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2: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風險的認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金融風險管理通常指的是通過金融管理策略與科學的管理措施,減少企業資金運作的金融風險,避免企業金融操作帶來的經濟損失。從微觀角度分析,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就是指的可以降低企業金融操作風險,避免企業經濟損失的管理方式。例如企業在風險投資中,進入股票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管理人員通過科學、有效的策略正確投資,正確管理,準確的預測金融風險環境,采取最佳的方式適當規避金融損失,讓企業在投資中獲利。另外從宏觀角度分析,金融風險管理可以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降低國內金融投資出錯的概率,確保經濟活動中資金的高效運用,確保經濟整體的穩定發展。
二、金融風險管理的措施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金融活動與金融投資的方式在不斷改變,金融風險管理的策略也需要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業的興起與發展,要考慮到金融投資的風險,還要考慮到金融管理方式與過程中的控制力的變化,財務控制與分析是幫助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財務控制與財務分析可以最快的辨別金融風險,通過金融風險判斷科學管理金融風險,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一)金融風險的特點
第一,金融風險本身是根據市場變動所產生的,因此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其產生的因素和根源也是客觀的,金融活動本身因為貫穿整個經濟投資整體,為了保證經濟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和資金有效的運營,因此金融投資的管理者與負責人必須要科學、合理的處理股市蕭條與暴跌的情況。金融風險會對經濟市場與社會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狀況、國家稅收、企業生存年限都會成為受影響的目標。金融危機的到來會對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每個企業、每個國家造成不同的影響。第二,金融風險是可以疊加和重復積累的,金融風險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而且還具有重復疊加的特性,很多金融風險可以一層一層的疊加,積累直到一個市場和經濟秩序的崩潰。金融風險本身是可以通過統計學預測的,一旦有對市場和企業具備不利因素的金融風險被判斷時,需要采取措施保證企業盡量降低損失,減少金融風險帶來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損失。第三,金融風險還表現出了一定的消極性與積極性,企業對待金融風險的管理措施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清晰、客觀的判斷金融風險,清晰的認識不同的發生原因,這樣才能在動態的經濟環境中掌握金融活動的風險,求得穩步發展、獲得利潤。
(二)金融風險的防范
在金融風險的防范中,首先,應加大對金融活動的風險評估。比如對客戶經營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進行評估,確保資金投向的安全性。其次,做好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對其經營狀況進行嚴格的審核,確保金融風險的最小化。再次,加強金融行業技術水平的發展,減少因技術問題導致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此外,還應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在逐步完善金融監管的同時,減少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直接干涉和控制,促進金融活動市場化、法制化不斷完善和健全??傊?,任何經濟活動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對于金融風險的管理我們應該堅持科學的、謹慎的管理原則,增強業務能力,最大可能的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
三、我國企業財務控制的現狀和對策
(一)企業財務控制的現狀
首先,企業對金融風險管理及財務控制的認識還不足,企業財務控制的內部結構還不完善,對金融風險管理的程序還不夠健全,方法還不夠成熟。在金融危機后,大部分企業財務控制的方向發生了改變,企業深刻認識到“資金鏈”的重要性,企業金融市場中資金投資與運作的能力還需要逐步增強,通過資金運作提升企業經營實力,改善企業經營活動能力,提高企業經營業績,讓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另一個方面,企業需要在財務控制上穩步提升管理與控制能力,要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目標,通過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的方式去應對金融風險的潛在發生幾率。其次,金融危機環境日漸復雜,對我國金融市場與經濟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國企業的財務控制水平通過應對復雜金融市場與經濟環境的方式得到了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細節問題:第一、財務控制的環境尚不理想,企業內部組織框架尚不完善,一些財務人員對自身工作的認識不足,無法深刻體會財務控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及金融風險管理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以致財務控制達不到預期效果。第二,財務控制的內部信息交流體制不健全,企業缺少統一的、能有效操作的財務管理交流系統和制度,對于市場風險、業務風險等方面的信息資源相對匱乏,增加了企業決策的風險。第三、我國財務管理部門對企業預防金融風險管理的政策性建議無法得到企業的重視,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狀態,財務部門的監管體系也尚需完善,導致了企業財務控制能力的降低。
(二)完善財務控制的措施
為提高企業經營的有效性和效率性,財務報告必須確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遵從提高企業效益的同時減少企業資產損失風險的原則。首先,完善財務控制環境。企業高管應認識到財務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財務評估在企業規避經營風險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預警和防范機制,有效規避金融風險。一方面確保企業各部門的獨立性,避免其他部門高管對財務部門、審計部門工作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實施恰當的授權、問責制度,確保制度的執行,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風險防范意識。其次,企業上下應充分認識金融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一方面不斷提高財務部門評估風險的能力,加強其對金融風險評估意義的認識。另一方面鼓勵和培養廣大員工參與到企業風險評估中,培養員工的風險意識。
再次,需要加強企業金融投資整體方案的完整性,通過完善企業財務控制制度與財務管理方式,保障各部門對不同環境下經濟投資方式與風險投資方式的應對策略,通過對本崗位經濟建設發展的一些認識,不斷提高財務管理制度的有效分析,確保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的預防能力不斷提高,在金融風險中可以建立有效的預防措施,保證企業會擁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供應,在投資中可以讓企業獲利。第四、加強企業內部各個部門與資源的聯系和交流,保證企業內部信息交流的充分性,增強企業內部信息交流的全面性,提高信息分析的準確性,改善企業預防金融投資風險的能力,降低企業投資帶來的損失。第五、企業要培養專業性的財務管理與控制人才,提升企業管理隊伍的素質,讓這些管理人員專門負責企業的金融風險管理與財務控制方向,保障金融風險的科學經營與發展,提升金融管理的效果,幫助企業獲得長期的生存與發展的機會,而且要保證財務信息的獨立性,防止財務信息的泄露,提高財務部門的管理能力,加強財務部門對突況的應急能力,減少企業經濟損失。在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選擇方面也要慎重,要選擇財務管理控制專業性知識豐富,實踐經驗較強的人員,還要不斷提高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所有人員的財務管理與分析知識,可以最快速度的分析出存在的金融投資風險,最快的判斷金融風險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同時,專業的財務人員可以通過穩定企業資金流,確保企業在金融波動前能有效的預知和防范。第六,增強企業金融風險管理與財務控制的執行力度。再好的政策沒有執行就是空談,再好的方式、方法,沒有執行就看不到效果。因此在金融風險管理與財務控制中必須增強其執行力度,才能確保其管理效果。
1金融風險的來源
金融風險來自于多個層面,其影響因素眾多,但其主要誘因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市場風險。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金融市場受國內外經濟影響十分明顯。在國內,經濟雖然不斷增長,但增長的內動力不足,特別是房產泡沫掩蓋下的經濟問題逐漸顯露出來,經濟發展中的一些矛盾開始突出,國內金融風險不斷增加。在國際上,繼亞洲金融風暴之后,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連綿不斷,致使國際金融市場熱錢涌動,曾一度“成就”我國的經濟,很大一部分學者認為,一旦國際熱錢抽離中國,我國將出現巨大的金融動蕩。同時,隨著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的不斷增加,我國金融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也在不斷增加,形成了較大的市場風險。第二,經營風險。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國家政策、匯率、金融業的發展等多方面影響,金融活動的不確定因素也在不斷增加,在經營過程中,金融風險的發生頻率也在不斷上升,金融活動的收益性更加難以把握,經營風險在不斷擴大。第三,技術風險。隨著現代企業電子化、信息化的普及與發展,手機、電腦等交易平臺日益被廣大的經濟主體所接受。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病毒軟件、黑客軟件日益隱蔽和危險,增加了金融活動的泄密可能。同時在金融交易中,超負荷的承載等問題也會引起網絡中斷、操作無效等問題,導致金融活動的失誤,引起一定的經濟損失,造成金融風險的加劇。
2金融風險的防范
在金融風險的防范中,首先,應加大對金融活動的風險評估。比如對客戶經營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進行評估,確保資金投向的安全性。其次,做好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對其經營狀況進行嚴格的審核,確保金融風險的最小化。再次,加強金融行業技術水平的發展,減少因技術問題導致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此外,還應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在逐步完善金融監管的同時,減少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直接干涉和控制,促進金融活動市場化、法制化不斷完善和健全??傊魏谓洕顒佣即嬖谝欢ǖ娘L險,對于金融風險的管理我們應該堅持科學的、謹慎的管理原則,增強業務能力,最大可能的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
3.財務控制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我國上市企業也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財務控制對企業資金的投入和收益有積極的意義,是確保資金投入正確性的關鍵,可提高企業資源配置的效益。首先,財務控制可幫助企業實現經營目標,對企業決策做出了客觀評價。其次,財務控制可提高企業資金流動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減小企業的經營風險。再次,財務控制可以提高企業經營的信息化、科學化及內部控制能力。在全球化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不論是金融機構還是上市企業,自身的矛盾不斷凸顯。實踐證明,在金融風險管理過程中做好財務控制對減少和規避企業的經營風險有重要意義。
4.我國企業財務控制的現狀和對策
在金融危機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金融行業的監管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和完善,企業的財務控制也在不斷完善。
4.1企業財務控制的現狀
首先,企業對金融風險管理及財務控制的認識還不足,企業財務控制的內部結構還不完善,對金融風險管理的程序還不夠健全,方法還不夠成熟。在金融危機后,大部分企業財務控制的方向發生了改變,企業深刻認識到資金鏈對企業生存的重大意義,資金的運作從爭取利益最大化變為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持續運行。同時,企業對財務控制方向的調整在金融危機后變得更有針對性和規劃性。大部分企業將風險管理作為財務控制的實施目標,有效地進行金融風險方面的分析和管理。然而,以上轉變尚處于摸索階段,一方面財務控制缺少長期的、有效的機制,且相應的監管體制還不完善,無法看到財務控制的具體效果。另一方面財務控制的手段還不健全,太過單一。其次,企業財務控制的實施不太理想。在金融危機的刺激之下,我國的財務控制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具體實施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第一,財務控制的環境尚不理想,企業內部組織框架尚不完善,一些財務人員對自身工作的認識不足,無法深刻體會財務控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及金融風險管理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以致財務控制達不到預期效果。第二,財務控制的內部信息交流體制不健全,企業缺少統一的、能有效操作的財務管理交流系統和制度,對于市場風險、業務風險等方面的信息資源相對匱乏,增加了企業決策的風險??傊畔⒔涣黧w制的不健全不但影響了金融風險管理的效果,還影響了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第三,財務部門在企業中的地位不夠,一些建議難以得到企業高層的重視,并且企業對財務控制的監管體制還不完善,財務控制的效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客觀的、公證的認知。
4.2完善財務控制的措施
為提高企業經營的有效性和效率性,財務報告必須確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遵從提高企業效益的同時減少企業資產損失風險的原則。首先,完善財務控制環境。企業高管應認識到財務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財務評估在企業規避經營風險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預警和防范機制,有效規避金融風險。一方面確保企業各部門的獨立性,避免其他部門高管對財務部門、審計部門工作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實施恰當的授權、問責制度,確保制度的執行,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風險防范意識。其次,企業上下應充分認識金融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一方面不斷提高財務部門評估風險的能力,加強其對金融風險評估意義的認識。另一方面鼓勵和培養廣大員工參與到企業風險評估中,培養員工的風險意識。再次,完善企業業務流程。一方面完善企業管理機制,使各部門都能各司其職,在本組崗位努力奉獻,積極參與到企業的建設和發展中來。另一方面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使財務管理能更好地為企業的風險管理服務,確保在金融波動中,企業資金的穩定、安全。第四,加強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信息是現代社會企業競爭的關鍵,增強企業內部信息交流可以促進信息分析的全面性,提高信息分析的準確性,增強了企業的防風險能力。此外,確保財務部門的獨立性,防止財務信息的泄漏,提高財務部門地位,對其發現的管理缺陷能及時做出回應,減少企業損失。第五,培養專業的人才負責金融風險管理和財務控制。一方面,金融風險管理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企業經營任務,金融管理的效果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必須選擇專業的人才,才能在管理中依靠敏銳的直覺和科學、專業的分析,實施最有效果的管理,使企業有效地規避金融風險,減少企業在金融動蕩中的損失。另一方面財務控制的專業性很強,對業務能力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資金是企業的命脈,作為企業的把脈人一定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在人員選用上絕不能馬虎,選擇有實力的人員管控企業財務,使企業資金的運營處于最佳狀態。同時,專業的財務人員可以通過穩定企業資金流,確保企業在金融波動前能有效的預知和防范。第六,增強企業金融風險管理與財務控制的執行力度。再好的政策沒有執行就是空談,再好的方式、方法,沒有執行就看不到效果。因此在金融風險管理與財務控制中必須增強其執行力度,才能確保其管理效果。
5.結語
一、電力行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的理論分析
(一)電力行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的主要含義
金融風險從廣義上理解為金融變量的變動所引起的資產組合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金融風險的利弊是共存的,主要是因為金融風險既可以產生正收益也可以產生負收益。在金融類企業和非金融企業該風險給企業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本文則主要研究金融風險的發生對非金融企業(本文以電力行業為例)的影響。
(二)電力行業多面臨的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型和形成原因
電力行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按照不同的驅動因素可以分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財務風險。其中匯率、利率等金融市場變量的變化或波動而引起的指的是市場風險,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電力企業涉及到的原材料和機電等產品是受到進出口業務比較多的,其要更多的關注匯率波動的變化,對此帶來的影響。由于市場利率水平的變動而引起企業未來收益的變化的不確定性是利率風險,很多電力企業都是通過銀行借貸來進行融資,由于很多用戶付款不及時造成了電力企業無法及時讓款項到賬,這就會影響電氣日?,F金流的流動,如果這些呆賬、壞賬一旦形成就十分不李云上游電力企業的經營,進而就會使得整個行業產業鏈爆發行業信用危機,影響和危害巨大。由于內控機制不健全所產生的違規操作行為的可能性指的是電力行業的操作風險,操作風險大部分是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聯系起來的,虛假的財務報告、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電力項目投標的商業賄賂等各種違規行為是操作風險導致的結果。這又主要是由于相關的監管機制不到位,沒有嚴格、完善的審計監督體制就不能有效形成相關的制度約束,自然在執行上也會存在很多的問題。
二、我國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一)沒有在電力行業形成長期的金融風險管理觀念
由于金融類企業的其經營的產品多和金融投資息息相關,但是電力企業作為非金融企業其主要經營的產品與之有十分巨大的區別。在現實工作中,很對電力企業的相關上級和領導沒有足夠的意識到金融風險管理的好壞對企業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對這一塊就存在一些盲區和不足。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沒有足夠的金融風險防范觀念,對于金融風險對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重要影響很多電力企業管理者沒有足夠的認識。在企業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的重視金融風險管理。然后表現在對金融風險的認識能力上,在金融知識的積累方面很多的電力企業管理人員缺乏,從而不能讓相關的專業人士對企業實現有效的金融風險管理。
(二)在金融風險避險工具方面很多電力企業沒有足夠的了解
金融類企業在進行日常管理中主要追求收益,而非金融企業則并非如此,尤其在中國作為壟斷的電力行業,電力企業在金融管理過程中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保值。目前在電力行業沒有充分的應用用于防范金融市場風險的套期保值工具。一方面電力企業的相關領導對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深刻全面,導致自己的認識盲區,從而帶動下面員工也是這種狀態;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商業銀行所提供的金融衍生產品過分單一,這又主要是因為我國當前金融市場整體發展不協調造成的。
(三)信用風險控制工具的可靠性太差
在國內電力企業中目前還沒有進行有效的商賬管理,在國內剛剛形成企業資信評估的觀念,高銷售額是很多電力企業主要追求的目標,在訂單簽署之前并沒有對客戶進行信用狀況的調查,這就會造成收款時的各種問題。另外,只有有限的渠道幫助企業獲取客戶和供應商信用狀況,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還沒有成熟的信用評級體制,沒有完善的評級機制,這樣就會使電力企業在對自己的客戶劃分信貸等級存在一定的困難。
(四)沒有將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的內控體系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傳統的國有工業企業構成了我國主要的電力支柱企業,改革開放以來的股份制對于我國的制度建設有很強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電力企業在金融風險的評估、審計方面還沒有較強的能力。總的來說,電力企業的內控功能弱化以及內部審計功能弱化造成了風險管理責任的弱化,這樣就無法有效的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其中內部審計部門存在審計人員工作素質不高,能力不強,工作狀態懶散等問題,造就當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功能弱化的主要表現。
三、建設我國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通過電力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轉變增強金融風險管理意識
要加強我國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就必須要轉變原有的傳統觀念,應當像重視生產經營風險一樣重視金融風險管理,應當從全局的角度長期的進行金融風險管理工作。因此企業的管理人員應做好風險管理文化的帶頭作用,通過險管理方面的培訓和溝通來逐步的增強風險意識,這樣能夠使員工不斷的從經驗中吸取教訓。同時在金融風險管理文化宣傳方面電力企業也要加強,企業文化對于員工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任何一個員工都會受到自身企業文化的熏陶。
(二)對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的建設進行完善
應當對金融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建設進行完善,主要包括規范相關部門的管理責任,引進和培養合格的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等,這樣能夠使電力企業管理及時的作出風險控制決策,對企業金融風險管理的具體職責進行明確。
(三)完善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工具
通過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工具的完善來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人力是很重要的,電力企業應當在與金融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通過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充分應用來規避相應的風險。另外,也需要電力企業相關的領導足夠重視這一塊的建設,堅持對形式的把握,不斷的改進相關的制度完善,加強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的控制制度建設,是金融風險管理部門有效的對電力企業的金融風險進行管理。
[關鍵詞] 宏觀審慎管理;壓力測試;系統性金融風險;逆周期調節
[中圖分類號] F830.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12)05—0037—07
一引言
從風險防范和控制角度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可以產生兩點啟示:一是在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形成上,至今還缺乏足夠的認識;二是在系統性金融風險暴露之后,歐美金融機構及監管當局普遍對風險控制準備不足,從而造成事態進一步升級。前者源于以往對金融風險的監管認識主要還是停留在微觀審慎性管理層面,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缺失。后者在于金融機構普遍缺乏像宏觀壓力測試這樣的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工具,或是對其重視程度不夠。
宏觀審慎管理和宏觀壓力測試并非兩個孤立的概念,其本質上具有緊密的內在關聯性。宏觀審慎管理要求從整體上對金融風險實行監管和控制,需要了解經濟周期變化和宏觀經濟因子對金融系統的潛在影響,評估這一潛在影響正是宏觀壓力測試的基本功能。宏觀壓力測試對于監測金融體系整體的脆弱性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基于系統性風險防范的金融壓力測試的新理念。首先分析金融危機后國際金融監管領域的改革及其發展趨勢,然后探討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金融業宏觀壓力測試內涵的深化,最后從壓力情景設置、風險指示器的選擇、風險傳染與風險反饋效應等不同環節分析宏觀壓力測試研究的新進展。
二危機后金融風險管理的新趨勢
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自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各國金融監管是一場重大考驗。危機發生以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機構紛紛提出了針對金融風險管理的改革構想,這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認識到以微觀審慎管理為單一主導的風險管理體系已不適合金融業的發展要求,這體系在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存在嚴重的缺陷;針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的需求,金融改革提出了構建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體系的要求1。從目前來看,部分新的理念和方法已轉換為現實法規條例,部分新的理念和方法仍在探討之中,但不容置疑,以宏觀審慎管理為基礎的風險管理體系將主導未來金融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在已成型的金融改革文件中,以《巴塞爾協議III》、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和歐盟《泛歐金融監管法案》最具代表性,其主要內容體現了宏觀審慎管理理念。
1. 《巴塞爾協議III》2,3通過引入系列逆周期調控措施,緩釋金融系統的順周期效應,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栋腿麪枀f議II》(原稱為“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相對于1988年的《巴塞爾協議》,強調了風險計量的精細化和全面風險管理,但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等風險計量參數對市場的高度敏感性導致了明顯的順周期效應。《巴塞爾協議III》針對《巴塞爾協議II》和1988年《巴塞爾協議》的缺陷,引進宏觀審慎管理理念,以防范和控制由順周期效應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具體包含確定逆周期緩沖資本標準、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額外資本標準、杠桿比例標準、流動性比率標準等調控措施。
湖南大學學報( 社 會 科 學 版 )2012年第5期彭建剛,易昊等:基于系統性風險防范的金融壓力測試新理念
2. 《多德—弗蘭克法案》4提出建立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其職能為識別和應對影響金融體系穩定性的風險。該委員會在財政部領導下工作,由15個部門組成,有權對任何金融機構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的行為進行評估,共同完成對系統性風險的防范和控制。該法案體現了整體性監管理念;單一金融機構的“理”可能造成“合成謬誤”,系統性金融風險具有累積效應,應充分考慮由單一金融機構的“理”所導致的金融機構群體的“集體非理”。
3. 2010年9月,歐洲議會通過《泛歐金融監管法案》,即《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mmunity macro prudential oversigh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 European Systemic Risk Board》,根據這一法案,于2011年1月成立歐洲系統性風險委員會,負責歐盟金融體系的宏觀審慎管理,包括完善預警機制、系統性風險的識別與分級、向金融機構提出警告和建議,等等。英國于2010年7月公布了該國金融監管改革方案《金融監管的新方法:判斷、關注和穩定》5(征求意見稿),明確由其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負責宏觀審慎管理。2010年1月,法國頒布金融改革法案6,建立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包括審慎監管局、金融市場監管局在內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7指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框架,以金融穩定為主,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其主要特征是建立更強的,體現逆周期性的政策體系。我國中央銀行行長的這一段表述明確了逆周期的宏觀審慎政策的主要內涵及意義。構建包括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和各金融機構在內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三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金融壓力
測試內涵的深化
關 鍵 詞:金融風險;變遷;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4)05-0010-04
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在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相伴隨的金融風險也日益凸顯,隨著巴林銀行、大通曼哈頓、住友、瑞士聯合銀行、美林等遭受重大損失,甚至倒閉,金融風險備受全球關注。金融風險種類繁多,一旦造成損失,數額巨大,影響廣泛。因此,研究金融風險、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就顯得日益重要。
一、金融風險的分類
美國保險精算協會(CAS)將風險分為金融風險、操作風險、戰略風險和災害風險 [3] 。我國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中將風險分為戰略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和法律風險 [4] 。Chernobai,Rachev和Fabozzi [5] 在《Operational Risk》一書中,將銀行金融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風險、商業和/或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政策風險、普通法律風險??梢?,不同行業對風險的分類是不一樣的, 這主要是由于風險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不一樣,進而風險管理的重點也各不相同。根據新巴基爾協議Ⅱ,結合Dowd、Culp [6] 等學者關于風險的分類,本文對金融風險的分類如圖1所示。
信用風險是金融交易中對手違約的可能性,與信用事件的發生有關; 而信用事件與交易對象執行其先前承諾的金融義務的能力的變化相關。據此,結算風險、結算前風險、遷移或降級風險及價格風險都屬于信用風險。
市場風險是與價格變化相關的風險。 因此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證券價格風險及商品價格風險均屬于此類。
操作風險是與操作過程有關的風險, 如圖1所示,其包含內容較多,也是當前金融風險管理中容易出現問題及影響較大的一類風險。
以上三類風險基本上是某項業務或某個部門發生的風險,是局部的風險,雖然其影響可能是全局性的,甚至導致金融機構的破產。歸于其他風險的是對金融機構整體產生影響的風險,是全局性風險,對金融機構短時間內的影響或許并不顯著, 但是卻會影響金融機構的長期發展,因此也是必須重視的風險。
二、金融風險變遷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革命性發展,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風險也在不斷變遷。早期的金融風險著重于市場風險,隨著金融衍生品的大量運用,交易日趨復雜,信用風險及操作風險也日益凸顯,而且其后果嚴重。近年來隨著金融風險事件的頻發,人們更加關注金融風險,而且不僅關注某個業務單元的風險,更關注金融企業的風險。
(一)金融創新層出不窮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交易活動日益頻繁,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新型金融工具不斷涌現,金融市場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
1972年,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外幣交易期貨,這是第一份金融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該交易所推出了抵押證券期貨合約,即利率期貨合約,同年, 開始交易美國政府國庫券期貨合約。1982年推出股票指數期貨合約,之后期貨交易被引入到多種金融工具。
期權也在同一時期得到迅速發展,1973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開始買權交易,1977年推出賣權,1985年推出股票期權,1989年推出利率期權產品, 1990年推出長期期權LEAPS,1992年推出類股指期權,2003年推出VIX指數。
除此之外,還有1970年推出的浮動利率票據、1973年開始的外匯遠期交易、1974年推出的浮動利率債券、1980年推出的貨幣互換、1981年開始的零息債券、雙重貨幣債券、利率互換以及1984年推出的遠期利率協議、歐洲美元期貨期權等。
金融創新不僅出現在流動性較好的市場上,也出現在流動性較差的市場上, 并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類市場急劇擴大。 如1970年推出的特別提款權、 聯邦住宅抵押,1980年的債務保證債券、1981年的票據發行便利、1983年的動產抵押債券及1985年推出的汽車貸款證券化、可變期限債券等。
金融創新不僅體現在金融產品的創新上, 而且體現在金融交易技術的創新上,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金融工程迅速發展,數學家、物理學家及計算機科學家根據金融理論設計模型, 收集實時交易數據進行程序化交易, 隨著通信技術及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出現了更快的閃電交易。
(二)金融風險的變遷
金融創新不斷出現,縱然有著供給方面的原因,但也存在著需求的原因。從需求方面看,它是規避風險的要求。早期的金融業務較為單純,主要是存貸款業務, 人們主要關心的是利率對資產或負債在收入上的影響。就風險類型來說主要是市場風險。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外部環境越來越不穩定,股市大幅波動;匯率不再穩定,自1972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匯率一直不穩定;利率處于波動中,美國短期國債的利率變動較大; 大宗商品的市場更是不穩定, 商品價格在長時間穩定后會突然發生跳躍性變化。為了規避這些市場風險,出現了相應的金融創新,如各種期貨、期權。
隨著全球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機構迅速擴張,業務范圍逐漸增加, 由先前的分業經營發展到混業經營,而隨著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金融市場也日趨復雜,但是相應的金融風險管理卻較為落后。金融產品的復雜性與風險管理的落后共同造成了大型金融災難頻發。1993年昭和殼牌石油公司在遠期合約中虧損1250億日元,而該公司的年利潤約為400億日元;1994年寶潔公司在衍生品交易中遭受巨額損失;1995年巴林銀行倒閉,其虧損額為6億英鎊,而該行的資本總額才3.5億英鎊;1997年瑞士聯合銀行損失了4~7億美元, 第二年又損失了7億美元;1997~2002年愛爾蘭聯合銀行的交易員隱藏了6.91億美元的損失。這些損失數額巨大,帶來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導致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收購。而這些災難的發生基本上都是由于操作風險造成的,與市場風險不同的是,操作風險損失巨大,影響致命。
隨著金融工具在流動性較差的市場上的創新,即抵押證券的出現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創新,信用風險出現的頻率也大幅增加。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美國次貸危機就是信用風險的一個典型案例。由此造成的損失也是顯著的,它導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倒閉的最大規模的銀行。另外,全美最大的儲蓄及貸款銀行―華盛頓互惠公司被接管, 美國保險大亨―美國國際集團在2008年第4季度虧損617億美元,創下美國公司歷史上最大虧損。
流動性風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2008年冰島發生金融危機, 其三大商業銀行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er由于流動性短缺而瀕臨破產,相繼被國有化。三大銀行的債務大約為610億美元,而冰島的GDP則只有50億美元。 [7]
從以上金融風險的變遷可以看出:
1. 早期的金融風險以市場風險為主, 現在的金融風險以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為主。人們對市場風險的認識比較完整,而且數據比較充足,市場風險已經得到比較好的管理。但是信用風險及操作風險卻由于人們認識不夠及歷史數據缺乏、模型不完善等原因而沒有得到較好管理。
2. 早期金融風險僅限于某個業務單元, 現在金融風險則涉及整個企業、行業。因此,風險管理要上升到戰略管理的高度,確定風險管理戰略、風險管理策略,而不僅僅是進行業務單元的風險處理。
3. 早期金融風險損失較小, 現在金融風險損失較大,涉及面較廣,影響更加持久,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愈加顯著。但是單個金融企業的風險案例、歷史數據有限,風險管理能力也有限,因此,有關風險管理的模型共享、數據共享,以及進行風險管理的交流就顯得日益重要。
4. 早期金融風險較為簡單,現在則更加復雜。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不僅風險的承受主體在不斷變化,風險類型、風險的大小也在發生變化,因此,風險管理也變得日趨復雜。
總之,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風險并不是減少或消除了,而是從一種形式轉移成另一種形式,或在不同投資者之間轉移,金融風險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度量,各類風險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為密切, 復合型風險(如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與流動性風險)越來越多,風險管理也日益迫切。
三、金融風險的管理
鑒于金融風險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僅僅管理某種風險顯然是不夠的, 需要站在金融企業的角度進行全企業風險管理。
(一)風險管理步驟
管理金融風險,首先要構造風險輪廓圖,對金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 這些風險包括宏觀經濟風險、行業風險及金融企業特有風險;需判斷哪些風險需要對沖, 哪些風險無需對沖, 哪些風險是可以利用的。
其次,確定風險管理戰略,使風險管理與金融企業目標一致。 在這個過程中要確定金融企業的風險容忍度,承擔風險的類型,同時還要確定分配多少資金用于風險管理。 這里的金融企業目標主要是指股東價值。在某些情況下,對沖風險的成本可能比不對沖造成的損失更大,在這種情況下,為使股東價值最大化就應該保留風險。
再次,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計和風險衡量。 風險識別主要是找出對金融企業目標有顯著影響的不希望的可能結果, 關注的是造成損失的下方風險,但也要關注上方風險。風險估計是確定負面事件出現的概率,及相應的現金流,估計預期與未預期損失。 風險衡量是將風險估計的結果與董事會設立的風險界限進行比較, 確定風險管理的成本及損失的大小。
然后,進行風險處理。根據上一步的結果確定處理風險的方式,即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還是風險保留。 與金融企業風險政策不一致的風險應該規避,如果投資某個項目的收益低于對沖成本,就不要投資于該項目。 風險轉移是將風險通過保險或金融衍生品(如期權、期貨、遠期合約等)轉移給第三方;投資組合多元化可以降低風險。 如果風險是可以接受的或者風險沒有被識別就保留風險。
最后,進行風險監控。保留的風險必須要進行監控。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風險分析的環境可能已經發生變化,因此,要對其進行監控,以保證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二)風險管理工具
由于金融風險日漸復雜 ,其管理工具也在不斷創新發展, 當前主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包括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決策樹、計算機模擬及風險價值測量等。
敏感性分析涉及的是“如果”重要變量發生變化,對企業價值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它允許分析極端狀態,評價單一變量變化帶來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時每次只能變化一個變量。
情景分析是在可能的未來情景下估計結果和價值,每一個分析都有相應的發生概率。和敏感性分析相比,情景分析中每次變化的變量可以不止一個,情景分析能夠計算給定決策的期望價值。
決策樹是序貫決策中常用的工具,下一步的決策依賴于先前的決策結果,上一步決策中的信息有助于未來結果的精確估計。
計算機模擬是所有分析方法中最為深入的方法, 它運用計算機模擬每個變量可能的取值而給出最后的結果。它給出的是分布值而不是期望值,因而更具價值。
風險價值 [8] 測量的是一定期限內一定置信度下的潛在損失。是目前業界使用較多的一種風險測量工具。
事實上,在進行風險管理時,這些工具并非單獨使用,往往可以結合起來使用,使得風險測量結果更為準確,為風險管理提供更精確的決策依據。
四、小結
金融風險是與經濟相伴隨的經常出現的風險,隨著經濟、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創新不斷,風險也更加復雜、難以識別,復合型風險在逐漸增加,造成的影響也日益顯著,因此對金融風險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 金融風險管理不僅是單個業務單元的風險管理,更是全金融企業風險管理;不僅要求風險管理部門高度重視, 而且要求董事會重視風險管理,正確理解風險管理。應認識到,風險管理不是消除風險,而是管理風險使其達到預定目標,而這個預定目標是與股東價值相聯系的。為此,要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程序, 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風險識別與度量,正確運用風險管理工具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Dowd K. Measuring Market Risk(2nd Edition)[M]. West Sussex,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2005.
[2]張秀麗. 金融風險測度模型及其蘊含的金融風險主觀性[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7-82.
[3]Risk Taking: A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spective[R].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World Bank Group,June 2012.
[4]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EB/OL]. http:///gzjg/qygg/200606200105.htm.
[5]Chernobai A.S., S.T. Rachev & F.J. Fabozzi Operational Risk: A Guide to Basel II Capital Requirements, Models and Analysis[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07.
[6]Culp C. Structured Finance and Insurance: The Art of Managing Capital and Risk[M]. Hoboken,NJ: John Wiley & Sons,2006.
【關鍵詞】中小企業 金融風險管控 國家扶持
我國中小企業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了眾多的中小企業,正是中小企業自身的生命力才推動我國經濟飛速的發展。但是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劇,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這樣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之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金融風險上的問題越來越成為阻礙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再加上中小企業本身所具有的投資規模小、資金以及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等劣勢,很難應對隨之而來的各種金額風險。因此,在當下社會經營環境之下,如何在扶持中小企業的同時做好金融風險管控,成為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嚴峻、最現實的考驗。本文將從中小企業金融風險形成原因與表現、國家在做好金融風險管控上的策略以及中小企業自身防范金融風險的舉措三方面,來具體分析我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問題。
一、中小企業金融風險形成原因及表現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數量眾多,比較分散;覆蓋面廣,涉及眾多經濟領域;經營方式靈活,同時在管理上也表現出不夠專業化的特點;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和技術成本都相對比較低,多余勞動密集型產業。正是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資金回籠慢、周轉困難,難以適應市場發展速度等問題,從而引發金融風險。
首先,中小企業金融風險形成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大方面:一是外部環境的影響,二是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從外部環境上來看,市場環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成為中小企業面臨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國家的金融政策、市場規律的作用、國際國內的經濟環境等等,都是外部環境縮設計的內容。外部環境所表現出來的多變性,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相關財務決策,一旦沒有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則必然會引發金融風險,而且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又決定了對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很難做到了如指掌,出現金融風險的幾率也就比較大。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無論是在起步上、規模上、管理上都具有一定的弱勢,起步晚、規模小,自然承受風險的能力就弱;在管理上短時間內也很難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體系,自然在財務管理系統上也不夠優化,除此之外,中小企業對于風險的防范意識也相抵薄弱,將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上,這些都會增加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而且,這和中小企業自身所配備的人員也有密切的關系,從領導層面上來看,中小企業的領導大多不是科學的管理人出身;從財務管理人員來看,與大企業相比,人員的財務處理能力也有限,金融防御意識相對薄弱,這些都會導致在財務金融管理上出現混亂的狀態,從而引發金融風險。
其次,中小企業在金融風險上存在特殊性,只有系統了解金融風險的具體表現,才能提出根本性的解決方案。第一,中小企業在融資上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一方面,從企業的外部融資上來看,由于受運行規模、投資有限等硬性條件的限制,中小企業很淡爭取到股票上市的機會,所發行的企業債券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外部融資上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另一方面,企業的內部融資上來看,中小企業一般建立的時間都比較短,自身的信用保證能力差,很難今早自身的仍唇行融資,導致中小企業本身在融資上就承受著巨大的風險。第二,中小企業在資金的運營管理上存在著極大的風險。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資金的運用管理上相對自由,自由之下必定會帶來不合理的表現,表現為營運資金管理水平較低,資本運作不合理,這就很容易導致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中小企業資金管理不合理,具體表現為:企業資金缺少使用計劃、缺乏日常管理、流動周轉率低、資金結構不合理,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業的金融風險。第三,中小企業在對待金融風險的態度上也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大型企業憑借自身的優勢,可以有效地將金融上的風險轉化為機遇,而中小企業不同,一旦遭遇金融上的風險,中小企業更多地是承受損失。因此,中小企業在金融、財政的管理上,很好考慮對于金融風險的預測和利用,而更多的是回避,自然也就無法將危機轉化為機遇,自我處理、承受金融風險的能力有限。
二、國家在做好金融風險管控上的策略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上,還面臨著保護性法律法規不完善、國家管理體制不完善、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等眾多外部因素,發生金融風險的幾率比較大,需要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如何在扶持中小企業的同時做好金融風險的管控,成為當前國家、政府以及中小企業自身所關注的重要問題。
首先,國家和地方政府要盡可能的完善相關的金融政策,給予中小企業更多金融上的扶持。融資渠道非常的關鍵,尤其是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只有掌握好的融資渠道,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活水”。國家也地方政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積極出臺相關的政策,支持中小企業選擇上海、深圳等地區進行融資,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證融資渠道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企業更加的規范化、現代化。此外,還可以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債券的形式進行融資,實現企業的債券由規模化管理向質量化管理轉變,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取消對中小企業不利的規模的要求,這樣便于一些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的形式來進行融資。與此同時,很多中小企業會試圖通過銀行貸款的形式來進行容日,這也是融資的一種重要渠道。在這一過程中,為了防范金融風險,國家可以適當擴大貸款的抵押率,當然,要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規模的企業、不同類型的企業來實行彈性的貸款抵押率。這樣既能增加中小企業的信用帶框,環節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能有效地控制金融風險,不至于風險失控。鼓勵中小企業積極進行創新,也是合理管控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在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國家可以有效地加大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例如,可以通過獎勵資金的形式來刺激中小企業的創新,還可以通過組織各類形式的創新活動,來完善對于企業創新的獎勵或扶持,保證中小企業創新的資金,才是最根本的。
其次,國家要繼續極大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尤其要增加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扶持。第一,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引導,同時減少行政上的干預。一方面,要在企業發展的方向和動態上進行引導,例如國家有關企業的政策、發展規劃以及市場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企業配套設施建設上的引導,如引導中小企業與國家的醫療、養老、失業等保障體系相掛鉤,減少企業金融風險給員工帶來的危害。減少行政上的干預,旨在發揮市場的禁忌調節作用,依靠企業自身的發展來防范金融危機的發生。第二,針對不同的企業類型,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中小企業數量眾多,而且涉及面極廣,甚至可以說已經覆蓋了經濟的各個領域,不同類型的企業會面臨不同的發展問題,例如,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與西部相對落后地區的中小企業在發展上就面臨不同的問題或者是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在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時,要“對癥下藥”,這樣才能保證資金支持、政策支持的有效性,也對金融風險進行管控要考慮的因素。第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著眾多的缺陷,無論是在進一步發展上,還是在應對金融危機、金融風險上,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國家應該將更多地精力放在保護中小企業的發展上,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則是保護、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中小企業自身防范金融風險的舉措
提高我國中小企業自身的金融風險意識和管控能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性舉措,筆者建議,要增強中小企業的金融風險意識,提高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對外部環境有一全面的認識,提高企業群體成員的風險意識,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保證。中小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必然要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而且外部環境也是中小企業金融風險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對于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銀行的利率變化、外匯匯率的變化等相關內容,中小企業都要有一個全面、準確、及時的認識,這樣才能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的金融、財務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避免金融風險的發生。此外,在對外部環境有所關注的情況下,還要保持企業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這樣才能推動金融風險防范工作的開展。企業成員是企業能夠持續發展和進步的核心力量,企業成員的防范意識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切實的利益,而且對于企業在面臨金融風險時的態度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防范金融風險并非是企業財政部門、財政人員的責任,這關系企業中的每一個人:只有企業的管理人員有著強烈的風險意識,才能帶領全體企業員工做好防范工作;只有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E能夠參與到金融風險的防范工作中,發揮團隊的效應,才能將風險的防范機制做到最好。
其次,中小企業要積極建立并完善企業財務內部的管理機制,健全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減少金融風險出現的幾率。企業內部的控制機制是保證企業管理有序開展的保障,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政策和管理能否得到落實、企業戰略目標能否得到實現,同時,也是合理控制企業財政狀況的有效機制。從目前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情況來看,主要表現出以下的問題,第一,集權化的管理模式,導致企業在管理上存在極大的缺陷,以至于在資金財政的管理上也存在問題;第二,管理層面的責任制不夠完善,以至于企業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引發風險問題;第三,無法形成健康、合理的企業文化,使得企業在戰略目標的實現上缺乏軟實力的支持。這些內部管理上的缺陷,直接影響到企業對于財政、金融管理上的控制意識,而要建立并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保證企業財政的管理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對于企業財政的管理,不可僅觀眾資金的輸入和輸出,還要對于財政上所存在的風險有一定的評估和預測,這樣才能盡可能地減少金融風險出現的幾率。從長遠來看,風險評估機制至少應該包括風險預測和風險處理兩大方面,對于企業所有的業務都要有一個全面的風險評估,這樣才能既保證業務開展的效率,同時也能夠防范風險的發生;在風險的處理上,要做到正確的區分風險的大小,對風險進行具體的分析,試圖將風險轉化為機遇,或者將風險的損失降到最低,以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第二,要建立相應的財政監督體系。對企業內部的財政狀況進行適當的監督,不僅能夠保證企業內部管理的有效性,同時也能確保財政管理在透明的環境中運行,從而減少風險的發生。而且只有對企業內容的管理以及財政的管理進行一定的監督,才能發揮評審和復核的作用,保證實施的有效性、正確性,當然,要對整個企業的內部運行有一個全面的監督,這樣才能發揮盡可能地減少風險的發生。第三,要建立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渠道。部門與部門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部門與員工之間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渠道,才能對企業運營中發生的突發狀況進行及時的處理,保證企業運營機制的開展,這樣才能保證財務上信息的流通性。對于企業的財政來說,一個健全信息系統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保證資金的合理分配,同時還能夠掌握資金的回流情況,以便及時作出相關的調整,這樣才能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
總之,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的缺陷,可見,保障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增強中小企業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提高管控風險的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時,需要國家、政府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金劍,姚正海,周文杰.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財務風險控制的方法與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0(21):52-53.
[2]畢佳.政府對中小企業金融扶持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
關鍵詞 企業管理 金融風險 企業運營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如何正確看待金融風險和挑戰,妥善處理有關金融風險的各類問題,對企業的長久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金融風險的含義及類型
企業金融風險是企業在長期運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之一,具體指利率、企業證券價格、匯率等金融變量發生非預期變動之后可能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金融風險涉及三個方面,即政治方面、社會方面和經濟方面。一般來說,只有經濟類風險才是我們常說的一般意義上的金融風險。
企業金融風險有很多類型,一般概括為七類:第一,市場風險,該類風險產生的原因是交易對象的違約行為,不履行法律義務而給企業帶來的金融風險;第二,流動性風險,即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資金流動困難、正常支付活動受阻礙等情況;第三,結算風險,該種風險主要表現在所交易的商品或資金沒有在預期時間到賬的風險。除此之外,企業金融風險還有聲譽風險、法律風險、違規風險和運營風險等幾種類型。
二、企業金融風險的特征
目前,在風險交易市場上較為常見的是有關合同的風險交易和風險管理等,因此,在分析企業金融風險的特征時需要將其與可保風險進行對比,從而總結出企業金融風險的基本特征。
(一)損失原因
一般來說,可保風險的產生原因是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而企業金融風險一般是由經濟性因素導致的,如利率、匯率和證券價格等可變量的變動。這里的原因也可以有正負之分,正向原因指的是變量的變動對企業經營產生有利影響,而負向原因則指變化給企業帶來虧損或其他不利影響。
(二)規避途徑
可保風險的規避途徑一般是保險市場,企業可以通過投保和保險公司承保等方式規避風險;而企業金融風險主要是通過套期保值的方式進行市場交易,從而規避風險,在這里用到的衍生金融工具往往較為復雜多樣,充滿可變性和投機性。目前,個別金融風險正在不斷發展,可以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市場中同時出現,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金融風險,實現了跨市場金融風險管理。
(三)貨幣償付
可保風險又被稱為純粹風險,原因是該種風險在實際發生以后不管是否給投保人造成了貨幣化損失,投保人都不能再從中獲得額外的收益,也就是說,這種風險一旦發生,投保人所能獲得的補償最多也不會超過其實際貨幣化損失;企業金融風險屬于投機性風險,對該類風險進行風險管理的貨幣償付既有可能是正的也有可能是負的,如果企業的基礎資產與衍生金融工具的時間匹配,或非完全價值得以實現,行情的有利變動也可能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
(四)降低機制
可保風險是通過保險人支付投保費用的方式轉移到保險公司的,如果整個投保過程沒有任何漏保問題,那么當風險發生且給投保人帶來經濟損失的時候,保險公司將會對投保人進行全額賠償。當企業對金融風險進行套期保值的時候,投保人是通過衍生金融工具,或建立交易合同的方式來彌補企業損失的,這時賠償的程度將取決于衍生金融工具與被保值風險之間的相關程度,如果兩只之間關聯較差,即不完全匹配,則風險賠償的完全程度較低,但是也可能會有額外收益。企業在面臨不同金融風險的時候也可以將其分解,例如固定利率的債券風險可以被分解為利率風險、信譽風險、商業風險等,企業在將這些風險分解后再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再分配,由企業支付一定的費用,將各類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降低本企業的金融風險。
三、企業金融風險的成因
(一)外部原因
形成金融風險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與金融風險自身相關的因素,金融風險歸根到底是由各種不穩定的經濟因素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金融市場因素,包括匯率、利率、證券價格等。然而,當前我國的金融風險預測工作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反而很多調查結果與預測結果相差很多,這導致人們在金融風險面前更加無力,如果企業根據這些不確定結論進行風險預測,很容易進入錯誤的交易方向,使得企業面對更嚴重的金融風險。由此可見,企業本身的金融風險和當前我國金融風險預測系統的不完善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和風險規避。第二,當前社會的經濟環境與政策因素。伴隨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發展,全世界范圍內的各種經濟因素開始相互關聯并相互作用,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發生金融風險的可能性,給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造成更大的威脅。同時,不完善的金融風險預測體系和管理體制也給某些企業利用不正當手段制造金融風險創造了條件。除此之外,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和各種金融政策也會給金融風險的形成造成一定影響。
(二)內部原因
企業金融風險形成的內部因素主要是指企業自身的風險管理和控制體系。如果企業的內部管理體系不到位、理財能力低下,則很多金融管理條例都不能發揮實際作用,導致企業不能對資金進行合理利用,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另外,虛假的企業財務信息也導致人們不能正確估計或預測企業將面臨的金融風險,沒有完善的預警系統和應對措施,當企業真的面臨金融風險時,整個企業將呈現鏈條式的癱瘓狀態,這是十分致命的,有可能使企業完全陷入經濟危機。除此之外,還有企業財務人員直接帶來的金融風險,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過低或責任感低下都可能給企業帶來嚴重的金融風險。由此可見,企業內部的經濟管理體制和自身財務狀況都會給金融風險的形成帶來直接
影響。
四、企業金融風險的預防及管理對策
(一)樹立風險意識,加強自我評估
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在企業內部形成完善的風險預警體系對企業的穩定發展是很重要的。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切實加強自我評估,時刻觀察自身所處的經濟環境和周邊風險,不僅是在為金融風險進行時刻的準備,也是在為企業將迎來的機遇做準備。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金融市場的多面性,及時發現市場中潛在的金融風險并對其做出敏銳果斷的反應。企業的自身評估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準確看待自身的發展現狀,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企業在面對經濟方面的問題時,要充分結合政府及國家的經濟政策制定解決措施,保證企業進行正確的投資,順應時展潮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將金融風險遏制在萌芽階段,或者將風險降至最小損害范圍,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明確金融風險管理目標
企業在明確金融風險管理目標的時候要確定自身能夠承擔的風險種類和風險嚴重程度。首先,應該盡量控制風險管理的成本,選擇最為經濟節約的方法為可能發生的風險做準備。盡量降低風險管理成本,對管理項目的成本和各項費用支出進行精確核算,最大限度地促進風險管理目標的實現。其次,要提高企業的安全保障,企業如果長期面臨金融風險帶來的壓力,就很容易導致員工勞動效率的降低,出現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無效率的情況。因此,企業在面對損失時,必須先緩解企業員工的焦慮情緒,給員工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最后,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的時候同樣要承擔責任并履行義務,這表現在企業應遵守國家的法律規定上。
(三)建立金融風險預測預警機制
企業在建立風險預測和預警機制的時候不僅要從政府和國家的政策角度入手,還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改組風險預測預警機制,保證企業在進行金融交易的時候能把握正確的方向,避免最終制定的機制因不符合自身實際而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例如,企業在評估一個投資項目的時候,應該首先對該投資項目所隱藏的風險進行準確評估,結合市場情況和國家政策估計該投資項目的收益范圍,在充分了解風險和獲益范圍之后制定合適的風險預防措施,盡量把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企業還應建立快速且準確的信息分析和結果反饋機制,使企業的經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企業相關管理者在評估市場環境的時候要對市場信息進行全面的收集和客觀的分析,結合公司的實際特點處理各類事項,在每個經濟項目中安排負責人,對經濟交易的每一步進行實時關注和信息反饋,及時與企業管理層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
(四)強化金融風險監管
強化金融風險監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措施:第一,確定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企業進行風險管理首先應控制管理成本,要求風險管理人員采用最有效的技術進行風險管理,嚴格核算管理成本和費用支出,及時分析成本和收益的關系,保證經濟目標的實現。風險管理還應最大限度減少企業的后期顧慮,這要求企業在規避風險時必須嚴格遵守政府和國家的相關條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承擔社會義務,盡可能消除風險隱患。第二,將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與實際風險狀況進行對比,將這兩者進行對比的主要方式是調查,在分析宏觀因素的時候加強理論研究,論證各項機制和風險管理行為對風險形成與控制的影響,在風險管理的實踐中對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和評價。為此,企業可以適當借鑒發達國家的風險管理經驗,同時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企業風險量化和評價體制,對我國金融風險進行準確的預測和有效規避,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第三,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機構,及時對風險管理目標進行調整和改正,對風險進行全面的監控。企業的風險管理機構是獨立于企業經營之外的,應由企業高層授權對各項交易行為進行監控,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必須及時報告企業的交易情況,對風險隱患進行客觀分析,針對企業風險管理工作中的不同風險采取有效的衡量方法和控制方案,對不同風險的控制額度、相關人員要求等進行明確規定。
(五)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最重要手段是健全企業內部金融風險管理機制,及時調整金融風險管理目標,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對各項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另外,金融風險管理者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責任感也很重要,企業應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結語
企業的金融風險不僅來源于外部環境和政策,還來源于企業自身的管理體制。因此,企業應對金融風險的具體概念進行客觀了解和認識,遵守企業應對金融風險的一般規律和程序,有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與金融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在把握金融風險特征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的金融風險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為韓國LG商事)
參考文獻
[1] 張蘭,王文浩.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跨國企業的風險管理手段改進[J].中國商貿,2015(02).
[2] 李立新.企業管理創新與金融風險應對策略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