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7 14:55: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稅收管理風險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稅收管理員制度施行以來,稅收管理員在稅源管理和納稅服務工作中的作用得以強化,有力地推進了依法治稅工作,稅收征管的質量、效率、稅源控管力度得到進一步提升。然而,在稅收管理員制度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現行稅收管理員制度還存在分類不夠細化、管理幅度過大、缺乏獎優懲劣機制等問題。本文結合對吉林省國稅局稅收管理員制度執行的實證分析,就進一步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構想和手段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稅收管理員是指稅務機關從事稅源管理和納稅服務的稅收行政執法人員。為推進依法治稅,切實加強對稅源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自國家稅務總局2005年起實施稅收管理員制度以來,稅收管理員在稅收管理中的作用得到了強化,“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現象得到有效緩解,稅收征管的質量、效率、稅源控管力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在稅收管理員制度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由于經營形式的多元化、稅源管理日趨復雜,以及受傳統管理理念、稅收管理員素質、行政管理體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現行稅收管理員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為更好地適應當前稅收征管工作,筆者結合對吉林省國稅局2008年度稅收征管審計調查的有關情況,就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想法。
一、現行稅收管理員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管理員日常事務性工作較為繁雜
在基層稅務部門,稅收管理員的日常工作包括了戶籍管理、催報催繳、欠稅管理、納稅評估、稅法宣傳、發票管理、金稅專票協查、稅控裝置管理、信息采集等內容,幾乎覆蓋了除受理納稅申報、稅款征收、違章處罰、減免稅和稅務稽查以外的面向納稅人的所有涉稅事宜。日常事務性工作的增加,使稅收管理員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造成稅源管理的重點不突出,稅收管理員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調動,影響了稅源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以吉林省國稅局為例,該局雖然制定了《稅收管理員工作制度》,但由于工作績效考核尚缺乏客觀的評價標準,基層稅務人員“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仍未得到根本轉變。
(二)結合稅源特點實施分類管理不夠深入
在稅源管理工作中,基層稅務部門的分類管理不夠細化,沒有很好地結合轄區納稅戶生產經營規模、性質、行業、經營特點、企業存續時間和納稅信用等級等要素以及不同行業和類別企業的特點,實施科學合理的分類管理,部分稅收管理員的經驗特長、專業特長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特別是對那些經營規模較大、會計核算復雜、利潤形成隱蔽以及納稅信用等級較低的企業,實施專業化、有針對性的重點管理做得還不到位。
(三)管理幅度過大,征稅成本過高
目前,在稅源管理一線執法的稅務人員較少,實施稅收管理員制度必然導致管理幅度過大。如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稅局的總納稅人有2800多戶,但稅收管理員僅30多人,平均每人分管近100戶,若要管好,難度顯而易見。從征稅成本看,目前,我國的征稅成本幾乎是美國的l0倍。要實現精細化管理,則需要增加稅收管理員的數量,從而增加管理成本,而這顯然與國家實現征管目標的前提相悖。
(四)保姆式管理并未廢除,激勵機制尚未建立
稅收管理員擔負著對納稅企業進行日常的納稅管理、催報催繳、納稅輔導等多項職責,并且還要對所管理的事及管戶負全責。一方面,這種管理方式與專管員制度下的保姆式管理沒有大的差別;另一方面,現行稅收管理員制度下,沒有設立相應的獎優懲劣機制,使稅收管理員制度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五)稅收管理員與稅務機關的法律責任風險加大
稅收管理員每完成一項工作都要給相關職能部門和納稅人出具稅務文書。這種稅務文書導致稅收管理員要承擔納稅人管理方面的責任。假如納稅人在其財務、納稅等方面采用欺騙、隱瞞等手段,那么稅收管理員出具的文書則存在不真實等問題,稅收管理員就有可能承擔連帶責任,稅務機關也可能會有連帶責任。仔細分析,問題的癥結在于稅收管理員制度還是建立在對企業直接“管”的基礎上。
二、進一步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構想
(一)完善稅收管理員的概念
稅收管理員應擴大概念的外延和內涵,外延方面不僅僅基層稅務部門的稅務人員是管理工作員,每一層級的稅務人員都是稅收管理員;內涵方面不僅是管理,而應該是管理與服務并重,這里的服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服務,而是要讓納稅人遵從稅收法規的服務。按照稅收風險理念,作為一名稅務人員,每個人都有采集納稅人涉稅信息的職責,真正形成稅收管理團隊去應對納稅人群體;讓一些管理能力強的稅務人員去處理復雜稅收事項,將無差別的對納稅人平均管理轉變為有針對性地加強對特定的納稅人管理。
(二)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的總體思路和總體目標
明確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的總體思路:在全員管理的框架下分工協作、相互監督,依托稅收基層管理平臺實行層級和崗位之間的考核評價體系、管事和管戶相結合的執法與服務并行,形成“全員管理、專業評估、重點稽查”的稅收風險管理團隊。稅收管理員從層級上應分為總局、省、市、縣、基層五級;從每個層級的崗位分工上應細化為:風險采集、納稅服務、稅源調查、綜合管理、稽查監督等崗位。
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的總體目標是要建立一種日常管理和專項評估相結合、分戶管理和綜合管理相結合、全程管戶和環節管事相結合的系統管理模式。也就是要推行適度的專業化管理,合理分解稅收管理員的管理事項,將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政策執行情況的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收風險識別以及一些重點涉稅事項的調查等交由專職管事人員負責。同時,專職管事人員要將在分析、評估、重點涉稅事項調查中獲取的信息及時反饋給稅收管理員,由稅收管理員進行跟蹤監控;稅收管理員也要結合日常管理,將發現的疑點及時交給專職管事人員作為分析的依據。
(三)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原則
推進稅收管理員制度落實和完善工作,應遵循管戶與管事、管理與服務、屬地與專業、集體履職與個人分工相結合的原則。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將稅收管理權分成若干個環節,分解到不同的崗位,通過流程控制,建立起各個征管業務崗位之間相互銜接和相互監督的征管工作機制,其核心為權力的分解、過程的控制和崗位的制約。分解權力并不等同于弱化責任,要堅持強化稅收管理員的管戶和管事的責任,明晰哪些事情是以管戶的形式出現的,哪些是以管事的形式出現的,通過強化責任,促進征管質量的提高和稅源管理能力、遵從服務能力的提高。
由于稅收管理員是稅收征管的重要抓手和載體,人數眾多,并且有相關的管戶責任,必然會帶來“管戶責任”的執法風險。而一些行政執法的監督部門在監督稅收行政執法過程中,也以此為依據,追究稅收管理員的行政執法責任,這在基層實際工作過程中也屢次出現。因此,在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過程中,要堅持規避風險的原則,對稅收管理員的工作事項進行梳理,減少不必要的簽字等執法風險的事項,同時在管戶上采取集體履職和個人分工相結合等方式,弱化個人管戶的概念,在管事上采取交叉執法等方式規避稅收執法風險。
三、進一步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手段
(一)合理劃分稅收管理員的基本工作職責
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要合理劃分管戶制稅收管理員與管事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明確各自的崗位職責和工作要求。管戶稅收管理員是指以特定納稅人為管理對象,以特定納稅人的日常涉稅事項管理、納稅服務為主要職責的稅收管理員。管事稅收管理員是指以不特定納稅人的重點事項和一次性(或偶發性)重要涉稅事項管理、納稅服務為主要職責的稅收管理員。具體可以有以下幾種分類方式:
1.按事項分類。管戶制,指稅收管理員以劃定的特定納稅戶為管轄對象,以特定納稅人的稅源管理、納稅服務等為主要職責。管事制,指稅收管理員不以特定的納稅戶為具體管轄對象,而是以不特定納稅人的特定涉稅事項作為稅收執法和納稅服務的主要職責。管事與管戶結合制,指納稅人稅收執法和納稅服務中的日常涉稅事項由管戶的稅收管理員承擔,納稅人的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等專業涉稅事項由管事的稅收管理員承擔。
2.按級別分類。國家稅務總局級稅收管理員負責特大型企業、企業集團的稅源監控及特定事項的稅收風險應對;省級稅收管理員負責省級大型企業、企業集團的稅源監控及特定事項的稅收風險應對;市級稅收管理員負責市區重點稅源、五級風險企業的稅源監控及特定事項的稅收風險應對;縣級稅收管理員負責全縣重點稅源、五級風險企業的稅源監控及特定事項的稅收風險應對;基層稅收管理員負責規定區域內的稅源監控及一般事項的稅收風險應對。
3.按崗位分類。風險采集崗,負責日常管理和接收的各種信息,在發現納稅人有涉及稅收風險的可能而計算機又不能自動提取該風險信息的情況下,進行手工錄入異常信息的內容并提交給納稅人所在稅務機關綜合管理崗審核。風險采集為全員采集,對一些特殊任務的風險采集由特定人員采集。納稅服務崗,負責向納稅人進行稅收政策解讀及納稅人到稅務機關申請辦理的各種涉稅事項,除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稅務總局規范性文件另有明確規定外,統一由辦稅服務廳受理、辦理、傳遞與反饋。稅源調查崗,負責轄區內納稅人的基礎信息的核實、優惠、認定信息的核查、一般涉稅風險的識別與應對、稅收政策和宣傳解讀。綜合管理崗,負責特定納稅人、特定事項的涉稅風險的識別與應對,監控和縮小納稅人納稅遵從偏離度?;楸O督崗,負責追補沒有遵從稅收法規的納稅人的應納稅款,提出稅收管理建議,并對上一環節的稅收管理人員從管理能力、廉潔自律方面實施監督。
(二)合理優化稅收管理員人力資源配備
稅收管理員可按“稅收風險分析、專業納稅評估、大企業的風險監控應對、中小企業的行業性風險監控”等類型配置,也可按行業、產業類型、規模配置,還可聘請“院校管理學者、行業管理大師、標準認證專家”或其他有效方式成立管理員專業管理團隊。從事稅務工作的人員結構應為:行政機關20%左右,稅收服務廳15%左右,稅收管理員65%左右,其中,調查核查人員為30%,納稅評估人員為20%,稅收稽查人員為15%。
(三)逐步建立以流程管理制度為主線的考核機制
大企業不僅功能較為齊全,而且還是當地稅收的主要支柱。由于大企業自身具有較多的特點,生產規模較大,業務較為復雜多樣,這就使大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到的稅收和稅收政策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稅收作為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稅收事業的健康發展,則需要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同時在大企業發展過程中,通過加強稅收管理,可以有效地確保大企業健康、經濟地發展,有利于共建和諧稅收的實現。而且通過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可以更好地對大企業稅收和定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有效的彌補,有效的提高大企業稅收管理的科學化和專業化。另外,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也是更好的順應稅收管理趨勢的需要,對于加快推動我國稅收管理現代化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強化稅務機關職能的同時,還要加強大企業對大企業涉稅方面自我遵從能力。由于大企業具有自身的特點,其與一般企業相比,稅務風險更多來源于相關治理層和管理層的納稅態度和觀念、內部控制及經營目標和經營環境等方面。同時大企業管理人員在社會活動中具有較高的政治地位,作為行業中的主導者,具有較強的示范效應,影響度也較高。所以大企業決策層需要對稅收管理工作給予充分的重視,財務人員要正確地對稅收風險進行認識,明確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嚴格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監管。同時稅務企業還要加大大企業涉稅違法犯罪行為成本,為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2我國大企業稅收管理存在的問題
大企業稅收收入較為集中,稅收事務較為復雜,納稅意識和稅收遵從度較強,目前稅務機關在征管力度和業務水平方面還遠遠落后于大企業專業化和精細化管理。而且稅收管理具有較強的挑戰性,盡管大企業稅收管理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大企業發展過程中,稅收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解決,確保更好的推動大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2.1稅收管理手段落后,難以滿足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在當前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大企業稅收管理信息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稅收信息化建設速度較慢,不能與大企業稅收和定量的實際需求相符合。目前很大一部分稅收管理信息系統不僅功能較為單一,而且具有復雜性,這給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2.2大企業缺乏專門的稅收管理人才
相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大企業內部組織較為復雜,部分大企業中存在著跨國和跨區域的分公司,這就使其在稅收方面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從而給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再加之稅務機關一些復合型專業人才較為缺乏,同時大企業內部專門的稅收管理人才也較為缺乏,這就導致在稅收管理工作中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
2.3稅收管理制度不完善
當前大企業稅收管理政策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部分政策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再加之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這就導致在稅收管理工作方面,大企業還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稅收管理方法,稅收管理工作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這對于大企業稅收管理的順利開展帶來了較大的制約作用。
3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的策略
3.1積極地完善稅收管理手段,創新稅收管理模式
在當前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下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以信息技術作為依托,在稅收管理工作中以納稅評估和防范稅收風險作為主要的稅收管理手段,從而對企業的基礎信息進行全面掌握,加強監控企業的資金流動情況,更好的提升大企業納稅的質量,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稅收的風險。
3.2加大對稅收管理人員的培養
針對于大企業復雜的生產經營情況,以及稅務部門專業管理人員的缺失,大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應該積極加大對稅收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為企業配備全方位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大企業稅收管理團隊的整體素質。同時還應該針對大企業的特點,重點培訓財務分析和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內容,培養稅收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提高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實效性。企業可以聘請專員來對現有的稅收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建立一支能夠有效適應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的專業化隊伍,還應該定期對其進行考核,保證企業稅收管理人員能夠適應稅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3.3完善對大企業稅收管理的管理機制
對于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對大企業稅收管理制度進行完善,確保制定的稅收管理制度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確保稅收管理制度能夠具體落實到實處。企業管理層也需要充分地認識到稅收的重要性,強化企業的稅收管理工作,確保做到依法交稅,努力提高大企業納稅的遵從度。
3.4建立稅源管理平臺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加快稅源管理平臺的建設工作,確保稅收管理信息化的實現。對于所構建的稅源管理平臺,需要具備較強的信息化功能。不僅需要應用信息化技術,同時還要建立基礎資料庫和外部信息資料庫,為稅收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確保大企業稅收管理水平的提升。
3.5引入稅收風險管理
在大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積極地引入稅收風險管理,同時按照風險管理的總體構架來對稅收管理制度進行創新,構建具有風險識別和風險等級的管理制度,而且能夠與管理層進行良好的銜接,有效的提升大企業稅收風險的管理。同時還要加強對專業稅收管理人員的培訓,建立專業素質較高的專業型管理團隊,更好的展開對大企業的稅收管理和專業評估工作,降低大企業稅收的風險。
4結束語
[關鍵詞]風險管理;稅收風險;稅收征管;體制機制
當前,我國稅收管理體制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表現為: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納稅人戶數急劇增長,基層稅務機關“人少戶多”的矛盾日益尖銳;稅收管理體制機制不適應新形勢下稅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稅收信息化建設未能推動稅收管理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落實責任與監督制約難以協調統一;有限的征管資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納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這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制約著稅收管理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要求的真正落實,制約著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理論為有效解決上述矛盾和問題,提供了重要啟示和有效路徑。
一、風險管理理論與稅收風險管理
1.風險管理概念及內涵。風險管理理論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是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學科。風險管理就是經濟單位通過對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處置風險,以求把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程度,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一方面,風險管理能促進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減少行為的風險性;另一方面,風險管理的實施,可以使工作中面臨的風險損失降至最低。
目前,國際風險管理領域存在諸多的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標準,但都與美國cosc委員會(由反欺詐財務報告全國委員會發起的組織)正式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簡稱erm)緊密相關,erm框架已成為當今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標準。由于風險管理本身具有的內在規律性,erm框架及其方法理論也同樣適用于企業以外的其他組織的風險管理。
2.風險管理要素及特點。綜合erm風險管理框架的主要內容,風險管理要素包括八個方面:(1)內外環境。環境分析是認識和應對風險的基礎。同其他任何管理活動一樣,風險管理也是在一定的環境下進行的,也要受到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2)目標設定。即設定一個組織進行風險管理的目標,該目標可以分為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和合規目標。(3)事件識別。指識別可能對主體產生影響的潛在事項,包括區分代表風險的事項和代表機會的事項。這是進行風險評估和應對的基礎。(4)評估風險。指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以便確定應該如何對它們進行管理的依據。(5)應對風險。即針對識別出的風險提出應對策略。風險的應對策略可分為規避風險、減少風險、接受風險和共擔風險四類。(6)控制活動。是指設計的程序和政策,操作的目的是管理和控制風險以取得組織的目標。(7)信息與溝通。要求組織的信息和溝通體系支持其他組成成分以確保組織中的人理解、獲取、交換和記錄在組織中管理和控制風險所必需的信息。(8)監控。整個流程尤其是風險控制和程序必須被監控,以評估它們的有效性,確認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要采取哪些補救行為。通過這樣一個系統的風險管理框架,一個組織可以對自身面臨的風險進行有效管理。所以,erm風險管理框架可以運用于管理稅收風險。
3.稅收風險管理。稅收風險管理是指稅務機關通過先進的風險管理理論和技術手段,預測、識別和評估稅收風險,根據不同的稅收風險制定不同的管理戰略,并通過合理的服務和管理措施規避或防范稅收風險,以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稅收征收率。借鑒風險管理理論,建立健全科學、嚴密、有效的稅收風險管理體系,對當前和潛在的稅收風險進行確認并實施有效的控制,變事后處理為事前、事中的預警控制,科學地監測和有效地防范、化解稅收風險,可以實現稅收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不斷提高稅收管理的水平和質量,是今后稅收管理工作發展的主導方向,也是落實國家稅務總局提出的實現“信息管稅”的基本前提。
二、我國稅收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內外環境方面。(1)系統上下對風險管理的認識還不到位,缺乏把風險管理貫穿稅收工作的主動精神、整體觀念和系統意識。(2)現行稅制體系結構不完善、科學性不足,法律級次低、變動頻,征管體系自身的風險防御能力不足。(3)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信息資源的共享度不高,稅務部門同相關部門在信息共享、溝通反饋機制方面亟待進一步改善。
2.目標設定方面。(1)稅務總局2002年5月在《2002~2006
三、借鑒風險管理理論創新稅收管理體制機制
1.科學設計風險目標規劃,健全風險識別分析運作機制。通過風險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對稅收征管面臨的風險領域和風險類別進行總體考量,對各類風險群體和風險程度進行集中分析,對跨部門和跨稅種的風險管理進行統一安排;在科學設計風險目標規劃的基礎上,以風險識別排序和應對處理為重點,以減負增效為原則,創新稅源稅基管理方式方法,建立風險監控管理機制。發揮征管資源和數據信息集中優勢, 重點開展綜合風險分析和分稅種風險分析,組織分地區、分行業、分企業類型風險特征的篩選、分類、歸納和描述,健全稅收風險特征庫。通過對風險的識別分析、歸集排序,將風險等級應對與稅源監控管理職責相匹配,選擇有效的方式實施應對處理,以較小的管理成本獲得較大的管理效能。
2.持續改進風險管理體系,健全風險管理監控評估機制。著眼于提高風險管理績效和水平,科學設定風險管理監控考核指標體系,建立起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后續影響等多層次的風險管理監控評價圈,從風險識別準確性、風險控制有效性、稅法遵從提高度和征管成本效益等方面對稅收風險管理質量和效率做出評判。要及時總結稅源變化的一般性規律,掌握并積累資料,建立科學、實用的納稅評估模型,形成依托信息化手段的新型納稅評估工作體系,及時發現問題,堵塞管理漏洞。
(長春百益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吉林 長春 130000)
摘 要:稅收是我國財政的主要來源,對于我國各項經濟發展有著宏觀調控的作用。企業的稅收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財務制度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企業中的稅收進行合理的設置和管理,最終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介紹了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之間的關系,并且闡述了企業實施稅收管理的特殊性,最后討論了如何實現企業內部的稅收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企業;財務管理;稅收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13-0155-02
一、引言
在許多企業中,財務管理工作戰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工作。對于企業一切經營活動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或者財務狀況都能夠通過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行反映。目前我國的稅法體系得到不斷的完善,高科技的征管手段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稅收在企業中也變的越來越重要。從企業的經營目標和規避稅務風險兩方面看,都讓企業認識到稅收管理的重要性??梢愿爬ǖ恼f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稅收管理時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
二、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的關系
稅收管理主要是對企業中涉及到稅務問題的管理,可以從一下兩個方面進行理解。第一就是可以在確保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準確的計算出企業應該繳納的稅額,并及時履行稅收征管的義務,進一步作出相應的稅收方案,進行合理的避稅工作。第二就是依法按照國家出臺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合法的降低稅收負擔,減輕企業的稅收金額。
稅收管理與企業的財務管理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財務管理時稅收管理工作的基礎,同時稅收管理又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核心。首先,財務管理通過升級到稅收管理,計算出相關的各種稅種的應納稅稅額,得出最終的財務管理工作指標,進行相應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實現企業的均衡發展,衡量企業經營、財務管理的成果。其次是看是否依法履行了納稅義務,在合法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避稅工作。對于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從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和納稅的各個環節進行最大程度的減輕稅負的工作,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進行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再次是有關企業財務管理涉及到的工作對象。對于企業中的購進和銷售、日常經營與融資投資、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營業內活動與營業外活動等主要經營業務,最后都要通過稅收進行反映,進而影響企業的稅收義務和應納稅稅額。最后是在進行稅收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對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發現企業整個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以企業所得稅為例,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時,需要注意允許扣除的、不允許扣除的、允許部分扣除的等各項指出工作,包括業務招待費按照發生額的60%進行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以扣除,企業的福利費用按照工資總額的14%進行扣除,對于非金融企業的借款利息進行相應的限制和管理等。在企業的管理工作過程中,企業管理者可以對企業納稅申報表中的財務報表中的問題進行揭示或掩蓋,并且在納稅申報的過程中,要依法進行填寫,做好強有力的外部監督,對企業稅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深刻、有效的反映和揭示。企業可以通過稅收管理將企業的外部管理和內部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最終形成一個稅務局監督企業的稅收管理、稅收管理監督企業的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監督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而實現對企業的財務的制約和監督與傳導機制。
三、企業實施稅收管理的特殊性
企業實施稅收管理主要是受到稅收執法環境的影響,并且由于稅收本身自由的風險,兩者的特殊性決定著企業稅收管理的重要性。
1.從稅收的執法環境上看,稅收征管工作的嚴格性越高,其稅收征管的手段就相對來說越先進,一般會對重點的稅源進行重點的監控和管理,這是稅收管理工作的大趨勢。稅收收入在企業中占據著企業的一大部分,稅收越多,企業的經濟利潤就越少。如果企業在稅收繳納過程中進行違規操作其被發現的概率就會很高,對于被納入各級稅務局的企業,就必須加強對稅收管理工作的重視,努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綜合競爭力。
2.企業中都存在著一定的稅收風險。在大企業中稅收風險的特點就是企業的工作人員做,生產經營方式復雜,涉及的稅種也多,相應的出現的問題也多。如果稅收的問題較大,就會嚴重影響整個企業的系統性和全局性,不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進步。但在小企業中起稅收風險就相對較小,因為沒有過多的經濟業務,涉及到的稅收問題也就相對較少。
四、如何做好企業內部的稅收管理工作
在一般的企業中,對于稅收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并不是很高。對于企業稅收管理工作的重視不僅僅是來自企業成員思想上的重視,更是需要企業進行科學的機構設置、進行嚴密的管理流程的設計、先進的技術手段做支持以及必要的外部協助。在我國的稅法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專業性,一般的企業中會設置專門的機構和專業的稅收管理工作人員,對正規企業的稅收進行管理與規劃。對于不同的企業,需要的辦稅的人員各不相同,同時在比較大的企業中會設置相應的與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相平行的稅務管理部門,并且由企業的最高管理人員負責,對企業是稅收進行合理的規劃。
在大部分的企業中一般都會涉及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這些生產經營活動或多或少的都會影響企業的納稅義務,所以必須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稅收工作流程,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進行監督與管理,及時進行了解經營狀況,并且防范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各項稅收風險。對于企業進行融資、投資時,綜合考慮稅收的影響因素,最大限度的規避稅收風險。同時要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包對財務管理、存貨管理以及行政管理進行兼容性軟件的開發,使得涉稅崗位和稅務工作人員能夠及時全面的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準確計算出企業的應納稅稅額,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做出最大的稅收規避的選擇。另外我們還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包括會計使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對企業中產生的稅收風險進行很好的規避。通過中介機構里的稅收專家,及時檢查企業中存在的稅收問題和稅收風險,并提出相應的稅收解決對策,做出很好的改進和管理。
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稅收管理工作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所有決策問題都與企業的稅收問題密切相關,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企業可以通過加強稅收管理工作,對企業中的稅收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進行合理的避稅,努力提高企業的資金利潤率,進而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使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能夠得到良性的循環,使企業的投資、經營行為更加合理,更加合法,最后達到企業經濟效益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結束語
面對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進步,企業必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以此來迎接來自國內的和國際的機遇和挑戰。財務管理活動是我國企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企業生存、發展和獲利的支撐部分。在企業中加強企業的稅收管理工作,做好企業的資金利用率,使企業能夠在長期的市場經濟下,不斷加強對稅收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努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使企業成為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發展為自身的經濟優勢。
參考文獻:
[1] 吳廷高,王冬生.稅收管理是大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J].中國稅務,2011,03:52.
[2] 畢筆實.淺析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籌劃的關聯關系[J].經營管理者,2012,02:153.
[3] 王娟.淺析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籌劃[J].經濟研究參考,2004,88:35-40.
[關鍵詞] 大企業;依法納稅;優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F812.42 [文獻標識碼] B
經濟貿易全球化的發展,大企業跨國和跨區域交易頻繁,組織結構日益復雜,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依法納稅和維權意識強等特征使其產生繁雜的涉稅事項,大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納稅人。新形勢下,探索切實可行的大企業專業化稅收管理模式,是稅收征收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一、大企業的界定標準
(一)國際大企業的界定標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大企業的界定標準有:資產規模、注冊資本、經營規模、繳納稅款、特殊行業、職工數量等,不同國家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同的側重點。稅管員一般都會根據企業以前所繳納的稅額來確定其是否為大企業,但假如選擇大企業是以此標準為主要依據的,那么出現幾下幾種情況的納稅人就不會被納入在大企業里面:①享受大額退稅的大型出口企業;②經常性地少申報或少納稅的納稅人;③正處于免稅期的大公司。正因為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議有設立大企業局和部門的國家及地區使用不同選擇標準,從而能夠更準確地反映納稅人的納稅能力,其中建議的標準包括:①年所得額;②年銷售額/營業額;③資產總價值;④經濟活動的種類;⑤進口/出口水平。下表反映了部分OECD成員國的幾種標準。
(二)國內大企業的界定標準
我國的大企業稅收管理還處于探索階段,所以對于國內大企業的界定還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標準。2003年5月,國家統計局下發了《統計上大中小型企業劃分辦法(暫行)》的通知。其中大型工業企業的劃分標準為:同時滿足銷售額3億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億元及以上,從業人員2000人及以上。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下發國家稅務總局定點聯系企業名單的通知》(國稅函[2008]1064號),決定將45戶企業(集團)作為總局定點聯系企業。從中可看出總局的界定標準綜合考慮了行業代表性,資本構成代表性(主要構成包括內資和外資),經營模式代表性,所有制形式的代表性(主要分為國有、民營和外資),資產規模、營業總額和納稅額等。2012年11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王力副局長在全國稅務系統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會議上講話中指出:“大企業要符合跨區域經營管理、總部有較強管控能力、稅收管理事項復雜、具有一定稅收規模(一般法人企業年納稅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標準。國稅總局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根據以上基本標準,列出大企業管理的基礎名單,各省參照名單,結合本省實際,選擇第一批管理和服務的企業,選擇服務的企業原則上每三年進行一次調整?!?/p>
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首批45家定點聯系大企業,其中31家是大型國有企業,10家外資企業以及4家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資產和規模均在行業上游。大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覆蓋面都比較廣,貼近市場,產品和服務向個性化、多樣化發展,如聯想控股涉及IT、房地產、化工新材料、現代農業、現代服務等各行各業的經營,稅源結構復雜。大企業內部管理機構龐大,關聯交易頻繁,擁有健全的內控機制和大量的專業人才,財務核算規范,信息化程度高,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動快。這45戶國家稅務總局定點聯系企業2007年所繳納的稅款總額占全國稅收總額的23%,稅源在各地區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大企業稅收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稅收法律未完善
目前大企業稅收管理的主要文件有:《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服務和管理規程(試行)》(國稅發〔2011〕71號),《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國稅發〔2009〕90號),《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下發定點聯系企業成員單位名單的通知》(國稅辦發〔2011〕64號)等。從全國范圍來看,未明確對大企業管理的相關稅收政策,尚未形成全國性完整的大企業稅收管理辦法,缺乏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關于大企業稅收管理的相關工作,稅務機關只能根據工作經驗和重點稅源企業的相關管理規定摸索前行,制約了大企業稅收管理的發展。
(二)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不健全
我國的稅收管理體制是分為國地稅兩大管理系統,由于分稅制,我國的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的設置也受其影響――按行政區劃分,管理權限分散。一是國地稅的稅收管理范圍不變;二是日常涉稅事務屬地原則不變。這樣,大企業管理機構就帶有屬地管理色彩,具有分散性和局部性。而一般大企業都有一個總部統籌各分支機構,表現出集中化、信息化、集團化的趨勢。這就使稅務機關和企業之間形成矛盾,導致稅收管理缺乏整體性,各稅收管理機構獲取的涉稅信息不全面,無法對整個大企業進行宏觀把握和分析以及難以應付大企業跨區域的關聯交易等。
(三)稅企雙方信息不匹配
大企業一般都是高度信息化的,從購貨、物流、倉儲、會計核算到財務和管理控制都是利用一些智能軟件進行信息化的專業處理,電子交易和電子商務也促進了企業的電子化、智能化。稅務機關,在現行大企業稅收管理中實現網絡化辦稅,但現有信息平臺在信息共享和數據利用分析等方面與企業信息平臺有一定的差距和不對稱,如現在的征管軟件,主要功能是日常涉稅業務并沒有納稅評估,稅源分析等,也沒有明確標記大企業關聯關系,無法獲取企業所屬集團的稅收結構、經濟稅源變化、基本信息等,很難對整個大企業的納稅能力、獲利能力和組織架構等有宏觀的評價和分析,不利于大企業稅收管理的深化和發展。另外,企業出于商業保密、信息安全等考慮,會拒絕披露或提供轉讓定價、關聯交易等方面信息,導致稅務機關不能實時完整掌握企業的稅收動態,不利于進行稅務風險評估和分析。
三、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優化路徑
(一)搭建稅企互動溝通機制
稅務機關工作人員轉變觀念,以大企業納稅人為中心,從進行管理轉變為提供服務。稅務機關可以自上而下地組織稅務機關及大企業進行面對面“零距離”的問題研討、情況介紹、經驗交流等,了解企業意見與需求,宣傳稅收法律法規。通過搭建稅務機關之間、稅企之間的互補合作、溝通交流的平臺,使稅務機關了解企業經營環境、遵從特征、商業行為,企業理解稅務機關的法律依據和運作流程,從而稅企雙方在稅收問題發現和應對上形成友好的良性互動。
(二)構建涉稅事項協調機制
合理配置稅務工作人員管理和服務職能。關注大企業的稅收動態,將關注的重點從稅務稽查,查漏補缺轉變為事前的風險評估,變事后控制為事前控制。把大企業稅收管理整個過程按照流程進行劃分,各個環節都融入到崗責體系中,再根據各崗位的工作特點和大企業稅收管理的要求,明確統一大企業稅收管理的業務流程、工作規程、工作內容、工作標準、績效評價等。將團隊管理和服務職能根據不同的任務側重點,在同一層級其他工作部門及不同層級的稅務機關之間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配置,從而能夠實現橫向和縱向的高效銜接。
(三)開辟大企業信息管稅平臺機制
一是完善信息管理平臺中的資料庫,包括大企業的組織機構以及關聯企業的基礎資料庫、外部信息資料庫、申報資料庫等。同時,豐富平臺系統的功能,在征管軟件中加入大企業分行業的經濟稅源分析以及風險評估等功能,進行稅源風險監控。二是通過一定的手續申請后,上級稅務機關應放開大企業稅收信息管理平臺的權限,供有需要的地市使用,實現資源共享。在稅源管理上,依托大集中信息系統,建設稅收管理員平臺,實現“數據到戶,責任到人”的模式,進一步強化稅源管理。三是吸納和培養綜合性人才。通過公務員招新及向社會聘用一批計算機財務分析專家、律師、注冊會計師等專業人才,使大企業稅收管理人力資源進行增量,提高大企業稅收管理隊伍的專業素質。
[參 考 文 獻]
[1]蔣震.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思路和基本框架[J].稅收經濟研究,2011(6):25-30
[2]姜躍生.當前大企業稅收管理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幾個問題[J].涉外稅務,2010(3):5-10
[3]施文.大企業稅收管理:阻力與對策[J].國際稅收,2014(8):62-64
一、稅收風險管理理論基本內容
風險是指未來的不確定性。按照《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給出的定義,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進行風險評估;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風險管理理論是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的理論,它針對各行業特點,綜合運用各種風險分析手段、工具,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析預測,并在此基礎上優化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對風險實施有效控制,使風險和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達到最大限度的管理效能。
筆者認為,稅收風險管理是指稅務機關圍繞總體稅收管理目標,通過在稅務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稅收管理的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其基本流程:收集風險管理信息——風險評估——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稅收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包含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在內的稅收風險評估。
二、目前風險管理理論在稅源管理中運用現狀及不足
在日常稅源管理實踐中,有許多管理方式已無形中引入了風險管理理論。如我國在納稅評估、涉外稅收審計中所做的工作已具有風險管理的特性。再如建立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的良性互動機制,也是防范稅收風險所采取的一項組織協調措施。還有基層稅源管理部門在稅源管理中建立稅負、物能耗指標、成本構成指標等預警體系,加強稅源監控。這些做法的目的是為了防范稅收風險,具有稅收風險管理雛形。但與風險管理理論要求,不管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還存在著很大差距。
(一)風險管理意識不足。就納稅人而言,在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往往采取不計較任何風險希望以最快的方式獲得回報,以僥幸的心態對待稅收風險。而稅務機關在風險意識上,則過多地從規避執法責任方面考慮稅收風險,錯誤地把規避執法責任作為稅收風險管理的目標,沒有將實現稅收管理目標,即最大限度地實現稅收征收率的最大化,減少稅收流失作為稅收風險管理的目標。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稅收風險管理重點放在對內監控上,而對納稅人沒有建立一個長期防范稅收風險策略,對稅收風險缺乏系統地、定時地評估,缺少積極主動的風險管理機制,不能從根本上防范風險以及其所帶來的損失。以致重大偷稅騙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行業性或地區性稅收流失,以及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重大工作失職等案件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二)沒有建立與稅收風險管理相適應的風險信息收集標準及傳遞渠道。當前稅收機關掌握的納稅人信息是基于納稅人在自行申報的基礎上形成的稅收管理信息,這是稅收管理信息的主要來源,這些信息只反映納稅人基本生產經營情況,由于部分小企業財務核算水平低,財務信息“失真”、不完整。同時稅務機關基于減輕納稅人負擔的考慮,沒有建立旨在實施稅收風險管理的信息收集標準和制度,實施稅收風險管理基礎尚未建立?;鶎佣愒垂芾聿块T要想實施稅收風險管理,就必須花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去采集和核實信息,由于稅源管理中管戶多人手少的矛盾較為突出,即使實施稅收風險管理也是局部的、短期的、缺乏全面性和長效性。
(三)沒有建立完善稅收風險管理預警系統。要進行稅源管理風險評估必須要有“參照物”和分析模型,也就是預警系統。要對稅收風險進行因素分析,系統的梳理稅收的風險要素、風險環節、風險行業、風險區域、風險時期和風險來源,找準風險控制點,就必須要建立預警機制和預警指標體系,提高風險評估和認定的準確性,才能使稅源管理部門和稅收管理員對稅收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卓有成效地開展稅收分析、納稅評估工作,以提高稅收風險預警與控制能力。而目前尚未建立一套有效、完整的風險管理預警系統。
(四)稅收風險管理職能過于分散不利于風險管理?,F行的稅收征管理模式是一種建立在專業化管理基礎上的分權管理體制,雖然經過幾次征管理改革,建立以縣(區)局實體化為基礎的稅源管理體制,實現了縣局集中征收,稅源管理權分散在各個職能分局(部門),由于配合、聯動不夠,未形成稅源管理一體化與集中的稅收風險管理職能體系,難以集中優勢重點加強對重點風險點的管理,很難達到的分類管理目的。
三、如何在稅源管理中運用風險管理理論
要將風險管理理論運用到稅源管理中,按照稅源管理的特點和業務流程,應建立健全稅收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稅收風險管理預警和雙向控制機制。
(一)建立健全稅收風險管理流程。稅收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收集風險管理信息、進行風險評估、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稅收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包含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在內的稅收風險評估。
1、風險管理信息收集或采集。信息是實施風險管理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信息也就無法作出稅收風險評估,不完整或失真的稅收信息直接影響稅收風險管理的效率。稅收風險評估的第一步工作是根據稅收風險管理業務需求對納稅人有關信息進行采集,信息來源于外部和內部,對收集的信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數據平臺,實現信息共享。(1)收集內部信息。主要是企業申報信息和稅收管理員管理過程中收集和采集的信息。(2)收集外部信息。主要是與納稅有關部門的信息,如海關、銀行、地稅、工商以及其他經濟管理職能部門。(3)收集風險管理典型案例。主要是由于風險失控導致稅收流失的案例以及通過風險管理減少稅收流失的案例,通過典型案例,收集稅收風險管理的重點。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辯識、風險分析、風險評估三個步驟,這是稅收風險管理的核心環節,應設立專門機構負責。主要是稅務機關稅源管理部門和風險評估人員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提煉、對比、分類、組合,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辨識是指查找納稅人各業務單元、各項重要生產經營活動及其重要業務流程中有無風險,有哪些風險。風險分析是對辨識出的風險及其特征進行明確的定義描述,分析和描述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風險發生的條件。風險評價是對稅收管理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等。進行風險辨識、分析、評價,應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集體討論、專家咨詢、政策分析、行業標桿比較和調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統計推論、計算機模擬等。在進行稅收風險評估時,應統一制定各風險的度量單位和風險度量模型,并通過測試等方法,確保評估系統的假設前提、參數、數據來源和定量評估程序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定期對假設前提和參數進行復核和修改,并將定量評估系統的估算結果與實際效果對比,據此對有關參數進行調整和改進。
3、制定解決方案。根據稅收風險評估發現的風險,制定出相應的稅收管理措施及應對解決方法。方案一般應包括風險解決的具體目標,所需的組織領導,所涉及的管理及業務流程,所需的條件、手段等資源,風險事件發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體應對措施以及風險管理工具。
4、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稅務風險管理職能部門應定期對各部門和業務單位風險管理工作實施情況和有效性進行檢查和檢驗,對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進行評價,提出調整或改進建議,出具評價和建議報告。稅源管理部門應依托現有的信息化條件建立貫穿于整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連接上下級、各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信息溝通渠道,確保信息溝通的及時、準確、完整,為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奠定基礎。
(二)建立完善稅收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偩衷?001年依法治稅工作會議上提出:“內外并舉,重在治內,以內促外”的依法治稅指導思想,推進依法治稅是稅務部門長期抓好的重點工作。重在治內就必須要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措施,這與風險管理要求是一致的。一是建立內控崗位授權制度。對內控所涉及的各崗位明確規定授權的對象、條件、范圍和額度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超越授權做出風險性決定;二是建立內控報告制度。明確規定報告人與接受報告人,報告的時間、內容、頻率、傳遞路線、負責處理報告的部門和人員等;三是建立內控批準制度。對內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項,明確規定批準的程序、條件、范圍和額度、必備文件以及有權批準的部門和人員及其相應責任;四是建立內控責任制度。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的原則,明確規定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崗位、人員應負的責任和獎懲制度;五是建立內控審計檢查制度。結合內控的有關要求、方法、標準與流程,明確規定審計檢查的對象、內容、方式和負責審計檢查的部門等;六是建立內控考核評價制度。把各業務單位風險管理執行情況與績效薪酬掛鉤;七是建立重大風險預警制度。對重大風險進行持續不斷的監測,及時預警信息,制定應急預案,并根據情況變化調整控制措施;八是建立重要崗位權力制衡制度,明確規定不相容職責的分離,對內控所涉及的重要崗位可設置一崗雙人、雙職、雙責,相互制約,明確該崗位的上級部門或人員對其應采取的監督措施和應負的監督責任,將該崗位作為內部審計的重點等。①
(三)建立差別化分類管理規則。稅收管理部門和風險評估人員在對各類信息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按行業對企業風險程度的高低進行分類、分級,形成下寬上窄的金字塔式稅源構架,對處于金字塔不同層次的納稅人應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對金字塔底層廣泛的、守法的納稅人,推行自我管理,建立自我評估機制,稅源管理部門和稅收管理員對其進行簡單的監督和觀察;對金字塔中間納稅人采取加強納稅管理性輔導和評估相結合的管理方法,督促其提高稅收風險意識和糾正潛在的稅收風險;對金字塔上層抵觸稅法、不守法的納稅人,則要采用重點管理控制、納稅評估、稽查和移送法辦等措施。依據金字塔管理思想,從資源配置考慮,稅收風險管理的重點是金字塔頂端的高風險企業。②
(一)科學分類稅源,提高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稅源的分布以及機構人員狀況,在屬地管理的基礎上按行業、規模為主,兼顧風險、存續期等對納稅人進行分類,大體分為重點稅源和一般稅源(包括中小稅源和個體工商戶),重點稅源是指企業數量占當地企業總數比重較?。?0%—20%)、年稅收收入占當地稅收總收入比重較大(60%—80%)的納稅人。根據稅源分類實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化管理。在原則上保持現有稅源管理機構不動和屬地管理基礎上,按照重點稅源和一般稅源的分類明確管理機構和內部職責分工,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打破區縣的管理界限。對重點稅源,可根據行業生產經營特點及規律,按戶開展稅源日常管理,根據風險預警開展納稅評估;對一般稅源,可根據稅收風險程度和征管環節,按稅源管理事項實施專業化崗位分工管理。
(二)建立稅源管理專業化的運行機制
建立健全立體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稅源管理體系,完善運行機制。對稅務機關內部,按照“信息管稅”的思路,實行縱向互動,橫向聯動,各級稅務機關之間、各部門之間形成管理合力。
建立縱向互動機制。從總局、省局、市局、縣局、分局(所)到稅收管理員六級,各級都應履行相應的稅源管理職責。
總局主要負責制定稅源管理規劃、制度,建立稅源信息監控平臺、預警指標體系、風險特征庫、納稅評估模型,下達風險預警指標數據和納稅評估重點,指導、督促、考核稅源管理工作。
省局、地市局負責制定本級稅源管理規劃、制度,根據上級的風險預警指標數據,結合本地實際,建立本級預警指標體系和風險特征庫,下達風險預警指標數據和納稅評估重點,組織、監督、考核本地稅源管理工作。
縣局、分局(所)負責根據上級的風險預警指標數據和監控評估重點,結合本地實際,組織日常稅源監控和納稅評估工作,并及時反饋落實情況。
稅收管理員按崗位職責要求,根據上級的風險預警指標數據和納稅評估重點,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建立橫向聯動機制。各級稅務機關要成立征管狀況監控分析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建立起稅源監控、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等工作的聯動機制,各部門既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統一監控分析稅源變化,統一下達風險預警指標數據和納稅評估重點,統一評價考核征管狀況。
征管科技部門負責擬定規劃、制度、方案和統籌協調;稅種管理部門負責人事部門負責機構、崗位職能調整、人員配備以及能級、績效管理;收入規劃部門負責稅收分析;電子稅務管理部門負責數據的抽取、整理和提供,相關信息系統的修改和完善;教育部門負責稅收管理員和專業人才的培訓。
建立外部協作機制。各級稅務機關應加強與地方黨政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逐步建立經濟稅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機制,完善綜合治稅、協稅護稅的體制、機制。
(三)建立和培養稅源管理專業化人才隊伍
各級稅務機關要根據稅源管理專業化的需要,對人才進行專業分類、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其專業特長;針對稅收風險管理、納稅評估對高素質復合型專業化人才的需要,尤其要加強對納稅評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可試行等級評估員辦法,逐步建立專業化的評估員隊伍。要注重稅源管理專業化人才專業技能的提高,針對崗位需要加強教育和培訓,不斷提升其專業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稅源管理專業化人才隊伍。
(四)強化信息技術對稅源管理專業化的支撐
各級稅務機關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及時、完整、準確地采集、整理與存儲稅源信息,加強數據管理,確保數據質量;要深化數據的分析與利用,運用信息技術加強稅源和征管狀況監控分析,提高納稅評估效率和質量,有效防范稅收風險;要加強業務與技術融合,開展信息化項目建設,要以業務為主導,以技術推動業務的創新并提供保障。
二、推進稅源管理專業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納稅人數量不斷增多,企業經濟性質、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呈現多樣化,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和人少戶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稅源管理的復雜性、艱巨性不斷加大,傳統的單一由稅收管理員管戶的稅源管理方式已難以適應這種變化。只有通過稅源管理專業化,落實信息管稅要求,才能逐步解決上述問題,促進稅收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實現。因此,大力推進稅源管理專業化,優化納稅服務,強化稅源管理,提高征管質效,意義重大,勢在必行。
三、推進稅源管理專業化的基本要求
各級稅務機關要切實提高推進稅源管理專業化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主要領導要負總責,分管領導要親自抓,各有關部門要密切協作,共同推進此項工作。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
各地要切實提高提高推進稅源管理專業化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思想認識,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要層層動員,廣泛宣傳,組織全體人員特別是稅源管理人員深入學習、充分認識和理解推進稅源管理專業化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
(二)精心組織,明確職責
各級稅務局機關要加強部門協作,密切配合,共同推進此項工作。征管科技部門負責制定方案和統籌協調;人事部門負責機構、崗位職能調整、人員配備以及能級管理、績效考核辦法的組織實施;收入規劃部門提供寵觀稅源信息和宏觀稅務信息;電子稅務管理部門負責數據的抽取、整理和提供,相關信息系統的修改和完善;教育部門協助配合實施稅收管理員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