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6: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商務風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交易中的信用風險
電子商務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消費者對網上交易的信任程度,電子商務的信任風險實質是由網絡交易的虛擬化造成的。首先是買方信用風險,在網絡中個人可以任意偽造信息,可以偽造假信用卡騙取賣方商品,從而給賣方帶來風險。然后是賣方信用風險,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原因消費者不可能全部掌握商家商品信息,賣方商品信息不完全、不準確或商家過分誘導消費者從而誤導消費者購買行為。商家利用Cookie文件套取消費者信息,獲得身份識別碼、密碼、用戶在網絡站點上購物的方式或購物記錄,這些都會對消費者的利益產生影響。另外,賣家單方面毀約,不履行交易,也會對買方造成損失。
(二)運行環境的風險
1.網絡環境風險
網絡是電子商務的運行基礎,軟性、應用操作系統是電子商務運行平臺。計算機、網絡設備硬件的質量缺陷,相關的軟件應用系統程序有漏洞,網絡服務提商中斷服務,防火墻、殺防軟件的漏洞引起的病毒、黑客人侵,這些都會造成用戶的損失。所以,有75%的美國管理者認為,由于因特網具有易攻擊的特性,他們對把因特網作為工具的電子商務缺乏信心,這些易攻擊性將給電子商務活動帶來風險,從而影響顧客對電子商務活動的信任。
2.信息安全風險
(1)冒名偷竊。
黑客為了獲取重要的商業機密、資源和信息,常常采取用源IP地址欺騙攻擊。人侵者偽裝成源自一臺內部主機的一個外部地點傳送信息包,在電子郵件服務器使用報文傳輸中冒名他人,竊取信息。
(2)篡改數據。
攻擊者未經授權進人電子商務系統,使用非法手段刪除、修改、重發某些重要信息,破壞數據的完整性,損害他人的經濟利益.或干擾對方的正確決策,造成電子交易中的信息風險。
(3)信息丟失,交易信息的丟失
一是因為線路問題造成信息丟失;二是因為安全措施不當丟矢信息;三是在不同情況的操作平臺上轉換操作從而丟失信息。
(三)法律風險
1.交易的法律風險。電子商務是在網絡間進行的,電子商務交易可以看作是無紙貿易,是一個虛擬環境的交易。現今對這些虛擬交易的法律監管卻并不完善,例如對于交易雙方的身份問題、交易指令有誤時責任承擔問題、支付、劃撥電子資金問題、各銀行之間的責任問題、電子貨幣的發行、流通問題,這些問題使得電子商務認證、交易會有不受法律保護的風險。
2.知識產權的風險。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在網絡高速發展的同時一個新的問題擺在電子商務的面前,網絡是個開放的平臺,資源在網絡中的傳播是暢通的,在網絡中資源的共享性使得有知識產權的資源受保護的力度在目前比現實中更差。另外有關域名搶注也是現今電子商務中的常見糾紛,中國第一件涉外域名糾紛案“ikea”、“KFC”的域名搶注、寶潔P&G與上海晨鉉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舒膚佳”案都給電子商務法律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應對策略
(一)加強論證和監管機構的建設
通過第三方機構對商家和消費者的授權,這樣就能有效減少無關人士的破壞。通過第三方機構的認證項目,可以對交易雙方的真實身份進行檢驗,只有進行了認證的用戶才能進行商務活動。在抵賴問題方面,有數字簽名和第三方監管機構的監管,全程對息、數據進行監控,就能掌握交易證據,就能有效遏制發生交易糾紛時缺少證據的問題。
(二)加強硬件防護,構建商務運行安全構架
在硬件環境保護方面主要有這幾方面工作:l、設備防盜,二、設備防毀,3、防止線路截獲。對電子商務運行環境風險問題中網絡環境對策,其應介于整個電子商務運行平臺之上,對策應有整體性??傮w來說可以構建一個電子商務運行環境安全構架.以安全管理為中心,以保護、監控、響應和恢復來實現安全管理。
【關鍵詞】電子商務;審計;審計風險
隨著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日漸完善,電子商務經濟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也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目前,我國對于新興事物的審計制度建設還不完善,對于由此產生的風險及防范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充分了解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制度以及可能產生的風險因素,對于進一步加強電子商務經濟規范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與審計風險特征
電子商務是隨著現代網絡技術不斷完善而出現的產物,是結合電子支付方式、網絡商貿、數據處理等技術的綜合型新興貿易方式,具有不同于傳統貿易的無紙化性、多樣性、隱蔽性、動態性等特點。因此,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也因電子商務的特性而具有區別于傳統審計的特性。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特征
傳統審計主要包括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以及與此相關的一些會計憑證、交易往來合同等,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除此之外,還包括因電子商務交易而產生的電子發票、回款單、支付憑證等。具體來說,主要包括:被審計單位獲取相關會計信息以外的資料,如被審計單位的戰略計劃、內部控制制度以及同類單位的相關數據;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安全性相關的電子商務信息;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時根據被審計單位提供的現有資料得出的其他相關信息。會計信息與其他相關信息共同構成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資料,只有這些信息完整才能保證審計結果的準確性。
1、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信息具有易破壞性。電子商務環境下所有相關的審計信息都轉為電子信息,相關的取數、存儲以及匯總加工等都通過計算機完成,一旦中間步驟有人工操作不當之處,就會導致整個數據信息有誤且很難被發現。因此,注冊會計師在提取相關數據信息時要對最終呈現的數據做合理性和完整性分析,減少因操作不當帶來的信息錯誤。同時,因為電子數據缺乏原始紙質憑證做基礎,電子數據被篡改比較容易,進一步加大了審計信息的易破壞性。
2、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信息具有動態性。由于電子商務平臺24小時在線服務,在這一實時過程中,電子商務信息處于動態傳輸中,為注冊會計師提取審計信息提供了難度。注冊會計師不能因為提取審計信息而認為靜止電子商務信息的傳輸,這樣很可能破壞原有的電子商務信息。而為了保證注冊會計師提取的電子信息準確完整,職能通過電子商務在線實時數據訪問實現,進一步加大審計的風險。
3、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絡安全難以控制。電子商務環境下,作為交易平臺的網絡環境具有開放性和數據實時變化性,如何保證網絡安全是保證審計基礎數據準確性的基礎。針對目前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技術的日益更新,電子商務的網絡安全正受到各方的威脅,因此,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控制系統是保證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信息準確性的重要基礎,也是保證電子商務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特征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是指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誤而使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即重大報錯風險和檢查風險。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同樣包括該兩大部分,其中重大報錯風險是指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可能存在的與電子商務有關的財務報表錯誤,是在審計開始之前就存在的風險;而檢查風險是指在發生電子商務有關的審計過程中,發現的與被審計單位有關的經濟活動存在不合規問題,該報錯可能與前期的重大報錯風險有關,也有可能是單獨存在的風險。
1、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具有客觀性。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與傳統模式下的審計風險,同樣是一種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該風險不以注冊會計師的意志而轉移,是每個被審計企業都存在的固有風險。該風險由企業內部控制的缺陷、電子商務本身具有的特性以及其他外部條件所決定。同時由于審計以抽樣調查為主,樣本的偏差可能導致整體審計推斷結果有誤差,進一步導致審計風險的客觀存在。
2、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審計風險涉及審計工作的各個方面,發生在整個審計過程之中。在會計師事務所承接審計業務階段,如果對被審計單位的狀況不夠了解,可能面臨不良資產的風險;在審計業務前期準備過程中,如果沒有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并制作符合被審計單位自身業務特點的審計方案,則可能導致最終出具的審計結論有失偏頗的風險;在審計業務實施階段,如果沒有準確收集被審計單位的電子信息,并進行甄別和判斷,可能發生錯誤的審計判斷,加大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風險。3、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具有部分可控性。雖然審計風險存在客觀性和普遍性,但審計風險同樣具有部分可控性。注冊會計師在接手某個審計業務時,可以在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相關信息基礎上,執行全面完善的審計計劃,準確甄別收集的審計信息,制定合理的審計程序,將認為可控部分的審計風險降到最低。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風險的國內外研究動態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研究在國內外都屬于探索階段,相關理論體系尚未完善。國外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國內的研究重點相對來說全面一些,不僅分析了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而且針對不同的風險點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國內研究動態
劉強(2009)在《電子商務對財務報表審計的影響》中提出,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財務報表審計將面臨巨大的沖擊,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環境對于傳統財務環境的挑戰,因審計對象和范圍的無限擴大而產生的界定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審計風險。對此,張倩在《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防范》中指出,針對電子商務環境下風險的信息化與不確定性,應該及時把握電子商務的政策動態,正確區分傳統經濟下的審計風險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有針對性地提出關于審計環境、審計對象、審計主體以及審計客體的風險防范措施。針對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李俊杰(2010)在《電子商務審計探析》中做了詳細的分析,他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分為電子商務固有的風險、傳統環境下的審計風險以及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綜合審計風險,并通過對電子商務特有的國際化、信息化及無紙化等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分析,提出防范風險應從把握網絡安全審計以及完善電子數據分析等方面著手。
(二)國外研究動態
國外對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研究,主要集中在產生風險的原因上,包括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不合理、電子商務本身存在的無紙化、信息化、支付方式多樣化等特征,以及傳統審計模式無法適應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的多邊性。Harkness通過研究傳統審計模式下電子商務的交易風險,總結出電子商務模式下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審計線索的變化、審計技術的更新速度慢以及審點的多邊性。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風險分析
(一)審計環境產生的風險
1、我國電子商務運營環境不規范。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推進而得到迅猛發展,各方數據表明,中國的電子商務規模已處于國際前列。但與電子商務相關的一些輔助業務卻沒能跟上。一方面,作為電子商務基礎的物流系統還不能滿足現有發展迅猛的電子商務市場,極大制約了電子商務業務的進一步擴張。現有的電子商務模式下,大部分實物都以物流系統為輔助,但目前的物流系統存在配送人員專業化程度低、管理體制不完善以及售后服務維權機制不健全等,導致物流系統建設缺乏競爭力。另一方面,電子商務的信息系統建設還無法滿足日漸發展的電子商務市場。電子商務競爭中,各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集中在產品信息的收集、顧客需求信息的收集以及產品質量和配送效率上,而這些的基礎都在于信息系統的建設。在這方面上,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存在差距。
2、相關法律法規和審計準則不完善。我國對于電子商務的立法最早于2004年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首次對新興貿易進行了法律規范,也對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審計提供了法律基礎。但我國在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建設上起步較晚,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一方面,我國出臺了電子簽名法,但有關電子商務完整的法律體系建設還未完善,導致電子商務在細節處理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造成企業在處理問題上的混亂。另一方面,我國現行的審計準則只適用于傳統模式下的審計,對于新興的電子商務審計尚未做明確規定,導致注冊會計師在進行電子商務審計時無相關法律法規做參考,審計結論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審計對象產生的風險
1、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傳統模式下,企業的內部控制主要以手工為主,包括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業務處理是否得當以及經濟業務規范等進行控制,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在此基礎上還要對網絡信息系統建設、計算機運行風險等多方面進行控制,這從專業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此外,傳統模式下的業務審批需要多層的人工審核,并按職責分工確保對每一層次的審批做到記錄規范、準確,審計部門可以隨時調取相關審批流程記錄,而在電子商務模式下,內部審批的控制都以計算機程序自動設定而完成,缺乏人為的主觀可調整性。同時,由于我國缺乏電子商務所需的專業人才,在電子商務管理上存在諸多漏洞,尤其對于電子商務購銷業務中的發票開具與保管,導致賬面混亂等現象時有發生。
2、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由于我國電子商務處于剛起步階段,具有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較少,電子商務業務的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大部分屬于兼職人員。因此,現有的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無法適應對專業度要求越來越高的網絡化電子商務需求。一方面,專業素質不足的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無法對國際貿易中的產品進行準確認知,無法通過外語與外商進行準確的交流和貿易協商,也無法對日益更新的電子商務交易系統進行熟練操作,導致電子商務企業交易無法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傳統的兼職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已經無法滿足現有的國際化貿易需求,現有的電子商務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對產品充分認知、營銷、計算機等綜合素質,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大部分缺乏電子商務以外的綜合型知識。與此同時,我國電子電子商務企業在人才管理上存在對待不公的現象。出于企業業績的考量,大部分企業重銷售人員而輕技術維護人員等基礎保障人員,導致相關人才流失。此外,因為缺乏對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視,導致信息泄露事件時有發生,這是企業在信息安全建設上的疏忽,也是人才建設上的不完善。
3、電子支付、電子簽名審計難度大。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合同簽訂以及貨款支付等都通過網絡平臺實現,擴展了傳統模式下的結算方式,因此,與之相關的審計范圍也相應擴展。在新型業務模式下,注冊會計師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網上簽訂的合同、網上的支付階段等進行完整、準確地審查,并結合被審計單位提供的相關財務紙質憑證進行分析,推斷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問題。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業務活動形式多樣、結算方式復雜、支付方式隱蔽、電子簽名確定難度大等,這一系列問題不僅增大了注冊會計師的審核難度,同時也加大了企業的審計風險。
(三)由審計人員產生的審計風險
1、審計人員專業水平不夠。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要求審計人員具備會計、審計、電子商務以及網絡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而就目前我國審計人員具備的專業水平來說,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下的審計水平,與現有的高科技業務環境銜接不上。同時,審計隊伍中的人員老齡化也是突出問題。這就導致這些具備扎實財務審計專業知識的人員缺乏對計算機方面知識的了解,存在審計能力不足的問題。此外,現有的審計人員選拔上,單純以財務、審計等傳統模式下的知識考察為主,缺少電子商務、計算機等綜合方面的考量,導致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不熟悉電子商務業務的處理過程和會計處理方法,更缺乏對電子商務審計風險的判斷能力。
2、缺乏特有的電子商務審計軟件。目前,針對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審計軟件還很少,大部分都是與傳統貿易模式通用的審計軟件,但對于電子商務模式下大規模的數據處理還缺乏運行能力。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財務軟件都以傳統通用型財務軟件為主,在傳統軟件下很難導入電子商務模式的審計軟件,軟件之間的不兼容性導致特有的審計軟件無法推廣。同時,會計師事務所不可能因為傳統審計軟件的運行能力不足,而單獨開發特有的財務軟件和配套審計軟件,這巨大的開發成本與審計業務收入不相匹配。另外,在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時需要被審計單位提供專門用于審計取數的系統接口,但就目前我國的執行情況來說,只有部門企業完全執行這個規定,致使審計部門調取電子商務數據困難,加大審計風險。
四、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防范對策建議
針對目前電子商務環境下存在的審計風險,應有針對性的從幾方面進行著手防范。
(一)完善我國電子商務審計環境
1、規范我國電子商務經營環境。針對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存在的物流體系不完善問題,我國應著手從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提供物流相關的財政優惠政策等進行扶持。同時,我國可以參考國外的先進物流建設經驗,建立第三方物流專業機構,將物流從電子商務運營中獨立出來。通過建立第三方物流專業機構,一方面可以增強物流的綜合服務能力,提高貨物運送的效率,另一方面,獨立的物流第三方建設可以形成完善的物流網絡,提供更專業、便捷的服務,降低運送成本等。因此,完善第三方物流系統建設是規范我國電子商務經營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電子商務穩步發展、降低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風險的基本保障。
2、完善電子商務相關法規。完善電子商務相關法規可以從法律層面規范電子商務的經營市場,從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個人隱私、保障網絡交易支付安全等角度進行規范。同時,對于電子商務的經營管理上,政府應以市場自我調節為主,不應過度干預。在電子商務審計方面,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雖然已經出臺了1633號審計準則,該準則從電子商務對財務報表審計的影響方面進行了大致規定,但在審計具體程序中的相關數據提取細節、判定標準等方面并未作詳細的規定。因此,有必要從適應現代電子商務運營要求方面,完善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準則,減少不確定性。
(二)防范電子商務審計對象的風險
1、完善電子商務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作為規范企業經營的重要制度,能讓電子商務企業強化風險意識,重視對企業數據完整性、準確性的控制,提高企業所有層面對于電子商務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強化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因此,加強電子商務企業的內部控制教育和培訓非常重要。首先,企業要從實際出發,制定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其次,在內部控制的實踐中,要加強對政策的執行掌控,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內部控制監督部門,制定各部門具體的考核計劃等進行電子商務業務的全過程控制;最后,在執行結果的考量上,可以采取適當的懲罰和激勵機制,提高全員對于自覺踐行內部控制的積極性。此外,對于電子商務企業數據和程序的安全性控制上,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制定完善的準則予以規范,從法律法規角度進行強制執行。
2、提高電子商務企業從業人員專業能力。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電子商務貿易,必須從加強本企業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入手,提高整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首先,企業要重視對具備管理能力和電子商務從業能力人才的重視和培養,利用提升薪資福利、加強企業凝聚力等方面留住人才;其次,在企業的日常運營中,要注重對員工的培訓,包括最新的經濟政策和市場消費動態,通過不斷對員工充電來提升專業能力;最后,在企業中更要實行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提升員工自我學習和競爭的能力。
3、加強對電子商務環境下新內容的審計。針對目前電子商務審計中存在的電子簽名、網絡支付審核等問題,從事審計工作的注冊會計師在日常應加強對這些方面知識的關注,提高自我對電子商務運行的認知和對電子商務取數的能力。同時,提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絡安全控制問題也是一個待解決內容,企業可以通過購買防護能力更強的防火墻技術和加密技術,提高本企業的數據安全,從而降低企業整體的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
(三)防范電子商務審計人員的風險
1、提升電子商務審計人員專業能力。針對目前審計人員存在的對電子商務業務審計能力不足的問題,建議加強審計人員對電子商務、網絡技術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通過在自己內部組建電子商務審計小組,配備傳統模式下審計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和新生代對網絡數據等方面較為熟悉的新員工,通過新老員工的知識結構配合,達到最強的審計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在進行審計人員培養的時候要加強學生對于電子商務等新型綜合知識的灌輸,同時可以與周邊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聯合培養,通過學生的日常實踐更好地了解電子商務審計內容。
關鍵詞 電子商務;風險分析;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22-122-1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因特網開放的環境下,基于瀏覽器(或服務器)應用方式,實現消費者商戶之間網上購物、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等各種商務活動的一種新型商業運營模式。電子商務在帶來巨大的便捷、商機和利潤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容忽視的風險,只有深刻認識這些風險并探究相應的防范措施,才能推動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
1 電子商務面臨的主要風險
電子商務以網絡為媒介的商務活動特點,決定了其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這些風險主要表現在網絡安全、信用保障、商務稅收等幾個方面。
1.1 電子商務的網絡安全風險
網絡安全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保障。由于互聯網的相對開放性,網上運行的設備、軟件都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安全漏洞,使得相關企業與消費主體承受很大的交易安全風險。①信息數據的丟失和泄露。同一電子商務系統中,終端的電腦型號、操作系統及傳輸介質千差萬別,兼容性問題可能導致電子商務系統中的信息數據丟失。不法之徒可能會利用系統漏洞竊取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內容,造成交易一方提供給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商業機密或個人信息泄露,②信息數據的篡改。商務活動中產生的大量數據是企業和消費者商業交易的基礎,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尤為重要。一些網絡攻擊者可能會依靠各種技術手段入侵企業數據庫,竊取企業產品數據資料、客戶關系管理等數據群,或對傳輸的信息進行中途的篡改、刪除、插入,使電子商務交易風險上升。③電腦病毒問題。隨著各種應用軟件的開發與推廣,各種新型病毒及其變種相伴而生,病毒的攻擊使得網絡系統或服務器服務系統的作用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失效,導致電子商務交易數據阻滯甚至丟失,嚴重威脅交易安全。
1.2 電子商務的信用保障風險
電子商務在線交易的虛擬化,不可能讓交易雙方使用傳統交易的簽字方式進行有效保障,而虛擬市場中交易者信用道德、信用意向和信用能力的不確定,極易引發信用保障風險。①消費者所面臨的信用保障風險。由于交易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作為買方的消費者難以掌握商家及與商品信息有關的全部資料。一方面,商家所提供的商品信息可能不夠準確,甚至有某種程度的虛假,給消費者造成模糊和誤導。另一方面,商家如果不能為消費者保質、保量、準時寄送購買的貨物;或者單方毀約,不履行交易。消費者在證據取得和保留上存在困難和風險。②商家所面臨的信用風險。一些人在網絡交易中通過偽造個人信息,偽造銀行信用卡或匯兌憑證騙取賣方商品。特別是在到貨付款的情況下,以此逾期拖延或者拒付貨款的案例屢屢發生。
1.3 電子商務的商務稅收風險
從稅法的角度講,無論是直接電子商務還是間接電子商務都應該按時向國家繳納稅費。在目前,間接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品交易的稅收征管及所繳納的稅費項目區別不大,商家須根據經營范圍和規模按傳統稅法規定繳納相關的稅收。但對于直接電子商務的征稅項目及費率我國稅法還沒有明確規定。關于直接電子商務涉及的虛擬商品是屬于銷售商品還是提供服務也存在著一定的爭議。另外,電子商務交易主體的可隱匿性,交易過程的快捷性,交易憑證的無紙性、交易地點的不確定性,使得稅務機關很難確定征稅對象、納稅環節、納稅地點、納稅期限,由此引發的商務稅收風險不可低估。
2 對電子商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針對互聯網體系使用的開放式TCP/IP協議給電子商務帶來的各種安全風險,我們不能被動、消極地應付,而應主動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維護電子商務系統與交易的安全。
2.1 加強電子商務的安全技術保證
通過技術手段,提高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在信息的存儲、處理、、傳遞、利用等過程中的安全保證,是防范電子商務風險的基礎性工作。①信息加密技術。在電子商務交易中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及存儲數據進行加密,改變負載信息的數碼結構,以口令、密鑰等對信息的傳送、存取、計算機用戶的身份和相關數據內容進行驗證與鑒別,并及時更新數據完整性加密技術,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②防火墻技術。在內網與外網、專用網與公共網之間的界面上設置屏障,防止外部網絡用戶未經授權對信息資源的非法訪問,屏蔽特殊信息或危險用戶,阻擋外部不安全因素。③殺毒軟件防御。安裝正版殺毒軟件,通過動態仿真反病毒專家系統自動監視各種程序動作,實時監控和掃描磁盤,殺死電腦病毒和木馬,清除被蠕蟲感染的文件。
2.2 建立電子商務的信用保障體系
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建立一個完整、高效的信用保障體系,才能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一個安全交易平臺。①完善網絡交易實名制。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建立網絡經營主體經濟戶口,實行消費者網絡消費的實名認證,便于對電子商務交易實行全國聯網一體化監管。②建立互聯網個人誠信檔案。每個網絡交易者分配一個永久有效的社會安全號碼,直接與個人交易的信用評級系統掛鉤,資信公司根據每個人的信用狀況出具資信報告,確定信用等級。③完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利用專業的網上交易媒介和技術服務支持,防止單方面對交易信息的生成和修改,有效化解風險。
2.3 完善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機制
堅持稅收中性原則,完善與現階段電子商務相適應的稅收征管機制,鼓勵與扶持國內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進行交易,以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首先要加快稅收征管改革,運用網絡稅收征管軟件自動識別電子商務交易類別和納稅額。其次要建立靈活的征稅方式,重視對來源地稅收管轄權的控制與落實。第三要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密切聯系,獲取真實可靠的征管信息,防止稅款流失。
參考文獻
[1]江東.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6).
1風險與風險管理
1.1風險
所謂風險,通常被解釋為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從商務的角度來說,風險是指企業由于受到各種外在或內在因素的隨機性或突發性的影響,而導致運營中損失。
1.2風險管理
在我國,眾所周知,企業雖然運用IT技術,但是該技術也給企業帶來了難以防備的商業風險,比如,很多大中小企業在其開辟新的客戶、新的領域的時候,都投放了不少資金在企業的電子商務中,但是,當IT策略與商務策略整合的時候,計算機、因特網、內聯網、數據庫等信息技術迫使各大中小企業越來越發達,企業在發展其電子商務化帶來的經濟利潤的同時也給他們企業自身帶來了新的商業風險。例如,侵犯知識產權和版權,侵犯信息隱私權,違反軟件或信息特許協議的規定,未經授權進入系統獲取數據等。但是這些風險的存在并未引起企業的重視,也對由此而產生的負面影響估計不足,缺少相應的機制來區分、監測和管理這些電子商務風險。電子商務風險管理就是跟蹤、評估、監測和管理商務整個過程中所形成的電子商務風險,盡力避免電子商務風險給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商業干擾以及商業信譽喪失等,以確保企業電子商務的順利進行。
2企業電子商務存在的風險
2.1管理控制難度增大
當前形勢下,我們不得不承認,電子商務本身肯定與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是不同的,它比傳統的商業模式更先進,更有效率,電子商務沒有依照傳統的產購銷渠道,所以有些大中小企業的管理者,他們不熟悉行業的規則和游戲,不能好好地把握電子商務,從而被電子商務牽著鼻子走;很多企業經營管理者,不熟悉沒有白紙黑字和簽字蓋章的電子訂單交易,以及網上信息傳遞如何保密等問題,由于各大中小企業管理者對電子商務的生疏和不熟悉,使得企業管理控制風險逐步增大。
2.2誠信危機是關鍵
眾所周知,凡事有利必然有弊,電子商務的確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同時電子商務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商業騙局,很多人都有被網絡騙子騙過的經歷,網上的陷阱很多,一不留神就可能損失錢財。所以上網的同時應該多多了解電子商務,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都應該如此,在運用電子商務的時候也應該處處小心,以免掉入了商業陷阱。據調查顯示,電子商務的信用危機,這讓人們在網上購物的時候非常擔心被騙,也的確讓不少人都上當受騙過。
2.3資金安全有風險
目前,電子商務的運作需要有非常完備的安全認證體系作為支撐,否則就可能陷入安全陷阱。但是,我們目前的網上安全認證系統還比較落后,各項制度和措施都不夠完善,都跟不上企業的發展,滿足不了企業發展的需要。此外,我國目前的行業競爭也比較亂,都很不規范,大部分企業包括個體戶都是自由在網上活動,他們并沒有進行相關的行業認證,這使得目前的行業規范無從談起,這樣使得消費者不能放心購物,同時也給電子商務的資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風險。
3企業電子商務風險管理與控制
企業的風險管理是一個連續不間斷的特有過程,首先要在形成問題之前發現風險,以便采取主動行動,而不是被動地做出反應。在某些情況下,做出被動反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減少被動反應,尋求主動的方案。其次,在發現了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后,就要對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產生的危害程度進行評估。再制定盡量避免風險的發生的計劃,在風險無法避免時,應降低風險的危害程度,或者干脆取消該計劃,以避免公司受到大的損失。在計劃的實施和運作中,要密切關注實施與運作過程中任何偏離原計劃的做法,依據從監控階段獲得的數據分析結果,改進計劃,保證目標的順利實現。
3.1企業電子商務風險管理程序
(1)設定目標。就風險管理而言,其根本目標應當是降低風險成本,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尋求平衡。另外風險管理的目標必須與組織的一般目標相協調。
(2)風險的識別和評估。通過對眾多企業網站的研究發現,無論網站規模多大,也不論具有哪些技術功能,網站的網絡營銷功能主要表現在八個方面:品牌形象、產品/服務展示、信息、顧客服務、顧客關系、網上調查、資源合作、網上銷售。在電子商務視角下企業網站的功能。
(3)選擇可行的風險管理方案。不同的風險采用不同的措施。電子簽名和認證是網上較成熟的安全技術手段?,F在針對電子商務的安全協議有SSL和SET,其中SET協議能夠有效地防范網上交易過程中交易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問題。獨立域名更能獲得搜索引擎的認可,大多數搜索引擎排名時對那些不具備獨立域名的網站關注較少。電子商務是企業發表必須具備的,誰先具備了電子商務,誰就占有了先機,電子商務關系著企業的競爭實力,掌握著企業的發展命脈。而對于一些無法避免的風險,如自然災害等,則應提前準備備用主機,準備備份。在風險管理中最容易出差錯的是對人的管理,這就要從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修養入手,開展安全教育,加強內部管理控制,減少此類風險的產生。在法律制度方面,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各國法律和制度的差異,避免法律沖突。而對于那些建立了風險控制計劃后仍然存在的損失風險,則需進行風險融資。風險融資大致可分為兩類:自留損失即企業自籌資金為損失融資,或將損失轉嫁給另一實體,常見的做法是通過保險或非保險合同將損失發生的經濟后果轉嫁給他人。
(4)實施方案、監督系統。這是整個程序的最后一個階段,方案的實施并不意味著風險管理的任務就此完成。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對項目持續監督以確定方案正確的實施,同時還要根據不斷出現的新情況調整該方案,換句話說,整個風險管理的程序是一種不斷循環的系統過程。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有賴于營建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而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風險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開展電子商務帶來的潛在損失,從而使電子商務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經營。
3.2企業電子商務風險控制策略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計算機系統、網絡通信設備、網絡通信線路、網絡服務器等設備,在靜電、電磁泄漏和意外事故等情況下會造成數據的丟失,機密信息泄漏。首先應該明確建站的目的:為了銷售產品亦或為了在互聯網上樹立形象?如果是為了銷售產品,勿庸置疑首先應選擇企業產品作為關鍵字,其次是產品相關關鍵字;如果是為了在互聯網上樹立其企業形象,則關鍵詞的首選是企業名稱,其次是企業口號。
(2)實施技術防范措施。電子商務的運作涉及資金安全、信息安全、貨物安全、商業秘密等多方面的安全問題,任何一點漏洞都可能導致大量資金流失。而這些安全首先是對信息技術的依賴。偏離這些基礎去進行網站優化,無疑是本末倒置的。一切為用戶著想,用專業的網站結構設計和高質量的內容獲得用戶的信任,同時搜索引擎也會給這些高質量網站以回報。由此可見,搜索引擎優化是網站建設專業水平的自然體現。
[關鍵詞] 電子商務 技術風險 風險評估 梯形模糊數 CIM模型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EC)應運而生,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商務模式。與傳統商務方式相比,電子商務具有高效性、方便性、集成型和可擴展性等特點。但是,電子商務是在Internet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基于瀏覽器/服務器應用方式,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其安全性相對于傳統商務方式而言就顯得尤為突出,也是商家和用戶都十分關注的焦點。
電子商務安全實踐的起點是對電子商務的風險評估,當客觀存在的潛在威脅攻擊系統脆弱點時,就會產生風險,導致系統的破壞和受損。風險評估是解釋和分析風險的過程。風險評估的目的是發現風險和控制風險。電子商務中常見的風險可分為經濟風險、管理風險、制度風險、技術風險和信息風險。
IT技術是實現電子商務的基礎,分析研究技術風險是保障電子商務安全的重要研究課題,為此,本文提出一種基于FCIM模型的電子商務技術風險評估方法,對電子商務技術風險進行定量分析。
二、識別風險因素
電子商務的技術風險是指涉及終端設備及其傳輸介質的各種風險,分為三類:網絡環境風險、數據存取風險、網上支付風險,風險辨識圖如圖1所示。
三、基本概念
1.梯形模糊數
模糊數是實數域上的一種特殊模糊集,是表示模糊信息的有效方法。常用的、特殊形式的模糊數有L-R型模糊數、三角模糊數、梯形模糊數等,由于梯形模糊數的表示方法簡單、運算方便,在工程應用中最為常見,在這里我們采用梯形模糊數表示語言變量。
定義1(梯形模糊數):論域X上的模糊數為
稱為梯形模糊數,簡記為(a,b,c,d),其分布函數如圖2所示。
2.CIM模型
CIM模型(Controlled Interval and Memory Models,控制區間和記憶模型)是1983年由美國學者Chapman 和Cooper提出的風險分析模型,有“串聯響應模型”和“并聯響應模型”兩種,分別進行變量概率分布的“串聯”或“并聯”的疊加。本文只涉及“并聯”疊加,下面介紹“并聯響應模型”。
一項活動S有n個風險因素X1,X2,...,Xn存在,只要其中的一個風險出現,活動S都將受到風險影響,S的n個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組合模型稱為“并聯響應模型”,假設風險X1與風險X2進行并聯概率疊加,計算
公式表示為:
式中,X1、X2為兩個風險因素,xa為風險區間的組值,n為分組數。
四、將FCIM模型用于電子商務技術風險的評估
風險是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P和風險事件所產生影響C的函數,即R=f(P,C),式中R為風險,P是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C是風險事件發生所導致的后果,即影響??紤]到在電子商務過程中,各級風險因素的隨機性,本文采用FCIM模型對電子商務技術風險進行評估,具體過程如下:
1.構造風險因素集和評判集
構造電子商務的網絡環境、數據存取、網上支付的風險因素集和評判集,對于風險發生概率、風險產生影響可設立不同的評判集。設風險因素集Ui={u1,u2,… un},i=1,2,3,評判集P={P1,P2,…,Pm},對評判集中的定性評語采用梯形模糊數表示。
2.風險因素的模糊評價定量化
根據專家評價,確定每個風險因素發生概率、產生后果關于評判集的模糊評價。將風險因素的模糊評價結果,采用模糊處理后得到概率分布區間、影響分布區間,并可計算出單個風險因素的期望值,評判單個風險因素。
3.CIM計算
運用CIM的并聯響應模型,依次求出網絡環境風險、數據存取風險、網上支付風險以及電子商務技術總風險的概率分布區間、影響分布區間,據此計算總風險期望值,評估系統風險。若其總風險的期望值E>0.7,為高風險系統;E
五、應用示例
應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對某企業的電子商務技術風險進行風險評估。
1.構造風險因素集和評判集
構造電子商務的網絡環境、數據存取、網上支付的風險因素集和評判集,風險發生概率評判集、風險產生影響評判集以及所對應的梯形模糊數見表1。
2.風險因素的模糊評價定量化
以網絡環境風險中的黑客入侵為例,說明風險因素的模糊評價定量化過程。經專家評定,黑客入侵風險評價結果如表2。
對黑客入侵的風險評價進行模糊處理,得到其概率分布區間如圖3所示。
在區間(0,1),(2,3),(4,5),(6,7),(8,9)上對應的概率分布為三角形分布,為便于采用CIM方法進行疊加計算,將其轉化為矩形分布,其概率值取三角形分布的中間值,并對(2,3),(4,5),(6,7)區間上的概率值、影響值進行疊加,處理結果見表3。
采用與黑客入侵同樣的處理方法,得到各風險因素的風險分布區間,見表4。
3.CIM計算
運用CIM的并聯響應模型,分別對各風險因素進行并聯疊加,求出網絡環境風險、數據存取風險、網上支付風險概率分布區間、影響分布區間,見表5。
進一步,運用CIM的并聯響應模型,求得電子商務技術風險的總風險概率分布。
根據總風險的概率分布區間、影響分布區間,計算出總風險程度的期望值E=0.3035,方差=0.00368,該電子商務的技術風險等級為一般,與實際情況相符。
六、結束語
電子商務改變了企業的經營模式,能使企業節省成本,創造更多利潤。但是企業在追求電子商務帶來的效益的同時也面對全新的風險,必須全面了解電子商務風險,采取必要的方法措施,把電子商務風險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商業損失。
本文提出的基于FCIM模型的電子商務技術風險評估方法,對評判集中的定性評語用梯形模糊數表示,將風險因素發生概率、產生后果的模糊評價模糊處理后得到概率分布區間、影響分布區間,使半定量的風險評估轉為定量的風險評估。采用CIM模型的“并聯響應模型”對風險因素發生可能性和產生后果進行逐級疊加,求得電子商務技術總風險的概率分布區間、影響分布區間,據此計算系統風險期望值,評估電子商務的技術風險。
目前,電子商務風險評估的研究還剛起步,本文是作者根據風險評估理論中的經典模型, 結合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經驗, 對電子商務技術風險進行定量分析的一個嘗試,希望能對電子商務的風險評估起到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念祖張明那春麗:電子商務技術風險管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206.10,vol9.No.10
[2]黃卓君朱克武:網絡支付風險及其防范[J].農村金融研究,2007.3胡寶清.模糊理論基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4
[3]于九如:投資項目風險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4]C.B.CHAPMAN,DALE F.COOPER.Risk Engineering:Basic Controlled Interval and Memory Models[J].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Vol34,No.1
[5]趙冬梅張玉清馬建峰:熵權系數法應用于網絡安全的模糊風險評估[J].計算機工程,2004(9),Vol30,No.18
[6]趙培生:模糊CIM模型在評標中的應用[J].港工技術,2003.6,No.2
[7]呂彬杜紅梅陳慶華:基于概率分布的風險評估方法研究[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6.8,Vol17,No.4
一、跨境電子商務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一)隱私風險
由于用戶在進行商務交易的過程中,大多數的網絡經驗者都會要求消費者在交易的過程中登記個人信息資料。但是如果企業并沒有對用戶的私人信息進行保密而有所泄露,從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情緒,造成消費者對企業產生不滿情緒。同時在境外電子商務過程中,企業會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整理從而建立起消費者信息資料數據庫,并且還會通過一種有價的形式向第三方出售,這就違反了電子商務活動的相關法律制度。
(二)知識產權法風險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銷售書本和報刊已經被眾多的企業所應用,從一定程度上就會隱藏著關于著作權的法律風險。由于傳統的著作權法是以實物為著作載體,而境外電子商務開始出現一種電子文檔和課件瀏覽的銷售方式。在進行電子交易過程中,企業無法從根本上保證購買者對書本和報刊信息的隨意傳播,同時也無法保證對其他用戶的復制和拷貝,極易對原作者的著作權造成一定的侵犯,從而引發著作權法律問題。
(三)商務交易風險
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在交易的過程中需進行電子支付,從一定程度上就會面臨著巨大的虛擬詐騙風險。境外電子商務中的交易風險主要是一種國際性的非法交易活動,參與境外電子商務的企業,并沒有按照合法的方式來進行貿易交易,造成企業與用戶之間經濟利益的損害。根據實際數據資料顯示,大約有1億的境內在線消費者受到虛假信息的侵害,所騙取的金額也是相當的高。由于跨境電子商務在國際上并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信用評判標準,從一定程度上給許多的不法企業以及個人提供了洗錢的可能性。由于我國第三方支付的平臺比較多,從而給個別機構提供了p騙和違法違規的機會,使得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在跨境消費上存在較大的安全漏洞,導致境外電子商務交易存在法律風險。
(四)貨物稅收風險
由于跨境電子商務在郵遞物品的過程中會存在個體小,以及總量大和種類比較分散的現象。企業為了能夠逃避稅收問題,開始進行多次郵遞以及螞蟻搬家的形式進行運送大量的貨物。而小型電商開始以混淆自用物品與代購物品的方式來逃避稅收。從整體問題上來看使得海關征稅難度系數變高,導致國家的征稅問題存在較大的漏洞。針對規模較大的企業,為了能夠減少生產成品,降低稅費,不惜采取一種走私的方式來進行逃避稅收,導致國家稅款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安全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五)電子支付風險
一是不同國家之間風險監管法律制度沖突的風險以及國家法律與國際電子支付風險監管規則之間的沖突,跨境電子商務中適用哪個國家的監管法律體系還存在爭議和模糊的地方。二是傳統金融業務法律不能適應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發展的需要。在電子支付服務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如發行電子貨幣的法律界定及范圍,電子支付服務主體資格的確定,電子支付服務活動的監管缺少技術性高、層次較高的法律規定等等。三是洗錢的風險,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洗錢活動具有更強的隱蔽性,這給電子支付造成法律上的連帶風險。此外,電子支付還面臨客戶隱私權、網絡交易等其他方面的法律風險,這就要求銀行在從事新的電子支付業務時必須對其面臨的法律風險進行認真分析與研究。
二、跨境電子商務法律風險防范對策
(一)構建中國境外電商法律制度,細化防范對象
針對我國境外電子商務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在構建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法律制度,必須要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時也需要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由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在發展的過程中,法律政策的制定具有滯后性,而且結構框架散落程度較高,從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電子商務國際發展步伐。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全球性的特色。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對世界電子經濟的拉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法律的建立上也必須要順應世界電子商務立法要求,盡最大可能的以經濟的互動性來拉動法律法規的呼應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于2009年的《電子商務模式規范》中的基礎理論部分,針對國際電子商務中所存在的基本問題以及電子商務操作流程中相關規范進行了分析和概述,為我國境外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4]。
(二)適時更新法律法規,統一規范行郵渠道流程
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是多變的,市場競爭比較的激勵。為了能夠盡最大可能的使法律法規適應境外電子商務的發展步伐,就必須要適時進行變革和更新保證法律法規的實用性和監督性。針對跨境郵遞問題,需根本包裹的大小制定相應精細化的完稅價格表。同時也需對跨境電商主要經營的服飾以及母嬰和化妝品制定明確的自用合理數量范圍,對各類品牌進行有針對性的區別定價,從而使各項價格標準能夠更加的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針對郵遞問題一定要制定相關的法律統一規范行郵渠道流程,降低一線官員的自由裁量權利,從源頭上制止惡意虛報和瞞報的逃避稅款行為,從根本上降低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上的主觀隨意性,使我國境外電子商務各項流程能夠更加的合理化和標準化,促進我國對外經濟的增長。
(三)強化征稅監管力度,建立電商企業信用評級系統
為了能夠提高境外電商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可對經營跨境電子商務的各企業在行郵通關渠道上建立類似的信用分類評級制度,從而來設立相應的評價標準,科學有效的對電商企業進行公平公正的分類。海關單一的監管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境外電商需求,必須針對實際情況建立綜合的監管模式。針對高資鋅企業需提供一定程度的通關便利,提升整體的通關效率,是電商企業與海關之間實現雙贏的局面。將境外電子商務企業納入信息化通關管理系統從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解決跨境電商小額貿易無法獲取結匯的問題,有效的避免了境外洗錢的監管風險,提高了境外電商監督管理效率。
作者簡介:張鑫(1981-),女,河北省安平縣,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電子商務。
王學勤(1981-),女,河北省平山縣,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論文摘要]首先簡述電子商務中軟件質量風險的生成機制,然后研究政府應采取何種規制措施降低交易者信息不對稱和交易契約控制力不對稱引起的質量風險,并提出具體的對策。
電子商務擴大了軟件的交易形態和交易范圍,使軟件交易比物質產品便捷和多樣化,同時,由于交易流動性增強,交易中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由于軟件是典型的后驗產品,使其在電子商務中出現了不同于傳統物質產品交易的質量風險,需要政府進行規制。
一、軟件電子商務質量風險的生成
軟件是后驗產品,消費者只有使用它以后才知道它的真實質量,這形成軟件交易中嚴重的事前信息不對稱,如果沒有良好的信息傳遞機制,軟件市場容易因逆向選擇而形成“檸檬”市場。電子商務使軟件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進一步加劇。在軟件傳統的商務渠道中,供應廠商的品牌、包裝、廣告及賠償承諾等,都向消費者傳遞著軟件質量的信息,廠商營銷中投入巨額成本及其與銷售商的合作,都顯示著廠商的“實力”與其產品的“層次”。而在Internet上,大大小小的廠商甚至個人都可以花很小的力氣(成本)向你推銷軟件,你的網頁上時不時會“飛”來某個軟件廣告,這些軟件的質量信息幾乎沒有經過“過濾”,參與軟件電子商務交易的消費者在搜尋信息成本幾乎下降到零的同時,卻帶來了挑選成本的激劇增加。消費擔心的還有,這些“廠商”今天在網上設立軟件商店,明天它會不會還存在?更嚴重的是,這些軟件提供者中,還時有電腦病毒的“駭客”渾水摸魚混雜其中,使挑選軟件增加了很大的風險成本。所以,如果沒有政府進入規制,軟件電子商務質量風險將成為Akerlof(1970)所提的典型的“劣質產品市場”,甚至連市場也無法形成。
二、軟件電子商務質量風險規制
軟件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質量風險可由市場的內在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政府的規制作用是使這種風險降到最低,以使軟件電子商務交易市場擴大和更有效率。軟件電子商務中的質量風險主要由軟件交易中嚴重的質量信息不對稱性、網上交易的低約束性和違約懲罰成本的高昂性引起。為此,政府對軟件電子商務交易必須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規制措施,消除交易雙方在交易中的契約力不平衡,創造公平、透明的交易條件。從交易契約理論出發,政府可采取的規制措施包括事前的準入注冊,事中的認證評級、信息服務、監控維護和事后的追究懲罰等。
1.準入規制
政府對軟件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供方實行注冊登記等準入規制可增加交易的約束性和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軟件電子商務交易由于供方在每一個端口均可供貨,并且供方可以“跑了和尚又跑了廟”,這給買方帶來了交易上的風險,包括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上的風險。當買方意識到賣方可能實行一次易時,就會擔心賣方的道德風險而選擇“信用認定”,即在交易前多方搜尋對方的信用信息,或是干脆選擇不交易,這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縮減了市場,加上軟件的信息不對稱,軟件電子商務交易市場將大幅縮水。在沒有政府規制的“自由市場”情況下,軟件電子商務市場交易的供方將集中在少數“品牌”公司,因為只有這些投入大量的沉沒成本去建立起市場信譽的公司才值得買方信賴,也只有這些大公司的雄厚實力才使用戶有“廟”可找。所以,軟件電子商務市場在沒有政府時雖然是個人人均可進入交易,沒有限制的“公平”市場,但實際上是個只有大的軟件公司才能生存,產生“公平”性失效的市場。由此,政府需要進行準入規制。
政府應該采取怎樣的準入規制措施?現代規制理論表明,過嚴的政府規制將使政府政策替代市場機制,從而導致政府失靈;有效率的政府規制必須是政府的規制措施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起到扶持和維護市場的作用。簡言之,就是政府應永遠是裁判員,而不應是運動員,即使是政府的微觀規制也只能是“跑著的裁判員”。對每個市場失效,市場本身均有一定的自我修復的內在機制(“免疫力”),軟件電子商務市場也如此。例如網上信用認證服務就具有這方面的功能,實際上,VeriSign等網上認證服務公司在國外已經起步發展。因而,政府對軟件廠商進入電子商務的規制應該是核準注冊制度,而不是審批制度。同時,為適應軟件電子商務交易特點,政府需要為用戶提供廠商注冊信息查詢服務,并制訂與網絡交易相符合的防止軟件電子商務交易中價格欺詐或質量欺詐等違法交易行為的法律法規。除此之外,政府所能做的還有對網上軟件交易認證服務公司給予稅收優惠,以滿足軟件電子商務中日益增加的產品信息和信用信息需求。
2.交易運行規制
在初步確定對方可交易后,軟件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質量風險來自買賣雙方之間存在的嚴重信息不對稱,這容易導致軟件電子商務市場萎縮或轉變成“劣質產品市場”。為克服因質量信息不足產生的逆向選擇,在沒有政府介入的情況下,產品高質量的廠商將采取信譽培育、高質高價和通過市場中介傳遞質量信息等措施傳遞甄別信號,從而減輕市場的失靈。但甄別信息傳遞過程需要高昂的信息傳遞費用(對廠商)和鑒別費用(對消費者),交易成本過高會影響市場的交易效率和交易范圍,為此需要政府進入軟件電子商務市場,提供部分質量公共信息和限制虛假信息的,以減少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傳遞和鑒別成本。這里的問題是,政府應如何提供減輕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服務?
在傳統物品質量信息不對稱規制上,政府只要采取廣告、質量標準等常規的規制措施就可以達到質量價格的均衡從而避免信息不對稱下的價格欺詐。而對軟件電子商務交易而言,信息不對稱程度和傳遞、鑒別信息的費用顯著地高于傳統的物質產品,因而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規制服務,包括:第一,提供質量信息在線服務。信息具有天然公共品的屬性,由政府提供軟件質量的相關信息,不僅可顯著減少甄別信息的傳遞費用,而且能減少質量信息的鑒別費用。當然,政府所的信息只能限于一些公共、實用而現實的信息,如軟件電子商務市場的政策信息、軟件真假鑒別的實用技術和鑒別機構、軟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市場的監督報告等。這些信息,應以數據庫的形式提供在線查詢服務。第二,認證和評級。認證評級是政府降低用戶鑒別軟件質量信息成本的有效規制措施,也是提升高質量軟件的信譽度,降低其信譽投資成本的良好措施。限于公共職能和信息不對稱,政府認證規制在操作上應以提供準入性和達標性的認證為服務內容,而把其他的認證工作交由市場認證服務公司;評級服務方面,政府可從市場銷售額、市場占有率、專利申請數、服務質量、投訴率等方面公布企業“排行榜”,以讓消費者對軟件企業有個基本的判斷。第三,信息監控。鑒于信息不對稱中大量信息租金和由此帶來的道德風險的存在,政府需要監控企業傳遞信息的真實性,其中主要是軟件廠商在互聯網上的各類廣告和信息是否虛假或是否具有誤導性,以及所采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
3.懲罰規制
在軟件電子商務交易中,單純依靠消費者搜集和鑒別信息去減少賣方在質量上的敗德行為是很費成本的事情,政府進入規制能有效減少這種成本的支付,從而增加賣方的約束性和減少交易中質量的不確定性。在電子商務中,由于交易存在著部分“虛擬”成分,使法律的執行成本很高,這個特點由于軟件交易“邊界模糊”的特性而在軟件電子商務交易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政府在懲罰規制上有兩種懲處方法可選擇,一是實施高頻率的檢查規制;二是加大懲罰力度從而相對減少查懲費用。由于網上交易約束性低,查處不容易和法律懲罰成本高,信譽低的公司比信譽高的公司更有積極性選擇質量欺詐行為,因而,從維護市場與降低社會成本角度出發,政府需要選擇從嚴懲處的辦法。
簡短的結論:軟件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質量風險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網上在線服務,這種服務應限于公共服務領域而不是替代市場“免疫”機制的作用。此外,為增加交易雙方的約束力,減少質量欺詐行為,政府應實行在線的監控懲處機制和加大違規者的懲罰力度。
主要參考文獻
[1]C.夏皮羅,H瓦里安.信息規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2]張昕竹.網絡產業·規制與競爭理論[M].北京:社會文獻科學出版
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