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
時間:2023-09-04 16:2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任何一門學問,或者一種技能,讓學生覺得深不可測無法理解,是因為沒有揭示出這門學問或者是技能的本質,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過程復雜而繁瑣是因為沒有把握住過程的關鍵。如同高手過招往往會“一招至勝”,而越是醫術高明的醫者所開的藥方越是精簡而準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亦是如此,“花樣”越多,雖然看似課堂豐滿、熱鬧,但同時說明無效的“招數”增多。反觀政治教學現狀,刻意追求形式的新、課堂的滿、內容的多,而讓教學過程變得冗繁,課堂氣氛變得緊張,讓課堂秩序變得雜亂,“高能低效”現象頻發。如何消除這種教學詬病,優化資源,合理配置,讓政治課堂簡約流暢,優質高效,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與探索。
一、取精去粗,簡省環節
在政治教學中,首先要對一些沒有必要的略顯“花哨”的環節進行精簡,諸如將表演、視頻、討論等多種形式集于一堂,一方面為使這些環節都在課堂得以展現,教師就會拼命趕時間,導致每個環節都求快不求精,另一方面學生自己思考與消化的時間與空間被壓縮,被熱鬧的過程搞得眼花繚亂,對知識仿佛都接觸到,但仔細回想好像又什么也沒有學到。簡省環節,就是以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實現教學實效與高效[1][2]。如在講“哲學的基本問題”一課時,可以以范縝的《神滅論》作為主線,讓學生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思考。問題①:范縝在《神滅論》中指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那么這里所謂的“形”與“神”分別代表什么?形神之辯中暗含著怎樣的哲學問題?學生從中得出“思維與存在”這一哲學問題。然后讓學生繼續圍繞《神滅論》思考問題②:你認為“形”與“神”,哪個先存在?誰被誰所決定?當學生們意識到神被形所決定,教師再次從《神滅論》中范縝與王宮貴族之間的辯論中,讓學生思考是否涉及了存在與思維誰決定誰的問題。最后,教師讓學生自己做歸納總結,從《神滅論》中你們能否概括出哲學基本問題都包括哪兩個方面?學生想到了第一方面是思維與存在由誰來決定,即何者才為本原;第二個方面是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這種圍繞一條主線展開思考的方法,雖然看似單調,但如果選擇了一條有蘊含多個知識點的線索,則不但能使課堂更簡單有序,還能為學生留出更多時間思考哲學的問題,發現哲學的內涵。
二、刪盡冗繁,簡約內容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現高效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已經學會哪些知識,需要學會哪些知識,再據此選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一些教師為求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地將每個知識點都涵蓋,結果卻經常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到頭來學生仍舊一頭霧水,兩手空空。簡約教學內容,就是要有所取舍,分清主次,哪怕學生僅僅學到一點點,這一點點也會讓它是扎實而深刻的。如在講“生活與消費”時,完全可以將“神奇的貨幣”、“信用工具和外匯”這些知識一點而過,將重點放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上,讓學生將更多視線集中在“應該怎樣正確看待攀比消費”、“談談你對綠色消費的認識”、“如何辯證地對待金錢”等話題上。這樣教學內容會顯得比較集中,學生會對要點知識投入更多精力與時間進行思考,學得更深刻而透徹。簡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對教材的重構取舍,使主干知識更突出。教師可以將選擇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適當刪減,再將濃縮精華的內容以簡明方式加以呈現,學習效率可想而知[3]。
三、約取博觀,簡潔素材
面對智力、個性與認知都有不同差異的高中生,教師應對教學素材與教學案例精挑細選,力爭合情合理,簡潔實效。如在教學“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時,筆者以《梁?!分黝}音樂賞析作為素材,僅一首高中生耳熟能詳的樂曲貫穿課堂始終。在學生們欣賞著曲風新穎的《梁?!窌r,筆者提出問題:西洋樂融入中國傳統樂曲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看待外來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與融合?學生①認為:西洋樂器的融入使音樂個性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鮮明和豐滿,使音樂更具表現力;學生②提出:將西洋交響樂與中國傳統音樂結合,是對《梁?!分黝}旋律的一種創新,這說明中國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通過傳承與發展,可以成為文化創新的“典范”。筆者可以從創新途徑方面加以引導:怎樣看待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的關系?學生③:既不應該一味排斥,又不應該盲目引進,應該把握好相互融合的“度”;學生④:文化創新的途徑與方向有兩種錯誤傾向必須克服,一是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二是和民族虛無主義。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去收獲最大的結果”,已經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要實現的目標,高效而簡約的政治課堂不但是對教師能力的一種考驗,更是對教師教學藝術的一種提升,新時期的政治教師要力求“輕車從簡”,還原一個簡約而美麗的政治課堂。
參考文獻:
[1]萬坤.簡約而不簡單――讓高中政治教學簡約化進行[J].中學教學參考,2014(16):75.
關鍵詞:知識邏輯;認知邏輯;過程和方法邏輯
新課程改革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我們轉變教學觀念,促進課堂變革,關注學生發展,教師可以運用新穎別致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課堂“精彩紛呈”。然而,筆者在平時的教學與聽課實踐中發現,有一部分課堂在形式豐富的表象下,往往呈現的是教學環節組織的混亂,學生無法形成有意義的學習;而另一種課堂卻截然不同,教師只運用簡單的幾張幻燈片,整堂課卻環環相扣,層次分明,深深吸引著聽者。這兩種課堂最大的差異來源于課堂教學設計有沒有遵循一定的邏輯思維。
一、教材的知識邏輯
教材的知識邏輯是指教材從整個結構體系到每個知識的敘述都要遵守邏輯學規則。新教材強化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及邏輯關系,使知識的呈現、各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更符合科學發展和人類認識事物的邏輯規律。例如,《生活與哲學》第一單元教材的知識邏輯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生活與哲學》第一單元圍繞的一條主線就是哲學和生活的關系問題。無論是介紹什么是哲學,還是介紹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派別,還是對哲學基本特征的闡釋,都是置于生活、實踐和時代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生活和實踐既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現實的、歷史的起點,也是哲學的邏輯起點。在這里邏輯和歷史、邏輯和現實是完全統一的。因此,本單元是全書的邏輯起點,居于起始的位置,起著引領和導入的作用。
從“哲學的一般”到“哲學”,從哲學緒論的“緒論”角度看,將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這兩大哲學的基本派別放在這里講,符合教材的知識邏輯。
二、學生的認知邏輯
教師的教學設計僅遵循教材的知識結構是不夠的,還必須與學生的認知邏輯相吻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邏輯選用最具針對性的邏輯思維方式進行教學設計,組織教學。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按照教材的知識邏輯組織教學符合哲學發展史,符合從“普遍到一般”的哲學思維,但由于這塊內容中已經涉及對物質、意識概念的理解與運用,而這兩個概念及這兩者的關系要到第二單元“探索世界”版塊中才具體涉及。在對物質、意識概念沒有明確、準確區分、把握的基礎上,讓學生去區分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去理解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唯心主義的兩種歷史形態,顯然是有很大難度的。教學實踐也表明,按照教材的知識邏輯去處理這塊內容,教師講解得很費勁,學生掌握得更是“囫圇吞棗”,還需要學完物質、意識概念后進行再次“返工”。因此,筆者在進行這塊內容的教學設計時,大膽地將“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這塊內容空出來,等學完物質與意識的概念及辯證關系后再回過頭來學習這塊內容,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異常輕松,學生掌握得也很到位。
三、過程與方法的邏輯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注意過程與方法的邏輯。教學邏輯性的設計,有一個環節至關重要,即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的全過程要符合邏輯?!皢栴}”是學生思維的開始,但并不是所有的提問過程都是邏輯思維的教學過程。如果所提問題和原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缺乏必然聯系,將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對問題進行預設,形成問題串,問題與問題之間應該合乎邏輯。
例如,在講解唯心主義的兩種歷史形態這一知識難點的時候,筆者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
多媒體展示:圣經“上帝創世說”及中國古代的“女媧造人說”
教師設問1:中、外的這兩種觀點是屬于唯物主義觀點還是唯心主義觀點?
學生回答:唯心主義。
教師設問2:也就是說,在宇宙中有沒有上帝?女媧?(世界上有沒有上帝?女媧?)
學生回答:沒有。
教師設問3:但是在一些人眼中,在持有、認同上帝創世、女媧造人觀點的一些人眼中,有沒有上帝、女媧以及其他的一些神?
學生回答:有。
教師設問4:也就是在他們看來,上帝、女媧以及神等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主觀的?
學生回答:客觀的。
教師歸納、講解:對,在他們看來,上帝、女媧以及神等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我們看來,在我們唯物主義者看來,這些東西是主觀的,所以我們給“上帝、神、絕對精神”這些東西一個名稱叫“所謂的客觀存在”――事實上不存在;把客觀精神(神、上帝、絕對理念、絕對精神)當成世界的主宰和本原,這樣的觀點我們稱之為“客觀唯心主義”。
快樂教學,是當代教育界正在深入研究探討的課題,筆者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深深感到,高中政治內容含量大,內容較為枯燥,教學任務又非常繁重。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記憶;在快樂中成功,勢在必行。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今天我們的政治教學,完全有可能做到讓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成為“樂之者”,從而進入最佳學習境界。如是,則爭取課堂的最佳效果,提高教學的質量,也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筆者在幾年的一線教學中嘗試快樂教學法,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從考試成績也可以看出快樂教學在高中階段值得推行。當然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教學講究因材施教,每個學校、教師可以在研究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本文現就以下幾點,談談高中政治課引入“快樂教學”的初步嘗試。
一、 優化導語設計,在興趣中快樂
導語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剛上課的學生思想不集中,所以教師一上課進行的導語是否新鮮、合理,對本節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學生可能因為一個枯燥的導語,而對本節課內容失去興趣,一節課都處于游離狀態。長期下來他自然覺得你教的無味,學習成績也就不能提高。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感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這樣才能盡快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從而使導語成為一堂課成功的鋪墊。
以講述哲學有助于人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一進入課堂,開始導語,“同學們,我們上節課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一切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我們的生活需要哲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為什么說哲學有助于人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請同學們把書翻到某某頁……”有較強學習自制力的學生或許會跟著你一步步的把知識點學習下來,而絕大多數同學則會認為沒意思,課后看看書也就會了,課堂效果可想而知。你可以這樣試試:“同學們,假們家有個鄰居,他家兒子生病了,他爸媽很是著急,爸爸主張趕緊送醫院,媽媽則主張趕緊送她經常為老公、兒子祈禱的神婆家,兩個人各執幾見,你要是見了他們你怎么建議呢”同學們自然會說自己的觀點,這時你可以繼續引導,“為什么同一件事情爸爸媽媽主張卻不一樣呢?”自然界千變萬化,社會錯綜復雜,有時會使人們感到像走在茂密的森林深處,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處,正確的道路在哪里?這時我們需要照亮前進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燈,哲學就是……這樣學生的思緒已經牢牢的放在即將學習的知識上了,效果可想而知。
二、 情景教學,在參與中快樂
學生基本沒有社會經驗,學習最忌諱的也就是死記硬背,學了不會應用,教師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嘗試的是,將知識揉進情節之中,學生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學生有興致,易接受,對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從而能夠達到在快樂中學習的效果。如,在經濟常識中,每次講到投資方式不少教師都感到頭疼,因為學生有的連錢都沒有取過,何談投資?他們又怎么能理解各種投資的利與弊,我們不妨這樣講解本節,聯系一個經驗豐富投資者,開一個“記者招待會”,談談他的投資經驗,用非專業語言交流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接受,并能提出很多問題,然后教授本節,知識點掌握之后,你可以讓學生做一個“投資者”,讓他去面對各種經濟、市場情況,選擇不同投資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掌握知識點,同時他也會了解到投資的風險性,甚至會了解到“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理念,做到了書本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三、 探究學習,在提高能力中快樂
很多高中政治知識點都可以設計成一個探究題,可大可小,都能夠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標。因為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他要查閱資料,他要掌握比別的同學所不同的認知角度,才能做到自己的觀點獨特而新穎。高中生有這種能力,他們也愿意這樣做,這個年齡剛好是個性主張和形成自己不同見解的階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尤其對于一單元學習結束,探究也是對本單元知識理解與運用的最好手段。如,講解完了哲學存在于生活之中,以及哲學的基本問題后,為了讓同學更好理解,我們可以操作一個探究,讓同學探究中國古代成語故事中的哲學道理,如“田忌賽馬”、“圍魏救趙”“塞翁失馬”、“刻舟求劍”、“鄭人買履”、“邯鄲學步”、“拔苗助長”等,寫出與生活的關系并闡述自己的見解。再如,講完貨幣,價格,消費之后,設計一個探究,以有助于形成正確的金錢觀,設計演講“金錢是什么?是魔鬼?是天使?”教師加以正確引導,同學們在寫演講稿、搜尋例證材料和演講的過程中會自覺形成對金錢的正確認識,達到教學情感目標的要求。
四、 課堂上無處不在的快樂辯論
辯論可以培養學生臨場機智反應,打開學生的心窗,建立膽識,對自己充滿信心;開啟學生的大腦潛能,學會創意思考,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改變學生的表達能力,不論任何場合,都能表達內心的想法,更有效的溝通,能夠幫助理解認識辯論的主要理論,增進思考推理的能力,能夠增進學生的口語表達與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欣賞能力,增進人際溝通技巧與明辨是非的能力……
中學生學習有很大壓力,政治課上的辯論會,尤其自由辯論將成為他們緩解壓力的有效途徑,在緩解壓力中培養能力,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
如:哲學常識中很多知識點可以用辯論的形式進行,在實踐中效果極佳。典型有,當講到整體與部分關系,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時,木桶與木板的對話可以讓學生辯論,在“木桶”與“木板”的“爭功”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一目了然。
再如,在講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時,關于“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學生充分展開辯論,不知不覺中人民創造了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
力量得到每位同學的認可,自然而然辯論的目的就達到了,學生也不會覺得枯燥。
五、 課堂教學中的時政教學法
關鍵詞: 新課改 政治教學 生活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思想政治》學科越來越注重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學會思考。政治課的理論既來源于社會生活,高于生活,又對社會生活提供理論指導。有活力的政治教學應該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課堂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引起共鳴,并真正受到啟迪,也才能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政治課堂教學因生活而精彩。
1.優化教學關系,讓學生投入生活
現代生活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真正成為生活和自我發展的主體,而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發展,首先決定于教學關系,提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的前提是“六帶進”:將微笑帶進課堂;將尊重帶進課堂;將寬容帶進課堂;將民主帶進課堂;將探究帶進課堂;將合作帶進課堂。
(1)形成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會主動和學生交朋友,要充分相信他們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潛能和積極性;要學會容納一些有缺點、錯誤的孩子,善于與他們交朋友;要深入孩子的心靈,感悟和學生交往的樂趣。教師在課堂上,要把自己當做孩子中的一員;要和學生共同討論、實踐、操練,形成凝聚出師生認同一致的觀念;要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并虛心地接受學生提出的一些富有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的見解,實事求是地分析教材本身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這些切實可行的教學環節,來促進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和建立。
(2)形成交流協作的生生關系。學生間良好的合作與交流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環節,而這種關系的形成又十分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與協調。首先,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相互傳遞和交流信息。其次,要注意引導大家從小就懂得關心他人,學會在學習、思維、實踐中體會和理解別人、尊重和欣賞別人,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間相互協作的人際關系的形成,又直接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課堂就是生活,從而投入到課堂生活中去。
2.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聯系生活
說起學生的政治學習,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不少學生與同學爭論時,不放過對方語言中的一絲破綻,課上聽同學發言卻往往只聽清一鱗半爪。與同學、家人談心有聲有色,課堂發言卻吞吞吐吐、蒼白無力。學生生活異彩紛呈,寫起政治論文來卻老抱怨無事可寫,無話可說。在這些學生眼中,生活是個樂園,可以盡情揮灑靈性,而政治學習卻是個苦海,一見到就頭疼。樹木離開了土壤,自然不能存活,同樣,政治學習與生活脫了節,又怎會有生氣?所以要從根本上改變政治學習的這一弊端,教師必須在課堂上發掘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力求讓學生聯系生活學政治。
社會生活是政治學習的源頭活水,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融入社會,融入自然,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拓展自己的視野,才能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活力的政治學習能力。
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改變以課本為中心和唯一教學內容的陳舊的傳統做法,建立以課本教學內容為中介,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開放的教學內容。如利用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知識,從學生的生活中找教材,解決實際問題。關注學生的需求,以此作為教材,才更具有教育意義。把生活作為教學的背景。課堂是一座橋梁,要將校外的、校內的、個人的、集體的、科學的、生活的世界結合起來,它是一個大家生活的場所,而不是割裂開來的學習知識的小天地。將生活的知識拓展到課堂學習中來,生活不僅僅是科學的世界,在生活中還有藝術的、道德的、情感的重要內容,這都可作為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學習資源。
3.優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創造生活
生活并不是一幅靜止的畫面,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需要有豐富的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多樣化的教學是對課堂回歸生活的最好體現。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課堂中加強溝通與交流,相互啟發與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共同探究地學習是我們生活化教學追求的課堂氛圍。為了有利于學生的多向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在座位的編排上,不局限于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變換座位方式,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可四人、六人,可扇形、圓弧性,便于展開協作交流。
例如,在教學高一《政治生活》“民主決策”這一課時,我就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自建模擬“價格聽證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生動活潑地學習有用的政治。在模擬聽證會上,同學們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靈活地運用政治知識,場面氣氛相當熱烈,有些地方雖然還顯得比較稚嫩,但學生練得投入,練得有效。學生的政治水平提高了,學習政治熱情更加高漲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最真實的情境就是生活本身,走向生活的政治教學,是最高境界的情境教學。這樣創設情境,不但優化了教學活動,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課堂生活,讓學生學會了創造生活。
4.優化評價語言,讓學生熱愛生活
首先,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有著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就能讓學生如臨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就拿分析某個探究案例來講,如果老師這樣評價學生:“分析得真不錯!”“到目前為止,你是分析得最全面的一個!”“老師覺得,你長大肯定能成為一個政論家!”……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后怎么會不被深深感染?怎么會不大受激勵呢?學生們躍躍欲試,一個個教學的就這樣形成了。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如果能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那么語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簡單的評語范疇,趨向更生動、更豐富的境地。而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
再次,適當運用體態語言除了有聲語言之外,教師還需要適當地運用體態語言。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生心與心的互動,其作用遠遠大于隨意的口頭表揚。
最后,評價要動情?,F在不少評價浮光掠影,輕描淡寫,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揚成了背口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由此可見,無論什么樣的評價必須動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痹谄綍r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精彩之處,老師通過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教師對學生的愛。一日在課堂上,學習“哲學的基本問題”這課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不相信凡是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蔽衣牶蠓浅P蕾p這位學生能這樣質疑,正好抓住了后一框的重難點,雖然那節課還沒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但我還是給予了他肯定的評價。我走到他身邊說:“這位同學在動腦筋思考,讓老師與這位愛思考的同學握握手吧!”孩子的手與老師的手緊握在一起,他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這激動來源于教師充滿情感的評價。
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通過豐富的、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向課堂,教師和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平等地對話和交流。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能充分調動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政治,切切實實地體現全員參與、有效參與,真正實現課堂與生活的精彩結合。
參考文獻:
[1]王麗娟.在教學中實現學生主體地位之我所見.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2002,(4).
[2]張帆.關于主體性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再認識[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2.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