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2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考化學有機化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醫學有機化學 教學 探索 知識結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2(b)-0236-02
有機化學是一門集理論性、實踐性和系統性為一體的學科。醫學有機化學是醫學、藥學以及生命科學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它銜接無機化學,并為后續的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藥物化學、藥理學和醫學檢驗等課程提供了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醫學有機化學的內容雖與化學、化工、生物工程等專業的有機化學課程大致相同,但教學的側重點、教學的方法須有所差異,對任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從以下4個方面談醫學有機化學教學實踐中的
1 了解學生化學基礎
筆者所在學校的醫學專業面向全國招生,而現階段各省或地區的高考政策不盡相同,部分新生參加了化學學科的高考,因而具有較為系統的中學化學知識結構,同時對基本的元素、物質以及化學反應有一定的認識,這類學生具備較好的學習醫學有機化學的基礎;另有部分考生,未參加化學學科的高考,在高中階段學業水平測試之后便停止了化學的繼續學習,這部分新生的中學化學基礎薄弱,普遍存在概念模糊,對元素、官能團的認知不清以及對化學反應幾乎一無所知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這部分學生學習困難,課堂參與度低,進一步導致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喪失,最終難以順利完成該課程的學習任務。針對不同生源的中學化學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我們不僅需要在合班上課時考慮班級合理編排,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照顧到基礎薄弱的學生,同時滿足基礎較好的學生更高的學習需求。另外,我們嘗試適當安排時間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單獨進行中學化學的重要知識點的回顧和講解,將有利于這部分學生跟上該課程的課堂教學進度,也有助于他們對后續課程的學習。
2 引導學生系統建立有機化學知識結構
多數有機化學教材,包括該校使用的醫學有機化學教材均按照化合物類型(如烷烴、烯烴、炔烴、芳烴、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糖、氨基酸和蛋白質……)進行章節編排,雖利于學生依據化合物類型建立知識結構,但各章節內容仍稍顯分散,知識點較為繁雜,學生掌握不易。為了學生能夠從最基本的有機化學概念、原理出發建立完善的有機化學知識體系,我們有意識地加強了緒論部分尤其是關于有機結構和有機反應的基本理論的闡述。比如:緒論中我們介紹有機化學反應包含兩個基本的組成:反應物共價鍵的斷裂以及產物共價鍵的生成。共價鍵的斷裂方式只有兩種:異裂和均裂。前者產生自由基,后者產生離子對,兩者均為有機反應的活性中間體,大多數有機反應與這兩種活性中間體的生成及參與有關,從而派生出有機反應的三個基本類型:自由基反應、離子型反應(親核或親電反應)以及協同反應。在后續章節的講解中,我們將具體反應歸屬到上述基本反應類型進行講解。比如:講解烯烴的化學性質時,引導學生關注碳正離子如何形成、如何穩定以及如何參與化學反應;講解羥醛縮合時,引導學生關注碳負離子如何形成、如何穩定以及如何參與親核反應。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夠從根本上理解反應,并且能夠圍繞基本反應的類型及活性中間體,將內容龐雜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并逐步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
3 注重有機化學與醫學的學科交叉
有機化學之所以成為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不僅因為有機分子是構成動物、植物體的基本單位,體內的物質轉換及能量傳遞也均與有機化學反應息息相關。在醫學有機化學的教學中,我們有意識地引入相關的醫學知識,在強化對知識點理解的同時,闡釋相關的生物學或醫學現象,從而提升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例如:在講解立體化學這一章節時,我們開篇即以“反應停”(沙利度胺)事件為例,讓學生認識到確定化合物立體構型的重要性。在20世紀50~60年代,“反應?!痹谂R床上被普遍用于抑制孕婦的妊娠反應,但隨之而來的大量“海豹畸形嬰兒”的出生使該藥物被禁止使用。后來的研究表明,當時使用的藥物“反應停”實際為一對對映體混合物,即安全的R構型及致畸的S構型的混合物。通過這一實例,學生自然意識到立體化學對于有機化合物結構的重要性,課堂專注度也顯著提高。
在具體章節的講解中,我們還嘗試以常見藥物分子為例來闡釋相關的官能團或者分子片段,做到醫學、藥學知識與有機化學知識點的融合。比如:在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講解中,我們以青霉素等為例向學生介紹了含特殊結構片段――“β-內酰胺”的一類抗生素,使學生對酰胺的理解得以強化。同時,我們還對青霉素的發現、發展和臨床應用背景進行了介紹,從而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醫學研究的興趣。如圖1
4 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
有機化學雖然是一門經典的理論學科,但是課程講授中也需要表達有如電子軌道、分子軌道、化合物空間結構以及反應機理、反應歷程等較為具象化的內容,因而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相關內容、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中,內容的呈現方法還應做到多樣而豐富,比如:我們課堂上利用Flas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反應歷程、反應現象以及部分實驗的操作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教學中仍然需要板書課堂內容的提綱和要點,以便于學生課堂記錄并迅速把握重要的知識點。
參考文獻
[1]陸陽,劉俊義.有機化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關鍵詞:有機信息;格氏試劑;有機備考
盤點近兩年高考化學試題及模擬試題中的有機信息可以發現,除了雙烯合成反應、羥醛縮合反應等以外,格氏試劑也作為信息載體多次出現,如2013年江蘇高考17題,2012年天津理綜化學部分第8題等。格氏試劑到底是什么樣的試劑,在有機合成中又有什么應用,命題者為何如此青睞格氏試劑,本文試作分析如下。
一、格氏試劑發現的歷史背景
1901年法國化學家格林(V.Grignard)對有機鎂化物做了深入研究,當鹵代烴RX與金屬鎂Mg在無水醚類等適當溶劑中作用時,生成的烴基鹵化鎂就是廣泛應用于有機合成及藥物合成的格氏試劑。他指出格氏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生成有機鎂化合物,第二步是有機鎂化合物與其他試劑的反應。格氏試劑是與含羰基物質(醛、酮、酯)進行親核加成反應很好的反應物,在合成醇類化合物中有特殊功效,而且格氏試劑是目前有機化學家所知的最有用和最多能的試劑之一。因此格氏試劑是20世紀初有機化學合成的重大發現之一,格林(V.Grignard)也因此獲得191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二、格氏試劑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格氏試劑的化學性質非?;顫?,其中的C―Mg鍵為極性共價鍵,碳上帶部分負電荷,鎂上帶部分正電荷,因此格氏試劑中R是一個親核試劑,可與正離子或某些分子中具有部分正電荷的部位發生發應。格氏試劑的反應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圖1):
■
(一)與含有活潑氫化合物發生復分解反應
RMgX+H2ORH+Mg(OH)X
RMgX+R’OHRH+R’OMgX
其他如硫醇、酚、羧酸、酰胺、亞胺、胺、乙炔等含有活潑氫原子的化合物也能與格氏試劑反應,格氏試劑中的烴基則轉變為烴。
(二)與鹵代烴反應,即增長了碳鏈
RMgX+R’―XR―R’+MgX2
格氏試劑中的烴基與鹵代烴中的烴基相連,增長了碳鏈。
(三)與具有極性的雙鍵或叁鍵的化合物的加成反應
■
在加成反應中,RMgX中的烴基加到極性雙鍵或叁鍵中帶部分正電荷的原子上,而MgX則加到帶部分負電荷的原子上,在反應過程中第一步必須在非水條件下進行,否則格氏試劑容易轉變成烴,第二步水解常在弱酸性中進行,以便形成水溶性鎂鹽,便于處理。
三、格氏試劑的命題價值
高考有機化學怎么考?通過對近兩年高考有機試題研究發現,有機化學的考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依據考綱但不追求覆蓋面,突出對“雙基”和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突出化學學科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學生的信息素養的考查。利用格氏試劑考查有機化學學科知識、學科思想和學科素養具體體現在(圖2)
■
四、涉及格氏試劑的有機試題賞析
例1(2013江蘇高考節選)化合物A(分子式為C6H6O)是一種有機化工原料,在空氣中易被氧化。A的有關轉化反應如下(部分反應條件略去):
■
已知:■根據已有知識并結合相關信息,寫出以A和HCHO為原料制備■的合成路線流程圖(無機試劑任用)。
解析:本題是一道基礎有機合成題,從基礎原料(苯酚)出發,考查學生對新信息的獲取、分析以及應用有效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比目標產物和原料可知該合成的關鍵是如何將A(苯酚)和HCHO連接以便增加一個碳原子,而醛基的引入可以通過伯醇的氧化得到,結合題給信息應用格氏反應,既可以把A(苯酚)和HCHO連接,又可以引入伯醇。從目標產物入手逆合成分析逆向推導分析如下:
■
例2(2012天津理綜節選)萜品醇可作為消毒劑、抗氧化劑、醫藥和溶劑。合成α-萜品醇G的路線之一如下:
■
已知:■
(6)試劑Y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是以“α-萜品醇的合成路線”為背景,集鹵代烴、醇、羧酸、酯等常見有機物的轉化為一體,綜合考查常見有機物之間的轉化及學生攝取信息并應用信息的能力。由F到G利用題給的信息直接模仿,信息遷移可以解決問題,應該說這一問要想拿分并不困難,但是要想真正理解該信息的反應機理有一定的難度。該過程分析示意圖如下:
■
其實由A到B也可以看成A和CH3MgBr通過格氏反應制得B。
四、對有機復習備考的啟示
(一)把握結構,理解反應機理
有機化學主要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合成及相互轉化等,而有機物種類繁多,因此要想學好有機化學,必須抓住學習有機化學的核心問題,即“構性相依”。有機反應的實質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因此分析反應過程中化學鍵的變化,理解有機反應機理是解決有機問題的關鍵。
(二)突破信息,強化信息素養
《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化學科考試說明》明確要求學生要形成信息素養,“能夠敏捷、準確地獲取試題所給的相關信息,并與已有知識整合,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應用新信息。”信息素養是指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是新課程對化學學科提出的高要求,通過對信息的分析、遷移和運用,考查學生對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事實上,有機信息不論是來自中學化學教材還是大學有機化學教材,大部分信息的反應類型比如加成、氧化、消去等仍是中學化學中的基本反應類型,因此從反應類型著手,分析反應機理,獲得有效反應信息,再經聯想、推理獲取新知,這正是解答有機信息題的有效途徑。
(三)回歸課本,歸納總結提升
縱觀近兩年來的各地高考試題,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回歸教材的趨勢,在各地高考試題中不少讓學生感到生疏的題目,實際上都是課本上的習題通過變換、整合而來的,像烯烴的O3氧化,馬爾可夫尼科夫加成規則,糠醛樹脂的制備等。格氏試劑即是蘇教版教材現成的信息,從格氏試劑的考查也讓筆者感覺到高考命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真諦,課本才是母題庫,而回歸課本的目的就是要尋“源”,只有在復習備考過程中真正做到回歸課本、查漏補缺,才能讓學生跳出題海,提高復習效率。
[參 考 文 獻]
[1]王永森.淺析高考化學試題中的雙烯合成反應[J].化學教學,2012(7).
[2]王永森,魏建業.高考中有機熱點背景信息分析――羥醛縮合反應[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3).
一、明確新舊課程考試說明在有機化學部分的區別
為了保證教學的實效性,我們首先要利用好新課改的優勢,明確新舊課程考試說明在有機化學部分的區別,這樣才能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更加的精確,從而得到理想的教學成果.由于新的課程標準與原有教學大綱培養目標、編寫意圖出現了一定的區別,因此教育工作者在編排體制上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導致有些地區在使用舊版本,有些地區在使用新版本.本文認為,教師可以通過比較課標中同一知識點在必修內容以及選修內容方面的不同要求來有效的把握教學的深度,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效的學習到知識點,同時可以通過新舊版本的比較,在總體的教學成果方面,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結合課標,對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比較,從而把握好教材的廣度,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教授有機化學部分的知識,避免了“一步到位”的不良情況發生.表1為蘇教版高中化學新舊考試說明在有機化學部分的區別:
二、突破教學難點,強化有機化學重要知識點與高考命題特點的聯系
對于化學而言,多數學生都在起始階段表現出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在后來的學習中,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展現出驚人的意志力和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隨著課程的深入,很多的問題都需要不同的知識點結合,才能達到解題的目的.同時對于化學而言,需要在不同的階段,運用不同的方法,針對性較強.在有機化學方面,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適應的.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效的突破教學難點,強化有機化學重要知識點與高考命題特點的聯系,這樣才能有一個較大的成就.本文認為,對于有機化學而言,現階段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第一個就是化學式書寫同分異構體的能力較差;第二個是對各類主要官能團的結構特征、主要性質、以及反應掌握不是很牢固,經常發生的情況是,掌握一種卻忘記了另一種;第三個就是知識網絡化的程度很差,不能進行有序記憶和提取應用.有機化學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知識點,需要將前后的知識點穿插運用,才能更好的解題;第四點就是知識遷移能力比較差,自學能力較弱,高中的有機化學不可能完全讓教師來講解,必須通過學生的一定自學來實現,這樣才能更好的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在整體的成績方面,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
三、教會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
(一)掌握學習有機化學的一般規律與方法
在新課改的情況下,原有的一些方法并不適用現階段的有機化學解題方法.為了充分達到教學實效性,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有機化學的一般規律與方法,這樣才能在之后的深入學習中盡量減少阻力.在本文中,以蘇教版的高中有機化學課程為例,比如“乙烯”的教學,可先展示乙烯分子的球棍結構模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特點時,可從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根據烯烴分子中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目少于烷烴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最簡單的不飽和烴;再從其結構和鍵能特點分析物理、化學性質.
(二)運用模型使官能團結構直觀化
除了結構以外,在有機化學中,官能團對有機物的性質有決定性的作用.對于教師而言,必須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有機物具有某個官能團,一般就會具有與該官能團相應的性質.在這方面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常用的例子進行講解,這樣不僅便于學生理解,同時能夠加深記憶.在蘇教版的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就利用醇與Na反應產生H2,就是由-OH的化學性質決定的.由于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對Na以及相關的知識比較了解,因此利用這部分的知識來拓展講解有機化學,能夠較為自然、流暢.
[關鍵詞]生物;有機化學;教學改革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反應以及制備的學科;有機化學課程是我校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以及食品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我校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汪小蘭編著的第四版《有機化學》。隨著如今高考擴招的盛行,入學學生的化學專業知識水平相對較低,而且我校的有機化學教學時數的進一步壓縮(理論64學時,實驗32學時),如何為生物類專業本科生教授好這門課程成為每位任課教師面臨的難題,如何進行科學的教學改革是我們需要承擔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不斷的進行探索、研究、總結,為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的核心內容做到“量體裁衣”。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1鉆研教材,認真備課
教材是知識的主要載體,也是師生完成教與學雙邊活動不可缺少的媒體。但是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在內容的系統性和前沿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教學中僅僅對教材內容做簡單陳述,無意會對學生造成照本宣科的印象,這樣勢必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敖o別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師在在備課時不僅要參考大量的有機化學教材,還應融入一點有機化學前沿領域的研究熱點。教師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總結,使知識更加調理清晰、淺顯易懂和生動形象。同時從多角度、多層次、綜合、全面理解和詮釋每一個知識點,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對于親核取代反應兩種歷程SN1和SN2的影響因素的講解,我們可以以圖表的形式列出不同烴基、離去基團、試劑的親核性以及溶劑對兩種反應歷程的不同影響。教師在講解時逐個比較,使不同之處得以彰顯。備課時要要盡量做到重點和難點突出,學生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要精講細講,可以按照自己編排的順序,不必按照教材的章節順序來講,盡量使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講授。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授一門課程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并培養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這門課程的樂趣[1]。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都與有機化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藥物、材料、能源和染料等都與有機化學密不可分。在課程的導入和講解過程中,適當地穿插一些有機化學小故事、小趣聞。不但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而且能增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求知欲,同時也能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緒論中講述藥物和有機化學的關系時,先向學生介紹臨床上用的一些藥物,如奎寧、可卡應、阿托品和嗎啡等藥物都是從天然的植物中發現的,但是這些藥物分子結構的確證都是通過有機化學的分析方法實現的,而且有機合成化學的發展最終使這些藥物分子實現人工合成。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一種天然藥物的發現,要經歷分離提取、結構確證和人工合成等步驟,所有這些步驟的進行有需要有機化學的知識作為基礎。在講解烯烴的化學性質之前,我向學生介紹乙烯能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及乙烯的產量是世界上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們新疆就有能夠年生產百萬噸乙烯的工廠,它就是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分公司乙烯廠。這些能夠結合專業特點的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聯系與生命現象及人類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化學知識,能夠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加深理解并增強記憶。此外,我校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實驗,教研室的部分老師承擔了一些創新實驗計劃項目,將一些對有機化學有研究興趣的學生吸納到課題組開展一些創新實驗的研究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3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采用多媒體教學使在傳統教學中難以描述的教學內容和無法觀察的現象以圖象和動畫進行動態模擬,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克服了傳統教學無法用語言和板書的形式體現以及難以理解的弊端,從而能夠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一些教學難點。例如:在講到鹵代烴的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機理時,在經歷過渡態之后會出現產物的構型翻轉,因為產物的立體結構發生了變化[2],在平面上很難描繪清楚,很難讓學生直觀的去體會這一構型翻轉的過程,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此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做出鹵代烷的立體結構以及反應過程的動畫演示,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屏幕上,讓學生一目了然,更深刻的理解為什么這是一個雙分子取代的過程,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多媒體技術可以用形象的聲音和畫面把課堂演示實驗中有毒的、有危險性的實驗通過過程模擬,使學生很快地理解并接受。例如:講解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時,應用此反應與醇和水的反應作比較來說明醇比水的酸性弱些,可以用演示實驗,但是控制不好用量的話,會有一定危險,則可以用flas將整個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使靜止的化學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化學問題簡單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加強實驗課的教學
有機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機化學基礎理論和有機化學實驗是相輔相成的,理論的學習為實驗的順利進行奠定一定的基礎,而學生通過做實驗又會加深對于有機化學理論的認識,任何重理論輕實驗的教學都是錯誤的[3]。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要加強實驗課的管理。在實驗教學中,我們提前通知學生下一周將要進行的實驗,要求學生做出充分的準備,書寫出合格的預習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需要的試劑藥品及其重要的物理常數、實驗裝置圖、詳細的實驗步驟等)。在實驗開始前,逐一檢預習報告并指出存在的問題,經簽字同意后,學生才開始做實驗。實驗裝置由學生自己裝配,自己由原料合成指定產物,并分離提純,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在實驗記錄本上叫學生編號,不得任意涂改、撕毀原始記錄。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只進行啟發性的引導,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并解決問題,絕不讓學生養成在實驗中過度依賴指導老師的習慣。實驗完成后檢查實驗記錄本,最后簽字認可,方可離開實驗室。并要求學生課后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堅決杜絕相互抄襲的現象,要求學生將重點放在討論部分,要求他們對該實驗的成敗以及產率高低的原因進行分析,寫出自己對該實驗的意見和體會。實驗課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使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掌握了研究有機化合物的實驗方法和技術。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與積極探索的精神,善于思考和敢于創新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5改革考試考核辦法
改革考試考核形式,糾正應試型學習習慣是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是對教與學兩個方面效果的檢驗。通過考試,不僅可以全面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應用能力的掌握程度,還可以獲取進一步教學改革的信息。我校之前的有機化學考試都以期末考試為單一形式,這樣“一考定輸贏”的考核辦法造成學生忽略平時的學習,考試前兩周加班突擊的學習狀況,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在學習中得以提高。這種傳統的考試辦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知識信息化的時代。我們改革了這門課程的考試辦法,全面評定學生的成績,采取考核與考試相結合,平時與期末相結合的策略。在這門課程的最終總評成績中,平時成績占10%,實驗成績占20%,期末考試占70%。其中,平時成績由考勤、作業和課堂提問組成。這樣全面評定成績的方法調動了學生在平時學習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的主動性,也促使學生不能忽視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同時也避免了學生期末考試前加班突擊的局面。有機化學知識的獲得源自于對有機化學基礎理論的認知以及科學地進行有機化學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十分必要,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勇于嘗試并加強教學改革,在改革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方面發揮出應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李炳奇,廉宜君,馬彥梅.多學科綜合性大學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廣東化工,2007,34(1):95-97.
[2]汪小蘭.有機化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關鍵詞】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
有機化學是藥學專業最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對于生物化學、藥物化學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高校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課時壓縮,如何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讓學生迅速掌握必備的基本知識,為今后的專業課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是藥學專業有機化學主講教師所面臨而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培養新時代專業人才的迫切需要[1]。因此,筆者通過分析目前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改進方法,旨在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
一、藥學有機化學教學的現狀
隨著科技發展進步,有機化學教材的內容不斷增加,結構理論、反應機理以及現代科學研究的知識相互滲透,使本來已經龐大的知識體系更加復雜[2]。而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國內高校紛紛削減課程課時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有機化學在藥學教學中首當其沖,課時數大為減少。以本校為例,由于教學教程改革,每學期的教學時間由20周調整至l8周,相應的學時數也由100個學時壓縮至80個學時。
不少學生存在只重視專業課的傾向,而對含有雜化軌道、分子軌道、對映異構體、共振理論等基本理論的有機化學這門課興趣不大,上課時積極性不高;另外由于各個省份高考科目的不同,導致不少同學自身化學基礎知識薄弱,對化學學習不感興趣,而且本校還有文科生和高職生,化學基礎幾乎為零。再加上在講授對映異構、化學反應,反應機理時,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抽象模糊,或者難以入手;在化學結構式、名詞概念、反應條件、鑒別反應等學習時,同學覺得內容太多,頭緒太亂,難記難學,增加對有機化學學習的畏懼心理。
二、改革藥學有機化學教學的措施
(一)改革教學內容
藥學專業的有機化學課時不夠,使得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根本的解決方案是改進教學內容及內容安排的順序。要立足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各個單元內容銜接協調的教材,以促進學生融會貫通地學習。最好配有一些練習題,可使學生通過習題及時消化所學內容。比如,筆者結合專業實際,刪除了“氨基酸”、“脂類”、“核酸和輔酶”、“周環反應”以及“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鑒定”等五部分內容,其中前三個內容在生物化學中會詳細講解,而最后一個內容也有專門的有機波譜學來系統學習。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是激勵學生學習與創新的不竭之源。如果學生對一門課程感興趣,就會促使他刻苦鉆研,并且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改善學習方法, 提高學習效率。一個成功的教師,并不是簡單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主動、迫切地去追求知識[3]。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藥學與有機化學的聯系,穿插有機化學發展簡史,介紹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取得的成就及有機化學在生活或社會中的典型案例,開設綜合設計實驗,利用網絡進行答疑或討論,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目前,國內院校關于有機化學較有影響的教學法有多種,比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優越得多,并各有優點及局限性。課堂教學中不論教學內容為何,都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即使是啟發式教學,也會使課堂教學顯得單調、氣氛不夠活躍,易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集各教學法之優點,嘗試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加以靈活運用。如問題教學法、研究型教學法(現代課堂討論法)、“精講一多練一及時反饋”三段式教學法、創新思維教學法等。通過巧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積極思維,營造寬松、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標新立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4]。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誘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發展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醛和酮這章時,使用學生自主學習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內容,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負責統籌工作,查閱資料、制作課件、備課、講解所有工作都由學生自己完成。不過需要提前教會學生使用化學軟件,筆者教會學生使用Chemoffice,學生對該軟件非常好奇,也很喜歡學習。結果,在學生自己做主的課堂上,學習氛圍很好。有一些同學以前從沒有上過講臺,膽子很小,不敢在人多的場合講話,經過課堂鍛煉以后,學生膽子變大了。通過對各小組講課和準備的情況,筆者進行了總結和評價,并作為平時成績在期末成績中有所體現。
(四)合理使用輔助手段
應用多媒體C A I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的首選途徑[5]。我們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藥學有機化學多媒體電子教案,在課堂 講授中插入了大量動畫素材。如環己烷椅式構象與船式構象的轉化,SN1反應、SN2反應、 E1反應、E2反應的機理等。我們在教師的計算機裝上Chemoffice軟件,在課堂講授中隨時利用Chem3D制作分子模型,在各個角度來展示各類化合物的三維立體結構。突破微觀限制和時間、空間限制,變抽象教學為形象教學,可以將課堂上難于用語言表達的內容形象地用計算機模擬處理,把抽象、難懂的內容變成了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直觀形象,增強了感性認識,便于學生理解、分析和記憶,課堂氣氛變的生動活潑,既解決了化學原理抽象、分子結構復雜、有機反應繁瑣的困難,又彌補了學生空間想象力差的不足,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雙邊關系處理得當,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離不開教學,教學需要科研促進。將教師的科研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與科研的互動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科研,寫科研標書,筆者輔導學生成功申請到省級大學生創新性課題,并成功完成該課題,學生發表了科研論文,學習了做科研的過程。
三、結束語
藥學有機化學是藥學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與藥學有關的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我們只有使復雜知識簡單化、基礎知識實際化、相關 知識銜接化,這樣學生易學易記,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當然,有機化學教學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只有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探索改進,不斷總結經驗,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有機化學的重要性,調動學習有機化學的積極性,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翟智衛,王永剛,母小明.淺談有機化學教學的改革[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10,20(3):91-93 .
[2]張定林,劉毅敏,趙先英.醫學有機化學教學內容主線分析與課程設計[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5):342-343.
[3]張永忠,葉非,徐亞琴.有機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嘗試[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6,4 (2):85-87.
論文摘要:基于新形勢下的學生特點,對如何提高農業院校有機化學教學質量,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努力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用各種方式培養學生興趣,激勵學生勤奮學習。注重理論知識與生活的結合,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還簡要介紹了多媒體課件制作與使用的心得和課程組織的思路。
有機化學是農林院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是學生知識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林科技工作者必備的知識基礎,有機化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因此,有機化學教學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質量,也影響著所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
如何使學生在較少的學時內掌握有機化學的精髓、提高化學素質是大家共同關注和探討的課題。本文就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學生對有機化學課的學習興趣,提高有機化學教學效果,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由于高考的改革,中學采取板塊式教學,學生根據高考需要,可以選取不同課程學習,其結果導致許多學生中學階段所學有機化學知識很少,甚至根本沒有學過有機化學,高校新生有機化學水平參差不齊,為高校有機化學的教學增加了難度。作為高校的教師,只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思路,才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程教學初期,了解學生化學基礎成為教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教師可通過問卷、交談、課堂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精選課程內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適當的節奏進行教學。此時的教學,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問題解釋詳細清楚,由淺到深,盡可能讓學生能及時消化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加強師生交流,通過師生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答疑,對學生遇到的困難提供幫助;盡快地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案;在交流過程中,積極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交流,加強師生的了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愉快學習的基礎。
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興趣也是學生學好有機化學的關鍵因素。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對某一門課程興趣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培養,教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生動有趣的語言敘述、巧妙而具有懸念的提問,對學生往往有較強的吸引力,往往會迅速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把學習不斷引向深入,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教師及時的恰如其分的鼓勵和贊許,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成就感,從而進發出巨大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如果我們的教學,只是照本宣科,那會使課程索然無味,如果將所教的有機化學內容與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邀請學生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問題,則會使我們所教的知識具有強大的親和力和趣味性;通過將所學知識用于對日常生活問題的解釋,學生增強了學習的成就感及學習熱情。同時利用對問題解決方法的討論,加強了教學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避免了教學過程氣氛沉悶、教學方法刻板的現象。
例如,我們在講授烯烴的聚合特性時,自然會提到塑料袋的使用,會聯想到塑料袋為我們帶來的方便,同時,會聯想到它為環境帶來的污染,引導學生思考發現不具污染的替代品。
在講授胺類化合物硝化問題時,自然會講到仲胺的致癌作用,自然會提及食品保鮮添加劑亞硝酸鈉,讓學生了解亞硝酸鈉致癌的化學反應原理,列舉出哪些食品含有亞硝酸鈉較多,如何控制食用量。
在講到化合物丙烯酰胺時,會提示學生丙烯酰胺可能致癌。而在高溫油炸淀粉類食品很容易產生,衛生部的公告列出了丙烯酰胺含量較高的食物名單,薯類(薯條和薯片)是第一位,谷物油炸是第二位。由于這些食品是學生喜愛的食品,因而學生反響強烈,情緒較高。
在介紹醇的性質時,我們通常會提到車用乙醇汽油(90%的普通汽油與10%的燃料乙醇調和而成)取代無鉛汽油的使用,介紹兩種汽油的各自特點,擴展所學知識,培養環保意識。
在講到酯類化合物時,結合大家比較喜歡的水果的不同香味的主要成分,介紹不同酯類化合物的結構組成,學生記憶深刻,課堂氣氛活躍,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相應的知識。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有機化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在課堂上將化學知識用來解釋生活現象,會使學生減小對有機化學知識的抽象感和神秘感,使他們感覺所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具有較強的親切感,提高了學習興趣。
有機化學課程的特點是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主次分明,重點突出。但內容太多,抽象的反應式太多,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肯定會使課堂氣氛沉悶,平鋪直敘的講授往往使學生昏昏欲睡,學生難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神和很強的注意力。教師應科學地安排設計教學內容,除用生動的語言藝術表達有機化學的魅力外,在課堂的某一時段,適時地穿插一段精彩的化學史或化學家的有趣故事,一方面可令學生適當放松休息,同時更能讓課堂氛圍輕松而活潑,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和動態演變,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治學、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極富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使學生從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比如我們在講醛酮的還原反應時,引用我國科學家黃鳴龍的故事,1946年,黃鳴龍在美國哈佛大學工作,在做凱惜納一沃爾夫還原反應時,出現了意外的漏氣情況,但他并未放棄,而是繼續研究下去,結果得到出乎意料的好產率。經研究總結,他改進的反應大大縮短了反應時間,降低了反應成本和反應難度,解決了一個國際性的難題,得到科學界的認同,許多有機化學教科書將這一反應簡稱“黃鳴龍還原法”。同時教育學生做實驗時,一定要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在反應中出現了異?,F象時,應盡可能地將反應結果弄明白,實事求是、堅持真理。通過類似的我國科學家對科學作的貢獻的事例,也提高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氮和偶氮反應是有機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反應,需要學生重點掌握,在介紹相關知識時,我們可穿插一個故事:奎寧曾經是一種治療瘧疾的特效藥,由于原料的限制,價格昂貴。18歲的帕琴嘗試以甲苯胺制備奎寧,實驗的結果卻得到一種黑糊糊的沉淀物,他知道這又是一個失敗的反應。當他加酒精進行清洗時,黑糊糊的沉淀物立刻變成了鮮艷的紫色。一種新的染料誕生了,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非常喜歡這種顏色,她穿了這種顏色的裙子出席集會,產生了強烈的廣告效應,人們競相模仿,風靡一時。而這個反應的實質是發生了偶氮反應。
在講到立體化學時,范特霍夫創建立體化學則是一個生動的故事,他首次提出“碳的正四面體構型學說”,隨后又在《空間化學》一文中,首次提出“不對稱碳原子”的新概念,奠定立體化學的基礎,標志著分子的空間結構假說的誕生。在這過程中,范特霍夫遭遇了許多權威的反對、阻撓、諷刺和排擠。但再強的阻撓也不能阻止他探索發現真理的腳步。范特霍夫在有機立體化學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及在其他領域取得的成果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并于1901年榮獲世界上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
通過穿插這些妙趣橫生的化學史故事,讓學生置身于化學發現、探索過程中,體驗科學家們追求、探索、發現的經歷,感受他們猜測想象的歡樂及成功的喜悅,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探索的樂趣,從而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有機化學并不總是枯燥的,在曲折艱難的攀登路上,隨時會有命運之神的饋贈,只要我們鍥而不舍地努力,一定能品嘗到勝利果實的甘甜。
三、精制課件,改善教學
隨著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和學校教學資源的限制,作為基礎課的有機化學通常以大班形式教學,一般將5或6個自然班合成一個教學大班,由于教室大,人數多,采用以往的黑板加粉筆的授課形式已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使坐在后排的學生看不清教師的板書。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看得清,聽得明,是保證有機化學教學質量的基礎。采取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必然。
使用多媒體教學具有許多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其最大問題是,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太大,教學節奏往往過快,容易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從而丟掉許多寶貴的信息,特別是一年級學生,由于還不習慣高校的快節奏、大容量的教學方式,他們會感到所接受的信息前后不連貫,這更增加了他們的學習難度。因此,在課件制作和授課時應特別注意控制演示速度,盡可能使可視信息與教師的教學思路同步,與學生接受和記錄速度一致,并給學生留出記錄和思考空間,使學生及時掌握理解相應的知識。
其次,有些課件制作的太呆板或太花哨,太呆板的課件由于缺乏新奇感,往往會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而厭倦。而過于花哨的課件又會過于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學生思考。因此,根據課程需要,精制一套切實可用的課件非常必要,根據多年的經驗發現,用樸素的底色配以清晰的文字,版面簡潔醒目的多媒體課件很受歡迎。在內容上,將難以理解的、抽象的內容如原子的雜化、加成反應、取代反應、SN1、SN2反應、以及構型轉化、定位效應的過程等關鍵內容,以較慢的動畫演示清楚很有必要,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抽象的反應過程,降低接受理解的難度,從而對知識掌握得更深刻更全面。而其他反應可直接采用簡潔的方程式表達反應過程。對各種物質的結構,以模型或圖片方式會更生動形象,更直觀,學生更易理解接受。
四、抓住主線,以點帶面
一 教學任務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是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必修2中只學習了幾個有限的有機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選修課程要豐富代表物的類型,增加新的物質——醛。其次,每一類有機物中,必修僅僅研究簡單的代表物的性質,選修課程要豐富學生對一類有機化合物的認識。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有機物的類別。例如烴的教學,一定要能夠舉出多種烴的代表物的名稱,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產中是否真實的存在,掌握其應用,再例如酸,必修僅僅學習乙醇性質,還應了解其他常見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質、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簡單命名。
從必修到選修,對有機物分類、組成和存在的認識從代表物上升到類別。也就是,不應該一到有機化學的學習,就奔著化學反應去,然后就拘泥于典型有機化合物身上。
對于同樣一個反應,在必修階段只是感性的了解這個反應是什么樣的,能不能發生,反應有什么現象;到了選修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描述的階段,而要達到以下要求:
1.能夠進行分析和解釋:基于官能團水平,學生需要了解在反應當中官能團發生了什么變化,在什么條件下由什么變成了什么。
2.能夠實現化學性質的預測:不僅能分析給定的事實,還應該對化學性質有預測性。對于給定的反應物能分析出與哪些物質能發生反應,反應產生何種產物。
3.明確結構信息:在預測反應的產物的基礎上,能明確指出反應的部位,以及原子間結合方式,重組形式,應該基于官能團和化學鍵,要求學生了解官能團的內部結構。例如羥基的氫氧鍵是能夠斷裂的,羥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應該是連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鍵是可以斷裂,進一步,還可能了解這個原子的成鍵環境。這樣就要求建立化學鍵的認識,極性、飽和性等。
因此,從必修到選修,對有機物化學性質的認識應上升到用官能團的結構及化學鍵變化來解釋、預測反應水平。
選修階段要從碳骨架上官能團的轉化來認識化學反應,這也就是從轉化與合成角度認識認識反應。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反應前后化合物之間的關系,能夠順推,逆推。
二 教學目標任務要求
《有機化學基礎》是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也是高考內容的重點選考部分。它是為對有機化學感興趣的學生開設的選修模塊,該模塊的內容主要涉及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共設置了三個主題:
1.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烴
2.官能團與有機化學反應——烴的衍生物
3.有機合成及其應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引導下,教學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高中化學課程目標規定了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通過化學學科的學習應達到的發展目標,整個體系由三個目標緯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目標層次(面向全體學生的和針對部分學生的)構成。體現了“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科學教育為大眾”等教育理念;完善了課程目標的維度;實現了與課程結構的對應。了解化學課程的總目標體系,對教師合理、全面的設計教學目標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可以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并將其體現于教學目標中?!队袡C化學基礎》模塊的學習安排于高中二年級,是在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必修2“有機物”的認識基礎上拓展,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本模塊的學習更有系統、有層次加深認知程度。
《有機化學基礎》模塊的設置在于學習有機化學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有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們廣泛的存在于現代生活的每個角落及生產、研究的各個領域?;诖嗽O置意圖,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應更關注學生較高層次的科學素養的培養。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教學目標中就加大關注對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指導及創造精神的培養。理論知識、實踐活動、生活經驗的相互關系的聯系和應用。
三 教學措施
一、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有機化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開展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的主題活動,讓同學們真實的感受到世界的進步與化學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讓他們知道只要他們認真學習也許下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就是他,從而學生們就不會認為他們每天學習的知識都是與生活毫無聯系,將來都用不上的東西,也就不會覺得乏味無趣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
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教師教學中要圍繞這一主線對各類有機化合物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理解,雖然有機化合物種類多,數目巨大,但有規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學習方法的掌握。 例如:講到乙炔時,因為之前講過乙稀,老師可以引導讓同學們自己推測出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通過實驗讓學生能自行得出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從而總結出飽和烴和不飽和烴的區別,重點認識到碳碳雙鍵、碳碳三鍵的加成、氧化、聚合反應。得出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總就出乙炔的用途。通過乙炔的講解的,得出炔烴因為都含有所以碳碳三鍵性質與乙炔相似。
三、是要重視直觀教學,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立體化學知識在有機化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機化學基礎》模塊中這方面知識涉及較多。在教材中,出現了大量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立體結構,如果準確掌握這些知識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由于學習此模塊之前學生未學習過《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產生感性認識,其中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模象直觀手段。
四、重視實驗中培養學生動手、觀察、總結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學生自己能做的實驗一定讓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做,在實驗過程中既要注重實驗現象的觀察,更要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總結實驗的規律,思考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我也常常提醒同學們要注意操作的規范性,思維的嚴謹性。比如做乙醛的銀鏡反應時,銀氨溶液的配置,用何種加熱方式,反應中注意的事項,反應后試管的洗滌方法等,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論證理論,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五、充分了解學生,事半功倍
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部分存在著如下缺陷:
⑴對各類主要官能團的結構特征、主要性質和反應掌握不牢,容易混淆。
⑵知識網絡化程度差,對大型推斷題沒有思路,不能很好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準確的應用。
⑶書寫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較差。
四 優差生輔導計劃
對后進生的輔導方面, 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轉化一個后進生比培養一個“三好生”更為重要、更有價值。我要按照成績排出了化學后進生和較差生的名單,對于較差生,主要是利用課堂時間多提問,多加注意的方法提高他們的化學成績,而對于差生,我則決定利用課后給他們經常補課,經常給他們布置一點任務,利用課前上課的幾分鐘檢查。每天給他們一點任務,完成后大加贊揚,不完成的哪怕留到晚自習結束也要當天過掉。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安排不同的作業,并采用一優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測測清”:要求學生每天做好”預習—聽課—復習”三步。并積極檢查.把當天的功課在當天解決。周周有總結。在測試中檢查出學生未能掌握的知識再及時把進行講解和解決。利用輔導時間,加強鞏固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
高二化學教師工作計劃(二)
一、現狀分析
1.高二備課組現狀分析
高二年級化學備課組現有6名化學教師,其中3名高級教師,3名一級教師,以中青年為主,結構合理其中擔任過高三教學任務教師有5名,教學能力整體較強。
2.教材分析
今年為實行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第2個年頭,化學課程設置上以模塊的形式出現,而且在教材中出現了大量的思考、學與問、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以及大量的最新科技方面的知識等形式多樣的變化。這些變化是過去教材中很少或未曾出現的,所以對我們幾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不能用過去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必須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實際對新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盡快融入全省的教學氛圍中,只要這樣才能在教學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學期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化學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段镔|結構與性質》是高中化學課程選修部分內容,是高考選考模塊,教材從結構決定性質的角度把整本書的內容分為三個主題,第一個主題 原子結構與性質,第二個主題 分子結構與性質,第三個主題 晶體結構與性質。三個主題學習了物質結構的基本知識和研究方法。這些基礎知識和研究方法對于深入了解化學物質的性質是極為重要的,有其理論的實際意義,更有其實用價值;是核心的基礎化學知識,而且對于學生以后從事科學與技術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3.學生現狀分析
本屆學生的整體平均成績較低,從高一學生分化劇烈、平時期間觀察,行為習慣表現不如人意,尖子生比較少,給化學教學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提升整體成績比較困難。規范教學要求必須提高課堂效益。學業水平測試面臨著時間短、任務重、后進生多等客觀事實。
二、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全面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積極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化學教學方法和自主化學習方式。加強化學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我?;瘜W骨干教師作用,提高化學教師整體素質,促進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力爭使學生形成踏實、嚴謹的學風,努力提高學業水平測試的合格率和優秀率,為今后的化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努力做好后進生的提升,落實好《物質結構與性質》的教學。
三、工作目標
1.積極落實學前預習、上課學生“動起來”、課后及時整理、及時反饋的要求,探索提高教育質量的途徑。
2.充分發揮學校在師資、網絡教學上的優勢,把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有機整合,提高教學效率。做好課件的制作和完善工作。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媒體,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做到資源共享。
3.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構建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元化地思考問題。
4.重視“培優補差”工作,充分發揮優生的特長,為下學期的化學競賽獲得好成績做好充分準備;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為下學期的學業水平測試做準備。
5.強化備課組活動有序性、系列化,采用指定與不指定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平時教學工作的交流、研討,提高全體化學教師教學水平。
四、具體措施
1.堅持每兩周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堅持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練習,共同探討教學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
2.在每一章新課開始之前,由備課組長進行分工,組內老師輪流備重點、備難點、明確新教材難度的把握,并提供詳細的教案、學案,為全組成員提供資料,共同探討,提高效率。當然,雖然任務分到了各個負責主備的老師處,但全體成員都會提前熟悉教材,做出自己的思考。
3.精心篩選題目,適當補充典型例題,精講精練,力爭做到減負增效。
4.做好單元過關和查漏補缺工作,每章完后進行一次單元小考。
5.認真做好階段考出題、審題、考試閱卷工作及分析總結,做好教學反思工作。
6.結合本年級的現狀,對于學習必修化學的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化學基本技能和基本素養,要求在本學期將《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內容全部結束,剩余時間開始進入高三階段的復習。
7.每位教師要樹立全局觀念,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和教輔用書。注重考試質量和試卷分析。
8.堅持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積極探索研究性實驗的實施方案。
后附集體備課的安排和教學進度表:
高二化學教師工作計劃(三)
一 教學任務分析
以化學新課程標準為指引,緊跟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抓好常規教學,夯實基礎,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作為教學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務。
二、現狀分析
1、基本情況:
高二年級共有14個理科班,其中為重點班,其余均為普通理科班,高一時基礎比較差,從第一學期還需要一個熟悉和相互適應的過程,希望能盡早進入狀態。理科班周課時為4節。理科班第一學期上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二學期上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1~2章),學生配套教輔為《名師金典》。
本學期,將以學校教務處工作意見為指導,圍繞化學教研組計劃要求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認真研究和學習新課程標準,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做好高二化學教學工作。在加強常規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課題的實驗和研究,以及為高三培養化學尖子作好培優工作。
2、教材分析:
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內容是最基本的化學反應原理,包括反應速率、反應方向及限度等問題。從理論的高度認識酸、堿和鹽的本質及其在溶液中的反應。對于大家已經熟悉的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將以反應熱與反應物的物質的量的定量關系為主。以化學能和電能的相互轉化為基礎的電化學過程和裝置,如電池、電冶金和金屬腐蝕等,是富有時代氣息和應用廣泛的領域。作為化學原理應用于實際的每個實例,都是那樣的有趣和富有啟發性。書中的一些實驗、活動建議,對于大家來說顯然是不夠的。如果我們能夠經常注意觀察在自己周圍發生的化學現象,思考和設法進行模擬或實驗,大自然將成為無所不在的大課堂。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模塊涉及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等內容,包括“認識有機化合物”、“烴和鹵代烴”、“烴的含氧衍生物”、“生命中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和“進入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時代”五章的內容。從知識體系看,是在必修2第三章和第四章部分內容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官能團與有機化學反應、有機合成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通過學習,要使學生達到如下目標:(1)建立官能團體系,認識更多的有機化合物;(2)探究有機化合物的反應,理解結構與性質的關系;(3)走進有機合成的世界,體會合成的思想和方法。但本學期主要學習第一章最多到第二章內容。
3、學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數學生有學習化學的興趣,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一定的學習方法。但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由于高一課時緊,內容多,部分學生必修1、2的知識遺忘較嚴重,理解掌握上差別較大。有極個別學生基礎薄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具體工作措施
1、 認真做好教學常規,確保教學有效開展
深入備好每節課,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認真地做好課前的備課資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備課組共同研討確定學案內容,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共享。部分章節內容制作成教學課件后,再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共享。此項工作上課前兩至三天完成。 認真上好每節課,積極實踐新課程理念,把握好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精心設置習題,合理、分層布置學生作業,書面作業要求全批全改;學生配套教輔《名師金典》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反饋。精選每章的測驗題,與備課組共同出題,并要達到一定的預期效果。對每一次測試要認真分析,總結,為學生確定合理的目標。
2、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積極、認真開展實驗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直觀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實驗能力。依據學校現有實驗條件,在保證演示實驗絕大部分完成的基礎上,適當開展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后實踐。
3、做好綜合實踐,踐行分層教學
(1)成立化學學習興趣小組(奧賽小組),培養特長生學習、探究化學的興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習做好缺差輔導,確保每一個學生學習不掉隊,力爭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全面通過。
4、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教學業務能力
(1)學習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新課程的具體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時間,認真學習新課程教學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