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28: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管理的專業技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主要以培養建設型、管理型、服務型等高技術應用性型才為主,所以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較為全面,但對學生的基礎知識以及綜合素質的構建方面較為薄弱。而我國中職學校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已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當前是知識經濟時代,而旅游業是一種對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職業,不僅要求從業者擁有很高的管理以及服務的專業知識,同時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以及語言的溝通交流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提出對中等職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進行研究與探討,具有滿足理論研究與現實的意義。
一、中職旅游管理專業
(一)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概念
旅游管理專業是我國根據新時代旅游業的發展需求而設立的新型課程,本專業以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服務等基礎知識教育為主,主要是為培養從事國內外旅游服務型人才以及從事于旅游企事業和酒店管理的工作者。中等職業教育屬于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標是專門培養社會所需的技能性人才,但是就目前的中職生教育而言,中職生所掌握的技能偏低,同時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較為薄弱。中職旅游管理專業是我國為迅速發展的旅游業提供旅游人才而設立的,其主要目標是培養直接上崗的導游人員以及酒店管理服務人員。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是應用性和實踐性強,因此,對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應強化實踐操作的能力,同時兼以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二)中職旅游管理專業面臨的現狀
1、人才培養的競爭力不強
當今的社會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以通信技術為基礎的網絡技術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而中職生在知識結構、專業技能方面有所欠缺,難以適應旅游行業相關崗位的任職要求。旅游業是涉外性極強的專業,需要熟練掌握外語,尤其需要外語口語交流能力強,同時旅游業還是一個與形形的人打交道的行業,需要從業者熟練掌握溝通技巧和與人合作的能力[1]。
2、教師的儲備不足
旅游業是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的支柱型產業,由于旅游業發展的速度大大超過預期的速度,因此我國在旅游專業教師的儲備上沒有做好準備,造成大多數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缺失,結果很多學校采取“以次充好”的辦法,將非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推上崗位,這對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3、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滯后
我國大多數旅游學校采用的仍然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老師以教材講解為中心,運用的還是傳統的教學理念,知識沒有及時跟更新。同時,在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時,老師憑借固有的經驗教導學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旅游管理的情況大相徑庭,從而嚴重制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旅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應各占一半,縱觀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有的院校竟然連最基本的客房和餐廳實訓室都沒有,這嚴重制約著學生實踐能力的掌握,影響學生的就業[2]。
二、中等職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有效教學的模式探究
(一)加強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
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學生能否快速入職企業的硬性指標。而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主要依賴參與情景再現教學模式的鍛煉。情景再現教學指的是學校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情景教學能將學生帶入“現場”,通過現場出現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應急、獨立思考、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實踐操作中,將理論知識無意中傳授給了學生,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情景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旅游管理的實踐操作工作,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實戰的能力[3]。
(二)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
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終極目的是使其能夠順利進入職場,同時為社會輸送專業技能人才。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也會按照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來培養學生,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能力。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不僅能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提升,同時也讓學生深切地了解到企業的需要,這將是學生的自我定位更加準確[4]。
(三)改善教學方法,突出旅游教學的特色
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法明顯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是一個應用型、實踐型很強的專業,同時社會需要復合型、實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要培養這種人才,必須進行培養模式的創新,改善目前滯后的教學方法。旅游業是一種服務行業,為此課堂上應有意識的加強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同時,旅游行業是一門知識更新速度快的綜合型專業,注重學生的技能能力培訓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基本能力的培養。比如開設外語口語交流課程,提高學生溝通能力等等。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社會對旅游業及其相關的人才需求急切,但是就我國目前的中等職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而言,其培養的學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造成人才浪費嚴重,失業率高。為此,學校應緊緊跟隨時展的步伐,創新教學模式,與企業建立好聯系,根據企業和社會的需要設置自己的教學方案,力爭將學生培養成復合型、知識綜合型的人才。
【摘要】 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改革過程的一些問題,提出從服務地方經濟的角度確定專業方向,努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及從多角度進行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等建議。
【關鍵詞】 高職旅游管理改革
為了滿足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的改革勢在必行。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道路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改革的方向所在。綜觀各高職院校的改革,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實習基地的建設等是關注的重點。筆者從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方向、專業意識的培養、專業技能的提高等方面進行思考,提出一些建議。中國
一、 從服務地方經濟的角度確定專業方向
針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目前,在專業的設置上,旅游院校利用其優勢,開設有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餐飲管理等專業,但也有不少的院校只設旅游管理專業,把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為: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各類企業從事旅游事業管理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我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就是其中之一,培養的是具有寬泛知識、在各崗位都能發揮作用的“多面手”。
然而從學科的分支來看,旅游管理學科是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是研究旅游業經營管理的新興學科,包括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風景區管理、會展旅游管理、餐飲管理、休閑娛樂管理、旅游行政管理等方向。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應是高技能的專門人才,而不應該是各行業都能用的“多面手”。
從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面很廣,有去旅行社當導游的,有去酒店做服務的,也有去會展企業的等等。但從忠誠度來看,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不高,經常換單位。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工作單位的期望高,感覺不合適就換工作,但另一方面也因為學生所學的知識廣卻不專,似乎在哪個崗位都能用,但用起來又不是那么得心應手。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旅行社需要的新手少,卻有很多畢業生想進旅行社;酒店需要的畢業生多,但很多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不愿去酒店;會展企業的人才少,而會展專業的學生不多。
如何解決學與用的問題、解決畢業生就業與用人單位用人需求的問題,筆者認為應把旅游管理專業分為多個專業方向,按市場需要靈活、及時地進行專業方向的調整,按不同的專業方向培養學生,如旅行社方向、旅游酒店方向、旅游景區方向、會展方向等,這樣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可以解決以上矛盾。針對廣西的經濟發展情況,目前旅行社的員工趨于飽和,酒店人才缺乏,隨著廣西會展業的發展,會展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應設置酒店方向和會展方向。我校地處南寧,南寧市的會展業帶動了酒店業的發展,會展人才和酒店人才的需求量大,旅游管理專業的方向側重點應在于酒店方向和會展方向。
二、 注重學生專業意識的培養
所謂專業意識是指自覺運用本專業的系統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在其職業道德允許的范圍內,在從事本專業學習與工作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意識形態,具體內容涉及服務意識、自覺行為意識、競爭意識、服從意識與創新意識等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意識培養側重于服務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因為專業意識是一種意識形態,其形成的過程較長,旅游專業意識的培養應從學生進校開始進行。
(一) 在入學時注重專業意識培養
入學教育的環節之一是專業教育。在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教育中既要讓學生認識本專業,了解本專業的主要課程、學習環節,又要讓學生對將來的工作領域有所了解,讓學生喜歡本專業。同時,把專業意識培養的方案交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專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讓學生從進校開始就要注意自己的專業意識的培養,比如禮貌待人、人際交往等。
(二) 把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注入到日常的教學當中
旅游業屬于服務行業,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意識是服務意識。服務意識養成可從日常生活做起?,F在的大多數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的影響,缺乏服務意識。建議在班級管理中形成為老師服務的班規,如每天都有學生做好值日工作,幫老師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等,日積月累,學生的服務意識會慢慢形成。禮貌待人是做好服務的前提,在教學當中,把禮儀相關知識教給學生,教師也要身體力行,在班級中形成使用禮貌用語、禮貌待人的氛圍。有的旅游院校要求學生進校后購買統一的服裝,要求上課統一著裝,這也是培養酒店方向的學生良好專業意識的一種有效的辦法。
三、 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一) 按高職教育的要求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專業技能的提高離不開實踐訓練。按高職的教育要求,實踐技能訓練應占教學總學時的一半以上。在教學當中,嚴格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保證學生得到相應的訓練,提高其動手能力。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踐學習提供了場地,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方式進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越來越受到各院校的重視。轉貼于中國
(二) 口才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口頭表達能力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如同服務意識的形成一樣,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來自于不斷的訓練。每一堂課的課前十分鐘可用來進行口才訓練,三年下來,每個學生都將得到多次上臺講演的機會,口頭表達能力將大大提高。
(三) 以賽代訓
技能競賽是豐富和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技能競賽,能逐步增強學生對專業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中國
目前,旅游行業的技能競賽已在各高校和企業大力開展。大力倡導、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比賽,能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實踐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同時,優秀學生的參賽表現會得到相關業務單位領導的肯定和賞識,從而直接贏得參與企業工作的機會。
(四) 發揮旅游協會的作用,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我校的旅游協會成立多年,一直以來是在旅游管理教研室的教師指導下開展工作。但近年來,旅游協會每年主要做一件事,就是協助開展科技活動月的導游技能大賽這一活動,除此之外基本沒有發揮其它作用。其實,旅游協會還可以開展多項活動,比如邀請專家舉辦與旅游相關的講座,組織知識競賽,組織協會成員到戶外參加活動,利用協會會員的力量開展科研活動等等。通過組織活動,可以讓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鍛煉,會員也可以在活動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培養起專業意識,從而更加熱愛旅游專業。
旅游管理專業是旅游學、管理學、文化學等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培養高素質的專門技術人才。教師把旅游學、管理學、文化學的基本原理滲透到各門課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提高其專業技能,專業改革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童金杞.淺議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創新[j].資治文摘,2009(1)
1、旅游管理專業內容劃分過細
由于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教育還處于發展階段,教學的整體配套水平以及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較為低下,旅游管理專業的內容劃分過細,使得學生兼顧的課程過多,無法充分的掌握課程內容。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有酒店、餐飲、旅行社、旅游物業、旅游交通、商務旅游與會展等方面的管理內容,每一項內容都有單一的課程以及專業技能培訓。同時,教學還保留傳統的模式,將大部分的課時花費在外語以及政治等一些基礎課程上,大大占用了旅游專業的課時和大量的教師資源,導致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專業課程,無法熟練的掌握專業技能。而在國外,并沒有設置專門的旅游管理專業,而是將該專業設置為接待管理學、休閑學等類別,注重于培養高素質的服務型人才。
2、課程制定不符合旅游行業需求
當下,大部分高校在制定旅游課程時,沒有深入探討整個旅游行業的需求,在制定課程時也沒有邀請相關資深旅游人士共同參與探討研究,使得課程的制定并不符合旅游行業的需求。另外,由于在更改高等教育教學計劃問題上,我國操作程序較多,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更改的課程很少,而且教學計劃制定時間久,所以導致了旅游教育課程的制定長時間同旅游行業的需求不相呼應。同時,我國大部分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都是從相關專業轉型而來,在課程制定方面較多的受到原專業課程的影響,例如前專業是學習歷史的學生,課程大部分以史學為主,這種因人設課的現場使得與旅游行業實際需求的專業技能背道而馳。
3、教師資源較為薄弱
近幾年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不斷加快,高校的教師資源顯得尤為薄弱。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資源都是從其他專業轉型而來,在專業水平、專業技能、實踐水平方面并不完全符合教師的專業要求。另外,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師職位有限,在學歷上有著較高的要求,普遍教師都是碩士、博士學位,而大部分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基本上都是沒有實踐工作經驗的畢業生,有實踐工作經驗的在學歷上又難以到達要求,這就使得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的師資水平較為低下。
二、改善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模式的措施
1、明確制定專業培養方向
目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的是管理型人才,我們應將管理型轉化為高素質服務人員的培養,增強學生的服務素質教育,培養全方位的旅游服務業人才。在旅游專業課程中,要著重增強實踐、法律、溝通等方面的知識培養,保障學生不僅學習掌握專業基礎知識,而且具備良好的服務素質水。教師在教育課程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培養學生的認真敬業的精神,有效的調節學生自我情緒的控制力,促使學生在進入社會與外界交流時,能與人保持良好的關系,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另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外語水平以及計算機水平,有效的提高旅游行業的綜合素質水平。
2、弱化專業方向
旅游管理專業方向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在專業課程上的思維轉化性,導致學生的就業面以及知識面受到限制,抑制了學生本身的興趣愛好,沒有尊重學生本身的意愿。所以,弱化專業方向,給與學生廣泛選擇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科學合理的制定專業課程,降低固定專業課程的課時,從而保障學生充分掌握課程知識,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將旅游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效的結合起來,全面提高教學實踐活動和選修課程。
3、完善專業課程設置
高校在制定專業課程的同時,要全方位調節專業課時、技能課時、實踐課時之間的比例,完善專業課程設置。旅游是一個涉及面廣泛的專業,要求具備充足的實踐經驗,所以應該減少課堂授課,盡量以實踐和模擬的方式進行授課,有效的促使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充分掌握專業知識。另外,盡量調節拓展課程體系,加強拓展知識課和選修課在整個課程中的教學比例,運用學術講座的模式教學一般專業課程,著重增加學生的課外教學,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思維創新力。另外,也可以增加一些旅游職業資格職稱等級考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的促使學生全方位的掌握旅游專業知識。
4、加強國際交流
我國應該不斷加強與國際之間的旅游文化交流,學習國外高校的旅游教學方式,有效的增強與國外旅游公司之間的學術交流、經驗交談,合理引進國外優秀的教學資源,可以采取“交換生”的模式,與國外優秀高校進行學員培養,打造一個良好的國際合作交流的教學環境。
5、加強實踐教學
高校在制定教學課程的同時,要將實踐教學放在首要位置,可以將教學樓改造成教學酒店,以酒店管理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驗旅游行業的職業要求和服務素質要求,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專業素質水平和實踐經驗。同時,逐步優化實踐教學的過程,降低學生單次實習的課時,提高學生學習的次數和類別,實施實習崗位交換的模式,以一實習一理論的方式,將教學模式交錯展開,全面的掌握旅游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職業綜合素質水平。
三、結語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 培養規格,實現矩陣
人才培養規格是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過程和培養方式的總體設計,是辦學指導思想、辦學定位、辦學水平、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開展教學改革、配置教學資源的綱領性文件,也是進行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基本依據。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主動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實行分類管理和重點擴大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模的發展趨勢, 湖北民族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強化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優化培養過程,構建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立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人才的培養規格。而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能否實現,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設置就成為其重要的支撐條件,本文以湖北民族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從知識、能力、素質等三個方面構建了培養規格實現的課程體系矩陣分析,并據此探討了其培養規格實現的課程體系設置。
一、旅游管理專業培養規格
1、培養目標和模式
在學??偟娜瞬排囵B目標框架是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基礎寬厚、特色鮮明、富有求實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學??偟目蚣芟拢覀兏鶕糜喂芾韺I辦學思想、專業定位,以及社會的需要和本專業自身的辦學條件提出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適用現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具備較高的現代管理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具有人文素質、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能在各類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機構等從事經營、管理、策劃、咨詢、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為實現以上專業培養目標,我們在“按專業招生,大類培養”的培養模式下,具體擬采取“233”模式,即學生入校后的前兩個學期在大類中學習基礎課程,一年后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就業方向等因素在同一大類內的申請轉專業,重新選擇發展方向;學生在修習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三個學期后,可自由選修不同的個性發展方面。
2、旅游管理專業培養基本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旅游經營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旅游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科學的學習和思維方法,具有運用旅游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國關于旅游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國內外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趨勢;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
(6)掌握創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7)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擁有較好的國際交流能力;
(8)了解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等基本知識,了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及相關知識。
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依據湖北民族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從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所必須擁有的知識、能力、素質等三個方的培養規格要求,并據此提出相應的課程體系對應, 其課程體系設置采用“平臺+模塊”模式,整體上設置五大類課程平臺和2個限選個性化課程模塊、3個任選個性化課程模塊,課程性質分必修和選修。五大類課程平臺為:通識課程平臺、學科基礎課程平臺、專業核心課程平臺、實踐教學平臺、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平臺。
(一)五大類課程平臺
1、通識課程平臺
依據國家教育部對高等教育課程的相關規定和要求,旅游管理本科專業通識課程主要有以下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基本原理、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式與政策、軍事理論、大學計算機基礎、Access數據庫程序設計、大學英語、大學體育與健康、民族理論與政策、應用寫作。同時,為了保證學生掌握自然科學的一些基本知識,通識課課程還要求學生必須選滿10個學分的自然科學和技術類的課程。
2、學科基礎課程平臺
學科基礎課程主要基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科自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基本要求所開設的相關課程,主要有線性代數、微積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經濟法學、金融市場學等課程。
3、專業核心課程平臺
專業核心課程平臺主要是基于旅游管理專業本身的專業知識所必須掌握的相關知識和能力的主干課程,主要有旅游學概論、中國旅游地理、飯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經濟學、旅游心理學、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服務管理等課程。
4、實踐教學平臺
實踐教學平臺主要是基于旅游管理基本技能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在學習和掌握了旅游管理的主要基本理論和知識,必須通過實踐環節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培養和提升的一個教學環節,其課程主要由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和思政實踐等3個方面的實踐課程體系所組成,相關的主要實踐課程主要有導游業務課程綜合實務、飯店管理實務、旅行社管理實務、酒店管理實務、旅游管理“六個一工程”實務等實踐課程。
5、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平臺
該課程平臺主要基于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每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獨立或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參加學術科技創新、學科競賽、技能拓展、創業實踐、讀書閱覽、等級或執業資格考試等各類活動,最低需取得8個創新學分方可畢業。考核辦法詳見《湖北民族學院大學生創新學分認定實施細則》。每學年由二級學院按教務處要求組織學生申報、登記、公示一次,并報教務處審核備案,據此提高學生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
(二)主要課程模塊
主要課程模塊主要是基于學生個性化培養和拓寬學生的專業口徑二設置。依據現有學生的要求和教學資源等條件的限制,主要課程模塊主要由限選個性化課程模塊和任選個性化課程模塊,課程性質分必修和選修。
1、限選個性化課程模塊
限選個性化課程模塊是在同時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等課程體系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凝練學生的專業方向而設置的個性模塊課程,學生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所從事的實際工作需要選擇所要學習的專業方向課程。依據現有教學條件和學生的意愿,限選個性化課程模塊設置了旅游企業管理和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兩個方向模塊課程體系,其中,旅游企業管理方向開設的課程體系主要有旅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導游業務、旅游英語、旅行社操作實務、餐飲管理、前廳與客房管理、旅游禮儀、會展管理、會計學、旅游法規、旅游市場營銷、旅游企業公共關系、旅游文化、客源國概論等課程;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放設置的課程主要有旅游美學、旅游景區管理、旅游文化、旅游英語、旅游地理信息系統、旅游圖件設計與制作、會計學、生態旅游、旅游法規、旅游攝影、旅游市場營銷、旅游企業公共關系、旅游策劃、旅游景觀設計等課程。
2、任選個性化課程模塊
任選個性化課程模塊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選擇和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專業口徑而設置,以旅游企業管理方向為例,該方向設置了專業口徑拓展性課程模塊、專業技能與職業發展性課程模塊、專業理論知識提高性課程模塊等3個模塊,學生根據自身的打算可從模塊中選擇學習需要課程。
三、培養特色及有關措施說明
我們的培養特色定位于:以旅游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具備素質為基本內容,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同時,注重其個性發展。具體措施為:
1、構建“專業招生、大類培養”下的“233”培養模式
學生入校后的前兩個學期在大類中學習基礎課程,一年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就業方向等因素在同一大類內可申請轉專業,重新選擇發展方向;學生在修習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三個學期后,可自由選修不同的個性發展方面。
2、開設個性化的培養方向
設置旅游企業管理與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兩個限選的個性模塊和專業口徑拓展、專業技能與職業發展、專業理論知識提高三個任選的個性模塊,以提高學生發展的個性。
3、注重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通過通識課選修平臺、個性發展任選平臺、課程實踐任選平臺,在拓展學生發展領域的同時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4、強化實驗實踐教學環節
加大相關理論課程體系中的課程實驗,強化導游業務、旅行社管理、飯店管理、景區資源規劃與開發等課程的實驗與實踐,構建選修課程實踐項目體系,所有實驗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比例達到20%以上。
5、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建立以課程實驗、補充性實驗、創新性實驗為主體內容的實驗體系,構建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方面的實踐創新環節,以及任選的課程實踐項目,輔之以導師制的培養體制,來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注:
本文為湖北民族學院2012年重點教改項目:產業人才培養計劃本科專業校外實踐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2JY006)研究成果之一。
1.旅游管理專業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是課程重構的基礎
首先,旅游管理專業重實踐操作的特點,要求在課程的設置更應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第二,由于旅游行業所提供的產品更多是無形的服務性產品,這就決定了行業人員除了具備相關的技能之外,還應具有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如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決策應變能力等,這正好吻合了CBE內涵中提到的能力要求。
2.目前本科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現狀是進行重構的客觀需要
目前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現有的課程體系總體的現狀是課程理論性較強,而實踐性較弱,難以體現旅游管理專業的自身規律和特點。雖然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也重視實踐實習,但更多的是簡單的操作實習,難以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容易造成本科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的問題,導致在就業中出現“高知低能”的結果。
二、運用CBE對本科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進行開發與重構過程
(一)以技能為需要分析職業崗位
本科旅游管理專業按照職能崗位可分為兩個大方向,即飯店管理方向和旅行社管理方向,具體涉及的職業崗位如下:
1.前廳服務員。崗位要求:能夠熟練運用前廳接待服務知識和操作前廳各種設備,處理對客接待、問訊、收銀、行李、話務等工作,并能靈活地處理對客服務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技能要求:國家職業資格“前廳服務員”、國家職業資格“公關員”(中級)。
2.客房服務員。崗位要求:掌握房務知識,負責樓層的清潔保養和對客服務工作,保障樓面的安全,能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待人接物熱情、反應靈敏,使樓層服務的各環節順利運行。技能要求:國家職業資格“客房服務員”(中級)。
3.餐廳服務員。崗位要求:必須具有豐富的服務知識和嫻熟的服務技能及靈活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將精美可口的佳肴和盡善盡美的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客人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獲得滿足,達到餐飲服務的最佳效果。技能要求:國家職業資格“餐廳服務員”、國家職業資格“營養配餐員”(中級)。
4.酒吧服務員。崗位要求:熟練掌握酒吧接待服務基本知識和酒水的配制及茶藝技能,能進行酒吧調酒、酒水推銷或茶食推銷、茶藝展示等酒吧服務工作。技能要求:國家職業資格“調酒師”、國家職業資格“茶藝師”(中級)。
5.導游員。崗位要求:能夠熟練運用相關知識和導游基本操作技能,獨立地分析、處理各種問題,完成旅行社委派的旅游團隊接待工作。技能要求:全國導游資格證。
6.旅行社計調員。崗位要求:能夠熟練地應用旅行社的各種設備,核算團隊價格,聯系目的地旅行社、調度導游、旅游汽車公司等相關接待部門,完成旅行社的接待協調工作。技能要求:全國導游資格證。7.旅行社外聯員。崗位要求:能夠利用各種信息,主動地協調、聯系旅行社主要合作單位、完成旅行社的各種旅游線路的設計、旅游產品的促銷和招攬客源的工作。技能要求:全國導游資格證,國家市場推銷員(中級)。
(二)以能力為核心重構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以CBE提出的“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為原則,本科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按課程性質可分為“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在這課程體系中,從三個層面分別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行業技能和崗位能力,充分貫徹CBE提出的知識(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領域)、態度(動機、動力情感領域)、經驗(活動領域),反饋(評估、評價領域),最終形成綜合職業能力。
(1)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就業與創業指導等。
(2)學科專業課程設置:學科專業課程分為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A課程為西方經濟學、統計學、管理學原理、旅游學概論等;專業課程中的必修課為酒店管理概論、旅行社經營管理、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旅游市場營銷學、旅游心理學等。同時在專業課程中也為學生提供了一系列選修課,設置關于旅游新業態的相關課程,如溫泉旅游、郵輪服務與管理、旅游美學、休閑旅游等,學生可根據興趣好愛進行選修。
(3)實踐教學環節設置:在課程體系別獨立設置了實踐環節,具體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校內實訓、校外實踐、技能鑒定和頂崗實習。校內實訓環節主要通過崗位能力課程的仿真實訓,如旅行社導游與計調技能實訓、酒店崗位能力實訓等,讓學生掌握符合本科旅游管理的專業基本技能;校外實踐主要是將學生送到校外實訓實習基地,接受現場培訓,掌握職業崗位的實際專業技能,技能鑒定環節是在職業技能鑒定前,對學生進行技能強化培訓,掌握國家職業標準的專業技能。頂崗實習在學生在畢業前,可選在到旅行社、酒店、景區景點等相關部門,進行為期半年的綜合實習,專業教師要在實習期間指導學生,學生在實習結束后完成實習報告,為進入工作單位奠定基礎。
三、結語
旅游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近年來,旅游管理專業成為高校熱門專業,為社會培養更多旅游管理類專業人才。但由于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的起步晚,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重視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缺乏重視,對人才培養缺乏清晰的定位和明確的目標的,從而導致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低,因此需要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為旅游行業提供具有較高實踐能力與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并培養出更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的人才,為旅游行業創造經濟效益。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分析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體系及專業設置中較為盲目,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案及教學課程設置,遠遠落后于現階段市場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滿足于現代高校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我國教育體制傳統的粗放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教學,然而旅游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操作性特點,課程的設置不符合專業特色,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對專業知識缺乏深度的理解,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差,無法滿足與市場上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學內容與專業課程體系落后
教學內容及專業課程體系落后主體現在重理論,輕實踐,在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中,理論教學占總課程的比重較高,教師單純講授關于旅游管理的理論知識,致使學生對旅游服務的相關實際操作技能難以實質性的掌握,對知識的理解片面,且部分高校由于師資力量及經費有限,高校中并沒有專門的模擬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等,并未提供學生到相關景區景點、酒店及旅行社等旅游企業進行實訓,使學生對知識型與理論性的知識較為豐富,而缺乏應用型與實踐型知識。高校對專業的實踐教學缺乏重視,管理知識檢驗不足,難以對學生動手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培養,導致高校中培養的人才與旅游產業期望的管理人才存在較大的偏差,最終使學生脫離了旅游行業,造成旅游教育資源浪費,市場上對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更加緊缺。
(三)旅游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我國旅游教育的起步時間較晚,關于旅游管理專業尚未形成系統的教育體系,高校中旅游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大部分教師都是依托于工商管理、英語、歷史、地理等專業“轉行”而來,并沒有到旅游企業中接受正規的旅游教育,缺乏豐富的旅游管理實踐經驗,高校也并未對該專業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導致在旅游管理專業的相關課程教學中,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不利于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措施
(一)明_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既需要培養復合型人才,也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實踐性人才,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操作能力為重心,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基本原則。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出應用型創新人才,高校應對教育理念進行不斷更新,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與完善,加強對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構建以應用創新性人才為目標的培養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適應于旅游行業對應用創新型及外向型人才的需求。
(二)根據市場需求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為基本導向,密切關注旅游行業及旅游產業的發展動態及人才需求層次變化,針對性的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在針對培養專業技能型及應用創新性人才的過程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開設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資源開發、法律法規、經營管理、文化產業等理論課程,并加強高校與旅游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關系,并建立旅游管理的模擬實驗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和平臺,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及實踐技能的操作水平,從而滿足旅游行業對應用創新性人才的需求。
(三)課程體系的設置應突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國外旅游專業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中,強調對學生人文素養及科學素養的培養,并加強鞏固學生管理學及經濟學相關知識,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高校在課程體系設計中,課程體系可以分為實踐教學體系與專業課程體系,在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中,可以加強實訓室、校外實習基地及模擬實驗室等的建設,開展實踐教學時,應開設餐飲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服務禮儀。市場調查與預測等相關實踐類課程,專業課程應對專業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進行合理分配,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增設專業拓展課程,如景區景點管理、會展旅游等,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技能。
三、結語
關鍵詞:中國旅游業;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改革教學;職業高中旅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137-01
一、新背景下課題的提出
隨著中國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在逐漸加大,中等職業學校為旅游行業培養輸送了大量人才,為旅游業提供了足夠的人力資源保障。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09年,中國共有旅游院校2045所,其中高等院校666所,中等職業院校1379所,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297931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359573人。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總體人數呈現上升的趨勢,尤其作為職業高中來說,更是培養旅游管理人才的搖籃。雖然這幾年旅游管理專業得到了各個學校的重視,但是自身在發展中也呈現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課程與實際聯系不緊密,教學方式單一等,教師所傳授的理論與學生的興趣相矛盾。面對當前教學狀況,我們必須要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來進行教學改革,通過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在思想上把握旅游管理的思想與方法,進而投入到未來的事業當中。
二、當前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現狀
首先,實踐教學與市場需求相脫節。職業高中旅游管理專業在教學中與市場需求存在著較大差距,部分教師依然按照原有的教材進行知識灌輸,卻無法與實際市場相聯系,進行實踐活動,導致學生專業技能較差,畢業之后無法直接投入到工作崗位中。
其次,教學方式單一。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但是部分職業高中教學方式依然采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方式,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學生在課堂中一直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態,參與到教學中的學生少之又少。整個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的技能得不到鍛煉,因此對專業的興趣也越來越缺乏。
三、提升職業高中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首先,構建科學合理的旅游實踐教學體系。傳統的教學體系與現代旅游人才的培養目標相悖,因此職業高中應當轉變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實際教學需求與當地旅游特色來建立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原有理論教學內容基礎上,重新制定相關的各實踐環節的內容與方法,比如以1∶1的課程比例帶領學生到當地旅游景點進行實踐,再回到課堂中由教師補充學生的不足,通過開放性、科學性、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來培養旅游人才,除了保證他們的理論知識素養,也要兼備專業技能,成為全能的應用型人才。
其次,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學。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我們在教學中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讓學生對課程有著多角度的了解。由于一些理論性知識較為枯燥,內容相對概念化,許多學生感到十分吃力。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合理輔助我們的教學,不但彌補了傳統板書的效率低的問題,也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多在課堂中放一些旅游方面的視頻,讓學生能夠對專業知識了解,并且通過視聽合一、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去認識與解決問題。轉第三,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就業指導活動。職業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需要根據市場來對人才進行培養。學校應將就業引導融入到教學中,將不斷變化的行業需求對學生進行普及,學??梢哉堃恍┰诼毜膶I人員來開展講座,并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能夠及時解開困惑。在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旅游管理需要不同風格的人才,而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都是理論灌輸,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我們在教學改革中,首先我們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來制定不同的發展方案,通過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來挖掘他們不同的特色,然后與他們進行不同的互動,再加上多方面的引導,進而讓學生能夠對自身有著良好的認知,找準自己的工作方向。
職業高中旅游管理專業培養了大量的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但是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相悖,這種以理論知識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在當今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我們應當改革旅游管理教學,形成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實踐引導型”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以貼近實際工作為導向,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學習能力,進而為我國旅游業輸送大量優質的旅游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鐘志平.建立”雙體系”教育體系突出”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特色[J].旅游學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