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26: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勞動力流動;決策;城市化
一、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和生活環境描述
1.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A設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奠基石,沒有完善的物質保證,農村經濟很難得到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道路設施不齊全。(2)電網不齊全。
2.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農村經濟發展不起來,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農村落后的生產經營模式和生產力的落后。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經濟發展需要先進的生產力做支撐,落后的生產力無法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2)農業產品的單一性,沒有形成農、林、牧、副、漁的多樣化生產模式。(3)大量的人口流出,使農村市場狹小,沒有需求導致缺乏供應。(4)農村資源開采率低,導致大量的浪費現象嚴重,沒有遵循國家制定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3.農村政策制度不完善。農村經濟的發展依賴政策制度的保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管理機制不完善,農村經濟激勵體制不健全,人力資源素質較低,農村金融服務網點覆蓋率低。
二、勞動力流動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隨著國家城市化建設的快速進行,農村勞動力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數量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能夠通過增加收入的方式縮小城鄉收入的差距。大量的農村勞動力爭相模仿,就形成了一大筆的資金,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轉移,加大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市化建設的步伐。
農村勞動力在回流的后,能夠采用城市里學到的高新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有利于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村的傳播,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我國農村勞動力人口的大量外流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土地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少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違背了我國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的原則,農村產業結構得不到有效調整。這些都將導致更深層次的問題的產生,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受到嚴重的影響,大多數農民工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長年奔波在外,自己的孩子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關愛。我國的戶籍管理制度也從一定程度上剝奪了農村勞動力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權利,城市化的過程中,大部分依靠的是農村勞動力資源,但是農村勞動力沒有得到與他們勞動相匹配的回報,這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影響流動決策的因素
1.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對農村勞動力流向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不明顯。隨著我國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中部地區的人員大部分選擇了在本地就業。勞動力在考慮是否外出打工時,主要考慮的是本地的薪資跟自己去外地工作的工資對比,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產生明顯一定的負向作用。
2.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基礎設施沒有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產生明顯的效果。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無法滿足勞動者創造價值的需要。勞動者要生存就必須創造一定的社會價值,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人員流動的影響較弱。
四、結束語
綜合以上所述,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高低和生活環境的好壞,無法從根本上阻礙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趨勢。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導致了中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農民的生活質量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城市和農村的公共服務設施有比較大的間隔。雖然城市化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村勞動力的收入水平,推動了農村經濟改革的步伐,但是因為農村勞動力資源的長期外流,導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村土地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農村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數量增多,這些問題都將導致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的產生。
雖然農村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與城鎮地區比較存在較大差距。在許多的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上來看,實現了工業化的同時,工業會為農業做出貢獻,城市建設帶動農村的建設。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根據在城市化建設時存在的問題,制定了一系列農村改革和發展政策,從而改善農村的陳舊基礎設備,促進農村經濟更好的發展,以達到城鎮與農村建設能夠平衡發展。在控制農村人口外流方面,通過對一些擁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農村勞動力采取政策上的優惠,使他們能夠留在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我國也相應的采取了各種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由于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各方面也需要更進一步的發展,對國家財政的依賴程度也很高,導致了我國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財政支出不足,沒有有效地改變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傊?,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階段,應當充分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把資金投入到既能增加農村勞動力的收入上,又能夠保留有足夠農村勞動力在本地基礎設施工作上。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經濟發展;區域收入差異;主成分分析;協整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1-0033-03
1 引 言
山西省“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中,明確提出山西省以轉型跨越為目標,轉型跨越發展是山西省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國務院于2010年12月1日批準山西省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這為山西的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應借助綜改實驗區這個平臺,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區域差異,努力實現科學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的農民整體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自然經濟條件差異、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不同以及農村工業化進程的差異致使各農村經濟區域間農民收入的增幅也各不相同,導致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拉大。其中,以“城市農業”為代表的農村區域經濟區(以太原市農村為主)農民純收入最高,而農業基礎差,以勞務輸出為主的農村區域經濟區(以呂梁市農村為主)農民人均純收入處于全省最低水平。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不僅僅表現為經濟發展的一個結果,同時又是影響甚至決定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變量。
近年來,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農村居民收入差距問題作過深入的研究,包括張平(1992)、萬廣華(1998)、李實(1999)等,其中大多數研究集中在我國東中西地帶之間或省際之間的收入差距,而對省內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問題研究較少。因此作為資源豐厚而經濟欠發達的山西省來說,要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必須客觀全面地研究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分析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 指標設計
為了反映山西省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本文擬使用兩組指標,一組反映經濟發展狀況,另一組反映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狀況。
(1)經濟發展狀況指標。①國內生產總值(GDP);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CGDP);③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RGDP);④人均財政收入(PCR);⑤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TIPGDP)。
(2)農村居民區域收入差異指標。本文選用基尼系數(G)來反映山西省農村居民區域收入之間的差異。基尼系數根據三角形面積切塊法進行計算。
3 實證分析
3.1 數據處理
本文所有數據都來自有關年份的《山西統計年鑒》,或據此計算整理得到。其中GDP、PCGDP、PCR、G均以七八年不變價進行計算,RGDP是根據實際GDP進行計算。
3.1.1 數據的標準化
由于各個指標原始數據的量綱不同,本文采用Z-Score技術(即Zi=xi-S,式中S為標準差)對各個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
3.1.2 主成分分析
本文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的一組指標顯然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為消除多重共線性問題的影響可選擇主成分分析方法。本文利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值進行了主成分分析,以主成分對總方差的累計貢獻率≥85%提取主成分,結果見表2:
結果主成分1(ED1)和主成分2(ED2)對總方差的累計貢獻率達99.330%,因此可用其作為原變量所含信息的代表。以主成分的貢獻率為權數求加權平均值,可得經濟發展水平值ED(見表1)。
ED=0.80071ED1+0.19258ED2
3.1.3 H-P濾波
本文運用相量自回歸模型(VAR)來進行分析,該模型要求系統中的變量是平穩序列。H-P濾波是經常使用的經濟變量趨勢分解法,本文借助于Eviews5.0統計軟件,對經濟發展水平值ED和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指標G進行了H-P濾波處理。從圖1、圖2 可以看出,隨著代表經濟發展水平的曲線的上升,代表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狀況的曲線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在縮小。
圖1 經濟發展水平值及其H-P濾波值曲線
圖2 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水平值及其H-P濾波值曲線
3.2 影響關系分析
3.2.1 協整檢驗
經過H-P濾波處理得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數據分別記為HPED和HPG。在做進一步分析之前,本文首先采用EG兩步法檢驗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第一步,運用Eviews5.0統計軟件對兩序列進行ADF檢驗,結果表明,HPED和HPG均為一階單整,即I(1)。第二步,用OLS回歸方法進行估計,然后對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下:
表3顯示的結果表明經濟發展和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之間確有某種協整關系,但并不能具體指出何為因、何為果,因此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因果檢驗。
3.2.2 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
對于經濟發展與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之間的因果方向,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法進行分析檢驗。
根據表4的結果,可以得出山西省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是經濟發展水平的Granger原因。
3.2.3 脈沖響應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反映的是在擾動項上加上一個單位標準差大小的沖擊對內生變量的當前值和未來值所帶來的影響。如上所述,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是經濟發展水平的Granger原因,為了能從動態角度更好的分析,本文進一步對其作脈沖響應分析。如圖3所示。其中實線部分為計算值,虛線為響應函數加減兩倍標準差的置信帶。
圖3 脈沖響應函數曲線
從脈沖響應函數曲線來看,經濟發展在受到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水平值一個單位正向的標準差的沖擊后,在滯后期內沖擊效應為負值,且沖擊效應絕對值呈現逐漸增大然后變小的過程,這意味著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雖然是經濟發展的Granger原因,但是在中長期內并不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對經濟的發展起消極阻礙作用。
4 結論及建議
本文的實證分析表明,目前山西省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對經濟發展起消極阻礙作用,這就要求政府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重視農村的長久穩定與繁榮。第一,隨著全球科技信息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突飛猛進,城市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近年來在中央政策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拉動下,中部六省中除了山西,其他各省均已形成城市聯合體,顯現出一定的發展潛力,唯獨山西省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的城市聯合形態,因此必須緊緊抓住國家把太原城市群列入戰略性重點發展區域的機遇,加快發展太原都市圈。第二,以促進農民增收為著力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行產業化發展,做強品牌。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保障農民權益,千方百計開辟增收渠道,努力實現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援助貧窮落后區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第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農村社會保障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整體推進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也關系到農村的社會穩定。在山西省轉型跨越發展時期省政府要不斷加大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投入、多渠道籌集農村社會保障資金,提高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項目的建設,提高農村社會救助水平,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其覆蓋面,完善農村社會福利體系,加快農村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萬廣華.中國農村區域間居民收入差異及其變化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1998(5):36-41.
[2]陶應虎.農村居民收入區域差異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J].開發研究,2010(4):48-50.
[3]張藕香,何建偉.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來源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2009(11):99-106.
[4]劉美平.城鄉治理體制變革的三維走向[J].工業技術經濟,2011(11):109-113.
[5]張平.中國農村區域間居民的收入分配[J].經濟研究,1992(2):62-69.
在國家經濟增長放緩、物價上漲的情況下,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容樂觀,而農村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也引人關注。為響應學院鼓勵大學生走入社會、進行社會實踐的和國家鼓勵大學生走進農村,幫扶農村的號召,國際商學院團總支特組織了此次以“關注農村發展,關愛農村兒童”為主題的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
二、調查
農村由于其自身經濟發展相對不足、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以及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局限,其教育水平發展相對緩慢,兒童的學習和心靈成長得不到足夠的關注。針對這一現狀,我支教團隊特選取了菏澤這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經過12個小時的旅途展開了為期1個月的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注重調研的延展性,并未局限于一村一鎮的調研,而是采取輻射調研的方式,團員分批前往周邊的區、縣、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狀態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對農村教育的發展其情況進行了詳細細致的調查研究。
通過1個多月的支教服務和調查活動和為期2周的信息整理工作,我團隊得到了以下信息和結論:
(1) 農村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在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指引下,菏澤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產量穩步增加,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數量不斷提高,農田水利會戰成效顯著,農村交通狀況改善。但是由于自身條件的局限和相對薄弱的經濟基礎,菏澤地區的農村相比較其他地區農村的發展狀態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農村教育得到發展,但發展速度緩慢,發展狀態失衡。
1. 學校
在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下,農村中小學數量增加并且添置了相應的教學設備但是由于農村自身多方面的局限,學校能提供的教學服務力仍舊有限。
2. 教師
我們在支教活動中發現,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工資普遍不高且大多為退休或年齡較大的中老年教師,雖然該部分教師擁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普遍不是很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并且這些教師教學現代化程度較低,即使學校在政府的幫助下引進了許多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的情況下,由于許多教師對現代化社會的使用水平較低,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也無法良好的發揮作用。同時,許多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也在進行農業生產,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分散,為教學工作的進展帶來了阻礙。更為重要的是,大多數的農村中小學嚴重缺乏音、體、美等從事素質教育的教師,很多農村的中小學的素質教育課程都由語文數學老師代課,甚至會出現為了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在課表中排出音、體、美等素質教育課程但并不進行教學的現像。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素質發展,影響了素質教育在農村的推行和實施。
3. 學生
通過給農村兒童授課和家訪我們發現,在義務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兒童因為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不能正常的接受教育。而接受教育的兒童觀念上也存在嚴重的偏差,對教育的意義和對自我發展的影響認識不清。在對農村兒童進行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兒童的心理成長狀態并沒有的到足夠的關注。
三、研究分析
1.農村經濟狀況研究分析
通過對菏澤農村的政府機關、當地農民調查訪問我社會實踐團隊發現菏澤農村在當地政府的引領下健康發展,但是,由于降水分配不均,不少年份出現災害性的天氣,水利設施相對不足,導致農業生產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除農業生產外,農村民營企業發現相對緩慢,數量質量相對不高,而省里的資金支持基數可觀,但分攤至各個鄉村便顯得均數不足,這些情況導致菏澤農村在近幾年發展提速但仍與其他地方的農村存在一定的差距。
2.農村教育狀況研究分析
學校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雖然逐步走入正軌,但是受限于農村自身發展動力的不足、教師力量薄弱、當地人對對教育重視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菏澤地區農村中小學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往往不高,沒能夠真正的良好推行義務教育和素質教育。這種狀態雖然受到了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但相關解決措施不足,推行困難,需要長期的努力加以改變。
農村教師是農村教育的關鍵,通過支教活動我們發現,菏澤地區農村教師的年齡普遍中老齡化,這是長期的教育落后造成的,但要想提升整個菏澤地區農村的教育水平,需要改進和提升農村的教師隊伍。這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同時,由于農村中心小學教師的工資長期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眾多教師不得不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尋求其他的經濟來源,這對教學質量影響較大,政府對農村教育工作者待遇的提升很有必要,但也要是視地區經濟條件量力而行。
學生的發展是教育工作的落腳點,在和孩子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由于教育基礎的薄弱、家長的重視不足和錯誤引導,菏澤地區農村兒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還是未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意義,他們的內心訴求得不到滿足,這需要加強學校的教育并且改變家長的觀念,對適齡兒童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健康積極的成長。
四、建議對策
通過長時間的支教活動和一系列的調查研究,針對農村經濟和教育發展的實際特點,經過思考、討論我團隊提出了以下建議對策:
經濟方面:
1. 進一步加強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保障農村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2. 鼓勵和支持農村民營企業的發展,推動更多的第一產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勞動力發展。
3. 繼續加大對農村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切實推動農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教育方面:
1. 鼓勵和引導更多的大學生走入農村,幫助農村提升教育水平。
2. 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和再教育,提升農村教育水平。
3. 當地政府應繼續加大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的投入,通過長期的宣傳和不懈的努力推行義務教育和素質教育。
4. 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引導農村兒童行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關鍵詞:鄉鎮;農業經濟;現狀;策略
一、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一)發展大環境不斷完善
1.硬件設施的配套逐漸完善農業生產機械化,各種種、收、運輸機械不斷被研制出來,并大面積投入使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機井、水渠等)不斷健全;農村基礎設施(環衛設施、照明設施、監控設施、娛樂設施等)、鄉村公路、農民居住環境等都日趨完善和優化,使得農民的生活更方便。2.軟件配套日趨完善相關農業職能部門不間斷地派出科技人員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業生產進行指導;鄉鎮政府不間斷地組織各種農業生產相關的技術培訓,不斷傳遞最新的農業信息;農業市場建設也日趨規范,鄉鎮農業經濟發展不斷探索一種低碳環保、規律化的發展模式,農民開始意識到用最前沿的農業經濟發展理念來指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二)農業經濟的增長模式逐漸改變
鄉鎮農業經濟不再盲目發展,開始重視農業經濟發展和資源節約利用之間的平衡,基層政府更是不斷探索,以求尋找出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例如,在選擇農作物品種時,會綜合考慮當地的土壤狀況、氣候狀況,選擇獨具特色的農作物,改變土地的使用方法,發揮資源優勢,回避劣勢,努力提升農作物的生產能力、整體質量以及有限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打響當地品牌。
(三)農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盡管目前農業生產模式不再是以前的生產模式,但總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靠地吃飯”。但是,可以建設更寬的產業鏈,不斷優化農業經濟的整體結構。例如,農產品深加工,農業與養殖業協同發展,建立農產品信息分享平臺,發展依附農業的第三產業等,這些均能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二、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的整體素質不高
年齡稍大的農民的文化水平整體偏低,相關數據顯示,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比例不到20%。年輕的農民盡管文化程度整體偏高,但他們大多選擇進城務工或是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而婦女、小孩和老人逐漸成為了農業發展的主力,他們學歷低、素質低、專業技能掌握不夠嫻熟等,嚴重制約著現代農業的大力發展。
(二)農業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盡管最近幾年農業基礎設施在不斷健全優化,然而,因為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仍有一部分鄉村的農業基礎設施還相當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收種全靠人力,種植規模太小,農業生產不夠環保等。和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相比,差距太大,甚至有很多鄉村除了農業,沒有其他產業,因此農民的收入難以增加。這些鄉鎮的自身經濟實力較弱,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用于健全農業基礎設施。
(三)農業經濟發展監管機制不夠完善
高效的農業經濟發展監管機制,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現在很多鄉鎮的農業經濟監管工作落實不到位,沒有完善的農業經濟發展監管機制,或是監管機制不符合市場規律,監管方法太落后,市場應對能力、監管執行能力太差,這些都將嚴重制約著農業經濟監管工作的高效落實,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優化策略
(一)全面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農村的教育事業太落后,是農民整體素質提升的最大阻力,也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原因。因此,首先應將農村教育事業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基層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度。從國家的角度講,可以在制定教育相關政策時,適當向基層傾斜。其次,要切實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力度,確保有足夠、及時的資金,用于農村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后,國家一定要加強重視對農村教師(特別是偏遠地區的教師)的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是提升教育水平、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
(二)改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1.集約型、規?;洜I土地土地,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對此,可以采取適當流轉土地資源、規?;洜I土地資源等方式,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基層鄉鎮的發展和服務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尤其是在一些貧困地區,農村有很多剩余的勞動力,而這正是服務業大力發展的關鍵。因而,需深入開發當地的特有自然資源,然后發展壯大與其相關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鏈,為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增收。3.農業經濟監管工作要落到實處農業經濟監管機制要不斷健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及時更新監管理念和農業經濟發展理念,用最先進的農業發展理念,指導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的發展;二是成立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研制出更多、更具市場活力的產品,壯大農業經濟;三是政府部門要切實加大農業科技的研發力度,用科技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四、結語
要想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目標,必須擴大市場有效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市場有效需求,要擴大國際市場的有效需求,擴大國內市場的有效需求。而開拓廣闊的農村市場是促進我國經濟走出低谷的強勁動力源。開拓農村市場關鍵在于增加農民收入,通過農民購買力的提高來釋放農村市場的巨大潛力。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對于當前擴大內需,開拓國內市場,促進整個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城鄉關系的良性互動,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國仍然是農業大國。只有農民收入增加了,農村富裕了,農業強大了,我國才能富強,才能立足于世界強國之林??傊?,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將直接體現在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上。所以,做好鄉鎮經濟的研究工作,及時發現、切實解決鄉鎮農業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是確保鄉鎮農業經濟健康、長久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楊鯤.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形勢與存在問題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8):1-2.
關鍵詞:金融發展;西部農村;金融工具;金融結構;金融規模
一、農村金融發展相關理論
農村金融理論始于20世紀80年代,農業融資論在80年代前處于主導地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融資論逐漸被農村金融市場論取代,農村金融市場論是金融深化理論在農村金融領域的具體表現。
(一)農業融資論
農業融資論有其特殊性,比如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明顯,農民收入較低,儲蓄規模和儲蓄能力偏低等,也正是這些客觀因素導致金融機構不愿在農村地區“生根發芽”,所以農村融資理論主張政府直接干預農村金融市場。在一段時間里,政府干預農村金融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農業產量提高,農戶資金需求得到一定滿足,但是他的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政府過多干預使農村的融資方式和渠道過于單一化,無法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農戶、養殖戶,農村小企業及個體經營者需求得不到保障,直接影響其生產生活質量的提高。
(二)農村金融市場論
農村金融市場論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相對農業融資理論,市場論更加具有可持續性、市場論更有助于讓供求雙方達到平衡,農村金融市場論主張對農村提供貸款資金是否采用優惠利率應該有市場決定,而不是政府。同時市場論提倡幫助非正規金融發展,多元化農村信貸方式和渠道。完全由市場決定又很難縮小城鄉差距,農村地區資金倒流城市,商業銀行在農村基本沒有市場,只能遠離農村,進軍城市。所以要求農村金融市場論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相信市場和政府的溝通互補會對農村金融的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不完全競爭市場論
不完全競爭市場論是在信息經濟學的發展和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產生的。不完全競爭市場論主張在金融市場論的基礎上,適當發揮政府的作用,將市場和政府有效結合,達到互補的作用。以市場為主導,選擇性政府的市場干預也可以提高非正規金融市場的效率,加快農村金融機構多元化進程,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和完善,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西部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
(一)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是西部農村地區比較常見的金融機構,近年來,為了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都在資金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貸款金額總體呈現增長的趨勢。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以鄉鎮企業和三農為服務的對象,扎根于農村,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國內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已達約8800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不斷涌現,說明了西部地區農村的金融體系在不斷地完善,金融機構不在單一化。
(二)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
2013年,《農業保險條例》的實施,標志著農業保險已經從起初的試點范圍向全國推廣實施,西部地區在不斷完善現有機構網點建設,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促進農業保險改革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例如,新疆的多層次農村保險網,在大力推動新疆農業保險發展的基礎上,使得醫療保險、小額信貸保險等發展起來。
(三)加大三農信貸投放力度
國家和西部地區政府機構越來越重視西部農村的發展,尤其體現在涉農信貸規模不斷擴大,農村金融產品越來越多、服務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陜西省發放訂單抵押貸款約1900萬,這些貸款中包含陜西養殖戶接近70%。甘肅省的三農貸款金額高達約2600億。像這樣的情況在西部農村地區已經開始普及。
(四)西部農村金融需求增加
相對于金融體系不斷完善、信貸規模不斷擴大、三農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我個人認為金融需求增加是個更加令人欣喜和明了的信息,這個信息足以西部農村金融在不斷地向前發展。農戶的資金需求不斷增大側面反映了農民的生產和消費水平的質量在不斷提高,他們已經不再僅僅為了滿足自身的溫飽而生產生活。同時西部農村地區人民的收入不斷提高也為信貸需求的增大奠定了基礎,農戶可以通過信用貸款擴大再生產,包括農業的和非農業兩個層次。
三、西部農村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農村地區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發展,農民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西部農村經濟發展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金融方面存在的問題,直接阻礙著新農村建設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一)西部農村人才和資金外流嚴重
新農村誰來建設?靠的是政府嗎?當然不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起到的是扶持和引導的作用,建設新農村,當代大學生、各方面的技術人才及高素質管理者等當是先鋒軍,但是,現實中,更多的農村大學生選擇離開農村去城市里尋求發展,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消費水平較低,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很難吸引外來人才進入。為什么在農村地區很少看到商業銀行、建設銀行等,究其原因,最終是銀行自身的發展需求。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堪稱農村金融“三巨頭”,以扎根于農村,服務三農為宗旨的“三巨頭”在商業化進程中也在努力進入城市,有相關數據顯示,西部地區農村每年從信用社流出的資金約1400億,同樣的,占農村金融市場半邊天的郵政儲蓄銀行也在“挪用”大量農村資金去謀求更高的利潤和發展空間。郵政儲蓄銀行大都依托農村而生,卻將大量的資金流入城市,導致西部農村資金供需矛盾加劇,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西部農村金融供給缺乏、保險市場開發難度大
1.除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偏少以外,西部地區農村金融機構與全國總體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雖然從整體上看,西部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和信貸總額都在呈上升的趨勢,但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都比較落后。對于西部地區而言,第一產業是支柱產業,第二、三產業發展滯后。資金嚴重外流帶來的資金供需矛盾又阻礙著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的形成與發展,由于服務對象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導致西部農村信貸資金的風險加大。
2.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們的整體收入水平難以與中東部地區相比,人們的收入一般要用在消費生活必需品,所以人們的投保積極性有限。另一方面,西部地區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政府應加強引導和扶持,出臺相應的保險法。
(三)西部農村金融貸款比重低
出于自身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在中東部地區的發展,不斷拓展新的市場。西部農村地區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數額在不斷增加,但是還遠遠落后于其他地區,落后于經濟發展速度和市場需求。
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和監管機制。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活全盤皆活。想要改善西部農村地區的經濟狀況,促進西部農村經濟發展,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就必須重視西部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深入研究分析西部農村金融發展狀況,努力提高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和能力。
貫徹落實農村金融改革方案,正確認識農村金融改革。從廣義上來說,農村金融改革主要包括政府對農村資金流動的引導,農村融資渠道方式的創新和完善,狹義的農村金融改革是指對現有的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革。對西部地區來說,在對其金融發展狀況進行深入分析探討的基礎上,依照現代金融發展理論,結合西部地區自身發展特點,進行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然后逐漸推廣;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理清農村金融發展格局等都能夠有效幫助西部農村金融更好更快的發展。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農村金融理論的概述和分析,指出西部地區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亮點,希望可以通過總結經驗,針對問題進一步完善西部農村金融發展體制,促進西部農村金融發展,促進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平衡,從而提高我國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趙微薇.西部地區農村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研究[D].廣西大學,2015.
[2]張紅偉,張學兵.西部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分析[J].天府新論,2012(05).
摘 要 城鎮化是農村經濟進步與發展的實現路徑。城鎮作為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紐帶,其發展的狀況將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及產業結構的優化。本文探究了城鎮化背景下的河南體育發展狀況,說明了城鎮化不僅能夠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還能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城鎮化 河南 體育發展 農村體育
一、引言
發展我國體育事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在當前似乎已經成為極具意義的工作。為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不管是農村體育發展還是城市體育發展都要“一手抓”。在當前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情形下,河南省整體體育產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本文簡單介紹了河南省城鎮化進程及其特征,并對其省內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展開分析,最后探究了基于城鎮化背景下的河南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二、河南省城鎮化進程及其特征分析
一般來說,小城鎮的發展規模較小、人口集聚程度較低。但是依照我國的國情而言,城鎮化發展已經成為推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一)河南省城鎮化進程
同全國大部分地區一樣,自改革開放后,河南省在經濟發展上也經歷了各種曲折。作為國內農業大省,在黨的后,其城鎮化步伐也變得愈來愈快,經濟發展也變得越來越穩定。從河南省城鎮化進程來看,自1949年至今,其主要經歷了城鎮化起步期、起伏期、平穩期、提速期以及快速發展期。在歷經了城市不同程度的擴建、工業產值的增長、以及人口的不斷增長、農村向城鎮化進階的各種變化后,如今的河南省已經成為一個城鎮化水平急速提升,經濟得以持續快速發展的省份。
(二)河南省城鎮化特征
自城鎮化發展搞起后,河南省在將近50多年里,經歷了城市數量逐漸增加,經濟發展不斷上升,城鎮化規模越來越大的各種歷程。特別是近幾年來,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省內實力得以不斷增強。就河南省城鎮化特征來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城鎮化水平得以明顯明顯提升、城市建成區面積得以迅速增加、城鎮人口規模不斷擴大。
新世紀的到來使得河南省在發展上不斷朝著新的發展戰略目標前進,從“城鎮化戰略”到“中心城市帶動戰略”轉變,并實現了以城鎮化快速發展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目標。此外,在2006年底,僅省內17座地級市市區的土地面積就比2000年增加了1958平方公里,躍至1397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也從2006年底成功增至1287.68平方公里,較2000年增加了502.6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上的變化,從2000年的2201萬人增至2006年的3189萬人,其中,年增長率為6.4%。
三、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河南省體育產業從起步至今的幾十年里,隨著省內經濟的不斷增長而得到快速的發展。其產業結構、規模、市場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形成并擴大。主要體現在,全省建設了三家體育產業基地單位以及三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并承辦了多項體育比賽,如中國排球聯賽河南賽區、鄭開國際少林武術節等。此外,至今為止河南省已建立了多個體育俱樂部及體育文化有限公司,帶動了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
但是當前河南省的體育產業與其他發達省市相比較,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就體育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來說,河南省的體育產業在GDP中只占到0.4%,而其他發達省市,如東部發達省市的卻占到將近1%。由此可見,河南省的體育產業仍然需要得到更好更快速的發展。并且,其體育產業基礎環節較為薄弱、規模比其他發達省市要小。這就要求河南省體育管理相關制度及運行機制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體育產業市場需要得到進一步規范,以此來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
四、基于城鎮化背景下的河南體育產業發展探究
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及農村城鎮化這一發展路徑是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其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農村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生活水平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產業,它同時也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壯大及國民體育意識增強的體現。就河南省體育產業來說,在農村和城市的體育發展狀況是不一樣的。鄉村作為小型經濟增長的區域,其經濟的發展比不上大規模的城市的經濟發展,故在體育設施方面肯定也與城市有著一定的差距。鄉村學校中,其體育設施落后,供不應求;體育價值觀念及體育參與意識落后低下;公共場所無體育及娛樂設施等現象皆與大城市形成反差。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農村城鎮化及城鎮化戰略的實施,使得農村逐漸向城鎮化趨勢遞進,其各種產業及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此基礎上,農村經濟增長了,體育設施等問題也解決了,城鎮化規模日趨擴大了,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整個河南省體育產業的增長。并且,在城鎮化的影響下,農民的生活環境有所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 這時候也開始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加上其體育設施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于是紛紛參與到各種體育健身、訓練上。
但是,雖然城鎮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了農村體育的增長,使得其與城市相結合帶動整個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但是,在城鎮化及其經濟不斷增長與發展的同時,也有著一些憂人之處。河南省“體育人口”的比例在當前來說仍然處于較低狀態,有些人雖然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不能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甚至有的人過于注重物質享受而忽略了身心健康。這就需要相關體育部門進行大力宣傳與鼓勵,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當中,以此來推動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
五、結語
河南省城鎮化進程關系到其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只有在城鎮化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加大力度宣傳體育的重要性,才能使得城市化進程下的河南體育產業得以更好地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經濟 農村財務管理 模式 制度
一、引言
隨著國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建設新農村成為農村發展的首要目標。農村經濟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國家對農村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投入了較大的經濟和政策的支持,加大對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如何做好農村的財務管理,做好財務監督工作,成為了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問題。但是,農村現有的財務管理體制中存在了較多問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原有的農村財務管理體制越來越顯示出其中的弊端。如果改革農村現有的財務管理狀況,采用何種與經濟發展相對應的有效管理模式,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我國農村現有財務管理工作的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農村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機制
根據對我國農村財務管理模式的統計和分析,農村財務管理模式中沒有統一的管理機制,都是根據各村的具體情況自行采用財務管理體制。具有很大的財務管理漏洞。歸納下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財務工作由村委會進行管理
受鄉鎮財政機關的督導,財務工作由村委會來組織聘請村里的人員進行整個村集體的資金管理等一系列財務工作。村財會人員工作于村委會,由村委會監管,以整個村委會的名義對村民的資金管理負責。這種財務管理模式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自,對集體的所有資產,村民或者村委會進行管理工作。但是這種管理制度使人員的聘任和財務的決策都由村委會的干部來決定,具有決策的獨斷性。不利于民主監督工作的進行,財務工作模糊和不規范,不能有效的執行財務管理制度。
2、財務工作由農村會計執行
農村會計有由鄉鎮政府進行委派和授權機構兩種類型。委派會計因為獨立于村委會,直屬于鄉鎮,其財務管理工作具有公正和可靠性,也使會計工作相對來講具有一定的規范性。授權由鄉鎮政府下的財政部門來管理。這兩種形式相對于村管財務來講,都具有規范性和監督性。對一些公款的私用問題進行了有效的抵制。是村里財務工作的透明度有所增加。但是也限制了村民和村委會對自身財產的使用權,不符合村民自治的政策。
(二)財務監督機制不健全,賬務的透明度有待提高
農村工作的范圍廣泛,各種情況復雜多變,在監督方面主要依靠村民群眾的監督。上級主管部門對村財務管理的監督工作也只能是個別階段的審計對賬。在一些農村地區,也有民主性監督組織的建立,但是多數只是形式上的,實際投入工作不多,基本等同虛設,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所以村里的財務經常出現資金空缺,而對于上面的管理層來說卻不知道款項的具體用處,收入上交不及時,資金透支的現象屢屢發生。村里的資金浪費嚴重,有的被私吞,有些被挪用。這些現象的產生一部分是因為村干部的家族利益使然,親戚關系參雜較多。這樣使村里的工作得不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對集體的利益不能做以代表,不能使充分的發揮民主的職能。雖然現在農村都開始實行財務上的公開化管理,但是其公開化的程度仍然做不到位,公開不及時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村的財務公開工作模糊,沒有針對性,內容也存在很多漏洞,做不到完全的透明公開,收支的賬目表現籠統概括。人們群眾對所公開的賬目不清楚、不了解,群眾對資金的開銷有很多的疑惑,這些導致了群眾對村財務管理的懷疑性,不信任性,起不到真正監督的作用。使群眾和村領導部門的關系緊張, 不利于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
(三)農村財務管理混亂,會計隊伍素質較低
對于農村的財務管理工作,本身有章可循的,無論是資金的預算和收支,物資和財產的管理還是資金支出利用的審批等各方面都有相對應的管理規章制度。但是在財務工作的實際狀況中,存在著村干部對財務管理制度的認識不清,管理狀況的混亂缺乏規整意識。在農村,很多集體的資產買賣、利用、銷售等制度不能規范的執行,很多集體資產賬務脫節不符。對于財務狀況的公開不夠徹底,只是形式上有一些作為,沒有實際的意義。尤其在農田水利的方面,直接按工人的清單來結算,沒有正規的進行預算和決算,資金流失的風險較大,直接對集體資產造成浪費。有些村委會存在吃喝占等不良風氣,擴大非建設性的資金投入。對國家給予農民的補貼,也存在著村委會挪用占用或者發放不及時等現象。更有很多村委組織和領導缺乏規劃意識,在投資上比較盲目和急功近利,導致資金狀況更加的緊張。
對于農村的財務人員一般直接由村干部選任,人員往往素質不高。在處理財會業務時候也是按照村干部的決定或者意愿來進行工作。會計的財務核算工作糊弄了事,情況存在不實的狀況。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也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對財務管理的知識缺乏,對程序手續的流程不了解,對各種財務上的問題也不能做到有效及時的處理。很多財務人員缺乏正規的上崗證,對換屆交接的手續上也不能做到完整細致。
三、改變農村現有財務管理狀況的決策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機制,推動財務管理的制度的落實
對著建設新農村步伐的不斷向前邁進,建立完善嚴格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勢在必行。制度的制定要符合農村的實際發展狀況,切實可行。建立健全民主的財務管理制度,包括諸多方面,如財務的收支審核制度、資金的有效管理制度、財會檔案和票據的保存管理制度、集體資產投資預算制度、債務往來的管理制度、村干部換屆離任的審核制度、財務明細公示制度,財務監督檢查制度等等涉及農村財務工作的各個方面。使農村的財務管理嚴格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加的具體化,細節化。
在財務的收支上,制度嚴密的收支計劃。將支出建立在收入的基礎之上,將資金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對于非生產建設方面的投資,盡量進行壓縮。對一切收支都盡量要求使用專門的票據,對票據嚴格的進行保管登記,做到一次收支有據可查,有據可依。由專門的人員來對管理進行負責,采取責任制管理。定期對收支進行審查和公開,做到資金規范透明的管理。建立會計檔案,整理會計賬簿和報表。對農村的一些審批工作,要求做到嚴格,相關手續齊全,完整有序的管理。隨著會計點算化的發展,還可把會計電算化引進農村的財務管理當中,實現更加高效率的管理。
對于農村的財務管理工作,各個鄉鎮和基層干部要提高認識,加強管理意識。在我國大力發展農村建設的今天,農村的財務管理工作不僅僅只是農村工作中的一項,也是保持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新農村的一項大事情。領導要加以重視,對鄉村干部進行監督和檢查,以確保和推動各項規章制度的有效落實。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各級領導要清楚的了解,并適時調整策略,不斷使管理制度完善。對財務工作實行獎懲辦法,對違規違紀進行嚴厲的處罰。督導基層領導和財務工作人員嚴格按章工作,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做好財務工作的民主監督,推進財務公開工作的進行
要改變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現象,加強農村財務的民主監督,使財務工作公開,增強其透明性是一項重要的舉措。國家農業部的財務公開的規定,財務管理部門要嚴格進行貫徹執行。要將財務活動的明細及時誠實的向人民群眾進行公布,對于群眾有疑義和異議的問題,財務人員或村委負責人要給予明確的解釋回答。對于財務工作的公開透明,要與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可以每月或者每季度進行公開一次,為了簡單明白,公開間隔的時間不宜過長??梢栽O立公示欄,地點設立在村民居住的中心或者村委會的附近,便于長時間的展示和群眾的觀看。對于公開內容,要真實統一,具有全面性和真實性,對財務的收入、支出、物資管理、利潤分配等等有關財務的各方面都要進行公開。對財務工作拒絕執行和工作不到位的人員和組織進行嚴厲處罰。
(三)加強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建設高素質的財務隊伍
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思想認識,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認真負責的對待本職工作,敢于堅持原則,按章工作。在財務人員的應用上,公開公正的選拔會計專業的精英人才,要求具有上崗資格證,數量財務工作流程,擇優錄取。對精通業務、熱愛崗位的財務人員優先選拔,建立業務水平優秀的財會隊伍。針對農村經濟發展對財務人員進行專業的指導和培訓,提高實際工作能力。進行有力的獎懲制度,對財務人員的工作進行有效監督。
綜上所述,搞好農村財務管理,是發展我過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要工作。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問題及時發現,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決策給予解決,對農村領導組織和群眾的關系的改善大有好處。同時,隨著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更加穩定,更加健康的發展,整個農村經濟建設也將隨之全面飛速的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家真.村級財務人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