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6: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如何發展農村經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將發展壯大村經濟作為任期目標。新農村建設的首要內容是生產發展,村委會應當在任期內注重發展經濟。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是發展種植業還是發展養殖業,是種植糧食作物還是經濟作物,村委會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并將發展壯大農村經濟作為任期目標,切實行動,取得全體成員的認可和全體村民的支持。即使是在短時間內不能見效,也要為農村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打破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一個地方,假如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跟上,道路不通、信息不靈、用水困難、用電無保障,經濟發展自然會受到影響。因此,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打破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十分重要。我曾在幾個鄉鎮任過職,都是在最邊遠、最困難的村駐村蹲點,每到一處聽得最多的就是村民要求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呼聲。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和村兩委一班人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爭取項目,帶領村民新修、維修公路,建設水庫,拉通電話等,村民對此十分擁護。有個村的公路竣工時,村民自發地敲鑼打鼓慶祝。公路修通后,收購商能夠進來收購農產品,減少了村民的運輸成本,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
盤活閑置資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村委會要充分利用村內閑置資產和資源發展經濟,尚未利用的山場、水面、林地、草地、灘涂、土地等,都可以作為利用的資源。村委會既可以以入股的形式參與,也可以發揮集體優勢,組織村民共同參與,還可以以租賃的形式對外招租,促進經濟發展。某村新一屆村委會班子上任后,積極利用本地石材資源,引進外商開發,村集體收入逐年翻番,一舉甩掉“空殼村”的帽子。但是要注意一點,千萬不可為了發展經濟而“病急亂投醫”,對那些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的行業要拒之門外。有個村看見鄰村集體經濟發展得紅紅火火,非常著急,恰好此時有人想來該村搞冶煉業,結果由于污染嚴重,村民意見很大,后來在地方政府的干預下關閉了。
因地制宜,積極扶持地方優勢產業。村委會要促進本地經濟發展,應當發展地方優勢產業。地方優勢產業的產品,在質量或產量上占有優勢,在市場上能夠暢銷。當然,有的地方優勢產業明顯,有的不明顯。如何引導產業發展呢?一是發展適銷對路的傳統產業,因為傳統產業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能夠延續下來自然有其自身的優勢;二是借鑒自然和基礎條件類似的地方的經驗,發展同樣的產業,使之規模發展;三是聘請技術專家深入實地,根據本地土壤、光照、溫差、氣候等環境特征,結合市場因素,現場分析指導。
村委會可以通過宣傳發動、能人帶動、獎勵促動等多種形式,積極扶持具有地方優勢、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的項目。筆者曾經蹲點的一個村村民收入十分有限,看到鄰村村民種植高山蔬菜效益可觀,筆者就鼓勵當地村民種植高山綠色蔬菜,從而形成了一定規模,在周邊地區有了影響力,那幾年每天都有幾輛外地大卡車進村收購高山蔬菜,村民直接受益。
不少基層干部在談論如何開展新農村建設時,不約而同想到的都是先建設“富村”。在有的鄉鎮,“后進村”的群眾常年喝不上一口干凈水,干部們卻在討論選擇一個“先進村”開展亮化、美化工程。
西部地區一位基層干部介紹了當地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三個選擇標準:一是有特色產業支撐,二是村集體有較強實力,三是大多數村民有較多的經濟收入;在河南省,一位鄉黨委書記告訴我們,他們正準備選擇一個群眾生活比較富裕、建設規劃較好的村莊,集中全鄉之力搞好試點,做到“以點帶面”。然而具體到如何利用“點”來帶動“面”,這位鄉黨委書記卻茫然不知所言。
建設新農村,很多方面需要規劃先行、試點起步、穩步推進。但是,如果只抓“試點”,不做好“面”上的基礎工作,急于樹“形象”出“政績”,缺乏科學發展觀,對新農村建設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缺乏深刻認識,則往往會走偏,以至于出現用行政力量“壘大戶”,把有限的資源過分集中在少數試點上,從而造就一批“好是好,就是學不了”的典型,甚至人為地造成農村內部的“二元分化”,這就背離了新農村建設的初衷。
問題二:部分地區舉債搞建設,農民負擔反彈
中央明確要求,新農村建設要堅持量力而行,不能舉債搞建設。但在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中,一些鄉村干部和農民正負新債搞建設,部分地區的鄉鎮政府和干部隨意向農民集資攤派,農民負擔出現反彈。
與此同時,隨著近年農民稅負減免、收入提高,加上今年以來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引導,各地農民建房數量大增,由此拉動磚、水泥、工價大幅上漲,許多建房農戶不堪重負。
問題三:基層政府缺少發展農村經濟的切實辦法
談到新農村建設,縣鄉干部往往熱衷于村莊整治、改廚改廁,或是忙于招商引資,而對于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則有畏難情緒。發展農村經濟,面臨行政推動不靈、工作沒抓手等難題。
這些年,在發展農村經濟上,政府的行政推動力度不可謂不大,為何效果不好,關鍵是如何用市場的辦法引導群眾發展經濟這道難題沒解開。由于硬辦法不行,新辦法不明,一些縣鄉干部對鄉鎮發展農村經濟的職能產生懷疑。
河南省商丘市一位鄉鎮黨委書記說:“在發展農村經濟上,鄉鎮政府作用不大,反作用倒不小。從我們鄉的實際看,無論結構調整也好,農民致富也好,有多少是鄉里扶持的?這些年,鄉里搞了好多示范區,成功率連10%都不到?!?/p>
與發展農村經濟“冷”形成反差的是,一些鄉鎮對招商引資越來越熱?!耙磺袊@項目轉”、“人人頭上有指標”的現象較為普遍。一些鄉鎮干部為了引資,長年在外奔波。
據分析,當前鄉鎮興起的招商引資熱驅動力來源于兩個方面:首先是市縣下達硬指標,層層分解到各個鄉鎮,最終形成了干部“全體招商”的局面;其次是農業稅取消后,鄉鎮政府陷入財政困局,為了維持自身運轉,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稅源。
問題四:基層干部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強有力的基層班子。新農村建設需要規劃、布局、調整、發展,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矛盾、新問題,這都需要基層干部來組織和協調解決。目前基層干部在諸多方面處于窘迫的地位,如何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是很現實的問題。
在新農村建設中,相當部分鄉村干部感到苦惱。一是為經費短缺苦惱。他們認為,搞建設需要錢,可目前不少鄉鎮政府正常運轉都難以維持,沒有實力進行投資建設,上面下達任務,執行起來卻苦于沒有資金,對上對下都難以交待。
二是為管理力不從心苦惱。一些鄉鎮干部反映,“從管理的角度來講,鄉鎮這一級政府不出臺政策,只負責貫徹和落實,對上級來說,省、市、縣都可以指揮鄉鎮,可鄉鎮能指揮村嗎?”村委會主任是民選出來的,如果不聽鄉鎮的,鄉鎮也拿他沒辦法。同樣,鄉鎮政府對“七站八所”能指揮得動的也沒有幾個,因為以前的“塊塊管理”已改為“條條管理”,都讓縣里的職能部門把管理權限收上去了。取消農業稅后,鄉村干部對農民缺乏約束能力,一部分農民只講索取,不講奉獻、不盡義務,而鄉村干部拿這部分農民沒有辦法。
問題五:新農村建設規劃存在五種不良傾向
在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中,一些地方出現五種不良傾向:一是以村容規劃代替新農村建設規劃,在內容上忽視發展生產;二是以城市住宅小區規劃代替農家群落規劃,忽視了庭院經濟和民族風俗特點;三是以新產業開發規劃代替當前主導產業發展,忽視糧食生產;四是以政府官員的意圖代替村民自愿,忽視農戶的家庭支出能力;五是關注宅基地整理后的土地開發,忽視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農戶的產權和承包經營權。
這些傾向集中反映出規劃者農村基本經濟政策觀念的淡薄。新農村建設規劃是一種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規劃,其基礎是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和家庭承包經營,以及農民家庭、家族生產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習慣。搬用城市規劃的方法和程序搞農村建設規劃,搬用城市居民小區的圖紙搞農村民宅建設,顯然脫離實際。
這里還有一個規劃的法律依據問題,目前國家只有城鎮規劃方面的法規,沒有農村建設規劃的法規,在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只能依據當前的農村基本經濟政策,依據農村生產、農民生活的需要探索編制。
問題六:“項目式”建設受惠村很少
目前各級政府支農建設以項目為主,爭取不到的地方公共設施長期落后。
一些鄉村干部認為,以往有的支農項目是上級對下級的“釣魚項目”,誰有關系、誰跑得勤,項目就給誰,這樣很不公平。在新農村建設中,如果還要通過“跑項目”來進行,基層干部壓力很大。希望新農村建設有一個公開、公平的政策環境,免除村干部“跑項目”之苦。
問題七:“撤鄉并村”中不要忽視自然村
近年來,為了方便管理,減少財政供養人口,許多地方進行了撤鄉并村活動。在新農村建設中,撤鄉并村的遺留問題已經凸顯出來。例如,進村的路修到哪里?新農村建設的村確定在哪里?
調查發現,撤鄉并村只是行政區劃的調整變更,并不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并,也不是農戶住宅的遷移。所謂撤并,只是鎮政府、村委會管轄區域的變化,并不代表農戶與以原生產隊為基礎的承包關系的變化。在大多數地方,還是原生產隊的農戶承包原生產隊的地。這就是說,并村以后,政府法定名單上原有的村名沒有了,但是原有的農戶居住群落并沒有變,原有集體經濟組織與原有成員之間的承包關系沒有變。
新農村建設本來是基層的社會經濟建設,如果僅僅是按照撤來并去的行政區劃,把工作做到“行政村”村委會,新農村的許多事可能架空。
問題八:農村人才出現“斷層”現象
由于很多村年輕農民多數外出打工,在家留守者以婦女和老年人居多,導致農村人才“斷層”現象突出。
許多基層干部擔憂由于年輕人大量離鄉,后備干部選拔、黨員發展都面臨年齡段、知識結構“斷層”問題。目前農村黨員干部老齡化、整體素質偏低?,F在要在農村選一個年輕干部、有文化的干部太難,不少地方農村黨員隊伍嚴重老化,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
問題九:出現違規調整土地承包經營行為
隨著村辦企業的大量倒閉,村組“機動地”基本取消,農村集體經濟變成了“空殼”,原有“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已“名存實亡”,在基礎上的經營體系如何構建,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又一道難題。
許多鄉鎮干部把雙層經營體制的重建理解為擴大土地經營規?;蛘嫉剞k工業,實現“園區加農戶”或“工廠加農戶”。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不少地方提出重新調整土地承包關系,出現違規調整土地承包經營行為。
結論: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量力而行
農民負擔反彈的重要原因來自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績沖動”。不論是修公路,還是讓農民建新房,貪新求洋不可取,必須從實際出發,有多大力量辦多大事,盡量多辦事。要通過廣泛宣傳,并在政策制定中考慮農民的“配套資金”的承受能力。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各地政府應當根據各地的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水平,以當地農民的特殊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要在不同地區探索符合當地情況的新農村建設路徑與做法。
一、精準鄉村休閑旅游的涵義
精準鄉村休閑旅游是一個泛指的概念,即是在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基礎之上如何將休閑、娛樂、民族文化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結合起來,以鄉村旅游為紐帶,將名族文化、人們的精神需求層面等融入到鄉村休閑旅游的現代化旅游方式。
二、河北省精準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的現狀
目前,在河北省內共有400多個鄉鎮和1800多個村落開展鄉村旅游業務,帶動全省農民直接就業的人數達到15萬人。2013年河北省28家企業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創建企業,其中河北美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秦皇島冀弘水產養殖觀光有限公司2家評為五星級,張北佳圣農作物種植有限公司等15家評為四星級,河北豐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1家評為三星級。河北海路風情游首次入選十大精品線路。截至目前,河北省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創建企業五星級5家、四星級29家、三星級20家。這些企業的發展推動了河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帶動了農村餐飲、農產品銷售、商業及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特色產品的開發,增加了農民就業和農民增收。
三、發展精準鄉村休閑旅游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
1.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不斷豐富旅游業態,可以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助推農戶增收。農業除了確保溫飽問題,還具有觀光、教育、休閑等多重功能,休閑農業是“綠色朝陽產業”,在大城市周邊區域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將農業與旅游結合起來,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可以有效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2.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的種植業不足以帶動當地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農村要想吸引城市人群到鄉村旅游,就必須調整原有的農業產業結構,種植附加值高的農作物,高的價格可以彌補產量低的不足。另外,開發可以讓游客參與的旅游項目,讓游客參與種植和收割,休會農村生活的快樂。
四、發展精準鄉村休閑旅游的策略
1.加快旅游商品開發,促進農旅深度結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高效農業,積極扶持一批“農家樂”旅游示范戶,規范旅游服務管理。充分利用河北省旅游市場優勢和豐富文化底蘊,加大旅游食品、紀念品等旅游商品的開發和生產,積極支持農民創辦旅游商品生產加工企業,延長旅游商品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創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的路徑,推動河北省旅游經濟再上新臺階。
2.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樹立科學發展觀。鄉村旅游的主體是久居城市的人群。城市人民選擇鄉村旅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鄉村有無污染的生態環境,新鮮的空氣,蔚藍色的天空。因此,農村在開發鄉村休閑旅游時一定要兼顧環境保護,優質的環境是鄉村旅游得以發展的強動力,也是鄉村旅游的核心價值。因此,在開發鄉村休閑旅游的過程中要加強環境保護,加強檢查和監督。
一、要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業經濟收入。
要針對制約農村生產力發展的突出問題,抓住關鍵環節,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二、農村經濟要在的體制下,突破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大市場對接難的矛盾,才能實現新一輪快速發展,徹底扭轉農民增收緩慢的局面。
首先要盤活土地資源,其次要實施規模經營,第三要突破性發展龍頭企業,第四要主攻精品名牌一是攻特色。創精品名牌必須突出自己的特色項目、特色產品,靠多數地方不具備的優勢出奇制勝。二是攻管理。獲取名牌后最重要的是配套各項管理措施,防止假冒產品充斥市場而砸牌。三是攻宣傳?!昂镁埔才孪镒由睢?在千方百計攻市場的同時,要加大宣傳攻勢。四是攻批量。創精品名牌的最終目的是要搶占市場先機,實現順利銷售,從而獲取較高的效益。因此,必須組織批量生產,形成批量上市,消除有品牌無產品、有產品無批量現象。
三、加快勞動力轉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發展農村經濟。
在社會總勞動力中,如果以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勞動力的比重由75%降到10%左右作為初步完成農業勞動力轉移的標志,那么完成這個過程英國大致用了300年,法國用120年,加拿大、美國、日本用了100年左右。而我地和全國其它地區的情況差不多,農業人口比重大、地區差別較大,真正完成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也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當前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是保持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根本之計,要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1.要加快城市進程。
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經濟發達地區、大勞動力密集型工廠搬至或設分廠于生產成本低、交通日益通達的不發達地區和小城市,產業和資本出現了加快轉移的趨勢,這種梯度轉移對加快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顯著作用。為此,我們也要不失時機地順應這種趨勢,大力促進產業和資本的梯度轉移。
2.轉移方式要多樣化
針對目前各地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中普遍重于勞務輸出的傾向,在勞動力轉移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堅持多樣性,要堅持內部與外部、異地與就地、境內與境外相結合,職業轉移與身份轉移結合,就業與創業并重。
3.支持農民創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要學習浙江致富農民的最大經驗“百萬農民創業,帶動千萬農民就業”,使農民普遍得實惠,長期得利益。目前,最有活力的中小企業是民營企業和“個私”經濟,而農民創業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4.發展教育和培訓事業是促進勞動力有序流動、解決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治本之策。
四、按統籌城鄉思路,還農民以國民待遇。
1.經濟上讓農民當家作主,尊重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國度里,農民最重要的是生存和發展。經濟利益高于一切。農民既需要經濟的自由,也需要經濟的平等。要讓農民在經濟上當家作主,各級鄉、鎮政府應不斷依據大多數人民的利益,調整和變革各項現實的制度。把“民”思想貫徹到經濟領域,應確保每個人在衣、食、住、行、醫、教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保障每個人的收入和購買力不斷提高;保障所有人參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權力。
2.在政治上賦予農民平等的政治民。首先要給農民知情權、發言權,建立與農民對話與協商的渠道和機制。這是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農民的強烈呼聲。要保障農民的公民權利,必須開辟傾聽底層呼聲的通道,建立對話機制,創造寬松環境,讓農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呼聲。政府部門要敢于正視問題,建立開放式接待制度,面向群眾,認真聽取農民的申訴與呼聲,為農民排憂解難,決不許以任何借口推拖、刁難,更不能隨意動用武警阻撓和驅趕上訪農民。
3.要切實保障農民的選舉權和代表權,給農民政治參與權,讓農民與其他階層享受同等的各項政治權利,增加農民在各級人大的代表人數。要允許并幫助農民建立自己的組織體系,實現農民自主管理。
4.在教育和公共社會福利事業上賦予農民對公共產品的共享權。
【關鍵詞】農村經營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公益事業;隊伍建設
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是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工作。當前,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早已突破了傳統的農村管理范疇,已發展到了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階段。特別是在創新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等方面都提出了新了問題與挑戰,也督促我們各級農村經管人員在新形勢下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農村經濟發展多做提供保障。
一、農村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國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生力軍,是提高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是為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提供服務的組織,采取經營者自愿的方式來進行民主管理,這樣可以實現規?;纳a和銷售,對于發展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現在由于部分地區的農民合作意識淡薄,習慣了單打獨斗進行農業生產,對加入合作社不積極。另外,部分合作社民主決策、利益分配、監事作用等機制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經營理念不科學、經濟效益不理想。個別合作社徒有虛名,遇到的深層次矛盾特別突出,現已成為合作社發展的主要“瓶頸”。大部分合作社因為缺少資金與金融扶持,不得以向民間抬款發展生產,造成生產成本高、效益低,嚴重束縛了農村經濟的
2.土地流轉難度大制約了現代農業發展
土地流轉工作是實現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環節。當前我國農村的土地流轉大都是農民的自發行為,土地的管理機制,服務功能不健全制約了土地流轉的進程。雖然各級農經部門都成立了相應的土地流轉服務機構,但在實際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不大。各級政府在土地管理上缺乏約束力,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3.農經管理隊伍不穩,在崗人員少,經費難保證
農村經營管理涉及整個農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要求在鄉鎮從事農村經管的工作人員要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良好的綜合素質。但在現實工作中,由于鄉鎮經管部門的人權由鄉鎮政府管理,從事農經工作的人員被抽調到其他工作崗位的事情非常頻繁,導致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甚至有許多地方的領導不重視經管工作,把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專業知識欠缺,業務水平偏低的工作人員放到經管工作崗位上,由此直接影響到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目前,區鄉兩級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在崗人數不足,缺少有專業技術的專職工作人員,區鄉兩級財政也沒有安排專項工作經費,業務主管部門缺少自主性,造成負責農經工作的專業人員越來越少,編制明顯不足,無法充分發揮鄉鎮農經機構的作用,阻礙了農村經管工作的協調發展。
二、強化農村經營管理工作,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重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級農村經管人員一定要深刻的認識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性,將農民的經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從農民的立場出發,向廣大農民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以及運行機制,從長遠的角度講述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前途,讓農民認識到專業合作社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重要性。各級政府要千方百計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有利的政策性支持和服務保障,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盡快提高本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2.強化農經管理工作
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一靠黨的政策;二靠不斷壯大農村經濟規模和總量,夯實經濟基礎;三靠農村經濟組織的良好管理。農村經濟組織要積極發揮自身作用,盤活農村經濟,進一步提高農經管理水平,將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好,運作好。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讓本地區的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起來,提高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水平,為廣大農民造福,讓父老鄉親盡享改革發展紅利。
3.健全機構,明確性質,充實人員,保障經費
要想全面發展農村經營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完善的規章制度,明確的崗位職責。只有健全的組織機構,才能夠將國家的各項涉農政策、號召傳達給村級管理者,讓農村經營管理工作進行有序運轉。其次,為了保證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要在經管隊伍管理上加大力度,要充實人員,將更多的具有專業技術與業務能力的人員納入農村經營管理機構中,提高工作的運行效率。為了保證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一定要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并且在工資福利待遇方面有所改善,盡量為工作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三、結束語
農村經營管理是我國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工作,促進農業增收,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為了保證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從各個方面做好準備工作,無論是組織機構的健全,還是人員經費的保障,都是農村經營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在進行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站在農民的立場,從農民的利益出發,為農村的長久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吳志宏.全面提升農村經營管理水平 為促進農業現代化提供體制機制保障[J].山西農經,20ll(02).
優化農村產業結構 發展現代農業
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現代農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基礎。當前,農村經濟的最大的弱點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農業走向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應發展優勢特色農業。要更新觀念,跳出傳統農業發展局限,打破以往農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格局,遵循經濟規律,發揮比較優勢和特色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農業。要在形成優勢農業集群,建設優勢特色農業上做文章。其次要培植龍頭企業。要圍繞工業抓農業,通過建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生產產銷對路的農產品,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圍繞市場發展現代農業。三是要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盡快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各地情況,又能與國家和國際接軌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并推廣實施。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F代農業說到底就是科技農業,農業科技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定性因素。當前,發展現代農業最為重要的是要解決科技成果應用少,科技轉化率低,農民科技素質差等問題,使農業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首先,要注重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在種植業上要重點推廣高效新品種,優質、高產、無公害栽培,病蟲綜合防治,抗旱增產等技術。在養殖業上要重點推廣快速高效飼養,水產優質高效養殖和規?;B殖等綜合養殖技術。在加工服務業要重點推廣農副產品加工,果品、蔬菜采摘后處理及氣調保鮮和水產品速凍保鮮等技術。其次,要重視農業科技示范點的建設與引導作用。作為農村經濟的主體,農民的素質決定著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科技素質大都比較低,文化底子薄,信心不足。要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做給農民看,引著農民干,由點到面進行推廣。要結合當地實際創建示范點和示范園區,引導農民進行效益對比分析,使農民學到實用技術并改變傳統種養模式。三是要加強農產品質量跟蹤管理。不論是傳統農產品生產,還是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都存在著市場營銷的問題。要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要求,落實農產品準入市場制度,強化農產品質量的跟蹤,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查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盤活土地資源 有效對接市場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載體。發展農村經濟首先須盤活土地資源。要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實現土地資源,尤其是后備資源的有序流轉,最大限度地實現開發效益。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边@為我們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搞活農村經濟指明了方向。農村經濟必須在的體制下,突破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難的矛盾,才能徹底扭轉農民增收緩慢的局面。要盤活土地資源,就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通過嚴格執行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不變的政策,來調動農民開發土地的積極性,消除短期行為和掠奪性經營現象。同時要建立起合理的流轉機制。通過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鼓勵農民將耕地、山場的經營權通過轉包、拍賣、入股等形式,向大戶、能人集中,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農村經濟;推動;發展
一、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農村信用社是為促進農村發展而設立的金融機構,因此農信社的經營活動要以幫助農民提高生活水平、支持農業發展為宗旨,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的推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農村信用社有助于農民擴大農業生產規模,為農民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支持。農信社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民,農民從農信社貸款不僅手續簡單,而且貸款門檻低,需要貸款的農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拿到貸款,為農民提供了方便。第二,農村信用社通過貸款給農民,優化了資金結構。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主要用于貸款,通過收取利息盈利,以往農信社的資金沒有借貸出去,造成資金的利用率不高。農信社把資金貸給農民,既充分利用了資金,又為農民提供了幫助,促進了農業發展,進而帶動了農村的經濟。第三,農民利用貸款對農村各項設施進行改善,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環境基礎。比如,農村的灌溉設施對農田的意義重大,交通設施對農村與外界的交流有重要作用,這些設施的完善需要貸款支持。修繕各項設施既方便了農民的日常生活,又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第四,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較低。民間借貸的缺點是利率高,貸款人難以背負高利息,而且容易發生借貸糾紛,不利于農村的和諧建設。從信用社貸款利率低,而且手續簡便,這也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策略
1.深化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改進農村金融服務
信用社要對產權制度進行改革優化,明確產權歸屬。為貫徹“三農”政策,有必要對信用社的產權制度進行改革,以進一步體現信用社的支農本色。同時通過改革,劃分產權歸屬,加強信用社的管理和監督,提高業務水平,能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另外,明晰產權可以對信用社的經營起到激勵作用,改進企業管理模式,有利于對風險的預防和規避。信用社在產權制度改革中,要顧全大局,堅持逐漸過渡、穩中求進、因地制宜。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各農村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自然環境、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也不相同,導致各地區信用社的效益也有高低之分,因此在改革產權制度時要考慮各地的不同情況。每個信用社要根據各自的自身條件、當地的經濟水平、企業管理理念采取不同的產權關系,對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可以把信用社改革為股份制企業;對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不宜采用股份制,可以把信用社改革為更適合當地經濟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對經濟發展適中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產權制度。
2.農村信用社需要創新業務品種,多層次服務“三農”
農村信用社的宗旨是服務農民,支持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其業務范圍主要是為農民提供貸款、理財等服務,可以說信用社是農村經濟的主要推動力。一要堅持信用社扶持農村的宗旨,通過加大基層網點的覆蓋率,提供多品種的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吸引農民通過信用社融資、貸款,為需要貸款的農民提供貸款,為需要存款的農民創收,加快農村資本的流通,以達到幫助農民,為信用社增加效益,發展農村經濟的目的。信用社是農民自己的銀行,只有逐步完善信用社的金融服務才能使農民和信用社雙方都得到發展。二要提高信用社的信用度,使農民真正從信用社得到實惠。構建良好的信用度是金融機構發展的關鍵,縣鄉級政府要明確信用社的具體負責人,并鼓勵村干部發揮宣傳、帶頭作用,為信用社信用度的構建工作打好群眾基礎。信用社只有提高信用度才能吸引更多的農民,切實起到扶農助農的作用。三要在信貸業務中建立客戶經理制度,信貸業務是信用社的主要業務,需要一批專業的金融人才來管理,同時客戶經理也可以為農民解答疑問,提供咨詢服務,為農民推薦更優惠的服務品種,并給農民介紹國家最新的貸款政策和各種信息??蛻艚浝聿粌H能推銷信用社的信貸業務,又能為農民選擇最實惠的服務。
3.堅持以農為本,提升農業產業化升級
新時期農村建設的新要求是發展生產力,改善農民生活,實施民主管理,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發揮如下作用:一要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比如農產品品種的升級、收割設施的購置等,提高農民、政府和信用社的收益。二要支持農村開拓休閑產業,利用農村獨特的環境優勢和原生態生活方式,賦予農村的各項資源以商業價值。比如“農家樂”產業可以讓人體驗鄉村生活,農村觀光產業可以讓人體驗種植的樂趣,這些產業發展都需要信用社的支持。三要大力支持農村養殖業的發展,養殖業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大規模的養殖業不僅能給農民創收,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推動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四要支持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疏通道路交通,完善灌溉設施,改進電路設施,從而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
三、結論
可見,農村信用社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不僅可以為農民解決資金困難,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而且可以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繁榮,優化當地的產業結構。信用社只有通過完善產權制度,提供多種類的業務,促進農村產業的多樣化,才能更好地提升農村經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