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歷史做題方法和技巧
時間:2023-08-30 16:26: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歷史做題方法和技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讓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生動形象,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人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其實這是誤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地點、時間等當然要背,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記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人就會主動地去背,理解著去背,就能把握歷史學習的要求。在我們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經常和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現代史,只要我們留心把它和書本的東西結合起來,就會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
歷史情境教學是教師激發學生興趣的最佳方法之一。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再現或創設歷史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感知歷史表象,掌握歷史知識,并通過具體場景的體驗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教師還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敘述歷史事件,刻畫歷史人物,講解歷史概念,總結歷史規律。歷史知識的豐富多彩,為課堂進行生動形象的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方面注意講清楚具體內容,點出其本質特征,另一方面力求生動、具體、形象。有時為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也可適當補充一些課外材料。
二、把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學習規律
首先,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其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情節和作用。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掌握了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就拿歷史時間來說,歷史事件的時間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利用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比較和理解,將大大增強我們的記憶效果。比如相同的歷史時間,有許多歷史時間是相連的。利用這些時間的連貫特點進行記憶,是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其次,相似的歷史時間,有許多歷史事件的時間,看起來很相似,在記憶時容易混淆。如果把這些相似的時間放在一起,在比較、區別中記憶,就能提高記憶的效率。再次,相連的歷史時間,有許多歷史時間是相連的。利用這些時間的連貫特點進行記憶,是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最后,相關的歷史時間,有些歷史事件的時間,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更不相連,但它們的內容是相關聯的,這些相關聯的歷史事件,構成一個完整的歷史階段,形成系統。
三、溫故才能知新
這是歷史學習最為簡單有效,實踐易行的方法。溫故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它告誡我們探求學問應該逐步消化,切忌囫圇吞棗,有的知識應由表及里,深思熟慮;有的知識需要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有的知識應引進先知,觸類旁通;有的知識應該聯系實際,具體領悟。在實踐中,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增強,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彌補老師講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吸引有意注意,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并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激勵他們多渠道地獲取新知識,鞏固舊知識;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
在復習歷史教材時,不僅要按歷史的具體面貌進行,還要顧及抽象理論要前后一貫的原則。比較和分類,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應手的方法,橫向的,縱向的,比較始終是訓練邏輯思維的有效方法。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理解,所以學習高中歷史最好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的關鍵在于反復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歷史書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后都發生了些什么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么歷史道理,另外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
關鍵詞:高中歷史;答題技巧;學習
中圖分類號:G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3-044-01
作為一名高中歷史老師,我已經在歷史的講臺上面工作了多個年頭,這些年以來我付出了很多,同樣在我的講臺上面也收獲了很多。在歷史的教學之中,我不斷的反思自己,改變自己錯誤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爭取為同學們講授最好的課堂,值得感激的是,我的學生們對歷史學習也是充滿興趣,但很多非常積極的學生學習成績卻不是很好,他們對歷史的學習非常熱衷,但是就是沒有獲得高分,我在多次的調查之后總結,很多的同學都沒有掌握高中歷史的答題技巧。
很多同學都會疑問,歷史答題還要什么技巧。其實這是不對的,很多同學們明明是會,但寫出來之后,改卷老師一看,就覺得這同學的答題有問題,以為他不會,給的分數自然也就不高了,而不會的同學在答題的時候,按照一定的格式,寫出來的東西就像那么一回事,改卷老師酌情給分,不會的同學的分數有時候還有可能高于會的同學。所以說同學們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講究答題技巧。
一、單項選擇的答題技巧
1、首先要認真閱讀考題,仔細的閱讀,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西方一直都流傳一句話?!凹毠潧Q定成敗?!倍荚囍懈沁@樣,在答題的時候,就因為看錯了一個數字都可能導致這道題的失誤。答選擇題的時候要審清楚題干的意思,注意里面的關鍵字,限制語等。
2、答選擇題的時候可以先排除錯誤答案,能排除幾個是幾個,這樣在選擇正確的答案的時候準確率也能高一些,有些時候排除的答案其實也對,但是因為限制語,關鍵詞的原因就不適合這道題,所以同學們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弄清題目的題干,找對答案。
3、答案選出來之后,同學們可以把題目和答案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檢查一下答案是否合理,是否正確,選擇時間或是年限這樣的題就無需檢查了,而那些考察歷史人物的著作或是歷史事件的特點的題目則需要多檢查一下。
4、答題的時候注意答題時間,一般一選擇題應該在30秒之內做完,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時間做后面的題和留出檢查的時間。如果實在是不能確定答案的話,就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對的,然后就開始下一道題目,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在一道題上面,最后卷子沒有打完,那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二、材料題的答題技巧
1、答打材料題的時候一定要快速閱讀所給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概意思。不需要浪費太多的時間。而讀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仔仔細細的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弄清楚問題具體要答題者回答什么。找出問題的關鍵字或是關鍵詞語,和同學們所需要答題的答題角度。在理解問題,清楚問題之后,帶著問題再讀一次材料,徹底的理解和掌握材料的意思,如果讀不懂的話,可以多讀幾遍,直到能夠弄清楚材料的大概意思之后,再進行答題。
2、在答題的時候,同學們要能夠找出熱點問題,并且與課本之中的知識點內容相結合,增加答題的角度,答題的時候,同學們還要看一下這道題的分數,根據問題所占的分數確定答案的多少,精簡和條數。分數越多的話,答案的條數自然也應該越多。如果你所要答的題目的分數少,但是答案的條數又多,一定要將你所認為的重點的條數寫在前面,或者將你的答案中的幾條合并成為一條,增加獲得高分的概率。
3、做題的時候一定要靈活,不要死搬課本。要能夠結合材料聯系課本之中的知識進行回答,但是不能夠完全都是課本之中的知識,另外答題的時候也切記不要用自己的語言胡亂編造,或者是完全的重復材料之中的內容,這都無法獲得好成績。另外答題的時候一定要分點。這個問題很重要,分點做答的話,會給人一種條理清晰,理直氣壯的感覺,會增加改卷老師對同學的好感。改卷老師在打分的時候自然也能夠手下留情,多給同學們一些分數。
三、分析說明題的答題技巧
1、答這類題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審題,同學們一定要能夠審清楚題意。找到題目之中與課本相關聯的知識點,然后再篩選出最佳的答題切入點。分析說明題主要考察的就是同學們對書本之中的知識的掌握能力,在解答的時候,首先要說問題本身講述的是什么問題,然后在運用書本之中所學到的知識分析回答這個問題,另外還需要對這個問題的實質進行解析,既通過這個問題,反應了什么問題。
2、解答這類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先讀好題目,然后找到題目的切入點,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且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建議,注意不要空談問題,或者是提出一些根本沒有可實施性的建議,解答問題的時候也要注意思維的廣度,平時應該多做一些知識的累計,另外解答這類題的時候也需要同學們能夠分點答題,一般情況下可以分五條,分的條數太多或是太少都不好。太多了老師會以為你思維混亂,太少了老師會因為你思維過于狹隘。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能夠掌握好答題的這個度。
關鍵詞:高中歷史;復習;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歷史在教學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進步。但是要想使課堂教學的效益達到最大,就必須做到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便是,教師在進行常規的課堂教學外,以較少的時間、精力、人力及物力投入取得較高的課堂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對課本知識框架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并且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高三歷史復習的三個重要階段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進入高三階段就面臨著高考這道令所有高中學生都窒息的難題。教師在進行相應的歷史復習時,充滿了各種知識理論的灌輸,使得課堂變得單調無聊。在高中歷史復習時,教師會將復習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為對以往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承接,并且對知識框架重新構建,使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有一個大概的回憶,對曾經所學的部分基礎歷史知識進行相應的掌握。第二部分為對歷史知識的復習環節,這個環節便是對每一個重點知識進行相應的突擊,使學生對每個專題知識得以強化。第三部分即為專題訓練,使學生在做題時取得一定程度的思維性邏輯,從而不斷加快做題速度。高三歷史的復習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這三部分決定的,所以必須較好地把握這三個階段。
二、如何使得歷史專題復習的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高三階段很大部分是進行專題復習演練,所以如何更好地上好專題復習課,是當今所有高三教師與學生共同關注的問題。教師在相應的復習階段,應當做到上能承接各種基礎知識點,下可為提高專題技巧做好鋪墊。學生應當對每一個歷史事件進行相應的了解,如,歷史教師在復習“”這一章節時,應當對學生灌輸中國自然經濟這一知識點,并且對城鄉商品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進行相應的解釋。學生應當對“”發生的時間及原因具有相應的了解。隨著新課改浪潮的不斷推動下,使得高三教師深深體會到,要教好專題復習課就必須強化基礎知識,并且對知識的復習重點要有針對性及目的性。在對以往高考各個專題進行相應的研究時,應當對其考察趨勢內容做相應總結。只有這樣,教師在進行專題復習演練時,才可以對知識點復習有一個重點。與此同時,學生應當對時事政治多加關注,因為時代在不斷地變化,專題復習的內容與思路也應當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高中歷史復習取得相應的效果。
三、不斷引入歷史學新觀點,構建新型的復習框架
教師在進行專題復習時,大致將復習框架分為:中國古代史復習階段、中國近現代史復習階段、世界近現代史復習階段。并且在復習過程中將其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如,將中國古代史分為:政治史、經濟史及科技文化民族史;將中國近代史分為侵略史、國共關系史等;將世界近現代史分為資本主義史與民族解放史。
對于教師所進行的復習框架,不可否認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并且在多年來教師一直在不斷地沿用著。在這種復習模式下,各種參考資料及相應的練習容易被積累,教師與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簡單容易,所以這種專題復習模式一直被各屆歷史教師應用著。但是,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不斷加大,近年來高考歷史命題趨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這種教學模式不斷僵化。由于當今高中學生采用的是研究性探究學習,使其對這種教學模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所以,重新構建專題復習模式勢在必得。
我國學術界的一項重大貢獻為“現代化理論”研究,現代化理論研究作為一種新型的研究及審視觀念,其作用在教學中日益凸顯出來,并且對傳統歷史的研究及探索所存在的不足進行了相應的補充。這種方式以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演變為縱向發展主線,且派生出從自然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化。高三歷史專題復習課程應當根據現代化范式理念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對“20世紀初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特點”這一章節進行講解時,應當讓學生認識到該歷史發展短暫、資本發展不平衡、不同程度地制約了民族工業的發展這些特點。
四、學生要敢于面對正式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三歷史復習課程的不斷進行,教師應當解決學生在學習階段中所不懂的問題及疑問,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不斷被完善,才能使得學生備考的能力與水平在一定程度內得到提高。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提出自身對歷史知識的疑問,讓學生敢于面對自己的不足,將自己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暴露。學生只有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在對日常知識的鞏固中發現的問題越多,在高考中不會的問題才會越少。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適當地創設情景,讓學生的學習問題得以暴露,對成績差的學生所提出的過多的問題,切記不要恥笑,因為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在對待學生時應當一視同仁,只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進步,就應當適當地鼓勵。只有學生敢于暴露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才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所了解,從而進行對癥下藥。只有這樣,學生的歷史復習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五、師生應當共同復習專題
在高三歷史復習課堂中,教師為了使學生的成績在短時間內獲得提高,從而讓學生死記一些基礎性知識,并且不斷搞題海戰術或在有效的課堂內一直喋喋不休地講解,唯恐對一些知識點遺漏。在這種模式的復習下,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到復習的課堂中,對知識的接受顯得極其被動,由于歷史復習課程的單調乏味,使得學生產生了走神、打盹等現象。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學生共同編寫所復習的專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并且學生在編寫的過程中,可以更加細致地閱讀教材,對專題進行歸納,從而加強記憶,增進自己對所學的歷史知識的理解。
六、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聯想性記憶
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總喜歡從頭至尾地復習,使用這種方法復習,可以使得知識得到更加全面的認識,但是對知識點概括時,學生便無法對其完整地歸納,從而無法將所學的知識連貫起來。
在對歷史的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式記憶,如,在對“”這一章節進行復習時,要有從專題到通史這樣一個從點到面的過程。從起因林則徐的,引起英法聯軍入侵,導致圓明園的毀滅,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中國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最終將中國從封建社會變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運用這種從點到面的方法,將一系列的重大歷史事件按照歷史時間串聯起來,使得學生更好地將知識連貫起來,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如何提高高三學子對歷史的復習效果,依舊需要所有教師及學生共同的努力,只有這樣高中歷史復習的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志偉.高三歷史復習之我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9).
[2]曹友軍.對高三歷史復習的探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05).
[3]陳超.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培養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4).
一、歷史基礎課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新授課)
這是高中歷史最基本的課型,也是最常見的課型,即教授新課?;痉椒ㄊ遣捎谩?251”教學模式。即一堂課45分鐘,學生自主學習10分鐘,教師精講20分鐘,反思訓練5分鐘,自主消化10分鐘。
(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10分鐘)
1、教師根據課標和考試說明對知識和能力要求,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提綱,做到教學目標問題化,并輔助以學案。學生依據學案,自主完成對課時內容的學習,掌握重點知識和主干知識。
2、學案上基本內容的填寫以課下為主,課堂上整理記憶知識為主。
(二)師生互動,教師精講,知識梳理,點撥歸納,解決疑難(20分鐘)
1、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解決自己不能理解的重點、難點和疑惑問題,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生分組討論時,教師要做好指導。
2、對學生不能理解的知識,教師要精講,點撥歸納,解決疑難,突破重難點,重在方法的指導上。
3、教師引導學生構建本課知識結構,進行小結,總結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練習鞏固(5分鐘)
1、結合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為學生設計情境新穎、有針對性的探究問題,或直接引用高考試題、典型模擬題,進行同步目標的鞏固訓練。或由學生自己編寫訓練題,這樣,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會更深,記憶更清晰。
2、學生要獨立完成問題解答,教師要檢查練習效果。
3、教師在學生解答的基礎上,剖析例題,點撥思路,提煉方法,總結規律,使學生初步形成科學合理的解題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課堂效率的提升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消化,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再梳理,強化知識記憶,溝通知識聯系,反思所學,升華認識,真正把課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記憶的知識,才能在大腦里留下永久的痕跡。
二、歷史導讀課型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導讀課也即“自學導讀課”,是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歷史教科書的教學方法。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學導讀法”教學更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調學生要獨立思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讓學生去聽、去讀、去學、去思、去說,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導閱讀組織討論引導交流重點啟發反饋總結練習鞏固”為基本結構的“自學導讀學習法”?;痉椒ê鸵笫牵?/p>
(一)出示導讀提綱,指導閱讀
教師在導入新課的基礎上,出示導讀提綱,讓學生默讀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在學生結合導讀提綱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把閱讀中存在的難點、疑點問題做好標志,以待小組討論時商議。
(二)組織討論
在學生閱讀并獨立歸納要點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討論要以問題形式出現,要有針對性,要求每位學生必須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組指定一位學生記錄討論后的結果,以待全班進行交流時闡述。
(三)引導交流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各組指定一位學生闡述本組討論的結果,重點交流在討論中存在的疑惑點、重點、難點,在此爭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交流結果作評議,肯定成績,并進行適當的指正。
(四)重點啟發
“自學導讀課”的主要思路是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讓學生自己閱讀,學生看不懂的,由教師去講解。在學生分組討論、集體交流后,教師適時進行重點啟發,精講學生討論后仍存在的疑惑點、重點、難點,并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以及知識的縱橫聯系。師生可以互相質疑,以達到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
(五)反饋總結
經過上述四個步驟后,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較深的了解。這時教師可指定幾位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概述,教師進行肯定、補充或糾正,并且板書出課文的知識要點及線索,使課文知識系統化。
(六)練習鞏固。輔助適當的練習題,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
三、歷史閱讀課型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新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與教材有關的歷史知識,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識,這些知識教材都沒有,需要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獲得。歷史閱讀課型就是要求大量閱讀課外歷史知識,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這類課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師指導是關鍵。我們提倡“海量閱讀”,“快樂閱讀”,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制定閱讀計劃,閱讀哪些歷史書籍,如何與教材、高考聯系,閱讀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學生借閱讀名義看不該看的書。像專家推薦的中學生必讀的100部書,四大名著、名人傳記等文學或歷史書籍。
2、學生課外自我閱讀是主體。知識的掌握和內化還是要靠學生自己,學生要制定閱讀計劃,每星期閱讀一點,積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獲。閱讀過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積累,多動腦,多思考。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閱讀和摘抄情況。
3、教師安排專門的課外閱讀課,但必須指定閱讀內容,擬訂出閱讀提綱,設計一些新穎靈活的問題來帶動。為檢查閱讀效果,可以設計一些問題進行檢測,問題力求題型多樣,作為檢查學生閱讀效果的手段。師生可以共同閱讀、討論歷史知識、質疑歷史。閱讀時既要注意基礎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聯系,又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歷史講評課課型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講評課是在學生練習或考試之后,教師從學生做題中反饋信息,從而對學生存在的知識、能力、技術、習慣、規范等方面的缺陷進行教學矯正的一種課型。
(一)教學目的
1、抓住學生訓練中暴露的知識缺陷,回扣知識,夯實基礎。
2、抓住典型題目和共性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解題思路、方法,總結一般解題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和解題能力。
3、抓住共性問題,矯正學生不良的行為,培養學生規范的答題習慣和考試技術,強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課堂結構
1、試卷評價。包括試卷的總體評價、難易度、知識點的考察,錯誤因分析和歸類,各個試題的得分情況統計。這是上好講評課的前提。
2、出示學習目標。錯題本身不是教學目標,解決通過訓練診斷出的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才是教學目標。
3、分析講解。找準錯因,師生互動分析,著眼目標達成。
(1)析錯例。引導學生暴露其思維過程,抓住錯因進行答卷失誤分析。
(2)講思路。引導學生把握題型特點、題目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思考解題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視從錯題所涉及的知識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題目,分析基本解題方法和技巧。解題既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
(4)探規律。即歸類講解分析,對某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進行總結,總結出相對固定的解題規律,規范解題流程,縱橫聯系,真正使學生觸類旁通,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5)求變化。講評試題不能就題講題,要借題發揮,善于將原題進行變形,力求一題多變。如對考察的知識點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訓練設計;對原題的設問方式、限制條件進行變形設計。這種變化有利于學生分析比較、正誤對比,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做題能力。
(6)求規范。要求學生規范答題,向規范化再要一個分數段。
4、補救、強化性訓練。學生做錯的試題,說明對這個知識點還沒有熟練掌握,需要強化練習,因此,教師要再精選一些習題,針對共性錯誤進行補救訓練,以練促思、練中悟法。
5、總結。以應用為目的,總結學生錯誤的原因,歸納類型題的做題方法和規律,力求學生不再重蹈覆轍,力求滿分卷。
(三)幾點說明
1、 高質量的試卷批改是講評課的前提。
2、 堅決禁止對答案式、就題講題式的講評方法。
3、 講評過程要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教師的講是精講,要在知識、方法、思路、規律;防止教師一言堂,要讓學生暴露思維過程(去審題、去分析材料、去動手組織答案),要引導學生反思總結、分析歸納。
五、歷史復習課教學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復習課包括日常學習中的單元復習和考試前的綜合復習。復習課要切實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教為主導體現在評析、點撥、引導歸納;復習課要始終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去自讀思考、歸納構建、訓練總結;訓練是復習課的生命線,無論是知識鞏固、體系構建,還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訓練中完成,訓練的方式是多樣的,訓練的目的是鞏固知識。
(一)歷史復習課的目的
1、夯實“雙基”。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檢測,使基礎知識進一步鞏固。
2、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以求融會貫通、透徹理解。
3、培養能力。通過強化訓練,使知識指向運用,培養學生的理解運用、分析綜合等能力。
(二)課堂結構
1、學案(提綱)導學。教師課前首先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指導性強的導學提綱(學案)。提前發給學生,交待自學任務,讓學生依據導學提綱先行進行復習。(復習提綱的內容主要有:考點分析、目標要求、知識結構、訓練題組)。教師收集反饋信息,依學定教,確定教學目標。
2、出示復習目標。主要是對知識點掌握與應用的要求、標準。復習內容本身不是教學目標。
3、復習目標問題化、情景化,以問題帶復習,以應用帶復習。進行基礎性診斷訓練(精選基礎性、典型性題目),或把課本內容題目化,覆蓋重點、易混淆知識點和常規解題思路、方法、題型。
4、精講點撥,構建體系。針對診斷情況進行精講。精講內容主要是復習的重點、難點、易混點和知識的內在聯系;精講要講出新意,要在“知新”與“提高”上有所突破,開闊學生思路,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師生一起歸納、梳理所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5、強化訓練。精選典型性、針對性的試題,創設一些相對新穎的情境,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6、總結。根據復習目標歸納、升華,形成知識、方法體系。
(三)幾點說明
1、克服兩種錯誤的復習方法。復習課的知識點需要串講,但不能以講授代復習,把復習課上成新授課,也不能對學生實行大撒把,任務布置后,教師不管不問。這樣做,復習效果會非常差。
高一歷史老師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我校高一四班、七班兩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學情的基礎上,作了許多的有益的教學探索和思考,一學期以來,緊緊圍繞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以提高學生歷史學科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做到學有所指,學有所得,學以致用,逐步提高,全面完成了本期的歷史教學任務并達到了預期的目標?,F就一期的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期同仁批評指正。
1、要始終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這個中心目標,重視上好每堂課。為此,我做到:
(1)課前充分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優選教法,把歷史教材所蘊藏的知識和用意準確地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我認為高一歷史新課程的特點是以人為本,注重學習方法和技能的.培養,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豐富情感意識和品質。而歷史知識包羅萬象,史料浩如煙海,如何選取典型而又有代表性的知識,說明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趨勢,不能緊緊局限于書本,且有不可過多地使用補充材料,為此,要求老師必須謹慎地精選材料,優選的學習方法和途徑,使學生掌握歷史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和品質,從而達到“授人以漁”、自我發展的目標。
(2)全力投入課堂教學。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語速適當,抑揚頓挫,力戒羅嗦重復平淡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高中的學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興趣廣泛、熱情奔放、情感豐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望往往容易受到不良習氣的影響,因此,單靠課堂的教學,很難保證將學過的知識全面理解透切,為解決這一矛盾,我就充分利用晚上輔導時間,與學生逐個交流,搜集問題與困難,針對學生的疑惑,有針對性的解答,并與學生一起探討高中歷史課程的特點和要注意的問題,從而既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增強了親近度和信任度,有把同學們的學習推向了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趨勢,使“學習興趣、動機、技巧、能力”有機地統一起來,做到‘學然后知不足’、“教學相互推進”,較好地落實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各項教學目標。
3、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4、保持廣泛的學習興趣,利用多種途徑搜集相關資料,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歷史教學內容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觀點。
目前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問題:學生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學習目標不明確者大有人在,普遍缺乏學習的信心和決心,對歷史學習感到畏難,吃不得苦,心浮氣燥,普遍貪玩。教學方法有欠缺,有待改進。
高一歷史老師工作總結2
本學期在學校的安排下,本人擔任高一(1)~(6)整個年級六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共計課時12節,兼任高一(1)班班主任工作?,F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本學期,熱愛黨的教育事業,鉆研業務,團結同志,熱愛學生,師生關系融洽,出勤率高,完成教學任務。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結合學科特點,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從本學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特點出發,注重從高中學生更熱衷于從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去探討問題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每學期初制定歷史教學德育滲透計劃,發揮歷史的教育功能的作用,自己也在授課過程中自我素質得到升華。
二、教學情況:
由于多年沒有下到高一教學了,對高一學生學情的掌握,著實費了一番工夫。針對職業教育擴招帶來的普通高中學生基礎較差的特點,著重從扎扎實實地落實基礎知識入手,并通過對具體史實的講解,逐步提高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幫助學生完成從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討“為什么?”的轉變。
本期來,我在高一歷史教學中,為使學生在歷史知識的海洋里感受到探索與思考的樂趣,力圖發揮歷史學科的啟智與育人功能,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首先,認真上好第一節課。以生動而充滿時代精神的歷史事跡去吸引他們,讓他們感到學習歷史能豐富自己的學識,開闊自已的眼界。以歷史的人文精神和凝重歷史責任去感召他們,使他們認識到學好歷史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增強現代公民的使命感;同時也講明歷史學習的特點與方法,使學生感到歷史不是難記難背枯無味的東西,只要有嚴謹的樂于思考與探索的精神,一定能學好。上好第一節引導課,還能轉變學生初中時把歷史課當作副科來應付的心理,以積極熱情的求知心理投入到學習中,推動教與學的互動良性循環。
其次,發揮各班科代表的作用,認真抓好課前預算習。在學生預習這一環節上,按照學校教導處的要求,制定學案,規劃整篇課本知識,重新組合內容,指導學生制作預習提綱,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一學期來,我所任教的6個班中,大多數學生都認真做到了這一點,其中有高一(1)、(3)班科代表一直自覺地將每節課前提醒學生預習時,完成學案,并提出的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記錄下來,要求老師參與討論共同解決。課后,又督促學生完成課后練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思維的學習精神,同時對我的教學也起到有力的推動。
第三,落實教學常規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方法到學習內容,我都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及現代公民應具備的思想理念為準則。對教材中一些不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進行刪除;對一些需要補充的知識,堅決補充完整,講明講透。我在講清高考解題要求后,鼓勵學生查找資料,向他們介紹一些史學界的研究成果,教會他們用自已的頭腦去客觀分析和認識歷史,開放歷史思維,不要迷信課本,人云易云。
第四,在對學生進行健全人格培育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的同時,我也重視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在每個重要的知識點上,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設置不同類型的題目,并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也養成提出問題設置問題的習慣。另外在每個單元結束后,我都會指導學生理清歷史線索,根據教材的寫作思路把握史實與史實之間的邏輯聯系,用書面的形式將歷史知識結構整理出來,使學生在學習中重視學習方法的探索與總結。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感到最大的不足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不夠。困惑是學生需要精彩的課堂與歷史知識的枯燥性的矛盾;忠于課本要求與實際學習需要而補充知識的矛盾;補充知識擴大課時與課時緊張的矛盾。這些教和學之間矛盾需要在往后的歷史教學中切實解決的,同樣的,對我教學水平推動和提高,有較大的幫助,也讓學生在老師的推動下,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
高一歷史老師工作總結3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567三個班的歷史課,依舊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在學校領導的組織、教研組的支持及自己的辛勤努力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能在新的學期中爭取把各項工作做的更好,有必要按照學校統一規定,客觀、實際地認真對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思想道德方面,作為歷史教師應該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我主動配合學校各級領導的工作安排。積極參加學校、教研組的各種會議。根據學科特點,通過自己尋找熱點,及時領會和用于教學輔導;顧全大局、服從學校、年級組的教學安排,熱愛教育事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能力用于教學過程,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向同事學習、請教,共同研究業務使教學水平提高。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制定計劃,研究高中教學理論,認真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認真寫好教案,主動與同事切磋,交流學案。課前先對該課的思路作出總結分析,明確重難點,課后及時寫好后記,總結優點及不足,下一節有所改進!積極參加教研組備課活動,經常聽級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每節課基本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出現在教室,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讓學生掌握好學科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多方面適當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俗話說的好:欲給學生一滴水,老師須有一桶水。當代社會知識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也要不斷的跟進,才能適應教學發展的需求。本人深知這個道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以及史學研究的發展動態,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主動積極的閱讀書刊網文,充分利用、借鑒、吸取名家的精華,提升、發展自己。積極參加教研備課組活動,經常聽各老師的課,互相交流上課的思路,互看教案,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業務水平。爭取每節課都是自己上的好課。 為了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教育形勢,引導學生適應教改要求,我經常上網查閱、儲存資料。同時積極與同行交流學習,參加相關教學培訓。經過努力,我的知識水平有了提高,指導了教學工作。
歷史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也容易引發他們的興趣。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盡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把課堂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會,讓他們了解歷史,喜歡歷史。重視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建立知識結構的意識和能力,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利用試卷評講幫助學生學會求知。
課程教材跨度大,我基本能處理好通史與專題史之間的關系,注意模塊之間的聯系。專題史跳躍性大,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對知識儲備不足的學生而言,理解困難,對此,我在堅持新課標的前提下,對每課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思維進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膽取舍,深入淺出,編輯系統性的課件。選擇靈活多樣的教法,以一些知識點為切入口,尋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圖片音畫視像,創設教學情境或者是聯系現實,利用知識容量大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多參與,以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這樣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教材枯燥的知識。
做好初高中歷史學習的銜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會探索、學會合作,讓學生先掌握學法、再掌握知識。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愉悅的課堂氣氛。繼續運用傳統教學中的優良教學方法,扎實落實基礎知識,同時注重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問題生成的能力,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貼近時代的步伐和精神,體現歷史作為人文學科的本質。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計劃,讓學生盡快適應課改后的教學,每節課前讓學生先預習,再聽課,后練習,這樣對于容量大的教學就容易一些,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感覺太吃力。
課程強調合作意識,我與同組的老師經常一起備課,有問題一起探討,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式的選擇,歷史知識的整合,課程資源的利用進行探討,我們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資源共享,怎樣處理好教材、如何導入、講授新課采用哪種方式合理、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史興趣、怎樣落實課標要求進行切磋,收到了效果。使學生獲得了一定的學習本領。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能力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學習,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模塊,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扎實、有序、有恒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歷史能力。寫了《歷史綜合題的語言表述要求及其培養》一文獲得三等獎。
這一點與試卷點評的激勵性原則是完全相符的。激勵性原則是指在講評的全過程中,教師都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表揚他們的進步,使他們保持在愛學歷史的最佳狀態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講評時應注重激勵性,通過橫向、縱向對比,表揚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找出自身的優勢,揚長補短,再接再厲,幫助學生樹立考試必勝的信心,充分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學習,形成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這是提高講評質量最為有效的動力之一。尊重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是試卷講評課取得成功的基點,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路徑。教師在講評試卷時要善于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多給予學生肯定的目光和激勵的語言,對學優生要鼓勵其再接再厲,對后進生要用進步的眼光縱向看,從試卷中捕捉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學生基本都知道了自己的考試成績,看到試卷時“幾家歡喜幾家愁”。但不管成績如何,學生都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師的肯定。所以教師在課上不能只是板著臉訓斥學生,那樣只會冷卻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課堂學習效率。對于成績欠佳的學生,在他們已經情緒低落時,教師要看到他們的優點,肯定他們的長處,用溫暖的語言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對于成績良好的學生,教師要表揚他們的優異表現,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在評講時應打破老師“一言堂”的習慣,引導學生參與試卷講評。有的時候,比較典型的題目,可以請解答得比較出色的同學講一講是如何進行正確思維的,為其他同學進行思維示范。有的時候,可以就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典型錯誤,請出現這種錯誤的同學談談他當時是怎么思考的。了解同學出現錯誤的原因,其他同學聽了有利于糾正自己思維上的誤差,老師聽了有利于增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針對性。有時在課堂上,還有必要引導學生對認識比較模糊的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或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進行解題經驗、技巧、思維能力培養的交流。
二、組織和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學習和探究
在試卷講評課中,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應當注意采取各種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充分調動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積極性,必須堅持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討論分析、主動糾錯、主動歸納總結、主動解決問題這條主線貫穿講評課的始終。在講評課上可以適當加大學生互動的力度,如師生共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集體評改等多種形式,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從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分組合作學習就是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的生動體現,既能生生互動,又可以進行師生互動。在此過程中,老師也要轉變角色定位,做講評課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的特點是以小組共同目標為導向,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親密的合作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在高中歷史講評課中應用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合作意識的增強,并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具體來看,可以采用分組講評的合作學習模式。以座位順序作為分組依據,首先由小組內部的同學相互探討,分別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在小組中陳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溝通自己的思路和存在的問題,借鑒別人的經驗。其次,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由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在講臺上本組討論成果,由其他小組進行點評。最終,根據各組發言情況,由老師進行講評。
三、師生共同及時反思,總結經驗和解題技巧
課后反思作為師生共進的一面鏡子,是師生對課堂行為進行的總結。它可以促使師生分別從教學和學習兩個方面入手查漏補缺,改進教學和學習方法,從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1.講評后要重視內容的消化。為了鞏固講評結果,講評后,教師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消化講評內容。要求學生在講評的基礎上再認真閱讀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點,教師可進行個別指導,并讓學生把自己的典型錯題建到自己的錯題集中,以便隨時查閱反思,避免下次再犯類似的錯誤,從而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盡量避免學生試卷中普遍出現的問題的再次出現。講評后,教師要把這些問題加以整理,做好筆記,為下次考試命題做好準備。
2.落實對個別學生的輔導。講評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即使教師在課堂上已經講得很仔細,但往往有個別學生對某個問題還不清楚。因此,教師有必要對部分重點題型舉一反三地給個別學生以輔導,幫助他們徹底明白,強化講評課的效果。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更熱情主動地找他們溝通,對題目的設問進行適當變換,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惑。
3.學生及時反思解答。試題評講結束后,教師要指導學生一思過失;二悟規律;三做補償練習。要告知學生把先前講評好的試卷整理好進行鞏固,然后由教師從中選取錯誤率高的題目經過適當的變題拓展后,再匯編成一份試卷,讓學生重新獨立完成。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在復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得到糾正,又讓教師真正地了解學生對有關知識掌握的程度。
4.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在試卷講評課前,授課教師要及時將試卷分發給學生,在知識積累、學習方法、答題規范、考試心理、解題技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在課前,學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及時發現試卷中存在的問題并自我糾正。對于學生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在講評課上進行認真細致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而不是單純地告知答案。這是學生自我反思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也是實現學生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關鍵詞:材料題;講評;技巧方法;高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1-0360-02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57
歷史材料題的得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高考歷史學科的成績。因此在復習中大量試題的選作是每個高三學子,也是每個高三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但選作題量和學生的能力及高考成績并不成正比。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務必提高材料題訓練的高效性,在實踐中掌握技巧和方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了一些關于材料題解題的技巧和方法,概括起來就是“一看二鏈三歸納”。下面,筆者結合具體試題來談談如何應用這些方法技巧。
一、“一看”――看材料的出處,分層次,找關鍵詞
第一,看出處。有很多材料總是會給出材料的出處,“看”到了材料的出處也就能夠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歷史背景的再現為事件重現提供了重要依據。因此根據歷史背景我們就可以從教材中找到相應的知識點。下面舉例進行具體分析: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國則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禮樂,一統于天下。
――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為什么專制君王要獨尊孔子而不抬舉別人呢?從根本上講,不得不歸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權,漫無限制,易演成獨夫專制之弊;其二,孔子講學不尊問難,易演成思想專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絕對之主張,易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謀食,易入民賊牢籠。”
――易白沙《孔予平議》(19l6年2月)
看到材料一的出處是“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我們就了解到了背景是西漢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學生就可以從教材中鏈接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背景、內容、影響。材料二的出處告訴學生時間是1916年2月,作品是《孔子評議》,雖然學生不知道易白沙何許人也,但是根據已有知識的掌握,1916年有關孔子的就是。這樣,學生就可以鏈接到教材中的有關知識點。
第二,分層次。我們一般是先看有沒有時間副詞。歷史事件的再現一般是由時間進行串連的。因此如果找到時間副詞也就能輕而易舉地進行分層。然后是看句末停頓符號。一般情況下是有幾個句末停頓符號就分幾層,當然有時是幾個句子表達一層意思,這就需要我們在訓練中掌握了。有時還要看材料的結構,有的材料是總分式,有的是分總式,有的則是并列式。下面我們還以上面的材料二來進行剖析。
材料二:“為什么專制君王要獨尊孔子而不抬舉別人呢?從根本上講,不得不歸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權,漫無限制,易演成獨夫專制之弊;\\其二,孔子講學不尊問難,易演成思想專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絕對之主張,易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謀食,易入民賊牢籠?!?/p>
――易白沙《孔予平議》(19l6年2月)
這段材料有兩個句子,第二個句子又有四個分句,在結構上是總分。這樣我們就很容易進行分層。
第三,找關鍵詞句。每一層中都有一個中心意思,它往往是通過一個關鍵詞來表達的,只要我們找到關鍵詞就能夠正確把握層意,這也是我們做答材料題的關鍵所在。關鍵詞有些是句子中的某個詞,有些則需要我們根據句意進行概括。仍以材料二為例進行剖析,材料二的第一層的關鍵詞是專制君主獨尊孔子,第二層的第一層的關鍵詞是獨夫專制,第二層思想專制,三四層無關鍵詞,根據句意“少絕對主張”概括為中庸,“只重做官,不重謀食”概括為輕民。
二、“二鏈”――根據材料提取的信息和設置問題鏈接教材知識點和我們已儲存知識
“鏈”其實一直貫穿于我們解題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通過看出處、分層次、找關鍵詞從題干所獲取到的信息都可以與我們大腦里儲存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鏈接。
“鏈”的前提是學生必須有扎實的知識儲備。沒有扎實的知識儲備,“看”做得再好也只能是望洋興嘆。扎實的知識儲備需要學生日積月累。有些知識必須是死記硬背的,就必須下力氣把它記下來;有些是通過理解來記憶的,就必須理解然后把它記下來;有些是通過對比來記住其異同……總之,沒有基礎知識的儲備就不可能去談技巧和方法。
其次,必須做到“看”和“鏈”有機結合。要做到有機結合就必須“看”得準,“鏈”得巧?!翱础钡脺示褪窃陬}干里找到情景背景、通過分層找準關鍵詞;“鏈”得巧就是通過看到的信息能夠在知識儲備庫里找到相關知識。
三、“三歸納”――把“看”到和“鏈”接到的知識點依據設置的問題進行歸納
一般情況下歸納有三個層次,即從材料中歸納;從教材中歸納;從已儲存信息中歸納。有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的材料中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答案源于材料。這種情況下的關鍵詞就是我們的答案要點。有些問題的答案需要我們歸納教材中的知識點,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對“看”所能“鏈”到的知識點的篩選歸納。當然也有一些問題的答案既不在材料中又不在教材知識中,而是我們平時的一些積累。下面,我們仍以材料二進行演習。
材料二:“為什么專制君王要獨尊孔子而不抬舉別人呢?從根本上講,不得不歸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權,漫無限制,易演成獨夫專制之弊;\\其二,孔子講學不尊問難,易演成思想專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絕對之主張,易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謀食,易入民賊牢籠。”
設置的問題:根據材料,概括易白沙的思想對儒學發展的影響,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