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2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市街道的景觀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道路景觀,綠化,園林
一、概念探討
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一種地表景象,或綜合自然地理區,或是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城市道路景觀則包含自然景觀要素和人造景觀要素。景觀設計要求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它是一種體現時代文化,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視覺產品,包括文化價值和道德的體現,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促進整體環境的文化發展。人文思想的體現已成為時代文化的核心。景觀不是單純的東西,景觀能夠構成整個大環境整體的印象,首先要進行人文環境的分析,在景觀設計時依托于所在環境的文脈,創造一個能夠滿足人們心理、審美要求,且符合當地大環境的景致。城市街道景觀不僅有街道綠化要求,還要顧及園林城市建設,體現該城市的文化和藝術。
二. 我國城市街道景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十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騰飛,我國城市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我國城市景觀與先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不斷努力。就目前城市街道景觀存在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環境質量差
我國街道現狀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環境質量問題;街道綠化系統不健全,對缺損綠化修補不及時;沿街建筑形式雜亂無章,沒有特色;圍墻多為沒有修飾的實墻,廣告隨意亂貼;交通標志缺乏系統的精心的設計。畢業論文,園林。。街道設施缺乏系列化、標準化設計,整體性較差。
2.2 功能設施不健全
在我國有許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環境現狀,僅僅考慮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對路面的要求,忽視街道各種設施的建設,如交通標志,街道照明,以及其他供人使用的各種設施,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
街道照明滿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鋪裝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質量低,不能滿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缺乏為殘疾人、老人、推車兒童的媽媽提供方便的無障礙設計。輔助設施嚴重短缺,為街道上行人服務的設施,如公共廁所、街路標牌、交通圖展示板、公共電話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間等嚴重短缺,與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2.3 街道建設缺乏個性
千樓一面、千街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過去人們批評“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歷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體風貌,又出現了到處仿歐式建筑的現象,使得街道失去了個性。街道建設在空間上,兩側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過于雷同,缺乏可識性。
三. 針對存在問題,街道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3.1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思想來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思潮,人本主義是中世紀歐洲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思想,也主義,主張思想自由和解放。
在城市街道景觀中體現以人為本,主要體現人們的主人翁地位,在總體規劃中控制詳細規劃的街道景觀設計。畢業論文,園林。。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設實施過程中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為人群是街道的主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未來。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時考慮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觀念——一個好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處處為人著想。
3.2 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的作用
城市景觀環境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往往給人們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也為城市建立獨特的個性奠定了基礎。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遺產,同時也要向前發展。對于傳統和現代的東西,我們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尋傳統文化中適應時代要求的內容、形式與風格,塑造新的形式,創造新的形象。
3.3 整體性原則
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整體性原則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第一,從城市整體出發,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體現城市的形象和個性。第二,從道路本身出發,將一條道路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統一考慮道路兩側的建筑物、綠化、街道設施、色彩、歷史文化等,避免其成為片段的堆砌和拼湊。 采集者退散采集者退散
四. 各類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探索
不同的街道在城市生活、生產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畢業論文,園林。。城市街道可分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業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們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觀特性。不同類型道路因使用方式與使用對象之間的差異,在景觀設計上的側重與手法的運用上也各不相同。我們分別進行探索分析。
4.1 交通性街道的景觀設計
市區交通性街道(快速路)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城市中的快速路常常表現為高架與立交的型式,其道路景觀設計與一般道路極為不同。由于快速路是在市區內,其高度、寬度、尺度設計應對城市傳統景觀加以充分考慮,以降低快速路對于傳統景觀及周邊環境的割裂。
4.1.1快速路上的道路設施包括快速路照明設施、標志廣告牌、信息顯示牌、護欄等。這些設施的設計不應僅僅是道路功能的補充與完善,還要注重它的視覺效果上對快速路的美化與修飾功能,更要避免自身對景觀的消極影響。
4.1.2快速路的立交橋和匝道會產生大量的“失落空間”。這些空間為快速路的綠化設計帶來了很大的契機。綠化鋪作的幾何構圖配以相應的喬木、灌木栽植與快速路自身的線型交織在一起,會形成在大尺度上的景觀的和諧。但也應該注意這種綠化不應僅僅是一種視覺需要,還應注意其實用性,使其成為人們游憩的場所。
4.2 生活性街道的景觀設計
生活性為主的道路車種復雜、車行速度慢,人流較多.可分為以居住為主的街道、以商業為主的街道和以行政辦公為主的街道,景觀設計強調其多樣性與復雜性。畢業論文,園林。。
4.2.1城市生活性街道是以城市生活為主,因此它的場所感較強。街道空間形式的設計首先要滿足活動內容的需要,并根據街道功能特點,可以考慮街道空間的變化,采用對景、借景等來豐富空間景觀。
4.2.2綠化設計方面,由于道路上行人數量較行車多,應盡量少用草坪,除行道樹外,其它形式的綠化適合采用帶花池的花壇、灌木等。設計中還要考慮綠化中的燈光效果,使綠化不會在夜晚顯得漆黑一片。 來源:考試大
4.3 商業步行街的景觀設計
商業步行街的出現給城市帶來了很多生機,其景觀特性為安全性、方便性、舒適性、可識別性、可觀賞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觀設計在考慮上述幾種情況之外,應格外強調個性化、人性化、趣味性、親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環境、歷史文化、人與環境各方面的要求。
4.3.1商業步行街的設施設置要考慮在其中人群的多種使用需求,如停車場、自行車停車位、電話亭、自動提款機、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導游圖、座凳等,這些設施的設計應根據使用方便、造型別致、尺度親切、布局合理、無障礙使用的原則。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商業街多是有傳統歷史的,其設施設計也應充分體現文脈精神。
4.3.2選擇不同性能的鋪裝材料,如南方炎熱多雨,應選用吸水性強、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區應選擇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堅硬的材料,防滑防凍、不易損壞。鋪裝材料材質的選擇、色彩的設計能夠強化商業街的景觀形象。
4.3.3小品的設計,題材可以來自城市的歷史、文化、典故、事件等,能夠起到強化空間環境文化內涵、渲染城市的人文色彩的作用,使人們在購物、觀景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小品的尺度要與人接近,使人感到親切、熟悉。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周邊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畢業論文,園林。。這些都要求我們要十分重視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作為設計者,在對街道景觀進行多方面考慮,但是這些更需領導的大力支持,因為一個城市起主導地位不是設計者。畢業論文,園林。。要建設美好的街道景觀,還需包括領導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哈爾濱市 街道景觀 特色化 景觀設計
城市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框架,直接反映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街道景觀的好壞對城市面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代的城市景觀設計應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體,是一種貫穿歷史、體現時代文化、凸顯區域特色、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精神產品,包括文化價值和道德的體現,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促進整體環境的文化發展。個城市的街道景觀應具有地理性、地方性,才能反映城市的景觀特色,不同的地形、氣候是有塑造特色城市街道景觀的基礎,街道景觀特色的體現就在于城市本身與自然以及文化的和諧。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1哈爾濱市地理位置及特點
哈爾濱是一座典型的中西結合又傳承古今的城市,是一個集西方的浪漫與東方的典雅、悠久的歷史與現代的節奏于一體的城市。哈爾濱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著名旅游城市,是一座具有異國情調及特殊歷史進程的文化名城。哈爾濱位于北緯45’20,,4釅20,、東經]26‘15,,127’30,。屬中溫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一6℃。每年的冰雪期長達4個月之久,素有“冰城”、“東方莫斯科”以及“東方小巴黎”之美稱。
1,2哈爾濱市街道景觀現狀分析及研究目的意義
在城市建設迅猛發展的今天,對于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歷史不長的哈爾濱而言,可以展現的歷史文化景觀較少,尤其是反映城市景觀的街道景觀設計,更是缺少地方文化特色。與哈爾濱歷史面貌不相融合。城市街道功能單一、文脈斷裂、人性化缺失、特色趨同、人文色彩淡化、歷史風貌破壞、公共活動空間缺乏等問題,己對哈爾濱市街道景觀設計的研究提出新的挑戰,因此打造特色化的街道景觀成為哈爾濱現實而迫切的課題。 2,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從城市街道景觀現狀存在的問題和設計原則出發,重點對哈爾濱街道景觀進行深入地探討研究,對城市街道的功能和街道景觀的環境設計進行了分析,試圖尋求運用藝術手段介入,期望以最佳街道景觀設計模式來構建最具哈爾濱特色化的街道景觀。從而完善優化環境品質,增加文化氛圍及親和力,讓哈爾濱街道景觀的建設在城市總體設計的理念下呈現出完整的城市地域特色。
哈爾濱是一座有著迷人的冰雪風光和歐陸風情的城市,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特殊的城市歷史及獨特的冰雪文化積淀。因此在營造城市街道景觀時應充分利用哈爾濱的冰雪文化、歐式建筑等優勢資源,從而打造出哈爾濱特色化的街道景觀。
2,1結合得天獨厚的冰雪文化凸顯特色化街道景觀
冰雪,對于哈爾濱來說是一筆得天獨厚的財富,從文化的角度審視冰雪資源,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哈爾濱是中國冰雪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冰雪文化的排頭兵,哈爾濱創造了許多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冰雪文化之最和第一。哈爾濱豐富的冰雪文化積淀有著南北兼收,中外并蓄的特點。
如何利用哈爾濱的冰雪資源,提升城市景觀的品位和魅力,使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和冰雪文化發揚光大,打造特色化的街道景觀。我們需進一步的利用冰雪文化的拉動作用,使哈爾濱冰雪城市的形象再上一層樓。
做足了冰雪文化。不論是街道、還是街道廣場,均主打“冰雪世界、冰雪文化”主題街道景觀,使哈爾濱變成碩大的冰雪舞臺,全力打造哈爾濱冰雪版的街道景觀。讓市民及外來游客親身體驗冰雪體育刺激的同時,更加深入的品味冰雪文化無處不在的歡愉,徜徉在哈爾濱市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冰雪氛圍。
2,2借用獨特的歐式建筑打造特色化街道景觀
冰城哈爾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城市,因它獨特的建筑而聞名,因它濃郁歐陸風情的百年老街而聞名中外,在這獨具特色的歐陸風情建筑和最具洋味的中央大街中,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筑流派。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等歐式風格建筑。
營造哈爾濱特色化街道景觀,應充分利用這些西方建筑藝術的精華,不僅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麗堂皇,成為哈爾濱最著名的建筑藝術長廊和最富特色的商業街道。而且還要打造風格各異的街道及休閑廣場,構成了集休閑、娛樂、旅游為一體的城市新風景,使哈爾濱精深久遠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建筑藝術在街道景觀中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漫步美麗如畫的街景中,欣賞著新異而獨特的歐式建筑,猶如置身于建筑藝術長廊,五步一典,十步一觀,使“小巴黎”的特征愈加凸現,誘人矚目。
打造特色化城市街道景觀,需要我們合理開發和利用本城市優勢資源,保持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風貌,pl使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把哈爾濱建設成為優美舒適、特色突出的景觀城市。
2,研究結論
本文結合街道景觀環境設計模式及發展趨勢,提出特色化的街道景觀設計意見,并歸納、提煉出構建特色化城市街道景觀的原則和方法,從而讓哈爾濱市的街道景觀逐步走向特色化?;趯Τ鞘薪值谰坝^設計的重要性、規劃設計的綜合性、實施建設的迫切性等基礎上,構建系統的理論來指導哈爾濱市街道景觀方向性設計的實踐,為哈爾濱和我國其它同類城市的道路景觀環境設計提供一定的思路,并對設計者及城市有關領導提出建議。
關鍵詞:我國街道景觀設計現狀對策
一、我國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文化特色現狀
當前,在許多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人們都表現出對城市歷史文化的極大關注,設計師更是積極地從城市的各種歷史文化中挖掘和尋找能表達城市特色的要素,將其融入到街道景觀設計之中。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秀的作品,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深層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與表達不強
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將城市的歷史文化融入景觀中,這是設計師必須考慮的問題。歷史文化現象非常繁雜,有形的歷史文化即以物態形式表現出來的歷史文化,容易被人們所觸知,而無形的歷史文化往往通過有形的物體才能被人們所認識和理解。因而表現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則是設計師更多地注重對那些可視的、有形的歷史文化符號的借鑒和應用,而缺乏對那些形式背后所蘊含的深層的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表達。
2.忽視時代文化精神
城市街道景觀首先是為當代人所使用的,它應滿足當代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并應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念,反映在景觀設計中,就是要求城市街道景觀要具有一定的時代文化精神。當前,有些設計師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表達歷史文化時,一味地追求歷史感,拘泥于傳統的形式,而忽視了時代精神的體現,這樣的景觀很難為大眾所真正使用或喜愛。比如現今某些城市中刮起的所謂“唐宋一條街”“明清一條街”等,和有些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格格不入。
3.街道文化景點堆砌
城市的歷史文化最能體現城市特色,因而把城市的歷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景觀設計中,是彰顯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徑。城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一般來說,城市歷史愈悠久,歷史文化積淀愈深厚。面對城市眾多的歷史文化,許多設計師往往想將它們全部都體現在城市景觀中,以為這樣才能顯現出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如在某市街道景觀規劃設計中,設計師分別設計了三星堆文化區、蜀漢歷史文化區、孔子文化區和古蜀道文化區四個景區,全部以歷史文化為題材,共36個景點,這種又多又亂的做法給人以歷史文化堆砌感。
4.傳統景觀消失,文化遺產、古跡遭到破壞,城市失去特色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城市景觀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帶來的卻是傳統景觀及文化遺產頻遭破壞的事件:如有的城市為了擴路,砍去街道兩側百年古樹;傳統民宅被成片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方盒子建筑樓群;新建的城市公共空間景觀雷同、缺乏特色。城市傳統景觀、名勝古跡是該城市歷史發展過程中民族文化長期積淀的形式反映,對于研究城市的歷史發展、文化傳統、風土人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傳統景觀、風景名勝又是一個城市特點的重要體現,如今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間景觀因盲目建設而變得平庸、失去特色。
5.歐式化、模仿風
現在有些城市公共景觀空間,大量充斥著羅馬廊柱、歐式建筑。許多正在建造的住宅小區,在廣告語中喜歡打出“歐式典雅花園”“地中海風情”的時髦語言,甚至宣傳要將某地建成東方的“法國的塞納河”等。歐式廣場、噴泉、拱廊、羅馬柱等擠滿了住宅區公共空間,似乎只有沾上歐式風格,才能提升環境景觀品位。在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中,出現一些歐式風格的設計無可厚非。但是,一些潮流般的庸俗模仿,對我國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的健康發展有害無益。
二、街道景觀文化缺失的原因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科技與生產的迅猛發展既促進了城市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同時也給城市街道景觀的持續發展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傳統城市街道景觀由于受到來自現代社會方方面面因素的沖擊正在逐步消失,導致城市歷史、文化的延續性不能得以表露;而適應新的城市生活、交往模式,新的價值觀的城市街道景觀發展方向尚在探索中,使目前一些城市的街道景觀發展呈現無序混亂的局面。
1.現代化交通工具造成的混亂
傳統的以街道為社會生活聯系中心的社會結構萎縮了,以汽車交通為中心的城市街道不僅分割了城市空間,還扼殺了豐富的社會生活。這種弊端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城市到處都是車輛,道路空間被交通工具所占有,沿街店鋪又占用了部分人行道空間。第二,基于功能分區和交通組織的城市規劃產生了長距離的通道和單一的社會空間,以往在街道上可能發生的復合的社會行為被規范到相應的、單一的空間與場所之中,街道的功能除了交通之外,所剩無幾。第三,以汽車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上的偏差以及單調的規劃設計手法導致了環境尺度體系的單一化,適合人體尺度的微環境景觀被忽視,環境景觀缺乏親和力。
2.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現代商業、交通的迅速發展造成城市符合人性尺度的傳統公共空間的消失,豐富多彩的街道生活、傳統商業以及由此維系的社區網絡、鄰里結構遭到破壞,取而代之的講求效率,追求流動的大尺度街道和體現紀念性與政績的廣場都反而使市民遠離社會交往。有些城市原規劃的道路紅線已經無法滿通的需要,都在拓寬道路。
3.國際式建筑思潮的沖擊
20世紀初興起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潮對傳統城市景觀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一方面“國際式”建筑的泛濫使城市景觀的識別性正在逐步消失,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減弱。上海里弄石庫門住宅是公認的居住文化象征,引入了西方城市房地產的高效開發方式,將Towhouse與滬上三合院完美結合,創造出中西合璧的雅致外觀。人們覺得可親,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模式。
4.城市的土地利用與房地產業的開發
由于以“成本——效益分析”為基礎的私人房地產開發的迅速發展,及其對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同時又缺乏有效的社會制約機制,導致有價值而無經濟效益的歷史建筑、街區被高利潤的房地產項目所取代。而正是這種簡單的、大規模的開發改造導致傳統城市街道景觀風貌消失。安徽某市街道周邊由于商業開發使沿街建筑遍布整條街道,街道底側界面被密不透風地包圍起來,形式較為呆板,和其推崇的山水之都的城市口號不甚相符。
5.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標準化、特色化對文化特色的影響
由于信息媒介的全球性傳播及無孔不入的擴張力,使國際化、標準化、統一化成為新的時尚潮流,而這些都模糊了城市景觀與社會、歷史、文化之間的有意義聯系,使不同地域文化、景觀的獨特價值被漠視。也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導致了大量的追求個人表現、純理性、抽象性,遠離歷史、文化傳統的建筑出軌,導致了城市街道景觀的變異。
6.城市景觀設計的水準不足
有些城市的一些設計只是照搬外地建設成功的街道表面形式,而沒有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對本地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挖掘不夠,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圖案化的表面及所謂“后現代”的造型,使街道失去了地方特色。這和我們景觀設計行業某些方面的不太規范有關。景觀設計行業缺乏正確的引導,內部人員良莠不齊,甚至一些街道景觀的設計并不是由專業人員來完成的,這也需大家尤其是規劃部門的相關領導的重視。
三、對策
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街道景觀作為一種社會公共產品,應體現出社會對文化的追求和公眾共同的歷史文化價值觀。街道景觀只有正確把握和理解歷史文化及社會發展才可能得到公眾的認同。歷史文化的最大價值,不僅在于其表現出來的形式,而在于其背后飽含的深層文化內涵。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挖掘和表達歷史文化,只是從歷史文化的形式中借鑒或模仿某些形式或片斷并沒有多大吸引力。這種方式只能滿足人們一時的好奇心,而沒有長久的感染力。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挖掘和表達歷史文化,不應僅僅停留在對某些歷史文化形式的模仿或借鑒上,應注重對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表達。景觀設計是一種藝術創作行為,因而在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的同時要具有美感,體現出藝術性。
1.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城市環境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城市環境的核心是人,基礎是自然環境。城市公共空間是人與人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間或景觀不是只讓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讓人參與到其中的,離開了人的活動、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間景觀便失去了意義。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強調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原則,充分滿足人自身的需要,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景觀設計的關鍵所在。景觀及公共設施的布局與尺度要符合人的視覺觀賞位置、角度以及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座椅的擺放位置要考慮人對私密空間的需要;要根據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的行為心理特點,充分考慮到老人及殘疾人對景觀環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實在休息區、座椅尺度、專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標志、專用公廁等細部設施的設計中,使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真正成為大眾所喜愛的休閑場所。
2.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城市景觀設計的可持續性發展追求的是人與環境、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的一種協調關系。發展必須以保護自然和環境為基礎,在注重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對自然和環境予以充分的考慮,使經濟發展和資源保護的關系始終處于平衡或協調狀態。自然景觀資源和傳統景觀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在景觀設計中,要對自然景觀資源和傳統景觀資源加以合理保護與利用,不應在建造新的城市環境景觀時以破壞自然景觀資源為代價,應以自然景觀資源、傳統景觀資源為設計基礎,創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又有歷史延續性,同時具有現代性的公共環境景觀。規范人類資源開發行為,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景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城市公共景觀設計的一項重要原則。
3.保護和發展文化景觀的原則
隨著我國大規模的城市和村鎮改造,一些文化景觀遭到嚴重的破壞,對文化、風俗延續產生不利的影響,景觀風格趨同化使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間日趨減少。民族文化的繼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續的根本。在公共空間景觀設計過程中,挖掘和提煉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情、風俗并恰到好處地表現在景觀設計中,防止人為地割裂文化歷史,重視當地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對于體現景觀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區域內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觀的旅游價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wWw.gWyoO.
4.城市街道景觀建設要充分體現城市道路的人文美
城市道路的人文之美是指通過城市街道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氛圍所反映出來的一種文化美感。文化的表層是物即人類一切勞動包括藝術勞動的物化形態;中層是心物結合;深層即心即屬于這一文化整體的社會群體心態,包括群體的倫理思想、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民族性格、宗教感情、審美趣味,它離物較遠,卻是在精神的物化過程中決定物的根本。因此,作為城市街道景觀,它的人文美不可避免地應與周圍的其他建筑構成整體人文景觀來體現,所以無論人們是游好萊塢的星光大道,還是走南京的夫子廟街,曲埠的孔府街等,都能感受到這些街道所反映出來的所在國家特有的城市道路人文美感。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街道景觀 園林 綠化 原則
1.概念探討
作為地理名詞,景觀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觀則涵蓋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園林是西晉沿用下來的名詞,園林設計是園林學的中心,孫筱翔教授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譯為園林設計是正確的。園林設園林設計因素包括構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園林建筑布置、園林小品、園路和場地、園林植物、置石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貫穿,科學性和藝術性的交融。綠化是建設綠地的行為,城市街道景觀不僅有街道綠化要求,還要顧及園林城市建設,體現該城市的文化和藝術。
2 街道景觀功能
2.1 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觀比喻成城市景觀的血管,在城市交通運輸,購物,交往,都離不開城市街道景觀。
2.2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個城市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隨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用地不斷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四周發展,典型的如我國首都北京,有的脫離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典型的如山西的平遙市,有的新舊城結合,典型的今天的沈陽城。
不論哪種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門在這些特殊的地點就會產生相應的聯想,想的是這個城市曾經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城市街道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城市的文化。例如:邯鄲新改建學步橋街區,該區以邯鄲學步的故事建成。
在城市中由于一些有代表性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格局,也就確定了該城市的發展形態,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間布局的特色,從而在市民中形成相應的文化特色,可以說城市街道格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2.3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
人們對街道的感知不僅涉及其路面本身,還包括街道兩側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樹、廣場景色及廣告牌、立交橋等等。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體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種事物質量的低下,都影響整個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響城市的形象。
街道景觀質量的優劣對人們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響。對于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來說,街道景觀質量的提高可以增強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對于外地的旅游者和辦公者來說,由于他們停留的時間較短,而且大部分時間在街道上度過,因此街道就代表整個城市給這些外來人員的形象。
總之,城市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核心,隨城市的發展,人類對生存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街道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著就要求設計者拓寬對街道的研究,適應社會的要求。
2.4 城市街道是展示城市景觀的舞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凱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著《城市的形象》一書中探討了城市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問題,他認為“任何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公眾印象,它是多個印象的疊加?!彼ㄟ^大量資料得出結論:城市形象主要與五種城市要素有關,它們是“道路、邊沿、區域、結點和標志”。
一般人很少從城市形態、城市發展史這些專業角度來認識。一個城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觀、街道上的尺度,街道兩側建筑物的體量和風格,色彩各異的廣告牌匾和指示標牌,獨具特色的綠化、小品、設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車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們,或駐足聊天或看熱鬧的市民……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為這座城市景觀的代表。例如法國巴黎老城內的鄉榭麗舍大道,兩側傳統風格獨特的建筑物,容納世界著名的名貴時裝店,與街道軸線上的凱旋門一起構成法國巴黎老城所特有的城市景觀。
3. 我國城市街道景觀現狀
近十幾年來我國城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但是我國城市景觀與先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不斷努力。就目前城市街道景觀的存在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功能設施不健全
在我國有許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環境現狀,僅僅考慮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對路面的要求,忽視街道各種設施的建設,如交通標志,街道照明,以及其他供人使用的各種設施,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
3.2 環境質量差
我國街道現狀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環境質量問題;街道綠化系統不健全,對缺損綠化修補不及時;沿街建筑形式雜亂無章,沒有特色;圍墻多為沒有修飾的實墻,廣告隨意亂貼;交通標志缺乏系統的精心的設計。街道設施缺乏系列化、標準化設計,整體性較差。
3.3 街道環境“重車不重人”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橋、過街地道和人行橫道線,行人不得不冒險橫穿街道;許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擠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寬機動車道,步行者不得以而進入機動車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險性;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缺乏應有的隔離設施,步行空間因而缺少安全性。
3.4 街道設施水平低下
街道照明滿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鋪裝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質量低,不能滿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缺乏為殘疾人、老人、推車兒童的媽媽提供方便的無障礙設計。
輔助設施嚴重短缺,為街道上行人服務的設施,如公共廁所、街路標牌、交通圖展示板、公共電話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間等嚴重短缺,與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3.5 街道建設缺乏個性
千樓一面、千街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過去人們批評'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歷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體風貌,又出現了到處仿歐式建筑的現象,使得街道失去了個性。街道建設在空間上,兩側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過于雷同,缺乏可識性。
3.6缺乏公共活動場所
道路交通環境的設計很少考慮,為市民提供交往場所。人行空間缺少,缺乏街頭廣場,人們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場所,更談不上舉辦更豐富的多彩的活動。
經分析存在問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a.歷史原因
由于我國歷史的原因,導致城市交通設施欠帳太多,供需失調,再加上改革以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劇了這一矛盾。
b.觀念問題
過去我國城市建設長期以來遵循著“實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講究美觀”的原則。這個原則在解放初期,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修復戰爭的創傷,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然而城市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可是我們的觀念卻沒有隨著更新。
c.管理不嚴密
城市街道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存在許多條塊劃分,由于界限不清,出現問題時往往會互相推脫、踢球。造成了城市街道都來管又都不管,往往出現管理失調的現象,較為典型的現象是同一段城市街道不斷的開挖。
d.立法不健全
目前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法規《城市規劃法》和城市建設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詳細規劃,關于城市街道方面僅對城市紅線寬度、斷面及交通的出入口方位做出規定,卻未對影響城市街道環境的諸多因素做要求。
4. 針對存在問題,街道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4.1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思想來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思潮,人本主義是中世紀歐洲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思想,也主義,主張思想自由和解放。
在城市街道景觀中體現以人為本,主要體現人們的主人翁位,在總體規劃中控制詳細規劃的街道景觀設計。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設實施過程中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為人群是街道的主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未來。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時考慮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觀念――一個好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處處為人著想。
4.2 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的作用
城市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所給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這就為城市個性建設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城市有歷史意義的場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間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與隱藏在市民心中的、駕駛行為產生地域文化認同社會價值觀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鳴,喚起對過去的回憶,產生文化認同感。
由此看來,我們在街道景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同時要向前發展。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4.3 整體性原則
城市街道格局的設計要從城市的整體出發,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要體現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個性。
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要為突出城市的個。
4.4 可持續性原則
隨城市的發展,環境也隨著惡化,環境的惡化警醒了人們,可持續發展應運而生。可持續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主題,它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強調滿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為目標;一層是關注影響發展的因素。
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街道環境設計中也要遵循這一點,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街道景觀設計中要注意加強自然景觀要素的調整、運用和恢復。
5. 城市景觀設計分析
城市街道可分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業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們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觀特性。但他們又有許多共性,既方便性、可識別性、可觀賞性、安全性、適合性。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5.1 街道形式的考慮
對于交通性街道,我們要以直線大半徑的曲線為主,通過道路兩側的建筑和綠化樹木的高度與街道寬比產生空間感受。這樣為流動的車輛提供刺激的服務。在停車廠附近的墻上整一些壁畫,為街道增添亮色。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續,在設計時要注意合理使用收放的手法,中關村的北區在種植序列處理上就做的很好。如果再步加寬的地方設置一些園林小品如小型噴泉雕塑,增添了街道的自然情趣,如加拿大的特科果街。
5.2 廣告牌、環境雕塑小品和設施設計
廣告是信息時代的產物,街道廣告在現代城市景觀中起了重要作用。街道廣告的作用在于宣傳,它需要強調刺激,為此尺寸較大,常常影響城市的形象,因此對于廣告要嚴格審批。但如果街道廣告和雕塑小品結合,既增添了不少樂趣,又節省了空間。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設施應當擺脫陳舊的觀念,強調形式美觀,功能多樣,設計思想要體現自然,有趣,活潑,輕松。例如大膽的將電話亭、座椅和標示牌藝術化。
5.3 城市街道綠化設計
城市街道綠化設計是城市街道設計的核心,良好的綠化構成簡潔、大方、鮮明、自然、開放的景觀。古今中外道路綠化都備受重視。我國早在《漢書》中就記載:“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 說明二千多年前我國已有用松樹作行道樹,唐代京都長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樹。隨著城市建設飛躍發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異,形成了各種綠帶。也有將行道樹、林蔭道與防護林帶共同聯成綠色走廊。街道綠化設計同其它綠地一樣也要遵循統一、調和、均衡、節奏和韻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則。
城市街道綠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街道形式的選擇要根據街道環境特色決定的。例如兩側建筑景觀比較有特色,要表現建筑那么就選擇比較低矮的植物。街道綠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為重要。道路綠化的植物配置要體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結合的美學的思想;在立地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通過隔離帶的配置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真正達到大、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的結合,是街道景觀呈現層次化。
城市街道綠化更應注意行道樹的選擇,改變行道樹樹種單一,地被色塊過于重復的現象。應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樹的配置手法相對統一的方式。我們可以選取十幾種行道樹作為基調樹種,確保城市道路綠化能體現和諧一致的總體風貌,而中下層盡量豐富多彩。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同時大力推廣本地自然條件適宜的樹種。
另外,在選取行道樹時,不要為了美觀而忘了行道樹的遮陰功能,例如廣州的濱江路就一味的追求美觀忽視了行道樹的功能。
關鍵詞:街道 景觀要點設計
中圖分類號: D26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城市街道景觀的概念
如果說街道是形成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是人們認識城市的重要場所。那么街道景觀就是城市空間中最有生氣、活力和最動人的空間形態。它所具有的這些特點為城市的景觀元素構成賦予了重要的人文背景和景觀特點。
從城市空間的角度說,城市街道景觀是指出一切實體建筑圍合起來的室內景觀空間以外的一切室外景觀的形態.如外部庭院、街道、廣場、陸地、公園等為人們提供生活的空間。
從城市街道景觀環境的構成角度說,街道景觀是人與自然和社會接觸的活動場所。建筑、綠化、氣候、水、景觀都與人有著直接的聯系。一個舒適愉悅的城市街道環境,會帶給人們美好的心情。同時也反映了城市的形象。
2 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原則
2.1以人為本原則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認真實施惠民政策,加強對弱勢群體救助。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提倡以人為本,主要是強調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街道綠化、服務設施、停車設施、休息設施等街道家具的配置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各種生理和心理需求[1]?,F代景觀規劃大師約翰·西蒙茲認為,人們規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物體;首先規劃的是人自身的體驗,其次才是隨形式和質量的有意識的設計,以實現希望達到的景觀效果。場所、空間或物體都根據“服務于人”這個最終目的來設計,以最好的服務和人身體驗來表達功能。正所謂“規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物體,而是人們在街道空間中的感受體驗。“人”作為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主體服務對象,最終實現的景觀是兼顧人類共有的行為,滿足人類戶外環境活動的需要,并體現人對文化的需求和認同,如街道的座椅、垃圾桶、指示牌等服務設施的形狀、尺度、色彩、材料、肌理等都與人體尺度、視覺、嗅覺相符合;街道空間的文化氛圍與城市所在地方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等相協調。
2.2尊重歷史、地域、文化的原則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城市景觀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往往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也為一個城市建立獨特的形象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具有歷史意義的構筑物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征在色彩上、造型上以及空間尺度上給人以強烈的認同感,容易產生共鳴[3]。當今社會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帶給我們的沖擊不光是感官上的還有物質結構上的,設計師在設計文化的趨同以及對西方設計的盲目崇拜加速了抹消城市作為歷史的存在性的印記,帶給我們的是失去地方特色的城市的平庸和審美疲勞。由此看來,城市道路的設計一定要建立在尊重歷史,繼承和發揚歷史文化,結合現代的東西,學會傳承和發揚,在特色中尋求新的形象。
2.3考慮生態因素
生態因素的引進是在人們盲目擴張城市,破壞環境,工業污染后人們重新認識生態重要性的時候逐漸提出來的觀念,現代城市道路建設、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破壞原有自然生態,造成自然景觀的損壞,城市道路網更使城市景觀碎裂化加劇,對相鄰景觀物種的交流起明顯的屏障作用。因此在道路設計中,一定要重視道路的生態廊道功能及其生態效應。
2.4整體性原則
城市街道作為城市建設過程中重點打造的空間,在設計時一定要把握街道景觀的整體性。一般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既要從城市的整體出發,使街道景觀展示城市的形象和個性,又要保證每條街道的景觀設計遵循整體原則,滿足人的使用功能和活動需求;其二把街道作為一個整體藝術來欣賞,并不斷地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其三街道空間在歷史長河中始終是作為一個整體在發展的,對不同時期的街道景觀要素應正確把握,使街道的文脈得以保護和延續。
3 城市街道景觀要素設計
3.1建筑物
建筑是城市街道景觀的核心要素,它能反映一座城市深藏著的靈魂。人們可從其均衡、對稱、布局等形式中能體驗到一種美感。街道景觀設計在遵循歷史保護原則和整體性原則的基礎上,把握歷史建筑的風格、歷史背景、地位及其所處的空間位置,并合理考慮新型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風格、高度、色彩等因素,在保護歷史街區整體景觀的同時,將現代建筑的精神融合到城市景觀中。沿街的建筑整體上從形體、色彩、高度、材料、民族性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控制和引導,以此塑造有文化、有特色、延續城市文脈的街道景觀。
沿街建筑作為城市街道界面的主體,建筑與街道是否協調直接決定街道景觀的藝術水平,因此合理協調建筑與街道的關系是設計的關鍵。首先,建筑要與街道的性質相協調,不同性質的街道上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不同,其對應形成的街道風格也不同,街道上的建筑設計要從整體出發,布局時要利用建筑的進退、高低起落、建筑空間變化、沿街建筑輪廓線等形成和諧美觀的景觀。同時還要考慮為行人留有觀賞、活動和交往的公共空間。建筑群的色彩也是街道景觀設計的重要因素。色彩要與街道特點、建筑性質、街道設施、區域氣候等相結合進行綜合設計,形成一條統一協調的街道景觀。街道受建筑形狀所左右,或寬或窄或彎曲,形成富有人氣的、變化的街道空間。利用格式塔心理學中的“圖形與背景”關系研究街道中建筑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關系,設計一個合理、完善的街道空間。
圖1建筑“內部”與“外部”的反轉示意圖
簡而言之,街道沿街建筑的設計整體上要體現連續性,突出其體量關系、空間關系、建筑輪廓線等,還要強化建筑的文化性和地域性。細部上從建筑材料、肌理、裝飾、背景等方面刻畫建筑的風格和特色,活躍街道空間的氣氛,并與人的視覺特性相適應,形成豐富的街道景觀。
圖2銜道建筑立向效果圖
關鍵詞:城市街道;視覺形象;視覺特征
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載體;也是構成城市紋理,體現城市文化和個性的重要元素;同時人們對一個城市印象的最直接的感受都來自于城市街道。為了實現舒適、可識別性與協調性、想象力和快樂、真實性和可持續性、社區和城市生活等社會價值和城市生活目標,本文主要通過城市街道視覺形象的分析對城市街道視覺特征的可識別性和連續性,可觀賞性與可讀性,時間性和空間性等方面進行論述。
可識別性和連續性
可識別性指對象的局部能有效地為人們所認知,并形成統一整體印象的性質。從行為科學角度,可識別性主要從兩方面產生:①感知,當時當地的情景對人產生的印象;②認知,過去的經歷和回憶對當地認知的作用。這兩方面常被用來解釋人在城市活動時所獲得的信息和對行動的指導,城市街道如果缺乏個性,或很容易互相混淆,那么就很難讓人們對它產生認知感和歸屬感,所以城市街道應根據其限定的空間性質形成自己的特色。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可以恰當地運用色彩有效地烘托氣氛,協調景觀各要素,增加街道的可識別性。
連續性是線性形態的共同特征。連續性是視覺特征形成的基本要求之一,這是因為從視覺心理出發,連續的線形是具有“格式塔”完形效應的較佳的形式。城市街道所具有的強烈形式感、秩序感都源于這種連續性。道路只要可以識別,就一定具有連續性,這這顯然也是其功能的需求,人們通常依賴的就是道路的這種特性[2]。街道空間具有明顯的流動性和方向特征,其界面的視覺連續就尤顯重要,人們也習慣于依賴這種性質去識別道路。連續性可以通過街道的路面鋪裝、兩旁的綠化形式,空間特征、建筑的形式、街景小品等得以實現,由此也可產生動態的視覺效果,這些均能加強其形象,并能產生整段時間的連續感。
可觀賞性與可讀性
城市街道具有較好的景觀,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從而具備可供觀賞的性能。從街道的視覺景觀形象出發,任何街道景觀都應考慮其視覺景觀上的審美要求,在街道空間中形成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景觀物[3]。同時城市街道空間的構成不僅要滿足人的整體視覺觀賞需要,而且能使人們產生舒適和愉悅的心境。城市街道的綠化應該遵循因地制宜,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各盡其職”,外觀優美,季相豐富的植物群;地面鋪裝應該要力求創造出動人的,能表現和加強場地特性的地面景觀。在色彩、濃淡、尺度、質感方面要有變化,做到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做好廣告牌和街道公共設施的設計工作,形成良好的秩序感,講究和諧統一。
城市街道不僅僅是外在形式的美,還應有更深層次的內涵供人們思索,產生聯想和民族的認同感,引起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暢想,否則這個空間環境的美,只能是短暫的、缺乏生命力的。建筑物的造型上應保留傳統的比例關系,符號尺度等,使其具有傳統建筑文化的延續性,看到它會引起人們對歷史建筑及文化的回憶,產生聯想。街景小品的設置,不應盲目的選用,而應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尋找出有價值的典故并進行藝術加工,使它能夠起到強化藝術空間的環境文化內涵的作用,使人們在觀景的過程中,與歷史進行對話,與文化進行交流,收到傳統文化的熏陶[5]。城市街道應從外在的觀賞性和內在的生命力的“形神合一”,達到視覺形象和直覺的統一,才算是真正的完整的城市街道形象。
時間性與空間性
城市街道是四維的,由時間和空間共同組成。城市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在研究城市街道時,通常是將其作為一個空間來考慮的。既然是空間,就會有界面。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如果沒有界面,也就沒有街道空間可言。一般來講,城市街道空間的界面是由建筑、地面組成的,但也有街道的上方有頂棚、高架橋等構筑物。城市街道景觀是逐漸形成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例如,街道上的建筑會不斷拆遷、新建;街道在一年四季中是不同的,因為植物的生長狀態變化了;街道在早晨、正午、傍晚和夜晚的景色也是不同的,因為太陽照射的角度和光線的強度都在變化;在不同的時間,行走在街道上的人不斷地發生變化。
在空間上,街道空間總是呈現出一定的形態,規則或不規則。巧妙地處理街道空間中各要素,制造進退有序、開闔有致、曲折有度的街道空間,會使街道景觀充滿戲劇性和活力。比如,交通干道會以交通景觀為主,并具有以汽車尺度為主的景觀特性;步行商業街則會以商業、文化景觀為主,則以親切可人的形象出現。
城市街道的視覺發展同時也會隨著新科技和新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的完善,它不僅豐富了城市街道的視覺形式,迎合了人們的審美需求,而且順應時代的潮流。
小結
用視覺來感受城市街道,總能夠發現城市街道的特點個性所在,視覺的特征又是具有主動性、無目的性和有意識性的矛盾的又相協調的統一的人類心理和生理功能[8]。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視覺體驗,發展城市的個性化視覺特征和精神象征,創造優美、舒適地街道環境。
參考文獻:
[1] 齊 康主編.城市建筑.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65,408-411
[2] 凱文•林奇,何曉軍、方益萍譯,城市意象,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40
[3] 劉濱誼編.城市街道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16
[4] 唐毅.關于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探討. 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60401
關鍵詞:長沙城市;街旁綠地;景觀設計
一、引言
綠地構建作為“城市之肺”,對其進行有效的建設能夠對城市整個生態環境進行改善,而且能夠為人們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休閑和交流場所。因此,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在城市當中構建綠地景觀的重要作用,從而為更多設計者針對城市綠地景觀的設計進行研究和探討。
二、城市街旁綠地的基本定義以及類型
(一)公園綠地的主要特點
“公園綠地”是指現今城市當中對廣大群眾進行開放式的、用以游憩的重要場所,在這個區域場所當中設置了一些用于游憩的基本設施以及其他一些服務,并且,為了人們更好地休閑娛樂,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防災減災,同時也為了維護城市生態環境,綠化美觀,構建出來的具有復合作用的公共綠化用地。不僅如此,也同樣是進行城市建設、綠地系統以及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城市的整體環境水平,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
(二)街旁綠地的主要特點
城市街道兩邊的綠化用地主要目的則是城市的綠化功能,是以綠化為重要功能的公共游憩的場所。街旁綠地大多分布在高端寫字樓周圍,城市中的歷史文化保護區、街邊以及舊城改造等區域,是散布于城市當中的一些零散的開放綠地,有著不同的面積和形狀之分。雖然,我們有時候在城市中看見的街旁綠地面積不大,或許只是一小塊綠地,但也同樣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著供人們休憩游樂和美化環境的功用。街旁綠地也是城市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綠化類型,是城市構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城市街旁綠地的主要類型
1.街旁廣場綠地這種類型作為我國城市綠地建設當中的一種全新模式的類型,是對城市景觀進行美化,降低城市建筑密度,為城市居民活動、交通以及避難場所進行輔助的一個重要的具有開放式特點的空間形態。街旁廣場綠地在其空間位置、相關尺度以及設計方法與表現的景觀效果上與沿街的那種小型綠地有所不同,主要位于道路紅線之外的那部分區域。2.沿街綠化綠地這種綠地主要指的是單純的以植物配置造景為主,其面積相對較小,一般也不會設置一些較為硬質的鋪裝或者是一些游憩設施,因其分布較廣且比較零散,因此很難引起人們的重視,常常也被城市當中的其他建設用地所占用。3.街旁小游園這種類型主要與城市道路緊密相連,而且呈現出點狀的分布,并且其所占用的綠地面積也相對較小,與這當中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戶外活動和休息設施,為周圍居民以及過路的行人提供一處可以休息、停留的簡單處所。4.建筑前庭綠地主要指的是臨街建筑前部分的小型綠地場所,這一場所和區域主要是建筑的業主進行投資修建和管理的,起到對主體建筑物進行襯托的功能,同時對普通的市民也會進行開放。
三、城市街旁綠地所具有的功能以及主要特點
(一)城市街旁綠地的主要功能
對人類生活環境進行改善,城市綠地的設計不僅能夠在城市當中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而且還能夠起到殺菌減噪、凈化空氣質量的作用。大面積種植街旁綠地,不僅能改善和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還對常年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人們具有很好的緩解疲勞的作用?,F代人雖然生活在城市中,但同樣渴望大自然的懷抱,擁抱綠色、回歸綠色也是當下人生態觀、生活觀。當人們看到街旁綠地時,不禁為眼前的一片綠意所觸動,能夠煥發對生活新的生機。美國著名風景園林大事哈普林曾經說:“我們還不能確切地知道,從生態角度上來看,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生活需求需要多少城市開放空間,但是我們確實知道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就如同知道我們同自然環境要素保持經常的接觸一樣?!苯峙跃G地充分地融入城市當中,為城市的健康發展帶來全新的活力。游憩的活動場所,隨著工業化的到來,城市當中大部分的區域用地逐漸被汽車、機動車等一些其他的使用所占領。這時候,在城市當中最為人性化的游憩空間逐漸消失,人們的生活逐漸躲入狹小的空間當中,從而缺乏互動和交流。而街旁的綠地布置能夠更好地吸引人們主動地到戶外進行活動,從而加強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地有效交流,在城市當中設置良好地適用于人們游憩的活動場所,能夠有效地幫助人們鍛煉身體、消除自身的疲勞,從而恢復良好的精力,對生活充滿希望。綠地不僅有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還是城市整體規劃中景觀設計的一環。城市景觀作為城市規劃當中的一個整體部分,由許多相關聯的景觀要素進行構成,同時各個要素相互交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很好地呼應彼此,形成全新的關系網。當代城市建設中,最為理想的城市生存空間環境理應是一種生態的、和諧的、有秩序的,集多方面要素綜合而成的全新的、和諧的世界。研究城市生態學,要注重城市街旁的綠地設計。街旁綠地作為城市景觀環境的有機部分,是與城市當中硬質的景觀環境在功能上進行有效互補的。這樣,就從形式上搭建了一個相對和諧的生存環境,有利于人們的生活。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設計師要注意街旁綠地的合理搭配,注重綠化景觀和建筑景觀之間的互補、和諧,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時,要認清街旁綠地的特點,面對街旁綠地分布散亂、面積較小的問題,合理布局,從而構建完善的城市景觀環境。防災避災的功能。城市街旁綠地能夠成為城市居民緊急疏散和救災的主要通道,其中的公園、廣場等開闊空間還能夠作為居民生活當中的臨時居住點,而且大量的綠地景觀規劃還能夠有效地降低建筑的密度,降低災害對城市環境的破壞程度,并能對火災等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街旁綠地作為公共綠地組成當中的一部分,其防災害的功能也是不可忽視的。
四、長沙市城市街道綠地景觀設計現狀分析
(一)長沙市的基本概況
長沙市作為湖南省的省會,主要位于湖南省的東北部湘江之濱,麓山之側,對于湖南省長沙市而言,東西的最大橫距離大約為233公里,南北的最大縱距離大約為90公里,總面積大約為11818平方公里。在這當中,湖南省的市區面積則為367平方公里,城市當中所建成的區域總面積大約為142平方公里。長沙區域發展歷史悠久,也有“屈賈之鄉”的美稱,同時也是湖湘學派的重要發祥地,同時也在公元967年的岳麓書院,成為全國的四大書院之首,成為全球當中最為古老的大學排名中第二名。
(二)長沙市街道景觀建設的基本情況
在近些年,長沙市正逐漸爭創園林城市,各級政府及領導也對“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原則逐漸地實施,在對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增強的同時,對城市當中的園林綠地建設也在不斷地增強。同時也將街旁綠地未來的建設面積不斷增強,這些建設規劃的轉變則主要是由于城市街旁景觀建設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決定的,并且,隨著城市不斷地發展,城市可用綠化面積不斷吃緊,可供綠化的用地不能得到大范圍的拓展,但是這一局限卻并不能阻礙城市街道旁邊綠地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相反,正是由于街旁景觀處在城市當中的用地最為緊張的地區的原因,其綠化建設則變得尤為迫切。
(三)長沙市主要道路街旁景觀設計情況
1.韶山路街旁綠地景觀的發展狀況在韶山路以及人民路的城南交叉口處,由于處于主要的交通交界處,其所出地理位置非常復雜,而且人流量相對較大,因此原路的規劃和設計當中,由于在設計上存在一定缺陷,往往遭到行人的踐踏,而且多處街道由于受到其他建設用地的“吞食”,其綠地景觀正在逐步減少。在井灣子小游園處,游園中由于植物配置的種類相對較多,因此重點不夠突出,從而致使景觀表現相對混亂。除此之外,花架以及座椅等休息區沒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私密空間的營造同樣表現欠佳。2.五一路周圍街旁的綠地發展狀況五一廣場是城市當中最為繁華的商業區域,也是人流集中以及疏散最為重要的處所所在,而在這當中最重要的表現則是運用多變的地形以及植物配置,塑造出不同特點的空間形態,但是在這一處的芙蓉廣場與其相比,在表現上這種片面的從功能需求以及經濟利益出發進行相關設施設計,破壞了原本具有整體性美感的景觀特點,帶給人們一種不悅目的視覺感受,這種情況的展現,則使得城市景觀環境的品質大打折扣。
五、對長沙市城市街旁綠地景觀空間設計的建議
(一)合理的規劃街旁的園路設計
首先,在設計之前要預先在規劃的圖紙之上標注行人習慣性的行走路線以及捷徑路線,之后再對其設計出來的路線進行鋪設,從而更好地防止人們去破壞原本所規劃好的草坪及園地。其次,在已經被人們踩踏的地方,我們應當依據這些路線進行重新鋪設,設計出一條人們習慣性行走的路線,這種考慮可以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也會更好地解決因園路太多所帶來的空間零散等問題困擾。
(二)注重對三維立體空間的細節考慮
首先,在街頭旁的綠地設計不能夠僅僅對平面效果進行考慮,還應當對其實體空間的展現進行表現,從而創造出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特點。其次,對景觀空間所表現的尺度進行掌控,在面積較小的地方予以重視,通過相關比例以及尺寸的了解之后,創造出適應于當地區域環境的特殊景觀效果。最后,要對景觀當中所運用的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使用,例如植物的配置或者是地面的鋪裝材料選擇上,一定要講究美觀和舒適,并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從而構建出相互協調的整體效果。
(三)提倡對長沙特色街道的建設
在長沙當中,街旁街道的分布大多比較零散,而且街道與街道之間,街道與景觀之間都缺少必要的聯系,景觀破碎化的程度也相對較為嚴重。因此,我們在進行長沙街道進行整合的時候,應當以道路體系作為一個有效的單元,進而圍繞這個單元構建出獨具特色的街道景觀。例如:在對蔡鍔路進行建設的時候,在最為主要的街旁綠地周圍都存在著一些具有歷史特點的遺跡,我們就可以借助這點文化特點,以歷史文化作為設計的背景,在街旁綠地景觀當中充分展現長沙城市的歷史風貌特點;還有,在長沙營盤路附近的幾個小游園當中,都設置了一些用來運動的設施,因此,我們也可以圍繞這點,在營盤路街旁綠地當中使這一“運動”特色更為突出。在這當中進行風格化的體現,不僅僅指的是對運動場所的建設,還可以充分運用景觀小品的特點及景觀設計當中的各個元素進行表現,從而形成一種具有風格化特點的城市街道景觀。
(四)增強對街旁綠地景觀的維護和管理
長沙市當中所存在的綠地景觀管理方式也使得城市綠地建設信息存在很大的缺陷,城市綠地系統管理主要應當以政府—單位企業—個人共同構建成一個具有信息交流的網絡整體。因此,除了前期的設計和規劃來說,后期的管理和維護同樣比較重要,需要在城市綠地管理當中融入現代科技,例如GIS(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等一些新的技術特點,以便能夠及時、有效地對當地的綠地規劃進行實時監控,從而更好地維護綠地景觀的特點。
六、結語
綜上可以看出,在長沙市進行街旁綠地景觀設計對于整個城市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能夠進一步拉近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還能夠更好地對城市當中的整個環境起到一個美化的作用,為人居環境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墊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雁南,易軍.城市綠地景觀人文化探討[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4).
[2]吳育松.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和建設中的一些問題[J].當代建設,2003,(06).
[3]雷蕓.日本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公眾參與[J].中國園林,2003,(11).
[4]夏娃.城市中的袖珍公園[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5).
[5]何樹佳.淺談園林水景設計和施工[J].廣東園林,2003,(03).
[6]魏晗.淺談現代景觀設計的形式表現[J].小城鎮建設,2003,(08).
[7]羅云皓,王新建,李曉閣,李世成.城市綠地系統的景觀生態功能及問題[J].河南林業科技,2004,(01).
[8]王保忠,王彩霞,何平,沈守云.城市綠地研究綜述[J].城市規劃匯刊,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