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工程的基本屬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現階段,隨著現代化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土木工程管理要求正在日益提高,在混凝土結構逐漸成為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未來發展趨勢的前提下,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施工技術在整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施工建設過程中,要針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期間經常出現的裂縫等問題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不斷優化混凝土結構的具體施工技術,促進土木工程建筑的健康發展。
一、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的基本論述
(一)土木工程建筑的基本概述
土木工程建筑主要是指利用多種施工材料、基礎性設備進行工程勘測設計以及工程正式施工建設、施工后保養與維護的技術型活動。從基本屬性上來看,土木工程建筑主要包括三個屬性,分別是實踐性屬性、綜合性屬性以及社會性屬性。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現階段土木工程的具體內涵更加廣泛,實際種類也越來越多[1]。土木工程的組織結構也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逐漸成為一種集工程勘查、工程設計以及工程施工為整體的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土木工程建筑社會屬性表現在不同時間段的土木工程建筑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不同的文化水平、社會經濟發展能力以及技術水平等。實踐性屬性則表現在土木工程建筑是在大量實踐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著較強的實踐性。
(二)混凝土的基本論述
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就是指利用膠凝材料將已經收集好的各種材料進行膠結一種復合型材料,可以簡稱為砼。從組成材料角度出發,混凝土主要組成材料是砂石,然后把砂石和水按規范化的混合比例進行有機結合,在不斷均勻攪拌的基礎上形成的水泥性質的混凝土。近年來,混凝土材料被廣泛應用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建設過程當中,成為現代化土木工程施工建設的最主要施工材料之一?;炷敛牧暇哂性县S富、生產工藝比較簡單、采購價格相對低廉以及超強的抗壓能力與耐久性能的優點。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
(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中混凝土結構溫度應力的控制技術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中需要嚴格控制好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應力,從而確保施工建設過程中的質量安全。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技術的管理:第一,控制好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水泥使用量。在具體的水化操作中,水泥會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出部分熱量。但是在混凝土參數的直接影響下,卻會導致水泥不能按時完成相關的熱量釋放工作,熱量會轉移到混凝土內部,從而使混凝土產生相應的溫度應力。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利用減少水泥的實際使用量來降低混凝土的熱量。通常情況下,混凝土的實際生產期間,水泥是可以利用其它材料進行替代的,特殊條件下可以加入高效減水劑來減少熱量的釋放。而且在混凝土的具體攪拌過程中,要不斷優化攪拌技術,保證攪拌效果的發揮。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低熱水泥得到較大發展,其水熱現象遠遠低于普通水泥[2]。施工期間可以利用低熱水泥來代替普通的水泥,做好混凝土溫度的控制工作。第二,優化混凝土在澆筑期間的溫度控制技術。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實際溫度會隨著外界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產生一定的溫度應力。因此,在土木工程的澆筑操作過程中,應該最大限度躲避高溫條件,尤其是大面積混凝土的實際澆筑工作。如果必須要在高溫條件下進行澆筑,那就要采取適當的降溫措施,嚴格控制好澆筑溫度的變化。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中混凝土結構的抗裂技術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中經常會出現混凝土裂縫現象,嚴重影響到施工質量水平。因此,在實際施工建設期間要充分利用好混凝土結構的抗裂技術,增強其抗裂性能。首先,可以在混凝土結構中科學加入添加劑。加入添加劑之后混凝土自身的自縮數值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從而避免裂縫現象的發生。但是在加入添加劑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一定的混凝土添加劑規范化技術規定,確保添加劑的安全性。其次,在混凝土中適當添加增強性材料。具體來說,混凝土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通過添加抗拉性能的材料來提升混凝土的實際抗裂水平。增強材料主要包括有機纖維材料、金屬纖維材料以及多種無機纖維材料等。最后,可以通過科學設置混凝土的混合比例來增強其抗裂性能?;炷两Y構的配比將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實際質量水平以及性能情況,需要根據準確的計算以及科學的技術方法來得到混凝土的實際配比比例。而且在混凝土的實際生產之前,相關的技術施工人員要對混凝土結構的實際配比情況進行合理驗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配比方法,從根本上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實際強度,發揮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建筑建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三)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中地基對混凝土結構的約束控制技術
土木工程建筑的實際工作過程中,不斷優化地基對混凝土結構的約束控制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其質量水平。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控制:第一,降低外部地基對混凝土結構的約束能力?;炷两Y構澆筑期間,如果大面積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將會使地基產生較大的約束力。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利用設置滑動層的技術來減少混凝土的實際厚度,并且要科學設置滑動層,降低對混凝土的外部約束能力[3]。第二,降低內部地基的約束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溫度應力不斷增加,將會使混凝土受到的約束力也不斷增加。因此,要控制好混凝土結構的約束力,就要降低溫度應力,將其控制在標準范圍之內。此外,要對混凝土結構采取一定的保溫性措施,主要包括暖棚法、蓄水法以及覆蓋法等,從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結構的內部溫度以及外部溫度之間的溫度差。確保最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溫度應力,實現質量水平的提升。
結語:
總而言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作為現階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設中的常用技術,為了保證良好的施工建設質量水平,就要在正式施工建設之前,對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性能知識進行全面掌握。詳細了解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現象的實際原因,制定出科學的解決方案,不斷優化施工技術,從而降低問題的產生。并且要在全方位檢查監督的基礎上,促進土木工程建筑質量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3,02:87-89.
關鍵詞:BIM技術;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應用
前言
土建施工是電網基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電力設備正常運行的關鍵點之一。因此,在進行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時,一定要采取有效、合理、科學的技術手段進行施工管理,改善安全環境,提高施工效率,減少施工浪費,全面提升工程質量和縮短建設周期,最終圓滿完成施工任務。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術不但有效迎合了電網基建工程施工的管理需求,而且能為施工提供精準數據,節約成本空間,促使各項工作有序進行,最終讓施工工作更具協調性和科學性[1]。本文就BIM技術的概述、BIM數據的基本屬性、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管理的現狀、BIM技術在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優勢等方面進行分析,指出BIM技術在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具體應用情況,并提出幾點意見,旨在能夠有效提升BIM技術在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應用效率。
1BIM技術的概述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簡稱BIM),是建筑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是以三維圖形為主、物件導向、建筑學有關的電腦輔助設計[2]。BIM技術能通過“模庫一體化”將工程信息轉化為詳盡的數字表達,并把只能傳感設備、電氣設備以及施工建筑設備等虛擬化、智能化,向管理者展示一個邏輯性強、整體性且數據豐富的信息承載平臺[3]。在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階段而言,BIM技術能聯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圍繞土建施工現場的基本要素,如工人、材料、機械設備等,實施對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創新管理,降低傷亡風險,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推動施工進程,最大限度保證施工質量[4]。
2BIM數據的基本屬性
2.1客觀性
BIM數據具有一定的客觀性。BIM技術能在虛擬數字模型的輔助下,客觀反映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情況,提示接下來所施工的風險,讓管理者對施工“胸有成竹”[5]。同時,BIM技術收集的數據客觀性強,能實時表現出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進程和各環節間的具體情況。
2.2精確性
BIM數據具有一定的精確性。BIM數據,能有效幫助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進行預算管理,節流開支,為施工管理提供參考數據。尤其是比較重要的施工環節,通過模型提取數據信息,并進行詳細分析,能提前了解下一項施工項目的風險,做好風險規避計劃,將損失降至最低。精確的數據是滿足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每個環節管理支撐的根本,所以數據庫中的所有數據必須能與相應的設備、材料匹配,保證管理平臺的準確性[6]。在實際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現有數據,搭建有效的管理平臺,對比模型數據,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調控,促進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正常進行[7]。
2.3決策性
BIM數據具有一定的決策性。在以往,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都是利用CAD技術協助設計工作圖,通過不斷地修改草圖,完成施工設計。工作圖是電網基建工程土建各方溝通、交流的根本依據,雖然圖中包含線形、顏色、文字等,但圖紙形式的工作圖沒有直視效果,容易讓相關管理者之間出現一定程度的溝通障礙,影響施工進程。而BIM技術能準確反映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各環節的資金使用情況、風險、施工有效性等,幫助管理者有效調控項目目標,在短時間內快速核算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工程量,做出正確的施工決策[7]。
2.4集成性
BIM數據具有一定的集成性。BIM技術能顛覆傳統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管理模式,避免施工管理形成“信息孤島”[8]。BIM技術使用的是虛擬數字模型,模型數據庫中的數據會跟隨項目工程的進展而改變,為管理者指明管理方向,做好各項工作的正確決策。BIM的搭建,能將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所涉及的數據、環節都囊括其中,直至項目的完成,保證了模型數據的完整性和時效性。
3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管理的問題
3.1施工人員對
BIM技術掌握不全BIM技術屬于一種新型模擬數據模型技術,主要通過三維立體技術反映施工現場情況。這需要相關應用人員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三維知識和數學知識等,確保方案設計的有效性,通過新型技術改善電網基建工程土建管理水平,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仍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且對BIM技術掌握程度不深,這不但無法充分滿足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實際需求,而且無法體現或發揮、展示出BIM技術的優勢。
3.2施工安全意識性不高
BIM技術能通過虛擬模型有效反映現實施工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及施工風險,幫助管理者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但目前,多數管理者的施工安全意識并不夠高,也沒有合理利用BIM技術排查安全隱患,有些管理者更依賴于自身的經驗技術,導致施工安全事故頻繁出現。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是電力項目的基礎,是電網基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電力設備正常運行的關鍵點之一,若無法保證施工安全,勢必影響到施工質量、施工進度,這是不利于電力企業可持續發展的。
3.3未將
BIM技術全面應用于安全管理中雖然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安全管理,會制定詳細的管理規章、制度和流程,但管理者并未完全將BIM技術全部融入制度管理中,故無法全面有效地顯示風險提醒。每一項施工在未開展前,或者即便開展了,其安全風險也是難以預估,即使是有詳細的規劃、施工方案,也無法百分百全方位保證施工全過程安全。BIM技術除了能提前向施工管理人員提示安全風險之外,還能為管理者提出更多準確的施工調整方案,彌補相應缺陷。
4BIM技術在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優勢
4.1可視化
可視化是BIM技術最基礎的優勢,能為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各環節帶來直觀的變化,讓管理者了解下一步項目的施工風險,應用范圍涉及非常廣。在以往,通過CAD技術所設計的設計圖會采用二維技術展現出來,但施工建筑的實際情況并不能全面顯示,容易讓不同的管理者產生不同的理解,引起矛盾或意見沖撞,影響施工進度,嚴重時會增加返工率,導致施工重新開始。BIM技術則以虛擬、準確的信息模型為管理者展示施工中所面臨的中級風險及以上的施工作業,模擬復雜的施工環節,對管理者進行安全與技術交底,規范施工工序和流程,這樣一來,相關人員既能全面了解施工情況,又能根據BIM技術所反饋和提供的數據及時做好決策,縮短施工進程。
4.2優化性
BIM技術應用至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后,為保證施工質量,都需在BIM數據和模型的基礎上將施工所涉及到的數據優化。在優化過程中,BIM技術會結合實際施工環境調查并分析各項影響因素,總體考慮施工建設的安全性,并匯總優化過后的數據傳送至管理人員進行實際調整,不但提升了BIM數據的精準度,還使施工環節變得更為體系化、標準化,為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
4.3協調性
電網基建工程所產生的數據量非常大,若只是通過紙質圖或二維設計圖進行工作分析、信息獲取、數據處理等,精準性低,專業性不足,科學管理水平低下,更無法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施工的安全性,最終也會阻礙各方合作以及深入交流,增加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實際成本支出。而BIM技術能通過立體、三維模型直觀顯示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情況,完成碰撞測試,協調各個施工環節和決策方案,促使各方有效地交流和溝通,一定程度上避免施工數據、內容重疊造成資源浪費,降低成本。與此同時,無論管理者接受任何工作任務,都可通過BIM技術查看施工信息,填報數據,分析施工矛盾,全面把控工作,最終再通過BIM技術上報施工進度和情況,各工作環節之間的協調性非常強,這也有利于施工管理者把控項目的整體。
5BIM技術在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應用
5.1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
隨著人們用電量的需求越來越大,電網基建工程的項目數量也逐漸增多,工程規模不斷擴展,工程所使用的先進設備和技術也愈加復雜,加上施工現狀的復雜性,更需要BIM技術輔助開展工作,保證施工的每一環節能正確實施。BIM技術可集結電網基建工程的所有數據,并實現各項信息之間的聯動性,讓所有信息同步更新,不但有利于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而且能確保各項信息及時的交流,為施工做足準備。
5.2施工進度的全面控制
基礎工程以及結構吊裝是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最關鍵環節,有著主導作用,若在一開始便沒有完善各項工作準備,則容易出現工作牽制,影響各環節的協調性,并不利于施工進度的推進。BIM技術能合理引入相關施工進度軟件,整合各項信息、數據,并統一設置起點,將各施工環節工作簡化,讓管理者做好基礎工程以及結構吊裝準備工作,根據施工環境合理調整施工方案,并關注、控制施工進度,促使施工項目能在規定時間內保質完成。
5.3真實模擬施工重要環節
BIM技術能顛覆以往“出現問題再解決”的思想和局面,其除了能通過三維立體圖形展現施工建筑和現場之外,還能通過幀動漫、漫游、云彩、地形繪制模塊等功能真實展示土建施工現場,并對臨時通道、機械設備、臨時建筑或材料堆場等情況進行構圖,讓管理者能全面查看土建施工動態。尤其是一些重要施工環節,BIM技術能在重要地方進行標注,提醒管理者加以重視。
5.4嚴格防控施工中的風險
在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有多項高空作業,其危險系數非常高,必須進行嚴格的管理將危險系數降至最低。除此之外,施工現場的每一項工作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管理者需要把控好施工中的各項風險。BIM技術能夠制定預處理方案,有效識別施工中安全隱患,并做出反應,調整施工方案,讓工作人員做好防控工作,將危險系數降低,促使施工管理變得更安全、更高效。
6BIM技術在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發展方向
6.1努力提升
BIM技術的運用水平管理者在運用BIM技術時,應先根據所需充分了解BIM技術的功能、作用情況以及電網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實際需求,明白數據的變化規律等,才能發揮BIM技術自身的優勢。因此,可組織相關管理者進行培訓,邀請專業BIM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或者進行“BIM技術人才培養”??赏ㄟ^“四階段,三位一體”的優秀BIM人才培養體系,增強軟件管理學習和應用,強化BIM技術理論基礎,深入項目工程實踐,讓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深入研究BIM技術,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BIM技術運用水平。
6.2不斷加強
BIM技術的使用推廣充分利用現代化媒介大力宣傳BIM技術,讓管理者全面認識該項技術的優勢、特色、高效性等,強調BIM技術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施工管理者的應用意識。
6.3不斷增加
BIM技術的實踐項目BIM技術雖具有多種優勢,但仍需要通過大量實踐才能真正了解其實際應用效果以及熟練掌握具體功能,保證其優越、實效性。每一項新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經歷各種曲折,在實際的推廣中,需要管理者、使用者等足夠的重視和長期的參與,才能讓BIM技術不斷優化,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
關鍵詞:工程項目物流;第三方物流;運營模式
中圖分類號:F40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2-0056-02
1 研究背景
國家統計局統計結果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670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0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1.5%和59.7%,足見工程建筑行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重要作用不可忽視。
工程建設項目的投資一般比較大,尤其是大型工程建設項目,通常投資額高達數億元以上。調查統計顯示,建筑施工企業建工程項目中原材料成本約占總工程造價的60%~70%,設備成本約占工程造價的15%~20%,人工成本占20%左右。原材料成本中物流費用約占17%,而總的物流費用要占工程造價的18%~20%,有效的工程物流活動可以節省工程成本的10%~30%以上,可見物流活動在工程建設項目中的重要經濟影響,已成為我國建材工業的第三利潤源。
盡管建筑行業有著很大的物流需求量,但在實踐中,工程建設行業對于物流服務的價值還遠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因此,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專業優勢,對發掘工程物流服務的價值源泉和提升整個工程建設項目的效益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2 工程項目物流的概念
對工程項目物流的定義有很多,A.A gap oil認為工程項目物流指從原材料的獲取到最終成為完工的建筑物一部分的物料流。Jeanloc Gifford和Fred Borges ad Silva認為工程項目物流是指施工所需各種資源的流動,且在此過程中確保這些資源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位置被用來進行生產。然而,這些定義都過于零散,不全面。
工程項目物流不僅僅是工程項目物資流通,也不只是工程項目物資的儲運,工程項目物流是將物流技術與供應鏈管理運用于建設工程中。工程項目各物流功能諸要素包括包裝、搬運、儲存、運輸、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的有機整合。工程項目物流對保障工程建設的質量和建設進度,降低工程造價(或成本)具有重大意義。
3 工程項目物流的特點
物流與供應鏈的概念最早源自生產制造物流,以準時制和全面質量控制為基礎,主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而由于工程項目的特殊屬性,工程項目物流具有與一般商品物流不同的特點。
3.1 管理難度高:工程項目具有項目的生命周期,一般按指定時間內完成,具有一次性的特點。所以項目多采取矩陣式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的人員,管理過程協調環節多、較復雜。工程項目物流大都集中在施工現場,場地狹小,人員眾多,為工程項目物流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難度。
3.2 材料不易保管:工程項目所需原料屬性分類多且繁雜。一種是總量大單位價值低的產品,這類產品物料形狀不統一,種類繁多,分類儲存有很大的困難。另一種是工程建設中那些復雜的定制化構件、大型安裝設備等關鍵材料設備。其在工藝上要求不同,需要的物流服務差異化比較大。同時,由于建筑項目基本屬于露天生產,所需部分材料體積龐大,大都在戶外儲存,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出現雨雪天氣時,常常出現保管不利,造成不必要的物料損耗和浪費。
3.3 不確定性:一方面,工程項目運作受業主、設計、氣候和環境影響較大,施工過程中不可預見性和多變性隨時發生,每一個細節發生變化都需要及時的物流保障。另一方面,工程項目的生產和運輸過程具有不均勻性,導致了資源的品種和使用量在施工過程中大幅度起伏。
3.4 準時制:工程項目的生產要求物流具有準時制供應,若所需物料過早到達施工現場,則由于場地狹小,需要花費額外的場地和保管費用,如果供應落后則會影響工程進展,同樣影響工程項目目標的實現。
3.5 個性化:工程項目都是在特定地理環境中建造的,它受到建筑性質、技術要求、地形地質等自然條件和原料、燃料等資源條件的影響,在不同的地區和條件下展開,其對建筑材料和設備等的需求在項目之間一般不同。
3.6 單向性:工程建設過程是一個單件定制化生產的過程,各種工程材料根據供需關系運輸到工程建造現場裝配成項目單體產品,工程項目物流是一個單向、匯聚型的物流。所有的材料、設備最終被運送到建筑現場,建造成最終產品。施工現場既是產品的生產地也是產品的消費地,是整個物流過程的核心。
4 工程項目的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比較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業外包所有或部分本企業的物流功能,相對于基本服務,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復雜、多功能和長期互益的服務。它通過與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為顧客提供專項物流、物流解決方案、供應鏈創新等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強調長期合約關系、協作解決具體的不同問題和公平分享利益并共擔風險。
物流服務水平和物流成本存在著利益悖反。隨著物流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必將上升,當企業需要較高的物流水平時,其所需內部物流總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實踐證明有效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可以減少約10%的成本及35%的物料浪費,并縮短生產和建設周期。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專業化和規模優勢,當建筑企業需要較高物流水平,并且自營物流成本大于其外包成本時,建筑企業應考慮將部分或全部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而接受外包合同的物流企業必須綜合利潤、成本和物流服務水平三者為定價導向:在同一物流服務水平下,盡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在同一運作成本下,著眼開發增值服務以擴大收益。
工程項目的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就是圍繞工程項目,由物流企業提供某一環節或全過程的服務過程,目的是通過物流的專業技術服務,給予投資方最安全的保障和最大的便利,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項目的建設速度。
而工程項目物流是所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具體哪部分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抑或全部外包,取決于建筑企業自身特點和核心業務。以下具體比較了幾種建筑企業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體合作模式。
4.1 第三方物流公司只負責運輸和倉儲業務如前所述,工程項目具有一次性特點,單項工程需要的工程物資量相對較少,而且由于受施工場地限制,其容納工程物資的數量有限。如果將商流與物流適當分離,并將運輸與倉儲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較好地解決該問題。使得建筑企業集中精力于核心業務,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專業性減少二次運輸以及現場存儲混亂造成的浪費,通過業務外包降低總物流成本。
同時,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第三方物流企業完全可以根據工程項目部基于工程進度及施工場地要求,對工程物資進行定時或定量的優化配送,實現準時制。
相對于企業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規模經濟效應。由此獲得的利潤還可轉移給施工企業,在保證工期和質量的前提下施
工企業還能得到比自營物流更低的物流成本。
4.2 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增值業務,現場加工由于工程項目的特殊性,工程項目物流的核心場所就是施工現場,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完成傳統職能的基礎上,可提供增值業務,由于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原料種類狀態繁雜,有的需要二次加工,如果物流企業能夠完成此類加工安裝環節,可以方便施工企業直接使用。例如將原材料中的鋼筋加工成鋼筋籠,一方面方便企業直接使用,另一方面實現價值增值。
4.3 第三方物流公司負責采購業務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負責供應商選擇,合同簽訂,采購實施,庫存保管和配送。實施采買存送一體化服務。建筑企業內部承擔采購業務的優勢是易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從而獲得較低價格,各方面調配相對靈活。但同時也存在采購透明度低,負責采購的人員與供應商勾結,個人獲得回扣的問題。
如果企業將工程物資的采購由原來的項目部分別各自采買統一集中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客戶可能不只是一家建筑企業,可利用規模優勢獲得供應商更大的價格折讓。并且出于對企業自身形象信譽的考慮,第三方物流公司會盡可能增加采購透明度,節約采購費用,使物資采購的質量得到了保證,降低成本。
4.4 工程建筑企業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相互參股,實行供應鏈整合工程建筑企業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相互參股,其前提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對象必須是企業而不是項目經理,是企業內的所有項目而不是單個的項目。
如前所述,工程項目是一次性的,供需雙方的合作很可能也是一次性的,所以會有簽約前后的機會主義行為。但是,如果從承包商的角度看,由于工程承包企業屬于項目型企業,其基本業務是工程項目,所以從企業角度看,其項目業務則又是連續的,所以可以確保承包商和供應商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
這種方式旨在實現長期穩定合作,以準時制和全面質量管理為基礎,以提高整體有效性為目標,同時還著眼于如何減少浪費和在整個供應過程中進行價值增值。并且在此過程中實現角色的轉換,從單獨購買變成要管理和協同整個供應鏈,聯系從原材料供應商到最終的客戶。這種上下游的整合長期合作關系才能更有效的利用資源,此外,還能增加透明度和互信度,實現信息共享。
5 結論
工程項目物流的妥善管理,能為工程項目節省成本,帶來利潤。然而,項目供應鏈是一個長期復雜和動態的過程,他的實現需要供應鏈中各成員就利益分配任務分工等達成共識。第三方物流,作為專業化的物流管理團隊,能夠提出具競爭力的物流解決方案,促進項目的時間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夠有效提升建筑企業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水平。在具體的工程項目物流實現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達到建筑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雙贏,實現項目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席崇斌.振華物流工程項目物流探路者[J]交通建設與管理,2009(8):14-17
關鍵詞:城市發展綜合癥 宅基地 入市 途徑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2-072-02
一、城市發展綜合癥
城市發展綜合癥指的是在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遺留的一系列問題。其主要表現但不局限于:
1.房價高企。據來源于搜房網的數據,2010年我國一線城市的租售比已經遠遠超出了國際公認的水平,北京為1∶547,局部地區達到了1∶700。上海達到了1∶500。深圳達到了1∶400-1∶480之間。國際上用來衡量一個區域房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為1∶300~1∶200。可見,以國際標準衡量,這些一線城市的房價高出了約一倍。
導致房價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力推進城市化而使得大量農民涌入城市卻是推高房價的一個不爭的因素。
2.道路擁堵。城市道路擁堵已經越來越嚴重了。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市民每天平均上下班在路上消耗的時間為40分鐘,居全國之首。市區交通擁堵時間已達每天5小時,交通擁堵范圍正由市中心區向和放射線道路蔓延。深圳交通擁堵也已成常態。導致道路擁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經濟快速發展使得汽車走入家庭卻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因素。
3.空殼村數量增加??諝ご逯傅氖怯捎谵r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而使得人口數量嚴重萎縮的村莊。“今天中國有數以大概四千到五千萬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有大量的空心村,空殼村?!边@是2010年10月29日作為主持人的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城市所的李金逵在國際城市論壇上的發言??梢姡諝ご瀣F象的出現已經達到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程度了??諝ご宓某霈F是純粹的城鎮化進程的產物??諝ご宓某霈F不僅使得農村的生產能力下降,導致農業生產出現問題。也不僅使得農村的資源處于閑置狀態而產生浪費,更嚴重的后果是空殼村使得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將帶來一系列的教育、醫療、安全問題。
二、推進宅基地入市可以有效緩解部分城市發展綜合癥
城市發展綜合癥的出現不僅將使得城市發展進程受到阻礙,更將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難以持續。因此,在強調城市化,強調建設和諧社會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要重視解決城市發展綜合癥的問題。解決城市發展綜合癥的途徑有很多,其中,推動宅基地入市就是一個很有效的途徑。
(一)宅基地的屬性及流通限制
《土地管理法》第8條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而依照我國的法律規定,具有集體所有性質的宅基地只能在集體內部流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只能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于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法律禁止其通過除法定繼承以外的任何途徑和方式取得宅基地使用權。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規定》(國發[2004] 28號)規定:“禁止城鎮居民購買宅基地。”《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國土資發[2004]234號)規定:“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
這樣的規定固然有其積極的一面,可以有效保護農民擁有宅基地,有房可住。但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這樣的規定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起不到保護農民利益的作用,而且已經妨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1.對進城的農民而言,宅基地的存在已經沒有意義。城市化進程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大量的農民進入了城市,成為城市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些農民往往是舉家遷入城市的,已經沒有了回歸農村的欲望。他們在遙遠的農村都有一份宅基地,有一處住所。但是,那處宅基地對于這些已經或計劃在城市扎根的農民而言已經毫無意義了。
2.宅基地的保留,浪費了我國的土地資源。這些注定不會有人居住使用的宅基地,按照法律規定還要為不可能再回來的農民保留,土地的價值就無法得到發揮。這將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我國發展經濟的進程。
(二)宅基地入市與集體土地入市的區別
宅基地盡管屬于集體土地,但是,宅基地入市不同于集體土地入市。后者包含的含義更廣泛,不僅指宅基地入市,而且可以包含耕地等其他集體土地入市。
相對于集體土地入市,宅基地入市有很多自身的優點:
1.能夠確保基本農田的數量。宅基地本身不屬于基本農田的范疇,其入市不會對基本農田的數量產生影響。而如果集體土地入市,則意味著本屬于集體的基本農田也將流出本集體。可能導致的結果或者是國家基本農田的總量降低,或者是該集體的基本農田數量降低。前者,將對國家的穩定造成影響;后者,將對該集體的生存造成影響。
2.能有效保證鄉鎮結構的穩定。農民的立足點就是土地。有了土地,也就有了安居的根本。如果推行集體土地入市而導致耕地由集體土地之外的人耕種,則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就沒有了在本村居住的源動力。而由此導致的人口流動則會打亂原有的鄉村結構的穩定。但是,僅僅是宅基地入市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三)宅基地入市可以解決的問題
宅基地入市可以有效解決城市發展綜合癥中的一些病癥:
1.有利于抑制高房價。宅基地入市增加了住宅建設用地的供應,將緩解城市發展住宅建設用地供應緊張的局面,進而有助于抑制高房價。
郊區的宅基地可以直接用于住宅建設直接抑制高房價。距離城區較遠的宅基地可以通過市場的流轉被部分生活富裕的市民購買并完全可能在政策的扶持下形成各具特色的小鎮,進而進一步吸引部分城市人口而間接抑制房價。
2.有助于新農村建設。宅基地入市可以吸引部分有資金、有素質、有能力的市民到農村去居住、創業。(下轉第75頁)(上接第72頁)這些人的到來對于創建有特色的新農村是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在政策的指引下,可以形成諸如畫家村、藝術村等一道道別具特色的風景線和產業群。這些產業群的出現不僅對于提升產業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具有意義,而且對于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生活品味都具有積極意義。
3.有利于增強農民工的生存能力。宅基地閑置在農村時,對于該農民而言幾乎毫無價值。宅基地入市使得農民所有的土地具有了與市場接軌的價值,這些額外產生的財富可以有助于農民工在城市中生存發展。也有助于進一步拉動內需。
4.有利于老有所養。我國已經步入了老齡社會,養老的問題已經日漸突出。而目前,我國的養老體系尚不完善,在農村,尤其是貧困落后的農村更是很不樂觀。在日前舉行的2010年中國衛生論壇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透露,隨著中國老齡化水平提高,醫療保險、醫療保障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挑戰。
宅基地入市可以使得部分農村老人能夠出售自己的宅基地而獲得進住養老院的資金,獲得用于醫療的資金,這對于緩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有利于緩解交通擁堵。宅基地入市,意味著將會有部分城市人口到農村居住,這將分流一部分城市交通量,一定程度上緩解主城區交通擁堵。同時,當在農村形成特色產業群的時候,就會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從業人員主動流出城市的主城區而進一步減少主城區的交通壓力。
6.有利于防治空殼村。城市化進程導致了大量的農民進入了城市,使得部分村莊成為了空殼村。宅基地入市則有助于人口回流,使得農村的空間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農村的清新的空氣、綠色的資源對于部分城市人口還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只是苦于不能獲得宅基地的使用權而無法走進農村。宅基地入市將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三、宅基地入市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的思路
宅基地入市將會面臨一些列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宅基地入市才能夠得以順利推進,才能夠有效達到推動宅基地入市的目的。
1.需要修改《土地管理法》。如果不修改《土地管理法》,則農民出售宅基地是違法行為。而購買宅基地的買家也不能合法獲得宅基地的使用權。所以,推動宅基地入市的首要工作就是修改《土地管理法》。
對于如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可以在《土地管理法》修訂之前申請試點宅基地入市。為《土地管理法》的修訂積累經驗。也能夠率先造福社會,進一步起到特區的示范效應。
2.需要建立宅基地入市的有形市場。宅基地入市在本質上也是商品的交易,但是這種商品交易由于涉及的因素多,影響大,作為交易雙方的當事人對于其中的經濟、法律等環節都不能很好把握,因此不能允許向其他日常消費品一樣在路邊交易,而應該建立有形市場集中管理、集中指導。同時,也應該鼓勵社會中介機構為宅基地入市提供估價、交易、登記等一系列服務,以維護交易公平,保護雙方尤其是農民的利益。
3.需要發展城鄉交通。宅基地入市,需要有城里人購買并去鄉村居住,這實質上就是建立了一個城鄉溝通的渠道。到農村購買宅基地的城市人口并不是存粹的農村人,還要有相當的業務在城市中辦理,因此,大力發展城鄉交通,大力發展鄉村網絡等信息硬件建設都是吸引城市人口下鄉的必要措施。只有城鄉之間的交通便利了,鄉村的信息暢通了,城里人才可能有意愿去鄉村居住。才能真正實現宅基地入市的重要歷史意義。
[本文支持課題:建設部課題《我國建筑工程法律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08-R3-36。課題第一作者:顧永才,博士、副教授]
參考文獻:
1.馮志順,孫順英.試論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昆明:法制與社會,2010(10)
2.楊珍惠.我國現行農村宅基地制度問題研究[J].成都:資源與人居環境,2010(18)
3.方文,胡浙平.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困境與流轉績效評析[J].成都:農村經濟,2010(9)
4.李蓓,李國銳.淺談中國企業年金的模式選擇[J].深圳:特區經濟,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