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6:49: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思想政治表現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2-0073-02
新形勢下,高校的教育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學生群體日益呈現出新的特點,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內涵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內涵這個問題,學術界眾說紛紜,其中張耀燦、鄭永廷兩位先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實踐中的可行性,產生良好結果的可靠性?!盵1]葛坤英則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指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施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程度?!盵2]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一個集合范疇,是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各因素及方法的效能以及所產生的效益為基礎,進而支撐大學生、社會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程度的根本指標,最終使教育對象在結果上達到與教育目標具有一種真實有效的符合程度,使教育對象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特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客觀存在性,從一個側面反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運行情況及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客觀性,不能人為地加以衡量和評判,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主要表現為大學生經過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后,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行為態度的改變以及對社會發展所做出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貢獻等;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階段性、多樣性和滯后性等特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標是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所教授內容的內化,結合現實的環境、條件,才能出現良好的外在行為,具有階段性特征,所取得的成效是階段性成果的累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往往不像經濟工作那樣,直接通過其產品的數量及市場銷售狀況表現效果,它的表現形式比較復雜。既可以表現為精神成果,又可以表現為主觀能動性發揮,物質成果的創造?!盵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現形式復雜多樣,主要有精神、物質成果;直接、間接、近期或長期效益等方面。因所處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不同以及自身的因素,會對來自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進行自我篩選,鑒別,做出自我判斷和標準,從選擇、內化到具體表現出來,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三、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的原因分析
(一)少數教師政治立場不堅定
部分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思想政治觀念淡薄,對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學習不夠,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狀況不關心,敬業意識淡薄,把從事教育事業僅僅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個人利益至上,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和學校風氣,損害了教育事業的整體利益。
(二)現代大學生馬克思理論水平與高校教育要求嚴重脫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較為單一,面對思維活躍的當代大學生,仍然采取照本宣科的“填鴨式”的教學法,不能從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出發,從而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興趣,更何談真正的理解和應用于實際之中,也很難解決學生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很容易對黨的領導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生誤解,在大是大非面前,出現政治立場不堅定,容易受他人蠱惑。
(三)當代大學生自我因素的影響
最突出的表現在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足,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有偏差,部分學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無用論”和“過時論”的觀念,取而代之是“實用主義”“現實主義”和急功近利,最突出的是從個人價值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自我意識。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文化交流頻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民主、人權、科學的外衣對我國乃至青少年進行思想滲透,散布危害國家統一和影響民族團結的思想和言論。另外,一些不良信息經常通過互聯網這一渠道進行傳播,面對這些問題,部分大學生不能獨立的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抵御,被西方國家所利用,從而走向非法犯罪的途徑。
(四)校園文化和教學資源呈現滯后性
“作為一種業文化形態,校園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具有兩重性,既可以起促進作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可能起消極作用,削弱甚至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盵4]隨著近幾年高校的擴招,在校學生人數猛增,但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不變或增長緩慢,如校園面積,教師數量,圖書館藏書數量相對變化不大以及學術活動,社團文化活動相對減少等,“學校的本身應當是一個快意的場所,教室清潔明亮,飾以地圖、圖表和偉人照片,并有可供游戲、散步的空地,可供觀賞的花園,使學生來到學校就感到快樂。”[5]由此可見,校園文化建設和教育資源的提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夯實思政教育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實效性證明。西方文化的不斷深入和網絡媒體等對社會不良行為的報導,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只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糾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才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達到教育目標。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短時間影響大學生的言行舉止和思想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指高校按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要求,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教育結果與教育目標相比較,所達到的有效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可以通過大學生的言行舉止和精神面貌,大學生的思想覺悟變化和道德品質提升等來檢測。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評價時,必須從實際出發,真實、客觀、公正的反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能摻雜個人情感和個人主觀臆斷。對于摻雜個人主觀因素的情況,應當參考真實的資料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在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時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不能盲目的只重視現階段的狀況,還要關注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前景。檢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時,既要衡量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領悟能力和理解程度,又要衡量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后是否有實際行為體現[1]。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很多大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問題主要表現在:(1)大學生政治觀念差。大多數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空有一腔參政熱情,對我國政治了解不全面,一知半解。部分大學生缺乏憐憫心和同情心,缺乏社會正義感。(2)大學生思想信仰出現多元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大學生思想個性化、獨立化和差異化越來越強。各種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及利己主義已經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部分大學生為了尋找精神寄托,信仰各種宗教神學等。(3)部分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存在誤區,在衡量個人價值時,將金錢和物質生活作為第一標準,注重個人利益和個人價值,功利心嚴重。(4)盡管大學生接受較多的文化教育,文化水平高,但部分大學生文明素質較差,在大學生活中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時有發生,不注重提高個人修養,整天比吃比穿。個別大學生由于自身家庭條件好,產生優越心理,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5)學習和社會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或者由于經濟因素和個人情感因素,使大學生心理素質變差,引發各種心理問題。部分大學生整天將空虛、無奈、壓抑、煩等詞掛在嘴邊。(6)部分高校雖然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缺乏實際行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口頭文件,說說而已。某些高校雖然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實,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F實,不注重將先進思想意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相結合,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三、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措施
1、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
高校都應當建立健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體制應包括管理運行制度、信息反饋制度、評價制度、激勵制度和保障制度。高校應當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管理,督促高校各個部門及院系教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應當通過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及時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可以建立心理輔導中心、就業指導中心,緩解大學生在學習、就業、情感等存在的壓力。各班輔導員應當加強對大學生的日常關心,跟有思想壓力的學生及時溝通。
2、增強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是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高校應當建立一支專業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加強思想政治教師的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教師要為大學生做榜樣,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和思想行為。思想政治教師應當不斷更新舊知識,提高理論知識水平,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水平,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2]。
3、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高??梢越柚W絡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校園網建設,豐富校園網的內容,可以創建心理咨詢、思想交流和熱點評論等特色板塊,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無形開展。高校領導和教師也可以參與到校園網中,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高校還應當建立一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正確發展。
結束語:
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檢驗實效性的最終因素還是實踐,高校應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才能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中,高校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和糾正措施,加強思想政治教師的教學水平,才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將來走向社會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推動祖國繁榮昌盛,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3]。
參考文獻:
[1]鄭永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理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本質;探析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教育水平高低從本質上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的發展水平,因此,高校必須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并全方位的開發潛在的教學資源,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和提高人的本性,是在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形成而來的,是人們對思想政治的品德的形成以及發展規律的主觀認識,這種主觀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的需要,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資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礎,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和要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分類多種多樣,按照組成要素來分,可以分為有形的載體和無形的載體,有形的載體就是看得見的教育設備、教師、教育場所以及教育資源等等,無形的載體是精神方面的,是人們肉眼看不到但是又確實存在的資源,包括價值觀、理想、信念。按照其存在的形式來分,可以分為主觀性資源和客觀性資源,主觀性資源就是可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理想、價值觀、信念都屬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觀性資源,客觀性資源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存在的資源,包括設備、師資人員等都是客觀存在的資源,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就主要需要我們從主觀性資源抓起。按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地域劃分,又可以分為國內教育資源和國際教育資源,按照時間截點來劃分,可以分為古代教育資源和現代教育資源,按照資源的隱秘性來分可以分為隱形教育資源和顯性教育資源,按照其構成內容來分可以分為目標教育資源、內容教育資源、主體教育資源、方法教育資源以及領導教育資源等等。組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因素很多,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只有合理的利用各種資源,不斷開發潛力教育資源,全面協調各個資源的優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得到良好的開展,否則,就會制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流失嚴重,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缺失
目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思想政治教師的工作,其他科目的教師對此不聞不問,造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其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穩定,有的教師轉行,有的教師跳槽,在職的教師對工作缺乏責任性,不主動探究理論創新,更多的是敷衍教學。教師只注重知識層面的傳授,忽略了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學效果差,并沒有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本質上的提高。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缺失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入,對外開放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也將一些功利主力,人本主義思潮的思想觀念帶入我國,這些思想觀念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受到嚴重的沖擊,愛國主義和功臣主義教育的日趨淡化。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資源的缺失
環境影響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資源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家庭教育作用被弱化,家長不注重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導致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嚴重,除家庭環境之外,社會環境也在不斷惡化,當前社會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日益膨脹,社會風氣逐漸惡化,整體的社會道德水平不斷下降,高校教育在社會整體大環境的影響下也漸漸被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所替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資源嚴重缺失。
目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資源缺失嚴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受到嚴重的影響。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的認識上的偏差,不注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養,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副科,會妨礙主要科目的開展,沒有意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培養,造成教師待遇水平偏低,流失嚴重;其次是外部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各種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嚴重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建設,導致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嚴重后果缺失。
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資源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高校方面,應該提高對大學生思想政治資源建設的認識
高校是培養社會棟梁的主要場所,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高校領導要從實際上給予支持,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待遇,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外在條件,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變得有意義。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目前,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造成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待遇水平普遍偏低,教師人心渙散,且普遍專業水平不足,難以從本質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為了應對這一點,高校方面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定期開展相關培訓組織教師學習,同時開展獎勵機制,對學生擁護率高,專業技能扎實的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聶波,陳興麗,魏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本質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9).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1-06
一、立足“三化”,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性
“三化”即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各有側重,又緊密聯系,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其是在理論與我國國情相結合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回答我國與世界、現實與未來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彰顯在世界影響力的客觀需要,更是旺盛生命力的現實展現。用中國化最新的理論成果來武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更能貼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也可以滿足大學生渴望了解國家社會發展現狀的心理,有助于從實質上解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時展脫節的矛盾。
二、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如今,新媒體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有著極大的影響,甚至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新媒體技術具有開放性、隱蔽性和獨特性等特點,因使用新媒體而引發的一些問題并不容易被及時發現,使得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社會轉型認知力的不足,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選擇和判斷;第二,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話語主導權;第三,市場經濟中的功利主義在高校泛濫,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道德約束功能。當前,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技術在大學生中的應用更加頻繁,因此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僅僅局限于以往的傳統載體,有些大學生認為通過新媒體途徑比從大學思想政治老師那里了解的知識更快更多,導致一些學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反感情緒,不斷挑戰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加了難度。
三、“三化”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的主要方面
1.理論創新
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作為時代賦予的一項戰略任務,是發展的本質要求,因為有著鮮明的實踐品格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不僅能夠指導實踐的發展,而且能夠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自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堅持用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來武裝青年大學生,在助力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前,在大學生群體中不斷推進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途徑就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在大學生中推進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主渠道,具有特殊的責任和優勢”。由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開放性學科,因此,要想在理論方面有所創新,就必須立足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要求,不僅要繼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也要汲取社會文化發展進步的積極成果。
2.內容創新
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是在將理論與中國的民族文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反思、糾偏,并不斷向教育的育人本質回歸的過程,也是向理論的最高命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不斷趨近的過程。當前,要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加以完善,則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有內容加以創新必不可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化的內容更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F階段,要想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中國化,就要切實推進中國化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同時也要把在青年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當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新內容,教育引導大學生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而發奮學習,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接受理論 思想政治教育 激勵 障礙 策略
接受是指人對外界信息的感知、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接受效果受到信息接受者、信息傳導者、信息傳導媒介、信息接受環境等諸多要素的影響。接受理論是基于接受影響要素之間關系的理論和方法,它強調信息接受者對信息的感知和對接受者的影響效果,簡而言之接受理論是研究外界信息對受眾的影響與效果的觀點和方法。
在人類社會活動中,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互動,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轉化人的工作,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它更離不開高校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而互動的效果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中最關鍵的是大學生的接受效果,即大學生選擇信息、獲取信息、加工信息、消化信息之后的思想觀念轉變效果或思想發展效果,由此可見,接受理論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當前,加強對接受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探討,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學生接受機理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學生接受機理,就是大學生獲取、吸收思想道德信息的過程和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而大學生思想素養的不斷提升不是在獲取接受信息之后,就馬上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它遵循一定的接受機理,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方式,經歷一定的發展變化,才能將獲取的信息內化為大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價值取向,最終實現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成熟與發展。從接受機理的角度分析,大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1.信息的獲取。高校思想政治的實質就是通過各種途徑,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施加影響,而對于大學生來說,接受信息的第一個階段是信息的獲取,獲取的方式就是通過自身的感官系統和神經反射系統,將外界信息反射到大腦。當然這種信息獲取過程不是無條件地全面獲取,而是根據每個學生個體已有的價值判斷標準、思維方式確立對信息取舍,是對信息有選擇、有標準、有條件地獲取,也就是說獲取信息的過程是有選擇的獲取過程。信息的獲取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只有他們的感官得到了刺激,接觸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才有可能獲得信息。當然,因為學生個體對信息的選擇有獲取也有舍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是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傳送的信息多選取、少舍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信息的融入。大學生個體接受信息后,經過思維加工、梳理之后就要融入自身的思想體系中。這種融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當融入的思想信息與原有的思想認識一致時,將起到豐富思想體系、固化思想認識的作用;二是當融入的思想信息與原有的思想認識不一致時,將起到優化思想體系結構、改變思想內容成分、轉變思想認識的作用??傊枷胄畔⒃诖髮W生思想體系中的融入,在不同程度上將引起受教育者思想觀念、政治傾向、道德意識的優化和思想認識層次的提升,將有利于使大學生從感性層面得到思想境界或理論知識上的提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無論通過理論灌輸或說教的方法,還是通過其他途徑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送,大學生信息的融入都會引起其思想道德體系的優化,促進其思想政治道德感性認識的提高。所以,信息融入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奏。
3.信息的內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融入大學生頭腦,成為學生個體的感性認識之后,其形成的思想道德認識還十分淺顯,還不能成為穩固的、真正的思想道德價值取向。這種思想道德認識必須經過外化的過程,即經過個體在客觀世界和社會活動中進行反復驗證,逐步固化,才能使個體形成自己獨立的、穩固的思想道德價值取向(價值觀),達到大學生思想道德內化的效果。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理論灌輸、理論教育固然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但要真正使之形成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必須引領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通過社會活動、實踐檢驗,才能真正使大學生領悟、認知和驗證已有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最后形成自己獨立的、穩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
由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接受機理是一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感知、信息選擇、信息融入和信息內化的過程,它基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定方式方法,
[1] [2] [3]
來達到大學生接受的效果。
二、影響大學生接受效果的障礙因素分析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受到信息輸送者、信息接受者、信息傳播媒介和方式、信息傳送環境的影響。其中信息傳送者的自身素養和工作能力影響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效果;信息接受者的感知能力、需求動力、實踐活動影響自身的接受效果;信息傳播采用的方式方法、傳送途徑體現了信息傳送者的工作藝術,直接影響到接受者的接受效果;信息傳送的社會環境影響信息接受者接受動力的發揮。由于上述諸多要素的共同作用,相互影響,使得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障礙因素,主要表現為:
.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存在互動關系中的障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干部還是專業任課教師,要實現育人的目標,必須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而在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系中,存在不同層面、不同內容的障礙性因素,使得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不協調、不順暢,甚至發生矛盾沖突。從教育者自身看,有的政工干部或教師的認識不到位,使得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表現出生硬、直接,或不看時機和學生的需求,不講策略與方法,缺乏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的關愛,從而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或接受態度的漠然;從學生自身看,有的學生由于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缺乏成才意識和發展意識,以混學歷、耗時光的態度對待大學生活,很多學生往往缺乏與教師的溝通,使得他們對教師的信息發送無動于衷,有的甚至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社會環境的不利影響。當前,社會各種思潮激蕩,多元價值并存,多種矛盾沖突,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文化需求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學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高校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傳送中,有時夾雜有不健康的思想信息,或表現為傳送信息上的不切實際,這對大學生造成了不利影響,導致他們對外界信息刺激模式的淡然。就大學生來講,由于環境的影響,也使大學生對主流思想信息的獲取、吸收和內化缺乏動力驅動,甚至存在厭煩和抵觸情緒。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缺陷。我國歷來重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接受。如長期運用政治觀點來代替整體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導致大學生在思想道德、人格發展、社會化程度、心理健康、文體特長、審美發展等很多方面的教育缺失。尤其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沿用傳統的灌輸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缺乏創新,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阻礙了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的主動性、能動性。
三、運用接受理論,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從方法論的角度出發,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要針對大學生思想的實際,借助接受理論,跨越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效果不佳的障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傳動與信息接受達到有效的契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更多地關注接受對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就在于促進教育對象思想政治觀念的轉變,從接受理論的視角出發,就要關注大學生。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他們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決定于大學生的自身愿望、利益需求和個體狀態。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更多地對大學生群體和個人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探知他們的各種需求,抓住他們的矛盾沖突所在,根據他們的發展、成才規律,按照全面素質培養原則,施加各種有針對性、有價值的信息,從打好思想素質基礎做起,促進他們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
.做好與被教育者的主動溝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校和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工作中處于統領地位。因此,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轉變工作觀念,調整工作狀態,積極與學生溝通。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工作角色,更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和激勵大學生,增強他們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在正式場合與學生溝通外,也要善于運用非正式場合、運用非正式交流的方式,與學生交朋友,增進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要從抓住大學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入手,著重做好與學習障礙群體、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心理問題群體、交友困惑群體、擇業就業困難群體等學生群體的溝通與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
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辦校期間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與教學需要,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過程中也越來越注重實行人性化管理。但是從目前人性化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人性化管理內容空洞
就目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形勢來看,社會經濟、政治等各方面正處于轉型的重要時期,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內容并沒有隨著社會發展的變化而改變,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教育管理內容較為陳舊,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依然存在。當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經常屬于喊口號和講大道理,重視教育的形式而忽視教育的本質。許多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現實結合不夠,沒有回答學生普遍關心和關注的一些問題,教學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過于遙遠,無法激起學生的共鳴。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政治教育”,還應包含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學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管理內容教條化,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僅制約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施,還造成大學生的思想不能獲得根本性的進步,思想不能進步阻礙了大學生全面的發展。
2.人性化管理方法單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并不都是顯性的,在管理的過程中結合顯性與隱性,這樣才會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多種多樣性。但是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相對單一,管理過程重理論,輕實踐,主要偏重于嚴格的制度管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行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僅造成學生的動手能力受到忽視,還使得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到遏制。教條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針對性,與此同時學生被動接受,盲目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轉入一個單向傳播的結果。高校在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普遍將教育作為管理的中心,抬高教育者的地位,將學生放置在一個被征服的領域中,這樣難免造成教育人員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是一種不平等的交往模式,而這種交往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抵觸心理,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難以達到理想的狀態,同時還大大降低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采用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并不容易讓學生接受,制度執行得越嚴格,越能激起學生的反抗心理。
3.人性化管理隊伍偏弱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每年都在不斷的擴招,與此同時大學生的素質、結構與特點以及社會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變化。在高校擴招的過程中,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基礎設施的建設獲得高度關注,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遭受冷落,思想政教育管理方式與內容不能隨著高校擴招的變化而隨之改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能與時俱進。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員顯現出素質不高的現象,其主要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員學歷偏低、理論知識不強,責任心不夠,進而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的建設不能適應高校發展的需要,不能適應學生成長特點,同時管理人員數量嚴重缺乏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從這就可以看出,高校在教師隊伍數量與教學任務方面不成正比,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人員不能全身心得投入到教育與研究中,同時受到教育人員精力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每天應付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不能與學生在情感方面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問題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存在的以上問題,不僅影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還給大學生的成長帶來一定的影響??v觀當前管理現狀,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社會原因。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著一定的變化,在市場經濟發展與沖擊的過程中,各種社會因素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現實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及享樂主義等思想,與此同時新媒介的交互性、便捷性和秘密性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重的挑戰。其次,高校教育管理的原因。高校在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忽視了大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大學生作為被管理的對象,將其看成是管理工作工具。與此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實行的過程中,并沒有將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僅是將學生作為生產的產品來對待,這樣難免會遏制大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給大學生素質培養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最后,大學生自身原因。從目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來看,大部分的大學生思想感情是積極健康的,但是同樣也存在一部分負面的情緒和價值觀。部分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的感受,大學生的這種思想活動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帶來重要影響。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的措施
首先,構建民主平等的校園文化。教育從國家層面上而言屬于一種社會性質的活動,在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層面的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教學的活動離不開國家各方面的制約。因而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教育實行人性化管理的過程中,一方面國家要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提供相對寬松的環境,為高校營造一個自由的辦學環境,盡可能減少對高校教育進行行政干涉。只有高校有了人性化的生存環境,才有可能開展人性化的管理活動,才能培育出具有科學知識和人文情懷的大學生。另一方面各高校在校園內要構建開放、民主、和諧的學校文化,把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園精神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教育效果。學校的文化建設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即"人文化"和"人性化",人文化主要是指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水平,人性化則主要是指以人為本,以師生的發展和幸福為出發點,給他們充分的人文關懷。其次,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對象,但同時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培養的對象。高校作為管理的實施者,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在新時期發展的形勢下,高校教師不僅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人員,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人員,高校教師應當具備道德、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才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發揮出主觀能動性、自主性與創造性。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施教人員只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才能夠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夠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夠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發展。再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動取得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隊伍成員素質與專業水平。因此,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加強思想政治隊伍的建設。通過建設一支質量優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才能夠在管理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將學生作為“被服務者”而非“被管理者”來對待,同時還能夠在管理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一切以學生為本,鼓勵學生積極向上,實現自我成長,并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予以相應的指導。最后,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大學師生在此階段已經成長為一個成年人,無論是在思想方面,還是在生理層面上,發展的都較為成熟。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將大學生特殊的主體意識充分體現出來,促使學生自覺進行自我反省、自我修養、自我教育。事實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取得,僅僅靠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單向性施教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等主體性能力的發揮。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的過程中,大學生自行管理更能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身上所發揮出的作用,同時也可以表現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的效果,促使學生在教學與管理的過程中能夠發揮出主動性與積極性,促使學生更能夠貼近社會發展的趨勢。高校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教育管理人性化的過程中如果將其作為管理的核心,也就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效促進人性化管理的形成。
四、結語
關鍵詞:后喻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3-0276-02
后喻文化一詞首先出現在美國文化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Mead)1970年的名著《文化與承諾――一項有關代溝問題的研究》(cultureandcommitment)中。她從文化傳遞的角度,將人類社會由古至今的文化分為三種基本形式:“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culture)”,“并喻文化(co-figurativeculture)”和“后喻文化(post-figurativecultu-
re)”。“前喻文化”,是指晚輩主要向長輩學習;“并喻文化”,是指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之間;而“后喻文化”,是指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1]。而后我國學者將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進行翻譯,并創建了“文化反哺”的概念,指出后喻文化的傳承現象的最基本特征是“文化反哺”。周曉紅(1998)第一次將“文化反哺”解釋為“在社會急劇變遷的時代,年長者向年輕者進行廣泛地文化吸收的過程”[2]。
大學生是推動后喻文化發展的重要群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校的時代使命。所以在后喻文化視野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十分必要也是非常重要。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指通過了解自己組織的優勢(Strengths)與劣勢(weakness),掌握外部機會(opportunity),規避威脅(Threat),從而制定良好戰略的方法。將SWOT分析法運用到后喻文化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中,可以使我們更加明確后喻文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優勢和劣勢、機遇和挑戰。
一、后喻文化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Strengths)
1.促進大學生創新開拓精神
后喻文化的傳承模式,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他們不僅僅是吸收長輩權威的傳統文化,而且更應有自己的認識、見解、思考和創造,并能夠影響長輩,使之向年輕人學習。以知識為中心的信息社會,不僅僅要求年輕人具有強健的體魄,更要求年輕人具有開放敏捷的思維方式,善于接受新事物和發現、發明新事物,這就打破了前喻文化社會的由資歷為代表的經驗傳遞模式,代之以開拓創新精神。因為文化的積累,不僅是同質文化在數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類新文化的創造。而這些正好與大學生的長處相吻合,使得大學生文化在未來社會中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對大學生的激勵作用
目前大學生代表著一個積極進取年輕的階層,代表著青春、活力和先進。他們在先進的科技領域、新鮮事物領域都表現的極為出色,這種出色的表現,讓長輩可以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請教,形成了“文化反哺”,在不斷地反哺中,大學生得到了一定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更是激發了他們不斷地學習新事物、始終將自己保持在先進技術的領先地位。
3.加快大學生社會化的進程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超時空、互動性的交流場所,大學生接受社會化的自主性大大提高,有助于個性的培養,也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能力,有利于培養其開放意識、效率觀念和全球眼光。當大學生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和扮演的社會角色發生變化時,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社會行為與之相適應。這種應變能力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再社會化的能力。這些都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對大學生社會化順利進行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后喻文化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勢(Weakness)
1.加劇了大學生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選擇的復雜性
后喻文化視野下網絡信息全球化,和國內改革的艱難復雜,市場的激烈競爭,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等,帶來的道德觀念、價值標準、文化意識形態的復雜性與多元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極為明顯,使得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沖破了傳統觀念和教條主義的藩籬,開始注重自我價值,開始急切、大膽、廣泛地涉獵各種西方文化,這樣容易破壞大學生已形成的思想、價值和文化觀念,使他們在思想觀念上出現彷徨、困惑,甚至背離以前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利于培養積極、樂觀、科學的人生態度、健康的社會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2.弱化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于他的社會性,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往,面對面的交談,從而達到情感交流。然而,后喻文化視野下信息化特點促使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屬于“宅一族”,除了必須親自參與課堂生活外,更多的是和電腦打交道,他們可以利用網絡快速獲取信息和各種通訊便捷聯系的特點,基本實現“足不出戶生活”,這樣避免了生動活潑的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往,勢必導致情感的萎縮與淡化,從而造成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下降。
三、后喻文化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Opportunities)
1.更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不同觀念指導下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結果是大不一樣的?!昂笥魑幕毕碌囊曇笆巧羁痰?、長遠的,它不再局限于地界范圍的人與事物,在高校校園里,有利于打破教育者的思維定勢,在學生的影響下,教育者開始高度關注新事物、新觀念,涉足新的生活、知識領域等,高度關注網絡視野下大學生的思想、行為以及師生關系等方面的變化,這必然帶來教育者思想觀念的創新變化,從而帶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更新。
2.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
后喻文化視野下的網絡化、數字化、全球普適倫理等,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料的選擇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分享最新信息,并可以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這些原本抽象、難以把握的思想內容,通過集文字、聲音、色彩、圖片、動畫、影視等為一體的表現手法演繹出來,使抽象變得形象,呆板變得活潑,大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實際效果。
3.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空間
后喻文化的開放性,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資源,特別是以互聯網普及的社會環境使得全球性信息資源共享變成可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學生都可以輕松、快捷地通過互聯網搜索到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借助網絡超強的互動性特點實現多方交流,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這樣原本狹窄、封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間變成了全社會甚至全球化的教育空間,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變得暢通,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極為生動豐富的教育資源。
4.促進校園文化、青年文化乃至社會文化的發展
在大量新文化現象和元素快速產生的今天,在大學生能夠更快吸收理解和擴散新文化現象的能力背景下,校園文化是不可避免地得到充實和豐富,當然,在具體看待時我們不得不要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甄別能力,多發揚正面的、和諧的文化。后喻文化社會,年輕一代(特別是大學生群體)善于理解和吸納各種文化精粹、并形成自己的亞文化,通過與長輩、父母和老師的交流、互動等途徑影響著他們,這樣荷載著年輕一代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亞文化,對社會文化的更新產生影響(甚至進而成為社會主導文化)。
5.有利于增強代際溝通,增進社會的融通
如今年長一代受年輕一代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些新信息、新知識、新消費方式、日常休閑生活或者審美意識等,更是在這個變化迅速的后喻文化社會中安身立命、從容應對所需要的膽量、知識和能力。這表明年輕一代在社會生活別是家庭生活中的發言權和決策權提高了,后喻文化對增強代際溝通,并促進社會融通,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四、后喻文化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Threats)
1.教育者的權威地位受到挑戰
互聯網和大眾傳媒等的眾多平臺,信息多向性、時效性和便捷性,為大學生提供了選擇和比較的可能,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大為加強,教師和大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來獲取資源、交流信息,這給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教育過程往往只能通過曲折、復合、間接的作用來實現。面對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有時甚至會出現大學生比教師知道得還早、還多,教育者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宣傳、教育、解釋的優先地位,教育者的權威面臨挑戰。
2.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挑戰
現在大學生不再滿足于條條框框的理論知識,也往往會對現成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時也會面對所獲得的各種各樣的知識和信息感到迷茫,同時,大學生選擇信息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與自身的世界觀、覺悟水平和鑒別力有密切關系,憑借他們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分析能力無法對獲得的知識和信息進行有效地梳理和整合,迫切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要創新,不斷擴大信息量,同時盡可能注重教育內容的科學性與倫理性、政治性與歷史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有機結合。
3.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戰
如今大學生不再局限于一種教育方式,也不再只是接受一個方面的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然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講座、開會、個別談心、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方式進行,更不能沒有情感交流互動,而形式主義地進行應付,需要對之進行調整。
4.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難以控制
當代大學生在網絡和新媒體信息高速公路上熟練地吸收最新資訊,已經成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必修課,同時高校校園各種流行文化也成為環繞在大學生周圍并對其產生重要影響的教育環境。然而,正是這些眾多信息無孔不入,也可能給大學生帶來某些具有明顯傾向性的意識形態,以及不道德、不健康的思潮,形成某些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利的教育環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在這復雜的教育環境下努力趨利避害,積極探索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