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28: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堂教學特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課堂教學大賽”讓教師在比較中成長
1.教學目標不同下比教學目標的把握由于本次課堂大賽是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之間的較量,教學內容不同的背后存在一定的相通之處。參加比賽的各位教師,對于所抽到課題的教學目標的界定進行了非常個性化的處理,老師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都突顯學科特點。
中學的一位數學教師抽到的課題是《平行線》,在初中階段結合具體的內容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讓學生經歷由知識的形成到知識的應用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到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與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中學的一位政治教師抽到的課題是《自我保護》,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整合了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方面的內容,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課堂教學目標更具有綜合性。新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和探究,通過踐行來養成規范、涵養道德。因此政治教師把教學目標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教材內容不同比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本身不是課程的全部,它只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使用的教學材料。教材的處理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新教材的編排為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間,為體現并滿足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創造了比較好的環境。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要因人、因地、因時做出相應的變化,教師在這種求變中不斷成長。
思想品德學科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把教學內容融合于整個教材的知識框架之中。
小學語文老師在教材內容的處理上注意到既從教材內容出發又考慮到學生的學情,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
中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有一定的取舍和補充,在保證教學目標完成的情況下進行大膽的創新。
3.教學方法不同比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的變革,教學中,將以“教師為主體”變“學生為主體”,把“教堂”變為“學堂”,把“注重知識的傳授”變為“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教師的教學方法應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
中學數學老師的方法是:活動――結論――實踐――結論,將知識靈活化為實踐能力,在實踐中感悟理論,又運用理論指導實踐?;顒有问蕉鄻踊?,既有個體的、也有集體的;既有動手的、也有動腦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設定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小學語文老師方法是:⑴兒歌導入,奠定詩情。《槐香五月》這篇課文的語言極富特色,不僅遣詞造句優美,而且句式多樣,有些語句充滿了詩意。開頭用兒歌導入,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奠定了整篇課文教學的基調。⑵品鑒文字,課堂飄香。教師在讓學生與生字新詞、與文本對話的同時,讓他們的語言和情感協調發展,讓課堂飄出文字的“墨香”。⑶內化語言,再現詩意。情感的積淀需要宣泄的渠道,在教學的最后,教師給出了一些句式,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再次感受洋溢詩意的文章、充滿書香的課堂。
4.課堂生成處理不同比教師的智慧
在活動開展中,學生作為靈動的個體,他們的認識、看法、理解都是教師無法提前預設的,所以在課堂上出現“意外”是難免的,教師在處理這些課堂生成的時候顯露出來的機智各顯精彩。
例如,小學語文老師在授《槐香五月》這一課中問到:“清香、醇香、濃香,同樣是香,為什么要用不同的詞?”學生在回答時卡殼了, 智慧的老師在此刻體現出較強的應變能力,巧妙地把學生的語言表達轉換成了學生的嗅覺形式,老師追問學生:“你是聞出來的”,這樣既解了學生的圍,也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幽默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教師的溫情和智慧,并在心里留存幾許感激。不難看出這種以“生成”應對“生成”的方法是體現了教師捕捉、提煉、點撥和調整的能力,更突顯教師的智慧。
5.上課風格不同比教師的基本素養
中學數學老師屬于技巧型的,他年輕隨和,不急不緩中學生特別愿意親近他,課堂氣氛輕松、隨意。以扎實的功夫、精深的業務知識統領課堂、征服學生、吸引學生。
小學語文老師屬于情感型,她熱情開朗,教學非常投入,或嗔或笑,或唱或跳,帶動學生投入到教學情境中,課堂氣氛熱烈活潑。對教材把握有深度有高度,講解時深入淺出,在淺笑嫣然中就完成了教學任務。
中學政治老師屬于幽默型的,聽這樣的教師講課,學生心情舒暢、樂于學習,在輕松、愉快和笑聲中獲得人生的啟迪,獲得心智的訓練,變機械學習、被動模仿為心領神會、主動思考。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言,這是一種值得著力和追求的教學風格。
二、賽后的感悟和反思
一場“課堂教學大賽”在參賽教師們精彩的展示和專家們的點評后落幕,但留給老師的確是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這次活動,集中比較了我校青年教師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風格對課堂教學的精彩演繹,體現了“課堂不同講,風格有異趣”的景象。
在聽課、評課中,在思想碰撞、交融、合成中,參賽教師對自己原來滿足于一種方式、一種風格的教學行為進行了反思,同時也對學校的此次教研活動的目的有深刻的領會,特別是通過與其他老師的比較,認識到不同處理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開始思考更為成熟和完善的教學風格。
本次活動也達到了學校預想的“在比賽中碰撞、在碰撞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達成、在達成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長”的效果,但是因為多方面的局限性,有很多問題尚待討論。比如,參賽教師的教學風格適合七年級學生,是否適用與八、九年級的學生呢?當教學中的知識目標比較繁重的時候,是適合活潑的活動課還是穩健的講授法呢?……帶著這些問題,各位老師在教學與教研活動中不斷的思考、實踐與嘗試。
1.生本理念。所謂生本,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學生發展為本,將需要或能夠托付給學生的教育,不加太多的修飾和框架交給學生。這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生本”教育的原則: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吧尽苯逃膬仍诤诵模阂詫W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生命為本。“生本”教育下的學生是在人(教師)的幫助下“天”(天性、本能)教的,而不是老師教的?!吧窘逃崩砟钕碌慕虒W觀就是關注生命,關注狀態,把“為教師好教而設計的教學”改變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學”。
2.生態課堂?!吧笔侵缚梢园l育的物體在一定的條件下發展長大;“生”是活著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學生”。“態”是指形狀、樣子。那么,“生態”也可理解為“可以發育的物體在一定的條件下發展成長的樣子”?!吧窘逃崩砟钕抡n堂教學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課堂教學環境,讓課堂教學中的生態實體----教師與學生,在良好的條件下自然、和諧地自由生長發展。
3.生命價值。教育的主體是生命自身,教育的本體是生命的提升。教師在進行學生管理時要遵循人性的發展,開展課堂教學時要遵循認知規律,評價學生時要尊重生命發展。教師要全面依靠學生,喚起學生的自我意識,實現學生自我發展,體現學生的生命價值,并且調動起學生的一切,去不斷地創造自我,改善和發展生命,收獲豐富和充實的人生。
二、實施背景
( )1、新課程背景。二十一世紀要求公民不僅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技能,還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科學素養,新課程的實施就是順應了這一時代要求。所以,我們只有改變以往陳舊落后、“以師為本”的、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育教學方式,采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潛能的、“以生為本”的生本教育,才能培養出善于學習、獨立思考、不斷探索、勇于創造的合格公民。
2、教育生態背景。目前的教育競爭已經從時間競爭走向專業競爭,如果我們依然只顧埋頭拉車拼時間,“教師越教越苦,學生越學越累”這一現狀可能很難改變。所以,如果我們要培養學生自持自悟、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敢于質疑、學會學習的科學意識,就必須實施生本教育,因為生本教育是體現了教育的最本質的東西,能全面依靠學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和生命的提升。
三、實施基礎
近幾年來,我校在“覺悟”核心辦學理念引領下,逐步形成了以“自主建構”為主流的辦學特色與風格。
四、實施目標
通過實施生本教育,轉變教師觀念,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從繁重瑣碎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改變工作狀態,創造教師的職業幸福,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同時,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使全校學生逐漸形成勤學善思、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參與管理和實踐活動,養成善于觀察,學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學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從而走上學會、會學到樂學的自我發展與提升的良性循環的道路。
具體做到:力爭使每一個學生具有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使更多的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和“自主管理、自我提升”的生存發展能力,使一些學有所長的學生具有“開拓創新、敢于實踐”的創造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生命的激揚與素質的發展。我們將用“對鮮活的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來管理學生,來實現“讓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的理想目標。
五、實施原則
遵循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生本原則;遵從教育教學規律,實事求是的科學性原則;一切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了學生發展的實效性原則;力求創新的教學設計、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生本教育理念,創造性地實踐生本教育的創新性原則。
六、實施步驟及要求
一、化學學科的特色
1.研究手段――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研究分子和創造分子的自然科學。要研究分子和創造分子,就離不開化學實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分離獲得已經存在的分子,只有通過實驗分析和結構測定才能識別分子,只有通過動力學實驗才能揭示分子重組的規律,只有通過合成實驗才能創造分子。因此,實驗方法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時,化學實驗也是檢驗化學理論和化學原理的唯一準繩。
2.思維方法――科學思維
化學是一門科學,科學不僅向人們提供一般意義上的知識成果,而且還向人們提供先進的世界觀、方法論、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如推理比較、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類比等?;瘜W理論形成的主要標志在于它能夠反映化學物質的客觀運動規律,具有學科體系的嚴密邏輯和進行定量表達的精確性等?;瘜W理論的真理性必須由化學實驗方法加以檢驗和證實?;瘜W理論的邏輯性則需要運用化學思維方法去建立,需要把零星的、散亂的知識依據其本質關系和因果關系納入一個嚴密的科學體系。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學課堂教學,不但要讓學生學習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必須讓學生感悟和學習貫穿在化學科學知識體系中的化學思維方法。
3.表述形式――化學語言
化學語言如電離、Ksp、電子云模型等,是化學同行為表達和傳遞化學知識交流科學研究成果而建立的行業術語行業語言。其類型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表語言3類。其作用是儲存加工和輸出化學思維信息的工具。從信息傳遞的角度而言,化學教學就是師生進行化學語言交流的過程,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其實是以化學語言和符號為中心的學習過程?;瘜W語言不僅囊括了化學知識和化學思想,而且也積淀著化學方法和化學精神。如“”、過濾、萃取、“”等。
二、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教學的目的在于傳承。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就是通過引導學生從而向學生傳承體現國家教育方針的《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所規范的化學學科知識和化學思想。
1.規范化學語言――專業引領入門
化學語言的規范化教學,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前提,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但不同類型的化學語言教學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
(1)文字語言:是用來表達化學概念、原理等知識的自然語言。對于化學概念如電解質、電離、電解、水解等,首先要講清概念的內涵和外涎;其次要給出各種類型的具體實例,使化學概念建立在“最近發展區”上;第三,要講清概念的上位和下位;第四,根據發展性原則和由易到難的原則,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樹形圖”?;瘜W原理如勒夏特列原理、蓋斯定律等的教學,首先要講清化學原理的來龍去脈;其次是講清原理的可能影響因素;第三是講清原理的應用。
(2)化學符號:是用來表達物質組成、結構、變化及其規律的化學學科中通用的特殊符號系統,如Δ、Ksp等,首先要講清是什么,其次是講清書寫的規范及其運用。
(3)圖表語言:是用以表示物質結構、化學事實、化學反應過程及其原理、規律的圖型、表格、模型等。其中,化學圖像如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與溫度、壓強等因素影響的變化曲線,要明確縱橫座標的含義,曲線或折線的含義,以及其中出現的平行線、上揚線和下行線所包含的化學含義或者所對應的化學變化?;瘜W表格如可逆反應中各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或壓強下平衡時的濃度等表格,要認識到各橫行和各縱行的變化量,要分析橫行量與縱行量之間對應的數值關系并歸納總結其中存在的變化規律。
2.加強實驗教學――教給專業方法
要做好演示實驗,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掌握化學學習方法,樹立科學精神。初步學會化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在實驗過程中積極地動腦動手,體驗科學家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真正體現化學實驗的魅力,體現化學實驗的作用。
3.注重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會專業思考
(1)創設問題情境。思維始于問題。問題情境是一種當學生接觸到的學習內容與其原有的認知水平不和諧、不平衡時對疑難問題急于解決的心理狀態。問題情境不是問題,但問題情境產生于 “心求通而未得”的問題。如原電池教學,將銅片和鋅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溶液進行實驗時,會發現銅片上有氣泡產生,及時提出問題:銅與稀硫酸能否反應?不能反應又為什么有氣泡生成?從而創設問題情境。
(2)鼓勵學生發現“意外”。如Al(OH)3兩性的教學中,將NaOH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中讓學生觀察現象,然后反向滴加,將Al2(SO4)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再讓學生觀察現象,即可制造“意外”,從而激發學生思考。
(3)開展探究性教學。探究教學是一種類似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如,在做Na2O2與水反應的實驗時,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以檢驗反應后的堿性物質NaOH時,細心的學生會發現:酚酞溶液變紅后會馬上褪色。對這一異常實驗現象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徹底弄清原因,拓展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
(4)類比思維培養。常用的類比方法有:①正反類比,如氧化性與還原性、中和與水解、溶解與結晶等;②新舊類比,如:學習實驗室制取甲烷新內容時,與實驗室制氧氣和氨等有關實驗進行“縱向比較”;③系統類比,如對平衡移動的各個影響因素進行類比,可以得出:只有當原來變化的量不變時才達到平衡狀態。有機物中系統類比更多,如同類物質的相似性,相同官能團物質性質的相似與不同性等。
4.引領化學思想――形成科學素養
在中學化學課程體系中,蘊涵著豐富的化學思想。
(1)物質觀、變化觀和守恒觀。如元素種類守恒、原子種類守恒、原子個數守恒、質量守恒、能量守恒;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守恒;電解質溶液中,陰陽離子電荷守恒、物料守恒、質子守恒等。
(2)化學研究的實踐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3)物質之間的聯系觀、作用觀和平衡觀?;瘜W平衡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想,具體體現在:可逆反應的化學平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含有弱堿陽離子或者弱酸陰離子鹽的水解平衡、難溶物質的溶解沉淀平衡。
(4)物質性質的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觀和物質變化的量質結合觀。量變質變規律在化學中有著極為明顯的體現,任何物質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量變和質變是物質矛盾運動的兩種狀態,物質的質變是通過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引起的。構成物質的微粒在數量上的增減能引起性質的不同,如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元素種類不斷發生變化,同種元素當核內中子數改變時原子種類發生變化,同種原子當核外電子數改變時由原子變成了離子,單質分子中原子個數變化時出現了同素異形體。元素周期表中各種元素的原子結構、元素性質所表現出來的漸變、突變和周期性變化就是元素周期律的量變質變觀的辯證統一。
三、一點感受
關鍵詞:學為中心; 為學而教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4-061-001
“學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就是以“悟”在先,教師“隨”著學生的想法、學況、感受和差異而“引導”的一種教學模式:它的“學”指學生有組織、有計劃的主動性的模仿,在課余時間加以自身領悟的學習;“導”是指學生在悟的基礎上,教師從中對學生進行引導、糾錯。當學生竭力思考,而問題又未能得到解決的關鍵時刻,教師才給予指點和提示,使之豁然開朗,幫助學生達到他們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學業任務。下面筆者結合蘇教版第三冊第16課《大禹治水》一課來談一下如何構建“學為中心”的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特色。
一、為學而教,重視整體感知,理解文本
從《大禹治水》的課題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篇屬于“誰干什么”的課文,那么在總結學生以往學習過的課文,我們不難發現這類課文內容結構就是由“原因、經過、結果”三部分組成的,因此,在導入環節我就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這樣做一方面是使得自己接下來的教學更具條理性,其實,另一方面要讓低年級學生初步學習圍繞“原因、經過、結果”寫一件事的方法,我個人認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能否在打好“識字、寫字、朗讀、背誦”的基礎上,適當運用一些為學而教的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寫好一件事的基本要求,以便為中年級的作文打下基礎。因此,在第二段的教學中,我也請“學生自己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段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以及最后學習完全文后,讓學生再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其目的也都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在二三銜接的時候發現,三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與低年級教學之間的銜接不是很緊湊,有脫節現象,這也是我自己日常教學中比較注重的,雖然是低年級,但教師的關注點、站位點并不能停留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要深入淺出,教而無痕,在閱讀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之處,重視語文雙基的訓練。
二、學為中心,引導找關鍵詞,感悟內涵
“學為中心,互動共享”的教學方法就是不斷優化互動共享式課堂教學模式,以“悟”在先,教師“隨”著學生的想法、學況、感受和差異而“引導”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在精讀教學中,我采用的教學方式是引導學生自己來找關鍵詞,如在教學課文第一段,我就讓學生自己通過找重要的詞語“無家可歸”,來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以及體會洪水的兇猛,并讓學生用書上的句子來理解關鍵詞;有了第一段尋找關鍵詞的教學指導之后,在教學第二段,我則“放”的更多,嘗試讓學生自己來找大禹治水行動中的關鍵詞“察看”和“引導”,并交流圍繞“察看”大禹他是怎么做的?圍繞“引導”大禹他又是怎么做的?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通過“千辛萬苦”讓學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適當的進行說話拓展練習;透過“挖通”和“劈開”,明白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水的艱辛和不易。這樣由找關鍵詞入手,進一步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傊伊η笤诶首x中展開生與文、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融合,實現學生的自主感悟,體現我校課題理念“學為中心,互動共享”。
三、實效朗讀,說話練習,落到實處
關鍵詞:外語特色學校;11級商務英語8班;11級會展英語1班;不同層次班級;英語語法課;課堂教學策略 ; 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策略包括課堂教學手段、管理手段、及課堂突發問題應變處理等。它往往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茖W、合理、有特色的課堂教學策略能使一堂課結構縝密、生動有趣、別開生面, 充分調動起老師及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使課堂雙方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反之, 缺乏思考、運用不當的課堂教學策略可以使一堂課索然無味、 詳略不分、 結構松散, 遠遠達不到符合要求的課堂教學效果。 久而久之, 老師和學生雙方的教學熱情就會大打折扣, 勢必影響到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因此,掌握正確合理的課堂教學策略對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孔子曰: 因材施教。那么, 相同的課堂教學策略是否適用于不同層次的班級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每一個班集體都有自己的差異、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學習程度、自己的優劣所在。因而, 在不同學習水平的班級推崇相同的課堂教學策略顯然是不合理的, 也是不科學、不嚴肅、缺乏認真思考和總結的,同時也是缺乏調查研究, 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的, 其結果必然是不能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投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難以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不同層次的班級既包括不同年級的學習內容不同的班級;也包括相同年級的學習內容相同的班級。首先, 就不同年級的班級而言, 不同的年級意味著知識水平、接受程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大相徑庭, 因而采用同樣一種教學策略,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所任教的廣州亞加達外語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以外語教學為特色的職業技術學校,全校有3個年級,共30多個教學班。11級的同學剛從初中升上來, 無論年紀、 心理、大腦思維都與10級,09級的學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因為是外語特色學校,所以外語教學占到教學內容的絕大部分,針對外語教學而言,試想把09級學生的課堂教學策略應用到11級學生的課堂教學中, 或把11級學生的課堂教學策略應用到09級學生的課堂教學中都顯然是不科學,不合理的, 而且有的教學手段還會受到雙方學生的反感。這樣一來, 又何談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效果呢?
其次, 就外語課堂的教學特點而言,相同年級, 學習內容相同的班級而言, 也存在著相異的整體知識水平、能力優劣、心理狀況、學習特點等。 在這種情況下定要采取不同的課堂教學策略, 因班而異, 切不可莫衷一是, 以一帶全。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許書明教授的《當代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一書,針對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普遍缺乏趣味,學習情緒不高、效率和效益低下的現狀,提出向名師求教,做智慧型教師,學習借鑒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技藝、技能和藝術修養。
本書具有“大背景、精遴選”,“寬視野、高格調”,“新構思、巧布局”幾個鮮明的特點。
一、大背景,精遴選
本書基于當下課堂缺少“智慧”的現狀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要求,遴選了當代十大中學語文名師。選擇的標準兼顧兩條:一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三次教育大變革中的代表人物;二是創立或倡導了“特色語文”并自成理論體系、影響較大的名師。這些“特色語文”具有鮮明的個性化語文教學藝術風格和特點。
名師的智慧課堂教學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特色)自成理論體系,成為智慧課堂教學藝術的內驅力。他們的智慧課堂教學藝術(因人而異,各具特色)是“教學智慧”的結晶,是“智慧語文”的珍奇。探索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評析名師的經典教學課品,是深化課改的需要,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是名師成長的重要研究課題。
二、寬視野,高格調
本書研究視野寬闊,既不是籠統的研究教學藝術,也不是單一的研究教學智慧,而是將影響和制約教學智慧藝術的諸多因素整合起來進行考察,著眼于中學語文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其思路包括這樣幾個層面:①將教學智慧研究納入語文教學藝術研究;②將教學智慧研究納入語文名師教學藝術研究;③將語文名師教學智慧研究納入語文名師教學藝術研究。這就將一般層面上的課堂教學研究、教學藝術研究、教學智慧研究、智慧型教師培養研究等區分開來。
本書格調高雅,像一幅“淡妝濃抹總相宜”的中國長卷畫,每位名師的智慧課堂教學藝術,具有獨特的韻味,其個性化的“特色語文”是對“語文課程”的獨到解讀,蘊含豐富的“智慧課堂”教學思想,具有高超的“智慧課堂”教學藝術。
三、新構思,巧布局
本書構思新穎,由智慧型教師形象內涵入手探索名師教學智慧的生成藝術。智慧型教師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學與藝術高度融合的產物,是教師探求教育教學規律基礎上長期實踐、感悟、反思的結果,也是教師教育理念、知識學養、情感與價值觀、教育機智、教學風格等多方面素質高度個性化的綜合體現。
本書結構巧妙,采用專人專題的研究形式,自成章節。每個章節由三小節構成:第一節“名師智慧課堂教學理論”(包括“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特色”四個部分);第二節“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提煉出5―6種特色語文教學智慧藝術表現形態);第三節“名師經典課品片段賞析”(選擇最能體現該名師特色語文的教學片段加以賞析)。三節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名師智慧課堂教學理論,是智慧課堂教學藝術的內驅力,凸顯名師“智慧課堂”的教學藝術理論特質;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從教學實踐層面探索智慧藝術的表現形態,因人而異,各具特色;名師經典課品片段賞析,選擇最能體現名師“特色語文”的經典課品片段深度賞析,是名師智慧藝術表現形態的生態還原和藝術放大。
關鍵詞:高效課堂;理論培訓;主題研討;同課異構;案例剖析;現場點評;網上交流
現在,不少老師對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創建還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模仿”上,沒有體現教師各自的教學實際和教學特色。因此,廣泛深入地開展校本教研,來構建符合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至關重要。我校通過以下六項活動,縱深推進優質高效課堂的創建。
一、理論培訓,促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為形成具有個人與學科特色的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首先要充分發揮先進典型與先進經驗的引領作用。每一位老師必須把握教學的基本精神,領會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把握優質高效課堂教學結構與不同課型教學模式及基本要求。這就要求加強對教師的理論培訓,具體措施如下:
1.定量
學校領導帶頭并引領教師學習有關優質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與評估相關理論,研究領會先進的教學理念,并認真撰寫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
2.定時
學校健全學習制度,廣大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經常自學,在求真求實上下工夫,并定期召開學習交流會。
3.定質
在學習中及時摘錄有關內容,相互交流學習收獲,撰寫學習體會,送學校教科室參評。學校教科室分期分層次舉辦學習會,交流學習體會,促進共同提高。在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打造自己的特色課堂。
二、主題研討,合理組建“研究共同體”
主題研討主要是針對優質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某一環節具體落實而開展的研討活動。例如,我們進行研討的主題有:在合作交流時,學生的表現機會不均等,部分優生獨霸課堂,少數學困生游離于小組之外不參與學習與討論,不主動表現自我;小組交流時,作為優秀生的組長的意見具有先聲奪人之勢,影響或左右了其他組員的正常思維;學生的注意力過于注重轟轟烈烈的活動,忽視和淡化了對知識的學習(預習)和雙基訓練;作業、檢測有抄襲現象,交流時有按資料、書本照本宣科的現象;怎樣做到適時地精講點撥等。為解決這些類似的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我們進行跨級部教師間的問題合作研究,經常進行交流,加快問題解決的進程和提高研究效果。
三、同課異構,找準制約高質高效的瓶頸
同課異構是指同一節課的內容,由不同的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并上課。這是一種在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解決細節和具體問題的好方法。在本學期,我校不同學科進行了10場次的同課異構活動,并在每次活動后分小組、分專項進行討論,以促進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四、案例剖析,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案例能夠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并能很好地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操作水平。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中,我們認真組織教學案例評選與反思,進行問題研修。在本學期中,我們組織了2次教學案例評選,對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五、現場點評,解決課堂教學中的聚焦問題
在本學期,我們在小學部組織了主題為“優質高效課堂――‘讀懂學生’”比賽。比賽的形式采用選手“同課異構”,評委現場點評、選手答辯。比賽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三年級上冊《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在比賽中,選手們立足于課堂和學生實際,圍繞“創設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與運用”的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設計,課堂中關注問題的生成和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后,評委們對選手的課進行現場點評,并圍繞活動聚焦的三個問題:“如何讀懂課堂中學生的真實想法”“如何對課堂中學生生成的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如何促進學生之間的深入交流”與選手進行深入交流。
六、網上交流,培育教師發現問題的眼光
教師要發現自己教育教學中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厚積薄發,經常性地進行學習和反思。為此,我們開展了學習現代教育新理念,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的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的活動。為更好更快地構建具有個人特色、學科特色的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校利用學校和家庭的電腦及互聯網,組織了網上讀書輔導、交流、舉行網上教學反思和網上征文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