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政治哲學原理和方法論
時間:2023-09-04 16:24: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政治哲學原理和方法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二哲學;新課標;激活思維;課堂有效性
《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提出:“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可見,針對學生思維性的訓練,是高中政治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也是日常教學開展中的重要內容,結合高二政治哲學中的內容,筆者認為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好教材,并且對于學生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著積極的價值和
意義。
一、善于設疑,激發學生分析思維能力
所謂疑能得益,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善于設疑,引導學生形成分析思維能力,傳統的政治課堂之所以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沿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陳述知識點和內容,沒有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很多時候一堂課下來,形成了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疑問是學習的心臟,更是學習的核心,如果學生一問三不知,或者學習過程中毫無疑問可言,那么很顯然學生肯定沒有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疑,激發學生分析思維的能力。
比如,結合“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關系”這個哲學原理,引導學生了解到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所以我們在生活、學習中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由此,我聯想到學生平日的學習,我提問學生:“某個學生學習非常用功,她用功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別人都在睡覺她還在被窩里看書,看到凌晨,第二天跟別人一樣早起,上課也很認真,盡管她這么用功,可是成績并不理想,因為她總是記不住課堂上的知識點。請問她這么做合理嗎?”學生搖搖頭,很快聯想到我們的學習中,要充分尊重客觀規律,具備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學好知識點。結合這樣的哲學原理和方法論,我引導學生要意識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都要尊重客觀規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那么我們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二、回歸生活,活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很多學生認為哲學內容過于深刻,無法理解,其實哲學知識來自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哲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善于思考生活,將哲學的理念運用于生活中,以此活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比如,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碰到難度比較大的哲學理念、原理的時候,會先從生活的一些事件出發,在講解方法論的時候,也會帶領學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以此來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過認知哲學原理,更好地認識我們的生活。比如,學習了“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學生就學會了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我在進一步的講解中跟學生提到:“現在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不過不必自卑,更不要妄自菲薄,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人要相信自己的以后,對自己今后充滿信心,不過眼下要付諸努力,才能真正產生發展;同樣的,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也不必驕傲自滿,今天的成績不代表明天的輝煌,要想繼續保持好的成績,時刻都不能松懈自己?!蓖ㄟ^將哲學原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活躍學生思維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問題驅動,力促學生實踐性思維能力
問題是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這種驅動力的能量是強大的,遺憾的是,很多教師沒有體會到這一點,有的教師甚至認為學習成績好壞來自于學生的記憶能力,不可否認,記憶在學習中占據一定的比例,但是思維才是學習的主干,更是決定學生是否學好、學活知識點的核心要素。在教學中,筆者經常采用問題情境、問題驅動等模式,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哲學內容呈現的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如果說我們的教學是要帶領學生認識世界,那么學生對于哲學知識點的運用則是要完成改造世界的過程。所以我們的教學最終為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成為社會中參與實踐的個體,最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在提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原理的問題時,我就提到了童話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往往不會寫到經濟基礎的問題,經典影片《泰坦尼克號》里面的男女主角也是突破了現實的阻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考慮經濟基礎,那么是不是說明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有時候沒有聯系,是可以相互分離的呢?伴隨著我的問題驅動,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通過結合實踐,他們了解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我國的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那些灰姑娘的故事里,一般都是嫁給了王子,王子都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如果沒有,他們也可以一起創造經濟基礎。而對于眼下的高中學生來說,我們的經濟基礎來源于父母,所以要好好學習才能回報
父母。
四、巧妙引導,提升學生辯證性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哲學知識點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疑惑,疑惑的原因來自于學生對知識點無法全面理解、消化吸收。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善于巧妙引導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真正促進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體現為學生對一些“矛盾”“問題”的看法以及如何進行科學解決。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之所以收效、成效不高,是因為沒有讓學生辯證掌握,很多教師一味強調了知識點和原理,有的教師僅僅講述了一個層面、一個方向的知識點,沒有讓學生掌握整個知識點的維度。筆者認為,知識點真正掌握,是一個立體維度的層面,如果僅僅了解某個面,那么在辯證理解知識點的過程中就很可能出現偏差和錯誤。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巧妙引導,帶領學生從多個角度、全面分析問題,真正提升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辯證思維能力的引導中,筆者采用辯論賽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否值得提倡”,面對這樣的一個辯題,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認為不可提倡,過于愚鈍,有的認為可以提倡,因為哲學上說量變會引起質變的。在最后的討論中,我跟學生討論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這種精神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而愚公移山的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因為這種行為本身缺乏巧妙的方法。
總之,在教與學雙邊關系中,教師作為雙邊關系中的引導者,學生作為雙邊關系中的主體者,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通過教師的鼓勵、引導、鞭策等方式,提升、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針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壓力比較大,所以教師應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給學生加大、加重課業負擔。以上是筆者關于高中政治教學中思維提升的幾點方法和嘗試。
參考文獻:
【關鍵詞】時政資源;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由于歷史和社會原因,大多數學生認為政治是死記硬背、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導致很多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去讀政治,完全被動地學習,缺乏積極主動性,因而教學效果不佳。然而,在多年的政治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很多學生雖然不喜歡上政治課,但每次談起國內外時政熱點,卻興趣盎然、意猶未盡。由此,我得到一個啟示:有效地將時政熱點融入政治課堂,,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事半功倍,提高課堂實效。此外,可通過時政教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中學生從中了解近期內的國內外形勢以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國內外大事等內容,進而形成正確認識、分析社會現實的能力,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它既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考試中的重要考察要點,在課堂上對時政資源的運用,對提高學生的綜合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
1.利用時政資源構建高效課堂的意義
1.1 能夠對政治教材進行拓展和完善。政治形勢的具有復雜多變的特性,而教材編成后則具有相對穩定的特性,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特性導致了政治學科教材對反映最新的現實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因此,通過精挑細選當今社會正在發生事例材料形成時政教育,更新教材內容,能夠對政治教材的滯后性進行補充和完善。新的時政熱點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當今社會現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能夠讓教學內容更具貼近實際易于吸收。政治教材的設置,必不可少的是大量關于馬克思政治、經濟和哲學方面的知識,較為枯燥難懂,學生往往也比較排斥。因此在教學內容中加入貼近生活的時事政治內容,能夠使學生對政治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在趣味中學習政治基礎理論,幫助學生扎實牢固的掌握知識,并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開拓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1.3 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問題始終是高考的重要內容,以這些重要內容為背景材料,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闡述,是對考生進行綜合能力測試常見的重要題型。貼近生活反映現實的案例,加上教師的引導和教育,這樣的學習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中得到培養和提升,政治敏銳度也不斷提高,并且在無形中又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精神。
2.利用時政資源,構建高效課堂的具體做法
2.1 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利用課堂教學有的放矢的引入時政。大家知道,由于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因而,課堂顯得比較呆板、單調、枯燥,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如果教學與學生實際相脫節,與學生認知水平相脫節,結果學生聽起來必然索然無味,這時的課堂猶如催眠曲,導致學生昏昏欲睡。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教材,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處理教材,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用精練的語言準確的傳授基礎知識,揭示知識內在聯系,教會學生在體系中把握知識。在此基礎上,合理利用課本事例,恰當引入時政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政治課教學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例如,在講到《經濟生活》關于“物價上漲的原因”這一問題時,在學生熟悉商品的價格由價值決定又受到供求關系影響的時候,啟發學生討論一個現實問題:“如果物價持續走高,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在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后,老師又適時引入時事:“你了解2012年8月份我國的總體物價嗎?你了解8月份的CPI嗎?你知道CPI上漲與銀行利率的關系嗎?”這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接下來,筆者再利用多媒體手段,與學生一道探討了CPI上漲的原因、影響以及應對措施,使學生既深刻地掌握了書本知識,又聯系實際了解了社會熱點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2 利用時政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由于政治課理論性較強,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較抽象、枯燥,與中學生的年齡、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導致了部分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但事實上,大多數同學都非常關注自己的生活,包括國家大事、社會熱門話題等,只是他們沒有把書本上的政治知識與此聯系起來罷了。因為,時政材料與教材理論之間是相互統一的關系。時政材料體現著基本理論,基本理論寓于時政材料之中。要理解基本理論必須從具體材料出發,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因此,每每遇到抽象的道理時,我嘗試結合時事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變抽象為具體,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通過時事素材解釋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理論,可以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用課文中的理論來解釋社會現象,則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講到“生活與哲學”中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哲學原理時,在學生初步了解了原理內容后,筆者引入當前的社會熱點——“2012年我國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限購令”的內容,適時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探討:“限購令屬于物質現象還是意識現象?”“限購令提出的依據是什么?”“限購令將會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何種影響?”“我國應對房價過快上漲的限購令是如何體現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的?”通過這樣的層層深入,不僅使學生理解了書本理論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 利用時政資源的時效性,發展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基于政治課的時政性特點,教材部分內容存在相對滯后的問題,同時,由于教材中的事例具有相對穩定性,不能及時更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增強現實感和新鮮感,學生普遍沒有興趣去接觸,更談不上會主動認真去學習。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名優秀教師必須是一個善于激發學生對自己的課堂產生興趣的教師。因此我們要用新的熱點時事來取代舊材料,這樣能從橫向上擴展教材的廣度,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里,理論聯系實際,用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例去觸動學生的心靈,開啟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理解并主動接受新的知識點。這要求教師要及時捕捉時政熱點,挖掘鮮活的時政資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以彌補這一不足。例如,講授《經濟常識》宏觀調控手段時,結合當前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我首先通過提問“我國當前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什么”?對于該問題有的學生一知半解、有的學生根本就沒聽說過這一概念,這樣,可以通過設問,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然后,我趁熱打鐵,向他們介紹了什么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具體形式有哪些,并向學生介紹國家經濟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而變化,最后通過分析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引導學生找到答案:目前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樣,利用時政資源的時效性,使學生既能用教材知識闡釋時政熱點,又能依托具體的時政熱點,理解教材抽象的原理,既能發展教材中相對滯后的內容,使教材內容鮮活起來,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4 緊密結合時事新聞梳理課本相關的知識點。高中思想政治包括不同的學科,每一學科又有很多原理需要學生掌握。而同一時政素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學科、同一學科中的不同原理來分析。這要求教師善于把時事新聞材料與教材基本理論知識相結合,突出對學生的理解、分析、運用等能力的綜合考查與教育。例如,經濟生活中學習“市場配置資源”時,既可以運用價格供求和市場競爭的知識來闡述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也可以運用有關物價上漲對生產生活影響的知識;面對市場經濟的缺陷也可以運用公司的經營知識引出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還要承擔社會責任。融合使用時政熱點,不論是市場經濟中的地溝油事件,還是染色饅頭事件,還是三鹿奶粉事件,都是由于企業缺乏社會責任,反映出了市場調節的弱點和缺陷,這些社會時政熱點也可以在下一框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加以應用。
這樣,既堅持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又進一步鞏固了課本知識,教會了學生運用時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高課堂實效。
3.運用時政資源激活政治課堂應注意的問題
3.1 俗話說:“你要給學生“半桶水”,你必須有“一桶水”。教師在備課中要認真梳理基礎知識,并理出其內在聯系,做到心中有數,知識脈絡清晰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政治時事隨之變化萬千,教師平時養成讀書看報聽新聞的好習慣,掌握的新鮮材料豐富多彩,這樣才會在備課過程中激發靈感,由書本知識點自然而然地聯想起相關的時事。而只有具備時效性的材料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和認真分析。
3.2 根據有關知識點挑選、準備好時政材料,不能把政治課變成單純的時事課,基礎知識是“源”,一定要認真細致地進行梳理和落實;時事材料要精心選擇,既要注意覆蓋面,又不能太濫,同類材料中要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社會關注度高的,貼近實際生活的時政熱點,才能調動學生興趣,使基礎知識學習與時事學習相得益彰。也可以選擇具有一定爭議性的材料,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在不同觀點的碰撞過程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性信念和政治立場。
3.3 利用時政設問要巧妙、得當。只有問得好、問得巧、問得有的放矢,才能把時政事例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把課本知識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如果問題設計過于寬泛、簡單,就會導致事例和課本知識脫節。因此,筆者在設計問題時堅持從教學需要出發,圍繞課本知識選定事例使用的角度,再以角度設定為指導層層深入設問,讓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加深對事例的理解,從而自覺歸納出課本結論,這樣才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深入淺出”。
其四,精心設計基礎知識和能力訓練題,講練結合,鞏固提高。訓練題的編制,以時事材料體現基礎知識為主,以多種題型、從多個角度命題,力求達到既能再現基礎知識,又能鍛煉學生分析和表達能力的效果。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利用時事資源來提高課堂的效率,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只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多注重結合最近時期國內外發生重大事情,無論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任何重大事情,都應注意抓住大事,緊扣社會熱點,有針對性的選擇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的、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國內外大事,將時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找準時事熱點與教材的切合點,就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培養學生關心時事、分析時事、理解時事、認清形勢等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木君,張學枚主編《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初中思想品德)》,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2] 鄧浩,《高中思想政治課時事政治的運用與思考》,吉林教育,2008,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