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6: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課程講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高中歷史教學內容;斷層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3-220-01
當前,我國初高中歷史斷層問題日益顯著,其也日益受到廣大歷史教師以及教育界的廣泛重視。初中歷史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學的基礎,而高中歷史教學是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升華。其中,高中歷史教學應該是以初中歷史課程為教學基礎,并根據高中歷史教學的性質及目標與任務等要求,遵循時代性、基礎性以及選擇性等原則,不斷調整高中歷史教學的課程目標。
一、初高中歷史的斷層現象
1、初高中歷史教學內容不銜接
當前,我國初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無法實現有效銜接。例如,在初中七年級上冊中,第六課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的紛爭》,其主要讓學生掌握春秋和戰國的歷史分期,并了解春秋大國爭霸和戰國七雄兼并戰爭的情況及其作用。通過學習春秋和戰國時期大國爭霸戰爭的過程,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然而,在高一歷史必修課中,在講述《從諸侯爭霸到秦朝統一》時,該內容主要讓學生識記春秋戰國諸侯爭霸以及秦朝統一的歷史知識,并理解秦朝統一的歷史條件。
2、初高中歷史課程類型存在斷層
2001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幾套與初中歷史課程相關的課程標準,如,《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全口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全口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教育部頒發的這些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課程目標以及課程設計思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點。當前,我國高中歷史課程沒有實行單科歷史課程與綜合歷史課程并行的歷史課程設計思路。目前,我國很多初中歷史課程主要是依據《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來設計課程,而忽視了《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
3、初高中歷史課程目標存在斷層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并充分調動課堂教學氛圍,從而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大變革時代》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
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以及歷史作用,進而提高運用生產力和生產管理的理論解釋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對商鞅、李斯等歷史人物的評價,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然而,在高中歷史教材中,《至高無上的皇權和中央官制》主要講述了皇帝制度的確立以及秦朝中央政權組織的構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皇權是封建專制國家的權力中心以及秦朝中央官制的特點。
二、如何改善初高中歷史斷層問題
1、優化高中歷史教學進程
高中歷史是對初中歷史知識的升華。例如,初中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十二課是《美國的誕生》,其主要介紹了英國咋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十三個殖民地;英國對殖民地經濟發展的壓制;來克星頓的強盛;華盛頓;《獨立宣言》的發表;薩拉托加戰役;1787年憲法等基本史實。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通過講解這些知識,讓學生掌握美國誕生的情況。初中歷史教學的重點是美國的建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內容主要有:聯邦政府的缺陷;《1787年憲法》以及美國兩黨制等內容。高中歷史主要講述美國的政治制度,特別是歷史概念方面的內容,并新增了很大比例的歷史內容。針對初高中歷史存在的斷層問題,教師應優化高中歷史教學進程,依據初中歷史教學內容,適時加深教學內容,并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對學生及課程內容進行層次分析
目前,初高中歷史斷層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更好的銜接初高中歷史課程,從而避免斷層現象的出現,歷史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并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層次,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歷史教學。在高一歷史必修課中,其主要反映了人類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其中,在高中歷史教材中,西方近現代政治史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單元,即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等內容,其一共需花費8個課時。這些歷史內容較初中歷史教材較為深入,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分配好上課時間,并重點講解這些歷史內容。
3、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查缺補漏,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以及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所涉及的基礎知識進行一個基礎性的講解,避免學生無法理解歷史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美國資產階級共和制與英國君主立體之間差異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查找比較項目,如,英美兩國的元首分別是誰、英美兩國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英美兩國國家元首的任期、英美兩國國家元首的權力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會議翻閱已學過的有關知識來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找到英美國差異之后,教師應列出一個表格,并分別記錄兩國的特點,從而使知識點更加的清晰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專題式的歷史教學,并為學生提供一個完善的歷史知識結構的框架,從而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知識,并不斷形成自己的歷史框架。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4-0187-01
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指通過教師的指導與課堂內外的師生互動,以最少的時間精力取得符合教學要求的效果,換而言之,就是在教學效益的整體格局上做到最優化。當下,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在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前提下,來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以下我將從備課,上課,課后三方面入手進行闡述,并且最后進行簡單的總結與反思。
一、課前:做好備課工作
備課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知識板塊來設計上課的流程。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備課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重視考綱與課標
歷史課程標準,作為歷史教學評價的一把標尺,在歷史課堂教學上看,也是基本依據,備課的基本工作就是先把握,后理解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容。在研究歷史課程標準時,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鑒呢?例如,教師把重點放在研讀課程標準上,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等要求層次細化,用來確定教學重點。有的放矢,才能為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打好基礎。同時,要及時把握教學重難點,合理規劃教學進度,對于重難點的內容一定要在課堂上解析到位,要減輕學生們學習的負擔。
2.以教材為綱,靈活設計教案
初中歷史經歷課改之后,教材內容本身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的通史體,變為以模塊、專題為線索的體例。與新課改之前的教材相比,新課改之后的初中歷史教材不僅在知識點的數量上有了增加,而且知識的容量有所拓展,針對這種情況,如何設計教學結構,顯得尤為重要。在備課之前,教師要先對《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進行詳細地解讀,然后依據教學任務要求,對教材一些章節進行處理,如果有需要的話,要打破教材原有的編排,適當地融入教師個人認知,來重新設計課本中前后知識點間的聯系。
二、課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那么,備好課后,如何在課堂中有效地落實教案規劃呢?
1.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與認可度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在歷史課堂上靈活結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用以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接下來簡單舉例。首先可以嘗試用提前設計好的情境導入課堂內容,如講到南北戰爭,黑人奴隸制問題時,可以引入美國文學名著《飄》的相關情節,或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馬丁路德金,奧巴馬等人物??梢栽谡n堂上提問,如:假如奧巴馬生活在200年能夠當上美國總統嗎?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基本內涵是什么?通過這些導入式的問題,深入淺出地指出本堂課程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這不僅能制造懸念埋下伏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認真學習,認真思考,還能使師生進行良好活躍的互動,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2.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根據歷史新課標要求,歷史課程的教學改革,要倡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參與學習,相應的,教師就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皩W生主體”的核心思想要落實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上。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認知邏輯、實施方式、處理方法等,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將新課改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游離于形式。一切的教學行為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要為學生個人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學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
三、課后:適當的作業設置
課后作業是對本堂課教學內容的補充,也能起到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作用。作為教師要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完成作業,讀取反饋信息的能力。
1.精心設計作業內容
作業要避開難,繁,偏,怪,但在形式上要不斷嘗試創新。例如,在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節后,可以讓學生以同盟國或者軸心國的不同視角來闡述戰爭歷史,反思戰爭,內容形式既可以以小論文呈現,也可以以視頻,PPT等。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歷史知識,更能在思想和人格上得到升華。
2.細致地檢閱作業情況
為了使學生找到真正的學習“病因”,教師要細致地檢查作業,因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及時獲取最確切、最具體的反饋信息。
四、反思
教學后進行反思,能使教師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教學實踐進程,對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得失進行思考判斷。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在反思中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足進行理性的分析與思考,并且積極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力求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進,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趨于不斷優化。以下將從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1.教學內容
教師要反思在課本知識講解、課堂內外師生互動、習題講解分析等方面是否準確到位。在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關注新課標動向,腳踏實地做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目標
新課標與舊課程相比,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在目標設置上增加了“過程與方法”目標,而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過程中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優秀的思維與品質,從而為學生今后養成“活到老學到老”、“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理念奠定基礎。
3.教學方法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于歷史教師本人的教學方法選擇。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何種方式,都要以教學內容為參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也要符合學生學歷史學科的認識規律,以及一般的教學大方向原則。在多元化的當代信息社會中,學生獲取知識渠道同樣也在走向多元化。那么,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就必須與時俱進,從當下的“素質教育”觀點出發,在課堂內外靈活結合多種教學形式,落實學生能力培養。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進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努力探尋在初中歷史課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積極性,增強對歷史學科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 教育發展研究. 2007(01)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人物賞析 賞析策略
一、引言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人物賞析和歷史事件介紹是最為主要的兩個部分。歷史教師一方面需要給學生介紹不同朝代和特定歷史事件,另一方面需要為學生介紹歷史上的著名歷史人物。然而,對于歷史課程而言,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個領域內容,初中生很難在短期內對各方面都有所了解。正因為如此,初中歷史教學才存在一定難度。許多一線歷史教師都認為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教學存在顯著問題就是講得太深,而學生不理解,講得太淺又達不到教學效果。面對這樣的艱難抉擇,我們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決。
按照教學基本規律及初中學生心理特點,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時候,往往對具體歷史事件不太感興趣,多數學生卻對歷史書上出現的歷史人物比較感興趣。因此,為了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水平,切實解決好初中歷史教學難題,最好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抓住歷史人物這樣一條歷史主線,重點對這些歷史人物進行賞析。當學生對眾多歷史人物都有了了解之后,他們就容易思考這些人物在特定歷史時期做出的政治決策或軍事戰略,這有利于幫助他們學好歷史課程。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主要人物賞析策略
為了進一步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水平,我們可以嘗試以下人物賞析策略。
(一)真實全面地評價歷史人物
在眾多歷史人物當中,有君王、丞相、將軍、大臣等政治人士,也有思想家、文學家等知名人士。此外,有民族英雄、民族漢奸等。這些風格各異、性格特長各不相同的人,給歷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果初中歷史教師能抓住這些優勢,對課堂進行設計,那么歷史課程就能非常生動形象,極富趣味性,讓學生以聽故事、玩游戲等方式學到知識。只不過,開展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一定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力求客觀真實。并且,分析的時候要從多方面正確評價,不能因為某一方面的錯誤否定歷史人物對國家和民族所作的貢獻,也不能因為某一個人做過一件對的事情就掩蓋他的缺點和不足。相反,我們需要將每一個歷史人物當成活生生的人,然后從人性角度出發,思考他們在歷史抉擇時所處的具體歷史環境,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歷史人物。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歷史教師介紹歷史人物的時候,往往會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對他們進行評判,例如,一些喜歡諸葛亮的人會把他評價為神一樣的存在,而一些討厭的人則會將他視為魔鬼一般的壞蛋。這樣的評價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難免存在極端思想,容易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夠理性化,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誤導。
(二)歷史人物評價與歷史事件相結合
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需要將特定歷史人物與具體歷史事件相結合,讓歷史事件成為人物評價的論據。例如,當我們高度評價唐太宗李世民的豐功偉績時,有必要對他做出的政治決策進行分析,這就必然提到“貞觀之治”相關的一系列歷史事件,這樣的人物評價才有說服力,能夠讓學生信服。如果一個教師僅憑借自己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夸夸其談,那么就實現不了歷史教師的目標。相反,我們應該借助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一方面將二者結合起來討論有利于歷史教學課程全面開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歷史。另一方面歷史人物評價與歷史事件相結合,能夠增強歷史課程的趣味性,讓歷史課程更生動活潑,以帶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盡管對于初中生而言,太多歷史事件講解也許會讓他們覺得很亂,短期內不可能記住諸多歷史事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充分了解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環境,并對歷史人物有充分了解,這對歷史教學課程發展有很大幫助。
(三)引導學生向優秀歷史人物學習
通常,歷史教科書中出現的人物多數都對歷史發展產生過或多或少、或正確或錯誤的影響。例如,政治家推動了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文學家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學作品,歷史學家為我們的歷史記錄作出了一定貢獻。當然,一些品德敗壞的歷史人物,如秦檜、等,他們給歷史發展造成了阻礙,同時傷害了許多人,成為民族恥辱。因此,教師在引導初中生進行歷史人物賞析的時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正確分析歷史人物的功勞與過失,然后對優秀歷史人物的情懷、智慧、才華進行了解,進而向優秀歷史人物學習。由于優秀歷史人物眾多,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學到智慧、勇敢、刻苦鉆研、剛正不阿等優秀品質,因此是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而通過歷史人物學習,初中生的人生價值觀念受到積極影響,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有利于他們成長。據了解,許多初中生在閱讀了名著《三國演義》之后,開始對其中眾多歷史人物,如劉備、諸葛亮、關羽等產生濃厚興趣,并視他們為偶像,這也是優秀歷史人物具有的魅力。因此,開展歷史課程的同時,不要忘了引導學生向優秀歷史人物學習,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結語
初中課程當中,歷史課程是一門學習難度較低,但多數學生并不感興趣的學科。為了進一步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水平,讓更多學生對歷史課程感興趣,我們可以適度強化歷史人物賞析教學環節,讓初中學生在了解歷史人物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歷史,以實現歷史課程教學目標。文章認為真實全面地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評價與歷史事件相結合、引導學生向優秀歷史人物學習是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人物賞析的主要策略。如果我們能夠以歷史人物賞析為主線,再穿插一定的歷史事件,那么初中歷史教學效果有望獲得進一步增強。
參考文獻:
[1]陳振江.初中歷史教材改革的幾點建議[J].歷史教學,2012(12):26-30.
[2]唐秀英.中學歷史問題教學法的實施[J].教育評論,2013(02):38-42.
[3]趙恒烈.歷史思維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2-35.
首先,學校及教師對歷史教學缺乏正確認識。就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而言,很多學校未能正確認識初中歷史課程,認為歷史課程在初中階段僅屬于輔助內容,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并不重要。這種認識使很多學校及教師忽視了歷史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投入較少,很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及理念未得到較好的應用,最終造成初中歷史教學效果不理想。其次,歷史課程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課程體系建設屬于關鍵內容,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當前初中歷史課程體系建設情況不理想,在教學方面仍以課本為主,教學內容及教學設備比較缺乏,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內容比較單一、片面,很難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必然影響學生歷史知識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對初中歷史教學發展不利。最后,教學方法比較落后。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中,教學方法都屬于關鍵影響因素。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仍選擇傳統的講述式、記憶式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述、學生記憶為主,很多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如探究式教學、問題教學、分組教學等均未得到應用,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策略
1.創新歷史教學理念。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改善歷史教學現狀,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歷史教學的重視,重視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整體素養及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進行歷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歷史素養的培養,教師應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及空間進行思考,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使初中歷史教學能夠得到更好的效果。2.創新歷史教學內容。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創新歷史教學內容,改變以往單純講解課本內容的教學方式,積極融合更多的新知識及新內容,使歷史知識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相關知識時,課本對于這一方面知識的介紹相對較少,導致學生對這一方面的內容未能較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將其融入教學中,使這一部分的歷史知識能夠更加豐富,使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事實,提升歷史認識水平。3.創新歷史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屬于關鍵因素,對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改變以往講述式、記憶式教學模式,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實現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選擇探究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具體方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探究,最終得到結論。這樣一來,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初中歷史課本中,涉及很多歷史改革,如王安石變法、以及近代歷史上的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些改革進行分析,分析其失敗或者成功的原因、意義,同時還要分析對當前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學生自己進行探究,能夠更好地認識這些改革,并且實現歷史知識的實際運用,從而使學生的歷史素養及能力得以提升。
三、結語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使實際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及現代歷史教學實際需求,一項必要的任務就是對歷史教學進行創新。教師應當在新課程改革的引導下積極探索,選擇有效的方法及途徑實現歷史教學創新,促進歷史教學進一步發展,更好地培養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李艷麗 單位:靖遠縣東灣中學
參考文獻:
[1]楊碧金.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方法的探究[J].華夏教師,2015(11).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有效性 教學方法
1.引言
初中歷史是初中課程學習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全面接觸歷史的初級階段。通過歷史的學習,學生可以對自己的民族史和人類的發展史有所了解,從而樹立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并用宏觀的視野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初中歷史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初中歷史的有效教學。
2.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歷史課程內容本身具有歷史性,反映的是過去的事,這導致部分初中歷史教師的講解僅限于課本知識,缺少歷史與實際的聯系,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以史為鑒”。單純的課本知識介紹,導致學生缺乏歷史學習的熱情,產生“歷史無價值”等錯誤認識,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沒有加入自己的思考,也不會用歷史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歷史課堂的教學形式多是灌輸,教學過程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史料和活動課的作用沒有足夠的重視。歷史的有趣之處就在于它的真實性,單純的理論講解沒有辦法體現歷史的生命。另外,缺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是目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
3.1充分利用活動課教學
歷史活動課以學生為主體,利用歷史活動課可以讓學生自主參加到活動中,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等特點,給了學生一個開放性、綜合性的學習空間,對學生歷史學法的探索和歷史事件分析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學生自己策劃和準備活動的內容,就會主動地搜集歷史資料,不斷豐富和分析自己掌握的歷史信息,在活動中對歷史內容進行親身體驗,親自參與歷史問題的探究、史實的調查、史料的搜集和歷史信息的處理。歷史活動課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歷史知識應用于實踐,讓他們不再覺得歷史無用,通過學有所用的活動課,自己發現歷史的大用處,從而學會用歷史經驗分析現在的問題,真正做到以史為鑒。在素質教育和大力實行新課改的今天,初中歷史教學不能再走死記硬背的老路子,而是要真正讓學生愛學歷史、愛用歷史。
筆者在講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時,就充分利用了活動課教學,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主要代表思想,給學生分組,各組分別代表一種思想觀點。然后讓學生為自己所代表的思想進行辯論,闡述各家的學術思想。這次活動把百家爭鳴的格局直觀地顯現出來,學生在史料的查詢和了解中了解到古為今用的“仁”“法制”等思想,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活動效果。
3.2重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傳統的歷史課堂講解模式下,“你說我聽”,如果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則教師不但可以運用聲音和文字“說歷史”,還可以利用圖像、動畫、視頻等讓學生“觀歷史”,對于提高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實現課堂的高效性和多樣化有很大的優勢。
筆者在講解一課時,就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大量的歷史信息傳遞給學生,不僅包含了教材的內容,還在歷史邏輯上有所體現:爆發的原因,知識點主要是書本信息,而戰爭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邏輯關系則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的;通過給學生播放《大國崛起》系列片,讓學生對近代的屈辱歷史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而以中國再次崛起的過程讓學生產生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后續的現代史的講解也會起到鋪墊作用。
3.3重視史料的運用
歷史的有趣之處就在于它的生命性和生動性,歷史教材由于篇幅、教學重點等的限制,主要是歷史事件的簡單講解,而對于歷史事件的史料例證則引入較少。歷史教師要對史料充分重視,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史料輔助學習,學生從史料中發現歷史事件的內在邏輯,探究歷史的脈搏,尋找歷史事件的真實感,發現歷史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融入歷史學習中。
史料的運用要講究策略,如果運用不合理,則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首先,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史料,有些教學內容在教材上只有歷史結論的體現,而沒有講解歷史過程,學生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就需要尋找一些佐證材料,做到論從史出。在史料的講解中,教師要對閱讀方法進行指導,逐句閱讀,尋找關鍵,對于一些難懂的字、詞、典故等,要幫助學生解疑。其次,教師要通過史料的閱讀和分析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在讀懂讀通材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尋找史料中的有效信息,結合史料內容回答問題。例如,筆者在講鴉片的危害時,給出了史料,讓學生從具體歷史資料中了解鴉片究竟是怎樣損害身心健康、怎樣導致吏治腐敗、怎樣導致戰斗力下降、怎樣使大量白銀外流、如何使清政府陷入統治危機的,方便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4.結語
初中歷史學習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入門階段和興趣培養階段,初中歷史教師要善于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進程的推進,課程資源的開發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信息化教學中處于基礎和核心地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提高,必須重新構建歷史教學資源,且應保證歷史教學資源的充足性和可持續性。本文認為,構建歷史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可嘗試從以下幾項工作出發:第一,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手段,完成歷史教學資源的搜集。目前的信息技術發展較快,網絡的健全和現代社會的連接,促使很多的歷史事件都能夠找到,無論是圖片信息還是文字信息。利用網絡來尋找歷史教學資源,是可行性較高的措施,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成果。第二,構建歷史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應與課程內容相互結合,不要一味的將精力放在有趣的事件或者是歷史時間上,應保證學生對歷史教學資源比較感興趣,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完成學習能力的提升。第三,由于目前的教學工作比較繁重,因此教師可在一定程度上脫離教材,將自身的教學經驗與目前的多媒體教學相互結合,實現教學資源的更好展現,不要讓學生認為,歷史教學資源是被硬來的,這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挖掘隱性歷史知識
一般的,隱性知識是指在教科書中沒有明確表述,或者雖有表述,但不在知識要求范圍內,隱蔽于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和聯系。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行為,不能總是局限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應適當的有所突破,敢于打破常規進行教學。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隱性歷史知識要比顯性歷史知識更具說服力。部分情況下,隱性歷史知識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時代的特殊性和事件發生的必然性,這些都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需要重點記憶的內容。挖掘隱性歷史知識,可以階段性的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第一,起始階段的隱性知識挖掘,應集中在課堂最后幾分鐘的講解。教師可以對學生透露一些比較隱晦的歷史信息,讓學生自己回家查找資料,或者是每一節課都講解一些隱性的歷史事件,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保證下一節課學生還想繼續聽故事。第二,隱性知識挖掘到一定階段后,應與學生共同聯手來查找知識,教師須將隱性知識轉移到課堂教學中,與課程內容進行練習,完成固有知識的教學工作。第三,在隱性知識挖掘習慣后,學生會主動的通過自己的方式,尋找想知道的內容。但初中學生的手段畢竟有限,因此他們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一方面要積極解決學生的問題,另一方面應加強知識的共享,實現教學行為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
三、拓展歷史實踐活動
歷史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素材,在教學中適當的開展實踐活動,能夠在客觀上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和當下的教學標準,拓展歷史實踐活動,可嘗試從以下幾項工作出發:第一,觀看歷史題材影片。歷史課程的時間有限,因此歷史教師可與班主任交流,在自習課時間或者是其他的時間,為學生安排歷史題材影片的觀看,并講解相關的歷史知識。第二,參觀歷史紀念館。書本上的歷史知識比較表面化,即便有圖片和數據,依然無法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造成枯燥、無聊的情緒,不利于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提升。參觀歷史紀念館,能夠幫助學生對歷史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尤其是各種重大的歷史事件,應帶領學生去接觸各種有質的東西,讓學生深刻的牢記歷史。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教學行為的提升,需進一步努力,應在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努力,為學生開辟較多的學習路徑,從而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總結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多媒體;歷史思維;歷史素養
隨著經濟社會和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逐漸被教育工作者關注。在初中歷史教育實踐中,利用電教設施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也是現今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嘗試。多媒體教學是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教學特征,把文字、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多媒體元素交融在一起,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模擬和再現歷史情境,讓學生如親臨其境般感受歷史事件,提升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和理解。教學實踐中,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營造和諧有趣的課堂氛圍,從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實踐是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改革是必然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簡單的教授教學,教師嚴格按照歷史書本展開,學生則枯燥乏味地聽課,然后完成課后作業,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能夠用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指導自己的實踐,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1.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歷史學習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的信息?!痹诔踔袣v史教學實踐中,這是歷史和現實的發展需要,也是教育事業創新和改革的需要。為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實現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的整合勢在必行。
2.初中歷史學科專業特征最適合的方式
眾所周知,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以后的歷史,歷史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征,即歷史學科所涉知識具有四性:過去性、具體性、綜合性、系統性?;跉v史知識的這四個特性,多媒體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歷史知識。過去性是指歷史知識和場景的不可再生性。歷史事件發生后,一切事情都時過境遷,人們只能利用歷史人物遺留下來的歷史記錄和珍貴文物推斷具體歷史場景,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文本知識和聲響資料相結合,利用現代技術復原歷史場景,可以讓學生準確地理解歷史。具體性是指歷史本身就包含了具體的事件,有事件具體發生時間、后果影響等。在歷史教學中,充分利用這種具體性,再充分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形象效果,讓紛繁復雜、變化萬千的歷史場景再現于學生眼前,讓學生更具體地感知歷史、理解歷史。綜合性和系統性是指歷史知識多,涉及的面非常廣,一般都包括了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諸多方面,既有政治、經濟、軍事的知識,也有科技、文化、教育、思想、外交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如果僅僅靠傳統的方式在黑板上書寫,很難真正表達清楚,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則可以通過豐富的問題、圖片、音樂方面的信息,建構一幅完整的歷史場景,使復雜而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形象具體。
3.更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點
對于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一般都是十二三歲,比較天真活潑,他們往往對于形象生動的東西感興趣,在邏輯知識方面就稍顯欠缺,初中生更容易接受生動形象的歷史表象。所以,利用多媒體方法教授歷史知識,能給學生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提升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多媒體融入初中歷史課堂,增添了課堂活力,在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的有機融合中,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歷史課程的多彩。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呢?
1.可以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
在初中歷史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務必在課前充分準備豐富的知識,擬定翔實的教學提綱。在課堂上,教師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嚴格按照提綱進行講授,講授過程中,通過演示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如,對于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這四位航海家,很多學生及其容易混淆,如果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利用事先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首先在地圖上講解這四位航海家所在國家的位置,然后結合這幾個國家的風土人情,講解航海家的生平,并用各種色彩的圖線描述航海家航海的過程,配以聲音講解展示給學生,學生就很容易記住四個航海家的國籍、故事等等。
2.可以采取文字與圖示教學相結合的方式
歷史教學中,常用圖示教學法,可使歷史知識形象、直觀,變抽象為形象,便間接為直接,能夠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3.可以靈活利用歷史地圖
如,在講授、人民挺進中原等教學內容時,利用多種顏色的箭頭、圖像模擬行軍路線、敵軍包抄路線等動態演示,能夠很好地將死板的歷史知識變靈活,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深刻地理解,產生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金相成.歷史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