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5 16:30: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報表畢業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教育部高教司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應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并提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提高教學質量上來。因此,對于高職會計專業,要培養滿足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必須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畢業前的最后一個環節。
據筆者調查,目前福建大部分開設會計專業的高職院校通常在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實行的是畢業論文加畢業實習模式。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高職會計學生撰寫的畢業論文選題與實習實踐嚴重脫離,內容層次不清且邏輯混亂,抄襲拼湊現象嚴重等問題,畢業論文質量普遍不高。筆者認為,讓高職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本身并不合適,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一是高職學生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專業理論知識及分析水平有限,缺乏進一步研究的能力,難以理論聯系實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二是論文撰寫具有較強理論傾向性,這一范式的學術意味較濃,而高職院校強調的是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而不是學習研究高深理論知識,撰寫畢業論文直接與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對高職會計學生來說撰寫畢業論文實際上已經失去原有的意義,難以到達預期的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有鑒于此,筆者所在的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自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以來就通過積極調研、轉變思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社會需求出發,創新性地提出用畢業設計加畢業實習取代畢業論文加畢業實習這一模式。該模式強化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的實施方案
(一)畢業設計的目的
畢業設計的目的是使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通過畢業設計能夠運用其學過的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結合實習單位進一步掌握會計實務的基本技能,懂得會計實踐工作中應具備的常規操作方法,以期在畢業時就能實現從實訓教學到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勝任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培養宗旨。具體目的包括: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分析、解決會計職業崗位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綜合訓練,運用所學會計知識,結合實際,掌握全套會計處理方法。
3、學會根據具體情況學習掌握會計新知識的方法。
4、初步掌握企業經濟業務流程,為開展財務管理做準備。
(二)畢業設計總體思路
1、根據學生所熟悉的某工業企業(原則上不采用商業企業)作為畢業設計的原型;
2、根據選定的企業設計20××年11月的期末余額;
3、設計選定企業20××年12月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70項左右;
4、依據所設計的經濟業務事項采用軟件建立賬套、設置會計科目、錄入期初余額、填寫會計憑證,并審核、記賬,編制財務會計報表,輸出畢業設計成果。
(三)畢業設計的基本內容
根據選定企業經濟業務的流程及會計核算的要求設計該企業20××年12月發生的對內對外經濟業務事項;同時設計會計核算中必要的轉賬事項。12月的經濟事項至少應包括下述內容:
1、款項收付及資金籌集業;(5-8項)
2、材料物資或商品采購業務(不低于兩種材料或商品,均需考慮增值稅因素)(5-8項)
3、固定資產增減和處置業務;(5-8筆業務)
4、產品成本核算和入庫過程業務(須涵蓋材料、人工和制造費用的發生、計算和分攤);(8-12項)
5、商品銷售有關業務核算;(12-16項)
6、其他日常債權、債務及期間費用開支計提等綜合業務;(12-18項)
7、期末財務成果的計算(包括結轉利潤、計算繳納所得稅、分配利潤等)。(5-8項)
(四)畢業設計成果
1、設計的20××年11月份的各賬戶(包括總賬及明細賬)期末余額;
2、設計的經濟事項及轉賬事項(附對應的會計分錄);
3、科目匯總表、總賬、明細賬
4、20××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2010年12月的利潤表。
三、 畢業設計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院從2006年設立會計會計電算化專業以來就對首屆招收的學生實施畢業設計方案,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起來,更加有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等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要求。四年來,大部分同學的畢業設計總體上符合畢業設計綱要的要求,畢業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成效,但我們在實施畢業設計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四、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的改進建議
由此可見,我們在實施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既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我們沒有回避問題,主動進行分析,并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改進:1、在學生開展畢業實習之前舉辦畢業設計專題介紹,詳細介紹畢業設計的總體要求及注意事項。2、在學生離校實習前的最后一個學期開設《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將會計手工模擬實訓與會計信息化實訓結合相結合。該課程可以為畢業設計的實施提供前期準備,擔任該課程的教師也應有意在課程講授中引導學生思考與畢業設計的關鍵環節及要點。3、開設《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課程,系統全面介紹地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解決學生畢業設計中存在報表編制問題,同時也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得上,起到良好的實際效果。
綜上所述,用畢業設計加實習代替畢業論文加實習不但與高職會計專業培養高技能應用型的專門人才的目標相適應,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會計實踐操作技能水平。它不僅是會計實訓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學生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前的一種實戰演練,更加有效地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與實際會計工作崗位結合起來。實踐證明,開展畢業設計對我院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并且也得到學生普遍歡迎及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
參考文獻:
[1]薛鋼.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教高,[2006]16號.
[2] 張靜.會計畢業論文設計應注重三種能力的培養[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 2009,(7):142—142.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第一要務是確定合理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高職會計專業的特點,區別于本科院校,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為:面向各類中小企業、金融行業、會計事務所、非營利組織等基層會計業務和管理崗位,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備誠信守法、勤奮敬業、堅持原則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掌握必備的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具有扎實的會計實務工作能力和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專業人才。課程目標應在此基礎上定位。比如:《中級會計電算化核算》課程的目標應設置為“通過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財務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與流程;能夠熟練操作常用財務軟件;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基本會計電算化理論;具備一定的分析、處理軟件問題的能力;最終能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p>
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優化課程體系
要改變傳統的學科課程體系的結構框架,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來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充分進行市場調研,分析企業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和單位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基于工作過程構建課程體系。首先進行人才需求崗位調研,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然后將工作任務具體化,進行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以完成能力的分析;再根據具體的工作任務設置相應的學習領域,每個學習領域對應一門課程,形成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最后,組織專家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進行論證、評審,在教學中實施并優化課程體系。專業課程的設置應提高針對性和實踐性,符合職業崗位的需要,這是構建高職會計專業課科體系的重要原則。教學過程中,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通過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的“六步教學法”來有效組織課程的實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與工作過程的有機融合。例如:針對《初級會計手工核算》課程,應先對企業及相關單位的工作過程進行調研、分析、論證,在此基礎上結合《會計從業資格證》中《基礎會計》考試大綱來設計任務工單,每個任務工單按“六步教學法”進行有效實施,最后依據過程考核標準進行評估。實踐性教學的質量是衡量高職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高職教育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實踐性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之上,通過課堂項目實踐、課程實訓、社會實踐和畢業設計等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的教學方式。實踐課程可以設計任務工單實踐、課程實踐和綜合實踐。例如:針對《財務管理》、《經濟法》等用案例教學法的課程可以使用任務工單實踐方法,在課程標準、教學設計等教學規范資料中設計具體任務工單。針對《初級會計手工核算》、《中級會計手工核算》等課程可以應用課程實踐方式集中進行。在所有專業課程都學習完以后可以進行綜合實踐,如會計綜合模擬實訓、畢業頂崗實訓等。
三、以工作任務為主旨,設計學習領域
工作任務是指會計人員在職業崗位上所從事的具體的工作任務。出納、會計核算、納稅籌劃、會計主管和財務軟件維護與管理等崗位對應了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務。出納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有庫存現金收付、銀行結算業務;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與核對等。會計核算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有處理各種經濟業務,填制與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納稅籌劃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有按照稅法規定辦理稅務證件、計算繳納稅款、操作稅務軟件。會計主管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有設置會計崗位及分工;制定會計工作規章制度、計劃并監督;內部財務報表的設計;財務管理;會計人員的聘用、考評、培訓等業務;財務報表分析等。對于會計專業來說,有資金結算、往來結算、財產物資核算、財務成果核算、工資核算、報表編制等工作任務。其中,財產物資核算、財務成果核算、工資核算、報表編制就構成了《中級會計手工核算》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
四、以考試大綱為依據,完善課程標準
一、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學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處于省級管轄范圍內的,學生就業主要面向地方企事業單位的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應本著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強化實踐教學?;诖?,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以表述為: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為基本原則,以應用型為特色,培養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系統掌握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審計學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熟悉會計和審計實務,具有較強的業務處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及一定的創新意識,能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財務問題并參與企業管理與決策,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從事會計、審計實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會計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會計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而由于會計工作的敏感性和機密性,使得會計專業校外實習因實習單位不愿意接收、怕單位財務資料外泄等原因而較難達到實踐效果。因此,會計實踐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會計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構建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加強會計學實踐教材建設,重視實踐師資的培養,創新實踐課程考核方法和加強實踐環境建設。
(一)構建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會計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首先是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跁媽I實踐性強的特點,設計了如下實踐課程體系(見表1):上述實踐課時既可以是課內實踐,也可以是實驗室實踐,也可以是校外實習基地實踐。如會計學原理課程,可以設計成課內實踐;認識實習可以是實驗室實踐,學生通過了解實驗室會計專業的實踐資料,熟悉會計工作環境,了解會計崗位設置、工作流程等。
(二)加強會計學實踐教材建設會計專業實踐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因為會計專業的實踐可以通過模擬企業實際經濟業務,學生可以進行崗位的實際操作,從而達到實訓效果,因此,一些實踐可以在校內完成。而在校內實踐中,實踐教材是校內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因此,要想達到校內實踐的學習效果,應加強實踐教材的建設。一是教材應仿真實際會計工作,在仿真的基礎上選用典型經濟業務,讓學生可以練習掌握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例如《稅法》實訓可以結合企業實際涉稅業務編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結合企業為員工發放職工薪酬的業務計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并編制納稅申報表等?!稌媹蟊矸治鰧嵱枴房梢运鸭晟鲜泄镜亩ㄆ趫蟾妫陥蟆肽陥螅?,讓學生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對報表數據進行獨立分析,寫成分析報告,再由實驗指導教師總結分析。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也鍛煉了學生獨立分析的能力。二是教材的及時更新。會計學科的特點是變化較快。實踐教材必須跟上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及時修訂。例如,稅法一般變化很快,尤其增值稅、營業稅改革、資源稅等,實踐教材中的相應經濟業務(如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涉稅處理,運費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處理)要及時修訂,運用最新稅法;再如,會計準則在2014年進行了較大變化,修訂了五項準則、新增了三項準則,實踐教材中相應經濟業務要隨之調整(如職工薪酬的處理、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等);再如2013年財政部的《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適度引入作業成本法,《成本會計實訓》教材應有體現。
(三)重視會計學實踐師資的培養實踐課師資隊伍的素質是實踐課教學效果的關鍵。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年輕教師較多,從校門出來直接從教的研究生較多,他們相對來說實踐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需要重視會計學實踐師資的培養,可以“請進來,走出去”。一是將有會計實踐經驗的專家“請進來”。教育部4號文指出,“鼓勵高校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將有實踐經驗的企業財務主管、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等專家請進校園,對學生的校內實踐進行指導,也可以擔任學生的校外實踐導師。二是鼓勵任課教師“走出去”。教育部4號文提出“支持教師獲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經歷”,可以鼓勵會計實踐教師利用假期(或通過有計劃地休假實習)走進企業、事務所開展會計專業實踐;鼓勵教師取得除高校教師資格以外的專業資格,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即成為雙師型教師)。
(四)創新會計學實踐課程考核方法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同,在考核方式上也應有所不同。理論課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掌握情況,實踐課程的考核應側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專業問題的能力。例如,《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考核,可以讓學生根據設計的實踐材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仿真會計業務流程,評價標準可以是學生編制的財務報表占50%,學生處理經濟業務的熟練程度,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的規范程度占50%。再如,《會計信息系統》是一門結合會計軟件操作的實踐課,而一般的閉卷考試并不能考核學生對軟件的理解掌握??梢宰寣W生在已經建好的賬套中進行ERP的相應操作,包括基礎設置、財務處理、報表編制、工資處理、固定資產處理以及供應鏈處理,評價標準可以是各子系統處理結果共占70%,學生軟件熟練程度占30%??傊?,實踐課程在考核形式上應側重實際操作,考核內容上應側重經濟實務,考核評價應結合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關鍵詞】ERP;會計實踐教學;ERP沙盤模擬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作為會計專業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會計實踐教學是會計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要注重會計實踐教學的研究,以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一、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
(一)我校會計實踐教學的形式
我校是一所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的普通高校,所以更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幾年來我們也開展了一系列的會計實踐教學,主要包括:一是實驗(實訓)教學:會計的實驗、實訓主要包括會計學實驗、會計綜合實訓、財務管理設計、財務信息系統實驗和設計等實訓課程。二是各類實習和畢業論文:主要包括管理認識實習、綜合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
(二)實踐教師隊伍
我系財會類的教師11名,這些教師都是理論功底較深,但都沒有深入企業從事過實際會計工作,所以缺乏會計實踐經驗,由于高校的實踐教學師資相對匱乏,社會企事業單位對學生實習的認同、社會責任認知等思想觀念問題,也是影響高校培養學生與社會需求脫節的重要因素。
二、會計實踐教學的效果和不足
會計實踐教學活動雖然包括實驗、實訓和實習等多種形式。實驗(實訓)教學大多為結合基礎、專業理論課程開設的,而實驗(實訓)課也只是在教學計劃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大多是由教師先講,學生按照教師的布置或指導書上的步驟,按部就班完成實驗(實訓)操作。在這種模式下,雖然也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但這種實踐能力是被當作技能并以“知識”的形式來傳授,從而導致學生缺乏“創造性”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受到極大的限制。
各類實習就是學生下企業實習的一種模式。這種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的實習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財會類的學生人數很多,而企業能夠提供的崗位不多,供實習的部門場地有限,沒有了解業務、熟悉業務的機會,實習往往流于形式;其次,財會類的各類實習都是企業最敏感的內容,由于涉及企業商業秘密,往往企業不愿意讓實習的學生接觸具體的財務業務,學生的實習變成了打雜,學習不到多少有價值的東西。結果導致到財務部門實習的學生接觸不到實際的業務,不能看賬和做賬,不能了解企業實際的財務業務流程,企業實習往往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至于畢業設計(論文)更是存在局限性,由于財會類專業研究的相關課題,大多涉及到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及財務管理等領域,而這些領域又都是單位的管理核心,單位不會愿意接受學生來本單位深入了解和實習,更不會提供相關數據,即使接受了實習學生,也不會讓他們真正接觸到任何有實質性的工作。由于學生很難了解單位的實際情況,收集不到相關數據,也就不可能有針對性的展開課題研究,基本上都是學生東拼西湊來完成。
實踐課程的設置、教學與學生未來就業目標的培養脫節。一方面因為目前高校普遍缺乏“雙師型”教師,不少教師理論功底強,但實踐能力相對較差,實驗方法、手段缺乏新意,難以達到預期的實驗教學效果,這對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較大的影響。
會計實踐課程的設置缺乏整體性的考慮,每門實踐課程的獨立性較強,不能將所有的課程串聯起來變成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在課程設置上。不僅要體現出由簡單到復雜的層次遞進關系,注重強調課程的連慣性。同時也要考慮到整合性,包容相關知識點,體現各種課程內容之間的橫向聯系,打破課程之間的界限,有助于學生把所學的課程內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更多地關心知識的應用而不是知識的形式。根據以上的論述和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體驗。我認為以ERP實驗平臺為基礎開展會計實踐教學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三、基于ERP實驗平臺開展會計實踐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ERP實驗平臺(以用友公司開發的為例)主要包括兩部分,ERP系統軟件和ERP沙盤模擬。
ERP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管理系統,涵蓋了對企業所擁有的人、財、物、信息等綜合資源進行平衡和優化管理,協調企業各管理部門,圍繞市場導向開展業務活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總賬、報表、薪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應收應付管理、采購管理、銷售管理、成本管理、存貨核算、財務管理等20多個子系統。財會類專業的學生所學的全部專業理論知識都可以利用該系統進行實踐操作,了解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關系和數據處理流程,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專業知識的融合貫通。
ERP沙盤模擬是針對代表先進的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技術—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設計的角色體驗的實驗平臺。模擬沙盤按照制造企業的職能部門劃分了職能中心,包括營銷與規劃中心,生產中心、物流中心和財務中心。各職能中心涵蓋了企業運營的所有關鍵環節:戰略規劃、資金籌集、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組織、物資采購、設備投資與改造、財務核算與管理等幾個部分為設計主線,把企業運營所處的內外環境抽象為一系列的規則。由受訓者組成相互競爭的模擬企業,模擬企業5—6年的經營,通過學生參與沙盤的模擬經營、企業間的對抗演練、指導教師的評析和學生身臨其境的對抗等實踐模擬環節來完成。ERP沙盤模擬通過沙盤經營,可以直觀地模擬企業運營,讓學生在市場分析、戰略制定、生產排程、營銷策劃和財務管理結算和團隊溝通等一系列活動中體會企業經營運作的全過程,有機的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并且能夠直接看到經營對抗演練的結果,從中體驗決策的成功和失敗。這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們的歸納、整合知識的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ERP實驗平臺開展會計實踐教學,把企業搬進課堂,讓學生不走出校門,就能模擬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大大地縮短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所以基于ERP實驗平臺開展會計實踐教學是可行的。
四、基于ERP實驗平臺會計實踐教學的實施
ERP課程這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是高等學校會計類專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突破口,基于ERP實驗平臺開展會計實踐教學活動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
根據會計專業培養方案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制訂各種實驗、實習、實訓的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教學大綱應對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目的要求、時間安排、教學形式和手段、教學所需設施條件、考核辦法等作出明確規定,著重實踐教學的“全程化、多樣化、多元化”。
2、更新實踐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實現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校園網將實驗、實踐教學資料與要求等到網上,將模擬實驗服務器對校園網用戶開放,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獨立實驗、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使實踐教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掌握科學技術與科學研究理論和方法的有效途徑。
3、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
基于ERP實驗平臺的會計實踐教學內容要以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其內容主要包括單項實訓、綜合實訓和ERP沙盤模擬演練。
單項實訓是以某一課程對應的實驗軟件的基本操作。如在會計學理論的基礎上可以練賬模塊和UFO報表的操作,熟悉財務人員的分工、職責權限、業務處理和數據的傳遞流程;在企業會計理論教學基礎上可以練習現金管理、固定資產、應收應付和工資等模塊的操作;在成本與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上可以練習成本中心會計、定單和項目會計、獲利能力分析等系統的操作;在財務管理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可以練習務管理的功能模塊,練習基于會計核算的數據,再加以分析,從而進行相應的預測,管理和控制活動的操作。
綜合實訓是在單項實訓的基礎上ERP軟件的綜合實訓,可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各模塊子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數據傳遞和數據接口以及各子系統之間協調工作等問題,從而加深對ERP系統性的理解。
ERP沙盤模擬演練是在大三下學期,學生重要的專業課程基本學完,這時需要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橫向整合。一般而言就大學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而言,各課程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比如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生產管理、信息管理、戰略管理等都是主干專業課程,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而如何綜合這些知識并加以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可能就相對比較薄弱。這就需要通過ERP沙盤模擬課程將這些內容進行整合,打破各學科的專業壁壘,將各單科知識互相聯系起來,并且將這種整合后的知識靈活運用于T作以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此時應開設ERP沙盤模擬。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在戰略方面有預測市場趨勢,評估經營環境,制定經營策略;在生產管理方面有生產能力的預測,設備更新,調配市場需求;在市場營銷方面有市場分析、產品組合與市場定位策略的制定,市場地位的建立與維護,不同市場盈利機會的研究與開拓;在采購方面有材料需求計劃的制定;在財務管理方面有投資計劃制訂,融資方式的選擇,現金流量的管理與控制,財務報表的編制,投資收益的結算,決策效益的評估,財務分析的內部診斷,管理決策協助等。企業管理團隊在模擬經營中藥實現采購、生產、營銷和財務協調統一,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的有機結合。同時需要學生將經濟學、管理學、生產管理、市場營銷、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的專業知識綜合靈活運用。
最后在ERP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在大四上學期應開展“學生模擬公司”實訓,通過人為設計的經濟活動仿真模擬環境,作為實踐教學場所和組織形式。學生在模擬公司的每一職業崗位過程中,熟悉業務過程,掌握操作方法。學生模擬公司的訓練采用基于項目開展運作,即按項目組建“公司”。組織學生在模擬公司進行訓練。增加了模擬企業經營環境的復雜度和真實度,強化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深了學生對ERP管理思想的認識。
關鍵詞:藝術設計學;設計管理;以問題為導向;雙語教學;本科教學實踐
一、“以問題為導向”的設計管理教學研究的重要性
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專業是以“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為特色的設計理論研究專業。隨著我國經濟的產業升級與人民群眾審美素養的日益提高,提升我國設計理論研究水平刻不待時。例如,服裝與場景設計兼具古韻與現代大眾喜好的電視劇《延禧攻略》[1]、歌手張靚穎巧妙利用陰影視錯覺原理拍攝的MV《BodyFirst》[2]、以靈山大佛佛掌為原型的可愛棒冰[3]等設計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都是在對諸如設計史、光譜效應、視錯覺、設計美學等設計理論理解透徹的基礎上,將理論巧妙應用于設計實踐的結果。它們的成功反映了在人民群眾文化水平、審美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今天,進一步提升設計師的設計理論素養迫在眉睫。天津美術學院地處京、津、冀城市群中。隨著北京非首都功能諸如教育、醫療、經濟資源的外移,天津美術學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大圣歸來》為代表作的新麗天火動漫(天津)有限公司,以及來自北京的肥瘦相煎健康飲食傳播機構等新興網絡企業紛紛選擇落戶創業政策極佳的天津中心生態城,為天津市場帶來了豐富的設計需求與設計資源。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專業的設計管理方向,視設計為一種全新的、極富活力的新型生產力,力求通過對設計規律的研究,實現設計效率與設計投資回報率的提升,以滿足新時代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該方向的研究與本科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設計人才素質,使其更符合復雜系統中的商業運行規律,進而提升當地設計水準,抓住京、津、冀一體化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迎接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設計管理的內容與商業實踐緊密相聯,而傳統的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的上課方式以向學生灌輸知識為主,缺少實踐,學生學習效率低。[4]同時,書面考試這種形式缺乏對應用和實踐能力的考核,與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相去甚遠,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由希伯特(J.Hiebert)與馬赫穆托夫(M.N.Makhmutov)等人所提出的“以問題為導向”的授課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后文簡稱為PBL),具有教學氣氛輕松、知識點聯系緊密、可同時鍛煉多方能力的優點。[5]由此,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專業確立了“以問題為導向”的設計管理本科教學研究與實踐策略。學生大一時在基礎部統一接受設計基礎教育,大二至大四三年主攻專業課的設計,緊密圍繞由設計管理理論中提煉出的最為流行的設計流程模型(圖1)進行多輪迭代,以便扎實掌握相關知識點,形成“肌肉記憶”,提升設計效率。[6]在具體的問題設計上,根據問題導向學習的基本模式,依據從低年級至高年級、問題由易到難的原則,為大二的學生設計有結構的課程問題,為大三的學生設計無結構的課程問題,大四的學生則需要解決開放性問題(圖2)。在這樣的課程架構下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遵循內心最真實的興趣所在,能使其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更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導。教師的角色則更像一個自信的教練員,擔當著組織者、交流者、管理者、革新者等多元角色。研究表明,只要給學生機會,許多人們認為不可能做到的,學生實際上能行。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對學生的表現充滿真誠的期待。這一點對于在選拔過程中未重點考察造型能力但身處美院氛圍中的藝術設計學系的學生尤為重要。
二、藝術設計學系設計管理方向PBL實驗教學實踐
藝術設計學專業在設計管理方向的課程設置上共安排有大二上、下學期各1門,大三上、下學期各2門,大四上、下學期各1門,共計8門專業課。專業課程的設置參考其他院校藝術設計學課程的設置,并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為主要制定標準。[7]課程的具體問題設置、教材選擇及教學重點如下:1.設計美學——大二(上)——有結構問題導向學習(PBL)大二(上)的“設計美學”課程采用徐恒醇《設計美學》為教材,參考GeorgeSantayana《TheSenseofBeauty》?!霸O計美學”課程起源于哲學[8],研究重點為設計領域的審美規律,具有極強的實用性。作為本科學生的一門課程,“設計美學”把如何能夠掌握設計審美規律,并將其應用于設計實踐當中,提高設計實踐效率與投資回報率作為教學的重點。該課程的有結構問題設置為單人作業,內容為:選取諸如《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山海經》等畫面感較強的中文經典,節選其中部分內容,例如《一東》,啟發學生自行選取諸如“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的文字內容,對其進行視覺化設計(圖3)。這一有結構問題的設置,有助于學生初步掌握在設計實踐中如何將客戶的抽象化需求根據設計審美的規律迅速轉化為動人的視覺解決方案,并運用設計美學的術語對設計方案進行解讀的專業能力。2.傳播學——大二(下)——有結構問題導向學習(PBL)大二(下)的“傳播學”課程選取李彬《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傳播學引論》(第3版)為教材,以美國LPK廣告公司內部使用的潮流預測教材《TRENDSFORECASTING,WRITING101》以及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工業設計系師生編寫的《ThePortfolioHandbook》為補充材料,展開理論部分教學。該課程的有結構問題設置為單人作業,內容為:幫助學生掌握如何規劃、收集材料并最終設計出符合升學或就業需求的作品集。要求設計方案能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哲學有效地傳播給目標受眾(圖4)。在這個時間節點,結合傳播學理論,設置作品集這樣的實踐問題,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對大二上學期開始制作的專業作品做一個有效的收尾與整理,另一方面可幫助學生在大二下學期及大三上學期這短暫的一年半時間內積累8—20個專業作品,并實現在大四上學期開始就完成作品集制作,抓住就業與深造的時間節點,為下一步發展做好準備。3.品牌戰略與策劃——大三(上)——無結構問題導向學習(PBL)大三(上)的“品牌戰略與策劃”與大三(下)的“市場營銷學”,為大二(下)“傳播學”的后續實踐課程?!捌放茟鹇耘c策劃”課程的教材為凱文?萊恩?凱勒《戰略品牌管理》,MartyNeumeier《TheBrandGap:HowtoBridgetheDistanceBetweenBusinessStrategyandDesign》以及歐萊雅BRANDSTORM品牌大賽的內部指導材料作為理論部分教學內容。該課程的無結構問題設計為三人小組作業。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小組作業有助于學生體會在與人合作中思維碰撞所帶來的高效率、高產出的工作快樂。同時現代設計也決定了設計師的工作無法脫離團隊,必須要成為優秀的團隊合作者的職業使命。因而在大三的問題設置上,我們著重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在課題內容上,采用歐萊雅品牌大賽當年的案例研究casestudy命題來展開(圖5)。例如2018年命題為:Inventtheprofessionalsalonexperienceofthefuture(發明未來的專業沙龍體驗),引導學生從品牌戰略管理特別是品牌設計、服務設計等角度,解決來自真實市場需求的、規?;a的最前沿設計問題。該問題的設置意在引導學生體會設計師作為商業運作鏈條的一個環節,如何同他人進行溝通合作,實現1+1=11>2的協作效果,并體會如何站在出貨量百萬、億萬級的角度進行思考。[9]4.設計管理——大三(上)——無結構問題導向學習(PBL)大三(上)的“設計管理”課程為承上啟下的核心理論課程。課程教材采用KathrynBest《DESIGNMANAGEMENT》以及天津美術學院自編教程。該課程的無結構問題為三人小組作業,要求學生選取一種產品的包裝設計展開調研,并進行再設計(圖6)。在前置課程的鋪墊下,學生此時已經對“設計管理”的各類概念有了朦朧的理解,再通過該課程的系統講解、整理、提升與實踐,就能在本科階段對相對抽象的“設計管理”理論有一個較為深入的理解。5.市場營銷學——大三(下)——無結構問題導向學習(PBL)大三(下)的“市場營銷學”采用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場營銷學》和DonaldMillerandHarperCollinsLeadership《BuildingaStoryBrand:ClarifyYourMessageSoCustomersWillListen》為教材。課程的無結構問題開始逐步向大四的開放性問題過渡。本課程無結構問題為3—5人小組作業,由教師制定一個主題,學生自選角度,進行市場營銷方案設計(圖7)。該課題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基于4P理論,對設計方案進行包含財務報表在內的完整的市場營銷方案設計。通過這樣的無結構問題,引導學生對真實商業社會中的完整營銷模式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使他們具備制定初步營銷策劃的能力。6.設計管理法規——大三(下)——無結構問題導向學習(PBL)大三(下)的“設計管理法規”是設計管理系列課程的收尾課程。課程采用《西方法學經典教材系列?影印雙語注釋本:知識產權法學》及天津美術學院十三五規劃自編教材。課程無結構問題為單人作業,學生選取個人作品一件并針對其進行專利權檢索及外觀設計申請文書書寫(圖8)。該問題設計意在教會學生在進行設計創作工作前,通過檢索,對個人創作工作進行充分的規劃。學生通過專利申請過程的學習,能夠在創作過程中及時對個人的知識成果進行保護,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并能在知識產權受侵害時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7.設計調研——大四(上)——開放問題導向學習(PBL)大四“設計調研”是學生對前三年的課程內容進行綜合應用的過程,是對個人能力的一次復盤。課程的開放問題為單人作業,要求學生依據個人畢業設計選題,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方面(宏觀環境),競品(微觀環境),以及用戶方面進行初級調研與次級調研,[10]將調研結果以調研日記的形式進行視覺化呈現,并為下一階段設計的展開制定三個切入方向(圖9)。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可以熟練地將抽象的問題視覺化。8.畢業設計——大四——開放問題導向學習(PBL)大四“畢業設計”是學生對六門基礎課程中實踐內容的綜合應用。課程開放問題為單人作業,要求學生根據畢業設計選題及前期調研結果,從兼具設計美感、易傳播、有創新和不侵犯已有知識產權的角度進行設計。“畢業設計”要求學生綜合考慮品牌戰略及后期營銷的需求,形成完整的設計方案(圖10)。藝術設計學設計管理方向的八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雖依托不同的教學重點,但均部分或完整迭代五步設計研究流程,旨在幫助學生形成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及肌肉記憶,提升設計效率以及與不同類型團隊協作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新世紀、大變局所帶來的復雜問題,從而成為能夠自主創新的設計界領軍人才。同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每門課程都能做到中英雙語經典教材并重,將英語教學貫穿于日常專業課教學當中,以便學生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跟國際接軌。其中依托于真實國際品牌大賽的“品牌戰略與策劃”,能夠實現全英文課程教學與作業文書寫作。經過八門課程訓練,畢業生的專業英語交流能力能夠超過普通設計類畢業生,滿足到跨國企業就業及海外深造的需求。
三、藝術設計學系設計管理方向PBL改革效果
【關鍵詞】 高職高專;會計教學;分析;建議
自2002年國務院要求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到2005年國務院再次要求繼續加快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至今職業教育在我國已經得到了蓬勃發展,目前已經有高職高專院校1000多所,其中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設置了會計類專業。但是,會計類專業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高職高專會計教學中的普遍性問題及其形成的原因和解決的思路進行深入探討。
一、高職高專會計教學的現狀
(一)培養方向不明確
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大,我國高等教育的理念也從過去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在教育層次上不僅有“一
本”、“二本”、“三本”,還有高職高專。作為高等教育中最低層次的高職高專教育,其培養目標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服務于大中型企業的高端應用型人才,而是主要服務于小型企業的中低端應用型人才。小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要科學發展,同樣需要懂得系統會計知識以及稅務、銀行等相關知識的會計專門人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正好填補了這一部分社會需求。然而,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均將其培養目標更多的定位在中型企業甚至大型企業,與具有更多擇業優勢的本科學生進行競爭,忽略了高職高專會計畢業生應大量服務于小企業這一現實,在培養方向上不夠明確。
(二)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高職高專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用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要求畢業生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綜合素質高等特點,所以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尤為重要。目前的現狀:1.專業課程設置的內容過多過濫,導致知識的重復和交叉,許多學校課程劃分過細,將一門課可以解決的知識分為多門課來講授,不但沒能解決知識面拓寬的問題,還造成了大量的課程重復。2.會計專業課的三個構成部分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之間的劃分不夠科學合理。3.“兩課”與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課及專業選修課的課時比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等課時分配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
(三)教學方式和手段落后
由于先天基礎薄弱,后天投入不足,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可以稱為“硬件不硬,軟件不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多媒體教學條件落后,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不夠。教師主講的傳統單一模式未能根本改變,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遠程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尚未充分運用。
2.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嚴重滯后。由于缺乏一定規模的會計實訓室,實踐教學的開展遠遠不夠,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不注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培養。近幾年高職高專院校雖然也開始重視實踐教學的完善與發展,但仍以仿真為主,缺乏實戰訓練。由于實訓資料仿而不真,無法確保會計實踐課在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使會計實踐教學無法真正成為課堂理論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深化。
3.缺乏會計信息化模擬。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蓬勃發展的環境下,必須充分重視會計信息化模擬。計算機會計核算軟件將現實企業的會計業務在計算機和網絡環境下進行模擬,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在計算機和網絡環境中會計核算職能是如何實現的,企業供、產、銷過程中會計數據是如何被收集、加工存儲和傳輸的。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由于經費問題尚未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化模擬實驗室,而無法充分開展會計信息化模擬教學,致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無法融會貫通,所學信息技術無法應用到會計中來,更不用說利用企業的內、外部網絡實現信息共享了。
二、導致高職高專會計教學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指導理論不成熟
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層次和類型,高職高專的發展應在廣泛進行國內外充分比較與論證的基礎上,先通過實驗再大面積推廣。而我國的高職高專教育是在理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尤其是會計類專業。許多學校只看重會計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和經濟效益,紛紛開設此類專業,對高職高專會計類專業的定位、自身體系、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材選擇等一系列問題,既缺乏歷史經驗和深入的研究,也無從借鑒其他院校的經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二)會計教育觀念落后
傳統的會計教育,只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忽視相關知識傳授和綜合能力的培養?,F在的高職高專會計教育仍多數沿襲這種傳統模式,會計教育觀念沒有及時更新;沒有現代全新會計教育觀念的引導,會計傳統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問題逐漸暴露;學生應變能力差,適應社會需要能力差,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條件差,師資力量弱
從目前的資料看,我國高職高專很多是由中專學校升格而來,教學條件本身基礎差,加上國家投入不足,這幾年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使得學院的教學條件與高職高專教育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沒有健全的模擬實驗室,沒有相關的實習基地,沒有足夠的多媒體教室,缺乏完善的局域網和互聯網建設,信息化教學和實踐教學就只能停留在紙上,成為一句空談。
另外,教師隊伍也準備不足,缺乏“雙師型”教師,很多學校具備“雙師型”資格的教師不足1/3,使得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由于經費不足,教學任務重,大部分會計教師沒有機會走出去,定期到企業調研或者到知名的財經院校短期學習,知識結構老化,教學案例不具體生動,也使得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對做好高職高專會計教學的建議
(一)明確培養目標,更新會計教育觀念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理論型、學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單純技能型人才。高職高專培養的學生是為生產第一線服務的,因此高職人才畢業去向具有很強的基層性,高職畢業生去向的基層性是高職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根據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特點,把人才培養定位于基層財會核算人員,具有業務操作能力的知識應用型人才。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業的崗位主要為:車間(分廠)經濟核算員;中小企業(主要是小企業)的出納、會計;企業內審、社會審計的審計人員;各行業基層經濟管理人員等。
(二)完善課程設置
1.嚴格劃分會計專業基礎課、會計專業核心課和會計專業選修課三個構成部分。其中會計基礎課主要應包括管理學、經濟學原理、統計學等;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是系統涵蓋會計學專業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有關課程,應主要包括: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審計基礎;會計選修課是除上述兩個部分之外的其他有關會計學課程,在考慮學生今后就業方向和自身愛好的情況下,有選擇性地開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稅務會計、金融會計及經濟法等課程。
2.避免教學內容重復。 要增強所選教材的系統性,要注重學生創造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 注重與國際接軌。
3.加強高職高專財經類教材建設。鼓勵教師編寫符合高職高專教學特點的教材,同時針對教材落后實際的情況,建議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大膽選用財政部會計資格考試專用教材。這些教材內容規范,權威性強,包括了近年來一系列新法規、新制度,內容每年都在更新;這些教材的使用還能為學生畢業后取得會計專業技術職稱打下基礎。
(三)加強實踐教學
會計課作為一門專業課,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對于高職高專學生,更應注重對其實際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理論教學完成的同時,必須重視會計實踐教學。
1.改變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模式。傳統職業教育是學科型的知識體系,重理論輕實踐,在此模式下只注重教會學生理論知識,學生也許學會了是什么,但忽視了教會學生如何應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工作中各種問題的能力。由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首創的“教、
學、做合一”以“做”為主的課程整合模式,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內容有機地揉合在一起,教師和學生講講做做,做做講講;有時先講后做,有時先做后講,邊學邊做,亦工亦學,學完了以后當即通過“做”來實踐、印證;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再回到課堂上來講,予以解決。這種“教、學、做”緊密結合的課程整合模式可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學生零距離就業有極大的好處。應當說,是實踐教學和高職教育的很好模式。
2.加強會計實訓室和實踐基地及其相關設施建設。教學基地和設施建設屬于學科的硬件建設,為此可以采用以下兩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其一,加強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根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需要和教學特點,不斷更新教學儀器設備,提高儀器設備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基礎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多功能的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工作環境,提供了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提供了具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和能工巧匠任兼職指導教師。
3.建立多學科和多環節的會計實踐課程體系。會計實踐課程不再只設置過去的一門會計綜合實訓課,而是將實踐教學貫穿始終,在所有開設的會計核心課程的教授中都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實行多學科會計實踐課程教學是指:(1)會計學原理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審核原始憑證的能力,編制記賬憑證的能力,登記各類賬簿的能力,編制簡單會計報表的能力,查賬、對賬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態度。(2)財務會計實踐教學。主要使學生對有關貨幣資金和應收賬款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資產核算、對外投資、收入費用核算、利潤和利潤分配核算以及三大財務報表的編制原理及方法有更具體、形象的了解,通過企業某月份實際會計業務的模擬,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中會計各崗位業務的核算,進一步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3)成本會計實踐教學。要求學生掌握成本會計的操作技能,加強對成本會計實踐的感性認識。(4)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是指采用當今市場的主流財務軟件(金蝶財務軟件、速達進銷存財務軟件、用友財務軟件等)作為教學軟件,要求學生掌握其主要功能,利用這些軟件系統處理完整的一套賬,熟練掌握通用財務軟件的性能和功能。財務管理和審計基礎則主要通過案例進行實踐教學。
多環節實踐教學是指包括單項實訓、分崗綜合實訓、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綜合畢業設計等多個環節的一系列會計實踐教學。
(四)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1.廣泛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教師和學生通過網絡緊密聯系起來,最終實現“教師―網絡―學生”一體化。師生由此可以實現雙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同學們之間也可以分組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同時向多個同學提問,也可以只提問某一個同學。
2.在教學中使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面授時多采用直觀性很強的圖示法,深入淺出地說明難點,講清疑點,更加直觀地表現一些相關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可以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樣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和個性化發展,可以產生突出的教學效果。由于學生課后有機會獲得老師的詳細講稿和演示文稿,課堂上減少了筆記,便于學生集中精力聽課和思考。
3.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供的多媒體方式展現普通教學手段無
法演示的宏觀或微觀世界。通過模擬仿真,能夠化抽象為形象、變呆板為生動。如財務會計應用的各種票據、操作工具、業務過程、業務環境等,以及財務工作與財政、金融、稅收等外部環境的相互關系,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電子教案顯示出來。同時,這種手段完全不同于教材加板書那種不可再生性的傳統教學模式,具有可復用性,可動態地再現財務會計實務過程,從而在實踐中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受到刺激,強化學生的持久注意力,并通過建立前后知識之間的鏈接,極為便利地實現知識點的重新組合。
【參考文獻】
[1] 張公樸.對我國會計發展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7,(3).
[2] 蘇永奕. 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發展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 (1).
[3] 夏勇.網絡環境下的會計教學方法淺議[J].新西部,2007,(2) .
[4] 趙慶蘭.新會計準則引發的會計專業教學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3).
【關鍵詞】Web Service 基礎會計實務課程 平臺 設計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1C-
0191-02
當前,在Internet上如何解決在復雜、異構、分布式網絡環境下,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的數據交互是最主要的問題。是一種建立在通用語言上的程序架構,是一種獨立于瀏覽器的編程模型,使用一臺Web服務器可以建立強大的web應用程序,程序執行時,不同于ASP程序一條一條地進行解釋,而是在服務器上首次運行時進行編譯,進一步提高了程序的執行效率。而Web Service是一種新型的分布式計算模式,是獨立的,松耦合的,自包含的、基于可編程的web的應用程序,可使用開放的XML標準來描述、、發現、協調和配置這些應用程序,用于開發分布式的互操作的應用程序,一旦部署,其他Web Service應用程序可以發現并調用它部署的服務,通過在http/https上接收/傳輸SOAP消息向外界呈現功能,可有效解決日益增長的互操作、企業應用集成等需求,具有良好的跨平臺、開放、簡單、分布式等特點。借助ASP、和Web Service技術,對基礎會計實務課程平臺進行了擴展,使用Dreamweaver工具對頁面進行設計,利用Dll技術對功能函數進行封裝并提供相應的調用接口,搭建了B/S架構的基礎會計實務課程操作平臺,實現數據庫、數據文檔、應用程序分布存儲和集成訪問,實現了從單一的課堂文字教學到多手段的立體化教學模式的轉變。
一、Web Service及基本理論
(一)Web Service技術。Web Service是在Internet上進行分布式計算的基本構造塊,采用SOA(面向服務的架構,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模型作為其體系結構,它是一個應用程序,能通過Web進行調用的API,可直接將各種組織、應用程序、服務及設備鏈接起來,實現在不同平臺系統之間以一致的方式交換和描述數據,為實現信息共享、互操作和集成提供新的解決方案。Web Service平臺利用WSDL、XSD、SOAP和XML等協議,溝通不同平臺、編程語言和組件模型中的不同類型系統。其具有自包含,自描述,模塊化,能跨Web、定位和調用,語言中立和互操作,開放和基于標準化,動態,可組合等特點。同時具有內容更加動態,帶寬更加便宜,存儲更加靈活,高兼容性等優勢。
(二)ASP技術及技術。ASP是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運行環境在應用開發過程中與編譯無關。ASP使用了Microsoft的ActiveX技術并且運行在服務器端,客戶端無法看到ASP源代碼,ASP執行后返回標準的HTML頁面,顯示在瀏覽器中,這樣就可以防止別人抄襲程序。是微軟公司推出的一種Internet編程技術,是.NET框架的一部分,并以.NET框架為基礎采用高效、面向對象的方法創建動態WEB應用程序,Microsoft公司了4種與.NET兼容的語言編寫應用程序,即Visual 、C#.net、VC++.net、。
二、基礎會計實務課程平臺的具體設計
利用Web Service和.NET技術開發和設計的基礎會計實務課程平臺,對分散的會計資源進行集成管理和統一訪問。Web用戶將查詢請求通過Internet傳輸后,SOAP請求到達服務器端,并繞過服務器的防火墻,服務器接收到請求后,對SOAP請求進行處理,并將SOAP響應通過Internet網絡再傳回到Web用戶端。
課程設計包括了學習指南、實務操作、教學輔導、視頻教學、課程建設五個方面,從學習使用者的角度考慮,突出引導學習的功能以及會計實訓的操作功能??紤]功能需求、使用范圍、業務流程、用戶界面、輸出要求,以及分析了技術的可行性、經濟的可行性、資源利用的可行性。分析了系統的運行環境,包括網絡、硬件、軟件、安全與保密等環境。在對課程平臺實務操作的詳細設計中,在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財務報表等這樣一個會計最基本的操作流程基礎上,使用程序的循環、跳轉等控制條件實現對基礎會計典型業務的在線模擬操作,對特定的腳本程序難以實現的功能,則在Web環境下使用C#語言編譯成Dll(動態鏈接庫),對特定功能的函數程序直接在Web環境下調用封裝的程序接口,并對實訓的結果給出實時的評分標準和成績。
(一)課程學習平臺概要。該平臺的設計和運行環境是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下,結合IIS6.0服務端組件,通過腳本語言編程,使用ADO數據庫訪問技術,實現與后臺SQL2005數據庫之間的數據交互。在前臺頁面設計過程中,利用Dreamweaver開發進行美工。課程學習平臺的功能模塊主要包括學習指南、實務操作、教學輔導和視頻等幾大模塊。其中實務操作模塊是課程最核心的模塊,主要包括實訓練習、實訓測試、理論練習和理論測試四個子模塊。
(二)會計業務操作流程。會計業務實訓開始時,系統先判斷會計業務是否滿足最后一筆業務的條件。如果滿足條件,則已經完成由業務的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的分析和計算。如果不滿足條件,根據本次業務的原始憑證的設置驗證記賬憑證輸入的值是否正確,同時完成日記賬、明細賬的填寫,如果輸入值正確則計入總分;繼續下一筆業務,繼續下一筆業務前,同時判斷業務是否滿足最后一筆業務。依次循環判斷和驗證,進入到科目匯總表的驗證和判斷階段以及進入總賬的登賬,并完成與日記賬和明細賬的對賬后,才能編制報表,完成主要的基礎會計賬務處理業務。
綜合實訓內容要求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連續或間斷的時間內(48學時/人)完成實訓課題。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實踐、分析和處理問題能力,并體會科研工作的艱辛與樂趣。
五、對項目實施過程的考核
(一)考核內容。實訓項目的考核內容主要是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分析總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職業素養方面進行考核。
1.專業知識。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沖壓工藝、模具選材、模具制造工藝、模具結構特點等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學生獲取文獻的方法和手段、設計說明書品質、設計分析過程表現來進行考核。
2.模具設計能力。學生模具設計能
力,主要通過模具裝配圖表達是否完整、零件圖標準是否合理、模具結構設計是否合理和是否具有創新性等來考核。
3.軟件應用能力。主要考核學生使用CAXA、Pre/E、AutoCAD等繪圖軟件和Deform等有限元分析軟件的水平,從學生操作軟件的熟練程度、設計過程、圖紙質量等方面進行考核。
4.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主要考核學生對模具設計優化分析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從模具優化是否合理、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是否準確、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等方面進行考核。
5.職業道德和素養。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工作狀況,從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學習紀律、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等方面進行考核。
(二)考核方法。項目考核成員由學生(即各小組組長)和指導教師組成。首先各項目組按抽簽順序進行答辯,項目考核成員通過聽取答辯匯報、查看過程資料,根據考核內容和評定方法(見表1)進行評審打分,根據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最后按照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確定最終考核成績。
考核方法綜合學生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等多個方面,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評審,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保證了成績評定的客觀性和公平、公正,提高了實訓教學的質量。
六、項目實施成效與不足
本項目的開發實現了“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實踐內容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設計方法由“示范型”、“驗證型”向“參與型”、“開發型”、“研究型”轉變。筆者根據上述思路和內容組織開展了相應的實踐活動,在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應用型專業中,采用自愿報名的形式組織部分學生參加項目實訓,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從學習查閱文獻資料、模具結構設計、有限元軟件的建模與分析、模具結構參數和工藝參數優化,到模具加工工藝編制、制造、裝配、應用整個實訓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能力、知識和軟件應用能力、分析總結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實訓過程中,學生明確了學習內容,端正了學習態度;通過撰寫項目材料,文字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為畢業設計打下了基礎;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匯報交流,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交流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以后走上社會奠定了基礎。
然而,實踐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實訓過程貫穿于課程學習的整個過程,而且分組進行訓練,要使每一名學生獲得足夠的訓練機會,除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實踐場地、設備和指導實踐的師資隊伍,才更有利于實訓項目的實施,然而這些方面都還有待完善。
【參考文獻】
[1]何柏海.模具專業綜合實訓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模具制造,2010(5)
[2]李光耀,王琥,楊旭靜.板料沖壓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制造中的若干前沿技術[J].機械工程學報,2010(10)
[3]畢大森,李云濤,褚亮.關于本科院校模具專業方向高端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探索[J].模具工業,2012(2)
[4]李昌雪,陸錦明,等.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改革與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3(2)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2013JGZ126);2012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實踐教學改革項目(ZL23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