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6: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統計學課程的認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截止到2007年,我國有160所高校設有統計學本科專業,163所培養統計學碩士研究生。2006年授予統計學學士學位5300余人,碩士學位1566人,博士學位186人??梢哉f統計學專業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但統計學專業在我國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而是經過了非常艱難、曲折的過程。筆者認為在袁衛教授劃分的“三個階段”基礎上,結合目前統計學的發展狀況,我國統計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統計學傳入我國到1949年。20世紀初統計學由日本傳入我國,其研究內容和授課內容基本與國外一致,主要是介紹統計學的初步知識,整體水平較低。
第二階段:從1949~1978年峨嵋山會議。這一階段可以說是統計學的分裂和衰退時期。1949年,大學教學模式及專業設置完全參照前蘇聯體制,從此,統計學就被分割成兩部分: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數理統計學被認為是數學的分支,不再稱為“統計學”,被置于數學專業之下,僅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綜合類大學或科學院系統所等研究機構開設。而另一部分就是社會經濟統計學,占據了統計學的主導地位,被稱為“統計學”,實際上是政府統計工作的解釋,主要講解各部門統計指標和統計工作制度,更極端時還被賦予了階級性,被視為階級斗爭的有力武器,完全扭曲了陳希孺先生強度的“數理統計方法是一個中立性的工具”。這30年的統計學教學和研究是以所謂的“部門統計學”為主線設計的,統計學專業大部分設置在“計劃統計系”,與計劃經濟運行體制高度相關,與國家統計工作保持高度一致,從政府統計工作角度講解統計學,當時確實為國家的經濟管理做出了一定貢獻,但作為一門“科學”卻走進了死胡同,研究領域和方法越來越窄,為使其看上去像一門“科學”被迫提出了一些常識性的概念如“標志”、“總量指標”、“總體單位”等繁瑣概念作為研究對象,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嚴重影響了我國統計學的發展。
第三階段:從1978~1998年教育部將統計學設置為本科一級專業學科。隨著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峨嵋上會議以后,統計學界逐漸由過去的僵化、教條的局面出現了討論和爭鳴,大家開始思考統計學是一門還是兩門學科,數理統計學到底是不是統計學。上個世紀80年代整個統計學界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到90年代“大統計”的主張逐漸被大家認可,特別是原“社會經濟統計學”專業人士認識到統計學再也不能僅僅作為政府統計工作的解釋,必須回歸到“數據”才是唯一的出路。90年代初,經濟體制改革進入關鍵時期,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們認識到“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經濟的手段,國家也不再包大學生分配工作,“計劃統計”專業遭遇前所未有的艱難局面,招生沒人報,分配沒人要,很多院校的計劃統計專業為求生存去掉“計劃”二字改為“統計學專業”或者徹底拋棄“統計”而改為“投資經濟專業”。但面對困難,大部分“統計人”本著“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默默地更新統計學專業知識,逐漸改造統計學課程設置,為迎接統計學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在此期間一些綜合類大學和財經類院校陸續恢復或重建了統計學專業,關于統計學究竟是一門學科還是兩門學科的爭議也逐漸平息,大家基本都公認“統計學是關于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釋數據的科學與藝術”,1992年國家標準委員會將統計學專業由經濟學下的二級學科上升為獨立的、理學中的一級學科,特別是1998年教育部在本科專業中設置了一級專業學科統計學,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了經濟學和理學兩個學科的統計學學位。從此,統計學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
第四階段:1998年至今,統計學全面、快速發展時期。經過上個世紀20年的爭論,統計學界對統計學的認識基本取得一致,2003年11月,高等學校統計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在廈門召開年會,根據不同的學位授予情況分別制定了統計學專業的教學規范,確定了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結構、學制及學分安排,極大地促進了統計學的發展,形成了目前統計學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
為了進一步詳細了解統計學專業的發展過程,筆者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檔案館搜集了原北京經濟學院開設的統計學專業課,并查閱了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編制的歷年(包括1986年、1987年和1991年)本科課程內容簡介,各年課程設置可見表1。
表1清晰地呈現出了統計學專業由部門統計向現代統計發展的歷程。
2新形勢下統計學的發展趨勢
進入21世紀以來,統計學教學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由部門統計為主的課程結構轉向以統計方法為主的課程結構,逐步與國際接軌。
從表1可以看出,以前的統計學專業主要講解《工業統計學》、《農業統計學》等與政府統計工作相對應的課程,現在主要講解《抽樣技術》、《回歸分析》、《隨機過程》等與各種統計方法相對應的課程。說明統計學作為方法論科學的學科定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第二,《統計學》課程授課內容徹底改造。經過多年的爭論,學界對統計學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在統計學專業和非統計學專業學科建設中體現明顯。
統計學專業不再開設《統計學》課程。目前大多數院校的統計學專業不再開設《統計學》這門課程。原《統計學》授課內容與其他專業課如數理統計、抽樣技術等重復太多,不再專門開設《統計學》課。對于有些《統計學》課程中有的內容而其他課程中不包括的知識多以《統計思想》、《統計初步》或《描述統計》等課程的形式予以彌補。對于非統計學專業,仍保留了《統計學》課程,但其內容有了很大改變。表2列出了傳統統計學(以上世紀80年代廣為采用的教材《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教科書》為例)與現代統計學(以吳喜之教授編著《統計學:從數據到結論》為例)的主要章節結構:
由表2不難發現,現在的《統計學》刪去了原課程中很多不能說沒有用但肯定是常識性的內容,如總量指標與相對指標等,大量增加了多元統計、非參數統計等內容,并細化了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等傳統內容。使統計學回歸到了關于數據的方法論本質。
第三,統計教學中強化了計算機技術、統計軟件的應用。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統計方法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推廣,原先很多手工無法計算的方法變得容易實現,海量數據和復雜的計算不再是統計發展的障礙。在教學中普遍使用SPSS、SAS、R語言等統計軟件,一般的非統計專業最起碼也挖掘了Ex-cel中的統計功能。
第四,強化了統計教學實踐,增加了統計調查內容。統計學是關于數據的科學,數據從哪里來、如何判別數據的適用性是科學使用數據的前提?,F在統計教學中比較強調統計實踐和統計調查,開設了《統計調查》或《市場調查》課程,并增加了調查教學實踐,讓學生親自動手設計問卷、訪問調查,并錄入數據、分析數據,撰寫調查分析報告。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數據的認識,不再懼怕數據。
第五,教學管理規范化。2003年11月高等學校統計學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在廈門召開的年會上,各方面統計專家達成一致,分別制定了授予理學學位的統計學、授予經濟學學位的統計學教學規范,對課程設置、學分安排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各院校在教育部教學評估的要求下對統計學教學工作也作出了規范性要求,制定了關于教學大綱、統計教材、掛牌上課、教考分離等相關措施,在教學環節上強化了統一管理。
3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
應該承認統計學經過30年的爭論、改革,有了很大發展和進步,逐漸走向正規化和系統化,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統計教育水平的差距。但也應該承認,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個問題:
(1)統計學專業不開設《統計學》課程,造成學生對統計學課程體系和統計方法體系缺乏整體認識
現在,原《統計學》中每一章基本上都單獨開設為一門課,如回歸分析、抽樣技術、非參數統計等,各門課由不同教師在不同學期開設,分別零散地教給學生,學生缺乏對統計學整體的認識。另一方面有些《統計學》中講授的知識其他課程沒有包含,造成一些遺漏,如綜合評價的方法,在各專業課中都沒有講授。
(2)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統計軟件的使用,本科統計教學出現了“傻瓜化”教學趨勢
統計軟件的應用和數據海量化的趨勢,使得在平常的統計教學中不再強調統計計算,基本上只講統計軟件操作,結果學生只會利用統計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統計數據處理,離開計算機就不會處理數據。另一方面,一般的統計軟件對數據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大部分認可原始數據,而對于組距式的分組數據不能處理,或者如果只給出基本的調查結果如樣本均值、樣本方差等,現在的學生大多不會依據現有數據進行統計推斷,他們只會看統計軟件運行的“P值”,而不知道統計量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況且現在很多單位并沒有像SPSS等這樣的專業統計軟件,這種知識結構會給未來的工作造成一定影響,對于非統計專業學生來講可能會更明顯。
(3)對統計思想的講授不夠充分,學生對統計結果的理解不夠確切
一般來講,非統計專業學生數理統計不單獨開課,而是與概率論合并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開一個學期,主要講概率論,一般只講到大數定律、中心極限定理,好一點的講到相關與回歸,很多不講假設檢驗。而在《統計學》課程有限的課時中主要側重講統計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操作,由于要講的統計方法比較多,還要結合統計軟件的應用,實際上對統計思想的講授并不到位。造成象前文所說,學生學完統計學,只知道看“P值”,“P值”小于0.05就是拒絕原假設,大于0.05就不拒絕原假設,但到底什么是P值,為什么P值小于0.05就可以拒絕原假設,甚至連原假設是什么,拒絕原假設說明什么問題都不知道,這樣的學生不要說非統計專業,就是統計專業四年級學生也不在少數。我們的統計教育被真正徹底地“傻瓜化”了。
(4)統計學專業新課程體系中各課程之間內容的劃分和銜接還有待完善
新的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基本是按照統計方法體系構造的,但也保留了若干統計方法應用的課程,如社會統計、商務統計等,如何處理這類課程與純統計方法如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課程間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研究?,F階段來看,問題出現在兩個方面,從社會統計等課程本身看,其內容設置與授課對象有一些沖突,一般來講,社會統計學課開課對象是社會學專業學生,商務統計學開課對象是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主要講解一些基本統計知識和統計技能就可以了,而我們的開課對象是統計學專業學生,就不能僅講一些基本統計方法,但講些什么,應該怎么講,還沒有答案。另一方面是統計方法課,如時間序列分析、統計預測與決策等課程,更多地是講一些該課程的基本方法應用,不是詳細地講解該課程的數學原理證明和推導過程,這就會與統計方法應用類課程內容相重復,故從課程名稱上看我們的統計學與國際接軌了,但授課內容還有很大差距。
4完善統計教學的建議與措施
(1)開設好《描述統計》或《統計初步》等性質的課。這些課程的出現與統計學專業《統計學》課程的調整有極大的關系,該課程的設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刪除《統計學》課程的補充。雖然這些課程有其固有的研究內容,但應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盡可能彌補其他課程講不到的統計方法,如統計指數、綜合評價等。
(2)科學界定各課程的講授內容,做到既要銜接又不重復。組織各門課程負責人介紹本課程講授的主要知識點和講授程度及要求,在充分協商、溝通的基礎上劃定各課程的授課范圍,確保各課程講授自己該講授的內容,如數理統計學與統計學在參數估計、相關與回歸分析、方差分析等內容。
【關鍵詞】統計學基礎 教學模式 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104-01
統計學基礎課程是高職高專財經大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屬于必修科目,是各專業課程體系中建立經濟知識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探索現代大學教育條件下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筆者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對會計系學習統計學基礎課程的會計與統計專業近200名??茖W生進行了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并經過反復的試驗及對比分析,概括出了統計學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 課程考核改革的指導思想
1.體現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是進行技術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等教育形式,其核心目標是高級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高職人才既要掌握文化基礎知識、現代科技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相關知識,還要有適應職業崗位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并具有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和與之相應的方法技巧。
2.體現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對統計這門學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掌握數據處理與分析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完成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并能運用統計方法分析、研究有關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提高經濟管理水平。
3.體現可操作性
實施方案作為指導性意見,只有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才能保證改革的有效性??己藘热莸脑O計都是基于對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特別是Excel計算技術情況調研基礎上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能力完成各項形成性的考核內容。
二 統計學基礎課程建設改革的具體措施
1.課程內容的改革
統計學基礎課程要求教師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及研究對象,全面了解課程的體系和結構,對統計學科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將課程內容分為四大模塊,即統計的基本問題、數據搜集、數據處理、數據的搜集及應用。采取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現場教學等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課程實訓等,引導學生牢固掌握統計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統計的基本理論,掌握統計的基本原理和學科方法,學會理論聯系實際,能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培養學生采集與處理數據、分析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課程實施上,對每個單元的實訓采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實際單位現場參觀、實習等方式,配合理論教學同步進行。在集中實訓中配合課程教學內容,安排專題實訓,采取提前布置、課下閱讀實訓資料、課堂上在教師指導下采用專題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另外,還通過學生團隊、統計網上指導、撰寫與實習相關的統計小論文,甚至參與企業的具體課題制作等形式來貫徹實踐教學方案,落實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在指導方法上主要采用:(1)討論式教學。通過討論式教學,強化學生對社會調查及其方法運用的重要性和具體調查方法、技術環節的認識,促進社會調查方法技術程序化使用意識的進步。(2)案例式教學。通過案例式教學,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增強感性認識,理論聯系實際,培養運用社會調查方法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實踐小組。通過組建調查小組和學生實習團隊,引導學生根據社會實際,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調查課題,進行全過程的社會調查活動,增強獨立地、全過程地使用社會調查方法與技術的能力。(4)統計沙龍。這是針對統計課程的特點而嘗試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一般是針對一個特定的經濟管理問題,事先進行較充分的準備;然后,學生們集聚在一起,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暢談,相互啟發,也可以爭論,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便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試方法采取以“能力為中心,綜合測評”的方法,所謂“以能力為中心,綜合測評”是指根據課程教學的目的要求,采用課堂、作業、模擬實習、項目實訓、考試等方式分別對學生進行測試,最后形成學生的綜合成績,力求客觀地、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4.教學資源庫及課程網站的建設改革
統計學基礎課程要求教師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及研究對象,全面了解課程的體系和結構,充分體現教學大綱的指導思想,完善教學程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建設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并實現資源共享。這門課程網上資源目前還處于初級的狀態,擬建立統計學基礎的課程網站,逐步把該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案、教學課件、學習指導書、參考文獻及教輔資料等資源上網并免費開放。
總之,統計學基礎是會計與統計專業的一門核心主干課程,我們本著實施采用層次推進法教學模式,運用模塊組織教學,力求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使課程內容更加合理,從而體現統計崗位的針對性、實用性;培養學生較高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管理素質,把該課程建設成為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課程。
參考文獻
[1]李妍、王洪錄.“一主三分”式教學模式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探析[J].開放教育研究,2003(6)
[2]周小山、嚴先元.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思路與教學模式[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改革
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統計學知識和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政治、經濟、科學等多個社會領域,發揮了重大的應用價值。統計學作為經管類專業的核心學科,主要通過搜集、整理、分析數據等手段,來推斷所測對象的本質以及預測對象未來發展,其內容設計面廣、理論性強、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對于培養經管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來說,在學習和畢業后的工作中,都會涉及到很多社會經濟方面的數據,也會涉及到一些大數據分析。因此,統計學課程如何適應學校學習與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的需要,成為職業技術學院統計學教學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統計學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講授制,教師通過粉筆黑板加電子教案式的教學方法太過單一,形同于直接灌輸,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往往較差。許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為了能夠將統計學原理介紹的更加清晰,邏輯更加嚴謹,常常更注重基本原理的演繹和統計方法的選擇,而忽略了統計學在我們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案例的講解,這樣就更加劇了學生認為統計學學習和自己未來的工作、職業發展沒有關系,進一步影響學生對于統計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二) 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經管類統計學教師在課堂上過于重視理論的講解,缺少必要的實踐環節,在講解過程中不能與實踐相結合,導致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對統計學的認識不到位,認為其就是一門簡單的數學理論課目,沒有實際的操作價值,從而忽視統計學在經管專業的地位。此外,教學材料普遍存在著知識面很廣,但是不夠精的現象,大多數統計學教材中沒有建立統計思維的培養板塊,只是在培養學生學習理論上的統計方法,并且教學所涉及的理論內容與經管專業學生所實踐的內容不相符,導致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無法運用到實踐中去。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統計學課程考核中平時成績在整個考核中所占比重過低,而期末閉卷成績所占比重過高,因此學生平時學習松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學生上課遲到早退,甚至曠課現象嚴重。學生考前幾天突擊式復習,雖然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學習方式不能真正地掌握統計學理論知識,更談不上有效地應用統計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平時的作業、期末考試命題方面涉及的內容也偏重于統計學理論知識,較少涉及到實際的知識應用,這樣的考試內容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 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改革措施
(一)調整教學方法,引入案例教學
統計學課程開設時間比較悠久,課程內容已經比較成熟和完善。要使得學生有效、自信、輕松地接受課程內容,要考慮多種教學方法和途徑。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設法采用多種形式,多應用啟發式教學,重點通過引入大量案例,如當前經濟社會熱點、經典的統計應用案例、統計方法的來源和思想等,嘗試讓學生自己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更深刻理解統計理論與方法的實際應用條件和分析思路。此外,還可以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形式,如學生講課、游戲互動、課堂討論、小競賽等,活躍課堂氣氛,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將統計學知識與其所學專業的融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環節,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設置一定量的大型實驗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運用統計理論和方法分析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經濟管理專業問題,實驗作業的內容應緊密聯系學生本專業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基礎,同時兼顧目前社會經濟生活實際,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加深對某一經濟管理實際問題的認識,使他們具有成就感,激發他們主動學習本專業知識的熱情;二是教師必須聯系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給學生示范應用統計學相關的具體方法,比如下載數據中國的數據資料,從新聞和廣告等大家熟悉的渠道獲取素材,使學生真正在實際生活中領會統計工作的內涵。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學生對國內外經濟、政治生活了解不多,對企事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接觸較少的弊端。
(三)考核方式多樣化,題型豐富化
統計學課程考核中要側重平時的考核,避免期末定終身,平時與期末比例應調整,可以適當提高平時成績比重,比如平時比重提高至60%,期末考試成績比重降低至40%。平時考核要包含多個方面,例如小測驗、期中考試、出勤、實驗報告、組織統計調查、撰寫統計報告等;平時成績中增加上機實驗操作選用普及程度最廣的EXCEL軟件工具進行操作,使每個學生都能系統地掌握EXCEL在統計學中的應用;布置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選定某個社會關注問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調查設計完成調查問卷、數據收集、整理和調查報告,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學以致用,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此外,考試題型應當更加豐富,除了常規的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計算題,還應當增加主觀綜合分析題考察學生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題目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區分度,更重要的是將偏向考試能力的培養調整為偏向應用能力的培養,從而避免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就能取得高分的情況出現。
結束語
總之,職業技術學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輸送合格的應用型人才。面對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校和教師必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調整教學方法、引入案例教學,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完善考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經管類專業統計學的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賴流濱.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01:226-227.
體育統計學作為一門關于實踐活動調查的科學理論與方法,并不局限在體育教學和體育研究中,而對其它的非體育行業也具有同樣的效用。分析當前學生對其的態度不難看出,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認識并不清楚,且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的限制下,并沒有結合當前時代的發展而做出相應的改變。因此,對其進行改革,使之完全能夠完全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擴大自身的視野,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化,不能將思想局限在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并根據學生多元化的去向豐富教學內容。體育統計課程并非是一門一成不變的課程,其也可以變成學生喜歡的課程。如:明確體育統計學的價值作用和應用范圍,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列舉一些有價值的具體事例,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其次,指導學生進行EXCEL表格的操作,對統計數據進行錄入、整理、分析以及輸出相關的圖表,從而掌握基本的操作;最后,將在體育統計學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畢業論文中展現出來。從而讓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掌握該課程的知識與技能,進而保障其日后運用中具備基本的能力。此外,該方法的使用,還要保證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上進行相應的革新與改變.
2體育統計學教學的內容改革
在體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的認識到,體育統計學的使用并不局限在體育教育工作與體育訓練研究工作當中。因此,在體育統計教學的內容改革,要對其授課的作出相應的改變和革新。首先,體育教材在的原理與知識介紹上比較簡單,且不具備系統性,學生難以對該課程進行透徹的了解。以課本中的樣本自由度與總體自由度的關系為例子。如果知識的講解不具體,學生難以理解總體標準差與樣本標準差的關系,從而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安排,在對參數估計與統計推斷的例題講解中,適當的插入一章關于抽樣分布的統計學基礎知識課,結合此基礎,再講授有關參數估計與統計推斷的知識。學生對抽樣分布知識與原理得到了較好的理解,也為參數估計與統計推斷的具體應用打好了基礎。其次,在知識、內容及其結構的編排上并不合理,一些陳舊的知識還在繼續應用。雖然,近年來版本不斷的更新,但是教學的內容并未發生過大的改變。其知識的教授主要還是集中在體育教育領域,而忽略了統計學知識的系統性。再則傳統教學模式下忽視了學科知識的應用,在應用型操作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上也并為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統計學內引入新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延伸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技術能力。如引入數據的圖表制作教學,Excel軟件中相關統計函數命令的操作性知識;如何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轉換、審查等知識等。最后,該教材在內容難度的把握上偏難,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該書的第十章類聚分析為例,這一片篇章的內容已經超過了該階段學生能接受的難度。此外,相關數據也表明,該階段教授這些知識的學校少之又少。且該教材在很多的高等院校中作為必修課程的教材。但其內容已經完全超過了本科生能接受的難度范圍,因此,在教材的改革方面應該重新編寫適宜本科階段體育統計學,進行基礎性知識的教育教學。
3體育統計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
當前,大多數的本科體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典型的就是老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課堂下邊聽講,課后進行練習鞏固。而該教學模式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的填鴨式教學。缺乏對該課程的真實認識,且在練習鞏固的過程中也不需要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也就決定了其無法勝任科研活動的研究。尤其是當前大學生的對掛科與不掛科的態度,決定了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態度。因此,教育者在本科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思考并進行相關教學的改革實踐,其當前改革的成效大多集中在:通過畢業論文檢驗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程度,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筆者看來,實現體育統計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將傳統教學方法與一次性嵌入教學相結合,一人一臺電腦進行EXCEL軟件的操作,進行數據的輸入、編輯、修飾以及數據圖表的輸出,并使用Excel內常用的統計命令使用、根據相關原始數據進行t統計學知識運用的基本操作,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上機操作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目標。
4結語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教學方法;改革
生物統計學是南陽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試驗統計分析和設計兩部分內容,是現代生物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方法,培養學生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為以后的工作和科學研究打下基礎。但該課程原理復雜、內容抽象、計算公式繁多且難記,加之教學內容的不斷增加和學時的相對減少,開課時間又大多安排在大四,對大一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有所淡化,被許多學生認為是較難學習和掌握的一門課程,加之大部分學生又忙于準備考研,對學習該門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興趣不濃,都給該課程的教學帶來困難和挑戰。因此,對生物統計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及技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以進一步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
1由考試型授課向實際應用型授課轉變
生物統計學原理復雜,讓學生完全掌握每個統計方法的原理、統計公式的推導較困難,且對于非統計專業人士是沒有必要的。生物統計學的公式比較多,統計分析的方法也比較多,讓學生把所有的公式記下來,既費時間、學生不易接受,也沒有必要。在遇到生物、農林、生態、生化等實際問題時,一方面是如何設計實驗方案,使實驗既科學合理,節約時間和成本,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理想的實驗結果;另一方面是面對已取得的實驗結果,如何選擇和使用統計分析方法。在大學科研中,有很多學生或在讀研究生,在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表現不足。因此,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考試取得高分更重要。授課內容要深入淺出,多拿實際事例讓學生選擇統計分析方法,把不同的統計方法加以比較;或者把一個實驗結果用多種統計分析方法同時進行分析,對分析結果加以比較,使學生充分認識不同統計方法的特點和不足,激發學生對統計學的認識和興趣,把學生從繁瑣的概念和復雜的公式中解脫出來。由考試型授課向實際應用型授課轉變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考試方式的轉變。考試方式是學生學習方法的指揮棒。如果采取傳統閉卷筆試的方式,學生往往在考前幾天死記硬背公式以應付考試,考試過后又很快忘記。對于這門實踐性較強的工具性課[1],教師嘗試了“帶紙開卷”考試法。即在考試內容上側重以應用為主的考題,減少問答等概念性的內容,以引導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和方向,培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的備考復習上,采用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方式,規定學生在2張A4紙上可單面手寫自認為重要的公式供考試時參考,但不允許寫有關基本概念、問答之類的內容。篩選和抄寫公式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深刻認真學習和思考的過程,這正是該課教學所要求的,促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用統計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向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2]。
2由純理論型授課向軟件應用實驗型授課轉變
統計學是一門相對古老的學科,在過去的授課過程中,因為計算多是筆算或由計數器計算,這就要求必須掌握計算過程,掌握計算的每一步驟,否則無法進行實際應用。但是隨著現代計算機和計算軟件的發展,使計算軟件在工作和科研中的應用已經廣泛普及。相反,如果不會使用計算機和計算軟件,會給實際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和困難,不能滿足工作和科研的需要,特別是現代計算技術和計算軟件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分析方法的多樣性、分析結果的準確和詳細性、分析制圖的精美和完善性等方面,都是手工計算無法達到的。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純理論型授課方式,通過上機實習環節使學生應用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將學生從大量復雜計算中解放出來,提高效率,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適用于統計教學的計算機軟件較多,目前主要有SAS、SPSS、Excel 等,都提供了一個功能相對完整的數據分析工具[3]。但相比之下,從功能和可操性而言,SPSS是國際流行的統計軟件,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操作簡單,分析結果詳細,還有很好的制圖功能,得到國內外專家的認可[4-5]。因此,在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大對該軟件的應用。同時,老師要經常給學生介紹新的統計分析軟件,擴大學生的視野。
3由完全依靠教材內容型授課向以教材為主、結合實際需要、拓展新內容型授課轉變
生物統計學作為一門有一定學時限制的學科,在知識的組合方面,具有基礎性、系統性和經典性的特點,所介紹的方法也是相對古老、常用、相對簡單的,如假設檢驗、區間估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相關分析、簡單的正交實驗設計等。而實際上生物統計的內容較多,如主成分分析、判別分析、聚類分析、對應分析、典型相關分析、通徑分析等,實驗設計中還有均勻設計、配合均勻設計等[6-7]。隨著現代計算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新的計算方法不斷出現,這些新方法是實踐中非常需要的,而且新分析方法具有生物統計學所介紹的統計方法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完全有必要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插入一些新的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其中重要的途徑就是介紹使用新方法的文獻資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統計分析的重要性、廣泛性,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對生物統計學所介紹的方法,在實際應用時也有必要進行完善。如多重比較,雖然課本中介紹了多重比較的方法,對比較結果的顯著性表示方法也做了介紹。但是在實際時,由于期刊文字的限制,用生物統計學所介紹的方法,所用版面太大,要求簡明標出,這就提出了如何簡化的問題。特別是很多組數據進行比較時,步驟較繁瑣。如比較10組數據,用生物統計學所介紹的方法,需要45組數據來表示,顯然占用版面較大,這時則需要啟發學生用簡明的辦法進行解決。因此,要結合實際,完善課本內容,增強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4參考文獻
[1] 孫曉菲,李鑫玲.《生物統計》教學改革實踐[J].科技信息,2010(18):96.
[2] 郝小琴.生物統計課采用“一紙開卷”考試的體會[J].高教論壇,2006(4):64-65.
[3] 范平,崔黨群,詹克慧,等.Excel軟件在生物統計實驗教學中的綜合開發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3,20(2):65-69.
[4] 向窮,施樹良,李鈺.常用統計軟件在生物統計中的應用比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9,9(9):1775-1777.
[5] 高忠江,施樹良,李鈺.SPSS方差分析在生物統計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8,8(11):2116-2120.
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科學,是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提供了關于搜集、整理、匯總、描述和分析數據資料的方法和過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推斷和決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它不僅是高校經濟管理類的核心課程,而且也是此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由于統計學本身具有概念多、復雜難記、公式多,難以理解、容易用錯、實際應用比較靈活等突出特點,所以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應引起教學者的注意。
一、培養學生的統計理念
統計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統計理念。學生應能看懂大部分統計學課程教材的內容,不需要教師照本宣科。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通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不僅要教授學生統計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具備一種統計理念,養成定量思維的習慣和掌握定量思維的基本方法。我國的大部分經濟理論研究偏重于演繹推理,較少用數字說話,有時由于數據不足使讀者懷疑其科學性,大大降低了說服力。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在教學中就應培養學生用數據說話的習慣,學會搜集、整理和分析使用數據的技能,通過調查或試驗,搜集某方面研究的數據,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整理和分析,并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由數據到結論,才能得到對此項研究的正確認識。即在統計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將講授課程作為手段,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輸一種定量思維方式或一種定量分析工具。
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統計學教師應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 在教學過程中找到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先簡明直觀地介紹基本內容,并突出重點、講清難點,力求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礎上,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分析,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基本內容、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理解,又可以使學生體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應用,最后及時總結基本內容,一個知識點應有一個小結,全部的內容應有一個總結,小結和總結是對基本知識點的強調和歸納。
(二) 在教態上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適當的教師用語,來提高學生對統計學課程學習的興趣。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如對基本知識介紹時,教師用語的使用必須準確、嚴謹,節奏平緩,以期達到學生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作案例分析時,教師的語言則應輕松、活潑、幽默,節奏富于變化,以活躍課堂氣氛,但對基本內容總結時,教師用語則應簡潔精練、濃縮概括,節奏稍慢一些,這樣有利于學生記憶和應用。
2.通過對知識加工,增加知識的應用性和趣味性。統計學是一門夾雜數學內容的學科,大部分學生都很畏懼繁瑣的公式,所以在講授統計學時,教師必須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教師應盡量列舉統計與社會、統計與經濟、統計與日常生活相關聯的事物,引導學生用統計的眼光認識世界。在搜集案例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搜集資料的途徑, 如國家公布的國民經濟各種統計資料或各類媒體報道中的統計調查數據,以及在實際調查中得到的各種資料和生活中學生認為有意義的案例等,如用本班的出勤率、團員所占百分比來講解“結構相對數”。
(三)在統計學考試試卷安排上來說,可以借鑒西方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考試的方法,把考試中可能用到的主要公式在試卷上直接給出。
事實上,這與強調學習統計學重在能使用統計方法處理具體統計數據的要求是一致的,對公式的推導證明是統計專業的學生要掌握的東西,而非統計專業的學生只要能熟練使用統計公式,能注意到不同公式的特定應用條件就可以了,這種將統計學的相關公式給出的做法,在國內統計學考試中幾乎沒有出現過,而在西方的相應課程考試中則是普遍現象,如英國的一些課程的考試就是如此。
(四)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普遍采用的,統計學也可以借鑒這種形式。這里指的是在統計學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對案例情況的熟悉,運用所學的統計理論和統計方法對案例中待解決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辯論,并選擇若干統計方法進行實際計算和分析,對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進行討論、分析、比較和評價,從而選擇一個比較優良的解決方案的過程。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
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在新形勢下,教師不僅要有牢固的本專業知識,還要具有足夠的經濟管理知識,能在實踐訓練中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要做到這些,教師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統計教師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綜合知識,加強各個方面技能的培訓。
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統計學教學,雖然對學生不需要講授過多復雜、高深的統計理論和方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降低了對統計學授課教師的要求,相反,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知識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統計學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對統計學學科知識結構的把握。
在統計學學科上要達到一定的積累,及時更新和完善知識框架,不但需要掌握統計學原理、概率論、數理統計及相關的統計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相關的統計軟件,如excel、eviews、spss等,了解統計學科的發展動態。
(二)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
教師在上崗前必須經過教學理論的培訓,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剖析,結合學科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屬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技能,必須能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 對任課班級的專業相關課程的了解。
教師應對所授班級的專業核心課程有所了解,盡量利用學生熟悉的專業實例來講解統計理論方法,在介紹最新統計知識時能與學生熟悉的專業應用相聯系。這樣,不但使學生將知識貫穿起來,應用自如,而且還可以加深師生間的感情,更便于與學生溝通,進而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提高與統計學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能力。
統計學教師多數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他們長期從事教學活動而缺乏統計實踐活動的鍛煉。因此對企業經營的規劃、預測和管理的統計工作,教師的實踐經驗明顯不足。這樣統計課程就無法和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際聯系起來,教師的講課無法給管理的專業實踐提供幫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很難得到提高,這恰恰是一些統計學教師需要提高的方面。
學習理論是在課堂,檢驗是否掌握了知識理論一般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注重理論與實際之間的關系。運用案例教學法時,可以把案例設計成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嘗試解決問題,把學生的各種解決方案與實際解決方案進行比較并開展評價,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判斷能力。
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來源于實際,又高于實際,在實際中完善理論,反過來理論還應應用于實踐中,指導實踐。在統計學課堂上,傳授理論的同時,還要注重統計學理論與現實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一)課前準備方面,在每章結束的時間,安排學生對下一章預習,除了對新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找到該章在現實中的應用體現,為自己和他人提出相關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思考。
(二)課程安排方面,在統計調查、抽樣調查等章節的教學中,安排學生以組為單位,對周圍的企業單位或社會進行問卷調查。每一小組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的問題、確定調查方式等,整理調查問卷數據,歸納調查結論,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促進企業或社會在某方面的發展。
(三)教材設計方面,設立附錄收集一些從政府部門的統計信息,及報刊雜志中有關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資料,說明如何利用統計知識解決經濟管理專業方面的實際問題;還可列出典型案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如5月12日四川大地震截止到5月22日的死亡人數為55 239人,后期統計捐款總數為441億元;受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我國共持有美國國債5 187億美元,較6月份大幅增持149億美元,中國仍是美國國債第二大持有國;世界上每4個新生嬰兒中有一個中國人等。
五、結論
筆者針對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統計學課程自身的特點,結合國內外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及發展趨勢,以學生應用統計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對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構建了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課堂講授、實驗教學、統計調查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在承擔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任務伊始,首先針對該課程的原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在學生中進行了訪談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以前的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內容與先導課程和后續課程內容之間不銜接
統計學課程的先導課程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相關后續課程有多元回歸分析、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結構方程模型等。由于教學科研基層組織的改革而撤銷了教研室,致使課程教學活動缺乏有效的組織和規劃,任課教師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渠道。因此,統計學課程中的統計推斷內容與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存在著交叉重復,造成學時的浪費;而另外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內容,如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卻又沒有足夠的學時進行講授,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造成困難。
(二)重理論講授,輕實踐教學環節
重理論輕實踐這一現象廣泛存在于許多高等院校統計課程的教學中。這一教學模式以課堂講授為主,偏重于統計學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學習,系統性強,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統計學的知識體系。但是,這一教學模式對統計方法的應用性重視不夠,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運用統計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三)缺乏統計軟件的學習與訓練
在現代計算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不會使用計算機手段和相應的統計分析軟件,統計學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在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演示統計軟件的使用而缺失對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訓練,將導致學生只掌握了統計學的“皮毛”而沒有抓住統計學的核心,只記住了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卻沒有掌握將統計理論和方法應用到實踐當中的工具和手段。只有通過大量的上機操作訓練,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統計分析軟件,并能正確地應用。
二、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發展趨勢
筆者在悉尼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曾選修了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等當地高校商學院的統計學課程,并與授課教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此外,還與美國西華盛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的學者就其商科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并對國內高校特別是“985”院校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充分的調查研究。筆者認為,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發展趨勢呈現出以下特點a_a:
第一,重視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對統計理論和方法的講授不是從僵化死板的概念和公式定理出發,而是基于社會活動中的實際問題來闡述統計理論和方法產生的背景、應用的條件以及基本統計思想。
第二,重視統計分析軟件的學習。通過學習進而掌握各類統計分析軟件,可以快速而簡單地對大量統計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將重點轉移到對統計輸出結果的分析與解釋上,真正體現統計學的實用價值。
第三,重視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要求學生針對現實中的具體問題進行統計分析,能熟練運用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手段與方法,不僅拓展了學生所掌握統計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且提高統計學成果的社會效益。
三、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針對管理專業學生,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突出學生統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熟練應用統計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圍繞這—教學目標,按照圖1所示的教學改革思路對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問題進行了研究探索,從實用角度出發,構建統計學課程“課堂講授、實驗教學、統計調查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建立將統計學原理、統計軟件應用以及應用統計學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相結合的應用型統計學知識體系。
(一)優化教學內容,加強課程內容之間的銜接
針對管理專業教學計劃,與統計學相關課程主講教師進行充分溝通,協調統計學課程與前導課程和后續課程的教學內容,制訂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大綱。根據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現代管理學科的發展需要,將統計學教學內容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其中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數據的整理與展示、描述性統計分析、抽樣分布、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將數據的收集方法放在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課程中,而統計推斷內容仍放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實驗教學內容主要是統計軟件的使用,教學重點集中在對統計輸出結果的分析和解釋上。據此,一方面,管理專業與統計學相關課程之間的教學內容界限分明,分配合理,在有限的學時內盡可能多地傳授學生以知識;另一方面,理論和實驗教學的完美協調,使學生不僅掌握統計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方法,而且全面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的應用范圍,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增加實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應用統計分析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實驗室建設條件的加強,為統計學方法的學習和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統計學實驗,一方面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訓練學生的軟件操作及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統計分析能力。這也是統計學課程改革的重點。
首先,針對上述理論教學內容設計了相應的實驗教學計劃,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進行有機地整合。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學時比例為2:1,并通過增加課外實驗練習,以期達到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學時1:1的比例。在實驗教學中,將統計方法和計算機軟件應用結合在一起,用所學理論方法指導實驗教學,在實驗練習中把一些抽象、難懂的統計理論和方法直觀地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二者互相促進,有效結合。
其次,微軟公司開發的MSOfficeExcel不僅能夠制作圖表,而且還提供了比較強大的統計分析功能,便于掌握,更易于推廣使用。因此,統計學課程的實驗教學,以Excel軟件的統計分析功能的學習和應用為重點,在掌握了Excel軟件統計分析功能的基礎上,輔以SPSS專業統計軟件的學習和運用,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SPSS專業統計軟件。計算機軟件的使用,可使學生從大量繁瑣的統計計算中解脫出來,將學習重點放在統計模型和結果的分析上。
最后,撰寫實驗報告,這是實驗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撰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鞏固和加強對所學統計分析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強化了學生運用統計軟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統計輸出結果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統計方法應用效果的認識和理解,提升綜合分析能力。
(三)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統計學課程本身具有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特點3。其科學性要求知識的傳授必須關注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而藝術性在于它更重視統計學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在經濟管理、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以及應用的技巧,強調管理統計學的正確實踐。正因如此,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模式也要一改以理論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積極引進研究性教學,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理念,提高學生統計知識的應用能力。
研究性教學是一種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模式,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基于杜威的“五步教學法”,即“情境一問題一假設一解決一驗證”5個步驟通過創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地探索發現和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學生在問題討論、相互激發、協作和互助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探索性學習,培養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的態度和習慣,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統計學教學既強調理論學習,又強調實際操作,而案例教學正是連接統計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案例是現實問題的一個縮影,案例的引入給學生提供了逼真的練兵場,學生對案例中待解決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討論,選擇若干統計學方法進行實際計算和分析,并對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進行討論、分析和比較評價,最后得出統計結論。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對如何應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更為了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既包括課堂實踐,如課堂案例討論及實驗課,也包括課后的個人實踐和團體實踐。課后個人實踐主要是指課后作業和獨立上機練習;團體實踐主要是以小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活動。這里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指團體實踐。為此,我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社會實踐調查,由學生獨自完成“選題一樣本選擇一數據收集一描述統計分析一統計推斷”完整的統計調研過程。在社會實踐調查過程中,學生要獨立承擔以下具體工作:(1)觀察分析實際問題,查閱相關文獻,提出研究選題;(2)設計抽樣調查方案;(3)收集整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4)進一步做出統計推斷和相關性分析;(5)撰寫統計調查報告。最后,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各小組在課堂上對其調查研究成果進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學和教師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學環節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