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7 14:55: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債務危機的解決辦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歐元;歐洲債務危機;歐元危機
引言
歐洲的主要國家為了在國際上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通過談判一致同意聯合起來,實行統一的貨幣。其原因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歐洲國家的世界地位大幅度下降,隨著歐洲復興計劃的實施,歐洲各國越來越希望在政治、經濟上聯合起來,以達到與美國、日本等經濟強國相抗衡的目的。
歐元是由1992年為建立歐洲經濟貨幣同盟(EMU)而在馬斯特里赫特簽訂的《歐洲聯盟條約》所確定的。成員國需要滿足一系列嚴格的標準,如其通貨膨脹率和利率需接近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歐元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也更加方便。但希臘債務風波發生以來,歐債危機近來呈現向歐元區核心國家蔓延態勢。
一、統一的貨幣使歐盟各國經濟得到改善
自歐盟成立后,各個國家在其他領域也有所聯合,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聯盟,但是近年來聯盟內的各國經濟局勢動蕩,經濟上互相影響,共同抵御外國沖擊的能力被弱化了。由于貨幣還沒有統一,現在采用的都是浮動匯率機制,不斷變動,使得各國幣值產生差別,再加上利率的變動等因素,比較容易發生金融秩序的不穩定。不過統一貨幣后,使用歐元就大大減少了經濟混亂的發生,促進了區域內經濟的和諧發展;歐元啟動以后,統一貨幣與統一市場的共同促進無疑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使得歐盟在與美國和日本等經濟強國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歐元簡化了手續、節省了時間、加快了商品與資金流通的速度,而且還會減少近300億美元的兌換和傭金損失,隨著歐元地位的上升和歐洲資本市場的發展,成員國的資金成本也會下降,有利于投資和經濟增長。
二、歐洲債務危機將導致歐元危機
2009年12 月希臘的債務問題凸顯,它成為歐洲債務危機的引爆點。隨著2010 年 4月份之后不斷有到期的債務需要償還,希臘政府必須要從國際市場籌集大量資金,但因為其債務負擔已經超過規定,希臘政府通過市場籌集資金的成本將越來越高,未來償還債務的能力將進一步降低,陷入了惡性循環。投資者對希臘可能陷入國家破產的擔憂無法平息,救助計劃未能達到預期效果,金融市場依然加劇震蕩對沖基金則借機蓄意沖擊歐元,致使歐元陷入自建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現在危機開始向歐洲五國(縮寫PIIGS葡萄牙、 意大利 、 愛爾蘭、 希臘、西班牙)蔓延,這些國家接連爆出財政問題,德國與法國等歐元區主要國家也受拖累, 美國評級機構則落井下石,連連下調PIIGS信用評級,整個歐洲被債務危機陰霾籠。希臘債務危機實際上已經引爆了整個歐洲的債務危機,從而使歐元處于危機之中。
三、歐洲債務危機原因
歐元的橫空出世,曾經被許多人給予了的很大的期望,好景不長,歐元陷入生死存亡的險境中。其造成歐元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統一的利率政策、貨幣政策是危機深層原因。采用歐元之前,各國政府債券的利率差距可以反映成員國的經濟差異。歐洲央行統一的貨幣政策為歐元區設置了統一的利率基礎,抑制了歐元區國家的國債風險溢價,致使這些國家對信貸風險的忽視。以至于這些成員國很少愿為改善國內經濟結構和理順政府部門做出有效改革,而更樂意通過搭歐元區的便車,獲得低利率信貸。借款的增加刺激了經濟活動,使麻木的借款人陷入信用風險當中。統一的利率政策不適應各成員國各異的經濟情況;歐洲中央銀行按照《歐洲聯盟條約》,以“維持幣值穩定”為首要目標甚至是唯一目標,在不損害價格穩定的前提下支持歐洲的總體經濟政策。但是,這意味著當經濟增長乏力要求降息,同時控制物價的壓力又較大時,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在“兩難”面前將把提振經濟擺在次要位置。這就造成:利率工具的缺失,使成員國只能進一步依賴財政擴張工具刺激經濟;歐盟管理體制復雜,各國利益立場協調難度大,導致政策拖延。統一貨幣管理當局的貨幣政策使政策滯后。這些是引發危機的深層原因。
2、游資炒作對歐元危機起推波助瀾。債務危機爆發后,高盛等投行又大肆做空歐元。美歐股市連連下挫,歐元大幅貶值,希臘等債務危機國家的融資成本飆升,使其無法用借新債來還到期的債務,由此助長危機爆發并蔓延。2001年希臘加入歐元區時為達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提出的要求即政府預算赤字不超過GDP的3%未清償債務總額不超過GDP的60%,希臘政府通過與美國投行高盛集團合作與其簽訂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協議將財政赤字降為1.5%,最近披露,當時希臘的真實財政赤字是GDP的5.2%遠遠高于3%。尤其是以各種手段讓債務維持在規定水平之下的國家不只希臘一家,為今天危機爆發埋下禍根。
3、歐元結構性矛盾是危機的重要誘因首先,隨著歐盟成員日益擴大,成員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開始參差不齊,德國、荷蘭等西歐國家與希臘、西班牙等南歐國家之間出現經常項目嚴重失衡,德國、荷蘭等具有很強的出口競爭優勢 ,擁有經常項目順差。而希臘、西班牙等南歐國家因勞動生產率相對低下,出口競爭力較弱,出現巨額經常項目逆差,結果,歐元區自身出現內外發展失衡問題,由此加大貨幣政策的調整難度。其次,歐元區實施統一貨幣政策,各國在面臨內外失衡時無法通過貨幣政策以提高出口競爭優勢,只能采取財政刺激政策,以維持國內經濟增長,在經濟擴張期,只要經濟持續增長,政府稅收就會增加,財政支出可通過增加稅收來彌合。但當金融危機爆發時,經濟衰退稅收減少,希臘等國的財政赤字驟然惡化,成為債務危機的主要引爆器。最后,
雖然希臘等南歐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比西歐低,這些國家在福利制度方面極力向富國看齊,在稅收與財政不允許情況下過度提高公務員工資和退休養老金等福利待遇,加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不僅給政府造成巨大財政壓力,而且使單位勞動成本上升,使希臘等南歐國家在與亞洲等新興市場的低成本競爭中更處于劣勢。
歐債危機背后摻雜的是更深層較量,那就是美國與歐洲正在展開一場貨幣主導權與債務資源的大戰。事實上,美國依然延續其金融貨幣霸權所賦予的“結構性權力”。而自從歐元誕生之日起,歐元就作為全球最有力的潛在競爭對手,全面挑戰美元霸權體系。
四、解決歐債危機辦法及危機前景
解決歐債危機兩種極端的方法是解體或更緊密聯合。當然理性選擇是幫助伙伴脫離困境,“共克時艱”將是歐元區國家面對危機的努力方向。積極將此次“危機”轉化為深化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契機”,將壓力轉化為改革歐元治理結構的動力,已經成為別無選擇的唯一出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歐元區必須以制度改革的規劃根治自身制度缺陷,以贏得其他國家和經濟體的信任與幫助。為此,各成員國之間還需要不斷的博弈和磨合。要解決內部各國競爭力的差異和發展失衡、分散的財政政策和統一的貨幣政策的矛盾,歐盟只有實施財政體制改革和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來重建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縮小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差距,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和財政問題。從2010年5月10日,歐盟財長會議達成一項總額為7500億歐元(約合1萬億美元)的巨額緊急援助計劃。同日,歐洲央行宣布,將對歐元區的公共和私人債務市場進行干預,購入成員國政府債券,這是歐洲央行首次宣布購買政府債券;為了恢復市場信心,歐洲開始大力緊縮財政。2010年5月6日,希臘議會通過了政府提出的財政緊縮方案。該方案計劃3年內緊縮開支300億歐元。為重塑市場信心,2011年10月,第二輪歐盟峰會終于就希臘債務減記、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擴容、銀行業資本狀況等三個議題達成了全面共識。歐盟相關各方同意,減記私人部門所持希臘債務50%,約為1000億歐元; EFSF規模將達到1萬億歐元左右;要求銀行資本充足率在2012年之前達到9%。重振強勢歐元,任重而道遠。
五、中國應對歐洲的債務危機措施
歐洲危機后,我國的工業實力必然有很大的進步,而歐洲的相對實力不可避免地進一步衰落下去。歐洲債務危機為我國提供了第二次歷史性的機遇。建議如下:在對外政策方面,適度參與救援歐洲諸國的債務危機。在對內政策方面,應該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保持高壓態勢,防止自己陷入泡沫化的危機。我們可以把握好時間窗口,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我國的出口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阻力。歐美發達國家的“二次工業化”對于我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來說是嚴峻的挑戰。(作者單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光亞.歐元區統一貨幣政策和成員國相對獨立財政政策之間的沖突與協調[EB/OL].2010-04-10,中國經濟論
[2] 周茂榮,楊繼梅?!皻W豬五國”債務危機及歐元發展前景 [J].世界經濟研究 2010-05-11
關鍵詞:歐債危機 歐元區 經濟一體化 政治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F830.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770(2012)01-023-04
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對希臘可能出現債務違約的擔憂進一步加劇,希臘因債務危機最終走向破產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同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已經出現的或將來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問題,更是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并有可能進一步蔓延至實體經濟領域,甚至是國際政治領域。歐債危機的影響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持續時間之長,決定了我們有必要深入分析其成因。歐債危機的起因錯綜復雜,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經濟原因,也有政治原因;既有歐元區內部的因素,也有國際經濟政治大背景的因素。本文試圖從經濟學和政治學的雙重視角深入探究歐債危機的起因。
一、經濟一體化和政治一體化的不同步性
在歷史上歐洲人曾經以各種方式進行過歐洲一體化的偉大嘗試,但是都失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使歐洲人普遍寄希望于通過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道路來實現歐洲的和平與福祉。從二戰后的歐洲煤鋼聯營共同體,到1993年的歐洲聯盟誕生,主要是走的經濟一體化的道路。歐元區的成立實際上是二戰后歐洲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結出的果實,各成員國讓渡出自己的一部分,主要是貨幣,組成了一個共同的單一貨幣聯盟。歐元區的成立在促進歐元區成員國間的經濟一體化方面也確實發揮過許多積極作用。成員國在加入歐元區之后,享受到了歐元區使用單一貨幣的好處,比如消除匯率浮動,促進跨境貿易和促進跨國就業等,使得政府和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更加便利,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資本流動更加順暢。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歐元區成員國畢竟是獨立的歐洲民族國家,歷史傳統和文化差異在短時期內是很難融合的,各民族國家的利益沖突也仍然客觀存在。因此,歐洲的政治一體化一直都遠遠落后于經濟一體化,在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共同司法與內務合作、共同防務政策等方面的進展仍然非常有限。
按照加入歐盟和歐元的標準,歐元區似乎可以作為一種國家的~體化模式。但是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歐盟不但沒能順利解決希臘債務問題,歐債危機反而傳染至更多國家。歐洲金融市場動蕩加劇,還存在著債務危機與銀行危機并發的可能性。歐元及歐盟運作機制當前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考驗,與歐元區經濟一體化和政治一體化的不同步性有直接關系。與經濟一體化相比,歐洲政治一體化的進程大大地落后。沒有政治聯盟作為基礎,經濟聯盟的發展就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障礙。歐元是一種共同貨幣,它的價值及其穩定與否還取決于各國在政治上能否保持團結一致。若政治一體化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對于歐元來說就是致命的傷害。目前急需解決的就是國家的讓渡問題。國家對貨幣稅收的管轄權不僅是國家重要的經濟職能,更是一國的重要內容。對于參加歐元的國家而言,它們已經讓渡了發行貨幣的,但是仍然保持稅收和國家經濟決策的權力。這不是單一的經濟一體化所能解決的,更加需要政治一體化的發展來解決。
由于歐元區經濟一體化和政治一體化的不同步性,各成員國的國家利益與歐元區共同利益經常存在沖突。作為多種增長模式和多種發展速度共存的經濟聯合體,歐元區成員國經濟發展差異很大,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歐元區的東擴,轉軌中的中東歐國家逐漸加入歐元區,更加加劇了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歐元區各國經濟復蘇步伐不統一,德國、法國的經濟開始回歸正常,而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國由于房地產泡沫的破裂,經濟復蘇之路曲折。各成員國對歐元區貨幣政策的訴求不盡相同,但歐洲央行顯然難以同時兼顧所有成員國的利益,這一問題在單一貨幣體制下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如果有一個好的政治決策機制,當某個成員國債務風險上升時,歐元區應該能夠果斷地尋求一種合適的解決辦法。但是,歐盟的成立是建立在一系列超國家機構基礎上的,各成員國常常在機構設置,席位分配、表決機制等問題上爭論不休。歐元區與歐盟密不可分,歐元區的重大決策中都由這些超國家的機構協調解決,這樣的制度設計本身就是缺乏效率和執行力的。在歐元區現行決策體制下,歐洲債務問題不可能迅速得到解決。同時,歐元區設計上又沒有退出機制,出現問題后協商成本很高,這也給歐元區危機處理提出了難題。由此可見,將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置于一個統一的貨幣區內,只搞經濟一體化卻沒有政治一體化,必然存在著諸多難以協調的矛盾,制度上的弊端就已經為危機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二、經濟政策的不協調和經濟趨同的不穩定
歐元區各成員國的實際情況不同導致經濟政策各不相同,已經成為歐元區未來發展的重大障礙。雖然成員國在經濟趨同上都達到了指標的要求,但是這種趨同僅僅是表面經濟數據的統一和接近,歐元區真正需要的經濟政策的協調統一還遠遠沒有到來。成員國稅收制度各不相同,失業保障制度以及養老金制度也不統一,成員國不同的通貨膨脹水平與相同的利率之間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不協調,成員國穩定物價的要求與放棄部分經濟后調控手段受限制之間也有難以解決的矛盾。如果歐元區不能較好解決內部經濟政策的不協調問題,那未來的歐債危機仍然會愈演愈烈。
成員國經濟政策的不協調還嚴重影響了歐洲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按照歐盟條約的規定,歐洲中央銀行應該是具有高度獨立性的金融機構,它對歐元起到保證幣值穩定、抑制過高通貨膨脹的作用,是關系到歐元能否穩定運行的關鍵和基礎。但是從后來的實際情況來看,利益的差異性使歐洲中央銀行的獨立運作大打折扣。歐洲理事會控制著歐洲央行的人事安排,它是由各國央行的行長和董事會成員組成的,這些成員都代表本國經濟利益說話。由于各國對貨幣政策的要求不同,因此都盡可能影響歐洲央行采取對本國有利的貨幣政策,從而威脅到了歐洲央行的獨立性。有些國家在失去貨幣調控的手段后,只能利用其他手段來適應本國經濟發展的要求,這些手段也經常地與歐洲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相抵觸,從而大大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效果。
除了經濟政策的不協調以外,成員國經濟趨同的不穩定也是歐洲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加入單一貨幣體系,各成員國不惜一切代價地向經濟趨同標準靠近,其中很多國家都是臨時突擊的結果。這種經濟趨同標準很難在歐元區啟動后長期維
持下去。希臘、意大利。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債務危機,明顯地暴露出這種經濟趨同的不穩定。歐洲某些大國出于政治目的而人為地搞經濟趨同和加快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度,最終必然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對當年希臘為加入歐元區而做假賬,德、法等國心知肚明,但急于擴大歐元區的政治心態壓倒了本來規定的嚴格的財政、經濟標準。希臘等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原本與德、法等歐元區核心國相差不少,其福利水平也有差距。加入歐元區后,希臘背靠歐元這棵大樹,大量借貸,福利水平迅速趕上甚至超過了其他國家??梢哉f,歐元區在成立之初就在經濟領域埋下了地雷。歐元區成立之后不久,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又使得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刺激經濟增長的財政寬松政策,希臘政府的財政原本處于一種弱平衡的境地,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臘根本無法通過公共財政來支撐過度的財政開支,因此在這輪財政寬松政策中出現了債務危機。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后,歐元區的其他國家包括德國和法國等核心國家都以盡量減少本國國家利益損失為出發點,來協調和尋找各方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完全沒有當初推進歐洲一體化的決心和進度。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成員國經濟政策的不協調和經濟趨同的不穩定。直接導致了它們在面對債務危機時仍然退守回本國國家利益的底線,大大增加了各方的協調成本,還可能會延誤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因此,對于每一個歐元區成員國來說,未來逐步推動建立協調的經濟政策并謀求穩定的經濟趨同是很必要的。在這次歐債危機中處于困境的國家必須更多地服從歐元區的統一領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希臘在這次危機中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一部分自,公共政策上也將更多地受制于歐洲央行和歐盟的干預,這種情況以后可能還會發生在歐元區其他成員國身上。
三、貨幣政策的集中化和財政政策的分散化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一個國家調控經濟運行的兩大最主要的宏觀經濟政策,在兩大政策的應用中,其調控的側重點、調控目標、調控影響等方面均存在差異。貨幣政策更多地側重于總量的調節,更多地側重于保持幣值的穩定,且在治理通貨膨脹的時候作用更突出:而財政政策可能更側重結構性的調節,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比較突出,且在治理通貨緊縮的時候作用更突出。因而,為實現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目標,客觀上必然要求將兩大宏觀經濟政策統籌安排合理搭配使用,這在一個國家內部通常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歐元區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則具有較大的特殊性。歐洲區內的國家并非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國家,雖然歐元區的財政政策仍由各國政府自主制定并執行,但由于歐洲一體化的政治需要,各成員國將自主制定執行貨幣政策的權力讓渡給了歐洲央行,由超國家的歐洲央行制定并執行歐元區統一的貨幣政策,即歐元區實行的是自主分散的財政政策與集中統一的貨幣政策搭配的宏觀經濟政策體系。可以說,這一制度設計是歐元區的最大特色,但也為當前的歐債危機埋下了伏筆。原因在于,各成員國自主實施的財政政策的目標主要是為促進本國經濟增長及解決本國失業等問題,而歐洲央行實施的貨幣政策目標則主要是為維持低通脹并保持歐元的對外幣值穩定。
按照經濟學理論,當一國財政狀況惡化時,其信用將會降級,由此導致發行國債的成本上升,甚至金融市場對其繼續發行債務還會附加諸多限制條件,這都會減少財政狀況惡化的國家發行國債的可能性,進而對該國政府控制國債融資和政府赤字規模形成約束。但因歐元區實施的是集中統一的貨幣政策,因而金融市場對歐元區各國政府財政赤字融資的制約機制無法發揮作用。而且,在這種制度安排下,歐元區在一定程度上還為不達標的赤字國發行債務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打開了方便之門。如加入歐元區之前的希臘,意大利等國的政府赤字本就已偏高,其債務背后的信用擔保能力已較低,但這些國家加入歐元區后并沒有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以削減赤字,而是更加專注于通過擴張財政預算實施寬松的財政政策實現本國經濟增長及解決本國失業問題,將由此可能引發的通脹及歐元匯率穩定問題均拋給貨幣政策的統一執行者歐洲央行。由此可見,歐元區先天的內在制度設計缺陷,使歐元區各國家不僅喪失了主動彌補財政赤字的意愿,反而使其原有的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從而釀成當前非常嚴峻的歐債危機。面對歐債危機的爆發,歐元區各成員國仍無法在本國范圍內單獨采取任何貨幣政策來調整,只能寄希望于歐洲央行的統一安排,而這又發生很高的溝通成本,需要很長的協調時間,因而往往失去最佳的政策反應時機,造成很大的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可能。
四、區域經濟差異和產業結構失衡
歐元區各個國家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希臘,意大利等南歐國家在經濟體制與運行方式上與德,法等國家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梢赃@樣說,在歐元區內部,經濟強國的發展優勢與弱國的發展劣勢越來越突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也變得越來越明顯。經濟強國帶動不了弱國,弱國的放緩也同時拖慢了強國的發展。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既沒有特殊的地域優勢,沒有很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科學技術方面也沒有明顯領先的優勢。以希臘為例,其經濟發展非?;危瑢嶓w經濟的支撐作用很低,房地產泡沫相當嚴重。希臘的勞動力、能源等生產要素市場競爭不充分,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處于壟斷地位的希臘公共企業改革阻力較大,公用事業市場開放相對滯后。希臘的國有企業不僅自身效率低下,服務質次價高,成為財政包袱,而且政府為了拉攏選民,贏得大選,還不得不大力擴展公共部門,進一步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由于希臘低迷的經濟不能支持其龐大的財政支出,最終導致經濟泡沫逐漸破裂。失業率居高不下,銀行業壞賬率激增,債務危機的爆發難以避免。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希臘等南歐國家的債務危機反過來也在制約德國等歐元區主導國家的融資能力,導致德國國債的再融資成本增加。例如,德國政府在最近發行國債時就遭到資本市場冷遇,投資者認購很不積極,最終導致德國央行不得不出手購入超過市場需求的國債,以避免此次國債拍賣失敗。作為歐洲頭號經濟強國的德國長期國債一直是資本市場熱捧的優質資產,如此高比例的德國國債在市場上不能售出尚屬首次,反映的是投資者對歐元區經濟前景的不信任。如果作為歐元區經濟信用等級最好的德國尚且不能在資本市場充足地融資,歐洲其他國家的境況可想而知。最近這次德國國債發行遇冷,直接反映出資本市場對作為歐元區實力最強的德國經濟能否免于遭受歐債危機的擔憂,也是德國經濟遭受歐元區債務危機拖累的一個信號。
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來看,在金磚國家的經濟迅速增長的過程中,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占據了世界絕大部分市場,而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則幾乎壟斷了高科技產品市場,因此國際制造業市場中留給希臘這類國家的份額就微乎其微了。希臘進入工業化的時間相對較短,由于受到自然資源等諸多先天條件的限制,對制造業產品的進口依賴度很大,而
象希臘原來的傳統產業如航運和旅游等,又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受到劇烈沖擊,因此希臘的就業率和勞動生產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在經濟低迷時期,國家只能采取積極的經濟刺激政策,這又使得財政支出大幅度增加,這些原因都加大了希臘在面臨經濟危機時的財政壓力。在其他南歐國家,如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其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性和希臘也很類似,缺乏制造業支撐的產業空心化和擴張性的赤字財政政策,都是這場歐債危機的直接導火索。
五、人口的老齡化和不合理的社會福利政策
歐洲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公共財政背負著很重的養老金負擔,必然會表現為相關國家的公共債務不斷上升。除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額養老金支出,歐洲的教育醫療福利、失業救濟、帶薪休假等其他福利項目的支出比例在全世界都屬于高水平行列。如果把歐洲和美國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美國社會較歐洲更為開放,吸收的外國移民也比歐洲多,但是多年來美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卻是歐洲的兩倍左右,失業率也只有歐洲人的一半,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社會福利水平比歐洲相對要低很多。與美國不同,歐洲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可謂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安全網”,除了經濟活力受損外,還帶來社會制度的僵化。在歐洲的選舉政治下,歐洲國家不合理的社會福利政策不斷地被強化,沒有哪位政治家或選舉候選人能強力推行削減社會福利開支的財政政策。因此,歷史因素和現實利益交織在一起,使得歐洲很多國家的“寅吃卯糧”狀態持續了很多年。近年來,歐洲一體化的快速推進和歐元區的成立雖然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種不合理社會福利政策的弊端,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最近幾年,很多財政能力有限的南歐國家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面向德國和北歐看齊,而完全不顧及本國的實際經濟發展水平,最終導致債務無法按期償付的危機。
在社會福利政策的形成方面,歐洲各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差異。就希臘而言,其債務危機的一個根源就在于其要靠借錢才能過日子,這樣寅吃卯糧的狀態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可以這樣說,希臘爆發債務危機有其必然性,這場債務危機的到來只是早晚問題。除希臘外,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信用評級最近不斷被下調,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超過國家財政能力的不合理社會福利政策所導致。因此,這場歐債危機的爆發確確實實給歐洲高福利國家的公共政策敲響了警鐘。
到目前為止,歐債危機的影響還遠未結束,歐洲經濟也沒有出現回暖的跡象。歐洲的這場危機對于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來說,同樣具有很強的警示作用。首先,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統一應該成為我國未來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主要著力點,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收支結構和收支平衡尤其要重點予以關注,我們今后絕對不能出現歐洲這樣的債務危機。其次,在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如何制定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福利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成為今后需要重點解決的改革攻堅點。最后,我國當前在產業結構升級和縮小區域經濟差異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應該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視野中重新審視和思考,我國企業在“走出去”戰略指導下開展的海外投資活動也必須要具備更大的彈性和靈活性,既要注意規避歐債危機帶給我們的各種風險,又要把握好歐債危機帶給我們的戰略機遇,更好地為我國的國家利益服務。
作者簡介:
關鍵詞:地方債;風險管理;償還機制
一、債務置換策略
1.債務置換定義
債務置換策略指地方政府通過發行新的債券來換回之前地方債務持有者手中的即將到期的老債券,是地方政府解決地方債務危機的策略之一。老債券的持有者之所以愿意進行地方政府債務的債務置換的原因是投資者手中持有的老債券很可能出現無法償還的情況。債務置換不是量化寬松政策,量化寬松政策為在市場中購買中長期國債,增加市場中的貨幣供給,是一種貨幣政策,而債務置換是一種財政政策。
2.地方債債務置換的積極效應
第一,進行地方債債務置換是將投資者持有的短期地方債置換成中長期的債務,地方債的總體規模沒有擴大,只是延長了地方債的償債時期,地方債額的總體風險沒有因為進行債務置換而增加,總體風險得到控制。
第二,債務置換可以有效地解決地方債出現集中償還的問題,避免政府在短時間內陷入無法償還地方債的困境,通過地方債的債務置換,政府可以解決地方債的期限錯配問題。
第三,地方債的債務置換可以提高銀行資產質量。地方政府債務主要為銀行貸款和信托貸款,流動性較差。如果將銀行貸款置換成期限更長的債券,可以降低銀行資產的存貸比,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3.地方債進行債務置換的不足之處
第一,地方債的債務置換沒有從實質上改變地方政府的資產和收入來源,僅僅是改變了目前地方政府債務的期限結構,只是延長了地方政府的還款時間,對于還債資金的來源沒有明確改變。
第二,對于地方政府解決地方債的還債問題,債務置換與其說是解決策略,更像是解決地方債的短期應急機制。地方債出現短期內集中還款的根本原因沒有得到解決。
第三,債務置換具有一定的行政干預性質,以外部力量緩解地方政府短期還債壓力。投資者對債務置換視為無奈之舉。
二、PPP合作策略
1.PPP策略定義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合作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PPP合作模式最早是由英國政府在1982年提出的。PPP合作的主要投資項目為純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或具有公益性的建設工程,不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
2.PPP合作模式的積極作用
第一,PPP合作模式可以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由于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地方財政的收入不能滿足地方政府支出的需要,而地方政府需要提供大量的資金建設公共物品,這對地方政府的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PPP模式為此提出了解決辦法,鼓勵地方政府與私營企業、民營資本進行合作。
第二,PPP合作可以轉變政府職能,由過去的建設者轉變成基礎設施建設的監督者和管理者。地方政府對社會資本進行監督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在一定的范圍,避免資源浪費情況的發生。
第三,PPP合作模式可以解決政府失靈的情況。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政府要對市場進行干預,使市場達到有效運作的狀態。
3.PPP合作模式的不足之處
第一,地方政府承擔的風險較大。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風險的分配比例卻是不均等的,政府承擔的風險要遠遠大于社會資本的風險。
第二,法律意識淡薄使得PPP合作難以持續。PPP合作模式對政府的官本位思想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社會資本,項目的進行應該嚴格按照合同的規定,而非政府的政策指令。
第三,政府單方面存在違約的情況,如高速公路的建設是PPP合作的代表,但政府為了人們生活提供便利,提出節假日高速公路免收費政策,這樣使得社會資本的投資收入受到影響。
三、地方政府融Y平臺經營管理
對于經營性平臺的管理,第一,將經營性平臺轉變成經營性質的企業,擺脫政府管理經營性平臺的低效率,在沒有實際業務的情況下,權利的隨意使用甚至尋租行為都有可能發生。第二,經營性平臺依靠政府資金運營,大多處于虧損狀態,沒有發揮經營l生平臺的經營資本創造投資收益的作用。第三,經營性平臺應該建立風險防控機制、信息披露機制和財務運行的監管機制,逐步形成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經營性平臺的建設模式,促進地方經濟穩步發展。
國家必須出臺相關政策來應對地方財政風險,通過形成融資平臺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政府信息的披露制度以及財務運行過程中的監督機制等,進而保證融資平臺健康運轉,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公開融資平臺的債務信息,定期通報,將地方政府債務的收入納入到預算管理體系,逐步的形成一套與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規范制度,促進地方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普通高中;債務;化解
高中教育的先導性、全面性、基礎性,決定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性。有了高中教育的支撐和保障,才有高等教育的壯麗與輝煌,才有人才隊伍的壯大與興旺。近幾年,部分高中因各種原因負債累累,尋找解決普通高中負債的途徑迫在眉睫。學校、政府和社會是普通高中債務解決辦法的三方主體,必須齊心協力、互相支持,才能幫助普通高中在債務危機中站起來,使普通高中輕松、健康、穩健的發展。
一、政府對化解普通高中債務的扶持
現在,九年義務教育免交一切費用,學生教材、學校經費全部由國家無償劃撥。中職學校學生除了享受學費補助外,還發放了生活費。國家倡導積極推進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發展,也預設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但普通高中沒有這些優惠政策??紤]到政府財力有限的現實情況,無力在剛剛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迅速把普通高中教育也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但面對普通高中的重重債務危機,政府仍應幫助普通高中順利度過難關,保證銜接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橋梁的穩定。
普通高中教育是一種典型的準公共產品,一方面具有較高的私人收益,另一方面又具有較高的社會收益,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但總體來看,其社會收益要大于個人收益,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教育成本分擔原則,政府對普通高中應當承擔主要責任。近年來,盡管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但政府的主要責任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一)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對普通高中的支持
從各省(區、市)生均事業費的分類看,2006年普通高中生均事業費處于后兩類的地區為河北、安徽、河南、湖北、江西、廣西、貴州、陜西、青海和甘肅,屬于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省份,他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自給能力都較弱。上述地區除河北外,人均GDP處于全國后列,財政自給率低于50%。在地方財政收入有限的情況下,要使地方政府擔負起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責任,增加教育經費投入不太現實。
這些地區的普通高中建設中,負債的并不在少數。地方政府無力對普通高中教育加以扶持,只有依靠中央和省級財政對普通高中的支持。隨著經濟的逐年發展,中央和省級財政應適當考慮目前普通高中的發展狀況,加大對普通高中的支持。
(二)經濟發達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普通高中的扶持
地方教育投資是與國家或中央教育投資相對而言的。地方教育投資是指運用各省市、自治區的經濟實力支付的教育投資。普通高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投資,目前國家把對普通高中的教育經費負擔下放到地方政府。普通高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從我國中央財政教育投資和地方財政教育投資的分擔比例看,我國地方財政教育投資所占比例在85%以上,是教育投資的主要部分。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快,地方政府擁有雄厚的財力基礎,可以支持、改善當地的普通高中教育,給予普通高中大力支持。據了解,珠海市政府早在2007年8月1日就宣布,從2007年秋季起,珠海市將對本市戶籍的中小學生實行12年免費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費、書雜費全免,高中教育階段免學費,持有“低保證”的特困家庭普通高中和中職學生免交課本資料費。這類地方政府對普通高中的大力支持,充分解決了普通高中的債務問題,也極大的促進普通高中的健康迅速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了普通高中財務的后顧之憂。
(三)加強高中教育立法,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
加強普通高中教育立法,盡快制定《高中教育法》,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以法律形式保證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及規范收費等問題。1996年原國家教委、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制定了《義務教育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同年,教育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高校教育收費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對高校的收費進行了規范。然而普通高中自1996國家教委、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制定了《普通高級中學收費管理暫行辦法》后,至今關于進一步規范高中教育收費的政策法規也沒有出臺。只有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和規范了對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和管理,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依法辦事的發展軌道。
(四)整頓秩序,杜絕教育市場的無序競爭
目前,農村及城鎮各級各類職業及普通高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債務問題,只不過債務數額大小或償還能力有所不同。各學校為了盡快消化債務,盲目擴大辦學規模,在生源不足的情況下,不是靠質量吸引學生,而是靠降低收費標準爭奪生源,結果造成了教育市場的無序競爭。教育主管部門在教育競爭中要發揮積極調控作用,既要引導各校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優質的教育、優秀的師資和優良的環境吸引學生,還要積極扶持招生困難的薄弱學校,最大限度保證各?,F有的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要堅決打擊少數學校通過降低收費標準搞不正當競爭,也要阻止各校以高額獎金或免收學費等許諾來招收已被錄取到其他學校的優秀初中畢業生,造成招生的秩序混亂和辦學效益的降低。特別要防止債務額小或靠政策扶持起來的老牌學校利用兄弟學校的困難,帶頭搞不正當競爭。在條件許可的條件下,可以對已經被錄取又擇校的學生,由接收學校向原錄取學校交納部分補償金,以平衡各學校之間存在的矛盾,并能有效地扶持薄弱學校。
二、學校方面化解自身債務的可行方式
(一)清理現有債務,根據債務來源采用多種方式化解
地方政府應安排教育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對普通高中負債情況進行清理認定,根據債務形成原因確定償還主體。根據債務形成原因可分為建設債和管理不力債兩種。將建設舉債和欠債從學校剝離出去,上劃到教育行政部門或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籌集資金進行償還。對管理不善造成的舉債,一方面要追究責任,另一方面要研究償還政策,比如地方政府承擔一部分,學校自行化解一部分??傊?,高中學校在響應國家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的號召下舉債辦學,讓老百姓的子女提前享受了優質教育,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就應該為所欠下的債務買單,讓普通高中能夠重新輕裝上陣,讓高中校長能從沉重的債務中解放出來,更好地為高中事業謀發展。
(二)盤活固定資產
高中學校面積一般都較大,而且周邊商業活動繁華,不能為教學所用的門面房商用價值很高,單純依靠收取租金的方式給學校創造的利潤不高,因為房租收入衍生的各項稅費比例很大,僅稅務部門的綜合稅率就是17.5%,土地管理部門的出租出讓金費率按房租收入折算大概占25%,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資產“非轉經”占用費按房租收入折算也大概占25%,也就是說房租收入的近70%不能為學校所用,如果將這部分房屋一次性拍賣的話,所需要支付的稅費還不到20%。同時一次性拍賣收入通過政府協調可以用來償還高息借貸,學校還可以減少利息支出。
(三)落實校長任期目標制,強化校內人員管理
為防止債務無限擴大化,將每屆校長任期內的債務鎖定在一定額度內,與其任期目標掛鉤并進行考核,同時實行一票否決制,凡是此項指標未完成的一律給予考核不合格。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校長在任職期間的資金使用責任感,促使其加強內部管理,千方百計開源節流,同時可以預防和杜絕揮霍浪費現象和腐敗現象發生。強化學校內部人員的管理,明確學校內教師與職工的比例,使其維持在一個適當的比例,既能保證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作,又能極大促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四)科學控制普通高中的發展模式
根據我國人口出生規律,高中階段學生入學的高峰期已接近尾聲,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將維持低生育水平,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數不會有新的突破,甚至有減少的趨勢。因此,學校沒必要再大規模地進行校舍擴建,只要將現有的資產管理好、維護好、使用好就行了。
普通高中的發展應該走內涵式的道路,而并非是靠規模擴張和硬件建設。學校最核心的競爭力是“軟實力”,學校“軟實力”――可以理解為一所學校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教育的能力。它是學校確保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展,達成高質量學業的能力。普通高中應將自身的發展重心放在“軟實力”的建設上,既減輕債務,又能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五)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獎懲分明
建立完善的學校財務管理機制,為每一筆資金使用的可行性進行管理,切忌投機運作,盲目經營的隨意行為。在財務管理等條款中將借債的決策和程序等方面立下“規矩”,并使這個“規矩”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監督性。機制須有配套的科學的獎懲制度,鼓勵好的,遏制非分之輩。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處理好謀求自身發展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關系。并且能監督可能產生的借款過程謀取私利,個人情形的發生。學校內建立了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可以充分的自我約束,同時,自我適度發展的運行機制能保障學校的良性發展。
制定學校財務管理機制,要把握教育經濟規律,請專業人士根據個體情況制定最適合的方案。教育經濟的特點是:效益具有滯后性,物質生產部門的經濟效益只指“經濟”收益,而教育投入一定的資金后很難馬上得到相應的經濟回報,只有對教育經濟規律有清醒的認識,才會在學校財務管理中自覺執行適用于學校經濟活動專門領域的各項財務法律法規,才會使學校應得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或侵害,才能更好的執行這個財務管理機制。
(六)推行學校后勤服務社會化
普通高中擴大規模中用于后勤方面的建設和投資占了較大的比例,而后勤部分并非學校所獨有,學??梢詫⒑笄诜丈鐣?。后勤服務社會化,就是本著“誰投資、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把學校的后勤建設與服務推向社會,甚至有些大的硬件建設也可以交給社會投入來完成,學校采取有償使用或租賃的辦法,待條件成熟后學?;厥?。推行后勤服務社會化,雖然不能直接幫助學校消化債務,但可以大大緩解改善辦學條件帶來的經濟壓力,還能有效增強學校創建示范學校的能力和擴大辦學規模的能力。特別是可以把學校工作從這些煩瑣事務中解放出來,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管理及學校的發展上。根據教育的實際情況,學??梢园褜W生公寓建設與經營、學生食堂的建設與經營、微機房的建設與管理和體育場館建設與管理等推向社會。可以肯定,后勤服務社會化是支持擴大辦學規模和創建各級示范高中的不可多得的有效辦法,但必須注意的是,在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的過程中,后勤建設與服務必須符合現行的法律與規章,有關人員的管理與服務必須合法,必須遵循教育行業行規,不能離開教育的本質進行純商業化經營,學校還要與有關人員簽訂周密的協議,決不給將來工作留下任何后遺癥。
三、社會方面可提供的途徑
(一)加大輿論宣傳和監督力度,使學校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
社會要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節約的良好美德,使學校的每位成員都形成節約的意識,杜絕浪費,對鋪張浪費的行為予以曝光,加大社會輿論監督力度,從而減少學校債務的產生。
(二)建立良好的社會捐資助機制,吸引社會各界的投資
社會應建立良好的普通高中捐資助制度,使捐贈者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敬。政府要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教育的作用,呼吁全社會參與辦學,吸引投資。通過媒體,積極宣傳我國的多種辦學形式,大力吸引有經濟實力且熱愛教育事業的社會組織、企業、集體或個人參與到普通高中的辦學,為普通高中負債找到良好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編著.2009年中國教育綠皮書――中國教育政策年度分析
報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年
[2]李芙蓉.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投入現狀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8(11)
[3]王廣深,譚瑩.我國教育財政的地區差異及政策選擇[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1)
[4]崔勇.關于普通高中債務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8(9)
[5]陳英志. 高中學校過度負債擴展規模問題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5(14)
[6]周蘭英,杜學元. 試論農村中學債務問題[J].當代教育論壇,2006(7)
【關鍵詞】收入分配;問題;對策
1.引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目前我國居民基尼系數為0.474,已經超過0.45的紅色預警線,貧富差距較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破除行政壟斷,進一步貫徹市場化改革,加大公共服務力度,履行政府的公共職能。
根據調查顯示,影響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地域因素和行業因素。1978年,東中西部人均純收入的比例為1.09:1:0.91,2003年為1.52:1:0.6,東中西部間的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此外,1978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57:1,到2001年,城鄉居民收入比擴大到2.90:1,且近幾年,比例在不斷增加。地區間的收入差距是導致貧富差距,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不僅如此,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行業收入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壟斷行業職工的工資受國家直接控制,享受較完善的社會保障,成為了經濟增長最大的受益者;而其他行業職工與其相差甚遠。
因此,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過程中,要把更加注重公平擺在突出的位置上,緩解收入分配不公,人民心里失衡的矛盾。
2.當前收入分配存在的問題
2.1行政性壟斷行業收入過高,政府規制不力
行政性壟斷行業享受著令人咋舌的高福利待遇,是其它行業所不能比擬的。這些高收入行業的職位消費和腐敗現象反而拉低了整個市場的效率。當然,這也同政府規制不力有關。壟斷行業即使出現行業性虧損,仍然發著高工資;即使深陷債務危機也仍然能夠從商業銀行貸到款??上攵?,當經濟危機到來時,其他人已勒緊了褲腰帶,他們還可以瘋狂消費。
2.2農村缺乏教育保障使得農民收入過低
雖然,現階段社會保障制度已經普及到農村,出臺了新農合和農村養老保險,但是仍然沒有解決城鄉收入差距懸殊的問題。要發展就要解決收入差距懸殊,進一步來說,就是要解決農村貧困的問題。政府現在應該做的是普及農村教育,讓農民也擁有一技之長,提高他們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失業問題和收入過低問題,從而縮小收入差距。
2.3東中西部之間收入差距過大,沒有合理統籌兼顧
東部沿海地區一直是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交通便利,進出口貿易發達,使得東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節節攀升。但是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相對閉塞,經濟貿易往來不頻繁,使得此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收入與東部地區的差距較大。
我們不能改變地域差距,只能為西部地區創造更多發展的機會??茖W發展觀提出要統籌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政府部門應該努力拓寬西部地區的交通渠道,幫助西部地區多發展一些旅游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加大財政投資力度,提高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縮小東中西部間的收入差距。
2.4分配秩序混亂導致對公平性的認同度大幅降低
分配秩序的混亂主要體現在初次分配規則不合理的無序狀態。政府管理部門嚴重的尋租行為,使得國有資產大量流失;一些企業為謀求利潤采取非法手段設立小金庫,偷稅漏稅,減少開支;一些企業打著為員工發獎金的名義謊報工資支出,拖欠工資,偷逃個人所得稅等等。
3.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對策
3.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應該以初次分配為重點
經濟學家厲以寧提出,我國當前還沒有形成市場經濟規律下的分配制度,在勞動力市場上占絕大多數的工人和農民在市場中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應該把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點放在初次分配上。
首先應該消除所有制歧視,統一各地區工資標準,加強勞動立法,保障基層就業者的利益,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收入,控制高收入者收入;其次要讓農民成為清晰的產權主體,保障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同時也要減少行業壟斷。
3.2高度重視收入分配法制化建設,嚴格整頓國有部門混亂的分配秩序
立法可以保障個人最低工資和應當享有的社會保障。從執法的角度,要加大打擊力度,從重處罰和懲處偷稅漏稅行為和拖欠工資、私建小金庫的行為。對于國有部門和壟斷部門,國家應當減少“過分照顧”,加強對他們繳納稅費的監督。
3.3減少“灰色收入”,讓收入分配在陽光下進行
灰色收入是指除工資、津貼以外的經濟收入。由于立法不完善,很多灰色收入都沒有按比例繳稅。筆者認為,調節收入分配差距關鍵是要減少“灰色收入”,讓收入在陽光下進行分配,監督高收入者和有大量“灰色收入”的人群能按實際收入水平繳稅,這樣才能有效調節收入分配的差距。
3.4大力發展生產力,統籌城鄉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過大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造成的,其解決辦法就是要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農村人口的教育問題,加快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收入分配效率而又公平的狀態。
3.5減少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的優越權,減輕社會整體壓力,破除養老金雙軌制
調節收入分配差距要從減少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的優越權著手,減少政府部門對公務員的“暗補”,實現收入分配的透明化。同時要求公務員和企業員工一樣按比例繳納社保,破除養老金雙軌制,減輕社會整體壓力,提高社會的穩定性。
中國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階段,各種矛盾突出,收入分配不公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F階段,我們應該居安思危,盡快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現狀,讓收入分配更陽光;經濟發展更健康;社會秩序更穩定。
參考文獻:
[1]楊宜勇.《收入差距與利益協調》之《我國收入分配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可以說,債務問題是許多上市公司形成重組內在需求的主因,同時也成為了重組最主要的障礙。
重組中債務問題的典型案例
與資產同時剝離或置換
將債務與相關資產捆綁同時與另一方進行置換是最為常用的一種債務解決方案之一,尤其是對于那些原業務經營難有起色的公司。因此,這種方法常見于企業賣殼上市、公司業務完全改變的操作中。公司進行部分資產連同債務的置換也有,但總體上屬于少數,而且大多數是與大股東的關聯交易。
如果是整體置換,則公司債務問題的解決將較為徹底,上市公司幾乎成為一個全新的業務主體,財務狀況也將發生根本的改變,通常財務質量大大提高。若是進行部分置換,由于多數屬關聯交易,往往只能短期改善公司的賬面財務狀況和資產質量,公司本質難有改變。
從理論上來說,債務與資產同時剝離或置換是一種操作較為簡便的解決方案:整體置換,新進入的資產、業務與過去完全沒有關聯,幾乎不存在日后糾纏不清的遺留事項;如果是部分置換,關聯交易的性質使得此間協商、操作的過程更為簡易。在當前實際運作中,由于國內經濟、政治環境的特殊性,如上市公司大股東往往是國有性質、公司對當地利益具有較大影響力等一些非經濟因素成為股權轉讓的制約。隨著各種環境的改變、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這些非經濟影響的影響呈弱化趨勢。
案例分析:中訊科技(000669)
債務形成原因及時間:原吉諾爾電器業務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債務,包括長、短期借款、應付款、應付工資、預收賬款、預提費用等等。
涉及金額:約4.4億元,幾乎為全部債務。
參與各方:吉林萬德萊通訊設備公司、吉諾爾電器(集團)。
1999年11月,將吉諾爾股份公司與冰箱生產相關的資產與負債向吉諾爾電器集團公司出售并將剩余的部分資產與吉林萬德萊通訊設備有限公司進行置換。吉諾爾股份公司冰箱生產資產價值與其債務的差價作為吉諾爾電器集團對吉諾爾股份公司的應付款。
經過此次重組,股份公司的財務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對重組后經營的跟蹤看,重組使股份公司的業績和資產得到了較大的改觀。
中訊科技(000669)的資產置換應該說是較為成功的一個案例。但是,現實中出現了不少用意不善的資產置換,如ST億安(000008)、中科創業等就是突出的代表,大股東為了種種目的通過只產置換的關聯交易達到粉飾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情況也不鮮見。
無論如何,就本身來說,通過資產置換改善上市公司的負債狀況以改善其經營,還是一種較好的問題解決方案。如何使之在實際運用中不偏離正常的目的是另一個需要談到的問題。
擔保責任和債務轉移
理論上說,為任何企業擔保都具有潛在的財務風險,都有造成直接承擔債務的可能。當被擔保方到期無力償還債務時,就會造成擔保方的債務問題,此時作為擔保方的上市公司要么直接償還,要么只能轉移擔保責任,兩個必要的條件是,
一、債權人同意。
二、必須要有人來承接。由于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的特殊性,這個承接人往往就是與上市公司有密切利益關系的大股東。同時,其它債務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解決。
案例分析:ST白鴿
債務問題成因:1993年8月8日,公司前身第二砂輪廠為兆峰陶瓷彩釉磚(河南)有限公司向中行鄭州分行借款550萬美元出具了不可撤銷擔保書,兆峰陶瓷彩釉磚(河南)有限公司到期未履行還款義務,債權人訴至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該院判決:公司對上述550萬美元及利息、罰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截至1998年9月20日,本息合計7,338,494.05美元。(摘自公司2000年年報)
債務問題的解決:2001年4月,原債權人和債務人和白鴿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和解協議:同意將原債務人的擔保債務轉由白鴿集團有限公司承擔,清償金額按7,776萬元計算,履行期間為2001年5月20日至2002年11月30日,白鴿集團有限公司經鄭州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同意將持有本公司的國家股3900萬股作為上述債務履行的保證。(摘自公司2001年年報)
問題得到解決的關鍵因素:
大股東白鴿集團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
首先,2000年,白鴿集團獲批進行“債轉股”,一次性解決了34775萬元的債務,償債能力加強。其中還包括從上市公司轉移過來的15174萬元債務。
其次,白鴿集團持有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可以作為還款保證。
債權人銀行是國有商業銀行。
法院在達成和解協議過程中的作用。
效果:實際上這筆債務的轉移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公司的債務負擔,僅僅是將可能為公司造成債務的風險轉移給大股東,而且如果大股東以國有股抵債,公司勢必發生股權的轉移和進一步的震蕩,失去大股東的支持,ST白鴿其余債務問題的解決可能發生相當大的困難。但為債務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思路。
ST白鴿的債務重組過程給我們的啟示是,通過大股東債轉股和債務轉移來解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債務問題是一個可資借鑒的手段,必要條件是:
股東債務的相關債權已由國有商業銀行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
獲得國家相關部門審批通過的可能性較大。
大股東本身須具備一定的償債能力。
上市公司的債權人是國有商業銀行。
同時我們看到,在ST白鴿的債務重組中,還結合了債務延期、分期支付的手段,由于這種方式完全取決于債權人的態度,在此不作詳細分析。
以資產或股權抵償(拍賣后現金抵償或直接抵償)
對于負債累累而又缺乏資金的上市公司而言,變賣旗下的資產或者是子公司的股權,即可獲得一定數額的資金,由于此種辦法適用于各種債權人、各種債務,因此是處理債務問題的最常見辦法,目前在我國被廣泛應用。另外,如果能夠獲得債權方的同意,直接用股權或者資產向債權方抵償。通常,能夠用于直接抵償的股權與資產都是上市公司較為優質的資產,而債權人以企業居多。另外,房地產公司或者擁有擁有房地產類資產的企業,在以這類辦法進行的債務重組中擁有一定的優勢。
案例分析:深達聲
債務問題成因:公司僅1999年對賽格達聲現代之窗大廈新增投入就達12049.54萬元。其間,為解決建設款不足,大股東賽格股份公司以及關聯單位賽格日立、賽格三星多次為深達聲提供借款。2000年由于公司視聽業務收入大幅下降近70%,公司面臨嚴重的資金匱乏,原本預計2000年下半年交付使用的現代之窗大廈不得不延期交工。由于多項銀行貸款到期,而公司又被多位業主以及施工單位,要求歸還現代之窗的購房款或建設款并支付利息、罰金,公司資金鏈條斷裂,陷入了困境。
債務問題的解決:2000年12月公司賽格股份以8680萬元向新疆宏大房地產公司轉讓28%的深達聲股份,新疆宏大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股權轉讓后,公司將部分經營不善的子公司股權向大股東以及其關聯公司進行了剝離,對由于轉讓而由原內部往來款形成的其他應收款,受讓方分別承諾作債務擔保。隨后,2001年公司利用股權轉讓款解決了資金瓶頸,終于完成了進行現代之窗的開發并交付使用。2002年,賽格達聲先后數次利用這一寫字樓對債務進行了抵償。
除此之外,深達聲2002年上半年還用現金647.89萬元償還了部分對賽格三星股份公司、賽格日立和賽格股份的欠款。
問題得到解決的關鍵因素:首先,對經營不善的子公司的股權實施轉讓,使得深達聲獲得了寶貴的資金;其次,利用股權轉讓的資金將現代之窗開發完成,不僅該項目開始實現銷售收入,同時還利用房地產直接清償了債務。
效果:利用房地產對應付帳款進行直接抵償,大大緩解現金償還債務的壓力,同時實現了公司的房地產業經營成果。2001年按收入的確認原則已向賽格日立抵債2151.43萬元,另向賽格股份以樓抵債的金額為7056.01萬元,扣除樓宇成本、營業稅和所得稅后,相應產生的稅后利潤100.92萬元和1355.51萬元,按規定作為債務重組收益進入資本公積。同時,公司預計2002年全年凈利潤與2001年全年相比,可能會出現50%以上的增長。
深達聲通過轉讓股權獲得資金,然后以房地產直接抵償債務的辦法,給我們的一個利用股權、資產償債的很好的例子。債務負擔沉重的企業,對于能夠升值的資產不妨千方百計先注入一部分資金,然后在進行轉讓。在上面的案例中,如果深達聲直接將未完工的房地產項目拍賣或者轉讓,那么債務重組的效果會比目前要差,公司將付出更高的成本。
債務豁免
這種方法經常用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債務問題的解決,主要針對逾期銀行貸款,之所以能夠操作是由于我國各主要商業銀行的國有控股性質和政府部門的行政性干預。由于逾期貸款通常會引訟,因此這種方式成功的關鍵在于國有股東、上市公司、司法部門和銀行四者之間關系的有效協調。
案例分析:農墾商社(600833)
債務問題成因:銀行貸款逾期、為子公司擔保連帶責任,經訴訟被強制執行。
債權人:中國農業銀行等16家銀行與金融機構、上海石化等5家公司和上海市財政局。
參與各方:公司大股東上海農工商(集團)總公司、關聯公司上海農工商浦東總公司和農工商商貿總公司、各債權人、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
涉及金額:780,984,549.23元
解決方式:大股東、關聯公司、上市公司與債權人簽署《債務重組協議》,債權人同意豁免債務本金加利息共計780,984,549.23元,法院終止執行。
債務問題特點:
債務規模大。債務本息和是重組前總資產規模的4倍多。
債權人多,涉及面廣,協調工作量大。共有10家商業銀行(20多個分行)、1家政策性銀行、5家非銀行金融機構、5家企業、1個政府機構。
債務結構復雜。主要是銀行貸款,還有應付票據、擔保責任、票據糾紛、購貨款。
訴訟事項繁雜。共涉及訴訟83起
解決的關鍵:市、區政府、大股東支持,法院調解。
效果:豁免的債務本息作為債務重組收益記入資本公積金,公司負債下降到1300余萬,股東權益由負變正,為后續資產置換鋪平道路,2002年5月摘掉PT帽子,重新恢復正常交易。
從農墾商社的債務重組過程可以看出,盡管在結果上債務直接豁免可以一次性的解決公司的債務問題,但從過程上是極端困難的。如果不是在上海市政府主導的國企重組的大背景下,不是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我們認為這種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這種方式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在實際的市場化操作中不具有借鑒意義。
折價以現金買斷
這種方法就是債務雙方通過協商,對債務總額進行一定比例的折價,而后債務方按照商定的付款方式和日程買斷所有債務和連帶責任,結清債權債務關系。這種情況下,付款方式大多是以現金一次性支付,或者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以現金分次支付,以體現債務的快速解決。此方案的核心要義就是以“金額換效率”。
這種債務解決方案,從絕對金額上看對雙方是不平等的:債權人承受了損失,而債務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債務減免。但是在國內三角債普遍、企業負債沉重、不太可能按期全額償付的情況下,用較小的代價在短期內結清債務取得現金,將有利于提高這部分現金的使用效率,這比長期拖欠更有利于債權人繼續日后的正常經營和發展。
對于債務人,可能面臨短期的現金流壓力,但除了得到債務減免“收益”外,即時解決這類債務,也有利于債務人維系正常的業務關系,使經營得以持續。
這類的債務大多數表現為公司與供應商之間的應付賬款,而且金額在其負債總額中也不是大比重,否則債務人以現金支付的意愿或能力將大大降低-債務人常常本來就嚴重缺乏短期支付能力。
案例分析:ST閩閩東(000536)
債務形成原因及時間:一年內應付貨款。
參與各方:ST閩閩東、上海矽鋼有限公司、寶鋼集團上海五鋼有限公司。
涉及金額:19,145,128.68元,占應付賬款總額的44.00%,占債務總額的6.14%。
ST閩閩東(000536)原欠上海矽鋼公司和寶鋼集團上海五鋼公司貨款共計19,145,128.68元。2001年底和2002年初,公司分別與這兩家公司簽訂了和解協議書:其中上海矽鋼同意該公司在2002年1月22日前付清1,200萬元后,剩余款項和其他所有義務全部免除;上海五鋼同意其首付80萬元后,剩余120萬元,每月支付20萬元,到2002年6月全部付清后結清所有債務和責任效果:通過上述債務重組,ST閩閩東可以增加資本公積5,145,128.68元,相應增加等額的公司所有者權益,同時負債減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的負債狀況。從公司2002年中報看,這個方案的實行對公司貨幣資金存量也影響甚大:貨幣資金由期初的5,491萬元減少到期末的2,933萬元,支付債務的款項占了減少額的54.72%。
實行方案的關鍵:債權人的意愿,債務人是否有足夠的現金能力支付。
債務問題的成因
債務的形成在企業經營中本來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企業在任何經營階段都有可能由于“信用”-包括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的使用造成負債,但“信用”的不正常使用或過度濫用也為債務最終成為“問題”埋下伏筆,而后投資的低效、經營狀況的惡化成為導火索,最終引致“債務危機”的爆發。
總結起來,債務負擔和信用濫用超過了企業所能承受的限度是引發債務問題的最根本原因。
按債務形成的初始原因看,最主要有以下幾類:
1、銀行經營性貸款
這是最常見的債務形式,是企業滿足經營性資金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2、承擔擔保連帶責任
也是上市公司中較為普遍的現象,成因是被擔保方無力履行償債義務,導致擔保方被迫履行還款責任。
3、應付款
主要包括采購款和項目(以房地產項目為主)建設工程款,通常是企業為應付暫時的資金不足或由于行業內一般約定造成的延期支付。
4、資產置換差價款
一般發生于資產置換時,換出資產價格低于換入資產價格并且暫時無力補償,例如張家界和鴻儀投資的資產置換。
5、發行債券
債務重組解決方案
上市公司的債務重組中,應對債務以及債權人的特點具體分析,并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債務重組的方式,然后妥善制定解決辦法。
債務重組的目標有二:一是承擔損失,二是盤活資產。其中盤活資產是企業起死回生的關鍵,企業經營困難和虧損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債務負擔沉重本身,更多的是不良資產或者低效資產影響了企業的獲利能力。當企業的收入不足,缺乏足夠的現金流量來維持經營資金的正常周轉,最終導致企業進入資金不足-經營惡化-資金進一步短缺的惡性循環,從而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已經造成的損失是盤活資產的前提,按照主要承擔損失的對象不同,可以將債務重組分為外部重組和內部重組。所謂外部重組就是主要利用政府或者大股東等外部力量對債務進行重組,而內部重組則主要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清償債務。無論是外部重組還是內部重組,只有債務重組中每個參與者進行一定讓步,然能使得債務重組順利進行,每一個參與者的損失才會減少到最低限度。新晨
在債務重組具體的處理上面,可以做出許多精彩的方案,但萬變不離其宗,債務重組的目的是要盤活企業資產,或者使企業的資產得到某種改良,使企業脫離惡性循環而步入良性循環。一個完整有效的債務重組方案應至少具備以下內容:
1、債務結構的調整:通過債務結構的調整,改善企業的長短期債務結構,減少近期的債務本息支出的壓力和風險,使已經形成的損失得到一定的分擔、消化和吸收,使企業能夠贏得時間,緩解短期負擔,來做不良資產的處置和盤活工作。
1 金融物流的概念
金融物流是物流服務和金融服務相結合的產物,是指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托、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
2 金融物流業務市場興起的原因
2.1政府
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成為當下政府越來越重視的事情,一系列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及信貸政策無疑也為金融物流行業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法律環境方面,《合同法》、《擔保法》和2007年7月出臺的《物權法》中的某些條款都為金融物流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在法律環境上給金融物流業務增加了保障。金融政策方面,2005年7月銀監會頒布了《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指導意見》。2011年,為緩解中小商貿企業融資難題,深化銀商合作,搞活流通,擴大消費,商務部、銀監會下發了《關于支持商圈融資發展的指導意見》。
2.2 中小型企業
一方面,我國中小型企業在解決就業、產業結構轉型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等民生問題上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我國GDP中的60%、就業人口的75%,以及稅收的50%都來自于中小企業。因此,國家對其發展及融資的支持是既定的,并且是長期的。另一方面,從中小型企業的自身現狀來看,其具有活力,不乏人才和市場,不足之處在于自身發展還不成熟,資產規模有限,應對風險能力不足,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資金容易出現緊張局面,融資成為一個難題。因此,中小企業對融資的需求將是長期存在的。
2.3 金融機構
從幾大國有銀行及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來看,近年來,其信貸業務比例逐步下降,而動產貿易融資類貸款在業務中占比卻在顯著上升,尤其在《物權法》頒布后,各大銀行都加快了貿易類 “表外融資”的步伐。另外,從一些地方城商行來講,其自身也希望通過更多的貿易融資獲利來上市,其自身利益的驅動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小商業銀行加入到與金融物流相關行業的合作行列中來。
3 金融物流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發展瓶頸分析
3.1 金融物流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3.1.1 低層次的價格競爭不利于該業務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因為行業進入門檻低,業務模式可復制性強,越來越多的民營物流企業和監管公司加入,使得目前各監管公司之間監管費率價格競爭已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在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融資企業過分關注費率問題,而各家物流企業沒有在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上做文章,反而形成了低層次的價格競爭。這種現象不利于金融物流業務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3.1.2 受外部市場環境經濟下行的壓力
2011年,受歐美經濟疲軟、債務危機等內外部環境因素的沖擊,加之國內住房限購政策、物價上漲、通脹壓力增大、民間高利貸盛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緊縮,部分大宗物資庫存有所增加,經營壓力增加。特別是11年以來經濟下行造成鋼材貿易市場產大于求、結構性失衡矛盾突出,能源市場需求萎縮,煤炭市場陷入低迷,這都對金融物流市場產生了很大影響。
3.1.3 市場操作不規范
我國還處于金融物流業務發展的初級階段,開展金融物流業務的物流倉儲企業魚龍混雜,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行業競爭激烈,對金融物流業務了解不透徹、審查不細致,一旦出現問題就難以控制;部分融資企業投機取巧,采用重復質押、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等手段惡意騙取銀行貸款投向高風險行業,破壞了金融物流市場的健康運營;物流企業、銀行、借款企業之間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相關業務操作混亂且標準不統一,而且缺乏規避和分散風險的轉讓機制和違約后的處置機制,甚至出現部分參與者或局外人使用暴力手段強行破壞金融物流業務運作機制的情況。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以及金融物流參與者不斷摸索解決辦法,逐步規范市場環境,確保健康穩定發展。
3.1.4 專業人才匱乏
一個行業的蓬勃發展,依托于大批的專業人才,金融物流業務理論的發展需要大批學者和行業從業人員共同努力。金融物流作為物流學科前沿性的研究,還有很多理論沒有成熟,特別是在我國,關于物流金融理論的研究比較晚,配套于物流金融的法律制度等支撐體系還很不完善。從業人員方面看,我國同發達國家相比,在精通物流、金融和法律,以及擁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儲備上差距很大。
3.2 我國金融物流發展的瓶頸問題
3.2.1 監管法律關系的界定不清晰
在金融物流業務中,物流企業不僅要面臨普通倉儲保管人的風險,而且還要承擔因未履行妥善監管義務給銀行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我國《合同法》規定,保管人應當妥善保管倉儲物;儲存期問,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倉儲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金融物流合同也應遵守此規定,即物流企業應根據法律和合同的規定,承擔質押監管風險和責任。但是當前我國的法律法規中沒有對監管法律關系做明確的預設,所以對金融物流業務的開展方造成一些困擾,無據可依,只能通過在具體的合同案例中規定權利義務來達到各方面平衡。在當前金融物流業務呈現跨越式發展的形勢下,法律依據的缺失將對金融物流的發展產生一定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