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28: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語文教學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學
在新時期新形勢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語文教師要及時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教學藝術、教育理論、知識儲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運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實踐合乎時代潮流的教學方式,大力推進感情充沛真摯、師生互動熱烈生動的情感教育,以期改進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理論學習,來談談自己關于實踐情感教學的經驗,希望能得到廣大同仁和教育教學界人士的指導,以期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作為一名新時期教師的基本素質。
一、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熱愛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皮革馬利翁效應認為一個人得到什么樣的期許和稱贊,就會成長為那樣優秀的人。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首先就應該摒棄傳統教學方式中那種“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記筆記、學生努力背誦、努力復習、努力考試”那種教師“一言堂”式的方式方法,而要充分相信學生都是追求上進的、進步的,都是充滿求知欲的,都是善于合作、善與探究的知識追尋著,要放手發動學生去發現不懂的問題,發動學生自主自發地去組成學習小組,去發現問題,去探究問題,去解決問題。我們語文教師,在情景教學模式下,應充分信任學生,細心呵護和培育學生的自信心,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以保持他們學習的熱情,以驅動他們學習和進步的動力。比如在學習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語文(上)第11課《中國石拱橋》時,我們就大可以放手發動學生,讓他們自由組合成各自的學習小組,讓他們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去分析文章,去歸納段落主題,去查清楚生僻的字或多音多義的字、詞等,鼓勵他們通過小組內的合作和小組間的競爭,找出本課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去體會和學習茅老科學的精神、準確的語言描述和高超而又樸素平實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手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也要合理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去順利解決問題。在情境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處于一種動態平衡之中,以收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和提高之效。
二、語文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其主觀能動性,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春秋時代儒家經典名著《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講的是教師的鼻祖孔子善于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學習,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的例子。在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去進行深切的情感體驗,以加深對課文情感的體驗和感悟,以期更有效地推進情感教學。比如我們在講到“思鄉、懷鄉”的主題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回憶自己是否有過思鄉懷鄉、思念和懷念親人的經歷?雖然不是所有學生,但初中學生已經是有一定生活經歷和社會體驗、情感體驗的少年,絕對有部分學生會有如此經歷,再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思鄉懷鄉、思念親人的感受。在此基礎上,我們教師再遞進設問:“我們已經學習過的或者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關于思鄉懷鄉、懷念親人的詩句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誰找得更多,說得更好?”這樣學生學習和探求知識的主動性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們舉出了很多古詩詞里面思鄉懷鄉、思念親人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等等。這樣既很好地實踐了情景教學法,又是很好的情感教學體驗,可謂一舉兩得、事半而功倍。
人生的美好,在于我們的生活既追求理性的美,又追求情感的美。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認識主要還是一個理性的過程,理性因素在認識中起主導作用。但我們重視情感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與強調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沖突。合理的、健康的人的思想和行為,總是既合乎理性,又尊重情感,是理性和情感的和諧統一,是人的許多本質力量的精美的結合和統一。充分理解情感在認識論中的重要作用,從根本上表明了人類對自身認識的一種完整性,它使認識成為了“人”的認識,成為了具有人文因素的認識。如果我們教師,特別是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無視學生心理特點機械地講授知識,孤立地研究智力,不僅會影響受教育者的健康和發展,甚至連智力本身也不能很好地認識和解決。而我們語文教師用情感為基礎去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激起幸福、歡樂和奮發向上的熱情,形成一種熱烈自覺的情愫,從而有利于提高智力活動的效率。所以教學必須用情感的感染,去激發和喚醒學生的熱情和智慧的火花。羅森塔爾的愛的情感效應實驗之所以能獲得成功,就是他憑借善意的謊言,把該校校長和教師變成了“皮格馬利翁”,對名單上的學生施以愛的情感教育,使名單上的學生從“有優異發展的可能”到“有優異發展的實現”,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成為“象牙少女雕像”。
情感教育是健全學生人格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是知識、能力與方法等目標實現的動力,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只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情感,提高他們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學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才會達到“聲并茂,情景意交融”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趙紀法,朱水軍.多點情感體悟[J].中學語文,2006
[關鍵詞]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博弈論
前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生交流乃素質教學之藝術,是師生增強互信之源頭。當教師與學生之間各種交流頻繁之時,代表師生互動的教學交流就成為實現素質教育的最佳載體。但長期以來,由于師道尊嚴的歷史糾結,在教學實踐中,師生間交流更多的事傾向于單方向的,總是教師問,學生答,這一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比如,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們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師提問,但卻鮮有學生舉手,師生間的交流不平衡性可見一斑。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博弈的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那么在師生之間,如何確立教學文化自覺的整合理念以促進與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就需要我們及時賦予它新的內涵和藝術化的手段,使師生間的交流互相包容、融合。多文化共生的年代,我們要提倡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之間博弈必然帶來思想沖突,進而不同思想之間互相融合,互相吸收。博弈也就是利益實現之過程,如果我們善加利用,必將為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小小橋梁。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博弈的手段
應當承認,師生間的交流的多元化和相互沖突,是推動教學關系前行的內在動力。在提倡素質教育背景下,師生間的交流擔負著重要角色,現代教學關系實際上就是師生團結協作的結果,這種交流與思想博弈,是實現師生間交流的有效途徑,也使的交流更加富于生氣。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教學母語的特點,師生博弈的基礎相較于其他學科是相當,差距不大的,也許在英語教學中,源自學生對英語的生疏,師生間的交流往往缺乏有效途徑;而數學教學中,部分學生因智能水平制約,與教師的博弈同樣存在困難;而初中語文教學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隨著師生間的教學交流與合作的全面展開,師生博弈交流呈現出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局面,而現有交流合作模式仍過于滯后,缺乏相應的操作手段。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教學手段仍然過于單一,課堂教師說,學生聽;素質教育背景下,更是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師生深層次的教學實踐交流,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的多方位需求。素質教育的年代,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已成為教育的全新追求,已成為師生共同關注的焦點。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師生也應基于日漸加深的教學實踐交流,因地制宜,利用好語言、動作、肢體等手段,進行教學手段的重新調整,為素質教學大潮中的發展壯大探索總結出一條全新之路。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師生進行換位思想,讓學生講,老師聽,看看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進而指導教學實踐。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博弈的思考
素質教學“暖春”時代的到來是對師生博弈價值觀一致的宣揚,其價值在于通過對教師與學生復雜多元的利益關系進行調整,使之達到一種相對的均衡狀態。因而可以說,素質教學實際上就是師生間博弈的協調和平衡,反過來也就是,將價值觀的機制引入教學實踐活動,通過軟實力的比較,讓師生參與教學博弈,這也是實現推動素質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
具體就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如何推出自己的教學產品,教師就必須基于學生需求,不僅設計出讓學生滿意的、容易接受的教學產品,更要讓學生了解并接受教學背后的文化價值。作為師生間的交流載體,素質教學的實施,有責任更有義務,創造師生博弈平臺,為包括初中語文在內的各學科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消除隔閡,增強互信從源頭上提供保障。師生之間應借助素質教育這一契機,增強相互交流,通過思想碰撞,讓教學朝著大家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舉辦主題文化活動加強師生交流,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廣大,以教學交流締造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友誼之花,以為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提供全新范例。
結語:縱觀師生間交流的發展歷程,到現階段,其博弈的專業化特征非常明確,但其專業化的成熟程度還較欠缺。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師生間的交流博弈框架應基于整個教學文化融合,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包括教學專業水平、心理輔導專業能力),使自身專業化水平不斷發展??梢哉f素質教育下的師生間的博弈已輻射至多層面。就個體來言,意味著教師必須自身逐漸從軟硬件兩個方面不斷提高,以素質教育為契機,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實現自身發展,為創新師生間的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輝.博弈論的發展及其在現實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S1期
[2]小米.無處不在的博弈論[J].中文自修2008年10期
[3]尚云飛.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6
一、創新促使教學手段變革
教師講解,學生聽記,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更不要說學習的積極性了??萍紕撔率谷藗兊娜粘I钊找娣奖?,也為人們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將科技創新的成果應用于課堂,有利于促進教學手段的變革,使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明顯提高。比如,現在已經普遍使用的課件教學不僅生動形象,而且極大地增加了課堂容量;影像資料、遠程網絡、網絡搜索引擎等教學手段的引入也極大地拓展了教學的廣度。
二、創新促使教學方法變革
傳統語文教學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反饋不夠重視,不能及時地使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以致本該活躍的課堂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這樣,既不利于教師提高教學效率,也不利于學生能動地學習。因此,為了實現以創新促教學方法變革的目的,教師應著重考慮以下幾點:1.拒絕“一言堂”,尊重并積極聽取學生的學習反饋,以此作為制定教學計劃的重要參考。2.改變角色,以平等的方式和學生交流,走下講臺和學生打成一片。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積極拓展課外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以獲取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4.注重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新促使教學觀念變革
傳統教學觀念認為,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單向的知識傳輸,并且這些知識僅僅是書中的,課外的知識被禁止或半禁止傳授。這種狹隘的教學觀念是不利于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以創新促使教學觀念變革,關鍵在于教師要有創新思維,創新實踐。
(一)加強師生互動,在互動中催生創新
教學中的“一言堂”現象其實更多的來自學生的“不作為”,他們似乎習慣了教師安排好一切,不愿甚至恐懼進行師生間的交流。教師應當及時引導,不能任由其發展,并通過改進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比如,可采取小組討論、提出質疑、小組辯論等方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將創新融入閱讀指導和作文訓練
葉圣陶先生說得好,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習不應該只局限于課本,還應該延伸到課外。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耐心地指導學生科學和理性的閱讀書籍。
如何將創新與閱讀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量:1.創新閱讀的模式。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學生獲得閱讀資源的途徑日益豐富,教師應進行適當引導,鼓勵學生多途徑學習知識,報紙雜志,網絡電子書等等,只要有益于身心的書都可以讀。2.創新閱讀內容。學生應自覺抵制不良的閱讀內容,積極接收有益的、健康的內容。教師應以委婉的、有效的方式指引學生閱讀正確的內容,簡單粗暴的“命令式”著實不可取。3.積極反饋閱讀成果。教師可以通過定期舉辦讀書會、讀書筆記展示等活動,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閱讀心得,不斷吸收新知識。
如何創新作文訓練模式,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參考:1. 從教師角度看,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查尋資料完成作文創作,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作思維。2. 從學生角度看,要積極閱讀和搜集素材,做到胸中有丘壑。3. 從作文訓練本身看,選題應有利于學生自我發揮,切忌用晦澀艱深的選題作為訓練科目。
(三)強調思考的價值,鼓勵學生“多問”
調查發現,很多有益的課題都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產生的。而師生之間的交流著重體現為學生的“主動提問”。學生提問的過程也是其思考的過程,思考的價值在于使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提高。主動提問,這既有利于形成輕松、活躍的課堂,又有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從而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
(四)語言教學如何與美育和德育接軌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教學銜接
語文試用修訂教學大綱規定:中學語文教學必須教學生“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說之,即聽說讀寫能力,即培養有語文素養的人。這就需要一個培養過程,即學習過程。同時,在研究和處理事物時,把對象放在系統形式中加以考察,根據系統論理論,如何研究“銜接”,如何做到“最優化”,下面我就談談對“銜接”在三個方面的認識:
一、研究大綱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語文不如數理化之清晰,因而語文教學往往陷入了一種不可知論的狀態,有人還美其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這是不可許的。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低年級應著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級再側重人文性也不遲,那問題就是要如何做好這階段過程的銜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學識字的基礎上進一步識字,更加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再如,新大綱分明一體化設計,整體考慮,互相銜接,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由此可見,各方面的銜接問題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越來越受人們重視了。就背誦篇目而言,初中背誦不少于詩詞80篇。這些無不說明從小學到初中,乃至高中的連貫性和層次性已尤為突出了。作為教師認識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教材之間的銜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教材,處理好銜接,明確教法學法。
現在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種種跡象表明了,小學生升初中后,往往覺得小學學過,初中還在學,教材內容的重復性,因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畏懼心理,這些表明了教材的銜接上出現了不應有的“軟”的問題。
(二)初中階段教材之間銜接問題的再認識。
92年的教學大綱曾給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命力,全國各線教師高興勁甭說了。在注重主體作用方面,這套教材給予了極大的體現。試用修訂本教材又進一步給予了重現,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訂對三個階段的認識有所變化。三個階段體現著互相銜接,逐步遞進的學習程序。第一階段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學習和把握運用語文的能力;第二階段,進而分解為三種表達方,使對實用文體學習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階段,從文章的學習過渡到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樣,由簡及繁,由淺及深,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這樣,三個階段的過渡銜接很顯然地突出來了。這可關系到學生學習遞進和加深,因此,教師應從宏觀角度入手,及時思考各個階段的側重點,并將之施于教學備課中,充分考慮課堂各個環節的銜接,正所謂:有所側重才能有所收獲。
(三)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
我省在語文教改課題“課內外銜接”的實驗中,概括為“內引,外聯,對比”,充分肯定了課內外銜接的好處和作用,說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雙冀”。究其實質,語文四種能力的培養無不與生活聯系。新大綱特別注重這點“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班渠道,增強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為此,我大膽在課內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根據速讀的要求,即一分鐘要500字左右,我適當選擇了課外材料為內容,開展了聽力訓練。由緩而急,由簡而繁,逐漸地使學生認識到聽力訓練單靠課本材料是不夠的。如今經過一階段的訓練,部分同學的聽力能力很明顯地進步了。
2、就課內而言,我主要圍繞課文開展有關銜接工作,讓學生投入到別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對學生來說這其實是間接感受,因此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否則的話,只能又回到那種令人生厭的學習中。“寫”是一種直接感受的表白,這就需要學生很真實地再現了。如何銜接,實際是離不開生活的。這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說的“……脫離生活,寫就變成無源之水,技巧就變成無所附麗的文字游戲。而與生活結合,則讀有嚼頭,寫有源頭,全局皆活……”。由此可見,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研究學生是做好銜接,提高質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學告訴我們;研究好各階段學生的特點,各年段學生,各類學生的特點,這包括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年齡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現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就給如何做好銜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視這一點,才能做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因此,教師應考慮這些環節的銜接。教育是沒有小事,因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給學生產生這樣那樣或好的或壞的影響。
2、作為語文教師,了解學生各個階段學習語文水平,幫助他們做好思想、感情、知識等的銜接。特別是中下生應側重于基礎的再現與反復,優生可著重從拓展、加深方面考慮。
關鍵詞:語文 教學 美育
美育就是用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美好的東西,對人進行審美觀念與美的價值的教育,使人完美品格、蕩滌心胸、豐富感情、開拓思路、增長才干,具體表現在培養和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
語文教學中,需要進行美育的發掘與滲透,已經成為初中美育教育的一種途徑和重要園地。它對激發學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等足多方面,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美好的愛國熱情,加強他們對生活、對親情、友情等更深層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語言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一、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美育。
是語文教學應有之義,現行的《全日制中學語文大綱》就明確規定了語文教學目的應包括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觀”,但認識僅止于此,無以理解它為何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要對此有透徹的理解、認識,必須對美育與語文教學的內在聯系,對語文教學實施、貫穿、強化美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予以探討。
1、語文教學內容所具有的審美屬性,決定了語文教學與美育有著必然的聯系,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語文教學的過程必須貫穿美育,美育通過語文教學得以實現。
2、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語文教學是實施美育的優選途徑。美育具有多端性,可以選擇多種入手處進行美育。引導學生接觸多彩多姿的大自然,使學生從大自然中獲得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導學生接觸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使學生從社會美中去辨別善惡美丑,塑造美的心靈,都是美育的途徑。但是,藝術美可以使學生集中地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受到美的教育。在談到社會生活美和文學藝術美時曾指出:“因為兩者都是美,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有普遍性?!闭驗槿绱?,從藝術美入手去進行美育就能實施更高層次的美育,更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中學美育中,藝術美則是重要的審美對象,藝術學科的教學則是實施美育的便捷的途徑。其中,語文教學以其課時多、內容廣博的特點,自然地應成為實施美育的最佳手段和途徑。
二、指導學生“賞美”,欣賞藝術美
1、語言美。
高爾基就曾說: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語言是文學的主要工具??梢?精美的語言多么重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濟南省略的冬天,語言都樸實清新,精美生動,讀來令人陶醉其中,余味無窮。發掘文中的語言美還要關注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因為這也是使文章語言更見活力、情趣盎然的重要因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運用了許多精彩動人的修辭手法,他筆下淡淡的月光、田田的荷葉、脈省略脈的流水、裊娜的荷花、漂浮的輕霧,筆墨不多,而光、影、聲、色俱在眼前,繪出了一幅空靈的荷塘月色圖??梢?只要充分發掘文中的語言美,就能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音樂美。
杰出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是三個鍵,一個數學,一個文本,一個是注意。柏拉圖曾經說過:音樂教育的靈魂,應該使用。音樂,被稱為靈魂!的語言,因為音樂是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鳴。學生,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培養自己的氣質,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精神,鼓勵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音樂教育的審美。
三、語文教學中的美是豐富的,進行審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樣的。
根據語文科的特殊性和語文美育的實踐經驗,可側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去進行美育。
1.在美讀過程中充分感受美,審美感受力指的是通過對審美對象的課文審美感知,獲得從形式到內容的整體的、直接的把握領悟,從而發生審美愉悅的一種能力。它的核心是感知,如果對課文中審美因素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若明若暗,那就無法對審美對象作整體或部分的反映。人們認識事物是從對事物的感知開始的,美也是通過人的視聽感官進入人的心靈的。因此,感受美是審美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2、語文教學活動中,由于審美對象的顯現是以課文為主的,所以語言文字便成為學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因此要利用語文教育中的聽讀教學,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眼要看,口要讀,耳要聽,以語言文字為媒介來感受課文的形象,接受課文的美的熏陶。而美讀則是聽讀教學中感知美、獲得美感的主要途徑之一。
3、通過聲情并茂的反復吟誦,能傳達作品和諧婉轉的韻律,再現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過美讀能把訴諸視覺的無聲文字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借助課文的語言文學描述,通過再造想象的活動,在頭腦中再現課文的情境,從而進入作品中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和審美聯想,并在反復吟誦中達到“目視其文、口發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藝術效果。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學中,教師就可用較為舒徐、輕柔、欣喜的語調語氣,使學生從堅韌的春草、溫柔的春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和璀璨的百花這些鮮明的形象中感受并領略散文內容的意境美、語言的形式美(包括繪畫和音樂美)。又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文中對偶句密集,對仗工穩,讀來極具回環美,整齊美,富有音樂感。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提高;表達能力;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教育改革的發展進
程。在教學模式、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的大環境下,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加強培養學生對語文學以致用的能力,使語文教學得到更好地應用。隨著現代知識庫不斷更新,需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來學習新知識,培養高素質、表達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這就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本文將對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進行分析和總結,論述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改進方法,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作進一步研究。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1.提高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簡單的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需要進一步提升實際應用能力和自身綜合素質。
表達能力不僅是一個人外在素質的體現,也是一個人系統能力的綜合體現。表達能力是與他人語言、思想的溝通交流基礎,是生存生活的必要條件。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所以適時改革初中語文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語言組織能力及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
2.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改革力度不夠
在現代教學中,雖然人們已認識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但改革手段仍未具體地實施下去。大部分的初中教學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延續傳統教育的應試模式。其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仍是傳統的教學思維,并未隨社會的變化進行改革更新,仍以傳授學生語文知識,提升語文成績為教學目標,忽視了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單方面培養知識型人才,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造成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弱、實踐能力不足等。加上繁重的課程學習,大部分學生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提升快的科目,而相對于提升較慢的科目,僅會保證基礎學習時間,造成初中語文教學課時少之又少。在保證基礎知識學習的前提下,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無疑是難上加難。使得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專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造成學生表達能力的缺乏。
(2)教師缺乏教學積極性
隨著學校教師待遇的改革,初中教師的部分福利取決于教學成績的提高,使得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略了綜合素質的培養。由教學成績評定優秀教師、福利待遇等,造成初中教師僅注重分數的提高,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沒有了積極性。
二、有效解決方法
1.改進教學內容
隨著社會的進步,初中語文教學與社會發展要相適應,培養社會需要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初中教師和學生認識到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改變教師傳統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為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教學內容和方法。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自發思考,并組織語言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創造更多的發言機會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校要積極舉辦各種課外活動,如辯論賽、主持朗誦、詩歌大賽等,調動學生交流的積極性,逐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需要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改動,使之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言機會,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其他同學進行思想交流,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2.提高教師的積極性,開展課外活動
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直接資源,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緊密相連。教師要積極更新知識庫和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與素質,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新時代的教學人才。積極探索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方式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組織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由于表達能力是人與人思維上的交流,這就需要有實際意義上的訓練。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各方面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創造舒適自由的交流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實際出發,真正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中只有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表達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要更加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表達想法,將提升學生表達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進行思想交流,達到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一)教學觀念較為陳舊
新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僅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轉變,而且學生也和以往的學生在思想觀念以及認知水平上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當前依然有教師仍然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師在內心中仍然將初中語文教學看作是教和學的關系,教師只要負責教學就行了,對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原有基礎、學生興趣基本上不做了解,這些初中語文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只要做好傳授者就可以。而下面的學生如果長期受其交易模式的影響,在課堂上學生只會機械地應付和照搬教師所講內容。此外還有許多初中語文教師認為讓學生學會初中語文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對知識大量重復地記憶,以為只要初中生能夠多次重復地記憶就能夠將初中語文知識點掌握理解,就能夠吸收消化。這種和新時代教學理念相違背的教學方法基本上不重視學生的內心感受以及潛在需求,更是沒有重視學生學習的成長規律,完全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沒有意識到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長此以往會讓學生認為初中語文課堂就是一個乏味枯燥的過程,讓人難以提起興趣,不僅影響了學習質量,更是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因此,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不能夠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究其原因就是初中語文教師不能跟上新時代,不能及時更新教育教學思想,沒有領悟當前初中語文教學課改精神。
(二)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嚴重
新時期一些初中語文教師仍然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一切以應試為主,只要是考試考的內容和要求的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就重點講解和訓練,假如是考試不考的內容和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基本上就是忽略不講。初中語文課堂應該注重學生語言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的培養,而初中語文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依然對學生實施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占據大部分的時間來講解課本上的內容,之后對學生就易考內容進行提問,最后對于重點知識以及易考內容布置許多作業。此種教學方法完全不適應新時代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使得初中語文課堂完全由教師來把控,學生只能被動照做,不能進行主動學習。這樣造成的后果不僅讓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更是讓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
(三)教學內容不符合時代,單調乏味
新時期社會文化和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思想觀念和世界觀、價值觀與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們的思想更加靈活,想法更加新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有了新的需求。新時期如果像之前那樣對待學生,絕對不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當前一些初中語文教師根本沒有認識到這一變化,不承認新舊學生之間的差異,在講授語文知識的時候教學內容單調乏味,沒有時代感,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時間一長,初中生會因為對語文新知識的需求和新時期的求知欲無法滿足而逐漸對初中語文課堂產生排斥感,不僅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無精打采,更是對這一科目失去興趣,不愿意花時間去學習。
二、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進措施
(一)改變教學觀念
新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觀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因此,只有初中語文教師改革教學觀念,才能轉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這就要求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科學的引導,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習自主性。另一方面,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師的教學態度有直接關系,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注重自己的教學態度,能夠使自己的教學態度符合新時期教學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不好的教學態度,例如,認為讓學生反復記憶就能夠提高學生成績,認為成績就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唯一目標的態度,教師擁有這種態度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反而會讓學生的語文成績下降,對語文學習產生反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