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1 03:32: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科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英文名稱: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主管單位:天津農業科學院
主辦單位: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6-6500
國內刊號:12-1256/S
郵發代號:6-165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關鍵詞 國家重點實驗室 自主創新 綜述
中圖分類號:F091.3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近年來,中國政產學研界對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十分重視,并進行了許多研究。自2004年以來在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 上共有409篇相關文獻,其中科學管理類占156篇,工業經濟類占92篇,企業經濟占40篇,高等教育占28篇,工業類等也占有小部分篇幅。由此可見,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相關研究涉及的最為廣泛、活躍的研究領域是管理,而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管理模式創新、機制創新、績效創新、技術創新、實證研究等。本文通過分析2004年至今的文獻,總結歸納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的內涵,并從管理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績效創新以及實證案例五個方面對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研究目前的進展進行回顧,并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和難點。
二、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的內涵
自主創新最先是由我國提出的。國外有關創新的理論雖然較為成熟,但是卻沒有形成自主創新的直接理論基礎。我國的自主創新研究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孫愛英等(2006)認為自主創新是指企業通過自主研發來提高自身技術能力??偟膩碚f就是通過一定手段,獲得自身獨特的核心技術,并以此生產新產品,從而實現其價值 。
關于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內涵直接文獻較少。張琦、萬君康(2005)等人將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定義為能夠科學客觀的反映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研究、創新人才培養、知識創新、技術開發過程等活動中所體現出的涵納知識創新能力、人才創新能力及創新管理能力等多方位能力的綜合創新 。唐東、曲用心(2012)認為應該將自主知識產權與外部資源整合協調,適應國家和市場的需求,提高產品價值 。
三、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研究的歷史及現狀
基于本文對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內涵的定義,以及對近幾年文獻的總結,發現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創新。李茂萍(2009)將創新管理解析為六要素創新戰略、創新文化、創新網絡、創新人才、創新風險和知識創新,并提出“數字裝備實驗室”創新管理的對策 。龍玲(2005)則認為管理的創新歸為資源管理、人員管理和管理了制度的創新 。陳柯羽(2009)以國家實驗室相關理論為基礎,以美英德法日管理模式的比較研究,對我國國家實驗室提出發展建議及戰略對策 。雷東(2009)借鑒美國國家實驗室的實驗室管理機構、經費管理體系、人員管理制度和評價考核機制,提出我國國家實驗室管理應該從完善主管部門、擴大資金渠道、完善人員管理和建立實驗室考核機制這幾個方面著手 。楊艷(2006)認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管理內容包括規章制度、人力資源、科研項目、成果和信息,在汲取美英實驗室的管理經驗后,提出應從合理定位實驗室功能、多渠道籌資、優化管理隊伍、完善評估工作、推進網絡化來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管理 。
2、國家重點實驗室機制創新。楊艷(2006)對比美英實驗室管理機制提出應加強資源共享機制、全員聘用機制 、學科互動機制、激勵創新機制和評估監督機制 。朱映雪等(2009)認為應加強管理體制創新,完善高校自主創新能力保障機制,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新的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 。危懷安(2005)等認為應該加強實驗室開放、革新勞動用工、推進學術聯合和健全競爭機制 。易高峰(2008)等認為國家實驗室國家實驗室宏觀管理體制由科技部、依托部門、依托單位等組成,內部管理體制由理事會、室主任、管理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組成其運行機制主要由經費支持、人才隊伍建設、公共研究平臺支撐和評估機制組成 。任丹、魏鵬(2008)以微觀視角,強調作為實驗室創新重要部分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機制為研究對象,對前人的研究進行總結,首次將培養路徑、運行機制和具體路徑統一考慮 。曾衛明、吳雷(2008)從“兩會一主任”管理體制,財務管理和后勤保障機制,資產和信息共享機制,人事管理和人才培養機制,科研組織和成果管理運行機制等提出具體的建議,以使國家實驗室真正成為具有獨立的人事、財務、資產等權利的研究實體為目標 。
3、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李茂萍(2009)提出“數字裝備實驗室”應該在知識收集、知識共享、知識應用三個環節進行創新,并且通過提高知識利用率和擴大知識量兩種途徑創造新知識 。呂萍、劉卸林(2011)則通過并且通過調查結論證明,國際合作與科學論文產出呈現倒U型關系,企業的合作、流動人員比例與科學論文產出均呈現正U型關系。以國際合作和流動人員比例衡量的開放性對技術創新具有顯著影響,其中,國際合作與發明專利產出呈現倒U型關系,而流動人員比例與發明專利產出具有線性的負相關關系 。劉桂云(2008)指出要提升技術創新,必須發展特色優勢,跨學科合作,拓寬科技創新范圍,組建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團隊,整合科技資源提升聯合創新 。甄樹寧(2009)認為創新研究群體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并且佐以清華的三大梯隊為例,即以老一輩學術帶頭人為第一梯隊,以實驗室主任和首席研究員為第二梯隊,以及青年創新團隊為主的第三團隊,分層進行技術創新 。
4、國家重點實驗室績效創新。劉大為(2004)利用數據包網絡分析方法對山西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的產出效率進行分析,在結構性評價中用到并且利用聚類分析分析法對其結構進行評價,將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引入確定權重和指標體系降維研究 。危懷安、王炎坤指出我國重點實驗室取得的成就,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論文,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獲得的國外專利也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在工農業生產、重大工程項目的核心技術突破、重大國防項目上仍有不足 。袁潤松(2010)將重點放在除了“投入”因素以外的能夠影響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效率的內部因素上,利用Tobit回歸模型對其形象進行驗證。結論表明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的質量、人員和科研經費結構、管理水平以及開放交流程度等是影響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效率的主要因素 。
5、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實證研究。俞前等(2007)總結了浙江大學在實驗過程中加強科研自主創新以創建能源清潔的成功經驗 。汪艷霞(2008)通過實證分析方法,剖析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裝備與技術實驗室”的自主創新戰略管理的發展軌跡和運行機制,總結出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管理的一般模式和邏輯 。李華威等(2005)分學科對湖北省內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國內其他實驗室進行比較,總結雙方的不同,吸收外省的成功經驗,發揚本省的自身優勢,從而提升省內實驗室的知識知識創新能力,為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提供現實依據和理論基礎 。
四、結論與展望
國家實驗室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現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體系構建值得探討。謝桂紅(2000)將創新的特征歸納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預期成果的新 。張琪(2005)等認為創新體系包括知識創新、人才創新和管理創新 。但這一系列的文獻都只指出了創新體系的構成要素和創新特征,為構建創新體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并沒給出構建的對策或者方法,也就是說現階段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是什么和為什么的階段。因此接下來研究人員需要著重考慮的是怎么樣去構建創新體系。
2、 文化環境對于創新能力的影響不容小虧。實驗室的創新文化是在在實驗室的久而久之的日常管理建設中積累形成的可通過教學、知識、科研等來激發創新行為的文化氛圍。它體現著實驗室的發展歷程和建設成果, 為實驗室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良好的創新文化環境,有助于實驗室人員創新思維的形成,增加其創新行為?,F階段直接研究實驗室創新文化的文獻幾乎沒有,僅僅只在實驗室創新的大范圍下有所涉及。在國家重點強調文化的今天,對于重點實驗室創新文化的研究還需要很大擴展。
3、 創新績效是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的動力?,F階段國內關于實驗室創新績效的研究并不具體。大部分都是指出我國現階段實驗室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以及研究方法的分類。對于評估體系也有一定研究。王海燕將運行績效的評估指標體系分為資源狀況、資源配置。李曉軒將我國現階段的績效評估方法總結為計量評價方法、專家定性評價方法、基于創新任務書的評價方法。但上面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將評價方法做了一個概括性的描述,并沒有形成實際性的具體指導。而且很多評價方法都很少涉及,例如平衡積分卡衡量指標,以學習與成長、內部經營、顧客和財務為四個指標。
4、構建由政府引領的產學研政創新平臺,協同創新。當前許多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的專業面較窄,研究內容單一,資金來源少,經濟效益低,難以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應該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與企業合作,協同創新,提高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與產業園合作,形成規模效應,提高競爭力。雖然創新技術的方向可以由市場指引,但推動創新的動力機制存在市場失靈,仍需要公共政策的調節,就是要將政府和市場結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因此構建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并不只是實驗室的創新,要更加注重于研究產學研政創新平臺的協同創新。而這恰恰是現階段研究缺乏的。
雖然現階段對我國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的研究仍存在不少問題,但取得的巨大進步也不容忽視。隨著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創新能力研究的越來越重視,筆者相信在將來相關研究一定會更加全面細致。
項目資助:“江蘇省江蘇科技體制改革思想庫(蘇科政264號”重點項目資助;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KL11-06)”;國家統計局軟科學課題(2011LY076);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09GLD013,12EYD018);江蘇省軟科學項目(BR2013074,BR2013027);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2SJB790027)。
(作者:吳松強,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南京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企業組織理論與創新管理,科技政策評價與管理;肖瀟,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仲盛來,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書記,主要從事重點實驗室管理和研究工作;汪敏娟、周一帆,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人員,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KL11-06)開放課題課題組成員)
注釋:
孫愛英,李垣,任峰.企業文化與組合創新的關系研究[J].科學研究管理2006,2.
張琦,萬君康,莊越.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及其運行績效的內涵研究[J].科技與經濟, 2005(1).
唐東,曲用心.廣西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研究[D],2012.
李茂萍.“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管理研究[D],2009.
龍玲.面向國家創新體系的高校實驗室管理創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6):120-122.
陳柯羽.國內外國家實驗室管理模式比較研究初探[D],2009.
雷東.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管理模式及其借鑒意義[N].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6(1).
楊艷.我國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創新研究[D],2006.
朱映雪,董偉武.論建立高校自主創新體制與機制[J].理論觀察,2009(4).
危懷安,王炎坤.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機制問題與對策[J]. 研究與發展管理,2006,18(4):104-107.
易高峰,趙文華.國家實驗室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若干問題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任丹,魏鵬.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體制機制及路徑研究文獻綜述[J].現代農業科學,2008,15(2):85-87.
曾衛明,吳雷.國家實驗室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探討[J].中國科技論壇,2008,3:114-116.
呂萍,柳卸林.開放性對科學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影響―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J].中國管理科學,2011,19(6):185-192.
劉桂云.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提升地方高??萍紕撔履芰J].科技科研管理,2008,9:37-39.
甄樹寧.加強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建設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創新體系[N].改革開放,1994―2-13:28-29.
劉大為.陜西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績效綜合評價研究[D],2004.
袁潤松.基礎研究創新平臺運行效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2010.
俞前,王家平.加強科研自主創新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11).
汪艷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自主創新戰略管理―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實證分析[J].科技與管理,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