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7 14:55: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政課建設基本情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2-170-02
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都提高了對思想政治課的關注與重視,無論是在思想理論方面或者在時間教學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與弊端,仍然高職思想政治課程不斷發展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解和認識。隨著各高職院校教育理念和觀點的不斷發展,關于政治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受到越來越多學者和教師的普遍關注和重視,成為了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思想政治課程作為當代大學生認識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高職院校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思想素質的主要手段,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和理解。本文就將以此為切入點,試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進行分析。
一、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
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可以彌補傳統教學中的許多不足,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同時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許多教師和學生并沒有真正了解教學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
首先,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目前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課程的整體認知。目前我國雖然建立起了多個實踐教學基地,如井岡山革命基地、紀念館、九一八紀念館等,但對其中蘊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挖掘還顯得不夠充分,也就是,理論和實踐的并沒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這就需要有關學者和教師一起對其隱含的教學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還存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同時學生的參與度缺乏廣泛性,學生不能廣泛的參與實踐教學一方面受到實踐場所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與學校的實踐經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就使得學生的實踐活動無法正常的進行下去,同時也不能將實踐活動由點到面的全面開展起來。
其次,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它直接關系著學生日后的思想傾向與人格培養,同時也關系到社會之和諧社會的穩定發展。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依然延續著傳統教學的老路子,幾乎沒有什么實踐創新之處,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我國的每一個省份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教育基地,如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等,這在客觀上也為實踐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基本的場所。教學實踐基地的建成不僅可以為思想政治課程提夠了新鮮豐富的教育素材,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可以強化學生對歷史文化的進一步理解認識。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不但使得學生獲得了學習上的自由,同時也減輕了老師在教學中的負擔,也避免了學校在人力或者財力上的雙重浪費。從總體上說,教學基地的建設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提夠了必要的條件和途徑。
二、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思路途徑
思政課實踐基地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課程整體的教學效果,目前許多高職學校領導對思政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存在著不足與偏見,還是過于偏重于對思想理論課的重視,這樣的思維觀念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思政課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理念。目前許多的高職院校并沒有展開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活動,也并沒有教學實踐基地,領導和教師還是固于傳統的教學方式理念,但其實這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形式,要想真正的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僅僅是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教育,學校有必要讓學生真正的“走出去”,讓學生去農村、革命基地、工廠或者社區,讓他們在體驗生活的同時真正的認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而讓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真正的相互融合,這對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不僅是一項簡單的實踐活動,它實際上服務于高校教學總的教育目標,并隨著教學理念和時代形勢的變化發展而不斷發展,因此它已經成為了日后高職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其次,開展多種多樣實踐活動。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需要廣泛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從而在無形之中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熱情和激情,同時也是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的重要途徑。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同時也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這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興教學原則。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也遵循一定的選擇規范,從而形成一個有機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需要將實踐活動環節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方面,同時還要加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廣度和深度,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一些實踐調研活動,如關于生態活動的調研、歷史文物保護的調研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自行的設計方案、自行考察、自行解決問題、自行獲得結論,這就在本質上鍛煉了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
三、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意義作用
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整個教育環節中的核心,它直接影響學生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同時也是我國教育理念轉變的重要表現,同時也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首先,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我國從古至今一直非常重視“以人為本”,但傳統的教學理念并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學生總是在被動的接受著所學習的一切,這就容易造成學生的對課程本身的煩躁或者逆反心理,特別是以理論為主的思政課,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讓學生學習的知識獲得實踐的機會,也就不能提高學生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自然不能對課程產生興趣或者認同感,因此實踐基地的建設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為他們提供了實踐探索的機會,充分強調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從而在根本上加強了學生對思政課本身的認同。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思維方式困于課堂之中,使得學生永遠活在幻想之中,并不能真切的面對當前較為嚴峻的社會形式,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社會時間活動。
其次,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有利于強化教學的實效性。思政課與其他課程有著一定的區別,它完全以理論為主,總體上非常的枯燥無聊,因而學生對此總是沒有興趣,課堂氣氛也總是非常的枯燥無聊,筆者認為,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消除這種現象的一個有效途徑。高職院校的沒門思政課都具有不同的內容和特點,因此有的學生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中接受起來有些困難,同時大部分學生存在思政課無用的思想,在大部分學生心理,學習思政課只不過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已,它并不具有任何的實用性,對自己日后的學習或者工作并沒有任何的幫助,因此使得思政課越來越不受到學生們的重視,以致成為了高職院校的邊緣學科,而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可以在根本上扭轉學生的這種想法,讓他們在實踐中徹底認識思政課本身的重要性與實用性。
綜上所述,目前各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效果,但為了更全面、更立體、更深入的提到教學效果,各院校還要不斷探索、研究實踐教學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一)很多學校經管專業校企合作培養學生剛剛起步,素質培養體系尚未建立或尚不完善
近年來,雖然各高職院校經管專業和企業合作越來越密切,有的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校企雙方的這樣合作時間不長,很多院校還沒有達到深度合作的程度。在人才培養方面,大部分高職院校校企雙方的合作還處于初始階段。首先,目前校企合作中學生素質培養還是以學校為主導,企業參與面和力度還比較小,學生的管理主要以學校為主;其次,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素質層次還比較低,部分院校校企雙方對于學生素質培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共識,還沒有做系統的規劃,還處于摸索階段。
(二)校企雙方對經管類合作培養理念方面存在差異,在認識方面存在一些誤區
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來說,經管類專業是學校的非重點學科,學校層面上對于此類專業無論是資金還是重視程度上都是不足,認為經管類專業操作性不強,主要是觀摩,更多依賴于軟件,難度不大,不需要很重視;對于企業來說,有些認為高職經管類學生動手能力差,校內實訓水平低,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合作起來難度很大,甚至對高職經管類學生能力產生質疑。校企雙方實訓條件上的差別也影響了雙方的合作。經管類相關專業的實訓,如營銷、物流管理等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與實際操作差別較大,很多流程不能很好的練習;加之校內老師大部分沒有企業工作經驗,對學生的指導性不強。這種校內外實訓水平的巨大差異影響了校企雙方在合作培養學生方面的合作。
(三)校企雙方重視對職業技能培養,但對職業道德方面不夠重視
一方面,相比較本科生的全面發展,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定位為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強調學生技能的培養,強調在較短時間里,向社會輸送技術型人才,這種目標定位使得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方面很難投入大的精力。另外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和市場的需求,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時越來越重視企業的要求,重視技能培養,輕視思想教育的情況比較普遍。當前各個高職院校中,學制大多為兩年半甚至兩年,思政教育課被壓縮甚至被嚴重壓縮,學校和學生對思政從認識上不夠重視,很多學生認為思政課是一種輕松的事情,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這種思想認識不利于思政工作開展;另外,現在各高校熱衷開展各種學生活動,但過多的學生活動和學生不高的領悟能力,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都是不利的。
(四)校企深度合作給經管專業合作培養人才提供機遇,促使很多高職院校積極嘗試
當前,隨著校企合作條件的成熟和合作深度、廣度的加強,給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帶來了便利條件。首先,校企雙方對提高人才培養素質的共同需求給合作提供了必要條件,以往校企雙方合作得到的雙贏給合作培養人才提供了動力;其次高職教育資金投入也給雙方合作提供了物質保障,相關政策的支持給雙方合作提供了便利。另外,校企雙方對合作培養人才迫切性的認識有利于雙方坦誠合作。在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實踐方面,常州科教城一些高職院校進行了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經管專業校企合作職業素質培養的路徑與方式探究
(一)分年級設計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計劃,提升高職素質培養的針對性
有關院校實踐表明,按年級通過校企合作,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效果更好。大學一年級,首先讓學生料及自己的專業情況,明確自己職業生涯規劃。學校在大一每學期兩門左右專業概括的課程和實訓,讓學生盡快了解本專業基本情況,還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定期邀請企業優秀骨干人才到學校進行專業領域的介紹和優秀員工素質的宣傳,并適時的將學生帶入相關合作企業進行專業感性認識。在基本素質上,通過優秀企業素質的宣傳以及企業的創業歷程的分享,激勵大學新生的積極人生觀。大二階段開始進入專業課學專業學習初習密集時期期,可以多找機會將學生帶入不同的相關企業參觀,了解行業和企業發展狀況。定期進行校企互動,主要讓學生了解企業的主導產品升級計劃和開發新產品所涉及的技術;大三上學期或者下學期學生將進入頂崗實習,這時學生一個重要任務是進行畢業設計,他們可以根據自己所在的崗位結合以前的學習所得進行論文撰寫,學生論文可以實行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負責。
(二)抓好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學生合理規劃大學生活
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大學生三年的學習生活、乃至今后發展至關重要,不能很好規劃大學生活的學生大學里很難成為優秀的學生,因此在高職新生入學時,就要抓住時機進行職業理想和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明確專業發展方向,逐步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首先根據教育部要求開設《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職業素養提升》和《就業指導》三門公共必修課,并根據各專業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開發相應的選修課程,加強職業素養教育。如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可開設知名人士創業案例等方面的課程,國際商務專業可開設網絡禮儀等方面的課程,會計專業可開設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發展歷史等方面的課程。其次學校可以邀請企業或校友從企業和市場的視角進行職業規劃輔導和講座,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根據情況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另外在職業指導工作中,為了全面了解畢業生走入社會的適應情況,學校還可以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根據調查結果,對畢業生就業后的基本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這樣就給學校適時調整今后的課程設置和學科內容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三)積極打造富有經管特色的系部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
經管專業著重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注重合作、團隊意識,我們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活力,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臺將企業文化精髓多渠道、多途徑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營造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環境。如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構建了五彩校園文化,其中銀色技能文化展示的是學校“學技能、比技能”的氛圍和學生拼搏的精神,藍色創新文化是構建“創意工作坊、實踐訓練營、成果展示廳”為載體的“藍色”創新平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這兩種文化,該校經管系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素質得到很好的提升。首先,舉辦專業技能節、創業實踐活動,通過競賽來展示學生的專業技能,激發專業學習興趣,力爭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其次通過舉辦“與企業家面對面”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邀請社會精英或專業人士走進校園,宣傳企業文化,把行業要求與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再次充分發揮專業社團對學生專業素質培養的作用,力爭各專業都有學生專業性的社團,可以聘請校內及企業人員擔任各專業社團指導老師,通過舉辦及參與一系列專業活動,將學生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提高專業技能。
(四)加強與企業在課程開發、教學和實訓方面的合作,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對于大學生來說,專業學習、專業素質是未來就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在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中應將專業學習放在首位。首先,校企合作,制定適應市場變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每年要及時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進行修改,可以邀請企業人員來校指導或是下企業調研等形式及時了解市場需要、市場變化,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專業合作委員會,聘請知名企業人員擔任成員;其次在師資、教學方面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積極引進豐富工作經驗的企業人員進入學校擔任教師,改善學校的師資結構,加大兼職教師比例,改善高職經管專業的師資水平,每學期輪流派教師下企業鍛煉,及時了解市場和企業要求,增加實踐教學經驗;再次,加大與企業在課程開發、教材編寫方面的合作,高職經管類專業在課程建設建設上應加強調研,邀請企業人員參與其中;在教材編寫方面,積極與企業人員合作撰寫,特別是實訓方面的教材和章節可以讓企業人員編寫。最后,校企合作進行科研活動,要積極與企業開展橫縱向課題的合作,可以讓學生擔任基礎性的工作如市場調研、數據分析等工作。
(五)認真做好學生課外實踐和頂崗實習工作,充分鍛煉職業適應能力
一、 了解班級具體情況
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協管班級,首先要做到了解對口協管班級基本情況和特殊情況,班主任班級管理計劃的主要內容。我對口協管的是18級電商班,該班有37名學生,男生33名,女生4名。其中走讀生2人,失去雙親學生1人,目前有6人表示愿意讀三年職高后參加升學考試,其他30名學生都愿意轉段升學,1人想當兵,據班主任介紹:“學生整體除學習文化課有困難外,其他方面表現良好,現在雖與自己班級管理目標存在差距,但管理工作屬正常發展”。但實際觀感是:該班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主動學習習慣沒有形成,大多數學生心中無理想信念,行為習慣雖較其他班表現略好,但不具有表率示范作用,比如男生吸煙、不講個人衛生、禮貌禮儀尚不優秀,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等。針對班級具體情況,為實現班級管理制度完善、落實,實現班級育人目標最大限度實現,作為協管黨員,制定相應的協管工作計劃如下。
二、 幫助完善班級班委組織機構
1、在原有班委成員基礎之上,健全班委會組織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幫助班主任實施班委成員培訓,力促讓每個班委成員明確崗位職責,理解班委成員之間分工不分家協助班主任開展班務,最后達成配合學校育人目標、自理自立管理意圖的實現。
2、挖掘、調動班內共青團員的潛能,組建班級支部,實現班委、支部、班主任管理班級合力的形成。
三、密切聯系班主任、班委成員、班級支部成員不定期開展交流談心,深層次了解班級管理中的難點,幫助班主任、班委、支部擬定解決辦法,配合實施協助。每月不少于2次進班參加班會課,解決班級產生的問題。
1、根據實際做好學生文化課學習厭學的思想工作,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力爭實現學生由不知為什么學到知道、不愿學到愿意學、學得不好不自信到有自信的思想轉變。協助處理好突發事件。
2、聯系“困難學生”。作為黨員要及時了解掌握該班“困難學生”的情況,抓住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啟發覺悟,提高認識,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起到督促、幫助、引導的作用;
3、在協管班級管理工作過程當中認真計劃好示范崗創建區域的工作,和班級學習園地的指導工作。將具體協助工作的內容、時間做詳實,措施做具體,效果做實在。
4、利用周末、晚自習或課間的機會,和學生談心聊天,排查學生各類心理隱患,及時輔導學生培養提升社會交際交往,有效處理各類矛盾,平時關心學生宿合生活,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成長環境。
關鍵詞:技工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現狀 調查
課 題: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技工院校省級教學研究重點課題“基于積極心理學的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XJGYX-10-27)的研究成果。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結構調整,技工院校生源質量不斷下滑,學生存在較多的行為和心理問題,迫切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為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筆者對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江西省現有技工學校約90所,2011年招生人數約6萬,在校生人數約為15萬,形成了多層次的發展態勢,普教系統中的中高職院校與技工院校相互融合,約一半的技工學校已經發展成為集高職、中專、技師學院等各類職教辦學類型于一體的職教綜合體。筆者抽取了14所技校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技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二、調查結果
1.被調查技工學校的基本情況
在14所被調查技校中,純技校有5所,純技師學院有1所,高職與技師學院一體的院校有4所,中專技校一體的有3所,職高技校一體的有1所,這種發展態勢決定了各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從辦學性質上看,公辦11所,民辦3所。辦學層次越多,在校生規模越大。
2.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總體概況
從開展心理教育的時間、機構、經費、專項計劃四個方面來看,職教綜合體都明顯強于純技校。5所純技校開展心理教育的時間均小于1年,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只有1所,其余4所均未設立,而高職則全部設立。心理教育的負責部門是學工處的占被調查學校的78.5%。有4所純技校沒有專項心理教育計劃,每年的經費均低于2000元。
3.技工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
64%的技校有校級領導專門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職中專技校一體的技工院校都參加過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動,純技校都沒有參加過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動。
4.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情況
20%的純技校和67%的職教綜合體配備了執業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專職心理教師,表明純技校專職心理教育師資極為薄弱。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背景:心理學占48.1%,教育學占14.8%,思政專業占18.5%,其他占18.5%。兼職教師心理學專業出身的只有13.7%??梢姡脊ぴ盒P睦斫逃處熓秩狈?,現有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也不高。
5.技工院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情況
開必修課的占28.6%,在德育課中滲透的占35.7%,開選修課的占35.7%,有28.6%的技校每學期開設心理講座次數小于等于1次。
6.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軟硬件建設及心理輔導活動開展情況
四所純技校未建立心理輔導室,35.7%的院校具備軟件心理測評手段,35.7%的學校未進行過學生心理測評。用計算機建立心理檔案的只占14.3%;通過現場、電話、網絡和信件對學生全方位輔導的有3所學校,占21.4%;有現場咨詢的有4所,占28.6%;沒有任何個別心理輔導途徑的有4所,占28.6%;有11所學校通過班會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占78.6%。被調查學校普遍認為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主要有:缺乏專業教師、沒有好的教育模式、缺乏經費以及沒有合適的教材等。
三、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很不平衡。多層次辦學的技工院校開展的較好,而規模小的純技校心理教育還處于原始狀態。
1.重視程度不夠,基礎能力建設薄弱
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純技工學校基礎建設基本處于空白狀態,沒有專門的機構、計劃、師資和經費投入,歸根結底是領導重視不夠。
2.教育目標不平衡,呈現出醫學化、德育化的傾向
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或解決思想問題,缺乏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影響了心理教育的質量。
3.教育內容狹窄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講座和活動大多是圍繞心理問題而展開的,表現出重問題解決、輕心理發展的特點,不能適應學生全面發展、自我實現的要求。
4.教育流于形式
由于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教師嚴重缺乏,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科學的措施。
關鍵詞:人才培養 高職 人文素質 課程設置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對立德樹人提出新的要求下,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改進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學, 是新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面臨并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國家首批示范性院校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及課程建設中取得了顯著成績,為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如何將學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設置,既要注重職業人的培養,又要注重社會人的培育;既要注重專業知識技能的提高,又要注重人文素質素養的提升等等方面做了有效探索。
一、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1.構建職業導向的人文教育課程體系。以“職業為導向”為建設原則,構建“三四五三三”制人文教育課程體系?!叭奈迦敝萍矗骸叭S素養培育、四類課程設置、五種能力融合、三方平臺建設、三年學習貫通”。以培育“職業精神、職業心念、職業人格”三維素養為人文教育課程體系設計出發點,對應設置人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人文藝術修養課程、人文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就業與創業教育4類課程(群)模塊。以融合“人文知識與專業知識、人文思維與科技思維、人文方法與科學方法、人文道德與職業規范、人文精神與創新創業”為設計理念,對應設置“自我認知與體驗學習、活動熏陶與自主學習、內化修為與開放學習”3方實踐平臺,人文教育課程開設將貫通學生3年學習全過程,確保不斷線、不掉鏈。
2.設置知行合一的人文教育課程內容。以“知行合一”為建設原則,跨學科交叉、跨課程知識線索整合設制人文教育課程內容。人文教育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共通,共同構教育課程教學活動內容。
3.建立職責清晰的人文教育課程構架。以“分類管理”為建設原則,構建以“設計、運行、服務”為職責任務的人文教育課程組織新架構。以“設計、開發、營銷、監控、培訓”為職責任務,人文社會科學部編制人文教育課程體系、課程大綱、課程計劃、課程講義(教材)、學生選課指南、教師教學指導手冊、課程教學實踐指導書等教學文件,進行任課教師崗前培訓、課程資源庫建設及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等建設工作;以“組織、管理、實施、評價、反饋”為職責任務,各二級學院負責人文教育課程的選課排課調課、師資安排、教室安排、實踐教學管理、學生成績評定、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等建設工作;以“協作、參與、承擔、評價、反饋”為職責任務,學校各相關教輔部門負責課程體系評估、組織實踐課程教學活動及學術講座等教學任務。
4.建設進退有序的人文教育課程機制。按照“確保精品”的課程建設原則,首先,構建校校合作、行校合作、校院合作、團隊合作的課程開發模式,最大范圍地利用整合區內外人文教育界優質機構的優質人力資源和課程資源,構建高效的校級人文教育課程資源收集、開發、整理平臺。其次,構建以行動為導向的課程評價機制及課程的末位淘汰機制。在人文教育課程必修課程中,每學年淘汰更新20%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題內容;人文教育選修課程實行雙“淘汰”制,每學年淘汰選修人數不足20%的課程模塊(群)及課程,每年淘汰更新20%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題內容。
二、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建設路徑
充分利用學?,F有的2項國家級及區級教學成果獎成果、2門區級思政精品課程及其他適用人文教育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優秀成果.
1.系統設計、整體解決
人文教育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綜合考慮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學生學習認知特點、課程特色及課程資源再建設、再開發等各方面的因素、又需要提供師資配備、教學設施保障,并不是將現有的人文教育課程優質資源的簡單疊加。同時遵循邊建邊用的原則,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各類課程資源。
2.把握共性、體現個性
在人文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中,不僅要針對專業教育及崗位素質要求,建設以職業為導向的人文教育課程教學資源,同時還需要重視形教育課程建設的特色特點,并要考慮學習者的個體差異,課程框架設置中注重課程資源的層次性、多元性,努力營造寬松開放、靈活自如、簡便并富有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不斷豐富發展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體現共性和個性相結合。
3.逐步完善、持續更新
人文教育課程資源開發理念繁雜、內容龐大,需要跟蹤國內外高職院校人文教育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與先進做法,不斷完善學校人文教育課程體系、內容與建設機制。因此,學校人文教育課程建設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全員參與、群策群力、滾動發展、不斷充實的動態過程。
三、人文素質課程建設內容
1.課程開發
對應課程模塊(群)組建相應的校級人文教育課程專業教學團隊,同時在全校的范圍開展人文選修課程設置相關問題調研,以此確定人文選修課程名稱及主要內容,限時完成課程開展工作,計劃在2013年春學期完成全部必修課程開發,計劃在2013年春學期前至少完選修課程6門課程的開發工作,2015年秋學期前完成全部人文選修40門課程的開發工作。
2.教學文件
教學文件主要包括8個方面內容。一是課程調研報告;二是課程教學大綱;三是學生選課指南;四是實踐教學指南;五是教學任務指南;六是教學資源指南;七是課程教學任務書;八是課程評價.
3.教材建設
對于人文教育必修課程,按照教育部、自治區教育廳有關文件規定使用指定教材,在教學實踐中,要進一步豐富和優化指定教材內容,并把呆板枯燥的教材語言轉化為鮮活富有感染力的實踐教學語言,實現教材課程體系向教材教學體系轉化。對于人文教育選修課程教材分三個階段建設:一是臨時選用階段。即選用國內優秀人文教育課程教材;二是校本教材編制階段。即編制校本講義、校本人文教育課程教材;三是正式教材出版階段。即在校本教材建設成為校級優秀教材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建設成為公開出版正式人文教育課程教材。
4.網站建設
根據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要求, 建立課程網站,內容包括:課程基本情況、教學情況、學術研究、人員構成、師資隊伍情況、教改與教研、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效果、課程介紹、教師介紹、教學大綱、參考資料、網絡課件、使用教材、學習方法、作業習題、課程特色等相關內容建設成網絡資源, 使廣大學生和一線教師及其他需求者可以及時準確、方便快捷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1]
5.素材建設
聯合企業、院校、行業協會等單位,根據教學的需求,通過收集、整理現有已成型圖片、視頻、音頻、圖書資源,引進、購買、研制新的素材資源,建設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素材資源庫。建成后的項目包含以下四個模塊:音頻模塊、圖片模塊、視頻模塊及圖書資源模塊。通過資源庫可提供按素材屬性劃分的不同類型及需求的分類檢索,為師生教與學提供服務。
四、教學組織與實施
1.人文教育一體化課程結構圖
2.組織實施
2.1課程組織
按照“分類管理、分工合作”的原則組織落實課程教學。必修課程由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部負責課程的整體設計、建設、監控、評價及組織實踐教學活動等工作,二級學院負責課程選排調課、師資安排、教室安排、教師教學評價等工作,各有關職能部門按照教學任務指南中設定的主題內容,確定部門相應的教學任務;選修課程,人文社會科學部負責課程的整體計劃、設計、建設、監控、評價等工作,二級學院負責課程選排調課、師資安排、教室安排、教師教學評價、學生成績評定及實踐教學組織工作等、各有關職能部門按照教學任務指南中設定的主題內容,確定部門相應的教學任務。
2.2課程安排
對于必修課程的安排要求與2012年秋季學期教學安排相同,在學生3年(1-6學期)學習期間全程貫通安排;對于選修課程安排:一是以自然班級為單位,由二級學院組織指導學生選修課程(以60人為限,不足40人不開班);二是選修課程安排2-5學期開設,2-3學期為正式選課時段,4學期為補選時段,5學期為補修選課時段;三是每學期選修課程分上下時段選修課程,1-9周為上時段,10-17為下時段,每時段學生限選1門課程,每周在2天時段內設置課程;四是每學期選修課程分2大課程模塊、8個二級學院分2組單位,以“2×2” 交叉模式安排選修課程;五是學生3年時間需完成4門選修課程的學習任務,計8學分,128課時(理論84課時、實踐44課時)。
2.3課程教學
對于必修課程,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任務可由一個教師承擔,也可由不同教師共同承擔完成;對于選修課程,課程教學任務由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教師分別完成。理論教學教師每學期需完成每門課程21個課時教學任務及理論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總成績匯總錄入等教學任務,實踐教學教師每學期則需按照實踐教學指導書內容與要求,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完成每門課程11個課時教學任務、實踐教學成績評價等教學任務,學校各有關職能部門每學期則需完成4個課時的學術講座或對應的實踐教學組織活動等教學任務。[2]
2.4成績評定
建立以行動導向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人文教育課程考核由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活動及學生答辯考核組成,權重分別占30%、40%、30%。理論教學考核由理論教學教師負責,以理論教學課堂紀律紀錄、作業紀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質量等為主要考核點,要求在學期學習末一周內評定;實踐教學考核由實踐課堂簽到紀錄(學術講座、主題班會)、學習期間有無違章違紀紀錄、實踐課堂教學活動參與記錄或完成記錄(參與學校實踐活動及“五個一工程”)成效等為主要考核點,由實踐教學教師在學期學習第二周內負責評定。最終由理論教學教師負責匯總學生理論與實踐學習成績,并錄入教學系統。
五、人文素質課程體系教學監控與評價
1.課程監控
由“監測機制+監測方法+反饋機制”等為要素構建人文教育課程監測反饋平臺,即思政與人文社會科學部將選聘人文教育課程質量評價專職干事1名,負責期初、期中、期末課程計劃、課程運行、課程檢查、課程評估與信息反饋等工作,專業負責人、課程負責人員根據反饋意見及時修正解決,以保證課程質量,保持課程資源的持續更新等。[3]
2.課程評價
每學期,根據人文教育課程質量評價情況,對人文教育課程進行等級評定。對于連續2個學期達不到選修總人數20%的選修課程模塊及課程,確定為不合格課程模塊及課程,需要課程再開發、再構建、再設置;對于連續2個學期課程考核分值處于末位的必修課程教學專題,評定為不合格課程專題,需對課程內容再整合、再構建、再設置。
3.評價運用
對于連續2個學期達不到選修總人數20%的選修課程模塊及課程,確定為不合格課程模塊及課程的,連續2個學期課程考核分值處于末位的必修課程、評定為不合格課程專題的,分別給予1個學期的整改開發試用期,在整改開發試用期內仍達不到考核規定的,面向全校重新聘任課程負責人。對于專業教學團隊中必修課程不合格專題內容連續2個學期達到30%以上,選修課程不合格課程連續2個學期達到60%以上的,面向全校重新聘任專業負責人。
參考文獻:
[1]陳映;新型綜合性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王旭善;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N];光明日報;2006年
[3]何祖建;走出當下人文素質教育困境的選擇[N];光明日報;2009年
關鍵詞:職業生涯 競爭力 職業規劃
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從根本上推動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以及大學生分配體制變革,并推動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漸轉化為大眾教育,并且隨著知識、產品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職業的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這時需要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同時進行準確的定位,進一步建立全新的就業觀,不斷滿足崗位需要。在職業意識、競爭意識等方面,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相對比較薄弱,在進行擇業時,通常處于一種盲目狀態。為此,高校需要做好大學生職業的規劃與設計,改變學生就業觀相對落后的現狀,進而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目標。
1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的現狀
為了深入研究分析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通常情況下,需要全面系統地了解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與設計的現狀,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2005年9-11月筆者通過隨機無記名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濮陽職業技術學院1000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本文在調查問卷中發現,在職業規劃與設計方面,大學生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①在自我意識方面,雖然大學生已覺醒,但是在自我認識能力方面,總體上來看,大學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等。②對于職業定位和職業類型的選擇,大學生通常情況下都持有樂觀的態度,在自我獨立方面,已經具備了理性的判斷能力,但是不能有效的定位職位。③對自己的未來預期,多數學生還缺乏信心。④在職業規劃與設計方面,相應的意識半數學生還不具備,同時沒有看清自己的職業目標。⑤能夠找到實現自己職業理想途徑的學生不到35%。⑥對于今后所從事行業的基本情況,近半數學生沒有主動了解,對于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⑦得到有效就業指導的學生不到25%。⑧對于自己理想的職業要求與自身條件之間的差距,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原因分析
2.1 社會環境的變化影響大學生的時代特征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深度發展期,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國際互聯網絡開通,推動了我國社會建設的發展,極大的改善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的宏觀環境。但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市場經濟、國際互聯網消極方面的影響,同時,互聯網的不良影響進一步沖擊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主義、崇尚放任自流的思潮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在這種情況下,“泛工利化”的傾向廣泛存在于大學生中,進而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產生嚴重的影響。
2.2 高校就業指導發展失衡,缺乏系統化 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通過就業指導,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就業能力,以及相應的生存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組織開展就業指導,一方面為畢業生提供一次性的就業幫助,另一方面幫助大學生獲得持續發展的就業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認為“不應該培養青年人和成年人從事某一種特定的、終身不變的職業,而應該培養他們有能力在各種專業中盡可能多的流動并永遠刺激他們有自我學習和培訓自己的欲望”。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推動下,我國高校開始實施就業指導。但是,這種就業指導在各高校之間發展不平衡,甚至將其理解為“安置學生”、“提供就業信息”等,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就業指導失去自身的意義。
2.3 個人主觀意識薄弱,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①對自己缺乏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對自己的優勢分析不到位,同時對自身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使得自己的職業規劃失去有力的支撐;②在自我認識方面,雖然同學認識較為全面,并且明確職業方向,但是,由于缺乏主觀努力,導致很多好的職業規劃沒有成為現實;③追求職業缺乏主動性,進一步沖擊了大學生職業規劃和設計的實效性,使得大學生群體追求職業的積極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④學校沒有專門思考職業目標定位的高度、擇業觀念等,與社會的現實人才需求相比,大學生的職業定位高度和擇業觀念存在一定的差距。
2.4 教育體制存在缺陷 對于高校來說,在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其教育體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現為:① 與職業發展相比,學校教育存在脫節現象,同時職業教育缺乏有效性。在美國,到了八年級(高中)的時候,就開始針對職業興趣邀請專家對孩子進行分析,相比之下,我國的做法依然停留在分文科生、理科生的階段,上大學選擇專業時,對于職業興趣和能力傾向等沒有給予充分的考慮,雖然高校成立了相應的就業咨詢指導機構,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職業教育,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學生的職業意識較為單薄,進一步增加了選擇職業的盲目性。②學生獲取職業信息的渠道不暢通。在職業指導工作方面,學校還沒有完全做到位,在獲取職業信息、形成正確的擇業觀等方面,在為學生提供幫助,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③專職指導人員比較匱乏,并且職業指導課程缺乏系統性。雖然高校已經組織開展了職業生涯指導工作,并且在獲得社會職業需求信息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設置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等方面依然比較欠缺,并且多數學校還沒開設大學生職業設計和規劃課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指導工作的效果。
3 構建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模式
3.1 涉及職業規劃教程,建立職業測驗與咨詢服務機構,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對于高校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開設職業規劃教育相關的課程,將有關職業規劃的知識與理念灌輸給學生,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給學生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方法,并且根據社會環境、技能要求等,適時調整學生的職業規劃。
3.2 改革學校教育教學體制 首先,實行學分制,對課程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一方面,在高考后填寫志愿的過程中,我國的大學生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從眾性,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學生選擇的專業,往往不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影響自己的終身就業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信息渠道不暢通,以及大部分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與社會發展相比,學校的專業設置和教育情況存在滯后的現象,進而難以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其次,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于高校來說,其思政工作主要包括:“兩課”教學、學生思政教育與管理。當前,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高校都加強了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和管理,并且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課程教育與學生實際相互脫離,學生的思想教育缺乏系統性、科學性。
3.3 職業生涯規劃與綜合能力相結合
①了解常識,調整心態。在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常識,只有具備一定的常識后,在此基礎上,才能對心態做出相應的調整。通過職業規劃課程、心理教育課程等渠道,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同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心態。②認識自我,了解社會,合理規劃。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需要以自我認識為基礎,通過全面、客觀、深刻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性格氣質等特征,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自己正確定位奠定基礎。對個人的身心特點,通過自我測評法、他人評價法等進行自我分析,進一步對自己的能力素質進行合理判斷,進而對職業的適應情況進行判斷。③結合實際,實施方案。根據制定的職業發展目標,明確自身學習生活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步驟、措施與標志,制定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同時對職業的發展方向進行明確,并且制定科學合理的奮斗策略。④根據環境,適時調整。該步驟又稱職業生涯評估,通常情況下,需要根據環境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規劃和設計,進一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同時遇到困難不可逃避,但是需要對思路進行清醒的分析,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如果無法克服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調正方案,避免浪費時間。
參考文獻:
[1]曹軍芬.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4).
[2]董偉.職業指導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6).
關鍵詞:專業教師;醫學民族班;輔導員;體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154-02
輔導員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第一線的骨干力量,同時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隨著民族地區醫學院校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為適應民族地區醫學教育體制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和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我校采取了專、兼職輔導員相結合的工作模式來加強對醫學生管理工作的力度。作為一名年輕的專業課教師,要想把兼職輔導員工作做好、做深、做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當今社會因醫患事件時有發生,加上新入學的醫學生在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心理壓力較大、自我調適能力較弱,同時輔導員隊伍還存在著機制不健全,人員不穩定、結構不合理等現象,使得學生管理面臨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增多,工作難度不斷加大,大學生不良事件或極端事件時有發生,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除了進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還應注重醫學生的人文關懷,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導工作,培養他們成為醫術與醫德并重的醫務人員。作為一名臨床專業的兼職輔導員深知學生管理工作的不易,現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體會與同行進行交流和探討。
一、醫學民族班級簡介
全班總人數100人,由兩個小班級組成。其中:已休學1人,檢驗、影像等專業轉入5人,退伍復學1人。班級男生46人,女生54人。從生源地來看:班級來自省外的學生9人,來自省內的學生91人。少數民族76人,占全班總人數的76%。班上有1名同學信仰宗教,共有民族14個。全班宿舍分布22個,男生10個,女生12個。班級共青團員80人,群眾20人,全班均未上過黨校團校。學科背景:中職單報高職入學9人,文理綜合2人,其余89人為理科生。這就是班級的基本情況,單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出醫學民族班級學生結構比較復雜,如果按照傳統的輔導員管理模式對該班級進行管理,會顯得捉襟見肘。青年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管理醫學民族班級有他的優勢。
二、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優、劣勢分析
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不僅可以充實輔導員隊伍,與專職輔導員互補形成合力,而且還可以提高自身素質,實現思政工作、學生管理工作、專業教學三贏。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具有的優勢:青年專業課教師與學生年齡差距不大,易于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專業教師的知識背景有利于加強工作的實效性,在學習上能夠直接對學生進行指導與交流,快速有效的解決醫學生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能給予學生專業上的幫助(比如:醫學知識入門、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專升本等);課堂教學與日常管理的有機結合,無形中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
當然,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也存在一些劣勢:比如,在學生管理方面比起專職輔導員而言顯得經驗嚴重不足;專業課教師兼職輔導員難以投入充分的實踐和精力。
三、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創新管理模式
作為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應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學會為人處世等幾個方面進行重點培養。并根據民族地區學生的個體差異,做細做好各類學生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輔導員要切實承擔起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節奏。
1、抓好入學前教育和醫德教育。除了全面掌握學生的各種信息,關鍵在于做好學生的醫德教育。民族班的醫學生生活獨立意識很強,大部分同學不善言談,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不一樣,導致班上小團體居多,這給班級同學關系的融合帶來挑戰。針對上述情況,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要利用專業的優勢,引導學生把注意力轉移到專業課學習中來,讓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學生在專注專業學習的共同目標中實現融合,于此過程中,了解每一位同學的具體情況,包括家庭背景、、地域風俗、生活習慣、為人原則等,對學生的了解,有利于樹立輔導員的威信,對今后的工作大有益處。醫德教育容易達成醫德共識,這也有助于同學關系融合,而醫德的教育和熏陶從新生進入校門那一刻起,就應不斷的進行著。專業教師畢竟是醫學專業出生,我們對醫德的深刻內涵也有著深刻的體會,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理解比專職輔導員要深刻得多??梢哉f,專業教師兼職輔導員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步入神圣醫學學府意味著志愿獻身醫學,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這樣的誓言所蘊含的意義。
2、抓好常規教育和制度建設。醫學民族班學生個性特點突出,獨立性強,和普通班的學生相比,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差,班級凝聚力差,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根據民族特性重點培養一批學生骨干,用骨干力量的感染力來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民族班的學生內心比較敏感,家庭情況普遍不好,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針對這些特點,我通過建立微信群、騰訊討論群、QQ交流平臺、不定期集中開班會、開班委會、室長會議、單獨約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各種狀況,搭建多種與學生溝通的平臺,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全力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做好心理輔導只是學生管理的奠基石,面對這個民族特色非常鮮明的群體,必須要用鐵的制度和紀律作約束,用紀律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促進學風。有了制度和紀律,執行是關鍵。因此,輔導員要做的就是選出學生骨干,讓學生骨干監督全班同學,以確保制度和紀律的順利執行,簡而言之,就是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實行學生自理。
3、豐富活動載體和能力舞臺。新生對未來的大學生活滿懷憧憬,他們有激情,愛幻想,把大學當做理想的天堂。教師要保護他們的熱情,更要努力使他們不要迷失在“天堂”里。適時適地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提高能力。學生干部競選時盡量要求每名同學都能站到臺前展示自己。另外,輔導員要未雨綢繆,積極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鍛煉的崗位,讓每個學生都有承擔責任的經歷和體驗,在崗位上鍛煉能力,在崗位上實現自我發展。班級里能提供的鍛煉崗位畢竟有限,輔導員應該做好統籌安排。學生干部崗位設置不拘泥于形式,可以因人設崗,寢室長、樓層長、各科課代表、級隊管理委員會成員等都是鍛煉崗位,已經擔任學生干部的不得兼任,推薦至團委和學生會的優秀學生干部不在班級兼職,積極向各學生社團組織推薦優秀學生,班級學生干部也可嘗試實行定期輪換的方式。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如中秋茶話會、特困生座談會、第二故鄉――都勻一日游、茶博園猜謎一日游、大學生活主題教育、共度中秋晚會、迎新晚會、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民族風俗分享盛宴、基礎學科知識競賽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提高能力。
4、狠抓學風建設和能力培養。走入象牙塔便是進了“保險箱”,或是覺得學習了十幾年,該松口氣歇歇了,這類學生有種“一勞永逸”的思想,精神世界空虛,容易出現“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消極做法。因此,入學伊始就應把醫德教育放在首位,用醫德教育來引領學風建設。同時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于向自己提問,敢于向教師提問,敢于向書本提問。要建立誠信獎懲制度,嚴懲考試作弊,保證學生的競爭環境公平、公正,促使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醫學高職高專三年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5、尊重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輔導員針對部分獨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個性強、獨立意識強,紀律觀念淡化等一些特點,以及群體學生當中的個體差異(身體條件不好、思想狀況不穩定、家里困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工作思路包括:特困生工作,抓兩頭、帶中間,個別心理輔導、積極主動與家長溝通等。
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輔導員只有不斷堅持研究每一名學生的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重視個別談心工作的開展,了解具體情況,做學生的知心人,使學生有話敢講、有話愿講。開展“有事請講,心愿墻、QQ、微信留言”等活動,建立網上電子郵箱,使學生有袒露心事的機會,有效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保障新生有序地進行學習和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