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6: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污染現狀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新疆地區環境污染現狀
2012年,在國家環保局的指示下,新疆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環境整治,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取得多方面突破。但是工業發展是一把雙刃劍,隨著資源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未來新疆生態環境將面臨更大的壓力,需要引起重視。
1.1 水污染現狀
參考《新疆統計年鑒--2012》得知,行業用水比例失調,水資源浪費嚴重。統計數據顯示第一產業用水所占的比例高達92.3%,生態環境用水占到3.8%;第三產業用水比例為0.3%;第二、三產業及居民生活用水比例總和為3.9%。另外,由于相關水資源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以及當地人法制觀念淡薄,水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加之少數民族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違法不究現象嚴重。于是流域水資源的綜合管理比較混亂,尤其在工礦集中地區,水污染現象十分嚴重。
從《新疆環境統計年報》整理得到,近幾年新疆廢水排放總量已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的比重卻有增無減。隨著新疆多處廢水處理廠的建立,2012年廢水處理量也達到歷年最高,但是由于運行機制、監督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部分污水處理廠運行不正常,制約了污水處理率的提高。
1.2 大氣污染現狀
自列入國家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項目以來,新疆地區空氣質量較上年相比有所好轉。截止到2012年12月25日,新疆首府空氣質量優良天氣達到289天,占全年的79%。
《2011年新疆環境狀況公報》指出:“全區大氣污染特征仍為沙塵、煤煙混合型污染,采暖期城市污染以煙塵為主,非采暖期以沙塵為主,城市空氣環境首要污染物為總懸浮顆粒物或可吸入顆粒物,北疆城市空氣質量好于南疆城市。”
此外,2013年,全疆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與2010年末相比,三年累計增長不超過6%、6%、9.24%,氮氧化物增長過快勢頭得到遏制。
2 新疆環境污染治理概況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推進新疆環境治理和保護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注入了很大資金支持 。其中,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兩級黨委政府將烏魯木齊市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確定為重大民生工程。僅2012年,烏魯木齊市就投入治理資金121億元。其中,投資72億元重點實施了供熱能源結構調整,完成了城區189家燃煤供熱單位的天然氣改造,成為歷史上投資最大、力度最大、規模最大的煤改氣工程。
近幾年新疆工業廢水達標率和城市生活廢水處理率都有所提高,工業廢氣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煙塵、粉塵的處理率也有所下降,尤其二氧化硫的去除率由2010年的18.94%下降到去年的3.47%。
據了解,2013年,新疆將依據主體功能區劃,完成自治區生態環境功能區劃,明確開發方向,控制開發程度,規范開發秩序;加快制定生態補償政策和相關考核考評制度;推進自治區石油天然氣煤炭開發利用環境保護條例、生態補償條例。力爭全疆75%的城市、縣城和建制鎮建成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
3 對新疆環境污染發展現狀的總結與建議
伴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與大量的資金投入,新疆地區環境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當然也收到一些值得肯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認環境問題仍然存在,并且相當嚴峻。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新疆工業技術水平和“三廢”處理能力都得到提高,但是隨著環境污染,環境治理方面的投資遠遠不夠,環境治理的形勢依舊嚴重。為更快的扭轉由于工業發展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結合這幾年的現狀給出以下建議:
3.1 升級產業結構
依賴豐富的自然資源,新疆地區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的重型工業結構,但是工業結構是一把雙刃劍,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必定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工業形式才能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這就要求在生產過程中要逐步脫離以勞動力為主的生產方式,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生產技術,通過設備的優化和更新來減少資源的浪費,提倡低排放的清潔生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3.2 加強對環境的監管力度
新疆環境監管的能力薄弱,生態環境問題研究不深。在當前發展速度下,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污染防治設施得不到很好落實,環境執法與監管不到位,仍然存在環境準入把關不嚴等問題。雖然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離理想的狀態還有相當一段距離,所以必須繼續加大對環境的監管力度以及對環境治理的投資力度,爭取更大的進步。
3.3 健全環境保護法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合理的環保政策和法律法規還是必不可少的約束途徑。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執法力度,做到獎懲分明。在日常執法中要杜絕地方保護主義,依法辦事,讓法律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參考文獻
[1]張璋. 新疆工業化對生態環境影響問題研究[J]. 當代生態農業. 2010(Z1).
[2]王利中. 新疆工業化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 宏觀經濟管理. 2010(01).
[3]趙霄偉,高志剛. 新疆工業化進程中能源供求的沖突與背離[J]. 新疆社科論壇. 2010(05).
關鍵詞:我國;環保投資;現狀剖析;優化對策
1環境保護投資概述
對于環境保護投資,其指的是在開展環境保護時進行的投資活動,所以從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角度來講,環境保護中的環境保護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中的主要組成部分,能夠衡量國家和地區環境保護力度的關鍵指標。通常來講,環境保護投資的資金來源渠道、資金總量和使用效率等都能對國家和地區的環境狀態予以反映,所以環境保護投資是確保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科學的進行環境保護投資對確保我國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在環保投資方面的投資主要涉及到基礎項目投資、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投資三個方面,通過加大這三方面的投資力度,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保障。
2我國環保投資現狀剖析
2.1環保投資來源和投資主體單一
長期以來,我國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政府是環保投資的主體,所以承擔了大部分的責任。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于事業管理模式模式和投資模式單一,而且在城鎮化進程加快的條件下,環境保護投資的需求和供給產生了矛盾。同時,盡管2009年我國允許一些地區財政部發行地方政府債權,但環保債券政策未能成為比較重要的環保融資方式,并且在環保投資時股票融資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從而對我國環保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2環保投資比例較低
通過將國內生產總值和環境保護投資的關系進行對比分析,針對環保投資比例對環保投資加以反映,在一定時期內,環境保護投資指數是指環保投資在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從當前環保投資現狀來看,尤其是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方面,環保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較低,其中圖1是我國環保投資規模,2013年我國環保投資總額為9516.50億元,表1是我國環保投資規模,通過對2013年-2015年我國環保投資規模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國民生產總值的不斷提升,環保投資額也有所增強,但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占比還是偏低,雖然在環保投資有了明顯的改善,然而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對環保工作的有效開展產生了不良影響[1]。
2.3市場投資手段不健全
我國在環保投資過程中,由于市場投資手段不健全,所以導致投資效率偏低的情況產生。同時,我國的環保投資主體相對單一,因而造成投資效率低下,大部分投資靠的是政府。在環保投資時,政府是投資的主體,社會公眾和企業投入的資金較少,所以使得市場投資和融資手段不健全,并缺少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機制,從而造成環境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整體運行效果不良好,對我國環保工作的開展產生的嚴重的影響。
3有效解決我國環保投資現狀的主要對策
3.1構建完善的投融資體制
為了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能夠有效開展,并解決環保投資難的問題,我國應當構建完善的投融資渠道,從而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在構建完善的投融資體制時,需要充分調動私人環保投資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私人資本未能有效的介入到環保投資領域中,此時,政府要建立多元投資主體和手段構成的環保投融資體制,將市場調控作為主導。企業在融資期間,股票和債券是融資的主要渠道,為了使得環保總投融資渠道得到拓寬,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和《“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和鼓勵環保企業上市融資,然后將融入的資金用于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和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等領域,從而導致政府融資的局限性,為我國環保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2]。
3.2加大環保產業的發展力度
我國在進行環保投資過程中,為了實現環保工作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務市場體系,加大環保產業的發展力度,從而促進環保工作的有序開展。在實施環境保護時,環保產物為其發展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因而環保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環境投資效益高低息息相關。在發展環保產業期間,應當從如下方面入手,第一,環保設備。環保企業要加強對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水污染治理設備和環保監測分析儀器等的生產和經營[3]。第二,合理運用資源。加大對廢棄資源的回收和利用。第三,提升環境保護技術和管理水平。充分引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從而為我國環保工作質量的增強發揮重要作用。
3.3構建政府環?;?/p>
通過構建政府環保基金,由專門機構對環保基金加以管理,將國家信用作為保證,然后以貸款的形式向企業分配資金,這些資金的來源有向污染者征收排污費用和財政撥款等,尤其是發揮政府環保基金的作用,實現企業積極主動加大環保投資力度。
4結語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對社會和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不良影響,因而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加大了環保投資力度,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但從環保投資規模來看,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因而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未能得到全面開展。因此,面對此狀況,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環保投資總量和投資渠道等進行調整,健全投資模式,從而推動我國環保工作的有效開展。
作者:王習堪 單位:云南翊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張悅,林愛梅.我國環保投資現狀分析及優化對策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4):3~9.
【關鍵詞】環境監測技術;應用現狀;發展
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建設工作的推進等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造成了現代全球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現狀。作為影響人類生存環境與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密切關注的重點。在我國傳統發展活動中,生態環境也同樣發生了發達國家發展中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針對我國生態環境的變化,我國并實施了一些列環保政策,以此為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中,環境監測技術是指導環保工作方向、為環保工作提供準確監測數據的基礎。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對我國環保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1.我國環境監測技術歷史概述
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起步于上世紀七十年代。與發達國家環境監測工作一樣經歷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調查為主、以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為主以及以環境質量監測為主的三個階段。在“六五”和“七五”期間,我國環境監測站的建設有了跨越式的發展。至“八五”我國環境監測工作日趨成熟。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了檢測工作的基本方針。我國環境監測技術在這一過程中也得到快速發展。由傳統實驗室檢測、自動化檢測以及現場快速檢測三方面組成主要技術。同時,針對現代環境監測需求將GPS遙感技術等應用于環境監測工作中,促進了環境監測目標的實現。
2.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現狀分析
2.1實驗室分析檢測技術現狀分析
在我國環境監測技術應用中,室外采樣、實驗室分析是較為常用監測方法。針對實驗室分析技術的應用需求。實驗室分析技術也從傳統的手工檢測方式向著全自動檢測方向發展。利用氣象色譜、液相色譜、紅外光譜等自動化儀器對環境監測采集樣品進行檢測分析,得出檢測結果后有專業監測人員對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在目前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的今天,實驗室檢測分析技術主要應用于農藥殘留、高精度水源、空氣質量分析等領域。利用實驗室檢測技術以及專業人員的操作實現環境監測數據的高精度需求。
2.2自動化在線監測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針對現代環境監測需求,自動監測系統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發達國家已經將成熟技術和產品運用到大氣、地面水、企業“三廢”檢測以及城市綜合污水監測等方面。我國目前也針對環境監測自動化需求開發了一系列產品。主要針對城市廢氣監測、工業園區污水監測等作為重點進行自動化在線監測。但是在檢測項目上存在很多的不足,而且自動化程度與降低故障率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我國有限的幾個直轄市及省會城市建立了城市污水與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設備來源主要依靠于進口。從使用效果來看,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能夠實現良好的運轉,但是水質監測系統運行故障率居高不下。其一方面與管理工作及資金投入因素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我國污水治理程度以及地面水實態有著很大的關系。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我國污水與空氣自動檢測系統引進與運行管理中,應科學的進行實地調研工作,以此避免盲目引進造成的資金浪費。對于現代自來水監測需求,城市環境檢測部門可以采用國產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對自來水進行水質監測。針對自來水水質較好、監測難度相對較低、公民關注度高的現狀優先考慮自來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的運用。同時,利用現代網絡系統對城市自來水水質監測進行公示,為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公信度奠定基礎。
為了促進我國自動化在線監測技術的發展,相關產品生產企業應加快對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產品的關注。借鑒國外先進講演促進我國自動化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為推廣這一技術的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以降低故障率、提高自動化程度、增加監測項目為主要發展方向,促進我國環保工作的開展。
2.3現場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分析
現場快速檢測技術在環境監測工作中主要應用與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檢測與研究。通過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現場快速檢測,為應急預案的提出與實施提供一手資料。同時,現場快速檢測技術還應用于鄉鎮等沒有監測能力的環保機構。以現場檢測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數據信息。針對現場快速檢測需求,快速檢測一起設備多為便攜式設備,沒有繁雜的手續與過程,通過人員的快速掌握、設備的自動化運行實現現場快速檢測目的。目前,現場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上文所述的突發性環境抗污染調查以及偏遠地區的環保工作中。在我國多年的環保工作以及環境監測開展中,現場快速檢測技術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針對近年來自動化檢測技術的不斷應用,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方向以及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快速檢測技術正向著高精度、應急突發事件檢測的方向發展。針對這一需求,我國相關設備生產企業也加快了自身的研發進度。借鑒國外先進儀器設計思路、結合我國實際國情進行新型快速自動化檢測儀器的研發。這為我國現場快速檢測技術在環境監測工作的運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與設備支持。
3.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方向分析
通過上文的論述以及現代環境監測工作的需求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環境監測技術根據不同的需求也向著三個方向發展。高精度實驗室檢測、高精度自動化在線監測、快速現場檢測技術是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礎上,針對大范圍環境監測系統、氣象觀測系統、局域環境監測需求,遙感技術也正在與環境監測技術進行整合優化。通過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技術的運用是環境監測工作能夠以更大范圍監測形成預警體系,為預防環境污染以及突發事件奠定基礎。
結 論
綜上所述,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需要環境監測工作作為基礎,需要環境監測技術的快速發展進行支持。本文以環境監測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為我國環保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分析資料,以對環境監測技術的需求分析促進我國環境監測設備的研發與應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現狀;原因防治對策
一、農村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的現狀與原因
1、農村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的現狀
目前,農村畜禽養殖業主要集中在養豬、養雞鴨、養羊等種類上,尤其以規模化養豬和零散養雞鴨大棚占的比例較大。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對區域環境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部分區域流域的空氣、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已相當嚴重。現階段農村畜禽養殖業帶來的環境污染情況較為嚴重,主要表現在:
(1)糞便污染
畜禽養殖產生大量糞便,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機污染物等。由于以往畜禽養殖場(戶)環境意識差,畜禽糞便隨意堆放,并隨雨水進入水系。因此,畜禽糞便成為繼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水質污染
畜禽養殖場排出的污水,嚴重污染地下水。高濃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質不斷惡化。污水對周邊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有些已對集中飲用水源地構成嚴重威脅。
(3)大氣污染
畜禽糞便經過發酵后會產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氫、糞臭素、甲烷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但會破壞生態,而且還會直接影響人類健康。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由于對糞便處置不當,相當部分養殖場周圍緊靠公路、村莊,設置的糞場散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過往行人怨聲載道,養殖戶自己也深受其害。
2、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畜禽養殖場(戶)無統一規劃,選址不合理
有些養殖場(戶)是依河兩岸的溪流河溝而建,分布散亂,并且大部分未辦理有關手續,污染處理設施未建設或不完善即投入養殖,產生的廢水、廢物直接通過溪流河溝匯入較大流域中,對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產生較大影響,甚至直接威脅城市集中飲用水源的安全。
(2)污染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
目前大部分畜禽養殖場基本屬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無較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規章,在消毒、糞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對水環境造成一定污染。
(3)農牧脫節,糞便綜合利用率低
由于受土地資源的制約,絕大多數畜禽養殖場(戶)沒有相應的配套耕地,即使有耕地消納畜禽糞便的,也因面積不足,而無法全部進行消納處理,糞便資源未得到有效綜合利用。
二、農村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的防治對策
1、大力推進畜禽養殖企業標準化改造工程。充分利用畜牧部門的標準化建設資金,在規?;笄蒺B殖企業中大力推廣雨污分流、干濕分離和設施化處理技術,實行清潔養殖和生態養殖。大力推進大中型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充分利用農業部門沼氣工程扶持資金,在集約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大中型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發揮農村沼氣工程在處理利用人畜糞便、生產清潔能源和優質肥料方面的作用。大力推進畜禽養殖企業限期治理工程。充分利用環保專項資金和農業源減排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大力推進畜禽養殖企業限期治理,每年支持30~40家企業建設污染治理工程,每年還從排污權有償使用費中拿出部分資金支持15~20家企業建設具有防雨、防滲功能的規范化儲糞場。
2、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著力減少和控制畜禽養殖行業污染物增量。堅持新、老企業環境管理并重,在強化現有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的同時,嚴格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著力提升新建畜禽養殖企業污染防治水平,減少和控制畜禽養殖行業污染物增量。一是提高畜禽養殖項目準入門檻。二是嚴格核實轄區內畜禽總量。三是積極謀劃和實施了一批專業化有機肥生產項目。
3、強化環境監督管理,著力提升畜禽養殖治污工程的減排效益和環境效益。市、縣兩級環保部門采取多種形式,堅持每半年對轄區內規?;B殖企業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情況、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維護管理情況,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等進行現場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問題,確保畜禽養殖企業減排設施的長期穩定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對畜禽養殖企業未批先建、擅自閑置治污設施、污染物超標排放等問題,應做到“零容忍”,做到發現一起、嚴厲查處一起。
4、依據《“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核算細則》中畜禽養殖減排核查核算的有關規定,研究制定了《焦作市畜禽養殖污染減排項目檔案資料清單》,明確了畜禽養殖減排項目檔案資料的內容、標準和要求。結合畜禽養殖企業減排工作實際,區分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五種不同的養殖類別,區分不同的減排模式,包括糞便污水無害化處理后農業利用,糞便做沼氣、糞便在本廠內做有機肥、糞便送專業有機肥廠處理等,精心制作畜禽養殖減排檔案資料模板,供各畜禽養殖企業在準備減排檔案資料時參考。
5、科學選址,合理布局。在對畜禽養殖業進行規劃時,必須避開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教區、城鎮居民區。必須符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鎮發展規劃,符合環境保護和動物防疫要求。養殖場應設在環境敏感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并遠離河流、水庫等上下游主干流和支流,遠離村莊集中飲用水源地,遠離村民居住區。其中距離河流、水庫等上下游主干流和支流、農村集中飲用水源地和村民居住區均不得少于500米。采用多種技術對畜禽糞便進行處理,場地的選擇必須遠離公路主干線、遠離居民居住區(村莊、學校、企事業單位)等環境敏感區。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做好治理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要把治理畜禽污染的決心、原則、方式和法律法規向養殖戶進行宣傳、解讀;要在摸索中不斷前行、總結經驗,加快沼氣池、沼液池和干糞池的建設,組建和完善抽施糞服務隊,建立健全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臺賬和相關配套制度。同時,因地制宜,標本兼治,對農村養殖業產生的污染情況加強管理控制和規范化治理,除引導養殖戶要堅持道德自律、遵守《環保法》,確保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根本性治理。
參考文獻
[1] 周國彬. 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系統開發及污染防治對策研究[D]. 大連海事大學 2004
關鍵詞:海洋環境污染;環境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66-0057-01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也為人類提供各種資源。而人類在索取的同時卻忘了海洋也需要保護,盡管海洋是具有最強的自我凈化功能,但因為各國生產力的提高、人口的密集化,海洋環境的污染也日益嚴重。
1 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
海洋環境污染通常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境而造成的污染,會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捕魚和人類在海上的其他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境質量等。海洋環境污染現階段明顯表現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
人類的海洋活動、日益增多的海上船舶、油輪事故是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人類的海洋活動主要是航海、捕魚和海底石油開發,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各國有近8萬艘遠洋商船穿梭于全球各港口,總噸位達5億噸,它們在航行期間都要向海洋排出含有油性的機艙污水,僅這項估計向海洋排放的油污染每年可達百萬噸以上。而一次的油輪突發事故會使海水大面積被油所覆蓋,不但范圍廣而且危害時間很長,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目前海洋環境污染以陸源污染物為主的來源則包括工業廢水和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大型化工廠、造紙廠的增多直接導致大量的廢水和廢物排入河道,最終通過河水歸入海洋,而工業廢水其中則包括工業冷卻水在流入海洋后會提高海洋的局部水溫,使含氧量降低,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而工業固體廢物嚴重的則會影響海洋生物的居住環境,直接導致生物滅絕。人口居住的密集致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的難度加大,尤其是濱海城市,于是海洋便成了他們傾倒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最好去處。有英國媒體披露,在太平洋上發現“第陸”—巨型垃圾島,。這一巨型垃圾島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夏威夷之間。這里是世界上五大海洋渦旋之一,能將數千英里以外的垃圾逐漸“吸”過來。過去60年間,這個垃圾帶的面積一直在逐漸擴大。據報道,這里的垃圾多達1 000萬噸。它們種類繁多,有塑料袋、裝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兒童玩具、輪胎、飲料罐甚至塑料泳池。
2 海洋環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海洋環境污染的嚴重引起了國際組織及各國政府的極大關注,保護海洋環境已經刻不容緩,國際社會對海洋環境污染制訂了一系列國際公約,沿海各國政府也針對本國國情出臺了相應的措施來有效制止海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首先對海上作業船舶進行有效管理,我國于2011年1月28日最新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對作業船舶明確規定作業船舶的污染物必須有相應的接收單位,做到集中回收船舶污染物,上岸處理凈化達標后再排放。對海洋石油開采在開發過程中要禁止溢油事件發生并制定相應的溢油應急方案,在作業過程中還要配備如排油監控裝置、油水分離設備、含油污水等處理設施,才能更好處理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并做到達標排放。
其次要加強沿海工業企業對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嚴厲控制企業的排污指標,有效整治或如有必要則關閉污染嚴重的排污出口,對于固體廢物的傾倒則要有具體的限定和管制區域。而企業自身通過提高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對于生產工藝和流程進行改良做到有效減少和控制廢物的產生,盡可能對產生的廢物進行凈化再利用。對于沿海城市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的惡化,現在很多城市已經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對分類的垃圾進行填埋或者焚化,將污染減少到最低。從多角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倡導循環使用比如對包裝物、塑料、家用電器能夠回收再利用,最低限度地減少廢物的排放,而生活污水的處理凈化設備也在不斷提高。
最后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對核的要求不斷增多而造成核輻射致使海洋環境達到一定濃度,造成污染已經不容忽視。之前日本的核電站泄漏導致放射性物質大量排入海洋從而使海洋環境嚴重污染就是給各國在對核的問題上敲響警
3 結論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而海洋是家園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所以守護海洋環境不被污染更是責無旁貸。如今對于海洋環境污染的管理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除了國家出臺相應措施進行有效管理和對海洋環境制定統一、規范的監測標準,有效、積極地掌握海洋環境污染情況,及時做出預防措施,并在合理利用海洋資源、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也要提高個人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只有個人認識到海洋污染的嚴重性,才能對保護海洋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藍錦毅.港口建設對廣西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及污染防治對策[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1,2(6):3521-3522.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環境損害經濟評估;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D9
文I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71
農業面源污染是導致水質惡化的重要原因,是世界性的環境問題,已引起了各國的廣泛重視。農業面源污染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歐、美等發達國家率先開展。直至20世紀70年代農業面源污染才逐漸在世界各地受到廣泛重視。美國學者Jean Lebel提出生態健康方法,他認為可以通過對生態系統的管理來尋求環境與人類健康和安居樂業的最佳平衡,即生態健康是人體健康的基礎。因此,及時、準確地把握國內外農業面源污染的研究現狀和動態,對我國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人民生存環境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國外研究進展
國外關于農業面源的研究起步較早,研究范圍也比較廣泛,包含農業面源污染遷移和轉化機制研究、污染現狀調查、污染負荷估算、排污模型建立、環境影響評價、污染防治措施等各方面。其中美國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研究歷史最長且開展研究最多的國家,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對點源和面源污染進行全國性系統控制研究的國家之一。高懋芳等基于文獻計量對國內外農業面源污染研究發展態勢進行研究,發現國外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關注度最高,其次是污染模型的模擬和農業面源污染對環境的影響評估。
早期的環境污染損害主要包括人身損害和直接財產損失,即所謂的“傳統損害”。對于“傳統損害”,國外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體系,主要是通過產權制度下的民事責任去追究環境污染所造成的人體損害和財產損失,進行經濟評估和賠償。
隨著人們對環境資源和生態健康認識的深入,環境污染損害的內涵也逐步得到了拓展。環境自身污染是導致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的根源,但由于環境的公共性和經濟外部性,環境自身的污染和損害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們所忽視。直到近年來全球性環境污染事件不斷爆發,人們真正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的重要性,沒有生態環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和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隨后,環境自身損害也被納入環境污染損害的范圍,它專指由于污染物的不當排放隨生態環境自身造成的損害。由于環境自身損害的研究對象是環境本身,所以無法像上述的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失一樣通過民事責任手段去解決,因此針對這類損害開始誕生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例如在國際公約方面,1969年的《油污責任公約》和1971年的《油污基金公約》都沒有將環境自身損害納入范圍,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出臺的國際損害賠償公約大部分都將環境自身損害考慮在內了。
在國家層面,由于各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和應對措施不同,環境損害評估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環境損害的范疇界定和應對措施上。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研究環境損害評估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建立完備的環境損害評估和賠償制度的國家。其早期的環境損害問題主要是依靠普通法來解決的,但隨著環境事件的頻繁發生,普通法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凸顯的環境問題。歐盟在環境損害方面的研究起步比美國晚,并充分借鑒了美國的經驗。歐盟為強化環境本身的損害的重要性,在2000年2月9日頒布的《環境民事責任白皮書》(簡稱《白皮書》)中規范了傳統損害和環境本身的損害的關系,并明確提出,“環境損害不僅包括對人、財產和場所污染造成的損害,而且也包括對自然的損害,特別是對那些從生物多樣性保護觀點看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這里的“對自然的損害”很明顯即為環境本身的損害。根據《白皮書》的建議,歐盟于2004年正式頒布了《關于預防和補救環境損害的環境責任指令》(即ELD),專門對《白皮書》提議的環境本身的損害進行了責任規定。
國外關于環境損害研究雖然已經從傳統損害擴展到了環境本身損害,解決方式也從民法手段升級到了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但是關于如何量化環境損害數額,對環境損害進行量化的經濟評估,還沒有一個公認統一的體系,各國由于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和應對措施不同,環境損害評估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尤其在環境損害的范疇界定和應對措施上。另外,目前的環境損害研究主要是針對整個大環境,沒有專門針對農業面源污染開展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并沒有對農業面源污染和環境損害經濟評估的關系有明確的認證。
2.國內研究進展
國內發表的農業面源污染相關文獻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其次是對農業面源污染現狀的調查和研究,涉及到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農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及重金屬等。然而,隨著人們對面源污染認識程度的加深以及對環境保護的需要,現狀分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在如何管理和控制污染、分析污染的驅動因子與影響因素、評估污染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還存在不足。且國內對模型研究的力度不夠,多是借鑒和改良國外模型,缺乏自主創新性。目前關于農業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多是以典型流域及大型水體污染控制為首要目標。
我國目前對環境損害的內涵還沒有一個公認統一的認識,即使在相關文獻中,對于環境損害也有多種不一的稱呼,如“環境污染危害”、“環境損害”、“污染損害”等。在損害類別方面,我國目前還處于傳統損害階段,已有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是針對環境污染的財產損害評估和賠償。但是我國目前在環境損害的立法和實踐上已經開始從環境私益損害向公益損害過渡,這是實現關注環境自身損害的一個好的開始。我國目前在環境損害法律法規制定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是農業污染和漁業污染,兩者都有詳細的評估準則和評估方法,只是評估對象主要針對的是財產損害,未考慮環境自身損害,而且這些都是原則性規定,沒有配套的實施規定。只有2004年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對排污造成的海洋生態環境損害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責任者應排除危害并賠償損失。
而在環境損害評估方法方面,自環境損害評估概念被提出以來,各種類型的評估方法就被不斷嘗試運用到損害評估中,包括直接市場法、揭示偏好法、陳述偏好法、效益轉移法、等值分析法等,其中,前四種方法又被稱為傳統的環境價值評估法,主要以貨幣作為表征,而等值分析法以恢復成本作為表征。中國還沒有針對生態環境污染責任的系統立法,雖然對環境損害具有比較明確的上位法規定,但缺乏具體可操作的實體法和程序法規定,這一現象導致的后果就是環境損害評價的實踐無法開展。
綜觀國內研究現狀,鮮少有對農業面源污染的環境損害經濟評估進行研究。目前對農業面源污染的認識和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其對農民健康、財產和環境自身所帶來的綜合損失,導致相應的損害賠償不足以彌補所造成的實際損害。所以建立完善的農業面源污染的環境損害經濟評估體系是未來農業面源污染的一個研究方向。
3.農業面源污染環境損害經濟評估的展望
農業面源污染研究至今,在遷移和轉化機制、污染現狀調查、污染負荷估算、排污模型建立、環境影響評價、污染防治措施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綜觀國內外研究進展,實行農業面源污染環境損害經濟評估將是未來農業面源污染研究的新的發展方向,其研究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3.1構建完善的農業面源污染環境損害經濟評估指標體系
構建農業面源污染的環境損害經濟評估指標體系,提出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闡述構建目標、假設、邏輯框架等構建思路,確定指標體系的類別并進行篩選,從農業面源污染的污染源評價、遷移轉化評價、農業直接經濟損失評價和環境損害評價指標等四個方面建立指標體系。完善的體系在實際運用中不僅能為專業的環境污染損害經濟評估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也大大地提升了損害經濟評估的效率和準確性。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可持續發展;建議;對策
1前言
現階段,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更加凸顯了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環境監測經多年發展,環境監測業務覆蓋范圍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環保政策強力執行下,環境監測工作任務量急劇增長,在抑制和改善環境污染中作用顯著。但整體上,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在認識上、人才隊伍建設、環境監測制度以及資金投入等方面還有較多不足,與當前環境監測發展形勢不相吻合,而且信息化技術與環境監測的融合也較為緩慢,自動監測技術以及信息化監測網絡的建設還比較落后,甚至影響到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下面將針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特點、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予以探討。
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概述
2.1環境監測基本內容
為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成效,首先要了解環境監測的基本內容,通過采取科學的環境監測技術手段,獲取代表環境質量的各種參數指標,進而更準確地把握環境污染狀況,并對環境變化做到有效追蹤,為后續環境治理及保護提供支撐。環境監測的范圍較為廣泛,自然環境中,監測對象包括水、土壤、空氣以及生物污染等,可幫助找出環境問題根源。同時,環境監測的工作也較為復雜,包括污染狀況評估、污染變化監測、環境控制效果評價等,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環境治理措施的制定。而且還能客觀準確的評價是否達到環境治理標準,進而更好地了解環境改善的程度。同時,在環境監測工作中,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各類監測數據,能夠準確地分析和判斷監測區域的環境狀況,并預測其發展趨勢。通常所采取的環境監測技術手段有多種:化學以及物理監測技術主要是借助各類分析方法,如儀器分析法、光譜分析法等;生物監測技術主要通過對污染環境下的動植物中的相應變化予以分析,進而做出環境問題的相應變化。在實際環境監測工作中,為達到較高監測質量,各類監測技術往往是結合使用的。
2.2當前環境污染形勢
首先,城市仍然是污染重災區,受密集的工業、人口、交通等影響,城市環境中廢水、廢氣等污染愈加嚴峻,承擔更高的污水及垃圾處理壓力,而且城市周邊往往也是環境監測的重點區域;其次是鄉鎮污染呈加劇趨勢,許多工業產能向鄉鎮區域轉移,而且多是資源消耗型的工廠,帶來污染排放問題,再加上污染處理能力不足,使得鄉鎮污染形勢愈加嚴重;最后是農村地區,主要是農藥、化肥等對土壤水源以及農作物的污染,帶來許多污染殘留、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
2.3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特點分析
(1)綜合性。首先在于監測手段的多樣化,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學等監測技術手段,而且可單獨或者組合應用,基本可得到環境質量相關指標數據。其次在于監測對象的復雜性,自然界中各種可能存在污染的物質均可作為監測對象,如土壤、大氣、生物等。最后監測處理過程的綜合性,需要綜合運用各類先進的監測技術,并經科學的數據分析,充分結合社會與自然狀況,才能保證環境監測結果可靠。(2)連續性。考慮到自然環境是實時變化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是處于動態變化之中,污染的發生與改善也是長期的過程,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不能僅取某一時間點進行監測,單組數據并不能用于污染趨勢的判斷,而是要經過長期連續的監測,在環境指標數據分析下,方能真實反映環境的變化,才能表現出更高參考價值。(3)可追溯性。為確保環境監測有效性,不僅要對監測過程監督,還要通過構建可追溯體系,使得監測數據更具可比性與完整性,有利于整個環境監測工作有效開展。而且環境監測數據往往作為環境執法的依據,而這就要求相關監測數據具有可追溯性,既能對環境監測工作起到約束和監督作用,也可使監測數據更加完整且有效,發揮其環保價值。
3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分析
近年來,環境監測行業發展迅速,但終歸起步較晚,還存在許多認識上、制度上以及環境監測硬件設施上的不足,而且環境監測機構存在明顯地域差異,尤其是縣級基層監測機構在監測設備及人才、技術上仍比較落后。整體而言,我國環境監測能力與環境管理科學化的要求相去甚遠,還需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道路上做出更多努力?,F狀分析如下。
3.1環境監測重要性認識不足
盡管環保形勢嚴峻,但對待環境監測問題上,部分地區環保部門還存在認識偏差。也正因如此,導致環境監測工作開展缺乏有力領導,使得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嚴重滯后,對環境監測效率及結果準確性構成不利影響。盡管環境監測行業有著嚴格資格認證機制,但許多環境監測機構,往往在取得相關認證滯后,就放松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重視,出現了懶散的質量管理態勢,降低了環境監測質量成效。許多管理者也未對環境監測過程及數據進行嚴格監管和檢驗,使得監測工作喪失管理意義。此外,有的監測人員,也因思想上的不重視,而使環境監測數據準確性及真實性受到影響。
3.2環境監測隊伍建設落后
近年來,環境監測工作量與日俱增,監測業務范圍也在持續拓展,但受環境監測隊伍人員配置不足以及專業素質欠缺等影響,使得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難以開展。在許多地區,環境監測機構人員的調動仍受環保部門管制,在監測人才引進上缺乏主動權,而且受機構落后的用人及薪酬制度影響,較多環境監測人才流失,使得監測機構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再加上環境監測技能培訓的缺失,監測隊伍專業素質偏低,這也是環境監測所潛在質量隱患。此外,許多環境監測機構,將質量管理重點放在實驗室環境內,而對于現場環境監測未能落實好監管措施,而且許多質量監管人員,往往是由監測技術崗位轉崗而來,缺乏質量管理相關技能及經驗。
3.3環境監測質量問題
對于環境監測工作而言,所得監測結果應可代表監測對象實際狀況,而且監測數據要足夠準確且真實,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由多重因素影響,許多環境監測結果出現了偏差。由于環境監測通常要經過現場采樣、保存運輸、實驗室分析等環節,中間環節較多,且均會影響到最終監測結果,但在實際環境監測過程缺乏有效地質量監管,使其監測工作存在較多不規范之處,再加上監測人員缺乏相應環境分析能力,致使環境監測結果失真。而且環境監測質量問題的發生,將會對監測機構的權威性帶來較大挑戰,帶來不利社會影響。
3.4監測機構設備資金不足
較多環境監測機構面臨資金短缺的難題,先進監測設備無法引進,甚至現有監測設備也無法滿足實際環境監測需求,監測設備還因得不到有效維護而老化嚴重,再加上落后的環境監測方法,均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發展構成嚴重阻礙。此外,盡管有的環境監測機構加大了資金投入,也引進了先進的監測技術及設備,但同時暴露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同技術條件不協調的問題,仍沿用傳統的環境監測管理模式,不能較好適應新型監測技術的發展需求,起不到應有的質量管理效果,拖慢了環境監測機構發展的步伐。
4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可持續發展相關策略
面對當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諸多不足,環保部門及環境監測機構需予以警醒,切實完善當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為保證環境監測工作質量,應充分結合管理現狀,分析環境監測所存在不足,完善監督機制,加大設備資金投入,促進環境監測技術提升,尤其要重視監測人才的管理,更好的發揮人才優勢,確保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發展的可持續性。具體措施如下。
4.1落實好監測工作“四個結合”
主要內容為:(1)常規與重點監測相結合,就我國情況而言,在這一方面起步較晚,對環境指標和頻次等重點內容沒有進行明確,常態化水平有待提高,在農村地區環境監測發展水平與環境實際需求嚴重不匹配,為了解決這一情況,相關部門應當重視環境監測工作,結合農村實際發展情況,比如說飲用水源、家禽養殖規模和農藥使用情況等,及時發現污染源,采取措施做好重點監測工作,有效杜絕疾病的產生,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2)主動與被動監測相結合,我國在監測力度方面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監測形式的規范性較差,在沒有群眾及時反應情況,或者無其他突發狀況時,監測部門通常不會主動進行監測工作,這種工作模式效率十分低下,不符合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發展需要。對于一些群眾反應明顯的情況,是我國環境處理的重點內容,應當進行主動監測,并及時將信息公布,讓社會群眾及時掌握相關情況。(3)聯合與獨立監測相結合,這是環境監測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需要各部門之間互相配合,各司其職,首先做好部門的業務工作,根據某一環節進行特定的監測活動。當然在解決群眾提出的訴求時會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想要提高環境監測的工作效率,做好信息共享,加深治理層面,建議采用獨立監測和聯合監測的方法。(4)群眾監督與環境監測相結合,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環境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急劇變化,社會群眾的感受最為明顯,他們的想法最能反映實際需求。所以在進行環境監測時,相關部門應當起到一定的業務主導作用,發動社會群眾,為環境建設獻策獻力,切實解決問題,提高環境監測水平。
4.2促進環境監測技術提升
在進行環境監測時,由于監測技術手段嚴重滯后,不能明確環境污染的實際形勢,很難保證環保決策的合理性。這也就使得環境管理水平較低,不能有效解決污染減排問題,尤其是環境監測預警嚴重缺位,一旦發生突發環境污染狀況,不能確保環境監測及時發現,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這會影響社會群眾的正常生活,并妨礙經濟平穩運行。監測部門應當對此引起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專門的監測站,提高監測過程的自動化水平,做好質量監測和緊急應對措施,最后形成一個實用性強、考慮全面的環境監測系。有效統計表明,一些環境監測部門,斥巨資引進先進環境監測設備來提高自身環境監測能力水平,效果顯著。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研究,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持,實驗室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突破原先實驗室級別標準。到目前為止已經進行的工作有:污染源調研、污染現狀、家禽引起的污染和風景區環境等方面,在進行水質檢測時涉及的相關指標達到了一百多種,同時還對室內環境質量和工廠等進行了監測工作。
4.3完善環境監測監督機制
經調查發現,大多環境監測工作具有較高獨立性,缺乏有效地監管,僅需指定控制條件下便可完成監測工作,存在極大監測質量隱患。所以,既要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也要從過程監管入手,使環境監測質量更有保障。在具體執行時,要持續推動環境監測質量監管工作,并輔以完善的考核機制,通過對環境監測質量予以科學評價,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積極性。可采用的環境監測監督辦法具體有實驗室比對、同步監測、環境監測現場抽檢等,為了滿足大量環境監測任務需求,質量監管手段也要與時俱進,可構建信息化的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各級環境監測結構數據聯網,所監測到的各地環境要素可有效直傳,收集到的環境監測數據可用做環境監察,還能對各級監測機構起到監督作用。而且作為環境監測機構而言,還要強化內控管理,推動質量管理工作改革,依據國家出臺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相關法規,并結合當前環境監測工作現狀,完善自身環境監測制度體系,使得質量管理有據可依。此外,還要完善相應監管機制,并將先進信息化監測技術的應用考慮在內,對環境監測形成全方位的監管,杜絕各類監測質量問題發生。
4.4重視環境監測人才管理
在新時期,人才的競爭愈演愈烈,環境監測領域亦是如此,環境監測人才隊伍的培養,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環保政策實施前,環境監測工作性質比較模糊,所處地位也比較尷尬,導致環境監測機構內部管理上的落后,監測人員形成了思想上的懶惰,再加上機構改革受阻,加劇了環境監測人才的流失。因此,環境監測機構在人才管理機制改革中,首先要保證監測隊伍的穩定,控制人才的流失,要采取積極的監測人才管理政策,做好監測人才培訓工作,建立極具競爭力的監測隊伍。同時,還要注重監測機構人力資源制度改革,制定環境監測人才考核辦法,優化分配制度,完善環境監測機構內控管理流程。要細化環境監測責任落實,既要嚴格考評監測工作質量,也要如實兌現獎懲措施,將考評結果納入監測人員的先進評選以及職稱評定,進而達到環境監測人才優化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