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2: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發展的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字:體育經濟;發展;現狀;對策
在國際競爭日益劇烈的當今社會,體育經濟已經被納入競爭的范疇,國家如何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體育經濟顯得至關重要。在今后的幾年時間里,我國應該行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提出創新觀點,不斷完善和實踐我國社會主義體育經濟框架,構建體育經濟發展戰略。
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意義
(1)體育產業可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第三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不僅擴寬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渠道,而且帶動了第三產業中下游的發展,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體育產業的壯大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調節了第三產業的產業比重,優化了產業結構,在國民經濟的總量擴張以及結構優化方面等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體育產業提高國民素質和人們的生活質量
體育產業是第三產業中屬于比較高層次的產業,對勞動力的要求高于其他產業。正是體育產業的這個特點決定了勞動力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升我國勞動力的素質,改善勞動力的勞動結構,提高勞動工作效率。此外,體育產業作為一種新的消費產業,滿足了人們的新的消費需求,強壯了人們的身體,提高了人們的身體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現狀
(1)體育意識淡薄,消費水平比較低
據調查,西方發達國家對于體育產品的消費占總消費水平的40%甚至更多,而我國體育消費支出僅僅占總支出的20%左右,北京上海等地高于平均水平,占總支出的30%。相比較而言,我國對體育消費還具有一定的排斥性,收入水平難以支撐較大的體育開支。
(2)體育管理缺乏專業人才,缺乏競爭力
體育產業對勞動力的要求高于傳統產業,因此限制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就業。體育產業管理人才不僅僅要懂得體育的相關知識,還要懂得經濟、管理、營銷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我國體育管理專業人才比較缺乏,不能夠滿足當前的體育產業的發展。此外,我國體育產業的企業發展規模比較小,市場競爭力薄弱。西方發達國家的全球性著名企業眾多,產業資本充足,規模比較大,在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的冠名權、指定性產品等的商業競爭中往往占有一席之地。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產業的競爭力處于低端,難以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著名企業相匹敵。
(3)體育市場定位不準,市場管理不健全
我國傳統的體育產業只注重國家投入,企業很少考慮自身的發展。企業對體育消費的規劃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體育產業的高層次性比較低。由于體育產業是新興的市場,企業的管理層對產業的未來發展還處于摸索階段,其目標還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跟不上時代和政策的變化。體育市場管理混亂,沒有科學的約束機制,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例如一些非專業人員未經批準,私招學員,開辦各種武術、氣功講座、培訓,開設武館,招搖撞騙,甚至搞封建迷信、宗教活動。
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途徑
(1)探索消費途徑,健全消費機制,培育消費市場
擴大我國的體育消費市場,建立不同層次的體育消費市場以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根據我國體育市場的發展特點,加大對商業性與地方性體育市場的開發力度,注重對體育市場的中介機構的完善與監督,堅持常規體育健身娛樂消費項目與新興體育健身娛樂項目并舉的開發方針。
(2)調整體育產業結構,完善體育產業系統
我國體育產業結構比較混亂,不能適應現代的體育市場化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國加大力度整治與規范體育市場的秩序,提高體育市場的產品質量和產品服務。盡快塑造品牌效應,努力提升我國體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我國體育市場的優化升級,打造高級體系結構。深入開發我國豐富的體育資源,充分的利用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來來支持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調整體育產業結構,擴大企業產業規模,淘汰落后的體育企業或者進行兼并,從整體上保證我國體育產業的競爭力以及高效率。建立和形成有效的體育競爭機制,創造競技體育的真正公平、公正環境,完善體育產業系統。
(3)培育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完善培訓機制
21實際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已經成為我國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在體育產業中,由于專業人才缺乏,嚴重阻礙了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國應該積極效仿西方發達國家,努力培養一支具備專業素養的高素質人才。我國應加強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育和教育,努力造就既懂理論又懂技術的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進一批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對現有的體育經營管理人才進行強化培訓;再次是要廣泛開展國際體育經濟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體育經濟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我國體育產業的培訓機制不科學合理,培訓內容落后于潮流的發展,不能夠迅速的適應廣大消費者的創新需求。因此,完善我國的體育培訓機制,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培訓活動,積極啟發我國體育人才的創新思維,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掌握體育經濟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好地促進我國體育人才的發展。
體育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深入貫徹全民體育,終身體育的理念,極大的促進了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國家搶抓體育快速發展機遇,大力推行體育經濟發展大戰略,就顯得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黃曉春.論體育經濟運行機制的結構和功能[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2(03)
[2] 霍炎.體育經濟新思考[J]. 體育與科學. 2011(04)
關鍵詞:中歐經濟 經濟發展 現狀 策略
中國與歐盟分別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區域經濟集團,是當今世界舞臺上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兩支重要力量。中國與歐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以來,在全球化和國際格局快速變化的背景下,中歐經貿合作關系得到長足的發展,并且已經超越了雙邊范疇,具有曰益重要的全球戰略意義。雖然雙方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許多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但總體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積極的。
一、中歐經貿發展的特點
(一)中歐經貿合作呈現互補性。中國和歐盟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市場,彼此間的經貿關系具有極強的互補性,相互依賴性也越來越強。歐盟擁有龐大的剩余資本,在技術的轉讓上比較開放,又極度依賴世界貿易。歐盟所具有的市場優勢、技術優勢與資本優勢使得中國通過發展中歐關系獲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場、更好的技術來源與更多的資本來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所具有的競爭優勢對歐盟也是極具吸引力的。豐富的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資源、存量與增量龐大的市場、與歐盟差異較大的產業結構以及穩定與高回報的投資場所,都是歐盟國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區位優勢,是處于“去工業化”階段的發達國家進行產業轉移的良好去處。除香港特別行政區外,歐盟是中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按實際投入計算,歐盟是對華第二大投資者,另外,還是中國最大的技術供應者。
(二)雙邊貿易呈現不對稱性。從中歐雙邊貿易的增長率考察,近10年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大多數年份里,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長率都高于中國對世界的同一指標。與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國從歐盟的進口增長率普遍低于中國與世界的這一指標;與此同時,中國出口產品對歐盟市場的依賴程度遠遠高于歐盟出口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這表明中國與歐盟經貿關系的發展存在著高度的不對稱性;從中歐雙方在彼此市場所占份額看,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貿易額約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0%,而歐盟出口到中國的貿易額約占歐盟出口總額的7%左右,這同樣說明了歐盟市場對中國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國市場對歐盟的重要程度。
二、中歐經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歐盟對華反傾銷力度不斷增強。歐盟是最早發起對中國反傾銷的地區,就當前歐盟對華反傾銷的發展態勢而言,歐盟對華發起貿易救濟案件的次數持續升高,其立案頻率和涉案金額均大大超過往年水平。在對中國產品調查的案件中,歐盟官員的核查比以往更為嚴厲,在關鍵的給予中國企業個案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上,歐盟方面更是大幅度倒退,拒絕承認的理由幾近蠻橫無理。
(二)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強。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貿易中利用非關稅壁壘措施進行貿易保護的力度呈不斷加強的趨勢。歐盟是最早認識到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重要性的國家,其成員國亦是設置技術壁壘最嚴重的國家。由于中歐在經濟和技術水平方面的差距,中國的傳統出口產品極易受到技術壁壘的封鎖。歐盟的貿易政策有關中國的條文帶有明顯的歧視性。中國入世后各種關稅或非關稅壁壘作用的消失或減弱,歐盟更加依賴反傾銷、反補貼和技術標準等措施來限制中國產品,保護歐盟的產業。入世后,因經濟技術水平的差異,中國很難一下子完全適應歐盟的各種技術標準,歐盟技術標準和相應的政策法規,這必將成為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又一重要制約因素。
(三)中國對歐盟存在大量順差,貿易平衡問題出現。近年來在中歐貿易中,中方存在較大規模的貿易順差,2004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在貿易結構上,出現局部失衡情況,中國在貨物貿易上存在大量順差,而服務貿易上則是長期逆差。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以來,加工業有力地拉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但是中國對外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處于產業分工的下游,行業利潤率低。
三、我國拓展歐盟市場的策略
(一)實施出口商品結構升級戰略
中國對歐盟出口商品大都屬于中低檔的商品,不適應歐盟高消費市場的需求。因此,我國必須不失時機地轉向實施出口商品結構升級戰略。這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努力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二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出口產品的技術檔次和質量水平,提高其附加值,其別要提高加工貿易的技術水平,增強其結構優化的帶動作用。
(二)建立為外貿企業服務的預警機制。國家要建立專門的技術貿易壁壘信息收集和咨詢機構,對歐盟的技術標準、技術政策、有關法規、標準結構和內容進行研究,密切關注歐盟TBT的最新動態,及時預警信息,使對歐出口企業提早做好準備,以避免某項標準正式頒布時措手不及。
(三)加強與歐盟的磋商,爭取市場經濟地位。我國應盡快實現經濟地位的轉變,加快經濟貿易制度與國際的全面接軌,同時進一步抓住入世的有利契機,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論壇,并利用中歐關系良好的發展勢頭,爭取與歐盟的進一步談判,促使其提早修改現行立法,早日承認中國整體的市場經濟地位或者要求其降低對“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定標準。
關鍵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地方經濟
一、高??萍汲晒D化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相關分析
(一)高??萍汲晒D化促進經濟發展
在高校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中,普遍認為高校的科技成果能夠對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理工類高校的科技成果比較多的是實驗發展、應用研究,其科技成果的從課題研究之初就與企業需要的技術、產品、工藝等存在相關性,這樣的科技成果對企業產品的更新、技術的提升等作用比較明顯。人文社科類的科技成果較多的是在基礎研究中,成果多以著作、論文和報告等形式體現,一方面在轉化中的界定很模糊,另一方面很難進行統計,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較難量化。高校的科技成果的產出比其他科技單位多,其成果涉及產業結構、文化教育、投入結構、環境生態等諸多方面,有效的科技成果轉化可以實現生產工藝的提升、技術的優化,實現有效的創新和創業,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應,吸引更多的企業在當地落戶發展,吸納人才,擴大就業,為經濟發展帶來直接或間接的貢獻。
(二)地方經濟發展推動高??萍汲晒D化
高校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地位和作用非常明顯,在人才培養、技能傳授等各個方面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資源保障。反過來,地方政府為高校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資本、政策和環境等各方面的保障,為高校的有序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成長企業、需要技術革新的企業,可以為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更多對接的企業,企業對于技術、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新需求越多,高??萍汲晒D化的概率就越大,這有賴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同時高校要做到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
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在現狀分析中以陜西省為例進行探討,近年來,陜西省高??萍汲晒D化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陜西省作為科教大省,高??萍汲晒诜战洕l展的作用方面未能有效釋放。
(一)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分析
1.科技投入
高校的科技投入包括高校的科技人力和高校的科技經費,在《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2013-2017》中可以看出近五年來,陜西省高校的科技人力投入中,研究發展人員、教學與科技人員和RD成果應用及科技服務人員以及各類人員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都呈上升趨勢,為科技成果的產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在科技經費投入中,2017年陜西省合計833億余元,其中政府出資比重約62%,政府的出資比重從2013年的61%到2017年的62%,來源于政府的科技經費比重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來源于企業的科技經費從2013年占比為41%到2017年的31%,2017年相比2013年有所下降,高??萍冀涃M主要來源于政府。
2.科技成果產出情況
在《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2013-2017》中可以看出,近五年來陜西省高??萍籍a出成果總量處于上升的趨勢,發表學術論文數量中國外學術刊物從2013年的9797篇到2017年的14587篇,增加幅度較大,說明科技成果中論文的質量水平在不斷提高。專利出售的合同數量從2013年的97項到2017年的203項,增長了52個百分點,高校中專利產出增長幅度較大,由專利出售合同所帶來的經濟收入也增長較大。陜西省近五年來的專利申請數量和專利授權數量的增速明顯,分別增長了58.6和55.7%,但是專利出售的數量相比較專利申請和專利授權的數量是較少的,在科技成果產出中可以看出,隨著科技成果產出量的增加,投入到實際生產中的成果增幅較小。因此,從科技成果轉化的角度來看,陜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高。在科技成果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實踐中,科技成果只有應用于生產,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才能推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
3.技術轉讓情況
在《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2013-2017》中可以看出近五年來陜西省高校技術轉讓合同數量和合同金額都呈上升趨勢,技術轉讓合同從2013年的356項到2017年的664項,合同轉讓金額從2013年的11.29億元到2017年的27.37億元。在合同數量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占比較多,2013年國有企業占比46.9%,民營企業占比41.6%,在2017年國有企業占比37.2%,民營企業占比49.1%,民營企業占比增幅明顯,外資企業和其他類型的占比較少。在技術轉讓中除合同形式以外,還有學術會議、報告講座、派遣交流等形式的成果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科技產出的成果進行了轉化。綜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陜西省近五年來的科技投入中人員和經費都呈上升趨勢,其中科技經費的投入中偏重于政府投入??萍籍a出成果呈上升趨勢,但是以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項為主的專利出售數量相比較專利申請和專利授權的數量是較少的。技術轉讓合同的數量和成交金額成上升趨勢,在簽訂技術轉讓合同的企業類別中,民營企業的合同數量增幅較大。因此,在科技成果轉化中,要重視民營企業和高校的對接。
(二)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在分析科技成果轉化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現狀中,除了對科技成果轉化現狀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外,課題組也走訪了陜西省的部分單位,通過訪談的形式與相關人員進行了交流,他們對于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都很感興趣,從各單位的課題立項、結題和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之間做了說明,總結為以下幾點:首先,近幾年來的課題立項、結項數目都呈上升趨勢,在科技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層面有一定的貢獻,但是成果轉化方面涉及較少,有的課題與成果轉化之間的關聯度較小,有些科技人員僅僅是為了評職稱、完成學校的科技量化考核,對于科技成果是否能夠轉化關注較少,也缺少一定的導向機制。橫向課題的效果較明顯,部分橫向課題已經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次,對于轉化的概念界定問題,有一些項目通過論文、方法、著作和報告等形式被他人采納和借鑒,也是一種成果轉化的形式,但是這種數據的獲得非常困難,有些人文社科的科技成果需要時間積累。再次,對于科技成果獲獎的項目,一般會被政府部門進行調閱,在政府決策、民生問題等方面對獲獎成果的部分內容進行借鑒,但是數量很少,大約占到總量的10%左右。缺乏有效的技術成果轉讓平臺。最后,政府有關部門一方面會定期組織科技成果展,將高??萍汲晒M行集中展出,并組織省內企業進行參會洽談,另一方面也組織高??萍既藛T到企業去調查,征集需求,在了解企業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再將研究成果反饋到企業,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陜西省作為教育大省,擁有與企業合作完整模式的院校只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少數頂級院校。大部分院校在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意識,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高??萍汲晒麑Φ貐^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沒有突顯出來,形成了科技成果未能充分的服務于經濟發展的現狀。通過運用數據統計和深度訪談的方法對于高校科技投入、產出、轉化和服務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的初步結論:第一,高校從事科技人員,高??萍冀涃M逐年在增加,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提高科技成果本身的質量。第二,近五年來,陜西省高??萍汲晒麛盗吭黾用黠@,專利授權的數量逐年攀升,但是技術轉讓和專利售出的比例較小,說明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亟待探索轉化途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第三,高校科技人員在從事科研時,功利性較強,以評職稱、完成科技任務為主,較少關注科技成果轉化。第四,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機制,較少對結題的科技項目進行成果反饋,缺少進行科技成果與企業對接的專業人員和專業平臺。
三、加強高??萍汲晒D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途徑分析
(一)改變觀念,高校科技成果契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
要摒棄科學研究中的功利思想,讓科學研究和當地企業、社會的發展能夠有效的融合,既能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又能解決企業在發展中的問題,兩者相得益彰,還能形成良好的溢出效應,為當地經濟發展贏得較好的聲譽,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優秀的人才融入到當地經濟發展的建設中來。更具體的則是,鼓勵科技人員開展調查,了解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問題為研究導向,從科學研究之初就樹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思路,讓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出”文件柜,釋放科技成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力量。
(二)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在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合制度
高校和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建立聯合制度,可以提高企業和高校之間的粘連,形成一種強關系,從而發展出一種有效的社會資本,推動高校和企業的長久合作。這種聯合制度體現在四個內容上,即誠信、資本、選擇和利益分享,首先科技成果轉化要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降低合作雙方的不道德行為,形成較為持久的合作關系。其次,資本更多的是體現在優勢互補上,高校有優秀的科技人才,需要經費,才能夠研究出優質的科技成果,而企業有經費,需要的是科技成果來創新發展,兩者之間都強化了各自優勢。再次,選擇體現在適合上,高??萍汲晒姸啵胍獎撔掳l展的企業也很多,哪些科技成果能更好的服務于自己的企業,哪些企業能更好的實現科技成果的價值,在選擇時要以適合為前提,共同發展。最后利益分享則是校企合作走向深入的直接動力,要讓合作持久、穩定,就要有利益的合理分配,以公平、公正的方式來進行分配,增強合作雙方的信心,從而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三)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服務平臺
在中介服務平臺建設中,首先,要制定政策規章,要為中介服務平臺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其次,要有專業人才,這類人才一方面可以在現有的科技服務機構中進行轉移,另一方面,可以進行中介服務職業人才的專業化培養。以專業、專心、專注打造優勢的職業人才轉化服務隊伍,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推動力量。同時,借助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在大數據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及時有效分析、匯總高校的科技成果,認真、刪選比對企業的成果需求,搭建好溝通的平臺,真正的激活中介服務市場的活力,發揮中介服務市場的功能。
關鍵詞:體育經濟;發展;現狀;對策;我市
自1994年我市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以來,體育經濟總量逐年遞增,作用越來越大,體育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我市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推動力量。但是,我市體育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下面就我市體育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發表一些看法。
一、我市體育經濟發展的現狀:
1、我市體育設施陳舊、狹小、落后,使江蘇省體育局提出的加快蘇北沿海體育帶發展的目標在我市實施受到制約;2、競技體育發展資金僅靠政府和系統內部的財政撥款,沒有利用競技體育項目自身的社會經濟價值;3、體育經濟發展沒能和電視傳媒有機結合起來;4、新體育設施籌資方式單調,建設資金緊張,沒有充分發揮新體育設施在建設過程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二、分析與研究:
1、1990年,我市黨委和政府向我市人民發出了“全市動員、全民參與共創全國體育先進縣”的號召。1994年,我市完成了當時蘇北一流的三大體育硬件設施:封頂體育館、雙循環水系統游泳池、帶有露天草坪足球場的田徑場,并被國家體委評為了“全國體育先進縣”。當時我市經濟體制正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我市體育局領導適時提出了搞好縣級體育局經營創收加強自補能力是現階段發展重要環節的構想并付諸實施。在體育場地設施管理使用方面,我市體育局領導提出了四條原則:全面為體育服務的基本原則;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的基本原則;嚴格管理確保場地不受損壞的基本原則;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經營創收,以場地設施養場地設施的基本原則。我市體育場館管理人員在這四條基本原則指導下,充分利用場地設施和技術、人才組織競賽與出租,開辦各類培訓班、學習班,辦展覽、舞會,開辟體育游藝場所,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在滿足群眾需求和創收兩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1994年至今,我市城區人口增加了7倍多,城區范圍向西延伸了約10公里,我市體育場所不僅沒增加,田徑場卻由于各種原因變成了人民公園的一部分,建起了假山、池沼。
1994年至今是我市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迅猛增加的時期,也是國家實行雙休日、增加節假日的時期,我市人民體育需求進入了快速增長的黃金時期。今年蘇北沿海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江蘇省體育局提出了加快蘇北沿海體育帶發展的戰略決策,構建蘇北沿海體育帶就是要在蘇北沿海經濟快速發展、豐富旅游資源快速開發的同時,快速創建一個跨地區、跨行業的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體育文化品牌,建立一個能吸引旅游人群與普通市民廣泛參與的、各具特色的較大規模的體育產業;這個體育產業與公益性體育設施相結合的建設項目,應由國家體育行政部門指導,國家政策引導,以地方政府為主,體育、規劃、園林、城建等多部門聯合建設,多元投資,整體規劃,分地區、分步驟組織實施。我市現有體育設施僅有舊體育館、游泳池和一些健身點,沒有田徑場,新奧體中心一期工程剛剛開工。體育旅游業在我市是個空白,體育部門從未與任何部門進行過發展體育旅游的探討。江蘇省體育局提出的加快蘇北沿海體育帶發展的戰略決策在我市難以有效實施。
2、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多年來我市體育工作者沒能向其爭取到更多競技體育經費,省市體育系統支持也很有限,這表現為不固定和數量少。事實上靠撥款來維持訓練和競賽在如今江蘇只有少數運動水平落后地區采用,大部分地區同級財政對競技體育投入增加不多,注重企業文化的大企業對競技體育投資大幅上升,如江蘇省男子藍球隊就是由南京鋼鐵廠長年全額承擔全部訓練、比賽費用而命名為“南鋼隊”。這些企業將高水平競技隊伍推向了市場,參加各種高水平比賽,收取高額出場費,而組賽方通過門票、贊助等方式也賺取了高額利潤。本身具有極大經濟價值的競技體育項目在我市由于沒有主動與市場對接造成了捧著金飯碗要飯吃的尷尬局面。
3、體育經濟發展是跟電視傳媒發展緊密相關的,只有發達的電視傳媒才能充分展示體育魅力。我市體育經濟處于非常低的初級階段,發展我市體育經濟必須要有電視傳媒支持,電視傳媒發展一定會帶動相關廣告大幅增多,從而帶動體育經濟發展,使得高水平隊、高水平隊員的收入也隨之增加。另外電視在體育界的傳播靠的是明星效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體育方面運作成功的一點就是能夠創造超級運動明星,提高觀眾收視力。我市在這方面還沒有開展工作。我市有很多優秀運動員,也有很多優勢項目,只要方法得當,前途將會非常光明。
4、我市體育中心剛剛開工,資金來源是地方財政撥款和省體育局支持,在建設過程中只對建筑業的發展起拉動作用。由于省體育局只支持了600萬元,地方財政暫時無錢撥付,計劃投資1.2億元的體育中心一期工程靠施工方墊資才沒誤工,這種狀況是不能讓人滿意的。我市完全可以學習外地先進經驗,采用多種籌資方法:商業銀行貸款、體育贊助、BOT融資等。這些籌資方法不僅可大大緩解體育中心建設資金緊張的狀況,還可帶動銀行業、廣告業、售貨業、體育產業等多種行業的發展,對我市經濟發展會產生很好拉動作用。
三、建議采取如下對策:
1、我市體育局領導要千方百計做工作推動新體育中心加快建設,與此同時圍繞省體育局提出的加快蘇北沿海體育帶建設的戰略決策,我市體育工作者要積極爭取我市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加緊與規劃局、旅游局、大豐港經濟管理委員會、灘涂局、公路局、農業局、民政局等單位合作共同在發展體育旅游方面下功夫。我市麋鹿保護區聞名遐邇、面積廣大,完全可以發展馬術、射箭等體育項目,這既可以填補我市無馬術、射箭項目的空白,又可大大豐富麋鹿場游客的旅游生活。我市大豐港是國家一類口岸,水域廣闊、配套設施齊全、客商云集、船員流動頻繁,可以發展皮劃艇、快艇、摩托艇、高空滑板、U形滑板、自由式摩托飛躍、休閑健身等項目,豐富客商、船員生活,為來大豐港觀光的游客提供體育旅游服務。我市灘涂面積廣大、土地價格很低,適合建高爾夫球場、沙灘排球場、沙灘足球場、旱地雪撬滑道、旱地雪撬訓練基地、健身自行車道、溜馬場、自行車輪滑賽道、傘塔基地、跳傘訓練基地,發展相關體育運動,這些運動項目,有的高雅、有的時髦、有的刺激,發展起來能大大增強我市體育旅游業的影響力。我市沿黃海公路地處風景怡人的海濱,周邊即是全省面積最大的森林公園―大豐林場,空氣清新,是做有氧運動的好地方,非常適合在公路旁建觀光自行車道,發展觀光自行車項目,定期舉辦全國性的沿黃海公路自行車比賽,為我市體育旅游業增加新亮點。我市斗龍莊園(國家AA級旅游景區、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位于黃海之濱國家級麋鹿保護區、丹頂鶴保護區的中部,地處大豐市斗龍港南側,占地面積10600畝。其中水面養殖10000畝。如果利用斗龍莊園的名氣和養殖資源舉行幾次全省性乃至全國性大型釣魚比賽,在電視網絡等新聞傳媒作用下,斗龍莊園在業內影響力會更大,而且可以增加一個為它帶來很好收益的固定體育旅游項目―釣魚比賽。我市銀杏湖公園因銀杏樹而得名,半個世紀前種植的5萬平方米鱗次櫛比的銀杏樹保存完好,我市在此基礎上改造、建成了占地14萬平方米的銀杏湖公園。銀杏湖公園是我市旅游業的一道亮麗風景,這里有海浪舞臺、園形廣場、露天舞池、兒童天地、蛙聲十里等娛樂場所,有煙花九月、花海麥浪、景觀橋等人工景觀。我市完全可以定期在銀杏湖公園的海浪舞臺、露天舞池舉辦高水平舞蹈比賽,在大面積人工湖面舉辦賽艇、劃船比賽,在各種新聞傳媒作用下,銀杏湖公園內體育旅游項目一定會生機勃勃發展起來。
2、我市由地方財政撥款和省、市體育局支持所得到的競賽經費有限,只能用于抓好各種體育項目的啟蒙教育,這些運動隊一旦參加省、市比賽有了成績,便可由感興趣的大企業接受,由這些企業進行長期培養,用于發展企業文化。當然企業也可把運動隊推向市場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不斷提高運動隊的水平,經常參加各種有償比賽,長期為企業掙錢,實現競技體育與企業利潤的雙贏。
3、我市的乒乓球、羽毛球、藍球、跆拳道等項目群眾基礎很廣、高水平運動員很多,我市電視臺應對這些項目的重要比賽進行直播或轉播,最好是直播,為照顧電視觀眾,比賽隊員可以做些犧牲,如在中午最炎熱時候打球,在最不興奮的早晨比賽。眾所周知,比賽時的電視廣告對商家的作用是巨大的,直播或轉播重要比賽可為電視臺帶來巨額廣告收入。我市體育觀眾崇拜的優秀運動員很多,可現在重要比賽都是免費觀看,有了電視傳媒介入,重要比賽必須買票才能在現場觀賞。在我市重要比賽成為商品的情況下,我市優秀運動員由于影響力大小不同,所得到的報酬肯定會有一定差距,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我市肯定會不斷產生影響力大、收入多的明星,我市體育市場也會日趨成熟。
4、我市體育局現擁有一個老體育館、一座舊業余體校大樓、一個溫水游泳館、一層辦公樓,這些設施共計價值1500萬元左右,我市體育局完全可以用這些舊設施做抵押向銀行貸款用于新設施建設,待新設施建成后再拍賣抵債。新體育中心是政府設施,建設欠款由財政償還,是有保證的,我市體育局應很好利用這個優勢請體育中心主要施工單位―我市承建投資公司做擔保向銀行貸款。我市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蘇寧電器公司等長年支付巨資做廣告的大企業很多,我市體育局可與這些公司簽訂合同,讓它們出資支持新體育中心建設,體育中心建成后,將長年為它們掛牌做廣告,或使用大型電子屏幕長年為它們做廣告。我市大超市很多,我市體育局可與它們簽訂合同,讓它們出資支持體育中心建設,待體育中心建成后,出讓非體育用場地給它們開分店。我市體育局可使用BOT(建設―運營―移交)融資,將各待建體育場館分類,對外招標,讓出錢多的巨商付錢支持體育中心建設,體育中心建成后,這些體育設施給他們經營8年或更長時間后再移交我市體育局。
若能認真實行以上對策,江蘇省體育局加快蘇北沿海體育帶發展的戰略決策將會在我市順利實施,我市競技體育將會有很好發展前途,我市體育市場的開發將日趨成熟,我市體育中心建設速度才能加快并對我市經濟發展產生很好拉動作用,我市體育經濟發展才能成為我市社會發展真正有效的推動力量。
參考文獻:
1、黃曉靈.《體育經濟學》.2005年.
2、張貴敏.《體育市場營銷學》.2006年.
[關鍵詞]區域經濟;區域物流需求;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F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9)02-0090-02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化,物流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物流是一種典型的派生需求,由其他相關產業的本源性需求產生,它的形成與發展需要以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發展為依托。而區域物流是以經濟學中的區域概念為基礎,考察區內物品、區內與區外的物品流動。因此區域經濟系統內部及與其他區域之間存在的空間差異與互補,決定著區域物流的需求結構和發展水平。研究表明,區域物流規劃強調的是系統性和合理性,促進區域經濟與物流業的協調發展。因此在構建區域物流體系時,把握好區域經濟與物流需求的現狀是研究的基礎。
1 區域物流需求總體特征
從三次產業結構上看,閩粵贛經濟區的產業結構從1999年的18.0:46.7:35.3調整為11.7:49.2:39.1。按照工業化進程階段分類,整個經濟區基本是處于第二階段初期,與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基本一致。根據計算得出,該經濟區與全國的三次產業的區位商分為:第一產業為1.01,第二產業為1.04,第三產業為0.94,即該經濟區的三次產業水平均與國家相近。其中,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產品有剩余,可以向區域外流動。第三產業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產品從區外向區內流動。區位商和產業結構表明,經濟區現階段的物流需求層次仍較低,主要體現在原材料、農產品以及初級工業品為主的運輸、保管等方面,對于包裝、流通加工、尤其是附加值比較高的物流需求比較小。但是閩粵贛經濟區是一個特殊的經濟區,與其他經濟區對比,無論是地理區位還是經濟產業狀況上都有著明顯的獨特性,再加上區位商本身的局限性、物流的復雜性與不成熟性,使得對該區域的物流需求狀況分析更加復雜。以下本文將從農產品物流需求、工業品物流需求和消費品物流需求這三方面,對其物流需求狀況作更進一步的細化分析。
2 農產品的物流需求分析
從經濟區內城市第一產業的GDP來看,基本上與各城市的GDP水平一致,呈現沿海中部內陸的遞減規律。從第一產業產業比重來看,大致呈現沿海中部內陸遞增的規律。其中沿海地區第一產業比重為8.31,低于經濟區的平均水平;中部地區第一產業比重最大,為21.27;內陸地區為19.65。因此,從產業結構來看,中部地區和內陸地區第一產業優勢明顯,所以該區域農產品的物流流向基本上為內陸和中部地區一沿海地區。如更進一步來分析區內三個地理區的農產品流動狀況,沿海地區的第一產業城市間差異很大,所以農產品主要是從漳州(LQ=2.72>1)流向廈門、泉州,更有向中部地區的龍巖流動;而中部地區三個城市的第一產業差距不大,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并有剩余供給沿海地區;內陸地區,鷹潭與其他兩個城市的差距無論是從總量還是產業比重上來看,落差很大,因此農產品的物流方向為贛州、撫州流向鷹潭,并有剩余供給經濟區的其他城市??傮w來說,經濟區農產品的物流需求在區域內部基本上可以得到滿足。由于農產品一般具有質量大、體積大、時鮮性強等特點,所以區域物流主要以公路運輸為主,運輸需求量大,價值量小,注重時效性。
3 工業品的物流需求分析
從閩粵贛經濟區整體發展水平來看,該地區處于工業發展的第二階段初期,第二產業超過50%。但是這個區域的工業水平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支柱產業類型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性。
從第二產業的GDP總量來看,排在前列的都是沿海地區,工業化水平整體上均呈現出從沿海到內陸逐漸降低的規律,即沿海地區工業水平最高,中部、內陸地區工業化水平相近,都較低。因此結合區位商分析,第二產業的產品物流流向為沿海區一中部地區一內陸地區。
但是這樣的分析明顯具有片面性,由于工業產品種類繁多,加工深度不一,相互之間的差異性很大,很難利用模型來分析物流需求。所以我們還需要結合對支柱產業的產業鏈分析及區內產業合作的情況來探討工業品的物流需求。
所謂支柱產業的產業鏈分析,就是分析由支柱產業的前向產業和后向產業所構成的產業鏈條。目前沿海地區,主要以電子行業、機械行業、化工行業、熱電力行業、紡織鞋服、食品加工業為主;中部地區為煙草、礦產、煤炭、機械制造、冶金業為主;內陸地區以有色冶金、礦產、機械制造、鋼鐵等行業為主。這些支柱產業構成幾個主要的產業鏈:煤炭、礦產冶金業(鋼鐵行業)機械制造,煤炭、礦產熱電力行業機械制造,機械制造化工行業等??傮w來看,經濟區的產業鏈較短,至今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關聯度低,區內工業結構差異性很大。同時區域內深入到產品、生產環節層次的分工合作還未大面積展開,經濟合作、特別是產業合作不緊密。所以現在區內工業產品的物流方向均為內陸、中部地區沿海地區,運送煤炭、礦產等工業原材料。因此,目前物流需求的主要內容是運輸和存儲,物流作業量很大,運輸需求強度增長迅速,基本不需要包裝,總體上還屬于低層次的數量要求。
所以,雖然該區域工業區位商≈1,但是由于區內產業鏈不完整,產業合作不緊密,使得區內的工業品實際上并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物流主要在與其他區域之間進行。
4 消費品的物流需求分析
由于最終零售給消費者的社會消費品,在銷售后一般直接由消費者即時消費(如餐飲)、隨身攜帶(如日常生活消費品)或自行解決(如汽車銷售),較少產生專門的社會物流需求。因此,社會消費品零售方面的區域物流需求主要產生于在批量采購時,所以消費品的物流需求分析主要利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進行。
該經濟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32.97億元,與GDP總量9325.97億元水平相協調,其中消費額最高的前5名為泉州、汕頭、廈門、漳州、贛州,主要為沿海區,沿海區總消費額為2430.73億元,占72.93%,中部區為501.04億元,占15.03%,內陸區為401.2億元,占12.04%,同樣呈階梯狀變化,從沿海向內陸遞減。所以,區內消費品的物流方向基本是內陸中部沿海。
關鍵詞:城市交通 擁堵 社會經濟 影響
一、貴陽市城市交通擁堵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擁堵現狀
貴陽市土地總面803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40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28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后可知全市常住人口為4324561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71844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06112人,增長16.3%,年平均遞增1.52%截至2010年底,全市機動車數量達到61.6萬輛,較2000年增長了7.7倍,年均增長速度為23%。其中,私人小汽車33萬輛,占機動車總量的53.6%。我市老城核心區現有的路網資源已無法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目前,老城核心區面積約9平方公里的路網機動車容量約10萬輛,老城區出行需求則高達30萬輛,遠超過核心區路網容量。全市道路主次干道長度為668.6公里,中心區道路長度為472公里,其中主干道長64公里、次干道長173公里,支路長235公里。道路面積率為14.63%,人均道路占有面積為5.03平方米。截至2010年底,南明、云巖兩城區小客車保有量為15.3萬輛,并且每天的小客車保有量增長超過300輛,這明顯已經遠遠超過貴陽市核心區路網容量。
(二)原因分析
1、GDP上漲,機動車保有量增加
2012年四個季度,貴陽市共實現生產總值1802.85億元,同比增長22%。人均GDP約600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3581美元、1410美元,同比增長16%、18%。由此可見,貴陽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區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毫無疑問使貴陽市的交通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得人均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導致貴陽市交通嚴重不堪重負。
2、貴陽市道路規劃不合理
城區道路規劃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公路建設,因為貴陽市的東西走向的重要公路有六條,而南北走向的重要公路只有四條,所以造成南北走向的公路堵塞較為嚴重,其中最嚴重的是在一些公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比如處于市中心的紫林庵和噴水池。二是紅綠燈設置不合理,“紅燈太長、綠燈太短”這幾乎是所有貴陽市民所抱怨的。部分紅綠燈時間設置的不合理不僅造成了車輛在某些路段的嚴重滯留而且還迫使大量行人亂穿馬路,進一步到導致了城市交通的混亂。三是環島阻礙,在貴陽市城區修建了很多的“環島”,當車輛行使到該路段時必須按照要求繞過環島才能繼續通行,這無形中就將大量的車輛聚集于此,造成堵塞。
3、行人或駕駛員缺乏交通規則意識
行人缺乏規則意識就會橫穿馬路,破壞正常的行車秩序甚至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駕駛員缺乏意識通常表現為不遵守交通規則:占道行駛、隨意停車、闖紅燈等,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就要進行交通管制,交通堵塞就順理成章的發生,若事故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就會使得整個交通系統癱瘓。
4、有限的城市規模
由于貴州省屬于喀斯特地貌,貴陽市的道路也都大多受到山地和高地的限制,使得本來面積就不大的城市在道路面積方面更加受限。道路行駛面積有限可是機動車數量卻在每天遞增,導致交通容載量早就超出了臨界值,城區交通不堪重負。
5、停車場設施規劃不健全
停車難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城區交通發展和交通組織的主要問題之一,它嚴重阻礙了城市交通的運行。第一,占用道路停車的比例較高,停放的車輛大量占用了慢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第二,全市有限的停車位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特別是商業區的停車位被各行業的企業所私有;第三,泊車位分布不均衡,規劃布局不科學,缺少停車誘導系統,因信息的不透明而導致忙閑不均,在路上瞎晃,給交通帶來壓力。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在貴陽市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造成人均GDP的增長,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日漸增加使得機動車保有量的大幅上升(見圖一);另一方面,經濟的高速發展造成各行各業生產規模的擴張,這無形中就產生了很多的就業機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這一需求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職者,這無疑導致了貴陽市人口的增加,人口的增加也就意味著出行量的增加(見圖二)。以上這兩個不同方向的反饋都導致了貴陽市城市交通的擁堵,加之受地形影響,現狀市區路網總量不足,結構不完善,使得城市內部交通壓力巨大。而這種壓力的劇增也會不約而同的作用于本市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而巨大的影響。
二、城市交通擁堵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
(一)城市交通與城市經濟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最為重要的載體。而一個城市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離不開相應基礎設施的支持,城市基礎設施能力是城市經濟發展最為基礎的物質保障,而城市交通便是其中之一。1819年巴黎市街上首先出現了為城市公眾租乘服務的公共馬車,從此產生了城市公共交通,開創了城市交通的新紀元。在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初期,交通運輸通常被視為一個從屬行業,它的存在是為了滿足其他行業的發展和需要的,在那個時期,交通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往往被人所忽視。這一現象就發生在西方國家以火車為標志的19世紀80年代――20世紀30年代。但是,如果當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交通狀況嚴重落后于它經濟發展的需要,就會對經濟的發展產生負面的作用,該地區經濟就猶如帶上了“緊箍咒”。而當社會經濟發展到更高的階段的時候,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供求的變化就會對城市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的要求必然會使得城市交通突破原有的運行方式和流量,從而推動城市交通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首先,交通作為重要的基礎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要想富,先修路,不管是任何領域范圍內的經濟發展都始于交通建設與發展。只有交通發展了、發達了,經濟才能真正地得到發展;其次,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和最重要的流動載體,是社會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環節實現有機聯系和溝通的基礎和紐帶,交通運輸業不僅自身創造著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在促進其他各行各業的發展中也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三,良好的城市交通系統,直接拉近了各城市間的距離,有利于統一的市場競爭機制的培育和完善,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第四,當前不論是從國際上來看,還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城市交通狀況進行比較,很容易看出,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或城市,其交通設施也相對發達、便利和快捷,這也從實踐證明了城市交通對于城市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從城市經濟發展的軌跡和上述關系的分析,不難看出,城市交通與城市經濟之間不是單純的從屬關系,當然也不是完全的相互獨立。二者的發展有直接的內在關系,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城市交通是城市經濟活動有序進行、推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前提。所以我們既要合理的規劃城市交通來發展經濟事業,更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的關注城市交通的發展和升級。
(二)城市交通擁堵對經濟的直接影響
1、車輛制造業
交通擁堵對于車輛制造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由于經濟的發展,是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不論是社會還是個人對于機動車的需求都會大幅增加,但由于道路有限,城市管理者在這種現狀下必須采取強制措施來限制機動車的數量,比如通過限號和搖號,這兩種方法目前在貴陽市同時施行。周一至周五采取針對不同尾號的限號;在新車入戶之前必須申請網上搖號,搖號成功后才能上牌。這一系列的限制措施無疑動搖了許多人的購車想法,買車了人少了,自然會對車輛制造業帶來災難,使得他們的盈利能力下降,造成該產業的失業人口增多。
2、交通建設企業
交通擁堵對于交通建設企業的影響體現在: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一個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增加交通的供給,即增加城市交通的容量。這對于交通建設部門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道路的新建、擴寬、修復和軌道交通的新建會使交通設施建設企業新增大量的項目,并且這些項目通常具備建設投資資金高、建設周期長的特點。有利于提高交通設施建設企業的營業收入,從而提高其盈利水平。同時,這些項目的實施也有利于增加該地區的GDP值。而這個影響通常是一個負反饋(見圖三):
3、物流行業
交通擁堵對于物流行業的影響體現在:城市交通是物流運輸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門對門”服務的重要一站,而其中交通費用是決定物流行業成本大小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若發生城市交通擁堵就會造成物流企業所承運的貨物的在途時間的增加以及企業貨物所進行庫存時間的增加,而這些時間的增加會轉化為運輸費用和存貨成本,費用和成本的增加必然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另外城市交通擁堵還會導致企業成本結構的變動,因為由于交通擁堵的發生會產生額外的勞動力成本、加班費、工資以及其他的管理費用。這最終也將會影響企業整體資金的運用和布局,造成企業資金的低效率或無效率利用。
4、客運(旅游業)行業
交通擁堵對于客運行業的影響體現在:城市交通擁堵將會導致大量的企業車輛滯留在城市道路上,從而使得企業實際可以調配并且使用的車輛減少,進而影響該企業的發車頻率和發車次數,而企業發車班次的減少必然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營收入,導致企業的收益下降。同時,滯留在道路上的車輛額外消耗的時間和資源又造成了單次車輛運營成本的上漲。收益下降、成本上升,在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是企業利潤降低,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例外旅游業也是如此,旅行時間的節約就意味著社會生產效率的提高,馬克思認為:一切經濟都是時間經濟,一切節約都是時間的節約。所以無論對于客運還是旅游業來說縮短城市居民的出行時間,無疑是經濟效率高的一種體現。
5、人才的引進
交通擁堵對于該地區人才引進的影響體現在:城市交通擁堵會造成該地區生產的低效率,這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人是社會的主體,是創造社會財富的關鍵,社會的發展在某些程度上需要引進大量的人才作為支撐,而交通的擁堵會造成人們出行成本的增加,換句話說就是機會成本的增加,所以這就使該城市的吸引力下降,城市人口遷入率減少,同時遷出率增加,形成城市人口的負增長,降低城市活性。這不僅會導致給地區的企業很難引入人才還會導致高端人才的流出,使得貴陽市的知識競爭力下降。
6、投資環境
交通擁堵對于該地區投資環境的影響體現在:城市交通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前導因素。由于城市交通直接影響到生產成本和交易的效率,所以是每一個有意向到貴陽市進行投資的投資者的重要考察因素。眾所周知,近幾年貴陽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外來投資的推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大多數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方向的時候大多傾向那些交通網絡發達、具有區域輻射能力的大中型城市以及一些有一定運輸條件的資源型城市。這一事實,強有力的說明了一個地區城市交通的發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的經濟發展空間的大小。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2003102
1引言
遂昌縣龍洋鄉積極響應遂昌縣委、縣政府號召,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實行林業分類經營管理,謀求林業發展新思路,擴展林業發展新內涵,開發林下種養殖業、發展森林旅游業。積極引導林農充分利用森林景觀和人文優勢發展森林旅游,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資源開發林下種植藥材、養殖石蛙等。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這一中心任務,打生態牌、走生態路、發生態財。堅持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促進林農增收的支柱產業,并積極引導群眾充分利用當地林地資源,加快林、種、養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實施多元投入,全力打造林業基地,做強林業產業,發展林下經濟,促進了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林農收入的穩步增長。
2發展現狀
2.1依托自然優勢,帶動林養產業發展
遂昌縣龍洋鄉坐落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內。大部分森林與九龍山保護區毗連,保護區內生活有近千種珍奇野生動物,其中就有金錢豹、云豹、黑麂、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鯢(娃娃魚)、黃麂、鯪鯉(穿山甲)等4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崇安髭蟾等28種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猴子、野豬等更是經常出現于田間地頭。林農利用烏溪江、碧龍源水庫優勢,天然養殖石蛙和生態魚,如鱖魚、石斑魚等10余個品種,既可供游客旅游觀賞垂釣,又可以銷售到縣城和周邊城市,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通過重點培植,促進了家庭經濟的發展,擴大了就業機會,推動了其它種植業,增加了林農收入。
2.2做強林間套種,帶動林種產業發展
九龍山森林覆蓋率95.8%,植物種類十分繁多,其中不乏很多珍稀名貴品種,如南方紅豆杉、伯樂樹、榧樹、鵝掌楸、櫸樹、白豆杉等。除九龍山保護區以外,西灘茶園自然村至今保留一片古樹群,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樹141株。鑒于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人為干擾少,帶來生物多樣性十分突出。野生花卉資源十分豐富,僅杜鵑花就有7、8種,還有各種蘭花等都是十分美麗的觀賞性花卉。村民成立了泉綠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開發了“泉之綠”龍洋深山野蜂蜜和“九龍老茶婆”高山云霧茶兩個系列農產品。野蜂蜜因為口感獨特,綠色生態,營養價值高,深受市場的歡迎,“九龍山老茶婆”生長在海拔700~1100m左右山谷、田坎、地邊,故產量有限,顯得更為珍稀。野蜂蜜和高山云霧茶都是村民重要的經濟來源。
2.3做大“全國生態文化村”旅游開發,帶動林游產業
發展 2011年遂昌縣龍洋鄉西灘村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以茶園武術的保護傳承為載體,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產業。依托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原始的森林風貌,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大力發展觀光旅游和綠色經濟,在茶園自然村恢復山寨門和古棧道,豎茶園武術旗幡,使游客一進村就能感受到傳統武術的氛圍。游客們徜徉在青山碧水間,體驗著農家樂衣食住行。龍洋鄉結合自身實際,深入挖掘本地的人文、生態等特色優勢資源,做足做好生態農業、特色農業文章,走“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的致富之路。利用海拔高這一環境優勢,大力開發高山糧油類、高山蔬菜類、野生水類果、高山茶類、野蜂蜜和中藥材等綠色食品,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3存在問題
3.1獨立性差,自主發展能力弱
現有的林下經濟還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由于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林下經濟發展規模較小,難以形成競爭優勢,不能滿足市場批量需求,市場地位低,自主發展能力弱。
3.2模式單一,特色不明顯
林下經濟與外地相比沒有地域特色,自身之間也存在同質化。發展模式單一,特色不明顯,綜合效益不高。即使在種植上,林產品也大致相同,沒有特色產品、招牌產品。不同地方的林下經濟,其結構布局、風格到內容、品種、項目等大同小異,缺乏獨特性,不能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3.3森林旅游基礎薄弱,消費群體單一
現有的客源主要是到景區觀光的游客,因景區住宿緊張或價格較高等原因而入住農家樂,來源較單一,沒有相對固定的客源群體,客源基礎薄弱,對景區的依賴性大。而遂昌景區季節性較強,人流集中,相應的龍洋鄉也以季節性和節假日為主,四季客源不足,真正以休閑養生為目的長住客幾乎沒有。
2013年2月綠色科技第2期
范顯豪,等:遂昌縣龍洋鄉林下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對策資源與產業
4對策與建議
4.1建立有效的產業扶持政策
科學有效的產業政策能夠在宏觀方面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防止“市場失靈”的有效手段,因此科學的林下經濟發展的運行模式,必須有科學有效的產業政策作保障。同時,政策調控是以市場調節為基礎的,必須政策調控和市場需求有機的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林下經濟的發展。
4.2建立適應林下經濟發展的市場體系
林下經濟的經營活動都是圍繞市場需求和社會需求為導向而展開的,市場的取向決定林下經濟的發展方向,發展林產品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市場供應, 林下經濟經營的目標也是為了提高林產品質量而適應市場的需求。加快制度創新,培育林下經濟的市場主體。
4.3加強森林資源培育, 推動了林下經濟新發展
在堅持生態優先、注重森林資源保護的同時,通過機制創新、政策引導、開拓市場、資金扶持,激活各類林業生產要素,推動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木業、竹業、花卉苗木、森林食品、野生動植物馴養與繁殖、森林旅游等六大產業,建設林下經濟森林資源基地。通過合理布局、進行集約化經營資源基地,是林下經濟經營的基礎。
4.4提升林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技含量
通過認清科技創新在林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結合林下經濟發展中科技的影響因素,提升林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技含量,依靠科技來推進林下經濟發展,才能增加林業產業效益,必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林業科技工作。
4.5辦好林下經濟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搞好服務的綜合功能,在實行林下經濟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是林下經濟的市場主體之一。發展龍頭企業有利于林業經營體制的創新,有利于林業產業鏈的延長,有利于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可有效地推動林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和市場化發展,提高林產業的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潘清華.遂昌縣林木資源限制采伐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綠色科技,2010(7).
[2]唐昌貽.遂昌縣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思考[J].中國林業,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