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3: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中考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開卷考試 初中歷史 教學誤區 有效對策
近年來,針對初中歷史考查事項,全國各地都相繼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其中初中歷史考查方式以開卷考試為主。在新形勢下,學生的知識記憶負擔相對減輕,但實際上,對學生的歷史知識運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有效避免誤區,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不僅在開卷考試中游刃有余,還切實提高歷史人文素養。
一、開卷考試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初中歷史課程在教學方式和考查形式等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其中初中歷史中考實行開卷考試形式,淡化知識的記憶性,強調學生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在當前新形勢下,對于初中歷史的實踐教學提出挑戰。在此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誤區,以此為基礎探討相應的優化對策。
1.忽視歷史學習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屬于非主科課程科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受重視程度較低。再加上當前開卷考試的考察形式,直接造成學生在課堂上未能很好地重視歷史課程學習的重要價值,常采用臨時抱佛腳的方式將課本知識的學習后延至考場上,不利于初中歷史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影響學生人文歷史素養的提高。
2.忽視歷史知識的實際掌握
自當前初中歷史課程考查形式改為開卷考試以來,學生過于依賴教材課本的書面資料,認為所有知識均可以在書本上查找到,忽視歷史知識的實際理解和掌握,也缺乏自身思辨性的思考。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只關注開卷查找答案,忽略重要知識點的理解記憶。歷史作為一門人文性質的學科,對于知識點的記憶是基礎,思辨性的理解是延伸。過于依賴開卷查找,會直接導致學生在考場上連基本的常識性歷史知識也需要查閱書面材料,耗費大量考試時間。這與開卷考試實行的初衷相違背,也不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
3.忽視對時事新聞的關注
對于開卷考試常有一種認識誤區,認為考試知識點均能在書本上查找到,無需進行延伸創新。其實不然,開卷考試的初衷在于減輕學生記憶知識的負擔,提高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和人文素養。因此開卷考試的題目設置的難易比例一般約是5:3:2,中等和較難題目比例約一半比例,同時運用歷史知識分析時事新聞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考查了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運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往往容易低估開卷考試的難度,忽視對時事新聞的關注,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知識整合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這便是當前新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種種誤區。
二、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對策
1.從意識層面重視初中歷史教學的課程價值
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只有了解掌握歷史發展的軌跡脈絡及深層規律,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的發展,迎接時代未來的挑戰。初中歷史課程作為重要的人文學科,能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對于歷史知識及發展規律的學習增強思辨能力,提高歷史人文素養。因此,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對策,首先需要從意識層面上重視歷史學科的課程價值,在課時安排、課程設置及考查周期上嚴格按照新課改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執行,不刪減歷史課程教學的數量,不任意挪用。另外,歷史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了解歷史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同時強化歷史教學中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加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儲備。
2.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不再將歷史學習作為枯燥的知識點背誦記憶過程。首先,教師要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加強教學過程管理,讓學生在四十五分鐘的課程時間里高效掌握歷史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在日常點滴積累中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在開卷考試的形勢下也能游刃有余,盡在掌握。其次,教師要應用科學的歷史教學方法,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理解和思考。例如教師可以采取歷史發展的脈絡線索及基本規律為記憶連接點,由點及面,為學生建立起歷史學習的知識體系框架。在理解記憶過程中,可以采用富有趣味性的記憶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歷史教學中的豐富內涵,而非枯燥的死記硬背。在此基礎上優化歷史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僅能適應開卷考試的考查形式,而且能提升自身的歷史知識能力水平。
3.重視歷史知識與當前形勢的有效融合
近年來,各省中考歷史命題更注重時代性的題目設置原則,強調歷史知識與當前形勢及社會生活的內在聯系,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書面的歷史文化知識,更需要學生將習得的歷史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以史為鑒辨古今。在開卷考試的形勢下,教師應避免學生過于依賴課本書面知識,忽略知識本身的應用性。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歷史規律的運用能力,關注家事、國事和天下事,將理論化的歷史知識規律運用至當今時事的分析思考之中,從歷史思辨角度出發,了解當前重要時事發展的起因脈絡,把握時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幫助學生強化學以致用的能力。
在開卷考試的考查形式之下,初中歷史學科的考查難度相對降低,但同時題目設置愈加靈活。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規避教學誤區,立足教學目標和課程考綱,以課本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針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切實增強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沈云亮.開卷考試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和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2,38:108-109.
一、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1.初中歷史因為在中考中的占分問題,在整個初中教學中僅僅是輔助地位,老師、學生、家長均不重視,很多學校每周就一節歷史課,還經常被語數外的老師借用,歷史課在老師和家長的心里就和玩一樣,在歷史課堂上,也經常出現學生上課做語數外等科目作業的情況。
2.初中歷史在授課的課程中,教師教學方法古板,通常采用:讀課本——劃重點——學生背誦重點——教師把重點整理成習題,給學生進行習題練習。這樣反而導致學生出現背完即忘完的情況,缺乏正確的理解,對歷史一知半解,僅有的認知都是來源于電視電影等,但這些影視作品中的知識都是經過藝術處理的,認知非常片面。
二、作為教師必須端正對初中歷史的態度,明確初中要學習歷史的目的
雖然歷史科目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但歷史的重要作用必須要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正確的對待初中歷史的學習。并且積極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拓寬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識,通過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興趣。作為初中歷史老師,自己必須要非常清楚從古到今的各個歷史朝代,以及這些朝代中發生的故事、人物、出現的諺語、詩詞等,并且各個歷史朝代與膾炙人口的故事、電視、游戲拓展起來……去偽存真,讓學生了解這些電視電影中真實歷史的情況。這些都是需要初中歷史老師去掌握的。
三、提高學生對歷史興趣的策略
本人通過閱讀多種教育相關的書籍,以及其他老師在教學中的研究結果,結合本人自身在教學中的體會,總結了一些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供各位老師參考。
1.從歷史中發生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初中歷史的內容比較枯燥,將的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甚至都是遠古的內容,就照本宣科會比較單調,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妨多插入一些講授歷史中發生的故事,甚至可以與時興的電視劇或游戲掛鉤,不再死板的讀課本(如講到三國時,各國勢力的情況,可結合游戲三國進行講解)。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到故事中的歷史朝代里面去,引發學習的興趣,輕松且深刻地對歷史知識點的記憶。
2.結合新課堂教育方式,多采用多媒體教學。用現代的多媒體技術,通過動畫、微電影、電影片段剪輯、聲音等方式讓歷史的情境再現,圖文并茂的教學情境,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初中的學生多處于對影音圖像癡迷的階段,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如在講到隋唐時代歷史的時候,可以先播放一段經過剪輯的隋唐英雄傳的電視劇片段,引出歷史朝代、歷史人物,然后通過教學掌握知識點,從而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
3.與初中語文中的詩詞聯系,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是豐富的歷史資源,他們講述著情緒的同時還反映著歷史的背景,時代的變化。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講解不同朝代的時候,可根據對應時代的詩詞情況進行導入。如講到宋朝文化發展的時候,則可以連帶出相應的語文詩詞,讓歷史變得更加有趣,而且可以讓學生重溫語文知識。
4.組織活動,走出課堂,去到當地有歷史的地方組織課外活動(如博物館、或一些人文歷史景觀),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歷史的感覺,把歷史和自身生活聯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讓學生去體驗。比如說,學到幾大發明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動手,采用泡沫板等方式,親手體驗嘗試用印刷術。使學生更好的融入歷史情境,加深對歷史的理解和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享受學習。
5.技巧的授課方式,在課程結尾留置懸念,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迫切的期望下一次的歷史課。在歷史的課程教學中,有不少知識點是相關聯的,教師在知識點相關的地方可以設置懸念,以此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初中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教師在講授的課程中不妨在結尾的時候設置懸念,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發興趣,讓學生對之后的課程內容充滿期待,可以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當然,這要求教師在準備的課程中進行充分的準備和懸念設計。
6.提高教師的講授技巧,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用輕松、快樂、引人入勝發人深思的語氣語調去教學、講解。尊重學生的想法,認可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初中學生在學習中通常出現“喜歡哪位老師,那位老師的課就會學得很好”的情況,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讓學生認可老師。教師在講授的課程中如果呆板、乏味、語氣語調一成不變,甚至要死不活,那么很難讓學生提起興趣,喜歡他的課程,所以老師要進行自我修養,改變自己,讓自己提升,讓自己成為學生認可的人。
7.父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影響非常大,教師應多于家長溝通,把初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傳達與家長,讓家長參與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興趣培養中來,讓家長言傳身教的行動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得到發展和提升。
四、結束語
總之,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有學習的欲望,高效的課堂是教學發展的必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因為學生年齡比較小,而且歷史課的特殊性(枯燥乏味),這就要求作為初中歷史的歷史教師必須要有深厚的知識功底去為打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做準備,教師需了解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歷史知識,真正的去了解歷史,吸納歷史。雖然初中歷史教學的大環境不盡人意,但只要老師通過良好的情景導入,增強歷史學科的導研式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就一定可以為學生學好歷史知識,打好基礎。
作者:于立軍 單位:山西省長治市第十八中學
參考文獻:
[1]趙英.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2010,(08):197.
[2]陸文霞.探討學習初中歷史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3,(04):57
關鍵詞:智慧;文化傳承;中學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6-370-01
由于初中歷史屬于升入高中考試中必考的科目,同時它承載著我國的智慧與文化,這也是升學考試必考這門課程的原因。但是由于教師仍然按照原來的方法進行初中歷史的教學,導致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知識缺少濃厚的興趣,并且由于教師對于學生主體地位不夠重視等諸多原因導致初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效率極低。因此,我們必須對初中歷史教學給予高度的重視,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初中教師看來,歷史這門課程屬于中考的必考科目,并且具有繁多的知識點,必須在課堂上將知識大量的灌輸的給學生,因為只有掌握的知識越多才才可以取得更高的分數。但是在學生看來雖然老師是為了自己取得高分,但是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使學生感覺老師在強迫自己學習。因此,導致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下降。通過分析學生的看法可知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師必須樹立將學生作為主體的這一教學理念,在摒棄灌輸式教學方法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并主動的去學習歷史的知識,并且逐漸提升自身自主學習以及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第20課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這一課程時,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自由的討論分析出現三國鼎立的原因,猜想最后誰進行了統一,以及能夠將其統一的原因所在,這樣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還能夠將其求知的欲望激發出來,將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可以充分調動其主觀的能動性,提升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整理歸納信息的水平和能力,對于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具有極大的幫助,從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更加有助于傳承我國傳統文化以及智慧的結晶。
二、激發學生興趣
通過研究發現,興趣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并且學習興趣對于教學質量以及學習效率都有著重大的影響。但是很大一部分學生都表明對于歷史的學習提不起絲毫的興趣。主要原因是歷史和我們的實際生活脫節,使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較小,并且歷史教材缺少生動以及趣味性,導致學生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難度,進而導致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無法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樣的狀態也沒辦法保證學習效果的良好,因此,廣大教師需要通過多個途徑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結合故事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我們知道學生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將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與事件著重突出,并且利用豐富多彩的歷史故事向學生闡述,這樣有利于學生感知與理解歷史,更能促進其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時常根據教學的內容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的運用,這樣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七年級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2課的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時,首先可以和學生闡述李世民所發動的玄武門這一歷史記在,使學生們能夠了解李世民作為統治者擁有的雄心和謀略,還可以和學生講解其在為時為國家做出的貢獻。這樣對于激發學生對這一歷史人物進行深入了解的興趣十分有利,并且還可以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與方位對李世民高尚道德品質以及歷史功績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對于把握本課時的知識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創設歷史教學的情境
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手段來傳射歷史教學的情境,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去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十分快速,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到歷史教學的領域中,由于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將文字與聲音以及視頻集于一體,將教學的內容真實生動的展現到學生的面前,從而為初中歷史的教學開辟一個嶄新的教學天地。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充分的利用并有效的開展歷史教學的相關活動。多媒體可以將革命精神以及其革命烈士的愛國之心全部生動且形象的呈現在學生們的眼前,使學生們能夠置身于真實的歷史情境當中,這樣可以充分的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歷史學習的思維,并且對于以后歷史課程的講解的專注也十分有利。
歷史可以將現實社會充分的反映出來,并且承擔發揚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以及智慧這一重任,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更應該將提倡的先進教學理念還有優秀教學方法能夠真正靈活的運用到教學的實踐中去。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搭建良好學習的平臺,還可以促使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氛圍內學習并體驗和成長。
通過本文的闡述使我們了解到初中歷史屬于升入高中考試中必考的科目,同時它承載著我國的智慧與文化,而大部分的教師仍然習慣于原來的教學模式,然而這些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們實際需求,以及歷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采取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靈活的運用其教學的方法,并使用先進的技術進行教學,創設真實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歷史中的文化以及智慧,使其學習好歷史的同時,愛國情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鄧義美,王玉瓊. 中學歷史教育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問題探索[J]. 技術與市場,2012,05:339-340+342.
一、借微課過渡,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目前初中歷史教材課改之后,每個單元就是按照章節形式出現的,但是時間上存在一定的跨度,內容相當繁多,學生記憶知識點的過程中感覺凌亂,不容易掌握。每一課的重難點加在一起很多,讓學生都精準地掌握,有很大的難度。筆者創造性地使用微課,制作出相應的歷史知識點,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審視自己在那個環節存疑,然后筆者設計相應的“學習資源包”最終幫學生答疑解惑,實現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人教版八奶奶級歷史下冊《社會生活的變化——交通之變》一課時的重點是: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現的新鮮事物和對中國近代生活的影響,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難點是: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近代社會生活的認識和感受,培養學生對歷史發展的進程感,形成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唯物史觀。在通過談話:假期你到過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進行哪些娛樂活動?和同學朋友是怎么樣聯系的?師生交流導入新課后。筆者制作一個微課,并配套相應的信息資源包,直接切入法“快速瀏覽全文,課本從哪幾方面介紹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的?”在這個微視頻里,筆者依據子課題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回指導。組1觀看情景劇《穿越時空的旅行》針對近代交通通訊的出現,找出自己哪里沒有弄清楚;組2出示屏幕助學資料,結合課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變遷,撰寫百字小論文。組3觀看情景劇,研究近代社會習俗變化,找出5個。通過圖示與資料的應用,讓吃不透這一內容的學生,得以再次充電,重難點通過微課得到較好的突破。
二、用微課傳授方法,教會學生以不變應萬變
在教育理念中一直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讓學生掌握住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學生才可以在歷史知識海洋中,以不變應萬變。初中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傳輸知識,更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給學生方法試著自己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培養起唯物史觀,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要實現教學目標,光憑課堂上的講練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借助微課的輔助作用。通過微課短小精悍的特征,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并多次演練。如筆者制作了三個微課:“歷史選擇題型——原因類”“如何回答歷史問題——根本原因”“如何準確解答材料解析題”。在這三個微課中,我通過典型題,引導學生分析,給出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通過微課的輔助指導,學生對選擇題或材料分析題,大部分都掌握了昨天方法,告別以前的猜測、空白現象。
三、通過微課專題,實現復習聚沙成塔之效
初中歷史微課是一項短小而重要的教學資源。在歷史知識點復習中,利用微課來講解專題知識點,可以起到“聚沙成塔”之效。學生通過微課的引導下學習,對歷史知識實現舉一反三、連點成線、融會貫通。有利于提高中考歷史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初中歷史微課在階段復習、專題復習中,更能體現出其短時高效的特點,強化理解歸納所學,并可以實現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地反復觀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進行九年級歷史下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復習時,創新使用了微課教學方法:1.慕尼黑陰謀。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國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并簽訂了《慕尼黑協定》是綏靖政策達到頂峰的標志。希特勒得寸進尺,很快便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從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二戰的爆發與擴大。1939年9月1日,德軍突然襲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交戰雙方:軸心國(德、意、日)與反法西斯聯盟(英、美、蘇、中);1941年6月,德國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標志二戰擴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標志著二戰擴大到全世界規模。3.反法西斯戰爭。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重要轉折點;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快了德國法西斯滅亡進程;攻克柏林,1945年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國簽署投降書,標志歐洲戰場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標志二戰結束。4.二戰中的兩大重要國際會議:華盛頓會議、雅爾塔會議。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把二戰的主要進程、時間線索、主要戰役等內容系統高效傳遞給學生。
總之,通過簡單的微課技術,融合了清晰的表達,加上充實的內容的微課運用在歷史教學的教學與復習過程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參考文獻:
[1]俞月麗.例談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2015(16).
[2]魏愛玲,黨軍紅.淺談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高考(綜合版).2015(03).
[3]陳美婷.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4(09).
關鍵詞:新課改;歷史教學;系統銜接
中學歷史教學是一個集知識教學、思想教育、能力培養于一體的系統過程。然而目前,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沒有很好地兼顧三大功能。學生忽視知識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養。一些學生動口不會總結,動手不能分析,動筆不會敘述,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不能作簡要評價,只會識記現成的結論,知識不扎實,方法機械。而高考則屬于選拔性考核,對學生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初中階段的學習沒有打下相當堅實的基礎,使兩個階段明顯斷層,造成初中階段歷史教學精力和時間的巨大浪費,而高中學習則特別緊張。筆者認為,造成這種脫節的原因有:
1、中考的導向有違大綱的目標。
目前的初中歷史教學,無法擺脫中考的負面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由于歷史在中考中只占50分,即使到了初三,每周也僅有兩課時。(二)能力要求沒有具體的體現,考試范圍框得過死。
2、學生對歷史學科的成見。
在初中,學生把歷史當作副科,思想上不重視。由于平時考試沒有體現足夠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記零散知識點的學生照樣取得好成績。于是“唯背熟爾”的觀念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教師的講解成為徒勞。初中階段的基礎不牢,就加重了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負擔和精神壓力,同時,學生的學習任務也更加繁重,使得高中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教學。
如何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為中考、高考選拔奠定堅實的基礎呢?
一、實現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雙重突破
為了使初中歷史教學與高中有機地銜接,扭轉兩段脫節現象,筆者認為在初別是初三歷史教學中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毫無疑問,知識體系為能力的載體。無論是歷史觀點的形成,歷史結論的認定還是階段特點的歸納,都必須依賴豐富的史料,并對其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而后得出。那么怎樣才能建立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呢?
首先,不要受中考的束縛,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建筑知識體系,由于中考是屬于評估性的考試,而高考是注重能力的選拔性考試,故整個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不能受制于中考這一階段性目標,要提高起點,瞄準高考組織教學。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以適應能力培養目標與素質教育的需要。
其次,引導學生以線索串聯內容要點,形成基本歷史知識的“經緯網”。初中學生有一個通病,知識點掌握得較為零散,弄不清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因而識記效果很差。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講授新教材之前,先提醒學生看目錄,勾勒內容框架,如《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主要講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以此為主線,以下并列運行三條線:①本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以為起點,發動一系列,中國日益遭到破壞。②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勢入的入侵,中國社會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新的階級力量和經濟因素產生。③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并探求救國救民的方案和途徑。以及在中國近代政治和經濟急劇變更情況下而產生的近代思想和文化。上述四個方面構成該冊教材內容主骨架。起初讓學生了解綱目,教學中聯系綱目教學,結束后再用綱目統領教材內容,讓學生明白內容的前后聯系。另一方面,提醒學生注意內容的橫向聯系。在教學中可切取某一歷史發展階段,分析、比較不同區域的發展特點。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北經濟發展狀況,19世紀上半期中西方政治發展的特點等。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落實到縱橫聯系的“經緯網”上。
其三,教育學生注意知識的分類和分層。學生頭腦中掌握大量的史實后,要進行初步的整理,按方面歸類,按級分怪。在歸類的過程中,體現某一歷史發展階段各個方面的聯系(如各階段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族關系、外交交往)。另外,要告訴學生注意區分哪些屬現象、哪些屬本質,哪些是表現,哪些是結論。只有這樣,才能在答題時,找準關鍵詞,有的放矢。
二、注意能力培養的連貫性
能力的培養要與年齡發展相適應,與教學階段相銜接,逐步提高:
①在課堂教學中,訓練概括表達能力。學生閱讀教材后,要求其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課文的內容要點。經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增強,從教材中獲取有效信息的反應較快,答題精當,切中題意。這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基本功訓練。
②在單元教學中,訓練比較分析能力。每結束一個歷史階段的教學,讓學生在感知大量史實的基礎上,得出一定的結論。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一般可向學生提供兩個相似點較多的階段進行書面比較。這類訓練有前一階段的概括表述能力作基礎,也容易找到比較點,學生能夠接受。如“秦與隋的比較”、“五代十國與南北朝在政治、經濟、民族關系方面的異同”等。
③進行較高的綜合分析能力訓練。這種訓練不再提供兩個可比對象,而只提供一個歷史區段,最好是階段特點較明顯的歷史階段,也可以是某一方面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所呈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如“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國際關系及政治發展特點”等。這類訓練比較接近《考試說明》中的能力要求,再認再現歷史的階段性特征及基本線索和發展過程。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 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98-02
自主合作學習作為學習的主要途徑,是學生在學習時一種自動積極學習的行為,這是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方法,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所以,歷史教學中需要加強學生基礎教育時期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培養。
一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現狀及改革課程的必要性
過去學生對歷史學科是既喜歡又很尊敬,而現在卻成為學生課堂上氛圍嚴謹、枯燥乏味的科目,且也是考試科目中較難的一門。如此教師教學時要怎樣解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問題是個難題,所以落實初中歷史教學的改革不能只是形式,必須要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去。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幾個比較嚴峻的問題:(1)有些教師專業知識缺乏,個人業務能力不夠;(2)課堂中教學內容準備不充分比較隨意,且課前備課與課后積累準備不足,脫離了中考大綱以及課程標準的需要;(3)教師自身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忽略了學生知識點的檢查,讓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對歷史學科毫無基礎與學習樂趣可言,由此,學生對歷史科目就不夠重視。作為教師,要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那么就要加強自身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感,個人專業知識要不斷地完善更新,積累知識,同時,要讓自己以最大努力促進歷史科目的地位提高,多安排與中考考試相關的教學內容,為初三教師減輕負擔,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
二 自主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利與弊
1.初中歷史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的利處
第一,促進學生自學能動性有效地施展,重視學生學習自主能力及創新。隨著新課改提出合作學習為課堂學習方式,學生充滿了積極性與熱情,面對課堂能積極自主地學習,讓學生能自由展現思維優勢,在課堂上的問題研究及預習呈現,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過程,突破傳統教學方式,學生獨立自主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并處理問題,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還能使學生的思維與創新精神得到發展,促使學生思維空間更寬廣、更靈活。
第二,在課堂上要展現以學生為中心,做到新課改以人為本。新課改提出,自主合作學習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師主體模式,這里主要以學生為學習中的主體,如此,很多教師就了解到課堂上是展示學生的溝通交流與才華的平臺,而不是展示教師自我的平臺,課堂是屬于學生的。
第三,歷史課堂中要充滿熱情活躍的氣氛,促使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另外,自主合作學習能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還能促進師生關系和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展示才華與說話的機會,就有了與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交流的時間,如此,歷史課堂就從最初的枯燥乏味變得活躍輕松有效,使學生喜歡歷史課堂。學生能主動地學習,主要是喜歡新的教學方式,如此自主合作學習正是學生喜歡一種教學方法。
2.初中歷史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的弊病
第一,由于課堂教學進程很慢,導致教師原本的教學計劃無法完成。每堂課教師都有安排教學任務,初中歷史教學的進程都掌握在一課內容一節課,每個學期歷史科目較之其他科目的教學內容比較艱巨,如今實施新課改提出自主合作學習,所以課堂上主要以學生為中心展開討論的時間很多,然而學生的表達與理解能力就下降了,為了讓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教師就得進行全面詳細講解,那么就出現了課堂實際教學時間減少的問題,如此,就會出現教師安排的課程計劃發生改變。
第二,自主學習能力與參與性差,且基礎比較弱的學生一般在課堂上都很懶散。課堂上一些能力較弱的學生利用自主合作小組學習時與其他學生聊天說話,影響了合作小組學習的學生,且嚴重破壞了課堂紀律與其他學生學習的環境。要怎樣管理與控制就得進一步研究。有些不喜歡學習,混時間且家長沒有時間管理的學生,如僅靠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而減少了教師的監督管理,也是無法完成的。這些都是在自主學習合作中,學習能力要比正常的低,所以教師應嚴格監督、管理和教導這些學生。
第三,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任務增加,則完成就相對較難。在課堂上實行自主合作學習表面上是減輕教師的負擔,實際上是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與壓力,一堂成功的自主合作學習需花費許多課后時間,尤其是歷史科目,學生在家里最少也要用30分鐘左右來進行理解閱讀教材,然而在初中學生課業壓力大的情況下,無疑是增加負擔,因此,提高自主合作小組學習效率也就難上加難。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了解到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不是很好,且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歷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然而,自主合作學習能為歷史教學在某程度上得到改變,所以,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教學的利大于弊,但任何新的事物都需要時間來驗證,隨著時間的變化來不斷地更新完善的。
參考文獻
[1]陳慧敏.初中歷史教學實施合作學習的實踐初探[J].文教資料,2006(16)
一、對歷史教育的作用認識不足。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效用,我個人認為,歷史教育是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塑造有重要的作用,猶如名言:“讀史使人明智”。但是我所在的學校,前幾年由于師資不夠,根本就沒有開設歷史課,直到最近幾年,師資略顯充足,才開設歷史課,但是很多教歷史的都不是專業出生,師資配置不合理,初中歷史課隨便找一個老師就可以勝任,這部分老師自己對歷史都不是很了解,對歷史課的深刻內涵、歷史教學方式方法、歷史學科的特點等一無所知,據我所觀察,他們主要是對歷史線索進行講解,教會學生認識基本的歷史事件,但是對歷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如愛國、民族團結、尊敬他人等等基本不會涉及。這顯然就淡化了歷史教育的作用,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對社會長遠的發展不是一件好事。
二、歷史教學資源嚴重不夠。由于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對歷史教育的不重視,導致歷史學科的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在農牧地區,歷史教學中只有教科書,有的學校會給歷史教師配歷史教師用書,極少學校可能會給老師和學生配齊歷史填充圖冊,歷史掛圖、地方志、博物館開放、圖書室等等,在農牧地區簡直就是一片空白。這就導致農牧地區農牧區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枯燥無味的展開教學,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教學的效果。
三、在許多學校,初中歷史課比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課程,通常被稱為“副課”、“小科”。由于中考時,歷史科占的分值較低,所以大多數學生和一些家長都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甚至個別學校領導也重視不夠,從而導致七、八年級歷史教學的某些不到位,致使許多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較差,有的學生甚至連起碼的時間、朝代概念都沒有,“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由此看來,進行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知識與綜合業務水平要求較高。實際上,一則現在基層的歷史教師在數量上仍很缺乏,二則從業務能力上,別說一些老教師或“改行”的教師,就是部分科班出身的年輕教師也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在七、八年級,大部分歷史教師并非科班出身,他們往往是語、數、外等科多了的教師或過幾年要退休的教師被領導“照顧式”的安排教歷史的。試想這樣怎能真正教好學生呢?尤其歷史這一學科,如果一開始學的歷史觀點不正確,以后再要改變就很難。依我個人觀點,學了一些錯誤的歷史觀點還不如不學。而到了九年級歷史教學任務重、壓力大,然而由于部分學生缺乏扎實的歷史基礎知識,所以學習起來必然感到稀里糊涂,不知所云。這就給九年級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難度與更高的要求。所以九年級歷史教師在授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形成完整連貫的知識體系,不得不額外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這就增加了教學時間和容量,導致多數教師感到課時過緊,無法按時完成教學計劃??梢?,要想搞好新課標指導下的歷史新課程的教學,把歷史課程改革順利地推行下去,必須提升初中歷史課的地位,加大初中歷史教學的力度,這才能最大限度的體現歷史課程改革的優越性。
解決問題的幾點想法:
一、思想認識的提高。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滅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龔自珍)可見歷史的重要性。
“態度決定一切!”謙遜的態度變化來源于對其本質和重要性認識的提高。在辦公室里,同行們坐在一起,時常為學科的實際價值爭得面紅耳赤,各不相讓。大多數人都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有人認為學習地理,便于出行,便于認知天下??删蜎]幾個人會認同歷史的價值,更有甚者認為:歷史課無非就是故事課而已。老師放放錄像,學生看看電視,也就打發課堂四十五分鐘了,不用老師,學生也會無師自通的。所以,歷史課人人都可上,也就難怪一門主科隨便搭一兩個班的歷史的課務分工不足為奇了,尤其是我們的老同志,教教初一初二歷史,也算是領導對他們的照顧了。即使同是所謂的“小學科”的政治、地理、生物同歷史放在一起,我們不少人呢也會爭著上歷史,不一定是對歷史的熱情,可能是沖著歷史課的“方便”。也許這正是歷史的悲哀了。
學歷史不是簡單的了解歷史故事,學歷史歸根到底是為了應用歷史,增長歷史見識,不用犯歷史性的錯誤。犯一個數學錯誤,我們可以從來,犯一個歷史錯誤,世間是不等人的,就沒有從頭再來的寄回了。可以說一個歷史學家不一定是個政治家,但一個政治家必須是個歷史學家?!耙糟~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就比如說后期,為什么會拒絕國共“劃江而治”這一蘇聯的建議,的請求呢?也就是要吸取西楚霸王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歷史教訓。“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二、專職教師的配備。
在市青年教師優秀課大賽報名表少,區區歷史只有十幾個人,平均兩所學校才有一人報名。細一分析,竟還有不少兼職老師。這樣的師資配備很難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專業、專職方能做到專心。“品質源于專業,教育成就未來”。沒有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就沒有一流的品質。
三、考試模式的改變。
就本人自以為中考還是以閉卷考試為好。我也并不主張加重學生負擔,更主張的是全面發展。我們也不用擔心學生負擔,俗話說:“置之死地而后生”,“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置之死地而后生。中考可以簡單一點,也不能以開卷形式助長學生“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我覺得還是以考查史實為主適當提高到理論層次更適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點。初中階段以打基礎為主,拔高、拓展、升華更適合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