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5 16:30: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品結構設計思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Product Structure Design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specialty. It needs high-skill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o know about some industrial 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and master internal structure design of products, and can transform the product appearance modeling to practical product. According to the goal, it explore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of product structure design in practice.
關鍵詞: 工業設計;結構設計;產品外觀造型設計
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structure design;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中圖分類號:G64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4-0247-02
0 引言
“產品結構設計”是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同時也是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核心課程,利用三維設計軟件進行家電產品或電子產品的結構設計,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目前,國內高職院校隨著時代的發展相續開設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高職工科類工業設計與結構設計屬于年輕的專業。專業建設需要時間的沉淀,產品設計類專業有很多問題急待解決,其中首要問題就是確立課程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而核心課程《工業產品結構設計》就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1 課程開發的思路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的開發設計思路是:依據地區經濟規劃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的要求和確定的職業崗位群,高職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的就業為導向,經過專業人才培養論證會的辯證,提取企業資深工程師和行業專家的寶貴意見,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務,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職業能力,并對專業所涵蓋的產品設計能力進行研究分析,綜合考量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最終確定課程的工作任務和課程的項目模塊。
2 教學目標
結構設計課程的開發要解決的最關鍵問題是培養結構設計人才需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而當今社會企業對一個合格的產品結構設計人員有下列要求:①熟練一門三維設計軟件和一門二維平面CAD軟件。②對塑料模具和五金模具有一定的了解,包括模具各組成部分,以及塑料件和鈑金件的設計規范。③塑料性能的認識。比如塑料的分類,注塑成型工藝的影響因素等。④塑料表面工藝了解,其中內容有磨砂、拋光、噴涂、燙印、電鍍和覆膜等。⑤機械相關知識、機械制圖,需掌握凸輪、曲柄搖桿等各種機構,熟悉繪圖國家標準。⑥相應產品的生產裝配工藝。⑦國內和國際在品質方面的安規相關知識,以及相應試驗標準。
本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通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實訓,掌握結構設計所需的各種知識,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方法
目前社會上的企業招聘時,用人單位往往優先挑選有工作經驗的人才,而剛畢業的大學生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常常受到冷漠地對待,就業壓力大。因此,提高學生的工作經驗已經成為各大院校的當務之急。
以往本課程的授課內容與學習三維繪圖軟件的課程很類似,學生跟著老師一個零件接著一個零件地繪制,偏于注重學生“技”的訓練,特別是僅強調計算機輔助軟件的應用訓練,而沒有讓學生具體地做一個項目,即從產品輸入、結構設計與評審、模具評審與改模,直至項目結題的完整過程,使學生無法對產品設計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本課程將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法,選用一些典型的企業產品作為項目來源,立足于加強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產品設計的能力,還要具體地管理項目,在實踐中運用產品設計相關的各方面知識和必要的項目管理知識,使學生對產品結構設計有深刻的理解,掌握相應的產品設計經驗,著重培養學生“先模仿,后創新”的能力。選取產品的繪制難度由易到難,所用的知識由淺到深。
本課程分兩個階段教學:第一階段采用項目教學法,邊講邊學邊練。強調“教、學、做”相結合,靈活運用理論講授、實踐操作(演示)、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參考企業設計部門,把學生分成幾個項目組,選出組長,并人為地設置一些障礙,使各組員互相幫忙,共同克服困難,推進項目的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職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使之養成良好的個人品格和行為習慣,從而提升職業道德和修養。第二階段安排實訓專周采用實訓教學方式,讓學生到合作企業的校外CAD實訓室實踐,并引用企業的產品案例作為實訓的題目,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按企業的產品設計開發流程和方法進行實訓,在實訓過程中既將所學相關課程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提高教學效果。
4 課程內容
為了體現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思想,本課程根據產品結構設計的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和實際運用中所應具備的各方面技能,從學習各類型設計特征到把握總體產品繪制,將總體項目進度分解為各個時間節點,確定各種具有代表性的產品為單元組織項目化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前導課程主要是機械制圖與測繪、機械工程材料、三維造型與工程圖、模具設計、電器產品強制認證基礎等,培養學生初步具備讀圖、計算機輔助二維和三維繪圖、工業產品設計的能力,為本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程的主體內容包括:①鈑金結構件可加工性設計規范;②注塑件材料特性、成型方法以及設計技巧;③連接結構:a.固定連接結構;b.活動連接結構;④電路板安裝結構;⑤編寫項目進度表和項目任務書;⑥結構設計方案評審;⑦編寫改模方案表;⑧繪制工程圖;等等。
5 教學評價
本課程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以及企業對學生能力的評價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成績??偝煽冇扇糠纸M成: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為10%,期末考試成績占50%,實訓成績占40%。
注重考核學生在項目進程中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在設計中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尤其是在創新設計大賽獲獎或其設計作品被企業采納的學生予以特別的鼓勵,可考慮折合成相應的學分,做到全面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
6 課程資源的開發
身為產品結構設計師,不僅必須掌握至少一種三維造型軟件,而且需要具有廣泛的專業背景和理論基礎,包括工程材料的知識、機構設計、塑料件和鈑金件的設計要點,相關模具的特點,以及國內外產品行業安全標準等等。雖然國內有多所高職院校開設了《工業產品結構設計》課程,但都是各自為營,教學內容和使用教材常常大相徑庭。綜觀國內關于產品結構設計的教材,大概分為兩個極端,要么是大而泛,即牽涉的范圍太廣,而沒有側重點,看似內容挺多,其實真正實用的很少;要么就是講解的內容偏窄,比如僅提到了塑料件和塑料模具,而沒有提及鈑金件、新材料的運用,更沒有材料表面處理的說明。由此可見,目前在產品結構設計課程領域,專業針對性強的教材稀缺。
本課程從實戰出發,整理產品結構設計相關的各種材料,融入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充分考量學生的實際能力,制作出實用課件、實訓指導書和整個產品繪制過程的教學視頻,創建學生作品數據庫,匯集國內外優秀結構設計作品,并經過兩個學年的不斷修訂,最終開發出符合當前企業需求和學校情況的教材。
7 總結
本課程適用于工科類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亦可作為所有與產品結構設計相關專業的課程內容選用,相信本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必將有利于高職院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虞凱,路海萍.中國高職教育課程模式現狀及其發展走向[J].學理論,2011(35).
[2]陳青云.高職院校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探討[J].技術與市場,2009(10).
[3]許弢.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主體探析[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1(1).
[4]蓋海紅,秦學武.淺談高職院校的改革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5(2).
[5]徐向明.高職院校的產品設計課程[J].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
關鍵詞:微矩形;電連接器;絞線插針;MDCF
中圖分類號:TG113.22;TP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6)12-00-03
0 引 言
電連接器是實現電器終端之間連接與分離功能的一種電子元器件,它在軍事武器、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隨著武器系統及航天器電子設備小型化、輕量化的發展,要求電連接器的體積越來越小,接觸件間距越來越密,且可靠性越來越高。
MDCF壓接式微矩形電連接器是根據市場需求研制開發的。產品接觸件間距為1.27 mm,排距為1.1 mm。技術性能指標符合GJB2446A-2011《外殼定位微矩形電連接器通用規范》。該系列產品是目前間距1.27 mm,排距為1.1 mm微矩形連接器中體積較小的一種。與現有MDM系列微矩形連接器相比,各項電性能指標均未降低,體積卻只是其一半,是一種結構合理的小型化產品。
1 產品主要技術指標
MDCF系列壓接式微矩形電連接器的主要技術指標見表1所列。
2 設計思路
MDCF壓接式微矩形電連接器要求產品在目前間距為1.27 mm,排距為1.1 mm的型譜基礎上將產品體積盡可能做到最小,并保留原1.27 mm間距系列產品法蘭盤的設計,以更好的滿足用戶的安裝需求。因此該產品設計的關鍵就是在不影響產品性能指標的前提下,優化產品結構,縮小產品體積。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以外殼為突破口,解決基座及其它零件的設計、工藝等問題。該連接器具有高可靠、體積小、電性能優越等特點。產品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
3 結構設計
3.1 外殼設計
外殼的主要作用是支撐絕緣安裝板和接觸件以及保護插孔、插針免受機械損傷。本產品采用全金屬外殼結構,在材料選擇上,選用了密度小、抗腐蝕性強、易于加工的鋁合金材料,加工后表面采用化學鍍鎳。對插面采用30°梯形防誤差結構,在插針插孔接觸件嚙合之前,梯形的外殼先實現定位。外殼尺寸比常見的1.27 mm微矩形電連接器縮小不少,且寬度方向尺寸縮小到極致,即法蘭尺寸與梯形對插面的寬度相同,這樣既保證了用戶的安裝需求又縮小了產品體積。MDCF-51PL外殼如圖3所示,MDCF-51S外殼如圖4所示。
3.2 接觸件設計
要實現小型化,就必須減小其接觸件的尺寸。傳統的電連接器彈性插孔尺寸不斷減小,其可靠性也隨之降低,無法保證接觸可靠。因此根據微矩形產品的特點和成熟工藝,接觸件選用絞線插針。
絞線插針最大的特點是它是一種反極性接觸件,插針為彈性接觸件,插孔為剛性插孔。絞線插針與插孔對插時,插針中部凸起且凸起部分外切圓直徑大于插孔內徑,在工作時因受力產生壓縮變形和軸向旋轉伸長,插針外圈的七根彈性銅線與插孔形成七線接觸,在各個方向都有接觸點,抗振動性更強。七根彈性銅線構成并聯系統,大大提高了連接器的固有可靠性,由此可以看出,絞線插針具有尺寸小、抗振動、耐沖擊、接觸電阻小等特點,很適合應用于微矩形連接器。此外,麻花插針的生產和檢驗均能實現自動化,成本較低。絞線插針及其斷面圖如圖5所示,插孔如圖6所示。
3.3 絕緣安裝板的設計
絕緣安裝板不但要支撐和保護接觸件,還要承受和傳遞插拔過程中產生的機械力,因此絕緣基座需要足夠的機械強度,同時,在設計時還要考慮絕緣安裝板與外殼的裝配性。插頭基座設計從下往上裝,而插座基座為了縮小外殼體積,則從上往下裝。絕緣安裝板結構設計圖如圖7和圖8所示。
在材料選擇方面,常見的絕緣安裝板材料主要有改性聚苯醚(MPPO)、聚苯硫醚(PPS)、玻纖增強PBT、玻纖增強尼龍等,其性能對比見表2所列。
隨著軍工行業的不斷發展,安裝環境對連接器絕緣安裝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上表可以看出,聚苯硫醚(PPS)具有耐高溫、耐環境、強度高等特點,且聚苯硫醚(PPS)具有優良的熱穩定性,其機械強度隨溫度升高降低較小,MDC 這些特點正好能滿足連接器對強度和耐高溫等性能的要求,所以我們選擇聚苯硫醚作為本項目產品的基座材料。
此外,根據產品的外殼、接觸件尺寸以及孔位的排列,本次設計的基座孔壁厚度約為0.4 mm,我們通過計算來驗證其是否滿足連接器的電性能要求。
(1)絕緣電阻
絕緣電阻的計算公式為:
R=PT
公式中R為絕緣電阻(),P為體積電阻率(/mm),T為絕緣材料厚度(mm)。
聚苯硫醚的體積電阻率為2.8×1016 Ω/mm,相臨接觸件的最小絕緣間隔為0.35 mm,則絕緣電阻值為:
R=2.8×1016×0.4=1.12×1010 M
與表1中所列出的電性能指標相比較,絕緣安裝板的設計完全滿足絕緣電阻的要求。
(2)介質耐壓
介質耐壓的計算公式為:
V=KT
公式中V為絕緣介質耐壓(V),K為抗電強度(V/mm),T為絕緣材料厚度(mm)。
聚苯硫醚的抗電強度為6 800 V/mm,相臨接觸件的最小絕緣間隔為0.4 mm,則耐電壓值為:
V=6 800×0.4=2 720 V
與表1中所列的電性能指標相比較,絕緣安裝板的設計完全滿足絕緣電阻的要求。
4 主要試驗及其論證
初樣加工出來后,按Q/MB814-2013《MDCF系列微矩形電連接器詳細規范》做了結構試驗,整個試驗過程按照試驗大綱要求進行,在結構試驗過程中均未發現指標異常,通過試驗證實了產品的性能達到了GJB2446A-2011《外殼定位微矩形電連接器通用規范》的要求,并為以后批量投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依據。
5 產品特點及應用
MDCF壓接式微矩形電連接器結構設計新穎、合理,具有通用性強、體積小、重量輕、分離力小、高可靠、安裝方便等優點,是微矩形產品向小型化方向發展的產品,此產品能充分發揮微矩形電連接器的優勢,在航空航天、武器系統、電子裝備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應用推廣價值。經鑒定試驗,其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標準要求,產品處于國內領先地位。MDC-51PL(插頭)連接器如圖9所示,MDC-51S(插座)連接器如圖10所示。
6 結 語
本文通過介紹MDCF系列微矩形電連接器的結構設計,闡述了MDCF系列微矩形電連接器的結構特點。該系列產品體積只有常見1.27 mm系列微矩形連接器的一半,而電性能并未下降,完全滿足連接器小型化、高可靠性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場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磊,陳雁.航天用微矩形電連接器的一種新選擇[J].機電元件,2012,32(5):50-53.
[2]周建新,羅杰.國產微矩形電連接器發展研究[J].機電元件,2013(4):54-60.
[3]黃銳.塑料工程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4]佘玉芳.機電元件技術手冊[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2.
[5]曲喜新.電子元件材料手冊[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89.
[6]左剛強,楊陽.MDC-51PNP,MDC-51SL5型微矩形電連接器的研制[J].物聯網技術,2016,6(10):52-53.
關鍵詞:目標成本; 成本企劃; 作業成本; 價值工程
中圖分類號:F270.7 F2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6-170-0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軍品價格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鼓勵符合條件的非軍工企業和民營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軍工企業傳統的壟斷優勢已不存在,競爭已成必然,降低成本,控制軍品全壽命周期費用(LCC),成為軍工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在這種新環境下,傳統成本控制方法的缺陷:偏差性和滯后性已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尋求一種新的方法來對研制成本進行控制。在這種要求和IT技術發展的雙重推動下,利用ERP計算機信息系統,通過成本企劃與ERP成本模擬反復循環,建立動態目標成本,并轉化為標準作業成本,已作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目標,乃大勢所趨。
二、動態目標成本管理的意義
裝備目標成本是裝備研制企業依據裝備研制生產現狀、技術發展水平以及經濟資源供給等條件,在科學合理測算未來裝備研制生產中可能發生的成本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需求做出的裝備研制生產成本預期。
裝備的目標成本管理對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將帶來積極的影響,同時利用ERP系統實現對裝備目標成本的動態管理,也是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所無法比擬的。
(1)動態目標成本管理將成本管理的范圍擴大到了裝備的全壽命周期。
(2)動態目標成本管理增強了成本管理的預見性、目的性和科學性。
(3)動態目標成本管理有利于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
(4)動態目標成本管理為研制階段開展限費用設計提供了實現手段。
三、傳統模式下目標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目標成本測算不夠科學合理
大型裝備由于采用了較多的新技術、新器件、新工藝,這為準確估算裝備的LCC帶來了相當的難度。一是如相控陣體制的大型裝備,構成整機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的T/R組件,其關鍵元器件是與裝備同期開展研制的,因而器件的生產成本及裝備的研制成本在早期難于預估和控制;二是多項關鍵技術需同步攻關,因而方案的變更、試驗項目的增加都是動態變化的;三是在生產加工中,由于新結構、新設計、裝配的精度和工藝流程的合理性,在前期成本預估中難于考慮周全;四是裝備后續的調試時間、試驗項目及次數、試驗自備條件等更是無法預估,需要一個動態更新的過程。
2.成本管理理論僵化,手段落后,不能滿足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傳統成本管理以單一的工時為分配基礎,割裂了成本與其產生原因之間的關系,導致了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失效;不能深入反映經營過程,不能提供各個作業環節的成本信息及各個環節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沒有現代化管理手段實現投產前產品設計以及生產要素合理組織的成本管理。另外,傳統的成本管理對象局限于財務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員所需要的資源、作業、產品、原材料、客戶、銷售市場和銷售渠道等非財務方面的信息,難以全面滿足戰略管理的需要。
四、ERP環境下動態目標成本管理的特點
1.基于成本企劃的管理模式
動態目標成本管理首先是以顧客為導向的,而顧客導向的成本管理典型模式就是成本企劃。
成本企劃法(Target costing,TC)是在新產品設計或改型設計之前,按照客戶能接受的價格確定產品售價。然后再根據企業期望的目標利潤確定目標成本,并用目標成本控制產品設計,使產品設計方案達到技術適用、經濟合理的要求。成本企劃體現了在復雜多變、高度競爭的環境下,產品售價不由企業主觀條件決定,而是由市場條件決定的情形,因而其目標成本的設定方式是一種市場支配式,體現著強烈的外向性和動態性的特點
2.基于作業成本的管理模式
作業成本法以成本動因為基礎,使得成本分配的準確性和成本可追溯性大大提高,是成本管理理論從工業化大生產以來最根本的變革。
動態目標成本管理又是基于作業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是指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通過價值工程來保證目標成本實現的一系列成本改進工作。成本改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設計、生產、采購、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的多項作業,企業在這些階段實施的作業對目標成本的最終實現起著關鍵作用,需要全體人員共同努力來完成。
在目標成本分解過程中,除了按產品結構分解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外,還要把生產組織過程分解為具體的作業,即設計工藝路線,然后劃分作業中心,把直接人工費用和制造費用等分解到各項作業上,并形成標準作業成本,作為產品生產成本控制的依據。目標成本按作業進行分解的好處有:第一,可以運用ERP的成本模擬功能測試各種設計方案的成本,以檢驗方案的可行性;第二,通過作業成本的分解和計算,為價值工程的方案改進提供依據;第三,目標成本轉化為標準作業成本,作為成本控制的標準,有利于生產過程中的成本管理與控制。
五、ERP環境下動態目標成本管理模式的建立
1.動態目標成本的形成原理
在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成本企劃通過對目標成本的“設定―分解―達成―再分解”這樣一個循環過程,通過多重循環擠壓和逐層擠壓來降低成本。在分解和擠壓過程中,需要運用ERP的成本卷積計算告訴設計者“設計方案是否可行”。其形成原理如圖1所示。
根據產品設計方案的產品結構信息和制造工藝信息,企業將BOM和Routing輸入系統,結合預計的采購件的標準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率等成本基礎數據,運行ERP成本模擬功能,檢查模擬結果是否達到目標成本的要求。如果達到,可以作為可選方案之一;如果不能達成,則進行產品結構或制造工藝方案修改;如果有多個可選方案,則運用價值工程篩選最佳方案;最佳方案的成本將作為動態目標成本,并轉化為標準成本。
2.具體步驟
(1)預測目標價格和銷售量。目標價格是根據市場可接受的目標范圍、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和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等因素來確定的。在確定目標價格的同時,需要確定在這種價格下企業的預計銷售量,因為銷售量影響生產量,生產量影響作業量,作業量影響產品單位成本。
(2)確定產品目標成本。根據“目標成本=目標售價-目標利潤”的關系式確定目標成本。在確定目標售價以后,目標成本可以與目標利潤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互動,這中間需要考慮期間費用的影響??傊?,要在保證企業盈利的前提下確定產品目標成本(指制造成本)。
(3)價值工程及其在ERP中的轉化。價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簡稱VE),是指以產品或作業的功能分析為核心,以提高產品或作業的價值為目的,力求以最低壽命周期成本實現產品或作業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項有組織的創造性活動。價值工程涉及到價值、功能和壽命周期成本等三個基本要素。
價值工程就是要找到產品的最佳設計方案。產品設計主要包括產品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和制作工藝設計三個方面,其中產品結構設計和制造工藝設計將轉化為ERP中的物料清單和工藝路線,并據以計算產品的制造成本。具體如圖2所示。
a.物料清單。利用價值工程完成了產品結構設計之后,便形成了物料清單。物料清單是一個完整的、正式的、結構化的組成一個產品的有關部件清單。對于產品成本來說,物料清單決定了產品及其中間件的物料用量,而材料的價格將從ERP物料系統信息中調用。
b.工藝路線。工藝路線描述了生產一種產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以及執行這些工序的先后次序。除此之外,工藝路線中還包含了每一道工序在哪個工作中心執行,以及在每道工序上的排隊時間、準備時間、運行時間、移動時間、加工批量等與生產成本相關的技術信息。而工作中心則規定了班制、班工作時間、設備數、人員數、總工作能力、單位作業成本等技術信息。系統使用工作中心中定義的公式和工藝路線中的標準值就可計算標準的作業耗用量,隨后根據成本中心中計算出來的作業價格,系統就可以計算出標準的制造成本。
(4)成本模擬運算的關系式與數據來源
a.關系式:
①產品成本=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制造費用
②直接材料費=材料用量×材料價格
③直接人工費=直接人工耗用量×直接人工費率
④制造費用=預計作業動因量×成本動因費率
⑤成本動因費率=固定成本動因費率+變動成本動因費率=固定成本/總預計作業動因量+變動成本動因費率
b.數據來源:
①BOM提供材料用量,系統物料文件提供材料價格。ERP通過BOM卷積計算可以獲得直接材料費用。
②工藝路線提供直接人工耗用量。工作中心提供直接人工費率。ERP通過工藝路線的卷積計算可以獲得直接人工費。
③預計作業動因量根據預計產量和工藝路線的標準工時卷及計算獲得;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動因費率根據成本中心的歷史標準成本會計信息進行預測。
(5)價值工程的循環改進。根據成本模擬運算結果,對價值工程方案進行改進,具體包括兩個方面:
a.產品結構設計方面的改進。根據BOM清單,可以考慮材料價格是否可以降低,材料用量是否可以降低,材料是否可以替代。
b.制作工藝設計方面的改進。根據工藝路線和工作中心,可以考慮工作中心的工作時間是否可以延長,以增加產能;是否可以減少工人數量以降低直接人工費率;是否可以減少作業,特別是一些不增值的作業;是否可以減少排隊時間、移動時間、甚至加工時間,以降低作業動因量;加工批量是否可以調整,以有效發揮產能;以及是否可以降低材料損耗和廢品率,以降低單位成本動因費率。
(6)最佳方案的模擬成本轉化為動態的目標成本和標準成本。對達成目標的成本企劃方案根據價值工程篩選出最佳方案,該最優方案的模擬成本將作為動態的目標成本轉化為動態的標準成本,據以進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當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后,需要進行新一輪的成本企劃和模擬運算。
六、結束語
目前,在國內ERP軟件中,有的具備了成本模擬運算功能,例如用友ERP-U8的計劃成本功能,但也有不少軟件只有成本預測功能,而沒有成本模擬運算功能。其實成本預測功能遠不如成本模擬運算功能有實用價值。另外,產品設計數據轉化為ERP的BOM和工藝路線數據需要較大的工作量,如果能把ERP與企業的CAD/CAM/CAPP/PDM等設計制造軟件集成起來,動態目標成本管理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周玉清,劉伯瑩,.ERP與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系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50
[2]胡元木.成本企劃,一種先進的成本管理模式,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2000(4),45-48
[3]胡善珍,孫敬平.作業成本管理與成本企劃的綜合應用構想[J]商業時代,2008(22),45-48
工業設計是一門涉及技術、藝術、人文與社會的綜合性、交叉性學科,相應地,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知識結構也應由社會構成、藝術構成和技術構成3方面組成,其中社會構成是基礎,藝術構成是特色,技術構成是核心。按照太原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基于本科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界定,遵循課程群建設的相關性、獨立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原則,并兼顧課程建設、課程群建設與課程體系建設3者之間的關系以及課程群建設與專業建設的關系,將核心課程群劃分為產品造型設計課程群、產品人因設計課程群、產品結構設計課程群和產品設計與開發課程群等4組。產品造型設計課程群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產品成型條件和規律,運用設計思維和創意方法進行產品造型的能力。從對人造物造型美的認識到產品造型的自由塑造,學生的學習過程需經過認識到模仿到創新的多個階段。“形態設計基礎”、“產品形態設計基礎”和“產品造型設計”等3門課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形態塑造與創新的基本能力。產品人因設計課程群是工業設計核心課程群中的核心,主要培養學生生活方式的創造能力。具體的設計過程是以設計心理學為體驗設計的依據,通過對人的身、心、精神以及生活形態的調查、分析或測量,以產品為載體來推動生活方式的改變。產品結構設計課程群重點培養學生的材料使用和制造技術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工程設計與產品設計環節之間的銜接過程,通過將不同的制造技術與材料特性整合進產品設計中,設計才能成為真正的創新,否則只能算是構想。產品結構設計課程群內容涉及到材料、機械、電氣以及制造等知識。產品設計與開發課程群是以上3個課程群知識的綜合運用環節,其中“產品設計Ⅰ”也就是“產品造型設計”,“產品設計Ⅱ”是“產品人因設計”。該課程群以具體類別的產品設計為對象,“產品設計Ⅰ”和“產品設計Ⅱ”均以學生能經常接觸到的生活類產品為設計對象,便于設計調查和用戶研究的深入開展。“產品設計與開發Ⅰ”和“產品設計與開發Ⅱ”以太原科技大學側重的專業特色產品為對象,包括文化產品和重型機械產品,注重創意或創新思維的提升,同時注重產品功能和結構的實現。
二、教學內容優化
課程群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建設策略應以群內某門中心課程為基礎,以課程間內容整合為重點,理清課程間邏輯關系,劃清課程的知識界限,刪除課程間重復內容,構建起課程間的系統性。依此原則,針對核心課程群的教學內容優化提出以下幾點教改思路:
1.提升“設計思維”課程的重要性,更新其知識體系,并將其貫穿于所有設計基礎和綜合設計類課程
設計思維過程是工業設計實踐中最有價值的環節,工業設計問題解決過程實際就是設計思維過程,因此設計思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繼工業時代后信息時代的社會變化,工業設計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其中設計思維作為工業設計知識的核心表現得更為明顯,而且其蘊含著大量的隱性知識,很難顯性表達。因此,“設計思維”課程的內容更新非常值得重視。為了提高學生設計能力,設計思維課程必須貫穿到所有設計基礎和綜合設計類課程,使得學生基本的專業素質得以提升。
2.深化“形態設計基礎”的內容提煉
在基礎形態設計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加強工業產品形態設計基礎的課時量和教學深度,將工業產品形態設計基礎內容作為產品造型設計課程群的中心課程。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相比產品設計專業學生的藝術造型基礎比較薄弱,要想短時間內提升到自由造型能力不太現實,再者工業設計造型有其自身規律,即形體具有工業加工特點??梢哉f,工業設計造型可以相對脫離純視覺藝術造型母體,具有其自身的成型條件和造型規律,因此從形體成型的理性層面進行“形態設計基礎”課程的內容提煉很有必要。
3.加強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想與能力以及用戶參與式設計思想與能力
IDEO(美國著名工業設計公司)為優秀的設計重新作了定義———優秀的設計創造的是美妙的體驗,而不僅僅是產品。IDEO通過大量設計實踐所探索出的設計思想和實踐形式正改變著企業創新的方法,高校應緊跟國際設計前沿,傳授前沿知識。重點對產品人因設計課程群引入行業內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先進的簡單有趣的設計方法、輕松自然的用戶研究實踐形式等等。
4.加強手動建模思考能力,推進設計思維的設計實踐方式
設計過程中通過手來思考是設計思維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草模來推動想法是其重要一環。筆者主張課程體系中的所有設計實踐環節都應該加強草模制作過程,以此來反復推敲設計想法,真正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手動建模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平面形式的剪貼、拼接等,還包括三維形式的快速原型,將其運用到以上4類核心課程群每門課程中,能起到充分刺激創意創新思維的作用。在課程群知識的歸屬方面,可以將其列為課內實踐環節,而且是輔質的作業手段,將不會影響到知識界限的劃分問題。
三、結語
Abstract: With the Chinese products transformed 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a successful design should meet various requirements. These requirements include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product features,quality,effectiveness,and also have use requirements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requir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to further improve.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product design and die design in the mutual association in which combination of both are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achiev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the product design and die design differences and convergence of both are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practice.
關鍵詞: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產品設計;設計思路;模具設計
Key words: made in china;created in china;product design mold design;design ideas;mode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B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5-0217-01
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經濟、技術和文化。產品設計的重要性,由于產品設計階段要全面確定整個產品策略、外觀、結構、功能,從而確定整個生產系統的布局,因而,產品設計的意義重大,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局”的重要意義。如果一個產品的設計缺乏生產觀點,那么生產時就將耗費大量費用來調整和更換設備、物料和勞動力。相反,好的產品設計,不僅表現在功能上的優越性,而且便于制造,生產成本低,從而使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得以增強。許多在市場競爭中占優勢的企業都十分注意產品設計的細節,以便設計出造價低而又具有獨特功能的產品。許多發達國家的公司都把設計看作熱門的戰略工具,認為好的設計是贏得顧客的關鍵。
2模具設計
產品的創新使得產品的形狀,表面處理,以及工藝性要求日趨嚴格,所以在產品的模具設計顯得尤其重要,市場對模具的要求精益求精,這就要求模具設計人員具備扎實的功底和細微的洞察力以及本身對產品的認知度也需要一定的提升,模具設計工作者首先對產品需要一定的認識,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產品模型在誕生之后,交付模具設計工作者根據產品的形狀以及內部結構制造模具,這一從產品模型圖―模具―產品成功誕生經過多環節工作者的參與及完善缺陷。
3產品設計和模具設計差異
3.1 產品設計:主要工作是偏重產品的外觀和結構.而外觀設計需要各方面的信息匯總,是你平時生活所感受的所看到的通過個人見解反映出來的樣子的重新組合;結構設計部分就需要對機械,電子等等方面的技術了解,包括要了解模具設計的知識。
3.2 模具設計:圍繞模具制作產品的生產過程而決定的設計。
3.3 產品設計要考慮全局,在整個過程自己牽頭,從總規劃時設計者就應該具備總體的輪廓并細化整體樹,在設計初,就應該將可能存在并可規避性的隱患杜絕,使產品在后續的制成上對達到設計預期的目的。
但是產品設計工作者在原先的基礎上并沒有過多地考慮模具的制作成本以及產品是否從模具中得出,以及模具的制作成本,是否達到性價比的優勢,而模具設計僅從模具的壽命和產品的易出性考慮多一點,而對產品的完整性會有一些欠缺考慮,這就是模具設計和產品設計脫節的弊端。
4產品設計和模具設計的銜接
產品設計是設計產品本身,模具設計是制造產品的工具,成功的產品需要從雛形到成品經過一段思考再實踐再到最終的誕生,這中間需要產品設計和模具設計全力合作,需要產品設計的初步理念需要產品設計工作者必須和模具設計工作者及時溝通,產品設計側重產品,模具設計側重模具的可塑性,這就的需要一個項目總負責人將這兩者的優點結合,優點交集就會更大體現產品的優良性。
4.1 首先產品設計需確定的設計思路的主干線正確,產品的輪廓需要一定的初期實現,自上而下建模,把握大方向的一致性,避免后續過多改動,是總體規劃不得偏離預計期望值;
4.2 產品設計在產品輪廓雛形階段需要求模具設計相關人員介入本次的設計階段,把握模具的分模型式,綜合討論產品的外觀性和順暢性;
4.3 一旦產品輪廓確定,需要肢解成各個零部件,完成內部結構設計,使內部結構的優良性更大的提升,這就需要一定的模具知識功底,怎么樣設計內部結構,避免內部結構影響外表面的瑕疵,這階段需要產品設計長期積累的經驗制作,經過模具設計的聯合評審是否可行,加以二次把關,當分解成各個零部件時,產品設計需考慮產品的裝配便攜性,避免設計的出產品,卻做不出產品的尷尬階段,產品設計在手板階段,需經過本身和他人的眼觀,手動綜合判定零部件是否便攜性,工藝性的順利,需要防呆處理必須進行,避免在非必要的防呆結構制作防呆,這會給產品整體裝配產生很大的困擾,零部件的合適性原則必須把握,本可以做成聯體,避免做成單體,無形中增加產品成本,一個人工昂貴并且裝配困難的產品不能算成功的產品。這就需要產品設計采取其他的方式方法解決此類問題;
4.4 在模具設計階段,避免模具設計無法把握產品設計的理念,使之與產品設計的原始思路相違背,這就得產品設計須將自己的設計意圖告知模具設計,使得模具設計不得偏離此方向,產品設計須參與模具設計主干環節,在模具設計階段針對產品的外觀瑕疵以及危險度的要求需要產品設計和模具設計相互溝通,找到更好得解決措施;
4.5 模具在初始設計完成階段,產品設計首先核對零部件和圖紙的差異,是否和自己的設計理念相吻合,有沒有過多的差異,然后根據所得差異,是否在產品的許可范圍之內,如果不在之內,需要將模具結構和產品結構相調一致,避免差異性擴大使之不能匹配,經過反復的驗證確認直到最終將產品模具確認下來。
5結束語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得出通過產品設計和模具設計相互穿插并且面向可制造,可裝配的的設計思路可以很有效的解決產品設計和模具設計環節脫落的尷尬,通過有效的兩者結合便會縮短我們產品開發的進度,會通過此法我們產品設計出來會更好的面向制造者和消費者。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汽車轎車;司機門;總成結構設計;主斷面研究
中圖分類號:U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12-0020-02
汽車車門設計作為汽車車身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整車質量的好壞,同時,車門設計也是車身設計中較為復雜的一部分,為此,要保證零部件之間的裝配與協調關系。因此,對車門總成結構設計和主斷面研究的探討有其必要性。
1 研究背景
汽車工業作為國家工業化水平的代表性產業,也是最具典型的成熟性產業,它與其他產業有很大的關聯度。與此同時,汽車產業和工業的發展,還會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現代技術的高投入與創新步伐的加快,汽車產業出現高產出的經濟特點,從而進一步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汽車行業從80年代起開始進入了突飛猛進的全面發展階段,并在1994年列入支柱性產業,其發展速度更是迅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汽車行業的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以及市場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車門總成結構設計作為汽車系統中的關鍵部件之一,其裝配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汽車運行的穩定性、質量、壽命和能耗。尤其是隨著現代國內、國際之間汽車行業競爭的加劇,領先科學進步,優化產品設計,提高產品質量,以降低成本,已經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唯一出路。
2 車門總成結構設計
車門設計總的原則是由外而內,先外板再內板,先斷面再數模,先周邊再內部的過程,逐步設計。關鍵的控制點有外板曲面、分縫線、門鎖結構、內板結構、密封間隙、鉸鏈中心線長度姿態、玻璃升降器位置和玻璃曲面等。汽車司機門總成結構位于駕駛艙位置,它既可以反映汽車內部空間的功能,又是人們感受汽車內在品質、體驗駕駛樂趣、滿足消費心理需求、口味空間舒適度的主要載體,以下針對汽車車門總成結構設計進行簡單分析。
2.1 成型工藝
傳統汽車司機門門護板主要采用真空成型,該工藝成型周期長、利用率低、生產效率低,為此,已經逐漸被新型工藝所取代。目前主要采用注塑成型工藝,由于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成型周期短,并且尺寸精度高、標記清晰等特點,使其得到廣泛應用。比如上海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車門護板主要是采用改良PP為主體,不僅價格低廉、質量優越,而且成型工藝性強,性能優越。
2.2 造型設計
車門造型的設計作為結構設計的前提,若是在造型設計中,出現設計分析不完整時,那么就必然會引起反復修改,從而影響到汽車的開發周期,為此,必須要加強對車門造型設計分析,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內飾總成與相關零件的配合與間隙。在設計時,要考慮到前門框膠條、地毯壓條、儀表板、B柱飾板、三角飾板之間的間隙以及裝配問題,玻璃尺寸與膠條、腰部膠條結構分析,車門內板與門護板是否適用于其汽車整體設計要求,同時要符合門框間隙、內開手柄與內飾板之間的配合關系,并且要充分考慮到各個緊固點的布置,同時還要考慮相關零件與門護板總成的運動校核。
其次車門的各個附件是運動件,為此,必須要考慮到儀表板周邊零件與門關閉狀態下的配合關系,同時還要考慮在整個車門開關過程中與其他零件之間相互不刮擦、不干涉。
再次是關于車門總成各個子零件之間的相互配合。車門內飾總成各子零件的相互配合關系一定要合理,避免造成段差、尖角、老鼠洞等外觀上以及內在質量上的缺陷問題。如車門與其他雜物盒之間的相互配合,極易發生段差、尖角現象,不僅影響車的美觀性,而且更嚴重的是影響車的質量(具體如圖1所示)。
另外還包括門護板成型工藝性及人機工程。一方面,需要檢查分型面的連續性、拔模角度等等,這些一定要滿足工程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檢查扶手臺寬度、布置、抓握尺寸、肘部空間尺寸設計、肩部空間設計等,一定要滿足人體的舒適性要求。
2.3 功能要求
車門總成設計的核心是要滿足使用要求和功能要求。車門內板主要是滿足門護板本體安裝的牢固性,確保門護板在使用過程中不松脫,同時,還要滿足尺寸工程要求,并保證其零件與其他部件的協調性與連貫性。經過大量的實踐研究發現,影響車門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有定位設計、強度設計、堅固點設計、性能設計,以下做詳細說明。
強度設計,一般而言,影響車門護板強度的因素有材料、壁厚、加強筋以及圓角等。材料主要采用碳配鈣質、填充改性PP、DPDM,其中,聚丙烯具有較高的耐藥品性、耐高熱變形性、耐應力性等,同時,其還具有較強的彈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聚丙烯的低溫沖擊強度,同時提高其抗沖擊強度,又可以保證產品的韌性,在加入碳酸鈣后,聚丙烯的尺寸穩定性和機械強度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合理設計壁厚,避免在裝配和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形現象。不可以過厚過薄,過厚則難以達到均勻硬化,過薄則會引起不均勻收縮,要求熱塑性塑料連接厚度設計比為1:1.5-1:2為宜。在門護板設計上,加強筋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特征,通過加強筋的作用,不僅可以增加內飾板的剛性,而且可以保證內部流暢性,提高面板的感知特性,更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對乘員的保護(加強筋具體的尺寸設計如圖2所示)。
定位設計,通常情況下,是對車門護板的定位,以門護板前端的一個卡子或者定位銷進行上下定位,以后端的一個卡子進行前后定位,以周圍卡子的卡子座進行左右定位,上述定位用以確保儀表板流線型之間的配合關系,具體如圖3所示。
3 斷面設計及研究
車身斷面設計是國內外汽車設計中的一項核心技術,斷面設計主要是指在設計初期,基于車身外造型,對車身關鍵部位進行的控制斷面設計。斷面又被稱之為截面,是用平面剖切車身結構所得到的截面在該平面上投影的形狀。斷面的概念是伴隨著工程圖紙的出現而出現的。在進行機械加工時,通過工程圖紙將機械零件結構和技術要求表達出來,而對于復雜性的結構,則需要適當增加一些相關的視圖,從而對結構進行清楚的表達。
另外,要注意斷面的剖切原則:1)包含密封件斷面的剖切方向,最好平行于坐標軸方向。2)剖切區域的截面,一定要按照裝配狀態進行剖切。3)汽車縱向(Y0)對稱中心平面為必剖斷面。4)密封條在斷面中要按照自由狀態進行繪制。同時,在進行斷面繪制時,要將相臨零件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來,用以識別斷面零件,并且要將所有鈑金件厚度表達出來。
斷面設計主要作用有:1)檢查和控制關鍵造型特征以及車身分縫間隙。2)控制車門設計中密封條的個數和每個密封條的壓縮量,保證車身具有良好的密封性。3)斷面設計可以初步確認和驗證車身的分縫線和開閉件運動起止位置的合理性。4)初步確定鈑金件的沖壓方向,避免沖壓負角,減少后續不必要的修改。5)可以初步確定相鄰鈑金件連接的方式和可行性。6)斷面設計可以初步確定車身鈑金件與內飾、外飾之間的搭接關系,以及相關零部件之間的邊界條件和固定方式。7)斷面設計還可以控制關鍵造型特征和關鍵功能尺寸,避免方案性失誤。
此外,通常車門設計的要點有車門外板設計、車門內板設計、門鎖設計、玻璃設計、玻璃升降器設計、限位器設計、車門鉸鏈布置設計及門的運動校核、車門的密封設計。
4 結束語
車門設計硬點控制作為其設計的靈魂,而主斷面設計作為完成和完善設計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設計時,一定要以此為具體的設計思路,確保設計的穩定性,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通過車門設計,來優化車身設計,去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性,通過實踐總結,不斷調整,從而達到最優的設計結果,來共同提高中國汽車工業的設計水平。
參考文獻
[1]樂玉漢.轎車車身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谷正氣.轎車車身[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關鍵詞】信息時代;教學模式改革;課程群;翻轉課堂;工作坊
21世紀的高科技信息化技術,為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時,也為社會轉型與產業升級過程中的教學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課題。近年來,國內外各大高校都根據信息化技術的特點,對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信息時代翻轉課堂的課程進程是課前自學與課堂練習相結合,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堂講課+課后練習的程序截然相反。翻轉課堂源自美國人薩爾曼•可汗的數學視頻教學,他通過網絡平臺將提前制作好的數學輔導視頻在網上。這種自主選擇適合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吸引了學生、家長及教師的注意力,并形成日益推廣的創新教學模式。工業設計專業的翻轉課堂重新建構了學習流程,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和重點、難點等知識內容,將設計程序及講解制作成10至15分鐘的視頻材料或交互性教學課件。學生可以利用電腦、智能手機等觀看視頻,視頻的暫停、回放、重復觀看等性能,增加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重復吸收和進一步的思考??梢暤囊曨l、生動的音效、圖文并茂的案例圖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機動性和自主性,多個視頻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和興趣。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并做簡要的筆記,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教師能夠高效實時地跟學生交流互動,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發展。以下,筆者以武漢工程大學工業設計專業二年級的造型設計基礎課程為例,分析翻轉課堂的情景和進程。教學過程:課程教學前布置課程任務單,如本課程的教學計劃安排、知識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方法、重點和難點,以及課程作業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會展示各種優秀案例,并及時讓學生參與討論和動手實踐。教學要求:通過理解型存在的目的和其蘊含的特殊意義,探索造型活動的目的及其與型之間的關系。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合理地使用材料,使其真正掌握材料、結構、形態和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課題說明及要求:用瓦楞紙解決一個人坐的問題,要求能夠承受一個成人的重量。本課題訓練學生充分發掘材料的特性,通過結構的巧妙設計發揮材料最大的承受力,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準備:觀看造型設計基礎的基本知識以及設計程序和分析的教學視頻;在網上或家具市場進行座椅的設計調研,過程中要注重造型、色彩、材料與結構的關系。準備長寬為80厘米大小的瓦楞紙、尺、裁紙刀。課堂授課:第一,針對學生課前學習產生的問題,對設計思維、創新流程、創新方法進一步答疑解惑;第二,課題分組,進行頭腦風暴的方案設計,對最終采取的設計方案繪制尺寸圖及效果圖;第三,結合瓦楞紙紙材,進行認知分析能力及動手能力訓練,利用結構上的巧妙以及瓦楞紙材的材料特點進行實體制作。課堂作業:利用中國的榫接穿插結構制作瓦楞紙座椅(圖1)。翻轉課堂可以實現高等學校教育中的大類培養,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志趣和特質,因人制宜,實現多樣化和差異化培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在教學資源受到限制的條件下,利用在線資源的豐富性逐步推進,能有效地強化課程建設中的開放性、自主性、個性化的特點,實現“互聯網+高等教育”的改革(表1)。
二、課程群建設
根據新的人才培養計劃,武漢工程大學工業設計專業通過課群重組與特色課程立項促進課程建設升級。新的課程群一般包含一至兩門專業主干課與一門方向課。課群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并掌握專業知識的前提下,鍛煉學生專業方向的設計能力。課程群的授課方式嚴格按照從“規范”到“技能”,再到“創新”的教授方式。教學中的案例項目均從企業獲得,并將其細分,與課群的教學目標進行網絡整合,在企業項目中對學生進行課堂講授與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并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評價。同時,通過互聯網視頻會議等方式將企業設計師引入課堂,以講座總結的方式進行跟蹤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16年,武漢工程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新的培養方案,通過課程群與特色課程構建推動課程建設。課程群建設有助于整合教學資源中的信息化應用課程,如計算機學習類軟件、學科輔助教學類軟件、課件制作平臺類軟件等方面,通過課群重組與特色課程立項構建促進課程建設升級。以產品設計結構設計課群為例,該課群包含主要課程:工程制圖(專業主干課)+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專業主干課)+結構設計(專業方向課)。課群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并牢記結構設計制圖規范,掌握工業產品三維結構建模知識,鍛煉學生的工業產品結構設計能力。從基本的結構設計規范開始,到最終的結構設計創新結束,用一個或者多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項目案例來輔助課群課程的順序進行。前面的課程是后面課程學習的基礎和能力提高的保證,實現了課群的“規范——技能——創新”的課程連貫。課程群建設加強了課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是信息化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對關聯課程的整體編排架構、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及教學資源的協同開發利用具有較好的作用。同時,課程群的實施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體系的了解與深入研究,開放性、集約性的課程邏輯群建設,也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
三、工作坊的引入與推廣
信息時代的情境工作坊為設計創新研修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式,網絡遠程會議、高清視頻會議、音頻交流等,都能對設計提案進行及時的反饋。在工業設計的教學中,工作坊以其緊湊的教學模式,使參與者通過互動及信息交換來獲得知識和經驗。2016年,武漢工程大學與武漢美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產學研合作協議,形成“新能源產品落地項目”等項目教學思路,并成功舉辦“第三屆廣東順德青鳥杯工業設計大賽”“武漢龍興設計公司Workshop”等各種項目制教學設計與大賽。在“青鳥杯工業設計大賽”后續的競賽獲獎作品研發中,學生與青鳥公司設計師合作進行“創客實踐”計劃,將數款設計作品推向市場。同期,武漢工程大學與廣東工業設計城繼續圍繞高校教學與科研開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引領學生參與企業實習、實踐項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學生得到了廣東工業設計城多家設計公司的充分肯定,雙方希望繼續加強合作,以期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爭取企業與高校的雙贏。2016年底,武漢工程大學與海爾創新設計中心通過網絡進行產學研合作,加入海爾眾創意平臺,并成功建立“優熙優家•武漢工程大學聯合實驗室”,給學生創造更好的交流學習平臺與展示能力的機會,建立起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形成企業設計師與學生高效無縫溝通平臺,提早發掘工業設計專業優秀人才。
四、教育信息化服務產品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