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關于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3-08-30 16:25: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于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初中語文關注問題
一、課堂上是否關注和愛護學生
《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一書中提出,教師的教育關注歷來是不同教育目標追求的行為表現,它是通過顯反映隱性理念的一種方式,通過教師的教育關注,我們可以看到每一位教師的心靈世界。語文課堂上我們是否全方位地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其實很多老師仍然沒有真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為學服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等新教育理念僅僅停留于口號,誰都會說,其實在教師思想深處并未得到真正認可。因此,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給學生以更多的關注與愛護,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課堂成為充滿創造和神奇的過程,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過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對人生命價值的呵護和關注,對人內在精神的喚醒和激勵,是塑造一個精神豐滿、光彩照人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曾對此作過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學生的心靈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師加倍呵護?!睂W生的關注和愛護并不需要轟轟烈烈,對于我們一線的教師,更多地體現在對學生平凡的細節的尊重上。教師對學生不尊重,學生就學習粗俗淺陋;教師對學生不平等,學生就學習無禮野蠻。教師的無意失誤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二、課堂是否是和諧的、民主的、互動的、共進的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學生的一切活動都處于教師的監控下,課堂教學是一種“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給我存”的填鴨式教學。教師莊嚴神圣、高高在上的權威角色使學生不敢與其平等對話。教師和學生應當是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講課要以學生為對象,學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們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不應對學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質疑,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新課改環境下,我們衡量學生的學習重要的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學生發現了多少;重要的不是要學生僅會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有勇氣面對問題。另外,只有學生以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問題,學習才有強大的動力,才能真正開啟心智的大門,激發學習熱情,領略學習的興趣與魅力。古人云: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我們的教育應該關注的。因而,我們的課堂應多設計讓學生自主提問的環節,設計好激發點,把握好激發的火候,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學會傾聽,在傾聽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敏銳地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從而決定何時插入對話,何時介入討論,何時作出補充分析。其次,學生因生活閱歷、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審美趣味、看問題角度等的不同,對文本思想和言語的感知理解會有所不同,讓學生相互把自己的觀點、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說出來,甚至進行“針鋒相對”的爭論,非常有利于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語感能力的增強和學習品質的鍛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好引導作用:首先,要注重創設學習情境,要通過創設各種真實的、基于學習任務的情境,幫助學生認識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其次,要組織好協作學習,教師要通過組織協作學習,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師生、生生互動,從而成為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的合作者;最后,要促進問題解決,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中產生矛盾的地方,設計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與條件,幫助學生化解矛盾,促進問題的解決。
三、課堂是否注重實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變革;學習習慣;教學質量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及課程標準的制定對我國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時代性要求。作為初中教育的基礎課程,語文教學改革的開展已逐漸發展成為現階段我國教學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诖?,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為創新型教學思維,合理更新教學方法,并通過一定的反思教學做到以批判性的教學思想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在不斷懷疑與肯定的往復循環過程中,改正原有的教學模式,完善并調整其教學機制,進而形成穩固的良性教學策略,保證語文教學變革的全面實施。
一、反思性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反思性教學即教師在原有認識論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踐實施過程中內容、方法等的選擇與制定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體會,發現其中的缺點與不足,并通過一定的反思將其更正,從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前進。這樣一來,汲取了以往教學中的經驗教訓,教師便能更好地把握學生學習中的盲點與難點,并真切地體會教育教學的基本內涵,進而借鑒并發揚其優點,在不斷修改的過程中提升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及教學效果。因此,教學反思的存在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國現階段教學工作中對教師提出的基本素養要求。
1.是教學變革的基本需求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們應以全局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穩步前進。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文化的灌輸,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引導經濟及政治建設的進行。因此,在社會變革的重要時期,做到對教學理念的科學把握,教學方法的實質轉變。從這種角度來看,反思性教學無可替代地成為一種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自身教學過程中反思其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在反復的提取精煉過程中意識到課堂教學的精華所在,力求整個教學過程的流暢性與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提升教師能力水平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為教育事業的科學化進程作出貢獻。此外,我們在這里應該指出的是,反思性教學不僅應當包括教師的個人反思,也應意識到集體之間交流與反思的重要意義。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通過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方面溝通,進而更加多角度地了解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思維的碰撞與踴躍發言中汲取知識的真理,真正實現知識與教學的價值,盡量避免由于個人素質與觀點的差異而形成的“一家之言”,從而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
2.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本前提
反思性教學不僅適用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方面提出的要求。一方面,這種方法本身的提出就是對個人性格的一種修正。我們在學習中往往只注重知識的汲取,而不會考慮到底為什么我們會這樣做,被動地接收知識,而缺失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反思性教學是對這種學習方法的直接否定,其讓我們不再追求知識的硬性學習,而是停下來思考為什么這樣應用。而學習方法本身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習慣養成的過程,因此,反思性方法是學生養成學習習慣的必要前提。
二、初中語文實施反思性教學的可行性意見
1.注重課前反思,增強課堂中突發問題的可預見性
由于在課堂中要面對很多學生,而學生之間的性格及學習基礎差異使得課堂教學的實施往往存在著相對的突發性與不可預料性。為了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就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通過適當的反思預測各種未知狀況的發生,不能以教師的主觀意愿與觀點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力求做到從容應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又做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筆者在講述九年級課堂《談生命》時,作者冰心老師僅僅用一個大段落就將生命的意義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出來,蓬勃的生命力與樂觀堅強的性格讓我們為之折服。在課前,教師要考慮到不能用消極的言語與詞匯來解析這篇文章,同時如果教師本身存在著某種消極思想,也要保證不能帶到課堂中。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不良的思想可能會影響其一生。因此,教師要對授課中可能發生的狀況做到明確的
反思。
2.做好課堂反思,提升教學質量
我們仍然以《談生命》一文來舉例。文章開頭“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這句話發人深省。教師可以拋磚引玉,僅僅用這一句話來引發后面的話題,讓學生思考到底生命像什么,并講述生命中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一件事,或者挫折與歡樂。學生們各自抒發自己的觀點,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點頭示意正確,并進行適當的點撥。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有了大致的了解,學生也對自己進行了總結。接下來,教師就可以進行課文的教學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予以深入淺出的講
解,并對學生中好的觀點予以充分的肯定。
3.進行課后反思,輔助教育教學
每堂課結束之后都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為何不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是不是這堂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呢?是不是學生們學到知識了呢?學生們有沒有認可教師的教學方法呢?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呢?要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呢?這些都是課后應該反思的問題。
綜上所述,教育制度的變革迫切要求教學方法的革新。反思性教學的實施既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本質提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我們不僅要注重課前的反思,增強課堂中突發問題的可預見性,做好課堂反思,提升教學質量,也要進行課后反思,輔助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宗芝.反思性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2(77):24.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校本培訓
2013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和《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暫行辦法》,將教師完成五年一周期360培訓學時作為定期注冊的必備條件。一時間,各地掀起培訓“大潮”,寒暑假對于教師不再是休息日,教師不斷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充電。
實際上,各級培訓活動中的專家有很多知識和經驗是不可能通過培訓的形式傳播給每位教師的,所以,在一定的情況下,校本培訓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筆者在農村初中負責全校教科研工作,認為要加強校本培訓力度就要扎實開展諸如教學反思一類的,切合農村教師實際的校本教研活動。那么,結合農村教育的實際,如何培養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呢?
一、重視理論學習,夯實教學反思基礎
以前上蘇教版九年級課文《熱愛生命》的時候,總是認為課文很簡單,帶著學生讀一讀,了解情節,簡單分析人物形象,總結主旨就可以了。但是在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理論后,我感覺課不能這樣上了。我以“熱愛生命”為主題,在網上收集了很多資料圖片:千手觀音邰麗華、盲聾啞的海倫?凱勒、冰冷風雨中拾荒的殘疾人、荒涼的沙漠上的千年不倒的胡楊……通過我的深情講述,學生的熱情被點燃,紛紛講述自己積累的或是見過的關于生命的故事。一個女孩講述了自己的爺爺在被確診為癌癥后,沒有想拖累兒女,自己決意和老伴住在一邊,并坦然開朗地面對生活,每天堅持鍛煉身體,積極面對治療,結果癌癥狀況大有好轉。她的講述令我和全班同學非常感動。下課之前我順勢布置了作文――寫這篇課文的讀后感。批改時我發現學生此次作文感情真摯、語言流暢、用例典型,很多學生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我想,這一切大概就源于我受了陶行知先生人文教育思想的影響而進行的教學反思。
二、把握反思內容,增強教學反思實效
1.反思教學成功的原因
對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我們可以反思其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變措施;某些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的合理使用;對學生學情的有效把握等等,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和感受,及時記錄下來,總結經驗,以備業務提高之需。我在教授蘇教版九年級的課文《鄉愁》時,縣教研室領導坐堂聽課,聽過后給了我很高評價。我在竊喜之余,也對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進行了反思。其中的最大亮點是我設置的配樂朗讀。首先,我在音樂的背景下深情朗誦詩歌;其次,在學生準備之后,指名學生配樂朗讀。這樣做一是突出了詩歌的情感效果,通過音樂和人聲的力量點燃師生的情感火苗;二是體現了教師的示范效果,為學生做了良好的引領。
2.反思課堂教學不足之處
對于教學,發現不足改正錯誤可以幫助教師減少教學上的遺憾,提升教學業務能力。一次上《活板》,全校語文公開課,來人很多,我感覺壓力很大,生怕自己演砸了。結果課上得真不好。反思過程,我在設計教案時,沒有把握學生實際,結果上課時學生的反應遲緩,我不得不把教學主動權抓在自己手里,主導課堂,就這樣還是拖堂完成教學任務。后來,我及時改變了教學設計。等到另外一個班級上這一課時,我就變得從容多了,因為我從學生實際出發,課堂結構更合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多、更實在了,教學效果也更好了。由此可見,教學反思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真得很大。
三、總結反思方法,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1.反思語文課堂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否統一
語文教學應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機統一體。面對應試教育的壓力,我們的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機械式的工具化教學,很多教師為了能把知識及時、迅速、有效地“塞”給學生,忽視了人文性的教學設計,整個語文課堂變得索然無味,甚至面目可憎。這樣的現象在農村初中的課堂上并不鮮見。只有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融入細致的語文基礎知識訓練過程中,我們的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才有可能成為理想的課堂。
2.反思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適
關于語文教學方法,眾說紛紜。我以為,對于農村初中的語文課堂來說,教學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講授法、串講法)、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討論法、研究法)和教、學兼重的教學方法系統(問答法、情境教學法)。教學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要根據課文、學生、課堂情況等不同因素而有所變化。其中,情境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語文教學情感美、畫面美的特點,能創造詩意般的審美課堂,帶給師生美的感受,增強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這也正是大部分語文老師追求的語文教學境界。我們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增強自身語文素養,多嘗試情境教學法。
3.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合理
教學設計是一堂語文課的基礎和核心。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可以進行。反思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有沒有做到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要看教學設計有沒有體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是否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環境、成長的需求融為一體;第三,要看教學設計有沒有立足文本,并根據實際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
參考文獻:
[1]李艷杰.教師應學會教學反思.學知報,2011-11-14.
[2]張小建.實踐+反思=進步:學會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J].學術研究,2012(02).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訓練方法
思維是在了解事物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抽象的認識,在腦海中通過抽象的概括和對事物本質的分析,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事物的了解。而語文教學是一種運用語言和文字來獲取知識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對于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指培養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觀察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至關重要的是讓學生加強思維能力的鍛煉,在對初中生傳授教育知識的同時,能引起學生的想象力和積極性。
一、營造積極的教學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要想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發揮思維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在課堂上營造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對知識的了解和認識,鍛煉和發展思維能力。老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形成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老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來讓學生思考回答: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態度分別是什么?通過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和主題?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要分別根據原文中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描寫來進行比較,這樣能夠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深意。
二、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語文的教育上,課堂上可以設計幾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讓中學生在能夠學會課堂內容的基礎上,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和思考問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同時要與教學材料相結合。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先觀察后思考
觀察是指對事物的第一感官認識,先是在觀察之后才會有對事物進一步的思考和了解,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先學會對事物的觀察尤為重要。許多文章都是從生活中觀察后用心思考、加工而來的。老師可以運用一些生活觀察力較強的文章來作為案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學會如何觀察和思考,這樣就可以達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父親為了買橘子蹣跚地爬月臺的場景,其中用了“攀、探、縮、傾”等字眼,通過這幾個字生動地展示出父親爬月臺的行為,表現了作者對父親的懷念。
2.先聯想后思考
聯想與想象的含義如出一轍,都是有思維想象的含義,確切是指通過原有事物聯想與它相關的另一事物的過程,之后再通過想象進行創造加工。如余光中的《鄉愁》,作者將對故鄉的思念比作郵票、船票和墳墓等,根據與家鄉隔海相望運用了郵票和船票等通訊工具的中介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這篇課文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聯想進行對作者所表達情感的思考。這樣能夠吸引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想象力。
三、加強思維方法訓練和反思,鞏固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制訂不同的方法來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且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入性,在思考的時候不要只浮于表面,要深入地思考,這樣才能讓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并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學習調查報告。老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進行教學:為了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應該先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這樣學生才能有參與課堂的欲望。如,《變色龍》一文,老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變色龍的視頻片段,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這樣學生在之后的聽課中可以更好地思考問題。
初中語文的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這一階段中能否得到很好的鍛煉是很關鍵的。這樣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夠取代學生之前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其中對知識的反復思考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發展,從而讓中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思維能力在教學課堂上的培養要注重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他們能夠在學習中更好地學會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對于課堂教學中學生反思的方法也要不斷進行改進和加強,這樣才能夠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閱讀教學 現狀 策略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目前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如何優化閱讀教學也成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問題。綜觀近幾年閱讀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們不難發現:“學術觀點陳雜、實踐方式多樣,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不斷的補充、修正或否定中曲折地前行?!盵1]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脫節,很多理論最終難以付諸實踐和接受實踐的檢驗,理論建構成為空中樓閣,缺乏實際應用價值;有些實踐研究因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而最終只能停留在經驗總結的層面上。故筆者擬針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語文閱讀教學基本內容概述
語文閱讀教學基本內容包括基本內涵、基本要素、基本原則三點,分而闡之:
第一,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內涵?;緝群袃蓪雍x,首先是“教學”的內涵,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是教與學相統一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和學當然各有自己獨立的活動,不能互相代替。其次是“閱讀教學”的內涵,指學習的主體(教師、學生)在一定的方法的指導下,與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即個體以語言為中介,獲取知識、培養技能、塑造情感的學習方式和過程。
第二,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素。概括而言,從橫向關系來看,閱讀教學的要素分為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要素之外以及文本和環境的客觀要素,四者之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必須要承當以下幾個角色:首先是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者;其次是教學活動中經驗的選擇者和組織者;再次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領導者;最后是學生心智的研究者和自我發展的探索者。2.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發揮主體性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表現為學習意向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又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接受、探索、訓練、創新等具體行為。3.文本。閱讀教學中的文本通常指狹義的教材文本,包括課文系統和提示系統兩大塊。然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的選擇并非只能拘囿于靜態的教材文本,只要以教材為主線,跳出以本為本的狹隘觀念,教材之外的動態生活文本也可信手拈來。4.環境。閱讀主體所處的社會制度、文化氛圍及閱讀行為所具有的物質條件、客觀基礎都屬于閱讀環境,除此之外還包括閱讀主題介入這種活動時的知識能力、心理狀態等。
第三,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對教學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為:1.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原則;2.情感過程和認知過程相統一原則。以“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原則”為例,閱讀教學的首要原則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原則。首先,從語文閱讀課程的目標看,三維目標既包含了知識與能力維度的工具性目標,又包含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的人文性目標。其次,語言文字都是存在于文本之中,依賴于一定的語境。所以,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猶如一頁紙的正反面、一個人的左右手,是緊密相連、無法分割的,它們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的辨證統一的關系。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
筆者采取問卷調查和課堂聽課兩種方法進行了調查研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匯總統計,并詳細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體闡述如下:
第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調查。本次調查選擇了鄉、縣、市三所不同等級的學校,共發教師問卷78份,收取有效問卷75份,學生問卷300份,收取有效問卷293份(每個學校100份,分別從學校的三個年級的不同班級隨機選的學生)。調查結果統計如下:從教師卷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教師的年讀書量不高,第1題答案A占73%,答案D只有2%;教師的科研能力水平偏低,第4題答案A還占有23%,第5題答案A占有56%,可見科研的目的比較功利。從教師卷的6至10題與學生卷一的11至20題的答案對比可見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疏于指導,只是停留在考試層面。從教師卷的12至21題與學生卷二的4至12題的答案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比較陳舊。而且在兩處對比中,我們發現教師與學生的回答在很多發面還有出入。從學生卷一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現在的初中學生閱讀量偏少、閱讀來源偏窄、閱讀興趣不高、沒有很好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上還有很多障礙。由此可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有很多偏差,既有對新課改理念的誤讀,又有實踐操作的誤差。
第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存在問題分析。為了增加研究的可靠性,筆者以上述數據為基礎,結合了聽取的隨堂課、公開課、部分教師備課筆記的情況,以及自己本身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總結,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中存在的問題作了詳細分析。1.學生閱讀現狀存在問題分析:唯書本,使學生閱讀興趣的銳減;唯分數,使學生閱讀目的變得功利化;想讀,沒有時間讀;想讀,沒有條件讀;想讀,沒有能力讀。2.閱讀教學現狀存在問題分析:忽視學生認知規律及認知需求,強調知識技能訓練;忽視學生主體參與的真實、有效性,教學中出現了“泛自由”現象;文本單一,教案牽引,使閱讀課堂教學處于封閉狀態;評價手段過于單一,難以體現成長性。
三、目標引領: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層次性策略
層次性策略以語文課程的最終目標為旨歸,以各個層次的階段性目標為導向,以各個層次的內在聯系為紐帶,從而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決定教學過程的層次操作。下面將詳細闡述層次性策略實施的理論依據、策略的具體實施,并以優秀的教學案例來例證這策略實施的可行性。
第一,層次性策略實施的理論依據。具體兩點:1.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層次說;2.閱讀心理學理論。以第2點為例,閱讀是一種從書面符號中獲取意義的心理過程,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評價、判斷、想象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心智活動構成的,其中諸如“閱讀想象”,指閱讀中對語言符號所喚起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進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在閱讀活動中,根據文字材料的描述而進行再造想象,是閱讀理解不可缺少的一環,而創造性想象則是主動閱讀、活化信息、形成新見解的必要條件。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言的描述,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在再造想象中形成的新形象,都是別人想象過的事物,通過自己的想象活動“再造”出來的。
第二,層次性策略的具體實施。有以下幾點:1.以興趣閱讀到達學生的認知層次,實現初級目標;2.審美閱讀到達學生的鑒賞層次,實現中級目標;3.以反思閱讀達到學生的研究層次,實現終極目標。綜上,以目標為引領的層次性策略不僅符合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師生閱讀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符合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維過程,也符合文本由形式到內容的本質屬性,更有利于凸現新課程整體感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語文閱讀教學環節。
四、身心參與: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體驗性策略
身心參與的體驗性策略就是學生身心真正地參與課堂中,以自身的主體經驗為主,以教師的引導為輔,在理解課文、習得語文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獲得關于人生、世界的各種意義、建構完滿的個體精神世界。下文將在闡述策略實施的理論依據的基礎上闡述策略的具體實施,并用優秀的教學案例來輔證策略實施的可行性。
第一,體驗性策略實施的理論依據。有生命哲學理論和主體性教育理論兩點。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例,主體性教育思想的產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時代要求的具體體現。主體性教育的實質是充分尊重、發展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在閱讀活動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立的人格,以平等、友好的態度去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能擺脫被動境地,自覺地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第二,體驗性策略的具體實施。具體有以下幾個步驟:1.品讀文本,喚醒體驗;2.融入情境,還原體驗;3.觀照自我,升華體驗。以第2點為例,由于文本中語言文字的隱晦性,有些內容學生難以理解,難以喚醒學生原有的體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創設一個高效的、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可借助音樂渲染、多媒體還原、表演體驗等多種手段精心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融入情境中從而實現體驗的還原。具體如下:首先是直觀情境,即教師通過一定方式把教學內容變為具體、可感的東西,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提高教學效率。如教《中國石拱橋》一文,教師用兩張硬紙板做成一個平面,一個拱形,用這兩個來代替平面橋和拱形橋作對比,即體現了“直觀情境”中的“物象直觀”。其次是想象情境,指人們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加工而創造出一種新的形象思維的活動。從創設想象情境來看,主要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圍繞大綱要求,找到引起學生想象的“觸發點”,從而驅遣學生的想象。其主要做法是:依環境、情節、人物引導學生再造想象。如教《阿里山紀行》一文中,某教師為了符合文本中山野情趣,特選擇了一段竹笛獨奏《苗嶺的早晨》。絲竹悠悠,意味無窮。聽著清新舒緩、明麗歡快的笛聲,有的學生悄然動容,有的學生寂然遐思,仿佛已經走進了幽深,寧靜,清涼,神奇的阿里山。
五、時空拓展: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開放性策略
本文中闡述的開放性策略是立于教學時空的拓展上,建立寬松、平等的閱讀環境;不應只就課文而論課文,讓生活與課堂鏈接;教學形式上提倡“散文化”教學,形散而神不散,重視學習過程的豐富性和教學細節的靈活性。
第一,開放性策略的理論依據。開放性策略是以接受美學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兩點理論為依據而實施的,如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文本的價值體現在讀者自足的開放性、獨創性的閱讀過程中。因此它倡導讀者是閱讀的主體,作者退居幕后,在教學中,教師也要退居幕后。最后它還鮮明地指出:課堂閱讀的主人毫無疑問只能是學生。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建構新知識的主體。
第二,開放性策略的具體實施。具體有以下幾個步驟:1.突破學科壁壘,回歸真實生活;2.創新預設形態,留足生成空間;3.開放教學形式,建立互動課堂;4.開發課程資源,拓寬文本范圍。以第4點為例,在閱讀教學中,不能拘泥于課堂的文本教學,而是要以教材為憑借和載體,開發和拓展各種課程資源,豐富課程體系。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和初中學生的特點,課程資源的開發有以下幾種:首先是經典名著課程,其次是民俗文化課程;最后是綜合實踐課程。
六、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實施的保障
在實際教學的操作過程中,由于教師自身的原因對新課程的理念不能完全理解,評價體系制度建立不夠全面,整體閱讀環境的不夠優越,使得策略不能夠完全實施。所以,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得以實行,必須有以下幾個方面作為保障:
第一,實現教師的自主專業成長。教師是閱讀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要素,其成長過程對于教學成敗至關重要。要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1.文化自覺,指的是教師要有自主專業成長的意識,要加強知識儲備,如閱讀內容需廣泛,閱讀思想需厚重,閱讀方式需多樣。2.互助合作,指在學校中進一步強調教師專業成長的互助和合作,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中的專業對話、溝通、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助合作,諸如語文教研組集體教研活動要落到實處;同其他學科間的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優勢互補;師徒合作,教學相長等具體活動。3.反思實踐。一般而言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反思途徑來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記課后記,隨時記錄下自己對教學效果的主觀評價;收集學生評教信息,加強教與學的相互交流,促使教師不斷充實、完善,從而更加準確地評價自己;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教學競賽活動,在教學實踐的展示與競爭中鍛煉、檢驗自己,以此促進反思;他山之石,為我功玉。只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不斷反思中教學,每個語文教師都可以成為研究者,逐步成為學者型教師。
第二,建構多維的師生評價體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學評價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才能為策略的實施提供保障,有多元評價主體、交互評價標準、過程評價方式三個方面內容。以“多元評價主體”為例,首先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其次是學生的互評,互評是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做出的互相評價;最后對教師的評價主體也不應該只是學校的領導。學生、家長也應該參與其中體現多元化。
第三,建立一體化的閱讀大環境。閱讀的環境從大范圍上來講,主要包括有社會、家庭、學校三個部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于教學環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社會中的大眾文化及傳媒、家庭中的家長、學校中的教師。閱讀環境的一體化是指這三者要聯手為學生們的閱讀創設一個適宜于創造發展寬松環境,形成教育合力,達到5加2大于7的效果。具體如下:1.健康的社會閱讀環境;2.溫馨的家庭閱讀環境;3.人文的學校閱讀環境。以“溫馨的家庭閱讀環境”而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首先家長和孩子之間要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其次家長要做讀書的愛好者;最后有經濟條件的家長要為孩子多買書。
綜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前人語文閱讀教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闡述了教學及閱讀教學的概念、分析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針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三個策略:目標引領的層次性策略、身心參與的體驗性策略、時空拓展的開放性策略。并明確提出了以上三個策略實施的保障:實現教師的自主專業成長、建構多維的評價體系及建立一體化的閱讀環境,力求通過教和學方式的一些轉變,實現師生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70-02
所謂批注式閱讀教學,即教師依托"批注式"閱讀法,并基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對文章的閱讀情況等對學生進行的一種閱讀指導的教學策略。批注式閱讀是學生邊讀、邊思、邊批注、邊總結的一種閱讀方法,它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是迎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一種閱讀方法,能極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1.把握課前閱讀,激勵學生進行自由、自主批注
課前閱讀是整個閱讀教學的一部分,它關系著整個課堂閱讀教學的成敗。批注式閱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第一步便是課前閱讀批示。課前閱讀批注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在課前批注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對某一句話或者某個詞的用法標注在與之相對應的位置,還可以將某一問題的答案在文章中劃出了,也可以對整篇文章的寫作技巧進行評述。
當然,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閱讀知識對整篇文章進行自由理解,并將那些自己認為優美、有價值或者自己在理解上有難度的標注出來。當然,例如,在朱自清《春》的課前閱讀中,學生們可以將"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劃出來,并將"朗潤"、"漲"、"紅"、"趕趟兒"等重要詞匯標出。當然,在課前閱讀批注中,教師的作用在于指導,即要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把握文章大意。學生的課前批注雖然可以自主進行,但必須在理清文章脈絡和思路的前提下進行,只有理清了文章大意,學生的閱讀批注才更加具有針對性,才更加有效。
2.課中點撥指導,明確批注式閱讀教學重難點
在課前閱讀批注時,很多學生已經在課本的相應位置密密麻麻地作滿了批注,但這些批注僅僅是學生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關鍵點,要想真正對這些"關鍵點"進行驗證,還需要教師的"課中點撥"。在課中批注環節,教師要明確目標,基于教學重難點內容重新指導學生的批注,這時考驗一位教師基本教學功力的一種表現。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善用技巧,靈活授課。
眾所周知,學生的課前批注是零散而隨意的,教師首先要將學生的批注進行匯總,篩選出有價值的作為教學內容來講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讓小組內進行討論,提出不能解決的批注類問題,繼而讓小組代表進行發言,然后,教師再將各個小組匯總的批注內容進行重新匯總,講解。其次,在教學重難點處進行精心指導,耐心批注。例如,在朱自清《背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針對中心,提出以下問題:"課文總共三次寫到'背影',每次提到是在什么時候,通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分別表達了作者何種情感?這對表現課文中心主旨有什么作用?"這種問題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從課文的細微處入手,尋微探幽,進行細節性的批注,這種指導不僅提升了批注式閱讀教學效率,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3.重視課后批注,在反思與對比中實現查漏補缺
課后批注是既課前批注、課中批注后的最后一個環節。在該環節,教師要指引學生通過總結、反思與對比找出自身在整個批注式閱讀中的不足與缺陷,繼而不斷改進,不斷提升。在課后批注環節,教師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對整個閱讀教學(從中心主旨、遣詞造句、文章結構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總結。即重新提示一些重要內容,提醒學生檢查是否批注過。第二,及時回答學生關于批注閱讀的難題。第二,鼓勵學生通過對比各自的批注查漏補缺。
例如,在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后批注環節,學生A將自己的批注同學生B 做了對比,發現了自己將一個重要問題遺漏了,這一問題是:"第二段中作者描寫了百草園中的哪些景物?分別從哪些角度、哪些順序描寫這些景物?"在該篇文章中,景物的描寫十分重要,而A同學在批注過程中竟然遺漏了,但幸運的是,通過與B同學進行對比,A同學的批注又變得全面而具體了??梢?,課后批注的對比對查漏補缺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課后批注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將不懂的內容趁機提出來,確保閱讀難題無處遁形。
綜上可知,批注式策略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其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讀"具有雙向的促進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激勵課前閱讀批注、指導課中批注、反思課后批注等三方面實現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高效進行。在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即多點勾畫、多點批注、多點反思,讓批注式教學法為學生閱讀插上成功的翅膀,最終幫助學生實現高效率的自信閱讀。
參考文獻:
[1]魏梅芳.與文本對話 引自由表達――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探析[J].甘肅教育,2016.
25.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集中語法教學在農村高三英語教學中的實驗研究李雙燕,馬江濤,魏印卿,郭樹芬
26.農村初中體育游戲教學初探張燁
27.淺談"活動單"作文教學模式許震
28.數學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初探肖明鏡
29.讓自行車"騎進"初一體育課堂張成軍
30.構建情理交融的課堂——《月光啟蒙》教學案例反思夏玲紅
31.計算教學:在單一走向多維中凸現實效鄭秋萍
32.音樂課上的藝術綜合實踐探析趙敏
33.例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李傳德
34.讓生成性資源在價值引導下亮出精彩韓斌
35.細節決定成敗——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兩點思考周密,劉剛
36.對美術課程改革的反思徐蕾
37.教而不思則罔——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反思包俊莉
38.對多媒體輔助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思王祥年
39.還生活本色閱讀積累創意表達——關于小學作文教學的思考霍建香,秦成義
40.全納教育視野下對學困生問題的審視柏楊,吳樂樂
41.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樊建安
42.高中物理難教難學的原因及應對策略吳學華
43.課堂提問的幾個誤區探析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陳建新
44.淺談高中生"好課"的三大問題柯宏
45.走出課堂新誤區構建政治新課堂王寅建
46.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STSE教育的探討方潔
47.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調查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為例邢捷,譚蘭
48.中學課余體育訓練現狀的調查與分析金德召
49.小學語文課內外作業效果對比調查分析束長青
50.淺談中學生物實驗的幾點改進和創新姚家佳
51.把握學生心理動態改革化學課堂教學史妍妍
52.淺談高中政治教學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陳樹茂
53.芻議初中物理教學的激趣技巧陳素云
54.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葛麗屏
55.加強實驗提高化學教學實效性黃裕云
56.淺談初中基礎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李萍
57.淺議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王燕春
58.淺議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王運尤
59.淺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途徑孫艷麗
60.讓初中英語課堂充滿情趣王虹
61."學生評教"要避免負面影響王家鵬
62.創設情境實施愉快教學張貫永
63.淺談情境教學的教學效果何志權
64.讓聯想點亮靈感——初中作文教學感受點滴吳東花
65.談初中英語教學中背誦技巧的重要性何淑梅
66.新課標指導下對數學教學的幾點認識袁芙蓉
67.吃透新教材做好『數學活動何立德
68.初中作文思維模式培育探析錢正榮
69.方寸之間評價無限——自制美術作業本開拓評價新天地蔣國堯
70.巧用音樂成長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曹金鳳HttP://
71.將音樂的耳朵"喚醒"——音樂課堂如何培養傾聽的藝術錢鵬
72.課堂巧提問事半功倍增——新課標下數學課堂提問技巧探尋吳麗穎
73.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陳偉
74.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如何上好體育與健康課陳明偉
75.科學課堂中如何進行課堂收口的教學策略劉生艷
76.以興趣敲開智慧之門——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夏宇
77.高中通用技術專題網站建設若干問題的探討祝聲彥
78.應用遠程教育資源優化英語課堂教學龔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