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2: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學基本理論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根據上述論述,我們將輔導員專業理論知識定義為:了解理論、哲學、政治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和法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并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為重點,熟知中國化相關理論及知識。
1 調查的設計與組織實施
1.1 調查目的
專業理論知識水平直接影響著輔導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能力和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的能力,關系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
1.2 抽樣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法進行數據收集。樣本設計為35份,面向各高校輔導員發放。最終收回有效問卷共35份,有效率為100%。
根據對樣本的個別訪談,高校輔導員這一職業普遍被認為比較穩定,但收入不高,個人發展困難,更適合追求工作穩定性的女性。在樣本中,女性占65.7%。
在所有隨機抽取的樣本中,沒有人從事學生工作年限超過10年,但卻有57.1%的人是“1-3年”。同時,他們中有超過90%年齡小于35歲。以上都反映出輔導員隊伍的年輕和稚嫩。他們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積累少,專業理論知識相對也會比較匱乏。
關于職稱,只有5.7%的樣本為“副教授”,大部分集中在“助教”和“講師”,反映出輔導員隊伍普遍資歷不深。至于教育背景,樣本中有超過80%為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但是專業與輔導員工作有一定相關性的不到20%,其中只有5.7%的輔導員畢業專業為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輔導員的專業種類繁多,法律、語言、哲學、生物工程等等,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去甚遠。
2 專業理論知識與工作現狀調查
按照《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輔導員專業知識包括三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中國化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務相關知識”。其中第三部分屬于實務,不在專業理論知識之列,故不作調查研究。
2.1 82.9%的輔導員通過自學和培訓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
在調查中,只有37.2%的輔導員認為自身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意味著多數輔導員對這部分理論知識還比較欠缺。從數據中也可以得知,輔導員獲取這些理論知識的途徑大多是靠工作后的自學和培訓,而不是因為有專業背景。
輔導員能普遍在工作中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重要性,48.6%認為這些理論“幫助很大”,45.3%認為“有一些幫助”。
2.2 80%的輔導員通過自學和培訓了解中國化的相關理論和知識
有45.7%的輔導員認為自身了解“中國化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剩余的輔導員都選擇了“了解一部分”。輔導員獲得這部分理論的途徑仍然主要是自學,占80%。
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被譽為“靈魂的工程師”,普遍具有堅定的思想覺悟,其中40%的輔導員認為“中國化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對工作很有幫助,另有54.3%認為“有一些幫助”。
2.3 教育方法匱乏和研究水平不足是輔導員遇到的最普遍困難
在“專業理論不足造成的工作困難”調查中,“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使得教育方法匱乏,單一,缺少說服力”比例最高,占51.4%。其次是“不了解教育學原理和教育史觀等理論知識使得思想政治理論研究水平不足”,有45.7%。另外,“不了解思想政治道德觀教育使得針對學生的道德觀教育稀疏零散,不成體系”、“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與技能使得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力不從心”、“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使得對學生的需求、激勵、情感、逆反等心理狀態把握不準”比例也不低,都有37.1%的輔導員遇到了類似困難。
同時,沒有因為專業理論知識而遇到工作困難的輔導員比例是0%,專業理論知識不足是輔導員遇到的普遍問題。關于出現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51.4%的輔導員認為是“沒有專業背景”,40%認為因為“工作后缺少學習和培訓”,還有個別輔導員認為的其他原因有“輔導員隊伍缺乏規劃和發展指導”、“時代在變化”、“工作經歷不長”等。
3 專業理論應用情況調查
根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調研中羅列了十五項專業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輔導員的自我評估情況總結如下:
3.1 高校輔導員隊伍能勝任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在調查中,輔導員認為自身掌握程度較好的有“能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進行教育和引導”、“能掌握主題教育的方法,針對學生關注的思想理論熱點問題做基本解釋”、“能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端正入黨動機,能講解黨的理論知識”、“能及時研判網絡輿情”和“能通過新媒體工具主動有關社會熱點和難點的宣傳內容,把握網絡輿論的話語權和主導權”等工作內容。所有輔導員都覺得自己不缺乏完成這些工作的能力。甚至部分輔導員已經是“熟練”掌握。以上的這些工作任務恰恰都是高校輔導員的基本工作內容,都是直接面向學生的工作。
3.2 高校輔導員普遍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在調查中,掌握或熟練掌握“能主持省部級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或項目研究,形成具有影響力和推廣價值的研究成果”的輔導員只有11.5%,掌握或熟練掌握“能在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5篇以上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論文”更是只有8.6%,即使是參與課題研究或者發表普通的學術論文,也有部分輔導員覺得“不熟練”甚至“缺乏”。
是否“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和方法的調查和研究,根據工作對象和條件的變化,及時調整工作思路與方法”的調查上,仍然有部分輔導員覺得“不熟練”或者“缺乏”。
這些都表現出高校輔導員隊伍研究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的現狀。
3.3 教育工作經驗不足、理論水平不高使得輔導員授課能力一般
65.7%的輔導員能“深入了解國情、民情、社情,參與形勢與政策教育等課程教學”,比例不算高。
“對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入研究,具有相關專業的學位或有長期豐富的工作經驗”這一項沒有輔導員選擇“熟練”,更多選擇了“不熟練”和“缺乏”,顯示出輔導員隊伍大多數沒有專業背景,且對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知識一知半解的現狀。
調查中,只有34.3%的輔導員有信心“能講授思想政治教育公共選修課”,輔導員授課能力一般,無法通過三尺講臺在學生中提高認可度。
4 專業理論培訓意愿調查
4.1 68.6%的高校輔導員從未參加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專題的培訓
調查中,只有31.2%的輔導員參加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專題的相關培訓,培訓主題有“實踐育人”、“網絡思政教育”等方面,而培訓的時間多數為1周。在“所在高校是否開設了專業理論知識方面的培訓或講座”調查中,57.1%的輔導員選擇“沒有”??梢酝茢?,高校輔導員就職后的培訓和學習不足也是理論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4.2 輔導員對于通過培訓和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的需求迫切
在調查中,所有的輔導員一致認為有必要根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要求,開展有效的輔導員專業理論知識培訓。說明高校輔導員們迫切希望通過參加培訓和學習來提高專業理論水平。
4.3 輔導員最希望“依托輔導員培訓基地分專題進行培訓”的方式來學習專業理論知識
在專業理論知識培訓方式的調查中,支持率最高的是“依托輔導員培訓基地分專題進行培訓”,有57.1%的輔導員同意。支持“職業認證”和“日常培訓”的位于第二與第三位,但是比例不算高,只有25.7%與22.9%。雖然現在新媒體已經在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網絡課程”的方式卻是最不受歡迎的,只有8.6%的支持率,據了解,輔導員普遍認為這種方式學習效果不佳。
4.4 輔導員需求的培訓內容呈現多樣化,分散化
經過培訓內容方面的調查,發現輔導員對于大多數專業理論知識的培訓需求都不低。其中需求最高的為“網絡輿情引導方法”,達到65.7%。另外“傳播學”、“教育研究方法”等六項也達到40%以上。輔導員需求的培訓內容呈現出多樣化和分散化的特點。
5 結語
無論是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角度,還是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的角度,輔導員專業理論知識的重要性都得到廣泛認同。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一線輔導員,無論是在學歷層次還是在學科背景上都仍然無法達到專業化和職業化的需要,無法滿足更高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為與學科建設相適應,為促進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必須重視高校輔導員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養和培訓工作,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2]張耀燦,徐志遠.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劉建軍.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個人價值[J].教學與研究,2001(8).
關鍵詞: 教學實踐性 公共教育學 教學改革
公共教育學的主要課程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長期以來,這個重要的課程目標難以實現,它反而成為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工作的一大難題。這個問題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公共教育學課程進行改革。而我院陶瓷學院師范類專業旨在加強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通過對其成功的教學改革經驗進行總結,以期對當前其他院校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所幫助。
一、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的原因
1.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踐。
現在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未能與當前實踐緊密結合,甚至那些與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很大幫助的章節,諸如教師、課程、教學、德育、班主任工作,也沒有較好地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就更不用說那些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了,諸如,教育與教育學、教育目的、教育與社會發展等。
2.教學方法單一,脫離學生實踐。
不少公共教育學的任課教師,大部分授課內容僅采用講授法,對于那些有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卻很少使用。雖然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教育理論知識,但是,對于教學內容比較抽象的公共教育學課程來說,如果主要采用其進行教學的話,學生就將難以理解所學的教育理論知識,更不利于他們將所學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中。因此,以它為主要教學法,難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
3.考核方式單一,難以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
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學課程,在課程考核上,未涉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這些院校的主要課程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和筆試。平時成績主要是考核學生的出勤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而作業通常是可以直接從教材找到答案的題目,它起不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另外,筆試也只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基本理論掌握情況的考核,基本不涉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
4.部分任課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部分教授公共教育學課程的任課教師,在思想上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些教師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教育基本理論就可以了,懂不懂得將其應用到實踐中并不重要。還有一部分授課教師,他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他們在授課過程中,只是著重講授教材的相關理論部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很有幫助的教育理論實例、實踐中的相關案例等內容卻很少涉及。有的教師不愿意耗費過多的精力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他們認為公共教育學的內容比較抽象,如果授課要做到注重貼近實踐,就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備課,這對他們來說不劃算。
二、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策略
1.改革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當前不少院校的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聯系實踐的案例比較少,不能夠反映當前中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這樣的教學內容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應該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具體如下:
(1)教育與教育學。該章比較抽象,我們可以增加一些內容,諸如地方教育的特點、地方教育今天、地方教育未來、使其更加貼近實踐。
(2)教師。我們通過增加教師禮儀、教師職稱評審條件、教師權利與義務的相關案例、教師如何做好職業規劃等內容,使該部分內容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課程。課程這部分如果能夠與學生將來所教授的學科課程有機結合起來的話,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我們在給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講授課程標準時,可以增加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并且教他們如何按照課程標準編寫課程計劃。另外,還可以增加國外課程改革趨勢、新課程優秀課例、制訂課程計劃應注意哪些問題等內容。
(4)課外活動。該章節應該增加中小學開展課外活動的案例、國外開展課外活動的基本形式、開展課外活動的誤區等內容,使其更加貼近實踐。
(5)教學。這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章節。要使其功能得到較好的發揮,我們可以增加優秀課堂教學實例、教學原則相關案例、教學方法使用誤區、教學等教學內容。另外,我們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還應注意與學生將來所教授的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增加某個學科常用教學方法、教學改革趨勢、教學計劃等教學內容。
(6)德育。德育這章比較枯燥,如果能夠與實踐聯系起來,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通過增加德育方法使用誤區、德育模式案例、德育故事、德育過程的矛盾解決方法等貼近實踐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除此以外,我們還應該增加班級管理等在實踐過程中經常使用的內容,注意刪除一些陳舊的教學內容,及時補充新的教學內容,才能使教學內容緊跟時代步伐,與當前的教育實踐保持一致。
2.改革單一的教學方法。
大部分教學內容用講授法,易造成教學脫離實踐,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革。具體如下:
(1)觀摩教學法。它是一種融理論于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的教學方法。一方面,通過觀摩,學生學習操作要領。另一方面,通過觀摩,學生學習開展實踐工作所需的教育理論。優秀教師課例、優秀學生說課范例、教學病癥案例等教學內容都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例如:我們通過組織學生觀摩優秀教師的授課,學生了解應該如何上課,上課包括幾個基本步驟,怎樣上好課。同時,通過觀摩加深對教材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2)案例教法。案例教學法可以為幾乎沒有教學經驗的師范生提供貼近實踐的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對于教學、課程、德育等貼近實踐的章節,采用該法進行教學,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教學內容。例如:我們在講授“教學方法”這個知識點時,結合相關學科的教學案例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應該在哪種情況下使用哪種教學方法,因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3)談話法。它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回答問題的方法。例如:講“作業的形式”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可采用談話法。談話使學生回顧以前在中小學學習階段所接觸的各種形式的作業,從而引導其概括出作業的形式。
(4)討論法。討論法可以采用集體討論、小組討論的形式。討論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例如,我們其中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就用了討論法,討論的內容為“該教學案例體現了什么教學原則”。
3.嚴格考核標準,增強教學實踐效果。
嚴格的考核標準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我們采用口試、筆試、教學實踐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全面考核,從而達到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多方位考核的目的。考核方法及內容具體如下:
(1)平時表現的成績占10%。考核內容除了考查學生的出勤情況以外,更加注重考查學生是否積極參與那些有助于提高其實踐能力的教學活動??己四康氖菍W生學習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態度(包括認真程度及積極程度)。
(2)筆試成績占50%??己藘热莶粌H是局限于教育基本概念、教育學常識等識記內容,更是提高貼近實踐的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的比例,使筆試能夠達到考查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己说哪康氖强疾閷W生的教育基本理論掌握情況、運用教育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口試成績占10%??己藘热菔琴N近實踐的教學論、課程論、德育案例題等內容??己说哪康臑閷W生運用教育基本理論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這學期其中一道題為,如果你在上課過程中碰到教學突發事件,那么你怎樣解決?
(4)教學實踐的成績占20%。考核內容為,學生參與教學實踐的積極程度、教學實踐基本技能操作??己说哪康氖情_展教學實踐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例如:我們這學期的其中一道教學實踐題,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所指定的教材內容進行說課。
(5)書面作業的成績占10%??己藘热轂?,學生對當前一些教育熱點問題、教育實踐問題的解決能力。考核目的是考查學生運用教育理論解決實踐問題和依據教育實踐經驗總結出教育理論的能力。例如:我們這學期為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布置的其中一道選做題為:“在英語教學中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教學案例進行說明?!?/p>
4.建設一支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
沒有一支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的教師隊伍,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將無從談起。我們要建設一支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不僅能夠在思想上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能重視。
三、結語
公共教育學作為師范類非教育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程,它不僅承擔著普及師范生的教育理論知識的重要任務,而且承擔著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師范生實踐能力的高低。但是,該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上,效果一直不大理想。如何上好這門課程成為公共教育學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實踐證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學生的實踐能力明顯得到提高。而教學改革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我們在鞏固現有的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還將繼續努力,勇于探索,爭取為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蔡俊.論教育學體驗式教學邏輯的建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8):11.
教師專業化理論旨在探索教師職業作為一門不可替代的高智能、高情感專業的特殊性與專業性,他所反映的教師專業的教育素養和教學技能要求。教師專業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僅僅依靠教育學課程教學是不夠的,教學技能的形成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長期對教育的關注和實踐。師范生僅僅在教育學課堂中獲得的理論知識是無法滿足其將來成為一名專業教師所需知識和能力的。因此,公共教育學課程改革應重視師范生專業素養的形成和教學技能的訓練,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教育學課程作為師范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將來所從事的教師職業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現實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并不高,大多是抱著應付的態度來上課,上課不學習,考前要重點,考后忙打聽,成為這門課程的真實寫照。面對這樣的情景,任課教師在訪談以及書面調查的基礎上,從課程本身和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方面著手,進行了教學反思,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定位偏差當前的教育學課程偏重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教育教學技能的掌握,對教育實踐者而言,該課程的指導意義不大。甚至有人說:“只要當過學生就能當了老師”。這是對教育學課程的最大諷刺。通過對畢業生的訪談,從事教師工作的學生多數認為教育學課程對他們應聘工作和當前工作沒有幫助。長期以來,教育學課程定位于師范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注重師范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而書本知識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又比較弱。
(二)課程內容陳舊師范生將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能力,在教育學課程中無法獲得和培養。縱觀當前教育學課程體系,主要是圍繞蘇聯教育家凱洛夫體系建立起來的課程體系,圍繞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論、教學論、德育論和管理論展開。理論偏多,內容空洞,很多觀點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用“正確的廢話”來概括比較合適。教學內容不能緊密結合當前課改要求,很多教育改革的新經驗、新觀點沒有反映在教學中,如課程設計、導課、說課等技能的系統掌握,以及教學方法內容方面只有教的方法,課改倡導的教與學新方法沒有涉及,缺少學的方法的指導,很多內容陳舊繁冗,理論和實踐的價值較低,教師講課沒有說服力,學生學習沒有動力。
(三)教學方法手段落后教師限于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多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對教育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學生在課堂處于被動狀態,思想完全被束縛,老師所講內容就是“圣經”(這是考試評價時的標準),容不得半點質疑。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局限于教師擺出理論,然后舉例分析,學生抄筆記的傳統教學模式,與當前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相脫節,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對其將來的教師生涯有深遠影響。媒體教學應用不足,老師把媒體教室當做板書的另一種模式而已,缺少創造性和新穎性。老師講的累,學生寫的累,嚴重影響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積極性。
(四)課程評價機械當前,根據我校對公共課程的管理規范,教育學課程的評價主要由2部分構成:平時成績20%,主要包括考勤、課堂提問和作業三方面,考試成績80%,主要是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一方面,學生的課堂提問和作業要求量化,致使教師課程評價方面的改革探索得不到應有的展現,教師在教學中的靈活性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多樣性得不到應有的評價;另一方面,卷面成績主要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識記,缺乏對實踐應用能力的考查,導致評價方式機械呆板。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學課程體系探索與改革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對中小學教師的要求也由“傳道、授業、解惑”轉變為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知識,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論素養和扎實的教育教學技能。處于改革中的地方本科院校應抓緊機遇,積極促進師范生培養目標的轉變,使其更好地勝任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筆者對榆林學院公共教育學課程體系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重視教育學課程的實踐價值“當前,高師教育學的教學內容只有理論性的規定和原理,而無實踐性的思想;只有理想形態的考慮,而無現實形態的認識;只有概念與理論的說教,而不是從現實中的教育現象與教育問題的分析走向理論升華”。長期以來公共教育學課程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情況比較嚴重,對實踐者而言,理論沒有指導意義。師范生作為將來的實踐者,需要的是能指導其將來實踐的知識,因此,立足于學生發展和社會實踐需要確立教育學課程的實踐價值是教育學課程改革關鍵。公共教育學應重視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課程設計和課程開發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把師范生培養成應用型的中小學教師,使其更好地勝任教師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師范類專業培養目標的主要轉向。
(二)改革教育學課程內容實踐取向的教育學是我們確立教育學課程內容的依據。減少理論知識的講授,增加實踐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是教育學課程內容改革的核心。掌握必要的教育學理論知識是建立教育理論素養,形成教育技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放之四海而皆知的知識點概括講解,將陳舊的知識刪除,增加與時俱進的課程內容體系,給教育學課程注入新的鮮血,使其煥發活力。如,將課程內容中的教育本質、起源、產生發展、以及教育與社會等知識點進行概括性講解或課外閱讀;對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制度方面的知識進行更新,與當今的教育改革密切結合,學習相關政策。立足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學習有關教師和學生方面的知識;結合當今課改新要求,多關注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設計;教學論部分緊密結合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如更新教學方法的內容、增加教學設計、說課、評課等方面的內容。
(三)探索嘗試新教學方法講授法因其能滿足高速度、高強度、高效度的學校教學,在教育領域中成為主要的教學方法,赫爾巴特創立的“四段教學法”更是將講授法應用到了極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如運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對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能很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針對教學內容安排教育熱點問題討論,不僅有利于形成問題意識,還能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學生在講臺上的課前講課進行觀摩教學,學生能很好的把理論應用于實踐,促進知識的轉化。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也收到學生的好評。帶領學生進入中小學課堂進行見習。此外,利用媒體教學,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優秀教師的公開課、示范課可通過多媒體進入課堂。
(四)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根據當前教育評價手段的科學管理模式來看,考試是最公正和合理的方法之一,但僅僅用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失公平。如果說期末考試成績是結果性評價,那么平時成績則是一個過程性的評價。8:2的比例,顯示出的評價方式仍是以考試為主的評價模式,調整教育學課程的評價標準,給教學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讓教育學課程成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試驗田。改變傳統的書面作業、課堂提問,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還給學生,如通過設計教學和教學觀摩實踐、論文、實際調研等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重視學生學習能力、教學技能的培養,多把尺度衡量學生的學習。
關鍵詞:護理教育學 教學改革 思考
《護理教育學》是圍繞著高等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和技巧為目的,以綜合地培養學生的素質及能力為中心而設置的科目。通過護理教育學的實踐教學,使學生親身體驗護理教師的工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進一步掌握護理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護理教育學是一門研究護理學領域內的教育活動及其規律的應用性學科,有著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和學科范疇,是護理學與教育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和邊緣性的學科。
面對當前新形勢下的新情況、新問題,護理教育學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特征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越發顯得捉襟見肘,因而護理教育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護理教育學之學科分析
國家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最新本科專業目錄中要求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臨床護理、護理教學、護理管理和護理科研等方面工作”,這幾個方面要求的核心實際上就是“臨床護理”和“護理教學”(管理與科研實際上在臨床護理能力范疇之內)。由于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角色已發生了根本改變,健康教育者已成為護理人員的主要角色目標之一;同時,作為培養層次較高的本科護理人才將來還要承擔護理專業課教學和實習帶教的任務,均要求護理學本科畢業生不僅應具備臨床護理的基本知識與能力,還應具備從事健康教育和護理學教學的基本知識與能力。開設護理教育學課程,努力提高其教學效果,是培養護理學生從事健康教育和護理學教學的基本素質的重要途徑。
護理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教育學,不能變成普通教育學的翻版。普通教育學的內容涉及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史學、課程學、教學論、德育論、體育學、美育學、教育管理學等內容,是龐大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概論,是教育學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護理教育學是主要研究護理學領域內的教育現象(即護理學教學或健康教育)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內容側重點是介紹關于護理學教學和健康教育方法的一般性知識,幫助護理專業學生系統掌握教育學的原理與方法和護理教育教學技能。國內出版的有關護理教育學的教材存在著照搬普通教育學內容框架的傾向,尚未將該課程的特定研究對象和學科體系完整地反映出來。
二、護理教育學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1、突出重點,合理組織教學內容
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護理教育學的知識信息量很大,若系統地講授,將占用大量的學時。因此,我們把內容的側重點富有針對性地取在關于教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基本技能的介紹上面,內容布局突出專題性。根據我院的做法,護理教育學課程包括理論講述和教學實踐(講課實習)兩部分,共48學時。其中,理論30學時,實踐18學時,理論與實踐之比為1∶0.6。
2、創新課堂理論教學模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護理教育學的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組織形式本身就是其教學內容的直接體現,教師的教學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學習觀摩示范講課的過程,護理教育學的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所以從這一點來講,護理教育學比一般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更強,對從事該門課程的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要求更高。為了使該門課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院打破了其他專業課程長期以來沿用的“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傳統的單向呈示性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實行雙向對話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問答、參與課堂討論和做心得體會式的課堂筆記。理論課每次安排3學時,1/3時間用于教師講述,主要講解本次課內容的基本框架、學習范圍和一些重要概念;另外1/3時間用于課堂討論,按座位就近原則將學生分成6~8個討論小組,將學習內容設置成6~8組問題,并闡明其沖突和爭議之處,將問題分別布置給幾個討論小組進行討論;另外1/3時間用于學生回答問題或討論后的專題發言。每次課均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后做學習筆記,筆記內容不僅要求有聽課的簡要記錄,還必須有聽課體會的簡要批注或小結。這種教學形式有效地將教師教與學生所學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能從教師講解和自學教材中學到護理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能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到最直觀的教學基本技能,而且還能用所學的理論和技能知識去分析評價身邊的教育教學現象,總結經驗教訓。
3、重視實踐教學,培養教學技能
護理教育學實踐環節教學共18學時,分四個階段安排,包括撰寫教案、小組“說課”與互評、大組正式講課與評比、全班內講公開課等。教案撰寫主要安排在課余時間進行,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護理專業課程選擇一段內容,撰寫一份20分鐘的教案(含教學設計和詳細講稿)。小組“說課”與互評安排4學時(半天),每15人一組,每個同學通過“說課”的形式介紹自己試講內容的教學設計,接受小組同學的評價,然后根據同學的意見和建議重新修改教案后交給老師評閱和評分,最后根據老師評閱意見再次修改教案。大組正式講課與評比安排8學時(兩個半天),每組30人,每組安排2位教師做評委,所有學生均參加講課評比,評委老師對每位學生的講課給定評分。全班內講公開課6學時(半天),按各大組講課評比情況選出6~8名同學做全班示范講課,頒發護理教學實習示范講課證書。
參考文獻:
[1]孔祥清,軒轅,秋艷.為醫學生開設醫學教育學課程的思考. 西北醫學教育,2005,1?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學前心理學
一、《學前心理學》的課程性質和地位
《學前心理學》是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具有基礎性、指導性和應用性的作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獲得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并能依據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指導學生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為學習后續專業課奠定基礎。
通過該課程教學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學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及研究方法。
2.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各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主要表現及特點的基本知識。
3.掌握學前兒童注意、感知覺、記憶、想象、思維、言語、智力、創造力、情感、個性和社會化等方面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的知識。
4.掌握學前兒童游戲、學習等活動心理的發展。
(二)職業技能目標
1.能運用學前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區分不同年齡段具體幼兒的心理特征。
2.初步具備根據幼兒心理特征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以及培養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能力。
(三)素質養成目標
初步形成對幼兒的喜愛之情,培養研究幼兒心理及行為的興趣,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為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打基礎。
二、當前高職院?!秾W前心理學》教學現狀
《學前心理學》課程性質以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該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相適應的職業技能和能力,為將來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但是因為本門課程知識較為抽象,使得當前高職院?!秾W前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基本上是沿用傳統的普通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課程教學重理論講解而輕實踐能力培養。一方面,從學時分配上來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相對于理論教學來說,實訓學時遠遠低于理論學時。另一方面,課程實訓環節比較薄弱,形式比較少,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較少。
第二,課程教學注重知識系統性而輕應用性。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重視知識的系統性,忽視知識的應用。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理論學習的難度,又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具體的實際工作相脫節。
第三,課程教學偏重教師教而輕學生學。教學方法上重視教師“教”的主導
作用,相對忽視學生“學”的主體性,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學的狀態,積極參與和互動較少。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導致畢業生一方面缺乏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又由于所學理論與實際脫節,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能和能力支持,表現出人適應困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如何根據幼兒教育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進行《學前心理學》教學改革,建立突出專業技能、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訓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函待解決的問題。
三、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目前,《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已引起高職院校重視,但從總體上看,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過分注重學前心理學知識的教授以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對學前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和分析幼兒園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較少。針對以上問題,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升《學前心理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學習態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為了學生真正熱愛和學好學前教育學,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見習,體驗幼兒園的生活,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書本理論知識,真正充分認識學前教育學的價值,進一步明確學習學前教育學的目的,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真正認識到學習學前教育學重要意義,增強他們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要目的,與學生雙向互動的良好師生關系,教師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善于傾聽不同意見,讓學生共同參與,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和觀點,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樂學、好學。
第三,課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學,樹立學生的科學教育觀。為學生展現典型案例,可配以圖片或文字,盡量形象生動,一步步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自覺獨立思考問題,從而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
第四,強化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把幼教理論知識融入幼兒的真實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增設教學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模擬練習,如: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布置班級環境;組織學生表演智力游戲;根據一定的要求自制玩具等。第二,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習時間,積累經驗,提升教育技能。學生實習的內容可包括幼兒園每日生活的觀察、對幼兒及教師行為的觀察、觀察幼兒教師的互動環節、如何組織教學活動、怎樣開展幼兒游戲等。學生在實地觀察可以對幼兒園進行全面的了解,通過與幼兒的接觸,發現自身的幼教興趣點,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參考文獻:
[1]徐靈芝.略議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學科實訓[J].南昌教育學院學院學報,2013(4):94-95.
[2]胡雪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5(4):33-38.
[3]李雪巖.基于全實踐理念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J].時代教育,2016(4):57-57.
關鍵詞 職業教育學;精品課程;人才培養;內涵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5)23-0024-03
職業教育學是職業師范院校為培養合格職業教育教師開設的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建設與實施職業教育學精品課程的意義在于進一步提高職業技術師范類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改善學校育人的軟環境,調動師生雙方工作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精品課程建設已由前期的探索實踐、經驗積累階段進入到對課程建設的深化認識、規律性把握的“后精品課程建設時代”,需要對職業教育學精品課建設內涵作出準確界定,以進一步深化和具體化課程建設。
一、職業教育學精品課程建設內涵與特點
所謂“精品”,即物質中最純粹的部分提煉出來的物件,精心創作的作品。課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需要,根據某種文化和社會的價值取向,為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組織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執行的計劃,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具體內容和實施的方法,并且有一套可以具體實施的策略以及恰當評價的方法。
關于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本科)》(2007年)對精品課程作了界定,國家精品課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五個一流的表述說明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遵循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體現出精品特色,教育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先進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在同類課程中發揮示范性、輻射性和推廣作用。
綜上所述,精品課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內涵的廣泛性。精品課程是綜合了廣義與狹義課程,同時涵蓋了整個教育教學系統的系列課程綜合體。這個綜合體既有教的主體活動也有學的主體活動參與其中。第二,質量上的精品、高等級。精品課程應該在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在學科領域處于領先水平,做到科學性、先進性,起到示范、統領和輻射作用。第三,地位和層次上的基礎性、專業性和特色性。建設精品課程要考慮在課程體系中處于相對基礎地位,能使更大面積學生受益的課程,即應以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特色優勢課作為課程建設的重點,以點帶面,推動整個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職業教育學精品課程建設實施
職業教育學精品課程建設就是要緊緊圍繞課程基礎定位,根據精品課程的內涵與特點,按照精品課程建設的指標內涵進行建設。
(一)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將職業教育學課程教師團隊建設成既有職業教育理論基礎又有實踐教學經驗“教師教育系列課程”優秀教學團隊,具體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建立“教學合作組”。安排5名教師同時講授職業教育學課程,合作組教師每周對教授內容做集體備課,授課過程中互相聽課、評課,使合作組教師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二是制定并實施“學位提升”與“優化學緣”計劃。職業教育學省級精品課程組有計劃鼓勵安排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招聘畢業于不同院校的碩士優秀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制定培訓計劃,對教師進行職業教育學理論的培訓和提高;利用假期和課程結束后派教師到職業院校和企業鍛煉提高。三是定期進行學術交流。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和企業專家到學校講學,不斷融合先進理念,增進校內教師與著名專家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
(二)精品課程教學體系構建
1.構建立體化教學模式
教師教學手段立體化體現在由傳統的板書講授轉變為傳統加多媒體(網絡)和課堂教學訓練與評價(微格教學)的多維度結合,既注意培養職業師范生傳統經典的教育技能,又要求學生熟練使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設備,豐富課堂教學手段。職業教育學的課程內容分為職業教育基本理論知識和職業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兩部分,在職業教育基本理論知識這部分內容中,由原來以講授法為主改成以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實際鍛煉等多種方法的結合,加強見習、觀摩等教學輔助環節。在職業教育教學實踐能力這部分的教學中,按照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體系的方式進行建構,根據課程知識內在的邏輯關系把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進行分類和再組織,使職業教育教學內容和教師的工作情境之間形成緊密的聯系,在職業情境中,使學生通過任務引領的實踐行動來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個教師工作體系的知識和技能。
2.構建立體化學生學習模式
學生學習模式立體化即建立堅持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結合,以課堂學習為中心,多媒體課件、自主式學習、課外綜合素質實踐為一體學習模式,形成職業教育學與專業相結合的學習特色。立體化的學習模式意在通過模擬教學、情境教學、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使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過去的教學,往往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與學生專業的聯系,導致學生對職業教育理論不夠重視。現在的做法是在備課階段,課程組教師按照學生的專業進行分工,每位教師對應一定的專業進行授課,教師要與所教專業院系的教師進行溝通合作,了解所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等方面的內容,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學習實際,把職業教育學的內容與專業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發揮教師教育類課程所獨有的條件性知識的作用,搭建起職業院校師范生走進教師職業的理論基礎和技能平臺。
3.學生教師職業能力培養、訓練常規化
教師職業能力培養訓練常規化。一是通過平時有針對性的布置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職業教育理論素養。每個單元課程結束后的課外作業分為三個類型:適用于所有專業學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方面的課外作業;有專業針對性的作業,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未來不同的教學工作領域,設置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使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在將來工作領域上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通過案例分析培養學生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能力。根據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以職業學校存在的教育和教學案例為素材,讓學生在真實的事件和情境中分析現象,根據理論提出解決對策,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職業教育教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制定周密計劃安排教育見習。每學期利用一周時間安排學生到職業學校進行班主任見習工作,參與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班會。這種常規化的教育見習,使職業院校師范生能更好地了解將來的教育對象,掌握職業學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4.職業教育學課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原來的統一期末閉卷筆試改成期末閉卷+平時教學實踐+平時課程論文,分數的比例為4∶4∶2,閉卷考試的內容主要是《職業教育學》基礎知識,教學實踐包括職業學校教育見習、微格教學講課等,課程論文則主要考察學生對職業學校教師職業、職業教育教學規律與模式等方面的理解與思考。
(三)精品課程教材建設
國家教育部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中對教材確定了明確的評審標準:一是教材使用上,應保證是優秀教材??梢允歉鞲咝>帉懙母咚浇滩?、引進的高水平的國外原版教材以及國家級的高水平的優秀教材。二是教育教學資源滿足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學習、研究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要求。包括多媒體課件、教育教學案例庫、習題庫以及課程組教師上課完整視頻,還包括相關的電子影音資料等。編制職業教育學精品課程教材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職業教育學課程在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培養目標為切入點,以職業教育教學中行動導向和工作任務驅動等教育理念為指導,廣泛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師范生職業教育能力,并將教育教學能力培養作為教材編寫和相關教學資源建設主線貫徹始終。
培養學生在職業教育實踐中,能以職業教育基本理論做指導,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形成職業教育師資必備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掌握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學技能技巧。這是職業教育學精品課程教材建設的精髓。精品課教材應是系列化教材,在編寫時要有相應配套的教學參考書、學習指導書,使學生了解所選取教材的的來龍去脈,如相關知識背景、歷史發展脈絡、當前職業教育研究熱點問題和職業教育未來發展趨勢、走向等,開闊學生的眼界。
(四)實踐教學環境建設
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根據課程建設的需要,進一步構建、完善以實踐訓練為主的微格實驗室和機房的建設,使實驗實訓教學手段實現現代化。在實訓實踐教學中引入網絡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實訓和實踐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建設與完善實驗中心的同時,加強與校外實習基地的聯系,建立至少4個穩定的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訪問、社會考察、課題調研等。實踐性教學是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重視對知識的應用,將實踐作為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課堂不是教育教學的唯一場所,教育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上,而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
(五)網絡教學環境建設
進行職業教育學的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建立完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師教案、試題題庫、微格教學實訓指導書、教育教學參考文獻、課程組主講教師教學授課錄像、多媒體電子課件等教育教學資源,做到資源上網并實現免費開放,使精品課程教育教學資源與學習者共享。教學資源上網,可以使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主體參與學習和發現學習,自己獨立獲取知識,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獲取知識能力。通過網絡實時進行網上輔導與答疑,有利于個別輔導,因材施教與教學。建立網上論壇,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與學術見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精品課程網站,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查閱職業教育信息、與教學同步的職業教育教學資料、進行師生學術溝通與交流。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本科)[Z].2007.
[2]吳啟迪.千門精品課程上網絡,打造高教新質量[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02-24.
[3]柳禮泉,丁蕾.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研究綜述 [J].大學教育科學 2010(5):34-37.
[4]周明星,劉曉.《職業教育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07(6):40-42.
On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Peng Yukun
Abstract Excellent course is one of performance of the school connotation improvement.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covers teaching idea, teacher tea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an accurate definition of connot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so as to further deepen and spec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construction, promote curriculum reform of vocational pedagogy, optimize and innov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competitive aware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關鍵詞: 高校師資培訓系統 崗前培訓 創新體系
一、引言
師資培訓工作是高等學校提高教師隊伍整體實力和水平、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要做好師資培訓就必然要建立一套適合自身情況的師資培訓體系,實踐和創新更加高效的師資培訓制度?!秶医逃聵I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培訓制度,創新培訓機制,加強教師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學歷水平。”師資培訓體系的首個重要環節,就是崗前培訓。
高校新教師大多畢業于非師范院校,雖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及科研能力,但沒有系統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缺乏必要的教學知識與技能,不易勝任教學工作。為此,原國家教委于1997年制定頒布了《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暫行細則》和《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教學指導綱要》,要求高校對新入職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對內容、培訓形式、考核方式、培訓時間做了明確要求。此后,我國高校新教師的崗前培訓走上了規范發展的軌道。
崗前培訓是樹立新教師思想認識、了解學?;厩闆r及現狀、掌握教學技能和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完善教師資格和任用制度的,也是加速新教師成長,促進其專業發展的需要。
二、現階段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無論是從高校的角度還是教師的角度,完成任務的色彩十分濃厚,培訓過程大多流于形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訓目的過于功利化。
由于教師的成績不僅影響到教師本人的教師資格、職稱的晉升等,還影響學校在教學評估指標體系中部分指標的合格率,故各高校對成績的合格與否較為重視,而對校本情況培訓缺乏相應的關注,致使培訓目的過于功利化。
(二)培訓內容多以規定的書本知識為主,缺乏學校特色培訓。
高校對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培訓較為重視,而對學校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學技能等方面較為松懈,認為崗前培訓就是四門課的培訓,以點概面、以偏概全。
(三)培訓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校采取的培訓形式是單調的課堂講授。新教師多采取考前短期突擊通過考試的手段。另外,不同學科各有特點,教學工作差異也很大,單一的培訓與各學科教學工作結合不夠緊密,針對性不強。
(四)時間安排相沖突。
新教師崗前培訓工作一般安排在新學年9—11月份進行,而此時新教師也承擔較重的教學任務。這使得新教師自身教學與崗前培訓相沖突,從而影響了培訓的質量與效果。
(五)考核機制不夠完善。
原國家教委在《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暫行細則》中提出:“對崗前培訓工作要進行嚴格管理,注意教學質量和效果,要依據‘指導綱要’的要求進行評估和檢查?!薄皪徢芭嘤柕目己?,兼顧學習作業和教學實踐鍛煉等方面?!钡牵嗄陙韻徢芭嘤柕目己藘热菥褪撬拈T課程的基礎知識的考試成績,以純粹的理論考試成績衡量新教師履行教師崗位職責能力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教師崗前培訓缺乏一個既能反映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又能衡量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機制。
三、高校師資培訓系統中崗前培訓創新體系的建立
崗前培訓工作應該是多層次多角度的體系。培訓的目標、內容、考核應該是多角度的;培訓的組織實施應該是多層次的;培訓的手段方式應該是多樣化的。
(一)培訓目標創新。
崗前培訓是師資培訓系統的首個重要環節,其培訓目標不僅是完成國家規定的相關工作,還要兼顧師資培訓系統的后續環節。師資培訓系統是一個動態的、連續的工作過程,經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發展,現在已經逐步形成包括學歷教育,國內外訪問學者,外語、計算機技能培訓,博士后流動站工作,各級精品課團隊培訓,各級課題研究合作等多角度、多層次的立體系統。經過崗前培訓,新教師不僅可以掌握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還能構建個人的職業規劃,更快地樹立工作目標,更好地適應新的工作氛圍。
(二)培訓內容創新。
為了使青年教師盡融入學校教師隊伍,培訓的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
1.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即《高等教育法律法規》、《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及《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四本教材的相關理論知識。
2.校本情況。校本情況是教育理論培訓的補充,也是崗前培訓創新模式的重要體現。新教師為順利開始教學工作,對新環境有較強的求知需求,學校也需要他們盡快融入新的團隊。這樣,新教師就必須了解以下幾方面內容。
(1)學校歷史。了解學校發展歷程,增強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2)學?;厩闆r。通過參觀學校,熟悉校園環境、實驗室、建筑物功能設置等基本情況。
(3)學校管理制度,包括學校教學、科研、人事等方面的政策,尤其是與新教師個人利益相關的工資福利、職稱評定、年終考核等人事政策。
(4)師德教育、學術誠信教育。在當前形勢下,師德教育、學術誠信教育是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重中之重,品德高尚是衡量高校教師合格與否的重要標準,要堅決杜絕學術造假、教師作風不良等現象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