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國有資產管理審計建議
時間:2023-08-28 16:2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有資產管理審計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預算管理;內部控制
關于中國2016年的經濟形勢,匯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2016年會比2015年更加嚴峻。中國經濟出現了“四降一升”的現象,即經濟增速下降,通脹率下降,企業利潤在下降,稅收在下降,而金融風險卻在上升。在中國社科院2016年經濟形勢座談會上,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主任李揚認為,從現在到未來的很長時間內,中國財政赤字、政府債務會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財稅改革是“十三五”期間很有挑戰性的任務。因此,做好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將資金用足用活顯得非常重要。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財政管理體制的不斷深化,從而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并沒有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在預算管理、國有資產管理、財務內部控制以及財務監督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疏漏。
1、預算管理形式化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正確認識到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將預算作為向上級部門“要錢”的途徑,使預算管理存在“松、散、亂”的問題。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單位預算編制質量不高。在項目支出預算時,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沒有切實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制,降低了預算的可執行性。二是在預算執行中,由于支出審批制度不嚴,使得單位經常出現巧立名目擴大支出范圍,擅自提高補貼標準,隨便變更資金用途等情況,從而導致項目資金難以做到專款專用。三是單位財務部門對預算資金使用效益的跟蹤檢查不到位,沒有深入分析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也沒有對資金使用效益進行考核評價。
2、國有資產管理松懈
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存在著“重投入、輕管理”的問題,導致國有資產管理松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各職能部門之間存在著各自為政的情況,缺乏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財務部門只負責經費收支和賬務處理,資產使用部門只負責資產發放和使用,導致國有資產賬實不符的現象極為嚴重。二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盲目購置資產,缺乏對固定資產購置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使國有資產長期處于使用率偏低的局面,造成了資源浪費。三是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把關不嚴,在不經過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的情況下,就隨意轉讓或拍賣國有資產,沒有執行嚴格的審批程序,從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3、財務內部控制不到位
內部控制是對行政事業單位各項活動進行調節、約束和管理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升單位工作效率。財務內部控制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往往存在內部控制職能弱化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單位對財務內部控制的認知不夠,財務監控不到位,經常出現票據作假、資產流失等情況。二是資金管理水平不高,在資金使用過程中沒有考慮到資金來源、資金風險等因素,只是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或上級部門支出,不重視資金使用率的提升。三是在崗位設置方面,沒有按照財務內部控制的要求設置財務會計崗位,普遍存在一人兼任多職的情況,難以形成相互牽制的內部控制環境。
4、財務監督機制不完善
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活動的監督力度不夠,使得資金使用得不到有效監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平行,其履行監督職能的權威性與獨立性不足,在審計中只重視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審計,而忽視財務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審查,導致審查內容不全面。二是在重大事項決策和實施過程中,缺乏內部監控機制,沒有對資金使用效益進行客觀評價,不利于強化對資金的有效控制。三是外部監督過于寬松,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業務和管理上具備獨立性,財務信息披露力度不足,導致政府職能部門和第三方機構很難履行監督職能。
二、優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的建議
基于上述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和改進,徹底堵塞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漏洞,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1、強化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預算管理可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的有效控制,提高資金的使用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首先,提高部門預算編制質量。財務部門要全面掌握單位現有資源、收入渠道、支出結構等方面的整體情況,遵循收支平衡、量入為出的原則指導部門預算的編制。在編制過程中,要選用零基預算、滾動預算、彈性預算等方法,增強預算的可操作性。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起數據庫,在編制預算時,能夠讓編制人員通過數據庫掌握單位的基本情況,逐個分析預算項目,從而確定財務預算數額。其次,強化預算執行控制。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要監督預算的執行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預算定額標準,嚴厲杜絕隨意擴大預算、追加預算。特別對于重大資金支出項目而言,要做好事前論證、事中監督和事后審計工作,加強對專項資金的支出控制,保證專項專用。嚴厲查處利用票據套取單位資金的行為,強化控制車輛運行費、接待費支出,不允許擅自挪用專項經費以彌補公用經費的不足。再次,建立預算績效考核機制。將重大項目或專項資金的使用作為跟蹤考評的重點,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綜合運用自我評價、社會評價和績效審計評價的形式,對財政資金績效作出客觀評價。最后,充分發揮國庫支付中心的監管職能。國庫支付中心要嚴格審查行政事業單位每項資金支出的合法性,強化對預算資金執行的外部監管,增強預算單位的預算意識。
2、加強國有資產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增強國有資產管理意識,徹底轉變“重投入、輕管理”的思想,提高國有資產使用率,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明確國有資產管理責任,將國有資產管理情況作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內容之一,促使單位領導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其次,行政事業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健全資產管理流程,完善國有資產購置、使用、保管、處置、報廢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促使單位實行制度化、規范化的國有資產管理。再次,強化國有資產投入監控,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按照政府采購規章制度進行采購,規范采購行為,將采購成本控制在預算范圍內,提高采購效益。最后,加強債權債務管理,杜絕行政事業單位存在公款私借、暫付款長期掛賬、利用暫存款隱藏收入等行為,加大對單位國有資產的監督力度,定期清理各種借款。
3、加強財務內部控制
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財務內部控制,構建起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消除財務隱患,杜絕的問題發生。首先,統一財務部署。行政事業單位要制定財務管理長期目標和短期計劃,將長期目標和短期計劃分解到各個基層單位,對單位實施全面財務控制。建立定期財務報告機制,由基層單位定期向上級匯報財務計劃目標的執行情況,分析自身業務存在的不足,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政策建議。上級單位要整理和歸納財務報告,考核基層單位的工作業績,及時調整內部控制策略,對單位財務實施統一管理。其次,加強資金控制。行政事業單位應實行資金統收統支管理,在指定賬戶存入資金收入,按照財政預算安排資金支出,健全資金撥付和報銷程序,維護資金使用安全。為了優化單位的資金結構,提高資金使用率,單位應積極拓寬融資渠道,與多家銀行保持業務關系,以滿足單位在新經濟形勢下的發展需要。最后,加強內部牽制控制。遵循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設置財務部門中的崗位,杜絕一人兼任多職的現象,使財務會計崗位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的關系。加強授權批準控制,明確授權的范圍,針對重大事項采取集體審批程序。
4、健全內部審計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要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加強對會計憑證真實性和業務辦理流程合規性的審計,以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為前提,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新經濟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不僅要重視財務審計,履行財務監管職能,還要將內部審計提升到管理審計的高度,為單位創造和提升更多的價值。行政事業單位要成立獨立的內部審計工作小組,將其作為常設機構,具體工作內容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在內部審計方面,要對單位內部實行專項審計、定期審計、離任審計、負責人離職審計等。在外部審計方面,要及時與外部審計進行溝通聯系,確定外部審計范圍,決定外部審計師的任免,維護外部審計的獨立性。其次,內部審計小組要加大對單位年度報告和內部控制的復核力度,監督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并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作出評價,提出有價值的整改建議,進一步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最后,內部審計小組要審查風險管控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風險管理政策的完善程度,協助單位領導層及時更新風險管理政策。
三、結論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不僅關系到本單位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還關系到我國財政資源配置的優化。因此,在新經濟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建立健全財務管理體系,加強預算管理、國有資產管理、財務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等各項工作,以適應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率,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 黃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體系的規范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10).
關鍵詞:審計委派制;資源整合;風險控制;資產管理
國家在委直屬和聯系單位內部推行審計委派制,提升了內部審計工作和審計人員的地位。審計委派制增強了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實現了審計資源統籌調度、優化配置、垂直管理,保證了派駐人員有充分的知情權,能夠得到完整的審計信息,增強內部審計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監督,避免內部審計監督受制于企業或(公司)管理層的窘境。內部審計委派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本文以提高內部審計委派獨立性權威性作用進行理論研討。
一、內部審計委派制有利發揮審計資源的作用
委直屬和聯系單位內部審計委派工作是一項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各級領導要有全局觀念和責任意識,深刻認識審計委派工作的獨立性與權威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視和支持審計委派制工作。
(一)轉變審計理念,拓展審計領域。當今黨和政府為確保企業和國有大型公立醫院運營健康有序開展,把內部審計工作逐步轉變為內部委派制駐地審計。緊緊圍繞健全“免疫系統”和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免疫功能”,提高現代企業及國有大型公立醫院的治理水平,落實資產經營管理責任,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和權威性,有效加強組織自身“免疫力”,有利于市場經濟營運安全、健康、持續發展;有利于各審計派駐機構認真履行“監督服務駐地、交叉審計異地”的職責;有利于加大和規范重大經濟事項報告內容,確保國家衛計委及時掌握和關注重大經濟事項的發展情況,有效發揮內部審計事前監督、咨詢和評價作用,積極穩妥處置重大突發事件,避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協助大型公立醫院做好決策服務工作,著力突出把原有的內部審計逐步轉變為國家及行業內部委派制,把服務好駐地審計單位作為重要任務,通過卓有成效的審計工作,能得到駐地單位的認可和支持,減少公立醫院國有資本的無形流失,確保國有投資項目的保值與增值效益的發揮。
(二)整合審計資源,推行審計委派制。實施審計委派制是轉變企業或大型公立醫院職能,完善現代企業管理的治理機制,確保出資人有效行使決策權、知情權和監督權的重要舉措。審計委派制是通過采取更加靈活有效的監督機制,有助于彌補現代企業管理上的信息不對稱缺陷,確保企業及大型公立醫院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有利于內部審計涉及醫院經營決策、經濟業務、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資金管理、內部控制、廉潔自律、黨風廉政等諸多方面,審計委派力度的加大能促進各項工作的協調、健康、持續開展。
(三)完善與轉變現代企業或醫院治理機制的新要求。在企業或大型公立醫院推行審計委派制,能不斷提升內部審計工作和審計人員的地位與作用的發揮,保證派駐人員堅持分級負責、形成突發事件或事故逐級報告、確保重大事項報告內容的真實性、保密性,國家對派駐單位的審計信息事先有充分的知情權,能夠得到完整的審計信息,確保出資人有效行使決策權、知情權和監督權的重要舉措。通過內部審計委派制能發揮更加靈活有效的監督機制,有助于彌補現代公立醫院在管理上的信息不對稱缺陷,有利于審計人員履行監督職能,強化“有為有位”的思想,確保審計人員能真正做到“能審、敢審、會審”,努力實現審計事項關口前移,對影響醫院發展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加大審計力度,在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同時,能促進審計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攀升。
(四)整合審計資源,發揮審計統一監督優勢。將內部審計工作由分散管理轉變為集中統一管理,便于統籌內審與外審工作,把有限的審計資源集中用于監督和解決行業內的重點、難點問題,能實現審計資源效用的最大化。一是以審計項目為抓手,加大授權力度,改進授權及審計項目下達方式,擴大了審計面,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方便了被審單位對審計項目的安排;二是整合的人力資源,發揮整體效能。內部審計人員委派制能全面把握審計人員的入口關,都是審計專業人員、且有審計的資質證書,對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熟悉開展審計業務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合力及效能的發揮;三是審計的政策觀念、法制觀念、道德觀念、業務素質得到加強。凡參加委派制的審計人員都要參加3~6個月教育培訓。
(五)助于審計質量與效果的提高。審計的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具備應有的獨立性,才能正確地實施審計。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一種相對的獨立,因為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單位一個職能部門,其工作范圍及項目審核是由單位制度與措施決定的。工作范圍是否足夠廣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內審部門是否能夠獨立于業務經營活動,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應該是自由和客觀的。自由意味著可以自主判斷,自主抉擇,不受其他部門、個人或外來因素的制約??陀^意味著實事求是,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職業態度和操守。為企業及時發現并解決各類苗頭性問題,促進企業加強管理、規范經營、增收節支、尋找新的增長點,實現持續發展的支撐保證。
二、內部審計委派的獨立性起到改善風險管理的作用
喬瑞紅在2006年分析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優勢提出“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有利于進一步改進公司治理,有利于內部審計的生存與發展,同時提出內部審計應積極向管理層提出建立風險管理過程的相關建議,應參與風險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論證,應對具體風險項目進行識別與分析,對風險進行跟蹤管理[1]。從內部審計的特殊地位出發,研究其在風險管理作用,對為公立醫院的經濟營運提供支撐保證。
(一)幫助實現目標起到促進作用。內部審計委派制它基本不受企業組織領導或企業組織中的相關成員及上下左右關系的制約,在審計業務及審計項目、審計報告與結論方面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能確保企業組織的經營與策劃,在分析抗防風險的因素上,提出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的合理化建議,為企業實現經營與管理目標起到促進作用。
(二)能幫助實現目標起到保護作用。在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建設的進程中,有的企業組織及醫院通過各種方法虛增利潤,以提高企業經營業績,獲取所需資金,嚴重的損害了投資者與債權人等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合法利益,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經濟健康發展,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內部審計委派制在審計政策及審計法規方面,通過對企業組織及醫院內部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對舞弊事件進行糾察,為醫院后續發展提供保護作用。
(三)能幫助實現目標起到調解協調作用。內部審計委派通過查明企業組織內部及醫院經濟數據、檢查資產核算是否健全、評價財會職能是否正確與有效發揮、評價政策規劃是否認真落實,以及對企業各部門任務質量的完成情況等方面進行跟蹤檢查、且對企業經營管理實時監控,防止違規、違章及違法現象的產生與審計結論的科學性、嚴禁性、政策性、復雜性等諸多問題的解決與協調。內部審計委派工作是一項原則性、綜合性、政策性、法制性非常強的工作,涉及面廣、層次深,對審計結論、事實的界定既要具有客觀實在性、規則性,更要具有科學性、嚴禁性、法規性。從而在與多個職能部門之間開展審計工作時,經常起到與內部部門間的溝通協調作用。
(四)能幫助控制風險管理目標起到監督作用。內部審計通過對風險管理評價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與難點,且以體現檢查與評價風險管理中的充分性與有效性。1999年6月IIA理事會通過第七次審計修改的新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的、客觀的的確認與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2]新的審計定義把審計的主體規定為一種獨立而客觀的活動,且把內部審計確立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活動、關鍵是控制風險與治理,改善組織的增值和運營、范圍更為增加與廣闊,能幫助組織控制風險和改善有效的治理。內部審計委派制有利于關注審計治理、關注企業的風險管理、注重企業組織及大型公立醫院未來的發展前景,將即變化的風險管理模式整和進入內部審計管理程序,由管理審計向風險評估轉變,由被動查出問題向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轉變,這兩個轉變使內部審計的作用更具有前瞻性和咨詢性。
三、發揮審計委派獨立性與權威性對國有資產管理的作用
國有資產改革探索的實踐證明,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繼續深化國有企業的各項改革,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這是當前企業、政府和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與完善一套科學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最基本點就是建立統一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
(一)在組織制度上要發揮國有資產出租人的作用。這就得使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從組織制度上得到落實,有人或機構對國有資產切實負責。改變多個行政部門分頭管
理國有資產的“九龍治水”狀態,不是簡單地把原來各部門管理國有企業的機構、職能和管理手段合并,而是要實現從行政管理向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根本轉變。通過審計委派制可及時準確檢查企業和大型公立醫院是否完善國有機構設置,在對職能界定、人員構成、管理辦法、運行規則、法規制定等方面,可避免對其應履行的出資人職責履行得不全面、不充分,而出現新的內部人,進行全面的監督與控制。
(二)確保國有資產組織機構真正起到管資產、管人、管事的作用。①委派到企業或醫院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做到正直坦誠、廉潔自律、誠實服務、勤勉盡責、不歪曲事實、不隱瞞審計發現的問題,保守秘密;②委派的企業或醫院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保持廉潔,維護國家利益和企業及醫院利益,不從被審計部門獲得任何可能有損職業判斷的利益;③委派的企業或醫院的內部審計人員應當誠實地為所在企業組織或醫院服務,忠于職守,不從事有損于企業組織或醫院與利益的活動;④委派的企業組織或醫院的內部審計人員應當盡職盡責、嚴謹細致,降低審計風險,保證審計工作質量;⑤委派到企業或醫院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保守在執業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單位秘密、商業秘密,發揮審計委派獨立性與權威性的作用,對國有資產管理形成保值與增值的作用,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控制手段。
(三)從監管制度上確保國有資產機構的權力、職責、責任的全面落實。委派內部審計人員在執行與完成審計業務時,應當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在進行審計活動前,應當識別可能損害獨立性和客觀性的因素,考慮降低其影響的措施:①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直接經濟利益關系要堅持原則、秉公辦事;②在審查和評價以前負責的審計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通過審計的事項、出現差錯或有問題時的方法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處置;③遭受來自審計組織機構內部或者外部組織、環境及個人因素的壓力、審計事項出于復雜時,要沉著冷靜、一絲不茍、認真對待;④當內部審計事項范圍受到歷史或時間的影響,以及權利的左右限制,要增強法制觀念,堅持以法審計;⑤出現可能有損害審計獨立性和客觀性的其他情形與因素時,應當及時向項目審計組組長或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或上一級領導機關報告,再根據批復的要求進行審計。
(四)從法律角度上建立健全臨管與監督者的硬制度。通過制訂內審委派的硬制度,促進企業和醫院在管理中做到有制可依、有章可循。①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②內部審計委派制要從法律角度上突出企業(醫院)內部控制、實現法人治理制度,發揮臨管與監督的內部審計的控制作用是整個內部控制的基礎,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其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醫院)內部控制的貫徹執行和企業經營目標、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③要大力提倡和營造一種“法律法規控制規則制度”的審計文化。一方面委派的內部審計人員負責促進在道德和完整性方面的高標準并在審計機構中建立一種文化,向委派的審計人員強調和說明內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業領導層及所有員工都必須認可理解與支持審計內控程序中的作用及效果,并可在控制的程序中發揮作用。④確保委派的審計效果與審計結論具有政策性、法效性、程序性。對相關審計人員執行具體審計業務的范圍作出限制、追加必要的復核程序;在對審計結論與審計報告發出前,委派內審的負責人要全面對審計過程及在報告的結論進行專業上的全面復核,討論認為報告結論正確后才可做下步與被審單位對話的后續工作。
總之,在大型公立醫院發揮內部審計委派的獨立性與權威性的作用,對加強醫院內部控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是醫院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醫院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對市場風險與挑戰的需要。大型國有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委派部門更應該發揮好作用,認真總結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促使醫院以合理營運成本促進有效控制,減輕病人負擔,從而實現國有醫院資金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益。通過正確的審計路徑,從而從根本上確保醫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內部控制;事業單位;固定資產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的采購
針對固定資產的采購管理,其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固定資產的購置沒有一個整體性的投資規劃,很少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進行分析,缺乏必要的科學論證,盲目求大求全、求多求精,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儀器設備長期閑置;其次,單位各科室往往只從本部門需要出發采購,存在設備重復購置的現象,導致資源嚴重浪費;再者是一些事業單位在購置部分固定資產時,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按行政事業單位購置固定資產制度條例,不納入政府采購程序,打“球”自行采購的現象。
(二)固定資產的管理
在固定資產管理環節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很多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無法做到統一性,即財務部門負責總賬,而后勤部門則負責房產、家具等,儀器設備管理部門只負責相關的設備器材,這種分散管理的做法對資產的保值、增值十分不利。其次,在處置固定資產過程中存在較多漏洞,比如人員離職調動時,對其所占用的公有財物缺乏有效的管控,導致新上任者需要重新購置,缺乏一個完善的報廢設備殘值回收機制,通常經手人將殘值上交至財務部門流程即為終結,缺乏有效的中間審批;固定資產毀損、報廢、調撥、變賣、轉讓時,不按規定及時向主管部門或同級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報告,并履行審批手續,存在隨意出售、轉讓、核銷現象,且處置金額相當大;更有個別單位存在擅自報廢、違規處置固定資產,致使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最后,許多單位沒有定期對固定資產清查盤點的制度,無法掌握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的短少、損失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致使單位賬實不符,責任不清。
(三)缺乏嚴格的測試與評價系統
在固定資產管理實際過程中,其管理效果未與事業單位各科室的業績考核聯系起來,因此無法引起科室及相關人員的足夠重視。盡管有些單位、科室均建立了相應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嚴格的測試與評價系統,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以及可操作性均得不到有效保證。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
(一)內部環境方面
事業單位的內部環境是保證內部控制制度進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礎,其影響著單位管理目標的制定,對員工的控制意識產生直接影響,促進單位塑造內部控制的文化氛圍,因此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就要加強內部環境方面的建設與營造。事業單位領導要改變“重錢輕物”的觀念,從思想上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將其提升到工作日程中來;經常聽取相關部門的反饋意見與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管理工作要進行有效的指導,實施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此外,對于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要配備專業的會計人員,提升具體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財務人員不能有對固定資產疏忽管理的觀念或對管理規定掌握不夠的行為,杜絕單位賬實不符或資產流失的現象發生。;
(二)風險評估方面
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事業單位要對各種可能產生的風險做出全面評估,采取科學的應對策略,保證固定資產管理適用于單位的發展戰略目標。比如在固定資產采購過程中,如果未進行科學論證盲目采購,會導致單位投資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提高了投資風險;設備采購進來后出現閑置或者由于操作不當而損壞等情況,均會為單位帶來相應的經濟損失,增加財務風險;此外,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等。事業單位均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對這些風險做出合理評估,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以降低風險。
(三)控制活動方面
通過相應的控制活動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建立不相容的職務分離控制制度,比如固定資產的采購、驗收以及付款過程;審批與執行等。第二,進一步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設置固定資產管理中心,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實現規范化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如事業單位在購置必須通過政府采購的固定資產時,就要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物資條例比質比價,不折不扣地執行,不得繞過該條例而自行采購;建立起離任核查制度,在單位領導或資產管理使用人員離任時,要組織核查,辦理資產移交和監交手續,確保人走賬清,防止資產流失;制定清查盤點制度,每年在整個單位范圍內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科室則每半年進行自查,與設備科及總務科進行核對等;在處置國有資產時應向主管部門或同級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報告,并履行審批手續。此外還可以制定相應的固定資產檔案管理制度、報損報廢與調出審批制度、考核評比獎懲制度等等,事業單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促使這些制度形成一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對固定資產進行合理配置,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四)資產管理的內部監督
要進一步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審計監督制度的建立,相關的審計部門要對單位內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落實進行定期督察,審計固定資產的效益,根據各
部門承擔的任務量合理調劑,不足部分再進行有計劃的配置。促進固定資產利用率與收益率的提高。建立全面的固定資產賬目,任何實物形態的資產均進行建檔登記,保證資產的來源清晰,分類合理。實行科學的固定資產預算計劃,固定資產的采購要與實際需求相符,以預算計劃為基礎進行購置,既滿足了工作需要,又節約了資產購置成本。資產管理部門要及時向財務管理部門報賬,加強固定資產的核算,進一步完善基層固定資產的臺賬管理制度,將固定資產的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密切結合起來,保證其得到有效的全程監控。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持續監控制度與考核評價體系,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內容要包含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內容,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活動持續監督、個別評估以及內部控制的控制缺陷及時糾正與改進制度,將監控的效力充分發揮出來。
總之,事業單位要保證持續發展,就要進一步加強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管理,提升資產的利用率。通過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可以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水平,對事業單位的盈虧進行準確核算,以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準確性與及時性,提升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從而提高事業單位整體的綜合競爭力。(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文峰街道辦事處)
參考文獻:
[1] 朱宇,尚高嶺.公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研究[J].財會通訊,2011(4)
[2] 金紅春,田輝.關于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1(22)
關鍵詞:供電企業; 經濟責任審計; 內部審計
中圖分類號:U22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市級供電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程序
(一)審前準備
市級供電企業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對象是所屬二級單位(縣供電局、專業管理所或相關多經企業)的正職。根據市局《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指令書》和《關于對部分中層干部進行離任審計的通知》精神,進行審前調查,制訂審計方案,成立審計組,選派審計人員,確定審計任務,聽取被審單位離任領導任職期內的工作自述,查閱年度工作計劃、工作總結、會計報表及其附屬經濟資料,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業務范圍、經營管理、內控制度、財務收支及人員情況、離任時的財務狀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準審計切入點,確定審計分工和完成審計目標的具體日程。
(二)審計實施
審計實施中,審計人員通過實施審計程序,采用審核、觀察、監盤、詢問、函證、計算和分析性復核等方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同時作好審計記錄,寫好審計工作底稿,并與被審計單位交換審計意見。通過對企業負責人任職期間經營成果、財務收支、資產質量和有關經營活動、重大經營決策以及經營績效審計,正確評價領導干部工作業績和廉潔自律情況。
(三)審計終結
審計終結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寫審計報告,在界定企業負責人工作業績和經濟指標完成情況時,針對不同職責范圍的審計對象選擇適當的審計內容和考核指標。根據電力企業的生產和核算特點,對縣級電力局和城區局級主要領導考核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有:售電量、銷售收入、銷售成本、內部利潤總額、售電均價、電費回收率、資金上解率、綜合線損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指標計劃完成情況、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對獨立核算的多經企業考核企業領導任期內各年年末資產、負債及股東權益增減變化情況、各年產值、成本、利潤指標完成情況、職工人年均收入情況、稅費上繳及企業所得稅減免情況、普通股股利分配情況、資產保值增值和管理情況等;對報賬制核算的專業管理所考核其年度預算執行情況。
主要工作業績從財務資產管理、供用電管理基礎工作、營銷管理、工程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制訂及執行情況等諸方面進行考察和認定。離任審計完成后,要做好審計檔案歸檔保管工作。
二、幾點體會
(一)領導重視是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前提
1.經濟責任審計是根據我國干部管理的需要而開展的,已成為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監督制度,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從立項到審計評價都必須有一定的行為準則。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企業強化內部監督約束機制的一種有效方式,日益受到電網企業各級領導的重視,國家電網公司和省、市電力公司分別制訂了《經濟責任審計辦法》和審計業務指南,促進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2.經濟責任審計涉及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上級領導將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經濟責任實施中,審計通知書、審計報告均由單位主要領導親自簽發和提出意見,并將審計報告作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領導的支持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供了寬松良好的外部環境。
3.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廣泛,審計方法靈活多樣。利用核對、比較、詳查或抽查及內部控制制度查驗等審計方法進行對比分析,對業績指標采取縱橫對比法,對重大經營決策和特定問題做出分析。通過分析比較,摸清家底,肯定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管理建議。離任者自覺接受審計,配合審計,明確了其在任的經濟責任。繼任者明確工作思路,盡快適應新的環境,保持了工作的連續性。上級領導和繼任者借助審計力量,全面了解單位的真實情況,進一步規避和控制風險,確定其經營決策。
(二)獲取充分可靠的審計證據是保證經濟責任審計質量的關鍵
中國內部審計具體準則指出“審計證據,是指內部審計人員在從事審計活動中,通過實施審計程序所獲取的,用以證實審計事項,做出審計結論和建議的依據”,它是解除或追究被審計人經濟責任的依據。審計證據具有相關性、充分性、可靠性的特點。相關性即審計證據與被審計事項密切相關;充分性是指審計證據的數量足以支持審計意見;可靠性是指證據的可信程度。審計證據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審計證據的證明力,而且關系到審計報告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因此獲取充分、相關、可靠的審計證據是保證電網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質量的關鍵。
證據的類型取決于審計目標,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廣泛,包括內控制度、重大經營決策、財務收支、績效、工程管理、營銷審計等,需要獲取多方面的證據。其中:財務審計是對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計監督,對企業財務報表反映的會計信息依法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取證目標是證實會計報表所作的各項認定;績效審計是在傳統的財務支出審計的基礎上,從企業支出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效果來衡量其物質資源、人力資源配置與消耗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取證目標則是各項經營指標、效率指標和效益指標等的實現情況;電力營銷審計是對電網企業的市場營銷組合因素(即電力產品、價格、地點、促銷)效果的審計。其取證要關注電量、電費、線損數據來源真實性、電價政策執行的正確性、電費回收的及時性,回收率指標完成的真實性、電費資金管理的安全性和賬務管理的合規性、電力營銷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線損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及其執行效果;工程管理審計主要關注工程立項、建設過程、工程(預)結算、工程竣工決算各環節的審計取證等等。
(三)審計的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的核心和重要環節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在對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所在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計的基礎上,對其任期內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做出的綜合評價。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省、市電力公司對企業負責人的考核要求,供電企業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內容主要包括:企業財務狀況評價;企業經營成果評價;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評價和企業重大經營決策評價。審計評價的方法是:以市級電網企業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目標為標準進行對比評價,確定資產經營責任和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采用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平均水平為標準進行對比評價,分析任期內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先進水平為標準進行對比評價,尋找本單位的差距。對取得的成績和查證的問題進行審計界定,分清直接責任和主管責任。
經濟責任審計不同于傳統的財務收支、經營管理、經濟效益審計等,傳統審計對事不對人,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一種政策性強,且既對事又對人的復雜的審計方式。該審計不僅工作量大,而且經濟責任劃分、審計評價都有一定的難度。一是可能因為以前家底不清,造成對接任認定困難;二是離任者非常關注審計評價,成績多本人感到滿意,問題多離任者不肯接受,因此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的核心和重要環節。
(四)審計成果的轉化和運用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價值所在
審計成果是指出具的審計報告、審計結果報告、審計決定等結論性文書和其他相關的審計成果資料。審計成果運用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環節,也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關鍵和價值所在。
電網企業應堅持先審計、后離任的要求,內部審計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大局意識,不斷創新,把審計結果轉化為紀檢、財務和人力資源部門需要的審計成果。同時與人力資源部、紀檢監察部門統一安排,分工協作,建立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檔案,共同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審計部門對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跟蹤督促落實,明確專人負責,有針對性地安排后續審計或審計回訪,加強對審計建議、意見的整改落實,督促被審計單位加強對被審問題的認識,以促使其加強管理。審計成果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能夠促進提高內部審計質量,擴大內部審計影響力,提高內部審計監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夠加強干部管理監督,促進電網企業在干部選拔、加強干部廉政勤政建設、完善防范機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五)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是做好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保證
由于經濟責任審計專業性強,且實行的時間不長,在審計內容、方法、程序、評價上還需逐步規范。內部審計人員在參與市級供電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中,普遍感覺到,要在較短的審計時間內對企業負責人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做出一個較準確的定量、定性評價,難度較大,且具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內部審計人員要嚴格遵守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調查研究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工作的責任心。目前,市級供電企業現有內部審計人員以財務和工程審計人員為主,而經濟責任審計對審計人員知識面要求高,客觀需要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層次呈現多學科、多領域的狀態,需要復合型人才。一名合格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較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必須熟悉會計業務及其風險控制,了解供電生產的特點、主要流程及營銷管理知識,了解和掌握新技術的運用,學會與企業不同專業人員交流、溝通,具備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從而保證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質量,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增強審計風險防范能力,把市級供電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干得更出色。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央企業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 7 號令,2004.
[2]張連華.內部審計實務精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徐秀村,郭長山“.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研究[J].審計研究,2005(4).
摘 要 近年來,隨著高等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投資融資渠道多樣化辦學格局的形成,重新審視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正確定位,及時制定高校審計工作的發展戰略,使高校審計工作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形勢,為學校的改革、建設和發展服務,已成為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高校內審 必要性 可行性 思路
一、高等學校加強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一)加強高校內部管理的需要
隨著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出臺,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投資、教育經費和各種創收逐年增長,多種形式的集資辦學、社會辦學發展很快,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與此相聯系,獨立核算的校辦產業數量、規模急劇增長;學校內部職能部門由于辦學、培訓、咨詢以及利用先進的科研儀器對社會實行有償服務項目增多,收費項目越來越多,經濟管理日趨復雜化。這些在客觀上要求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對高校內部的經濟活動及管理情況進行監督、評價、鑒證。
(二)建立健全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和增強自我約束機制的需要
內部控制制度是由一系列政策和程序組成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并糾正錯誤和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和完整。一個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程度,是其管理素質和管理水平的客觀反映,因此任何單位的管理決策層都應十分關注和解決好這一根本性問題。據調查了解,一些高校在制度建設和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些領導和部門忙于日常事務,對依法治校和制度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新的業務工作開展起來了,但與之相配套的控制和管理措施相對滯后;有些管理制度雖已頒布實施,但對其執行情況缺乏必要的檢查監督,對違規事項的處罰力度不足等。
(三)強化高校基本建設投資審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需要
隨著高校的普遍擴招和國家對教育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高?;窘ㄔO投資規模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其投資額在高??煽刂瀑Y金數額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強化基建投資審計刻不容緩,高校內審責無旁貸。通過長期堅持和不斷努力,可望有效地遏制基建投資管理中存在的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并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為實現上述審計目的,結合基建投資管理的特點,此項審計應將事前控制、事中監督和事后檢查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首先,內審機構應提前介入,參與項目決策與評估,對其中不合規的程序及機制提出規范化要求,并重點做好對工程預算的審核,堅決剔除不合理的開支項目。其次,對大中型工程項目應實行定期或不定期預審,監督工程施工進度與工程撥款的一致性,與其他有關部門配合檢查工程施工質量,發現問題應及時糾正。最后,全面審查工程決算的真實性、合法性,重點審查有無虛列項目、亂套定額、高撥材價以多計工程量等問題,對于不合格工程,堅決不予結算和辦理驗收手續。
(四)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的需要
建立人力資源的基礎就是要提高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高校內部審計人員,這是提高高校內部審計水平、推動高校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防范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最有效的措施。高校內審計機構應當根據高校審計工作的審計需要和發展趨勢,不斷強化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道德教育,熟悉我國有關方針政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高校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明察秋毫,并提出改進建議。達到提高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整體綜合業務素質,變“財務型審計”為“知識型”、“決策咨詢性、管理型”多功能復合型審計人才,從而提高處理業務的綜合能力。
二、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可行性
(一)政府職能轉換使內部審計加強成為可能
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對所屬企業的直接管理將越來越少,加上事業單位的脫鉤,政府部門內審機構對下屬單位的審計事項將越來越少,但教育部門因為管理部門多,肩負著大量教育資金的管理任務,內部審計的工作量較大,內部審計的職能需要進一步強化。
(二)新形勢發展呼喚內部審計工作相適應
高校內部審計開展以來,對加強內部管理和監督、遵守國家財經法紀、維護單位合法權益,健全自我約束機制,節約資金和提高效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而在新形勢下,高校審計工作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審計任務越來越重。改革的深入,學校辦學自愈來愈大,辦學經費籌措渠道多元化、教育資源配置廣泛化,經費支出繁雜化,審計工作除了開展正常性工作外,內控制度評審、辦學效益、經濟責任審計,審計調查和咨詢服務等任務越來越重;二是審計領域和審計范圍越來越寬,表現在國有資產管理和使用審計、儀器設備投資效益審計、高校合并、內部獨立核算單位分設的審計鑒證及管理審計等;三是審計工作的定位點不僅僅是查錯防弊,重要的是一審二幫三促進,突出為學校經濟決策出謀劃策,當好參謀和助手;四是對審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審計人員不僅要求個體素質優良,而且要求群體素質優化,形成一支“政治強、作風硬、品德好、業務精”審計隊伍,不僅要熟悉業務知識和政策法規,了解高校管理的特點和規律,還要增強宏觀意識、管理意識和效益意識,具有較強的調查、分析和表達能力。
伴隨著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高校審計工作新的特點以及高校審計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已勢在必行了。
三、促進高校內部審計發展的思路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逐步完善,高校審計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提高水平,不斷創新,更好地發揮其在高校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1.提高內部審計地位。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要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同樣要求內部審計具有相對獨立性。要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首要任務是使高校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認識的改變,并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內部職能部門協調等方面創造條件,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內部審計應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領導下進行。提高領導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是加強對內部審計的重要保證,廣泛宣傳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提高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的地位,加強審計力量,優化審計人員結構,為進一步開拓內部審計工作提供組織保證。
另外高校內部審計開展比較晚,又是一項經常性的監督工作,有些領導和經濟管理人員對其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因此通過內審加強對經濟活動的管理和監督,需要領導扶一把。領導的重視程度越高,內審工作就越有依靠,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內審部門在認真做好工作的同時,要注重同上級領導的交流,不定期匯報工作情況,爭取領導的信任,取得了領導對內審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學校領導對審計工作要倍加關注,對審計的組織、人員的調配予以大力支持,對重大問題的定性與處理親自過問,對審計報告認真批閱,及時提出了整改意見和具體要求,為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證。
2.擺正位置,強化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內部審計要獲得發展,關鍵取決于它通過監督、控制,為提高高校經濟效益服務的能力。在新形勢下,高校內審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選準內審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幫助高校內部建立和完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實現最佳資源配置。內部審計應定位于為決策層、管理層服務上,選擇那些領導關心、教職工迫切希望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審計調查,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合理、可靠的依據。內部審計只有急領導所急,想領導所想,真正幫助領導解決一些綜合性、深層次的問題,才會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為更好地為高校經濟健康發展服務,高校內審必須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方針。堅持全面審計就是消除盲區,全面履行審計職能;突出重點是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要善于區分輕重緩急,在全面審計基礎上把主要力量放在領導關注、群眾關心的問題上。
3.拓展審計領域,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工作整體水平。隨著《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及具體準則的實施,內部審計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這是內部審計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是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維護審計人員權益,發揮審計作用的重要保障,對加強內部審計規范化建設、推動內部審計工作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提高審計工作質量要從基礎工作做起,從審計工作的各個環節抓起。要通過充分的審前準備使審計方案具有針對性、預見性,克服盲目性;依法審計、依法處理,保證審計工作行為規范、合法,克服隨意性,防范審計風險;審計工作還要將事后審計關口逐步向事中事前轉移,才能對經濟活動實施全過程監控,真正做到預防、引導、監督和服務的統一。再者,內部審計還要從過去單純的查錯防弊的財務審計中走出來,按照高校資金運行軌跡對學校的經營活動進行跟蹤審計,要在財務審計基礎上,不斷強化經濟效益審計、大額貨物采購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并逐步開展管理審計。
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把各類審計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審計效果的最大化。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要認真分析,搞好審計調查,提出可行性建議和意見,為領導決策服務,促進各管理部門加強管理,深化改革,采取措施,提高經濟效益。
4.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促進高校內審的創新。在明確高校內部審計定位的基礎上,要充分認識到審計的具體工作是由審計人員完成的,所以審計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內部審計的質量。審計人員的素質包括:業務素質、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即審計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技能,而且要有敬業精神、神圣的責任感以及自覺遵守審計人員廉政準則和職業道德。針對當前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偏低及人員較少的現狀,高校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改變用人機制,選派相應技術資格和業務能力的人員充實內部審計隊伍;(2)要加強對內審人員的后續教育,使他們快速熟練掌握審計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會計、經濟管理、經濟法規等相關知識,提高其審查能力、協調能力及表達能力,以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3)開展高校間聯審、互審工作,一方面可以克服當前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少、知識結構不合理而內審力量不足的劣勢,另一方面通過互相學習,可以起到增強業務能力的作用。
在內審人員素質提高的基礎上,要勇于發揮內審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敢于對新的審計業務挑戰與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出現新業務或特殊情況時也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從而使高校內部審計緊跟時代的步伐與要求。
參考文獻:
[1]王鳳旭.淺析高校審計的質量.山東煤炭科技.2004(3).
[2]高云.淺析內部審計風險及其防范.渤海大學學報.2004(5).
[3]王小芳,李曙光.高校內部審計探索.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4).
[4]劉宜.高校內部審計研究.碩士論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