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利與弊
時間:2023-08-27 14:55: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利與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們的生活因為科技的存在更加便利,我們不必記住一串長長的電話號碼,不必小心翼翼地捧著地圖尋找目的地,因為智能設備會幫我們打理一切,提供豐富的娛樂信息;我們也可以通過移動設備檢索身上的皮疹到底是怎么回事,諸如此類簡單的醫療問題都不在話下;我們可以非常愜意地足不出戶就能預訂餐館和機票,支付賬單,或是比對同一商品在不同網店的價格,因為“對應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App?!?/p>
然而,利與弊總是相伴相生的,在日益發達的科技領域更是顯露無疑。我們在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亦承受著它的副作用――科技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和超高的滲透率,已經遠遠超出人的掌控。游戲掌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已經無處不在,從我們的家庭,到辦公桌,再到我們的口袋和錢包??萍嫉娜の缎院蛫蕵沸裕沟迷⒔逃跇烦蔀榭赡?。在長途旅行中,只需一臺平板電腦,或是游戲掌機,你很快就能讓不安分的孩子安靜下來,他們甚至還會玩得不亦樂乎。在一些地區的學校中,教師已經在使用互聯網給學生布置作業,并指導學生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文獻檢索。不得不承認,互聯網讓各類龐雜的信息變得觸手可及。從另一方面來講,一旦這些智能設備落在孩子的手中,他們在上面玩什么、看什么就由不得你了。
游戲或多媒體中多元化的刺激性因素,使得神經系統始終處在高強度的刺激接收狀態,久而久之,人的興奮閾值也會提高,逐漸對平淡的生活感到厭倦。于是,在過度沉迷于電子產品的兒童中,我們常常會聽到他們抱怨,“太無聊了。”在游戲玩家和游戲之間,或者閱讀者與內容之間高強度的互動中,同時也伴隨著快速動態化的信息攝取,這就導致體驗者僅需付出極少的工作記憶(短時記憶)就能夠獲得充分的滿足感。這會擾亂注意力和工作記憶的下行神經調控的培養,導致兒童注意力難以集中。如果過度暴露于游戲和多媒體信息之中,兒童的心智是否又能夠應對現實世界中對短時記憶、回憶以及觀點組織能力要求比較高的活動,如課外作業、論文寫作等等?
從社交層面來講,電子屏幕所呈現的扁平化的2D世界不利于溝通能力的培養。據統計,97%的交流是非語言性的,只有剩下的7%是言語交流。但在通過鍵盤鍵入文字的過程中,說話者言語中的意義和意圖會有大量丟失。此外,在社交媒體的匿名特性掩蓋之下,很可能會出現惡意甚至暴力的言語攻擊,同時我們又無法及時對被侵害者的狀況做出反應。視頻聊天中雖然也存在非語言交流(如面部表情、語調、肢體語言、語氣、語速等等),但仍舊不能完全地還原面對面交流中說話者之間直觀的互動過程。長此以往,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包括問題解決、折中妥協和沖突排解等能力都會受到影響,以致身心發展出現偏差。因而,原本是用來改善人類生活的科學技術,可能會反過來破壞我們的生活,造成自閉、網絡暴力、孤獨,影響正常的社交和工作生活。
我們深知小孩子一日三餐不能只吃糖果。處在生長發育期的他們需要有一個平衡的膳食和營養搭配。而無孔不入的智能終端給人們出了一道選擇題,可謂退一步天堂,進一步地獄。更大的挑戰在于,作為家長你并不能夠時時刻刻監控孩子對智能設備的使用情況,況且由于這類設備簡單易用的特性(還記得關于3歲小孩子未經指導就熟練使用iPad的故事嗎),孩子們很容易上手,可能在你還沒看其畫面內容之前,他們就已經快速地切換到了另一個程序。因而,我們需要對未成年人使用電子設備圈定一個范圍。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2歲以下的兒童不應接觸數字內容,而2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每天使用“高質量數字內容”的時間不應超過2個小時。與此同時,蘋果和谷歌都在各自的移動平臺上加入了家長控制選項,控制未成年人可以訪問的應用程序和內容。也有一些比較激進的父母會直接沒收孩子們的游戲設備,切斷互聯網和有線電視。在未成年人對智能設備形成嚴重依賴前進行干預變得十分必要。而我們也常會聽到孩子們抱怨沒有網絡的世界非??菰铩?/p>
科技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變得更加便利了,可惜,如何教會未成年人處理好虛擬世界或是智能設備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關系卻并不在其中。因為,沒有人開發過這樣的一款App。
譯者后記
在編譯這篇文章時,我腦海中浮現最多的是《機器人瓦力》中的畫面,人類在新星球上過著安逸而無憂無慮的生活,各種機器或稱科技設備隨時待命,一切生活所需都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甚至到最后,人類不得不打敗機器才能踏上重返地球的航程。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科技給我們開了一個玩笑,我們努力創造,到頭來卻發現我們所孜孜以求的生活最后竟成了另外一種負擔。
雖然這在短期之內并不會實現,但這一趨勢卻愈發不可收拾:低頭一族、屏奴、沒有方向盤的無人駕駛汽車受波及淪為數碼產品奴隸的不僅是我們的下一代,因為我們自身也在淪陷,我們又該拿什么去說服孩子們呢。
記得讀到過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一個小孩子因為長時間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在給他一本真正的紙質書的時候,他竟然還會試圖通過左右滑動來翻頁。在他的認知里,數字讀物先于紙質讀物而存在,自然而然地會采用已經習得的方式去“操控”。在互聯網時代里,慢慢丟失的并不止這一項技能。你會發現,現在的“00后”對于科技產品的態度跟我們已經有了很大的分歧,他們會把科技的介入和存在當作理所當然,他們不會像我們一樣在新技術與舊有的生活方式之間糾結,在他們眼里,社交網絡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更加模糊了,甚至已經融為一體,而我們在他們這個年齡段曾有的一些喜好已難覓蹤跡。
亦或者,是我們太過執拗了,抱守著前朝遺老的死忠心態去做一些無謂的抗爭,比如日漸衰落的紙質書,比如我一邊在鍵盤上敲擊著這些文字,一邊矯情地懷念著筆尖沙沙劃過紙面的那份愜意。
前段時間,鄰居家的小孩常會在我下班回家之后來找我,而我也是瞬間愛心泛濫,將我買來緬懷童年的一些小玩具給他玩。就這樣持續了不到一個星期。后來,他發現了我家里那臺早已撂荒的平板電腦――2013款Nexus 7。解鎖之后,他問我有沒有一款叫天天酷跑的游戲,我說沒有,只給他玩了幾款用來打發時間的小游戲,像Flappy Bird、2048、Flappy 2048、黑白塊兒。他很快失去了興趣,問我可不可以下載其它的游戲,我打開Google Play商店告訴他無法連接。然后,第二天,第三天,他一再央求我下載其它游戲。
于是,我把平板電腦帶到了公司,繼續撂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