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6: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民間藝術形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民間藝術 美術教育 應用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2014年度項目《基于信息技術的中小學民間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研究》(項目號:146242132)階段性成果之一。
1.實現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創新與傳承
目前,包括剪紙、刺繡、泥塑、雕刻之類的傳統民間藝術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研究的人越來越少,不僅潛在的經濟價值無法得到挖掘,而且鮮明的民間藝術與民俗文化價值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記錄與傳承,由此使諸多民間藝術形式面臨著日趨消亡的生存困境。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現狀,如何以挖掘傳統民間藝術實用價值為核心目標,由此實現其創新與傳承才是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獲得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而將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應用于高等院校美術教育活動之中,正是建立在對于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文化、思想、藝術方面教育價值的挖掘與應用的基礎之上而展開的,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專家、學者展開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研究活動,由此形成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而高等院校美術專業的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習、掌握傳統民間藝術,而且在未來的學習、生活與工作之中,也能夠進一步加以傳播甚至是創新,從而實現對傳統民間藝術的有效傳承。
2.豐富美術專業學生的設計思想,提高其設計水平
自近代以來,我國美術教育活動開始朝著實用主義的方向進行轉變,在與西方美術教育進行交流碰撞之后形成了更加西化的素描、速寫、水粉、色彩、立體構成、平面構成之類的課程內容,也即是“現代美術熱”。這雖然能夠使學生掌握現代化的美術設計思想與設計技巧,但卻失去了對我國傳統設計知識的了解和認識,不僅造成了學生知識結構的缺陷,而且使其設計出的作品缺“地氣”。在當前社會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反思之后所形成的“尋根熱”日漸濃厚的情況下,此種美術教育現狀極大地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工作質量情況。而種類繁多、形式各異的民間藝術形式是我國特定區域內的民眾結合自己的文化觀念、審美思想、價值追求以及風俗習慣,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固化的藝術形式,蘊含著獨特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技巧。
3.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水平和個人修養
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不僅在形式上表現出獨特的設計思想與設計技巧,而且還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知識、民俗文化內涵以及各種各樣的倫理道德思想等。從這個角度來說,加強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還能夠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其個人修養。
4.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
通過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不僅在整體造型、題材內容、思想內涵方面具有豐富的趣味性特征,而且是在我國民間社會土生土長的,甚至是廣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司空見慣的一些藝術形式,對于普通學生的心理與情感表現出天然的親和力,能夠獲得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并產生視覺與心理方面的審美體驗。據此,將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引入美術教育之中,能夠有效地避免素描、速寫、水粉、色彩、立體構成、平面構成之類的抽象性課程所帶來的枯燥性與乏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課堂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傳統民間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模式
1.以教學素材的形式引入美術課堂
此種方式主要是依據美術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一些合適的民間藝術形式作為課堂中的教學素材或者是教學材料來使用,由此來輔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比如將傳統的剪紙藝術、木雕、玉雕或者是布雕工藝引入到傳統工藝課、造型課、民俗學之類的課程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直觀而又生動的認識,由此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提高其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
一般來說,此種應用方式比較簡單,主要由特定的美術課程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教學計劃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并加以處理,由此適應具體的課堂教學的需要。傳統民間藝術雖然在課堂中處于附屬性、協作性的位置,但同樣展現了其良好的藝術教育價值和課堂教學效果。
2.開設民間藝術課程,實施專門性教學
部分高校還可以立足于所在地域內的民間藝術形態發展現狀,針對某一民間藝術形式,開設專門的課程。這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此種民間藝術形式的產生背景、歷史文化內涵、工藝特點、審美效果與藝術價值等,而且還能夠掌握系統的創作技巧,甚至能夠進行工藝創作活動等,由此真正實現對民間藝術的創新與傳承。此種教學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具備地域優勢,不僅能夠方便地搜集所在地域內的民間藝術資料,而且也可以將一些民間藝人引入課堂,進行民間藝術教學活動,由此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但難點在于如何將所在地域內的民間藝術資源與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培養目標、培養內容相銜接,并據此制訂出科學、系統的民間藝術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
3.創辦民間藝術專業,培養專門人才
當前,高等院校除了可以開設民間藝術課程之外,還可以憑借所在區域內的民間藝術資源,創辦一些個性突出而又符合市場需求的民間藝術專業,由此培養研究、創作和傳承此種民間藝術形式的專門人才。學校要能夠綜合考慮到市場的人才需求情況、自身的人才培養能力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計劃與實施方式等,另一方面要經過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方可進行具體的招生和人才培養活動,因此,這需要學校能夠進行系統的市場調研活動和精心的前期準備活動,由此建構起系統的專業建設方案,從而獲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尤其是能夠培養出獲得社會認可和需要的民間藝術專門人才。
傳統民間藝術在美術教育中有效應用的建議
要想真正發揮傳統民間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藝術傳承和人才培養價值,除了需要各個高校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應用方式之外,還需要相關政策的激勵與指導作用。首先,我國教育部門一定要結合我國高校實際情況、民間藝術發展現狀以及社會對于民間藝術的需求與應用情況等,制定出細致、明確的方針政策和發展措施,深化各個高校對于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文化價值、思想道德教育價值、藝術審美價值、藝術教育價值以及潛在的市場經濟價值的認識,積極主動地將傳統民間藝術引入高校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以及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來,發揮其應有的人才培養價值;另一方面還必須制訂出清晰的監督與考核措施,包括對各個學校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選擇方面的監督與考核活動,從而避免出現教師引用傳統民間藝術的積極性不高,流于形式,應付考核的現象,或者是忽視、遺漏部分傳統民間藝術的情況等。這是順利地實現傳統民間藝術轉化為可利用的美術教育資源,并發揮其應有的多元價值。其次,國家各級教育部門以及學校機構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尤其是要充分考慮到所在區域內的民間藝術資源情況、高校情況等,圍繞著民間藝術轉變為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教學課程以及具體課程中的教學內容等主題,建構起包括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市級課題以及學校級課題在內的不同等級的課題立項體系,由此形成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學校專業設置和課程教學活動,提高民間藝術在高校美術教育課程中的應用質量和效率。
總體來說,種類繁多、形式各異的民間藝術形式是我國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瑰寶。我國高等院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民間藝術形式的研究,順利地將各個高校所在地域內的民間藝術資源轉變為美術教學資源,從而在提高美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效率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傳承區域民間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崔錦:《民間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2008,10月版。
[2]陳衛和:《民間美術與學校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5月版。
[3]毛翔:《淺談民間藝術對美術教育的影響》,《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7期。
[4]楊琳:《民族民間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年第20期。
[關鍵詞] 民間藝術 動畫 影響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14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積淀了渾厚的民族文化素養和民族文化財富。同時也在這種積淀的過程中細分出各種形態的藝術形式。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在長期的歷史演變和民族文化交融中創造了千姿百態的民間藝術。勤勞和智慧的中國人也在不斷的滿足物質文化需求的過程中在原有的民間藝術的基礎之上不斷的創造新的藝術形式,不斷豐富中國文化藝術的寶庫。民間藝術作為滿足自身生活和審美需求的藝術形態,凝結了民間的人文形態和民族的歷史的文化審美追求,表達了基本物質需求下的精神審美價值取向。而這種長期生活形態下的創造性的審美藝術又無形中推動了其它諸類藝術形式的發展,影響了其它藝術的審美意象和表達形式。
動畫是用靜態圖畫的形式以特殊的方式表現動態電影藝術形象的一種美術影片,其將人工繪制的許多張有連貫動作的美術形式的畫面一次性拍攝下來,在連續放映時借助于人的視覺生理原理(視覺暫留),在銀幕上產生活動的影像。這種影片可以展示形體的任意變化,動物、景物、器物的擬人化的活動形式,充分發揮了真人所難以表達的夸張和幻想。從這一點而言民間美術與動畫有著某種相同的共性。而不同之處在于民間藝術在某些方面所呈現的形態恰恰以獨特的、靜態的、民俗化的造型語言展現其獨有的文化內涵,動畫則將這種靜態的造型語言進行動態化表現。
動畫藝術作為一個新型的藝術表現形態,受到傳統藝術、尤其是民間藝術的深刻影響。民間美術既是藝術之源,又是藝術之流①。民間藝術給予動畫藝術創作的直接美學形態拓展和藝術表現借鑒。動畫是影視藝術在廣度上的延展,而影視藝術作為第七藝術的表現力又使得動畫得以完美的采納和運用。正是因為“畫”是動畫創作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么動畫在“畫”的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上就更要融合民間藝術的養分以達到自我的發展。我國早期的動畫創作過程中大量借鑒民族民間藝術形式,也正是因為對民間藝術的借鑒,才使得中國早期動畫片在國際上頻獲大獎。那么,早期的動畫片是如何將民間藝術的運用于動畫創作的呢?下面我們將做具體的分析。
動畫人物造型設計上的民間藝術借鑒
動畫是以造型的方式來表現故事的,而造型的方式又有很多種,三維動畫的造型方式是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真實的動物或人物的方式。而二維動畫則不單單是以所謂單線平涂的方式來表現的。傳統的動畫造型手段很多,在我們早期的動畫前輩對民族動畫的探索過程中,留下了寶貴的動畫創作的類型題材。而這些類型都是在汲取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的各類藝術形式為根基的再創作依據。諸如《驕傲的將軍》在創作伊始就大量搜集民族民間素材,到山東、河北等地搜集了古代的繪畫、雕塑和建筑等各類藝術形式。人物的造型設計采用了中國京劇藝術的造型手段,通過此種造型手段,在表現出將軍的豪邁的同時也表現出將軍的傲慢。京劇中的服飾精美細膩甚于繁瑣,然而動畫在造型過程中則更多借鑒其美的外在的形式而拋卻其繁縟的裝飾,通過中國畫線描的形式表現其簡約而靈動的造型特征。
再如《大鬧天宮》,影片中的孫悟空借鑒京劇臉譜、民間版畫、年畫等傳統藝術進行動畫化的再創造,塑造了這個頭戴軟帽、仙桃臉譜、虎皮系腰、細胳膊長腿的孫悟空動畫造型形象,成為既具有猴的機靈活潑,又具有喜怒哀樂的人的思想感情,和諧地整合了人猴的共有特征。
動畫《九色鹿》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形式,故事本身也是按照《鹿王本生》而改編的。這種源于民間藝術形式的作品,顯然深受其繪畫形式的影響,是民間藝術在動畫中應用的直接表現。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大量的保留了敦煌壁畫的原有形式和風格,層次分明,構圖嚴謹。作者構思的九色鹿造型更是嚴格按照壁畫的形態,用線細膩嚴謹,肯定又果敢,同時又將傳統中國畫線面的方式融入其中,幾乎在不改變原有壁畫形式的造型的基礎上使九色鹿更加靈動而富有神韻。造型上的動作設計也極富東方式的內斂和沉穩。故事中落水者的猙獰的臉部設計,以及其帶國王抓九色鹿的過程中受到懲罰前的表情和敦煌壁畫中的妖魔鬼怪的對照,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九色鹿善良和勇敢的品質。片中大量的借鑒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的造型特征,皇后的設計就具有典型特點,其人物設計不乏壁畫中飛天古樸、稚拙、大氣而又富于輕盈的造型美。身體的翻轉,扭曲和伸展以及衣袖的擺動和走勢都儼然將壁畫中的造型活化,這種轉換是對民間敦煌藝術的真實表達。
民間藝術在動畫場景的最完美的表達
動畫的風格特征源于動畫的場景特征和色彩表達。場景的構成要素包含具體的造型、色彩以及光影的設定。它所展現的是角色的生存環境,包括具體的場所、道具陳設、以及自然、社會、歷史環境。而這些設計對于時空關系的表達,對于氣氛的營造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動畫中對于場景的設計有自我獨到的表達方式。在場景設計中融合了對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的運用,對傳統建筑風格的吸收,富于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韻味,將民間藝術的運用與整合展現的淋漓盡致。民族的文化習俗是民族文化的內核及文化的根,而民族文化對藝術的形態又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力。無論是傳統的繪畫形式還是現當代的新媒介藝術,都需要或多或少的民間文化的養料作為其藝術創作和藝術存在的根基。
動畫片《南郭先生》大量的場景采用了民族民間藝術的成分。片中融合了先秦的建筑藝術的特點――中軸布置、左右對稱格局。在這個場景設計中,墻上設置了象征權力的龍紋雕塑并置于正中間的位置,又具有各種裝飾圖案的云紋花邊造型,墻城上放置的鼎亦是一種權力的符號,城下的貔貅和戍士更加表現出威嚴與氣勢。戰國時期的生活起居不同于現在,因此單從這一設計我們就可知道故事本身所表現的大致年代,加上場景中的裝飾圖案的設計,結合了類似漢瓦當紋樣的造型式樣,極其古樸典雅而又符合歷史特點,這是對民間藝術運用的精華典范。
《阿凡提》中的場景的設計,則融合了其它民族民間的造型特點。無論是片子中的場景設計還是道具風格,處處都彰顯著維族的風格。建筑物的外觀,尖頂的拱門,各種少數民族的器皿,以及器皿中裝飾的紋理及花紋都是民間民族藝術的最好體現。各式的服飾風格、各種的頭戴圍巾等無不反映出這一特色。因為不同民族自身的一些生活飲食習慣,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特質。
中國第一部有色彩色動畫片《哪叱鬧?!肪统浞值慕梃b了山東民間年畫的藝術手法,濃郁的民間裝飾藝術,渾厚的民族文化建筑,通過精細的造型設計及傳統中國內在文化特質的色彩效果,使其充分的表現出民間文化獨有的感召力。
民間藝術對動畫這種藝術形式的影響是深遠的,正是因為中國的早期動畫人對于民間藝術的借鑒和民族風格的探索,才使得這些動畫作品具有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品格,是中國早期動畫在國際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后來及至近來動畫品質下降的原因,莫過于西方文化侵蝕了國人的民族化的思考和歷史文化的傳承精神,而這恰恰就是我們值得警惕和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⒈ 孫建君 《中國民間美術教程》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3頁
2. 喬托?卡努杜 《第七藝術宣言》1911
關鍵詞:課程資源開發;民間藝術;特色藝術教育
加強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迫切任務。如何通過藝術課程和開展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是大專院校藝術教育。尤其是面向當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職業技術院校藝術教育亟需破解的課題。筆者以為。職業技術院校的藝術教育.要自覺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需要.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擔負起對優秀民間藝術資源的挖掘整理.并將其列入教學內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實際,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課程。
一、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學校特色藝術教育的選擇和責任
對民間藝術與學校藝術教育的關系探索,是新課程改革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度珖鴮W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明確指出,在藝術課程的開設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高等學校既要結合本校的實際,又要努力創造條件.開設各種藝術類選修和限定性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藝術教育。根據近年在教學中的探索.筆者認為.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融合民間藝術的藝術教育必將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培養社會急需人才的需要
當前.學校藝術教育普遍采用國家材授課.致使學校藝術教育與當地實際嚴重脫節,學生不懂在當地最流行的戲曲劇種,對代表當地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專業、藝術專業畢業生不會唱地方民歌,不會跳民間舞蹈.對當地民風民俗了解不多,與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背道而馳。近年來,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各地紛紛發展地方特色文化豐富旅游業的文化內涵,吸引游客。同時,人民大眾回歸傳統文化的呼喚。發展地域特色文化,實施傳統文化保護工程,推進地方民歌、民間舞蹈等民間藝術進課堂、進機關、進企業,使得這一矛盾更加突出。鑒于這一實際,筆者認為,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藝術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挖掘當地民間藝術精華.補充到藝術教育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既與當地發展的現實需要接軌,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藝術教育體系。
(二)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加強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優秀的民間藝術作為一切藝術形式的“母體藝術”,記錄和再現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是中國傳統人文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無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當地人民審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蘊藏著藝術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秀的民間藝術進課堂或組織學習觀摩.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傳統文化修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如作為綜合藝術形式的地方戲曲劇種,以其既有歌、舞、說、唱,又兼容了詩歌、小說、音樂、雜技等多方面的藝術或技術因素。起到了文化審美教育的功效。在筆者所在的地區,有一種民間歌舞小場子,其表現形式獨特.表演詼諧生動.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絕活尤具特色經過四百余年的傳承發展,已成為這一地區人民群眾普遍喜愛、外地游客贊不絕口的民間藝術形式.代表著這一地區民間藝術發展的最高成就組織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向民間藝人學習.或是組織欣賞觀摩.使學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興趣濃厚的學生。通過對這一文化現象學習研究.對這一地區的民風民俗和文化傳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課堂上引進地方民間文藝資源.能有效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增進學生對本地區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關注優秀民間藝術發展是學校藝術教育的責任
民間藝術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優秀的民間藝術中.可以看到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蹤跡挖掘整理、繼承弘揚優秀的民間藝術,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建設先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動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環節近些年來.人們在對建國以來的文化建設進行深刻反思后.普遍認為在改革開放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丟失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許多民間藝術被冷落,由于后繼無人,已面臨失傳消失的危險。為此.國家加大了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國務院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啟動了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工作。
保護民間藝術,弘揚民族文化.是文化宣傳等職能部門和廣大文化藝術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每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當前.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資料.培養一批愛好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覺和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來繼承弘揚優秀民間藝術藝術教育作為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之一.更有責任通過藝術教育與地域文化建設的鏈接.擔負起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優秀民間藝術形成學校特色藝術教育的途徑
藝術教育強調在可生成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種藝術的自然融合是藝術學習的最佳環境之一.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能使藝術學習變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潑多樣。因而.挖掘整理優秀民間藝術形成學校特色藝術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一)汲取當地民問文藝精華.編寫特色校本課程。民問文藝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任一地區都有幾十甚至上百種民間文藝形式.全部涉獵.對學校藝術教育而言,既不現實.又無必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曾開展了民間藝術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繼編輯出版了涉及民間藝術各個門類的《民間藝術集成》,基本涵蓋了當地民間藝術的精華.收錄了原生態民間藝術的重要資料。近年來.一些地區又編輯出版了一些民間文藝專輯。如筆者所在的地區.相繼編印了《紫陽民歌專輯》、《嵐皋民歌50首》等。藝術教師可以此為依據,結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據培養重點,有側重的選擇本地域的民間藝術精華,編寫校本課程。如美術教育類.可側重挖掘戲曲社火臉譜、彩繪泥塑、石雕剪紙、龍獅燈飾制作等,旅游專業,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間舞蹈、民間傳說的精華,編寫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體現地域特性.展示獨特的藝術教學范例。
(二)利用藝術課程的開放性.邀請民間藝人進課堂。長期以來,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間化等因素的影響.民間藝術普遍不被各個時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納.基本靠口傳和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傳承繁衍發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間藝術珍稀資源,依然為少數民間藝人所掌握,許多技巧絕活,往往難以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因而.要充分利用藝術課程的開放性特點.邀請民間藝人進課堂.面對面地向學生進行傳授講解.使學生真正掌握某一藝術形式的精髓。這一方面.全國各地的藝術院校大都進行過成功的嘗試如陜西安康的民間歌舞小場子.在1954年代表陜西省參加全國民間文藝匯演獲得一等獎后.中央民族學院就邀請兩位演員為學生教唱陜南花鼓小調和傳授挽草帽圈技巧.為時半年之久.使安康這一“小舞臺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國。以技巧見長的剪紙、泥塑藝術.更需要由民間藝人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傳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基本技巧。
(三)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開展民間藝術調查活動。學生個人成長環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經驗、文化背景等方面都與當地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要抓住這一有利因素.把藝術教育與學生個人成長環境聯系起來.從其興趣、需要、情感表達、人際交流出發,積極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民間藝術環境.開展民間藝術調查.挖掘感興趣的民間藝術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尋找某些具有明顯符號性表現的藝術(如地方戲曲、社火臉譜服裝等).與民問藝人或民俗專家討論它們的符號含義.學習創作具有符號含義的作品。也可組織分組調查.每一組調查一個當地民族民問的藝術,并將這種藝術與該地區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飾、方言等聯系起來做進一步的研究.模仿該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進行表演.加深對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特點的深入了解。
關鍵詞: 中國傳統民間藝術 現代平面設計 融合 借鑒 創造
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來自于民間生活的縮影,為其他藝術形式提供了養分,從而成為了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一,所以說,包含民間藝術在內的民間文化稱其為“母形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搖籃,民族文化之根?,F代許多成功的平面設計作品,特別是被國際認可的代表中國風格的設計佳作,它們成功的原因,都是與立足本土,吸收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營養分不開的。欣慰之至,我們已經看到許多熱愛本土文化,發揚民族風格的設計家,在尋求新的設計元素時,放眼到了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們成功地借鑒、運用傳統民間文化的精髓豐富自己的設計,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向世界人民顯示了我們民族風格的當代性。
1.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現狀
民間藝術是流傳于歷代民間,為勞動人民的生活而服務的,為勞動人民所喜聞樂見的藝術風格,是人類勞動生活中最質樸的藝術思想和藝術語言的體現。同樣民間藝術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民間藝術創作的源泉。追求“熱烈”和“幸?!笔侵袊耖g藝術表現的主題。如果說民間文學這一民間文化遺產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得到重視并加以保護的話,那么民間藝術資料的征集則顯得有些落后,資料的遺存也在逐日減少,而且目前收集的難度也增加了,一些優秀的民間藝術品類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漸趨消亡。
在國際化的影響下的現代平面設計領域,中國現代平面設計中充滿了受西方影響的視覺語言,“國際化”視覺符號的泛濫與“民族化”視覺語言的失語視覺現象非常突出。當今社會人與人交流載體的現代平面設計,要走出一條“民族個性”的道路,就必須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向傳統學習,并進行具有創造性的轉化,使傳統民間藝術在當代現代平面設計中既有“民族個性”又有“時代性”。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低弱的聲正在維系著生命,因此,如何認識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設計的關系,使其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和深入,傳承與發揚,將其精神元素融入現代平面設計之中,必定會使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在“國際設計風格”潮流之后,開創多元化的設計潮流。
就像靳埭強先生所說:“我們不一定要畫上京劇臉譜,穿上龍袍,才能讓人認出是中國人?!币诔浞掷斫鈧鹘y民間藝術文化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傳其“神”,讓傳統民間藝術文化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得到更新和拓展,促進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互動。
2.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平面設計的關系
今天,我們面對不斷發展的現實世界,以及國外的各種藝術思潮對中國傳統藝術帶來的沖擊,新思想、新觀念的不斷涌現,認清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平面設計的關系,成為當下設計應認真研究的課題。如果背離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一味模仿西方的現代藝術,唯西方現代藝術馬首是瞻,簡單地挪用西方現代藝術形式,將使我們的藝術喪失民族的個性。
中國的現代平面設計不是西方的藝術設計的翻版,不是“舊瓶裝新酒”,也不是“中國的裝飾+西方的結構”那么簡單的拼湊。它應是處于民族整體文化不可分割的物質文化層面中,是一種既有高品位的中國文化內涵,又符合世界當今潮流的嶄新樣式。對于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民間藝術,我們的平面設計可以從中吸取精華,從中獲取設計創意的資源,形成我們民族特有的藝術風格和魅力。
2.1現代平面設計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新載體
通過民間藝術與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對比研究,我們可以從形式、內容、動力性和市場等方面把民間藝術運用到實際的平面設計中,從而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實際產生影響。通過提煉這種傳統民間藝術風格的元素,合理地運用到形式美的法則中,具體表現為在合乎主題的基礎上達到深化和凸顯的作用,平面設計成了一種民間文化的有效傳播載體。越來越多的平面設計師已經認識到民間藝術的重要性,它是一種能夠深入表現內容,能夠引起共鳴的藝術形式。例如:香港鳳凰衛視的臺徽,借鑒了傳統“喜相逢”圖形,反映出一種厚實的文化底蘊;而且鳳鳥兩兩相對,旋轉的翅膀極富動感,體現了圓滿、吉祥、欣欣向榮的美好寓意。
民間藝術的創作是自由的,完全是人民群眾情感真實、自然的流露,所以在造型上,不拘泥于客觀事物的現實性,而是一種主觀想象的集中投入。對于瑞獸與祥禽的創造,充分表現出民間藝人特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能讓你在設計中想得深、想得廣、想得合理、想得周到,使思維方式擴展開來,使平面設計的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因此現代平面設計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揚提供了全新的舞臺。
2.2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獨特的創作素材
我們提倡現代平面設計要“回歸自然”,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感,尋求一種稚拙、簡樸、粗獷而又自然的境界。民間藝術自然材料的運用,“化腐朽為神奇”,不作過多的雕琢、修飾,保持率真、質樸的制作痕跡,顯露出質樸天然的趣味。主觀創作意圖與材料自然形態巧妙地結合,“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這種返璞歸真的藝術氣質,都給平面設計以自然的美感和無限生機。平面設計必須盡力創造自然、淳樸、簡練的風格,滿足人們的心理渴求。民間藝術作為歷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智慧結晶,濃郁的生活氣息、親切的鄉情和質樸活潑的性格,永遠給人們謎一般的誘惑和不盡的深沉的啟示。
現代設計中汲取了大量的民間藝術的元素,這就使得我國的現代設計在世界現代設計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吸引了很多設計師積極采用傳統民間藝術作為設計的表現和手段,它從基礎性文化特征、設計思想、豐富寓意、純真風格等諸多方面,豐富了現代平面設計的藝術語言和思想內涵。
關鍵詞:民間藝術;審美特征;文化
民間藝術具有較強的民族特性,是大眾為滿足自身的需要而創造的,它種類繁多,包括民間的工藝美術、音樂、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工業化的加速,民間藝術似乎時過境遷。先進的科技可以創造出更為精制的工藝品,但是傳統民間藝術是農耕文明的積淀,是我國五千年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僅豐富了當時的人民的精神生活,也為我們現代人的藝術研究創造了條件和契機,是我國人民創造的非常有價值的瑰寶,有著不同于純藝術的審美價值,值得我們去深入地研究和分析。
1 源于民間生活――樸素美
民間藝術具有樸素、直觀性的特征,它的構造甚至非常簡單,但其內容都是對生活現實的反映,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勞動人民的需要,它的產生于發展始終以服務于民生為宗旨。這也是民間藝術的生命力所在。民間藝術包含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都是對民間生活的藝術化再現,它蘊含著當地濃厚的風土人情,體現著人們純樸的審美理想。民間生活現實是民間藝術生活美的源泉,而民間藝術的存在也滿足了普通大眾日常生活需要,它是較為基礎的、與底層的物質生活更為接近的文化藝術形態,這種直接與現實生活相聯的性質,決定了民間藝術與生俱來的生活美本質。民間藝術的內容都是對生活的濃縮與提煉,反映著人們最直白的愿望。如年畫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連年有余》描繪了一個活潑天真,憨態可掬的娃娃,身穿錦團服飾,頸戴長命銀鎖,在盛開的蓮花叢中雙手抱著一條鮮活的大鯉魚,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取其諧音,寓意生活富足,人們把現實生活中的富貴、吉祥等人生愿望作為一種審美理想樸實直觀地表達出來。再如誕生于兩千年前西漢的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藝術形態,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它是中國漢族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具有較強的中國傳統特色,簡潔、樸實地反映民間生活。民間藝術源于生活,所以生活美是民間藝術的基本特征,是民間藝術的審美之源。
2 傳統的造型――形態美
形態是藝術表現與存在的重要因素,藝術造型具有典型性和形象性的特征,造型是民間藝術形式美的基礎。民間藝術作為民間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的物化形態,代表著大眾的審美習性,它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是按照民間藝術特有的形式美法則的邏輯去造型。所以民間藝術在審美形式上也表現出其特殊的形式美,這種形式美主要體現在其造型和色彩上,如年畫、剪紙、泥塑、民間木雕等,它們在造型上都具有很形象的模擬性和傳統性,在色彩上多運用紅、黃、青、黑、白五行色,由于民間文化觀念的意識形態的傳承性和穩定性,所以不同品類的民間藝術遵循著共同的創作審美的一般規律,這是民間藝術形式美的基礎。我國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在其淵源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體系,通常采用表現我國傳統審美習性,民間藝術在色彩上與造型一樣受民間文化觀念的影響,陰陽五行是中國特有的宇宙時空觀念,因此主要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觀念色彩體系,紅、黃、青、黑、白五行色成為民間藝術的基本色彩;在造型上多采用梅花、蓮花、壽桃、仙鶴、公雞、鯉魚、飛龍等吉祥物做造型原本,這些都成為民間文化的觀念性造型符號,它蘊含著人們的內心理想與審美愿望。如作品《福壽圖》是一幅典型的祝福性年畫,圖中老壽星手持掛著裝有長壽仙丹葫蘆的手杖,跟著兩個捧著大壽桃的仙童,面帶祥和的笑容,其藝術造型體現了民間藝術特殊的形式美。在民間藝術中多子的石榴、葫蘆、南瓜、葡萄等??醋鞫嘧佣鄬O的象征。這就是中國本原哲學觀及其觀物取向所決定的藝術形態,是中國民間藝術造型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間藝術特殊的形式美。
3 服務于大眾――實用性
民間藝術的形式雖然相對簡單,但簡單中又不失其實用性,實用性是民間藝術的基本特性,它也是民間藝術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人們創作民間藝術的初衷也正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所以還是比較強調其自身的實用性的。民間藝術的實用性是大眾的,它雖然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但有些也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針對性,不同的藝術品產生于不同的生活環境,它的產生受到人們的生活習性和信仰的影響,不同的生活群體形成了形態各異的民間藝術,它自然也服務于不同的生活群體,在一定的空間內具有普遍性。民間藝術的實用性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它也是人們精神的需求。當時的勞動人民在進行相關物質基礎上的藝術創造的時候,也是為了處于一個實用性的考慮,人民為了在勞動時能夠更好地省時、省力而去對那些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勞動工具進行一個相關的技術上的或者是外形上的一個改良,這不僅使它在外觀上更具有美觀的特征,也使這些工具在使用上更加順手了。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發展,產生了一些脫胎于民間現實物品的純藝術品,這是人們審美創造的創新與發展,它具有著滿足人們審美心理需求的實用性。不管是什么形態下的民間藝術,它們都可以算得上是民間藝術的一種瑰寶,既有助于勞動人民更加省時省力地去完成各種農業活動,又能滿足人們對其審美外觀上的需要。
4 精湛的技藝――工藝美
一件物品之所以能夠被稱為藝術品,不是因為它的材質的優劣或造型的獨特,而最為重要的是在它形成中凝聚著精湛的技藝,精湛技藝是藝術存在的基礎。民間藝術雖具有著樸實、簡潔的美感,但它也蘊含著那些民間藝人的技藝精華,而這種技藝不僅體現在物質形態方面,也體現在精神內涵方面。今天很多民間藝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定標準并不是這些物質層面的載體和呈現形式,而是蘊藏在這些物化形式背后的精湛的技藝、獨到的思維方式以及豐富的精神蘊涵等非物質形態的內容。民間藝術的物質載體是特有的民間技藝手段,如民間微型雕刻工藝――核雕,在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上表現出復雜的題材,雕刻手法細致入微。如《清秘藏》記載明代宣德年間夏白眼于橄欖核上刻神態各異的十六個娃娃;明人魏學作《核舟記》所述明代核雕藝人所作核舟――東坡赤壁游等,栩栩如生、技藝驚人。民間藝術的工藝美體現手工制作的審美價值,它是技術性、藝術性和審美性的完美統一。由此可見工藝美是民間藝術的基本特性,也是其審美價值的重要體現,它使民間藝術充滿了活力和魅力。總之,民間藝術產生于大眾生活之中,有著自身獨特的造型體系和審美價值,其特征因每個民族的文化與環境的差異而各有不同。中國民間藝術會隨時展而發展,在當今文化相互交融的影響下所產生的新的民間藝術會以新的材料和藝術形態出現,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民間藝術,才能體現出民族文化本色,理解民間藝術的審美淵源,使中國的民族民間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胡瀟.民間藝術的文化尋繹[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4.
[2] 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關鍵詞:會展模式;民間傳統藝術;保護與傳承
會展模式的開發適應了當前的社會發展,能夠有效地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保護和傳承,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民間傳統藝術的種類和表演形式更是豐富多彩,通過舉辦相應的文化會展,可以使現代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間傳統藝術,從而起到對其保護和傳承的作用。
一、會展的意義
所謂的會展,就是會議、展覽和節事等活動的簡稱,這樣活動是一種集體活動,通常情況下是由多個人在特定的空間、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其中的物質進行文化交流和討論。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會展成功舉辦后,各種大型會展接踵而至,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成為我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二、民間傳統藝術的概述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進程中,也蘊含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標志,在這些文化中,民間傳統藝術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民間傳統藝術是藝術領域中的重要一部分,從民間這個詞我們可以看出,民間傳統藝術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在民間形成的一種藝術形式,這樣的民間傳統藝術包括許多內容:剪紙、編織、繡花、雕刻和泥塑等。這些藝術的產生與我國人民的勞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國的勞動人民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所慢慢創造出來的藝術,這樣的藝術形式經過歷史的沉淀,形成了我國歷史中的一項民族瑰寶。但是目前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其主要原因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形成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對于這些民間藝術缺乏認知,另外就是經濟方面的原因,人們為了衣食住行,選擇了高薪的職業,這些民間藝術的經濟價值較少,在時代的發展中,就會慢慢地沒落。因為民間傳統藝術的傳承一般是通過父傳子、師傳徒的形式來進行的,在以上原因的沖擊下,民間傳統藝術逐漸沒落。同時,因為政府對這種民間傳統藝術缺少保護措施,所以在目前民間傳統藝術的發展上來看,其結果令人堪憂。
三、會展模式在民間傳統藝術傳承與保護中的作用
通過上文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民間藝術的產生來自于生活,具有濃厚的功利性,在如今的社會中,民間傳統藝術逐漸喪失了其功利性,無法滿足人們對經濟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傳統藝術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但是,民間傳統藝術作為我國歷史發展中的瑰寶,在如今的情況下,需要人們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人們對這種民間傳統藝術的保護措施一般分為靜態保護和動態保護兩種方式,前者是通過對民間藝術的文字記錄、攝影和錄像等方式進行保護,而后者主要通過各種會展、旅游和表演等方式來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保護和傳承,在這兩種方式中,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動態保護是極其有效的保護措施,而在動態保護中,會展模式在對民間傳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會展模式可以使人們對民間傳統藝術有更加深刻的認知,以此來對傳統民間藝術進行保護和傳承。目前在民間藝術的傳播當中,主要缺少的是傳播的途徑或者平臺,而民間藝術展會就可以為民間傳統藝術的傳播提供這樣的途徑和平臺,通過民間藝術展會,可以對各種民間傳統藝術進行介紹,或者是進行相應的民間藝術表演,使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得到文化上的調節和情感上的補償,從而加深人們對民間傳統藝術的認知,促進對民間藝術的宣傳和保存,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有效地對民間藝術進行傳承。其次,通過舉辦相應的民間藝術展會,可以使民間藝術的供求明確地表現出來,通過對其具體的調查分析,可以把人們的消費需求反映到民間藝術產品的生產環節,推動民間藝術的發展,這樣可以提高民間傳統藝術的功利性,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間傳統藝術發展和傳播;另外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市場的具體需求,來對民間藝術的形式和主體進行適當的改變,達到對民間藝術保護和傳承的作用。
四、結語
民間傳統藝術是我國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一種獨有的文化藝術,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通過將民間傳統藝術同會展模式相結合,對民間傳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中波.論民間藝術的會展開發[A].2013年中國藝術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101-108.
1.自覺向民族傳統文化回歸
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需要建立在民族文化、民族風格的基礎上,因此必須重視向民間藝術學習,堅信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主流在民間。所以在城市空間設計中,要通過對環境的理解,對傳統的認知,自覺地借鑒,而不是直接挪用。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形式變化萬千、風格種類異彩紛呈,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精華,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精神,值得當代城市設計師深入學習和研究。設計師在設計實踐中,通過元素剝離、創意整合和情感傳達,特別是與新技術巧妙融合,就能創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現代藝術設計作品。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要靠城市設計師與民間藝術大師、民間藝術教育人才的融合。所以說,城市設計師必須以民間藝術為基礎,重視向傳統民間藝術學習,只有親身體會這筆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了解傳統民間藝術中所蘊含的深厚的民族本源文化、本源哲學、本源藝術的基因,以及多姿多彩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民族語言形態,才會對它加以自覺應用[2]。
2.傳統民間藝術語言
現代化現代城市空間越來越相似,傳統特色逐漸消褪,因此如何保持城市的獨特氣質就成為十分迫切的問題。傳統民間藝術語言體現了獨特的審美傳統,蘊含著深厚的精神文化內涵,將其作為城市空間設計的思想源泉,在城市空間中直接或間接地運用,對強調和延續歷史文脈有著重要意義。但是,源于自然崇拜的原始文化的民間藝術,所代表的是不同于現代文化的農耕文明,它雖有著特定的社會基礎,但其中也有不適合現代生活方式、不符合現代審美、倫理觀的地方,這樣就限制了其在當代城市設計中的廣泛應用。有些民間藝術圖式如果不經過調整、創新,就很難為現代社會所接受,因而應用時不能簡單、機械地復制、拼貼,而應該在理解其文化含義的基礎上,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使其藝術語言現代化,為當代大眾所認同并接受。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很多內容和形式有相對的穩定性及程式化特征,在藝術認知上有更為直接的優勢,因而是可以應用到城市空間設計中的。其應用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物品本身、題材、造型及藝術手法的直接運用;第二種是間接運用,即可以從民間藝術的形、色、質等方面著手,進行形的簡化與再造、色彩的沿用與重組以及材料的選用與更新等,來再現或表現民間藝術。在城市空間設計中,設計師要將傳統文化經過現代設計思維的選擇與消化,融入到現代設計之中,這樣,民間藝術元素才可能真正發揮它的藝術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視覺傳遞語言,在現代設計中重現生機。
3.在社會場域上的對接雖然城市空間設計
一直以來都以較快的速度發展,但在當代,與公眾聯系緊密的傳統民間藝術才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之中。民間藝術形式以合理、合情的方式融于城市開放空間中,其較大的輻射面和難以抗拒的視覺沖擊力,使與它發生接觸的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接受它傳達的信息,從而在心中產生一種熟悉的、能產生共鳴的集體性的感受。為城市居民營造一種心理歸屬感,滿足社會心理情感的需要,可以使城市居民對城市產生心理依賴感,對環境產生身份認同、心理認同,直至文化認同。另外,當代城市空間設計追求綠色生存空間,提倡低碳設計。傳統民間藝術如陶藝、編織等,其原生態性契合了當代城市設計的需求。在設計中,對民間藝術中傳統的工藝、材料和形式的毫無偏見的借鑒,體現出了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也體現出了一種社會的進步,因而是一種設計倫理和設計道德的體現。傳統民間藝術一旦融入城市空間藝術中,就會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其審美對象就會直指社會公眾,就會以公眾的精神需要為目的,以公眾的審美評價為借鑒,生存于公眾之間。這就使得公眾對自己生活的公共空間藝術享有話語權,同時享有藝術創作的參與權,從而提高了社區居民的和諧氛圍,促進了社會和諧。
二、傳統民間藝術在城市空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1.城市空間墻面藝術與傳統民間藝術
傳統民間藝術的民間性和貼近生活的特點,迎合了城市特色營造的需要。城市空間的墻面圍合成居民生活的空間,在城市空間的墻面上揉進諸多傳統民間圖式元素,可以體現城市的獨特個性和其融合性。同時,利用民間藝術形式改造城市建筑墻面,可以增加建筑的歷史、藝術價值,也將提升整個城市的藝術品位。墻面藝術的豐富多彩使城市居民在街道上除了廣告外,有可看的內容,也可彰顯該城市與其它城市的差異。同時,融入傳統民間藝術的城市墻面,除提升城市形象外,也能滿足城市公眾的精神需求。如高雄駁二藝術特區中的墻面設計借鑒了民間皮影和鄉土繪畫,使原本廢棄的墻面換上了新妝,煥發了新的生命。同時,建筑室內墻面設計也常常采用民間藝術元素來活躍空間氛圍,提升空間親和力。譬如大連甘井子實驗小學的教學樓設計,局部采用了民間藝術元素,將傳統紅燈籠懸掛在大門入口的過廳天花板上,每盞燈籠上面都有不同的兩個字,比如“幽默”、“溫柔”、“愛笑”、“漂亮”、“耐心”、“善良”、“公平”等。這種設計既體現了藝術文化特色,又具有親切感和歷史厚重性,深得家長、老師、孩子們的喜愛。
2.當代建筑設計與傳統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