目前各個方面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培養一個團結向上、紀律嚴明的良好班集體。學生在這樣的班集體里生活和學習,自然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尊、自律、自強的品質。由此可見,為學生建立良好的班風對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與時俱進,對德育方法進行不斷創新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對德育工作開展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德育教育方法所包含的弊端也表現的越來越明顯。在這種形勢下,小學班主任如果想要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就必須與時俱進,對德育方法進行不斷創新。就我國目前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現狀來看,班主任在對德育方法進行創新的時候,首先應該從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方面入手,在小學校園中,班主任所起的模范作用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來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班主任要以情感人,盡可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做到將心比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最后,要建立相應的德育評價機制和規章制度,比如說建立評分制度和日常規范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德育工作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完善,從而為今后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六、班主任要真心激勵學生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圍,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辨別事物的能力都尚未成熟,因此,在大量信息中只能夠實現對小部分信息的加工。因此,如何幫助小學生對主導需要進行選擇便成為了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并沒有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其所具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其主導需要的層次存在個別差異。
七、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如何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已經成為了諸多小學班主任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班主任在對德育工作進行開展的時候,首先應該對目前學生的特點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最終的工作目標和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實施策略,以此來充分實現小學德育工作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好學. 小學德育工作的六個切入點[J]. 中小學管理. 2002(09)
【關鍵詞】感恩教育;小學德育
一、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必要性和價值
(一)在小學德育中開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當前社會環境下,由于國家政策和人們生育觀念的改變等原因,使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尤為重視,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對子女的養育模式存在著過分包攬與溺愛的現象,造成一些孩子不僅缺乏獨立意識,對他人的依賴性較強,而且往往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關愛和感恩他人的意識,由此可見,學校應該認識到在小學德育中開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學校擔負起教育學生知恩圖報,健康成長的責任,把學生培養成懂得感恩的人。
(二)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
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強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良的品格,引導學生對三觀有更正確的認識,能夠對生命和生活有更深的領悟,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和素質。1.有利于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公共意識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把學生培養成懂得感恩的人,是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公共意識的重要途徑。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年齡階段,通過感恩教育,使小學生明白家長和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和付出,并在學校感恩教育的引導下聽從父母師長的教誨,體會他們對自己的良苦用心,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他們的殷殷期盼,這樣才能使小學生逐漸培養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責任感。2.有利于使小學生更加積極樂觀,塑造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重要價值還在于使小學生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來處理事情,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當前,社會上對一些不懂事,任性妄為的孩子稱之為“熊孩子”,殊不知“熊孩子”背后產生的原因卻是因為“熊家長”。正是由于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缺乏正面教育,過分呵護和溺愛孩子,成為了溫室里的花朵,經受不起一點外面世界的風吹雨淋,欠缺處理負面情境和應對人際交往的能力,難以自立自強。而感恩教育有利于使小學生學會用樂觀向上的態度來正視面對的困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3.有利于增強小學生對生命的重視,對生活的感恩在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強感恩教育可以增強小學生對生命、生活的重視,可以更好地教育學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長期以來,小學生對于生命和死亡這一類比較嚴肅的字眼缺乏基本的認識和思考,因而對生命和生活不夠珍視,沒有感悟到生命的內涵和寶貴,而感恩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不僅會由心感激父母的生命之恩,也會感激社會的呵護之意,這是對感恩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實施
要想進一步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實施,需要從識恩到感恩,最終到施恩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且要在德育課堂上采取合適的教育方法,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以及積極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等等措施,才能將感恩教育工作更好的進行下去,培養小學生成為懂得感恩的人。
(一)營造感恩的情感氛圍,樹立學生的感恩意識
在小學德育課堂上,教師要端正教學態度,不能再把德育教學工作作為一種形式主義的工作,要真正認識到德育教學對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在德育課堂上轉變傳統落后的灌輸式、填鴨式的古板教學模式,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也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給學生展示一些感恩圖片,播放感恩教育視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感恩情感氛圍,同時,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接受教師的感恩教育,使學生對感恩有更好的認識,提高了德育課堂的時效性,增強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布置感恩教學任務,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學校應該將感恩的理念滲入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將感恩的名人故事編入教材中,做幾期與感恩相關的手板報,開展感恩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可以時時感受到感恩教育氛圍,時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面對父母師長。教師要在德育課堂結束后,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等不同,給學生布置一些感恩教育任務,像是幫父親洗一次腳,給母親梳一次頭,給老師遞一杯水等等感恩教育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間進一步增強了感恩意識。
(三)建立感恩獎勵機制,參加施恩活動
施恩是感恩教育的升華,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感恩情感認知后,可以積極參與社會的施恩公益活動,幫助更多處于困境中的人。另外,學校為了鼓勵學生更好進行感恩活動,可以建立起相關的感恩獎勵機制,使學生可以在完成各種感恩活動后,得到一種實際的肯定和表揚,使學生更有成就感。
結束語
在小學德育中開展感恩教育,對于培養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具備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全的人格修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要想更好的將感恩教育工作進行下去,需要家長,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師在德育課堂上的正確引導,通過使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感恩故事短片,開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動等途徑幫助學生認識感恩,增強感恩意識,并最終能夠達到感恩的升華——施恩,使學生可以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參考文獻:
[1]王英.更新德育教育觀念,轉變德育教育方式:淺談小學德育教育的若干嘗試[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7):62-63.
[2]張鳳榮,靳喜蜂.怎樣做好小學德育教育工作[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3):109-110.
[3]岑元媛.淺談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