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6:49: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地理教學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教師缺乏實踐性教學
高中生的心智已比較成熟,對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認識與見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地理知識的重要性。但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教師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法,甚至有教師為了讓學生復習、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這些習題重復、機械,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受應試教育影響,大多數學生認為地理是一門副課,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也習慣于用成績來衡量學生。對處于不同成績水平的學生,教師的態度也有所差別。一般而言,教師喜歡成績優異的學生,所以在地理課堂上與他們的交流比較多,這難免給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造成心理負擔,而且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一般基礎較弱,在教師關注較少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學習興致不高,經常會在地理課堂上做小動作,也不認真對待教師布置的練習。甚至有學生在地理課上做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的作業,浪費了學習地理知識的大好時機。
二、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對策
地理課程開設的歷史較長,雖然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教師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自然就能提升教學成效。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地理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理論知識,還要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從實踐中學習、領悟相關的地理知識。因為學生對實踐中學到的地理知識印象深刻,所以在進行基礎課程教學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試驗、探索,發現地理知識的奧妙,然后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如教學《區域城市化》《城市功能分區》等理論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調查,并設置一些調查問題,如影響城市功能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城市區域的特征等。在經過實地調研之后,學生就能輕松地學習《區域資源開發與利用》這一章節了。
2.開展研究型教學
雖然應試教育引發的討論一直都存在,但應試教育也有一定的公平性,所以應試教育在短時期內不會被取消,教師應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學會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師應在理論教學之余,適當地選取一些時間,指導學生從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的專題,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搜集、分析和判斷信息,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在教學《地形地貌》時,教師可以學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為切入點,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描繪出該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利用一定的教具自制地形、地貌模型,以便學生能直觀地獲取所學信息。
3.細化課程安排
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設計地理課程,細化教學內容,嚴格執行并完成課程內容。在嚴格的訓練下,學生必定能夠提升自身的能力。此外,對于學生的課后習題,教師要提前篩選,選擇一些新穎、創新的題目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對于剛開始接觸地理課程的高中生而言,“不同時區的日期計算”是比較難的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放緩進度,確保學生能清楚、通透地理解每一個知識點,然后在后續的教學中不斷鞏固這些內容,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時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結語
高中地理教學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引進了一批新型教師,增加了相關地理器材的投入,采用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但是,現階段部分教師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過分注重語文、數學和英語等主干課程,過分強調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客觀基礎,產生了諸多問題,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的調查研究,系統分析了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問題導學模式,以期能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依然堅持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現階段,部分高中地理教師依然堅持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過分強調成績的重要性,常常根據課程大綱或者依靠傳統經驗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通過單一注入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學生被動聽課,教師根據課堂內容來布置作業,學生在課下去完成相應任務,片面的認為只要教師講好課程,學生在課下寫好作業,堅持題海戰術,就完成了相應教學活動,產生了諸多問題。
(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階段,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往往依靠傳統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客觀基礎和學習的主體地位,未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剛開始時,許多學生對地理還是充滿了興趣,通過這門課可以了解世界各國的風土民情,但是,許多教師片面的按照已有經驗進行教學,未能提前讓學生預習相關課程,未能根據學生學習狀態及時調整,未能做到因材施教,長此以往,喪失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現階段,部分學校認為語文、數學和英語才是高中教育的主干課程,對地理存在一定的忽視,缺乏足夠的師資隊伍,一個地理教師常常帶了很多班的課程,往往是這個班級上完課程,直接去上下節課程,導致教師們分身乏術,在講課和課程輔導時,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學生也常常找不到教師,無法及時解決自身問題,師生之間缺乏足夠溝通。
二、問題導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正是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當中出現了如此多的問題,才會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促使人們積極思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導學教學模式通過設置不同問題,啟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率。為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更好地運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我們認為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使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集圖片、視頻、文字于一體,可以有效地將教學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覆蓋到知識的方方面面,對高中地理教學有著重要意義,我們要充分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將具體的教學內容做成相應課件,綜合使用圖片、視頻,盡量將知識點全面展示出來,并設置啟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會學習興趣。如在講授自然災害時,在播放臺風、海嘯等災害視頻前,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理解什么是自然災害、它們是怎么形成的、那些國家和地區容易受到影響等。
(二)充分使用最新熱點話題來引出教學問題
當前,大多數高中生都比較關注熱點話題,對這些話題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使用這些話題來引出教學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前段時間熱播的《羋月傳》,因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里面涉及到很多關于地域的問題,如秦國和楚國交戰,獲勝后占領漢中等。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將這些信息融合進去,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充分認識到我國地理的特點,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楚國地理位置優越,而秦國處于蠻荒之地?兩個國家都有什么地理特點?等。
(三)充分使用教師和學生自身經歷引出教學問題
高中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使用自身經歷進行教學,使教學貼近生活。尤其是講到人文地理部分時,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有關經歷來理解地理知識。如在講交通運輸時,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做過的交通工具,并總結其優點和缺點,引導他們思考地理環境和交通布局之間的關系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學習難度,還鍛煉了他們的思考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教學方法
一、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評價與新課程改革的需求不相協調
在地理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地理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新課程標準在地理教學的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當然在教學評價上也要隨之進行改革。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積極構建教師、學生、教材協調發展的教學評價新體系,不但要重視學生結果的評價,還要關注學生過程的評價,從情感、態度、行為等方面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但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有的教師只注重表面現象,流于形式,沒有將評價真正落到實處,這就需要地理教師進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師繼續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更需要教師在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革。這就需要廣大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參加各種培訓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很多教師參加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很少,有的教師根本就沒有機會與外界接觸,不了解教育教學的新動態,嚴重制約了地理教學的效果。
(三)地理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的理論指導
要想實現地理教育教學的進步與飛躍,必須要有教育理論作指導,而當前的教學情況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缺乏應有的理論做支撐,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有的教師不能把握地理教學廣度與深度,難以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造成了地理教學的盲目性,不利于地理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一)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往的地理教學,教師會把每一節課的內容灌輸給學生,而且所有的學習內容都是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的,學生所接受到的知識和實踐沒有多大關系,使得地理知識和實踐應用嚴重脫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要求地理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同時發展個性。
1.重視實踐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強調地理學科的特點,實施開放性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發現當地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和特點,自主寫地理調查報告,同時還能讓學生自主收集和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和新聞信息等,提高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2.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之際,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發言的機會,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文明旅游》這節內容的時候,由于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熟悉,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旅游經歷在談談看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3.實現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有效銜接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內容不同,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礎,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初中地理主要描述了地理景觀,而高職地理知識更加抽象。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時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積極思考,掌握更多有效的地理學習方式,真正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轉變觀念、正確引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就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1.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教師采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按照學案自主預習,學生自己提出觀點,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研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示范的作用,以提高預習的有效性,真正體現以生為本,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加強師生互動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發言,圍繞問題展開教學活動,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建立在學生的實際水平之上,通過學生發言引起其他學生積極思考。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和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有直接的關系。
3.教學手段的運用要靈活多變
地理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包含了廣闊的自然天地和人文景觀,很多知識有著直觀性和趣味性特點。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其中包括掛圖、多媒體設備、幻燈片等,還可以發動學生自主設計切實可行的學具,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4.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研討
團結就是力量,每一個地理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加強和組內其它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共同成長提高。另外,教研組要為教師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臺,制定相關的教研制度,如集體備課和聽評課制度,使每一個教師的能力都能得到不斷提升。總之,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廣大教師要正確而深刻地理解地理教學的特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提出新的教學手段,突破陳舊的思維方式,把新課程改革理念完美地滲透到實踐中去,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學會求知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宣霖.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初探[J].大觀周刊,2011(47).
[2]何玉紅.高中地理教學導學案課堂實踐初探[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2).
[3]陳繼文.新課程下地理有效教學途徑初探[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2(3).
【關鍵詞】:會考 素質教育 命題計劃
通過會考命題,促進普通中學素質教育的實施,引導師生正確把握教育教學思想,是教研員不可回避的一 個問題。本文旨在通過高中地理會考命題的實踐,總結一些體會和做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對高中地理會考的性質、目的和內涵的認識
高中地理會考是國家承認的省級普通高中學業成績考試。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級學校所進行的選拔考試,而 是屬于以標準參照為主的終結性考試。也就是以教學大綱要求為依據的水平考試。其任務在于考核學生地理課 程的學業是否達到高中畢業標準。因此,它必須嚴格區別于高考,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會考的內涵:我們認為主要應該考核學生在高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范圍內,所應具備的地理素質。具體說,包括作為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學文化知識、地理思維方法、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可持續發展意識、全球意識、繪制簡單地圖和圖表的能力,以及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所應了解的國情、國策和省情知識。要強調指 出的是,上述內容是普通高中學生所應具備的,按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規定,應屬基本要求。與此同時,還應 考慮高中地理課在高中所占的課時比例,以及我省民族眾多、薄弱學校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試目標時,需在 高中地理教學大綱允許的范圍內,把合格的下限適當下調,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層次,以激勵不同學習狀況的學 生產生再學習的欲望。
高中地理會考,要全面貫徹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精神,發展素質教育,提高地理教學質量。這是地理會考 的總精神。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們通過教研途徑,對高中地理課的教學強調以下幾點:1.抓好基礎知識和基 本技能訓練;2.重視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重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全球觀念和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
地理素質教育內涵豐富,而且隨時間、空間而異,要充分體現它,就需要從許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二、高中地理會考應體現素質教育的功能
高中地理會考是在高考??嫉乩?,普通高中的課堂教學嚴重向“應試教育”傾斜的情況下開始進行的,因此,帶有糾偏的歷史使命。在“應試教育”進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時,社會各界普遍提出了貫徹素質教育的主 張。素質教育的內涵十分廣泛,但就考試而言,大體包含如下內容:考試是一種手段,具有對教學進行評價、反饋、預測和激勵功能。通過對這種手段的運用,測驗師生教與學的狀況,調整教學過程,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達到使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學技術素質的目的。
如何體現素質教育的考試,我們以為應具有以下四點。
1.各種考試都必須從整體課程計劃的角度來設計,盡可能在考試中滲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 身體心理素質的評價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體學生學習的狀況,盡可能地發揮考試的激勵作用,使所有學生從考試中認識到自己的 學習成績,并能激發再學習的欲望。
3.要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發現能力、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測試。
4.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三、擬訂會考命題計劃的指導思想及設想
高中會考是一項十分嚴肅而認真的工作,經過多年實踐,深刻體會到,會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貫徹地理教學 大綱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學科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命題的恰當與否是關鍵。然而,命題計劃的編制 ,又從根本上控制著命題的質量。因此,在歷年會考中,都把編制會考命題計劃,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擬訂命題計劃所遵循的原則
1.適度性原則。試卷中試題的能力和層次要求,應在地理會考目標規定的范圍之內。
2.代表性原則。試題的內容,能力要求,應對地理會考目標總體具有代表性。
3.結構性原則。試卷中各種題型的比例設計,要符合地理會考目標規定的要求。
4.導向性原則。試題有利于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
四、地理會考試卷總體設計
地理會考試卷總體設計是命題指導思想、命題原則的具體體現。因此,根據會考目的,把總體設計定位為 :重點考核學生對高中階段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達到會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學業水平有一定區分度。根據這 個總體設計,把有關問題作如下處理。
1.內容比例。根據地理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知識比例,歷年會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環境、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分數比確定為1:4:5。在這個框架內,再根據教材知識點的密集程度,確定各單元所占分數的比例。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地理 課堂提問 有效性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改革逐漸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新課程改革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中的理念主要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這個理念中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的制定,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沒有明顯的提高,課堂提問的具體實施也不到位?!?】
一、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基礎知識
課堂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提問,以此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引導學生課堂上的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
高中地理課堂的提問方法是多樣的,針對不同的問題也有不同的分類。記憶方面的提問是對地理知識中需要學生記憶的部分的提問,這是課堂提問中的基礎部分;觀察方面的提問是利用地圖和圖形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了解;理解方面的提問是在前幾個問題的基礎上綜合來看待地理學科中的知識;應用性的提問則是對綜合能力的考察,根據實際的環境問題,從地理學科的角度來進行解答,是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現狀
1、對于問題的設計比較沒有針對性
雖然高中地理課堂改革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但是教師對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學在很多方面還是不夠成熟的。首先是在制定教學計劃上面,對于課堂提問的設計不夠具有針對性,很多關鍵性的問題并沒有提出來;而另一方面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就是一節課都是在進行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課堂提問;教師對課堂提問沒有足夠的認識使得問題提出的時間以及問題的準確性都有一定的缺陷?!?】
2、課堂提問的實際執行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
高中課程的安排是非常緊密的,高中地理相對于語數外這幾門主要學科來說學習時間是比較少的,因此對地理教師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出于以往的教學經驗教師把主要時間都用在對知識的講解上面,而對課堂提問安排的時間比較缺乏,還有很多時候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甚至將課堂提問的環節省去了,也有很多時候教師提出問題后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非常短,學生得不到充足的思考時間,嚴重影響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課堂提問的目的也沒辦法實現。
3、學生對于課堂提問沒有強烈的回應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已經習慣了教師講解而自己聽的方式,當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學生并沒有因此而提高了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對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來講,僅僅依靠教師在上面的講解是不足以全面掌握地理知識的,因此課堂提問有其必要性。但是學生在沒有了解課堂提問的基礎上,對課堂提問的教學方式沒有足夠的熱情,很多學生沒有參與其中,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樣的現狀是影響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關鍵。
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措施
1、設計合適而具有針對性的的課堂提問
對課堂提問做出充足的準備工作是教師實行課堂提問的基礎,課堂提問是圍繞整個地理知識的學習而進行的,因此課堂提問的選擇要符合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課堂提問的同時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教師應該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出發,根據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進行提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查漏補缺針對性的設計課堂提問,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2、采取合適的課堂提問方法
在上文中我們有介紹到地理課堂提問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選擇的提問方法也是非常多的。對于高中地理的學習是有很多版塊的,例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等方面的分類,因此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充分發揮每個提問方式的作用,全面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提問中
新課程改革始終在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學生在課堂提問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是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關鍵。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對課堂提問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在課堂提問中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的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四、結論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地理教學來說,需要繼續進行調整的方面還是比較多的,課堂提問作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也是教師們需要關注的。針對現在高中地理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需要作出一定的調整,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潘予弘;淺談課堂提問的學問――問題設計有效性的探索[J];新課程(教師);2010,3(06):23-24
那么如何將初、高中地理知識有機的糅合在一起呢?針對上述情況,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淺談一下我的認識,以期與廣大地理教學同仁商榷、共勉。
一、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協作,努力夯實初中基礎
在完全中學,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像有的學校,初高中地理教師彼此熟悉,有時還互相兼課,只要我們確立正確的觀念,自己不輕視初中地理教學,盡量把初中的地理課上足、上實、上活,就能取得成效。正如網上不少人討論的,初中地理應重視地理興趣的培養、地理觀念和地理學思想的滲透以及地理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能只硬塞給學生地理知識,死記硬背是學不好地理的,應當順應新形勢,讓其主動學習,順利開展“銜接教育”。運用小組學習、主動學習、開辦講座等形式,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對純初中學校,我們只能寄希望于教育主管部門加大督導力度,改變現有的考試和考核制度,還給學生全面發展的機會。
二、高中階段要積極應對,做好高中階段的補救措施
1.備學生――做好調研,了解學生的基礎
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主要時期是在學生進入高一年級階段。高中開學伊始,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對他們在初中的地理學習情況、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的情況,學習的習慣等作出了解,拿到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的地理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首先可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學生初中地理學習的內容,掌握的程度,及對地理的認識與態度,尋找學生地理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其次要告誡學生遇到初中學過的知識,千萬不要有“輕敵”與“驕傲”情緒;要通過新課講解讓學生看到,新知識是怎樣在初中知識基礎上發展獲得的;通過對比使學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不同要求與不同學習方法。如氣候知識,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氣候的名稱、特征和分布區域,而高中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主要氣候的基本知識,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圖表等相關資料,分析、判斷和推理氣候類型、形成原因等一系列問題。
最后教師要在原有基礎上適時對學生加以正確地引導,教給他們良好的學習思想和學習方法,協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否則學生會漸漸感覺學習吃力,特別是剛進入高中不久的學生,他們對于地理的學習,還處于一種摸索階段,如果能及時進行適當的誘導和點撥,他們將很快適應高中知識的學習,并可能會受益終身。
2.備課標――研究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目標
要做到初高中知識有效的銜接與有機的融合,教師不但要對高中《課程標準》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時也要熟悉初中《課程標準》和教材,這樣才能完整地把握學科體系,高屋建瓴,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學前教師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準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識已經講過,哪些知識是重點,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需在高中進一步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必要時作適當的記錄。然后,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知己知彼”,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要求,確立高中教學目標。
如地球的運動及地理意義,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學生簡單地理解有關概念、特點和晝夜現象、四季的劃分等意義。而在高中地理課,則要求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斷及計算題,知識顯得瑣碎而深奧,給了高中地理初學者一個下馬威。有些學生一時應接不暇,知識難以消化吸收。教學時就應在已有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教學設計,盡量地將知識系統化、簡單化,對難掌握的要細化、具體化、形象化。例如晨昏線的判斷與應用的問題,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教師通過多畫圖、多分析、多練習,善誘導,使學生牢固掌握判斷方法。
3.備教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1)學習生活化,根據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 沒有興趣, 學習就會從“享受”變作“忍受”,成為負擔。要讓學習地理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 才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因此, 學習地理, 首先就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許多地理現象與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相關課本知識,多聯系社會實際,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如教師在講到大氣逆輻射時候,可以結合早春的寒潮到來時,如何防止作物凍傷等實例入手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討論。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掌握相關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從而達到了培養能力、提高興趣的目的。
(2)培養學生讀圖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 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 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于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 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 熟記; 平時多看地圖, “ 圖不離手、人在圖在”( 每次看幾分鐘也行) , 把地圖印在腦子里, 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 當解答地理問題時, 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 并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從容作答。只要胸有成“圖”, 定能事半功倍, 水到渠成。
(3)根據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重點復習內容。高中學習區域地理,著重地理事實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緊密聯系,初中死記硬背的地理表象不能在頭腦中形成空間概念,涉及到某個具體地方,學生往往在頭腦中沒有印象,更不能靈活的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因此,學生在學習時一定要從區域空間分布的角度多參看地圖,了解各地形區所在的經緯線、指出所學過的地形區名稱、地質構造、水文特征、自然資源等自然特征以及農業、工業、人口、城市特征與生態問題等人文特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地理空間概念,引導學生學會知識間的“橫縱聯系”,實現初高中知識的有效銜接。
一、當前高中地理創新性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教學設施難以跟上創新性教學的需要。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各種教學內容的實施,需要相應教學設施的匹配。否則,課堂教學的方式單調、教學內容難以有效傳遞,就難以說是創新性教學。從目前情況看,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經費有限,大多數學校無法添置齊全必需的地理教學儀器設備,特別是一些偏僻的農村學校只有一些掛圖、簡單的圖書,其他的設備可以說是要什么沒什么,教師手頭只有課本和教參,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難以施展手腳,一些創新方式難運用,一些課程要點難以講到位,幫助學生理解、消化課程內容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轉》一課教學中,讓學生理解“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如果缺乏相應的教學設備,通過掛圖、插圖等,難以使學生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認知,理解起來的難度也比較大。如果能夠有現代化的電教設備,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能夠清晰地展示地球公轉的相關知識點,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這一地理現象。
2、教學水平難以跟上創新性教學的需要。通過聽課走訪,相當一部分地理課距新課程改革對地理教學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一方面教學方法呆板。很多課程還是采用老辦法進行傳授,教師向學生提問的多,引導學生主動發問的少,忽視學生這一主體在教學中作用的發揮;教師提問大多以知識訓練為主,提出一些具備思維性、啟發性的問題很少,課堂上學生永遠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生的自主探究、創新意識被壓抑,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另一方面教材鉆研不夠。有的教師對鉆研教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鉆研教材意義不大,只有吃透教材,按課本內容教學,就能夠達到授課目標。有的教師雖然有鉆研教材,但鉆的不夠深、不夠透,停留在表面,教學水平沒有得到有效提高,鉆研的功能沒有發揮。有些教育主管對教材鉆研工作不夠重視,未進行系統的組織實施和監督,鉆研教材的氛圍沒有造起來。
3、師生素質難以跟上創新性教學的需要。一方面教師素質有差距。新課程新標準,要求高中地理開展開放式教學。有的教師面對新課程仍然采用以往的課程模式,無法與新課程對接,總感覺有力使不出;有的教師雖然能夠認識到新課程的地理課是以學生為本,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但如何使學生“學”懂、“學”會、會“學”,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還在摸索中。從一定意義上講,新課程的創新性教學在實踐中就是要與時俱進,改變舊有教學模式和方法,尋找新型教學模式,對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學生基礎較薄弱。雖然我們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受現行招生政策影響,在初中階段地理課在初二就已經完成學業的修學。這導致學生上高中后還要重新再補上一年的地理知識空白期。有的學校認為地理是副科,在地理課時,以實用主義為前提,根據大綱要求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學生機械的背什么、不求甚解,并未真正掌握地理知識。這些都導致地理知識較好的學生很少,高中地理課還得補上初中的課,嚴重制約創新性教學的展開。
二、實現高中地理創新性教學的對策措施
1、轉變教學方式方法。高中地理新課標的實施,需要新的教學方法與之相匹配。特別是高中地理課程中較多的地圖,通過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插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三維模型;這樣學生理解和吃透起地理知識點就顯得更為容易和直觀。同時,在教學方式上也要與創新性教學相吻合。要根據不同章節、不同內容采取相宜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體驗式、討論式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2、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師素質至關創新性教學的實施成效,要切實將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作為一個重要環節來抓,使他們能夠與創新性教學接軌。教育部門應定期組織對高中地理教師進行培訓,圍繞創新性教學主題展開,采取專題報告、討論、案例分析等形式進行,確保培訓取得實效。學校要為高中地理教師培訓創造條件,安排外出學習進修,借鑒他山之石,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高中地理教師自身也必須加強學習,學習高中地理新課程及相關地理學科理論知識,儲蓄豐富知識,改變教學理念,以適應創新性教學的需要。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性教學更加注重知識的獲得、智力的開發、能力的發展、情感意志的培養、思想品德的塑造,而這些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促使學生獲得真知、取得進步,完成教學任務。一要給學生創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通過一些地理情境的設計,場所的提供,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習的興趣。二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索,去尋找地理學科的魅力。三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有很多學生存在不會學的問題,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科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用啟發式等教學方式,帶動學生去學,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作者單位:南安國光中學)
參考文獻:
[1]李石永.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J].地理教學.2006.9.
[2]李霓.地理教學中的創新性思維培養[J].榆林科技.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