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24: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化學小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程;學法指導;化學思想;學會學習
1.加強高中化學學法指導的必要性
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及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智力因素外,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欲學”的基礎上做到“會學”進而達到“學會”,必須強化學法指導。
2.初高中化學學習的特點差異
初中化學側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則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記住“是什么”外,弄清“為什么”和“是多少”;高中階段要求深刻理解化學原理,將學過的知識鞏固提升,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高中化學學習的內容
新高中化學課程包括2個必修模,6個選修模塊。新課程倡導“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是基礎目標,能力與方法是核心目標,情感與態度是最終目標。
4.高中化學學習的方法
(1)牢記重要物質的性質
(2)掌握常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
(3)熟悉酸、堿、鹽的溶解性
4.1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學習
4.1.1必修模塊概念原理的編排順序及層次關系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涉及物質結構性質和化學反應兩個領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學習階段,設置初步建立和系統認識兩個水平層次,呈現螺旋上升的組織特點,體現了必修教材“基礎性”的特色.認真分析概念原理的層次性、階段性對理解概念原理大有幫助。概念原理的層級發展關系如下:
4.1.2高中化學必修模塊設置的基本概念的分類
(1)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相銜接的有關物質分類的概念;
(2)物質結構基礎上原子結構、核外電子排布、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元素周期律;
(3)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可逆反應、化學反應限度、吸熱、放熱反應、原電池等;
(4)有機化學中的部分概念。
4.2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應對策略和學習方法
4.2.1基本概念的學習方法
(1)采用合適的學習模式:初三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結果,分析得氧失氧的現象而得出的,進入高一,同樣的概念,再通過化合價升降和電子得失或偏移的關系弄清楚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抽象出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屬性進而形成概念,最后借助實例促進概念的遷移,加強辨別,準確掌握概念。另外許多化學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相關的圖解。教材中的插圖融科學性、直觀性和抽象性于一體,使學習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和規律化,應學會識圖、析圖打開知識重點、難點。
(2)分析概念的核心詞匯:
學習新概念時,抓住定義的關鍵,可以嘗試分析定義的關鍵詞語,這些詞語往往可以點明該概念的內涵要點。高中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其內涵是“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定義包括“元素”、“化合價”、“升降”、“化學反應”四個關鍵詞語,這是判斷一個反映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的標準要點。
(3)列舉實例:
如“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嘗試列舉幾個化學反應,來判斷它們哪些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4)構建思維導圖,知識可視化
思維導圖就是用畫圖的方式,把要學習的主題置于圓圈或方框中,在概念的學習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將內隱的知識轉化為外顯的知識,有效的幫助對概念的把握。
4.2.2基本理論的學習方法
(1)分類的方法
“分類法”是高中化學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例如物質可以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又可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酸、堿、鹽、有機物等。一方面,高中化學在此基礎上將分類繼續完整細化,指出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等。另一方面,高中化學還將物質分類的方法用于指導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歸納整合的方法
從初中化學到高中化學的變化,可以形象地描述為由“點”到“面”的遞進。一方面表示知識范圍更加廣闊,另一方面表示理解更加深入。但是,高中化學的擴充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延伸開來的。初中化學中的很多知識點,都是高中化學展開的起點,展開的內容在本質上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應重視歸納整合的方法,從一個小知識點開始,聯想到與之有關的相似特點的內容,把眾多的內容納入到一個知識“網絡”中,由“點”向外輻射,牽引出更多個“點”,實現舉一反三的學習。這樣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使知識系統化、深刻化。
(3)通過對知識進行提煉和重構強化理論知識的脈絡體系
知識提煉和重構,是鞏固、理解和提升過程.“本節課我學到了什么”;“本單元我學到了什么”;“本冊書我學到了什么”。這就是對知識的提煉和重構。
(4)必須具備一些化學思想來指導理論知識的學習
第一,守恒思想。原子守恒、得失電子守恒和電荷守恒,電荷守恒對于檢查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中體現較多,有了這個思想作支撐來學習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將非常有系統性。
5.結束語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總之,學習方法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中鞏固必備的初中知識是前提,熟悉教材的知識體系是關鍵,掌握正確的學習模式、能夠對知識進行不斷地升華和總結是基本策略。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學教科書(選修1-6)2007
關鍵詞: 高中化學 課后作業 有效嘗試
一、當前高中化學課后作業布置中出現的問題
(一)作業量過大,作業質量不高。
目前,由于一些高中化學教育者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總認為只有采用“題海戰術”才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印象,讓他們在大量的做題訓練中掌握化學技巧。因此教育者在完成課堂上的教學任務以后,還會為高中生布置超多數量的課后習題,占用學生大量課后時間。長此以往,這種疲勞式訓練不僅影響學生對化學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削弱課后作業鞏固知識的作用。
(二)作業內容設置缺少針對性。
如今,絕大多數教育者都將自己的精力放在課前備課與課上教學中,針對課后作業布置環節一般都是運用教學資料、輔導手冊及習題練習冊等。然而,由于很多習題簿與練習冊中的內容都與教育者的授課重點不匹配,因此教育者通常只是象征性地布置一些課后作業,極度缺乏針對性。
(三)作業內容沒有層次性。
由于受到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及性格特點等因素的影響,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化學課程的過程中存在較大差異性。然而,絕大多數化學教育者布置課后作業時都非常缺乏層次性,讓那些水平較高的學生感覺不到難度,讓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喪失積極性,無法將課后作業的真正作用發揮出來。
二、提高高中化學課后作業布置有效性的策略
(一)布置綜合性作業。
高中化學教材中設置的那些課后習題存在比較明顯的主觀性,并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劃分難度等級。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教育者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真實狀況分層次、分梯度地布置課后作業。如教授完氮族元素以后,教育者可以向學生布置這樣的課后作業:在認真學習了本堂課化學知識以后,各位同學對氮元素有了哪些認識和了解?氮氣、氨氣、氧化亞氮、二氧化氮、硝酸是氮元素家族中的核心成員,它們之間能夠實現隨意轉化。第一題:請各位同學結合課堂內容對這些元素的性質和用途進行介紹;第二題,請各位同學將能夠標識氮氣和氮元素幾種化合物的轉化關系表示出來,并得出化學方程式;第三題,請各位同學列舉出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氮元素,并運用互聯網搜集一些資料。上文介紹的課后作業不僅能夠對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全方位考察,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化學知識的應用范圍,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
(二)布置對比性作業。
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教材中存在很多相互關聯卻有本質區別的知識概念,教育者可以將這些比較容易混淆的知識重點放置到課后作業當中,引導學生采用分析、對比的方式加深對化學概念的認識和理解,并逐漸掌握將化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有效方法。比較常見的對比性課后作業包括離子鍵與共價鍵、同位素與同素異形體、元素與核素、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電解與電離及同分異構體與同系物,等等。教育者如果想要讓學生更順利地完成這些對比類的課后作業,就要幫助高中生養成良好的筆記整理習慣,針對兩種不同概念展開詳細比對與分析,在現有基礎之上對化學知識進行延伸并總結出規律。長此以往,通過這類課后作業,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另一方面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掌握更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布置實踐性作業。
對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現有基礎之上更加熟練地應用化學知識,還能夠教給學生多角度深層次思考,將教材中的“死知識”活用到生活當中。例如,某城市中的自來水廠一直使用的都是明礬凈水,由于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水庫中的存水數量已經難以支持市民的用水需求了,不得不開始嘗試使用水質稍差一些的二道河水,在此種情況下,水廠如果不能夠將礬的用量控制好,那么會引發什么樣的后果?再如,教育者可以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一些有關蛋白質的小知識,去超市當中拍攝一些內含蛋白質的加工食物,并學習與實踐雞蛋羹的制作等實踐類的課后作業,等等。
(四)注意課后作業的批改與反饋。
教育者要對化學課后作業的批改環節給予更多重視,并且將作業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進行深入分析與詳細介紹。針對那些學習基礎較差且理解能力不高的學生,教育者要專門針對他們的問題制訂相關整改方案,尤其是當學生出現比較明顯的進步以后,教育者還要對他們給予適當表揚,鼓勵他們在日后課后作業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與見解。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高中化學;教學應用
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表現出很強的靈活性,在課堂上合理準確地運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可以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因此很多教師都把這種教學方法用在了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雖然討論式教學方法已經被廣泛地利用,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提高課堂討論的效率是討論式教學法需要面對的問題。
一、討論式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的意義
討論式教學法通常是教師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然后安排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相互之間提出觀點,從而達到相互學習、促進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常采用討論式教學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要求。討論式教學法非常重視學生間的相互協作,通過小組的力量完成個體難以完成的學習任務。學好高中化學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重在將許多離散的小知識點創建進一個網絡當中,然后根據知識網絡間的聯系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個知識點,還要能將各個知識融合到一起使用。討論式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當中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上課質量,讓教師根據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相應解決,讓學生走出思維誤區,從而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進行差異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思維活躍能力,學生在進行問題討論的過程當中,會產生觀點,并且會在討論時將自己的觀點提出來與他人進行探討,通過分析不同觀點,然后根據不同觀點進行分析、整合,從而得出一個更完整、合理的觀點,讓學生表現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討論式學習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堂討論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挖掘,增強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讓學生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
二、討論式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一)小組合作分配達到優勢互補
教師要想讓討論式教學法在課堂上取得很好的效果,科學合理地進行小組分配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步驟。在對學生進行小組分配的過程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優點進行分析,然后通過以“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小組分配,以便小組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合理分析,這樣是對討論結果高效性的有力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防止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出現差錯,導致浪費時間。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很快找到問題討論的關鍵點。讓學生快速找到問題討論的關鍵點,然后對問題的中心進行論述,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加到小組討論當中,積極闡述觀點,豐富討論的過程,讓討論的結果更加準確。例如在學習“一定的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時,為了讓學生對這個實驗的操作步驟有更清楚的了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組分配時可以結合學生個性進行小組分配,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盡量讓每一個小組當中都有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思維情緒活躍的、心思緊密的,這樣的分配可以合理利用每個學生的優點,實現小組的高效分配。小組分配完畢之后各個小組成員就可以在問題的討論過程當中發揮自身特長讓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在具體的實驗操作過程中,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就會提出各種意見并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得出化學課堂實驗過程中的不足,然后通過采用較為合適的方法進行改正。
(二)依據學生差異以學生為主體
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不可讓學生通過輪流回答的方式進行討論,因為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靈感的產生。在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作為討論的主體,學生討論間產生的差異是小組討論的重要內容。在實際討論過程中應該按照自由討論模式進行問題討論,學生只要有靈感就可以舉手發言,其他學生在傾聽他人發言的過程中可以對同學的觀點進行思考,在心中準備自己論點的構思,然后指出同學在發言過程中的不足,讓每個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都積極發揮作用,不斷對其他人觀點進行思考,分析、整合,從而使自己的觀點更為科學、合理,讓學生都能夠得到很大進步。如在學習“鐵的性質”時,在學生學習了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的性質之后,教師就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方法,讓學生對“鐵的性質”進行討論。教師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內的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進行討論點的選擇。在討論過程中不論學生的起點為哪種化學物質,但一定要求各物質的轉換過程能夠清晰、合理,保證物質可以相互轉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積極性高,思維很活躍。如在鐵離子轉化為亞鐵離子的過程中,學生經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選擇了稀鹽酸而不是濃硫酸,這種討論方法很好地尊重了個體間的差異性,讓每個同學在保持個性的前提下發揮特長,讓自身思維得到完善。
三、結語
討論式教學方法是新課程改革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已經被教師廣泛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由于十分枯燥無味,因此逐漸被廣大教師遺棄,相對而言,討論式教學方法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讓學生之間進行較好的溝通,可以在課堂上打開學生原本封鎖的思維,還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化學問題討論的積極性。但是“討論式教學方法”的全面實施還需要面對很多難于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廣大教育精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湯久妹.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有效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數學,2012,52(06)
關鍵詞:微課;化學教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19-01
微課教學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在10分鐘以內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微課雖然內容短小但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師生互動等輔教學資源。微課是在傳統課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
2011年,國內興起了“微課”熱,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積極投身到微課教學實踐中。在眾多的教育方式中我們選擇微課,是因為它給我們傳統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活力,學生們在“微課”學習方式下表現出的主動、自主、提升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但是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不是通用的,它受到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的制約,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微課有講授類、演示類、實驗類、自主學習類、探究學習型等多樣性和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知識重點突出、資源容量小的特點,把微課運用于化學不同模塊知識點的教學。提升課堂的活力,讓學生得到最大的提升。下面介紹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嘗試。
一、利用微課化解課堂教學的難點
教學難點往往是教學環節中耗時最多,也是教師在備課中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因為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即使教師費盡苦心,想盡辦法來突破教學難點,但也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能理解難點知識。如果借助微課,把各個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把各位老師的微課資源都放到同一個平臺進行資源共享,同一個教學難點就會形成不同的解決方案,學生只要進入這個平臺,就可以獲得多方的幫助,總有一款微課適合學生個體的學習。另外,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載體,它不僅可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而且學生還可以通過拷貝的方式將其復制為自己的學習資源,對于化學課堂中的重點、難點難以在短時間內被有效消化的知識 ,學生可以在課后自行通過微課播放來反復學習以達到加深記憶,鞏固知識的效果。利用講授型微課,幫助學生巧妙化解教學難點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氧化還原反應,原電池的各種類型,化學平衡,鹽溶液中的三個守恒關系,化工流程題型的解法,有機反應中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在網絡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詮釋,保證重、難點的順利突破。學生的課前自學再加上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用更多的時間討論、分析、解疑和比較,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深度。微課的另一個好處是不僅可以在課前預習使用,也可以在課后復習使用,時間靈活。通過微課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又攻克了教學難點,何樂而不為呢?
二、利用微課真實呈現實驗過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化學課堂實驗對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實驗也是學生探究知識的載體,通過實驗還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化學課堂中要非常重視化學實驗。所以化學實驗類的教學內容就適宜用微課視頻來教學。以《濃硫酸的性質》為例,教師可以先在實驗室演示操作制作微課,在微課中,出現了濃硫酸與銅、蔗糖反應的實驗裝置和現象,再配以老師的講解。在這一微課中學生既可以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又可以對濃硫酸的性質和強腐蝕性有感官印象。觀察現象的學習形式遠比教師口頭上的講解或者書面上直白的陳述來得更讓學生印象深刻。與此同時,借助實驗類微課,教師不僅可以節省了在課堂上因親自示范所需花費的時間,尤其是在無形中規避了因實驗所可能產生的潛在危險。這種微課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也極大發揮了微課提高課堂效率的價值意義。
三、利用微課將凌亂的化學知識系統化,抽象的化學知識形象化與生活化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要求學生對物質的性質記憶熟練,需要記憶的多,教材內容中知識點比較多但又缺乏一些系統,因此學生記憶比較困難,對元素化合物的學習及方程式的書寫掌握的不好,導致了化學成績的不理想。我們可以利用微課將幾種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系統化。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學習中需要學生掌握氯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用微課將其系統化:
學生根據上述系統轉化書寫記憶方程式。
化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微觀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認為化學學習中對微觀世界的認知比較困難。我們可以用微課讓學生認識精彩的化學微觀世界,提高學生的微觀想象力,例如原子的構成,原子之間是如何通過化學鍵形成物質的,通過微課可以架設從微觀到宏觀的橋梁,培養學生的微觀想象力,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將微觀知識宏觀化。
另外元素化合物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運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單質硅、二氧化硅、硅酸、硅膠鹽均非常普遍地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學生未必能夠發現其運用。而通過演示類微課,學生可以了解到焦炭在工業上的應用、刻蝕玻璃的方式、硅酸的制取方式、水泥、玻璃、陶瓷這三種常見的硅酸鹽材料等生活小知識,這不僅有利于增加學生的生活常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從而更加認真專注地學習化學。
高中化學的知識難點多、覆蓋范圍廣、綜合要求高,許多學生在這一科目的學習上困難較多。而借助微課,教師不僅可以有效地通過激發興趣、提高效率、加深記憶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成績,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歸并能力、觀察能力及應用能力。但是,微課的使用受到學生學習的硬件和軟件環境的雙重影響,所以我們應冷靜思考,避免盲目跟風,生搬硬套。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導式;體會;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3-097-01
根據新課程理念,學校推行“學導式”教學模式已經好幾年了,老師們的積極性從來沒有減少過,特別是最近一年,老師們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而不再是停留在學習理論上。作為生物老師,我通過自己在課堂實踐學校推行的“學導式”教學模式,感覺收獲很大,不過也有不少困惑。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我應用學導式教學法的幾點體會和實踐后產生的一些困惑。
一、體會
1、“學導式”的應用,首先要注重學生的“學”
導和學兩個字,促成“學導”。“學”,應以幫助學生學習方便為根本出發點。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時應主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知識結構、知識水平,本節課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發展他們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他們目前的水平與教材之間的差距,即教學的層次和梯度。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目標和問題,有區別的進行教學。
2、“學導式”應用時,同時要注意教師的“導”
“學導式”中的“導”是關鍵,也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環節。即注意教學環節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樣性、教育方法的藝術性,要求適時、及時、恰當。首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以及學情等要素,有反饋地預設。能把握準方向,明確重難點,以更有效的引導學生的學。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反饋信息,進行反饋強化訓練,同時做好補救和補充,這樣有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認識的提高。
3、“學導式教學模式”要體現學科特點
“學導式”注重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有目的,有目標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明確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對于比較簡單偏重于記憶方面的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前展示教學目標,細化到各個小知識點,然后留時間給學生看書,讓他們找出知識點,明確重難點,相信比一味的讓學生聽,讓老師講,效果要好的多.
4、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研究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長時間單一模式教學將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習的主動性。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將給學導式注入活化劑,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應盡量采取多一點的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感,從學習中找到快樂。這樣,學生也就會很主動的去學習了。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們自己找到方法,主動的去學習,是老師的最終目的。
二、本學科實踐產生的問題和困惑
實踐新教學法以來,本人覺得,在課堂上留大量時間給學生學習,會導致時間不夠用,教學進度不好把握等問題.同時,談論問題過程中,也會存在個別同學渾水摸魚,不遵守課堂紀律,講小話的情況,這就需要老師有很好的把握課堂的能力。其次,新教材有很多實驗,如何落實實驗也是個非常大的問題。最后,從我個人與學生的交流情況得知,學生普遍認為高中生物教材知識點比較瑣碎,內容較難掌握,因此興趣不是很大。個人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中生物教材與初中動物、植物和生理衛生相比,突然出現了許多陌生的沒見過實物的名詞,如:核酸、化學鍵、中心體、染色體等等,學生一下子難以接受。
(2)學生剛上生物課,就要學習蛋白質、糖類、脂類、核酸等有機物知識,而這時他們的有機化學還沒入門,要真正理解,是非常困難的,這必然使學生產生了厭煩情緒。
(3)教材中有些概念沒有嚴格注意其內涵與外延問題。如課本中的染色體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廣義上的染色體概念;既包括絲狀的染色質形態,又包括高度螺旋化的染色體形態。另一種狹義的染色體概念:僅指高度 螺旋化的染色體。課本中兩種說法混用,給中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惑。另外,課本中有些說法較模糊。
(4)有些內容不夠緊湊,略顯羅嗦。不利學生掌握,比如第三章介紹了細胞膜的組成和作用,隔了幾節。第四章又出現細胞膜的結構。不如放在一起,方便記憶。
(5)對于新教材,特別是選修上涉及的實驗,讓學生操作有一定難度,所以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困難。就只有能做的就讓學生去實際操作,不能做的,就放實驗視頻,同時老師去操作,然后將相關問題與學生分享。
三、收獲(怎樣做得更好)
(1)應注意與高中化學的同步協調,避免出現過多學生沒學過的名詞。
(2)生物學中的很多知識,高中學生不可能一一通過實驗來驗證,但應該介紹一些生物實驗的設計思想, 使學生獲得研究自然界的方法。
(3)教材中應多舉一些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例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