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流程
時間:2023-08-31 16:22: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流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微課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微課資源是保證課程內容時效性和實用性的重要手段
借助微課的“短小精”和“資源共享”,教師利用微課程即時上傳、更新最新的稅法和會計相關政策,培養學生泛在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內容的時效性和實用性。
(二)將微課融入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標準指導教師教學,是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路徑
微課內容、形式多樣,可以根據“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即各大稅種的計算、核算和納稅申報,設計制作不同形式的微課,并將其合理地應用于課前、課中和課后,以代替單一的多媒體授課模式,構建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有機融合的新型的“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這將有利于調動專職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教、學方式,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二、基于微課的高職“稅務會計”課程內容框架設計
基于微課的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應依照“互聯網+職業人”的理念,以“精簡理論,突出技能”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確定課程內容,開展微課設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1]基于微課的高職“稅務會計”課程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稅務會計崗位認知;第二部分是各大稅種的實務操作。具體的微課內容框架設計如下。
(一)稅務會計崗位認知
本部分可制作“征稅和納稅”“稅制構成基本要素”“如何辦理稅務登記”“如何領取發票”和“配套習題”5個微課視頻,使學生具備必要的稅收知識和會計知識,能根據企業辦稅崗位職責熟悉辦稅工作流程。
(二)各大稅種的實務
該部分可分為“企業增值稅實務” “ 企業消費稅實務” “ 企業關稅實務” “ 企業所得稅實務” “個人所得稅實務”和“ 企業其他稅種實務”6個模塊。
1.“企業增值稅實務”部分可制作“增值稅的基本要素(理論)”“增值稅的基本要素(習題)”“一般納稅人稅率、征稅范圍、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銷項稅額的計算(理論)(分行業)”“銷項稅額的計算(案例)”“進項稅額的計算(理論)(分行業)”“進項稅額的計算(案例)”“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案例)”“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核算(理論)”“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核算(案例)”“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申報”“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理論)”“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核算(案例)”和“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申報”微課視頻。
使學生通過微課學習,能夠掌握不同行業會計主體的涉稅業務資料,計算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應納稅額;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業務的賬務處理;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申報表的填寫,并能進行網上申報。
2.“企業消費稅實務”部分可制作“消費稅的基本要素(理論)”“消費稅的基本要素(習題)”“消費稅的計算流程”“直接對外銷售應稅消費品應納稅額的計算”“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應納稅額的計算”“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應納稅額的計算”“進口應稅消費品應納稅額的計算”“可抵扣消費稅稅額的確定”“消費稅的核算(理論)”“消費稅的核算(案例)”和“消費稅的納稅申報”的微課視頻。
使學生通過微課學習,能夠正確計算銷售、自產自用、委托加工和進口應稅消費品應納稅額;能夠對消費稅的涉稅業務進行正確的賬務處理;能熟練完成消費稅的納稅申報工作。
3.“企業關稅實務”部分可制作“關稅的基本要素(理論)”“關稅的基本要素(習題)”“進口關稅的計算(理論)”“進口關稅的計算(案例)”“出口關稅的計算(理論)”“進口關稅的計算(案例)”“關稅稅額的核算”和“關稅的申報繳納”微課視頻。
使學生通過微課學習,能夠正確計算進出口商品應納的關稅稅額;能夠填制海關進出口關稅專用繳款書;能夠根據進出口業務進行關稅的賬務處理。
4.“企業所得稅實務”部分可制作“企業所得稅的基本要素(理論)”“企業所得稅的基本要素(習題)”“直接法下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案例)”“ 間接法下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案例)”“境內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案例)”“境內外實際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案例)”“本年應退補應納所得額的計算(案例)”“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綜合案例)”“企業所得稅核算的程序(理論)”“企業所得稅的核算(案例)”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 微課視頻。
使學生通過微課學習,能夠正確計算企業應納所得稅額;能夠采用資產負債表對企業所得稅進行正確的賬務處理;能正確規范填寫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熟練進行納稅申報。
5.“個人所得稅實務” 部分可制作“個人所得稅的基本要素(理論)”“個人所得稅的基本要素(習題)”“平時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稿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其他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綜合案例)”“個人所得稅的核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申報”“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稅額的計算”“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的會計核算”和“個體工商戶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申報”微課視頻。
使學生通過微課學習,能夠正確計算代扣代繳、個體工商戶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能夠對個人所得稅涉稅業務進行正確的賬務處理;能夠正確規范填寫個人所得稅扣繳報告表、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能熟練進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申報。
6.“企業其他稅實務”制作“城建稅實務(理論)”“城建稅實務(案例)”“房產稅實務(理論)”“房產稅實務(案例)”“城鎮土地使用稅實務(理論)”“城鎮土地使用稅實務(案例)”“土地增值稅實務(理論)”“土地增值稅實務(案例)”“車船稅實務(理論)”“車船稅實務(案例)”“印花稅實務(理論)”和“印花稅實務(案例)”微課視頻。
使學生通過微課學習,能夠正確計算城建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和印花稅的應納稅額;能夠根據相關涉稅業務對城建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和印花稅進行正確的賬務處理;能夠準確填制城建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和印花稅申報表,并能夠熟練進行納稅申報工作。
三、基于微課的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實施建議
(一)應選擇具有豐富稅務會計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專業教師為學生授課
“稅務會計”是一門需緊跟現行財稅政策,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具有實際納稅經驗的教師可以更好地將理論和實際結合,并且傳授課本未能提及的納稅經驗,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
(二)將課程內容碎片化
通過上述內容框架可以看出,利用微課可以將每個項目任務的內容根據知識點或技能點進行合理拆分,精細化處理,并配上準確題目,以5-10分鐘的短小視頻方式呈現。從而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方便學生隨時查閱學習中出現的難點和疑點,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
(三)靈活運用微課資源
微課內容的展現形式多樣,可以根據“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制作不同形式的微課,比如:對于理論型的微課,教師應注重講解的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爭取實現在很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完美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對于案例解析型的微課,教師應注重案例的選擇,應由易到難,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遞進培養,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對于納稅申報流程的微課制作,教師應借助動畫效果的視頻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3]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合理地將微課應用于每次課的課前、課中或課后,并鼓勵學生學會有效利用信息資源泛在學習。
(四)課程教學多采用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
對于“稅務會計”課程的學習,學生只有在熟悉和理解相關的稅法條例基礎上,才能正確計算各稅種的應納稅額。而稅法條例的繁瑣和冗長,往往讓學生感到枯燥,望而卻步。因此,教師應結合合適的案例,采用啟發式的引導,借助微課的碎片化、易查疑的優勢,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相關的稅收政策,準確計算應納稅額;并根據《會計準則》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完成納稅申報任務。在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法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開闊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蘇強.基于多元立體化理念的“稅法”與“稅務會計”教學模式設計[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129-1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84
《納稅實務》課程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n程,教學內容包括稅款登記、發票領購、稅費計算、納稅申報等,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凇都{稅實務》課程的特點,傳統理論性的教學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本文從課證融合、課賽融通、信息化教學等角度出發,對《納稅實務》的課程改革進行探索。
1 課證融合,修訂課程標準,整合教學內容,提高高職學生的“雙證率”
2017年作為會計證的改革之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暫停、會計證取消等一系列政策的變化,將使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備受熱捧,高職學生也會越來越重視初級會計職稱的考試,將會計初級職稱看作是入門門檻。無論從教育部的要求還是相關政策的調整,都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把會計職業標準所對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貫穿于《納稅實務》課程始終。具體來說,將《納稅實務》課程標準與初級會計職稱中《經濟法基礎》的考試大綱相銜接,做到課程標準和職業標準的融合?!督洕ɑA》作為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的課程之一,其和《納稅實務》有關的章節和近幾年平均分值如表1所示。
從考試內容和分值分布來看,增值稅法律制度、消費稅法律制度、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和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是考試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考試的難點。根據會計職業標準,整合原有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融“證”入“課”。在重構課程的教學內容時,以職業資格標準以及證書所要求的必須要會的內容為主線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同時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提高高職學生的“雙證率”。但也要注意以課為主,不能簡單的以證代課,忽視了課程建設。
2 課賽融通,以賽促教,提煉賽點,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
稅務方面的技能大賽主要是行業賽事,目前有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航信杯”全國大學生財稅技能大賽和稅友集團主辦的“稅友衡信杯”全國稅務技能大賽。兩個大賽所要達到的目標和大賽的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綜上所看,大賽的項目完全按照企業財務人員的實際工作流程設置,結合了崗位需要。在《納稅實務》課程改革過程中,可以將大賽內容引入到教學中,將大賽的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提煉大賽賽點,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實訓內容重點講解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納稅申報表等相關內容,結合專業崗位工作流程所需要完成的任務,來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從現有的實訓條件來看,財稅一體化實訓室配備有航信一體化ERP仿真教學系統稅務端,可以模擬企業日常購買、開具、管理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功能,可以模擬企業財務處理流程。其中網上報稅平臺是企業和稅務局的連接窗口,通過該平臺可使學生熟練掌握企業辦稅業務的辦理流程,開具增值稅發票,填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表,以及其它相關業務的操作技能,達到與企業業務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3 將創業教育融入《納稅實務》課程改革中,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南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培養多元化人才。高職院校除了開設創新創業的相關課程外,還應將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各個專業課程中去,對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給予更直接的指導。本課程教學內容可以設計成一個畢業生的成長勵志故事,先是在企業任職,然后自主創業,最后企業發展壯大。教學內容的安排先是個人所得稅,然后是自主創業,進行稅務登記,發票領購,增值稅的納稅申報,消費稅的納稅申報,最后是企業所得稅的年度匯算清繳,同時穿插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企業常用稅種。這樣改革打破了傳統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更簡單直接的創新創業教育,引領學生自主創業,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南。
一、吃透會議精神,抓緊貫徹落實。
為迅速、準確、全面、高效落實全省稅政工作會議精神,24日上午史局長就組織稅政一、三科辦公室相關人員召開了碰頭會,集中傳達了省局會議精神,討論了具體落實辦法,并就當前稅政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原創:通過學習,全科統一了思想,一致認為:一要提高認識,深刻領會會議精神,充分認識加強稅政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稅政工作自信心;二要加強學習,要沉下心來學業務,對于各類業務文件要吃準、吃透,要把稅收理論和實際工作融會貫通,既要在落實稅收政策中加強理論學習,更要在理論學習中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三要突出重點,根據全省稅政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情況,找準幾個重要落腳點,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周密部署。
二、加強和改進收入分析工作,確保全年“兩稅”任務的完成。
(一)堅持“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分解落實“兩稅”收入計劃,大力組織收入,確保完成全年“兩稅”任務,杜絕稅種轉移、應收不收、違法亂收等現象。
(二)加強所得稅收入與經濟因素彈性關系的分析工作,探索所得稅收入與經濟增長、企業效益提高與個人收入水平之間的彈性關系,逐步提高彈性系數,促使所得稅收入與經濟協調增長。
三、認真貫徹落實新的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
按照“明確主體、規范程序、優化服務、提高質量”的指導思想,深化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改革,進一步理順和規范納稅人和稅務機關在匯算清繳中各自的責任和工作程序,規范匯算清繳工作流程,抓緊實施《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年度納稅申報前的所得稅政策輔導培訓工作。加強匯算清繳的后續管理工作,重點抓好匯算清繳結束后的納稅評估、檢查工作,切實提高納稅申報和匯算清繳質量。
四、采取有效措施,繼續加強企業所得稅納稅評估工作。
配合征管部門組織好、開展好納稅評估工作,特別是全省四個試點單位之一的醴陵市地稅局,在試點的基礎上,根據總局和省局的要求,借鑒已開展這項工作的外地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制定科學實用的所得稅納稅評估具體方案,建立企業所得稅指標體系,逐步在全市推廣。
五、進一步轉變管理方式,加強審批制度改革后的后續管理工作。
繼續按照總局和省局的要求,進一步落實精簡、下放審批事項的工作,研究完善取消、下放審批事項的后續管理方法,完善國產設備投資抵免、總機構管理費和技術開發費的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規范和加強減免稅、財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執行情況的跟蹤管理和檢查監督。
六、按照“四一三”工作思路,切實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
(一)嚴格按照總局要求,充分認識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工作的重大意義,貫徹落實《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申報管理暫行辦法》,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做好宣傳培訓工作,切實提高稅務干部和扣繳義務人的業務素質,穩步推進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工作,強化扣繳義務人全員明細申報工作,減少扣繳義務人零申報比例。
(二)進一步擴大個人收入檔案覆蓋面,及時補充調整重點納稅人群。加強對重點納稅人的信息比對和征收管理,搞好個稅扣繳軟件的應用,在運用好企業版的同時,加強稅務版的使用。
Abstract: When implementing their tax planning,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hould start with their daily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calculation. This is because their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staff level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hey lack necessary resources. They need: 1. to learn well about the nation's tax preference policy. 2. to take the advantage of the critical point to implement the tax planning. 3. to standardize the enterprise's daily accounting calculation. 4. to declare the tax in time to maximize the enterprise's profit.
關鍵詞:小微企業 稅務籌劃
Key words: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ax planning
一般來說,企業稅務籌劃需要一定的條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組織架構有一定層次,企業業務流程需要一定長度,產品要相對比較豐富等,但大多數小微企業缺乏必要的資源,沒有專業財務人員,不熟悉或不理解稅收政策,會計核算不夠規范等自身的特點,在稅務籌劃上小微企業與大中企業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小微企業應更多地關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日常管理與核算,盡量做好稅務籌劃。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有關小微企業稅務籌劃的問題,希望能對小微企業有所幫助。
一、充分了解國家稅收優惠政策
為了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專門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小微企業最好的稅務籌劃方法就是如何用好用足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
在稅收范疇上,可以將小微企業劃分為企業所得稅方面、增值稅方面和營業稅方面的小微企業,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
(一)企業所得稅范疇的小微企業及其稅收優惠政策
依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小微企業的認定需符合:
1、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并符合以下條件的企業
工業企業,界定為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2、屬于查賬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居民企業
同時符合以上兩個條件的小微企業辦理預繳期、匯算清繳期減免稅備案后,可以享受相應的企業所得稅優惠。6萬元
(二)增值稅范疇的小微企業及其稅收優惠政策
依據財稅[2013]52號,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49號,增值稅范疇的小微企業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屬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2萬元)(按季納稅的≤6萬元);
屬于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
同時符合三個條件的小微企業自2013年8月1日起,暫免征收增值稅。
(三)營業稅范疇的小微企業及其稅收優惠政策
依據財會[2013]24號,營業稅范疇的小微企業需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月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2萬元)(按季納稅的≤6萬元);屬于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
同時符合兩個條件的小微企業自2013年8月1日起,暫免征收營業稅。
二、利用臨界區間(臨界點)進行稅務籌劃
(一)控制應納稅所得額度,避免失去所得稅優惠資格
以所得稅范疇的小微企業為例,依照稅法,由于應納稅所得額變化,企業所得稅率也隨之變化,在一定范圍內應納稅所得額的增長額會小于稅負增長額,企業可利用年應納稅所得額臨界區間進行稅務籌劃,以達到企業稅后利潤最大化的籌劃目的。
下面通過式子求出其臨界區間:300000×(25%-20%)=15000(元),300000+15000÷(1-25%)=320000(元)從上述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時,其稅后利潤為300000×(1-20%)=240000(元),當應納稅所得額=32萬元時,其稅后利潤為320000×(1-25%)=240000(元),即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為30萬元及32萬元時,其稅后利潤相等,當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元,32萬元)區間時,臨界區間增加的應納稅所得額小于其增加的稅負。如企業應納稅所得額=31萬元,稅后利潤=310000×(1-25%)=232500元,較之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時,其稅后利潤為240000元少了7500元。因此,企業應盡可能避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元,32萬元)這一區間。若出現這種情況,該企業應當進行的稅務籌劃:例如進行企業公益性捐贈行為,將應納稅所得額控制在30萬元以內,使其成為小微企業,以達到稅后利潤最大化的籌劃目的。
(二)準確劃分營業額及銷售額,避免混合銷售稅率從高不從低
對于有兼營行為的小微企業,應分別核算分別征稅,否則會被視為混合銷售,稅率從高不從低。如某旅店兼營食品外賣業務,旅店服務業繳納5%的營業稅,小規模納稅人銷售繳納3%的增值稅。某月該公司合計收入29500元,提供住宿業務開票額為19500元,銷售外賣10000元(不含稅)。若沒能分別核算,則本月應交稅=29500×5%=1475元。若能準確把握營業稅項目和增值稅項目的界限,健全會計核算,重視準確劃分并分別核算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收入,則本月的兩項收入分別都小于2萬元,就可以免繳營業稅和增值稅。
(三)勿累積開發票,避免開票當月收入超標
小微企業對于固定客戶有零星業務發生的,由于發生金額小,往往會采用累積一定時期業務之后才匯總開具發票,這樣操作不僅違反稅法對收入的確認時間和開票時限的規定,而且容易造成月收入偏高,并使當月銷售額或營業額超過2萬元的標準,致使無法享受免收的優惠。因此,小微企業一定不要累積開具發票,避免開票當月收入超標。
(四)盡量爭取按季申報納稅,避免月收入不均衡的超標
對于收入不均衡的小微企業,應該積極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這樣能避免月份之間收入忽高忽低,即使某些月份超過2萬元的標準,但只要1個季度內的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6萬元,企業仍能享受免征增值稅或營業稅的優惠。
小微企業當月收入2萬元(季收入超過6萬元)的超過部分可考慮延期收款、分期收款等方式,或適當增加一定費用以控制收入額,進行稅務籌劃,以達到稅后利潤最大化目的。
三、規范企業日常會計核算
(一)規范會計核算,做到有據可循享受稅收優惠
如果企業會計核算不規范,稅務機關只能對其采取“核定征收”的征管方式,不得享受企業所得稅各項優惠政策。在此種情況下有可能會出現由于盈利水平較差甚至虧本也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尷尬現象。小微企業只有規范會計核算,采用“查賬征收”方式,企業才能享受所得稅各項優惠政策。
稅法中有很多規定都依賴于規范的會計核算信息。如《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用于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澳甓壤麧櫩傤~”是指小微企業依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計算的大于零的數額。如果會計核算不規范,“年度利潤總額”將無據可循,稅前扣除費用也就無法實現了。
(二)取得合法憑證,做到最大程度稅前列支費用
取得合法憑證(稅務發票和其他合法憑據)也是小微企業稅務籌劃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國的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小微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
譬如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小微企業必須取得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印制并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贈票據,或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的《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收據聯,方可按規定進行稅前扣除。
又如小微企業的運輸費用準予計算進項稅額扣除的貨運發票的填寫,其涉及項目的填寫必須齊全,與購貨發票上所列的有關項目必須相符,否則不予抵扣。準予抵扣的運費結算單據,必須是運輸單位開具的套印全國統一發票監制章的貨票。貨運發票應當分別注明運費和雜費,對未分別注明,而合并注明為運雜費的不予抵扣。
此外,在購買物資時,由于小微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有的經辦人認為不要發票價格會便宜,可以節省費用,但從稅務籌劃角度看,沒有取得合法的稅務發票可能會付出高昂的代價。如購買10000元的辦公用品,不要發票付9500元,以為少了500元的費用,但不能列支費用,期末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多了10000元,按企業所得稅率25%計算,則需多交2500元的所得稅。
四、按時納稅申報
納稅申報是小微企業一項義務,不論企業是否有稅要交,均需按期及時申報。如小微企業處于籌建期、免稅期、清算期或由于經營不理想,并沒有納稅收入而無需繳納稅款,亦須按時納稅零申報。此外,小微企業財會人員流動頻繁,管理者應主動提示離職人員先做完納稅申報再離職,避免不必要的稅收處罰、信譽度損失,起到節稅作用,有助于實現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五、結束語
小微企業財會人員應多關注稅務資訊,了解國家政策,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用足國家給予的優惠,合法合理進行納稅籌劃,爭取在法定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納稅支出,挖掘節稅的潛力,獲取節稅收益,這對小微企業緩解資金緊張,增加盈利,防范稅務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企業所得稅 稅源管理 納稅評估 信息化建設
一、新企業所得稅變革亮點
1、納稅人認定、納稅義務和納稅地點。新《企業所得稅法》關于納稅人的界定,取消了以資本來源作為區分標準的作法,統一了適用對象。按照國際慣例,采用登記注冊地與實際管理機構地標準相結合的辦法,將納稅人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并明確前者承擔全面納稅義務、后者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同時改變以獨立核算為標準確立納稅地點的方法,確立了以法人為標準的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制度。
2、稅率。新《企業所得稅法》在充分考慮了財政減收承受力度、國際稅收競爭等因素的基礎上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基本稅率統一為25%,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行20%的照顧性稅率,改變了原有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分設檔次過多、不同類型企業名義稅率和實際稅負差距較大的現象。
3、收入確認。新《企業所得稅法》在收入確認上增加了收入總額內涵的界定,首次提出了不征稅收入的概念,并嚴格區分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在實施條例中又進一步明確了應計入應稅所得額中的收入形式及確認標準和確認時間,比原有稅法更清晰明了。
4、稅前扣除范圍及標準。新《企業所得稅法》不僅統一了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支出扣除政策,明確了不得扣除的支出范圍,而且調整了扣除基數,盡量與新企業會計準則接軌,避免調整計算的復雜性。比如工資薪金支出取消計稅工資標準,改為內外企業統一據實扣除;公益救濟性捐贈計稅基數從原來的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年度利潤總額,扣除標準統一為12%。
5、稅收優惠。新《企業所得稅法》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較原有所得稅法做出了重大調整。一是統一內外資企業適用稅收優惠政策,同時規定了5年過渡優惠政策,使外資企業能平穩過渡。二是基本廢除原有“區域優惠”體系,構建了以“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兼顧技術進步的新的稅收優惠格局。三是增加了對創業投資企業和企業投資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稅收優惠,體現以“特惠制”取代“普惠制”的改革理念。四是在細節上將原來對福利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直接減免稅政策改為工資加計扣除政策和減計收入政策。
6、反避稅。為打擊日益嚴重的避稅現象,新《企業所得稅法》借鑒國際慣例,專門制定了第六章“特別納稅調整”,對轉讓定價、資本弱化、避稅港避稅等各種避稅行為進行規范。明確了轉讓定價的核心原則即獨立交易原則,將獨立交易原則的適用范圍擴大到一切業務往來;增列了無形資產和勞務方面的成本分攤協議條款、稅務機關和關聯企業間的預約定價安排,要求關聯企業報送關聯業務往來報表和提供相關資料,強化了納稅人及相關方在轉讓定價調查中的義務。
二、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變化引發的稅收征管問題
1、稅收管轄權問題。新《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了適用范圍,按法人標準確定納稅人,排除了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并規定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但在稅收征管上仍適用過去“一稅兩管”體系,即按企業開業登記時間劃分國稅、地稅征管范圍,2002年1月1日之前成立的企業由地稅征管,之后設立(開業)登記的企業由國稅負責征管。而在實踐中發現,原來由地稅部門征管的個體工商戶和個人投資企業及合伙企業,通過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吸收新成員組建為公司制企業,這類企業是仍由地稅征收,還是由國稅征收?總機構在2002年之前成立由地稅征管,分支機構在2002年以后成立由國稅征管,匯總納稅時管轄權歸國稅還是地稅?這些在新稅法中都未明確,這就可能導致國、地稅征收機關爭相介入管理,也可能相互推委,無法做到有效控制,給管理工作帶來許多困難。
2、稅源管理。
(1)企業納稅地點變更導致的稅源管理問題。原內資企業以獨立經濟核算的單位為納稅人,實行就地納稅,而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分公司應稅所得要匯總到總公司進行納稅。隨著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納稅地點的變更,對于各地的主管稅務機關來說,其納稅戶戶籍管理和稅源管理將隨之發生變化。分支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由于沒有所得稅征收權不便監管,法人所在地對分支機構的生產經營情況又不了解。在此情形下,各地稅務機關如何防止漏征漏管、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如何掌控分支機構的涉稅信息、如何交換和共享已經擁有的征管信息,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實問題。
(2)“老企業”和“新企業”的身份認定與過渡期優惠政策的享受問題。新《企業所得稅法》給予老企業5年過渡期優惠政策,新企業則不能享受。原則上說,新老企業的認定以工商登記時間在2007年3月16日之后還是之前為界限。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和改制重組的增多,企業新辦、合并與分立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復雜,難以有明確的標準。
3、稅基管理問題。
(1)納稅人身份認定變革帶來的稅基管理問題。原所得稅法按資本來源劃分納稅人和納稅義務,新《企業所得稅法》取消了此判定標準,取而代之的是法人地位、實際管理機構和控制地雙重標準確定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若為居民納稅人則就來源于中國境內外的全部所得作為稅基繳納所得稅。稅務機關如何清楚界定什么是“實際管理機構和控制地”,什么是“僅在我國設立的機構、場所”,成為確定企業所得稅稅基的關鍵性問題。
(2)收入確認、稅前扣除范圍及標準的變革引發的稅基管理問題。基于納稅人經濟理性的考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會利用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變化,采取各種手段來縮小稅基,達到少繳稅的目的。比如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確認日期均為“合同約定的應付日期”,企業可以通過調整合同約定方式改變稅基。稅前扣除中的工資薪金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在稅前據實扣除,企業就可能采取虛增雇傭人數,虛假提高工資水平等方式增加稅前扣除基數。再比如,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當年扣除上限時,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是否可以作為計提基數,各項扣除的審批手續是沿用原有審批規定還是一切推倒重來呢?如沿用現行規定,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呢?如推倒重來,基層征收機關的工作量又將如何?納稅人的遵從成本又將如何?另外,因國稅、地稅部門對政策的理解不同帶來的稅務差異是否會干擾企業的經濟活動呢?
4、反避稅引發的稅收監管問題。過去外商在優惠政策多、實際稅負低的情況下,規避所得稅的動機較弱,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大部分外資企業不僅稅率有所提高,享受的優惠政策也將逐漸減少,這就使得外商會采用轉讓定價、資本弱化、成本分攤等方式在各環節規避所得稅,這無疑需要我們增強稅收監管。但目前稅收監管本身存在以下問題。
(1)監管方法、手段落后,基礎管理工作薄弱?;鶎佣悇諜C關在監管方面,一般以企業所填數據為準,對企業申報的境外情況基本上是依據企業申報什么,就予以承認并予以抵免,易導致反避稅行為的發生。
(2)企業所得稅稅源動態監控體系不完善、稅源信息不完整、所得稅信息化程度不高。與地稅、工商、統計、房管等部門信息溝通不夠,信息共享和反饋機制沒有建立。
(3)“一稅兩管”各自為政,同一類型企業稅負差異較大。在實際監管工作中,兩個稅務部門為了強化所得稅管理,各自制定了一些具體監管辦法,對同一類型的企業,由于不同稅務機關運用的管理方式不同、監管力度不同、規范管理的程度不同,勢必會出現稅負“避重就輕”的問題。
(4)稅收監管缺乏專業人才,管理隊伍有待加強。新企業所得稅是一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納稅調整項目多、計算復雜的稅種,要想全面提高征管效能,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具有專業素質和先進征管理念與方法的管理人員。而現實中所得稅征管工作量大,人手少,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與新稅法的要求差異較大。
三、新《企業所得稅法》框架下稅收征管的改進建議
1、合理界定企業所得稅稅收管轄權,優化機構設置,明晰職責分工。從理論上說,企業所得稅作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應由國稅部門統一征收、上繳國庫,再按分享比例返還給地方。這樣“一稅一管”,執法主體明確、執法力度一致。但我國當前國稅、地稅機關的征管力量、征管水平短期內達不到“一稅一管”的要求。因此,本文有如下建議。
(1)建議5年內延用“一稅兩管”,采取隨流轉稅稅種確定的原則劃分稅收管轄權,即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繳納增值稅的,其企業所得稅歸國家稅務機關征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繳納營業稅的,其企業所得稅歸地方稅務機關征管??偡种C構匯總納稅的,一律在總機構稅收管轄機關納稅。一方面,兩個稅務機關既可以有效利用自身的征管資源進行管理,降低征管成本,又可以減少納稅人的負擔;另一方面,這樣劃分征管范圍,各級地方政府必然會加大扶持第三產業的發展力度,這對國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意義重大。
(2)中長期應對國稅、地稅兩套稅務機構進行職能整合,重新設置機構,并明晰職責分工??紤]我國現行的不徹底的分稅制財政體制,在國家稅務總局職能不變的情況下,按照現有國稅部門負責稽查、現有地稅部門主管征收和管理,對國稅、地稅兩局的資源進行整合,取消國稅局的涉外稅收管理部門。在國稅局設置稅務稽查機構,原地稅局負責稽查的人員調到該機構,國稅只負責對納稅人進行稽查并開展各類專項整治活動。在地稅局設置稅收征管機構,原國稅局負責征收管理等的人員調至地稅,負責為納稅人提供登記、征收、管理和納稅服務。地稅局將企業所得稅統一繳入地方金庫,再由地方金庫按規定比例上繳中央,實現共享。
2、加強稅源管理、核實稅基、完善匯算清繳制度。
(1)進行戶籍信息源頭管控。通過進駐政府行政審批中心,建立從工商登記到國稅、地稅稅務登記的“無縫管理”機制,從源頭上減少漏征漏管戶。
(2)進行戶籍信息全面監管。認真做好納稅人設立、變更、注銷稅務登記等工作,并切實加強對外出經營業戶、非正常戶、停業戶、扣繳義務人的監督管理,堵塞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管理上的漏洞。
(3)進一步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把稅源管理納入稅管員的職責范圍,從日常檢查、信息采集、資料核實、稅源調查等方面明確稅管員崗位職責,并制定統一標準的業務流程,促使稅管員規范管理稅源。
(4)建立經濟分析制度。加強與工商、統計、物價等部門的聯系,從各方面采集經濟信息,運用對比分析、指數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摸準經濟稅源的變化規律,核實稅基。
(5)加強日常管理,完善匯算清繳制度。即按月或按季對納稅人進行檢查和監督,及時做調賬;對于稅法和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要求企業設立相應的輔助賬簿,在按照會計準則進行正常賬務處理的同時,按照稅法規定對需要調整的項目在該輔助賬簿中逐筆登記,在年終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將累計數填在納稅申報表有關項目中。這樣既方便稅務機關的監督管理、減輕年終匯算清繳的壓力,又可以提高企業所得稅的征管質量和效率。
3、建立納稅評估與稅務稽查互動機制。鑒于目前所得稅征管中信息不對稱,稅務稽查部門得到企業納稅真實信息少、難于發現問題等情況,建議先按照“降低頻率,加大深度,提高質量,注重效益”的納稅評估工作要求,積極開展所得稅、流轉稅聯評互動,對納稅人的企業所得稅申報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評估其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逐步建立完善具有指導性、系統性、時效性、針對性的行業評估指標體系或評估模型。再從納稅評估中選定稅收稽查的對象,避免稅收稽查的盲目性;同時根據稅務稽查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納稅評估的內容,保證企業納稅評估有效實施。這種互動機制有利于及時發現征管中的問題,找出薄弱環節,提高稅收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4、加快企業所得稅信息化建設。一是做好綜合征管軟件更新工作,滿足企業按照新稅法預繳申報和按照老稅法進行年度申報的需求。二是要加快電子申報、網上申報信息系統和平臺建設,實現企業所得稅多元化申報。三是要優先建立匯總納稅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再逐步建立各企業、各行業的基礎信息數據庫,為納稅評估工作深入推進打下扎實基礎。四是進一步加強部門協作,拓寬信息獲取渠道。要建立健全與各金融監管機構的溝通渠道,特別是與國土、科技、貿發等部門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信息做好項目登記、信息采集、稅款征收、納稅評估和項目清算等環節的管理工作。
5、強化所得稅管理隊伍建設,加強政策宣傳和服務,確保所得稅政策全面、準確貫徹執行。對內加強稅務機關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堅持專門培訓與自學相結合,提高稅務人員所得稅征稅、辦稅綜合素質和技能,建成一支適應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求的所得稅管理隊伍。對外利用網絡、上門服務、免費咨詢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對新稅法的宣傳和輔導,使納稅人了解企業所得稅政策法規的各項具體規定,特別是稅前扣除項目的范圍和標準、涉及納稅調整的稅收政策、稅法與會計制度存在差異時納稅申報的辦理等,提高納稅遵從度。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Z].
[2] 國家稅務總局征收管理司:新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釋義[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2.
[3] 楊斌、徐家尊:提高企業所得稅征管質量和效率的探討[J].稅務與經濟,2008(2).
對此,這半年來,財務部在公司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其他部門的有效配合下,以企業效益為中心,圍繞部門年度工作目標和重要任務,全體財務人員共同努力,力求做到及時準確完成核算工作,為公司經營發展做好監督服務;真實反映公司財務善、經營成果,為領導經營決策提供依據?,F就上半年度實際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認真做好20xx年年終決算工作
年終決算是一項比較復雜和繁重的工作任務,主要是進行帳務清點,盤點公司的經營狀況,考核各項目經濟指標。同時也是向銀行、稅務部門提供公司一年來財務狀況的重要文件。本年度的財務報表內容包括公司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費用開支情況。全面反映了公司的經營狀況、債權債務、資本結構。為2011年度的績效考核、經營責任目標考核工作提供了真實可信詳盡的數據信息。財務部將根據公司領導的經營思路,不斷積累經驗,提供更加詳盡的財務數據。
二、積極配合事務所做好匯算清繳工作
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稅局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報送的資料包括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紙質資料和電子數據。稅務師事務所針對企業所得稅,對我公司全面審核后出具了企業所得稅查賬報告。
三、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的申報及資格認證
對于研發項目,符合國家規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為享受所得稅減少xx%的優惠政策,對外提供了09-xx年的申報資料,包含研發的材料、人工、固定資產折舊等。
四、合計利用社會資源,為公司的運轉籌措資金,以達到公司資金鏈正常運轉。
五、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會計積極配合采購部核數定價,并開始提供質量成本報表,以控制產品成本,也方便與銷售公司配合核價工作。
六、積極學習公司企業文化及新頒布的《員工手冊》、《考勤制度》、《管理干部誡勉談話制度》三項制度并嚴格執行。
開始實行每天輪流召開早會的制度,并填寫保留會議記錄,每位員工在早會上及時匯報工作完成情況以及安排計劃當天的工作內容,即達到了團隊間有效的溝通,又使工作得到更好的銜接。對于新進員工,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進行及時合理的安排及調整,使之得到更多鍛煉機會;同時推舉參加公司的各種文藝活動,使之增強團隊凝聚力。
七、不斷完善會計電算化,使財務工作又上一個新的臺階
為建立規范的公司帳套體系,對會計科目、核算項目、費用項目的設置根據各個部門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為今后稅務部門、審計部門進行帳務檢查做好前期工作。目前財務軟件操作人員都熟練掌握了財務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并可使信息流實現數據共享,這不僅為財務人員節約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還大大提高了數據的查詢功能,為財務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財務工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八、認真做好常規性財務工作。
每月工資的發放及五險一金的繳納工作;每天面臨大量的資金支付、費用報銷、記賬、票據審核工作,同時配合采購部核數、銷售公司核價等工作;做好大量的會計報表資料、銀行資料、以及稅務申報的資料;每月憑證的整理歸檔保管等工作,在這最平常最繁瑣的工作中,財務部能夠輕重緩急妥善處理各項工作,及時為各項經濟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配合,滿足了各部門對財務部的工作要求。
對日常的財務工作流程熟練掌握,能夠做到有條不紊、條理清晰、賬實相符。從原始發票的取得到填制憑證,從會計報表編制到憑證的裝訂和保存,從經濟合同的歸檔到各種基礎財務資料的收集,都達到了正規化、標準化。收集、整理、裝訂、歸檔,一律按照財務檔案管理制度執行,深化了財務基礎工作,使得財務部成為公司的信息庫。
九、不斷學習,以此提高部門員工的業務技能水平和法律意識
【中圖分類號】C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08—0279-02
應稅事務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銀行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面,是指依據國家稅收法律、法規、政策以及行內各項規章制度,開展的應稅制度建設、稅務風險管理、納稅申報管理、稅收安排及其他涉稅管理活動。應稅事務管理貫穿商業銀行前中后臺各業務條線和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各項稅金也是影響銀行成本和利潤的重要因素。商業銀行在創新金融產品、開展各項業務時,要充分考慮稅收成本對收益的影響和涉稅風險對聲譽的影響,確保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進行納稅安排,合理控制稅收成本,規范應稅事務行為,有效防范和化解稅務風險,實現應稅事務管理制度化、流程化、規范化。
一、管理原則和職責分工
應稅事務管理應遵循依法合規、風險防范、成本控制、權責明晰的原則,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全行參與”的管理體制。各級行應在上級行的管理和指導下,負責轄內機構的應稅事務管理,應稅事務管理實行行長負責制。商業銀行內部,各涉稅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分為統籌管理部門和其他涉稅部門,財務會計部門是本行應稅事務管理的統籌管理部門,各級行除財務會計部門之外的部門為其他涉稅部門,各部門分工負責,分別對全轄和本部門的涉稅事項進行管理。
二、稅務風險管理
稅務風險管理主要包括對稅收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理解不到位,經營管理架構和業務流程不能滿足納稅要求,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應稅事務管理人員專業能力欠缺或操作不當等內外部因素形成的風險。它廣泛存在于交易、核算、操作等環節。如重要交易缺乏適當的程序評估和監控交易過程中的納稅影響而導致交易環節風險;未準確會計核算或未正確處理會計規定和稅收法規之間的差異而導致核算環節風險;因為人員、流程、系統的原因或執行的缺陷而導致操作環節風險等。
建立稅務風險長效管理機制主要包括:
(一)識別和評估: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識別和評估特定事項或非特定事項稅務風險。稅務風險評估根植于應稅事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包括對新稅法規定的分析,對具體事項是否涉稅的判定,以及對涉稅金額的計算等。稅務風險評估可由財務會計部門協同相關職能部門實施,也可聘請具有相關資質和專業能力的中介機構協助實施。
(二)應對和控制:應根據稅務風險評估的結果,制定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合理設計應稅事務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采取人工或自動化控制機制,全面控制和規避稅務風險。
(三)信息與溝通:應建立稅務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及時更新相關涉稅信息,及時對重要涉稅事項進行分析和風險提示,確保各機構、部門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并有順暢溝通和反饋渠道,創建防范稅務風險的良好環境。其他涉稅部門應關注了解掌握涉及本專業的稅收政策變化情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各項稅務風險。
(四)監督和改進:商業銀行可根據實際情況由應稅事務管理的統籌管理部門組織或委托符合資質要求的中介機構,對所轄機構稅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進行監督,其他涉稅部門應予以配合和支持。發現問題要逐一落實整改措施,不斷完善和優化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和流程。
三、申報管理
商業銀行作為納稅義務人,需申報、繳納的主要稅種包括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關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契稅、車船使用稅、車輛購置稅、地方教育費附加以及其他附加稅費等。申報管理的重點一是要根據稅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申報期限、程序及內容,及時、準確完成納稅申報、稅款繳納以及代扣代繳等工作。二是要準確把握本行財務會計制度與稅收政策法規的差異。在納稅申報時要按照稅收政策法規的相關規定進行納稅調整,并做好登記工作。
四、核算管理
涉稅事項核算對銀行的經營業績有著重要影響,財會部門要嚴格執行有關稅收政策法規和行內相關規定,精確計算,認真復核,確保涉稅事項核算的準確無誤。要規范稅款支付流程,加強對各環節風險的控制,嚴格按照相關財務制度規定核算。開立自動扣繳稅款專戶的行,要加強賬戶管理,定期對賬,確保本行資金安全。
具體稅種方面,企業所得稅核算要堅持“統一管理、就地列支、分級監測”的管理原則,各級機構要按國家稅收政策法規與行內管理要求準確計算企業所得稅成本,并將企業所得稅管理與規范財務行為相結合。營業稅金及附加實行按月計提,要按照國家稅收政策法規和行內制度規定,正確使用會計科目,及時、足額提取和繳納各項營業稅金及附加。
五、代扣代繳稅款管理
商業銀行作為代扣代繳義務人,需履行代扣代繳義務的主要稅種包括個人所得稅、營業稅金及附加、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
代扣代繳義務發生時,業務歸口部門要在稅法規定的扣繳期限內收集整理代扣代繳涉稅資料,準確計算代扣代繳稅款,填寫納稅申報表、及時提交相關部門進行賬務處理,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稅款繳納義務,并按照會計檔案管理有關規定對代扣代繳有關涉稅資料進行妥善保管。賬務處理部門在進行涉及代扣代繳業務的賬務處理時,要審核業務歸口部門提供的代扣代繳業務憑證,做好登記工作,并按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六、涉稅事項信息披露
涉稅事項信息披露是指將本行相關涉稅信息提供給稅務機關、監管機構、中介機構、媒體及外界有關人員的過程。涉稅事項信息包括涉及稅款計算繳納的所有數據、圖表、文字及本行的相關制度規定等。
涉稅事項信息披露是銀行應稅事務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堅持謹慎性、客觀性、準確性原則,確保對外提供的各項涉稅信息客觀、真實、準確,對本行經營管理無負面影響。
涉稅事項信息披露要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及有關規定執行,嚴禁擅自對外披露。相關涉稅部門對所提供涉稅事項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七、稅務登記、發票及涉稅資料管理
商業銀行要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及時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注銷等相關事宜,防止因稅務登記不及時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在行內應確定稅務登記主辦部門,相關管理部門負責向稅務登記主辦部門提供辦理稅務登記所需的證件、資料。稅務登記證應納入銀行重要資質(權屬)證件,其管理職責、日常保管和借閱使用要按照重要資質(權屬)證件檔案相關管理辦法規定執行。
銀行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印制、領購、保管、開具和繳銷發票,在涉及對外付款的經濟活動時,應及時索取真實、合規的發票等有效憑證。行內應明確各類發票歸口管理部門,加強對發票領購、保管、開具和繳銷的管理。發票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向稅務機關領購發票。對于按規定應繳銷的發票,由各發票使用機構或部門整理、核對后,交相應發票歸口管理部門繳回稅務機關。
對在依法納稅、接受稅務機關檢查以及其他涉稅活動中形成的各類涉稅資料,主要包括各類賬簿、記賬憑證、完稅憑證、稅務登記及變更材料、納稅申報表、稅務處理意見書、各類報送稅務機關文書或申請、稅務機關批復文件、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申報材料、對外開具的涉稅發票存根等,應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和行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強對涉稅資料的管理,防止涉稅資料丟失和泄密。
參考文獻
[1]陶能虹。淺談銀行應稅事務管理與相關業務流程的協調。《金融會計》,2008年11期
[2]謝建兵。淺談在企業稅務管理中的主要風險及其規避措施?!吨袊涃Q》,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