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12:46: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與社會結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化學;教育碩士;實踐能力;模式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2013年,我國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率40%,錄取了22萬余人,到2015年,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率達到了50%,專業碩士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專業碩士教育在我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涉及經濟管理、理工、法律、社會、農醫、教育等多個學科,基本形成了全日制和在職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格局,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備受關注,并逐漸被社會認同.我國專業碩士教育雖然發展較快,形成了龐大規模,但和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從導師隊伍到培養體系都偏弱,專業碩士研究生對我國專業研究生教育的滿意度不高,特別對實踐教學的滿意度更低,造成了社會對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質疑.因此,探索和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圍繞實現專業碩士教育培養目標,建立完善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對培養應用型的專業碩士人才十分必要.
1構建完善的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規定,專業碩士培養的課程36學分,按“12+10+6+8”分布,學位基礎課12學分,專業必修課10學分,專業選修課6學分,實踐課程8學分,實踐課程僅占總學分的22.2%,理論課程相對偏多,實踐類課程處于邊緣位置,僅是輔助理論課教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沒有受到充分重視.課程建設是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礎,建立完善的實踐課程體系對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課程由課程實踐環節和獨立設置的實踐課兩部分組成,課程實踐環節由教育理論類課程和化學教育專業類課程的實踐環節組成,獨立設置的實踐課由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微格訓練、學位論文等集中實踐課程組成.課程實踐環節是培養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基礎,傳統的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程處于分裂狀態,增加課程實踐環節,提高理論課的實踐性是解決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課程學分偏低的有效途徑.教育碩士是培養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教育人才,既要掌握堅實的學科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又要掌握現代教育基本理論和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的理論及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現在的生源來看,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學科教學理論知識不強,教育理論知識又偏弱,同時,教育碩士的培養周期為2年,理論課和實踐學時都非常緊張,科學設置教學和實踐內容尤為重要.在教育理論類課程內容設置上,精心設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課程論的教學內容.教育學重點講解現代教育理論、體現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最新教育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教學管理及教育科研方法,特別是讓教育碩士結合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原則實施訓練、教學方法選擇優化訓練、學科教學評價訓練、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訓練和班主任技能訓練;教育心理學重點講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及發展、教學活動的心理規律、知識的遷移規律、群體和個體差異學習心理等,讓教育碩士結合學科教學內容進行個案學習的指導分析、知識遷移的教學設計訓練;課程論重點講解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論、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課程論、贊科夫的發展主義課程論,讓教育碩士把課程論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提高教育碩士運用教育理論知識解決學科教學問題的能力.化學教育專業類課程注重化學教材分析與說課訓練、化學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訓練等實踐環節,將實踐能力培養與理論課教學深度融合,為學生獨立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獨立設置的實踐課是培養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保障,認真設計好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微格訓練、學位論文等集中實踐課程,合理安排實踐內容和時點,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監控機制,保證獨立實踐課的質量.開發中學化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設計、化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化學教學改革熱點問題探討等化學教育碩士實踐能力培養等特色課程,增加專業選修課的實踐性課程比例,培養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2合理控制課程中實踐環節的學時數和獨立實踐課程的學分比例
實踐能力是教育碩士培養的關鍵和核心.國務院學位辦明確提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是培養在專業領域某一方向具有獨立設計、研究、開發、實施、管理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1].由此可見,培養實踐能力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顯著特點,也是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培養的根本區別.教育碩士的培養周期僅為2年,學生的實踐環節明顯少于學術型碩士,如何結合學科教育碩士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和特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十分必要.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化學教學的設計能力、中學化學校本課程開發能力、化學課堂教學能力、化學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學管理能力,上述能力需在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和獨立設置的實踐課中完成.教育理論類課程和化學教育專業類課程的實踐環節學時數應不低于課程總學時的三分之一,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微格訓練、學位論文等集中實踐課程學分達到《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實踐課程最低學分要求,從學時、學分兩方面滿足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需要.
3創新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西方國家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早,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如美國在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中提出了“合作教育”培養模式[2],把課程教學和工作經驗培養結合,在校學習半年課程后,以2個月為一個周期進入企業進行實訓,把理論和實踐結合,畢業前半年撰寫學位論文,這種模式在世界影響面較大,已經被許多國家采用.又如德國提出了“雙元制”培養模式[3],學習分為2個階段,學生三分之一時間在學校學習,三分之二時間在企業實踐,學生的實踐時間充分,實踐能力培養有保障.再如英國提出了“三明治”培養模式[3],即“學習—實踐—學習”工讀交替的產教結合的融合模式,教、學、做有機結合,在“學習—實踐—學習”的交互過程中,讓學生在理論上得到升華,在實踐中獲得實際經驗,在歐洲獲得高度認可.我國專業碩士培養沒有成型成熟的可借鑒經驗,專業碩士的培養既要借鑒國外經驗,又要結合我國實際,在多年專業碩士培養的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和不斷創新,建立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交叉融合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以化學教育碩士為例,因部分學生本科是非師范類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接受較為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教學論知識學習,也未接受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和教育實習,因此,對學生進行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教學論的培訓,讓學生盡快熟悉教育教學十分必要.學生第一學期入學后先教育見習,熟悉中學化學教材和化學教學方法及化學教育改革,了解中學化學教育實際,再集中學習教育碩士學位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及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論培訓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注重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模擬教學,在學生對化學教學具備一定的感知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專項研討,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為學生教學能力系統訓練打好基礎;第二學期校內綜合實踐,進行微格訓練、中學化學綜合活動課設計訓練、化學教學改革熱點問題探討、化學微課制作訓練等,培養學生化學教學基本功,形成穩定的從教能力,基本具備中學化學教師的素質,能勝任中學化學的課堂教學;第三學期教育實習,培養學生化學備課能力、教材研究和分析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問題的研究能力、評課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第四學期碩士論文集中創作,讓學生提早閱讀教育理論和化學教育研究專著及期刊文獻,給學生明確閱讀任務和閱讀量,利用假期時間認真閱讀,撰寫閱讀筆記,盡早制定論文選題、研究計劃,嚴格審查論文開題報告,實施論文進展報告制度,嚴把論文評閱答辯關,培養學生化學教育研究能力.
4建立校內“理論導師”和校外“實踐導師”相結合的導師隊伍
加強專業碩士導師隊伍建設是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在選拔專業碩士導師時,既要看重學術能力,又要看重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碩士導師由學術型研究生導師兼任,雖不乏指導的熱情和較高的學術水平,但缺乏基礎教育的實踐經驗和實踐技能,難以高屋建瓴,切中要害[4].因此,高校要有計劃地組織校內導師參加學術會議、國家培訓、國內外高校研修學習,進而提高導師的理論水平,把握學科教育前沿,并定期要求導師深入基礎教育一線頂崗鍛煉,提升導師的實踐能力.同時,建立緊密型的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聘請基礎教育化學教研員和一線優秀化學教師擔任實踐導師,通過“雙導師”合作指導的創新模式,強化化學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技能、專業精神、專業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EB/OL].
[2]徐平.美國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國教育研究,2003,30(8):1-4.
[3]周明星,孟慶國.中外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模式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4):82-85.
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積極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教育部決定從2009年起,開始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并逐年增加招收人數,目前已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核心。如何保證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探索培養模式是近幾年來大家關注的重要課題。哈爾濱工程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從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到目前為止,已招收4屆。由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與定位不同于傳統的學術型研究生,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以及管理體制一直在進行著探索與嘗試,努力為社會培養出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一、化學工程專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課程設置
根據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關于制訂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的精神,要求所培養的學生掌握化學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能力。結合學院實際學科研究方向,確定了化學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學制為2年,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4年,應修總學分不低于32學分,其中,必修課不低于17學分(公共必修課5學分,校級基礎課2學分,專業基礎課不少于8學分,專業技術課本文由收集整理不少于2學分);綜合環節12學分;專業選修課不少于3學分。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高等化學工藝學、高等化學反應工程、新型分離技術、化工傳遞過程原理、化工過程建模仿真與優化、現代電化學、化學工程前沿講座、經典學術專著選讀、化工系統工程等課程。專業選修課包括合成化學、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高等有機化學、有機化合物的波譜解析、近代有機合成技術與方法、化學電源、精細化學品化學、液相色譜手性分離、應用腐蝕電化學、綠色化學與化工、化工網絡資源與化工軟件、現代實用電鍍技術、高性能樹脂合成方法的應用等課程。綜合實踐環節包括綜合實驗、科研實踐、文獻綜述報告、學術活動、知識產權基礎與實務、工程信息資源獲取與專題利用等內容。
二、培養模式的探索
實踐環節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點和難點,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實踐基地的建設,是進行實踐教學環節的根本保障,為了積極落實國家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要求,保證學生不少于半年的實踐教學要求,學校、學院把建設各種形式的實踐基地作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點工作,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多層次、多角度建立符合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實踐基地。如學校層面上建立的大型實踐基地,學院層面建立的中型實踐基地,以及指導教師通過科研合作等方式建立的小型實踐基地,都可以納入到學生的實踐教學培養環節,在學院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就可以投入使用。指導教師對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直接影響,實行“雙導師制”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又一區別。“雙導師制”對于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更具有優越性。目前,企業導師的選聘成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制約因素。具有堅實理論基礎、豐富實踐經驗并且愿意指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企業導師不多。目前,學院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確定企業導師,一是校外實習基地所在企業推薦;二是在科研項目合作過程中積極爭取。進一步明確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職責,學校導師由于具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主要負責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把握學位論文的理論深度,規范學位論文的寫作。企業導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主要負責將學生的研究與企業的工程、生產實際結合起來,使研究更有目的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現在運行的情況看,效果良好。
三、加強學位論文的過程管理。
從選題開始,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就需要密切合作,加強對選題的評估與論證,明確選題技術背景和研究目標,使選題與生產實際相結合,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論文完成后能夠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論文研究進入到中期階段,學院將聯合企業一起對研究工作進行中期檢查,一方面督促學生保證論文進度,對進展緩慢的學生提出警告,對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把握研究方向,并給出合理的意見與建議,使研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在此期間,加強對于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定期交流的管理,鼓勵學生進行學術交流。在后期階段,學院主要結合學位論文對學生加強管理,在雙方導師修改同意后,對學位論文實行雙盲評審。學院將在校內外選擇相同或相近領域的專家進行評閱,對學位論文給出評價,并做出是否同意提交答辯的結論,學院根據評審意見決定是否同意學生參加論文答辯。這使得學位論文的質量得到了保證。
四、培養過程中的問題與建議
1.實習基地的建立。企業與學校密切結合是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一個主要特點。實習基地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培養的質量。目前,能夠主動與高校建立實習基地的企業不多,學校更多的時候是利用自身的各種資源來尋求企業的幫助。企業從技術保密、安全生產等方面考慮,積極性不高。如何提高企業積極性,是制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高校主要通過給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解決生產難題、提供優秀畢業生等方式,要求企業給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機會,這顯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國家應該在更高的層面上,引導企業服務于教學,如在稅收、政策上對服務教學的企業給予適當的優惠,鼓勵企業為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一、優化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目前,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更新教學手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優化課程體系不僅要使它所包含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等形成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而且要充分體現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2.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隨著材料化學專業教育課程論及教育理念的發展,我們根據材料科學發展規律,對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兩次優化調整(分別為2008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我們優化的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能夠體現材料化學專業教育特色,完善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加強材料化學專業的學科方法論教育。
3.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優化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能夠反映社會和市場經濟對綜合性專業人才的要求。優化的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應該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我們倡導與專業相關的知名企業家走進課堂開展必修課教學,實現在校內與企業的對接,強化學生的就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二、現行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1.辦學特色不明確。專業建設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材料化學課程體系的基礎課平臺不夠規范,課程設置不夠科學,教學進程安排不夠合理,等等。此外,由于材料化學專業辦學時間短,存在專業學科定位不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體系不夠科學等問題。近年來,為提高教學質量,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開展了人才培養和教學體系研究。因此,有必要對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進行思考。
2.課程設置理念滯后。在材料化學專業課程設置中,我們受傳統的重視知識傳授的狹義專業概念的限制,不夠重視獨立思考習慣、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養。同時,在課程設置中存在社會需求、學生的就業取向、市場前景等的考慮程度不夠周到等問題。合理的課程設置理念是讓每一位學生不僅受到本專業的學術訓練,而且受到廣泛的通識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有專業知識、有愛心、有責任心和有雄心的智者。
3.實驗教學條件欠缺。優化實踐教學應該體現以下三個方面內容:一是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實行“分類指導,分流培養”。學生可根據個人從業需要,撰寫高水平的實習報告,獲取名副其實的學分。二是優化實踐教學進程。各專業可根據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科學、合理地確定畢業實習的時間和進程。三是增設創業實踐環節。學生可通過創業訓練、第二課堂與創新活動,獲得創新、創業學分。而我們現行的材料化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因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等原因,欠缺根據學生需要安排實習和創新性實踐內容。
4.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不夠。師資隊伍是優化課程體系的執行者,也是培養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主導者。先有優秀的教師,后有優秀的學生,再有品牌專業[2]。材料化學專業成立以來,我們加大力度引進了固體材料化學、無機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博士研究生數名,充實了本專業的教師隊伍。目前我們正在通過各方努力引進高水平教師,加強材料化學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三、課程體系的優化策略
課程體系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指導思想、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及教學管理模式的綜合體現,是學校辦學特色、學科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特色的綜合反映。課程體系是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其是否科學合理,對培養高質量人才目標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們通過選擇、整合與調適課程體系等措施優化了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
1.調整教學計劃,優化專業基礎課內容。
(1)優化材料化學專業的無機化學課程內容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是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課程體系的科學性直接影響材料化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隨著材料化學專業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教學理念的科學化,有必要優化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我們現行的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無機化學課程是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此門課程的指導思想直接影響學生在大學學習的思維模式和獲取知識的習慣,這個階段也是在大學一年級學生從中學學習模式轉變成大學學習模式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和自學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無機化學課程內容包括理論部分和元素部分。我們認為無機化學理論部分內容是無機化學課程的核心部分,元素部分內容是輔助部分。目前無機化學課程詳細介紹理論部分內容和元素部分內容。我們對材料化學專業的三屆(2007、2008、2009級學生)90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80名同學不贊成全部介紹無機化學元素部分內容,而是希望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學方式完成無機化學元素部分內容的學習。對元素部分內容我們采取了抓典型元素性質的分析和討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元素化學知識的方法;通過實例指導學生去認識一個元素、一族元素或一類元素;逐步了解結構—性能—功能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如何通過查閱參考書、手冊汲取知識的模式。其余元素部分內容我們設置為自學內容。(2)優化材料化學專業的高等數學課程內容高等數學作為高等院校的基礎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專業課程學習提供數學思想和數理方法論的任務。高等數學是化學、生物、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目前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中有生物、化學、材料化學專業的“生化材”類高等數學教育教學。而隨著材料化學學科與數學學科的交叉日益加深,定性定量分析發展迅速,材料結構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測試計算時需要更深的高等數學知識,所以我們把材料化學專業的“生化類”高等數學調整為“理工類”高等數學教學。同時我們在材料化學專業的高等數學課程內容中增加了線性代數的內容,以便達到材料結構測試和性能計算的知識要求。(3)材料結構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形式的優化測試方法在材料化學專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廣發和苛刻,對材料性能及其組分和微觀結構的關系越來越感興趣,因而不斷出現新的研究方法。測試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實驗方法的數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急速增加。因此我們把材料結構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形式進行優化。具體做法是任課老師在課堂上介紹材料結構和性能測定儀器的原理,然后到實際儀器設備房間進行教學。學生在儀器管理人員的指導下,利用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和內蒙古功能材料物理與化學重點實驗室的科學儀器設備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內容。這樣設置學生自己動手測定樣品的結構和性能的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以專業前沿知識講座充實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當隨著社會、企業、科技的發展及時充實新知識。材料化學專業教材的內容常常是數年,甚至數十年前的人類材料科學知識的概括。所以,任課老師要根據自身研究工作經歷及時充實現代材料科學知識,優化課程內涵結構。材料化學專業老師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一是將現代材料科技成果恰當地融入到基礎課教學中,用新的材料科技內容去改造、替代、充實陳舊的教學內容,并處理好知識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使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二是開設材料加工新技術課程內容或開展材料設計加工科技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三是開展能夠反映本學科專業前沿知識、最新科技成就的專題講座。
2.加強實踐教學,優化課程類型。
根據“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通訊”所提倡的高等院校材料化學專業規范討論稿的要求,材料化學專業的實踐課程有基礎課實驗、專業基礎課實驗、專業課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內容[3]。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和動手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使學生獲取基本的實驗動手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4]。在材料化學專業實驗教學上,充分考慮實驗內容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選擇具有一定難度和較大覆蓋面的交叉型綜合實驗作為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開放所有實驗室,給學生創造開展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的場所,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目前,在各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按材料化學課程體系要求能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教學任務。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等院校的材料化學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以往三四十人的實習隊伍進入企業、經濟實體完成實踐教學任務。而今,大型企業自動化程度很高,實習生很難進入車間進行實地實踐學習,微小企業又沒有能力接收大量實習生,加上專業實習經費的缺乏等原因,材料化學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無法實現“大部隊”形式的實習任務。所以,我們對材料化學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進行了優化。我們設置了適合地區特點的、按學生興趣分成由五—八人組成的“小組”進入不同的微小企業進行不同內容的實踐的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在不同的微小企業完成實踐教學課程時我們注重學生自身管理和實踐指導老師巡視管理相結合,保證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實習效率和學生安全問題。改變材料化學專業現行畢業論文模式,允許學生做畢業論文時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就業取向選擇課題,可以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課題,也可以在科研所、企業、經濟實體完成畢業論文課題。
3.增設自學選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
生在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上都與十年前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總體學習水平和基礎知識水平
降低,且發展不均衡,給教學帶來較大難度。此外,中等衛生學校的化學課教學中還存在許
多問題,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1、化學課篇幅較大,內容覆蓋面較廣,但學時相對較少。2、
教學內容以學科知識為中心,與社會生產生活、尤其是與醫學專業聯系較少,不能充分的體
現專業特色,體現化學課與醫學學習的密切關系,因此學生積極性不高,不重視。3、在教學
方法上,仍然以灌輸為主,脫離了具體情境,很少運用探究教學模式,不利于科學素養的全
面提高,使化學課的教學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面對這種情況,工作在醫學院校教學第
一線的化學教師們針對醫用化學課程在內容以及教學方式上作了多方面的嘗試和探索,如有
的院校提出了“三優、一減、二指導”的教學
[6]
,“學導式”與“講授式”結合的教學
[7][8]
、
“講授式”與“多媒體”結合的教學
[9]
、“階梯式課堂教學”
[10]
,此外還有“自我導向學習”
(selfdirectlearning)
[11]
。但從整體上看,對于如何在中等醫學教育的化學教學中發揮學科特
點,從教學思想與觀念、教學內容到方法、手段,系統地探討以培養學生素質為目的,綜合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減輕學生負擔的研究還未見報道。
1.2論文要解決的問題
本論文主要通過調查,了解中等衛生學?;瘜W課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并從各種角度
分析影響化學教學質量的因素。在此基礎上,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及職業教育教學的有關規
律探討中等衛生學?;瘜W教學改革的新思路——設計與選擇適合中等醫學教育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化學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方式的改革,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
動機作為出發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爭取用較少的課時、有限的教學
資源,使文化基礎較弱的、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學到必要的基礎知識,掌握必要的科學方法,
發展必要的能力,為后續的醫學專業的學習、為即將從事的工作、為終身學習打好必要的基
礎。中等醫學教育化學教學現狀。調查對象為錦州市衛生學校的在校學生、部分文化課、基
礎課、專業課的任課教師。
中等醫學教育化學教學內容的研究。根據化學課程在中等醫學教育中的作用、化學教學
現狀優化化學教學內容和結構。
中等。探討化學教學方式和策略改革思路,進行理
論論證,并通過教學實踐對其可行性進行檢驗。
1.3.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與比較分析法。對中等醫學教育化學課的教學現狀、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生
眼中的化學課、專業課教師對化學課教學的要求進行調查、分析、討論。
文獻法。對中等醫學教育化學課教學改革具體方向進行理論論證。
1. 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最美教師等(僅限教師節期間表彰):國家級賦20分、省級賦15分、市級賦10分,縣級7分。
2. 非教師節期間表彰的其他教育教學類榮譽如教學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等:國家級賦15分、省級賦9分、市級賦6分、縣級賦4分。
二、教學成果( 指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或教研部門組織的各類教學活動成果,限報6件)
1. 教學能手、教學新秀(必備項,限1件):省級16分、市級10分、縣級8分;教學新秀按相應類別減2分賦分。
2. 教學質量獎:市級6分,縣級4分。
3. 優質課(現場講課比賽,非錄播課):省級一、二、三等獎分別賦10、8、6分;市級一、二、三等獎分別賦6、5、4分;縣級一、二、三等獎分別賦4、3、2分。
4. 優課(一師一優課活動):市級一二三等獎分別賦4、3、2分,省級賦7分,國家級賦10分。
5. 公開課(示范課)、專題講座或典型經驗介紹:按優質課相應類別的一等獎賦分。
6. 教學基本功大賽、說課比賽、微課評比:縣級一等獎賦2分,二等獎賦1分;市級一等獎賦3分,二等獎賦2分;省級一等獎賦4分,二等獎賦3分,三等獎賦2分。
7. 指導學生獲獎情況
指市級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或教研部門組織的各類學科競賽、技能競賽、機器人競賽、發明創造評比、科技論文評比、中華經典吟誦等。不含學會、社會團體或其他部門組織的競賽(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競賽、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和全國英語能力競賽、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北大培文杯創意作文大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全國初中數學競賽、應用物理知識競賽、化學素質和實驗能力競賽、英語能力競賽、生物競賽等除外。)優秀(獎)視為三等獎,以輔導教師證書為準。市級一等獎賦 3 分,二等獎賦 2 分;省級一等獎賦 4 分,二等獎賦 3分,三等獎賦 2 分;國家級一等獎賦 5 分,二等獎計賦4 分,三等獎賦 3 分。
(2-7項為近五年取得,其他未涉及到教育教學成果,由評審委員會參照上述相關證件酌情賦分,限報5件,其中相同獎項限報2件,取最高1件為基礎分,另1件按2分賦分,其他獎項累計賦分)
三、論文、著作和課題研究(限2件,取最高1件為基礎分,另外1件賦2分)
1. :僅限在教育行政或業務主管部門主管(主辦)正式出版的的刊物上發表的本學科教育教學論文(1500字以上),非中文核心期刊國家、省、市級每篇分別計5、4、2分,第二作者減半賦分,其他位次不計分;中文核心期刊在上述標準基礎上加2分;在報紙上發表的論文減半計分,不含報刊增刊、論文集、習題集。
2. 發表教學資源:在正規報刊雜志發表教學案例、設計、實錄、教案、學案等按同級別論文減半計分。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化學,自主學習,實驗探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教育的任務不是單一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將接受性學習轉變為自主性學習,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參與、實踐等方面的培養,從而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博士論文,自主學習。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課堂教學應有別于傳統教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是反映新的教學理念的關鍵。以下就本人的一些實際教學經驗,談幾點對新一輪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博士論文,自主學習。
一、課前研究教材,抓住學生興趣,創新教學方式
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充分與否對于一節課能否完成教學目標與任務具有重要意義,課前的反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博士論文,自主學習。教師在備課中,要始終圍繞新課標理念這條主線,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將更多的實際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較高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有所收獲。例如在課堂上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如切好的土豆絲為什么會變色、公共鐵圍欄為什么要上漆、蝦與維生素C為什么不能一起實用、火柴、蠟燭的燃燒、司機飲酒檢測儀如何檢驗司機是否飲酒等等問題,可以讓學生們直觀的感受到氧化還原反應的存在。同時,也能使學生感受到學好化學的重要性,懂得化學知識對于人體健康、營養、環保都有重要的作用,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處理好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關系
在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重在將知識講解的準確、完整,而學生也對老師講解的關鍵詞句進行“復制”。這種的教學方式,不僅使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在備課、授課上,而且使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認知、情感以及價值觀的培養。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為此,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我們應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的被動的學習狀態,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加強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在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的人片面的認為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會抹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這種觀點是十分狹隘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正是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形成的,教師的主導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了方向,創造了條件。若是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那么學生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空談,就是一盤散沙。只有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以實現,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保證。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與規范,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具體來講就是,教師為學生創造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供學習資源,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等等。因此,教師應正確處理好老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關系,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
三、加強探究性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的目的就是倡導以學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創新意識。博士論文,自主學習。通過探究性學習這種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進行探究的科學活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使其初步的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教師在實施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應樹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應以學生為本,在傳授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利用一定的推理探究,并在探究中總結出規律。博士論文,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魅力,讓學生親身經歷這個探究過程,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化學規律。此外,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智力潛能,從而進一步的培養其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之余,可以設置一些新穎且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還可適當的開展一些化學課外活動或專題研討活動。這樣既可鞏固和加深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實驗技能,又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四、注重實驗教學,啟發化學思想
化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化學教育要結合化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們通過化學實驗開展研究性學習,從中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激發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博士論文,自主學習。因此,教師要特別注重實驗教學,通過做實驗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還能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例如在講授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可以事先準備幾組實驗:1)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2)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3)石灰石與濃鹽酸反應;4)純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讓學生們觀摩每個演示實驗的現象,并且思考哪種實驗最合適,說明原因。通過生活的、真實的演示實驗,經過學生們思考討論,就能得到正確結論: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是采用石灰石與稀鹽酸的反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學生們掌握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這個知識點,同時也讓同學們參與其中,從視覺感官中體會到實驗的要點,并學會了優化實驗的方法。因此,實驗教學是化學教育的一個重點,他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中學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
總結
總之,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本,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去認真反思教學,精心設計教案,不斷提升自己的任教能力與水平,與時俱進,化學課的教學就會取得成效,學生也會學的輕松,學有所成。
關鍵詞: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
生物技術學生就業涉足到醫藥、食品、飼料、農藥、保健品、食品添加劑、燃料、環境及生命支撐系統等各個領域,經濟發展速度在某種程度上與生物技術的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同時,也對生物技術型應用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應用性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術、技術和職業三者結合;二是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1]。然而面對近幾年地方院校的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與專業相關職業的就業率整體呈逐年下降趨勢的局面,通過什么途徑、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是當前我們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1改革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生物技術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新型綜合性學科[2],實踐性、應用性、前沿性都很強,而專業的實驗性和實踐性是需要大筆資金作基礎的。但我校是以石油化工為特色的工科院校,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建設策略,生物技術專業的實驗實訓條件都很難得到充分滿足,以應用型實踐能力培養的創新和創業教育在較長一段時間里難以得到體現。由于我校生物技術專業辦學時間較短,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經驗不足,一般化教育要求和一般化教學現象比較普遍,個性化、差異化、特色化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從就業的適應性來說,生物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可在生物制品、醫藥、食品、輕化工、環保及農業等企業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工作;也可在公安、安全、食品藥品管理、農產品管理、檢驗檢疫、海關及衛生防疫等部門工作。但由于生物技術的高新技術和高投入高回報的特點,使得目前的相關企業有范圍廣、規模小和要求高的特征[4]。按照目前的實踐教學體系,難以滿足點多、量少和技術含量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學生擇業呈現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趨勢,畢業生去向的多元化在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中表現尤其突出,畢業生去向有中學、事業單位、繼續深造讀研、營銷、生物化工生產企業和自主創業等。因此,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需深化教學實踐體系改革,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
2適應社會需求,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2.1整合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基礎,按照技術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人才培養方案把統籌安排課堂實驗、認知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設計)五個主要環節的實踐能力要素分解為基礎、提高和綜合創新三個層次,在不同階段的著重點不同,做到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2-3]。在實驗教學方面,通過增加新知識、新方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淘汰了大部分糖類、脂類的陳舊實驗項目,增加了現代生物化學實驗內容;通過減少驗證性實驗學時,著重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學時;通過增加開放性實驗室,增加學生的操作動手的機會,提高了學生自主實驗和實踐操作能力。另外,將原來分散的實驗與理論課剝離出來,整合成獨立開設的實驗課,構建成系統模塊化的專業實驗體系。如將原來獨立開設的《生物化學實驗》和《分子生物學實驗》整合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將《遺傳學實驗》和《細胞生物學實驗》整合為《基礎實驗二》,結果,既避免了原來附屬于理論課中的實驗內容和實驗項目的重復,又有利于實驗內容的綜合與提高,有利于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的開設,大大提高了學生綜合實驗操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在實習實訓環節上,以生物與食品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為主要實踐基地,建立了植物組織培養、食品檢驗和發酵工程等實訓室。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實訓要求,構建了由認知實習、基礎分析測試實習、食品加工檢驗、藥品加工與檢測、綜合應用訓練、創新創業訓練等模塊組成的現代化實踐教學平臺。另外,安排了32學時在學校分析測試中心學習GC-MS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原子吸收等儀器設備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安排2周專業技能培訓課程,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需要,系統訓練食品微生物的檢測和理化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實習實訓的效果。在設計環節上,將基礎課程設計和專業課程設計按照“由淺入深、由單項到綜合、循序漸進”的要求設計教學內容。在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方面,選題要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或教師科研項目和自己的興趣,這樣,既能實實在在做一些科研工作,又能得到足夠的經費的支持。另外,還要狠抓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和畢業答辯等三個環節,經過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學生的獨立科研實踐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課外實踐方面,嚴格執行素質拓展計劃,并每年分別舉行一次微生物實驗大賽和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積極組織參加省級各類競賽和科研活動,如廣東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訓練計劃項目、廣東省挑戰杯實驗大賽和廣東省大中??萍脊澲锘瘜W技能大賽等。通過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活動、公益勞動、創新創業活動、技能培訓和各類科技競賽等活動,培養和提高了學生政治思想素質、團結協作精神、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2.2優化實踐教學資源,打造高水平教學平臺
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平臺是保障實踐教學體系中各個要素高效運作的關鍵,如果沒有平臺的支撐,再好的內容設計也將會顯得空洞無物。通過優化和調整校內實踐教學資源,精心打造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平臺,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搭建起良好的平臺。生物與食品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是在原生物食品實驗中心的基礎上建立的以生物食品專業基礎教學實驗為主體,大類學科共享的專業實驗教學平臺為補充的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實驗室分為食品工藝、食品營養、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發酵工程等基礎實驗室,另外根據教師的課題和研究方向,建設多個功能研究室,彼此相對獨立,但資源共享,長期對學生開放,學生可在研究室內開展科學實驗和畢業論文(設計)活動。自大學二年級開始,從大學生創新訓練實驗項目入手,到組建課外科技團隊,組隊參加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競賽,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難易程度不同的科研訓練。近幾年有300多名學生直接參加了30多項科研項目,學生多次獲得挑戰杯和生化技能大賽的獎項。今年(2015年)的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大分子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小分子的分析充分利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如高效液相,在線系統GPC-GC-MS聯用分析儀、傅立葉紅外光譜分析儀等已被廣泛使用,大大提高實驗的精確度和效率,同時提高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
2.3拓展實踐教學空間,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在注重整合校內教學資源,構建校內實踐教學平臺的同時,學院大力加強與現代高新企業或研究開發機構的聯合辦學[5],通過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和實驗室,使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得到緊密結合?,F已建成20多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拓展了學生實習、實訓與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空間。學生根據專業特點和個人就業的方向,分別到不同性質的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實習基地為學生配備經驗豐富的科研和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如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主要集中到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或學校實習,如茂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廣東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維多生物制品公司、長興水產有限公司、茂名市第十六中學和茂名市官山學校等。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技術裝備優勢和人才優勢,組織學生到這些單位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如18位同學到茂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中國化學危險品檢驗中心,12位同學到藥品檢驗所和10位同學到檢驗檢疫局進行實習的同時,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采取“雙導師制”指導學生,結合實習單位的研發的內容和方向開展畢業論文(設計),部分研究成果直接應用到企事業單位或學校的實驗室建設中。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撰寫3000字的實習報告,集中召開實結交流匯報會,以便學生了解所有實習點的情況,豐富實習內容,擴大知識面。各實習點選出一名代表就實習單位概況、實習工作內容和心得體會等方面借助PPT進行匯報交流,2010級共有12個代表作了發言。通過合理安排、嚴格紀律、認真指導、集中交流等相關工作,使實習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學生真正把從課本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了生產實際中,專業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知識面得到拓展,生產實踐能力有較大提高。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