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3: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特質
新時代背景下,要落實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其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鍵在于教師。勞動教育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特質,才能勝任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真正實現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
一、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特質的內涵
從事不同行業的人,有著不同的專業特質。所謂特質是指一種可表現于許多環境的、相對持久的、一致而穩定的思想、情感和動作的特點,它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行為傾向,具有抽象性、穩定性、相對性和結構層次性等特征[1]。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特質就是指勞動教育教師所具有的穩定、持久而獨立于情境的心理特征[2]。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只有具備從事勞動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特有的品質,才能勝任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有所作為。
二、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特質的主要表現
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特質是由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新時代對勞動教育的要求所決定的。根據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特點和符合的要求,筆者認為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特質主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豐富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強烈的學習意識,以下展開具體論述。
(一)高尚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應遵循的基本規范。教育是塑造學生靈魂的事業,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勞動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主要表現如下。1愛崗敬業能夠充分認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高度認同勞動教育教師職業,熱愛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對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2關愛學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全身心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相信學生的潛能,努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3育人為本,因材施教牢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學生形成勞動價值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努力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
(二)豐富的專業知識
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不僅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且影響著學生的學習[3]。勞動教育教師要具備的專業知識主要有以下幾點。
1扎實的教育知識
勞動教育教師的教育知識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是開展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熟練掌握教育教學基本原理,特別是要把握好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勞動價值觀形成規律,按照教育教學規律開展教學活動,還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2精深的學科知識
勞動教育學科知識主要指勞動教育教學的概念、原理、理論、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具體包括勞動教育的歷史發展、勞動教育的性質和基本理念、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勞動教育的形式與方法、勞動教育的途徑與評價、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勞動的相關知識等。它是教師進行正常教學、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要精準掌握勞動教育相關學科知識。
3豐富的學科教學知識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運用學科知識進行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基礎,具有實踐性、工作性、情境性、隱蔽性、綜合性的特點,是教師專業知識最核心的表現。勞動教育教師要從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系統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本質要求,掌握勞動教育課程開發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充分了解學生勞動教育的認知特點,然后將這些學科知識、教育教學方法知識及學生知識加以內化,融合于自己的思考中,運用于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
(三)過硬的專業能力
1課程規劃設計能力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不像其他學科教學那樣,有課程標準、教學用書、教學參考書等可以依據和參考。也就是說,勞動教育課程沒有具體的體系化或校本化的目標和內容設計,它只有《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作為指導。那么如何確定校本化的勞動教育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實施模式和評價策略?這就需要勞動教育教師進行規劃和設計。勞動教育課程規劃能力就是教師在《綱要》指導下,基于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以及對學生學習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校內外課程資源分析,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能力。其既包括對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規劃設計,也包括對學年(學期)課程和具體勞動項目的規劃設計。課程規劃設計能力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準確把握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二是能準確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勞動素養現狀及需求,并能對校內外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進行價值分析,做到充分利用;三是能確立校本化的勞動教育目標,包括學校目標、學期目標、主題目標、活動目標等;四是能構建基于目標的課程內容體系,做到科學安排、有所側重、因地制宜、凸顯特色;五是能探索出適合學校實際、滿足學生需求的課程實施和評價模式。
2課程實施能力
課程目標的達成關鍵在于課程的有效實施。課程實施能力是指教師在《綱要》指導下,將勞動教育的相關要求付諸行動,并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勞動教育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主要包括組織協調能力和活動指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是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因為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精心組織活動和及時協調各種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創設有效情境,調動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能及時發現學生勞動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生有序有效開展勞動;三是能及時協調學科間、校內校外間,以及家庭、學校、社會間的關系,確保勞動教育順利進行?;顒又笇芰κ侵附處熢趯W生勞動中,能對學生的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等及時給予指導,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發展。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實現勞動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活動指導能力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熟練掌握各種勞動技能,即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認真學習和熟練掌握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做勞動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是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恰當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四是能指導學生及時進行交流反思,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3勞動實踐能力
勞動實踐能力主要指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勞動素養。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師的勞動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勞動素養的高低。教師的勞動實踐能力主要表現在:一是能清晰地講解勞動的意義、價值,以及勞動的知識技能;二是能正確、規范地使用勞動工具;三是能熟練掌握勞動技能,即能熟練掌握所指導的勞動項目的流程和技能;四是示范操作要科學規范,即能按照技術規范和流程進行示范操作,做到科學規范。
4課程評價能力
課程評價能力是指勞動教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自身課程實施情況的診斷評價能力,包括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和自我評價與改進的能力。勞動教育教師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包括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與發展結果的診斷評價能力。教師要能利用多種方式、渠道收集評價信息,對評價信息進行科學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作用;能做到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自我評價與改進的能力是指教師對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自我認識和反思,從而實現自我素質的提高和專業自主能力的發展。教師要能制訂出具體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自我評價指標體系;能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診斷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能充分利用自我評價結果不斷改進教學,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5課程資源開發能力
課程資源開發能力是指勞動教育教師在校本化的勞動教育目標指導下,在分析學生年齡特點和需求基礎上,對校內外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進行分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勞動教育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它沒有現成的教學內容,它的課程資源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和社會之中,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和開發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因此,教師要具有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及時發現課程資源,并能合理利用,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的重要條件。
6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在勞動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課程實施和實現自身專業成長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勞動教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核心,是教師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關鍵能力。教師要能善于發現課程實施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及時將問題轉化為要研究的課題;能對研究課題進行規劃,制訂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案;能進行文獻綜述與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優點與不足;能在勞動教育教學實踐中利用科學研究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研究結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改進教學、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目的。
(四)強烈的學習意識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原因,勞動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勞動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勞動教育教師不愿從事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對勞動教育教學工作思考得少、研究得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水平低。而新時代勞動教育對勞動教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樣就形成了勞動教育教師專業水平不高與新時代勞動教育對教師的高要求之間的矛盾。為了全面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勞動教育教師應具有強烈的學習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把學習當作一種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4]。勞動教育教師要認真學習關于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各種指導文件,深刻領會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性質、理念、目標、內容、實施策略、評價方式等,積極探索全面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路徑和方法;要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的新變化,創新勞動教育內容、途徑、方式,增強勞動教育的時代性;要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努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偟膩碚f,勞動教育教師要肩負起新時代勞動教育賦予的使命,就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豐富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強烈的學習意識。這就是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特質。
參考文獻:
[1]成有信.十國師范教育和教師[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一、指導思想:
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勞動創造了美。生產勞動是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基礎。搞好勞動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并能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和樂趣。
二、基本情況分析:
小學勞動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 題材廣泛,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都很強 。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既動腦又動手 , 手腦并用。這種教學實踐活動,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最佳機會。創造性勞動教學終極目標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投身創造實踐,探索創造途徑,養成創新習慣。
勞動課的第一特性就是實踐性強,沒有實踐或實踐得不夠,都不能體現勞動課的最大特點。特別是我校地處農村,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很好的條件。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展,實現學生功能的轉變。教材的內容易于學生接受,篇幅少而精。小欄目的設計,題目、教材語言的表達都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并圖、文并茂。封面設計等都不超越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經驗,學生的現有知識。原教材來自城市內容的比較多,來自農村的比較少,新教材兼顧了農村、農業、農民、糧食問題和環保問題。教學措施:
四、教學目標:
1、營造寬松氛圍,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啟迪學生創造的智慧。
2、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過勞動課程的開展,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4、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勞動的正確認識和情感態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本學期我校勞動教育工作將緊緊把握時代脈搏,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實踐育人”為基本途徑,-堅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在動手動腦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2、在勞動實踐的基礎上,堅持“趣――授――練――評”的教學模式。
3、通過對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進而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 4、把勞動教育與德育結合,緊密與少先隊活動掛鉤,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和多樣性。
一、勞動是每一個的必然歸宿
勞動對于每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活在社會上首先要滿足吃穿住行的需要,勞動是人獲得生活資料的基本手段。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較發達的今天,人們往往不再滿足于獲得基本的生活資料,而是追求自己最高價值的實現,勞動正是實現自己價值的根本途徑。但是在技術經濟的背景下,勞動技能的獲得必須通過教育和學習。勞動是基礎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目前實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中就開設了初中勞動技術課程。這對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用巨大。應該說,沒有勞動內容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素質俱佳的新人。但在目前初中的教育實踐中,還是有不少缺陷的,特別是在勞動與技術課方面有明顯不足。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使家校雙方都忽視勞動技術教育,由此帶來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學生好逸惡勞、動手能力差、輕視體力勞動者等等。當這樣的學生走向社會后,就會與社會環境格格不入,不能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初中勞動與技術課的意義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初步的勞動素質,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因而,陶行知說“唯獨貫徹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才能夠造就在勞力上勞心的人類,才能征服自然勢力,創造大同社會”。
二、打破教材局限,增強勞動實踐
初中階段的學習分為基礎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學習兩種。多少年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初中學校已經適應了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但屬于實踐能力學習的勞動與技術課則不適合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新課程理念要求綜合實踐活動不允許有原來意義上的教材出現,不允許每個學習領域都編成教材”。勞動與技術課的實踐性是第一位的,要緊緊地圍繞著勞動實踐來組織教學?!皩嵺`活動是加強勞動教育的有效手段,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更應該是有目的、有內容、有方法、有陣地”。第一,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初中階段各個學科都會涉及一些手工制作,這是進行勞動實踐的很好契機。比如,在數學課中會涉及很多圖形,班級可以讓學生在勞動實踐課中引導對這些圖形加以制作。物理課中,半導體、滑輪等也都可以在勞動實踐課中讓學生進行制作。第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與校園的日常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比如,每周的一次的大掃除就是進行勞動實踐的好機會。校園板報、班級板報也是學生進行勞動鍛煉的舞臺。第三,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與家庭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可以安排“周末我給父母洗腳”“周末我做家務”等活動,然后教師通過家訪和課堂點評,總結相關情況,這種方式增進了學生的勞動能力,也加強了家校共建合作。第四,讓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報紙義賣活動、市區街道清掃活動,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在勞動的艱辛中體驗社會生活。
三、在勞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來自于實踐,向學生實施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初中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動手’‘設計’‘勞動’等內容結合起來,運用‘問題情景’‘探究設計’‘自主實踐’‘及時評價’等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才能達到目的”。第一,學生是勞動實踐活動的主體,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勞動實踐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那種參與到了勞動場面中卻飄在勞動實踐表層的行為是培養不出創新能力的,要謹防勞動實踐中的假“實踐”,要把勞動實踐真正地落到實處。第二,在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改變教師主導的強勢職業心理。通過讓學生發揮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開創創新性的學教活動。第三,教師通過及時評價,起到引導、啟發的作用。但如果不是嚴重的錯誤,教師不適合把問題全部抖開,要給學生留下想象、發揮、革新的余地,這樣可以鍛煉、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第四,學生在勞動實踐中互相配合、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容易培養各自的創新能力。如果是復雜性的、規?;膭趧訄龊?,學生之間的配合、交流就更重要,老師要教育、啟發學生通過默契協作,完成勞動實踐任務、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總結
勞動是應該從少年時期就培養起來的思想,初中生要樹立勞動觀念,并培養出初步的勞動技能。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要在勞動實踐間活動中打造初中生的創新能力。這是初中勞動與技術課的根本責任與使命。增強勞動實踐的具體步驟是,第一,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第二,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校園的日常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第三,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家庭生活結合起來。 第四,讓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社會生活中進行。要讓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發揮主體地位,發揮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這樣才能夠培養出他們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J].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9.
[2]劉天成. 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程資源規范研究課題研究報告[EB/OL].2008-12-22 [2013-07-01].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舉過一個提水的例子:“一個孩子提了5桶就筋疲力盡了,而另一個孩子卻能提來20桶。如果你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夠20桶,那么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說不定還會躺到醫院里去……”雖然他是用此例來類比兒童從事腦力勞動所需的力量是不相同的,在這里不妨回歸其本來的意義,勞動教育的意義亦是在于讓學生適度發展,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勞動中成功的樂趣。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并確定這個度,找到合適的路徑幫助孩子找到勞動中的樂趣和成就。
首先,教師要親身參與到孩子們這項活動之中,既要有教師的視野,將整個集體勞動的整個過程收納于心,就像一臺可以隨時移動、不時調整焦點的攝像機,將其中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愉快的細節、不足的地方等如實地記錄下來;同時,也要有孩子的視角,對這項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與孩子們一起體驗勞動過程中的辛勞和汗水,在整個過程中還要不間斷地與孩子們保持輕松愉快的談話。
其次,我始終認為,勞動中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而我們所追求的公平性,其評判的尺度也并非掌握在教師手中,而是在孩子們的心中。如果教師盲目相信自己的權威,“確信”自己可以公平地分派勞動任務,甚至不惜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來代替集體做決定,那這種霸道和專權是不符合教育原則的,是不利于孩子的個性發展的。因此,勞動任務的分配應該是由孩子們決定的、愿意接受的,并樂于承擔其結果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告知孩子們這項拔草任務的必要內容,比如規定的時間、除草范圍、所需工具,以及其他注意事項等等,然后由孩子們推選勞動小組的負責人,讓負責人再去與組員協商分解任務,將任務分到每個人身上。教師在小組分工過程中做好傾聽,除非某項分工的確不夠合理,否則盡量少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最后,孩子們分好小組、確定好每個人的任務之后,教師適時出現,根據本班孩子的興趣愛好用游戲的方式來編排這項勞動,可以編一個童話故事,讓藏身于地上和磚縫的小草變成小朋友需要去保護的精靈或者要被消滅的妖怪,充分啟發兒童的想象力,讓這樣一場勞動變得更富有詩意;或者可以用孩子們喜歡玩的網絡游戲,比如摩爾莊園等,讓拔草變成他們團隊需要完成的一項游戲任務,還可以讓小組之間公平對決,進行較量,這樣就促進了孩子們之間的團結、協作,并激發了他們的競爭意識。當然,在勞動任務全部結束之后的評價環節中,教師要將之前的童話故事或者游戲任務代入其中,弱化那種硬性的量化評價結果――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而是讓孩子們將故事或者游戲進行到底,為我們共同的故事或共同的游戲設計美好的結局,再總結收獲,將故事的激勵或者游戲的快樂持續下去。
教育工作重點
根據十六大提出教育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要求,教育部最近確定了教育工作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為實現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目標,教育工作要不斷增強教育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多樣性,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更加廣泛和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為實現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的目標,決定從現在起到2005年,鞏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成果,打好“普九”攻堅戰,使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15%。到2010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更大發展,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2020年,在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形成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體系。為實現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要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繼續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要增強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使學校成為終身學習服務的重要載體。
(摘自2002年12月27日《江西日報》)
教育部發出通知
要求多元評價學生
教育部日前發出改革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的通知,要改變目前“重結果”不重過程,重分數不重能力的評價與升學制度,要求教師、學生、社會多元評價學生。
通知指出,中小學生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要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發展,對學生的評價應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多個方面。
教育部還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要采用多樣性、開放式的評價方法。要建立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成長記錄應收集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成績記錄及各種作品、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教師、學生的觀察和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考試與測驗的信息等。
要改變長期以來以升學率作為惟一標準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做法,建立起符合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中小學評價體系。初中升高中,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體差異,改變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惟一錄取標準的做法。高中錄取,可試行參考學生成長記錄、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記錄、體育文藝活動記錄等資料,綜合評價進行錄取。
(摘自2003年1月3日《錢江晚報》)
北京中小學教師必
修心理健康課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包括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點。北京市教委首次把“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作為全體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課,至少要學習30課時。全市中小學教師關于“心理健康”的培訓將在2005年底前完成。
據介紹,通過“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培訓,要使全體中小學教師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了解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表現,掌握針對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輔導或指導的手段和方法并能對學生進行輔導,同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新一輪的培訓將更傾向于案例分析和心理輔導相結合。北京教育學院將負責組織專家設計教案,考核由全市統一組織。
(摘自2002年12月30日《齊魯晚報》)
我國每8個青少年
有1個心理亞健康
中國心理學會對全國22個省市的調查結果顯示,約13%的青少年存在明顯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其中部分人的情緒問題、人際關系緊張現象十分突出;與此同時,16%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焦慮、強迫、抑郁等癥狀。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并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
專家認為,青少年的內心矛盾沖突本來就是非常強烈,對某一事情的誤解往往導致行為上的偏差,有時甚至做出不顧一切地傷害別人、損害社會的極端舉動。很多老師、家長以為,事情發生了,對學生處理了,就沒事了。實際上,恰恰忽略了學生的心理亞健康問題。
(摘自2003年1月11日《科技日報》)
上海實施職業教育
工程
上海經濟的持續發展不僅需要高素質的管理、研究人員,更需要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最近上海市推出了發展職業教育的舉措。
這些舉措包括:就業與創業能力培訓工程。對失業人員、從業人員、新生勞動力加強職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高技能緊缺人才培養工程。加快培養一批數控機床維修操作工、軟件藍領、高級護理等高技能緊缺人才,培養一批能夠參與國際勞動力競爭的高技能人才;外來務工人員培訓工程。組織外來務工人員學習文化知識、技術技能、法律常識等,提高他們的素質;終身培訓體系構建工程。整合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創辦綜合性、社區性的高等職業學?;蛏鐓^學院、社區學校。把職業學校辦成面向全社會的、開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訓中心。此外,還將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工程和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工程等。
(杜啟榮摘自2002年11月30日《新聞晚報》)
瑞典中小學的
勞動技術教育
瑞典在基礎教育階段一貫重視手工勞動教育,同時注意勞動教育內容和形式的更新。瑞典中小學的手工課從3年級至9年級連續開設7年。
手工勞動教育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視 ,是因為它對學生身心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對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動手能力至關重要。手工勞動教育既有普遍的適應性,它對所有兒童和青少年都適合,又不受學校所處地理環境的影響。手工勞動教育為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較為完美的內容和形式。
除手工勞動教育外,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年級還增設了一些新的勞動教育課程,如在7―9年級增加了技術課和幼兒保育課等。勞動教育的形式也有變化,除課堂教學外,還通過參觀和調查,讓學生獲得不同勞動領域、工作環境和職業的感性認識,為以后接受職業教育或選擇職業作些思想準備。
(摘自2003年1月6日《文匯報》)
威廉姆斯的
創造力教學策略
美國著名學者威廉姆斯為培養、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提出了以下教學策略:1.激發性問題。運用發問的技巧,提出有激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多方面探求各種事物的新意義,分析探索知識的功能,去發現新知識和新事物。2.隨機的探求。將一種熟悉的結構隨意改變成另外的結構,并從隨意變動結構的那些新方法中獲得一種新范例。3.直觀表達。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感官感受事物,培養表達的技巧,同時啟發他們對事物的敏感性。4.以調適促發展。輔導學生從錯誤或失敗中學習,強調發展勝于調適;通過積極調適而拓展出發展的多種選擇及可能性。5.創造性傾聽技能。輔導學生從學習聽別人講話中,產生新見解及獲得由一事物導致另一事物的資料。6.視覺化技術。輔導學生用具體的圖或實例的方式來表達或說明各種觀念、思想情感、經驗。
(摘自2002年12月9日《文匯報》)
日本兒童的“食育”
日本學者提出,在育兒學中除德育、智育、體育外,還應進行“食育”。所謂“食育”,就是從幼兒期起,給予食物、食品及相關知識的教育,并將這種飲食教育,延伸到藝術想象力和人生觀培養上。
“食育”的主要內容: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認為“教育的核心是怎樣看待飲食”,“懂得餐桌上的食物是怎樣來的和怎樣做的”。基于此,日本學者認為,從兒童能說話和簡單交流起,就要有意識地灌輸一些飲食的來源、制作、營養價值,以及怎樣吃、吃多少等知識。在連續強化教育中,潛移默化地使他們認識偏食的危害,并自覺做到膳食平衡。兒童接受“食育”后,能將健康的飲食習慣延續終身。
在飲食中培養人生觀:在向兒童介紹各種食物的來源和制作時,可說明這些食物的制作需要付出的勞動。讓孩子們參加食物的制作,更會加深“有勞動才有收獲”的體會。還有,孩子在吃魚時,怕被刺喉,家長便予以鼓勵。讓他們知道,集中精力,以經常吃作為鍛煉的道理。
(盛榮強摘自2002年12月15日《南京日報》)
美國人眼中的優秀兒童
1.具有技巧和知識,能適當運用這些技巧和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2.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時間里集中注意力來求得解決某一問題。
3.熱愛學習,喜歡探討問題和做作業。
4.堅持性強,能把指定的任務作為重要目標,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
5.反應性強,容易受到啟發,對成人的建議和提問積極作出反應。
6.有理智的好奇心,能從自己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并且自己能夠提出新問題。
7.樂意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和進行爭論。
8.機靈,具有較敏銳的觀察力。
9.善于正確地運用眾多詞匯。
10.具有獨創性,能夠用新穎的或者異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11.想像力強,能夠獨立思考。
12.興趣廣泛,對各種學問和活動都感興趣。
13.關心集體,樂于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助人為樂,和他人融洽相處,對別人不吹毛求疵。
14.情緒穩定,經常保持自信、愉快和安詳,有幽默感,能夠適應日常變化,不暴怒。
(摘自2003年1月7日《齊魯晚報》)
父母是最好的“玩具”
牛津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西爾瓦經過對3000名3―5歲的兒童深入研究后得出結論:“兒童的成功與他們所
擁有玩具的多少和類型、父母陪伴他們時間多與寡有著極其復雜的關系。給孩子們太多或者類型不當的玩具,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害處。因為他們在大堆的玩具面前往往感到無所適從,更不可能在某一種玩具上有足夠的逗留時間并從中學到什么有益的東西?!?/p>
研究者指出,與父母有很多時間共享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要勝過有大量玩具的孩子,甚至于那些會玩電腦的孩子。
(摘自2002年12月5日《齊魯晚報》)
早晨睡懶覺有助于
掌握新技能
研究人員對睡眠方式進行研究時發現,被稱為第二階段睡眠,即在熟睡與做夢之間那段時間的睡眠非常重要。研究者說:“有些情況下人們在一個晚上會有50%的時間都處于第二階段睡眠。假設我們每天都睡8個小時,那么最后的兩個小時對于強化記憶尤為關鍵,但這兩個小時的第二階段睡眠往往因為人們要早早起床而被打斷?!?/p>
這一研究結果對于運動員、音樂家以及外科醫生而言非常重要,其他一些需要用手來完成高難度動作的人也會因此受益。
研究人員說,這一研究結果也許還可以解釋為何嬰兒的睡眠時間較長。這是因為:“嬰兒在睡眠時間里也在學習。”
意外的傷痛
無意間聽到學生談論老師在課堂上的種種言談舉止。一個同學說:“老師今天又在吹牛,說什么勞動最光榮。簡直是瞎說,勞動光榮個屁!”另一名同學隨之附和:“他說勞動光榮,為什么總罰我們搞勞動?”聽著這些議論,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于是,我著手進行了一項“關于同學們對勞動的看法和態度以及老師在運用勞動這個杠桿對學生進行教育究竟存在哪些問題”的調查。以下是參與調查的部分學生的話:
學生A:我這個人天生就好動,經常管不住自己。糟了,這次又逃不過班主任的嚴厲批評了??墒?,當我來到班主任的辦公室時,他怒目圓瞪,氣憤地對我吼了一句:“從今天起,你打掃本班教室一個星期!”……打掃教室一個星期的任務好不容易在痛苦和同學們的嘲笑中完成了。
學生B:自從老師罰我掃了三天廁所以后,我再也不覺得愛勞動有什么好的了,人也開始變得懶惰了。
學生C:每當想起老師罰我打掃操場的情景,我的眼淚就會奪眶而出,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
學生D:老師,你常告訴我們罰我們是愛我們,是為我們好。這是真的嗎?難道不能換一種方式愛我們嗎?
……
看了學生們的話,我很難過。我決定改變這種現狀。在研讀了大量有關資料后,我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在全校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同學們之所以如此反感勞動,的確是因為部分老師在運用勞動進行教育時某些方面出現了偏差。
幸福的收獲
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進行勞動教育,讓學生了解社會,掌握一定的勞動和社會生活的技能,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培養他們正確的勞動觀,這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勞動?需要怎樣對待勞動?發展離不開勞動,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同樣需要勞動。盡管現代科技讓勞動的環境和方式有了跨越式的變化,但勞動的價值取向和本質特性并沒有改變。沒有辛勤勞動,就沒有豐收的成果。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我們才能從中感受到快樂。更重要的是,通過辛勤勞動,我們能夠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熱愛勞動的人。當然,在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時,也必須遵循一些原則,如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要適應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特點,要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等。
為給勞動“昭雪”,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大膽將勞動作為獎品獎給學生。
一是改革值日制度。我徹底改變過去統一安排值日的模式,將學生的日常行為細化為同伴互助、完成任務等六個方面,由學生自己打分和小組評分相結合進行評分,每周五進行小結,然后按分數高低確定值日順序。
二是改革獎勵方式。當學生取得進步或其表現值得表揚和鼓勵時,我就把勞動作為獎品獎給他,即給他一次勞動機會,如獎勵他辦黑板報、布置教室、澆花、除草等。
三是加強家校聯動。為使學生在學校和在家里的勞動觀念取得一致,我鼓勵學生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自覺參加勞動。學生凡是在家自覺參加種地、鋤草、上肥等農活以及收拾房間、打掃庭院等家務勞動的,憑家長的證明和勞動日記到校登記記分,然后再根據累計的積分,確定勞動的輪次。
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拳,我初步實現了為勞動“昭雪”的目的,使學生覺得勞動有尊嚴了,幫助他們在勞動中實現了自身價值,從精神上獲得了充實,真正開始熱愛勞動了。這種辦法很奏效,大大改變了學生對勞動的看法和態度。一位同學在他的日記中深情寫道:“……以前以為把種子埋在土里就能發芽,沒想到種土豆這么麻煩?!庇械膶W生說:“以前以為花生是長在樹上的,現在才知道自己真是無知??!”還有的同學笑著說:“以前只在QQ農場里種過菜,現在才真正知道怎么種菜了。”一位家長深有感觸:“過去我連洗碗這些事都不愿意讓孩子做,沒想到讓孩子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毛病。現在,我的孩子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還主動要求和我們家長比賽做家務呢!”張老師主動帶班上的學生參加了一次公益勞動,他的體會也很深刻:“其實孩子們是愿意參加勞動的。這次公益勞動,他們不僅積極完成了自己的勞動任務,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
一、創設動人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所謂創設情境,就是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年齡特點及他們的喜好設計事件,使學生隨事件的發展分析、思考,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很多學科的老師上課時都會采用這種方法,我覺得對勞技課也是適用的。比如,我在上三年級上冊《大象穿紙》這一課時,就創設了一個“阿凡提智斗國王”的情境。一上課,先播放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片斷,故事中的國王給阿凡提出了個難題:“你能在一張邊長為10厘米的紙片上剪一個洞,讓我穿過去嗎?”問題拋出后,動畫片隨即停止。學生馬上來了興趣,都相信聰明的阿凡提能解決這個難題,可怎么解決呢?學生疑惑不解,議論紛紛,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時,我抓住火候,開始講解剪紙圈的方法,學生聽得非常認真。在學生進行了初次練習后,我又創設了國王提出紙圈能鉆過幾個人就獎給阿凡提幾個金幣的情境。一句“看誰能幫助阿凡提贏得更多的金幣”激發了學生思考并嘗試如何剪出更大的紙圈。整節課學生興趣盎然,既動手又動腦,下課時還意猶未盡呢!
二、指導動手實踐,培養興趣
在勞動課教學中,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課要以勞動實踐為主。而小學生的特點是喜歡動、喜歡玩,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勞動課的興趣十分必要。
首先,要處合理安排教師的講解示范與學生的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對勞動實踐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勞技課一般采用先講后練、邊講邊練、分段講練等教學形式。如《大象穿紙》這一課,我就是采用先講后練的形式;而《會飛的孫悟空》這一課有些步驟較難,則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我對制作“會飛的孫悟空”的五個步驟(折、畫、剪、折、飛)采取示范一步,學生看后做一步的方法。又如上《美麗的紙花》一課,我采用了分段講解示范、分段操作、逐步掌握的方法:首先講解卷紙的方法,學生通過練習基本掌握后,再引導學生捏一捏、折一折,做出自己需要的形狀,然后組合成各種紙花,粘到底板上。
第二,勞動課要以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于勞動實踐之中,做到實踐性、人文性相統一,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例如五年級學生學習了番茄炒蛋等簡單的炒菜后,很多學生回家進行實踐操作,有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這菜雖然沒有媽媽炒得美味,但吃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因為這是我自己親手做的?!?/p>
第三,“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即把在課堂上學習的技能在家庭、在活動中去實踐,享受成功的歡樂。例如,教學三年級上冊《整理房間》一課時,先號召學生自己動手整理、布置教室,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經過半個小時,當同學們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時,他們都會心地笑了。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說說勞動的體會,學生雖說有點累,心里卻美滋滋的。實踐證明,當學生掌握了一項勞動知識和技能,就能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第二天,就有學生跑來跟老師說:“老師,我昨天晚上把房間重新布置了一下,爸爸、媽媽都夸我能干呢?!?/p>
三、結合其它學科,發展興趣
人文性教學是全新的勞技教育理念,勞技課同樣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這就決定了在勞技教育的過程中把勞技課和其他學科結合、滲透的必要性。
也就是說為了提高勞技課教育的整體效應,可以把勞動教育與其它各科教學進行有機組合,融為一體,發展勞動的興趣。如四年級上冊《動物頭形掛飾》這一課,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動物頭形掛飾的制作方法。在教學的方法和形式上,可以突出一個“趣”字,狠抓一個“做”字,著力于激情引趣、講練結合、有扶有放,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并以藝術的形式將繪畫、音樂、舞蹈、勞動實踐融為一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寓教于樂,效果很好。
四、評價勞動成果,保持興趣
1.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如教學四年級下冊《釘紐扣》一課,讓學生預先準備好鈕扣、針、線、布等,上課開始就向學生宣布:“這節課同學們學習了釘紐扣的方法后,將進行一次釘紐扣的比賽,看誰釘得又快又好!”學生為了在比賽中取勝,整節課都能認真聽講,注意看演示,這就將教師被動的傳授轉化為學生主動的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