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時間:2023-09-04 16:24: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
1.從積極影響方面來分析
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極大地制約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提升,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開展。但是,近年來興起的大眾媒體中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這些信息既可以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知識,也可以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這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不足,緩解了以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單調、乏味的問題。尤其是大眾媒體所關注的一些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這不僅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現實教育素材,而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全面提升大有助益。同時,教師可以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大眾媒體的平臺不斷充實教育信息,開闊學生的教育視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另外,大眾媒體改變了大學生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選擇,極大地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較落后,一般只是采用上課的方式或者開展講座、會談等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忽略了受教育對象自身的特點,沒有關注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教育的實施更多是以教師的教育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平等交流,教育的實施效率比較低。而大眾傳媒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提供了嶄新的教育方式,通過大眾傳媒,尤其是網絡傳媒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可以極大地激發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興趣,增強教師的親和力,為教師和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提供了廣泛交流的平臺,拉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高效開展。
2.從消極影響方面來分析
大眾媒體傳播的方式與內容的日益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實施。應該說,近些年來我國的大眾傳媒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大眾媒體數量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各個層次的電視臺、不同類型的報紙雜志、種類繁多的省市電視臺以及形式多樣的網站等。一方面,雖然大眾媒體的數量增長很快,但是大眾媒體的質量卻良莠不齊。如一些媒體為了追求關注度,將低俗的內容進行傳播,這些低俗不良的媒體傳播內容,在客觀上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大眾媒體的市場化傾向嚴重弱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實效性。自從我國實行市場經濟以來,大眾媒體也以市場化作為發展方向,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大眾媒體的一些不良傾向也逐漸顯現出來,一些不良媒體為了迎合市場需要,獲取更大的利益,吸引觀眾,不惜用一些不良的信息、低趣味的節目嘩眾取寵,以此作為擴大發展的手段。在這樣的狀況下,一些虛假新聞、人為的負面炒作等不好的內容屢禁不止。一些大學生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下,思想產生了變化,這不僅對大學生的思想健康產生了影響,同時對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帶來了非常大的消極影響。
二、解決大眾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消極影響的對策
1.提升大眾媒體從業者的職業素質
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我國大眾媒體從業者的專業知識是比較豐富的,專業能力也是比較強的。但是,現階段我國大眾媒體行業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教育顯然是不夠的,一些從業者職業素質不高的情況比較突出。尤其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一些大眾媒體的從業者也把實現經濟目標作為從業的重要目標,他們在經濟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缺乏社會責任感,沒有堅守職業道德底線,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大眾媒體的相關主管部門重視培養大眾媒體從業者的職業素養,教育大眾媒體從業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完善職業道德體系建設,增強大眾媒體從業者的社會責任感,加緊制訂有利于提升大眾媒體從業者整體素質的職業道德規范,加強大眾媒體從業者的隊伍建設,保證大眾媒體為凈化社會環境承擔應有的責任,以此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更好開展。此外,還要重視對大眾媒體從業者進行定期培訓,通過有效培訓提升大眾媒體從業者的職業素質。
2.學校與家庭要形成合力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業素質
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開展的現狀
大學生就業困難雖然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各大高校的極大重視,但這一問題是復雜的,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也是復雜的。對于一個問題的產生,內因往往是占據主要地位的,因而,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最關鍵還在于大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這與他們是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大的聯系。當前我國的大多數高校都極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超過于對文化知識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到了博士在讀期間還在延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僅限于課堂上。
盡管如此,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各大高校的開展仍然遇到了許多問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開展與大學生就業素質的培養存在著脫節的現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大學生就業素質的培養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據了解,就業問題在高校開展政治思想的相關課程中,所占比例極小,在教材中的篇幅也十分有限。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素質培養中的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就業素質的前提
大學生就業素質包括各個方面,其基本的出發點在于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的確立與思想政治教育就形成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目前來看,大學生所接觸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有著極為重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塑造大學生的就業素質,還能夠使大學生真正成為精神、智能、心理等多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可以說,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對其他各方面的素質發揮著潛在卻又深遠點作用,形成高尚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是以思想政治素質為前提的。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能夠使得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之才,為社會主義輸送綜合素質過硬的人才。
2、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就業素質的核心
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復合型的,時代的發展往往要求大學生能夠具備更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而不僅僅是文化素質。”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無德無才是廢才?!笨梢?,即使是有了再多的才能,思想政治素養不過關,一樣得不到重要。這是源自古時的話,但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實用性。大學生在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的同時,更應當注重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因為文化素養依賴于道德素養和政治素養,而政治素養、道德素養的提高又受著思想政治素質水平的極大制約??梢哉f,思想政治素養決定了大學僧最終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行為方式。顯然,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人,相應地能夠具備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更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企業愈發看重的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而不僅僅是工作能力。尤其是在國際競爭中,要求我們要把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人才放在首位。同時,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更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文化、信息都發展迅猛的當前,在面臨經濟全球化壓力的今天,我們更應當培養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和正確指導思想的大學生。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素質培養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原因
1、有利于開發大學生潛能,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就業心理素質
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開發大學生更多的潛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構成了人的心理活動。智力因素是由人的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等因素組成,非智力因素則是指情商、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六個方面組成。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提升大學生對非智力因素,是在先天生理條件對基礎上,在個體與社會環境及教育交互作用對過程中形成的對個體就業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的所有心理品質總和。因而,開展思想正式教育能夠是大學生在相對確定的智力因素下,極大的發揮非智力因素的潛能。
近年來,我國經濟體制不斷改革,隨之而來的是高等教育招生就業制度的改革,這些政策的改變,使得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面臨了更多的困難和挑戰。就業難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大心理難題,甚至許多大學生因為就業壓力自殺。這些問題都歸根于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夠所致。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完殺案大學生就業人格特征,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大學生培養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善于合作、勇于創新、敢于拼搏等人格特征。與此同時。高校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等渠道,運用校園文化、心理咨詢和社會資訊等多種載體,還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大學生優良個性心理品質的養成,提高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因素的進一步發展,挖掘出每一個大學生的最大潛能,提高就業機率。
2、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于現當代的大學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能否在這個激烈就業環境中獲得生存,創新意識的作用不容忽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不但要具備知識技能,還要求大學生有不斷創新的能力以求能夠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需要。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而遠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人格境界,還可以有效激發人們的創作欲望。強調創新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催生創造靈感。還可以激發人的行為動機、端正大學生的社會態度,從而引導他們不斷的推陳出新、革故創新。
3、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這一時期的許多大學生在道德行為上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也越發明顯,與之相反的是誠信意識和法制意識越發淡薄。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集體意識以及自我認知。在這一基礎上繼續加強對傳統美德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以及職業道德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愛崗敬業,即使在失業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快速的找準自己的位置,重新找到工作。
4、有利于大學生更好的掌握文化知識
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能夠培養大學生運用觀點和唯物辯證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大學生掌握學習專業知識更為高效的方法與技巧。這樣的思維方法能夠把大學生從固有的、老套的方法中解放出來,運用創造思維學習知識。這樣的結果是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夠看到每一個知識點的整體面貌從而更加快速的掌握。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情況;診斷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8-0259-02
2012年5月,筆者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一1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實發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共63題,有三個方面:第一,學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質類,共14題;第二,校內外文化活動和學校思想政治管理類,共22題;第三,對思想政治教師、思想政治課程的評價類,共25題;剩余兩題為被調查者姓名和戶籍。
現將調查結果和分析結論陳列如下:
第一類題,即學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質類題,共14題,主要項目如下:
基本結論是: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總體樂觀,具有飽滿的熱情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能自覺融入社會、獻身社會,健康積極向上占主流,但也存在一些消極面,如國家政府層面的政治感知偏弱,上大學入黨的個人功利色彩較濃,對學校和系部的心理訴求和主動性缺乏強勁動力支撐,對自身和社會的認知和認同層面上張力和明確性脆弱,理想信念觀念不強。
第二類題,即校內文化生活和學校思想政治管理的評價,共22題,主要項目如下:
基本結論:學生參加校內外文化活動有較高的積極性和熱情,并有良態化和優質化的傾向,能夠自覺地回歸社會、緊跟主流,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評價趨于理性和理解,充斥著強烈的互動感,能夠自信認知和有效回應。但也有明顯的不足,活動數量品種之多影響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入社動機也趨于復雜化、娛樂化,乃至庸俗化、利益化,缺乏理性化常態化的動力機制和穩健行為,學校和系部的思想政治管理與學生的理想相差較遠,互動式連接和頻繁性對話嚴重不足。
第三類題,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師和思想政治課堂的評價。共25題,主要項目如下:
關鍵詞:高職 思想政治理論課 研練教學 模式
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對高職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要。職業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實施以教材為基礎,以“大學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質教育研練中心”為載體,以愛國主義基地、學院的校外實訓基地為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教學,構建了適合工學結合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本文就我院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練教學,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方面進行小結,供大家探討。
一、創設環境,誘發趣情
創設環境,能誘發受教育者思想波瀾,產生共鳴與震撼,強化受教育者的自主式認知態度,合理調整情感因素與教育內容的本質聯系,激發受教育者的積極情感,抑制、轉化消極性情感,使積極情感成為教育對象選擇、認知教育信息的內在尺度和驅動力。
我院創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質教育研練中心”,以為指導,以科學性、教育性、審美性為原則,打造內涵豐富的兩課教學研討環境,促使教育對象自身參與,在學習中塑造自我,展示自我。
二、專題設計,任務驅動
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是對大學生深入開展立場、觀點、方法教育,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教育,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依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的任務和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練教學以兩課教材內容為根本,通過專題設計,進行任務驅動。在教學中,教材與當今熱點問題相結合,實現“理論”與“實際”一體;課程考核與研練考核相結合;實現“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課堂教學與校外實訓基地相結合,實現“校”“企”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學生通過專題,接受任務,開展研練活動。專題設計,任務驅動,突出兩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研練教學以專題的內容來貫穿,以學生接受任務來驅動。專題內容的設計,以教材為基礎,按照授課重點、難點內容結合形勢熱點確定研練主題。教學的整個過程和所有內容由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達到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掌握。
三、學生主體,教師引領
引領式教學重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即多想、多說、多做,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參與”和教師的“主導性引領”,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
教師引領,教研室全體任課教師在學期初進行集中討論,選取本學期教學內容中的某些專題作為研練內容,然后進行集體備課,把研練問題細化,再根據自己的學科背景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具體研練內容和重點。備課時,要依據研練內容,認真分析,預設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難障礙,可能出現的錯誤,可能陷入的思維誤區等,提前做好引領和指導預案,從而做到“胸有成竹”。學生自主學習尤其是在交流中會生成很多問題,預設充分,教師的引領才能免于被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練教學的方式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學生接受任務后,立刻進入自己的角色:首先,各小組討論程序,書寫提綱,細化任務,討論可能涉及的有關問題,準備好相關的參考資料;其次,分組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實習基地考察并邀請當地有關政府官員作專題報告;再次,在研練中心,由各小組做好充分的匯報準備,接受由各小組長組成的評估團隊對發言的小組,進行有效的提問和評析;最后,學生發言結束,教師對討論加以評析和小結。
學生主體,讓學生輕松愉快,靈感閃爍,促使學生樂學。教師引領,為學生釋疑解惑,有利于結合現實熱點拓展知識,促進課堂知識動態生成;有利于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消除認識誤區。
四、啟發感悟,修德塑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質研練中心”搭建了以感悟教育為主的創新學習平臺,激發學生關心思想政治問題,注重道德修養、心理健康的積極性。研練中心以創設情景的方式,貼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圖文并茂的展板,高度濃縮了中國化問題,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知識、形勢政策問題、心理健康常識障礙排解問題的基本理論觀點。同時,有大量現實生動的案例圖片和聲光視頻資料,以強大的視覺沖擊震撼感動著廣大學生的心靈。在這種環境下,使廣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出各種問題,展開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尋求答案,分辨是非,使教學思維的“過程”與“效果”變得同樣重要,學生將發現和思考作為一種快樂,激發了學習興趣,發展了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指承載、傳導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所運用,且主客體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1]由此可知,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必須承載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能為教育者所運用,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產生作用的一種教育形式。
(一)將高校就業指導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載體是由高校就業指導的本質所決定的今天的高校就業指導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是根據大學生的個人特征和社會需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規劃職業生涯、培養職業素質,提高職業能力,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而實施的教育實踐活動。它包含了指導價值觀念、理想信念、行為規范等方面的內容,這在本質上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涵義,體現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功能,因而可以將其看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二)將高校就業指導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滿足大學生發展的需要
當前的經濟全球化帶來了人的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精神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案咝5乃枷胝喂ぷ?,以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社會政治觀、人生價值觀、倫理道德觀法制紀律觀為主要目標”,[2]在這種情況下,單靠以灌輸為主的思想教育理論課顯然不能實現培養目標,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教育的內容與方法。通過高校就業指導,可以使大學生客觀地認識國情、評價社會,確立明確的理想、目標,使他們根據自己的目標開發潛能、不懈進取,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以高校就業指導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職業指導中,是根據時代的變化,滿足大學生發展的需要,有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才。
(三)將高校就業指導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當前我國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既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又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職業指導中,通過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解決具體的就業問題來解決其思想問題,才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的實效性。把高校就業指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職業素質的培養,既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還能逐漸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業素養和心理素質,實現所培養人才的全面發展,最終完成高等教育的使命。
二、高校就業指導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功能,《辭海》中的解釋是“功效;作用”,即某一事物的影響和作用。高校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的是高校就業指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發揮的作用。高校就業指導由于自身的本質特征、大學生的自身發展、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向功能
高校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導向功能,是指高校就業指導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方向有指導作用。在就業指導中通過形勢政策的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當前國情,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奮斗目標。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價值觀念和社會現象,往往難以正確認識。“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帶來了物質財富的增加,但也造成了難以彌補的主題性缺失與人文精神的失落?!?/p>
如何在新形勢下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奮斗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正面的基本理論教育,還需要就業指導教育。在就業指導中,通過加強基本理論和形勢政策教育,引導大學生學會運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形勢,指導大學生從職業的角度了解社會,辨證地認識國情,正確評價當前的社會問題,樹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敖逃膬r值不僅在于鼓勵和幫助年輕一代去拼搏、去競爭,而且要引導他們去思考拼搏和競爭對于自己存在和人類存在的真正意義。”
就業指導的這種導向功能,可以把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的價值觀融入到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在大學生中形成持久的價值導向,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德育功能
高校就業指導的德育功能,指高校就業指導對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它主要是通過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來實現。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發展、成才的必要條件,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積極進取、在奉獻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是在任何時代都倡導的價值準則。因而加強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
在高校就業指導中,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通過基本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規范的教育,使他們明確社會的道德規范和法律知識,逐步提高道德分析和判斷能力,認識到只有行為符合一定的規范,才能適應以后的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而高校就業指導有較強的道德教育功能,可以使德育工作落在實處。
(三)開發功能
潛能是指人的現實活動能力的潛在狀態,是人能動地把握客觀事物活動的內在根據,是人類幾千年的社會實踐和文化成果在人的身心結構中的歷史積淀和升華。我們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沒有被充分利用,據心理學研究,人腦有140億個神經細胞,與銀河系的星數大致相等,相當于140億個高功能的電子計算機,可以儲存1015比特的信息量?,F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約10%的大腦功能,絕大部分潛能還尚未被充分利用。[5]可見,潛能的開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的發展成才和社會的繁榮進步。
大學生通過多年的系統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以人為出發點的教育,首先要賦予教育對象以謀生的手段;其次,要最大限度的開發人的內在潛能,使他能夠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6]要把獲得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個人的職業素質,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實現自己的價值,離不開潛能的開發。在職業指導中通過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使他們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更好的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激發其內在潛能,養成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競爭意識。只有把把學習看作是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才能充分開發潛能,主動有選擇的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并通過社會實踐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四)心理教育功能
心理素質是一種基礎性素質,是一個人在思想行為上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人的思想道德、智力開發、創造能力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形成比較穩定的價值觀念、心理品質和抗挫折能力。
社會的飛速發展,使競爭日趨激烈,因而在人的一生中失敗和挫折也就不可避免,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就會難以應付激烈社會的競爭。因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抗挫折和風險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吨袊胀ǜ叩葘W校德育大綱(試行)》明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等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由于我國的國情和辦學體制的原因,大學生在高考志愿的選擇上受父母、老師的影響較大,很多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了解自己適合什么專業,也不懂現在的專業選擇和未來職業方向的關系,因而在大學學習中往往迷失自己方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只有與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創新;大學生;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5-0022-01
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使得大學生有較高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心理素質,矢志不渝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而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思政教師就要堅持實踐研究,不斷探索創新,在探索與創新中尋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傳統教育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使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并不是否定、拋棄傳統的一切,而是立足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對傳統教育方法進行創新應用,同時注重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融入。例如,“說教”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這種教育方法有一定作用,但有時也容易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大學生表面服服帖帖,見了教師就想躲,二是形成大學生的叛逆意識,見了教師不太熱情。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對“說教”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應用。首先,關注“誰對誰”的說教。一般情況下,不一樣的人在對話、溝通過程中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要確?!罢f教”的效果,先要讓大學生對說教行為的發出者有欽佩、敬仰之情,才能說服大學生,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因此,在這一教學方法應用前,高校教師要降低自己的姿態,不要高高在上,要有親和感、平易近人,這樣才能贏得大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如此,大學生才愿意吐露心聲,耐心聽教師“嘮叨”,并在教師語言和行為的影響下逐漸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時,教師要成為大學生的“行為榜樣”,在大學生中樹立較高的威望和較大的影響,并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關心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心理需求,及時引導大學生排解不良情緒,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環境。其次,注重“說教”的策略。一般情況下,在教育大學生時,教師都會說“你這事做得……”。這種將自己的意識、判斷強加給大學生的說話方式,往往引起大學生的抵觸情緒。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嘗試另一種說話方式:“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你覺得他有什么不對……是不是他……但你有沒有想過,你在整個事件中的行為都恰當嗎?”這樣,給大學生緩和心情的空間,讓其思想、心情趨于平靜,能夠反思自己,然后讓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使其主動探究事件解決的最佳途徑。再次,說教的發出者可以發生變化,注重利用人的情感去影響被教育者的心理,使其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自己教育自己。最后,注意說教形式的多樣性??梢允侨藢θ说恼f教,也可以在討論中達到說教目的,還可以通過表演、參與活動、多媒體演示等達到說教目的。總之,傳統教育方法的創新應用,一要注重開闊思路;二要換位思考,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三要創新教育模式,利用大學生感到新奇、又容易接受的方法對其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以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新的教育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時間少,很多教師感覺課時緊、教學內容繁重。其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完全可以打破時間、空間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隨時隨地、無處不在地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這就需要新的教學工具、教學資源的科學應用。首先,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思政教師進行溝通,避免面對面的尷尬、恐懼,也比較方便師生在傾聽、訴說過程中的情緒控制和疏導。其次,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和廣泛的覆蓋性,使大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不受時間空間影響,教師可以一對一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大學生也可以選擇多位教師進行心理咨詢。再次,互聯網平臺方便大學生之間的學習、討論、溝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互聯網上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比如戰爭題材的影片、紀錄片,這些都可以用于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此外,一些素材可以用于感恩教育、責任感教育等等方面,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有積極作用。最后,互聯網是一個相對隱蔽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大學生QQ空間、微博等方式,了解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心理發展趨勢。結合大學生思想需求,有目的地設計教育主題,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塑造大學生完美的人格,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可以通過手機通訊工具的應用,比如微信轉發等形式,分析思想話題,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的關注度,以達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三、結束語
總之,抓住時代流行話題,掌握大學生心理特點,應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工具,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核心內容。要堅持理論結合實踐的觀念,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更加穩定地發展,以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整體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金虎.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略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09).
提高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需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一、大學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結合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和交往,以黨團組織、社團活動、日常管理等為載體組織開展的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同于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途徑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更為豐富的教育內涵和特殊的教育結構,大學生有著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更大空間。這決定了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開展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的主導作用,更要凸顯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促進大學生日常的思想行為由自發向自覺的轉變為路徑,以自我教育為主要形式。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我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極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喚醒人實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贝髮W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一種自我教育。這一教育過程,既是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進行選擇、內化、整合并指導自身學習、生活的過程,也是教育環境影響大學生主動進行思想修養和鍛煉的過程。正如馬克思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交往中,從自身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的思想基礎出發,在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下,進行個體或群體的價值選擇與重構并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大學生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發展自己的思想認識,建構自己的價值體系,實現個人思想品德的升華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于指導和幫助大學生解決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大學生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長。盡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指導和幫助具有主導的性質,但其教育活動本質上是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服務的。只有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大學生真正轉變為自我教育的主體,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育的實效。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教育必然是從學習者本人出發的”。能否使大學生變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主體,自覺承擔、組織和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已成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
大學生不僅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中發揮著主體作用,而且在教育的價值評價中發揮著主體作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其實效只有在大學生身上才能最終體現出來。大學生主體發展的需要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源泉,大學生主體價值的實現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動力,大學生主體價值的實現程度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評價標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提高了大學生的思想境界,是否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大學生最有發言權。只有把大學生作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主體,讓大學生自己作出客觀的評價,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高度關注和自覺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將合乎大學生發展需要和生活實際的內容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將一定社會的客觀要求轉化為大學生成長的需要和動力,從而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主體的類型及作用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呈現出愈益豐富的主體類型。辨析和把握大學生主體的不同類型,既是深化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任務,也是有效開展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條件。
1、個體主體與群體主體
根據主體的組織化程度,大學生主體可分為個體主體和群體主體。個體主體指組織、實施和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大學生個人,既包括班干部、團干部、學生會干部、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習標兵、文明標兵等優秀學生,也包括大量的能夠積極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普通學生,還包括一些具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特征的特殊個體。每個大學生都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但優秀大學生是這一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學生群體中還有一些個性特征鮮明、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他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案價值,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并主動開展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培養大學生個性和實現教育轉化的需要,又能夠促進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化、生活化。
群體主體指實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各種大學生團體組織,主要有黨支部、團支部、學生社團、學生會、班委會、科技協會、興趣小組等。根據群體的組織化水平,群體又可分為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正式群體指黨支部、團支部、學生會等經過一定的組織程序正式批準成立,具有嚴密組織結構和職能分工的組織、團體和機構。非正式群體指根據興趣、愛好、情感等因素自愿組合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履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集體組織。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正式群體具有自主、自決、自控的功能性特征,能夠主動選擇和主導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方向和途徑。非正式群體對組織成員的約束力、規范性較弱,但有利于針對生活實際開展滿足大學生需要的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2、自育主體與互育主體
根據主體的角色功能劃分,大學生主體可劃分為自育主體和互育主體。自育主體指能夠根據社會和時展的客觀要求,結合個人發展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個人的發展目標,積極進行自我塑造與改造的大學生個體。法國思想家霍爾巴赫曾說過:“凡是肯思考的人,必然會意識到自己對他人的義務,他會承認自己與他們的聯系,他會研究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弄清自己對決定他本身幸福的那些存在物的義務,所有這些思考就自然而然產出道德原理?!弊杂黧w以自己為對象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體現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對自育主體的培育,能夠激勵和引導大學生積極開展人生設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互育主體指共同參與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互相影響的個體或組織。互育主體是大學生自我與他人進行社會化互動的產物,是一種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教育的主體,其實質是互以自身為主體同時又互以對方為客體進行的教育,體現了主體間交互作用和集體教育的力量?;ビ黧w既包含教育者和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互相扮演的教育主體角色,更包括大學生相互之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扮演的教育主體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最喜歡與自己年紀相當、并具有相似經歷的同學和朋友交往,他們參與的組織或團體對于大學生個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影響力。大學生之間的交往和社團生活實際上是他們彼此認同相互學習的過程。每個大學生都需要啟迪、引導和幫助,大學生人人都可以成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育主體。培育大學生互育主體,有利于順應大學生的社會化需要。
3、歷史主體與現實主體
根據大學生主體及其組織存在的時間狀態,大學生主體可劃分為歷史主體和現實主體。歷史主體指曾經以大學生的角色身份參與或組織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或組織,包括校友、畢業生等個體及其組織。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歷史主體開展或經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可以作為重要的歷史資源和現實載體。作為昔日的大學生,他們的社會貢獻和杰出成就,他們的成長軌跡與人生經驗,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是一份彌足珍貴并值得不斷開發和分享的教育資源。校友、畢業生及其組織等歷史主體對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能夠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吸引力,形成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長效性、創新性。
現實主體指正在組織與實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學生個體及其組織。作為現實主體,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和交往的豐富性決定了其主體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大眾化、信息網絡化的嶄新時空背景下,大學生的特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生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特征日益明顯。隨著大學生日常生活的豐富,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如何在社會化境遇中培育現實的大學生主體,發揮其主體作用,激發大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活力成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樹立正確的教育主體觀,不斷豐富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注重激發大學生主體的內在動力,積極開展大學生主體評價機制建設,不斷培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學生主體。
1、樹立正確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觀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輔導員、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為主導,又要以大學生為主體。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輔導員、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代表著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他們對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和幫助是否具有主動性、創造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教育主導作用的發揮。教育工作者要增強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還必須不斷研究、確認和凸顯大學生主體,牢固樹立大學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體的觀念,注重發揮大學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自身與大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互相理解、彼此溝通和教育合作。
強調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不是否認或忽視教育者的責任,而是要求努力構建以大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輔導員、班主任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持育人為本、學生為重和服務至上的教育價值觀,創造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理論引導、情感和行為疏導活動。另一方面,大學生主體在日常生活和管理中要充分發揮傳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組織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調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進程的主體功能。
2、注重激發大學生主體的內在動力
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是在既有的社會關系中通過實踐進行的。正如馬克思指出,“在不同占有形式下,在社會生存條件上,聳立著由各種不同的表現獨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觀構成的整個上層建筑”,開展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狀況,著眼于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態和發展質量,通過探究大學生置身其中的現實社會關系和發展需要,引導大學生在創造生活、促進發展的過程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內涵,有利于促使大學生認同教育者傳授的政治觀點、思想體系、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并逐步內化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主體的動力結構系統遵循著實現物質利益、獲取知識、追求真理和政治參與相互作用的內在規律。發揮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作用,需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主體的特點,從物質利益、獲取知識、追求真理和政治參與等維度,支持和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體驗、分享、感悟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基礎上,增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的內在動力。
3、加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學生主體評價機制建設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評價機制建設,是吸引大學生主體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學生主體的重要措施。開展主體評價機制建設,需要明晰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工作理念、工作隊伍、工作措施、工作效果等指標體系,把大學生主體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建設與評價的指標體系之中,針對大學生在形成自身的整體形象、文明素養、政治素質、學風班風等方面的活動與成效進行科學合理的測評,并在測評的基礎上制定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建設的實施細則,為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由于主體責任意識不強、自身定位偏差、業務能力欠缺等原因,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大學生主體迷失與缺位的現象。一談到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人們往往看不到大學生這一重要主體,忽略了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體作用的發揮,忽視了大學生主體的建設。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人際疏離的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學生干部素質不高,功利性比較強,服務意識較差,影響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加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學生主體評價機制建設,一方面要研究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遵循“結構優化、覆蓋全面、管理科學、職責明確、關系協調、保障有力”的要求,全面分析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運行的狀況;另一方面,要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主體的素質、類型、活動成效等進行綜合評價,根據綜合評價進一步完善大學生主體培育的具體措施,不斷豐富和優化大學生主體的類型和結構,提高大學生主體的整體素質。
4、在大學生工作體系創新中培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