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時間:2023-08-27 14:55: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各省市已經進入如火如荼的階段,為此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改的全新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育生活,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在以往的數學教育中,“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眾多初中數學教師早已習慣這套教育教學模式,因此,新課程標準替代“應試教育”需要一個過渡時期。在目前初中數學課堂中,實現新課程教標準關鍵在于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建立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探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潛在力要具有目的性和規劃性。但是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筆者列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幾個問題,希望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反思來改進我們的數學教學。
一、新課程教學的本質
新課程教學不僅是更換一套教材,它是一次教育觀念的改革創新,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是一次對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實施的全方位改革。所以,教師必須要認真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標準,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是目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次深入改革,它要求教師具有較好的課堂意識、問題意識等,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數學教育的方式就是要把被動的接受教科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方式。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學會創造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解決教科書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
二、活躍課堂,引發學習積極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所教授的數學知識并不全是單純地讓學生得到最終答案,關鍵是讓學生參與獲取答案的過程,從中提高學生的智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這就表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數學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開拓學生的靈活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要有效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中,學生與教師要多多地進行交流,這樣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有效發揮,交流和溝通有利于深入教學。因此,現代數學要創建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初中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生的高效性學習,所以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茖W研究表明,人的學習能力是無限的,學習方法是多樣化的。這就給數學教育一定的啟發,數學教育是為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能夠讓學生多樣化地學習,從而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才能。這種課堂的教育給我們很多重要的啟示:數學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性,就要多去實踐,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方法,促使每位學生的智力開發,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獲得成功,這就是今后初中數學教育的發展方向。
三、教學觀念更新對教師和學生的作用
教學觀念的更新是當今社會對教育的新要求,數學教學要結合科學的方式,尋找教育創新的突破口,轉變“應試教育”的固有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創新精神。從教師開始,更新教學觀念。在我國現有國情下,“應試教育”的教學觀念在眾多教育參與者中根深蒂固,所以,新的教學模式就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方式為主線,思考思維為核心”的教育思想,發揚“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改變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思維發散方向。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創造空間是較為活躍的,所以教師就應該加以引導和鼓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深入理解和學習數學的浩瀚知識。數學教育要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認知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新的教育理念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升華。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創新、進取、拼搏就顯得尤為重要。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要求我們轉變教學觀念,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需求,必須要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每一位師生身上,從而不斷實踐和探索初中數學教育發展的新方向。過去我們的教學只重結果,忽視對過程的分析和體驗,新課程改革以來,這一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們不再一味只強調結果,而是更加注重過程。但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矯枉過正,走向了另一極端,往往把過程當作目標,把“分析完了”當作“分析好了”,把“學過了”當作“學會了”,這種教學目標的偏差,必然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權衡好過程體驗和目標達成的關系,及時對學生進行信息反饋,了解其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提問 有效性
課堂提問對于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1]。如果課堂提問的方式或者內容不恰當,則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產生不良的厭學情緒,不利于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對目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找出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目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隨著課程改革的不但深入,我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的改觀和進步,但是在課堂提問環節仍然存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缺乏課前準備
目前,部分初中數學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往往在課前不會做足夠的準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憑借著自己的經驗教學,對初中數學知識按照自己的理解隨心所欲地去講授,因此在提問的環節往往也比較隨意,使提問的內容沒有一定的章法,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授課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2. 問題質量較差
課堂提問是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理解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一部分數學教師往往把課堂提問當作教學的唯一手段,設置了大量的問題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而對于這些問題背后的價值沒有做深入思考,導致課堂提問的問題數量很多,但質量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身心疲憊,卻學不到關鍵的數學知識,不利于發揮課堂提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
3. 忽略反饋環節
課堂提問的反饋環節是十分關鍵的環節,它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所暴露出來的數學知識的薄弱之處和數學邏輯的欠缺之處,對于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論基礎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目前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往往忽略了課堂提問的反饋環節,認為課堂提問結束就萬事大吉了,這非常不利于課堂提問作用的發揮。
二、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針對目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要進一步采取積極的措施,不斷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切實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
1. 營造快樂的課堂氛圍
快樂的課堂氛圍是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的必要環境。只有在快樂的課堂氛圍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課堂提問,因此教師必須要注重營造一個快樂的課堂氛圍。比如,在初中幾何《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始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射擊運動員在瞄準射擊的時候要用手托住槍桿來保持穩定?”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快速導入到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2. 多聯系現實生活
初中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多聯系現實生活,這樣能夠使學生增強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和認同,并能夠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在初中平面幾何《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來啟發學生發現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平面幾何。例如小鳥在電線上就是點在直線上,小鳥飛到天空中去就是點在直線外。這樣的例子既貼近生活,又活潑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提問要面向所有的學生
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使課堂提問面向所有的學生,不能存在厚此薄彼的現象;要采取積極的措施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來,不能只向少數學生提問。如果教師只向少數的學生進行提問,那么其他學生就會被孤立在課堂之外,非常不利于整體教學效果的提高。因此初中數學的課堂提問一定要把機會公平公正地分給每一名學生,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4. 將游戲運用到教學中來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避免學生對初中數學產生厭惡情緒,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游戲以恰當的方式引入進來。為此,在課堂提問的環節可以對游戲加以高效利用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和檢驗數學知識。比如在《循環小數》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拍節奏的游戲來學習有限循環小數和無限循環小數。比如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一個節奏:×××,然后讓學生拍出來,然后再將這個節奏永遠拍下去,學生就會在游戲中感受到有限循環小數和無限循環小數的區別。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對于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然而目前我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環節仍然存在著許多嚴重問題。為此,我們要營造快樂的課堂氛圍,多聯系現實生活,將游戲運用到教學中來,并注意將提問面向所有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研究
初中數學教育是初中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邏輯思維培養的主要課程,因此,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狀況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影響著學生的個人發展.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會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都要有所提升. 但是,目前教師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制定教學目標,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面臨困惑. 因此,提高課堂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好相關知識的前提下,獲得全面的發展,成為目前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重點.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貫徹課程改革理念,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盡力地上好每一堂課,學生也想學好數學學科,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甚至還會出現厭學情緒,面對這樣的局面,認真分析初中數學教學特點,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線教師值得研究的問題.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概述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就是指初中數學教師,利用合理的教學理念,制定完善的課堂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恰當地呈現給學生,并且能夠使學生對呈現的內容及時做出反饋. 能夠使學生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互動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數學思維、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提高,從而獲得高效的課堂教學結果.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特征
體現
1. 效果和效率相協調統一
數學課堂有效教學不是說教師在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說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主動接受了多少知識,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在數學思維方面得到了怎樣的發展,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有了怎樣的體驗.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不僅僅是指對學習好的學生,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在學習中也得有效.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好的,如果一堂數學課下來,花費的時間較少,學生和教師的負擔較少,那么這堂課就是一堂高效的數學課;如果花費的時間較長,教師和學生感覺負擔較大,那么整個課堂效率就很低下. 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會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教師不重視課堂教學的效率,往往會在下課后還要延長幾分鐘將當堂課的教學內容講完,這樣會引起很多學生內心的反感.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樣雖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同樣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阻礙著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是課堂效率低下的一種表現.
2. 教學過程與結果相統一
初中數學課雖然沒有高中數學課抽象,但是與其他一些學科相比,對于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說,抽象度還是較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數學定理和公式,還要讓學生理解它們是如何得出來的,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深入探索,增強他們數學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會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很多教師會注重結論,而輕視教學過程,他們會把解題的思考方式的培養看成重點,而忽視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他們認為學生解題是關鍵,只需要記住同類題型的解題方法,遇到同類問題直接代入就行了,從而在學習中讓學生記憶數學定理和數學公式,將原本就枯燥的數學變得更加枯燥,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一再降低.
3. 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相統一
數學學科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不僅僅教授學生知識和技能,還承擔著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不是單純的數學知識的記憶過程,而是一個去感悟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 在初中數學新的課程標準中就提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這就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平臺. 教師需要及時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己的數學修養,以適合的教學方法獲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這對于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成長的機會. 因此,真正的課堂有效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還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
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
因素
1. 教師課堂教學效率意識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不能依靠延長課堂教學時間來實現,要樹立學習時間有限的意識. 教師一旦有了“效率”意識,就會把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上課的效率上,從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更不會占用學生額外的學習時間,這樣既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教學效果,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學生的認知因素
首先,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是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礎,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力能夠發現“數”“形”的特點,發現數學符號、字母、幾何命題、幾何圖形之間的內部聯系. 初中學生的觀察力還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數學中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幾何的對稱美,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礎. 其次,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初中數學的一大特點,它通過語言表述來反映事物內在的規律,需要學生的思維能夠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因此,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關鍵.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學習中,證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不再是利用直角三角板去驗證,而是利用邏輯分析去證明. 最后,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初中數學內容高度抽象,良好的想象能力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 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
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要貼近現實生活,一方面,把要講解的數學問題生活化、情景化,這樣便于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感悟數學的價值,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要注意前后知識呈現邏輯性. 初中數學還具有一定的廣泛應用性和基礎性,它和很多學科都有一定的聯系,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能夠使學生在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的同時,理解數學豐富的內涵,從而拓寬對數學的認識.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
策略
1. 提高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效率意識
作為初中一線數學教師,首先要合理分析數學教材,運用具體的事例來講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先對數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充分把握教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對于一些重點地方,提醒學生重點注意. 在講解的時候,盡量選擇生活中的實例,例如,課本中的復數、數軸、絕對值等知識,都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 在講解代數式、公式、定理知識時,直接點出教學主題,節約時間,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 講解完知識后,要做到精講精煉. 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就是做題,通過練習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搞題海戰術,題海戰術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降低,因此,教師在布置習題的時候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避免在課上用大量的練習來占據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時間. 對于學生掌握較困難的問題,做好預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更好的效果.
2. 加強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訓練
首先,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通過相關的練習題來訓練學生的正確觀察順序和反復觀察的習慣. 在近年的中考題目中,都會有一道題目考查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觀察能力. 例如2013年深圳中考第16題,要引導學生先從整體觀察,然后再從局部觀察. 若學生觀察了圖形之后,依然看不出1,5,14,30的規律,就通過局部分解的方式來觀察.
其次,學好基礎知識,借助教學模型不斷深化想象,例如,在學習兩圓的位置關系時,僅僅是觀察圖像很難發現實質性的問題,只有學會了基礎知識后學生才真正建立了兩圓位置關系的想象. 有些問題僅僅依靠基礎知識的學習是不夠的,還需要具體的模型輔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直觀的形象事物為抽象問題設計模型,做好相互轉化.
關鍵詞:再創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初中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在學生的整個數學學習生涯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將小學數學的知識承接下來,幫助學生運用小學數學中簡單的學習思想學習初中數學的知識;另一方面啟發著關于高中數學的學習,引導學生將不同階段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思考,選取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目前的數學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對數學教學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十分必要。而以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重視對課本知識的教授,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接受的情況,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降低,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逐漸消失。為了改變初中數學的教學現狀,教師應將“再創造”教育理論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一、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創造興趣
與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對于剛踏入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初中數學知識靈活不易理解、邏輯性較強、對思維的嚴謹度要求較高,大多學生很難適應,需要一個思維的過渡期。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大多容易忽視學生的思維過渡期,只注重數學課本知識的教授,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加快課堂教學節奏。學生往往不能跟上教師的思維,對于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在進行課后作業時遇到問題不能獨立解決,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低。
“再創造”的思想就在于摒棄數學教學中的陳規教條,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數學知識在課堂中真正活起來,讓學生在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比如,在學習平行線這節知識時,因為課本上的概念講解過于繁雜抽象,學生不能清晰地理解,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對其概念進行闡述。生活中處處都是平行線,數學課堂上同樣也是。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讓學生自己指出我們身邊的平行線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平行線的理解和看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知識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用自己更易接受的方式學習數學,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自信。
二、改變課堂模式,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
對于數學這種邏輯性較強、思維要求較為縝密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直接選擇向教師求助而不是自己思考,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學習思維也漸漸封閉。而長期以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一直扮演著主演的角色,將數學課本上的知識照搬給學生,主動地解決較為困難的問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沒有挑戰,思維得不到發散。
創新思想的發展是“再創造”教育理念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的關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改變課堂學習的模式。以前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占用了很多時間,主導著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逐漸失去了自覺思考的能力。雖然數學這門學科單獨學習起來較為困難,但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是不允許改變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學習思考。鼓勵學生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講解出來,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注重課堂實踐,提升學生創造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初中數學中的理論知識固然重要,能夠將知識運用于實踐更為重要。“再創造”是一種教育理論,更是一種數學學習的思想指導。我們在進行初中數學學習時,不能單純地將它看作是一門學科,更要把它看作是一項技能。在以前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后,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理解教師所講的例題,在課后卻不能解決相同知識不同題型的問題。學生在數學學習時,大多抱著完成學習任務的心態,沒有根據所學知識養成數學思維,對于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依舊不能借助數學知識來解答,缺乏對知識的運用和創造能力。
在初中數學的教材中,很多知識都是為生活而服務的,與生活緊密聯系。正如幾何圖形這一章的知識就是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我們在學習幾何時,根據課本上抽象的概念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幾何的意義。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幾何圖形,主動用自己的視角觀察和理解圖形。充分剖析“再創造”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進行數學邏輯思考的同時發現和創造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課堂學習實踐過程中創造知識,提高自己創造能力。
總之,“再創造”教育理論被提出以來,受到數學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和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改善課堂教學狀況,符合國家人才發展的先進的教育理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根據“再創造”思想的核心,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逐漸增加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創造能力,以更積極自信的狀態學習數學,不僅提高了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率,還增強了實踐中對知識運用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改環境;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效果;創新措施
在新課改的教學環境下,教育界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進行大量了的創新與改革,既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減輕學業負擔、培養各項能力與素質,又要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在雙重要求下教師只有積極探討、分析及尋找多樣化、多元化的教學新方法才能高效、科學和順利地完成新課改對改革初中數學教學的任務。但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要堅定不移地把新課改貫徹落實下去就要了解現階段教學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法。
一、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1.老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的教學模式大部分還處于傳統的老師直接講授的階段,教師的教學手段較為簡單、乏味,多數是直接按照教材把課本知識講授給學生,并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而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工具開展教學活動,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成為課堂的主體而學生只是輔助教學的一部分。老師也不注重對自身專業技能與素質的培養,教學水平并沒有隨著教學工齡的增加而提高,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不適應時展對初中教學的要求,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欲望。
2.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注重理論灌輸,缺乏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
初中數學教學的特點是為高中更高級的數學原理與知識點做基礎性的教學鋪墊,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與動手操作能力。但就目前的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而言,最突出的表現是過分關注理論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鍛煉與培養,學生只會分析而不會動手解答。例如講解空間幾何的知識點時,老師注重對公式的講解,但沒有注意對學生畫圖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解答這類問題時,若題目沒有給出原圖學生則不能想象或畫出與題目相關的圖形,解題的速度較慢。
二、新課改環境下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創新措施
1.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新模式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
小組合作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活躍度以及逐漸轉變學生的被動地位的重要教學方式,它通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每個小組進行自主思考、討論、交流,甚至是比賽、對抗或辯論等,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能夠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與在課堂上的發言權,鍛煉與他人合作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學習初中數學北師大版的概率與統計一章,課前老師將學生按座位分好組并讓學生給自己組起一個口號和隊名,然后老師向學生詢問概率的定義、生活中的應用及特性等,讓各小組自由思考并將結果寫出,推舉出代表進行發言,并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個關于概率的例題,這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大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2.通過實驗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性高、實踐性強的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多種解題方法的積累,還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對自己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因此在新課改的環境下,為了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老師應重視實驗課的開設,將理論的數學原理與知識化為實際可操作的模型,或讓學生自行動手設計教學工具如圓柱體、正方體等,在實驗課上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不再是高分低能的學習機器。比如,講解三角形的平行線與中線的知識點時,老師可先讓學生制作三角形紙片,然后老師演示如何使三角形紙片在筆尖上轉動而不掉下來,再讓學生動手嘗試以及思考當中蘊含的原理。最后老師由此引出三角形的中線與平行線的知識,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了解三角形的相關原理,從而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這種方法提升了數學課堂效率。
3.利用例題培養學生發散思考與逆向思考的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發散思考和逆向思考的能力,改變學生思考的角度,增加變式訓練的數量,讓學生在解題時要學會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例如講授北師大出版的初中數學教材中坐標一節時,老師舉例題如y=5x+1與y=-5x+5的交點坐標,先讓學生通過畫圖解出交點坐標,然后讓學生思考其他解題方法,老師再指導學生往方程組的解題思路思考,這既能鍛煉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又可鞏固其他知識點,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要適應新課改對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要求,就要敢于向傳統的教學模式挑戰,大力創新教學方法,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措施以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從而更有效、科學與順利地提升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數學老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和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艷春.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 2014(17).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學生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4-0264-01
1 引言
初中數學一直是基礎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對于學生的終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重點不斷變化。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學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初中數學施教的關鍵手段[1,2]。
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學者和一線教師對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做出了研究和剖析,主要集中在有效教學探討、教學方法提出,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等方面。張余斌對初中數學如何達到高效課堂做出了探討,并提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思考―實踐等模式作為解決方案[3]。王中仙也探討了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提出了相應的實施方案[4]。相似地,陳燕提出了教學四種指導方法,強調了四種方法的重要性[5];高衛衛也討論了初中數學的“興趣教學”方法,并對教學前后各個環節的落實提出了建議[6]。黃文雅研究了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小組學習存在的優缺點,并針對該模式給出了優化方案[7]。相關的研究還有很多,不再贅述[8-10]。
其他的研究還有關于教學過程中教學設施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例如孫崴等人對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學課堂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基于該設施的互動反饋課堂的建立方法[11]。
這些研究和剖析立意新穎,具有很高的理論或實踐價值,但是或多或少地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問題。而課程改革的關鍵之一,在于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綜合探究能力。因此本文針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的手段做出探討,并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設計和組織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精心布置作業等實際教學案例,對培養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過程進行分析,為后續的初中數學的教學環節提供參考。
2 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方法
課堂教學主要分為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部分。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本文針對這三個部分,分別設計培養方案并做出說明。培養過程如圖1所示。
(一)預習開路,培養自主
在上節課結束后,教師出示下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并布置由學生依據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自主預習本課內容,找出學習中的疑難和重點知識點,并在小組內或與其他同學合作解決部分疑難問題,為下節課的學習開路。
(二)教師引導,合作探究
本環節在熱身和導入之后進行,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學本課的課文及重點知識。通過預習解決疑難。然后通過教師對本課重點的講解,領悟學習重點,解決基本疑難問題。
(三)鞏固拓展,提高能力
1、鞏固練習。鞏固練習有幾種形式,具體應用哪一種形式,根據所學內容而定。
(1)通過完成課本上的練習,來鞏固知識,完成知識的初步輸出。(根據題目的要求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小組完成。)
(2)通過完成隨堂練習來鞏固知識。(一般由個人完成,小組可以互助檢查。)
2、拓展練習
(1)教師設計任務,由小組共同組織完成,在活動中完成學生間的互助合作。(教師設計的任務,需小組合作才能完成,要側重小組中的全員參與。)
(2)學生根據本課的學習重點,自由組織活動(如創編新題等)然后由各小組展示。這可以使他們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參與,以探究者的姿態投入學習,獲取新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小組完成)
注:在本環節中,教師的指導和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形成遇到困難不退卻,知難而進,努力解決問題,勇于冒險,探索規律等,樂觀的人生態度。
(四)布置作業,信息反饋
作業的布置的形式可以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小組或幾個同學合作完成的,內容可以是教材題、創編題、參考書題目、練習冊題目等諸多方面,重點突出,規律性要強,便于信息反饋,糾正錯誤。
案例:講到分式有意義一節,新課結束就應該讓學生預習下一節,分析何時分式值為零,并且留一些有梯度思考題,讓學生思考解題思路,較難的問題(分式的值為0前提條件是分式有意義即分母不為零)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解決,最后找到規律,布置相應作業。
3 總結
學生的自主、合作、綜合探究能力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數學教學在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內容的同時,需要鼓勵學生動腦思考、主動參與、大膽想象、通過合作,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激活思維、開啟心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伍春蘭,朱維宗,萬雅奇,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調查[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0(04):第42-45頁.
[3] 張余斌.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1-4.
[4] 王中仙.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觀察.2015,4(30):106-108.
[5] 陳燕.初中數學教學四種指導方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2):13.
[6] 高衛衛.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興趣教學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
[7] 王文雅.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1:1-44.
[8] 孟鳳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數學美育教學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6.
[9] 張瑞媛.淺談初中數學課堂創新教學[J].學周刊,2016(26):199-200.
【關鍵詞】初中數學 有效提問 具體策略 分析
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的雙向交流,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成為每個教師非常關心和迫在眉睫解決的問題。大多數數學老師表示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課堂氣氛不夠熱烈,這給教學帶來了很大阻礙。教學課堂上如何有效的提問,對數學課堂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提問就顯得十分重要,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歸結初中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種誤區:第一,注重問題的數量,忽略問題的質量。有些老師用課堂提問的數量來衡量其學生的課堂活動的豐富性,這顯然是錯誤的。一堂課的時間有限,如果老師一味的提問,學生們沒有時間思考,這種疲勞攻勢的結果是學生沒有時間自己消化老師所講內容,無法獲取完整的知識,其效果事倍功半。第二,提問過于形式,缺乏問題深度。如果老師所提問題過于簡單化,不能發揮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思考的能力,思想被老師過多主導,就沒了自己的方向,同樣也失去了提問的意義。第三,問題含糊不清,學生理解困難。教師有時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如果設計的問題太難的話很少學生能答出來,太偏的話學生無從答起,問題表達不明確學生又不理解,這些都會造成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受損,表現不出課堂提問的優點。第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低。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不愿主動思考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通過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問題的分析,更能體現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重要性,我們要根據其存在問題制定其相關政策更好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二、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對策分析
課堂的有效提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數學的思考能力,還可以提高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因此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
(一)注重提問的精準度
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能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這門課程。提問時要注重問題的精度和準確度,問題要精確恰當,準確無誤,精益求精,讓學生解答問題時既理解和掌握知識,又得到了思維訓練。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仔細推敲問題,使學生掌握知識得到鍛煉。
(二)把握提問的難度和深度
在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時,教師應該先研究教材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進行問題的設置。初中數學教師所提的問題必須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必須經過學生的認真思考才能做出回答。在教師提問時,問題的難度和深度要恰當。如果所提問過于簡單,不能發揮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思考的能力,學生沒有思考的積極性;而難度太大的話,會使學生喪失信心,減輕學習的興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客觀的分析,充分估計學生掌握所講內容的程度。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年齡、知識的基礎和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行提問。
(三)發揮學生主體性
初中階段,學生自主能力和表達都比小學階段加強。初中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以學生自主討論為主,老師引導為輔。首先,運用啟發式的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的提問應該具有啟發性,這樣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引發學生的知識探索并培養創造能力。然后,采用提示性的提問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提問中,老師在問問題時運用提示引導學生回答,讓學生自由發揮發展其數學能力。
(四)面向全體學生,因人施問
在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時,問題應該涉及面要廣,要面向全體學生,合理考慮回答問題的對象。所以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難易結合,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答題。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差生應該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能夠正確回答,進而建立其信心更好的學習;對優生可適當提高難度,問一些創新性的問題,使其思維更加開闊。所以,提問應該因人而異,因人而問,使全體學生都能對學習產生興趣。
(五)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思考
教師在提問后應該給學生留時間進行思考,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放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不應該著急得到結果。一般對于簡單已經學過的知識思考幾秒鐘就好;但對于決策性問題時時間應該稍長些。但等待的時間不宜太長,太長的話會使課堂的氣氛異常,學生的注意力就會不集中,偏離課堂問題的范圍。因此,教師應該把握好提問等待的時間。
(六)有效提問遵循的原則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尤為重要,提問時應該堅持以下基本原則:第一,目的性原則。在設定課堂提問時要明確其目的,不能盲目提問,否則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第二,啟發性原則。教師提問時要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第三,適度性原則。在課堂上提問的量也要把握好,既不能問題不斷,也要鞏固和啟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第四,新穎性原則。提問時問題要有趣新穎,這樣才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