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24: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地理教學安排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思考與對策
初中學生在步入高中課堂后,迎來了嶄新、高層次的學習生活。在初中與高中,不管是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難易度,還是學生學習的目標任務都有很大的區別存在。隨著學生對高中地理接觸范圍的提升,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出現的問題越來越明顯,直接影響了高中地理的教學成果。所以,將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做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背景
新高考改革后,學校雖然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但是通常還是以應試教學為主,更加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綜合素質的培養。大多數地區的初中學校并沒有將地理學科的測試成績歸入中考成績中,導致大部分學生缺乏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從而使地理知識水平沒有得到提高。
由于學校、學生對初中地理學科缺乏重視,教師對地理的教研探討也隨之減少。地理學科不僅課時少,大多數學校通常還將僅有的課時轉給主要學科。由于初中教學中地理會考安排在初二,所以僅在初一、初二年級安排了地理課程,而初三并沒有涉及地理學科的課時安排。由于初二進行的小中考題型多為選擇題[1],初中教師通常讓學生大量記背知識點便于參加考試,而忽略了對學生知識點的教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夠深入,導致學生進入高中地理學習時,出現非常嚴重的知識遺忘問題,地理基礎知識水平十分低,導致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有很大的難度。
二、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措施
1.將初中地理納入中考范圍。
要將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做好,必須使地理教學連續性的進行,在九年義務教育中都開設地理課程。將原本只出現在初二會考中不受重視的教學理念改變,將初中地理歸入升學考試中,提高學校、教師和學生對初中地理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初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同時,針對初高中地理教學脫節的問題,教育管理部門應促進初高中學校的溝通程度,提高高中教師對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了解程度以及學生情況的掌握程度,也便于初中地理教師對高中地理教W內容進行了解并作出針對性教學計劃。
2.地理教師應加強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措施。
(1)把握好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節地理課。
學生在進入高中后接觸地理學科的第一節課程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先將高中地理的大致學習內容以及重要性告知學生,而不是直接進行新知識的講授。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溝通進一步了解學生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情況,帶領學生適當回憶初中地理知識,與學生分享有關地理知識的趣聞趣事,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
(2)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新高考改革中,要求學生將以往被動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學習,使學習效率提高。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相關的地理信息進行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例如:賽跑比賽中,為什么非洲人獨占優勢?在我國南方為什么多以米飯為主食,而北方多以面食為主食?這些問題與生活有很大的聯系,學生會有很大的求知欲,有了興趣探索后,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高;同時,教師還能在教學中創設情境[2],例如在《洋流及其地理意義》的教學中,可以根據泰坦尼克號沉船事故提出:為什么能夠在41°N碰到冰山?學生會有很大的探究欲產生,能夠主動且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教師還可以促進師生和諧關系,也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高中學生在邏輯思維、空間想象以及綜合概括能力方面都會得到不同水平的提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地理現象和問題利用自身地理知識進行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多多關注社會熱點等,從中尋找有關地理的素材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利用地理知識進行分析。例如北京成功申辦2020年冬奧會,引導學生結合自然與社會因素對在北京和張家口選址的原因進行分析。這些知識從未出現在地理教材中,可以使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更加活躍,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信息提取、遷移能力。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銜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初高中教學內容與目標的變化也會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在進行銜接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初中學生在學習時過多依賴家長與教師,缺乏自主學習意識。步入高中后,學生分析理解能力得到增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梳理初高中知識的連貫性,主動將高中知識與初中知識銜接,便于高中地理知識學習效率提高。
三、結語
新高考改革后,素質教育隨著關注程度的提升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新高考改革下初高中地理教學的循序漸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理解和運用地理知識。加強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地理知識學習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合作教學
一、合作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基本概念
“合作學習”是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面推廣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高中地理學科的課程教育的過程中,強化“合作學習”的教學觀念,注重對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地理學科屬于文科教學中的老大難學科,被稱為“文科中的小理科”。在地理題目的解答過程中,往往要涉及大量的公式計算。在“等高線”“等深線”等相關計算中,必須要采用一定的理性思維。新課程標準形勢下的高中地理課教學模式下,開展合作教學模式的教育創新,是對高中地理課堂的一種高效創新。復雜的教學環境對廣大的地理學科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效展開“合作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可行性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在教學設計中預設包容度
在我們國家的新課程標準下,開展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合作教學模式下的教育工作創新,很有必要。老師應該對學生的“自我意識”加以尊重和理解,針對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布置與之匹配的課后作業,從而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預設更大的包容度。
對于偏科較嚴重的“理科男”,高中教師可以在課后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困難。在課后針對學習效果較差學生學習方式的進行分析,對癥下藥,從而在更深層次上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在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差異化教學,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將地理課程中的“地球自轉公轉”“時區計算”等教學難點開展多媒體教學,將互聯網教學方式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中去。
2.立足教學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內容重點設置
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熱烈討論過程中,發生思維的碰撞與智慧的摩擦。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吸收學生對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建議,在合作教學的模式下,弄清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最大難點。然后,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重點的具體設置。
3.安排小組和活動,開展“預見性的”地理教學設計活動
對于新形勢下的教學環境來說,高中地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開展“預見性的”地理教學設計活動,將地理學科中的教學難點設置成一個課題,有序開展各種各樣主題的地理實驗。
教師在解答地理難題的時候,還能夠把各種抽象的地理現象,轉變成具體的物體運動規律,從而使學生學以致用,找到相關地理課題實驗性學習的最后答案,實現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的最大成功。
當今時代,經濟發展迅速,互聯網信息技術革命和工業化大生產蓬勃發展。在全日制中學中開展地理學科的課程教學設計工作,重點是對教學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劃分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合作教學模式之下,教師應該從最大程度上深入挖掘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要立足于已知條件,進行定向思考,從而找出解決地理難題的普遍性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全科.高中地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指導策略[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27(04):115―118.
[2]旋曉偉,王 林,王曉青.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調查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9(01):125―128.
[3]孫麗君,周申立,盧 敏.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2(12):125―126.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教學理念;教育模式
高中地理教學隨著課改的深入,教學內容、教學活動也不斷地更新。在新課改下,高中地理側重用形象的圖片來直觀地反映地理資料,用大量圖表的比較來透視地理信息的內涵,用生活中地理的現象來詮釋高中地理課程中的信息??傊抡n改教學的目標就是用新的理念、方法來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去體會世界,樹立終身學習的習慣。
一、傳統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下,高中教學唯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著應試而來。
因此,它的缺點是不言而喻了,主要表現在:(1)教學觀不是以學生為本,不是教會學生日后受益無盡的方法,而是以分數為考量的標準;(2)教學手法上大部分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為主,沒有充分地綜合利用多種媒體資源,發展教學;(3)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以傳統課本為綱,沒有將生活中的現象、地理特征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4)傳統的教學活動、課堂氛圍過于死板,學生是被動地接受、記憶知識,沒有因材施教,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探索
1.更新高中地理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
更新高中地理教學觀念,第一步要運用現代教育理論,結合新時代賦予的地理時事特征,培養高中生獨立學習、運用地理常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師要運用各種地理教育資源及多媒體技術準確地傳達教育信息,提高高中生地理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如果說教學觀念是靈魂,教學內容就是教學活動的載體。高中地理教學改革不僅要有科學的教學觀念,更要有合理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使高中地理教學改革最終“平穩落地”。
2.新課改下教學方法的探索
(1)創造開放的教學環境
傳統的地理教學教室是唯一的教學場所,而開放式教學打破了教學場地的限制,從課堂上走出去,通過課外營地、博物館、名勝古跡的游覽等方法開辟第二課堂,再通過教師的課前主動設疑到學生分組研討,以一個個開放性的問答,讓高中生真正地體現到地理開放式教學帶來的優勢,并在開放式教學中,自動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團隊協作、學會自主學習。
(2)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活
高中地理的知識很多都有現實生活的原型,如果簡單地陳列知識而不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勢必會造成高中生學習時的枯燥,并且記憶不深,為了記憶而記憶。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生活中地理常識的應用,讓學生主動地去收集生活中與高中地理相關的信息,并將這些收集來的信息與新課程結合在一起,將“死的教材”變為“活的知識”,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也便于消化。如講到地震時,可根據中國近30年來常發生地震的地區的地質進行分析,找到地震常發的原因,并列舉出世界上其他與之相似的地質位置。
(3)利用多媒體資源教學
高中地理內容豐富,涉及天文地理、人文景觀,可謂是包羅萬象。僅用文本、語言的教學方法難以對知識進行全方位的表現。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語言講解的同時,配合地理標本、掛圖、錄像、幻燈、虛擬現實等技術輔助教學,使高中地理教學手段更為豐富,表現的直觀性更強,更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使學生的學習始終保持在積極、自覺、主動的良好狀態。
(4)加強地圖的學習、使用
高中地理的一項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會讀圖、看圖和使用地圖。地圖承載著所在位置的地理面貌、氣候特征,是本無語的教科書,也是高中生學習地理和今后使用地理的重要工具。
在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地圖的使用,從一開始就讓學生知道地圖使用的重要性,并在地圖讀、看的教學上打牢基本功,為今后學生正確地使用地圖做出準備。
高中地理新課改的推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地理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中要不斷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力爭將現代教育理念完美地應用到課改中,改善教學方法,最終達到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寅.淺析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J].考試周刊,2011(67).
[2]王衛.新課改下如何突破傳統高中地理教學模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5).
【關鍵詞】網絡環境;地理教學;方法研究
在新課改政策出臺后,高中地理教學工作開始從教學模式和策略上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與當前的教學需求相適應,作為老師也必須從教學思想上與時俱進,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并結合當前的網絡環境的發展趨勢,不斷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做出努力,進而成功創設一套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自主探究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體系,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1.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按照課標合理安排教學
在“任務驅動教學”的過程中,最為核心的是對“任務”的提出,它直接決定學生是否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主體性作用。因此,老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必須圍繞學生的認知規律,并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個開放、平等的教學氛圍,逐漸引導學生主動融入到老師的教學中來,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這種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要根據具體地理知識的內容來選擇,例如對于地理中的相關知識的基本定義、時區的計算或者是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算等則不適合這種任務驅動教學,這是因為高中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建立起對這些基本概念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如果應用這種任務驅動教學則無法有效完成相應的任務。例如,在必修3中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習中,老師可采用這種網絡環境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但前提條件是學習方法一致,老師可先講授第一節內容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后面的有關濕地資源的保護、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應用、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流域的綜合治理等則可以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來教學。
2.利用網絡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老師應在課前建立知識專題,把課堂教學的相關資源上傳到專題網站,這樣學生即可在課前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個大致了解,并在這些資源中盡可能安排一些視頻動畫資料,來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進入課堂教學之后,通過多媒體進入教師空間的備課平臺,打開教案進行多媒體授課,此時系統會自動把所學的相關素材逐一羅列出來,教師只需要把握好每一個教學環節來選擇相應的內容。另外,還可組織學生在學校的網絡機房或者是學生自配電腦的方式來授課,此時老師可在課前把要學的課堂練習做成問卷的形式上傳到學習平臺,然后學生自主下載之后進行解答,并在完成這些練習題之后上傳到學習平臺中,由平臺根據老師事先設定的答案來對學生的做題情況進行自動解答并評分。這樣的過程,使得學生的答題情況可立馬反饋給老師,讓老師通過學生的這些習題訓練的情況,來了解和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有針對性地對一些重點、難點進行鞏固深化。例如,在學習“大氣循環”、“水循環”以及“板塊運動”、“火山噴發”這些地理內容時,因為其內容的抽象性和學生知識的有限性,無法對這些地質地貌有一個具體而全面的認識,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可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動態化的內容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地理事的變化過程,讓枯燥乏味的地理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同時也將抽象知識具體化,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不斷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熱情。并在這些網絡信息資源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主動地探究思考問題,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構建區域地理教育資源的共享平臺
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對多媒體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主要依托于應用平臺。構建區域間的地理教育資源,即可實現資源的共享,這種共享包括考試試卷、教學課件、教學方法等內容,這有利于實現地理教學的共贏。尤其是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高中地理教學資源可以更加快速和便捷地傳播發展。這種區域地理教育資源的信息系統建立在校園信息共享的基礎之上,可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形成一套成熟的地理教學資源數據庫,并通過互聯網來對資源進行不斷地更新。尤其是在涉及高中地理教學的具體章節課程資源中,可以讓老師在教學中可擁有更加新穎前沿的教學資源與學生分享學習,并可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地理教育內部資源的共享與探究,不斷通過資源的優化選擇,為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習帶來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
4.多媒體地理教具與傳統地理教具的有機結合
高中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學生耳朵、眼睛、大腦的共同互動,而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通過信息技術即可增加高中學生聽與看的機會。在高中學科教學中涉及到各種圖與表,其學科教學目的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本地理概念和相關原理,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學習地理過程的思考與運用能力,因此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圖文并茂以及聲音、視頻的授課方式,增強了高中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與應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啟發了學生的心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網絡技術的應用下,高中地理教師可對地理各章節內容進行靈活地銜接,可單獨講解某個知識點,也可串聯多個知識進行講解,使高中學生可獲得系統連貫的高中地理學科知識。例如,在學習高中必修一中的《板塊構造學說》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來對板塊運動進行演示,將漫長的板塊演進歷程通過動態視頻和相關圖片呈現給學生,更好的幫助學生對這部分地理知識的理解與學習。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時代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個部分,在這種環境下的地理教學工作,還需要不斷探索尋求更多有效的方法,這也要求老師必須與時俱進,改變過去固有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網絡技術來融合到教學中,不斷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帶來更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由于基礎薄弱,在高一必修教材的學習中,不少同學學習地理非常吃力,甚至對地理產生畏懼情緒,看到地理就頭疼、厭學。到了高二又不得不面臨文理分科的現實,像我們這類生源不是太好的學校,選擇讀文科的學生,地理基礎普遍薄弱。本著從實際出發,為了彌補初、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巨大“斷層”,幫助文科學生打好堅實的地理基礎,我校在高二的地理教學安排上,往往以復習初中地理即:《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為主要教學任務。高二是文科學生學習地理的一個新起點,高二地理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高三的復習進程,甚至影響到高考的發揮,所以,高二的地理教學至關重要。如何才能搞好高二文科的地理教學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想,借此與廣大地理教學同仁商榷、共勉。
一、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所以,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學好地理的先決條件。受初中地理教學的影響,不少學生把地理課當成放松課、休息課,要么不聽講,要么做其它科的作業,看其它書籍。必須改變這種狀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態度,學校、老師、家長都必修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加以高度重視。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地理是一門和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在教學中,老師不要光在紙上談兵,要學以致用,要聯系實際。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談地理,解釋地理現象,讓學生感覺到地理就在我們身邊,地理知識與我們無時無刻不同在,以激發學生探求地理知識的興趣。
二、要善于把高初中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復習效率
針對我校現狀,在高二地理教學中重點補上初中地理,由于初中地理教材是針對初中學生編寫的,內容難免比較淺顯粗略,無法滿足高中地理教學的需要。這就必須要求教師要熟悉高初中教材,吃透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把高初中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切忌簡單的走一遍初中教材。
高初中知識的有機結合,并不是簡單的把知識進行羅列與堆砌,以及生硬的安插。要有機的結合就必須找出高初中知識的內在聯系。高初中知識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最大的區別在于初中地理側重于學習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而高中地理則側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的學習。然而,初高中地理又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由于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和結構變化,地理現象的產生、發展變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間位置來呈現。初中所涉及的區域地理是高中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出發點和歸宿,許多原理內容的引入都要通過區域地理的具體實例來闡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過區域地理的事實來印證,所以學習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時,都離不開區域地理的地理事實。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高初中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兩方面知識精煉提出,合理搭配,有機融合在一起。
怎樣才能把高中地理的內容適時適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學中去呢?不管是中國地理還是世界地理,作為區域地理,在教學上都有一共同的特點:都是從位置范圍、人口和名族、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資源、農業、工業、商業、交通、城市、生態問題等方面進行闡述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內容要適時適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學中。
例如:在復習中國地理的時候,可以把高中地理選修第二冊的知識融入到相關內容中。初中“北方地區”中“脆弱的生態”部分講得很粗略,而在高中地理選修第二冊的“國土整治”中出現時被細化。在“南方地區”的學習中借助南方地區治土治水和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內容,可以把選修第二冊中“山區資源的開發”“長江三峽”“浦東新區的開發”融進去;“西北地區”中加入“西北荒漠化”“西氣東輸”;在“青藏地區”中融入“青藏鐵路”“南昆鐵路”;在講完“臺灣省”“香港和澳門”之后,再講海島資源的開發——海南島。至此,在中國地理知識基本學完的同時,高中地理選修第二冊也隨之講完。這樣既節省時間,又使學生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深度和系統性。學習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氣候部分時,初中地理重點學習氣候的特點與分布,最好把高中地理中相應的氣候成因,氣候類型的判斷,氣候的分析評價等內容融合進來。學習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所涉及的農業、工業、商業、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時,要有意識的融入高中地理必修下冊的區位知識。讓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復習效率。
三、探索學習規律,培養學生正確的分析思路
地理事物和現象是紛紜復雜的,但它的發生、演變和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組成地理環境的諸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內在聯系。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建立正確的分析思路。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鞏固、深化及其應用,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
【關鍵詞】地理教學;3S技術;應用研究
在高中這一階段的地理學習當中,3S技術依然屬于輔的教學技術,而且由于很多的高中生對于地理的學習存在有一定的排斥情緒,這也使得很多的學生會將地理放在非常那一學習的位置。而深入分析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高中地理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還比較落后,而地理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依然知識注重理論知識的記憶性教學。這樣一來,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造成3S技術教學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本文以3S技術的應用價值為研究對象,并加強了這一門科目的實踐教學環節,以期達到提升3S技術的教學質量的目的。
1.地理教學中RS技術的應用研究
RS技術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截止到目前,RS技術已經成功與影像遙感和數字化遙感技術完美結合,成為用戶所喜愛的一種既方便又快捷的綜合性的探測方式。并且這種綜合性的技術也被應用到各個領域,例如農業、軍事偵察以及海洋污染監測等等。在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當中,將RS技術與地理實踐教學相結合,成功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在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兩個方面之上都有著非常大的提升。例如,在講解《自然災害》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RS遙感技術的大范圍檢測功能向高中學生形象地展示出地球表面的受災面積。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遙感圖像的展現當中,直觀的看到火災、海洋污染、火山爆發等災害的爆發、成災范圍,不僅讓他們形象的認識到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同時將理論的知識轉化成為圖片的展示,這對于學生幫助高中學生消除地理學習排斥情緒,并能夠提升地理學習的樂趣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RS技術的監測作用,還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在預防和解決森林火災上的巨大的作用。這也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地理技術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改變他們以往對于地理技術學習的忽視。并且,對于那些巨大的災害,例如火山爆發、地震、泥石流等相關的理論性知識,在RS技術的輔助教學之下,學生也對其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這對于學生了解其形成過程、爆發過程等都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2.地理教學中GIS技術的應用研究
在高中這一階段的地理學習上,學習的內容更加偏向于空間知識。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教師依然選擇使用傳統的掛圖、教材插圖等形式,很難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方位之感。而且,雖然傳統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對教材的內容有更加明確的了解。但是,靜態的教學卻無法真正完成學生視覺上的沖擊。而且,傳統的教學方法其操作過程也較為復雜,這會占有原本就不多的珍貴課堂時間。而在應用GIS技術之后,教師就可以直接將其余計算機技術、投影燈技術結合在一起使用,以幻燈片或者大屏幕投影的方式為學生進行地理課程的授課。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GIS技術其講課的效率和效果都會得到大大的提升。例如,在向學生講解《行政區域劃分》的章節內容時,對于每一個級別的行政單位的名稱、分布或者大小,教師都能夠使用體量的方式進行確定性的間接,同時還能夠在計算機關鍵詞快速搜索的功能,將行政單位的面積大小、人口分布、經濟發展水平等內容具體的標識出來。與此同時,還能夠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將一些信息進行掩藏或者顯示。綜合來看,GIS技術的應用能夠大大豐富高中地理課堂的內容,并將其講課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為學生建立一個充滿樂趣、排除難點的高效課堂。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觀念,而能夠積極有效的將GIS技術應用到課堂的教學當中,既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地理理論,又幫助自己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掌握課堂的教學節奏。最終實現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3.地理教學中GPS技術的應用研究
GPS技術在講解地圖、現代化農業以及現代交通的發展過程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GPS導航功能,大到氣象觀測,小到人們的出行等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當中,教師必須積極應用GPS技術,以幫助學生進行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GPS技術的應用對于學生地理學習的幫助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第一,幫助學生認知地理概念。例如,在學習經緯度以及進行地圖的判讀這兩個方面,應用GPS技術之后,能夠讓他們迅速的理解相關的概念。尤其是,在進行比例尺和方向這兩個概念的講解時,教師使用GPS技術之后,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方向的變化和絕對位置的關系。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教師還可以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具體的進行GPS導航儀的操作,以強化他們對于方位概念的認知,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第二,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相比較于傳統的地理教學課堂,教師在應用GPS技術之后,尤其是在進入GPS儀器的操作之后,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會得到明顯的提升。因此,在應用GPS技術時,地理教師應當利用學生對這一技術的好奇的心態,科學的安排教學活動。在為學生正確示范了必要的操作規范之后,讓學生開始進行GPS儀器的操作,以解決教師或者教材中提出的相關問題。再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地理的概念和知識被賦予實踐性。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從而加深他們對于地理知識的客觀理解。同時還能夠讓他們自己在問題的解答和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收獲到自豪和成就,這對于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以加強他們的地理學習興趣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總之,在高中地理的教學當中積極應用3S技術,對于提升地理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更好的學習興趣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地理信息技術也將在地理的教學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當中,必須重視3S技術的應用,并要進一步加強對3S技術的研究,以期真正實現地理教學水平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梅安新,彭望f,黃佳明等.地理信息技術3S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11):22-23
[2]陳述彭,陸靜,董海珠,任秋海等.略論地理信息技術3S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6):44-45
關鍵詞: 高中地理 直觀性教學 應用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教好地理這門課程,應該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直觀性教學是高中地理教學方法中非常有效的一種,通過各種直觀的教學手段,將抽象、模糊的地理知識直觀、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一、直觀性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要通過感官完成聽、說、讀、寫等活動,以此獲得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而直觀教學與學生的思維、感官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直觀教學,不僅是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需求,而且是學生感官認知水平的需要。此外,高中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理發展規律、地理結構和地理環境分布的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空間性和模糊性,學生不能直觀感受到地理知識表達的內容,有時需要靠學生的想象進行分析和理解,教師通過直觀性教學,借助掛圖、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地理知識中的抽象內容,并且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地理形象,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此外,在直觀性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生動、直觀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地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直觀性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課前引導。采取合理的課前引導,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會認真聽講,保證整堂課順利進行。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恰當運用直觀性教學,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例如,在城市工業化布局這一章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視頻,視頻內容為:在溫帶季風氣候地區的一個環境優美的城市,人們悠閑自在地生活,當季風來臨時,上風向的工業區給城市帶來了嚴重影響,通過這段視頻,教師提問城市工業區應該怎樣布置?如果由你規劃城市布局,你將怎樣做?通過課前導入的一系列問題,充分激發學生探索地理知識的欲望,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更認真地聽講,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課前導入―視頻教學―提出問題―相互討論―答疑解惑的直觀性教學流程,不僅將學生當做教學的主體,學生還在教師的引導及自身對知識的探索中,不斷更新地理知識結構,在與同學的談論中加強對地理知識的記憶。
2.課中教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直觀性教學分為多媒體直觀教學、板書直觀教學及語言直觀教學三種。其一,多媒體直觀教學,多媒體設備是現代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直觀、清晰、生動的地理畫面和地理原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應用多媒體設備,如在地球自轉和公轉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三維動畫,動畫內容為:地球自轉與公轉產生黃赤交角,二黃赤交角引起地球圍繞太陽進行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周年變化,進而引起晝夜長短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換,通過三維動畫,將抽象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這一抽象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方便學生記憶和理解。其二,板書直觀教學,板書是最傳統的教學手段,同時也是最直觀、簡明扼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一邊講課,一邊板書畫圖,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地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其三,語言直觀教學,對那些難以理解和記憶的地理知識,語言直觀教學可以采用直觀比較法及口訣記憶法,采用直觀比較法,如對地理事物的位置進行高低比較,赤道是溫度的分界點,隨著緯度的升高溫度逐漸降低;采用口訣記憶法,如在教學水資源分布規律時,教師可以教給學生“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口訣。
3.課后延伸。高中地理教學不僅有課前引導和課堂教學,還應該重視課下教學的延伸。許多地理知識都是通過課下活動形成的,教師在課下活動前,應該提前做好活動準備和安排,考慮一切可能發生的狀況,并且將地理知識貫穿于課下活動,控制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當出現不可預料的狀況時,教師能迅速反應,及時化解,保證整個活動順利進行,如教師可以在周末開展野外參觀、要求地理專家開辦講座、做地理游戲、表演地理話劇、參觀天文館等課外地理活動,通過展開這一系列的課下延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實現教學目標有很大幫助。
三、結語
直觀性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高中地理學科特點的需要,而且是學生感官認知特點的需要。教師從課前引導、課中教學、課下延伸三方面入手,采取多種直觀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種直觀、靈活的教學手段能顯著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鐘斌,宋邦民.高中地理直觀教學應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2(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