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2: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八年級數學知識歸納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八年級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就是對七年級數學不夠重視,在進入八年級后,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七年級數學重視不夠。如: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地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及時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七年級階段不能很好地解決,在八年級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滑坡現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八年級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那怎樣才能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呢?
一、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么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二、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學生要學會自己做。當學生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地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有一部分學生天天做題,可成績不提高,反而下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做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做得一團糟。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做的題目
學生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學生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應付作業,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之所以建議學生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做的題目,是因為一旦學生做了這件事,他們就會發現,過去他們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問題反復出現;過去他們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四、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學生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是不可能學好的。“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
五、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關鍵詞:九年級學生;數學教學;應試教育;現狀;建議
針對九年級的教學培養目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轉折,更加重視對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提升,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提供更多的空間與時間給學生,使其思考得更加充分、徹底,進而實現數學教學效果。以下內容將對九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出幾點改進措施,希望給更多從事數學教學的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方法。
一、轉變數學教學方式
九年級數學教學不同于七、八年級的數學教學思想,更加注重對學生理解與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大膽地創新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結合本文作者多年教學經驗,總結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轉變教學思想:一方面是采取情境教學模式,擺脫學生以往教學印象,真正實現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數學抽象化的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形象化;另一方面則是發揮學生教學主體作用,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為教學主體,學生被動式接受知識的現象,而是將學生變成教學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掌握。
二、實現師生的自主合作學習
九年級數學教學相對來說面臨的教學壓力可能比較大,因為不僅需要學習新的內容,而且還要對七、八年級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復習。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不僅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可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相互吸取對方的優點、長處,不斷完善學生自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三、學生反思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反思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會反思才有助于學生客觀、公正地面對自己,包括對數學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進一步促進對數學素質以及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學會反思自己,也是學生整體素質的表現,影響學生的一生。
綜上所述,新課改實施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做出巨大的改變,首當其沖的就是數學教師自身,不斷改變思想觀念,改進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學生的基本檢測情況如下:總體來看,學生都能在檢測中發揮出自己的實際水平。
3、對于解答題,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很關鍵。自己讀懂題意,分析題意在現在來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學生因為缺少這種能力而在自己明明會做的題上失了分,太可惜了。比如4題,好多學生因為不看題目要求少寫了依據,這個的確體現了出題人的高明之處。讓他們個別學生狠狠的摔了一跤。5題是共性問題,尤其是第三問,大多數中等以下的學生出錯了。平時應該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從自己的操作中學會靈活運用知識。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7題8題問題較多,有待于我們下來多做鞏固。加強訓練!
三、今后的教學建議
從試卷的方向來看,我認為今后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滲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忽視有些自己以為無關緊要的知識;又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2、教學中要重在凸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題目,設計解題的策略,多做操作題等訓練,讓有的學生從“怕”操作題到喜歡操作題。
3、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4、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提煉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多做一些與生活有關聯的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年級數學試卷分析(二)
本次數學試卷符合新課標要求 , 試題扣緊教材 , 有梯度,設計新穎,考查了四基,突出了教材的重難點,難度適中,分數的分配合理。通過考試學生既能樹立自信又能找到不足,試卷比較成功。
一、試題特點
無論是試題的類型,還是試題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師的別具匠心的獨到的眼光。試卷能從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細致、靈活地來抽測每章的數學知識。打破了學生的習慣思維,能測試學生思維的多角度性和靈活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于發揮試卷對數學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
二、試題分析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我校共有 4 個班級,校平均: 89.25 分,優秀率 45.24 % ,及格率 83.33 % 。
三、小結及教學建議
從本次 期末 考試的情況可以看出, 學生 整體 素質 還不容樂觀。出現了失誤,低分的學生也不少,一些基礎題目還是有學生 做 錯,這 些 反映了學生還沒有真正掌握基礎知識,數學 學習 能力不 夠 強。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
1、立足教材,扎根于生活。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滲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忽視有些自己以為無關緊要的知識;又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
2、教學中要 注重 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解答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 地 展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題目,設計解題的策略,多做分析 或 編題等訓練, 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 。 平時要注重基礎,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參與而學得知識,從而學會分析,學會學習。
3、多做 精 練 , 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和表達能力。
要學生說出題目的分析過程,也許做的不錯,但有時他們是憑自己的直覺 做 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 ,特別是“會想”,而不會寫或寫不好。在今后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
4、關注過程,引導探究創新。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和 基本思想方法 ,而且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發現規律的能力。這樣既能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探索的科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5 、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有換位意識。
假如我是學生,我會遇到什么問題,教師要明白學生是第一次學,而我們老師是教了好多遍,教學中設身處地的為學生多想。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不斷獲得成功 喜悅 的同時,喚起對學習的興趣和人生的自信。
八年級數學試卷分析(三)
一、總體評價
八年級數學期末試卷設計題型新穎,滲透過程與方法,探究學習、數形結合、函數建模等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試卷知識點覆蓋面廣,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達到了考查創新意識,應用意識、綜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發揮試卷對教學的正確指導作用。本試卷設置了適量的操作性、閱讀理解性、圖形信息性,探究學習性試題。加強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系,增強問題的趣味性、真實性、情境性。注重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提出、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導向。關注基本的數學素養、關注生活、關注理解創新是本試卷的亮點。
二、試題的結構、特點的分析
1、試題結構的分析
整套試卷難度系數較大。
2、具體試題的特點
(1) 仍然注重“雙基”的考查
(2)強調能力,注重對數學思維過程、方法的考查
試卷中不僅考查學生對八年級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也考查了學生以這些知識為載體,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基本的數學能力,初中階段數學能力主要是指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3)注重靈活運用知識和探求能力的考查
試卷積極創設探索思維,重視探索性試題的設計,如第9題、24題、25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與方法的能力;
(4)重視閱讀理解、獲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5)重視聯系實際生活,突出數學應用能力的考查
三、試題做答情況分析
四、教學啟示與建議
通過對以上試卷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研讀新課程標準,指導教學工作
平時教學要研讀數學課程標準,將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落實到自己的教學中。近幾年的中考中有不少試題體現了數學應用思想、實踐與操作、過程與方法,探究學習等新課程理念,因此,在教學中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重視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教學方式的運用,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適時啟發引導。特別在我們“學案導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要關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清楚自己的思想,讓同伴聽懂,并鼓勵生生之間開展辯論式的討論。特別是八年級下半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達到一定水平,應讓學生今早的接觸中考題型,以減輕九年級的負擔。
2、面向全體,夯實基礎
正確理解新課標下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半p基”要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做到用課本教,而不是教課本,以課本的例題、習題為素材,做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同時要特別關心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向我們的走讀班,學生基礎太差,很多學生失去了學數學的信心。我們一定要通過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指導,從“雙基”做起,降低標準。使他們達到學習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教育的價值在于“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p>
3、注重應用,培養能力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以“本”為本
一、利用“讀一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 新教材的“讀一讀”里安排了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例如“談談儲蓄的利息”(七年級)就是來源于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并做一些簡單的計息演算,就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使他們感性地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好處,提高學習興趣. 在閱讀“黃金分割”(八年級)知識時,我列舉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及建筑設計等方面應用黃金分割的例子,并提出,為什么拍照時,常把主要景物攝于接近畫面的黃金分割處?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新教材中這樣一些內容詳實、趣味性強的知識,既體現了教學大綱中要求“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和生產的實際,包括商品經濟的實際中去”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到數學雖“抽象”也“實在”,感受到學習數學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利用“做一做”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制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狀. 例如,在測量中(八年級),我讓學生走出課堂,實地測量學校的旗桿長度,要求學生至少用三種方法,并說出哪一種方法誤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 通過讓學生用同樣長的鐵絲分別彎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和圓,然后引導大家觀察、比較、判斷:哪一種形狀的圖形面積最大?這樣的“做一做”活動,既觸及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條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對實物與圖形的認識能力,同時在學生動手操作中嘗到學習數學的甜頭.
“做一做”的活動也可以為講授新知識作準備和鋪墊. 在講“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七年級)一節時,我先把一張方紙對折,再用剪刀隨意剪一個圖形,然后展開方紙,這時一個軸對稱的圖形就呈現在學生面前,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于是要求學生仿照我的做法動手“做一做”. 實踐證明,盡管大家剪的圖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共同的對稱特征. 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出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同學們對其抽象的概念和性質自然就印象深刻了.
三、利用“想一想”來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如在七年級數學第一章節中加入了“豐富的圖形世界”,從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物體出發,“想一想”引導學生動腦,并使學生進入了初中數學的一片新天地.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課程的執行者,我們應該對此加以強化. 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想的欲望. 如七年級的“正方體的表面展開”這一問題,答案有多種可能性,此時,我們應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和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正方體紙盒,再用剪刀沿棱剪開,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權”的方式激勵學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在操作過程中,要求學生多想一想,不要習慣性地只求一個答案. 這樣,不僅能開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四、利用“試一試”來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少數民族;初中教學;教學效率
一、新課程目標下少數民族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現階段還有些許教師無法適應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新方法和新模式,在繁重的教學實際中,對制訂的教學目標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也就沒有真正將教學中的重難點區分開來進行重要講解。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對課堂教學環節沒有充分設計,學生也就無法準確掌握其中的知識點,由此一來,新課程中要求學生所具備的知識、技能、情感也就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
2.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不夠
新課程十分重視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而在實際教學中,不乏還有“填鴨式”的教學,即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過于注重教材理論知識,偏離了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忽視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與運用,也就無法激起他們內在潛能和主觀能動性,以至于教學質量和效率大打折扣,教學效果也就不太理想。
3.教學手段不夠豐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手段也更加多樣化,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不少便利,因而教師不僅要熟練多種高科技的教學輔助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充分運用各種豐富且靈活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輕松有趣且多樣化的教學環境。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少數民族中尚有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對使用計算機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不夠熟練,其次,還有由于條件限制而幾乎沒有使用過這一教學工具的。
二、新課程目標下提高少數民族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以學定教
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及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要深入解讀和研究教材內容,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需求,結合各種教學實際情況優化課堂教學,并在此過程中,對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進行必要的重組和優化。優化教學過程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打破課堂教學的程序化,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把握課堂節奏,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多種教學活動
數學教學強調學生的思考及動手實踐過程,只有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識點?;谶@一學科特點,教師可以組織數學興趣小組,開展相應的課外活動,把數學知識帶到實踐中去,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特點,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從問題的提出到最終答案的假設及論證過程,都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中去完成。由此一來,讓教學活動在和諧、高效的氛圍中進行,活躍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狀態,為其提供更多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例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的“軸對稱”時,其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歸納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并能夠用概念判斷一個圖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教師在教授時可以先運用課前準備好的紙質對稱圖形,如,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以及一些新穎且有趣的臉譜、五角星等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用半透明紙進行自由折疊和裁剪,剪出各種軸對稱圖形,以此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動手實踐,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和判斷圖形。
3.教學手段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活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這樣的課堂教學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下,教師應更多地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如,將傳統的黑板教學改為小黑板和掛圖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節省部分教學時間,幫助學生建立整體性的數學思維。直觀教學是學生獲取感性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他們進行思維加工的前提,多媒體及改進的傳統教具等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中的“一次函數”時,為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數圖象的特征和相關的性質,體會數形結合思想,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信息技術畫相關的函數圖象,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感受和學習一次函數圖象的相關知識。
總而言之,作為少數民族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不斷革新自身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將數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運用先進高效且靈活豐富的教學手段,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作為教學重點之一,以此達到新課程目標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A-
0103-01
復習課是對前一階段學習的知識、方法和技能的總結,也可以說復習課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為后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的。做好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對提升學生的數學意識、數學方法、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具有較為關鍵的作用。基于新課改教學理念,實施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因此,教師應結合細化知識、構建框架復習教學方案,打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理清思路到全真模擬的初中數學復習教學模式。
一、實施單元復習,逐步細化知識
單元復習是知識細化、歸納、總結的階段,也是知識系統形成的階段。單元復習階段是整個復習課教學的基礎,但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部分學生認為單元復習階段可以放松,任由教師臺上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注意力卻不集中,沒有跟隨教師的思維來主動思考與分析。這樣的課堂無疑是低效的?;谛抡n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單元復習課堂教學也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讓學生自主歸納、細化與總結單元知識。既需要闡述整個單元的每節的內容,細致入微地進行分析,也需要點明重難點內容,與考試大綱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站在思維、方法與考試的角度,全方位進行自主的單元復習。
如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全等三角形》這一單元的復習,教師引導學生站在全局的角度將整個單元分成三部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特點、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角平分線的性質,結合這三個部分,讓學生自主理清思路,進行歸納總結,然后教師再科學介入和指導。立足于課本內容,讓學生們查閱資料,收集平時講課的內容,借助知識網絡圖的形式,將全章內容囊括到知識框架中,以此更好地展開復習。實踐“立足課本、細化知識、強化重點、突出難點、學習方法、掌握規律、糾正錯誤、掌握答題技巧、加強方法運用”等復習步驟,每一步都需要腳踏實地,以學生為本,拓展的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在解題方法、解題技巧上重點點撥和指導,鼓勵學生完善知識網絡。
二、經典習題講評,重視學生反饋
經典習題講評,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對學生進行數學技能、數學方法與數學技巧的傳授和點撥,突破重點內容,攻克難點內容。以習題形式進行講評,使得概念、公式、方法與技能的講述更加形象化、具體化與直接化,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并且記憶更加深刻。習題講評是對單元復習方法的補充與完善,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反饋,結合學生的疑惑與現存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內容選擇、補充與完善。同時,習題講評也要遵循下面一些原則:扎實基礎、重點突出、階段拔高、難點釋疑、方法對比、技能提升,避免題海戰術,以階梯性、對比性和關聯性的習題講述方式,鼓勵學生自我實踐、參與和交流。
如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三角形》這一單元習題講評,要突出“多邊形內角和計算方法的推導、總結”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到多邊形可以拆分成(n-2)個三角形,并且適用于解題過程中,得出多邊形內角和為180°×(n-2)。對“全等三角形”的習題講評,需要重視對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教學,結合典型例題,引導學生復習和鞏固在題目給定時,哪種判定方法更適用,如何構建判定時的已知條件,以此引導學生創新思維,構建較為完善的知識網絡。同時,還需要重視學生的反饋,學生不懂的知識點和方法,教師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如“反比例函數”的性質和圖像的學習,都可以結合正比例函數例題進行對比講解,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全真模擬練習,促進綜合提升
全真模擬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單元模擬、專題模擬、易錯題模擬、階段性考試真題模擬等。結合不同的模擬形式,教師要科學設定模擬內容與時間,有效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打好有準備之仗。全真模擬是考前熱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習方法與技巧為目標,實施階梯性、思維性、限時性訓練,引導學生不斷掌握方法與技能,儲備答題技巧,積累考試經驗;全真模擬要結合教學需要,符合新課改的命題特點與規律,適度安排具有一定難度的習題,以選擇題、開放題、壓軸題等不同形式的題目為指導,鼓勵學生拓展思維,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并逐步提升。
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不等式與不等式組》后,教師組織全真模擬訓練,以基礎題、基本計算、實際應用題、思維拓展題、開放題為依托,展開全真模擬練習。學生通過模擬訓練,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掌握解題技巧與方法,不斷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變“以升學率為本”為“以學生發展為本”
新課標把“雙基”變為“四基”,明顯能感覺到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升學率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一所學校知名與否、一位教師教學成效好壞的唯一標尺。教師的教學只是單純的“解題教學”,只講步驟與結果,不去探尋來龍去脈。如計算教學中,雖然已經重視了算法的多樣化,但是卻忽視了算法多樣化背后的不變性――算法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在這種應試教育下,我們也培養出了一批優秀學生,可是這些學生的后繼發展明顯落后于其他國家的學生。究其原因,我們的學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他們在學生時代缺少自主探究的學習經歷,他們只重視做題,而忽視了探究的過程和經驗方法的提煉與積累。
二、變“教為考服務”為“教為學服務”
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要讓學生掌握“四基”,首要的任務是改變課堂的教學模式。新課標指出: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可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倡導“讓學生去經歷”,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體驗并獲取基本的數學經驗,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七年級進行“平方差公式”的教學時,可設計如下的知識背景:給你一張邊長為a的紙片,從一邊剪去寬為b的小紙條,然后從另一邊拼接成一個新的矩形,這個矩形的面積應該是多少呢?(如圖1)
這個問題的結果可能是:(a+b)(a-b)或a2-b2,這兩個結果表示同一個矩形的面積,因此,可以寫成(a+b)(a-b)=a2-b2的形式。a、b可以表示一些具體的數或式子,對這個問題還可以進一步開展活動,驗證猜想,形成方法。我們通過設計一個問題,給一個抽象的數學公式賦予了知識背景和來源,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體驗到了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對于新知識的掌握也就輕而易舉了。
三、變“教師是主體”為“學生是主體”
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例如,在八年級數學《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認識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我精心設計了如下環節:布置自主學習要求,每人任畫一個一次函數的圖象,思考一次函數的圖象是什么圖形,有哪些性質。分組探究:(1)比較所畫的圖象,探究是什么圖形;(2)根據小組成員每人所畫函數的k、b的值,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k相同的一次正比例函數,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3)根據k的值進行分組,比較函數的圖象,由此發現k對函數圖象有什么影響;(4)根據b的值進行分組,比較函數的圖象,由此發現b對函數圖象有什么影響;(5)總結出當k、b不同值時一次函數經過哪些象限。學生通過分組交流探究,每人都“動”了起來,沒有“旁觀者”“懈怠者”,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圖形結合,合作分析、討論,很快認識了一次函數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