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5 16:30: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景觀設計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觀光農業園;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景觀規劃
[引言]: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逐漸在經濟轉型的道路上邁出了更大的步伐,人們對于農村和農業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知識,農業觀光園也就隨之誕生了。
1、楊凌創新園景觀節點及現狀分析
楊凌區位于八百里秦川關中平原的腹地,寶雞與西安的中心位置。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經國家批準的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的十大科技工業園區之一, 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高新區之一,號稱中國農業的“硅谷”,因此楊凌農業園是中國觀光農業發展的縮影,是了解中國乃至亞洲觀光農業的鑰匙。創新園是楊凌觀光農業園之一,也是較為具有代表性的園區。
現在創新園是楊凌各類觀光農業園的集中體現,其中包含了農業科技展示,休閑住宿、農業采摘和農產品養培育研發等因素內容。創新園包括不同功能區,主要為四大區,觀光溫室、后勤服務區、創意藝術集裝箱酒店和大棚采摘區。其中觀光溫室依據不同的功能,分成八個不同的場館。依次為:夢幻花卉館、工廠化育苗館、夢幻花卉館、無土栽培館、盆景館、南方果樹館、現代農業創意館,西部特色展示館、超級菜園。
2、楊凌農業園景觀優劣分析
2.1觀光農業園景觀設計的弊端
每地區因多種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都有其獨一無二地方自然風貌。但是創新園內的創建缺忽視甚至破壞了這“獨一無二”,這個問題是觀光農業發展的普遍病癥。除溫室景觀外,園區缺少景觀必備的園林建筑、小品景觀和基礎設施,如供游人休憩用的桌、椅、凳等設施在園區很少存在,即使存在,在園區內的擺放也過于集中,設備大多都達不到使用的要求,質量低劣,處于閑置狀態道路方面,園區道路的設置沒有主次道路之分,特別是在溫室景觀中,園區并沒有利用道路的大小、材質等因素去引到游人,從而導致瀏覽線路混亂。
2.2園區景觀設計的優勢
創新園的溫室每一間溫室都是一片不同的“天地”,根據功能和主題的不同,景觀設計也相對具有其特色。每一處溫室都能全方位的滿足人對自然的體驗、對自然的渴望。而且館內每一處景觀都是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所組合搭建,植物配置上既考慮到了植物的觀賞性,還考慮了生態學特征,切通過立體種植,平面種植和人造景觀種植等方式加以地方的民俗、民風和農耕文化和歷史典故等元素元素通過并置,沖突,融合等方式增加了管內觀光內涵并給游人造成都市景觀所不可能擁有的視覺感受。
3、觀光農業園景觀改造建議
3.1人文景觀的改造
文化是園林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在園林景觀中它是無影無形的存在,但是我們可以在景色中感受到它的存在,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銘牌,是這片地區在時間長河中的積淀,沒有文化的園林則是毫無特色,失去地域靈魂的園區。只有充分的發掘和研究關中地域的民俗和人文歷史的傳統,經濟發展的情況,滿足當地自然景觀,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基礎條件下保留園區內的應該存在的農業特色,在園區主要景觀和景觀節點的設計上繼承當地的農耕傳統文化,在結合現在造園技術的前提下再現傳統民俗,農業園的發展才會長久。
3.2自然景觀改造
觀光農業園自然景觀改造應當遵守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園區的景觀空間的設計上一定要遵守楊凌當地的自然生態、地理環境。保留、還原楊凌的平原地貌特色和植物景觀特色。在植物的選擇上應選擇當地常見、且有地方特點的景觀樹種或者農作物,把農作物的觀賞價值通過組團等園林種植常用的手法表現出來。
3.3完善全區基礎設施的建設
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的高低,是園區景觀設計細節的體現,細節的完整與否又決定著這一園區旅游觀光品質,以及人性化程度。增加基礎設施在園區內的布局是當前園區建設或改造的首要任務。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具有農業特色的觀光園區,設施在滿足功能性的同時,在基礎設施的完善上可以在基礎設施的設計上更加本土化,包括外形設計的本土化和材料使用上的本土化,可以使用鄉土的自然材料,如鄉土植物、當地出產的石頭、木材等,既滿足了因地制宜的原則,又不需要二次加工而直接用于園林基礎設施營造。
[參考文獻]:
[1] 張天柱?現代農業觀光溫室景觀設計與案例分析 [M]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年
[2] 劉鳳妮?重慶農業觀光園區景觀設計的現狀研究 [D]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3] 尚麗娟?森林度假酒店環境景觀設計分析―以龍泉森林度假酒店環境景觀設計為例 [D] 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4] 杜潔?觀光農業園景觀設計―以北戴河集發農業觀光園中民俗作坊園為例 [J]安徽農業科學?2010年
[5] 杜潔 耿美云?淺析856農場現代農業園景觀設計 [J]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 第26卷 第2期
[6] 段淵古 趙菲?農耕文化主題公園設計理論與方法―以楊凌后稷教稼園設計為例 [J] 安徽農業科學?2008年
[7] 冷暢儉 陳友富 羅廣宇 謝浩波 鄧志輝?大學博覽園景觀設計[N] 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 第22卷 第4期
關鍵詞:地域文化;景觀設計;景觀結構
地域文化是某個區域經過漫長時期形成的獨特的物質及精神文化的總和,具備地域特點的獨特性,源遠流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兼顧景觀建筑實用性的同時,還對其美觀性及象征意義有著要求,要求符合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這就使基于地域文化的濱水綠道景觀設計研究至關重要。
1地域文化在濱水綠道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1.1增強景觀的可識別性,保持濱水綠道景觀的地域特色
通過對地域文化進行剖析,將其和濱水綠道景觀設計相結合,將地域文化與景觀設計進行合理地交融,體現出自身的獨特性。但在這一過程中,依然要注意做到自然與人文生態系統的統一以及和諧發展,在整體上保證景觀各個因素的平衡發展。
1.2對文化歷史具有傳承作用
濱水城市作為水上交通的集散地,通常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因此,在對其進行綠道景觀設計時,要特別注意保護本土地域文化,并且推動其跟隨時代的變化而發展。
2地域文化在濱水綠道景觀設計的現狀
在經濟不斷發展,文化互相融合的當下,濱河綠道景觀設計雖有各項原則和規范,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信息高速發展,地域文化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并且由于傳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一個地區的獨特文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傳播出去,與其他文化進行融合,導致不同地域間文化的獨特性越來越小。二是濱水景觀設計中,各個不同地域文化趨向一體化,不同地域文化下濱水綠道景觀設計越來越相似。在進行濱水景觀綠道景觀設計中,建筑方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構造組成以及技術經驗越來越統一,城市化及商業化的發展對傳統文化是一種重大的沖擊,對于濱水綠道景觀設計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三是對于國際經驗的借鑒不當導致文化內涵的缺失。與國際景觀設計進行接軌對于景觀設計研究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需要進行合理的分析,同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加以利用,擯棄一些不合理項或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經驗,保證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存在。
3基于地域文化濱水綠道景觀的種植原則
針對不同區域文化的不同特點,在進行濱水綠道景觀種植時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確保植被與文化的特點相一致。
3.1民俗文化區的種植原則
在民俗文化區進行種植時,一般選用高大喬木來對場地進行圍合,這樣可以形成一個比較獨立的休閑欣賞空間。同時,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古樸的觀賞樹種對民俗文化區的植被進行點綴,突出地域文化的特點。在選擇綠化樹種時,一般采用叢生八月桂、垂柳、山茶、金合歡、女貞、樸樹、木荷等。
3.2市民休閑區的種植原則
市民休閑區的植被選擇要同時兼顧觀賞的層次及疏密要求,為市民提供更好的觀景空間。通過在民俗文化區種植大量高大喬木,從而形成良好的天然氧吧環境,為市民戶外休閑活動提供更好的場所,一般會選擇香樟、二喬玉蘭、鵝掌楸、銀杏、大花紫薇、水杉等植物。
3.3濕地景觀區的種植原則
濕地景觀區的最大特點就是水源充足,且濕地景觀區的植物種類也較多。在選擇濕地景觀區植被時,需要針對水岸線進行劃分,在水岸線高的區域采用排列式的方式進行種植,在岸坡側修筑頂高程略高于常水位的擋板式護岸,提高植被的成活率。通過水生植物的種植,體現濕地景觀區的觀賞價值。樹種選擇上一般是水杉、垂柳、菖蒲、水蔥、黃花鳶尾、蘆葦等。
4基于地域文化的濱水綠道景觀設計要點
基于地域文化的濱水綠道景觀設計,主要針對民俗文化區、市民休息區以及濕地景觀區這3個區域進行重點設計,并保證這些景觀能夠實現濱水綠道景觀設計對于地域文化的彰顯要求。
4.1民俗文化區設計
濱水綠道景觀的民俗文化區,是通過人工改造的方式形成,在形成過程中需要合理改造既有地形,保證其作為地域文化顯示窗口的重要作用,對外展示當地文化。因此,建設景觀前就要甄選當地的民俗文化,對于符合要求的民俗文化進行后期設計,優先選擇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和知名度高的民俗文化。另外,在選取民俗文化時,需要嚴格控制數量,一般選擇保留2~3個項目進行建設,避免選擇過多造成景觀設計偏離要求,或是數量過多導致對文化的說明不夠,造成似是而非的結果。在選取民俗時,要分析濱水區域的水岸地質及基地現狀,并充分結合當地文化,對其提煉主要景觀節點,確保所選景點具有代表性。另外,需要建設足夠的空間方便人們欣賞地域文化,還需要選擇不同的機構宣講地域文化,為人們的休息及娛樂提供必要的場所,讓人們通過游覽體驗地域文化的濱水綠道所帶來的樂趣。
4.2市民休閑區設計
在選擇市民休閑區時,一定要選擇地勢較為平坦的區域,一般包括下沉式廣場及親水平臺2個方面,為大型活動及各種文體娛樂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可以根據當地的地域文化,修建或是雕刻有象征意義的圖案或紋樣,通過濱水綠道景觀向人們展示當地豐富的地域文化及優美的景色,也可以結合當地的民間傳說及歷史名人進行地域文化的展示,使濱水綠道景觀更為豐富,并賦予歷史意義。還有一種重要的方式就是針對濱水的特性進行選擇,也就是選用與水相關的典故等建設休閑區域,通過對水患的危害展示,為人們的日常文明游園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或是通過水資源的重要作用展示,教育引導人們日常的用水方式及用水習慣,實現節約用水的目標。
4.3濕地景觀區設計
濕地景觀區在整個濱水綠道景觀中起著重要作用,通常是處于全區地勢比較低的地方,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設計方法。在建設濕地景觀區時,需要修建木棧道為人們的日常游覽欣賞提供必要的支撐,并在適當的地方設立觀景臺及各種亭臺,確保游人有足夠的場地進行觀賞。在木棧道的周邊可以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對濱水綠道景觀設計豐富的水生植物群落景觀。另外,修建候鳥雕塑也是對景觀文化的一種補充,將人們的思想進一步升華。建設濕地景觀區時一定要確保其安全性,在施工過程中盡量減少硬質材料的使用,并確保在景觀建設時要在原有地形基礎上進行,以減少不必要的工序。種植水生植物也以選取本地的濕地植物為主,盡可能保證濕地景觀區的生態和諧。修建候鳥雕塑是對濕地景觀的一種補充,也可以激發人們更多的想象空間,是對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種滿足。
5結語
基于當前地域文化的濱水綠道景觀設計在實踐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地域文化的特點并未得到很好地體現。設計景觀時,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掘并加入歷史文脈,保證當地的生態環境,對原有濱水區域的自然元素予以充分的尊重,在此基礎上完善更多更好的功能,確保濱水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宏儉.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J].山西建筑,2011(23)
2王立國.論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濱河綠地景觀設計分析[J].建筑設計,2011(20)
3韓吉越.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哈爾濱道外區濱水景觀設計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2
關鍵詞:城市街道;景觀建設;問題;設計分析
1城市街道景觀建設概況
城市街道景觀具有觀賞性和服務,有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觀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深刻的印象。所謂城市街道景觀就是道路兩旁提供觀賞和服務的設施,但并不是每個城市的街道景觀都相似,每個城市都要建設出有自己地域特點的街道景觀,它在滿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前提下,還得體現出城市的文化色彩,并且美觀大方。
2城市街道景觀建設存在的不足
2.1歷史文化的應用與地域文化無關
目前,在很多街道景觀建設中,人們都喜歡運用歷史文化對其進行建設,設計師更是積極地了解各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將其應用到街道景觀建設中。但是,問題就產生于此。街道景觀建設主要體現的是這個城市的形象,搬用別的城市歷史文化則顯得與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格格不入。有的的確應用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卻只應用了形式,不求甚解,表達不出一個城市的內涵。
2.2忽視了時代文化精神
在應用歷史文化的同時,也應考慮到當代的文化。作為現代的城市街道景觀,首先它是應用于當代人的,理應滿足當代人的物質和精神的需求,并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這就要求街道景觀建設在體現歷史文化精神的同時,也應該體現時代文化精神。如今,一些設計會為了追求歷史感,忽視了時代文化精神,這樣的景觀不便于廣大人民群眾的使用與欣賞。
2.3街道垃圾影響美觀
如今,街道兩側每隔一段距離都設有垃圾箱或垃圾點,就是為了保持街道地面的整潔,干凈的街道才會讓人賞心悅目。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自覺,隨手就把垃圾扔在路邊,有的人在街邊擺小吃攤、燒烤等,吃剩下的殘羹和垃圾就隨手堆在路邊或樹坑里,加重清潔人員的負擔。所以,應該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為街道景觀建設出一份力。
2.4生態環境、文化遺產遭到破壞,城市失去特色、環境惡劣
改革開放30年來,很多地區由農村變為城市,為了加快發展的腳步,很多文化遺產遭到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和古建筑群就這樣的被摧毀,更有甚者為了采礦,好好的山地被炸的支離破碎,泥石流、洪水成災。新建的樓群景觀相似,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汽車尾氣使空氣質量變低,藍天也失去了色彩。這些都是生態環境被破壞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在發展的同時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城市街道景觀設計分析
2.1發揚地域文化特色
中國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然而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如果每個城市的街道景觀都能體現出自己的地域文化色彩,每個城市的布局都不一樣,各有特色,就不會出現城市景觀建設雷同的現象,同時每個地區的文化色彩都能夠得到傳承。但是,發揚地域文化不能只是形式的展現,其文化精髓也要體現出來,
2.2增加時代文化精神
時代文化就是與時俱進的現代文化,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加時代文化特色,比如,路燈、垃圾箱、健身器材、觀賞燈等設施,都是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設立的,這些設施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還可以緩解社會壓力,方便人們的夜間出行等,這些都是時代文化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2.3提高人文素質,加強城市綠化
(1)街道景觀的建設與人文也有著緊密的聯系,人們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不隨地吐痰,不隨手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合吸煙等,這些都能提高街道景觀建設的質量。(2)加強街道的綠化建設。綠色是一個城市最健康的顏色,炎熱的夏天,路邊的大樹可以乘涼,人們走在街上就能聞到花香,所以,街道景觀建設中,綠化設施必不可少。
2.4保護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遺產
城市發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為了城市發展就忽視環境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所謂文化遺產就是歷史的產物,它見證了時代的發展,對于研究城市的歷史發展、風土人情、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于生態保護問題更應該刻不容緩,我們生活在其中,就得遵守它的規律,它才會給我們帶來歡樂。所以,在城市街道景觀建設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遺產。
關鍵詞:揚州運河;文旅融合;景觀設計;三灣公園
一、古運河與揚州
1.古運河的發展歷程古運河貫穿南北,沿途經過多個省市。大運河的開鑿得益于隋煬帝和原有的古邗溝,其出現促進了沿線城市的快速發展[1]。位居樞紐位置的揚州發展成當時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大量的商人在此聚集,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揚州園林的興盛[2]。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運河部分河道開始堵塞,部分城市開始沒落,揚州就是其中受影響的城市之一。2.古運河沿線景觀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我國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文旅融合發展的主要資源。文旅融合,就是文化與旅游相結合,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第一種為文化景觀,即各地因地制宜,將不同的文化元素加入景觀設計。第二種為特色小鎮,即在現有古鎮的基礎上,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等。第三種是主題公園,即通過打造不同類型的主題公園吸引游客。第四種是文化表演,即將當地的文化通過舞臺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第五種是文創產品,即借助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元素,進一步開發相關文創衍生品[3]。3.古運河揚州段旅游文化帶建設運河旅游文化帶建設如今受到關注,它利用運河兩岸的景點、公園,將運河文化等融入場地的景觀設計,重新規劃原有場地,將其打造成以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新的城市公園[4]。揚州是古運河沿線的核心城市,其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相關政策的扶持,推出古運河旅游文化帶的建設規劃,深度發掘古老的運河文化,探尋文旅融合視域下的景觀設計新思路。
二、揚州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文化應用與體現
1.運河文化古運河有著2500多年的發展歷史,南北文化在沿線城市得到融合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中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以古運河揚州段為例,部分河道漸漸淤塞,甚至局部干涸,運河因為建房等原因被填埋,對水資源和環境造成破壞,運河文化發展面臨著危機[5]。古運河揚州段曾是貨運和鹽業的集散中心,如今,隨著揚州運河旅游文化帶規劃的提出,部分河段被打造成古運河水上的觀光旅游線路[6],煥發了新的活力,觀賞價值較高。在揚州的園林設計方面,因為水路的便捷,加上資金雄厚,南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園林設計的能工巧匠通過運河到達揚州,促成了南北園林風格在揚州園林中的融合,使揚州園林呈現出“南秀北雄相結合”的特點[7]。2.商業文化揚州周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鹽,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它,因此鹽業的發展快速。加上揚州獨特的地理位置,水路運輸便捷,商人看中了商機,紛紛到揚州創辦商行[8]。他們資金雄厚,在揚州城大肆建造府邸,建筑風格以徽派建筑為主,形成了一片片的私家園林群落,對揚州園林景觀格局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9]。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揚州商人為了展示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遂疏浚河道,從各地調集優秀的造園工匠,在揚州城內開始了新一輪的造園熱潮,完成了從城市山林到湖上園林的轉變,間接促進了清代揚州園林的興盛[10]。3.士大夫文化揚州歷史悠久,誕生了眾多的文化名人,如石濤、董仲舒、歐陽修等,他們對揚州園林的發展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1]。揚州本無山,平地造之。園主通過運河把太湖石運回揚州造園,間接彰顯了自己的身份。在造園過程中多使用小塊太湖石,因此“造山疊石”成了私家園林的特色之一[12]。揚州疊石的最高技藝當屬片石山房,其為明末清初石濤建造。片石山房的名字取自水池北面的假山,假山內部有兩間面積不大的石屋,石濤從畫理中獲得靈感,將形態各異的石頭進行組合搭配,營造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景致[13]。
三、文旅融合模式在三灣公園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北方;景觀設計;居住小區;綠化
1 北方住宅小區的現狀
我國北方冬季的氣溫低,有時異常寒冷。四季分明是我國北方的主要特征,每年有1/4的時間氣溫處于0℃以下。在此狀況下,樹木和花草均不能生存,能夠適應北方氣候的植物少之又少,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新植樹木難以生存。北方住宅小區對于植物種植的經驗很少,尤其是樹種和花草的配置,加上對植物的特性不了解,經常出現搭配不當等錯誤。北方有些住宅硬質鋪裝過多、地覆蓋率不符合要求,開發商常采用不正當的手段,贏取消費者信任后,加蓋新的建筑,出現容積率過大、樓間距不夠、光照不足的問題。景觀做的不夠精致,不能起到層次分明等效果。設計師過分追求圖案的美觀,但缺少實用性,帶給人們憂慮和不滿,沒有遵守人文原則。缺乏創新,手法雷同,無法將文化傳統融入其中。
2 住宅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住宅景區因其屬性可分為人文和自然景觀兩類。對住宅小區的建設并不是隨意的,應該遵守幾項原則。第一是生態性原則,住宅小區景觀的設計要求無限接近于自然。第二是舒適性原則,顧客至上是房地產商的賺錢之道,所以一切的設計都以舒適為主。第三是整體性原則,它是所有原則的基礎,景觀是與設計相符的。第四是人文性原則,要將人文與設計融入其中。如果嚴格按照這幾項要求,一定能為居民提供適宜的環境。
3 景觀設計的手法
(1)每個小區有著自己獨特的環境。當面對環境優美的地段時,需要多布置一些面向綠地的景觀,注意避免房屋間的遮擋,布局交錯簡單,可使用綠地溝通的手法,將風景、綠地、道路不著痕跡的引入到景區中。小區中的植物既可以做主景,也可以做背景。做主景時,能形成各種獨特的植物景觀。做背景時,配合前景的色彩、質感、尺度形式,采用適合的高度,同樣可有不同的效果,形成一定的反襯。當面對有水資源的地段時,可沿著水源布置綠地。無論是怎樣的地段,規劃式種植必不可少,但不應過多。規劃式種植在人工化規整的住宅中的運用較為突出。
(2)在培植植物時需要考慮植物本身的生長習性和形態,不能違背植物自然的生長規律,選取植物需考慮北方氣候,要符合預期的功能,才能形成與設計相符的較為美觀的景象。譬如寧靜的環境中,植物的栽培需簡潔大方?;顫姷沫h境,栽培植物則需變化多樣。不同的光照條件選取不同的植物。植物可分喜陰、半耐蔭、喜陽幾類。喜陰的植物應該種植在樹蔭下、林子中或是墻體的北面。喜陽的植物則應該置于上層,陽光充足的地方。底層地面適合種植地被植物,有利于水分的保持。界定道路、利用區可布置草坪,仿佛地面上鋪著有著濃濃綠意的地毯。大面積種植時,應該選擇一種樹種作為基調樹種,另外選擇3~5種樹種作為輔助樹種。還要選擇其余樹種作為特殊條件下的備用。
(3)栽培植物時,要盡可能地保存現有的植被。將建筑物建在植被中間,可增加景觀的連續性和質量。在這種做法下,維護費用和種植工作量大大減少。關于小區內道路的綠化,需要考慮道路和樹的空間,不能影響交通。可以設置綠化帶,起到領域分界的作用,增強了軸向感與識別感,美化了道路。
(4)提前畫出概念種植示意圖,能夠幫助選擇植物。概念圖越完善,植被的栽培更容易進行,景觀更漂亮。
4 北方庭院的設計
庭院可以說是住宅小區的外室大廳,庭院可以分為草坪型、花園型、棚架型、樹木型、園藝型、籬笆型等類型。不同的庭院體現了不同的的地理氣候,反映了居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愛好。我國北方住宅小區的設計原則是:綠化是關鍵,其它事物是輔助;各種植物統一協調搭配;景觀內外結合,美麗舒適。
①庭院的空間有著2種形態:流動型和靜止型,在樹蔭遮蓋的地方,閉合空間等有人氣的場所,即靜止型,空間圍合的質量靠冠的形狀和疏密、庭園植物的高矮、種植的方式等決定。若是分枝的地方高于平常樹木的高度,圍合空間顯得空透;若是比較封閉的灌木分層,圍合空間顯得緊密。②綠化是庭院的主要組成部分,綠化可以提高環境的質量。因此,注意考慮空間的整體序列關系,花草和樹木的配置。③大多數的內部庭院空間相對較小,因此常采用小尺度的手法來進行綠化和水石的配置,這樣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 住宅小區景觀的發展
這些年來,房地產行業飛速發展,很多高檔樓盤的房地產商請到國外的設計師來規劃設計。對于房地產商而言,只有加強對住宅景觀的投入,才能獲得更多的效益。住宅小區景觀的重視更加推動了生態環境的完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發展新趨勢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品味也在逐步的提高,居民對小區環境與風景設計越來越重視,要求越來越高。并且近年來,住宅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理念正在向多元化模式發展,可以滿足人們不同的居住要求,對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者來說,在滿足住宅區綠地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還應該努力創造豐富的景觀效果。本文從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的理念、存在問題和景觀設計發展新趨勢三個方面出發,詳細分析了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并且展望了小區風景園林設計發展新趨勢。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理念
景觀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提高和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在設計小區園林景觀時,設計者要遵循以下幾個設計理念:第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合理的園林景觀使用功能,滿足居民對日常生活的各種需求;第二,整體合一的設計理念,要保證設計出來的景觀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第三,人與自然和諧的設計理念,應該充分尊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原則,合理開發的同時做到對環境的有力保護;第四,提倡環保理念,景觀環保設計包括節能和新能源利用、水資源節約使用、垃圾的可回收利用、雨水的回收再利用、采用環保材料、控制噪聲等措施。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符合市場發展需求及地方經濟狀況,注重節能、節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資源。提倡樸實簡約,反對浮華鋪張。第五,合理地有效利用成本,在小區原有的地形特點上展開設計,從而有利于控制成本。簡而言之,住宅小區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應該把自然、功能、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居民在擁有住宅的同時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1)景觀設計缺乏和諧性
強調單一景物的美感或設施的完善導致了住宅小區中整體景觀設計缺乏和諧性,不能與周圍環境、地形要求和人文特色相協調。這樣的設計與整體合一的設計理念背道而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居住環境質量的提高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具體設計上,往往注重居住區域內的綠化工程設施,但未考慮到周邊地區的環境、地形要求;注重綠化布局的數量與層次,但未考慮到與周邊建筑物風格相互襯托;注重植被面積與方向,但未考慮到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補充融合。在進行居住小區整體化景觀設計中應該注重發揮綠化設計在整個小區生態中的更深層次作用,如隔熱、防風、防塵、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質等,這些在當前景觀設計中均有不足之處。
(2)景觀設計缺乏功能性
住宅小區是人們生活的場所,小區景觀的設計根本上是為了滿足居住人群的生活需求和健康需求。小區設施(例如健身器材的安置等)的完善可使居民在閑暇時間鍛煉身體,還有一些功能性景觀設計要突出小兒、老年人、殘疾人群的活動需求,這樣才可以滿足不同居民的各種生活和活動需求,使居民各得其所。在進行功能性景觀設計中,盡量保證景觀的功能性價值。在設計中應盡量使得景觀設施無危害和無障礙化,使景觀設施的設計形態在物理上與文化心理上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根據小區居住人群的具體要求進行局部環境設施的調整,讓住戶能夠切實享受到社區健康文明的新生活,這樣才能保證小區景觀美的需要和居民的實際需求。
(3)景觀設計缺乏文化性
住宅小區作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具有延續歷史文化、傳承人文思想的責任,這些功能體現在景觀設計當中。日益發展的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也越來越緊張,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城市的文化氣息。往往導致了小區景觀設計流于輕浮,注重外部景觀美、缺乏文化內涵,不具有社區文化傳承功能。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發展新趨勢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品位也在不斷上升,對小區景觀的設計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質量的景觀設計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味,是營造更好的環境、更高質量和更安全的生活的有效途徑之一。與傳統的住宅小區園林設計相比,現代的景觀設計發展有了新的趨勢。
(1)強調互動性。住宅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逐漸受到設計者的關注,同時,越來越多的設計者不局限在景觀的外觀形式上,也不僅僅注重居民看和觀的表面層次,更多的是關注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這樣設計出來的景觀更符合人性化理念,給居民一種親近感和歸屬感。
(2)強調功能性。居住小區是群眾居住生活的地方,滿足居民室外活動的需求是居住小區景觀設計的重要原則。在處理居住小區功能性方面應努力構建好建筑物、道路、休閑場地、綠化、各種設施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具體布置,既能夠保證整體景觀的統一性,又能夠保證良好的功能性;既要使得居住小區具有良好的外觀形態,又要充分考慮居住群體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感受。
(3)強調文化性。歷史和文化是小區景觀設計不可或缺的依據,關注住宅小區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傳統,著重研究住宅小區周圍的自然環境與文化氛圍,將住宅小區風景園林景觀設計與周圍環境景觀統一協調設計,使自然環境與周圍環境充分結合,才能創造出更加和諧豐富和富有文化內涵的景觀設計。
(4)強調生態性。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惡劣,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生活環境的環保性,強調小區景觀設計的生態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區景觀的美感和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在設計小區園林景觀時,首先應講求植物的層次,從低向高依次為草皮、地被、灌木、小喬木、大喬木,配合地形,圍合出豐富的綠色空間;其次在植物的種類選擇上,應該盡量采用當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過多的外來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現象;再者提倡參與性和生態性,多種植縱向生長的喬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積;最后提倡多種植香化植物,這類植物對人的身心健康能產生有益的影響,可以使小區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綠色的同時治療疾病,獲得身心健康。
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對小區的環境質量要求和園林景觀設計品位越來越高。景觀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提高和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對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者來說,在滿足住宅區綠地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還應該努力創造豐富的景觀效果。本文從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的理念、存在問題和景觀設計發展新趨勢三個方面出發,詳細分析了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并且展望了住宅小區園林設計發展新趨勢,旨在能為同類住宅小區園林設計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莊巧玲,張素梅.小區規劃中的園林景觀設計[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25(04):36-38.
[2] 胡長龍.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436.
[3] 朱呈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淺析[J].南方建筑,2006,29(04):101-103.
[4] 王秀華.現代景觀環境基本屬性思考[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2005,13(02):27-29.
【關鍵詞】:盡管設計、人性化、生態化、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引言
環境景觀在居住區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過去居住區景觀設計往往被簡單地理解為植物種植,景觀在居住區規劃中只是建筑的附屬,常常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其效果難以體現。如今,綠色的追求映射出人們對小區景觀的關注,綠色理念促進了小區景觀設計的專業化與規范化。據相關資料反映,城市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花費在住區中,居住區環境景觀質量已經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因此,高度重視綠色環境,全面建設宜人環境必將成為居住區景觀建設的新趨勢。
1.項目簡介
該項目建筑面積400000平方米,占地面積104600平方米。依據其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特點,其環境呈現新古典、浪漫的海洋設計風格。整個小區的環境設計體現出濱海風光的熱情、浪漫以及郁郁蔥蔥的植被景象。在細節景觀設計上精心打造,用簡約古典和細膩的細節來強化其浪漫的海洋氣息。光、水和植物是主要的景觀元素。
小區以寬闊的入口為點,水景為線,廣場為面,塑造出一個休憩與娛樂相結合的宜居小區環境。小區的景觀設計以集中體現高尚品味為主,譬如,規整而富有變化的水景和木平臺,精心雕琢的水池,依建筑而布置的小竹林等。小區總體布局為中軸對稱式,建筑、景觀以大道為軸線分列兩旁,氣勢磅礴。小區景觀從豎向空間來看,高差不大,錯落有致。從橫向空間來看,以軸線的形式將山、水、亭子、雕塑等景觀串聯為一體。在設計方法上借用古代園林“藏與漏”的設計手法,從視覺與心理上營造移步換景,層次豐富的空間效果。
2.居住區景觀的構成
2.1植物
植物是環境景觀的重要構成元素,小區植物配置采用多元化的設計語言進行詮釋。該小區綠化特征:
(1)充分利用喬、灌、花、草等植物的生長特點進行高低、疏密的空間布置,營造錯落有致的景觀空間效果;
(2)采用平面景觀與立面景觀相結合的方式,從水平與垂直兩大空間全面打造景觀環境;
(3)注重景觀的實用性與藝術性,追求構圖、顏色、質感等設計元素的形式美,以形成綠點、綠帶、綠廊、綠坡、綠面、綠窗等綠色景觀。同時講究硬景觀與軟景觀的合理搭配及綠化的維護。所有這些都極大地拓展了居住區綠化的價值。
(4)選用鄉土樹種,適地植樹,節省植物養護管理經費。但也在一些顯眼的位置使用少量名貴樹種進行點綴。
總之,通過圖形與植物的結合深化植物的觀賞價值(藝術美),通過人與植物的互動深化植物的使用價值(形式美)。
2.2道路
道路是居住區的組織框架。一方面它起疏導交通、組織空間的作用,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設計可以延續居住區視覺風景線。在居住區道路設計中,完善形式與內容,綜合考慮道路的平曲線、豎曲線、寬窄和分幅、鋪裝材質、綠化裝飾等,賦予道路美的形式。該項目改變以往“橫平豎直”的道路規劃模式,大膽采用以曲代直和多點設計的規劃方法,景觀地形起伏有落,交叉有秩。景觀之間有多條小路相連,體現休閑和省時的特點,使小區居民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景觀區。
2.3水景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生態環境有了水,才會顯得空靈而賦有生動的氣韻。水體與植物一樣,有利于改善環境小氣候,豐富景觀層次。住宅景觀中不可缺水,但也不能多水。水體的各種造型,能形成不同的景觀效果。
該項目水景設計了一條水流,采用明暗管疏水,避免了死水。設計上,運用不同形狀、深淺、寬狹的儲水形式營造多變的靜態水景,并在其中布置各種不同的動植物。其次,有意識地以瀑布、涌泉作為動力,創造水位高差,讓水體自然循環流動,產生溢水、跌水等動態水景,并通過增加水體與大氣、沙石的接觸,提高環境含氧量。再者,開挖水渠及緩坡土方堆疊地形,利用地形落差打造自然水景。
2.4雕塑小品
在小區中合理地設置一些雕塑小品,起到點綴空間、組織空間、烘托主題的作用。該小區充分利用雕塑打造景觀意境,提升小區空間價值。雕塑小品從題材、質感、質量、姿態、擺放位置等方面都經過精心的推敲,尤其在景觀雕塑小品的取意上下了功夫,少而精,形象栩栩如生,比如“情景雕塑”。
3.景觀設計理念
3.1人性化設計
居住區景觀是為了營造休閑、運動和交流為一體的多功能環境場所。因此,小區景觀創造的環境氛圍應充滿生活氣息,體現景為人用,人為景悅的富有人情味的特點。在該小區景觀設計中,處處體現對環境的美化與再創功能,注重景與景之間的延伸,景與人之間的互動,體現人性化的關懷。景觀設計元素無論從構思還是使用上,都堅持取之自然而用于自然的生態理念。與自然相貼近,與原生態相一致。小區大量使用綠色植物,利用不同植物形成不同的陰涼區域,便于人們乘涼、聊天、散步。在局部地方,密集種植寬闊高大的植物,形成大面積的休閑區域,供人們健身、博弈等陶冶情操。從住宅入口到分戶入口,綠意環環相扣,利用自然界的空氣、陽光、雨露、鳥語、花香與和諧的人際關系來滿足人觸、看、聞、問的感官需求。
為了解決建筑間距小的壓抑空間問題和朝向缺陷問題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植物的空間塑造與精致上,通過精心搭配本地鄉土植物來弱化密集的建筑群給人帶來的壓抑感。在景觀設計中更是人性化地考慮交通流線的組織關系及人在環境中的參與價值,使景觀成為業主們共同的景觀。
3.2生態化設計
在該小區中,植物的構架結構注重季節與種類的層次性,采用喬木下面種植灌木,灌木下面栽種花草的復層植物構架形式,以強化綠化為主的設計意圖;培育良好的植物景觀作為景觀小品、甚至鋪裝、坐凳的獨特背景,從背景與圖形的形式上凸顯生態理念;通過色彩、線條、形貌、體量、質感等方面的對比,突出景觀小品及鋪裝、坐凳所處的特定空間,起到點景的作用;植物種植形式上強化生態理念,景觀綠化種植形式有平面化,更有“林蔭型”的立體化模式,利用攀緣植物弱化建筑形體生硬的幾何線條,使空間增加美化,從而大大地提高了住宅小區的生態效益。
3.3個性化設計
居住區景觀設計與其它設計一樣,要求不斷創新,切忌在不同的環境中做出相同的設計來。該小區的景觀設計語言豐富,設計方法靈活多變,體現其獨特的小區景觀設計特點。
整個小區景觀規劃以景觀道路為主線,利用環線型主干道打破整齊建筑群的僵化布置;自由靈活地應用形式要素(光影、色彩、聲音、質感等)與形體要素(地形、水體、植物、建筑及構筑物等)相結合的設計手法創造優美景觀環境;水景設計手法獨特而別具一格,充分利用形與色、動與靜、秩序與自由、限定與引導等形式,使水體環繞主干道呈帶狀分布,形成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生活領域;尊重現有的地質環境,充分利用現有的地貌特征進行規劃設計,使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有效結合,形成個性化和特色景觀;注重文化內涵,利用景觀體現小區所倡導的精神理念,啟迪人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注重因地制宜,強調觀賞性和實用性的結合,充分融合景觀和建筑的整體性,倡導整體的和諧美;適宜地體現層次感和變化性,避免景觀設計的單調乏味與審美疲勞;就層次感而言,有地面環境與空中環境、垂直環境與水平環境。就變化性而言,有形式、色彩、尺度、質地、動靜等方面的變化。
4.結語
本小區景觀設計風格欠缺民族與地域特色,致使景觀氛圍的親和力不夠。再者,出入口綠化物種與種植形式單調,隱匿了小區的個性,盆栽形式更要消耗高昂的維護管理費用與城市用水,這對日趨緊張的城市用水來說無疑又是巨大的壓力和浪費。
總之,居住區景觀設計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與審美文化。通過提高現代小區景觀建設水平,以達到改善城市生態質量和人居環境的目的。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今天,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繁雜都市的居民獲得重歸自然的身心享受,這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目標,亦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