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5 16:30: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辯論中的技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攻擊技巧
攻擊,即在自由辯論中的主動進攻,主動發問。這在每個辯論隊都是不可無的。然而,攻擊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1、攻擊的準備。
這在辯論戰略方案確定、辯詞定稿之后就應該著手準備了。一般而言,每位辯手應該根據自己所闡述的內容準備向對方發問的問題,可根據自由辯論時間的長短來準備問題,日是初次上場,則應該準備20個問題左右。如果是這樣,四個辯手準備的問題就應該大約有80個,一般有足夠的可能堅持到自由辯論結束。我們看到,在有的比賽中,有的隊員有時間卻沒有問題可以問,這就是準備不足導致的。
準備提問的問題,應該從三個層面上進行準備。
一是現象層面的問題,又稱事實層面問題。這類問題極易引起聽眾的共鳴,提的好則很容易出彩、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離辯題,那是會產生負效果的。
二是理論層面的問題,又稱論據層面問題。即對本方論點給予引申,對對方的論據予以駁擊的問題。這類問題,直問要提的尖銳,曲問要問得巧妙,反問要提的適時,逼問要問的機智,其效果就是讓對方不好回答又無法回避。三是價值層面的問題,又稱社會效應層面問題。即把對方論點、立場引申,從價值層面、社會效應層面去延伸它的效應看其是否具備說服力,能否站得住。這類問題,一是能夠擴大自由辯論的戰場,給對方造成被動,同時也是爭取聽眾、評委認同的重要側面。當然,如果辯題立場對本方不利,就應該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頭卻砸了自己的腳。
這三類問題中,事實層面的問題可包括歷史事件、現實事實、國別事實、數字事實等等;而理論層面的問題周圍除了立場中的論據,也可以延伸達到公理、哲學的層面。
有了這三個層面的問題準備,就能夠構成立體陣勢,可以打自由辯論的立體戰斗,讓對方陷入立體包圍之中的被動局勢就很而已造成。我們看到在比賽中,不少辯論隊只準備了一個層面的問題(大多是現象層面的問題),只在有趣上花時間,其結果是打擊力不強,且問來問去總是流于膚淺的現象之爭,有時則又事實引發事實而偏題,變成了一般的語言游戲、提問游戲去了,辯論的深度不容易看到,這就令人遺憾了。
2、攻擊的組織
自由辯論中的有效攻擊,應當體現出攻擊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輪番上陣的脈絡,而其基本,就是在場上要有主動權,處于控制場面的主動地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場上應該有“靈魂隊員”,或者稱為“主力辯手”、“主辯”。又哪個辯手來充當這個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又三辯或一辯、二辯來充當。有時,四辯也是很好的充當此人物的角色。他的任務就是要不僅透徹地知道本方的立場,也要透徹地知道對方的立場,規定陳詞一結束就能夠發現對方的主要問題,從而有效的發起進攻。靈魂隊員的任務是:(1)有冷靜的把握整個自由辯論戰斗局勢的眼光,攻擊務求有效。(2)充當場上的指揮員。發問不在多,而在精。其發問不僅是對對方的攻擊,也是對本方立論的揭示和強化。(3)承擔主動轉移戰場的任務。如在一個層面上問久了,則轉向另一個層面發問;在一個層面處于被動,僵住了,則要轉向另一個層面,開辟新的攻擊點和戰場。(4)對對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線、事關要害的問題,能夠有效的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化被動為主動。(5)對本方誤入對方圈套、遠離本方、陷于被動之中的局面,要能夠晚會并再發起攻擊。
當然,其他隊員要主動配合,主動呼應,才能形成整體的力量,這就需要隊員之間的默契,形成“流動的整體意識”。
攻擊的組織,起要害就在于形成整體的有序流變性。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雞零狗碎。零碎的攻擊談不上組織,它或許也能夠有鱗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對于群體辯論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動權的。
攻擊的組織在上場前可以有如下的檢查指標:一是有沒有組織者,也就是有沒有“靈魂隊員”,其組織、應變能力如何?二是整個隊伍與之有沒有心悅誠服的默契和感應?三是整個隊伍對特定的辯題的立場認識是否完全一致,有沒有大的梗阻?四是準備了幾個層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對付、支撐多難的場面,能夠支持多長時間?五是對于非常艱難的、苛刻的尖銳問題,本方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沒有好的應對策略?六是自由辯論中將會出現的最為險難的局面,將會一種什么狀況?本方應該怎么對付?把這六個問題都想清楚了,都有了解決的辦法了,那么攻擊的組織也有序了,主動了。
3、攻擊的發問
攻擊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1)設置兩難。即設置兩難的問題,無論答此或答彼都將陷入被動。但是一定要對準話題,不可以做無病。(2)主動引申。即將對方的某個事實、某句話加以引申,造成本方主動、對方被動。(3)以矛攻盾。即將對方論點和論據間的矛盾,這個辯手和那個辯手陳述中的矛盾、某個辯手陳詞中的矛盾、答這個問題和答那個問題之間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尷尬,陷其于難堪(4)歸謬發問。即將其論點或論據或其他問題引申歸謬,陷其與左右被動,無力自救。(5)簡問深涵。即問題很簡單,但涵義很深刻,與辯題密切相關。答準確很難,但是答不出來就很丟人,估摸回答卻不準確,這也很容易陷入被動。(6)撕隙抓漏。即將對方的一小道縫隙撕裂撕大,將其明顯的漏洞失誤給予揭發提問,令其難堪。(7)熟事新提。人往往對于身邊、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卻不經意,所謂熟視無睹,充耳不聞,或非常熟悉卻只知道大概卻不明白它的詳細。一般對這類事情提問,也很容易讓對方陷入被動。(8)逼入死角。即把對方的問題逼入死角,再發問,令其難以逃脫。(9)多方追問。即從幾個方向、幾個側面、幾個層次上同時問一類問題。但是要注意的是,這類問題必須對準一個核心,即辯論的主要立場和觀點,以造成合圍的陣勢,使對方沒有招架的能力,更沒有回手的能力(10)夾擊發問。即兩個回多個人同時問同一類或一個問題,造成夾擊態勢,使對方顧此失彼。(11)問題同異。即面對同一個問題,以不同的角度提問,使對方難以自圓其說,應接不暇。(12)異題同問。抓住對方的不同問題、不同表述加以歸納,概總而問,從問題的深度與高度上使其無法把握,無力應答。(13)反復逼問。對本方提出的對方非答不可的問題,對方閃避了,就可以反復逼問,但是一般不能超過三次,不可以無限發問,那樣反會造成無題可問、或令聽眾厭煩的負面效果。(14)輻射發問。即一個問題的提出時,同時威懾到對方四個辯手,猶如子母彈一般。這類問題,一般多在哲學或價值層面上發問。(15)同義反復。即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語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問語不同)發問。這類問題,多為辯論的主要立場、觀點方面的問題。(16)近題遙問。即看似很近的事,用遠視點來透視和提問。對方遙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難接上,陷入了難以捉摸、無從下手的窘境。(17)擊情提問。即用心理調控的手段,直擊對方情緒層,使其激動,印緒連動,從而淹沒對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夠進行人身攻擊與情緒對情緒,更不可陷入無理糾纏甚至胡攪蠻纏,那就畫虎不成反類犬了。(18)布陷發問。也就是布置一個陷阱,讓對方來鉆,或想方設法將之套進去。其更高技巧就是連環套。(19)長抽短吊。即忽然提這樣的問題忽然又提那樣的問題,不離辯題卻又忽東忽西,以思維的快捷與急智來取得主動。(20)答中之問。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對方答問時發現問題(包括陳詞階段發現的問題)予以提問,另一種是在自己回答對方問題時的反問。
4、攻擊的風格
由于自由辯論如疾風迅雷,所以不同場次、不同隊伍的辯論風格也不盡相同。沒有形成風格的隊伍即使辯勝,也只是初級層次的。因此,有風格意識并力爭形成自己的辯論風格,是一支辯論隊有追求、有實力的表現。它其實是一支隊伍整體人格的呈現。
攻擊的風格,一般而言有情緒型、理智型、穩健型三種。
情緒型的隊伍往往只在趣事、情緒化的層面上實施攻擊。它也能夠引發一些活躍的效果,但是也易于耽于情緒、就事論事,甚至會誤入漫罵的泥淖,使辯論流于表面,層次不高,缺乏應有的深度。
理智型的隊伍往往執著于理辯的層面,這容易體現思辯與深度,但是又會失之于辯論的活潑不足,弱化了應有的觀賞性。_
穩健型的隊伍因為其理智和穩健,也因為其穩健而注意到了應有的活潑,是兼取了前二者之長的。顯然,自由辯論的風格當以穩健為上,從比賽的實踐看,穩健型風格的辯論隊不僅易于取勝,且留給觀眾、評委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5、攻擊的節奏
應以張馳有度、疾徐有致為佳。一味快疾或一味徐緩都有缺陷,前者易流于狂躁,后者易流于沉悶。
二、防守技巧
辯論中的自由辯論階段,就是由進攻和防守兩個方面組成的,因此,不僅要有進攻的準備,還要有防守的準備。只會進攻不一定能夠取勝,只會防守當然有就更容易陷入被動了。該防守就防守,該進攻就進攻,能攻能守的隊伍才能游刃有余。防守中,應該注意的技巧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盯人技巧。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對象防守。一般就是一辯盯一辯,二辯盯二辯,……。即一辯回答一辯的問題,二辯回答二辯的問題,……。這樣各人就會有關注是具體目標,就不會出現好回答的問題就搶著回答,難回答的問題就你推我讓的。當然,在分工之后又講合作,最難回答的問題,就由“靈魂隊員”補救了。
2、長項技巧。即根據各人的長項來分工,首先確認辯手各人的長項,如長于說理,長于說史,長于記憶,長于辨析,等等,則承擔相應的問題來防守,這也不至于出現混亂局面或冷場。
3、合圍技巧。假如對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辯手,不僅對方整個局面靠其支撐,且對本方威脅很大甚至本方隊員對其有畏懼感,一對一的戰術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采取合圍技巧,即以全對的四個人的力量來圍擊、合擊,從四個人不同的側面對準他的問題,以守為攻,一般都會有效。只要他頂不住了,那對方的陣腳就會亂了,自然就會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實力甚至實力更強大的隊員靠一兩個回合是難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韌勁,不可太急切,爭取5、6個回合使其難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銳的問題,內在的進攻力度大大減弱,才能有取勝的基礎。
4、夾擊技巧。就是對有的問題,有的隊員采用二人夾擊的方式來對待。
5、高壓技巧。一般在辯論賽中,由于參賽隊的實力比較接近,所以在自由辯論中容易出現同位推頂的情況,這一方面容易浪費時間,另一方面不容易取勝。破解的辦法是采用高位迫壓防守。如對方提出的是現象問題,就將之上升到理論高度上來回答;如對方提出的是現實問題,那就從歷史的角度來回答;如對方提出的是具體問題、微觀問題,就以全景認識、宏觀認識來回答,以此類推。若此,對對方的問題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統照下蓋的方式使對方感到自己的思維位勢稍遜一籌,從而內心產生動搖,攻擊力也就隨之動搖而弱化了。
6、指誤技巧。即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指出對方所問問題在邏輯上、理論上、事實上、價值上、立場上、表達上和常識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尷尬局面。
7、歸謬技巧。即對有的問題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將之做概納引申歸謬,直指其終端的謬,陷其于被動的境地。
8、反問技巧。即從反方向上反問其問題的悖常性、悖題性、悖理性、悖邏輯性、從而化被動而為主動。
9、幽默技巧。即面對自己從容回答智有寬余的問題,適時幽對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絕佳的了。
10、短答技巧。歲于一字、一詞、一個成語、一個句子就能夠答清,且能夠反陷對方于被動的問題,就應該果斷而適時的使用。
11、啟導技巧。對于那些喜歡滔滔不絕有演講欲而又容易動情、不易冷靜理智的辯手,表現欲特盛的辯手,語詞羅嗦繁復的辯手,在回答問題時不妨巧妙啟發他的教導意識,任由其滔滔不絕地講,其直接效果是消耗了對方的規定時間。
12、揭弊技巧。在回答問題時,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個人陳詞與發問中的弊病與矛盾,前一個問題與后一個問題的矛盾,兩個或數個人問題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與矛盾,使其問題本身站不住腳,防守便轉為攻擊,目的自然也就達到了。
13、激怒技巧。即是答問時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層進入情緒層,無法冷靜,無從自控,就可望令其自己亂自己心緒。但是切忌不可使用人身攻擊,這是犯禁行為。
14、評價技巧。即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對其問題予以評價,指其目的,斷其歸路。
15、閃避技巧。即對那些一兩句話難以答清的問題,采用合理閃避的方式,其基點是不離開辯題的立場。
16、反復技巧。即以同義反復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樣,但語言不同。
17、類比技巧。即面對對方的問題,不做正面攔截,而是用同類比較的方式,把問題拋回給對方。
18、陷阱技巧。既在答問中巧設陷阱讓對方來鉆,然后在下一個回合中予以指駁,使對方露餡。
19、聯動技巧。即本方二人以上聯動,回答問題問題時一唱一和,此唱彼和,你呼我應,以整體的優勢對之。
20、側擊技巧。即不正面回答問題,而從側面引出相關問題,反請對方來回答。
21、連環技巧。即在答問中故設連環,環環相扣,將對方的問題定格在某一環中,將其扣死。
22、組接技巧。即將對方自己的立場或陳詞、反問、答問中的語言予以組合回答,即讓對方自己打自己嘴巴。
23、名言技巧。即恰到好處的巧借名言、警語、格言、民諺、詩歌、歌詞、流行語等來回答。當然也可以改頭換面,重組搭配來回答。
24、錯接技巧。即有意錯接問題,反讓對方判斷,以之主動防守。
25、引申技巧。即將問題引申開來,揭示其實質與要害,再一口咬破,直斷其喉。
三、其他技巧
1、節奏把握:自由辯論的時間不長,但是由于爭鋒劇烈,對抗性強,故往往呈現出很強的快節奏。一般而言,一強到底,一勝到底的隊伍不多,這就需要有韌勁和力量持久才能取勝。故有經驗的辯論隊往往是先弱后強,欲擒故縱。其利在于先讓對方強,以觀察其底氣,辨別其優劣,在制伏它。
2、避鋒折銳:針鋒相對,往往會陷于對峙和僵持。你針尖我麥芒,你推我搡,既不利于取勝,現場效果也不好。故有經驗的辯論隊往往不正面迎擊,而是閃避一旁,輕輕折斷其鋒銳。這種閃避不是回避問題,而是巧用智力,或側擊、或高壓、或機智、或幽默,巧擊要害,巧借場上效果來使對方退卻。簡言之,即以大智大巧而對,不以表面熱鬧、直硬相拼見高低。
3、時間把握:即從嚴把握本方時間,有意啟導、引導對方在無意識中把規定時間及早耗盡,以造成缺席審判的情勢,這對本方極為有利。
4、打亂陣腳:組織有序進攻,打亂對方的陣腳,使之兵未敗而陣先亂,豈有不敗之理?
辯詞是一種修辭,從古代開始,對修辭的語言使用,就一直包含著倫理的層面。有效說服他人的技巧、技藝或藝術,雖然是實用性的,但都要求有“好”的動機、對他人的“善意”、話語內容的“真實”。所以對演說家的定義是“善于說話的好人”。離開或背棄了這樣的倫理價值、言論技巧就會成為一種“不正當”的修辭,一種為達目的可以無所不用的手段,一種謊言的詭辯或巧言。
寫作和公共辯論的技巧,總是與說話者的心態和目的相聯系的,而說話者是否真正以無私的心態和以利他的目的說話,則是一件很難保證、很難確定的事情。所以,人們對修辭有一種既需要,又有所提防的矛盾心理。說話不能不借助修辭,但是,過于借助修辭,卻會令人生疑:是否由于說話者不能動人以誠,他才特別需要依靠技巧?是否因為說話的其他因素(動機、用意、目的)有所欠缺,才特別需要用修辭來掩護?久而久之,修辭便有了巧言令色、詭辯、強詞奪理等負面含義。過分注重技巧的修辭,往往給人造成有倫理瑕疵,甚至“巧妙說謊”的印象。
為了避免把訓練學生的辯論技巧引向“巧妙說謊”的歧途,教師會先告知學生怎樣的論題才有公共辯論的價值。論題一般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道德禁止(forbidden)的,反面則是道德必須(obligatory)的;第二類是道德允許(permissible)的。在美國社會中,公眾實際進行的公共爭議問題都是屬于第二類的,如墮胎、同性戀婚姻、公民擁有槍支。同樣,只有第二類才是適合學生思考和辯論訓練的論題,因為第一類論題往往代表一個社會的道德底線和共識,雖然不是不可質疑的,但往往不是青少年能在簡單的辯論中說清的。因此,教師絕不會用“可以殺人”、“專制比民主優越”、“新聞自由不利于社會進步”這一類題目去為難和困擾學生。
教學生言不由衷地辯論,首先就違背了公共話語必須具有的倫理條件:有“好”的動機、對他人的“善意”、話語內容的“真實”。就算是他們成功地為“可以殺人”、“新聞自由不利于社會進步”做了辯護,并且“說服”了對方和聽眾,那也只是進行了成功的說謊,而成功的謊言又會對人造成怎樣的傷害呢?
1.“頭腦風暴”小組活動。即指在一段時間內讓大腦毫無拘束地就某一個主題進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該活動員有價值的地方在于能夠激發高層次的創造意念,包括“原創性”和“補充性”創意,以及格個人的意見和想法清楚明確地表述出來,能夠幫助學生將大家零散的、不成邏輯的思想火花匯集整理成完整的有價值的思想、方案、行動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邦^腦風暴”小組活動最佳規模在5一1o人之間,活動的組織者首先必須交給小組明確、并有激發學生開動腦筋的主題。它應與其它活動聯系起來進行。
2.“同伴互助”小組活動。該活動的最大價值在于能夠使學生通過少年兒童特有的交流、解釋和答疑方式,使未能從教師的講解中完全掌握知識和技巧的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和技巧,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復習和操練機會。該活動是教師運用最多的小組活動,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首先,這種小組的組織應該是小范圍的,三、四個人最佳。其次,小組討論的問題要集中、明確,每次最好只有一個很小、很具體的主題,以便于學生相互解釋、演示和說明。再次,必須挑選適合的組長,組長的職能是提出適當的問題,鼓勵同學問問題、解決問題、講解和演示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巧,辨別同學的見解,給同學及時的反饋。
3.“角色扮演”小組活動。這種小組活動能夠通過參與者扮演活動的過程,他們從所承擔角色的角度和立場去學習、理解和表達?;顒右幠椿顒觾热輿Q定,但是三至七人更為適宜?;顒影瑑蓚€部分:第一個部分的重點是學習討論和嘗試練習,即由小組成員集體探討扮演活動主題和角色意義以及練習角色表現方法;第二個部分的重點是表演,將小組成員的理解和表現能力展現出來。
4.“仿真課題”小組活動?;顒舆^程是:由教師向各小組布里研究課題,給予必要的說明和資料,然后由學生活動小組研究問題,制定解決的方案,最后將結果(可以是解決問題的方案、作品等)展現出來。是否需要采用“仿真課題”小組活動,取決于教學內容與目的,如教學內容涉及教學生如何決策,涉及讓學生認識人與人、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的關系,涉及學生在常規教學過程中難以獲得的經驗等,皆可采用這一活動方式。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中,都可運用“仿真課題”小組活動。該小組活動的選擇廣泛,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如“學生會年度活動及財政計劃”,社會生活課題,如“社區環境調查計劃”、“少年航天科研項目選擇與設計”等都可用作仿真課。
5.小組“辯論”活動。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辯論活動尤其有用。課堂教學中使用辯論活動,通常把所有學生分為四組。兩個正方兩個反方,辯論兩個問題。辯論的時候兩組同學先辯,另兩組同學先聽;然后再交換。所有的學生又都有了發言、評判的機會。組織辯論活動,教師要注意以下技巧問題:(1)小組成員實力要均衡,人員性格要多樣;(2)每組選一名主辯手,其他人也必須作為副辯手發言,并促使他們結成邏輯關系,使個人的發言產生“拓展”、“強化”、“補充”等結構聯系。(3)論題必須明確、中性,以陳述句形式出現為佳。(4)教師要提供數、質量相當的資料和資料線索。(5)正方、反方抽簽決定。(6)辯論發言的時間嚴格公正地控制。(7)評價勝負結果由評判的學生投票決定,每人一票制。(8)評判的標準是:①論點、論據是否充分合理;②發言是否明確有力。(9)教師自己,或投票選一位主持人。主持人的重點應該在于肯定學生在思維、語言和智慧方面的優點,尤其是學生的精彩之舉。)。
關鍵詞:藏傳因明;僧人;辯經
中圖分類號:B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5-0048-02
一、什么是辯經
辯經是一種生動的辯證實踐,提供了寶貴的智力資源。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所見所聞,還有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辯論的規則和程序,強調其表演方面。辯論是一種先進的學習佛經手段,深化了對佛法的理解。藏傳佛教僧人或學者們通過學習因明,對有關研究邏輯和佛學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格魯派的辯經傳統最具特色,更具系統化。其辯論更具有學術價值。辯經在現代學術界有很大的吸引力,越來越受到了現代學者們的極大關注。盡管很多的現代學者們對藏傳因明做過研究,很多人的研究僅限于表面,未能凸顯出這種辯經的重要功能及其價值。他們對辯論只是從現代的學術層面及邏輯角度出發,做出具體分析,而忽略了辯經的真正意義及其藝術表現的魅力。從而降低了辯論的意義和邏輯原則。藏僧辯經的價值和意義,不是一種純粹的形式邏輯,它是一種對思維內容的觀察。辯經中的一些行為及表征表現了因明在佛教認識論和解脫論方面的靈活運用。辯經對藏傳佛教僧人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在于通過辯經提高僧人的智力,通達對經論的理解,而重要的是辯經也是藏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學者從形式邏輯的觀點出發,用西方三段性質的判斷和推理來研究辯經的方法及其義理。試圖為辯經找到演繹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但是了解辯經的價值及其意義的探求要從其目的來研究,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只有結合它最終作為解脫論的目的才能更全面地展現它的魅力。辯論的質量,從僧人們的智力和情感中體現出來。
從辯經中可以學量知識和教義。辯經中雙方爭論和合作,需要競爭力和參與。在面對這種情況下有說服力的辯手贏得比率高一些。辯論中可以使用合法的誘惑和技巧。真如在玩文字游戲,掩飾結論。加入無用的話題來掩蓋真正的命題。但有一些技巧是非法的。比如說;和尚要娶老婆孝敬佛祖等。不能違反辯經和推理規則。思路和語言必須符合邏輯規律。首先要確立明確的命題。結論與命題必須有一個確定的鏈接。否則程序落入種種謬論之中。因此,辯經不同于大多數自由交流。
辯經過程中,立論者和敵論者都要遵循一套規定的程序以及規則,但是它有更寬泛的發揮空間,其辯論的結果總是出人意料。一個好的辯經總是在充滿激情、思維敏捷、才華橫溢當中進行的。在整個過程中,辯手們為了表達觀點的需要,運用一系列的肢體語言,而且他們的面部表情越來越激動起來,一言一語中透出了他們深邃的智慧和出眾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說一場好的辯經也是如一場戲劇動人心魄。辯經是藏傳佛教各教派學科設置中對于因明的創造性運用,其地位在格魯派的研習傳承中尤為突出。
二、辯經的功能
辯經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格魯派的僧人把大部分的時間利用在辯經上。有時候學生每天投入多達10小時進行辯論。其他教派基本上每天只有2到3小時辯經的時間。所以在辯論的培訓方面,非格魯派的學生遠遠不如格魯派的學生。而且格魯派的學生往往投入多年的時間,訓練辯論的技巧。所以格魯派的僧人辯經比其他教派的僧人辯經還要流暢。他們以口頭辯經的形式來考試。甚至最高學位(格西)考試也是通過辯經來考核??荚嚨臅r候通常會有很多觀眾圍觀,從而制造緊張氣氛。辯論在格魯派的傳統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最為出色的部分是毫無疑問的。在格魯派的學院里,僧人的學術聲譽或地位,在于其高超的辯論能力。對他們來說,沒有受過這種訓練的佛教學者是比較難以想象的。一個偉大學者必須精通于辯論,與一般的辯論不同,它要求辯論者對特定辯論規則及程序有深刻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一個好的辯經者,還要有高超的表達能力,不但要說服對手,使其心服口服,而且還要通過足夠的論據建立自己的觀點。
對學生來說,辯經可以激發其很大的興趣。往往在格西(教師)防止這種做法,怕學生過度專注于辯論。受過訓練的僧人,經常顯示辯論的喜愛。大多數的藏區佛學學院或哲學學院,不管什么宗派,都是非常熱衷于辯經。僧人們認為,研究佛教哲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學習因明。對于他們來說,一個好的學者就是一個很好的辯手。藏傳佛教僧人辯經的傳承源于印度,后來逐漸在藏區發展起來。很顯然辯論在印度佛教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藏傳佛教繼承了這一傳統。并且在這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辯經的方法,開辟了新的辯經傳統。在古印度的佛教邏輯中,辯論的主要功能是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真面目。印度古因明與藏傳因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了解藏傳因明與印度因明之間的區別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辯經遵循的規則和秩序
藏傳因明辯論涉及兩方,一個立論者和一個敵論者。兩者之間扮演的角色是非常不同的。辯論開始的時候要唱文殊菩薩的儀式調,發音為dhi ji tra chos chad na。此調為文殊菩薩之種子音。這相當于拉開辯論的序幕。儀式結束后,立論者提出一個可辯論的問題,引起敵論者回答的興趣。敵論者首先要說明他的立場。然后立論者立即提問,開始辯論。敵論者一般允許用三種方式回答問題。第一,承許。第二,不成。第三,不遍。由這三種答案來連接命題。如果敵論者認為其命題符合他的觀點,他可以說;“承許”,如果認為作為論據的因與立宗相違則答;“不成”。例如,A:“所有的狗都是聰明的,因為他們是靈長類動物”。B:“不成,因為狗不是靈長類動物?!?。當論據(因)不周遍于命題時,可以回答“不遍”。這三種回答的方法不同于印度的傳統辯論。藏僧辯經規則在繼承印度傳統辯經的基礎上自成體系,對辯經規則的要求更為詳細。
在辯論中,敵論者被要求迅速回答問題。如果他試圖拖延時間,立論者則用拍掌敦促他,中間穿插必要的言語。在正式的辯經中,通常會有觀眾的加入。從而增加對敵論者的壓力,若敵論者不能及時回答,立論者就會開始譏諷他。例如問“你在聽嗎?你在觀想什么?”這種充滿的言語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對方更加混亂。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敵論者便會措手不及,不知所云,一場辯論便這樣結束。盡管以這種方式結束辯論也是很有趣的。當立論者無法用鋪設陷阱的方式使敵論者的觀點出現前后矛盾時,敵論者的觀點建立在于合乎邏輯,合乎規則的論據上。不但敏捷地逃過了對方的陷阱,而且成功地建立了自己觀點。通過仔細領會對方的言語,觀察其中的組織缺陷,敵論者便會反過來捉住對方不充足的觀點連續提問。給敵論者一系列的措手不及的打擊,轉被動為主動,有些時候立論者招架不住,只得悄悄離開。當然如果僅僅是兩個人的辯經,就沒有那么尷尬。但是在正式的辯經中,這種經歷是很丟臉的。有時候充當裁判的格西或堪布為了緩和這種局面,會用平和方式結束辯經,避免為難失敗的一方。
四、結論
對于藏傳佛教僧人們來說,辯經的時間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很多僧人,從小開始辯論佛經,學習教理,進行各種考試,從初學者到最后的格西或者堪布學位都要在辯經中完成。所以他們要抓緊時間,刻苦學習。當然辯經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輸贏,都是為了學習佛理。為了解脫和普度眾生。帶著佛教理念武裝的思維,僧人在辯經中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在辯經場上極少出現負面行為。即使是不理解辯經的人來看,藏傳佛教僧人在辯經中充滿戲劇性和活躍性。辯經是一場關于思維的歷練。
辯經具有復雜性和啟發性。由于它涉及佛教認識論方面的內容,辯經者需要高超的記憶力。辯經也是一場生動的表演,因為論者的身體姿態和面部表情豐富多彩,同時運用了曲折離奇的技巧。為了勝過對方,雙方通過善巧的方法,從看似無望的情況下轉敗為勝。這的確是一個驚心動魄的表演。雖然過程復雜,但是卻絲毫不混亂,角色分明。辯經遵循著一個既定的規則程序,所以一切明了。藏傳佛教僧人辯論,言語自然流暢,整個過程非常生動,表情豐富多彩,就像一場網絡游戲,它給僧人們帶來的是刺激和愉快的學習氣氛。他們在勝利的榮譽感和失敗的沮喪中,更加堅定對佛為量士夫的信心,提高對佛學理論不斷學習的動力。辯經者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不但要有清晰、敏捷的思維,還要有高超的邏輯分析能力??傊貍饕蛎鳟斨修q論的形式被普遍運用到了藏傳佛教各教派研習的傳統中,僧人們在辯經中不斷增長常識,并且提高了學習佛理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沈劍英.佛家邏輯叢論[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1.
關鍵詞:口語能力培養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五種口語能力:朗誦能力、演講能力、辯論能力、主持能力和交談能力。
朗誦能力的培養
朗誦可以克服文字語言的局限性,使文學作品更富感染力。文學作品有著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文體就有著不同的朗誦技巧。教學時,根據不同文學作品的朗誦技巧進行分類培養。
――詩歌朗誦。 采用以下四種方式:直抒胸臆,如:郭沫若的《天狗》;借景抒懷,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托物言志,如戴望舒的《雨巷》;因事緣情,如艾青的《光的贊歌》。讓學生的朗誦成為詩的再次創造,再次燃燒,再次升華。
――散文朗誦。要朗誦好散文,必須做到:開掘深刻的“意”,穿綴散落的“珠”。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深刻理解作者心中的著眼點,不論畫面有多跳宕,題材有多廣泛,只要找到那根起著統攝作用的主線,脈絡分明,語勢流暢,就一定能表達作者的感情,表達作品深遠的意境。高爾基的《海燕》和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就是極佳的示范材料。
――其他文體朗誦。論文參考網。寓言語言簡練,幽默詼諧。指導學生朗誦寓言《嘴的抗議》,讓學生認真體會作者對“嘴”的嘲笑和諷刺。如要讀出幽默,那么老舍的《又是一年芳草綠》則堪稱典范。話劇在中國歷經百年滄桑,當然也是朗誦的佳品。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和的《雷雨》就可以讓學生在排演中受到誦白的訓練。
在訓練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由學生主持,學生當評委,學生點評,讓他們發現優點,找出不足,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教師還要進行引導和幫助他們不斷提高。
演講能力的培養
演講能力就是面對公眾的講話能力。演講應包括兩個方面:即“講什么”和“怎么講”。具體說來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前兩個是“講什么”的問題,后兩個是“怎么講”的問題。下面就學生競選演講為例談兩點方法
――撰寫演說材料。①自我介紹:或借名人之言,強調相關的特點,或用雙關法,引起聽眾關注。②主體內容:包括競選動機、競選目標、工作計劃、施政綱領等。③結束語要注意煽情,博取信賴,獲得選票。
――組織演講比賽。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生掌握競選演講的安排后,請學工處領導和指導老師擔任評委,開展院系學生會相關職務的競選大會。既選拔了人才,學生的演說能力也得到較大的提高。
辯論能力的培養
“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在培養學生辯論能力中,本人采用了以下步驟:
――播放錄像。 結合議論文的教學和利用學院廣播站多次播放全國大學生辯論賽的錄像,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模仿中受到啟迪。事實證明,學生看完錄像后,熱情高漲,躍躍欲試。
―― 布置辯題。如《剛走上新崗位要不要夾著尾巴做人?》
――撰寫辯詞。由于辯題的內容與學生走向社會、如何做人息息相關,學生通過認真查閱資料,寫出了有板有眼的辯詞。
――進行辯論。正方:①人都有欺生的毛病,而“先來者”有時“出格”的表現只是因為他們自卑,怕新來者瞧不起自己,怕既得利益被新來者所瓜分,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不一定真的想欺侮你。“夾著尾巴”不是痛苦的事情。論文參考網。②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協調力,適當妥協是一種美德。③韓信,如果當初不忍氣吞聲,受胯下之辱,后來;后來就不可能成為大將軍。隱忍是為了更好地出擊。④先擁抱,后扼殺,像拳擊比賽那樣。反方:①“夾著尾巴”,是可憐的,也是虛偽的。②“夾著尾巴”只會體現奴性,不能彰顯人性。
――總結提高。通過這場班級辯論賽后,學生既學到了辯論知識,培養了辯論能力,更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主持能力的培養
說到主持,學生七嘴八舌說出許多“名嘴”和他們主持的節目。學生在報出這些主持人的大名時,也在憧憬著自己的未來。為了讓他們的夢想成真,在教學中有意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培養。
――了解主持人的必備素養。首先有非凡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以錯糾錯法、自圓其說法、順水推舟法、反詰法、反答法。并舉出實例讓學生體會其中奧妙。如講自圓其說法的妙用時,本人引用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楊瀾主持節目,不小心摔了一跤。所有的眼睛都注視著她,全場鴉雀無聲,她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觀眾太熱情了,我為你們而傾倒了……” 全場掌聲雷動。其次要有優美的語言。主持人要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有一種親切、純正、感人的聲音語言,表達要求準確、鮮明、生動、有個性、有特色,要追求聲音美、言辭美、表達美和情境美。
――注意肢體語言的靈活運用。主持人的一個手勢,一臉微笑,一種動態,都能給人以感染力。
――主持校園的各種節目。教給學生理論知識,還得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印證。因此設計了“以校園實話實說為主題”等節目,選出兩名表現突出的學生過一把“主持” 癮。論文參考網。從學生敏感的話題“早戀是枚青蘋果嗎?”入手,兩位主持人設計了幽默、詼諧的開場白,將羞澀、沉悶的局面打開了。男生、女生爭著發表自己的看法,會場氣氛也一下子活躍了。下課鈴響了,學生還意猶未盡,繼續進行著。通過這一次節目主持,兩位主持人充滿自信,還打算參加電視臺主持人大賽呢。其他同學也發現主持節目其實并不難,都想各展風采。
交談能力的培養
交談是人際間最直接、最簡便、最廣泛的言語交往形式。根據交談的地位和作用,可將教學重點放在交談的技巧這一環節上,并進行模擬求職交談。
――培養交談技巧。主要有委婉含蓄法、轉移話題法、激將法、借題發揮法、反意正說法和步步引導法。以上六種交談方法中,委婉含蓄法是交談藝術的一個基本方法,要進行重點指導訓練。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委婉含蓄的話不論是正確的還是有偏見的,不論是提出自己的看法還是向對方勸說都比較適應對方,容易使對方承認、贊同、接受你的說法。在交談中還可以訓練其他技巧:用試探的口吻。當你和對方談論一件事情,你已有了一定的看法,不妨先以試探的語言說出,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用贊頌的口吻。恰到好處的稱贊可以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覺得你很懂禮貌。先說點客氣話:“您在這方面是行家里手,這件事還得多聽聽您的高見……”然后,再談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做往往使對方在接受你的意見時不致感到被動和有失尊嚴,同時還會為你的謙虛、禮貌的人格所折服。
――模擬求職交談。根據高職學生即將步入社會,訓練重點定為模擬求職交談。求職交談是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形象儀表、品質素養、業務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多方面的直觀性檢測。對求職者來說,這是一種被動的交談,因此要求學生先作如下準備:先要準備一份打印好的個人簡歷,還要調查了解該單位的情況,這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學生在模擬求職交談時還應注意:聽清主試者的提問,從容不迫的作答;答語真誠而客觀,不故作謙虛,也不故意賣弄;適度贊美對方,表達求職的誠意。通過模擬求職交談活動的開展,學生綜合素養有了較大的提高,說話的語氣也文雅、謙虛多了,交談的能力也提高了。
一、有效發掘文章情感刺激點
“文章無處不動情”,文學類作品總是把人物、事件、思想有機地糅和在一起,常常以動人的形象、生動的情節、強烈的抒彩熏陶感染讀者。因此語文教學應從“情”入手,把握住作者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引導學生去體驗,喚起情感的共鳴。如《故鄉》一文,閏土二十年后和“我”見面時傾吐衷腸的一段,如果只停留在外貌、對話和動作描寫分析上,學生得到的只是個麻木者的形象。這時教師要啟發學生:少年閏土原是怎樣?如今為何變成“仿佛石像一般”?為何“只是覺苦,卻又形容不出”?先是搖頭,繼而沉默,默默地吸煙又是為了什么? 一連串的問題,可使學生通過討論,深有感觸地認識到閏土此時無限哀愁和無限悲痛的心情,進而聯想到二十年代中國農民的悲劇。這時,作者的感情與教者、學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使學生從文章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跳動,以至于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引起感情共鳴。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演示情境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傳授閱讀知識、訓練閱讀技能、培養閱讀情感的過程。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閱讀材料所傳達的情境,能加速這一學習過程的完成。那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借助多媒體演示教學情境,強化感知內容,用虛擬現實技術等手段引導學生由感知過渡到表象,再由表象過渡到抽象中。從而引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其觀察力與思辨力,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利用信息技術演示教學情境,不但豐富了閱讀教材的審美空間,營造了可感可知的學習情境,還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產生強烈的共鳴,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演示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把知識的學習當作自己的一種需要,并產生解決的欲望,進而主動地去探究和發現答案。
三、有效地開展綜合活動課
為發揮課堂閱讀的綜合效應,可以結合學?;顒?,如“校園文化節”、“演講比賽”、“青少年讀書讀報活動”、“語文游藝會”等,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例如,我在教授完《送東陽馬生序》后,我安排了一場辯論賽,雙方的辯題分別是:正方——順境更易成才;反方——逆境更易成才。從搜集資料、確定辯手到熟悉辯論賽規程、辯論技巧的指導,我全程輔導。辯論賽嚴格按照正式的規程來,選出了辯論賽主席和主席團成員。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辯手們查閱了大量資料,進行了多次探討,并且寫出了精彩的辯詞。辯論的階段出現在自由辯論階段,反方二辯激情而理性的反駁讓正方啞然,也贏得了同學精彩的掌聲?;顒咏Y束之后,無論是參加辯論的同學還是“親友團”的同學都感覺到收獲很大——知識面得到拓展,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強化。更重要的是,自由辯論階段二辯的出色發揮讓大家意識到了日常積累和讀書的重要性,又掀起了一股讀書的熱潮。
四、有效地展開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的閱讀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文本在對話過程中的交接、沖突、介入與融合。討論能激發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課堂氣氛,使結論更正確、更全面,知識學得更鞏固,而且更能夠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許多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蘊帶有不確定性,觀念不同、角度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看法,可以由此引出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如學習《羚羊木雕》,圍繞“我不征求父母的意見擅自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好朋友”和“父母不理會我的感受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是對是非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增進了學生對待有爭議問題的理解。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作為“導演”,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化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一、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敢說、愛說、爭說的教學氛圍
現代心理學實驗證明:人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并且在后天的形成過程中鍛煉的因素很重要。只有多交談、愛交談、敢交談的人其口頭表達能力才會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法中,教師應該當“導演”,布設各種情景,讓學生演員們進入角色,主動地“說”,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感覺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使他們的思維在其間縱橫千里、盡情想象,這樣學生才會敢說,也會愛說,甚至會爭著說。
首先要營造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創造的和詣關系,形成民主氣氛。在課堂上對回答問題有誤的學生,我不會進行批評,而是想方設法從不同側面肯定、表揚、鼓勵學生;對回答得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在教學中盡可能用學生的語氣、以朋友的口吻與學生交談,這樣,學生心理上的緊張感完全消失,有問題敢說,也愛說。
其次,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精講是必要的,但讓學生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認識、感想更為重要。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說,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各抒已見、暢所欲言的機會。學生在討論中磨練語言,在爭辯中磨礪思維。在教《理解是雙向的》一課時,我讓學生依照課文分角色表演,當辯論到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問題時,扮演學生主辯的學生提出了與課文觀點不一致的看法,并且在課堂上講演得十分精彩,我立刻站起來鼓掌,頓時,教室里掌聲如雷。隨后,學生在依照課文的基礎上大膽地加入了自己的觀點,整堂課學生思維異?;钴S,課堂氣氛十分熱烈。下課后,學生意猶末盡,繼續在交談,在討論。
二、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說”的訓練
1、 進行課前一分鐘講演
每節課上課前讓兩三名學生上講臺,用一分鐘時間講一個故事、一則新聞或談一點感想,這樣,既能練聽,練說,同時又鍛煉了學生敢于面對大眾說話的勇氣。學生人人有鍛煉的機會,個個有成功的體驗。在一分鐘講演中,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說得清楚、流暢、準確,而且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講演姿態。
2、 開展課內討論活動
教師設計問題,特別是有益于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梢砸粌蓚€人相互討論,也可以分小組討論,還可以集體討論。在討論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多說。
3、 開展辯論賽
辯論賽能很好地磨礪思維,是進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最好途徑。在教學中,當師生間、學生間對某些問題認識出現分歧時,我便引導學生展開辯論,讓學生盡情闡述自己的看法,以理服人。對學生在學習上、思想上出現的模糊認識,及時展開辯論。如針對學生提出的玩電腦游戲也可以促進電腦學習的看法時,我便設計了《玩電腦游戲是否真正促進電腦學習》一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賽。在辯論中,學生各抒己見,辯論異常精彩。反方通過大量翔實的材料讓正方認識到:沉浸在玩游戲中,是不可能真正學好電腦知識的。這種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才,也有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的效果遠遠超過教師平常的說教。
轉貼于 4、開展講故事、講演比賽活動
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在準備好了語言素材的基礎上,如何更好地展現“說”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敢說的心理品質。
5、讓學生摹擬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進行“說”的練習,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更好地進行語言交流。如在學新聞時,我便組織學生開展答記者問活動,讓學生體驗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說出準確、精煉,又能表達清楚自己思想的語言。又如,開展摹擬打電話活動,讓學生嘗試沒有面對的情況下如何告慰、勸說、打動對方。還可以開展摹擬商業談判,讓學生嘗試如何說服對方。
三、 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教給學生“說”的方法
1、進行思維訓練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直接表現。學生有能言善辯能力的基礎就是要有敏銳、清晰、嚴密的思維能力。在思維能力的訓練上,既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故事接龍”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較好方法。在教《孔乙己》時,孔乙己的命運到底如何?教完課文,我就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并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述。在教《小桔燈》一文時,我設計今天的“小姑娘”情況會如何這一問題讓學生發言,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思維的活躍,需要知識的貯備。鼓勵學生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進行語言儲備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良好的口才,不僅要有敏銳的思維品質,也要有豐富的語言素材。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語言素材庫。讓學生多讀、多背經典名篇,名人名言,并且經常進行仿說練習,平常注意積累詞匯、語句。只要頭腦中的語言素材豐富了,說話中信手拈來的也是精品。這樣學生說起來往往會十分準確、形象,且很有表現力。
3、教給學生說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