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6:49: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的實踐過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思政教育;勞動教育;服裝設計專業
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將思政教育融入勞動教育中,能夠將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勞動。
1勞動教育的意義
(1)加強合作交流。在集體勞動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學生為了完成集體的勞動目標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因此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合作交流意識,并且嚴格按照課堂秩序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展開導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不同學生具備的特征進行合理分組,并且確定每一組的組長,學生在接受課堂反饋的過程中,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提出疑問。學生在這種小組學習合作中更積極投入,更樂意地參與其中,更珍惜這樣的小組學習合作方式,通過小組協作進行小組學習,并徹底檢查問題,以解決現有的教學問題。學生在反復的問題討論和實驗過程中,充分利用科學知識和材料,建立有序的合作分工,在相互激勵中不斷完善相應的知識體系結構,最終追求驕傲和榮譽,克服問題解決中的困難,以促進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1]。(2)促進動手實踐。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缺失了勞動教育,也就失去了實踐的重要含義,一些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知識形成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開展動手實踐。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開展勞動教育時需要推進高階思維的形成,而不是一味地將實踐作為勞動教育的唯一途徑,否則會失去實踐學習的重要價值。因此,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勞動實踐來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折射到學習中。例如,在進行教學分類的過程中,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劃分不同的知識點,也不知道分類背后的依據是什么。因此,教師在合理分類時可以增加一些實踐性的模擬情境,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科學分類的意識[2]。(3)累計問題經驗。勞動教育涵蓋了很多方面,在進行高校勞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動手實踐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而是希望學生通過實踐產生價值。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勞動經驗更好地學習,充分發揮教育的真正價值,使得學生意識到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解決問題及經驗累積的過程。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通過經歷和學習形成經驗、技巧、方法等,最終能夠解決各類問題,確保學習的多樣性,培養思維創新能力、意義認知建構能力[3]。
2思政教育元素在勞動教育中的融入與創新應用
(1)創設勞動情景。作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應當注重教材的重要作用,而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依據及重要資源,在文化傳承及知識傳遞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教材,并且創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有關勞動教育及思政的相關資源,充分發揮當下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存在的價值。通過圍繞教材例題創設相應的情境,除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落實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功能。同時,教師應從勞動教育這一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探索,并且創造性地對教學資源展開利用和挖掘,延伸課堂教學內容,確保課堂教學質量[4]。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專業特征,將軍隊文化及企業文化貫穿于專業教學中,以校企合作項目、畢業設計項目的各項措施作為重要的載體,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宇航服、戰訓服等類型的服裝進行項目探究,最終融入愛國教育及勞動教育。(2)打造師資隊伍。想要推動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育更加專業化,應當建立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及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背景下開展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育,應當結合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特點,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在為學生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應當加強理論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對勞動的責任感及使命感。同時,服裝設計專業可以在校內選擇一些具有相關教學背景的教師擔任課程講師,也可以對外聘請一些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及實踐經驗的勞動教育傳遞者,如勞動模范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構建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從而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根據教學規律設計多媒體課程,收集數據,逐步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思維、練習等教學聯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正逐漸從被動傾聽轉變為主動學習,在校企合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深入挖掘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元素,圍繞品牌文化及畢業生案例等多項內容出發,使得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融入文化教育,強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3)開展教學評價。首先,素質教育要求服裝設計專業勞動評價機制更加關注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從而達到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的最終目的。故而,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的目標構建不能過分依賴傳統評價體系,而是應敢于挑戰,突破原有評價體系的桎梏,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創新與創造、合作與共享等目標設定其中,立足“教”和“學”兩個基本點制定綜合性評價目標體系。其次,教師主導下的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不能只拘泥于勞動知識的建構,應充分了解學生勞動學情,預設教學目標,并預測教學目標達成度[5]。教育事業是人的事業,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底蘊。因此,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的建立也應是動態發展、有機生成的。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應從對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文關懷和美育情感培育出發,從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出發,把美育能力視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子設計到教學評價中,構建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首先,評價的因子設計必須體現學生持續發展的特征,如合作、自我管理、美育創造力等內容;其次,評價措詞要彰顯服裝設計專業學生持續提高的特點,如“不斷改進”“學會使用”“持續提升”;最后,評價的標準要符合服裝設計專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美育培養規律,不能出現“揠苗助長”式標準[6]。(4)開展提問教學。高校勞動學科內容具備較強的綜合性,蘊含豐富的知識量,其教學的有效性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政課堂上實現有效提問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師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在教學問題的設計中,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等合理設置相應的問題,使課堂提問環節得以發揮其積極作用,為后續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動作用。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深入發掘教材內容并圍繞重難知識點作相應的知識延伸,根據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及知識理解能力,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并設計相應的問題,促進師生共同思考、共同進步。此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需要注重連貫性,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前后的密切聯系,實現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逐漸理解問題背后所揭示的課程內容。此外,教師需要關注思政學科所具備的較強抽象性而給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記憶帶來較大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設置問題內容時可從現實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結合現實生活展開深入思考,加強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感知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服裝設計專業勞動項目,并且自覺維護勞動的成果,在專業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使專業教育能夠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同時,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堅定學生的專業志向及勞動信念,努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特教中專學校課程思政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為例[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0(6):138-139.
[2]葛彥,傅海洪,呂冬云,等.“服裝結構與工藝”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紡織科技進展,2021(6):63-64.
[3]李仙娥,劉躍強.勞動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6):66-68.
[4]王新剛,郭宏洋.中高校思政課中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提升問題研究:以統編人教版教材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2021(6):102-107.
[5]梁杰,肖揚偉.新時代紅色家書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堂的邏輯與路徑[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21,12(3):1-6.
【關鍵詞】勞動教育;習慣;“家社校”三位一體
2020年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把勞動教育、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了課程標準。勞動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職業院?!拔逵⑴e”中的重要一環,“五育”之間既緊密聯系又相互融合。但現實中很多職業院校在“就業為先”的指導思想下,已將勞動教育“工具化”并出現了功利主義的傾向,導致勞動教育出現了理念功利、目標模糊等一系列問題,勞動教育在職業教育體系中亟需回歸育人本位。在這種大前提下,分析勞動教育的內涵特點,探索“以勞促智、以勞樹德”的育人途徑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勞動教育的含義及其與德智體美“四育”的關系
從學科地位的角度來講,勞動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標,涵蓋特定的教育內容,與“德智體美”四育并行。從本質上講,勞動其實是腦力和體力的結合。如果缺乏腦力勞動,學生也許會“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如果缺乏體力勞動,學生可能變成“書呆子”。脫離勞動教育的德育會成為“夸夸其談”,脫離了勞動教育的智育則會變成“紙上談兵”,脫離了勞動教育的體育往往“顧此失彼”,脫離了勞動教育的美育將成“無果之花”。因此,“五育并舉、缺一不可”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
二、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勞動教育邊緣化
目前,勞動教育在家庭中被薄弱化,在學校中被邊緣化,在社會中被輕視化。職業院校很多學生在家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學校,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被各類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所占據;在整個社會大環境中,目前還沒有完善的機制和平臺來專門支持勞動教育的開展,且部分網紅、主播傳播的扭曲的價值觀,使很多學生對勞動的看法出現了嚴重偏差。
(二)勞動教育口號化
勞動教育作為德育的關鍵載體,本應讓學生去主動體驗,但在操作過程中往往是學生被動接受。很多勞動教育活動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停留在“口號”上,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勞動而去勞動,學校忽視了將勞動情感和勞動精神融入勞動教育中。勞動教育逐漸淪為某個特定時期內臨時起意的第二課堂活動(如學雷鋒活動、紀念日大掃除等),或者在技能大賽中強行融入勞動元素,明顯缺乏長效機制,導致了勞動教育在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上“變了味兒”。
三、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途徑
構建“家庭—社會—學?!比灰惑w的勞動教育體系已成必然趨勢,三個要素應分別發揮不同作用,在勞動教育體系中扮演不同角色。
(一)家庭要素
家庭對于孩子勞動觀的形成具有最直接和最深遠的影響。很多家長雖然在心里也認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但落實到行動上卻瞻前顧后、缺乏魄力,沒有真正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在這方面,學校可以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等學生在家的時間,專門安排一些操作性、針對性較強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如“兩個一”(一道拿手菜、一次家務活)主題勞動教育活動等,既讓孩子享受到勞動成果帶來的喜悅,又讓家長感受到孩子的成長。
(二)社會要素
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開展要不斷強化社會要素的作用。學校應鼓勵各系部、各班級廣泛開展社區服務(利用寒暑假時間)、志愿者服務(地區舉辦的大型活動如“馬拉松比賽”等)、校內服務(如定期打掃校園包干區、校內實訓場所等)、家務勞動(以寒暑假作業的形式開展)等形式多樣的普遍性勞動教育。這樣可以讓學生時刻感受勞動氛圍,享受勞動果實,從而進一步促進他們職業精神的養成,繼而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勞動技能,不斷增強他們的勞動信心以及對勞動的認同感和幸福感。
(三)學校要素
學校要把開展勞動教育的目標定位在“培養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上,將“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的思想植根在學生的人生觀培育過程中,讓學生最終養成“肯吃苦、能吃苦、不怕吃苦”的勞動品質。校系兩級可以組織開展“模擬面試”“勞動教育進課堂”等活動,在校園文化、宿舍文化等建設中融入勞動教育思想,構建具有特色的勞動教育制度,讓學生真正“以勞為榮、以惰為恥”?!皡⑴c勞動”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共同努力,讓學生在思想層面慢慢轉變,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成“別人的事情幫著做”,繼而發展為“大家的事情搶著做”。勞動教育不是憑借“一頭熱”就能完成的,它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專門實踐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要素的作用,才能讓學生真正認可、接受勞動教育。
四、結語
主持人提示: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必須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加強課程管理,加強教學質量的督導與評估。
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學副校長紀聯昕:對未來的勞動教育課開展方式,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對勞技課的開展要有一個較完善的可操作的頂層設計,建立一套可行的考評制度。針對南北不同的地域、城市與鄉村以及不同學齡的學生,勞技課的教學內容應區別對待;建議對勞動工具的配置、配套的勞動設施設備、勞動實踐活動的經費等要得到保障;建議每個區(市、縣)屬地要有一個條件較成熟的勞動實踐基地;建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一支“能文能武”的穩定的勞技課教師隊伍。
廣東省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長蔡練:“用最生活的教育提高學生生命質量”是學校和美特色教育目標之一。生活教育、勞動教育是“詩意校園”的重要內容。學校以社會需要、學科體系和學生發展為基點,把勞動教育的內涵從體力勞動拓展到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等課程之中。例如:學校開設的“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系列特色課程,旨在通過自制果酒、插花與花語、茶藝等方面生活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愛勞動、會生活、懂情趣的美好情操。學校重視建立班級勞動考核制度。本學期,組織開展“課前一掃”活動,各班級在上課前,完成本班在校內公共區的包干勞動,全員參與到校園衛生保潔中。檢查勞動態度和效果,每周班級常規評比,將衛生包干勞動常規化、制度化。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睿智學校校長盧大鋒:根據實踐性原則,學校構建了課堂教學、家校結合、定向培養等勞動教育模式。課堂教學模式:感知――實踐――導行,即通過教師對勞動技能的介紹,初步感知所學勞動技能的內容;通過教師小步子多循環的實驗演示,明確每個環節的要點;通過教師的親自指導,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相應的勞動技能;通過教師創設與所學勞動技能相關的活動,驗證學習效果。家校結合模式:學校勞動教育和家庭勞動教育相結合,各項教育內容均可利用此模式進行。比如學校在勞動課中學習做簡單飯菜,課后就可以利用家庭這一延伸的課堂,進行實踐性操作。這需要學校和家庭做好有效溝通,以達到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定向培養模式:主要用于畢業班級。每年學校對畢業生都盡可能提供就業幫助,學校主動與用工單位聯系,為學生尋找就業機會。一旦確定,學校就依據用工單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從而使學生很快地適應工作。
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
主持人提示:作為旨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勞動技術教育,要想深入開展,必須觸動內心世界,成為孩子自己的需要,關鍵是要激發孩子的自我教育。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平安里學校校長毛展煜:勞動教育要和堅韌品質、合作能力的形成相結合。勞動實踐本身就是艱苦的,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往往會遇到某些艱難困苦和曲折磨難,非常有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勞動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們自覺主動地迎難而上、敢于拼搏、戰勝困難,逐步養成堅決果斷、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同時,勞動教育還要和服務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相結合。家務勞動是每個家庭成員必須承擔的義務。孩子雖小,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有責任孝敬長輩,有義務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要培養孩子們自覺為學校服務、為社區服務的精神,承擔包干區保潔,為社區做義工等。同時,在勞動習慣養成中,培養他們服務家庭、服務社會的責任心。
江西省安遠縣三百山中心小學校長盧紅勝: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自主動手能力,培養了熱愛勞動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它加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強化了班級的班風班貌建設。同時,這對于實現中國勞動教學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重要意義。每一次活動,學生的熱情特別高,從原來不愛勞動,怕苦怕臟怕累,到如今能翻地、種植、管理,無不體現著學生勞動能力的質的飛躍。因此,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勞動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真正把勞動教育擺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位置上來;要加強勞動教育課的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建立一支質量較高、數量充足、專業齊全、相對穩定的勞動教育課教師隊伍;要爭取各級政府專項經費的支持,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配置必要的設施設備,并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學校開課;還要狠抓考核評估手段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勞教考核評估手段,考核學生動手能力,最基礎最通用的技能等方面。
廣東省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長蔡練:我校的勞動教育,不拘泥于傳統的說教,以特色主題活動、特色課程設置等渠道進行,充分創設體驗情境,教育方式生動有趣,說服力強。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品嘗勞動的成果,逐步養成熱愛生活、感悟道德、熱愛勞動、知行合一的好品格。學校秉著“行勝于言”的精神,堅持開展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活動與每年的“學雷鋒”活動結合起來,按時開展,使之常規化。把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進行,固定課時、場所,開發校本教材,使之固定化、制度化。學校在“行勝于言”的探索與實踐中,使勞動教育常規化、制度化、課程化和生活化,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也日益成熟。
勞動教育不能止于校內
主持人提示:勞動是一堂大課,它的教室是全社會。要真正體現勞動的意義,還須到課堂之外的廣闊社會之中去歷練、感受。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辦公室副主任張艷紅:學校的課堂,相對來說是有限的,而課外、校外是無限的。學校要充分利用社會各界資源和校區優勢,打通校內與校外的屏障,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比如,我校和洋河集團聯合建立了勞動實踐基地。學生們深入到酒廠的釀造車間、灌裝車間,了解到一瓶酒要經過糧食原料的粉碎、配料、加曲、發酵、糟焙等24道工序,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學生們在包裝車間親手貼好酒瓶上的標簽,把它裝進包裝箱,親身感悟勞動的幸福和價值。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在親眼見、親耳聽、親自做的過程中,獲得了勞動技能,養成了勞動習慣,突出了勞技教育的實踐性。
關鍵詞小學教育勞動意識分層教育
緣起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德智體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他們認為孩子應該安心讀書,所有勞動應由父輩、祖輩包辦,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于是出現了種種怪異現象。現擷取如下幾個鏡頭:
鏡頭之一:上學書包家長背。每天早晨,不少家長肩背各式各樣的書包上學來了,書包的小主人則亦步亦趨跟在大人身后,空著雙手。家長說現在的書包太沉重了,孩子稚嫩的肩膀壓不得,所以把書包直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里。
鏡頭之二:衛生值日家長做。每天下午放學后,很多的教室里活躍著男女家長的身影,他們有的搬桌椅、有的提水,有的掃地,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卻晃來蕩去,悠閑自在。
鏡頭之三:學習文具家長買。書包、文具、學習資料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個人物品,這本應該由孩子自己選擇購買。可是好多家長為了不耽擱孩子的學習時間,只要孩子有要求,家長一切代勞,跑書店、上商場,把文具送到孩子眼前。孩子稍不中意,家長多跑幾趟也不在乎。
鏡頭之四:家中雜務家長包?;氐郊抑?,孩子們更是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六年級的孩子還得媽媽姥姥喂飯,說這樣是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其他家務活更是不讓孩子插手干,孩子的小房間、小書桌都是細心的媽媽早早整理好了,甚至連鉛筆都給削好。
反思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加強勞動教育可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勞動興趣和勞動習慣,也能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還能讓孩子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從心底里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父輩祖輩這些包辦勞動雖充滿了愛心,殊不知包辦了勞動后,帶來了諸多的弊端一包辦行為,剝奪了孩子的勞動權利,讓孩子失去了勞動過程的體驗,帶走了孩子勞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幸福,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勞動技能鍛煉和提高的機會,扼殺了孩子們的勞動創造能力。學校該如何對各個年齡段學生實施勞動教育呢?
對策
兒童心理專家指出;“少年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心理會發生持續不斷地變化,呈現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上升運動,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針對這個特點,我們提出了勞動分層教育。
所謂勞動分層教育,就是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對事物不同認知和行為能力不同,采用分層次、分階段、有步驟地開展勞動教育與勞動實踐活動的教育形式。勞動分層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分層進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助于目標的逐步落實,直至最終實現教育目標。
1.年齡階段:低年段。
勞動要求:能完成簡單自理項目,如自己穿衣、整理自己的書包、床鋪
主要活動內容: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
對于一二年段的學生來說,勞動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做好身邊的小事,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這就是勞動。輔導員對隊員提出明確要求,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能完成簡單的生活自理項目,并組織開展這些項目的競賽,要收集愛勞動的典型事例,給隊員們樹立身邊的榜樣,開展各種活動激發隊員的勞動興趣。
2.年齡階段:中年段。
勞動要求:能完成簡單家務活
主要活動內容:家務活學著千
兒童一兩歲年齡差距產生的心理和能力表現截然不同,按照年齡和年段進行勞動分層教育的意義就在于此,選擇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以適應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和生理接受力,讓他們感受到“步步攀升”的教育過程。輔導員要積極引導隊員在家完成簡單家務活,在校完成衛生值日等各項勞動任務,還要結合綜合實踐活動,組織隊員到社區去參加勞動。在勞動實踐中,隊員們親身體驗到勞動能創造美,勞動能服務別人、快樂自己,深刻認識到勞動的社會價值。
3.年齡階段:高年段。
勞動要求:能獨立完成家務勞動,并能創造性地開展勞動
主要活動內容:家務活搶著干、田(車)間學著干
小學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抓好勞動教育,換言之,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談不上素質教育,兩者是有機的結合體。本學期學校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展了勞動教育:
—、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
目前生活在農村人,但大多數人是不愿意重視農業勞動,而是喜歡外岀打工,同時獨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更是將孩子視若掌上明珠,百般呵護,所以在這兩種環境影響下,促使生活在農村學生易產生兩種現象:一是他們本有的爭著參加勞動和總想動手的強烈勞動愿望受到制約,這方面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二是學生從小很少動手,促使依賴性増強,家里所有做事都是要大人幫著做,家長成了孩子們的代勞力,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勞動實踐能力愈來愈差,進而造成不愛勞動、厭惡勞動、輕視勞動人民,不珍惜勞動成果等現象比比皆是。
三是面對學生的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態度不端正,勞動技能極其低下,勞動的成果不珍惜的現象。學校通過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勞動實踐活動,才能促使學生傳變不愛勞動、厭惡勞動、輕視勞動人民,不珍惜勞動成果現狀。
1.利用綜合教材的內容,在課堂上運用課件,向學生介紹蔬菜作用、生長過程、種植方法,引發學生對種植蔬菜的興趣,同時組織學生在班級小農地學會一些蔬菜種植方法,安排學生學會管理蔬菜一些技能。
2.我們發揮學生家長的作用,讓學生在自己家里蔬菜地繼續種植一些常見蔬菜,培養學生種植蔬菜的興趣,同時學會一些種植、管理方法。
3.邀請部分有種植經驗的家長到學校參與勞動種植,家校聯系勞動實踐。學校不定期地開展家庭勞動實踐活動,不僅向家長傳達關于勞動的教育理念,還呼吁家長配合學校監督學生的勞動過程,并進行拍照記錄。同時學校還要求班主任每周對班級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并開展班級勞動評比,讓“勞動"二字深入人心。
二、加強引導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重視勞動
兒童的勞動教育尤其要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從感性認識入手,使他們從生活實踐中了解勞動的意義。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觀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主題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我們有機會能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三、教給勞動方法,使他們學會勞動
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勞動教材,依據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并根據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參照課文圖示,用課本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勞動技能。同時結合學校的勞動實際,教給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入校第一次大掃除,教給學生怎樣掃地、排課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環境,又學會打掃方法。教學生勞動,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視,因此要發動家長,每逢節假日教孩子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組織學生向家長學一樣勞動本領,開展我學會了的活動,擴大學生的勞動范圍。
四、重視評價,鞏固教學效果,讓他們自覺勞動
1.學生參與本次種植實踐活動非常積極,很多學生都強烈要求參加活動?;顒雍蠛芏鄬W生提岀了他們的感受,如有學生提到植物種植的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平時吃著水果和蔬菜并沒有任何感覺,但通過這次的栽培,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和樂趣也懂得了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也有學生談到通過這次栽培活動増加了我的責任心,也意識到了生命的寶貴等。
2.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我校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釆取的策略是: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勞動課是以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只有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實踐勞動,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小學勞動課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面與其他各科相比,有他獨特的途徑實踐操作。勞動課的實踐操作既可以通過課堂教學進行,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帯領學生參觀,組織學生課外實踐,也可以開設興趣小組等。不管是在課內,還是課外的實踐操作,都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創新意識。
五、激發勞動熱情,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當前小學生勞動觀念淡薄,勞動技能薄弱,勞動習慣不盡人意,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缺乏責任感,不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其中家庭教育出現的主要偏差有兩點:
1.家長忽視子女的勞動教育,小學生家務勞動的量不夠
許多家庭忽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認為孩子的天職是上學讀書,沒有必要參與勞動,當然就更不提勞動教育了。這樣的后果造成孩子缺乏勞動機會,相比之下,家務勞動的量大大不足。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平常所做的家務就是掃地、疊衣服等等。
2.父母包辦現象極為普遍
目前的學生家長,普遍存在著對孩子在文化知識學習方面的過高期望。家長們普遍認為,要獲得理想的職業,必須有高學歷,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取得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另外,由于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都溺愛孩子,使得家長生怕孩子苦著、累著,該讓孩子做的事,都由自己包攬下來,只讓孩子埋頭于書本和作業。這樣使得孩子失去了自我鍛煉的機會,甚至有的家長去替孩子做值日、搞衛生。
二、家庭勞動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是社會教育的特殊部分,也是學生啟蒙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學生今后身心的健康發展。
在各級各類學校的素質教育中,小學階段由于暫時沒有升學的壓力,因而它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總是被作為最先考慮的對象和試點而顯得尤為重要。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由于小學生知識經驗較少,思維水平不高,尚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仍然需要與父母保持密切的交往,從衣食住行到交友、學習,他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隨時都需要父母的幫助和教育。走讀制是我國小學教育的主要形式,孩子接觸父母的時間要比在學校接觸學校教師的時間長,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仍然是對他們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教育對樹立小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和勞動習慣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家庭勞動教育的意義
1.勞動教育能促進良好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堅金礪所利,玉琢器乃成?!痹诤顾膿]灑中,在臟、苦、累的體驗中,學生才能逐步懂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從而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養成吃苦耐勞的品格,因此,必須通過勞動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提高他們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質。尤為突出的是,學生通過參加體力勞動,親身體驗到“一粥一飯之不易,一絲一縷之艱辛”,從而樹立起勤儉節約的意識,培養艱苦樸素的作風。
2.勞動教育同時還是審美教育
藝術素養是人文素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通過使受教育者處于感官愉快、精神自由的狀態,于怡悅中獲得心靈的啟迪、道德的升華。從根本上來說,人類的審美感受產生于勞動,因為是勞動創造了美。面對勞動成果,作為勞動者一種創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是一股從心靈深處涌出的美的愉快而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顯示出的充實的精神生活。可以說,勞動不僅創造了美的生活,也創造了美的感受,勞動教育是人類最原始也是最高尚的美育。
四、加強家庭勞動教育的探索
1.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對子女參加勞動的認識
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加強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的宣傳,學校設計了家長自測問卷,內容有:你對孩子參加勞動有何看法;你對孩子參加勞動的態度是怎樣的;你的孩子會做哪些家務勞動……統計結果令家長們很尷尬。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勞動教育講座,使家長明白了簡單的勞動和讀好書之間其實并不矛盾的,體力勞動有時也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勞動過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領悟到掌握,這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轉換和運用過程,這便是素質教育。
小學生只有在直接參加勞動時,才能學會勞動。參加勞動愈早,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愈有成效。兒童生來就有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如果不從幼年起就開始習慣于從事必要和有益的家務勞動,那么這種心理傾向就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小學階段不讓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就會錯失良機,增加了成年后成為一個熟練而勤勉的富有創新能力勞動者的難度。小學生參與必要的家務勞動,能切身體會到勞動是生活的必需,是對家庭應盡的義務。家長委托孩子澆澆花,洗洗手帕、鞋襪及衣物,收拾玩具,抹抹桌椅等,有利于培養小學生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義務感等高尚的道德情感,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小學生與父母共同勞動,分工合作,各自完成指定任務,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與人協同工作的合作精神,培養參加集體勞動的心理素質。
2.對學生加強家庭勞動教育
教育心理學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學生感性認識的來源是從學生主動參與親身經歷的各種活動中得到的。我們注重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的結合,在學校開辟生物角,紅領巾花圃等,在具體的勞動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勞動態度。把課堂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鍛煉了他們的人格,把課堂教育和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提高了社交能力。我們切實感受到了開展家庭勞動教育研究所帶來的可喜面貌,孩子們在家校一體化的共同教育下,學會了一些基本技能,懂得了勞動的意義,學會了尊重別人,以及別人的勞動成果,并能體會勞動的艱辛。
家長們對孩子的家務勞動從小明確分工,比如讓一年級的孩子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系綠領巾,系鞋帶,二年級的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剝毛豆,三年級的孩子淘米,剝皮蛋,做涼拌豆腐,四年級的孩子幫助家長除草,洗碗,五年級的孩子會燒飯,做番茄炒蛋等簡單的菜,雙休日不妨讓孩子來一回小鬼當家,嘗嘗當家的滋味,在實際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充當助手和配角的身份,給予孩子恰當的勞動技能和安全的指導,既能讓孩子有鍛煉的機會,又能增強他的責任感。通過勞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培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
3.制作記錄卡,確保勞動時間和內容的落實
在綜合有關小學生現有勞動水平的基礎上,整理出一套自測問卷對小學生的勞動時間勞動內容進行對照測評,內容包括一年級:自己穿脫衣服、掃地、系綠領巾、擦桌子;二年級:整理書包、書桌、喂雞、盛飯、剝毛豆;三年級:淘米、剝皮蛋、洗碗、打掃房間;四年級:揀菜、買東西、宅前屋后除草、整理課桌椅、拖地板;五年級:燒飯、做菜、付電費、打掃房間、種植花草等等。并制作成學生勞動記錄卡,記錄卡上分別有學生參與勞動的時間和內容,其中家務勞動和自我服務性的勞動由家長簽名,集體勞動由伙伴簽名,公益性勞動由班主任簽名,確保了學生在勞動時間和內容上的落實,每周班會課上反饋一次,隊員們相互交流勞動體會。
4.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加強勞動教育
關鍵詞:教育 孩子 學會勞動
勞動創造世界,這是人們早已認識的一個真理。因此,在中小學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教孩子學會勞動,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它理應成為我們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但是,一個時期以來,不少學校嚴重忽視勞動教育的狀況,卻不能不令人憂慮。
首先,一些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缺少正確的認識。在一些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少甚至沒有進行“勞動光榮”“勞動創造世界”這類常識的教育,國家教委早已列入中小學教學計劃的小學勞動課、中學勞動技術課,在相當一部分學校沒有按照有關要求認真開設,有些學校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參觀一下,或者“春游”“秋游”一番,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一些學校雖然在課表上也標明了這些課程,但僅僅是為了應付各種檢查的虛設課程,實際上有的改成上文化課,有的則變成了學生完成各種繁重作業的自習課。
其次,由于一些學校忽視勞動教育,再加上家庭教育和社會傳媒的錯誤導向,致使一些學生在思想認識上鄙視勞動和普通勞動者的觀念日益蔓延。很多調查已經表明,中小學生中立志要當工人、農民的人數只占很小的比例,而大多數人一心要成名成家,卻不愿意從事一些臟活累活,不甘當一名普通勞動者。
正是因為一部分中小學生缺少勞動鍛煉的機會,他們不僅在品德意志上表現出許多弱點和缺陷,而且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一旦走上社會以后,他們面對各種各樣的現實生活,往往因為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技能準備而一時無所適從,難以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為了扭轉這種狀況,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必須摒棄教育觀念中一些錯誤和陳舊的東西,充分認識在學校進行勞動教育的重大和深遠意義,當前特別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強對學生進行做普通勞動者的教育。
馬克思曾經說過:“生產勞動和教育的早起結合是改造現代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苯逃c生產勞動相結合,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因此,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把教育過程與生產勞動實踐結合起來,促進理論聯系實際,接觸工農群眾,了解實際生活,培養勞動者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質,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這些道理本來應當為大家所接受和在實際工作中得以貫徹。但是,由于教育指導思想的不端正,特別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全面應付考試”“一切為了升學”成為了少數學校的工作中心,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就成為了可有可無以至被遺忘的事情,因此也就出現了前面提到的一些違反教育規律的現象。
要解決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明確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和目的。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果我們的教育過程與生產勞動實踐相脫離,我們的年輕一代就無法了解理想社會的建立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勞動,就不可能具備戰勝未來生活上各種困難的意志和品格,就難以肩負起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同志當年要自己剛從蘇聯學習歸來的兒子自帶糧食和種子到農村去參加勞動,其目的就是要孩子補上生產勞動這一課。我們也必須以對祖國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教孩子逐步學會勞動。
我們還應當看到,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足20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可能個個上大學,不可能全部去做輕松的技術工作,而必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走向社會去從事一些體力勞動。如果我們的學校不能培養學生從事這種勞動所具有的思想、身體和技能,大家都不屑于或不能夠從事體力勞動,我們的國家將怎么可能進步與發展呢?所以,從我們的國情出發,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而當前加強進行做普通勞動者的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要教孩子學會勞動,除了思想認識的端正和重視之外,我們一定要使有關方面的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必須把勞動技術課和勞動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足夠的課時,創造必要的條件,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開設勞動課、勞動技術課的情況要進行認真的了解、調查,并及時提出改進、完善的意見,以保證學校進行勞動教育的這條主渠道的作用整整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