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分析
時間:2023-08-24 16:49: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哈佛分析框架;戰略分析;財務分析;前景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23.122
1 行業狀況和發展戰略
1.1 簡介
S公司由L博士創辦于1996年,是國內領先的以膜技術應用為核心的工業分離純化、膜法水處理和環境工程專業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水務投資運營商。在膜技術應用領域,S公司能夠根據客戶的差異化需求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在水務投資運營領域,S公司通過BOT和TOT方式在全國范圍內多個地區已投資和運營了25座市政污水處理廠,在建4座市政污水處理廠。
1.2 發展戰略
S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是:秉承“致力藍天碧水事業,追求偉業光大目標”的企業精神,以生態文明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環境為己任,專注于膜技術研發,并以此為基礎根據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情況向其提供包括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和系統集成、現場安裝調試、運營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等在內的工業分離與膜法水資源化整體解決方案,打造覆蓋“膜材料一膜設備一膜軟件一膜工程一膜應用”的膜工業全產業鏈,成為應用先進膜技術發展水質凈化、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全球領先企業。
1.3 競爭優勢
①技術優勢。②研發優勢和持續創新優勢。③產業鏈完備優勢。④項目經驗優勢。
2 會計質量和財務報表分析
2.1 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
由于S公司從事BOT、TOT特許經營權項目的投資運營業務,該等業務具有初始投資大、經營周期長的特點,公司采用適當的財務杠桿以提高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和盈利水平。同時,S公司實際負債結構中主要由經營性負債構成,整體償債風險較小。目前,公司仍處于業務拓展階段,管理層堅持執行穩健的財務政策,嚴格控制公司整體財務風險,主要采取短期借款的方式籌集發展所需資金。
整體而言,S公司償債能力較強,而且在逐年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合理,經營狀況良好。同時,由于S公司經營政策穩健,財務風險可控,S公司償債風險較低。
2.2 資產周轉率能力分析
①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的規模也呈一定幅度的增長。近年來,由于S公司水務投資運營部分政府客戶財政預算緊張,導致相關應收賬款回款速度下降,應收賬款周轉率有所下降。②存貨周轉率分析。由于S公司的膜技術應用項目具有數量較少、單個合同金額較大的特點,存貨余額受項目具體完成時間和期末完工狀況影響而波動,因此,存貨周轉率體現出一定的變動。③總資產周轉率分析。2012-2014年.S公司總資產周轉率較為穩定,也體現了公司可靠的盈利能力。在水務投資運營業務的擴張中,S公司逐漸形成了標準化的BOT、TOT特許經營權項目建設模式和富有效率的營運管理體系,相關業務經營管理模式趨于完整和成熟,從而為業務和盈利水平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上述分析可知,S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情況符合公司的業務特點和公司所處發展階段的特征,整體資產管理能力較強。
2.3 盈利能力分析
2012-2014年,S公司的毛利率及營業利潤率較為穩定,但凈利潤率有所下降,主要是S公司下屬聯營公司T公司2013年和2014年虧損繼續擴大(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剔除投資收益的影響,S公司2014年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增加2505.83萬元,增長25.71%,主營業務業績有所好轉。同時公司投資和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張,留存收益不斷增加,公司凈資產和總資產整體呈上升趨勢,從而導致凈資產報酬率和總資產報酬率有所下降。
整體而言,S公司盈利穩定,發展態勢良好。
2.4 發展能力分析
2012-2014年,公司投資和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張,留存收益和總資產整體呈上升趨勢,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12.56%和12.58%。
總體而言,S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較為穩定,市場前景較好,資產保值增值的狀況較好,所有者權益增長較快。說明公司具有較強的市場擴張能力和發展能力。
摘要:運營效益審計通過對影響公司經營的各種因素予以量化整合,實現公司整體效益的評估。運營效益審計是以價值視角對公司的整體運營狀況進行審計,是一種戰略意義的審計理念,它強調的是一種視角和觀念。
關鍵詞:運營效益審計價值鏈成本運營鏈戰略經營審計
一、運營效益審計概念的提出
運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人員以公司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運用價值鏈分析來評估公司經營戰略,對流程重組和戰略層、管理控制層、作業層實施價值監控措施的一種綜合審計方法。
二、運營效益審計產生的背景
在新經濟環境下,公司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單個組織,無論是虛擬公司還是跨行業、跨地區的公司聯盟,都已擴展到公司外部整個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和客戶。影響公司經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成本、質量、時間、服務、經營環境。運營效益審計通過對影響公司經營的各種因素予以量化整合,實現對公司整體效益的評估。運營效益審計是以價值視角對公司的整體運營狀況進行審計,是一種戰略意義的審計理念,它強調的是一種視角和觀念。
三、構建獨立的公司運營效益審計框架的意義
運營效益審計從性質上看,屬于公司運營管理的范疇,同時涉及財務、市場營銷、戰略經營管理三大領域,是公司具有戰略性質的高層次審計。它既區別于公司的財務審計,也不同于公司基于內部控制的常規經營審計。因此,構建其獨立的運營效益審計框架對審計人員的審計行為具有特殊指導意義。
1.運營效益審計與財務審計的目標不同。財務審計的目標是財務成果的確認符合公認財務準則框架內的公允性,是財務成果的評價階段。而運營效益審計的目標是使財務成果最優化,是財務成果的優化階段。
2.運營效益審計與常規經營審計的內涵不同。常規經營審計,以完善公司內部控制為手段,達到防止經營舞弊,控制經營風險的目的。而運營效益審計則以評估關乎公司運營的價值鏈為手段,改造公司整體業務流程,達到公司價值增值的目的。
3.運營效益審計框架對審計行為的特殊指導意義。在公司運營中,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想法和努力方向。如營銷部門為開拓市場要求開發新產品,生產部門為避免過多存貨強調要有一個準確的銷售量估計,而財務部門則大談資金調度方面的難題。其結果從總體上抵消了公司運營效率。運營效益審計框架有利于指導審計行為從價值視角評估整個公司運營,整合生產、營銷等活動,最終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
四、運營效益審計的側重點和方向
1.以增加客戶價值作為運營效益審計的側重點。沒有客戶,公司就沒有真正價值??蛻魧井a品的認可、購買是公司實現價值的惟一源泉,也是判斷公司存在必要性的關鍵因素。
2.以營銷活動審計作為運營效益審計的方向。因為公司的生產性投資一旦建立,在短期內無法改變。營銷活動便是實現公司價值增值的關鍵環節,也是市場風險和收益的最終承擔者,生產和財務管理均是圍繞實現營銷戰略的支持子系統。
五、運營效益審計框架的構建
1.經營環境審計框架。
(1)公司經營目標和財務目標是否明確和切實可行,經營方案是否具備可操作性。(2)公司形象與品牌定位是否合適,公司戰略定位是否恰當。(3)公司的財務政策是否穩健,財務原則運用是否有利于實現經營目標。(4)解決實現經營目標過程中的具體財務支持方案是否高效。包括:融資方案;投資方案;營運資金管理方案;財務資源有效利用方案;成本降低方案;納稅籌劃方案。
2.實務審計框架。
(1)公司運營管理審計框架。戰略管理層面。需要進行戰略經營的審計分析,對經營決策的合理性和風險進行評估,明確公司核心競爭力,判斷競爭對手狀況、客戶和供應商關系等因素,進行公司各種資源(包括財務資源)的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層面。這是對戰略管理層面的適時審計監控,針對經營狀況不斷地進行價值增值分析,進行預算平衡和資金管理,對具體經營目標的可實現性進行評估。交易作業層面。這是基本審計層面,管理控制層面審計的基礎工作。包括賬目、日常財務決策、稅收支持、資產評估、應收賬款審計等。
(2)成本運營審計框架。根據價值管理理論,在公司運營過程中存在一條與價值活動相對應的“成本運營鏈”,它從產品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投入開始,到售后服務開支,表現為一種用成本計量的“負增值”形式。
成本運營審計是對公司價值活動相對應的“成本鏈”進行審計,剔除不增值或低效益活動,使公司的相對成本優于競爭對手,以獲取持久的競爭優勢。
六、公司運營效益審計框架內的具體審計實施指南
1.經營計劃審計。確定公司的目標,是經營計劃的核心內容。應建立兩種目標并對其審計:(1)財務目標。即審計每一個戰略業務單位的財務報酬目標,包括投資報酬率、利潤率、現金回收率等指標以及實現目標的風險和機會。(2)經營目標。財務目標必須轉化為經營目標,即對銷售收入、銷售增長率、銷售量、市場份額、品牌知名度、分銷范圍等進行審計。
2.經營預算審計。審計為執行各種經營戰略所必須的經營費用,并且要以科學的方法控制支出,預算靈活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定價不但要補償成本,而且要促進市場開發。
3.經營實施審計。對經營目標進行分解,審計財務資源分配。審計人員報酬制度和激勵措施。為避免經理人員行為短期化,評估和報酬制度不應以短期經營利潤為依據,而應建立在長期戰略目標基礎上。
【關鍵詞】煤炭企業 母子公司 財務管理
近幾年來,煤炭銷售形勢持續走好,行業整體經濟形勢得到了根本轉變,再加上國家企業改制、主輔分離,關井破產,股份制改造、股票上市等政策的進一步實施,煤炭企業通過對外投資收購、兼并、合資、資源整合等形式,在集團內部通過對分公司主輔分離、改制重組等方式,相繼成立了許多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子公司。這些子公司與原有的內部核算單位(分公司)在很多方面有較大的區別。在人事、財務、生產經營、內部制度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原有的財務管理體制在對子公司的管理上,出現了較為突出的問題。
一、煤炭企業集團母子公司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對子公司財務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財務人員對子公司的人事、工資等方面的依賴,使集團母公司諸多的制度規定等在子公司內部難以得到有力的實施,財務人員不能依法行使核算和監督的職能,只能按照本企業領導的意圖辦事。更甚者既不按會計制度辦事,還鉆財經制度的空子。
在集團公司整體財務管理方面,由于缺乏整體性的監管,造成目前多數子公司在財務上各自為政,各子公司只顧自己生產、銷售、利潤等任務的完成,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從而影響了集團的整體利益。
2.在財務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在賬務處理方面,內部核算單位(分公司)的核算方式不能適用于子公司。母子公司間、子公司之間的內部銷售、往來、劃拔資產、借用資金等業務已成為兩個獨立法人間的經濟業務,不能通過內部結算來實現,必須按正規的業務處理程序來完成。很多會計處理方法要做相應的改變。各子公司從自身角度考慮,采用并制定適合本公司的核算方法,從而造成與其他子公司以及與母公司之間的會計信息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
在編制報表方面,子公司越多,編制報表的過程就越復雜,為正確反映集團公司整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內部的有關業務要作相應的抵消,這需要平時收集大量的附加材料,原有的報表體系提供不了這些信息,報表結構與邏輯關系也與目前的財務管理要求很不適應,需要做相應地調整。
3.財務目標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各子公司在制定經營目標時,只考慮本公司的情況,很難考慮集團公司的整體利益,因此,子公司在制定財務目標時有時與母公司不一致,甚至相背離。雖然,目前多數煤炭企業對各分、子公司的年度生產經營都做有預算,但缺乏動態地、及時地預算控制。預算與經營業績的比較也無法進行,事中控制無法實現,集團公司年度整體目標的實現有時也難以保證。
4.財務信息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子公司單一追求自身指標的完成和領導的意圖,造成財務人員通過一些方式對會計信息進行合法和非合法的操作,從而使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受到影響;子公司在向母公司報送財務數據時,如有領導的干預則無法及時報送,造成無法按時匯總數據,時效性無法保證,使得母公司難以及時、準確地掌握子公司以及整個集團公司的財務信息,企業經營風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5.資金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子公司作為獨立的法律主體,可在一定的范圍內自行籌資和投資等資金運作。大多煤炭企業在資金收支方面缺少統一的籌劃和控制,隨意性大,導致現金流量不平衡;有的企業尚未建立健全資金收支計劃,計劃不切合實際,計劃的監控力度薄弱,缺少嚴密的考核依據。在投資方面,使整個集團的投資規模失控,投資結構欠佳,投資收益下降,經營風險加大;在籌資上,使整個集團缺乏內部資金的融通,對外舉債規模失控,資本結構欠合理,利息支出增大,財務風險加大。此外,由于種種原因,大多煤炭企業集團內,子公司長期占用母公司流動資金的情況普遍存在,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建立強有力的集團財務管理體制
1.建立財務、審計人員委派制
財務人員委派制已逐漸被多數煤炭企業集團認可,作為集團財務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子公司財務管理系統必須受制于母公司財務管理系統。為更好地確保集團總體財務目標的實現,規范和約束子公司的財務行為,母公司應對子公司財務人員實施統一管理,尤其是財務負責人,必須實行委派制,對子公司經營和財務活動實施全過程的監控。
2.制定集團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
母公司應根據各子公司的實際情況和經營特點,制定統一的、操作性較強的財務會計制度,規范子公司重要財務決策的審批程序和賬務處理程序,實現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監控,保證財務信息的一致性。在制定會計核算制度時應依據會計準則,全面細致地制定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及會計核算方法,包括:資金、存貨、固定資產、成本費用、債權債務、收入分配等會計核算方法。在電算化方面,在集團公司范圍內,應使用同一品牌、同一版本的財務核算軟件,以方便母公司查詢、調用、匯總子公司的電子數據,同時也可以通過財務軟件規范子公司的財務核算。
3.建立財務預算控制體系
集團公司應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細化落實集團公司的財務目標,對分支機構和子公司進行有效控制。預算的編制要以企業的方針、目標、利潤為前提,以“先急后緩,統籌兼顧,量入為出”為原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程序進行編制。母公司根據集團發展規劃,提出一定時期內的總體目標,據以編制公司的長期規劃和年度財務預算,并將各項指標分解下達給各子公司。子公司根據母公司下達的各項指標和本單位具體情況編制年度預算,上報母公司審批。同時,應建立預算監控系統,建立預算分析、考核制度。通過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控,及時把握子公司的經營態勢,根據當前形勢適時調整經營策略,以確保整個集團公司總體目標的最終實現;根據分析考核結果,對子公司有關管理者作相應的獎罰。
4.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
財務信息系統是企業信息管理的核心與關鍵,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均要通過資金流來體現,都要通過財務信息系統來完成。因而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可以使母公司及時準確地把握子公司以及整個集團公司的脈搏,企業進行有效地財務控制需要財務信息系統提供迅速可靠的信息。
5.制定細致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
在資金管理方面要制定細致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以保證資金的安全,降低財務風險。子公司分月度或季度向母公司報關資金收支計劃。按資金的收入渠道和支出的用途,逐項分別列示。
需要強調的是子公司在生產經營、資金管理等很多方面都有與母公司平等地位的自主權,因此,在處理母子公司財務關系時,一定要把握尺度,既要在各方面嚴格控制,防范風險,又要給予其較高的自主管理權,充分發揮自主經營的優勢,只有各個組成部分的效益得到增長,才會使企業集團的整體利益得到更大幅度地提升。
二、建立強有力的集團財務管理體制
1.建立財務、審計人員委派制
財務人員委派制已逐漸被多數煤炭企業集團認可,作為集團財務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子公司財務管理系統必須受制于母公司財務管理系統。為更好地確保集團總體財務目標的實現,規范和約束子公司的財務行為,母公司應對子公司財務人員實施統一管理,尤其是財務負責人,必須實行委派制,對子公司經營和財務活動實施全過程的監控。
2.制定集團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
母公司應根據各子公司的實際情況和經營特點,制定統一的、操作性較強的財務會計制度,規范子公司重要財務決策的審批程序和賬務處理程序,實現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監控,保證財務信息的一致性。在制定會計核算制度時應依據會計準則,全面細致地制定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及會計核算方法,包括:資金、存貨、固定資產、成本費用、債權債務、收入分配等會計核算方法。在電算化方面,在集團公司范圍內,應使用同一品牌、同一版本的財務核算軟件,以方便母公司查詢、調用、匯總子公司的電子數據,同時也可以通過財務軟件規范子公司的財務核算。
3.建立財務預算控制體系
集團公司應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細化落實集團公司的財務目標,對分支機構和子公司進行有效控制。預算的編制要以企業的方針、目標、利潤為前提,以“先急后緩,統籌兼顧,量入為出”為原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程序進行編制。母公司根據集團發展規劃,提出一定時期內的總體目標,據以編制公司的長期規劃和年度財務預算,并將各項指標分解下達給各子公司。子公司根據母公司下達的各項指標和本單位具體情況編制年度預算,上報母公司審批。同時,應建立預算監控系統,建立預算分析、考核制度。通過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控,及時把握子公司的經營態勢,根據當前形勢適時調整經營策略,以確保整個集團公司總體目標的最終實現;根據分析考核結果,對子公司有關管理者作相應的獎罰。
4.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
財務信息系統是企業信息管理的核心與關鍵,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均要通過資金流來體現,都要通過財務信息系統來完成。因而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可以使母公司及時準確地把握子公司以及整個集團公司的脈搏,企業進行有效地財務控制需要財務信息系統提供迅速可靠的信息。
5.制定細致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
關鍵詞:企業合并 合并財務報表 母公司
現代大公司的形成和擴展往往借助于聯營與合并。一家公司可能基于種種目的,如,為了建立原料供應基地,開辟或占領產品市場,實行多樣化經營,獲取稅收優惠等,而去兼并或控制其他公司。在這種情況下,一套綜合反映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未來前景的合并報表對集團的各類信息使用者來說不僅相關而且必要。
一、企業合并與合并財務報表
企業合并是指企業為了達到某種經營目的,通過兼并、控股等形式控制和操縱其他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企業合并主要包括吸收合并、創立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種形式。
在控股合并的情況下,控股企業與被控股企業法人資格仍然存在,均為獨立的法律主體,各自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分別編制自身的財務報表。但由于它們之間存在控股關系,在生產經營和財務決策上控股企業可以對被控股企業實施有效控制,因此,從經濟意義上看,控股企業與被控股企業事實上已成為一個整體,為了反映這一整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需要編制一套合并財務報表。
總之,企業合并與合并財務報表有一定的聯系,但兩者并不是必然的關系。企業合并可能導致合并財務報表問題的出現,但并非任何企業合并都需要編制合并報表。只有在控股合并的情況下,才存在合并財務報表問題,才需要編制合并財務報表。
合并財務報表是以母公司為核心,將整體企業集團視為一個經濟實體,以組成企業集團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為基礎編制的、綜合反映集團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及其變動情況的報表。
在控股經營情況下,由于母、子公司都是獨立的法人實體,它們分別編制自身的財務報表,集團的最高管理當局為了解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就需要將控股公司(或稱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合并,通過合并財務報表提供綜合信息。同樣,就集團外部信息者(如投資者、債權人、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而言,為了避免企業集團利用對子公司的控制關系,通過內部交易、轉移價格等手段人為操縱集團利潤,也要求其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在計算企業集團整體財務成果時,不按照合并基礎提供的信息將具有極大的誤導性。
雖然合并報表可以向集團內部及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相關信息,但亦有其局限性,包括:
第一,合并報表提供的是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信息,對于個別公司則缺乏詳細資料。某些報表使用者如比較關心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短期債權人,便無法從合并報表中取得所需的相關信息。
第二,若組成集團的各家企業從事不同的行業,則合并報表所提供的財務比率在用途上會有所限制。因此,報表使用者在評估集團經營業績時,首先需注意據以比較的對象是否處在同一行業。
第三,子公司的債權人或股東對母公司的財產或利潤不具有要求償還或共同分享的權利,合并報表對這些人而言意義不大。
鑒于上述缺陷,某些報表使用者往往要求企業提供個別公司的財務報表或提供按行業特點、地區分布編制的分部報告,以便評估集團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二、合并理論的比較
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把企業集團假設為單一的會計主體。在確定這種主體的界限時,有必要提出下列問題:關于該主體的信息向誰提供?提供這種信息的目的何在?哪些被投資企業應當納入合并范圍?采用的合并方法是否恰當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依據于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所采用的理論。根據不同的合并理論,其確定的合并范圍和選擇的合并方法將各不相同。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合并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母公司理論
母公司理論認為:合并財務報表是母公司報表的擴展,其基本編報目的是從母公司股東的角度出發,為母公司股東的利益服務。
根據這個觀點,合并凈收益應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利益,少數股東收益視作一項費用予以扣除。至于少數股權,則是按照少數股東持有子公司權益的份額計算并作為負債列示。母公司占子公司凈資產的份額用公允市價計算,而少數股權擁有的子公司凈資產部分則延用子公司的賬面價值。商譽僅列示屬于母公司的部分,屬于少數股權部分則不予以列示。公司集團內部銷售形成的未實現利潤僅按母公司持有股權的百分比抵銷,屬于少數股東的部分,則認為已實現,不予抵銷。
(二)實體理論
實體理論認為:母子公司從經濟實質上說是單一個體,合并財務報表應從整個企業集團的角度出發并為全體股東(包括控股股東和少數股東)的利益服務。因此,合并凈收益應屬于企業集團全部股東的收益,要在多數股權和少數股權之間加以分配。同理,少數股權是整體企業集團股東權益的一部分,應與多數股權同樣列示。子公司所有凈資產均按公允市價計量。商譽按子公司全部公允價值計算列示。另外,所有內部交易產生的未實現利潤都應100%在合并時抵銷。
實體理論對多數股東與少數股東一視同仁、同等對待的做法,能夠較好地滿足企業集團內部管理人員對財務報表的需要,滿足對整個企業集團生產經營活動管理的需要。然而,現行財務會計實務仍以歷史成本入賬,而實體理論則主張對子公司的凈資產全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不大為實務界接受。當前,我國CAS采用實體理論。
(三)當論
當論的實質是母公司理論和實體理論兩者的綜合。對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采用母公司理論,即子公司的資產和負債屬于母公司持有股權的部分按公允價值計算,屬于少數股權的資產和負債仍以原賬面價值列示。商譽也僅列示屬于母公司的部分,不列示少數股權部分。子公司的少數股權按子公司賬面價值計算。對于母子公司之間的交易所產生的未實現損益的處理則采用實體觀,全部予以抵銷。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有的公司將少數股權列示于負債項下或列示于負債與股東權益之間,也有列示于股東權益項下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會計報表整體層次風險主要指戰略經營風險(簡稱戰略風險)。把戰略風險融入現代審計模型,可建立一個更全面的審計風險分析框架。
1.從戰略風險的定義來看:戰略風險是審計風險的一個高層次構成要素,是會計報表整體不能反映企業經營實際情況的風險。這種風險源自于企業客觀的經營風險或企業高層通同舞弊、虛構交易。傳統審計風險模型解決的是企業的交易和事項在本身真實的基礎上,怎樣發現會計報表存在的錯報,將審計重點放在各類交易和賬戶余額層次,而不從宏觀層面考慮會計報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這很可能只發現企業小的錯誤,卻忽略大的問題;現代審計風險模型解決的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管理層通同舞弊、虛構交易或事項而導致會計報表存在錯報怎樣進行審計的問題。
2.從審計戰略來看:現代審計風險模型是在系統論和戰略管理理論基礎上的重大創新。從戰略角度入手,通過經營環境—經營產品—經營模式—剩余風險分析的基本思路,可將會計報表錯報風險從戰略上與企業的經營環境、經營模式緊密聯系起來,從而在源頭上和宏觀上分析和發現會計報表錯報,把握審計風險。而將環境變量引入模型的同時,也將審計引入并創立了戰略審計觀。
3.從審計的方法程序來看:現代審計風險模型注重運用分析性程序,既包括財務數據分析,也包括非財務數據的分析;且分析工具多樣化,如戰略分析、績效分析等。例如畢馬威國際(KPMG)為應用現代審計風險模型的理念與方法,研究制定了經營計量程序(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BMP),專門分析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和產業環境下的經營情況,以確定關鍵經營風險如何影響財務結果。BMP提供了一個審查影響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流的分析框架。
4.從審計的目標來看:現代審計是為了消除會計報表的重大錯報,增強會計報表的可信性。為達到此目標,注冊會計師應當假定會計報表整體是不可信的,從而引進全方位的職業懷疑態度,在審計過程中把質疑一一排除。而該模型充分體現了這種觀念。
(二)認定層次風險
認定層次風險指交易類別、賬戶余額、披露和其他相關具體認定層次的風險,包括傳統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認定層次的錯報主要指經濟交易的事項本身的性質和復雜程度發生的錯報,企業管理當局由于本身的認識和技術水平造成的錯報,以及企業管理當局局部和個別人員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錯報。
現代審計風險模型的分析應用框架
運用現代審計風險模型執行審計,一是將審計的視角從會計系統擴展到更廣泛的經營管理領域;二是確定重大錯報風險的水平與分布;三是優化配置審計資源,避免在某些領域審計過度或不足。其分析框架可考慮如下:
(一)確定總體審計風險概率
審計風險可按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分為基本確定、很可能、可能和極小可能??赡苄砸话惆锤怕蕘磉M行表述,如極小可能的概率為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的期望值很高,獨立審計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消除會計報表的錯誤和不確定性;縮小或消除社會公眾合理的期望差距(TomLee,1993)。獨立性原則的要旨是使注冊會計師免于利益沖突,從而奠定正直與客觀的執業基礎,但獨立性最終體現在注冊會計師獨立承擔審計風險責任方面,因而降低審計風險是注冊會計師的“靈魂”。審計風險就是審計失敗的可能性,它只能控制在極小可能程度以下,用數學概率表示應不超過5%?!耙话銇碚f,社會公眾認為這個比率應低于5%,審計保證水平為95%”。
(二)分析戰略風險
在確立了總體審計風險概率應該控制在5%以下之后,應全面分析戰略風險。以企業的經營模式為核心,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了解企業的內外部經營環境、經營產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確定企業經營有效性和會計報表的關鍵認定是否合理、合法。新的國際審計準則列舉了28種可能暗示存在舞弊風險的環境和事項(IAASB,2003)。結合審計實踐,我們提出如下要點:
1.分析經營環境。主要分析客戶主營產品所處的經濟環境和技術環境,了解客戶產品生命周期階段,競爭對手情況如何,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2.分析經營產品。對客戶的主營產品進行分析,了解客戶的產品是什么;其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如何;盈利情況如何;與同行業或類似行業比較其利潤率是否合理;如無同行業比較,與社會一般平均利潤率相比,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3.分析經營模式。分析客戶經營模式就是分析其產品的供、產、銷過程是如何組織實施的;其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是什么;重要購買商與客戶的實質關系;客戶是否嚴重依賴少數或某些重要購買商;重要供應商與客戶的實質關系;客戶是否嚴重依賴少數或某些重要供應商;是否存在既是客戶購買商又是供應商的單位(有無存在自賣自買的可能)。
通過上述分析研究,建立戰略風險評估決策框架,對企業經營的有效性做出判斷,對會計報表層次的整體認定進行預計并與管理當局報告的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對管理當局在相關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下的整體認定是否恰當進行職業判斷,對企業是否存在從生產經營發生交易和事項的開始就通同舞弊、虛構交易和事項以粉飾報表作出職業判斷。
戰略風險的存在意味著對會計報表的整體否定。評估戰略風險是注冊會計師自始至終要考慮的問題。尤其在項目的前期調查期間,如果判斷得當、評估準確,不僅可以克服缺乏全面性的觀點而導致的審計風險,而且有利于節省審計成本。如分析得出戰略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為可能、很可能或基本確定,也就是其戰略風險概率大于5%,則此項目不能承接;如已在審計過程中,可在沒有發生大量審計成本的情況下及早退出項目,以避免由于戰略風險帶來的審計失??;如果該項目戰略風險概率小于等于5%,則該項目初步可接受,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深入審計,其失敗的可能性必然可大為降低。
(三)分配剩余審計風險
評估完戰略風險概率后,可按照傳統的方法分析認定層次的風險概率,兩者結合起來考慮就是重大錯報風險概率。最后根據確定的總體審計風險概率和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概率,得出關于剩余審計風險也就是檢查風險的概率,據此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和范圍,即可將審計風險減少到滿意程度。上述分析過程可用圖一表示。
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況
XY公司為國內一家擬首次發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公司,主要從事天然彩棉的研究和開發。公司的主要產品為以天然彩棉為核心的初級產品及終端產品,初級產品為彩棉種子、彩色皮棉等,終端產品為彩色棉紗、彩棉服裝等。公司重要財務數據(未審數)見表一。
(二)傳統審計風險模型下的審計過程及結論
按照傳統審計風險模型,注冊會計師初審時將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都判定為高水平,相關實質性測試較為詳細。重要審計程序和結論如下:
1.存貨及主營業務成本的審計。首先審核存貨的存在性。審核時要求公司對存貨全面盤點并全程由審計人員盤,盤點比例達到90%以上,其中種子盤點比例為100%。盤點結果,存貨數量賬實基本相符略有盈余。其次審核產品成本計算和結轉方法。對聯產品成本的計量,按聯產品銷售市價比例法確定各產品入賬成本,符合有關規定;存貨的發出計價和成本結轉,每類重要產品按其明細分類,用移動加權平均法按月進行重新計算測試,測試結果差異不大。對于存貨期末價值,根據報告日前后公司的銷售發票進行驗證,存貨的期末市價均高于成本價,無需計提減值準備。
2.收入及應收賬款的審計。獲取所有種子銷售合同,檢查銷售發票、出庫單等,并對其應收賬款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合同顯示,2002年以前公司提供種植單位種子,按照合同的約定價格收購籽棉,并保證種植單位每畝收益不低于1000元,不足部分由公司補足,此時種子向種植單位的轉移未做銷售處理。2001年12月5日公司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后,2002年度開始將種子向種植單位轉移作為銷售處理。此時合同明確種子銷售給種植單位以后,有關種子的風險不再由公司承擔,不再保證種植單位最低收益,公司僅按合同約定價格收購籽棉。公司具體確認種子收入的時點為棉種銷售合同已簽訂、棉種已出庫轉移給對方、銷售種子的發票已開出或價款已收到,符合有關制度的規定。應收賬款相對于公司總收入數額較小,期末僅為4573萬元,但也全部函證,回函率為100%,差異率為零。
對于會計報表的其他項目,注冊會計師也進行了詳細審計,未發現重大問題,據此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報告??梢哉f,以傳統審計風險模型為準繩衡量對該公司的審計,審計重點、審計程序和審計證據應屬充分,審計結論也并無不當。
(三)現代審計風險模型下的審計過程及結論
初審材料上報后,證監會要求重新核查。注冊會計師嘗試按照現代審計風險模型實施測試,首先分析重大錯報風險中的戰略風險。
1.經營環境的分析。公司產品為高科技項目,在開發初期,國內外同類產品的開發應用也處在尚未成熟、未大規模推廣的階段。該階段特點為:科研開發費用高昂、規模經濟效益尚未形成;雖然產品符合人們對天然環保概念潮流的追求,但能否成為傳統白色棉花的替代品或以后棉紡織品的主流無法定論,經營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公司是國內較早推出該產品的少數企業之一。
2.經營產品的分析。公司的主要產品為彩色棉花的研究開發和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該產品的特點為天然彩色,符合人們對天然環保概念潮流的追求,但與傳統的白色棉花相比,使用價值與經濟價值上的比較優勢不明顯。不過,會計報表顯示,其主要產品的毛利率達50%左右,遠遠超過傳統白色棉花產業。根據經營環境的分析,公司是國內較早推出該產品的少數企業之一,且經營規模是國內最大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存在著超額壟斷利潤,其產品又處在前期科研開發費用高昂、規模經濟效益尚未形成的階段。沒有競爭對手的產品意味著產品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尚難確定,其經營前景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高額的利潤率顯然有質疑的理由。
3.經營模式的分析。公司的初級產品是彩棉種子、彩色皮棉等,采取銷棉種子給各種植單位,一收購籽棉,然后加工成彩色皮棉、棉種等系列產品再進行銷售的方式;終端產品為彩色棉紗、彩棉內衣等,取向加工單位提供彩色皮棉等原材料,加工成各種終端產品后,由公司統一對外銷售的方式。顯然,公司的主經營模式為委托加工。此經營狀態下的收入確認與計量分析:根據委托加工的經營模式,公司所生的原材料或初級產品的對外轉移,在實質上構不成銷售,在此階段不能確認相關收入。但公司對同一模式的不同產品采取了不同的核算方法,即使同一產品在不同的會計期間所用的核算方法也不一樣。如同為委托加工,種子向委托加工方的轉移就確認為收入,而皮棉、彩色面紗向委托加工方轉移就不確認收入;同樣是彩色棉種向種植單位轉移,2002年以前不確認收入,2002年以后確認收入。這種對交易確認和計量方法橫向、縱向的不一致,不能排除人為操縱的嫌疑。再從公司的主營業務利潤來看,確認方法存在問題的種子的銷售利潤分別占2002、2003年度主營業務利潤的84.19%、57.46%,占公司凈利潤的167%、107%。公司從形式上變更經營模式、變更主營業務收入的確認和計量,操縱利潤的嫌疑進一步加劇,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和整體經營管理的有效性可能存在較大的問題。此經營狀態下的成本確認與計量分析:公司按聯產品銷售市價比例法確認計算聯產品成本,用移動加權平均法進行發出計價和成本結轉,表面上產品成本的確認和計量符合有關規定。但從戰略的角度看,由于公司所從事的產業尚未形成氣候,銷售的彩棉種子、彩色皮棉等產品在國內處于壟斷地位,銷售價格實際上完全由公司自行確定,其相關產品的售價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價格,沒有市場價格的公允性,在此價格基礎上確定的聯產品成本失去了可靠的基礎。再結合公司的經營模式來看,形成公司主要利潤的彩色棉種由于要對其全部衍生產品進行回購,如果定價大大高出其實際價格,成本就會高估,其他產品的成本就會低估,真正外銷的其他產品的銷售利潤就會很高,而彩色棉種由于是高價格高成本,銷售利潤自然也會很高。
但彩色棉種的外移實際是委托加工,不能作為銷售,如作為銷售實際上就成了自賣自買,高價格高成本的結果造成了公司巨額未實現利潤隱藏在期末未銷色棉種之中。雖然存貨期末價值根據報告日前后公司的銷售發票驗證,表明存貨的期末市價均高于成本價,但由于此市價實際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公允價格,低估銷售成本高估存貨價值虛增利潤是確定的。
通過上述以經營模式為核心的戰略風險分析,可以得出兩種結論:或者公司高層通過系統手段精心構置并不存在的交易,并在形式上合規,以粉飾報表取得上市資格(事實證明如此);或者公司管理層根本不了解經營的有效性和經營風險,不掌握會計報表失實的具體情況。錯誤的會計核算導致了錯誤的判斷,錯誤的判斷導致了錯誤的經營決策,如真正外銷的產品的定價很可能低于其實際成本,終將導致經營失敗。
(四)兩種模型的比較
以上案例表明,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受現代審計風險模型指引,以企業的經營模式為核心進行戰略風險分析,不僅可以克服缺乏全面性的觀點而導致的審計風險,而且有利于節省審計成本。就上述案例而言,如果注冊會計師初次審計時首先進行戰略風險分析,得出該公司戰略風險發生的概率為很可能,一則會把握重點審計領域得出正確的審計結論;二則會在未發生大量審計成本的情況下選擇退出。
上述案例還證明,應用現代審計風險模型進行審計,必須時刻把握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我們在審計時不能為了審計而審計,不能單純追求審計底稿做得有板有眼工整而全面,形式上的合規實質上可能存在著對重大問題領域的忽略?,F代審計風險模型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指導審計實務的有效工具。運用該模型執行審計,既能挖掘傳統審計風險模型的功效,發現并消除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又能夠從整體上發現企業高層通同舞弊、虛構交易而導致會計報表整體層次的重大錯報,從而降低審計風險,避免審計失敗。國內事務所客戶的次優級狀況決定了現代審計風險模型對中國注冊會計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現代審計風險模型的有關理念和方法修訂中國相關獨立審計準則更顯得尤為迫切。研究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型的意義在于:“不是否定國際審計準則以及其他國家審計準則體現的風險導向審計的方向,也不是無視我國獨立審計準則已經體現的風險導向審計的精神,另搞一套審計準則,而是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按照風險導向審計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獨立審計準則,并嚴格付諸實施”。
關鍵詞:已有項目;運營;凈現金流;計算
1. 現金流指標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現金為王”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加強現金流管理,及時掌握現金流量信息已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與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的利潤指標相比較而言,現金流量信息不存在任何假設與估計,不易被經營管理者所歪曲,因而能夠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公司盈利的質量。企業凈利潤的實現若沒有獲得現金收入的保障,也就沒有形成企業的實際積累,從而難以滿足企業的未來發展需求,甚至造成周轉資金緊缺,償債能力下降。將現金流量指標和企業管理者業績考核掛鉤,更能加強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現金流量管理的重視,從而正確評價企業的價值,防范財務風險。因此,現金流量財務評價指標已成為衡量和評價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日益重要的指標。
2. 傳統現金流指標
(1) 凈現金流量
凈現金流量是現金流量表中的一個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入減去流出的余額,反映了企業本期內凈增加或凈減少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數額。凈現金流按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同類型,可分為: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和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這種分類沒有將經營活動和后續投資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對公司的經營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有一個綜合的評價。
(2) 自由現金流
自由現金流是一種財務方法,用來衡量企業實際持有的能夠回報股東的現金。指在不危及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給股東(和債權人)的最大現金額。
自由現金流量可分為企業整體自由現金流量和企業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整體自由現金流量是指企業扣除了所有經營支出、投資需要和稅收之后的,在清償債務之前的剩余現金流量;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是指扣除所有開支、稅收支付、投資需要以及還本付息支出之后的剩余現金流量。整體自由現金流量用于計算企業整體價值,包括股權價值和債務價值;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用于計算企業的股權價值[1]。
自由現金流指標自由現金流在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基礎上考慮了資本性支出和股息支出,但是并未剔除新項目收購投資的影響,無法對現有項目的經營情況進行評估。
(3) 凈現值
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以資金成本為貼現率折現之后與原始投資額現值的差額。凈現值法就是按凈現值大小來評價方案優劣的一種方法。凈現值大于零則方案可行,且凈現值越大,方案越優,投資效益越好。
該指標是考察項目合同期內盈利能力的核心動態指標,綜合考慮了資金時間價值、項目合同期內整體凈現金流量和投資風險等因素,能直觀表達壽命期內項目投資收益大小。但是,該指標無法對分年的現金壓力或者資金富余等情況進行有效說明[2]。
3. 已有項目運營凈現金流指標的經濟內涵及計算方法
已有項目運營凈現金流指的是:在剔除新項目收購資金后,公司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自由現金流。該指標如果為正,體現了公司償還債務、分配股利的能力。該指標如果為負,說明了公司有多少資金缺口需要通過增加貸款或者資本金投入來彌補。在剔除新項目收購投資后,已有項目產生的經營性凈現金流和投資收益能否滿足公司持續發展的資本性投資需求,能否做到盈虧持平,能否負擔因此帶來的資金成本,成為管理者和多數信息使用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總結歸納已有項目運營凈現金流指標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 直接法
直接法即直接運用現金流量表中的數據進行計算的方法。該方法一般運用于對具體項目的現金流評價。公式如下:
已有項目運營凈現金流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投資活動現金支出
其中:投資活動現金支出 = 購建固定資產、油氣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 + 支付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這種計算方法的優點是計算簡單、取數方便、利于操作。但缺點是沒有考慮以下事項的影響:
如果收購的項目是資產而不是股權,收購資金在現金流量表中將體現為“購建固定資產、油氣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而不是“投資支付的現金”,這樣就無法在計算中將新項目收購資金剔除,對已有項目的現金流評價有失公允。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計算結果進行手工調整。
如果按照合同約定,項目的部分現金收入或現金支出由總部直接代收代付,這部分現金流將不會體現在項目的現金流量表中,為完整反映項目的現金流情況同樣需要進行手工調整。
(2) 間接法
間接法即以凈利潤為基礎,通過調整非付現收入和支出的方式,計算出經營凈現金流,再結合已有項目投資活動現金支出,計算運營凈現金流的方法。該方法一般應用于編制年度預算和計算公司合并口徑現金流。公式如下:
已有項目運營凈現金流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投資活動現金支出
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 凈利潤 + 折舊、折耗及攤銷 + 勘探費用 + 參股項目歸還股東貸款或分紅 + 遞延所得稅費用 + 資產減值 + 經營性應收應付和存貨增減變動 投資收益
這種計算方法主要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通過調整非貨幣性收支的影響,編制收付實現制的現金流指標。優點是能夠根據利潤預算和投資計劃編制出現金流預算,指標之間方便比對分析,變動原因利于判斷。缺點是以下幾個方面:
在目前的報表體系中,折舊、折耗及攤銷和遞延所得稅費用無法直接取得。因為折舊、折耗及攤銷可能分攤到了未實現銷售的庫存商品中,對當期利潤實際不產生影響;利潤表中,所得稅也并未細分出遞延所得稅費用。目前,在預算報表中該問題已得到解決,但月報和年報中還需要手工計算。
經營性應收應付增減變動無法準確估計。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一般使用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應收應付項目增減變動來計算該數值,而實際上這些指標并非都是經營性活動產生的,也有可能是投資活動產生的,因此在手工調整的過程中很難做到非常精確。
(3) 資金來源法
資金來源法,顧名思義,就是將已有項目產生的運營凈現金流視同為資金來源的路徑之一,通過資金平衡來倒算的方法。該方法一般應用于對公司整體現金流情況進行評價。公式如下:
已有項目運營凈現金流 = 新項目收購資金支出 新增貸款 資本金投入 貨幣資金余額減少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計算結果比較準確、數據容易取得。確定是不利于分析指標的增減變動原因。
4. 結束語
以上介紹的三種已有項目運營凈現金流指標計算方法均各有利弊,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會結合起來使用,不僅可以起到相互驗證的作用,還能在不同的信息需求情況下發揮各自的優勢,為指標使用者提供更為充分的信息。(作者單位:中石化國勘公司)
參考文獻: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證券公司在各方面取得了進步,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目前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例如,還存在著有的公司規模偏小,有的過大的規模和復雜的業務加大了經營協調上的困難,帶來高成本,風險控制薄弱,資金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數據包絡分析有很大的優點,應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研究其技術效率的文獻并不多見。純技術效率反映的是DMU在一定(最優規模時)投入要素的生產效率。規模效率反映的是實際規模與最優生產規模的差距。一般認為: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綜合技術效率是對決策單元的資源配置能力、資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衡量與評價,純技術效率是企業由于管理和技術等因素影響的生產效率,規模效率是由于企業規模因素影響的生產效率。綜合技術效率=1,表示該決策單元的投入產出是綜合有效的,即同時技術有效和規模有效。純技術效率=1,表示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上,其投入資源的使用是有效率的,未能達到綜合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規模無效。因此,其改革的重點在于如何更好地發揮其規模效益。純技術效率是制度和管理水平帶來的效率,而規模效率是指在制度和管理水平一定的前提下,現有規模與最優規模之間的差異。
技術效率是考察一個企業生產管理方式和資本投入產出效率的主要依據。技術效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企業生產和管理效率水平的重要標準,對其科學測算和分析是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和改進生產管理方式的前提。本文旨在運用DEA方法對證券公司技術效率進行分析,尋找相對低效的公司的共同特征及其內在原因。以期幫助經營管理低效的證券公司進行改革,使中國證券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模型選擇及數據選取
(1)模型的選擇。DEA方法處理多輸入,特別是多輸出的問題的能力是具有絕對優勢的。并且,DEA方法不僅可以用線性規劃來判斷決策單元對應的點是否位于有效生產前沿面上,同時又可獲得許多有用的管理信息。因此,它比其他的一些方法(包括采用統計的方法)優越,用處也更廣泛。DEA也稱數據包絡分析法,是由運籌學家A.Charnes和W.Cooper等學者在“相對效率評價”概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系統分析方法。DEA是一種非參數分析方法,與隨機前沿分析法即SF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approach)不同。隨機前沿分析法是通過構建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建立在諸多條件假設以及設定模型的基礎上的一種方法,而非參數DEA法摒棄了參數方法中函數形式需要事先假定、參數估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需要檢驗等多方面問題,在效率計算上的運用更為普遍。
在DEA方法中有“投入導向”和“產出導向”兩種效率分析模型?!巴度雽颉狈从车氖窃谥辽僖呀o定的產出水平的情況下,決策單位采用最小投入的能 力。“產出導向”反映的是在不需要更多已給定的投入水平的情況下,決策單位獲 取最大產出的能力。證券公司屬于投入導向型,故本文使用的均是:“投入導向”型的DEA模型進行分析。
(2)樣本的選擇。由于資料來源的限制,未能選取全部的證券類上市公司進行比較,而是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規模與業績比較靠前的16家上市的證券公司作為決策單元,分別是方正證券、宏源證券、中信證券等16家進行橫向比較。
(3)變量的選取。我們選取的輸入指標為2個,輸出指標為3個,選擇16家重點上市公司作為決策單元。樣本容量(16)大于投入與產出指標之積的2倍,可以認為該DEA評價結果具有合理的區分度,同時決策單元均為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公司,滿足DEA分析的同質性要求。選取了凈資產、營業總成本為輸入指標,它涉及證券公司的經營規模和基礎實力,具有代表性。選取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凈利潤、利息收入為輸出指標。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是證券公司獲得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收益,是證券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進行橫向比較有很大的意義。樣本數據來源于上市公司2013年財務報告和萬潮網的2013年報統計數據。
三、實證研究
本文選用16家上市的證券公司2013年度相關數據進行研究,DEA數據分析軟件采用的是DEAP2.1,中國16家證券公司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程序運行結果表1。
表1 16家證券上市公司整體技術效率
DMU 簡稱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規模收益狀況
1 方正證券 1 1 1 -
2 光大證券 0.924 1 0.924 drs
3 宏源證券 0.857 0.924 0.927 drs
4 東北證券 0.765 0.791 0.966 irs
5 國元證券 0.875 0.924 0.948 irs
6 國海證券 1 1 1 -
7 廣發證券 0.855 0.859 0.995 irs
8 長江證券 1 1 1 -
9 山西證券 0.944 1 0.944 irs
10 西部證券 0.929 1 0.929 irs
11 中信證券 0.896 1 0.896 drs
12 海通證券 1 1 1 -
13 招商證券 0.877 0.883 0.993 irs
14 興業證券 0.866 0.871 0.994 irs
15 東吳證券 0.764 0.785 0.972 irs
16 華泰證券 1 1 1 -
各項指標均值 0.635 0.82 0.781
注:“drs”:規模報酬遞減;-:規模報酬不變;irs:規模報酬遞增
(1)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分析。從表中可以看出,技術效率的均值為0.635,看出中國上市證券公司整體的技術效率不高。2013年證券行業上市公司中處于技術效率生產前沿面(DEA有效)的有:方正證券、國海證券、長江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共五家公司,這五家公司反映技術效率指標的綜合指標如平均數,占樣本總數的31.2%。說明這幾家公司在技術效率方面達到了相對最優的水平。東北證券、東吳證券、興業證券等11家證券公司的綜合數據顯示投入的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產出,存在公司管理不當,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存在浪費的問題,應該改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加自主開發產品能力。處在純技術效率前沿面上的有:方正證券、光大證券等9家證券公司,占一半以上。
但是仍有多家證券公司沒有達到純技術效率。在11家技術無效率的證券公司中,其技術無效率來自于純技術效率有效但是規模無效率的有光大證券、山西證券、西部證券、中信證券四家證券公司,這表明這4家證券公司在不考慮規模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其技術有效率,但由于其經營規模不合理導致了公司整體效率的低下。對于規模無效率的4家公司在提高規模效率的方式上會有很大的區別。在這4家證券公司中,只有光大證券是規模報酬遞減的,其余是規模報酬遞增的。因此,對于規模報酬遞減的光大證券而言,盡管純技術有效率,說明有技術優勢,過大的規模和業務的復雜化加大了經營協調上的困難與成本,反而降低了公司的規模效率。其余3家規模報酬遞增的證券公司而言,可通過適當擴大經營規模來實現規模效率進而提高證券公司整體上的技術效率。
(2)投影分析。為了進一步的研究證券公司技術效率較低的原因,本文引用相對投影分析。相對投影分析通過調整非DEA有效的決策單元的輸入、輸出數值達到前沿面上的投影值,使決策單元達到DEA有效。投影分析既明確了決策單元非有效的原因,又為非DEA有效決策單元的生產活動提供相應的改進方法,對證券公司決策者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以東北證券為例進行分析,下面的表為其運行結果:
Results for firm:4 Technical efficiency=0.791 Scale effciency =0.966(irs)
PROJECTION
SUMMARYvariable original value Radial movement slack movement projected value
1 108920.06 0 0 108920.06
2 48005.74 0 0 48005.74
3 16687.08 0 5413.98 22101.06
1 736491.41 -153771.502 0 582719.908
2 120016.44 -25058.145 0 94958.295
由表可知,規模效率=0.966(irs):規模報酬應該遞增。東北證券在出現了產出不足的現象,第三個產出應該比現在增加5413.98。第一個投入要素有投入冗余153771.502,第二個投入要素又投入冗余25058.145,也就是東北證券在凈資產的投入上可以減少153771.502,在營業總成本上可以減少25058.145,這說明在證券公司經營過程中存在巨大的浪費現象,我國證券業急需提高。所以東北證券要達到DEA有效,應該縮減凈資產和營業總成本,合理利用當前資源,進行綜合整合,提高經營效率和規模效率。
四、結論及政策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