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2: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質量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各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概述及比較
1.1美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概述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要求會計信息主要特征包含以下特征: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及可比性等信息質量特征。其中,相關性指會計信息能夠發揮反饋和預測的作用,并具有及時性??煽啃灾笗嬓畔⒔浀闷饳z驗,真實客觀。可比性是指會計信息具有橫向及縱向比較的特點。美國的信息質量特征具有多層次結構。第一個層次是約束條件;第二個層次明確了財務信息是否可用的界限;第三個層次主要是可理解性及可比性。
1.2國際會計準則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同美國一樣具有多層次結構。其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與重要性和相關性一樣重要。其中可靠性這一質量特征包括了實質重于形式,謹慎及完整性等。
1.3英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英國ASB頒布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與前兩者有較大差異,其中有17項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有如下要求:1)與內容有關的信息質量;2)與報表表述有關的信息質量;第三,約束信息質量,會計信息應具有均衡性、效益大于成本和及時性的特點。
1.4中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我國的很多理論都是從國外借鑒的,沒有正式的框架。2006年2月我國頒布新準則后,《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相當于是我國現階段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它不僅立足于中國國情,且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新準則中分別提出以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以及及時性。
1.5FASB-IASB聯合概念框架概述
2004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啟動聯合概念框架,該框架共有八個階段。其中,第8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2010年9月28日,為聯合概念框架的第一階段,主要內容是“目標與質量特征”,包含三個章節,第一章是“通用財務報告的目標”,幫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其中決策有用是財務報告的目標。第三章是“財務信息質量特征”,其中財務信息質量包括兩個層次,并對財務信息質量特征進行了調整。FASB増IASB在2010年第8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將質量特征分為基本的質量特征及增強的質量特征,并要求兩者同樣重要。刪除“可驗證性”“謹慎性”和“實質重于形式”,將“可靠性”換成“如實反映”等;從“相關性”中剔除“及時性”,從“可靠性”中剔除“可驗證性”;基本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包含“相關性”“如實反映”等。
2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不足
2.1財務概念框架對于我國建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僅具有指導性
由于我國沒有成熟的概念框架,因此對于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制定仍缺乏堅實的基礎。
2.2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結構的劃分較為模糊
從前文的敘述中,可以看出我國基本準則的概述有待商榷,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沒有列出層次結構,缺乏系統性。在整體上,不利于掌握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2.3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不夠全面
我國既沒有英國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所要求的效益大于成本等要求,也缺少美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所涉及的反饋和預測的特點,因此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并不全面。
3關于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改進建議
3.1建立屬于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與各國家相比,我國沒有完整的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制定,財務概念框架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建立符合中國國情且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3.2明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結構
我國的新準則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并沒有列出層次結構,所以在目前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下,我們應積極劃分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層次性。
參考文獻:
[1]關惠玉.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2(07).
[2]李夢迪.會信息質量特征的國際比較[J].山西農經,2015(04).
會計目標決定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是聯系會計目標和實現會計目標的手段之間的“橋梁”,它對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約束作用,使其能夠符合目標的要求。傳統上對會計目標的研究是從會計信息需求的角度出發,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為導向確立的,這就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研究范式也是立足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多是從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提出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并以此建立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體系(或是實質上的層次關系)。由于信息使用者的多樣性以及其需求的差異性和復雜性,加之未考慮信息生成和供給的實際制約因素,必然地決定了這種結構體系內容的復雜性及其內部的不協調性,所以使得這種單純地從需求著眼的研究往往流于形式,過于理想化而缺乏可操作性,其在實踐中的指導作用也因此而大為削減。具體表現在:有些標準讓信息提供者處于“兩難”的境地,如“預測價值”與“中立性”等,或是給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帶來困難,如對“相關性”的追求往往意味著與“可靠性”相抵觸,以致信息使用者難以判斷報表信息所提供質量的高低(葛家澍等,1998)。
會計本質上是一種制度安排,理論界已經有不少學者嘗試利用制度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如產權、契約、交易費用等,來研究會計現象,并取得可喜的成果?;谶@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認為財務會計、會計信息的披露以及會計信息質量的最終形成,都是利益相關方不斷博弈的結果。會計信息質量是會計目標的具體化和約束條件,因此,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研究,必須以目標為導向,從會計信息供給和需求的互動深入論證,才能真正得出具有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結論。
二、初步結論:公正性是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特征
公正是人類社會具有永恒意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和基本行為準則。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人類對公正的追尋過程就是人類社會由落后到發展,由不合理到合理無限發展的過程(何建華,2004)。所謂公正,就是人們在處理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時,能夠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要求做到不偏不倚,公道正直,是人們的權利與義務、報酬與貢獻、獎懲與功能之間的對稱關系的確認和認可(汪榮有,2004)。
公正的實體性要求是調整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以達到均衡,即實現多數人的福利從而獲得多數人的認可,正如羅爾斯在其名著《正義論》中指出的:“由于社會合作存在著利益一致,它使所有人有可能通過一種比他們僅靠自己的獨立生存所過的生活更好;另一方面,由于這些人對他們協力產生的較大利益怎樣分配并不是無動于衷的,這樣就產生了一種利益沖突,需要一系列原則指導在各種不同的決定利益分配的社會安排中間進行選擇,達到一種有關恰當的分配份額的契約。這些所需要的原則就是社會公正原則,他們提供了一種在社會基本制度中分配權利和義務的辦法,確立了社會合作的利益和負擔的適當分配”(羅爾斯,1971),由此可以看出,公正原則產生的基礎是利益沖突的存在,公正性原則的就是實現利益均衡,獲得“合作剩余”的原則。
所謂會計信息的公正性,實際上是對中立性的擴展,指的是在確認和計量事項時,應該盡可能基于客觀的事實或數據;在選擇會計方法時,應該保持價值中立、不偏不倚、不帶主觀傾向;在記錄和報告經營成果時,應該毫不歪曲地做真實和準確的報告和陳述(付磊、馬元駒,2005),這也就是要求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和報告時,要嚴格遵循會計規則,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選擇方法和進行會計披露時,則應該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會計公正可從程序公正和立場公正兩個方面加以界定和解構。
(一)從會計信息的經濟后果解讀會計具有天然的經濟后果,表現在通過會計信息的披露,作用于資本市場而對資源配置起作用,但早期的研究往往關注于會計對資源配置過程的效率,直到1978年,斯帝芬。A.澤弗首次提出“會計報告對企業、政府、業余投資人、債權人決策行為的影響”(Zeff,1978)后,經濟后果才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成為制定會計準則和選擇會計政策時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具體地說,經濟后果就是指社會上各利益主體通過利用會計信息在他們中間進行財富的非公平性轉移而帶來的社會后果(雷光勇,2001),這里強調的是,會計信息往往具有非公正性,因此才需要對其進行規范和監管。可見,財務報告“不僅僅是個經濟有效或最優化的問題,它會影響到收益和財富的分配(即誰得多少的問題),這必然會成為一個超越會計領域的社會和政治問題”(亨利。I沃爾克等2005)。也正是基于此,從維護整個社會經濟系統正常運行的需要出發,可以認為財務會計應以“均衡利益關系,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目標,這實際上是要求財務會計克服其本身的不公正性,即使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公正性,從而在緩解利益沖突、實現“集體理性”和“合作剩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所以,公正性是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特征。
(二)從會計信息各質量特征的比較解讀公正性包括程序公正和立場公正,它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等質量特征的基礎和前提。首先,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是要忠實的遵循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包括公認的各項會計原則,嚴格執行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各項程序,客觀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可見達到了也就保證了各項數據的如實反映和可核實性,這與可靠性的要求是一致的。其次,立場公正則是要求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方法選擇和會計報告的環節,能夠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不是傾向于某一方的利益,而是全面的權衡各方的利益,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共同的基本需求,實現廣泛意義上的相關,而非僅僅對某一特定群體的相關,可見公正性是對相關性的升華,是更高層次上的相關。
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特征應當是信息使用者們“普遍認可”和“一致同意”的,是會計信息最根本的要求,是其他各項質量得以實現的前提和保障,從這個層面上講,可以將公正性作為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特征。這是因為,如果會計信息產生的過程和結果不公正,導致一部分人收益而另一部分人受損,那么無論這種信息是多么相關、多么可靠,都不會被“普遍認可”(付磊、馬元駒,2005);反之,倘若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實現了程序公正和立場公正,必然會被“一致同意”的。
三、深入剖析:從會計信息的供給和需求互動看會計信息質量
(一)現象描述會計信息的供給和需求是現代企業普遍存在的“委托”問題的產物?,F代企業的實質是一個由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締結契約。在該契約中,人力資本所有者由于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處于信息優勢,居于人的地位;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則遠離企業實體,從而處于信息劣勢,居于委托人的地位,這就客觀上造成了信息不對稱,即委托一問題。同時,由于契約不完備、委托人和人的目標函數不一致,加之機會主義傾向的存在,人便有可能憑借其具有的信息優勢,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損害委托人的利益。于是,委托人必然要對人的行為進行監督,便產生對企業經營狀況的信息需求,會計信息恰好滿足了這種需求,充當了“企業產出的替代變量”。管理當局通過會計信息這種替代變量,供遠離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投資者了解情況,同時考慮到管理當局進行監督和進行決策需要信息,這就衍生出了投資者的信息需求和管理當局信息提供之間的供求關系(杜興強,2002)。
會計信息作為“企業產出的替代變量”而存在,其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為企業各種契約的訂立和執行提供相應的數據,以界定契約關系(林鐘高、趙宏,2001)。可以說,會計信息是契約關系賴以存在的基礎,是人力資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資本所有者達成一致,實現“合作剩余”的前提;而會計信息的提供,實際上是委托人和人多次博弈的結果,是具有信息優勢的企業管理當局為實現自身的長遠利益而對投資者作出妥協和讓步,以達到利益均衡。但這種均衡不具有穩定性,這是因為,機會主義傾向的存在使管理當局具有通過操縱會計信息謀取私利的動機,而信息不對稱、契約不完備又為其提供了可乘之機,于是,管理當局便有破壞均衡的可能。另一方面,投資人處于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必然會積極地對管理當局提供的會計信息進行規范和監管,以滿足其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必要時可以行使其“終極否決權”——終止契約,解雇管理者,從而對管理當局形成威懾??梢?,會計信息的供給和需求是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兩者的互動最終決定著會計信息的質量。
會計信息質量的生成過程是外部利益相關者——用戶的需求質量和內部利益相關者——管理當局的供給質量經過多次博弈,實現某種利益均衡的過程,也是會計信息需求質量和供給質量雙向逼近的過程(蔣堯明、羅新華,2003)。所謂需求質量,是指立足于信息使用者的立場,極大限度的滿足了不同使用者的多種需求,這種信息很好地具備了相關性、可靠性以及可理解性、可比性等一系列傳統意義上的信息質量特征要求,但由于其沒有考慮經濟活動的復雜性、技術的限制性、管理當局的機會主義傾向以及會計人員的有限理性等限制因素,只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化境界,所以,需求質量必將趨向現實的供給質量。而供給質量則指立足于會計信息供給方的,由管理當局控制的能夠滿足其某種利益需要的信息質量,該需要可能是出于粉飾報表的需要,亦或是調整利潤,總之能夠給其帶來最大的效用,它構成需要質量的制約條件。由于外部使用者和管理當局的目標函數不一致,需求質量和供給質量不可能完全一致,有時甚至會發生對立沖突。兩者又是相互制衡的,需求質量要受到諸如經濟活動的復雜性、管理當局的機會主義傾向以及會計從業人員的有限理性等供給條件的影響,會降低其標準,從而趨向供給質量;供給質量則會因為種種的規范和限制,以及懲罰機制的威脅等需求方的限制,也必然會向需求質量靠攏,而其逼近的程度取決于規范、監督和懲罰機制的有效性。需求質量和供給質量相互博弈,最終統一于現實的會計信息質量,所以具有實際意義的會計信息質量只能大體上真實可靠,基本上能夠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實現了各方的利益均衡,即具備了公正性特征。
(二)路徑實現及信息質量保障體系的初步建構通過上述分析,筆者建構如下會計信息質量保障體系(見圖1),并對此做以下幾點簡要說明:
其一,利益相關方對管理當局的制約。會計信息質量是供給和需求相互博弈的結果,管理當局提供會計信息和改善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動因在于要實現自身的利益,換句話講,就是為了規避不提供會計信息或是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可能遭受的損失,即來自市場和國家暴力機關的懲罰。前者包括由于信譽缺失而帶來的客戶流失、融資難度增加、股價下跌以及企業破產、經理人被解雇等;后者包括民事賠償、刑事訴訟等。懲罰機制的有效與否,是懲罰力度和發現概率的函數,直接決定著管理當局的行為策略,并最終決定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 特征 會計目標
一、會計信息質量的特征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是會計信息產品為滿足規定或者潛在需要而必須具有的特征和特性要求。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對會計信息質量的高度概括,帶有普遍性和長期的穩定性,同時能為制定具體會計準則提供原則性的指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為會計目標服務的,也是會計主體進行會計選擇所追求的質量標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選擇或評價可供取舍會計準則、程序和方法的標準,是財務目標的具體化,其主要功能是辨別什么樣的會計信息才能有用或有助于決策,通過會計信息標準作為判斷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
二、國內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比較
(一)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要求
我國于2006年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是我國現階段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它立足于我國國情。但是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相對于國際先進國家的概念框架,我國基本準則的描述值得商討。修訂實施的基本準則提出“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等八個信息質量要求,還沒有明確哪些是主要質量要求,哪些是次要質量要求。
(二)美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體現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認為最重要的質量特征在于“決策有用性”,它由“相關性”和“可靠性”兩個主要質量特征所組成,其中相關性質量特征包含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可靠性質量特征包含可驗證性、如實反映和不偏不倚。次要質量特征是可比性和一致性,同時還提出了兩個約束條件:“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目前,美國學術界又轉而研究會計信息的另一重要特征:透明度。
(三)英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分類
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于上個世紀90年的原則公告,對信息質量研究有創新。它將會計信息質量分為三大部分,即:與會計信息內容有關的質量,包括是相關性和可靠性;與報表表述有關的質量,包括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對信息質量的約束,主要在質量標準間的均衡、及時性、效益大于成本等。另外,還有重要性,以及傳統要求:真實性和公允性。
(四)國際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理論規定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指出,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應概括為可理解、相關、可靠和可比性,并在國際會計準則《會計政策的說明》中進一步指出:企業的財務報告為股東、債權人、財務分析人員以及企業外部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重要信息,使其能夠據此作出評價和財務決策。這就要求財務報表必須清晰易懂。除了這四項主要質量特征之外,還提出兩項有關可靠和相關信息的約束條件:及時性和效益大于成本。
三、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值得商榷之處
將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與國外對比來看,商榷之處主要表現為:第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堆列在一起,未進行主次之分和輕重之別,不便于人們在各質量特征間進行科學高效的權衡;第二,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金融工具的頻繁使用等等因素,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在成本有較大影響的情況下,成本效益原則未突顯出來;第三,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與可比性經常會被忽視,重要作用未真正體現出來。
四、完善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建議
(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主次應該明確
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其內容看雖然全面,條款平行羅列, 但各部分間沒有相互聯系,彼此孤立,缺乏明確的主次邏輯關系,因而應當考慮其他相關因素作為次要質量特征或內涵限定和約束條件,建立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信息最高質量特征體系,適應國際化趨勢。建議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應為多層次化:第一次層次為總體質量特征,即有用性;第二層次為主要質量特征,其中包含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第三層次為次要質量特征,如謹慎性、重要性、實質重于形式;會計信息的制約因素包括及時性、成本效益原則。
(二)應加強對會計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會計信息各個質量特征之間可能會有所沖突,無法兼顧,這就需要提供一個衡量標準,以在質量特征之間無法統一時作為參照。成本效益原則這時就成為進行這一取舍的制約因素。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里缺乏成本效益原則這一約束條件。在選擇會計信息提供內容時,可以根據具體的環境對會計信息可能產生的成本和效益進行職業判斷,在成本和效益之間進行權衡。盡量采用先進手段處理會計業務,提供會計信息。要考核會計業務處理、會計信息提供過程中的成本、效益,并進行比較,以效益大于成本原則進行判斷取舍。
(三)將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提到相對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財務會計 信息質量 特征體系 構建
一、研究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重要性
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質量特征是會計目標的具體化,體現著會計目標在信息質量方面的要求。因此,構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對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水平有很大必要性。
二、構建我國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原則
1、國際協調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跨國企業的發展,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范圍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境外機構和個體成為企業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會計信息使用國際化的需求,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在滿足本國使用者需求的同時也必須為國際使用者所理解并符合其決策的需要。
2、中國特色化
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夠完善,會計主體和會計信息使用者也與西方國家有一定的差別。在確立我國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時,應該本著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思想,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狀構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框架。
三、構建我國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設想
1、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會計目標
在現代會計理論體系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與會計目標存在著內在邏輯關系。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實際情況,會計目標應該是既向委托者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又向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各自要決策、控制等相關的會計信息。
2、我國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結構層次
本文在研究西方國家或組織的成果之上,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情況,明確會計信息應具備的質量特征,并界定各質量特征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的結構層次如圖:
■
(1)多元會計信息使用者――會計信息用戶
隨著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的不斷規范,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在不斷增加。既包括國內信息使用者,又包括國外信息使用者。因此,會計信息用戶也應考慮到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中去。
(2)真實性――基本質量特征
真實性是指以實際發生或存在的經濟業務合法憑證為依據,及時地對其進行客觀處理,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如果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違背了這一特征,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會計信息質量問題。
(3)可理解性和合規性――關鍵質量特征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合規性是指企業會計信息應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統一會計標準及其他有關財務會計法規規定的要求。
(4)相關性和可靠性――首要質量特征
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的提供必須與會計信息的使用相關聯,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由及時性、預測性和反饋性三個質量特征構成。及時性是指會計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和傳遞工作要及時進行,以便會計信息的及時利用。預測性是指會計信息能夠幫助信息使用者評價過去、現在和未來事項并預測其發展趨勢。反饋性是指會計信息能夠把過去決策所產生的實際結果反饋給決策者,使之將來再做同樣的決策時,可將其作為參考。
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如實反映會計對象,能夠經得起驗證核實。由公允性、可驗證性、謹慎性和實質重于形式四個質量特征構成。公允性是指在經濟事項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過程中,不受利益主體利害關系的影響和制約,一視同仁地向所有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會計信息。可驗證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個人,分別采用同一計量方法,對同一事項加以計量,就能得出相同的結果。謹慎性是財務報表的編制者必須考慮到許多時間和情況下必然會有的不確定因素,在對外輸出信息時,不高估資產和收益,也不低估負債和費用。實質重于形式是指企業應按照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規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5)可比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次要質量特征
可比性是指不同單位之間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一致性是指企業不同時期所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完整性是指企業一切直接或間接引起資金變動的經濟業務事項,都必須通過會計信息反映出來。
(6)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限制約束條件
成本效益原則是指人們在判斷評價會計信息質量和使用會計信息時,總是期望產生的效益大于產生該效益的成本。如果會計信息的提供成本大于其所帶來的收益,即使對信息使用者再有用也不值得提供。重要性是指會計核算過程中,對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區別其輕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綜上所述,我國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結構層次如下:多元會計信息使用者是會計信息要服務的對象;真實性位于核心地位,是基本的質量特征;可理解性和合規性是關鍵的質量特征;相關性和可靠性是首要的質量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是會計信息的次要質量特征;效益成本原則和重要性是制約因素。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會計信息 有用性 質量特征 相關性
1 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不同觀點分析
縱觀中外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比較典型的有“四特征論”、“七特征論”和“十特征論”。
(1)四特征論。美國會計學會(AAA)1966年在其《基本會計說明書》中提出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有四個:相關性、可驗證性、公正不偏性和可定量性。
(2)七特征論。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下屬的特魯布羅德委員會提出過會計信息的7項質量要求,包括相關性與重要性、形式與實質、可靠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貫性、可理解性。
(3)十特征論。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 1989年7月公布的《關于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中指出,財務報表的質量特性有10項:可理解性、相關性、重要性、可靠性、如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完整性和可比性。另外,把及時性、效益和成本之間的平衡作為兩個限制因素。
上述觀點存在的有,一是同一個質量特征有不同的叫法??陀^性、可靠性、真實性是同一個質量特征,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和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叫做可靠性,而美國會計學會叫做可驗證性,我國財政部則叫做客觀性。一致性、一貫性是同一個質量特征,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叫做一貫性,我國財政部叫做一致性。同一個質量特征有不同的叫法,容易導致誤解和誤用,應統一起來;二是質量特征之間有重復。美國會計學會的可驗證性、公正不偏性是一個近似內涵,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可靠性、避免偏向性是一個近似內涵,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如實反映、中立性是一個近似內涵。將它們都各自列為一個特征,有重復、層次不清之感??梢园阉鼈兒喜橐粋€特征———可靠性;三是質量特征的內容無層次性。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由若干項內容構成,它們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它們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統一于一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中,我國把它們作為平行、并列的關系,而沒有形成一個內在聯系的整體,缺乏層次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明確區分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和財務報告的目標,并提出了一個分層次的質量特征的結構,但也存在有重復、交叉的問題。
2 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1)有用性。屬于會計信息最高層次的質量特征,指的是在財務報告中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對大多數報表使用者進行投資、信貸和類似決策時具有使用價值,而對決策無用或用處不大的信息則不予提供。至于其他的質量特征如相關性、可靠性、重要性、可理解性等,因它們的最終目的在于是否對決策有用,因此都可以看成是決策有用性派生出來的。
(2)可理解性。又稱明晰性,在許多會計包括國際會計準則中,可理解性被作為一項主要質量特征,要求會計核算年度提供的信息簡明、易懂,能夠簡單明了地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且容易為人們所理解。在我國,可理解性在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中被定義為“明晰性”,又叫做“清晰性”,這更恰當一些。因為會計信息能否被理解,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二是信息本身的質量。會計上通常假定信息使用者是具有不完全理解力的理性的人,這樣,可理解性的關鍵就取決于信息本身的清晰度。
(3)相關性與可靠性。是會計信息的主要質量特征,相關性是指提供的信息與報表使用者所要達到的目的相關聯。如果一項信息與報表使用者的目的毫不相干,它當然就毫無用處,它包括預測功能、反饋功能、衡量功能以及及時性屬性??煽啃灾感畔⒛軌虼_切地表達活動的本來面目。信息如果不可靠不僅對使用者無任何幫助,還可能導致信息使用者的錯誤決策。衡量一項信息是否可靠,可依據其真實性、中立性和可靠性。其中真實性和中立性是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基礎,可靠性確保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中立性,最終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決策的可能性。
(4)可比性和一致性。是會計信息的次要質量特征,如果某一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能夠與同行業其他企業比較,或者與本企業其他期間或其他時點的類似信息相比較,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就會提高,這就要求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可比性強調的是同行業企業間會計政策、會計程序和的相互可比,從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和匯總。一致性指某一企業不同期間應盡可能地做到會計政策選擇、會計程序和方法的一貫性,不得隨意變更。
(5)重要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約束條件,它是指對重要的經濟事項及其在會計上必須給予可靠的詳盡提示,而對某些次要的信息可以適當簡化或省略,以避免其掩蓋或沖淡重要信息的有效利用。,對于重要與非重要的劃分還沒有具體可操作的標準,主要由會計人員在工作中進行判斷。
3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制約因素
3.1 宏觀制約因素
(1) 信息本身的客觀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首先,會計信息具有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指事物結果的多種可能性,會計中普遍存在著不確定性,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最突出的是,在規定允許的范圍內由于選用了不同的會計處理,會計信息在反應同一事項時顯現不同結果的特征。其次,在會計中較為普遍的存在著信息混淆。最常見最主要的混淆問題,就是名義數值與實際數值的混淆。會計實際上是處在一系列假設,如持續經營即名義數值與實際數值的背離,并且確定性的環境假設偏離不確定性的現實幣值不變等,將會計人為的置身于不確定的環境狀態之中,這就有可能導致會計賬面數值即名義數值與實際數值的背離。并且,確定性的環境假設偏離不確定性的現實環境的程度越多,以假設為前提核算的賬面數值就越背離實際的數值。但實際上,會計提供的信息并不對二者明確區分,可觀察的會計數值中,有多少實的多少虛的,并不清楚。成本原則是會計計量的基本原則,在通貨膨脹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名義值與實際值(名義收益與實際收益)的混淆也是相當嚴重的,但多數并未對賬面收益與實際收益進行有效區分。而會計信息的混淆,會使會計信息質量降低,尤其是使清晰性和可靠性降低,而這兩個都是會計信息的主要質量特征。混淆程度越大,信息的清晰度就越低。再次,會計信息含有估計的因素。在會計核算中,企業總是力求準確性,但有些經濟業務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因而需要根據經驗做出估計,這就使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性。
(2) 考核企業、政府干部政績業績機制不完善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長久以來,對企業、政府干部政績業績考核以利潤完成情況為依據,即以“目標利潤”完成情況為依據,是產生會計信息質量不真實的根源。有些企業領導為在任期內出“成績”,就指使財會人員弄虛作假。有些部門領導,為了加快本部門的經濟發展,在沒有進行論證的前提下,下達一些脫離實際的經濟增長考核指標,而企業經營者經不住“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誘惑,也就采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方法來實現其所謂的“業績”,從而嚴重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3) 會計人員和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會計人員和注冊會計師的地位、素質、行為等也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權力得不到保障,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在現行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下,會計人員對領導和經營者存在著依附關系,甚至職業上能不能受到保障的關系,因而執行財會制度時,常處于“兩難”境地。會計人員要掌握會計的知識與方法,熟悉和理解會計法規、制度,掌握信息加工技術,同時,會計人員要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等等。但事實上很多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業務水平較差,尤其是一些企業經營者任人唯親,安排一些不懂會計的外行親信任會計機構負責人或主管會計,從而在會計領域內部導致了會計失真。對注冊會計師而言,會計信息的鑒定是會計信息的質量保證,會計要求注冊會計師掌握各項經濟法規和會計、審計的基礎理論方法,并要求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業務素質。但從情況看,注冊會計師整體素質不高,從而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4) 監督機制不健全是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的外部原因。隨著我國《會計法》等有關法規的頒布實施,國家將許多權力下放給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得到落實,而如何有效合理地監督制約經營者的權力和行為,卻一直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從而使會計信息質量得不到保證。
3.2 微觀制約因素
(1)可靠性的制約因素包括運用歷史成本會計模式,難以滿足用客觀現實標準定義的信息真實性的要求;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合理估計和判斷的能力較差,影響會計估計的合理性;各方利益集團直接或間接地干預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影響準則的中立性;會計外部環境,尤其是企業制度的不完善,影響準則執行的中立性、反映的真實性和數據的可校性;注冊會計師制度的不完善,影響審計這個“經濟警察”把關的有效性。
(2)清晰性的制約因素主要是信息混淆,如產權關系混淆、賬面價值與真實價值的混淆、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的混淆、短期變化信息與長期變化信息混淆等等。
(3)相關性的制約因素包括“窄型”會計信息供給結構給用戶留下了許多“未知信息帶”,難以充分降低風險增進決策的把握性;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使會計信息難以確切驗證以往決策的正確性,從而降低信息的“反饋價值”;會計信息的加工過程的復雜性,影響信息供給的及時性。
(4)可比性的制約因素包括國內不同行業或企業之間在政策、規模、技術方面的差異,妨礙會計信息的橫向比較性;會計政策和準則隨環境的變化所作的調整改革,妨礙了會計信息的縱向可比性;國際間會計環境的差異及由此而形成的會計準則差異,妨礙了會計信息的國際可比性。
1 葛家澎,裘宗舜.會計信息叢書[M].北京:中 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
2 萬曉文.中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比較[J]. 廣西會計,1998(7)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影響因素;會計準則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satisfy the user to need to have many kinds of quality characters, what is most main is the relevance and the reliability. Analyzes its relevance and the reliable characteristic thoroughly and understood fully it relations regarding impro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to be very important. In affect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height in the factor, such as monetary value change, accountant fuzziness and so on property the factors are unable to eliminate, only then understands and reduces its influence is with every effort fully correct and the objective choice.
key wor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character; Influencing factor; Accounting standards
引 言
會計信息是用于體現特定會計主體價值狀態及其經濟活動中價值運動和增值過程狀況的經濟信息,具體而言,它反映其服務的會計主體在一定時點上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內容。正是由于會計信息能夠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信息,所以會計信息在加強其主體內部經營管理,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服務于相關利害主體進行規劃決策等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由此,我們應該重視對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研究。
一、對會計信息質量及其特征分析
(一)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制度認識
比較并分別認識中外會計權威機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規定,是全面認識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一種常規方式,下面我們將在初識會計信息基本質量特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制度上的認識及分析。
1.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所謂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是會計信息所應當達到或滿足的基本質量要求。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為會計目標服務的,是會計系統為達到會計目標而對會計信息進行的約束,它是確立會計目標與實現會計目標之間的橋梁。在會計目標被定義為決策有用性的前提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是使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特征。投資者把資金投資于企業的理論目的在于未來獲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資本利得等,因此, 投資者需要依據會計信息做出持有還是出售的決策,債權人需要依據會計信息做出是否貸款的決策等,這些會計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會計信息,即有利于他們做出決策的信息,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對其預測未來時會導致決策差別的會計信息。所以,相關性是保證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質量特征。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經營者擁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獲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所以為了做出正確的決策,他們都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虛假和誤導決策的信息都比沒有信息更有害,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證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質量特征。在感性認識到會計信息重要質量特征的前提下我們比較一下國內外對其所進行的制度性規定。
2.我國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我國于1993年開始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一般原則的形式規定了以下質量特征:客觀(可靠)性、相關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謹慎性、重要性和完整性等。2001年開始執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增加了“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2006年2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明確了以下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真實(可靠)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致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完整性、謹慎性、及時性和權責發生制等。我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借鑒了國家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會計信息應該堅持的會計質量要求,這一要求基本上也體現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主要內容,并且也將真實(可靠)性和相關性作為要求之首,表明了其重要性。
3.國外會計組織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規定
從規章制度上認識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相對規范和確切的,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總結了各會計職業團體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研究的基礎上,開拓性地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與財務報告目標區分開,在其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會計信息必須符合的一系列質量要求。這些要求包括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包括可檢驗性、中立性、如實反映)、可比性(包括一貫性)等,另外把重要性與成本效益原則作為兩個主要限定因素。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關于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中,對于會計信息提出了可理解性、相關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如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與完整性)、可比性等質量特征,并將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作為四項主要質量特征,另外把及時性、效益與成本之間的平衡作為兩個限制因素。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相關性和可靠性是國外會計組織所共識的重要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二)對會計信息質量基本特征的分析
通過以上對國內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制度規定可以看出,其內容有相同的部分,但也各有側重點,這也與不同的會計環境有關。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重要性上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特征應該包括主要質量特征和次要質量特征兩部分,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以及國內外會計權威機構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規定不難看出,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特征要求是相關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會計信息的其他質量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及時性等其他信息特征也是良好會計信息應具備的質量,我們將其稱為次要質量。
1.關于相關性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要求
關于相關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是指與決策有關,具有改變決策的能力。我國會計準則中對于相關性的要求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分析相關性,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白誰是會計信息使用者,這不僅關系到會計目標的定位,還關系到會計信息能否達到特定的質量特征,滿足相關性的要求。相關性最初是指一般相關性,也就是將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都作為與使用者經濟決策有關的信息,向使用者提供通用的會計信息。顯然,目前的會計財務報告都達到一般相關的要求,基本能夠滿足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需求。但是,具體使用者除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還面臨一些特定決策問題,相比之下,他們更需要能夠滿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例如,投資者會更加關注投資報酬和投資風險。財務會計信息只有真正滿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才能真正具有決策相關性,所以,有時候我們必須考慮在提供通用信息和特定信息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
2.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兩難選擇
相關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有用的信息要可靠并且相關,這早已成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識。然而,如果說信息的有用性是其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函數,那么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就不一定是互為函數關系。在某種情況下,有的信息相關性很好,但可靠性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關性較差。相關性和可靠性并非總在同一方向上影響信息的有用性,但又必須盡可能統一于信息有用性的原則之上。可見,相關性和可靠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既不能離開可靠性去談論相關性,也不能離開相關性去談論可靠性,它們總是在同時影響或決定著信息的有用性。我們必須對兩者給予同等程度的重視,當兩者不能同時兼顧時,是犧牲相關性還是犧牲可靠性?這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取舍,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各有側重,在某一時期突出對相關性的要求,而在另一時期則突出對可靠性的要求。
我國現階段的會計信息在相關性和可靠性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在決策主體主要不是依據會計信息的情況下,或者說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并不是很高時,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問題更為突出。我國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一直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最重要標準,而多年來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總是在困擾著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我國現行會計財務報告的改進應以提高可靠性為主。
3.關于可靠性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要求
對于可靠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其是指確保信息能免于錯誤及偏差,并能忠實反映它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一項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三個組成因素加以衡量,即真實性、可驗證性和中立性。對于可靠性,我國會計基本準則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會計信息如果不可靠,不僅無助于決策,而且還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所以,可靠性是會計信息重要的質量特征,是相關性的前提。會計信息只有可靠才相關,相反,不可靠的會計信息,不僅無用,而且有害。
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幾點固有性因素分析
根據我們以上的分析,會計信息本身普遍的主要質量特征卻是相同的,主要包括相關性和可靠性等。會計信息只有滿足可靠性的要求,才有助于使用者正確決策??煽啃詫τ跁嬓畔①|量的高低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會計信息可靠性得不到保證,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困擾我國會計界,影響國家宏觀管理,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重要問題。為此,會計界提出很多種對策,但仍不能徹底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力造成的,但是部分存在于事物本身必然性的影響因素卻是不可更改的,對此,我們應該有著清醒的認識。對于這部分原因,我們只能努力降低其影響范圍和作用,充分理解其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辯證原因,使會計信息能更好地為使用者所服務。以下就幾類特殊會計環境因素和非環境影響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分析如下。
(一)社會道德觀念、倫理修養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會計的目標之一是對社會經濟單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所以會計工作不可能獨立于社會活動,同樣道理,會計人員也是社會的一員,必然存在于社會大環境中,社會普遍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不斷地影響和作用于會計人員?,F階段,社會上種種不良的思想傾向,社會整體修養素質由于受文化水平、傳統思想因素的影響還不能普遍達到一個較高的水誰,思想覺悟千差萬別,在這種狀況下,部分會計人員不能建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必然的。既使會計人員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但會計工作的社會性,也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必將受到種種不良思想道德因素影響,如業務經辦人提供無法核實的虛假原始憑證,領導在會計審批中帶有傾向性等等。所有這些因素勢必會影響會計工作的進行,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鑒于此,我們不可能僅通過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達到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只有通過提高整個社會思想道德覺悟,重視整個社會道德修養,凈化整個會計道德環境,搞好精神文明建設,才可能降低會計信息受到此種環境因素影響程度,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性也決定了這種環境因素影響的長期性。
(二)貨幣價值變動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貨幣是衡量一切價值資源的尺度,貨幣對會計的影響是徹頭徹尾的,因為貨幣的計量屬性構成會計計量的核心,會計離不開貨幣計量,貨幣為會計提供了計量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尺度,在許多經濟業務中,貨幣從質和量兩個方面計量經濟事項的特征,因此,貨幣是會計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既然會計計量實質上是貨幣計量,把貨幣單位視為會計計量的尺度,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便應運而生,這就是:單位貨幣的價值是否穩定。從理論上講,要得到正確的計量結果,用作計量的尺度,其本身應當是不變的。不幸的是,雖然貨幣單位被人們普遍地用于會計計量,它的價值實際上是不穩定的,長期不變或較小變動是極為罕見的,多數是變動的,有時甚至劇烈變動,在這種條件下,通過傳統的會計方法,用價值變動的貨幣計量的結果,必然導致會計信息是不準確的。針對普遍存在的物價上漲,幣值下降狀況(即通貨膨脹),會計應該采取什么辦法來加以補救,這是還未很好解決的一個世界性難題。這樣由于貨幣變動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就仍具有長期性。
(三)會計工作的慣性和會計改新的滯后性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社會經濟環境并非凝固不變,而是不斷運動著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間的競爭逐漸尖銳化和復雜化,企業間的合并、收購、兼并等形式將會形成一種潮流,公司向集團化、巨大型化方向發展又使市場競爭顯得更加激烈,在占領市場、分割資源和搜集人才的競爭中會因為許多無法預見的因素導致出現無法預料的情況。受經濟環境影響巨大的會計不能很快地適應經濟環境變動而變更,傳統的會計確認標準,計量手段、核算方法、報告方式都可能因為出現了新的經濟情況而不適應,一些傳統的會計觀念也受到了沖擊。會計改革也總是由經濟新情況———會計理論研究———會計實踐應用這一規律進行的,會計改革的滯后規律決定了這一矛盾得不到根本解決,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四)會計信息的供需矛盾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商品,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商品,也應該適用于商品的供需規律。作為一種商品化的社會資源———會計信息同樣也有供給方和需求方,會計信息商品的載體為現行的會計財務報告;供給方為提供會計財務報告的會計主體,是單一的;需求方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廣泛的,會計信息的需求者也可以從數量上劃分出成千上萬個團體和個人。所有需求者都試圖從財務會計報告中獲取所需的信息,用于決策,因此需求者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廣泛的會計信息真實的企業資料。供給者卻不能提供滿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所有信息和真實情況。因為供給方的情況如下:(1)會計主體只能對外報送按規定的內容和格式編制的通用會計信息。(2)由于市場競爭的需要,企業都不愿披露諸如產品成本資料、本文來自98論文在線98lw.cn。企業未來財務計劃等有關商業秘密的信息。(3)企業在經營狀況不佳、盈利能力下降、暫時財務困難時往往希望回避披露真實情況,維護企業形象。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信息質量從供給者角度難保其真實性和全面性,是質的低下;從需求者角度會計信息還難以達到滿足需求的量,是量的不足,所以會計信息的供需不平衡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相對性的不足。
(五)會計信息固有的模糊性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信息的模糊性一般指會計信息在對會計對象作量和詞語表達上所體現出來的不確定性、不統一性和不準確性。由于會計對象在形式上千差萬別,在類型上種類繁多,所以在質和量上都難以用完全客觀和精確的詞語或數字來表示。鑒于此,會計上往往通過假設、估計、預測來解決,加之會計核算方法上的多樣性和程序上的可選擇度等等,這就形成了會計信息模糊性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導致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普遍存在。具體說來,其產生的原因:(1)會計對象是會計主體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資金運動借助于種種物質形式,會計對于資金運動采用貨幣計量方法,計量往往以物質價值為軸心繞價值上下波動,所以以價格為基礎以貨幣為尺度記錄的物質形式下的資金運動不是價值量的準確運動,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以貨幣為計量尺度的會計信息具有必然的模糊性。(2)會計主體生產過程中資金運動是會計主體產生后持續的絕對性連貫,而反映資金運動的會計形式———會計信息卻是期末的匯總在時點上的連貫,會計信息的連貫性是相對的,間斷性是絕對的,由此而產生會計信息的模糊性。(3)對于某種經濟業務或會計要素項目理論上存在著多種處理方法,實踐上應用著多種核算選擇,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模糊性。(4)經濟業務發生與會計核算處理時間上的差異,導致核算滯后于實務,產生會計信息的模糊性。
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決定了會計信息不可能存在絕對精確,當然我們應該辨證看待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既然會計信息的絕對性精確不可能存在,那么采用相對正確和比較可靠的方法、手段、形式來核算、分析、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成為一種可能和必然,并且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而言,會計信息的價值在于是否能在更大程度上有助于其正確決策,而不在于會計信息是否具有絕對精確性。由此看來,只要會計信息的模糊性不影響使用者的正確決策,相對精確的會計信息更具有實際意義。
總之,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和會計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對會計信息要求上只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精確。由此看來會計信息失真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整頓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過程中,要科學界定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因素,最大限度地追求會計信息質量保證,但不能絕對化,否則,就會出現形而上學觀點,搞煩瑣哲學,反而不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葛 軍。淺析會計信息質量.經濟師,2006,(4):232.
董事會作為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橋梁紐帶,不僅對公司經營決策起關鍵性作用,而且對會計信息質量也能產生重要影響。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都從董事會規模、勤勉度等方面研究了董事會特征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然而,關于二者之間的關系,現有研究還不能達成一致的意見,出現結論不一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研究時所選樣本數據的差異和所選時間的差異等。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特征之一,董事會特征對會計信息質量自然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從會計信息可比性的視角考察董事會特征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研究,我們試圖從董事會特征、董事會特征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兩個方面進行文獻梳理和述評。
二、董事會的特征研究
關于董事會特征的研究,現有文獻主要從董事會規模、董事會勤勉程度、董事會獨立性幾個方面展開了相關研究,本文按照這一思路進行文獻回顧。
(1)董事會規模的研究
國內外學者關于董事會規模的研究大多是關于其和公司績效之間的關聯來展開的,有學者認為小規模的董事會更加有效,如Andres(2005)認為,董事會規模對公司績效產生負向影響。還有一些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如Dalton(1999)發現董事會規模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成正相關,尤其是在小規模公司中更為突出。
我國學者的研究也得出了近似的結論,如蔡志岳 (2007)認為公司董事會規模越大越容易發生違規行為。李彬等(2013)的研究結果也表明,董事會規模與公司發生財務重述的可能性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2)董事會會議頻率的研究
董事會會議頻率反映的是董事會的勤勉程度,一般而言,董事會勤勉程度越高,公司績效越好?,F有研究主要關注董事會勤勉程度對公司高管的影響。對于二者間的關系,國內外學者更傾向于呈負相關。如Vafeas(1999)認為,會議的內容并沒有對經理層進行有效的評價與監督,因此建議少開董事會會議。我國學者向銳、馮建(2008)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公司經營績效與董事會會議頻率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董事會勤勉程度對公司高管也有一定的影響,郭葆春(2008)發現董事會會議頻率是CFO變更的主要影響因素。
(3)獨立董事比例的研究
關于董事會獨立性的研究,現有文獻主要集中于董事會獨立性和盈余管理、高管薪酬水平之間的關系。
董事會獨立性與盈余管理間的關系學者們持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是正相關,如Lin等(2000)發現,盈余管理水平較高的上市公司,董事會的獨立性也越高。第二種觀點則認為二者呈負相關關系,如江維琳等 (2011)認為,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人數越多,越能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
三、董事會特征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的關系
關于董事會特征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的關系,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成果主要從盈余管理、財務舞弊以及穩健性三個方面展開了研究。
(1)董事會特征與盈余管理間的關系
Klein (2002)認為,提升獨立董事占審計委員會成員的比例有助于減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欒馭,黃謙(2009)的研究結果表明,獨立董事人數對盈余管理程度呈負向影響;王昌銳,倪娟(2012)也支持欒馭等的觀點。
(2)董事會特征與財務舞弊間的關系
董事會規模對財務舞弊的影響,現有文獻的研究結果基本認為兩者呈現負相關關系。Lipton(1992)的實證結果表明,小規模的董事會能夠更及時地發現經理層的舞弊行為,并對其進行干預和控制。與他們看法不同的是,有些學者根據董事會的不同特征,分別研究了其對財務舞弊行為的影響,如黃世忠 (2002) 研究發現,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扭曲以及獨立董事監督作用的缺失是席卷美國的財務舞弊案風暴事件頗為重要的原因。James F. Waegelein (2007)研究了董事會中審計委員會設置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發現審計委員會的規模對公司發生財務舞弊的可能性呈負向影響。
(3)董事會特征與會計穩健性間的關系
在國外,董事會特征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主要從董事會的獨立性、董事持股以及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專業性等幾個方面的特征來進行。Krishnan等 (2008)發現,增加審計委員會中的會計財務專家的人數,可以促進公司會計穩健性的提高,但是,審計委員會中的不懂財務的專家以及懂財務但非會計的專家卻不會對公司會計穩健性產生顯著影響。
我國學者對獨立董事比例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的看法基本都是呈正相關。趙德武等(2008)發現隨著獨立董事比例的增加,會計穩健性越來越好。王鵬等(2009)也支持他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