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26: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思想政治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05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課程一直受到學校、教師、學生的高度重視。但是這種重視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被動的局面。因此,近些年關于如何改革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教育界討論的重點。
1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照本宣科、僵硬呆板,學生臨陣備考、死記硬背,課堂缺乏互動、氣氛冷淡等諸多問題,都違背了思想政治課教育人、塑造人的出發點。追其根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把教學當任務,教師缺乏良好的職業心態
目前高校的考核制度都偏重于教師的科研成果,造成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弊端,從而忽略了對教學方法的精進及教學模式的創新,使得教學心態產生偏差,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1.2 把學習當負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與其他課程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已成為曠課率最高,最乏味,課堂上開小差最多的課程。主要由于學生多認為這種通識性教育對專業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多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將知識死記硬背。同時,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現實社會價值取向的偏離,學生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考證、過級,過度的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自身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1.3 教學與實踐相脫節,課堂內容空洞
高校課程的內容是否能夠被學生吸收、轉化、利用均離不開實踐。但是現階段,卻由于長期根深蒂固的教學模式未被打破,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正確理性地分析社會現實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新問題,理論教學沒有與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結合起來。
總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普遍存在著以上幾方面的問題,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那么,如何改革,還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探討。
2 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綜述
近些年,教育界學者相繼提出了多種新型教學模式,以期能在教學領域拓展驗證。有些學者提出應從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學校管理等方面出發,將“以人為本”的和諧理念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牛杰,周家華認為教師應正確對待情緒體驗帶來的積極和消極結果,并提高自身的情緒觀察和調節能力,才能在再評價階段幫助學生提高對思想政治的認知能力,改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1]。
針對不同的教學科目,研究學者也略作討論,李明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為例,對基于資源的主題、基于問題、Web Quest和基于案例學習等四種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孫曉娜以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從課堂實踐、校園文化、專題講座、專題調查、科學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新思路。
研究較多的尚屬實踐性教學模式,伍學軍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實踐教學中有三種模式即課外、課內(課堂)、混合等實踐教學模式。其中,課內實踐教學模式是值得探索的具備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模式。李莉認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則包括課堂實踐、校園實踐和社會實踐三大部分內容[2]。朱峰提出了討論式教學模式,是學生主動探尋掌握知識的教學模式。李榮華,田維斌建構了研究性教學模式,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模式,實現獨立探索與協作研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3]。
實踐性教學模式之所以未在短時間內得以全面實施,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徐光超,殷國輝指出當前高校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存在缺乏制度支撐、持久性差;學校重視和投入不夠;實踐基地建設困難;實踐性教學的師資都存在不足等問題。
綜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要從對象和科目兩方面來研究,主要改革的方向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結合的途徑和如何有效的實施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3 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的實現途徑
實踐教學模式是促進教師將實踐帶入課堂、學生將理論融入生活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直接體驗,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及文化素質。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
3.1 課內實踐
第一,情景式教學。可通過生動形象的情景模擬來調動學生的情緒,促進知識的理解和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可通過學生對案件的模擬審理,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相關法律條款的深刻涵義。
第二,討論式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辟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平等發表意見、交流思想的渠道,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易位式教學。就是通過師生互換位置,由學生承擔講課的任務。通過角色的轉換,可讓學生通過備課――授課――評價的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與理解。
3.2 課外實踐
首先,通過組織寓教于樂的主題活動,如學術競賽、文化交流、小型匯演等,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形化。引導學生對當前的熱點、疑點、焦點問題進行思考。
其次,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如志愿活動、專業實訓、職業體驗等方式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并通過實踐成果的總結,促進學生將實踐體會轉化成理論知識。
總之,實踐教學模式是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關鍵所在,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多種素養與能力、探究精神和創新素質具有很好的效果,也是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牛杰,周家華.基于情緒體驗教學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8).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問題;策略
一、實踐教學模式的相關概述
傳統理念中對實踐教學模式的認定,主要包含兩方面概念:其中之一認為能夠配合思想政治課開展的課外活動如勤工儉學、社區援助等,這些都為實踐教學活動。需注意的是,該種觀點完全將實踐教學概念排除在課堂之外,且對“實踐”過多地關注。而另一種觀點強調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活動。如針對某一社會話題的探討或其他演講辯論等活動,該觀點完全將實踐教學重點置于“教學”層面,片面性較為明顯。因此,綜合這些觀念,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實質為,在教學理論指導下,要求學生將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在活動中能夠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實現再教育的目標[1]。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中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大多數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過程中,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各方面都得到改觀,但仍存在較多弊病,制約實踐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第一,從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情況看,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實踐教學開展的形式與涉及的內容能夠得到90%以上學生的認可,但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獲得良好體驗并可豐富理論知識的學生少之又少。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是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因有較多客觀條件限制,如組織安排、資金缺失等,僅能選取部分學生代表參與活動,這就造成學生參與廣泛性缺失的現狀。第二,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具備連續性特征。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課帶有明顯的隨意性特點。如因實踐活動時間安排不合理產生的部分班級可參加實踐活動,而另外一部分班級卻沒機會參加,或表現為前一學期有實踐活動,而后半學期缺少實踐活動的現象。這種教學實踐活動連續性的缺失,成為影響實踐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第三,實踐效果并不理想。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旨在豐富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并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但大多參與活動的學生在講述自身活動感受時,表現得極為茫然,可見實踐教學活動的效果并不理想[2]。
三、提高實踐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從師生關系角度來考慮
實踐教學在理念上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并不意味著完全否定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需充分發揮其“引導者”與“組織者”的功能,做好主題選擇、有效監督,管理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并對實踐教學進行總結。而在學生方面,學生可在活動主題選擇方面提出相關的建議,且應真正從活動中獲得體驗與感知。從實踐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來看,二者更表現在協同方面,只有將學生作用、教師作用加以充分發揮,才可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從內容與形式關系角度來考慮
實踐教學模式下,內容與形式在邏輯關系上主要表現為后者需服從前者,前者對后者具有一定的決定作用。針對實踐教學內容,要以、思想以及社會主義理論等為核心,在此基礎上選取相應的實踐教學形式。可將常態化教學實踐與假期教學實踐活動相結合,其中的常態化教學實踐以課堂中的小組活動等為主,而假期活動表現在社會調查或志愿活動等方面。需注意的是,為提高實踐教學連續性,高校自身應加大實踐活動保障力度,可在每個學期適時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
實踐教學模式的運用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在實際開展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活動中,應正視實踐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抓住現行實踐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強調課內教學活動與課外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并注意加大實踐活動的保障力度與監督力度,這樣才可達到提高實踐教學有效性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課;翻轉課堂教學;微課;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I標識碼:A
一、基于微課的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優勢
1.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提升學生主體地位
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優勢在于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課程,如果遇到自己薄弱的知識點,還可以多次反復播放視頻。因此,基于微課的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微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去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實現自身的獨立思考,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2.有助于實施個性化教學,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
基于微課的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學習的主體比較明確。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與興趣自主設計學習過程,自己掌控學習的進度與練習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可以在課前加強構思與設計,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間的交流互動,通過設計很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了解學生的需求,不斷拓展學生的思路,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通過相互啟發、補充見解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基于微課的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1.微課與翻轉課堂巧妙融合,改變“先教后練”的教學模式
基于微課的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將微課與翻轉課堂融合,改變“先教后練”的教學模式。用于翻轉課堂的微課,應該著重服務于課堂的一個知識點,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展示一個教學環節或者教學活動,而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視頻集合。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課前微課要根據需要制作,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播放網絡微視頻,還要提供一些輔助的案例、素材等學習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現場直播”微視頻,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組討論,以師生、生生現場評價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微課布置作業,課前輔導,使學生發現問題,從而產生好奇,讓他們“先學”,課堂內“再練”,輔以在線答疑、在線測試,改變“先教后練”的教學模式??傊?,作為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課主要是為翻轉課堂服務的。
2.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微課資源,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基于微課的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一定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將教學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同時,還要不斷創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微課。既要保留傳統教學中的一些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又要借鑒新技術、新理念,將翻轉課堂和微課有機結合,實施一種適合當前大學生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翻轉課堂的教師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結構的翻轉,還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提倡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會話交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協作,使學生進一步提升思想意識,進而完成知識的建構和內化。
基于微課的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實踐,需要教師與時俱進,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以微課為基礎,利用新的技術和理念,有效提升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有效實現思政課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 課堂教學 效果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063-01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就是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但是,當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雖經不斷改革,但是效果甚微。索其緣由,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教師因素和學生因素。如何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走出困境,有效地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現狀
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深入,不斷與世界經濟發展接軌,帶來了我國社會和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同時這一切也給高校學生在思想動態和價值觀上帶來了變化,在高校的教學中學生的思想動態出現了新情況、新特點,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1.學生缺乏“我要學”的主動學習動機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就是大學思想政治課。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任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接受,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但在高校思想政治課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將思想政治課與政治緊密結合,但是思想政治課的結果就出現了,學生感覺思想政治課枯燥無味,無非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說教。思想政治課是學生逃課曠課最多的學科,出勤率最低。部分學生見老師在出勤上掌控不嚴格,就隨意請假,課后按照聽課的同學的書勾畫出課本上的重點,然后再考試前突擊的背一背,一點兒不比出滿勤的同學的筆試成績差。還有的同學,拿思想政治課作為消遣課對待,課上,大學教師一節課要講授的知識較多,尤其是政治學科,使得提問的機會就較少,這樣就造成部分學生,老師臺上講,他在坐位上看其他的書籍。這樣就出現,思想政治課“一部分遲到,一部分看報,一部分不到”的基本現狀。大部分學生持“要我學”的狀態學習思想政治課,缺乏“我要學”的主動學習心態。
2.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能用來指導實踐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授與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分離,兩大部門間信息交流不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參與學生生活和管理,只傳授知識,缺乏對學生思想動態的了解,理論課教學也就缺乏針對性,只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傳授功能,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挖掘。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實時掌控,但理論功底欠缺。這就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理論不能有效地用來指導實踐。
3.師資力量不穩,教學欠缺針對性
市場經濟大潮也卷來了拜金享樂主義、政治淡漠、理論虛無主義有所抬頭。高校的不少中青年思想政治教師感覺教這一學科很乏味,學生不給力,師資待遇一般,一些教師不愿應聘這一行業。在崗的也有解聘改行的。生源每年都在增加,而思想政治教師數量有相對減少的趨勢,教師的整體隊伍素質不高。但是每周安排的課時很多,也就不會有時間和更多精力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因此教學的針對性難以做到。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見實效的改進策略
高等學校擔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面對上述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發揚創新精神,結合實際,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效果。
1.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思想政治課堂吸引力
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個師生互相啟迪的動態過程,需要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離不開生生之間交流。課堂教學只有在互動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教師才能在雙向互動中及時捕捉學生創新靈感,抓住閃光的思想或觀點。學完一個知識點就組織學生民主討論,研究知識點的實用性價值,同學談理解和認識。通過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問題,提高思想政治課堂“吸引力”和學生的參與度。
2.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戰斗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效性需要一支高素質和較強整體戰斗力的師資隊伍,這就需要狠抓教師自身素質,增強整體戰斗力。首先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其次是需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此外,還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儲備。廣博的知識能夠提高教師理論說服力,施展教學魅力。最后,還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率先垂范、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熏陶教育學生,提高政治覺悟。
3.堅持教學與科研兩條腿走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實效性,需要理論與實際聯系,部門之間資料、資源共享,全面考核學生思想狀況,互相配合加大管理力度。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互動中發現新問題,以科研為新視角,探尋新方法。以科研為動力,推動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實現使科學理論切實內化到學生頭腦中,“堅持教學與科研是教師的兩條腿”,增強科研意識,時刻關注各領域的最新理論成果,使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見實效。
總之,當前已經步入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各高校的教育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斷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等教育必修課之一,也需要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進行改革,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筆者從教實踐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略談了幾點改進策略,旨在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并希望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參考文獻:
[1]徐云峰,張嘉友.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06期.
[2]楊紅.淺談對話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32期.
[3]薛運俠.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對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12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課;大學生人格教育;和諧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5-0047-02
什么是大數據,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經過對多位學者和其著作的分析綜合,可以對大數據進行簡單解釋,大數據就是針對非常龐大的數據,進行相關分析,獲得相應龐大的經濟效益,以此來引導和服務于實踐。
一、大數據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
高校教育是豐富知識的來源地,這里也是大數據應用最明顯的區域,會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方法、思維形式產生重要影響[2],同時,還對高校如何教育和管理大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怎樣在大數據化的時代背景下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任務,對于大學生以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數據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1.完善教育對象。過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都是單獨的個人,開展的教學內容也比較單一,但是在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全部的大學生,開展的教學內容是龐大的數據信息體系的知識。在大數據時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時,可以使用非常多的數據信息,來說明教育的發展。大數據時代,是信息發展數據龐大以及信息加技能發展更全面的時代,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途徑查找和收集大量數據信息,開展知識的分析和研究。
2.使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復雜化。在大數據時代,學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由于學生自身知識和經驗有限,難以判斷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正確,或者有沒有用,最主要是這些信息的出現我們無法規避,并且這些信息內容量比較大以及復雜,所以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正確的選擇和學習,因此,在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比較復雜。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大學生人格教育的和諧發展
人格一般指個人基本穩定且相對重要的心理特點的綜合,指一個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水平、性格變化[3]。在大學中,進行人格教育就是教師依據學生現在性格思維的發展,進行一定規劃,對一定的教學數據信息進行整合,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達到目的教學的狀態,即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行為以及使其朝向現代化需求的方向發展,這是必須要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大學生人格健全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格教育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同時,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也越來越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礎和指導,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現和目的,在人格教育的發展中可以表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培養人格發展的能力,為了達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就要開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大學生思維和知識的全面發展。以下基于大數據時代的前提,提出兩方面關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培養大學身良好人格的表現和意義。
1.大學生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表現。提升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需要通過高校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來實現,同時也反應出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育學生的能力。
高校政治思想課教學不僅要教授基本的思想知識,還要使學生將知識進行應用,通過學習思想知識來完善自身修養和知識素養。開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自身品格的完善,能夠擁有遠大的報復理想和健康的心理狀態,來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如果在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不去注意和及時了解學生由于心理障礙而產生極端思維的情形,就會造成學生思維發展和心理發展朝著不健康的方向發展,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會阻礙學生的思想修養的形成,就不能實現教育學生的目的。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性格和思維獨立性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注,將教學同社會發展的實際相聯系,以及同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自身性格相聯系,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大學生性格特征、人際關系、行為習慣的完善和發展,并且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較好的素質和人格品行。
教育學生是開展教學的目的,而教育學生的目標就是培養和促進學生形成健康以及完善的人格?;诟咝=逃?,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是實現大學生人格教育完善發展的基礎和必要前提,通過大學生人格教育的表現,可以充分體現出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
2.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是進行大學生人格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教學的基本內涵是教育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行,即良好的人格。由于現在社會發展較快,大學生基本上都會進行網絡交流和通訊,在網上查閱以及瀏覽信息,由此可知,大學生接觸的信息面就比較廣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信息在大學生的思維中產生印象,有的不利于大學生性格的發展,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有助于大學生主觀接受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學習相應的知識,積累相應的經驗,促進大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指導大學生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是進行大學生人格教育的主要方式。
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同于高中所學的思想政治課,只學習政治、經濟、文化和哲學的相關理論概念和社會發展,在高校學習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學習高中所接觸的基本思想政治課知識,同時還要學習正確世界觀、人生價值觀、道德法制觀、社會倫理觀以及社會政治觀教育等,在這些教育觀念中,正確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是基本的知識理論,道德觀的學習是思想政治課得以進行的基礎和前提。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標就是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通過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和掌握,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運用和實踐,促進大學生自身知識的增加和打下良好人格教育的思想觀念基礎。在高校思想政治課實際教學中,教師依據現在社會的發展和要求以及學生的思維形態和知識經驗,來開展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行適合社會的需要,避免學生極端思想的出現。
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育發展、學生思想行為、社會發展的現狀,營造相應的生活和社會氛圍,設置相應的學習場景和經歷,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并且主觀上愿意進入到這樣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不僅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還培養學生自身知識、學習經驗、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更好的認知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經過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進行,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開展學習,發展自己獨特的性格,還學習各種各樣的觀點理論,使學生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形成正確、可行以及適合的思想觀,同時,進行世界觀、價值觀等觀念教育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將自身人格中的缺點進行自控和改善,使大學生形成建好的人格,積極并個性化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基于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和大學生人格教育的發展。大數據時代是信息量龐大的時代,也是難以控制的時代,在高校中體現在學生普遍運用網絡學習和通訊,在網絡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思想和信息,有的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有時還會導致學生性格扭曲,不適應社會現在的而發展,而思想政治課的本質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發展,在教學內容中,會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來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思維修養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和大學生人格教育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前者是后者的主要方式和理論依據,后者是前者的表現和目的,只有兩者共同發展,才能促進學生人格教育全面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國雙.新課程視閾下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人格教育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課 教學實效性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C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對促進大學生發展、完成課程改革目標、轉變人才培養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1 堅持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是黨的思想理論、路線與方針政策的宣講者、自覺踐行者,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精神文明的傳播者,也是大學生健健康成長的指導者與引路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不僅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教育教學技能,還應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而堅持是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提高師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堅持的指導地位,自覺抵制各種錯誤、腐朽思想,才能引領大學生形成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所以,教師應練好理論“內功”,真正相信、理解、運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大學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 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傳統教育觀認為,教學應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絕對權威,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現代教育觀認為,教學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遵循教育的一般規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著力開展啟發式教學?,F代教育觀指導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要以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中心,以高校教師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動者、引導者,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引導大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處事,促使其養成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習慣。另外,思想政治課教師還應著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加強師生交流與合作,促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效銜接起來,將單純的知識培養轉向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從而推動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
3 采取多樣化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的方法。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于主導地位。
一是把單向式教學引向互動式、參與式教學。單向式教學只考慮教師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學,致使教師的教成為一項沒有意義的活動。而互動式、參與式教學則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以學生的需要、需求為中心,這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應扮演好知心人的角色,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完成各階段教學,并實現預期教育目標。
二是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一方面,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善于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形成人人動腦、人人參與、人人喜歡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將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板書結合起來,增強思想政治課的魅力。另外,教師還應整合校內外一切教學資源,將愛國主義影片、校園活動、社會熱點融入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使思想政治課成為大學生喜愛,且終生受用的課程。
4 關心愛護大學生
一是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合作者與引導者,應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指導思想,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能不能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師的教誨和要求取決于多種因素,但首先依賴于他們對教師的態度定勢。而這種態度定勢關鍵取決于教師能否使學生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尊重與信任。所以,教師只有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敬愛,順利開展教書育人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學成效。
二是大學生具有未成熟性、幼稚性的特點。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的組成更為復雜,主要表現為: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貧困大學生、農村大學生人數激增;大部分大學生為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其生活自理能力、受挫能力較差。由此可見,大學生仍然具有未成熟的特點,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愛護。
三是促進學生發展。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利用各種機會融入大學生學習與生活,建立較為穩固的師生感情,幫助大學生預防及消除心理問題,使其正常生活學習。只有這樣,思想政治課教學才能從課堂教學延伸到愛的教學,才能促使高校教師樹立責任意識,把教育、引導、關愛學生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從而建構起內容豐富的知識體系和情感目標。另外,在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高校教師與大學生的人格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升華,即教師獲得了大學生由衷的尊敬,大學生從閱歷豐富、知識廣播、品德高尚的教師身上汲取了經驗。
5 完善教學評估體系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一、國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思想政治教學的著作主要有:鄒學榮著的 《思想政治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羅洪鐵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陳秉公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羅洪鐵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研究》(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高德勝著的《知性德育及其超越》(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王志強、申小蓉主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與創新》(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等,這些著作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我們進行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創新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國內思想政治教學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論文有:一是關于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主要論文有:2008年,畢紅梅、張耀燦在《與現實》第6期發表的《關注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轉換》 ;2009年,范平花在《中國教師》第S2期發表的《教育學課程內容模塊化動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2011年,李超在《新課程》(下旬刊)第7期發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探析》; 2012年,向曉春在《山東社會科學》第S2期發表的《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 2013年,燕喜堂在《課程教育研究》第22期發表的《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的創新》、劉海江在《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期發表的《“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的幾個方法論問題》、宣杰在《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1期發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面對社會環境的變遷》; 2014年,呂海濱在《華章》第5期發表的《〈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在《現代企業教育》第14期發表的《高校思想政治論課教學改革初探》、邱光洪在《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4期發表的《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機遇與挑戰》和2015年陳暉陽在《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刊)第1期發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和價值探討》等。二是關于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啟示的主要論文有:2009年,梁健惠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第8期發表的《當代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分析及其借鑒意義》;2012年,王紅云在《蘭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發表的《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點及啟示》;2016年,符雨薇在《中國培訓》第18期發表的《淺論西方公民教育對中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陳妹、范明水在《大學教育》第8期發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應對西方社會思潮》,陳奕霏、張智武在《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發表的《論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合理借鑒》等。這些論文或從教學內容、或從教育施教者與受教者的角色轉換、抑或從宏觀理論的角度闡發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為我們對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創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二、國內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現狀
目前國內高校思想政治課最常見的考核模式,即由一份期末試卷來對學生最終成績進行評定,這種考核模式弊端顯而易見。當然,國內也有很多高校對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有的考核規定:學生最終成績是由三個部分構成,即平時成績、基礎知識考核和能力測試,滿分100分,其中平時考核30%、機試40%、能力考核30%。具體而言:①平時考核的30%由平時成績的20%和口語成績的10%構成。平時成績的20%包括學習態度的10%,課堂發言或者討論占6%,課內作業占4%??谠嚦煽兊?0%中包括學生膽量0.5%、表現0.5%、普通話標準程度1%、語言表達2%、邏輯思維2%、重難點2%、溝通能力2%。②機試占40%。機考按100分命題,題型由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構成,教研組全體成員命題,建成試題庫,學生上機考試,試題由電腦隨機抽取,題型及分數分配比例單選共60個小題,每題1分,共計60分;多選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20分;判斷共20個小題,每個題1分,共計20分。③能力考核占30%。能力考核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思想政治課中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社會焦點、熱點問題能力。能力考核主要采用分析社會焦點、熱點問題,形成分析報告,制作PPT匯報的考核方式。這些對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的探索為本項目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實踐基礎。
三、國外思想政治教育與考核模式現狀
國外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專著、論文以及考核模式比較少見,但毋庸置疑的是國外對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視。國外對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具有“隱蔽性”和“滲透性”。比如,西方國家通過公民教育和共同價值觀教育、宗教教育、環境教育和道德教育等來宣傳該國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使其國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注重個人的實踐能力,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公民根據自己的認知判斷、推理、獨立決定該怎樣做從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注重“垂范”作用,比如,教育工作者是學生的政治素養、道德素養等方面的模范;四是對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分層次、分階段的,但所有層級和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把做一個“好公民”作為最基本的要求等。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些特點為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創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綜觀現有的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狀況,雖然對思想政治教學研究從宏觀到微^都有不同程度的把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僅僅關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二是仍然局限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的研究;三是對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在大數據視域下面臨的挑戰、困境以及如何進行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創新進而走出面臨困境等問題研究鮮有涉及,即使涉及這方面研究也不夠深入。
參考文獻:
[1]王志強,申小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與創新[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2]鄒學榮.思想政治教育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5]燕喜堂.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的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3(22) .
[6]劉海江.“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的幾個方法論問題[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3).
[7]呂海濱.《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華章,20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